中国古典园林史..
中国古典园林史
中国古典园林史1. 引言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着中国人对自然和和谐生活的追求。
古代中国园林构筑得非常精细,注重景点布局和景观设计。
本文将带您回顾中国古典园林的历史,并介绍一些著名的古典园林。
2. 南北朝时期的园林南北朝时期(420年-589年)是中国园林史上的重要时期。
当时,园林技术和理念在中国南北朝各地蓬勃发展。
在这一时期,许多著名的园林如王羲之的园林等应运而生。
这些园林多以山水为主题,注重创造和谐的自然环境。
3. 唐代的园林唐代(618年-907年)是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的黄金时期。
唐代的园林以大规模的皇家园林为主,其中包括当时的皇家园林和宫殿园林。
这些园林强调建筑的宏伟和景观的秀丽,被广泛运用于皇家宴会和娱乐活动中。
4. 宋代的园林宋代(960年-1279年)是中国园林艺术史上的另一个高峰时期。
宋代的园林注重自然景观和环境的创造,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宋代的园林常常融合了山水和人文景观,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5. 元代的园林元代(1271年-1368年)继承了宋代的园林传统,并在此基础上发展了许多新的技术和风格。
元代的园林注重景观的多样性和层次感,创造了许多富有变化和想象力的景点。
6. 明代的园林明代(1368年-1644年)是中国古代园林史上的又一个重要时期。
明代的园林在宋元传统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和改进,引入了更多的建筑元素和装饰品。
明代的园林注重景点的布局和园内建筑的设计,形成了独特的园林风格。
7. 清代的园林清代(1644年-1912年)是中国古代园林发展的最后一个阶段。
清代的园林继承了之前几个朝代的园林传统,并发展了许多新的园林风格。
清代的园林注重景点的表现力和观赏价值,强调园林景观的艺术性。
8. 结论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体现了中国人民对自然和和谐生活的追求。
通过回顾中国古典园林的历史,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园林艺术的发展和演变。
无论是南北朝、唐代、宋代、元代还是明代、清代,每一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风格。
中国古典园林史复习
中国古典园林史复习第一章中国古典园林总述1、园林的概念:传统概念:是在一定地块范围内,以山石、水体、植物、建筑等为素材,遵循科学美的规律以及工程技术,创造出可供人们游憩和赏玩的现实生活境域。
国外:改善人居环境、保护自然景观资源,促进城市自然化,创造游憩境地,在享受绿色环境上人人平等(19世纪工业初期)。
现代:改善生态系统,为可持续发展服务。
2、世界园林发展的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原始文明阶段(雏形期);第二阶段:农业经济阶段(古典园林时代);第三阶段:工业经济阶段(古典园林的终结,现代园林的兴起);第四阶段:信息文明时代(现代园林实行可持续发展)。
3、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按园地选择和开发方式:可分为人工山水园[宁寿宫花园(乾隆花园)]和天然山水园(承德避暑山庄)两大类型;按园林的权属关系:皇家园林【“大内御苑”(如:故宫内的御花园)、“行宫御苑”(如:圆明园)和“离宫御苑”(如:避暑山庄)】、私家园林(如:苏州网师园、拙政园)、寺观园林(如:杭州灵隐寺)。
4、中国古典园林史的五个分期:一、生成期:商、周、秦、汉。
(1100多年);二、转折期:魏、晋、南北朝(360多年);三、全盛期:隋、唐。
(370多年);四、成熟时期:宋、元、明、清初(770多年);五、成熟后期:清中叶到清末(170多年)。
5、中国古典园林的四大特点:一、本于自然,高于自然;二、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三、诗画的情趣;四、意境的涵蕴。
第二章园林的生成期——商、周、秦、汉(公元前16世纪-公元220年)1、中国古典园林的生成期是什么时候?答:商、周、秦、汉(公元前16世纪-公元220年)2、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雏形起源于商代:囿、台、园圃。
囿的定义:囿的建置与帝王的狩猎活动有着直接的关系,也可以说,囿起源于狩猎。
囿除了为王室提代祭祀、丧祭所用的牺牲、供应宫廷宴会的野味以外,兼有“游览”功能。
囿无异于一座多功能的大型天然动物园。
囿的游观功能虽然不是主要的,但已具备园林的雏形。
中国古典园林史习题
1.中国园林的三个源头是什么其中的一个源头囿产生于何时 (1)2. 秦汉时期注明的建筑宫苑实例有哪些 (1)3. 中国的私家园林形成于何时当时着名的私家园囿有哪些 (1)4. 魏晋南北朝园林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1)5. 中国的寺庙园林形成于何时 (2)6. 唐朝的着名帝王宫苑和郊野别墅有哪些 (3)7. 唐朝着名的自然风景区有哪些 (3)8. 北宋时期最着名的人工山水宫苑是哪一个它的大体布局是怎么样的 (4)9. 洛阳名园记是一本怎样的书他的作者是谁 (4)10. 清代北京城内外的主要帝王园苑有哪些 (5)11. 颐和园的大体布局是怎样的是讨论其造园艺术手法; (5)12. 避暑山庄的大体布局是怎样的 (8)13. 试论圆明园的造园艺术手法 (10)14. 拙政园的大体布局是怎样的 (11)15. 园冶是一本怎样的书 (11)1.中国园林的三个源头是什么其中的一个源头囿产生于何时早建于史籍记载的园林形式是“囿”,园林里面的主要构筑物是“台”;中国古典园林产生于囿与台的结合,时间在公元前11世纪,也就是奴隶社会后期的殷末周初;囿的概念:奴隶主爱狩猎,殷代以后帝王为了避免破坏农田而把狩猎活动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四周围墙,养禽兽专人管理,空地上种植果蔬树木开凿水池灌溉,也有一定的建筑物和构筑物,这时的囿已经初步具备了园林的功能与格局;台的概念:台即用土堆筑的高台,用以登高观天象通神明;台是山的象征,历代帝王均筑高台以祭天,也可登高远眺,观赏风景,成为园林最早的构筑物;囿为狩猎之用,台为通神之用,所以,狩猎和通神是中国古典园林最早具备的两个功能;囿产生于商殷时期;2.秦汉时期注明的建筑宫苑实例有哪些秦代咸阳宫阿房宫兰池宫汉代上林苑建章宫长乐宫未央宫3.中国的私家园林形成于何时当时着名的私家园囿有哪些汉代兔园袁广汉园4.魏晋南北朝园林的主要特点是什么答案一:综观此时的园林,有若自然成为园林创作的原则,园林的主体经常是山水,所以将此时的园林称为自然山水园.此时期的园林在园林史上的地位是:是我国园林艺术向自然山水转变的时期,变汉启唐,承上启下.当时的园林还有另外一些趋向和特点:1.园林的物质功能下降,游赏功能上升.2苑园已不再有秦汉那种雄伟豪壮之气,而范围缩小.3.园林从粗放转向精约化.4.当时的园林还可分为南北两种风格,北方恢宏壮丽,南方巧致.自然.朴野真切.5.当时的园林大量地吸收了山水画的特色.6.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并驾齐驱,皇家园林受私家园林自然淡泊的风格影响.7.士族大地主的自然经济庄园兴盛发展.8佛教发展促进了寺庙园林的形成.9.出现了不少富有书卷名士气的园林,开中国晚期文人园的先河.10园林的名称更多地使用园这个字.答案二:皇家园林的狩猎、求仙、通神的功能基本上消失或仅保留其象征意义,生产和经济运作则已很少存在,游赏活动成为主导功能;园林的规模比较小,也未见有生产、经济运作方面的记载,但其规划设计则更趋于精密细致;个别规模较大的,如邺城北齐高纬的仙都苑,由暴君驱使大量军民劳动力在很短时间内建成,估计施工十分粗糙,总体质量是不会高;由山、水、植物、建筑等造园要素的综合而成的景观,其重点已从摹拟神仙境界转化为世俗题材的创作,更多地以人间的现实取代仙界的虚幻;皇家园林开始受到民间的私家园林的影响,南朝的个别御苑甚至由当时的着名文人参与经营;以筑山、理水构成地貌基础的人工园林造景,已经较多地运用一些写意的手法,把秦汉以来的着重写实的创作转化为写实与写意相结合;皇家园林的称谓,除了沿袭上代的“宫”“苑”之外,称之为“园”的也比较多了;就园林的性质而言,它的两个类别——宫、苑——前者已具备“大内御苑”的格局;答案三:规模比较小,但其规划设计更趋于精密细致景观的重点已从模拟神仙境界转为世俗题材的创作皇家园林开始受私家园林的影响人工园林已经较多地运用了写意的手法类别:1宫2苑大自然;宫大内御苑纳入都城的总体规划,成为中轴线的空间序列的结束;5.中国的寺庙园林形成于何时魏晋南北朝拓展:随着寺、观的大量兴建,相应地出现这个新的园林类型;(1)毗邻与寺观而单独建置的园林,犹如宅园之于邸宅;(2)寺、观内部各殿堂庭院的绿化或园林化;(3)郊野地带的寺、观外围的园林化环境;在荒无人烟的山野地带营建寺观又必须满足三个基本条件:一是近水源以便获得生活用水;二是靠近树林以便采薪;三是地势向阳背风,易于排洪,小气候良好;寺观的选址与风景的建设相结合,意味着宗教的出世感情与世俗的审美要求相结合;魏晋南北朝的时期寺观园林包括三中情况:1、毗邻于寺观而单独建置的园林,犹如宅园之于邸宅;2、寺观内部各种殿堂庭院的绿化或园林化;3、郊野地带的寺观外围的园林绿化环境;城市的寺观园林多属于第一二种;城市的寺观不仅是举行宗教活动的场所,也是居民公共活动的中心,各种宗教节日、法会、斋会等都会有大量群众参加;郊野地带的事关,形成了自然风景的点缀,其本身也无异于园林,形成原始型的旅游风景区;隋唐兴盛的局面;寺、观的建筑制度已趋于完善;大的寺观往往是连成一片的庞大建筑群,它包括殿堂、寝膳、客房、园林四部分的功能分区;不仅在城市兴建,而且遍及于郊野;寺观往往于进行宗教活动的同时也开展社交和公共活动,成为城市公共交往的中心,也兼具城市公共园林的职能;宋元明清初宋代山野风景地带建设寺观的高潮期;寺观作为风景点和原始型旅游接待场所的作用;到了北宋,城市寺观园林盛行,具有点类似现代城市公园的职能;明代寺观园林繁盛,十元尤其注重园林绿化,寺观之单独建置附园亦不少,有得甚至为京师名园;寺观园林成为文人雅士聚会之地,因此也留下了许多描绘风景的文题咏散;许多成为风景区内的景点;清代;;;老师为讲过,好像,谁能补充就发给我吧6.唐朝的着名帝王宫苑和郊野别墅有哪些帝王宫苑:大内御苑:长安的太极宫.大明宫.兴庆宫.禁苑.离宫御苑.行宫御苑:翠微宫.华清宫.太极宫:西内苑,位于太极宫北部.内有建筑:景福台.望云亭.紫云阁.凝阳殿.凌烟阁.球场亭子.还有山.有池:池为北海池.南海池.东海池.西海池.大明宫:中轴线上:丹凤门.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太液池.玄武门.重玄门.兴庆宫:禁苑:鱼藻宫.蚕坛亭.临渭亭.梨园.葡萄园.芳林园.咸宜宫.未央宫.骥德殿.虎圈.马球场占地广,树木密茂,建筑疏朗,十分空旷.游憩.娱乐.生产基地.猎场.郊野别墅:李德裕的平泉庄.杜甫的浣花溪草堂.卢鸿一的嵩山别业.白居易的庐山草堂.王维的辋川别业.拓展:浣花溪草堂杜甫简介:建筑布置随地势之高下,充分利用天然的水景,园内的主体建筑为茅草茸顶的草堂,建在临浣花溪的一株古楠树旁边,园内大量栽植花木,花繁叶茂,荫浓蔽日,再加上浣花溪的绿水碧波,以及翔泳其上的群殴,构成一幅极富有田园野趣而又寄托着诗人情思的天然图画;庐山草堂白居易简介:建园基址选择在香炉峰之北,遗爱寺之南的一块“面峰腋寺”的地段上,建筑和陈设极为简陋朴素;为文人墨客精神寄托所用;辋川创业王维简介:在陕西蓝田县,山岭环抱,结合天然山水地貌,地形和植被加以整治重建,做了一定的园林处理,形成了一个规模不小的庄园别墅;园内有20景;总体上是以天然风景取胜,局部的园林化则偏重各种树木花卉的大片成林或丛植成景;建筑不多,形象朴素,布局疏朗;园林造景注重诗情画意;7.唐朝着名的自然风景区有哪些乐游园:利用城南一些坊里内的岗阜——“原”,呈现东西走向的狭长形土原,地势高爽,景界开阔,园内有规模很大的青龙寺;长江曲江池:为大型的公共园林兼有御苑功能位于唐时长安城东南隅,是唐朝长安最着名的风景区;该景区以曲江池为中心,其中包括芙蓉园、杏园、昆明池等景点;曲江池以水景为主体,岸线曲折,可以荡舟,池中满植荷花、菖蒲等水生植物,亭楼殿阁隐现于花木之间;杏园在曲江池的西边,与大恩寺南北相望,周边种植了很多杏树,春天杏花开放时为曲江风景的胜境之一;昆明池是西汉时期上林苑的大型水池,保留了水面及池中的孤岛;8.北宋时期最着名的人工山水宫苑是哪一个它的大体布局是怎么样的艮岳兴筑于北宋晚期政和七年,宣和四年建成;京城的东北部;先经过构图立意,然后根据画意施工建造;1、园林性质:人工山水园;2、造园艺术成就①筑山园林掇山构思奇特,精心经营;万岁山居于整个假山山系的主位,西边的万松岭为侧岭,南面的寿山居于山系的宾位,隔水体与万岁山呼应;筑山特点:主宾分明、远近呼应,体现了山水画论的“先立宾主之位,决定远近之形”、“主山始尊”的构图规律;②置石经过优选的石料千姿百态,因此大量运用石的单块“特置”;③理水园内形成一套完整的水系,几乎包罗了内陆天然水体的全部形态:河、湖、沼、溪、涧等;④动植物珍奇丰富,且成为景题对象,使皇家园林平添诗情画意;植物品种丰富,包括乔、灌、藤本、水生、草本、药用、果树等等;⑤建筑园林建筑几乎包罗了当时的全部建筑形式,建筑布局大部分从造景需要出发,充分发挥“点景”、“引景”和“观景”的作用;⑥假托道教风格,创设多样意境;3、根据各种文献记载:①艮岳是以山、池作为园林的骨干,但欣赏景点的位置设在建筑物内,因此这些建筑不仅是休息的地方,也是风景的观赏点,具有了使用与观赏双重作用;②因地制宜的造园原则,使艮岳构园得体,精而合宜;如依山势建楼,有依翠楼,降雪楼等;沼池有洲,洲中植梅或植芦,亭、榭隐于花树之间,形成隐露的庭园景色;③艮岳的营建,是我国园林史上的一大创举,它不仅有艮岳这座全用太湖石叠砌而成的园林假山之最,更有众多反映我国山水特色的景点;它既有山水之妙,又有众多的亭、台、楼、阁的园林建筑,它是一个典型的山水宫苑,成为宋以后元、明、清官苑的重要借鉴,而元、明、清的宫苑也是在继承这一传统的山水宫苑形成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9.洛阳名园记是一本怎样的书他的作者是谁在唐代洛阳是陪都,因此贵族官僚在洛阳兴建了许多园林;在北宋初年,李格非所作洛阳名园记中,介绍了洛阳名园十九个,多数是在唐朝庄园别墅园林的基础上发展过来的,但在布局上已有了变化;它与以前园林的不同特点是:园景与住宅分开,园林单独存在,专供官僚富豪休息、游赏或宴会娱乐之用;这种小康式的私家园林,只是私家游尝;在十九个名园中,既有花园也有游憩和宅园,每个园都各具特色;李格非洛阳名园记,一巻;宋李格非撰;格非,字文叔,济南人;元佑末,为国子博士;绍圣初,进“礼部郎提点京东刑狱”,以党籍罢;是书,记洛中园圃,自富弼以下,凡十九所;格非自跋云“天下之治乱候于洛阳之盛衰;洛阳之盛衰候于园圃之兴废;”葢追思当时贤佐名卿“勲业隆盛,能享其乐,”非徒夸台榭池馆之美也;10.清代北京城内外的主要帝王园苑有哪些北京城皇城:西苑三海和景山;宫城:午门、外朝太和、中和、保和殿、内庭;西郊:三山五园;颐和园避暑山庄圆明园补充:圆明三园:历史上的圆明园,是由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万春园组成;三园紧相毗连,通称圆明园;它与紫禁城故宫同为当时的全国政治中心,被清帝特称为“御园”;圆明园继承了中国三千多年的优秀造园传统,既有宫廷建筑的雍容华贵,又有江南水乡园林的委婉多姿,同时,又吸取了欧洲的园林建筑形式,把不同风格的园林建筑融为一体,在整体布局上使人感到和谐完美;真可谓:"虽由人做,宛自天开";圆明园不仅以园林着称,而且也是一座收藏相当丰富的皇家博物馆;圆明园,曾以其宏大的地域规模、杰出的营造技艺、精美的建筑景群、丰富的文化收藏和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内涵而享誉于世,被誉为“一切造园艺术的典范”和“万园之园”;三山五园:三山五园是北京西郊一带皇家行宫苑囿的总称,始建于清康熙时期,兴盛于乾隆时期,大多在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被焚毁;“三山五园”中的三山是指香山、玉泉山和万寿山;这三座山上分别有静宜园、静明园、清漪园,再加上东边的畅春园和圆明园,就是所谓的五园;1 香山静宜园静宜园位于北京西北郊的香山,是清代的一座以山地为基址而建成的行宫御苑;香山丘壑起伏,林木繁茂,为北京西山山系的一部分;主峰香炉峰,俗称“鬼见愁”;2 玉泉山静明园静明园位于北京市区西北部海淀区颐和园昆明湖西;3 万寿山清漪园清漪园是颐和园的前身,是三山五园中最后兴建的一座园林,始建于1750年,1764年建成,面积290公顷,水面约占四分之三;乾隆继位以前,在北京西郊一带,已建起了四座大型皇家园林,从海淀到香山这四座园林自成体系,相互间缺乏有机的联系,中间的“瓮山泊”成了一片空旷地带;4 畅春园畅春园位于北京海淀区,圆明园南,北京大学西;原址是明朝明神宗的外祖父李伟修建的“清华园”;园内有前湖、后湖、挹海堂、清雅亭、听水音、花聚亭等山水建筑;根据明朝笔记史料推测,该园占地1200亩左右,被称为“京师第一名园”;明朝灭亡后,园址荒废;5 圆明园圆明园坐落在北京西郊海淀,与颐和园紧相毗邻;它始建于康熙46年1707年,由圆明、长春、万春绮春三园组成;被誉为“万园之园”;1856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烧杀掳掠,慈禧太后挟光绪皇帝逃奔西安,八旗兵丁,土匪地痞即趁火打劫把园残存和陆续基本修复的共约近百座建筑物,皆拆抢一空,使圆明的建筑和古树名木遭到彻底毁灭;11.颐和园的大体布局是怎样的是讨论其造园艺术手法;布局特色:1.建置在前山中央部位的“大报恩延寿寺”,从山脚到山顶依次为天王殿,大雄宝殿,多宝殿,石砌高台上的佛香阁,琉璃牌楼众香界,无梁殿智慧海,连同般配,爬山游廊,蹬道等密密层层地将山坡覆盖住,构成纵观前山南北的一条明显的中轴线;同时也创造了一个完整而富于变化的空间序列,使得中轴线的地位更明确,形象更突出;这个序列上的建筑有前奏,有承接,有高潮,有尾声,结合地形地貌因势利导地一气呵成,仿佛一个起伏跌宕而有节奏强烈的乐章;它的东侧是转轮藏和慈福楼,西侧是宝云阁和罗汉堂,又分别构成了这两条次轴线;这三条相邻轴线上的全部佛寺殿宇组成前山中部的一组庞大的中央建筑群,主要殿宇都是大式做法,形象华丽,色彩浓艳;2.中央建筑群的中轴线如前所述乃是十分突出而又明确的;在这条中轴线的两侧,分别由五方阁与清华轩,转轮藏与介寿堂的对位而构成两条次要轴线;它们的位置完全对称,建筑形象却略有不同;在次要轴线的外侧,又分别由寄澜亭与云松巢,秋水亭与写秋轩的对位而构成两条辅助轴线;它们虽然对称于中轴线但建筑形象则完全不一样,而且还出现云松巢与写秋轩的位置虚实相错的情况;3.水榭鱼藻轩和对鸥舫分别通过宝云阁,湖山碑而绾结于“智慧海”,大体上构成了等腰三角形的对位关系,以此作为建筑群平面布局的外圈控制网络;中轴线与次要轴线之间的距离正好是次要轴线与陪衬点之间距离的一半;4.建筑群的立面也有几何关系的经营;造园艺术手法:清漪园颐和园艺术特点:1、依山开湖,模仿西湖2、借景西山,建筑呼应3、东面宫殿,东北居住4、长廊接连,丰富景观5、园中有园,仿园寄畅6、石舫西洋,对立统一清涟园的总体规划是杭州是以杭州的西湖作为蓝本,昆明湖的水域划分、万寿山与昆明湖的位置关系、西堤在湖中的走向以及周围的环境都很想杭州西湖;清漪园是事先就有通盘计划、按部就班的进行着;1、性质:是一座以万寿山、昆明湖为主体的大型天然山水园;始建于乾隆十五年1750年;是清代唯一一座整体规划并一次性连续施工建成的大型皇家园林;在修建清漪园颐和园前身以前,山南地势低洼,附近的玉泉和龙泉泉水汇集,形成瓮山泊,乾隆十五年1750兴修清漪园时,结合兴修水利进行了地形改造工程,加以浚深,并向东、西拓宽;挖出的湖土除留筑湖上三岛和东、西堤外,部分增筑于瓮山东麓;又在瓮山北麓挖出一条河原称后溪河,即今后湖,所出土方沿北园墙堆筑了一列土丘;原来单调的地形经过这些改造,顿然改观,形成山环水抱之势;2、乾隆修建清漪园的原因:①基址离乾隆居住的圆明园很近,又介于圆明园和静明园之间;三者形成平地园、山地园、山水园的多种形式的庞大园林集群;②西湖从元、明以来已是京郊的一处风景名胜区;③园明、畅春、静宜诸园大抵都是因就于上代的基础而扩建,园林规划难免或多或少的受到以往既定格局的限制;而翁山西湖的原始地貌几乎是一片空白,可以完全按照乾隆的意图加以规划建设;3、清漪园历史概况位于北京西北郊;1860年鸦片战争中遭破坏,1886年清政府挪用海军军费加以重修,改名为颐和园;4、清漪园的景观布局:⑴总体规划:以杭州西湖为蓝本,昆明湖的水域划分、万寿山与昆明湖的位置关系、西堤在湖中的走向及周围的环境都很像杭州西湖⑵园林布局特点:万寿山、昆明湖构成其基本框架,以水取胜,宽广的昆明湖是布置景物的最好基础;全园面积四千三百多亩,其中陆地面积仅有四分之一,水面积之大在北京诸园中是仅有的;颐和园的面积约为285公顷,其中水面约占五分之四;它的总体布局是根据所处自然地势条件和使用要求,因地制宜地划分成四个景区:东宫门和万寿山东部的朝庭;万寿山的前山部分;后湖及万寿山的后山部分;昆明湖的南湖及西湖部分;总体分:宫廷区、万寿山和昆明湖;3景点分布:以万寿山脊为界分南北两个景区:前山前湖景区、后山后湖景区;前山前湖景区:前山即万寿山南坡,前湖即昆明湖,占全园面积的88%;①前山前湖景区景观轴线突出;除中央建筑群构成的主轴线以外还在两侧设置了4条辅助的轴线;五条轴线的安排控制住了整个前山建筑布局从严整到自由、从浓密到疏朗的过渡、衔接和展开,把散布在前山的所有建筑物统一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该区域主要建筑,佛香阁,全园的中心,平面八角形,通高米,是园内体量最大的建筑物;②昆明湖,水面广阔,由西堤及其支堤划分为三个水域;其中东水域最大,中心岛屿南湖岛以十七孔石拱桥连接东岸;后山后湖景区,即万寿山北坡,山势起伏较大,后湖即界于山北麓与北宫墙之间的一条河道,称后溪河,占全园面积的12%;后山后湖景区主要景点:惠山园谐趣园、苏州街①惠山园,嘉靖十六年1811年,改名为“谐趣园”;位于颐和园内东北角,是仿照江苏无锡着名的寄畅园而建的;在园中自成一局,固有“园中之园”之称;景观特点:声趣,因地势低洼,山泉汇入其中;楼趣,屋顶设计,所有建筑屋顶均采用“黑活”布瓦;桥趣,共有五座桥,以知鱼桥最为着名;②苏州街又称“后溪河买卖街”,地处后湖中心地带;比较清漪园与杭州西湖造园手法的异同点:清漪园的布局与设计,在许多地方都取法于杭州西湖,深受江南园林的影响;如西堤六桥仿杭州苏堤六桥,还有仿杭州西湖湖心亭式的岛屿;水面的形状也尽量模仿西湖,也有“雷峰塔”式的报恩寺塔后为佛香阁,也有模仿无锡寄畅园的谐趣园等;但清漪园也结合自己特有的条件和要求,比杭州西湖来得富丽浓冠,具有许多不同的风格和处型方法,也显示出帝王的骄奢豪华的生活享受;作用:1.中央建筑群之于前山景观,犹如浓墨重彩的建筑点染,意在弥补,掩饰前山山形过于呆板,较少起伏的缺陷,同时又起到了作为前山总建筑布局的构图主体和重心的作用;它的东,西两面疏朗地散布着十余处景点,建筑体量小,形象较朴素多样,布置较灵活自由;2.以佛香阁为中心的中央建筑群,倚山濒湖;它是前山前湖景区广大范围内的最主要的观赏对象,也是景区成景的至关的环节;因此,它的设计得当否,对于园林的总体规划实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3.中央建筑群的规划布局不仅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点景的作用,也充分利用了它的观景作用;佛香阁的建置,五方阁,转轮藏,敷华亭,撷秀亭,居高临下,视野开阔,都是观赏湖景和园外借景的绝好场所;所以说,中央建筑群的规划设计,不仅为清漪园创建了一处出色的景点,也是中国古典园林建筑设计中的一个杰出的大手笔;试述清漪园中央建筑群的布局特色和作用布局特色:1,建置在前山中央部位的“大报恩延寿寺”,从山脚到山顶依次为天王殿,大雄宝殿,多宝殿,石砌高台上的佛香阁,琉璃牌楼众香界,无梁殿智慧海,连同般配,爬山游廊,蹬道等密密层层地将山坡覆盖住,构成纵观前山南北的一条明显的中轴线;同时也创造了一个完整而富于变化的空间序列,使得中轴线的地位更明确,形象更突出;这个序列上的建筑有前奏,有承接,有高潮,有尾声,结合地形地貌因势利导地一气呵成,仿佛一个起伏跌宕而有节奏强烈的乐章;它的东侧是转轮藏和慈福楼,西侧是宝云阁和罗汉堂,又分别构成了这两条次轴线;这三条相邻轴线上的全部佛寺殿宇组成前山中部的一组庞大的中央建筑群,主要殿宇都是大式做法,形象华丽,色彩浓艳;2,中央建筑群的中轴线如前所述乃是十分突出而又明确的;在这条中轴线的两侧,分别由五方阁与清华轩,转轮藏与介寿堂的对位而构成两条次要轴线;它们的位置完全对称,建筑形象却略有不同;在次。
中国古典园林史知识点
中国古典园林史知识点
以下是一些中国古典园林史的知识点:
1. 起源:中国古典园林起源于商周时期的“囿”,最初是供帝王贵族狩猎和游乐的场所。
2. 发展阶段:历经汉、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等朝代的发展,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3. 主要类型:包括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庙园林等。
4. 设计理念:强调天人合一、师法自然、以小见大等理念,注重景观的意境和韵味。
5. 造园手法:运用借景、对景、框景、障景等手法,营造出丰富多彩的景观效果。
6. 园林要素:包括山水、植物、建筑、小品等,其中山水是园林的主体。
7. 典型代表:皇家园林有颐和园、圆明园、避暑山庄等;私家园林有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等;寺庙园林有灵隐寺、普陀寺、寒山寺等。
8. 影响:中国古典园林对日本、朝鲜等国家的园林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是世界园林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上是中国古典园林史的一些基本知识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如果你需要更深入的了解,可以查阅相关书籍和资料。
中国古典园林史
中国古典园林史一、名词解释1皇家园林:属于皇帝个人和皇室所私有,古籍里称之为苑、苑囿、宫苑、御苑、御园等。
2私家园林:属于民间的贵族、官僚、缙绅所私有,古籍里面称之为园、园亭、园野、池馆、山池、山庄、别业、草堂等。
3寺观园林:指佛寺和道观的附属园林,也包括寺观内部庭院和外围地段的园林化环境。
4大内御苑:建置在首都的宫城和皇城之内,紧邻着皇居或居皇居很近,便于皇帝日常临幸游憩的皇家园林。
如:北海琼华岛5行宫御苑:建置在都城近郊、远郊的风景优美的地方,供皇帝偶一游憩或短期驻跸之用的皇家园林。
如香山的静宜园。
如:香山静宜园6离宫御苑:建在都城近郊、远郊或者远离都成的风景地带,作为皇帝避暑、长期居住、处理朝政的地方,相当于一处与大内御苑相联系的政治中心的皇家园林。
如:承德避暑山庄 7张南垣,名涟,生于明万历十五年,毕生从事叠山造园,他追求意境深远和形象真实的可入可游出发,主张以截取大山一角而让人联想大山整体形象的做法,开创了叠山艺术的一个新流派。
8张然;字陶庵,造园工匠,在北京城内建万柳堂,改建怡园,参与了重修西苑瀛台、新建玉泉山行宫以及畅春园的叠山等规划事宜。
9张南阳;字山人,他用绘画的手法堆叠园林假山,江南名园如上海潘允端的“豫园”,陈所蕴的“日涉园”,太仓王世贞的“弇园”都是出自他的手笔,他堆叠假山的手法是传统的缩移摹拟真山整体形象的路数。
10计成:计成,字无否,著名的专业造园家,形成《园冶》以书,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一部园林理论著作。
11《园冶》:明代成书,这是一部全面论述江南地区的私家园林的规划、设计、施工以及各种局部、细部处理的综合性著作,全书共分三卷。
第一卷包括“兴造论”一篇,“园说”四篇,第二卷专论栏杆,第三卷分论门窗、墙垣、铺地、掇(duo)山、造石、借景,。
兴造论泛论营园要旨,是全书的总纲。
园说共四篇。
论述园林规划设计的具体内容及其细节。
计成认为好的园林评价的标准是(巧于因借、精在体宜)计成提出两个规划设计的原则是:一、“景到随机”二、“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前者意即园林造景要适应于园址的地貌和地形特点,并尽量发挥它的特长,避开他的短处;后者包含着两层意思,一是人工创造的山水环境,必须予人以一种仿佛天造地设的感觉,而是建筑的配置必须从属协调于山水环境,不可喧宾夺主。
中国古典园林史读书笔记
中国古典园林史读书笔记书名:《中国古典园林史》作者: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古典文化中的绚丽瑰宝。
从商、周、秦、汉的生成期,到宋、元、明、清的成熟期,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随着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在不同的时期展现出不同的面貌,演化出了多种形式,也从最初的生活需求逐渐演变为审美需求,获得了精神的升华。
周维权先生所著《中国古典园林史》,参考众多书籍文献,并结合周先生自己多年的积累,将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道路犹如一幅巨大画卷一般展现在读者面前,尽管此次只是浅尝辄止,但仍旧获益匪浅。
在原始社会时期,人们的主要活动是狩猎和采集,以获取生活资料。
以生存为目的,依旧完全依赖大自然而生活,到后期进入原始农业社会,才有了房屋和农田,也就有了园林的萌芽状态。
进入农业社会之后,逐渐出现了人类文明,此时的人类已经能够解决温饱问题,继而开始关注生活的环境和条件,正是在这个时期,园林有了迅速的发展。
由于封建社会的建立以及皇权制的出现,期初的园林是为皇家的生产生活所需而产生,后来逐渐发展出观赏游憩的功能,也不再仅限于只有皇帝所有,私家园林和具有公共游赏功能园林也发展起来。
自公元前3世纪的秦代到公园19世纪末的清代的封建社会时段,正值中国古典园林发展历史上的最辉煌的时期,同时也是其人文背景的影响比较凸显、典型的时期。
“田园风光”广泛渗透于园林景观的创造,甚至衍生为造园风格中的主要意象和审美情趣。
皇帝经营的园林表现为弘大的规模以及风景式园林造景所透露出来的特殊、浓郁的“皇家气派”。
而私家园林中大多为文人士族所建,“士”是社会上雅文化的领军者,把高雅的气质赋予园林,士人们经营的“文人园林”乃成为民间造园活动的主流,也是涵盖面最广泛的园林风格。
而在园林发展的后期,随着市民阶层的勃兴,市井的俗文化逐渐渗入民间造园活动,从而形成园林艺术的雅俗并列、互斥,进而合流融汇的情况。
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分为人工山水园和天然山水园。
人工山水园指在平地上开凿水体、堆筑假山,人为地创设山水地貌,配以花木栽植和建筑营构,把天然山水风景缩移模拟在一个小范围之内,规模相对较小。
中国古典园林史总结
中国古典园林史一、绪论二、生成期三、转折期四、全盛期五、成熟期一六、成熟期二七、终结期八、基础知识绪论:园林的定义园林的四要素园林的造景风格园林的功能世界古典园林四个阶段的特征世界园林的三大体系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分类(园林基址、园林隶属)中国古典园林的分期中国园林特点答案绪论生成期转折期全盛期成熟期一成熟期二终结期基础知识中国古典园林生成期:先秦两汉(公元前11世纪——公元220年)思想:天人合一、君子比德、神仙思想造园著作:无造园种类:皇家园林(主流)特征小结:重点园林介绍:商周:沙丘苑台、灵池,灵囿,灵台春秋战国:章华台、姑苏台秦:上林苑、阿房宫、兰池宫、宜春宫、梁山宫、骊山宫、林光宫西汉:上林苑、未央宫、建章宫、甘泉宫、兔园绪论生成期转折期全盛期成熟期一成熟期二终结期基础知识中国古典园林转折期:魏晋南北朝(公元220——589年)思想:造园著作:杨衒《洛阳伽蓝记》【成书于公元547年】、郦道元《水经注》造园种类: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庙园林特征小结:重点园林介绍:皇家园林:邺城:铜雀台、金虎台、冰井台、华林园、仙都苑洛阳:芳林园建康:华林园、芳乐苑(南齐)、乐游园私家园林:北方城市:寿里丘、张伦宅园、金谷园(庄园别墅)、潘岳庄园、陶潜的庄园南方私园:玄圃、谢家庄园绪论生成期转折期全盛期成熟期一成熟期二终结期基础知识中国古典原理全盛期:隋唐(公元589——960年)思想:科举制>隐士回归,地主小农,儒学回归正统,艺术层面上升造园著作:造园种类: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特征小结:重点园林介绍:皇家园林:大内御园:大兴城(隋未完成)、西内太极宫、东内大明宫、南内兴庆宫、北则大内三苑(禁苑)行宫离宫:长安:玉华宫、仙游宫、翠微宫、华清宫、九成宫、曲江池洛阳:西苑、上阳宫私家园林:洛阳:归仁里宅园,裴度宅园、履道坊宅园郊野别墅:平泉庄、安乐公主的庄园、浣花溪草堂、衡山别业、庐山草堂、辋川别业、嵩山别业寺观园林:长安(大兴善寺)【京城内最大】、唐昌观、慈恩寺、元都观、灵隐寺绪论生成期转折期全盛期成熟期一成熟期二终结期基础知识中国古典园林成熟一期:宋代(公元960—1271年)背景:重文轻武,小农经济空前繁荣、儒>力理学、佛>完全汉化的禅宗、绘画顶峰期造园著作:造园种类:皇家园林(大内御苑与行宫御苑)、私家园林、寺观园林、文人园林、公共园林特征小结:重点园林介绍:皇家园林:东京:大内御苑:艮岳、后苑、延福宫行宫御苑:东京四苑“琼林园、宜春园、玉津园、金明池“临安:大内御苑:后苑行宫御苑:德寿宫私园:洛阳私家园林较多宅园:富郑公园、环溪、湖园、苗帅园、赵韩王园、大字寺园独建游憩园:独乐园、董氏东园、刘氏园、丛春园、松岛、水北胡氏园、东园、紫金台文穆园、张氏园、吕以养花为主:归仁园、李氏任丰园绪论生成期转折期全盛期成熟期一成熟期二终结期基础知识江南私家园林以临安为代表,各种文献记载临安私园名字总计约近百处,大部分集中在西湖一带,其余在城内和钱塘江畔。
《中国古典园林史》知识点
《中国古典园林史》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一、园林发展得四个阶段1、第一阶段原始文明阶段原始文明对园林具有孕育作用。
原始社会时期(实用第一、娱乐第二、雏形)2、农业文明——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发展快、完善之前、向观赏、欣赏变化漫长)规整式园林——法国古典主义园林风景式园林——中国古典主义园林风格特征彼此各异得世界三大园林体系得形成:欧洲园林体系、伊斯兰园林体系与中国园林体系。
3、工业文明阶段工业文明促进了城市园林化与自然保护区园林得形成工业社会时期18世纪后19世纪初,现代园林得起源此时期得代表人物:奥姆斯特德,开创自然保护与现代城市公共园林得先驱者之一。
代表作:世界最早得城市公园之一——纽约“中央公园”。
同时创办景观规划设计专业。
4、信息文明阶段信息文明确立了生态园林目标。
二次大战后至今,后现代园林时期(生态平衡、改善人类环境、广义园林扩大)二、中国古典园林得类型1、按照园林基址得选择与开发方式得不同人工山水园:在平地上开凿水体、堆筑假山,人为得创设山水地貌,配以花木栽植与建筑营构,把天然山水风景缩移模拟在一个小范围之内。
人工山水园就是中国古典园林得代表。
天然山水园:建在城镇近郊或远郊得山野风景地带,包括山水园、山地园与水景园等。
2、按照园林得隶属关系按园林隶属关系分: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1)皇家园林古籍里称苑、苑囿、宫苑、御苑、御园等,属皇帝个人与皇室所私有。
皇家园林按使用情况得不同分大内御苑、行宫御苑、离宫御苑等。
大内御苑:即皇帝得宅园,建制在皇城与宫城之内,紧邻皇居或距皇居很近,便于皇帝日常临幸游憩。
行宫御苑、离宫御苑:建在都城近郊、远郊得风景优美得地方,或者远离都城得风景地带。
不同点:行宫御苑供皇帝偶一游憩或短期驻跸之用;离宫御苑作为皇帝长期居住、处理朝政得地方,相当于一处与大内相联系得政治中心。
(2)私家园林私家园林属于民间得贵族、官僚、缙绅所私有,古籍里称之为园、园亭、园墅、池馆、山池、山庄、别业、草堂等。
中国古典园林史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第一章测试1.中国古代的________,则成为了中国古典园林诞生的人文背景。
()A:经济B:政治C:选项A、B、C都是D:意识形态答案:C2.多样的水路和地形条件使得中国兼具______的气候类型。
()A:大陆性B:盆地型C:山地型D:海洋性答案:AD3.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儒释道三教相结合,儒家以_______并重,讲理法将体制成为了封建社会的主流思想。
()A:生态B:自然C:景观D:人文答案:ABD4.在汉代,中国古典园林和山水文化一起达到了成熟的巅峰。
()A:对B:错答案:B5.秦汉的上林苑开创了人工造山的先例。
()A:错B:对答案:B第二章测试1.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园林形式是“囿”,园林里面的主要建筑物是_______。
()A:“台”B:“楼”C:“房”D:“桥”答案:A2.“囿”是指_____________。
()A:王室专门集中拳养捕捉到禽兽的场所B:种植庄稼的田地C:旷野荒地D:进行田猎而损及在耕的农田答案:A3.________是中国古典园林的源头。
()A:囿B:园圃C:台D:地答案:ABC4.中国古典园林的雏形产生于囿与台的结合,时间在公元前11世纪,也就是奴隶社会后期的殷末周初。
()A:对B:错答案:A5.“囿”起源于开垦荒地。
()A:对B:错答案:B6.农耕时期,阶层逐渐分化,贵族阶层自称受命于天,成为了整个社会的统治阶级。
()A:对B:错答案:A7.促成生成期的中国古典园林向着风景式的方向上发展的社会因素是人们对大自然环境的生态美的认识,也就是山水审美观念的确立。
()A:对B:错答案:A8.影响中国古典园林向着风景式方向上发展的意识形态方面因素是天人合一思想、君子比德思想、神仙思想。
()A:错B:对答案:B9.昆明池是具有多种的功能∶训练水军、水上游览、渔业生产基地、摹拟天象。
()A:对B:错答案:A10.颐和园的园林一区是历史上第一座具有完整的三仙山的仙苑式皇家园林。
()A:错B:对答案:A第三章测试1._____在汉代本来是驿站建筑,也相当于基层行政机构()A:“桥”B:“亭”C:“台”D:“房”答案:B2.“曲水流觞”对园林景观的意义有_________。
《中国古典园林史》复习资料
1.园林:在一定地段范围内,利用并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者人为的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的栽植和建筑的布置,从而构成一个供人们观赏、游息、居住的环境。
园林:为了补偿人们与大自然环境相对隔离而人为创设的“第二自然”。
园林史:记录和论述园林的渊源替嬗、发展演变、形式体系、风格类型等一般规律及其特征,为现代园林建设提供历史借鉴的园林理论。
2.文明人类早期对园林的理解:中国古代的瑶池和悬圃;基督教的伊甸园;佛教的极乐世界,伊斯兰教的天园。
3. 园林四个基本要素:山,水,植物,建筑;四项工作:筑山,理水,植物配置,建筑营造。
4.按园林基址的选择和开发方式的不同分类:人工山水园、天然山水园。
人工山水园:小(0.5公顷以下)、中(0.5公顷—3公顷)、大型(3公顷以上);天然山水园分为山地园、山水园、水景园。
人工和天然山水园的区别:基址不同,人工多建于平地,以城镇内居多,天然建在城镇近郊或远郊的山野风景地带。
《园冶》论造园相地以“山林地”为第一。
5.园林隶属关系分类: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和寺观园林。
皇家园林:大内御苑,建在首都的宫城和皇城以内,紧邻皇居,便于日常临幸,西苑、慈宁宫花园和大明宫;行宫御苑,都城近郊远郊的风景优美的地方,供皇帝偶尔游憩,静宜园和静明园和南苑;离宫御苑,都城近郊远郊的风景优美的地方,作为皇帝长期居住和处理朝政的地方,畅春园和避暑山庄和圆明园和颐和园。
私家园林:宅院和别墅园的游憩园。
寺观园林:佛寺和道观的附属园林,寺观内部庭院和外围地段的园林化环境6.中国古典园林的分期:一、生成期(商周秦汉):皇家公苑,园林规模宏大二、转折期(魏晋南北朝):私家园林突起,寺庙园林兴盛三、全盛期(隋唐):写意山水园兴盛,私家园林开始发展四、成熟期(两宋元明清初)写意山水园,寺观园林和私家园林处于兴盛时期。
五、成熟后期(清中末期):清末结束了中国古典园林史。
7.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一、本于自然,高于自然。
中国古典园林有意识的对山水植物这些构景要素加以改造调整加工剪裁,从而表现出一个精炼概括的自然.典型化的自然。
中国古典园林史介绍
D 绪论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中国古典园林:指世界园林发展第二阶段上的中国园林体系。
中国园林史实际上就是一部农业文明下的园林史。
中国园林直接越过了工业文明而进入现代文明,中西园林开始真正意义上的融合。
按园林基址的选择和开发方式的不同,中国古典园林分人工山水园和天然山水园。
人工山水园:在平地上开凿水体、堆筑假山,人为的创设山水地貌,配以花木栽植和建筑营构,把天然山水风景缩移模拟在一个小范围之内。
人工山水园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
特点:规模相对较小,一般来说,小型的在0.5公顷以下,中型在0.5与3公顷之间,大型在3公顷以上。
天然山水园:建在城镇近郊或远郊的山野风景地带,包括山水园、山地园和水景园等。
三、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按园林隶属关系分: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一、皇家园林古籍里称苑、苑囿、宫苑、御苑、御园等,属皇帝个人和皇室所私有。
皇家园林按使用情况的不同分大内御苑、行宫御苑、离宫御苑等。
大内御苑:即皇帝的宅园,建制在皇城和宫城之内,紧邻皇居或距皇居很近,便于皇帝日常临幸游憩。
行宫御苑、离宫御苑:建在都城近郊、远郊的风景优美的地方,或者远离都城的风景地带。
不同点:行宫御苑供皇帝偶一游憩或短期驻跸之用;离宫御苑作为皇帝长期居住、处理朝政的地方,相当于一处与大内相联系的政治中心。
二、私家园林私家园林属于民间的贵族、官僚、缙绅所私有,古籍里称之为园、园亭、园墅、池馆、山池、山庄、别业、草堂等。
三、寺观园林各种宗教建筑的附属园林。
另外还有:陵寝园林是为埋葬先人,纪念先人实现避凶就吉之目的而专门修建的园林。
四、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一、本于自然、高于自然二、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三、诗话的情趣四、意境的蕴涵第一章园林的生成期——殷、周、秦、汉第一节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1、囿⑴狩猎→再现祖先生活方式的一种娱乐活动;⑵栽培→便于禽兽生息和活动。
“囿”可看作是一座多功能的天然动物园。
2、台用土堆筑而成的方形高台(山的象征)。
《中国古典园林史》考研笔记(详解版)
《中国古典园林史》考研笔记(详解版)第⼀章绪论园林:在⼀定地段范围内,利⽤并改造天然⼭⽔地貌或者⼈为的开辟⼭⽔地貌,结合植物的栽植和建筑的布置,从⽽构成⼀个供⼈们观赏、游息、居住的环境。
园林:为了补偿⼈们与⼤⾃然环境相对隔离⽽⼈为创设的“第⼆⾃然”。
园林史:记录和论述园林的渊源替嬗、发展演变、形式体系、风格类型等⼀般规律及其特征,为现代园林建设提供历史借鉴的园林理论。
第⼀节园林发展的四个阶段第⼀阶段原始⽂明阶段原始⽂明对园林具有孕育作⽤。
⼈类社会的原始⽂明⼤约持续了⼆百多万年。
原始⽂明后期,出现了原始的农业公社和⼈类聚居的部落。
⼈们把采集到的植物种⼦选择园圃种植,把猎获的鸟兽圈围起来养殖。
于是在部落附近及房前屋后有了果园、菜圃、兽场等在逐渐满⾜了⼈们祭祀温饱需要之后,其中某些动、植物的观赏价值⽇益突出,园林由此得到孕育,进⼊萌芽状态。
原始⽂明后期的园林萌芽状态的特点:1、种植、养殖、观赏不分;2、为全体部落成员共同管理,共同享受;3、主观为了祭祀崇拜和解决温饱问题,⽽客观有观赏功能,所以不可能产⽣园林规划。
第⼆阶段农业⽂明——奴⾪社会和封建社会此阶段内,园林经历了萌芽、成长⽽臻于兴旺的漫长过程,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时代风格、民族风格、地⽅风格,最后终于三分天下,形成具有⼀定的国家地域范围、⼀定的造园思想与规划⽅式、⼀定的园林类型和形式,风格特征彼此各异的世界三⼤园林体系:欧洲园林体系、伊斯兰园林体系和中国园林体系。
⑴欧洲园林体系基督教的《圣经》⾥记载的“伊甸园”;《旧约·创世纪》中亚当和夏娃。
⑵伊斯兰园林体系《古兰经》中的“天园”的旖旎风光:长久不浊的“⽔河”、滋味不变的“乳河”、味道纯美的“酒河”、清澈见底的“蜜河”。
⑶中国园林体系中国古代⼴为流传的“瑶池”和“悬圃”;⽂字记载的“囿”、“圃”。
第⼆阶段园林的特点:⑴绝⼤多数是直接为统治阶级服务,或者归他们所私有;⑵主流是封闭型、内向型的;⑶追求美的观赏和精神的愉悦,没有体现所谓社会、环境效益。
中国古典园林史(修改版)
二、主流是封闭的、内向型的;三、一追求视觉的景观之美和精神的寄托为主要目的,并没有自觉地体现所谓社会、环境效益;四、造园工作由工匠、文人和艺术家来完成。
* 对这一阶段园林的总结:在一定的地段范围内,利用、改造天然山水地貌,结合植物栽培、建筑布置,辅以禽鸟养畜,从而构成一个追求视觉景观之美为主的赏心悦目、畅情抒怀的游憩、居住的环境。
* 原始文明后期园林萌芽的特点:一、种植、养殖、观赏不分;二、为全体部落成员共同管理,共同享受;三、主观为了祭祀崇拜和解决温饱问题,而客观有观赏功能,所以不可能产生园林规划
②第二阶段:农业文明阶段
* 人类进入了以农耕经济为主的文明社会;
* 这个阶段大体上相当于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漫长时期;从感性的适应状态转变为理性的适应状态,但仍保持着亲和的关系;
* 奥姆斯特德所从事的工作包括两个主要内容:一、通过对土地利用的合理规划致力于自然
* 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一、欧洲园林体系:基督教《圣经》里记载的“伊甸园”;二、伊斯兰园林体系《古兰经》中的“天园”的旖旎风光:长久不浊的“水河”、滋味不变的“乳河”、味道纯美的“酒河”、清澈见底的“蜜河”;三、中国园林体系:中国古代广为流传的“瑶池”和“悬圃”(瑶池:传说在昆仑山上,为西王母所居;悬圃:在昆仑山,相传是黄帝在下界所建的宫城)。
中国古典园林史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园林发展的四个阶段
①第一阶段:原始文明阶段
* 人类社会的原始时期,人与大自然是经常处于感性适应的状态,与自然环境之间呈现为亲和的关系。
* 直到后期进入原始农业的公社,聚落附近出现种植场地,房前屋后有了果木蔬圃。虽出于生产的目的,但客观上已接近园林的雏形,开始了园林的萌芽状态。
中国古典园林史
中国古典园林史来源:杨超Backpacke的日志第一章绪论一、园林发展的四个阶段1、原始社会时期(实用第一、娱乐第二、雏形)2、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时期(发展快、完善之前、向观赏、欣赏变化漫长)规整式园林——法国古典主义园林风景式园林——中国古典主义园林3、工业社会时期18世纪后19世纪初,现代园林的起源世界最早的城市公园之一——纽约“中央公园”4、二次大战后至今,后现代园林时期(生态平衡、改善人类环境、广义园林扩大)二、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1、按照园林基址的选择和开发方式的不同人工山水园——最能代表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成就的一个类型天然山水园2、按照园林的隶属关系皇家园林——苑、苑囿、宫苑、御苑、御园私家园林——园、园亭、园墅、池馆、山池、山庄、别业、草堂寺观园林3、造园四要素:山、水、植物、建筑4、中国古典园林是世界园林发展的第二阶段三、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1、本于自然、高于自然——中国古典园林创作的主旨英国园林(理性的、客观的写实)、中国园林(感性的、主观的写意)同为风景式园林2、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尤其是人工造园,它是判断园林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中国古典园林讲究天人合一3、诗画的情趣4、意境的含蕴第二章园林的生成期——殷、周、秦、汉一、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1、囿:王室专门圈养禽兽的场所2、台:土堆筑而成的方形高台,登高以观天象、通神明,具有浓厚的神秘色彩3、园:种植树木的场地以上为三个源头,视为古典园林的原始雏型促成生成期的中国古典园林向着风景式的方向上发展的社会因素——山水审美观念的确立意识形态因素——天人合一、君子比德、神仙思想二、殷、周(最大的奴隶制国家)“贵族园林”周分为西周和东周(前半段为春秋、后为战国)这时候的宫苑游观已经上升到主要地位,植物成为造园要素,建筑结合天然山水地貌而发挥其观赏作用,开始有了游赏为目的的水体。
楚国的章华台——“高台榭”的典型吴国的姑苏台——山地园林两个都是利用大自然山水环境的优势三、秦皇家园林的起源1、上林苑——当时最大的一座皇家园林是一个大型的宫殿建筑群,最主要的阿房宫,其中的兰池宫在生成期的园林发展史中占着重要的位置:首次见于史载的园林筑山、理水;堆筑岛山,求仙的功能四、西汉的皇家园林上林苑——山水;植物、动物;苑(园林);宫(宫殿建筑群);台(地势较高的建筑物);观;生产基地它是一个范围及其辽阔的天然山水环境,是一个多功能的皇家园林2、甘泉宫——类似后世的离宫御苑3、未央宫——相当于后来的宫城4、建章宫——类似于后世的大内御苑他的园林一区是历史上第一座具备完整的三仙山的仙苑式皇家园林,从此“一池三山”成为皇家园林的主要模式5、兔园宫苑是当时皇家园林的普遍称谓,宫:以宫殿建筑群为主体,山池花木穿插其间;苑:建置在郊野山林地带的离宫别苑,占地广,规模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中国古典园林起源之一——囿
• 农业文明建立后,狩猎成为一种统治阶级的娱乐活动。“囿”成为统治 阶级专门的狩猎场所。 • “ 囿,所以域养禽兽也。”《诗经》毛苌注。“囿,苑有垣也。”《说 文》 • 囿除了为帝王提供祭祀、丧纪所用的牺牲、供应宫廷宴会的野味,还能 在其中进行游玩。
• 中国古典园林起源之二——台 • “积土四方而高曰台。”台的原始功能是登高以观天象、通神明; • 台是古代人们对山岳的模仿。 可登高、可观风景。例如:鹿台。 • 中国古典园林起源之三——园圃 • “园,所以树木也。” 毛传。“种菜曰圃。” 《说文解字》 • 《周礼· 地官》:“以场圃任园地。”种植由食用/药武),但文化方面却有重大的贡献,园林代表作 有宋徽宗在汴京修建的人工假山——艮岳(取名是根据文王八卦,设计师是 宦官梁师成)同时江南园林已逐步有自己的独特风格。 • 宋高宗南渡到金陵,修建了御园,八仙园等。绍兴十七年,又建造了玉津园, 紫金台张氏园等。 • 迁都临安后,宗室群臣都在比赛修建更奢华的园林,南宋园林可考察的。仅 京 就有三十余所。其他地方更少数不胜数。 • 元:迁入中原,国家存在时间较短暂。无锡人倪瓒擅长山水画,常独坐扁舟 与三泖(今上海市松江区)。他造园艺术极高,代表作——苏州狮子林/环 秀山庄(今称:汪氏义庄)。 • 明:明太祖朱元璋定鼎金陵后,大肆模建筑宫殿凿渠。规模之大远胜洛阳。 • 都门西北十里海淀的清华园,乃武尔侯李伟的别业。其他园林有:芍园,梁 园,檀园等都因精巧而颇负盛名。 • 崇祯7年吴江计成所著《圆冶》是世界造园典籍种最古老的。 • 明代国学大师朱舜水,亡国后,到了日本,除了讲学外,也设计园林。东京 小石川的后乐园便是朱舜水的手迹。该园林参照西湖和庐山设计,布置精美, 风景优美。在日本旧有的庭院中应该算得上是最优。明朝遗民李渔有两绝: 辨审音乐,制造庭院。晚年创作的芥子园,堪称经典。其还著有自成一家的 《芥子园山水画谱》。
• 汉亡,三国互争,魏文帝筑铜爵园;明帝在芳林苑内筑景阳山。 • 司马炎并吞蜀,吴,改国号晋,设置了圃园,灵芝园,葡萄园等,并且改魏 国遗园香林为华林园。齐文惠太子建玄圃,钟山之麓,楼阁秀丽,造游观数 百间。 • 魏晋南北时期:庄子哲学得以发展,隐逸文化盛行,文人志士都乐于山水。 • 北魏时期:首都洛阳出现了大量私家园林,是我国出现第一次造私家园林的 高潮。 • 西晋石崇的金谷园最为著名, • 隋炀帝星级奢靡,大兴土木,建造园林。隋帝大业元年,建造西苑,方圆一 百里,建方丈蓬莱瀛洲三山,高出水面百余丈,台观宫殿,罗络上下,向背 如神。海北有龙鳞渠,殿堂楼观,穷极华丽。 • 唐:励精图治,国运昌隆,筑建苑囿有禁苑,翠微苑,笼山等。 • 武曌(zhao)称帝后,广建宫苑,最著名要数万安山兴泰宫了。 • 武曌侄子武三思在苑内设置了球场,是近代在园中最早设置运动场的一个。 • 肃宗时期,王维辞官隐居蓝田县辋川。相地建设亭台楼阁,花园,配置孟城 坳,华子岗,文杏馆,辛夷坞,竹里馆等,极富自然之趣,也不失诗情画意 的辋川别业。详查《辋川集》 • 宋:(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代灭亡后,赵匡胤(宋太祖)取代后 周,建立北宋,在顺天门大街筑建琼林苑;太宗太平兴国时候,又在琼林苑 以北凿金明池,导金水河之水。另外宜春苑,玉津园并称四园。
• 狶韦,黄帝:《淮南子》昆仑有增城九重,其高万一千里百一十四步二尺六 寸。县圃:在昆仑之中,是其蔬圃· · · 足证地位优越,面积广袤· · · 为我国造园 之始。 • 《山海经》淮江之间,唯帝之园圃 • 《穆天子传》春山之泽,水清出泉,温和无风,飞鸟百兽之所饮,先王之谓 县圃也是天然的温泉场, • 帝尧:设“虞人”(官职)掌山泽,苑圃,田猎之事。(是我国最早设置掌 管苑圃专官) • 舜:因封伯益辅助大禹治水有功,因任命其为虞官,专管草木、鸟兽之事。 造园艺术,由自然向建筑美转化。 • 周文王:以民为台,为沼。圃中台池禽兽无不具备。 • 战国:诸侯皆有圃,齐宣王的圃方圆有四十里,规模最大。 • 秦:统一六国后,在长安西修建上林苑,(阿房宫即是苑内最先建的前殿, 东西五十步,南北五十丈· · · 详见杜牧的《阿房宫赋》) • 汉:汉高祖刘邦命萧相国萧何营建未央宫;汉文帝筑建思贤园;梁孝王(文 帝次子)筑东苑;汉武帝扩建上林苑(建章宫等),详查《汉官典取》;宣 帝筑乐游园,基地最高,登台视景宽阔;茂陵富人袁广汉于北邙山下筑园, 东西四里,南北五里,激流水注其内。构石为山,高十余丈,连延数里。 建 筑壮丽,开创私人园林之先例。后来袁广汉被罪诛,园林没为官园,鸟兽草 木都移入了上林苑。其他园林:樊川苑,博望苑,灵昆苑等等。详见《西京 杂记》。
中国古典园林史
1954年,国际园景建筑家召开第四次会议,英国造园家杰克利把世界造园 体系归纳为三个体系:中国体系,西亚体系,欧洲体系。 (西亚体系:巴比伦,埃及,古波斯,后来阿拉伯人继承了成为伊斯兰园 林的主要传统。欧洲体系:较多吸收西亚风格) 中国园林的三个源头:囿,台,园圃 【囿,台,园圃三种形式可以说是皇家园林的前身,因其都是统治者为了 通神,享乐,炫耀权力而造】
• 清:康熙帝将西直门外海淀明戚李氏废墅,节缩土地,筑畅春园。 • 圆明园位于畅春园以北,原为雍正皇帝为皇子时的赐园。康熙四十八年更名 “圆明园”,经扩建而形成了初具规模的圆明园“二十八景”。乾隆皇帝先 后四次又对圆明园进行了扩建,新建了圆明园“十二景”、建造了长春园和 绮春园,其时始有“圆明三园”之称,“圆明三园”或简称“圆明园”。此 后历经嘉庆、道光两代皇帝经营,圆明园形成占地三百五十多公顷、各类建 筑群多达123处、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的规模,故有“万园之园”的美誉, 成为中国古典园林与宫廷建筑的杰出代表,并被誉为“一切造园艺术的典 范”。苏州园林数目繁多,故暂不做介绍。 • 近代:辛亥革命后,皇帝政治告终,造园也慢慢由封建思想转变为民主主义 的公共造园,因此,公园便慢慢兴起,北京的中央公园(由旧社稷坛改建), 城南公园(由先农坛改建)等都是昔日建筑改建。政府相继开放后,杭州西 湖公园;济南商埠公园;南京第一公园;青岛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 五公园;安庆菱湖公园;广州第一公园;镇江,开封,苏州,成都等地都相 继设置了公园。 • 在我国近代造园史种,占最重要地位的——几年中国国民党总理孙中山先生 之总理陵墓(中山陵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