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西方古典音乐的精神文化内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西方古典音乐的精神文化内涵
摘要:西方古典音乐的兴盛,源于天时、地利、人和,从巴赫离世到贝多芬离世这短短一百年不到的时间内,缔造了一段传奇,它源远流长,从遥远的过去一直延续到我们生活的现代,是什么赋予它如此强大的生命力,是什么让它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本文将简要分析西方古典音乐的精神文化内涵以及它所具有的强大魅力。
关键词:西方古典音乐;精神;文化;内涵
Abstract:The rise of Western classical music due to the opportune of every thing and every one. In the less than one hundred years from the Bach’s death to the Beethoven’s death, it creates a legend, and it lasts a long time, extended from the distant heretofore to our modern times, what gives it such a strong vitality and makes it permeate our lives? The article will briefly analyze the spirit of the Western classical music culture containing such powerful charm.
Key words:the western classical music ; spirit ; culture ; connotation
1.背景
十八世纪中叶以后, 欧洲正处于巨大变革的前夕。除英国在十八世纪上叶逐渐确立了资产阶级政治制度外,在其它一切国家依然保留着封建阶级的政权。与其它被压迫阶级一样,新兴资产阶级同样处于被压迫的境地。在这期间,这些被压迫阶级都担负着推翻封建政权,废除封建制度,建立资产阶级专政,发展资本主义这一共同的历史任务。因此,欧洲众多国家先后爆发了民族独立和资产阶级革命运动。以自由、平等、博爱为口号, 宣传“人生来是自由的,在权利上是平等的”的先进思想。特别是十八世纪欧洲的启蒙运动,是具有全欧洲性乃至全世界性的思想文化运动。它是在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潮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宣传资产阶级思想的运动。它的进步思想,直接影响了古典艺术的创作, 成为艺术创作崇尚理性, 主张真、善、美的统一的源泉,因此可以说古典主义是一个崇尚理性的艺术时代。
古典主义时期完成了旋律概念上的转变。巴罗克时期的音乐以复调音乐为主。音乐中几条平行的旋律同时进行, 作曲家以对位的手法将它们组合在一个整体中;而到了古典主义时期, 音乐家逐渐改变了旋律概念,他们转回了主调音乐,即在乐曲中只出现一条主要旋律和声作为支持。由于历史背景的作用,即资产阶级革命的潮流,使这一时期的音乐进一步转向
世俗。音乐会的公开,音乐出版业的迅速发展,使古典主义时期音乐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喜歌剧的成长,洛奋克的歌剧改革,奏鸣曲式的完善妥北德乐派和曼海姆乐派的诞生以及对交响乐队的改草, 均体现了古典主义音乐的繁荣景象。[1]
2.精神文化内涵解读
2.1 精神文化内涵本质
现在,有些人一谈起古典音乐,觉得过于古旧刻板,抑或是觉得那是崇洋媚外,但那只能说他们还没有真正地认识西方古典音乐。古典音乐起源于欧洲,出现了像海顿、莫扎特、贝多芬这样的音乐大师。这些音乐大师的出现,使古典主义所追求的完美与理性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由于宗教教条的思想束缚,那时的人崇拜上帝,渴望凭借自己的高尚与善良而可以死后升到天堂,而这时的音乐家们对自己的作品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亨德尔这样说过:“假如我的音乐只能使人快乐我很遗憾,我的目的是让人高尚起来。”由此可见,当时人们对音乐态度已经从当成一种娱乐变为一种能够让自己的灵魂得到净化与身心得到陶冶的生活方式。从这时的曲子也可反映这一点,每首曲子都充满着一种柔美。古典音乐对每个人的整体素质和对美的认识都将起到升华的作用。
其实,在十八世纪后半叶,以海顿、莫扎特为代表的维也纳古典乐派的形成,标志着西方音乐经历了文艺复兴以来三百多年的发展,在实现理性与感性之间的进一步协调和平衡方面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在他们的音乐中,宗教理念退居到次要地位,取而代之的是具有新的理性精神的、世俗的市民意识和情感体验。他们竭力摆脱成为教会或宫廷的奴仆的地位,以便成为有独立思想的自由艺术家。随着自我意识的增强,他们意识到自己作品的价值;他们为能将自己的思想、愿望和情感在自己的作品中完美表露而感到欣慰和自豪。更为豁达的人生理想和更为广阔的视野,同更为世俗化的情感体验相融合,使他们的音乐在理性与感性之间达到了一种新的协调和平衡,形成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艺术气质和音乐审美境界。这一深刻变化的背景显然是发生在当时西欧的思想启蒙运动。它一方面弘扬人类理性,将它视为衡量事物的唯一尺度,一切都必须在理性的法庭面前为自己的存在作辩护,或者放弃存在的权力;另一方面则呼吁向人类的自然本性回归,在崇尚理性和批判基督教原罪说的同时, 强调情感解放,把人类情感的地位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与精神内涵中的理性、感性间这种新的关系相适应,以海顿、莫扎特为代表的维也纳乐派,在风格、技法上最终完成了向主调音乐思维的转变。这种旋律——和声式的音乐思维方式,以及在此基础上建立的奏鸣曲式结构和奏鸣曲——交响曲套曲体裁大大地扩大了音乐的情感容量,为情感表现的进一步深化开辟
了更为自由、更为广阔的天地。与此同时,形式结构的清晰、明快、严谨和均衡又显示了蕴含于其中的理智和智慧,充满了新时代的理性精神。这种纯净、典雅而又不失激情、富于动力性的音乐风格营造了这个乐派音乐的独特的美,它更加贴近那个时代人们的心灵和新的审美情趣。
这一时期的音乐家个人色彩非常浓重,带有鲜明的主观感觉,像是为自己的音乐风格,同时也为古典音乐本身贴上了标签——
海顿一生经历坎坷,生活道路曲折,但在漫长的人生岁月中,他用自己淳朴、善良和慈爱的心,将毕生的才华和精力都奉献给了他所热爱的国家和人民,用美妙的乐符和幽默的情趣、快乐和充满希望的音乐艺术气质,来表现出朴实明朗的感情和乐观的信念。这份潜在于音乐的字里行间的精神,赋予了西方古典音乐难以言喻的一份欢快和清新。
就像音乐史家所言,“莫扎特的作品反映的不是他的生活,而是他的灵魂。”虽然在生活中并没有获得幸福,但是他有着视患难如无物、超临于一切考验之上的积极的人生观,即使是在自己生活达到常人无法想象的穷困潦倒的时候,他依然用自己天生的乐观积极谱成乐曲,去激励世人。莫扎特的音乐被人誉为“流着眼泪的微笑”,它带给了西方古典音乐乐观坚强、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这属于他个人、更属于整个世界。
在贝多芬的一生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启蒙运动和大革命打下的烙印,这烙印鲜明地反映到创作中,人格和风格融为一体。贝多芬鄙视权贵,认为知识、勤劳和天才高于显贵和富有,贝多芬具有一种民主思想指导他的创作,他曾经说过:“音乐应该使人类的精神爆出火花,自由与进步是艺术的目标,如在整个人生中一样。”于是在他的音乐中,英雄总是能够战胜不幸和痛苦,走向胜利和欢乐,而他也将这样的精神文化渗透到自己乃至整个西方古典音乐当中。
2.2 精神文化内涵形成原因
西方古典音乐音乐之所以具有如此深刻的精神文化内涵,其原因只能到西方人深层的精神生活领域中去找寻。笔者认为,对于这个现象,至少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进行阐释。一、理性精神。首先是,西方人在这方面有自己的传统。追溯到古希腊时期,就有西方的哲学家便强调认识,认识自然并且要认识自我。他们追求真理,崇尚理性思考,锻炼逻辑抽象思维, 重视发展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这种理性精神的传统,即使是在神学统治的中世纪也未曾泯灭。从十七世纪起,特别是经过十八世纪伟大的思想启蒙运动,直到二十世纪,体现在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中的这种理性精神得到了充分的发展。西方音乐中深刻的理性内涵,严谨的音乐思维,理性化的形式、结构,以及后来高度发展的音乐学术研究……这一切,说到底都和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