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技与三农政策思考题(含答案)

合集下载

2024年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三农知识考试题库含答案(突破训练)

2024年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三农知识考试题库含答案(突破训练)

2024年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三农知识考试题库含答案(突破训练)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1.农业生产中,哪种作物适宜在酸性土壤中生长?A.小麦B.玉米C.水稻D.大豆2.下列哪种技术属于节水灌溉技术?A.喷灌B.滴灌C.沟灌D.大水漫灌3.我国农村土地实行哪种制度?A.私有制B.集体所有制C.国家所有制D.个人承包制4.下列哪种行为属于农业支持保护政策?5.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决策机构是?A.村民小组B.村民委员会C.村民大会D.村务监督委员会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农业生产的季节性是由气候条件决定的。

()2.农村土地可以自由买卖。

()3.农业科技推广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益的重要手段。

()4.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对集体资产享有所有权。

()5.农村扶贫工作主要是通过财政转移支付实现的。

()三、填空题(每题1分,共5分)1.农业生产的两个基本条件是气候和______。

2.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方式有出租、______和转让。

3.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收益分配要兼顾国家、集体和______的利益。

4.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______。

5.农村扶贫开发的主要方式有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和______。

四、简答题(每题2分,共10分)1.简述农业现代化的内涵。

2.简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法律性质。

3.简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职能。

4.简述农村扶贫开发的目标。

5.简述农业支持保护政策的主要内容。

五、应用题(每题2分,共10分)1.某地区农业生产条件较好,但农民生活水平较低,请你提出一种可行的农业发展模式,并说明理由。

2.某地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不畅,请你提出一种解决方案,并说明理由。

3.某地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收益分配不合理,请你提出一种改进方案,并说明理由。

4.某地区农村扶贫开发工作效果不佳,请你提出一种改进措施,并说明理由。

5.某地区农业生产受到自然灾害影响,请你提出一种应对措施,并说明理由。

农业科技与三农政策试题

农业科技与三农政策试题

1、现代农业:是发达的科学农业,它既包涵有高水平的综合生产能力,诸如有现代科技、现代装备、集约化、可持续发展等特征;又包涵有现代制度,诸如有现代管理、专业化、社会化、商品化等特征;更重要的特征是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成为具有较强竞争能力的现代产业2、农业现代化:是农业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的过程,它不仅仅是一个现代生产要素引入或技术进步的过程,同时还是一个要素优化配置的过程或制度创新的过程。

或者说,农业现代化变迁不只表现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更重要是通过工农关系和城乡关系的调整,使农业成为一个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使农民成为一个享有平等的经济和社会地位的利益集团。

3、农业技术:是人们根据农业生产实践经验和科学原理发展而成的各种工艺操作方法和技能,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工具和物质设施等,包括用于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的科研成果和实用技术。

4、农业科技进步:是指在农业经济发展中,不断创造、掌握和应用生产效率更高的科学技术,以替代生产效率较低的技术的过程。

简言之,农业科技进步就是人们应用农业科学技术去实现一定目标所取得的进展。

5、农业科技成果:指对某一农业技术研究课题,通过思考观察、试验研究所取得的,经过鉴定确认具有一定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经济价值的创造性成果。

6、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同样具有科技成果产业化的特点,具体是指在农业科技进步的内在推力和市场需求的外在拉力的共同作用下,把农业科技成果作为商品推向市场,由生产部门对科技成果实行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实现科技与经济全过程的结合。

技术的先进性、经济的合理性是基础,市场需求是前提,生产的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是手段。

它是以科技产品占领市场为目标,以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产效益和促进生产力发展为目的,实行网络化生产经营的技术经济活动。

7、农业技术推广:是指利用试验、示范、宣传等手段,将所取得的农业科技成果转移到农业生产实践中,从而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过程,是对农业技术扩散的具体实施。

农业政策与法规复习思考题

农业政策与法规复习思考题
乡镇企业
是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农民投资为主,在乡镇〔包括所辖村〕举办的承担支援农业义务的各类企业。
二、简答题
简答题
答案
《农村土地承包法》规定的土地承包应当遵循哪些程序?
〔1〕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村民会议选举产生承包工作小组;
〔2〕承包工作小组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拟定并公布承包方案;
〔3〕依法召开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村民会议,讨论并通过承包方案;
〔3〕保险期限
保险期限是指保险合同的有效期。农业保险的期限根据保险标的的性质和投保地区的气候、地理位置等自然条件约定。
〔4〕被保险人的义务,主要有五项:
①被保险人应当遵守政府及有关部门关于财产安全的规定,接受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保险人关于财产安全状况的建议或者意见,切实做好防灾工作;
②被保险人应当在保险生效前一次缴清保险费;
农产品批发市场
是指将来自各产地市场的农产品进一步集中起来,经过加工、储藏与包装,通过销售商分散销往全国各地。该类市场多设在交通便利的地方,如公路、铁路交汇处。
农产品行业协会
是指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可以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规定,根据各行业经营范围和特点,所成立的具有民办性、广泛性、自律性、服务性的行业组织,如苹果协会、茶叶协会、畜牧协会等。
③被保险标的如发生保险责任范围内的灾害事故时,被保险人应当采取救护措施,减少财产损失,并立即通知保险人;
④被保险人要求赔偿时,应提供保险单、损失清单及其他必要单证;
⑤未经保险公司同意,被保险人不得擅自处理保险标的。
〔5〕赔偿方法
当被保险标的全部受到损失时,由保险公司按照保险金额赔偿;
当被保险的财产部分损失时,由保险公司按照财产损失部分的实际价值赔偿,但最多不超过该项被保险财产的保险金额。

三农知识题库及答案详解

三农知识题库及答案详解

三农知识题库及答案详解1. 什么是“三农”问题?三农问题指的是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家发展和人民福祉的重大问题。

它涉及到农业生产、农村社会结构、农民生活状况等多个方面。

2. 我国农业的主要特点是什么?我国农业的主要特点是地域广阔、资源丰富、种类繁多,但同时也面临着土地资源有限、农业技术相对落后等挑战。

3. 什么是现代农业?现代农业是指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管理方法,实现农业生产的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和信息化的农业发展模式。

4.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意义是什么?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指的是农民将其承包的土地经营权转让给其他农民或农业企业,这有助于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提高土地使用效率,促进农业现代化。

5.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作用有哪些?农村合作经济组织通过组织农民进行生产、销售等活动,可以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增强农民的市场竞争力,促进农民增收。

6. 什么是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指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农业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经营方式。

7. 我国农村扶贫开发的主要措施有哪些?我国农村扶贫开发的主要措施包括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易地搬迁扶贫等,旨在帮助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致富。

8. 什么是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农村新型经营主体主要包括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它们以市场化、专业化、规模化为特点,是推动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力量。

9.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目标是什么?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实现农村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保障农民的土地权益。

10. 如何理解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战略是指通过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等途径,全面提升农村发展水平,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以上是三农知识题库的部分内容,涵盖了三农问题的基本知识点,有助于加深对三农问题的认识和理解。

农业科技与“三农”政策真题与答案

农业科技与“三农”政策真题与答案

农业科技与“三农”政策1、第一,大力促进公共服务供给的均等化。

1998年中国首次提出建设公共财政制度以来,中央和地方财政部门在财政收入稳步增加的基础上,大力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已经通过实行粮食直补和综合直补、取消农业税、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贫困学生实行“两免一补”、在全国推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改革,以及解决失地农民和进城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等多种渠道加大对“三农”的资金支持。

2006年,中央财政进一步启动了一系列旨在加大社会基本公共服务资金投入的重要举措,包括自西部开始逐步将中国的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改革试点范围扩大到全国40%的县、区,同时提高农民每人每年的补助标准等。

从这些以均等化为主要取向的财政改革不难发现,无论是收入还是支出,各级财政的管理理念和工作重心正在逐步向农村的弱势群体和农业的薄弱环节转移。

以农民作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对象,这充分反映了我国的财政分配正在配合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全局战略,转向更多注重公平和根本改造城乡分治格局的政策取向。

第二,积极引导生产布局的区域调整。

中国未来的粮食安全主要将依靠粮食主产区数亿亩的高标准基本农田来保障,财政支农资金将会以农业主产区特别是粮食主产区为重点,解决好13个粮食主产省份的农业生产的瓶颈因素,集中资金、重点投入,着力打造“中国粮食生产的核心区”。

从全国范围内看,这些粮食主产省(区)耕地面积占全国的65%,近3年平均每年商品粮占全国总量的80%以上。

国家确定的484个优质粮食产业工程重点县(农场),耕地面积占到了主产区的一半以上。

集中财政资金,充分发挥农业主产区的潜力,必然会成为财政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政策手段。

2006年中央财政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安排用于13个粮食主产省(区)的部分,在2005年占60%的基础上继续提高,就充分体现了财政支农资金进行区域调整,重点扶持主产区的政策取向。

科技与三农政策试题参考答案

科技与三农政策试题参考答案

科技与三农政策试题答案与评分标准(09级)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0分)1.一个长久不变答:“一个长久不变”,就是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

2.农产品质量安全答:农产品质量安全,是指农产品质量符合保障人的健康、安全的要求。

3.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制度答:是指在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的条件下,集体组织作为统一经营层次,对不适宜家庭承包经营的项目实行统一经营;家庭承包作为分的层次,在坚持土地等生产资料农民集体所有的前提下,通过承包经营集体土地,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形成统一经营与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4.农业结构答:农业结构(农业产业结构),也称为农业生产结构。

是指一定地域(国家或地区或农业企业)的农业各产业都门和各部门内部的组成及其相互之间的比例关系。

5.欧盟的农产品价格支持政策答:由政府制定各种主要农产品的统一保护价格;每年确定一次,涉及几乎所有主要产品;政府付费委托储藏,没有国有仓储设施;保护收购总量无上限,有下限。

一旦市场价格低于保护价格水平,政府出资按保护价格买断产品,并退出国内市场流通。

二、简答(每题8分,共40分)1.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基本制度:答:(1)坚持农业和农村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1.5分)。

(2)国家采取措施,保障农业更好地发挥在提供食物、工业原料和其他农产品,维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等多方面的作用(2分)。

(3)坚持科教兴农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针(1.5分)。

(4)保护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财产及其他合法权益(1.5分)。

(5)引导全社会重视农业、支持农业发展(1.5分)。

2.科技进步的动力机制:答:科技进步的需求动力(2分)(1)企业需求动力:产量目标追求;质量目标追求;利润目标追求;效率目标追求。

(2)社会需求动力:追求文明、现代、先进的生产与生活方式。

(3)国家需求动力: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提升需求;国家竞争能力提升需求;国家持续发展能力提升需求。

农业科技与三农政策

农业科技与三农政策

《农业科技与三农政策》试卷(2011年)2011804141 于洪娟1.现代科学方法论的内容。

(15分)答:现代科学方法论的内容:1 问题的识别与表述2 收集相关资料3 用归纳得出假说,说明资料中的因果关系或重要模式4 从假说做出演绎,并用实验或收集更多的资料检验演绎结论的正确性5 推理,若得出结果与演绎一致,则假说得到加强,反之则须重新考察假说的正确性. 2.简述农业的本质特征和一般特征。

(15分)答:农业本质特征:自然生产与经济再生产相互交织(农忙季节有交点)一般特征:土地是农业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劳动对象是有生命的生命体;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大;生产时间与劳动时间不一致;生产空间的分散性与地域性;具有自然与市场的双重风险。

3.农业发展目标的内容。

(15分)答:1 人均农业收入的迅速增长与公平分配2 确定理想公平水平:缩小收入差距和降低失业水平3 提高粮食保障程度4 减少贫困线以下的贫困人数5 减少文化价值观,农村社会生活和就业的混乱现象6 鼓励提高生产率,创造力和进取心的经济激励措施7 增加个人政治和经济的机会4.委托—代理理论的内容。

(15分)答:将各类经济主体之间的关系看成是一种契约关系。

以现代产权结构来看,财产的所有者是这一契约关系的委托人,而管理者是代理人。

在委托-代理关系中,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和契约不完备,委托人和代理人的利益又经常不一致。

所以委托人不得不对代理人的行为后果承担风险。

5.运用产业结构变动的相关理论,阐述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根本思路。

(20分)答:三农问题即农业、农村和农民。

农业的本质特征: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相交织。

解决“三农”问题的路径:农业发展和农业劳动力转移。

解决“三农”问题的原理:结构变动的匹配配第—克拉克定理:用劳动份额的变化揭示产业结构的演进规律。

随着经济的发展,即随着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力首先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当人均国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时,劳动力便向第三产业转移。

2024年公职人员考试三农知识试题库带答案(精练)

2024年公职人员考试三农知识试题库带答案(精练)

2024年公职人员考试三农知识试题库带答案(精练)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1.农业生产中,哪种作物最适合在盐碱地种植?A.小麦B.水稻C.花生D.芝麻2.下列哪种措施可以有效提高农作物的抗旱能力?A.增施氮肥B.增施磷肥C.增施钾肥D.使用保水剂3.下列哪种动物不属于家畜?A.牛B.羊C.猫D.猪4.下列哪种作物不属于粮食作物?A.小麦B.玉米C.花生D.水稻5.下列哪种措施可以有效防治农业害虫?A.使用化学农药B.使用生物农药C.人工捕杀D.使用驱虫剂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农业生产中,氮肥对作物的生长没有影响。

()2.农业机械化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3.农业生产中,使用化学农药对环境没有影响。

()4.农业生产中,灌溉方式对作物的生长没有影响。

()5.农业生产中,种植结构对农业产量没有影响。

()三、填空题(每题1分,共5分)1.农业生产中,______是作物生长的关键因素。

2.农业生产中,______是防治农业害虫的重要手段。

3.农业生产中,______是提高农业产量的重要措施。

4.农业生产中,______是保持土壤肥力的重要措施。

5.农业生产中,______是提高作物品质的关键因素。

四、简答题(每题2分,共10分)1.简述农业生产的意义。

2.简述农业机械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简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意义。

4.简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5.简述农业科技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五、应用题(每题2分,共10分)1.某农户种植小麦,如何提高小麦的产量?2.某农户养殖鸡,如何提高鸡的产蛋率?3.某农户种植蔬菜,如何防治蔬菜病虫害?4.某农户养殖猪,如何提高猪的生长速度?5.某农户种植果树,如何提高果树的产量?六、分析题(每题5分,共10分)1.分析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2.分析农业科技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七、实践操作题(每题5分,共10分)1.设计一个农业生产的灌溉方案。

2.设计一个农业生产的施肥方案。

农业科技与三农政策试题及答案(最终五篇)

农业科技与三农政策试题及答案(最终五篇)

农业科技与三农政策试题及答案(最终五篇)第一篇:农业科技与三农政策试题及答案一、解读今年的一号文件,为什么要加快我国农业科技创新?答: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长期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根本出路在科技。

农业科技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支撑,是突破资源环境约束的必然选择,是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决定力量,具有显著的公共性、基础性、社会性。

必须紧紧抓住世界科技革命方兴未艾的历史机遇,坚持科教兴农战略,把农业科技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下决心突破体制机制障碍,大幅度增加农业科技投入,推动农业科技跨越发展,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注入强劲动力。

农业科技创新是指在农业生产体系中引入新的动植物品种或生产方法,实现生产要素重新组合和农业生产效率提高的行为,包括研究、开发、推广、应用等技术进步的全过程。

农业科技创新对农业发展的作用:1、科技创新促进农业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2、科技创新提高动植物的生产能力3、科技创新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4、科学技术使农产品不断向广度和深度加工,实现农产品不断升值。

农业发展对农业科技的迫切要求(一)农业和农民呼唤着科技1、耕地递减2、水资源面临危机3、劳动成本逐渐上升4、农业资金外流加速5、农业环境恶化6、科技储备不足,技术推广艰难(二)农产品国内外市场需求变化要求科技创新1、满足国内农产品市场结构变化,需要科技创新;2、缓解农产品市场国际化对我国市场的冲击,需要科技创新(三)我国的农户经济特征对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提出了新要求:1、技术面临的是千家万户2、农户多种经营要求技术多样化3、农民采用技术的积极性下降4、农民采用新技术的风险意识加强(四)农业技术的特征要求建立农业技术创新与推广制度:1、农业技术地域性强2、农业技术保密性差3、农业技术成果更新成本低、周期短4、农业技术采用风险大二、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什么要支持和保护农业?答:国家把农业放在发展国民经济的首位。

农业作为基础产业是一个永恒的规律1、在农业份额演变的任何阶段,农业始终是其它产业赖以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农业科技与三农政策考题与答案

农业科技与三农政策考题与答案

1、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为什么要支持和保护农业?答:国家把农业放在发展国民经济的首位。

农业作为基础产业是一个永恒的规律1、在农业份额演变的任何阶段,农业始终是其它产业赖以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首先,无论生产力水平如何,无论经济社会形态怎样,维持人类社会生存所需的食物等基本生活资料始终要由农业来提供;其次,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原动力是农业剩余劳动。

2、农业份额下降正是农业基础作用充分发挥的表现。

3、农业份额虽然下降,但其基础作用越来越重要。

2、结合农村实际,谈谈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义、存在的问题及政策建议。

答:存在的主要问题1、新农村建设范围广、对象复杂、难度大。

新农村建设涉及到农村生产、农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涉及千千万万农户,投资范围广,投资金额大。

埇桥区农村各地经济条件、地域特征千差万别,基础设施投入和公共服务需求有很大差异。

目前,新农村建设刚刚研究试点,没有经验。

2、新农村建设缺乏法制化的制度保障。

目前看来,三个村的发展思路和具体措施不能通过地方人大表决方式加以稳定。

因而缺乏一定的保障。

此外,因没有地方性法规的立法权,同样面临法制化制度保障问题。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历史任务,这中间必然面临多次的换届工作。

如果因领导人的轮换而使新农村建设出现多次反复,势必严重挫伤广大干部群众尤其是农民的积极性,削弱党和政府的领导权威。

新农村建设行动如何通过法制化途径,获得稳定的制度性保障,是今后面临的一大挑战。

3、政府投入严重不足。

从目前政府给示范村的投入看,资金缺口依然较大。

而且从今后一个时期看,政府补贴资金难以保证到位。

4、资源整合困难。

现有的许多涉农项目资金,由于来自不同的部门,在使用上难以整合起来,难以根据各地发展的轻重缓急安排使用,从而发挥更大的整体效应。

特别是现有的支农资金比较分散,整合的时候不仅涉及到利益调整,还涉及到资金用途的改变,不符合资金的使用政策,可能会有一定的管理风险。

三农政策学习知识竞赛试题(附答案)

三农政策学习知识竞赛试题(附答案)

三农政策学习知识竞赛试题(附答案)下文是关于三农政策学习知识竞赛试题(附答案)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帮助:第一篇:《三农知识竞赛试题题库》三农知识竞赛试题一单选题1农业普查的目的是全面掌握我国____的基本情况A 为研究制定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规划、政策和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并为农业生产经营者和社会公众提供统计信息服务。

A2A3温家宝总理于____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公布实施《全国农业普查条例》。

C ABC4入_____.CA2005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文件B200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文件C2006年中央党中央、国务院把“做好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工作为制定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明确写2006年8月23日2006年7月23日2006年6月23日5年B7年C10年农业普查每____进行一次。

C农业、农村和农民B农业和农民C农业1号文件5.中国现阶段有农民工人口大概有多少人?( B)A.亿左右B.1.5亿左右C.2亿6.有人认为除了“三农”问题外的“第四农”问题,请问第四农是指什么?A.农民B.农民工C.农业生产7.什么人属于农民工?它的定义是怎样的?A BA.农民工指被雇佣去从事非农活动、属于农业户口的农村人口B.农民工是指从事的是非农职业或者以非农为主要职业的人C.农民工是指不是雇佣者而是被雇佣者,从事各种各样的工作的人.8. 农民工意外死亡最少获赔额为多少CA.每人不底于5万元B.每人不低于10万员C.每人不低于15万元D.每人不低于20万9.农民工伤休假可以享受停工留薪吗不可以.C.由用人单位决定10 A11限制已经设置的 A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依法保护进入城镇就业的农村劳动力的合法权益不得设置不合理实行定购制度B 实行合同定购与市场调节相结合C实行市场调节农产品的购销C A A.可以,但休假时间一般不超过3个月.B.A12违反《农业法》第七十三条第二款规定强迫农民以资代劳的应承担的法律责任是应当取消B分别情况逐步取消C 经上级政府批准后继续保留 CA给予直接责任人员行政处分B由村党支部或者村民委员会责令改正C由乡镇人民政府责令改正并退还违法收取的资金13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主体是AA承包方B发包方C上级机关14当事人对农村土地承包仲裁机构的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在收到裁决书之日起内向人民法院起诉。

农业科技与“三农”政策(试题)

农业科技与“三农”政策(试题)

一、农村经营体制演变过程伴随着社会主义改造、建设和改革历程,中国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变迁,经历了从家庭经营制、合作制、人民公社制到统分结合双层经营制的演变过程。

这既有强制性变迁过程,也有诱致性变迁因素。

1978年以前的变迁是“由分到合”的“强制合作”过程;而改革开放后的转换则是兼顾统分、以市场化为取向。

但中国农村历史发展和现实要求,共同催生了“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体制”的当代中国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诞生。

中国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变迁形式既体现政治和社会的变革过程,也蕴含着一定的关联。

一、转换形式以大致的阶段划分,中国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经历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短暂的以土地农民私有为基础的家庭经营制、农业合作化运动所催生的合作制、以“一大二公”为特征的人民公社制以及改革开放后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一)家庭经营制(1949-1952)新中国成立初期,即从新中国成立至农业合作化开始之前的短暂时期,中国农村实行的是在土地农民私有的基础上,土地的农民家庭经营与畜牧业、手工业和其它副业的家庭经营相结合的家庭经营制。

(二)合作制(1951-1957)由农业合作化运动所催生的合作制经历了互助组的互助合作经营制(1951-1952)、初级社的合作统一经营制(1953-1955)、[2]高级社的集中统一经营制(1955-1956)等三个阶段。

(三)人民公社制(1958-1982)在基本经营制度上,人民公社制集中地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多级管理和统一经营。

人民公社制度实行公社、大队、生产队三级管理,后来调整为/三级所有,队为基础”。

公社统管全社的生产安排、劳动调配、物资调拨和产品分配,生产大队负责生产理和部分经济核算,生产小队是一个具体组织生产单位。

二是政社合一。

人民公社既是生产组织单位,又是农村基层政权组织,它不但负责全社的生产经营,而且还对工、商、学、兵等进行统一管理。

三是一大二公。

三农试题及答案解析

三农试题及答案解析

三农试题及答案解析一、单选题1. 我国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B)。

A. 增加农业投入B. 科技进步C. 扩大农业规模D. 提高农产品价格解析:我国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科技进步。

科技进步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强农业竞争力,从而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 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期限为(C)。

A. 10年B. 20年C. 30年D. 50年解析: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期限为30年。

这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规定,以保障农民的土地权益,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3. 我国农业现代化的主要目标是(D)。

A. 提高粮食产量B. 增加农民收入C. 改善农村基础设施D. 实现农业现代化解析:我国农业现代化的主要目标是实现农业现代化。

这包括提高粮食产量、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等多个方面,以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多选题1. 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ABCD)。

A. 农业资源短缺B. 农业环境污染C. 农业劳动力不足D. 农业科技水平低解析: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农业资源短缺、农业环境污染、农业劳动力不足和农业科技水平低。

这些问题制约了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通过科技进步、政策支持等措施加以解决。

2. 我国农村改革的主要措施包括(ABCD)。

A.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B.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C. 农村金融制度改革D.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解析:我国农村改革的主要措施包括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农村金融制度改革和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这些改革措施旨在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三、判断题1. 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正确)解析: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这是由于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障人民基本生活需求的基础。

2. 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可以自由买卖。

(错误)解析: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不能自由买卖。

“三农”知识库问题答案

“三农”知识库问题答案

“三农”知识库(参考答案)1 为什么说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的重大变化是什么?1998年,党中央、国务院根据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状况,农产品市场的供求状况,以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状况,审时度势,作出了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的重要判断。

这是全党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实践证明是完全正确的。

进入新阶段,是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生了六个重大变化上来判断的。

1)农产品供求由长期短缺转变为总量大体平衡,丰年有余,农业增长越来越面临明显的增长约束。

2)农民收入增长的来源发生了重大变化。

农产品的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后,农民收入来源趋向于多元化和多样化,由过去主要依靠种植业转向主要依靠非种植业,由过去主要依靠农业产业转向主要依靠非农产业,3)农村劳动力转移和流动的动因发生了重大变化。

在计划经济时期,我国限制农村人口流向城市,农民被剥夺了自由流动的权利。

在20世纪80年代,政府农村就业的基调是鼓励“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式的就地转移。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国家控制农村劳动力流动的政策开始有所松动,从限制农民流动,逐步转向承认流动,接受流动,鼓励流动。

自20世纪90年代以后,农村劳动力的跨地区流动日趋活跃,并逐渐成为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的主要方式。

现阶段中国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主要是以向城镇迁移为主,占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总量的比重在70%~80%的水平上,其中转移到大城市的占到了30%以上。

过去,农民外出打工主要是养家糊口,满足于挣小钱,多是权益之计,多是临时外出,多是自发行为。

现在,有相当一部分农民由过去的一个人进城到现在的举家进城,由暂时居住到长期居住,由做简单工作到做技术工作,由离土不离乡到离土又离乡,努力的想成为城市居民,成为企业的工人,成为工商业的经营者。

4)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与城镇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的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

随着乡镇企业的发展和农业剩余劳动力向城镇的转移,过去城乡之间单一的关系,逐步被多种经济联系和要素交流所取代,城乡经济相互作用日趋紧密,城市与农村、农业与非农产业、农民与市民更加相互依赖、难以分割。

2024公务员考试三农知识题库附参考答案(达标题)

2024公务员考试三农知识题库附参考答案(达标题)

专业课原理概述部分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1.下列哪项不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内容?A.产业兴旺B.生态宜居C.乡风文明D.城乡一体化2.农业现代化的主要特征不包括?A.科技创新B.产业融合C.规模化经营D.自给自足3.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方式不包括?A.出租B.转让C.入股D.拍卖4.关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强调个人自愿参加B.政府提供全面资助C.实行大病统筹为主D.提高医疗保障水平5.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重点是?A.明晰产权归属B.强化资产管理C.增加农民收入D.完善市场体系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6.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是提高农业供给质量。

()7.农村扶贫工作应从“输血式”向“造血式”转变。

()8.农村电商的发展对促进农产品流通和增加农民收入没有直接影响。

()9.“三权分置”改革是指将农村土地的承包权、经营权、所有权分开。

()10.绿色食品是指无污染、安全、优质的食品。

()三、填空题(每题1分,共5分)11.农业生产的“三品一标”是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______。

12.农村经济发展的“三变”改革是指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______。

13.我国农村的基本经营制度是______。

14.新时代我国农村工作的总基调是______。

15.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点是______。

四、简答题(每题2分,共10分)16.简述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

17.什么是农业科技园区?其作用有哪些?18.简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意义。

19.乡村振兴战略的“五个振兴”是什么?20.农村电商发展的主要模式有哪些?五、应用题(每题2分,共10分)21.分析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对农民增收的影响。

22.设计一个促进农村文化建设的具体方案。

23.论述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之间的关系。

24.分析农村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途径。

25.探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对农村经济的影响。

《农业科技政策与“三农”政策》课程复习要点

《农业科技政策与“三农”政策》课程复习要点

《农业科技与“三农”政策》课程复习要点一、名词解释1、农业政策:是党和国家为了实现一定的社会、经济及农业发展目标,对农业与农村发展的重要方面及环节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和行动的总称。

2、市场失灵:是指市场经济自发调节存在着一些固有的缺陷或局限性,对某些经济活动领域无法实施有效调节。

3、农业政策手段:是实现农业政策目标的基本工具,常用的主要的农业政策手段有:价格和收入政策手段、农业发展或结构政策手段等。

4、农业政策执行:是农业政策方案被采纳后,政策执行者运用各种政策资源,通过建立组织机构,采取宣传、解释、实施等各种行动将政策观念转化为现实效果,从而使既定的政策目标得以实现的过程。

5、农业政策监督:是指对农业政策执行者的行为进行检查、控制和矫正,以便发现和纠正违反农业政策目标的行为,把各种执行活动规范在农业政策允许的范围之内。

6、农业政策评估:是指依据一定的标准和程序,对政策的效益、效率、效果等价值进行判断的一种政治行为,目的在于取得有关这些方面的信息,作为决定政策变化、政策改进和制定新政策的依据。

7、恩格尔系数:指居民家庭中食物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是用来衡量家庭富足程度的重要指标。

国际上常常用恩格尔系数来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的状况,一个国家或家庭生活越贫困,恩格尔系数就越大;反之,生活越富裕,恩格尔系数就越小。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标准,恩格尔系数在59%以上为贫困,50%—59%为温饱,40%——0%为小康,30%—40%为富裕,低于30%为最富裕。

8、基尼系数:或译坚尼系数,是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根据劳伦茨曲线所定义的判断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指标,是比例数值,在0和1之间,是国际上用来综合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一个重要分析指标。

基尼根据洛伦茨曲线提出了这一判断分配平等程度的指标。

设实际收入分配曲线和收入分配绝对平等曲线之间的面积为A,实际收入分配曲线右下方的面积为B,并以A除以(A+B)的商表示不平等程度。

三农政策与农业科技复习资料

三农政策与农业科技复习资料

一、“三农”问题的含义“三农问题”是农村问题、农民问题、农业问题的总称。

“三农问题”最早由中国人民大学的温铁军(“温三农”)研究员于1996年正式提出。

中国共产党于2003年正式将“三农问题”引入正式工作报告,并随之迅速成为中国政府需要解决的头号问题。

“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

农民:是指中国共产党政府自20世纪50年代,实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后,与城市居民形成对称的二元国民的弱势群体。

占我国总人口近70%。

非指自然意义上居住在农村,并从事种植、养殖业的农业劳动者。

其划分的标准并非产业,而是以父母的户籍为唯一标准划分的群体。

农业:是指以土地、水面、草场、山林为主要生产资料的产业群的总称。

与其它产业的区别有两点:一是其生产过程受自然资源制约,具有天然的弱质性。

二是产业链条中断,农业只指其中间的生产环节,产前、产后环节则不属农业范畴。

农村:是指人口集居的城市的城区以外的广大国土地域。

即人口集居远低于城镇的乡村,国土承载的公共产品价值量极低的地域。

三农问题:指广大乡村区域,只能以种植、养殖生产业为主,身份为农民的大部分国民的生存状态的改善与产业发展以及社会进步问题。

是指21世纪的中国,历史形成二元社会中,城市现代化,二、三产业发展,城市居民的殷实,受制于农村的进步、农业的发展、农民的小康相对滞后的问题。

三农问题实质是城市与农村发展不同步问题,结构不协调问题。

(“二元”结构问题)“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

——因为居住在农村的是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也是农民。

二、农业科学技术的内涵一)内涵:是揭示农业生产领域发展规律的知识体系及其生产中应用成果的总称。

(二)特点:(1)综合性和关联性(2)区域性(3)研究开发的周期长、难度大(4)应用的不稳定性(5)农业科学技术的保密性较差1、农业科学技术的作用1、微观作用。

提高生产效率(投入产出比),促进经济增长、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节约资源消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2、宏观作用。

农业科技与“三农”政策试题与答案

农业科技与“三农”政策试题与答案

农业科技与“三农”政策一、简答题1、"三农”政策的内涵答:所谓“三农”系指农业、农村和农民,而“三农”问题则是农业问题、农村问题和农民问题的总称,三者之间有着密切联系,也有质的区别,在一定条件下还有矛盾。

我国的“三农”问题是国家工业化进程中城乡经济社会变革不同步造成的结构偏差问题,现已构成当今我国改革与发展中的最大难题。

我国“三农”问题的复杂性、严重性和化解的艰巨性,堪称世界之最。

经过长达几十年的积累,总的来看,“三农”问题集中表现为农业、农村、农民欠发达,现代化程度低,发展比城市严重滞后,广大农村基本上仍是农业社会,城乡差别、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很大。

农民收入低,增收难,是当前全国人民群众关注的焦点。

“三农”问题的实质现阶阶段“三农问题”的实质是中国的不公平发展问题的缩影,包含了经济、社会、权利等诸多要素的不公平。

这有历史的原因,也有现实的制约。

农民问题,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因而导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日益扩大。

二是农民经济利益得不到有效维护。

三是农民的平等权利得不到保障。

农业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缺乏专业化分工导致的生产低效率。

二是缺乏有效的生产要素投入,导致发展后劲不足。

三是农产品结构与市场结构不相适应,导致农产品卖难伺题经常性突出。

农村问题,主要是四个落后:经济落后、文化落后、社会落后、乡村面貌落后。

由于庞大的乡村管理构架与薄弱的乡村经济不相适应,导致乡村负债问题十分突出,不仅使正常的经济周转困难,还使乡村的信用体系受到严重破坏。

由于长期缺乏文化、教育等方面的足够投入,农民素质差、生活单调,缺乏必要的文化消费等现象十分突出。

在原有的严密组织被破除后,乡村社区建设成为整个中国社区建设最为薄弱的环节,由于缺乏互帮互助机制,缺乏行业协调机制,从而农民成为最无组织性的群体。

由于基层组织和乡级政府职能上的错位,乡村规划落后,或基本上没有规划,也无法得力执行规划的问题十分普遍,导致乡村建设混乱,村容、村貌不堪人目。

农业实用技术知识450问(政策法规)附答案

农业实用技术知识450问(政策法规)附答案

土壤学作物栽培学矿物学气象学推广最新法律条例植物病理学植物虫害学一、农业实用技术知识450问(政策法规)附答案1、什么是三农问题?答:农村、农业和农民。

2、解决三农问题的基本方针是什么?答:多予,少取和放活。

3、什么是基本农田?答:国家依据土地总体规划确定的不得占用的耕地。

4、以下哪类耕地应当划为基本农田?答: (1) 蔬菜生产基地。

是。

(2) 农业科研和教学试验田。

是。

(3) 需要退耕还林和还牧的耕地。

否。

(4) 可以改造的中低产田。

是。

5、选择题。

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占用基本农田,国家建设项目需要占用基本农田的,需要经过(县政府、省政府、国务院)批准。

答:国务院6、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要求是什么?答: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7、现代农业和农业现代化的根本区别。

答:现代农业是在农业生产发展的新阶段;农业现代化是现代农业所具备的标志之一。

8、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基本特点是什么?答:三者都属于安全农产品范畴。

其中无公害食品突出安全因素控制;绿色食品即突出安全因素控制,又强调优质与营养;有机食品注重对生态环境的控制。

9、什么是有机农业?有机农业有哪些特点?答:有机农业是指作物种植与畜禽养殖过程中不使用化学合成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饲料添加剂等物质以及基因工程生物及其产物,而且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协调种植业与养殖业的平衡,采取一系列可持续发展农业技术,维持持续稳定的农业生产过程。

有机农业的特点可归纳为四个方面:①建立循环再生的农业生产体系,保持土壤的长期生产力。

②把系统内的土壤(富含微生物)、植物、动物和人类看成是相互关联的有机整体,应得到人们的同等关心和尊重。

③采用土地与生态环境可以承受的方法进行耕作,按照自然规律从事农业生产,完全不使用人工合成的肥料、农药、生长调节剂等,充分体现农业生产的天然性。

④有机农业生产体系产品是完全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标准加工成的有机食品10、有机农业与我国其他农业有什么区别呢?答:有机农业与我国其它农业在表现在:(1)有机农业在其生产中绝对禁止使用化学合成物质及转基因产品,而其他农业生产允许或限制使用这些物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科技与三农政策思考题(含答案)
农业科技与三农政策思考题
(满分100分。

第1、2题必答;第3——6题,任选一题做答。

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1,如何认识现代农业?什么是农业现代化?谈谈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途径(35分)
答: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这既是以科学发展观指导"
三农"工作的客观要求,又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既是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的迫切需要,又是提高我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根本出路;既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基本途径,又是持续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重要条件。

我们必须多角度、全方位地看问题,深刻理解发展现代农业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更要在农业发展实践中着力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优化农业产业结构,集约使用农业资源,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不断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实现农业又好又快发展。

无论是大中城市郊区、东部发达地区,还是广大中西部地区,都应当从当地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推进现代农业建设。

从内涵上讲,农业现代化应分为广义农业现代化和狭义农业现代化。

广义农业现代化包括农业现代化、农村现代化和农民现代化。

狭义上的农业现代化一般是指:用现代工业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
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科学方法管理农业,用现代化服务体系服务农业,用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武装农民,农业生产最终实现机械化、水利化、集约化、信息化、规模化、专业化和产业化,从而大幅度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和农民收入的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途径:(一)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

包括深化农业基础地位认识,加强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稳定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等内容。

(二)转变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方式,突破资源约束的"瓶颈"。

要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提高农业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为主要目标,发展"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农业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农业,推进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三)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

在加大保护资源环境力度的基础上,走依靠农业科技进步、不断提高耕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的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应建立以国家为主体,企业、农民和社会共同参与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确保在农业科研和推广方面的经费投入以及科技成果的及时推广应用。

(四)着力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升农业竞争力。

政府应制定支农、惠农、强农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坚持城乡统筹的发展方略,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以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科技进步,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努力实现农村经济社会的持续协调发
展。

(五)全面提升农村劳动力的整体素质,培养现代农民。

针对农村劳动力科学文化素质偏低的现状,必须全面提升农村劳动力的整体素质,着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储备人力资本,构筑农村成人教育体系,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造就现代化的农业经营
主体。

2,试述农业科技与农业发展的关系?我国农业科技工作中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解决?(35分)
答:关系:科技进步一直支撑着中国的农业发展。

农业要发展,离不开农业科学技术进步与创新和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应用与推广。

农业科技
成果的转化,减少了投入、降低了病害、保护了环境、提高了品质、增加
了产量。

农业发展的压力要求农业科技不断创新。

我国人口的不断增长,将会使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产品的有效供应成为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大问
题。

只有通过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改善产品品质,才能
满足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需求。

我国农业科技工作中存在三个不足:一是创新成果供给不足。

农业科技总体水平还不高,跟踪式、模仿式,甚至低水平重复式研
究还较多。


国50%以上的生猪、蛋肉鸡、奶牛良种,90%以上的高端蔬菜花卉品种依
赖进口。

二是农技推广服务不足。

推广能力落后于生产和农民需要。

专业
化和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还相对滞后,不能满足现代农业发展要求。

三是
农业人才总量不足。

农业科研缺乏领军人才,基层农技人员年龄老化问题
突出。

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进城务工,农村谁来种地谁来养猪已成为绕
不过的严峻问题。

四是研究、推广、应用三者不协调。

农民足新的科研成
果的受益者和实践者,可他们和技术推广部门没有利益和制约关系,想推
广的不一定想用,想用的又没人推广;推广部门和研究部门也没有制约父
系,科研部门没有推广渠道,推广部门没有经费下乡,研究、推广、应用
者相脱节,使得很多先进的技术不能及时得以应用。

解决的办法:一是加大科研投入,稳定和加强科研力量,如果科研投入加大了,农业技创新的问题,人才队伍的问题就可得到相
应的解决。


是健全农业科技推广体制,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农技推广队伍。

三是鼓励科
研机构大专院所的专家普及农业知识,鼓励他们到农村第一线推广示范研
究成果,以补农技推广人才的不足。

四是提高农民素质和对新事物的接受
能力,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加强对农民的技术指导和培训,充分发挥
科技对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巨大推广作用。

3,如何认识我国关于农村土地流转三个“不得”的政策?(30分)
答:“三个不得”是指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不得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得改变土地用途、不得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这“三个不得”
是农村土地流转必须遵循的重大原则。

一是土地所有权不变,土地不能私
有,农村土地归集体所有,土地流转的只是承包经营权,不能在流转中变
更土地所有权属性,侵犯农村集体利益。

二是土地用途不变,实行土地用
途管制是我国土地管理的一项重要制度,农地只能农用,切实保
障18亿
亩耕地红线。

三是让农民有更多的利益和更大的话语权,在土地承包经营
权流转中,农民的流转自主权、收益权要得到切实保障,转包方和农村基
层组织不能以任何借口强迫流转或者压低租金价格,侵犯农民的权益。

要将“三个不得”落到实处,就要求相关部门加强对农民土地流转服务的管理,让农民知道谁需要转让出土地来,谁需要有承包别人土地的愿
望和要求,并且依照法律规范地签订合同,按照国家的有关法律来加强对
土地流转的管理,这样,让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市场能够健康地发
展。

4,试述我国农业结构调整的意义以及调整的方向。

(30分)5,试述我国目前农业财政政策的内容,并分析其发展趋势。

(30分)6,试论我国农村商业性金融的改革与发展。

(30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