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心律失常药物在急救中的应用
院前急救科常用抢救药品
院前急救科常用抢救药品的作用及临床应用1.肾上腺素1mg/1ml 属于抗休克血管活性药药物作用:可兴奋心脏,收缩血管,松弛支气管平滑肌的内源性儿茶酚胺,它的作用与剂量有关。
临床作用:(1)常用于抢救过敏性的休克;(2)抢救心脏骤停;(3)治疗支气管哮喘;(4)与局麻药合用减少的吸收而延长其疗效,并减少毒副的作用,可减少手术部位的血;(5)制止鼻粘膜和齿龈出血;(6)治疗荨麻疹、枯草热、血清反应等。
用法用量:皮下注射一次0.25mg ;心室内注射0.25-1mg;极量:皮下注射一次1mg(现在心肺复苏推荐静脉注射或肌注,5分钟一次,每次1mg)。
不良反应:头痛、心悸、血压升高等,有时可引起心律失常。
2.异丙肾上腺素1mg/2ml药物作用: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对心脏有兴奋作用,能增加心肌氧耗、心输出量,增加心肌收缩力,加快心率。
扩张周围血管及支气管平滑肌。
临床应用: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房室传导阻滞、及各种休克和心脏骤停。
用法用量:可用0.5-1mg溶于5%葡萄糖200-300ml迟缓静注。
2.4mg/日。
1支不良反应:心悸、头痛、头晕等。
3.重酒石酸去甲肾上腺素2mg/1ml药物作用:α受体激动剂临床应用:静滴应用于各种休克(出血性休克禁用)用法用量:2-20mg+NS 静滴或者泵入,根据血压调节滴速,一般不超过1μg/kg/min。
不良反应:使用时间过长可引起血管强烈收缩,使组织缺氧加重。
4.阿托品0.5mg/1ml 解痉药药物作用:M胆碱受体阻滞剂,有松弛平滑肌及扩瞳作用。
临床应用:适用于内脏绞痛、有机磷农药中毒、散瞳、阿斯综合征、感染性休克、麻醉前给药。
用法用量:一次0.2-0.5mg,极量一次2mg,中毒量5-10mg,致死量80-130mg。
2支不良反应:眩晕、头痛、便秘、少汗、皮肤潮红、视力模糊,过量可出现中枢神经兴奋症状,重则转为抑制。
5.多巴胺20mg/2ml 升压药药物作用:为多巴胺受体α和β受体的激动剂,作用与剂量有关。
胺碘酮在快速型心律失常院前急救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快速型心律失常属于临床最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主要临床表现为心室率明显超过正常范围,可能存在有过早搏动、心动过速等症状,伴随乏力、头晕、胸闷等。
临床症状多表现为突发性,且发展速度快,对患者健康所造成的负面影响较大。
在对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进行院前急救的过程中,及时采取有效的用药方案改善患者心律失常等方面临床症状,迅速稳定患者病情尤为重要[1-2]。
其中,胺碘酮对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在院前急救治疗中的运用,可以起到延长复极时间等方面的作用。
本次研究观察胺碘酮在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院前急救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具体内容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选择2022年3月至2023年4月本院接诊的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在年龄、性别等基线资料组间均衡可比的原则下,以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5例。
纳入标准:①符合《快速心律失常治疗指南》中关于快速型心律失常的诊断标准[3]。
②入院前未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进行治疗。
③无用药禁忌证。
④无心脏手术史。
排除标准:①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
②伴随肝肾功能不全或者其他脏器功能损伤。
③存在药物过敏症状。
④甲状腺功能异常。
⑤合并精神类疾病的患者。
对照组患者中,女性16例,男性19例;平均年龄57.15±1.91岁。
观察组患者中,女性17例,男性18例;平均年龄56.78±1.48岁。
两组患者上述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本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并获得患者同意,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1.2.1 对照组 给予常规方式进行院前急救治疗,具体方法如下。
(1)病情评估:在接触到患者后,第一时间对患者的各方面情况进行评估,明确患者以往病史以及用药情况等。
并立即开展血流动力学检测等,针对患者P 波方向以及心律水平等进行评估,并观察患者是否存在有节律异常等方面症状。
(2)急救治疗:在对快速型心房颤动患者救治过程中,需要及时开展同步电复律治疗,单次给予50J,可结合患者具体情况适当增加到100~200J。
心肺复苏中抗心律失常的药物使用
•原因:研究表明,阿托品治疗症状性心动过缓的有效剂量为 0.5mg IV。异丙肾上腺素从这个流程里去除了,因为没有证 据显示其有效性。
心动过速的药物治疗
室上性心动过速
规整的宽QRS波心动过速 不规整的心动过速
心动过速的处理
•2005(新):心动过速的处理被概括为一个简单的流 程。对不稳定的患者仍然推荐立即同步电转律。如稳 定,利用12导联心电图能够区分窄或宽QRS波心动过 速,还可再分为节律规整和不规整。流程图里有阴影 部分是用于住院或有专家会诊时使用(其它项目可由 ACLS复苏者酌情使用) •2000(旧):根据患者心功能正常与否,流程图将处 理措施相应分为几类
•原因:目的在于简化处理并保留必要的信息以便于在 最初的几小时内稳定及评估患者。流程图是基于心电 图的最显著的特征(QRS波的宽度和节律)。它不需 要了解患者的基础心功能。
室上性心动过速的 药物治疗
腺苷
钙通道阻滞剂 β-肾上腺素能阻滞剂
规整的宽QRS波心动过速
的药物治疗
胺碘酮 腺苷 利多卡因 镁剂 普鲁卡因酰胺 索他洛尔
ACS时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
原发性室颤是AMI患者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
症状出现后的前4小时内原发性室颤的发生率最高, 且在前24小时内都是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
CHF或心源性休克所继发的室颤也是引起AMI患者 死亡的原因。
按照2003-2005年ILCOR的证据评估和最近ACC/AHA的STEMI指南和 UA/NSTEMI指南,ACS的指南已经作了更新。
心肺复苏中抗心律失常的药物使用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急诊科 何庆
心律失常是猝死的常见原因。 药物治疗是控制心律失常的重要手段。
常用急救药品的分类
常用急救药品的分类一、心肺复苏药心肺复苏药物主要用于心脏骤停的抢救。
常用的药物包括肾上腺素、阿托品等。
这些药物主要通过刺激心脏和增强心脏收缩力,促使血液流向肺部,恢复心跳和呼吸功能。
二、呼吸兴奋药呼吸兴奋药主要用于治疗呼吸衰竭或中枢性呼吸抑制。
常用的药物包括尼可刹米、洛贝林等。
这些药物通过刺激大脑呼吸中枢,增加呼吸频率和潮气量,改善通气功能。
三、抗休克药抗休克药主要用于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休克症状。
常用的药物包括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等。
这些药物通过收缩血管或增强心肌收缩力,提高血压,增加心输出量和血容量,从而改善休克症状。
四、抗心律失常药抗心律失常药主要用于治疗心律失常症状。
常用的药物包括利多卡因、胺碘酮等。
这些药物通过抑制心脏电信号的传导或改变心脏细胞的电生理特性,纠正心律失常,维持正常的心脏节律。
五、镇静药镇静药主要用于缓解患者的焦虑和紧张情绪。
常用的药物包括地西泮、咪达唑仑等。
这些药物通过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减轻焦虑和紧张情绪,使患者保持安静状态。
六、解热镇痛药解热镇痛药主要用于缓解发热和疼痛症状。
常用的药物包括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
这些药物通过抑制前列腺素或其他炎症介质的合成,降低体温和减轻疼痛,改善患者的舒适度。
七、抗菌药抗菌药主要用于治疗各种感染性疾病。
常用的药物包括青霉素、头孢菌素等抗生素。
这些药物通过抑制或杀灭细菌的生长,治疗各种感染性疾病,如肺炎、尿路感染等。
八、抗病毒药抗病毒药主要用于治疗各种病毒感染性疾病。
常用的药物包括阿昔洛韦、利巴韦林等。
这些药物通过抑制病毒的复制或破坏病毒的核酸结构,降低病毒的致病性,治疗各种病毒感染性疾病,如疱疹病毒感染、流感等。
ICU常用急救药物的使用
ICU常用急救药物的使用ICU(重症监护室)是医院内提供临时监护的医疗部门,收治危重病人及麻醉后监护病人等。
在ICU中,医生常常需要使用各种急救药物来救治病人。
下面是ICU常用急救药物的使用介绍。
一、升压药物1. 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它是一种存在于人体内的激素,可通过收缩血管来提高血压。
在ICU中,当病人出现低血压时,可以静脉内注射这种药物来提高血压。
2. 多巴酚丁胺(dobutamine):它是一种强心药,可通过增加心脏的振力来增加心输出量,提高心脏供血,从而提高血压和血液循环。
3. 血管加压素(vasopressin):它是一种调节血管收缩的激素。
在ICU中,当病人出现低血压并伴有心搏骤停时,可以静脉内注射这种药物来增加心脏的灌注。
二、抗心律失常药物1. 阿托品(atropine):它是一种抗胆碱药,可通过抑制副交感神经的作用来增加心脏的收缩力和心率,适用于心率过缓或窦性停搏等病情。
2. 硫酸镁(magnesium sulfate):它是一种抗心律失常药,适用于治疗心房颤动和室性心动过速等病情。
3. 腺苷(adenosine):它是一种抗心律失常药,用于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可通过改变心脏的电活动来恢复正常的心律。
三、镇痛药物1. 氟哌利多(droperidol):它是一种镇静药,适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镇痛和镇静。
2. 吗啡(morphine):它是一种强效镇痛药,适用于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严重胸痛等疾病引起的疼痛。
3. 丙泊酚(propofol):它是一种静脉麻醉药,具有快速镇静和恢复作用,适用于意识不清或焦虑的病人。
四、抗感染药物1.抗生素:包括青霉素、头孢菌素、氟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等,用于治疗ICU中的感染病情。
2. 抗真菌药物:如氟康唑(fluconazole)和兰索拉唑(voriconazole),适用于治疗真菌感染。
3.抗病毒药物:针对不同病毒种类,如抗HIV药物、抗肝炎病毒药物等,用于治疗相应的病毒感染。
探讨急救应用可达龙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效果
探讨急救应用可达龙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效果发布时间:2021-07-22T14:45:06.787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2月4期作者:黄澄[导读] 评价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急救时应用可达龙的效果。
黄澄(上海市宝山区吴淞中心医院急诊科;上海200940)摘要:目的:评价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急救时应用可达龙的效果。
方法:于我院急诊科收治的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中筛选78例作为研究主体实施分析,以随机分组法将其均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纳入39例。
急救治疗时,予以对照组常规治疗,予以观察组可达龙治疗,评价效果。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较高,血流动力学指标更为稳定,组间差异存在意义,P<0.05。
结论:给予急救治疗的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可达龙治疗具有理想的效果,可促进血流动力学指标稳定,进而减轻疾病损害,值得采取。
关键词:急救;可达龙;快速性心律失常;效果快速性心律失常为医院常见的心脏急症之一,尤其是室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等,若未及时进行救治,可诱发休克,严重时死亡。
鉴于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危害性,应积极采取措施给予治疗,进而保证患者生命安全。
在临床治疗中,非药物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较为普遍,但是大部分研究仍旧认为药物治疗是最为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案,而在医疗资源匮乏的院前急救过程中,如何选择理想急救药物,是保证患者生命安全的关键[1]。
可达龙是唯一无显著负性肌力作用的广谱性抗心律失常药物,临床应用较为广泛,但是在快速性心律失常急救应用中的报道较少。
为探讨可达龙对于快速心律失常患者的影响,本研究选择医院治疗的78例患者进行全面评价,具体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将我院急诊科治疗的78例快速心律失常患者作为对象进行评价,治疗时间是2018年8月-2020年8月,以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均分成观察组39例、对照组39例。
对照组年龄上限79岁,下限47岁,平均(63.08±3.75)岁;男女患者比为20:19。
ICU常用急救药物的使用
ICU常用急救药物的使用引言在ICU(重症监护病房)中,急救药物是处理危重病人的关键工具之一。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新药的问世,ICU常用的急救药物也越来越多。
本文将介绍几种ICU常用的急救药物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以便临床医生在急救病人时参考。
1. 肾上腺素肾上腺素是一种常用的心血管急救药物,主要用于治疗心跳骤停、严重心律失常和休克等病情。
肾上腺素可以增加心肌收缩力、增加心率和收缩血管,有助于维持血压和血液循环。
使用方法: - 肾上腺素一般通过静脉注射给予,建议起始剂量为1-2μg/分钟。
- 用药时应注意监测患者的血压和心率,并根据患者的病情调整剂量。
注意事项: - 长期大剂量使用肾上腺素可能导致心肌损伤和心律失常,因此应避免长时间连续使用。
- 肾上腺素可能引起血压升高,对于有高血压病史的患者要小心使用。
2. 乌拉地尔乌拉地尔是一种常用的利尿剂,主要用于急性肾功能不全、肺水肿和高血压等病情。
乌拉地尔通过抑制肾小管对水和钠的重吸收,增加尿量,降低血容量。
使用方法: - 乌拉地尔可通过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给予,建议起始剂量为0.5-1.0g。
- 用药时应密切监测尿量、血钠和血钾水平,并根据患者的情况调整剂量。
注意事项: - 乌拉地尔可能导致电解质紊乱,特别是低钙血症和低钾血症,因此使用时应密切监测电解质水平。
- 对于伴有低血容量或低血压的患者,乌拉地尔的利尿作用可能会加重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应慎重使用。
3. 丙种球蛋白丙种球蛋白是一种常用的免疫调节剂,主要用于治疗免疫系统缺陷导致的疾病,如重症炎症反应综合征和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丙种球蛋白通过提供抗体和调节免疫反应,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免疫状态。
使用方法: - 丙种球蛋白一般通过静脉注射给予,建议起始剂量为0.5-1.0g/千克。
- 用药时应注意监测患者的免疫指标和临床症状,并根据患者的情况调整剂量和使用频率。
注意事项: - 丙种球蛋白可能导致过敏反应和感染,因此使用时应注意患者的过敏史和感染风险。
严重心律失常的急救处理和药物治疗
严重心律失常的急救处理和药物治疗一、心律失常的概述及危害心律失常是指心脏节律异常,包括心率过快或过慢、房颤、室颤等。
它严重干扰了心脏的正常功能,不仅可引发各种胸闷、痛、气促等不适症状,还可能导致血液供应不足进而引发缺血性心力衰竭甚至猝死。
二、急救处理的基本原则针对严重心律失常的急救处理,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确认急危程度、快速启动急救流程、保障气道通畅、进行体外除颤或药物治疗。
1. 确认急危程度:当出现晕倒、意识丧失、呼吸困难和无脉等情况时,应迅速断定为危及生命的心律失常。
此时需要立即报警并启动一级抢救程序。
2. 快速启动急救流程:目睹心脏停跳者应首先进行心肺复苏(CPR),以维持血液循环和供氧;同时利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进行电除颤。
若无法进行CPR和电除颤,则可以尝试药物治疗。
3. 气道保畅:通过清理并保持气道通畅,确保患者能够有效呼吸。
可以采用头后仰、提提下巴的方法来维护气道。
4. 体外除颤或药物治疗:对于室性心动过速、室颤等严重心律失常,应立即进行体外除颤以恢复正常心律。
如条件不具备,可以考虑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如利多卡因等。
三、药物治疗的注意事项1. 使用适当剂量:在急救过程中使用药物时,必须确保按照正确剂量给予,避免过量或过少造成副作用或治疗效果不佳。
请务必仔细阅读使用说明书或咨询专业医师。
2. 注意心率监测:在给予药物治疗后,应密切监测患者的心率和其他生命体征变化。
随时调整药物剂量以达到预期效果,并注意是否出现不良反应。
3. 应急设备准备:在急救过程中,应随时准备好药物和急救设备。
在使用药物时,确保注射器、针头清洁无菌,并严格遵守使用方法和消毒规范。
4. 注意围绕患者的环境:在给予药物治疗前,请确保患者处于安全的环境中,远离任何可能危及生命的因素。
同时,还需考虑到患者是否存在可能影响药物吸收、代谢或排泄的基础疾病因素。
四、常用抗心律失常药物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及其作用机制:1. 利多卡因(Lidocaine):通过延长心肌细胞动作电位持续时间来抑制快通道传导系统,从而减缓并恢复正常的心律。
胺碘酮在急诊快速心律失常患者急救应用
胺碘酮在急诊快速心律失常患者急救应用【摘要】目的观察胺碘酮对快速心律失常急诊抢救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收集2008~2013年因在本院急诊和住院并伴发快速心律失常患者153例。
首剂静注负荷量胺碘酮150 mg,5~10 min缓慢稀释注入,若心律失常未得到控制,可间隔15 min后,再静注150 mg,随后前6 h以10 mg/min维持静滴,后18 h以05 mg/min,24h 总剂量600~900 mg。
对于伴发频发快速恶性心律失常,尤其是室速、室颤,先进行直流电除颤,胺碘酮首剂静注负荷量300 mg后以10~15 mg/min维持静滴维持。
结果胺碘酮终止快速心律失常总有效率为908%,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转复率为925%(124/134),室性心动过速转复率为736%,副作用少。
结论胺碘酮是一种比较有效的广谱的抗心律失常药物。
【关键词】心律失常;胺碘酮心律失常是一种常见的临床表现,可发生在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及心力衰竭患者。
其中快速心律失常,尤其是恶性心律失常是心内科急症,往往导致血液动力学障碍,诱导泵功能障碍、急性肺水肿、心源性休克,肾功能衰竭,死亡率较高。
因此选择安全有效的药物治疗是治疗成功关键。
胺碘酮问世以后,大量文献报告其在抗各种快速心律失常方面的疗效而颇受广大医生接受。
本文回顾性总结静脉使用胺碘酮在急诊快速心律失常患者急救应用体会。
1一般资料11患者资料收集本院2008年8月至2013年2月住院、急诊科收治的各种快速心律失常而接受盐酸胺碘酮静脉使用(商品名可达龙)治疗的患者153例。
男88人,女65人,年龄平均(527±269)岁(8~82岁),其中>60岁以上者93例(607%)。
器质性心脏病有121例(占总数791%),包括冠心病(chd)14例、高血压病(eh)18例、扩张性心肌病(dcm)24例、急性心肌梗死(ami)27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vhd)20例、肺心病5例(phd)、甲状腺性心肌病(thd)8例,病毒性心肌炎1例,中毒性心肌炎雪卡中毒例(雪卡毒素1例,一氧化碳中毒1例),电解质紊乱3例。
常见急救药物的临床应用
++ -
异丙肾 多巴胺
+++ -
++ -
++++ ++++
+++ ++++ ++ +
多巴酚丁 胺
常见血管活性药物作用机制
α 1受体:皮肤黏膜内脏的血管平滑肌,瞳孔
开大肌,心脏、肝脏(散瞳、肝糖原分解、血 管收缩) α2 受体:血管平滑肌 β1受体:心脏(心肌兴奋) β2受体:支气管、血管平滑肌(血管扩张、 支气管扩张、糖原分解) β3受体:脂肪(脂肪分解)
作用机制
为儿茶酚胺类药,是强烈的α 受体激动药,同时也激
动β 受体。
通过α 受体的激动,可引起血管极度收缩,使血压升
高,冠状动脉血流增加。
通过β 受体的激动,使心肌收缩加强,心排出量增加。
适应症
用于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体外循环、嗜铬细胞瘤切除
等引起的低血压。
对血容量不足所致的休克或低血压。 上消化道大出血:适当稀释后口服,局部止血 。 2012年严重脓毒症与脓毒症休克指南推荐去甲肾上腺
输液速度计算
2、多巴酚丁胺:常用剂量2-12ug/kg/min
病人的kgx3+NS=50ml(500ml)
1ml/H=1ug/kg/min,10ml/H=1ug/kg/min 3、去甲肾上腺素:常用剂量0.1-2ug/kg/min 病人的kgx0.3+NS=50ml(500ml) 1ml/H=0.1ug/kg/min,10ml/H=0.1ug/kg/min
3、强烈的血管收缩使肾血流锐减、尿量减少,组织血
急救及高危药品介绍
急救及高危药品介绍1.肾上腺素:肾上腺素是一种能够激活细胞膜上的多个受体,能够提高心肌收缩力和心率,增加心输出量。
在心肺复苏过程中,肾上腺素可用于恢复心律和提高体循环压力。
2.乌拉地尔:乌拉地尔是一种抗心律失常药物,常用于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房室传导阻滞等心律失常。
在心电图监测合理,且有心律失常发作时,乌拉地尔可以通过静脉推注来恢复正常心律。
3.硝酸甘油:硝酸甘油是一种血管扩张剂,能够迅速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心肌血流量,从而减轻心绞痛症状。
硝酸甘油可以作为心绞痛急救的首选药物,通过舌下给药或局部贴敷的方式使用。
4.阿托品:阿托品是一种胆碱能受体阻断药,能够抑制迷走神经的作用,从而增加心率、扩张支气管和抑制消化腺分泌。
阿托品常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心电图T波改变等情况的治疗。
5.盐酸酚妥拉明:盐酸酚妥拉明是一种升压药,通过作用于血管平滑肌和肾小球毛细血管,使血管收缩,从而增加血压。
盐酸酚妥拉明常用于严重低血压、休克等病情的处理。
6.多巴胺:多巴胺是一种能够扩张血管和增加心率的药物,适用于心脏骤停、休克等情况下的血流动力学支持。
多巴胺能够通过提高心输出量和血压来增加组织器官的灌注。
7.氨茶碱:氨茶碱是一种支气管扩张剂,常用于治疗支气管痉挛引起的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病。
在急性哮喘发作时,氨茶碱可以通过静脉给药来迅速扩张支气管,缓解症状。
8.拜阿司匹林:拜阿司匹林是一种抗血小板药物,能够抑制血小板的聚集,从而防止血栓形成。
在急性冠脉综合征等情况下,拜阿司匹林可以通过口服给药来迅速起效。
9.硫酸镁:硫酸镁是一种抗心律失常药物,通过抑制心肌细胞内钙的释放,从而减慢心率,治疗一些心律失常。
在心电图有明确的室上性心动过速或房室传导阻滞时,硫酸镁可以通过静脉推注来起效。
总之,急救及高危药品在医疗急救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以迅速控制急性病情和危急情况,挽救患者的生命。
然而,这类药品的使用需要谨慎,医护人员必须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遵循严格的操作规程,确保安全有效的使用。
抗心律失常药物给药顺序
抗心律失常药物给药顺序引言抗心律失常药物是用于治疗心律失常的药物。
根据不同药物的特点和治疗需要,给药顺序对于药物的疗效和患者的安全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给药顺序,并为医务人员提供一些实用的建议。
给药顺序1. 评估患者情况:在给药之前,医务人员应对患者的心律失常情况进行评估,包括心电图、症状、药物过敏史等。
根据患者情况确定合适的药物种类和剂量。
2. 给予急救药物:对于急性心律失常,需要立即给予急救药物,以恢复正常心律。
常用的急救药物包括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和胺碘酮等。
根据具体情况,医务人员应选择合适的急救药物。
3. 给予胺碘酮:胺碘酮是一种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适用于多种类型的心律失常。
鉴于其具有广谱的抗心律失常作用,一般情况下可以优先考虑给予胺碘酮,尤其是对于难治性心律失常的患者。
4. 考虑β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是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之一,适用于一些特定类型的心律失常,如室上性心动过速。
在给予β受体阻滞剂之前,需要评估患者的心力状态和危险因素,以确保药物的安全使用。
5. 考虑钙离子拮抗剂:钙离子拮抗剂可用于控制心律失常和预防心动过速。
根据不同类型的心律失常,医务人员可以考虑给予不同的钙离子拮抗剂,如维拉帕米和地尔硫{}。
6. 考虑抗心律失常药物联合治疗:对于一些难治性心律失常,单一药物治疗可能不够有效,此时可以考虑抗心律失常药物的联合应用。
联合治疗需要根据患者情况、病情严重程度和药物相互作用等因素综合考虑,以确定合适的药物组合和顺序。
结论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给药顺序对于治疗的有效性和患者的安全性至关重要。
在给药之前,应对患者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并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类型和给药顺序。
给予急救药物和优先考虑胺碘酮是常见的给药策略。
在联合治疗时,需要考虑患者情况和药物相互作用等因素,以确定最佳的治疗方案。
综上所述,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给药顺序应根据患者情况个体化制订,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急救药品清单
急救药品清单引言概述:急救药品是指在突发疾病或者意外事故发生时,能够迅速提供紧急救治的药物。
在日常生活中,了解和掌握一份急救药品清单对于应对突发状况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份详细的急救药品清单,以匡助人们在紧急情况下提供正确的急救药物。
一、呼吸系统急救药品:1.1 氧气:氧气是急救中最常用的药物之一,可用于缺氧、窒息等病情的紧急处理。
应备有氧气瓶和面罩等设备。
1.2 气管插管用药:包括喉喷剂、气管内插管润滑剂等,用于气管插管操作过程中的镇静和润滑,确保插管顺利进行。
1.3 支气管扩张剂:如沙丁胺醇、茶碱等,用于急性哮喘、支气管痉挛等急性呼吸道疾病的缓解。
二、心血管系统急救药品:2.1 心肌梗死急救药物:包括硝酸甘油、阿司匹林等,用于缓解心肌梗死引起的胸痛和预防血栓形成。
2.2 心脏骤停急救药物:如肾上腺素、血管加压素等,用于心脏骤停时的心肺复苏和维持血压。
2.3 心律失常药物:如普鲁卡因胺、胺碘酮等,用于治疗心律失常,恢复正常心律。
三、消化系统急救药品:3.1 抗酸药物:如奥美拉唑、碳酸氢钠等,用于胃溃疡、胃酸倒流等消化系统急性疾病的治疗。
3.2 抗恶心呕吐药物:如多潘立酮、甲氧氯普胺等,用于缓解恶心呕吐症状,减轻患者不适。
3.3 止泻药物:如鸦胆子、莲花清瘟等,用于急性腹泻时的腹痛、腹泻症状的缓解。
四、神经系统急救药品:4.1 抗癫痫药物:如苯妥英钠、丙戊酸钠等,用于急性癫痫发作时的紧急控制。
4.2 止痛药物:如吗啡、布洛芬等,用于急性剧痛的缓解,如骨折、烧伤等。
4.3 抗过敏药物:如氯雷他定、地塞米松等,用于急性过敏反应的治疗,如荨麻疹、过敏性休克等。
五、其他急救药品:5.1 抗菌药物:如头孢类、青霉素类等,用于急性感染的治疗,如肺炎、脑膜炎等。
5.2 止血药物:如维生素K、止血海绵等,用于创伤出血时的止血处理。
5.3 解毒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肾上腺素等,用于急性中毒的解毒处理。
结论:急救药品清单是每一个家庭和工作场所应备的重要物品之一。
心脏骤停急救药品的选择与应用步骤
心脏骤停急救药品的选择与应用步骤心脏骤停是一种紧急的医疗情况,常常需要立即采取急救措施来挽救生命。
在进行心脏骤停的急救过程中,正确选择和应用药品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心脏骤停急救药品的选择与应用步骤,帮助读者了解和掌握正确的急救方法。
1. 心脏骤停急救药品的选择在进行心脏骤停急救时,合适的药品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的生存几率。
以下是常用的心脏骤停急救药品及其选择原则:(1)肾上腺素(epinephrine):肾上腺素是一种重要的急救药品,能够提高心脏的收缩力和心率,并改善循环。
一般情况下,肾上腺素是心脏骤停急救的首选药品。
(2)阿托品(atropine):阿托品可以用于治疗心脏骤停引起的心动过缓,能够提高心率和改善心脏传导。
当患者出现严重的心律失常时,阿托品可以作为辅助药品使用。
(3)胺碘酮(amiodarone):胺碘酮是一种抗心律失常药物,常用于治疗室颤和室速。
在心脏骤停的情况下,胺碘酮可以通过控制心律失常来恢复心脏的正常跳动。
(4)硝酸甘油(nitroglycerin):硝酸甘油主要用于治疗心绞痛,并能够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供血。
在心脏骤停急救中,硝酸甘油可以用于辅助治疗,但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决定使用与否。
除了以上几种常用的心脏骤停急救药品外,还有其他药品可供选择,如红霉素(streptokinase)、辅酶A(coenzyme A)等。
在实际应用中,医护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选择最合适的药品。
2. 心脏骤停急救药品的应用步骤正确的急救药品应用步骤能够确保药物的最大疗效,并提高患者的生存几率。
下面是心脏骤停急救药品的应用步骤:(1)判断心脏骤停:在进行急救药品应用之前,首先要判断患者是否处于心脏骤停状态。
没有明显的自主呼吸、无意识以及没有脉搏等征象是心脏骤停的常见表现。
(2)进行心肺复苏(CPR):在确认心脏骤停后,立即开始心肺复苏。
通过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来保持血液循环和氧气供应,为后续药物应用创造条件。
急救药品种类
急救药品种类
急救药品的种类繁多,主要包括呼吸兴奋剂、拟肾上腺素药、降血压药、抗心律失常药、利尿剂、肾上腺皮质激素、止血药、镇痛药等。
具体如下:
1. 呼吸兴奋剂:如尼可刹米、洛贝林等,可以用于抢救各种急危重病,或呼吸中枢抑制所导致的呼吸衰竭。
2. 拟肾上腺素药:分为α受体激动剂、β受体激动剂,如肾上腺素、多巴胺等。
3. 降血压药:如利血平、硝普钠等,用于降低血压。
4. 抗心律失常药:如利多卡因、普鲁卡因等,用于治疗心律失常。
5. 利尿剂:如呋塞米、氢氯噻嗪等,用于治疗水肿和排泄体内多余的液体。
6. 肾上腺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氢化可的松等,用于抗炎、抗过敏和免疫调节。
7. 止血药:如云南白药、止血敏等,用于止血。
8. 镇痛药:如曲马多、吗啡等,用于缓解疼痛。
此外,还有抗胆碱类药品如阿托品、消旋山莨菪碱等,肌松剂如筒箭毒碱、琥珀酰胆碱等,止痉药如苯巴比妥、异戊巴比妥等,抗惊厥药如司可巴比妥、硫喷妥钠等,治疗癫痫大发作药如苯妥英钠、卡马西平等,心搏骤停复苏药如肾上腺素、阿托品、利多卡因等,休克时升压药如多巴胺、肾上腺素等,呼吸中枢兴奋剂如尼可刹米、洛贝林等,强心剂如洋地黄类和非洋地黄类正性肌力药物等。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需要,建议查阅相关文献或咨询专业医师。
心脏急救必备皮下注射药物的应用范围
心脏急救必备皮下注射药物的应用范围心脏疾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严重的心脏疾病甚至可能导致生命垂危。
在心脏急救中,皮下注射药物被广泛应用于抢救患者的过程中。
本文将探讨心脏急救必备的皮下注射药物以及其应用范围。
一、硝酸甘油硝酸甘油是一种常用的皮下注射药物,它可以通过扩张冠状动脉血管来增加心脏供血以及减轻心脏负担。
硝酸甘油广泛应用于心绞痛发作时的急救过程中。
在患者出现心绞痛症状时,药物可以被立即注射至患者的皮下组织中,从而迅速发挥作用。
另外,硝酸甘油还可以用于治疗心力衰竭,通过降低心脏负荷来缓解症状。
二、阿司匹林阿司匹林是一种常见的抗血小板药物,可以阻止血小板聚集,减少血栓形成。
在急性心肌梗死发作时,阿司匹林是一种必备的皮下注射药物。
它可以迅速被吸收并发挥作用,减少心肌梗死面积,并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此外,阿司匹林还可以用于预防心脏血管意外事件的发生,如脑卒中和心肌梗死。
三、肾上腺素肾上腺素是一种重要的心肺复苏药物,优先应用于心跳骤停、心室颤动或心室扑动等紧急情况下。
在皮下注射时,肾上腺素可以快速进入血液循环,通过增加心肌收缩力和心率来恢复心脏的正常功能。
此外,肾上腺素还可以收缩血管,提高血压,从而增加心脏灌注压。
这种药物在心脏急救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四、利多卡因利多卡因是一种抗心律失常药物,常用于抢救心室颤动或心室扑动的患者。
在皮下注射时,利多卡因可以迅速进入血液循环,抑制异常的心脏电活动,从而恢复正常的心律。
此外,利多卡因还可以用于治疗其他类型的心律失常,如室上速和房性心动过速等。
五、吗啡吗啡是一种强效镇痛药物,常用于缓解急性冠脉综合征、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等心脏疾病引起的剧烈疼痛。
皮下注射吗啡可以快速起效,减轻患者的疼痛感,并使患者的身心得到舒缓。
心脏急救必备皮下注射药物的应用范围包括心绞痛发作、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死、心跳骤停、心室颤动、心室扑动、心律失常以及严重疼痛等。
这些药物在心脏急救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迅速发挥药效,缓解症状,并拯救生命。
比较研究胺碘酮与利多卡因应用于治疗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救中的效果
比较研究胺碘酮与利多卡因应用于治疗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救中的效果摘要:目的:分析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院前急救中采用胺碘酮、利多卡因的救治效果。
方法:观察组应用胺碘酮治疗,对照组为利多卡因治疗。
结果:院前急救总有效率观察组、对照组分别为97.44%、87.18% (P<0.05);药物不良反应率观察组、对照组分别为7.69%、10.26%(P>0.05)。
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中采用胺碘酮的救治效果优于利多卡因,胺碘酮有利于提升患者的救治效果,并确保用药安全性。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胺碘酮;利多卡因;院前急救;疗效急性心肌梗死是比较常见的急危重症,在院前急救患者中的占比较高,患者冠脉由于急性阻塞导致心肌缺血和缺氧并持续受损,患者的病情发作突然,具有持续性的心前区压榨性疼痛、胸部不适、精神烦躁等症状表现,如未能尽早给予救治非常容易诱发恶性心律失常、猝死,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
利多卡因在该类患者的急救治疗中应用广泛,然而该药物存在一定的首过效应,使得疗效受到影响[1]。
胺碘酮属于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近年来在心律失常、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的治疗领域应用广泛。
本文旨在比较胺碘酮与利多卡因在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中的治疗效果及其安全性。
1资料与方法1.1常规资料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我院的院前急救患者,均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共计78例,随机数字表法予以平均分组,均为39例,观察组男、女分别为20例、19例;年龄分布于55~82岁,均数(68.8±1.5)岁;病程15~38min,均数(23.6±3.5)min。
对照组男、女分别为21例、18例;年龄分布于54~83岁,均数(68.7±1.6)岁;病程14~40min,均数(23.7±3.4)min。
2组以上资料均有其可比性P>0.05。
1.2方法2组患者均进行常规院前急救,例如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密切心电监护,提供吸氧,并监测血压、脉搏、血氧等指标,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平稳,针对性用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心律失常药物在急救中的应用
1.利多卡因
a.适应证:室性心律失常。
为室性心动过速及室颤、频发室性早搏(多源性或连续3次以上室性早搏)首选药物,属I b 类抗心律失常药o
b.剂量:每次lmg/kg静脉注射,静注后15—30秒即起效,5分钟达高峰,维持10—30分钟。
如无效,可每5一10min 重复1次至有效,总剂量不超过3—5mg/kg根据病
情,可用7—10天。
如室性心动过速反复发作则静滴:20—50ug/(kg•min)。
气道内滴入剂量:1mg/kg。
口服无效。
c.副作用:窦性停搏、传导阻滞、嗜睡、眩晕、感觉异常。
注意事项:①药液准备;利多卡因120mg(2%利多卡因6m1)用5%葡萄糖液稀释至100ml,l-2.5ml/(kg•h)的滴速等于20—50ug/(kg•min);②患儿有低心徘出量时需减慢滴注速度。
剂量大可导致心肌收缩抑制、低血压、中枢兴奋甚至惊厥;③如果经气管插管内给药,给药后用生
理盐水或等张液1—5m1冲洗.
d.禁忌证: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旁路传导引起的宽大复合波性心动过速,心源性休克,严重肝脏疾患及对利多卡因过敏者忌用.
2.心律平(普罗帕酮)
a.适应证:室上性及室性心动过速,预激综合征合并快速心
律失常,室上性和室性早搏。
经全国儿科心律失常协作组26个单位对国产心律平治疗小儿各类室上性和室性心律失常进行系统观察和研究,包括应用片剂治疗1003例,针剂治疗466例,认为疗效较好,副作用少,复发率低,可作为治疗小儿各类快速型异位心律的首选药物。
b.剂量:①静脉注射,应在心电监护下进行,每次1—2mg/kg,加入5-10%葡萄糖液10-20m1,5min内缓慢推注。
若不见效,则每10-15min重复给药1次,直至有效(但
连续用药不得超过3次,总量不得超过6mg/kg).有效后立即改为片剂口服,以维持疗效.②片剂口服:每次5mg/kg,每6—8h用1次.
c. 副作用及注意事项:主要为抑制心肌传导系统,使P—R 间期、QRS时间及QT间期延长。
少数患儿可出现头晕、出汗、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痛等,少数可出现惊劂。
第9/11页
心律平有负性肌力作用,使左室收缩力减弱,多发生于大剂量用药时,故心律平不能用于心力衰竭患儿。
若与地高辛合用可减轻抑制心肌收缩力的作用,使地高辛浓度增高,
因此地高辛用量宜减少。
另外抗心律失常药也会加剧或诱发心律失常,心律平也不例外.
d.禁忌证:严重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
3.胺碘酮(乙胺碘肤酮)
a. 适应证:适用于室上性及室性心动过速、心房纤颤、心房扑动、室上性及室性快速型异位心律,如房性早搏、交界性早搏及室性早搏等。
我们临床上主要用于一些顽固性
早搏及阵发性室上速患儿,尤其用于心律平等治疗无效或疗效较差者。
b.剂量:静脉注射为每次1mg/kg,5%葡萄糖稀释后缓慢推注,每10min 一次,共10次。
静滴剂量为5—10ug/kg,用5%葡萄糖100—250m1稀释后静脉滴注,于30min内
静滴完毕。
注射剂应避光,口服剂量每天10mg/kg,分2次口服,7—10天后减为每天5mg/kg,Qd口服,然后维持治疗,每周服5天,停2天。
c.副作用及注意事项:心动过缓、皮疹、恶心、呕吐、共济失调、低血压、肝损害等;可提高地高辛、奎尼丁、普鲁卡因酰胺的血浓度,可致血清甲状腺素升高,可引起甲亢或甲减,故甲亢或甲状腺肿者禁用,用药期间应定期检查T3、T4、TSH及心电图。
长期大量应用可发生肺纤维化。
但我们认为本药副作用较小,较轻,如甲状腺功能紊乱
在儿科并不常见,肺纤维化在儿科更属少见。
由于本药有增强心肌收缩力及选择性冠状动脉扩张作用,故可用于伴有充血性心衰的心律失常.
d.禁忌证:房室传导阻滞、心动过缓及碘过敏者禁用。
4.异搏定(异搏停、戊脉安、维拉帕米)
a.适应证: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房颠、房扑、房性或交界性早博。
b. 剂量:静脉注射每次0.1—0.2mg/kg,用5%一10%葡萄糖稀释成0.5g/L,在心电监护下,以1ml/min速度推注. 1-2min 起效,维持15-20min.
c.副作用及注意事项:可致急性血管扩张和心脏收缩力减弱,在新生儿和3个月以下小婴儿使用易致血压下降、休克和心脏停博,国内有死亡病例报道。
故不宜选用,但6个月以上婴儿可作为首选。
本药不宜与ß—受体阻滞剂合用。
因能提高地高辛浓度,故合用时,应减少地高辛剂量。
支气管哮喘者慎用。
本药中毒时可用异丙肾上腺素、
钙剂或阿托品等药物解救.
d.禁忌证:低血压、心力衰竭、传导阻滞和心源性休克者禁用
5.普鲁卡因酰胺
a.适应证:宽大复合波性心动过速、室性早搏(Ⅰa类抗心律失常药).
b.剂量:每次3—6mg/kg,静脉注射,注射时间大于5分钟,总剂量不超过100mg,最大负荷量15mg/kg.维持量:20-80ug /(kg•min),最大剂量24小时2g.
c.副作用及注意事项:厌食、恶心及腹泻,血压下降,休克,偶然出现严重心律失常,长期使用可发生粒细胞减少.用负荷量时,QRS波增宽或出现低血
压,应立即停止注入剩余药
液。
维持量应在这些症状消失后才能应用. d.禁忌证:严重心力衰竭、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及束支传导阻滞、肝肾功能减退及低血压者忌用.
6.异丙肾上腺素a.适应证: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房室传导阻滞、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Tdp)伴心率缓慢及先天性Q-T间期延长综合征(LQTS)者. b.剂量:0.1mg加入10ml 生理盐水静脉缓推,必要时重复,继以0.05—2ug/(kg.min)静脉滴注,使窦率增快以抑制室速,使心率维持在90一120/min. c.副作用及注意事项:恶心、头痛、眩晕、震颤等,也可出现心动过速、室性心律失常、心悸.剂量过大或反复应用可致血压骤降(因舒张压下降过多),也可致新的心律失常或由室速转为室颤,有人认为对肾上腺素依赖型Tdp不宜首选异肾上腺素,但可使用.也有人认为先天性Q—T间朗延长综合证(LQTS)应避免应用异丙肾上腺素,但如LQTS
伴Tdp发作,应用β—受体阻滞剂无效,又无心脏起博条件时,在纠正电解质紊乱情况下,可慎用异丙肾上腺素以观疗效.
d.禁忌证:心肌炎、心绞痛、心肌梗死及甲亢者禁用。
,肾病患者慎用.
7 . 三磷酸腺苷(ATP).
a.适应证:室上性心动过速(SVT)o目前认为ATP治疗小儿
SVT安全有效,已成为终止小儿SVT发作的一线药物。
但对心房内折返性心动过速(LART)和自主性房性心动过速(AAT)
治疗无效,对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 VRT)逆传型不能应用,否则易使心室率加快,甚至发生心室颤动.
b. 剂量:首剂0.1mg/kg在3—5s内快速静脉推入,若无效,3分钟后可注射第2剂,每次按照0.5—0.1mg/kg递增,直至最大量0.25—0.3mg/kg或SVT终止。
注射部位宜在上肢或接近心脏的血管内注入,否则易失败或需大剂量,随剂量增大(最大剂量为12mg则幅作用也增多.注射后若出现严重心动过缓,可用氨茶碱解救,剂量5—6mg/kg
推注5分钟以上,禁用阿托品解救。
第10/11页
c.副作用及注意事项:面部潮红、激发哮喘发作、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呼吸和心博骤停及血压下降。
疗效不仅有赖于ATP的剂量及给药速度,且与给药进针处与心脏
间距、迷走神经及肾上腺素,能的张力有关。
本药终止PSVT 有效率为86%~100%,但由于半衰期短,复发率也高,可达13%-28%。
d.禁忌证:哮喘患儿及对ATP过敏者忌用。
8.地高辛
a.适应证: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非洋地黄中毒
所致房颤及房扑。
但不能用于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 VRT)逆传型。
由于PSvT 90%由折返引起,对地高辛有效,我
们临床上对新生儿和婴幼儿PSVT,多首选地高辛,尤其对合并心衰患者.
b.剂量:静注地高辛饱和量:新生儿O.04mg/kg,婴儿0.05mg/kg,儿童0.03mg/kg,先以半量静注,6-8h后余量分两次静注,在12h内完成饱和量。
地高辛单独或与心得安或异搏定联合应用可控制80-90%PSVT。
对合并心衰者尤为适用。
主要缺点为复律时间较长,平均为用药后6min .西地兰剂量及用法同地高辛。
但较后者起效快。
毒毛旋花子
甙K因毒性大,且无法测定血药浓度,故目前多不主张应用。
我们常用西地兰静注,控制后改用地高辛口服维持.
c.副作用及注意事项:恶心、呕吐、头痛、眩晕、心律失常,严重者可惊厥、休克、昏迷、死亡。
心肌炎及低血钾患儿易发生洋地黄中毒.PSVT并发心源性休克,已伴有血流动力学变化者,地高辛见效太慢,可加用多巴胺。
有条件时宜采用同步直流电击复律。
地高辛与心得安、心律平、胺碘酮、奎尼丁等合用时,需减少地高辛用量。
d.禁忌证:高度房室传导阻滞、肥厚型心肌病、预激综合征并发房扑、房颤和Kent束有效不应期(ERP)<220ms者忌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