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天体运动知识点梳理
高三天体运动知识点
高三天体运动知识点天体运动是宇宙中各类物体的运动规律,涵盖了天文学的基础知识。
作为高中生,了解天体运动的基本概念、规律和相关知识点是我们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几个高三天体运动的重要知识点。
知识点一: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的自转是指地球以自己的轴为中心,在24小时内完成一次旋转。
这一自转运动使得地球表面上的天空看起来像是星星和太阳在我们头顶上运动。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由地球的北极指向南极,自西向东。
地球的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运动,公转周期为365.25天(即一年)。
这一运动决定了四季的变化,使地球上各个地区不同时间经历着不同的气候和天气变化。
知识点二:日地距离和地球的椭圆轨道地球与太阳之间的距离并非固定不变,而是处于一定的变化之中。
地球与太阳的距离最近时约为1.47亿公里,最远时约为1.52亿公里。
这种距离的变化称为地球的近地点和远地点。
地球绕太阳的轨道并非完全是一个圆形,而是近似于一个椭圆。
离心率是衡量椭圆轨道离圆的程度,地球的离心率约为0.017。
这一椭圆轨道使得地球在公转过程中距离太阳有所变化。
知识点三:地球的倾斜轴和地球两极地球的自转轴与公转平面倾斜约23.5度,这一倾斜角度被称为倾斜轴。
地球的倾斜轴是导致地球上季节变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地球上的两个极点分别是北极和南极。
北极位于地球的北端,南极位于地球的南端。
由于地球自转轴倾斜,使得地球上不同区域的太阳照射角度和时间发生改变,从而形成了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和季节变化。
知识点四:日食和月食当月球处于地球和太阳之间,太阳的光线被月球遮挡,地球的观测者就会看到太阳被阴影遮蔽的现象,这就是日食。
日食分为全食、偏食和环食。
当月球进入地球和太阳之间,地球的阴影遮住了月球,使得月球暗淡或者完全消失,这就是月食。
月食分为全食、半影食和偏食。
知识点五:星座和星系星座是指人们观测到的天空上一组遥远星星的集合。
我们通常将天空划分成12个星座,其中每个星座都有其特定的名称和象征。
高中物理天体运动公式总结
高中物理天体运动公式总结1. 天体运动基础知识在我们仰望星空的时候,天体的运动其实并不神秘,只要掌握了几个基本的公式,大家就能明白宇宙中那些美丽的运动规律啦。
1.1 行星运动首先,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是椭圆的,太阳在一个焦点上。
这个基本事实是由开普勒提出的哦。
开普勒定律中有个非常重要的公式:( T^2 / R^3 = text{常数} ),其中( T ) 是行星的公转周期,( R ) 是行星与太阳的平均距离。
简单来说,这就是“公转周期的平方与轨道半径的立方成正比”。
1.2 引力定律再说说牛顿的引力定律,这可是基础中的基础!牛顿告诉我们,两个天体之间的引力可以用公式表示:( F = G frac{m_1 cdot m_2}{r^2} )。
其中,( G ) 是引力常数,( m_1 ) 和( m_2 ) 是两个天体的质量,( r ) 是它们之间的距离。
这个公式告诉我们,距离越远,引力越小;质量越大,引力越大。
2. 运动公式的实际应用了解了这些基本公式后,我们就可以运用这些理论来解决实际问题啦。
2.1 计算天体轨道如果我们知道了一个行星的公转周期 ( T ) 和距离 ( R ),我们可以利用开普勒定律来计算其他行星的运动情况。
例如,如果你想知道火星的轨道特性,只需要知道火星的周期和它离太阳的平均距离就行了,计算出来的结果非常可靠。
2.2 星体的速度天体的速度也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使用公式 ( v = sqrt{G frac{M}{r}} ),你可以计算天体在其轨道上的线速度。
其中 ( M ) 是天体的质量,( r ) 是天体到天体的距离。
这个公式说明了,天体离中心越近,速度越快。
3. 天体运动中的特殊现象在天体运动中,还有一些特别的现象值得一提,它们有时让我们感到惊奇和震撼。
3.1 行星逆行比如说行星逆行现象,这可真是天文界的奇妙现象。
在某些时候,一些行星看起来好像在自己的轨道上倒退了。
这其实是因为地球和这些行星之间的相对运动造成的,虽然有点拗口,但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交通堵塞的时候你看别人车子倒退的感觉。
物理高考专题-天体运动
天体运动一、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不仅适用于行星绕太阳,也适用于卫星绕行的运动)第一定律:轨道定律——行星(卫星)绕太阳的运动轨迹是椭圆,太阳(行星)处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第二定律:面积定律——行星(卫星)与太阳(行星)的连线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相等的面积。
推论:离中心天体越近,线速度越大,角速度越大。
第三定律:周期定律——轨道半长轴的三次方与周期平方的比值是一个定值,该定值与中心天体有关。
k Ta =23二、求解天体质量的两个思路1、黄金代换式 2gR GM =➩GgR M 2=G :引力常量 M :天体自身质量 g :天体表面重力加速度 R :天体自身半径 2、利用环绕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相关物理量计算中心天体质量——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r T m r m r v m r Mm G 2222)2(πω===(r :环绕天体到中心天体球心的距离)➪ G r v M 2= G r M 32ω= 2324GT r M π= GT v M π23= 3、对应天体密度公式VM=ρ GRgπρ43=3243GR r v πρ= 33243GR r πωρ= 3233R GT r πρ= 32383GR T v πρ=三、中心天体与环绕天体系统各物理量的变化关系rGMv =r ↑ v ↓ 3rGM=ω r ↑ ω↓ GM r T 32π= r ↑ T ↑ 2rGMa n =r ↑ n a ↓ 四、变轨问题升空过程:1→2→3需在Q 点和P 点分别点火加速速度关系:1Q v <2Q v 2P v <3P v又因为1和3轨道均为圆轨道,由r ↑ v ↓可知:2P v <3P v <1Q v <2Q v (2轨道上Q →P 过程中引力做负功)回收过程:3→2→1需在P 点和Q 点分别点火减速,故速度关系仍满足2P v <3P v <1Q v <2Q v 加速度关系:mF a 引=,故21Q Q a a =>32P P a a =。
高三 天体问题知识点
高三天体问题知识点天体问题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涉及到天体运动、引力、行星轨道等内容。
在高三物理学习中,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关键的天体问题知识点。
本文将从天体运动、行星轨道和引力三个方面来介绍高三物理学习中的天体问题知识点。
一、天体运动知识点1. 行星公转:行星在太阳周围做椭圆形轨道运动,公转周期是由行星质量和距离太阳的半长轴决定的。
根据开普勒第二定律,行星在椭圆轨道上的相等时间内扫过的面积是相等的。
2. 地球自转:地球自西向东自转,自转周期为24小时。
地球自转导致了地球的日晷现象,即昼夜交替的现象。
3. 星空的运动:由于地球自转和公转,星空中的星星看起来会有运动。
恒星的视运动通常分为南北视运动和东西视运动。
二、行星轨道知识点1. 椭圆轨道: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通常是一个椭圆。
椭圆有两个焦点,太阳位于其中一个焦点上。
椭圆的长轴和短轴决定了椭圆的形状和大小。
2. 圆形轨道:圆形轨道是一种特殊的椭圆轨道,它的长轴和短轴相等,即椭圆的离心率为零。
地球绕太阳的轨道就是一个接近圆形的椭圆轨道。
3. 开普勒定律:开普勒定律是描述行星运动的经验规律。
包括开普勒第一定律(椭圆轨道定律)、开普勒第二定律(面积定律)和开普勒第三定律(调和定律)。
三、引力知识点1. 引力的概念:引力是物质之间相互吸引的作用力,是宇宙中最普遍的力之一。
地球表面上的物体受到的重力大小与其质量成正比。
2. 引力定律:牛顿引力定律是描述引力作用的定律,它表明物体间的引力大小与它们的质量成正比,与它们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3. 太阳引力和行星运动:太阳对行星的引力决定了行星的运动轨迹和速度。
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太阳和行星之间的引力与它们的质量和距离有关。
通过对以上天体问题的知识点进行了解,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宇宙中的天体运动规律,进一步认识到人类在宇宙中的微小和脆弱。
天体问题是物理学习中的一部分,也是我们对宇宙的探索和理解的重要组成部分。
希望本文对高三物理学习中的天体问题知识点的了解有所帮助,并能够激发对宇宙的好奇与探索的热情。
2025高考物理总复习天体运动的四大问题
=
2
。
1
二、多星模型
所研究星体所受万有引力的合力提供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除中央星体外,
各星体的角速度或周期相同。常见的多星模型及规律:
①
Gm 2
(2R)2
+
Gm 0 m
=ma 向
R2
常见的三星模型
Gm 2
② L 2 ×cos
30°×2=ma 向
Gm 2
① L 2 ×cos
一、星球的瓦解问题
当星球自转越来越快时,星球对“赤道”上的物体的引力不足以提供向心力
时,物体将会“飘起来”,进一步导致星球瓦解,瓦解的临界条件是赤道上的
0
物体所受星球的引力恰好提供向心力,即 2 =mω2R,得
ω>
0
时,星球瓦解;当
3
ω<
ω=
0
。当
3
0
时,星球稳定运行。
2
=m
r
,
=m
1
1
2
1
2 r2。
2
2
(2)两星的周期、角速度相同,即T1=T2,ω1=ω2。
(3)两星的轨道半径与它们之间的距离关系为r1+r2=L。
(4)两星到圆心的距离
1
r1、r2 与星体质量成反比,即
2
(5)双星的运动周期 T=2π
(6)双星的总质量
3
。
( 1 + 2 )
4π 2 3
1
−
2
=
2-1
(n=1,2,3,…)。
2
典题6 (2023哈师大附中模拟)“海王星冲日”是指地球处在太阳与海王星之
高中物理天体运动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天体运动知识点总结一、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1)匀变速直线运动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2.有用推论Vt2-Vo2=2as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4.末速度Vt=Vo+at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6.位移s=V平t=Vot+at2/2=Vt/2t7.加速度a=(Vt-Vo)/t{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8.实验用推论Δs=aT2{Δ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时间(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注:(1)平均速度是矢量;(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参考系、时间与时刻〔见第一册P19〕/s--t图、v--t图/速度与速率、瞬时速度〔见第一册P24〕。
2)自由落体运动1.初速度Vo=02.末速度Vt=gt3.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4.推论Vt2=2gh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2)a=g=9.8m/s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3)竖直上抛运动1.位移s=Vot-gt2/22.末速度Vt=Vo-gt(g=9.8m/s2≈10m/s2)3.有用推论Vt2-Vo2=-2gs4.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抛出点算起)5.往返时间t=2Vo/g(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注:(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物理高三天体知识点归纳
物理高三天体知识点归纳天体物理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宇宙中的天体及其运动规律。
在高三物理学习中,天体知识是一个重要的考点。
本文将对高三物理天体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
1. 星球运动1.1 行星的运动行星的运动可以用开普勒三定律来描述。
第一定律指出,每个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是一个椭圆;第二定律指出,行星和太阳在同等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第三定律则给出了行星距离太阳的轨道半长轴与周期的关系。
1.2 卫星的运动人造卫星和天然卫星(如月球)的运动也遵循开普勒定律。
卫星的轨道通常是椭圆形,其中地球的引力提供了卫星的向心力。
2. 重力和引力重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它的大小与物体质量和距离有关。
引力是质点、物体或天体之间的相互引力。
牛顿万有引力定律描述了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与它们质量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之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3. 行星和恒星3.1 行星的特征行星是围绕恒星运行的天体,不发光而是依赖恒星反射光线。
行星有自己的运动轨道,不同于恒星定在的位置。
3.2 恒星的特征恒星是自行运动的天体,具有自身的光源。
它们通过核聚变产生能量,并向外辐射大量热和光。
4. 天体距离的测量4.1 视差法视差法是一种测量天体距离的方法。
测量的原理是根据地球在不同时间观测同一天体时,它在天球上的位置会有微小的变化,通过观察这种变化可以计算出天体的距离。
4.2 Cepheid变星法Cepheid变星法是根据某些变星的周期与它们的绝对亮度之间的关系来测量距离的方法。
通过观测这些变星的周期,然后利用这个恒星可定标关系,计算天体的距离。
5. 黑洞和宇宙黑洞是一种极为致密的天体,其引力场非常强大,连光都无法逃离。
黑洞通常是由质量巨大的恒星塌陷形成的。
宇宙是指包括宇宙间的一切物质和能量的总体。
宇宙大爆炸理论认为宇宙起源于一次巨大的爆炸,从而形成我们所知道的宇宙。
总结:物理高三天体知识点的归纳包括星球运动、重力和引力、行星和恒星的特征,以及测量天体距离的方法等。
2024高考物理一轮复习--天体运动专题--卫星运行参量的分析、近地、同步卫星与赤道上物体的比较
卫星运行参量的分析、近地、同步卫星与赤道上物体的比较一、卫星运行参量与轨道半径的关系1.天体(卫星)运行问题分析将天体或卫星的运动看成匀速圆周运动,其所需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 2.物理量随轨道半径变化的规律G Mmr 2= ⎩⎪⎨⎪⎧ma →a =GM r 2→a ∝1r2m v 2r →v =GM r →v ∝1r mω2r →ω=GM r 3→ω∝1r3m 4π2T 2r →T =4π2r3GM→T ∝r 3即r 越大,v 、ω、a 越小,T 越大.(越高越慢)3.公式中r 指轨道半径,是卫星到中心天体球心的距离,R 通常指中心天体的半径,有r =R +h .4.同一中心天体,各行星v 、ω、a 、T 等物理量只与r 有关;不同中心天体,各行星v 、ω、a 、T 等物理量与中心天体质量M 和r 有关.5.所有轨道平面一定通过地球的球心。
如右上图6.同步卫星的六个“一定”二、宇宙速度1.第一宇宙速度的推导 方法一:由G Mm R 2=m v 12R,得v 1=GMR = 6.67×10-11×5.98×10246.4×106m/s≈7.9×103 m/s.方法二:由mg =m v 12R得v 1=gR =9.8×6.4×106 m/s≈7.9×103 m/s.第一宇宙速度是发射人造卫星的最小速度,也是人造卫星的最大环绕速度,此时它的运行周期最短,T min =2πRg=2π 6.4×1069.8s≈5 075 s≈85 min. 2.宇宙速度与运动轨迹的关系(1)v 发=7.9 km/s 时,卫星绕地球表面做匀速圆周运动. (2)7.9 km/s<v 发<11.2 km/s ,卫星绕地球运动的轨迹为椭圆. (3)11.2 km/s≤v 发<16.7 km/s ,卫星绕太阳运动的轨迹为椭圆.(4)v 发≥16.7 km/s ,卫星将挣脱太阳引力的束缚,飞到太阳系以外的空间.三、近地卫星、同步卫星及赤道上物体的运行问题1.如图所示,a 为近地卫星,半径为r 1;b 为地球同步卫星,半径为r 2;c 为赤道上随地球自转的物体,半径为r 3。
高中物理天体运动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天体运动知识点总结1、恒星周年视差的计算:2、行星轨道圆周长的计算,由于天体是球形的,所以其轨道是一个球面,这样就存在着两种可能性:①如果行星的轨道是一个以太阳为焦点的圆,此时轨道半径是太阳半径的一半,而面积为1/9,那么公转周期是28天,即是绕太阳一周,而事实上每个行星都有自己的轨道,因此也就产生了每个行星在太阳周围的运动轨迹不尽相同。
(1)水星和金星公转轨道参数之间的关系:公转半径比=9/4,日地平均距离= 11/4,表明水星距太阳最近,公转速度最快。
而水星则相对于太阳来说,公转周期大约是88天。
6、太阳与行星相互绕行的运动,需要考虑到卫星的问题。
卫星绕地球运动,被称作卫星运动。
我们从近到远来看一下它的运动情况。
地球绕日公转的轨道是椭圆形的,这条椭圆的长轴叫做黄道,短轴叫做白道。
这条线把地球分为两个半球。
在北半球,白道面的方向是指着北极星,并且黄道面在自转的同时绕自己的轴心旋转,形成了以北极星为中心的小圈,这个小圈的范围就是南北极。
从北极星开始往南划一条直线,就是赤道。
赤道以南的叫做南半球,赤道以北的叫做北半球。
7、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及角速度分别是多少?答案:逆时针为东,顺时针为西,南北半球相反。
南北回归线之间: 23°26′S,7°32′W东西回归线之间: 23°26′E, 7°30′W。
南北极圈之间:66°34′S, 90°16′E。
地球自转的角速度是每小时设定24小时自转一周,周期是24小时,方向是自西向东,南北半球的角速度都是自西向东,因此计算起来会方便些。
在同一个平面上,相邻的点绕地轴做圆周运动的周期相同,而同一个点在地球上沿不同的轨道运动,其周期不同。
8、地球自转轴的倾斜方向是怎样的?答案:轴的倾斜方向是自西向东。
地球自转轴的倾斜方向决定了昼夜的更替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正午太阳高度在自转方向上每移动15°,地球公转的位置也随之改变15°,这就使得昼夜现象的周期是一个平均值,出现了昼夜长短的变化。
高三物理天体运动知识点
高三物理天体运动知识点天体运动是物理学中的重要内容,它研究的是天体在宇宙中的运动规律。
本文将介绍高三物理中的一些重要天体运动知识点,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部分内容。
一、行星运动行星是太阳系中围绕太阳运行的天体,它们的运动规律可以用开普勒三定律来描述。
1. 第一定律: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是椭圆,太阳处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2. 第二定律:行星在椭圆轨道上的虚线面积相等。
也就是说,行星在相同时间内,与太阳连线所扫过的面积相等。
3. 第三定律:行星绕太阳的公转周期平方的倒数与它们的平均距离的立方成正比。
即T^2/R^3 = k,其中T为公转周期,R为平均距离,k为常数。
二、地球自转和公转地球作为一个天体,除了自转之外还存在公转运动。
1. 自转:地球绕着自己的轴线旋转,一个自转周期为24小时。
由于地球自转的存在,我们才会有昼夜交替的现象。
2. 公转:地球绕太阳公转,公转周期为365.24天。
地球与太阳之间的距离并非固定不变,它会随着时间而改变。
根据开普勒第二定律,地球在公转过程中会以近日点和远日点为焦点,运动速度不同。
三、月球运动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它绕地球运动的规律与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规律类似,也可以使用开普勒三定律来描述。
1. 第一定律:月球绕地球运动的轨道是椭圆,地球处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2. 第二定律:月球在椭圆轨道上的虚线面积相等。
3. 第三定律:月球绕地球的公转周期平方的倒数与它们的平均距离的立方成正比。
四、人造卫星人造卫星是人类制造并送入太空的人造天体,它们围绕地球或其他天体进行运动。
1. 地球同步轨道:位于赤道平面上,绕地球自西向东运动,周期与地球自转周期相同,因此能够固定在某一地区上空,用于通信、气象等领域。
2. 极地轨道:位于地球的北极或南极位置上,绕地球南北极轴运动,周期约为90分钟。
3. 圆形轨道和椭圆轨道:除了地球同步轨道和极地轨道之外,还有一些人造卫星运行在不同的圆形和椭圆轨道上,用于不同的科研或应用目的。
高考物理天体运动2025年必考点全解
高考物理天体运动2025年必考点全解在高考物理中,天体运动一直是一个重要的考点,它不仅考察了学生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还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运算和逻辑推理能力。
随着高考改革的不断推进,天体运动的考点也在不断变化和更新。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备考 2025 年高考物理,本文将对天体运动的必考点进行全面解析。
一、开普勒定律开普勒定律是描述天体运动的基本规律,包括开普勒第一定律(轨道定律)、开普勒第二定律(面积定律)和开普勒第三定律(周期定律)。
开普勒第一定律指出,所有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处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这一定律打破了之前人们认为天体运动轨道是圆形的观念,让我们对天体运动的轨道有了更准确的认识。
开普勒第二定律表明,对任意一个行星来说,它与太阳的连线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相等的面积。
这意味着行星在近日点时运动速度较快,在远日点时运动速度较慢。
开普勒第三定律则是一个定量的关系,即所有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
用公式表示为:$\frac{a^3}{T^2}=k$,其中$a$是轨道半长轴,$T$是公转周期,$k$是一个与中心天体有关的常量。
在高考中,开普勒定律通常会以选择题或计算题的形式出现,要求同学们理解定律的内涵,并能够运用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二、万有引力定律万有引力定律是天体运动的核心定律,由牛顿提出。
其表达式为$F=G\frac{m_1m_2}{r^2}$,其中$F$表示两个物体之间的万有引力,$G$是万有引力常量,$m_1$和$m_2$分别是两个物体的质量,$r$是两个物体质心之间的距离。
万有引力定律的适用条件是两个质点之间的相互作用,或者是两个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此时可以将球体的质量视为集中在球心。
在天体运动中,我们通常利用万有引力定律来计算天体之间的引力,以及研究天体的运动状态。
例如,计算地球表面物体受到的重力、卫星绕地球运动的轨道半径和速度等。
高中天体物理知识点
高中天体物理知识点关键信息项:1、开普勒定律开普勒第一定律(轨道定律)开普勒第二定律(面积定律)开普勒第三定律(周期定律)2、万有引力定律定律内容表达式适用条件3、天体运动的基本模型中心天体不动模型双星模型三星模型4、卫星的发射、运行与变轨发射速度与环绕速度同步卫星变轨问题5、宇宙速度第一宇宙速度第二宇宙速度第三宇宙速度11 开普勒定律111 开普勒第一定律(轨道定律):所有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处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112 开普勒第二定律(面积定律):对任意一个行星来说,它与太阳的连线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相等的面积。
113 开普勒第三定律(周期定律):所有行星的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它的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
其表达式为:$\frac{a^3}{T^2}=k$,其中$a$是椭圆轨道的半长轴,$T$是行星绕太阳公转的周期,$k$是一个对所有行星都相同的常量。
12 万有引力定律121 定律内容:自然界中任何两个物体都相互吸引,引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引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m_1$和$m_2$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之间距离$r$的二次方成反比。
122 表达式:$F=G\frac{m_1m_2}{r^2}$,其中$G$为引力常量,$G = 667×10^{-11} N·m^2/kg^2$。
123 适用条件:严格地说,万有引力定律只适用于质点间的相互作用。
两个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间的相互作用,也可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其中$r$是两个球体球心间的距离。
一个均匀球体与球外一个质点的万有引力也适用,其中$r$为质点到球心的距离。
13 天体运动的基本模型131 中心天体不动模型:通常将天体的运动近似看成匀速圆周运动,其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
即$G\frac{Mm}{r^2}=m\frac{v^2}{r}=m\omega^2r=m(\frac{2\pi}{T})^2r$,由此可推导出线速度$v$、角速度$\omega$、周期$T$等与轨道半径$r$的关系。
(word完整版)高中物理天体运动(超经典)
天体运动(经典版)一、开普勒运动定律1、开普勒第一定律:所有的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处在所有椭圆的一个焦点上.2、开普勒第二定律:对于每一个行星而言,太阳和行星的连线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3、开普勒第三定律:所有行星的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二、万有引力定律1、内容:宇宙间的一切物体都是互相吸引的,两个物体间的引力大小,跟它们的质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2、公式:F =G mm ^淇中G =6.67x 10-11N -m 2/kg 2,称为为有引力恒量。
r 23、适用条件:严格地说公式只适用于质点间的相互作用,当两个物体间的距离远远大于物体本身的大小时,公式也可近似使用,但此时r 应为两物体重心间的距离.注意:万有引力定律把地面上的运动与天体运动统一起来,是自然界中最普遍的规律之一,式中引力恒量G 的物理意义:G 在数值上等于质量均为1千克的两个质点相距1米时相互作用的万有引力.4、万有引力与重力的关系:合力与分力的关系。
三、卫星的受力和绕行参数(角速度、周期与高度)1、由G 严、=m 占戸,得v =:再^,・••当hf ,vj (r +h J 2\r+h 丿\{r +h ) 2、由G mM =m®2(r+h ),得①=[GM ,•:当hf ,roj (r +h T 2\(r +h T 34 第一宇宙速度是在地面附近(h VV r ),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最大速度.(2) 第二宇宙速度(脱离速度):v 2=11.2km/s ,使卫星挣脱地球引力束缚的最小发射速度.(3) 第三宇宙速度(逃逸速度):v 3=16.7km/s ,使卫星挣脱太阳引力束缚的最小发射速度.四、两种常见的卫星1、近地卫星3由=m 处(r +h ),得T 二严2°+h “・••当hf ,Tf (+h )2T 2\GM注:(1)卫星进入轨道前加速过程,卫星上物体超重.(2)卫星进入轨道后正常运转时,卫星上物体完全失重.4三种宇宙速度(1) 第一宇宙速度(环绕速度):V ]=7.9km/s ,人造地球卫星的最小发射速度。
物理高考知识点天体运动
物理高考知识点天体运动天体运动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它研究的是天体在宇宙中的运动规律以及对其他天体的相互影响。
在高考物理考试中,天体运动是考察的重点之一。
本文将从天体运动的基本规律、天体间的引力作用等角度来探讨物理高考中的天体运动相关知识点。
1. 天体运动的基本规律天体运动遵循着两个基本规律:开普勒定律和牛顿万有引力定律。
1.1 开普勒定律开普勒定律是物理学家开普勒在16世纪提出的,它包括三条基本规律:1.1.1 第一定律:椭圆轨道定律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是一个椭圆,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1.1.2 第二定律:面积定律行星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
这意味着当离太阳较近时,行星运动速度较快,而离太阳较远时,运动速度较慢。
1.1.3 第三定律:调和定律行星公转周期的平方与它的半长轴的立方成正比。
即 T^2 ∝ a^3,其中 T 为公转周期,a 为半长轴。
1.2 牛顿万有引力定律牛顿万有引力定律描述了两个天体之间的引力作用,它的数学表达式为 F = G * (m1 * m2) / r^2,其中 F 为引力的大小,G 为引力常量,m1 和 m2 分别为两个天体的质量,r 为它们之间的距离。
2. 太阳系的运动规律太阳系是一个庞大的天体系统,其中包括太阳、八大行星、卫星、小行星等。
太阳系的运动规律主要包括行星的公转和自转、月球的月食和日食等。
2.1 行星的公转和自转行星围绕太阳公转,它们具有不同的公转周期和轨道。
同时,行星也具有自转,自转的周期和轴倾角各异。
2.2 月球的月食和日食月球绕地球公转,地球和太阳在月球所在的平面上。
当地球、月球、太阳三者处于一条直线上时,会发生月食;当月球正好挡住太阳时,会发生日食。
3. 天体间的引力作用天体间存在着万有引力作用,它是宇宙中的最基本的相互作用之一。
3.1 行星公转的稳定性行星的公转轨道是由太阳的引力和行星的运动速度共同决定的。
当行星离太阳较远时,引力较小,行星的平衡速度较慢;当行星离太阳较近时,引力较大,行星的平衡速度较快。
高中物理之天体运动知识点
高中物理之天体运动知识点开普勒的行星运动三定律开普勒第一定律开普勒第一定律即为椭圆轨道定律,其内容为:所有的行星围绕太阳运动的轨道是椭圆,太阳处在所有椭圆的一个焦点上,如图。
此定律说明不同行星的椭圆轨道是不同的。
开普勒第二定律又叫面积定律,其内容为:连接太阳和行星的连线(矢径)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相等的面积,如图。
此定律说明行星离太阳越近,其运行速率越大。
开普勒第三定律开普勒第三定律即为周期定律,其内容为:行星轨道半长轴的三次方与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是一个常数。
即,其中r代表椭圆轨道的半长轴,T代表行星运动的公转周期,k是一个与行星无关的常量。
对的认识:在图中,半长轴是AB间距的一半,不要认为a 等于太阳到A点的距离;T是公转周期,不要误认为是自转周期,如地球的公转周期是一年,不是一天。
(1)在以后的计算问题中,我们都把行星的轨道近似为圆,把卫星的运行轨道也近似为圆,这样就使问题变得简单,计算结果与实际情况也相差不大。
(2)在上述情况下,的表达式中,a就是圆的半径R,利用的结论解决某些问题很方便。
注意①比例系数k是一个与行星无关的常量,但不是恒量,在不同的星系中,k值不相同。
②在太阳系中,不同行星的半长轴都不相同,故其公转周期也不相等。
③卫星绕地球转动、地球绕太阳转动遵循相同的运动规律。
易错点在认识行星做椭圆运动时的向心力大小及速度大小时易错,行星的运动符合能量守恒定律,它们离太阳近时半径小,速度大,向心力也大;离太阳远时半径大,速度小,向心力也小,另一个易错点是找椭圆的半长轴时易错,许多同学在初学时,往往将2倍的半长轴代入题中进行运算。
忽略点本节中的行星运动的轨道为椭圆,是曲线运动,行星在轨道上任一点的速度方向沿该点的切线方向,速度方向易忽略,如:有部分同学认为行星的速度方向垂直于行星与太阳的连线,这种认识是错误的,是将行星的运动视为圆周运动,而实质上其轨道为椭圆。
卡文迪许扭称实验卡文迪许设计了扭称实验来测量万有引力常量,下图是扭称实验的原理图。
高中物理天体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天体知识点总结嘿!同学们,今天我来给大家讲讲让好多人头疼的高中物理天体知识。
先来说说开普勒定律吧!这就好比我们在操场上跑步,跑的轨迹是有规律的,天体运行也是这样啊!开普勒第一定律说,天体绕太阳运动的轨道是椭圆,太阳就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这难道不神奇吗?你想想,星星们就这么乖乖地沿着特定的轨道跑,它们怎么就这么听话呢?再看开普勒第二定律,行星和太阳的连线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相等的面积。
这就好像我们分蛋糕,要保证每次切下来的那一块大小差不多,不然可不公平啦!还有开普勒第三定律,行星公转周期的平方和它与太阳平均距离的立方成正比。
这就好比跑步比赛,跑得远的人花费的时间也更长,而且它们之间有着固定的关系。
说到万有引力定律,那可太重要啦!就像我们被地球紧紧地吸在地面上一样,天体之间也有着这样强大的吸引力。
难道你不好奇,为什么月亮不会一下子飞走,而是乖乖地绕着地球转?这都是因为万有引力在起作用呀!计算天体质量的时候,我们就像小侦探一样,通过一些线索来找出答案。
比如知道一个天体绕另一个天体的运动情况,就能算出中心天体的质量。
这是不是很有趣,就像通过脚印来推测是谁来过一样!同步卫星呢,总是乖乖地待在特定的位置,为我们服务。
它为什么能这样?还不是因为天体知识在帮忙!在学习这些知识的时候,我经常和同学们一起讨论,有时候争得面红耳赤。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啊?”“我觉得应该是这样!”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别提多热闹了。
老师也会耐心地给我们讲解,直到我们明白为止。
“同学们,好好想想,是不是这个道理?”老师的话总是能让我们恍然大悟。
总之,高中物理的天体知识虽然有点难,但只要我们用心去学,就像攻克一个个堡垒一样,一定能把它拿下!难道你不想成为天体知识的小专家吗?我相信,只要努力,我们都能行!。
总结天体运动的知识点
总结天体运动的知识点一、天体运动的基本规律1. 开普勒三定律开普勒三定律是描述行星运动的基本规律,其中第一定律指出,行星在椭圆轨道上运行,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第二定律指出,行星和太阳连线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相等的面积;第三定律指出,行星的公转周期的平方与平均轨道半长径的立方成正比。
2. 开普勒运动定律的物理意义开普勒三定律对描述行星的运动有很强的物理意义,它揭示了行星的运动规律,使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行星围绕太阳的运动方式以及行星轨道的形状和大小。
3. 牛顿万有引力定律牛顿万有引力定律描述了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与它们质量和距离的平方成反比的关系。
该定律在描述行星和其他天体之间的引力作用以及行星公转和自传的运动规律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
4. 行星的自转行星的自转是指行星绕自身轴旋转的运动。
自转的速度、方向和倾角等参数对行星的气候、地理特征以及地球上的时间和季节等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天体运动的影响1. 天体运动对地球的影响天体运动影响着地球的气候、季节、潮汐等自然现象。
例如,地球公转和自转决定了地球的昼夜变化和季节变化;月球的引力影响地球的潮汐现象,对海洋和大气运动有着重要的影响。
2. 天体运动对人类文明的影响天体运动对人类文明有着深远的影响。
古代人类通过观察天体运动来确定时间、规划农事、寻找方向等。
现代人类通过天文观测来研究宇宙的起源、地球的环境变化以及行星生命的可能性,对于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有着重要的作用。
三、天体运动的研究方法1. 天文观测天文观测是研究天体运动的基本方法。
通过望远镜、天文台以及太空探测器对天体进行观测,获取天体的位置、速度、亮度等信息,从而揭示天体的运动规律。
2. 数值模拟数值模拟是研究天体运动的重要方法,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对天体的运动规律进行模拟和预测。
数值模拟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天体运动的复杂性和规律性,为天文学研究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3. 天体力学天体力学是研究天体运动的物理学分支,通过牛顿力学和引力理论等物理学原理分析天体的运动规律,揭示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天体运动的基本规律。
高三物理下册天体知识点
高三物理下册天体知识点在高三物理下册中,天体知识点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它与天体运动、天体的形成和演化、宇宙的结构等相关。
下面将介绍一些重要的天体知识点。
一、天体运动1. 行星运动:行星在太阳系中沿椭圆轨道运动,且遵循开普勒定律。
开普勒第一定律表明行星轨道为椭圆形,太阳处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开普勒第二定律说明行星在轨道上的面积速度是恒定的;开普勒第三定律说明行星公转周期的平方与它与太阳距离的立方成正比。
2. 星体自转:恒星、行星等天体存在自转运动,自转轴不一定与公转轴一致。
根据磁场和日晷的改变可以判断星体的自转速度和方向。
二、天体的形成和演化1. 恒星形成:恒星形成于分子云的重力坍缩过程中,其中核心温度和密度足够高时发生氢核聚变,成为主序星。
2. 恒星演化:主序星燃烧核心的氢逐渐耗尽后,核心膨胀形成红巨星,直至核心崩塌或喷发形成类星体。
3. 星系形成:星系通过分子云的重力坍缩,形成原始星系。
合并、吞并等过程导致星系演化。
三、宇宙的结构1. 星际间的介质:星际间存在气体、尘埃和星际物质。
气体主要以氢和少量的氦为主,尘埃由小颗粒组成,星际物质包括行星、彗星及其尘埃等。
2. 星系的分类:星系按形态可分为椭圆星系、螺旋星系和不规则星系。
根据光谱特征可分为主序星系、透镜星系等。
3. 宇宙膨胀:通过观测宇宙射线背景辐射和红移现象,科学家得出了宇宙正在膨胀的结论。
目前广义相对论被广泛接受。
四、引力和运动1. 引力定律:牛顿提出的引力定律表明物体之间存在引力,引力的大小与质量成正比。
2. 行星公转:行星沿椭圆轨道公转,这是由于太阳的引力作用。
根据引力定律,行星与太阳之间的引力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3. 宇宙扩张:宇宙中的物体相互作用和引力导致整个宇宙的结构不断演化和扩张。
总结:以上只是高三物理下册天体知识点的一部分,天体知识是物理学中的重要内容,通过学习它,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宇宙的演化和构成。
我相信,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我们能够更深入地探索和理解天体知识。
(完整版)天体运动知识点
第二讲天体运动一、两种对立的学说1.地心说(1)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是静止不动的;太阳、月亮以及其他行星都绕_地球运动;(2) 地心说的代表人物是古希腊科学家__托勒密__.2.日心说(1)__ 太阳_是宇宙的中心,是静止不动的,所有行星都绕太阳做__匀速圆周运动__;(2)日心说的代表人物是_哥白尼_.二、开普勒三大定律行星运动的近似处理在高中阶段的研究中可以按圆周运动处理,开普勒三定律就可以这样表述:(1)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十分接近圆,太阳处在圆心;(2)对某一行星来说,它绕太阳做圆周运动的角速度(或线速度)不变,即行星做匀速圆周运动;(3)所有行星轨道半径的三次方跟它的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即r3T2=k.三、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1.模型简化:行星以太阳为圆心做__匀速圆周__运动.太阳对行星的引力,就等于行星做_匀速圆周_运动的向心力.2.太阳对行星的引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mv2r和开普勒第三定律r3T2∝k可得:F∝___mr2__.这表明:太阳对不同行星的引力,与行星的质量成___正比_,与行星和太阳间距离的二次方成___反比___.3.行星对太阳的引力:太阳与行星的地位相同,因此行星对太阳的引力和太阳对行星的引力规律相同,即F′∝_Mr24.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根据牛顿第三定律F=F′,所以有F∝Mmr2_,写成等式就是F=_ GMmr2__.四、万有引力定律1.内容:自然界中任何两个物体都相互吸引,引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引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m1和m2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之间距离r的二次方成反比.2.公式:F=G??????2(1)G 叫做引力常量,(2)单位:N·m2/kg2。
在取国际单位时,G是不变的。
(3)由卡文迪许通过扭秤实验测定的,不是人为规定的。
3.万有引力定律的适用条件(1)在以下三种情况下可以直接使用公式F=Gm1m2r2计算:①求两个质点间的万有引力:当两物体间距离远大于物体本身大小时,物体可看成质点,公式中的r表示两质点间的距离.②求两个均匀球体间的万有引力:公式中的r为两个球心间的距离.③一个质量分布均匀球体与球外一个质点的万有引力:r指质点到球心的距离.(2)对于两个不能看成质点的物体间的万有引力,不能直接用万有引力公式求解,切不可依据F=Gm1m2r2得出r→0时F→∞的结论而违背公式的物理含义.内容理解开普勒第一定律所有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处在椭圆的一个上。
天体运动知识点高中总结
天体运动知识点高中总结天体运动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天体的运动规律地球、其他行星和卫星都遵循着一定的运动规律。
地球绕太阳公转,同时自转;其他行星也绕太阳公转,同时自转;卫星则围绕行星公转。
通过学习天体的运动规律,学生可以了解宇宙中的运动规律,如行星的公转周期、自转周期等。
2. 天体的轨道每个天体都围绕着自己的轨道运行,轨道形状和大小不同。
通过天体的轨道,可以了解天体之间的相对位置和运动轨迹,掌握天体在宇宙中的运动规律。
3. 天体的视运动天体在观测者的视线中呈现出不同的视运动,包括直线视运动、圆周视运动、椭圆视运动等。
通过学习天体的视运动,可以了解天体在宇宙中的运动规律和相对位置,培养学生观察和推理能力。
4. 天体的周期现象天体运动中存在着一些周期现象,如行星的合、冲、留、升现象;月相的变化;日食、月食等现象。
通过学习天体的周期现象,可以了解宇宙中的运动规律和周期性,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能力。
5. 天体的引力作用天体之间存在着引力作用,通过引力作用导致了宇宙中的各种运动现象,如行星的轨道运动、卫星的围绕行星运动等。
通过学习天体的引力作用,可以了解宇宙中的力学规律和运动规律,培养学生分析和推理能力。
6. 天体运动的观测方法观测天体运动是天文学的重要内容,可以通过望远镜观测天体的位置、轨道、视运动等现象,了解天体的运动规律和相对位置。
通过学习天体运动的观测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提高他们对天文学的理解和认识。
天体运动知识点涉及了许多复杂的物理现象和数学概念,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数理基础和推理能力。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举例、实验、观测等方式,激发学生对天体运动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同时,也可以结合最新的科学研究成果和技术手段,让学生了解天体运动领域的最新进展和发展趋势,拓展他们的宇宙观念。
总之,天体运动是高中天文学课程中的重要知识点,通过学习天体运动,可以让学生了解宇宙中的运动规律,掌握宇宙中的基本概念和常识,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观察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物理天体运动知识点梳理
高考物理天体运动知识点
高考物理知识点
万有引力
1.开普勒第三定律:T2/R3=K(=4π2/GM){R:轨道半径,T:周期,K:常量(与行星质量无关,取决于中心天体的质量)}
2.万有引力定律:F=Gm1m2/r2
(G=6.67×10-11N?m2/kg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3.天体上的重力和重力加速度:
GMm/R2=mg;g=GM/R2 {R:天体半径(m),M:天体质量(kg)}
4.卫星绕行速度、角速度、周期:
V=(GM/r)1/2;ω=(GM/r3)1/2;T=2π(r3/GM)1 /2{M:中心天体质量}
5.第一(二、三)宇宙速度V1=(g地r地)1/2=(GM/r 地)1/2=7.9km/s;V2=11.2km/s;V3
=16.7km/s
6.地球同步卫星GMm/(r地+h)2=m4π2(r地
+h)/T2{h≈36000km,h:距地球表面的高度,r地:
地球的半径}
摩擦力
1、定义: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上相对运动页 1 第
(或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受到的阻碍相对运动(或阻碍相对运动趋势)的力,叫摩擦力,可分为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
2、产生条件:①接触面粗糙;②相互接触的物体间有弹力;
③接触面间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说明:三个条件缺一不可,特别要注意“相对”的理解。
3、摩擦力的方向:
①静摩擦力的方向总跟接触面相切,并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②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跟接触面相切,并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说明:(1)“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不能等同于“与运动方向相反”。
滑动摩擦力方向可能与运动方向相同,可能与运动方向相反,可能与运动方向成一夹角。
(2)滑动摩擦力可能起动力作用,也可能起阻力作用。
4、摩擦力的大小:
(1)静摩擦力的大小:
①与相对运动趋势的强弱有关,趋势越强,静摩擦力越大,
但不能超过最大静摩擦力,即0≤f≤fm 但跟接触面相互挤压力FN无直接关系。
具体大小可由物体的运动状态结合动力学规律求解。
页 2 第
②最大静摩擦力略大于滑动摩擦力,在中学阶段讨论问题时,如无特殊说明,可认为它们数值相等。
③效果:阻碍物体的相对运动趋势,但不一定阻碍物体的运动,可以是动力,也可以是阻力。
高考物理复习技巧
1.模型归类
做过一定量的物理题目之后,会发现很多题目其实思考方法是一样的,我们需要按物理模型进行分类,用一套方法解一类题目。
例如宏观的行星运动和微观的电荷在磁场中的偏转都属于匀速圆周运动,关键都是找出什么力提供了向心力;此外还有杠杆类的题目,要想象出力矩平衡的特殊情况,还有关于汽车启动问题的考虑方法其实同样适用于起重机吊重物等等。
物理不需要做很多题目,能够判断出物理模型,将方法对号入座,就已经成功了一半。
2.解题规范
高考越来越重视解题规范,体现在物理学科中就是文字说明。
解一道题不是列出公式,得出答案就可以的,必须标明步骤,说明用的是什么定理,为什么能用这个定理,有时还
需要说明物体在特殊时刻的特殊状态。
这样既让老师一目了然,又有利于理清自己的思路,还方便检查,最重要的是能帮助我们在分步骤评分的评分标准中少丢几分。
3.大胆猜想
页 3 第
物理题目常常是假想出的理想情况,几乎都可以用我们学过的知识来解释,所以当看到一道题目的背景很陌生时,就像今年高考物理的压轴题,不要慌了手脚。
在最后的20分钟左右的时间里要保持沉着冷静,根据给出的物理量和物理关系,把有关的公式都列出来,大胆地猜想磁场的势能与重力场的势能是怎样复合的,取最值的情况是怎样的,充分利用图像提供的变化规律和数据,在没有完全理解题目的情况下多得几分是完全有可能的。
4.知识分层
通常进入高三后,老师一定会帮我们梳理知识结构,物理的知识不单纯是按板块分的,更重要是按层次分的。
比如,力学知识从基础到最高级可以这样分:物体的受力分析和运动公式,牛顿三大定律(尤其是牛顿第二定律),动能定理和动量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和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
越高级的知识越具有一般性,通常高考中关于力学、电学、能量转化的综合性问题,需要用到各个层次的知识。
这也提醒我们,当遇到一道大题做不出或过程繁杂时,不妨换个层
次考虑问题。
5.观察生活
物理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很多最基本的认识可以通过自己平时对生活的细致观察逐渐积累起来,而这些生活中的常识、现象会经常在题目中出现,丰富的生活经验会在你不页4 第
经意间发挥作用。
比如,你仔细体会过坐电梯在加速减速时的压力变化吗?这对你理解视重、超重、失重这些概念很有帮助。
你考虑过自行车的主动轮和从动轮的区别吗?你观察过发廊门口的旋转灯柱吗?你尝试过把杯子倒扣在水里观察杯内外水面的变化吗?我觉得物理学习也需要一种感觉,这就是凭经验积累起的直觉。
页 5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