芍药苷代谢
芍药苷的提取过程及原理
芍药苷的提取过程及原理
芍药苷是一种常见的药用成分,它主要存在于中药当中。
下面是芍药苷的提取过程及原理:
提取过程:
1.将干燥的芍药根切成小块,加入适量的乙醇,浸泡24小时。
2.将浸泡好的芍药根加入水中煮沸30分钟。
3.过滤掉芍药根渣,将滤液浓缩至一定浓度。
4.加入适量的醋酸乙酯,进行萃取。
5.去除醋酸乙酯,得到芍药苷。
提取原理:
芍药苷是一种苷类化合物,它主要存在于芍药根当中。
在提取芍药苷时,可以通过以下原理进行提取:
1.乙醇浸泡:乙醇可以提高芍药根中芍药苷的溶解度,从而使芍药苷能够更好地
被提取出来。
2.水煮沸:水可以将芍药根中的其他杂质和有机物去除,从而使芍药苷更加纯净。
3.醋酸乙酯萃取:醋酸乙酯可以提高芍药苷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从而使芍药苷能够更好地被萃取出来。
4.浓缩:浓缩可以让提取物中的芍药苷浓度更高,从而更容易得到纯净的芍药苷。
白芍有效成分的提取及药理作用
白芍的有效成分的提取及中西医药理作用研究谢海潭(湖南康寿制药有限公司)摘要:目的:从中药白芍中提取有效化学成分以及临床药理分析作用方法:通过对中药白芍的中西医药理研究,并对其主要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进行药理统计与分析结果:白芍的主要化学成分主要甙类、萜类、黄酮类、鞣质类等,其药理作用主要有抗炎、抗菌、保肝、镇痛等结论:目前,白芍已在多种中药或中西药制剂当中得到广泛的应用,随着研究的逐步深入,白芍将进一步发挥出更大的药用价值。
关键词:白芍有效成分中西医药理研究目前,许多药物制剂当中含有白芍,这是由于白芍本身含有许多药用成分,对多种疾病都有显著的治疗或辅助治疗效果。
白芍的主要有效成分为,有效部位含有芍药苷、羟基芍药苷、芍药内酯苷、苯甲酰芍药苷等,其中芍药苷的含量占总苷的以上,一般认为芍药苷为白芍的主要有效成分,故的药理作用基本代表了白芍的药理作用。
本文就白芍的主要化学成分以及药理作用进行简单的阐述。
:白芍的活性成分提取及现代医学(西药)药理研究1资料和方法一般资料:查阅各种中医医学典籍以及近年来各大代表性的有关中药白芍的医学著作或杂志。
方法:通过对本草考证、品质研究、生物学研究、化学成分研究、药理研究等方法的统计和分析,研究和讨论中药白芍的主要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结果白芍的化学成分[]单萜及其苷类成分:自年首次分离得到芍药苷以来,经过科研工作者的不断努力,又先后分离得到了氧化芍药苷、苯甲酰芍药苷、白芍苷、苯甲酰氧化芍药苷等成分。
三萜及其苷类化合物:年,等首次报道了芍药中的个三萜化合物,其主要属于五环三萜中的齐墩果型,其特点是大部分的位连有羧基。
黄酮及其化合物:年,从白芍中得到个黄酮化合物,其特点是位,’位羧基,在位可成苷。
鞣质类:等从芍药根中得到了没食子酰鞣质类化合物。
其他成分:从白芍中也可分离得到白芍根基本油的种成分,树脂、糖、蛋白质、金属元素、、、、及种氨基酸。
白芍的药理作用芍药苷是中药芍药的主要有效成分,是一种单萜类糖苷化合物,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如抗氧化、抗自由基损伤、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免疫调节等,且毒副作用小。
芍药苷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进展
芍药苷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进展王春;魏伟【摘要】Total glucosides of paeony (TGP)is used to treat rheumatoid arthritis(RA)as the first immunoregulatory drug in clinic.The efficacy of TGP in treating RA patients is definite, which is accompanied with mild adverse reaction and slow effects simultaneously.Paeoniflorin (Pae ),the main constituents of TGP,has a bioavailability of 3% ~4%,which may be served as the main reason for its slow effects.Therefore,in this paper,the pharmacokinetics of Pae as well as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were re-viewed on basis of pulished papers.In addition,some problems about Pae were also discussed.%白芍总苷(total glucosides of paeony,TGP)是临床上第一个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抗炎免疫调节药,其治疗 RA 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少,但起效较慢。
芍药苷(paeoniflorin,Pae)是TGP 主要药效成分之一,生物利用度约为3%~4%,提示 Pae 吸收差可能是TGP 起效较慢原因之一。
该文参考近年来相关文献,概述 Pae 药代动力学过程及其影响因素,并就一些存在的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白芍药的功效作用与主治,白芍药的保健与食疗
白芍药的功效作用与主治,白芍药的保健与食疗【科属与别名】白芍药为毛茛科植物芍药(栽培种)的根。
处方名:生白芍、炒白芍,处方写白芍,药房付生白芍。
【性味、功效与主治】味苦、酸,性凉。
功效:柔肝养血,缓中止痛,平肝敛阴。
主治肝胃不和所致的胸胁胀痛、脘腹疼痛;月经不调、经行腹痛、崩漏;以及自汗盗汗、头痛、眩晕等病症。
【传统方剂】(1) 芍药甘草汤(《伤寒论》) 白芍药、甘草,治疗伤寒脚挛急。
又《本草纲目》:白芍、炙甘草,治疗腹中虚痛。
又《本草纲目》:白芍药、甘草,治疗消渴引饮。
(2) 芍药汤(《素问病机保命集》) 白芍药、当归、黄连、木香、槟榔、大黄、黄芩、官桂、甘草,治疗下痢脓血,里急后重。
(3) 芍药汤白芍药、桂、甘草,治疗产后血气攻心腹痛。
(4) 其他在著名方剂调和营卫,解表退热的桂枝汤,养血调经的四物汤、疏肝和胃的四逆散、逍遥散,调和肝脾的痛泻要方,清肝泻火的大柴胡汤中,在治疗历节痹痛的桂枝芍药知母汤中,白芍均是重要的配伍药。
【主要成分】白芍药主要含芍药苷、挥发油、氨基酸等成分。
1. 芍药苷含量达3.3%~5.7%,芍药花苷,丹皮酚;少量芍药内酯苷、氧化芍药苷、苯甲酰芍药苷、芍药新苷、芍药吉酮、(Z)-(1S,5R)-β-蒎烯-1-O-代β-巢菜糖苷等。
2. 挥发油白芍药含挥发油。
油中为苯甲酸、牡丹酚等成分。
3. 氨基酸白芍药含氨基酸达12.3%,其中以精氨酸最多,有6.81%;其次为谷氨酸和天冬氨酸,以及14种氨基酸。
4. 其他白芍药还含倍单宁等鞣质,没食子酸、没食子酸乙酯,β-谷甾醇等。
【药理作用】1. 调节免疫作用(1) 增强巨噬细胞和白细胞的作用白芍药水煎剂和白芍总苷(TGP)灌服可显著提高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芍药酸性多糖和中性多糖均有激活网状内皮系统功能的作用。
(2) 调节T淋巴细胞作用白芍总苷(TGP)对T细胞功能呈双相调节作用。
可促进特异性和非特异性调节细胞的诱导。
白芍总苷腹腔注射对特异性Ts细胞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并能拮抗环磷酰胺(CTX)的免疫抑制作用。
植物代谢成分在药用植物中的积累与药用价值研究
植物代谢成分在药用植物中的积累与药用价值研究植物代谢成分是指植物体内合成的化合物,包括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核酸等有机物质,同时也包括生长激素、次生代谢产物等。
这些代谢成分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且有的代谢成分也具有显著的药用效果。
因此,研究植物代谢成分在药用植物中的积累及其药用价值非常重要。
一、植物代谢成分在药用植物中的积累1.生长激素生长激素是由植物细胞合成的一类物质,它们能够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和代谢。
一些药用植物如夏枯草、黄芩、五味子等都含有生长激素,且这些成分在药用价值中具有很高的重要性。
2.次生代谢产物次生代谢产物是指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经过代谢转化后产生的有机化合物。
不同的植物会合成出特定的次生代谢产物,这些成分具有显著的药用效果。
如白芍中的芍药苷、金银花中的半夏素等,都具有清热解毒、活血止痛等功效,并且这些成分的积累也是药用植物的重要指标之一。
3.苦味物质苦味物质是一类具有苦味的化合物,它们不仅存在于药用植物中,同时也广泛存在于食物中。
研究表明,苦味物质能够刺激人类消化道和味觉系统,增加食欲和消化液分泌,对改善人体健康有着重要作用。
如金银花中的咖啡酸、胡椒等也含有苦味物质。
这些成分的积累量也是药用植物的重要评价指标之一。
二、药用植物中代谢成分的药用价值药用植物中的代谢成分都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
如白芍中含有芍药苷,具有清热解毒、活血止痛等功效,能够用于治疗中风后遗症、痛经等症状。
老鹳草中含有异黄酮类成分,具有抗菌、抗炎和抗氧化等多种保健功效,对提高免疫力和预防各种疾病有很好的效果。
黄芩中的黄芩苷、黄芩苷等成分具有清热解毒、利咽止痛、抗菌等多种功效,能够用于治疗口腔炎、扁桃体炎等疾病。
除此之外,一些药用植物中的代谢成分还具有抗肿瘤、降低血脂、美容养颜等功效。
如菊花中的菊酯类、苦参中的厚朴酮等成分,都具有抗肿瘤效果。
而芦荟中的蒽醌类成分、枸杞中的枸杞多糖等成分,还能降低血脂、美容养颜等多种功效。
_肠道微生态与中药有效成分代谢的相互作用
肠道微生态与中药有效成分代谢的相互作用陶金华,狄留庆,单进军,毕肖林,赵晓莉(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南京 210046)摘 要:肠道微生态与中药有效成分的代谢之间的研究已经被国内外许多学者所关注,对其研究已得到创新性进展。
综述甘草、芦荟、番泻叶以及芍药等几种中药有效成分在肠道菌群影响下的代谢过程和机制,并阐述了中药对肠道微生态系统的平衡、调理等作用的研究现状。
关键词:肠道菌群;中药有效成分;代谢中图分类号:R2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2670(2008)12-1902-03Interaction of intestinal microecology and internal metabolism of effective ingredientsfrom Chinese materia medicaTAO J in -hua ,DI Liu -qing ,SHAN J in -jun ,BI Xiao -lin ,ZHAO Xiao -li(Na nj ing U niv er sity of T raditional Chinese M edicine,N anjing 210046,China)Key words :intestinal flo ra ;effectiv e ing redients from Chinese ma teria m edica ;metabolism 肠道菌群与中药有效成分体内代谢的相互关系,早在20世纪80年代起,日本富山医科药科大学著名专家小桥恭一、赤尾光昭等就进行了大量的科学研究,并取得了一些创新性的后果。
后来,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对此展开了深入研究。
中药有效成分的肠道代谢处置以及中药对维持肠道微生态系统的平衡,两者之间有理论上的互通性,在治疗疾病过程中也相互作用,两者之间的关系已经成为国际上医药研究的热点。
本文综述甘草、芦荟、香泻叶以及芍药等几种中药有效成分在肠道菌群影响下的代谢过程和机制,并对中药活性组分群对肠道微生态的影响进行探讨。
芍药苷药理作用研究新进展_郑世存 (1)
摘要:目的 总结芍药苷药理作用的研究现状,为进一步研究芍药苷提供文献依据和研究思路。方法 对近 10 年芍药 苷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分析、归纳。结果与结论 芍药苷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对心血管、中枢神经系统免疫、以及平滑 肌等方面均有肯定的药理作用。现代药理研究为芍药苷的临床疗效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和开拓了更为广泛的临床 应用范围。 关键词:芍药苷;药理作用
101
中国药物警戒第 9 卷第 2 期 2012 年 2 月 Fe b rua ry, 2012, Vol.9, No.2
主要靶细胞之一,PF 可能通过抑制 IL- 1 促人外周淋巴 7 降血糖作用
1 对脑血管系统 孙蓉等[1]观察 PF 对脑缺血后再灌流期间血脑屏障
及脑缺血神经病理改变症状、脑血流量的影响。发现 PF 对脑缺血后血脑屏障、大脑局部血流量、脑水肿具有保 护作用。局灶性脑缺血动物应用 PF。可以明显减轻脑水 肿程度,降低脑梗塞范围,增加大脑局部血流量,改善神 经行为学症状、血脑屏障通透性。显示 PF 对局灶性脑缺 血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保护机制可能与抑制细胞 内钙离子超载,抗自由基,改善由缺血、缺氧引起的脑血 管缩舒功能障碍,保护脑缺血后再灌流期间的血脑屏障, 促进再灌流早期脑血流的恢复等作用有关,但是 PF 抑 制细胞内钙超载的机制,对脑组织中抗自由基机制有哪 些,对脑血管功能的作用如何,均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2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中国药物警戒第 9 卷第 2 期 2012 年 2 月 Fe b rua ry, 2012, Vol.9, No.2
降低胞浆释放的 LDH 水平。除缺氧损伤外,PF 对其他 PC12 细胞缺血样损伤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 可能与抑制损伤后期出现的胞内钙超载相关。杨军[2]等 进一步研究发现,通过制备氯化钾及 N- 甲基 - D- 门冬 氨酸诱导的钙超载损伤模型,在形态学检查中,PF 对 2 种不同类型的钙超载损伤模型中 PC12 细胞均具有明显 保护作用,MTT 法活细胞测定提示 12.5 ̄200μg/mL 的 PF 可显著提高损伤模型中 PC12 细胞存活数,减少胞内 乳酸脱氢酶渗漏,并显著减少胞内钙离子浓度。孙蓉[3]等 探讨一氧化氮诱导 PC12 细胞凋亡及 PF 保护作用的机 制。500μmol/L 硝普钠(SNP)可诱导 PC12 细胞凋亡,使细 胞线粒体跨膜电位明显下降。预先经过 0.1、1 和 10μmol/L 浓度的 PF 处理后,SNP 诱导的 PC12 细胞凋亡明显减 少,同时明显减弱一氧化氮对线粒体跨膜电位的影响。提 示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稳定细胞线粒体跨膜电位有关。
赤芍中芍药苷和芍药内酯苷的代谢及药动学研究进展
赤芍中芍药苷和芍药内酯苷的代谢及药动学研究进展刘玉峰;孙珊珊;朱丽君;胡延喜;马海燕;李鲁盼;卢晓丹【摘要】药物代谢是药物研发过程的重要环节,对于深入探讨药物的药效基础及在体内的代谢规律至关重要.芍药苷和芍药内酯苷是赤芍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文章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就其体内、体外代谢及药代动力学方面进行综述,介绍了芍药苷和芍药内酯苷体内、体外代谢机制,旨在为赤芍的研发和临床给药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为其他药物的代谢研究提供参考.【期刊名称】《辽宁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8(045)004【总页数】8页(P296-303)【关键词】芍药苷;芍药内酯苷;体内代谢;体外代谢;药代动力学【作者】刘玉峰;孙珊珊;朱丽君;胡延喜;马海燕;李鲁盼;卢晓丹【作者单位】辽宁大学药学院,辽宁沈阳110036;辽宁大学药学院,辽宁沈阳110036;辽宁大学药学院,辽宁沈阳110036;辽宁大学药学院,辽宁沈阳110036;辽宁大学药学院,辽宁沈阳110036;辽宁大学药学院,辽宁沈阳110036;沈阳市120中学化学组,辽宁沈阳11003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670 引言赤芍是我国传统中药材,为毛莨科植物芍药(Paeonia lactiflom Pall.)或川赤芍(Paeonia veitchii Lynch.)的干燥根[1].具有散瘀止痛、清热凉血、保肝、抗血栓、抗肿瘤等广泛的药理作用[2-5].赤芍中含有大量单萜苷,被认为是赤芍的主要活性成分[6,7],尤以芍药苷和芍药内酯苷研究最为广泛[8,9].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芍药苷具有镇痛[10]、抗炎[11]、降糖[12]、抗低血压[13]和抗血栓[14]的功效.芍药内酯苷具有镇静、镇痛、抗惊厥,提高免疫力,抗抑郁,解毒等作用[15-18].芍药苷和芍药苷内酯苷的化学结构如图1所示.图1 芍药苷和芍药内酯苷化学结构式药物代谢研究是探索药物在机体作用下发生化学结构转化的过程[19].它是药物研发的重要环节,贯穿药物研究的整个过程.其意义在于能够使我们更清楚地了解药物在体内的代谢过程,阐明代谢物的结构,弄清药物发挥药效的化学基础及毒副作用的机制等.药代动力学,简称药动学,是运用数学原理和方法,通过药代动力学参数探讨药物在生物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情况,从而确定药物给药剂量、给药时间等[20,21].这些研究将为药物的研发和临床给药提供更科学的依据.本文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结合近几年文献报道,从体外代谢、体内代谢、药代动力学三个方面对赤芍中芍药苷和芍药内酯苷的研究进行介绍.1 芍药苷和芍药内酯苷的药物代谢研究1.1 药物代谢简介药物代谢又称药物的生物转化,是指药物分子被机体吸收、分布后,在机体药酶的作用下发生不同程度的化学结构变化,主要包括Ⅰ相和Ⅱ相代谢.Ⅰ相代谢是药物经过氧化、还原、水解后连接某些集团(如-OH、-NH2、-COOH、-SH等),使得药物极性和亲水性增强;Ⅱ相代谢是药物与一些内源性的的大分子物质(如葡萄糖醛酸、硫酸、甘氨酸等)结合或经乙酰化、甲基化后排出体外[22,23].药物进入机体后主要以两种方式进行消除:一种是药物不经任何代谢直接以原型随尿液和粪便排出体外;另一种是药物在体内经过代谢后,再以代谢产物形式随尿液和粪便排出体外.其意义就在于能够把外源性的物质包括毒物和药物,在体内酶的作用下或与机体内源性物质结合,使其发挥作用后失活,最终被排出体外.在此过程中,药物的药理活性或消失或降低或增强,也可能产生毒性物质[24].因此,国内外大量学者从药物代谢产物的生成及其代谢途径、代谢规律等方面对药物代谢进行了研究.药物的代谢研究总体上可以分为体内代谢研究和体外代谢研究.药物的体内代谢研究主要是从整体水平上进行的,给予动物一定剂量的药物后,药物在酶的作用下在体内发生一系列生物反应并通过排泄器官排出体外,主要是肝胆、肾、肠道排泄,然后相应的收集血样、胆汁、尿液、粪便等,进行检测分析[25,26].这种方法可以综合的考虑体内各种因素对于药物的影响,能够全面真实地反映药物在体内代谢的整体特征.由于体内代谢面临着如:体内生物样本成分复杂、内源性杂质较多、药物代谢量较少、检测技术要求较高等困难,因此人们把注意力也转移到体外方法的研究上,该方法操作简单、易于重现、能够较真实地模拟体内环境[27,28],主要方法有:肠道菌温孵培养[29]、微生物转化[30,31]和肝微粒体温孵培养等方法[32].样品成分的分析通常使用高效液相(HPLC),高效液相串联质谱(HPLC-MS)等技术进行检测,因为该技术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准确性,既能对代谢产物进行初步的分析、分离和结构鉴定,又能对药物进行定量分析[33-35].1.2 芍药苷和芍药内酯苷的体外代谢研究1.2.1 肠内菌的代谢研究图2 芍药苷在肠内菌中的代谢产物代谢素I和代谢素II的可能转化机制芍药苷是赤芍的活性单体成分之一,在心脑血管方面有非常显著的作用.近几年研究表明,芍药苷口服给药后,直接吸收的很少,生物利用度较低[36,37],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受到很大的限制.此外有文献报道,芍药苷静脉给药后主要以原型从肾脏排泄,离体肝灌流结果显示它几乎不能被代谢[38].无菌大鼠和普通大鼠灌胃芍药苷,芍药苷在血浆中的动力学参数表明它在肺、肠壁和肝脏中几乎不能被转化和吸收[39].基于上述文献的报道,芍药苷药理作用可能是由其代谢物产生的,且主要在肠内菌中被代谢[40].因此研究芍药苷的肠内菌代谢产物,对于深入了解其药效机制意义重大.日本学者Masao Hattori等人[39]成功在人肠内菌体外培养液中得到了芍药苷代谢产物芍药苷代谢素(Paeonimetabolin)I、II、III.芍药苷代谢素I 为主要代谢产物,是一对立体异构体,分别为7S构型和7R构型.芍药苷代谢素II 只出现在转化前期,芍药苷代谢素III的量很少,结构至今尚未鉴定[41].根据芍药苷代谢素I、II的结构,推测它们可能的形成机制[42]如图2所示.近几年人们对芍药苷在肠内菌温孵培养深入研究[43],发现芍药苷在人肠内菌中代谢反应较复杂,既有简单的氧化、水解反应,又有重排及结合反应.水解反应主要是在芍药苷分子上发生了脱糖和脱苯甲酰反应,得到苷元或去苯甲酰芍药苷代谢产物.氧化反应主要是芍药苷的葡萄糖分子被氧化成葡萄糖醛酸.重排反应是芍药苷在肠内菌的作用下蒎烷结构发生改变,转化成芍药苷代谢素I和芍药苷代谢素II[39].结合反应主要是芍药苷经过代谢后在糖的6位上结合了葡萄糖或苯甲酰基.作为赤芍单萜苷中的另一种活性成分芍药内酯苷,也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相比芍药苷,芍药内酯苷无半羧醛结构,但有内酯结构,是芍药苷的同分异构体.基于芍药苷的代谢特性,有学者开展芍药内酯苷在健康成人粪便的肠内菌体外代谢研究[44,45],发现芍药内酯苷在肠内菌中产生两种转化产物,分别为芍药内酯A(paeonilactone A)和芍药内酯B(paeonilactone B).代谢时程研究表明,芍药内酯苷在24 h内被完全代谢,芍药内酯B作为芍药内酯苷的代谢中间体很快产生,在达到最大浓度后逐渐减少并消失.而芍药内酯A的生成则迟于芍药内酯B,当检测不到芍药内酯B时,芍药内酯A的生成量达最大,约相当于芍药内酯苷的60%多.根据转化产物和芍药内酯苷的结构特性,推测它们的转化过程如图3所示.图3 芍药内酯苷在人肠内厌氧性细菌的可能转化机制1.2.2 肝微粒体的代谢研究药物口服进入机体后,会在体内各种酶的作用下发生水解、氧化、还原、结合等代谢反应,由于肝脏中含有参与药物代谢的庞大酶系(其中最重要的是CYP450酶系),因此肝脏是药物代谢的重要场所.在药物体外代谢研究中,以肝脏为主要器官的代谢模型具有强大的优势,被广泛应用[46].肝微粒体代谢模型就是从动物肝脏内获取肝微粒体,体外模拟动物体内的温度和生理环境,在氧化还原辅酶的作用下,与药物发生代谢反应.通过液质检测的技术对代谢产物进行结构鉴定,发现芍药苷在肝微粒体中代谢物较少,以I相代谢为主,主要发生氧化、水解和开环等反应,此外,蒎烷结构和酯键是主要代谢位点[43].1.3 芍药苷和芍药内酯苷的体内代谢研究由于药物与机体作用后,主要以原型或代谢产物的形式经胆汁、尿液或粪便排出.研究药物的体内代谢可以综合的考虑体内各种因素对药物的影响,能够更全面更真实地反映药物在生物体内代谢的整体特征.芍药苷的体内代谢研究主要是大鼠口服给药后,经过一段时间间隔,收集大鼠血液、尿液、粪便等生物样本,然后通过液质联用的方法对样本进行分析,结果显示[47],芍药苷在体内的代谢产物有芍药内酯苷、4-O-甲基去苯甲酰芍药苷、乙酰化芍药苷、芍药苷代谢素I葡萄糖醛酸异构体II、芍药苷代谢素I葡萄糖醛酸异构体I、氧化芍药苷代谢素II葡萄糖苷,以及葡萄糖醛酸和硫酸结合物等,可见芍药苷在体内代谢时发生了水解、氧化、开环和结合等反应,且在尿液和粪便中的代谢产物主要是葡萄糖醛酸和硫酸的结合物.Cao等人[25]对芍药苷和芍药内酯苷也进行了体内代谢研究,通过检测大鼠的尿液和胆汁样本,发现芍药苷在体内代谢中产生了芍药苷代谢素I、芍药苷代谢素II、氧化芍药苷、去苯甲酰芍药苷和葡萄糖醛酸结合产物,同样可以看出糖苷键、酯键、苯环是芍药苷的主要代谢位点.而芍药内酯苷与芍药苷的代谢产物有很大的相似性,这可能与二者结构的相似性有关.二者的代谢都以水解和结合反应为主,对于芍药苷来说,另外的代谢途径是苯环的氧化和葡萄糖醛酸的结合;而芍药内酯苷以酯键的水解为主要代谢步骤,其次为糖苷键的水解和葡萄糖醛酸的结合,且芍药内酯苷在体内能被转化成芍药苷.2 芍药苷和芍药内酯苷的药代动力学研究2.1 药代动力学简介药代动力学是一门用数学分析手段来处理药物在体内动态过程的学科,其目的在于揭示药物在体内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中“血药浓度-时”或“量-时”的变化,有助于了解药物的代谢规律及毒性或潜在的风险,为临床用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提供实验依据[48].通常使用HPLC-MS等技术测定口服或静注给药后大鼠的血浆药物浓度,以此来计算该药的药代动力学参数,主要包括[49]:药峰浓度(Cmax)、达峰时间(Tmax)、半衰期(t1/2)、药时曲线下面积(AUC)、清除率(CL)、表观分布容积(Vd)、生物利用度(F)、平均驻留时间(MRT)等.Cmax是衡量药物吸收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Tmax反映药物进入体内的速度,吸收速度快则达峰时间就短;t1/2直观反映了药物从体内消除的速度;AUC是衡量药物在人体内被利用程度的一个重要参数,反映药物进入人体循环的相对量;CL反映药物或代谢物经肾被排出体外的速度;Vd反映了药物在体内分布广窄的程度,数值越高表示分布越广;F是评价药物吸收程度的重要指标.MRT表示药物分子在体内平均停留时间.2.2 大鼠赤芍灌胃给药芍药苷和芍药内酯苷的药代动力学研究Feng,Jiang等人[50-52]利用赤芍提取物将大鼠灌胃给药,于给药后5,10,15,20,30,60,90,120,180,240,360,540 min采血.得到的血液一般用甲醇或乙腈等有机试剂涡旋、离心除去蛋白,进行液质定量检测.质谱条件为:多反应离子监测模式(MRM);定量的离子对信息(负源):芍药苷m/z 525.2→121.0,芍药内酯苷m/z 525.2→121.0,栀子苷(内标) m/z 433.2→225.1[50];正源:芍药苷m/z 498→179,芍药内酯苷m/z 481→197,栀子苷(内标) m/z389→209[53];于双慧等[53]通过大鼠赤芍灌胃给药,检测结果显示芍药苷和芍药内酯苷的药时曲线趋势一致,Tmax 、t1/2非常接近,在大鼠体内都呈现出吸收快、消除亦快的特点,根据药动学过程二者均符合二室开放模型.Feng[50]等人也得出相似的结果.芍药苷和芍药内酯苷的这种药动学行为的相似性可能与其结构相似有关.两者作为赤芍的有效活性成分,这种药动学行为有利于及时发挥药效,达到治疗的目的.赵朕雄[20]通过对ICR小鼠口服给药芍药内酯苷,研究其在不同时间段,药物在鼠不同组织内的分布情况,结果显示芍药苷在肠、胃、肝中分布较多,肺、心、脑中分布较少,该研究为解释药物的药理活性提供了依据.例如,现代药理学研究[51,54-55]表明,芍药内酯苷具有抗抑郁的活性,其血液浓度在纳克级即可发挥药效,被列为抗抑郁的候选药物.原因可能是由于芍药内酯苷的结构,使其具有一定的脂溶性,能透过血脑屏障,在大脑中有分布,为其发挥保护脑神经的药效提供物质基础.结合对其药动学的研究,作为抗抑郁药,芍药内酯苷的半衰期较短,需要药剂学延长其药效时间.2.3 大鼠赤芍静注给药芍药苷和芍药内酯苷的药代动力学研究He等人[56]利用赤芍提取物将大鼠静注给药,研究正常大鼠和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芍药苷的药动学性质.芍药苷给药量为60 mg/kg,分别在0,5,10,15,30,60,90,120,240 min采血.药动学参数表明,较正常组大鼠,芍药苷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中药物作用时间更长,代谢更慢,血药浓度更高,且分布更广.导致上述的原因,可能是由于脑缺血再灌注模型中大鼠体内的一些酶和跨膜转运的能力发生改变.通过对芍药苷正常组和模型组大鼠研究,发现药物在模型组中停留时间更长,药物浓度更好,因此可达到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损伤的保护,但这种病理模型下药物的累积作用,也为该药在临床使用时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提供指导. 何峰等人[52]通过赤芍水提物将大鼠静脉给药,来研究芍药内酯苷和赤芍中其他两种含量较少的单萜成分(氧化芍药苷和苯甲酰芍药苷)在体内的代谢情况.研究发现,这三种成分在大鼠体内均符合二室药动学模型,且药物在体内的分布和消除都比较迅速,但三者的分布容积存在较大的差异,氧化芍药苷和苯甲酰芍药苷是芍药内酯苷的10~20倍.就清除率而言,苯甲酰芍药苷>氧化芍药苷>芍药内酯苷,即芍药内酯苷被代谢的速度最慢,在体内停留的时间最长.此外,芍药内酯苷药时曲线下面积要明显大于苯甲酰芍药苷和氧化芍药苷,这可能不仅与三者在赤芍提取物中的含量有关,还可能与芍药内酯苷在体内清除率低、分布容积小而增加了其在血浆中的暴露量有关.三者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参数的差异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药多成分、多作用机制的特征,因此开展多指标成分药动学研究,更有利于了解中药在体内全面的代谢过程,为中药科学用药提供依据.3 结语研究药物代谢及药动学性质在药物研发过程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通过研究芍药苷和芍药内酯苷在体内的代谢规律,鉴定其代谢物的结构,可深入了解药物在体内发挥药效的物质基础;通过对芍药苷和芍药内酯苷的药代动力学研究可清楚地认识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规律,从而科学地阐述药物的安全性与有效性,预防不良反应,指导医师正确用药.本文从药物代谢角度出发结合药代动力学研究,总结了芍药苷和芍药内酯苷的体内外代谢研究进展,并从口服和灌胃角度探讨了芍药苷和芍药内酯苷在体内的代谢规律.参考文献:【相关文献】[1]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Z].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5:158[2] 吴杨峥.川赤芍中单萜苷类成分的分离及其抗肿瘤活性研究[D].泉州:华侨大学,2013.[3] 杨柳,许舜军,吴金雄,等.白芍、赤芍的比较研究概况[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11(05):577-580.[4] Matsuda H,Ohta T,Kawaguchi A,et al.Bioactive constituents of Chinese natural medicines.VI.Moutan cortex.(2):structures and radical scavenging effects of suffruticosides A,B,C,D,and E and galloyl-oxypaeoniflorin[J].Chem Pharm Bull (Tokyo),2001,49(1):69-72.[5] 莫玉兰.赤芍总苷药理作用研究概况[J].光明中医,2009(04):782-784.[6] Yang H O,Ko W K,Kim J Y,et al.Paeoniflorin:an antihyperlipidemic agent from Paeonia lactiflora[J].Fitoterapia,2004,75(1):45-49.[7] Ye G,Li Y,Li Y,et al.SPE-HPLC method for the determination and pharmacokinetic studies on paeoniflorin in rat serum after oral administr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al preparation Guan-Xin-Er-Hao decoction[J].J Pharm BiomedAnal,2003,33(3):521-527.[8] 张晓燕,李铣.白芍的化学研究进展[J].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02(01):70-73.[9] 张晓燕,王金辉,李铣.芍药单萜苷的NMR谱学研究[J].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01(01):27-29.[10] Sugishita E,Amagaya S,Ogihara Y.Studies on the combination of Glycyrrhizae Radix in Shakuyakukanzo-To[J].Journal of pharmacobio-dynamics,1984,7(7):427-435.[11] Yamahara J,Yamada T,Kimura H,et al.Biologically active principles of crudedrugs.II.Antiallergic principles in “SHOSEIRYU-TO” antiinflammatory properties of paeoniflorin and its derivatives[J].Journal of Pharmacobio-Dynamics,1982,5(11):921-929.[12] Hsu F L,Lai C W,Cheng J T.Antihyperglycemic effects of paeoniflorin and 8-debenzoylpaeoniflorin,glucosides from the root of Paeonia lactiflora[J].PlantaMed,1997,63(4):323-325.[13] Cheng J,Wang C,Hsu F.Paeoniflorin reverses guanethidine-induced hypotension via activation of central adenosine A1 receptors in wistar rats[J].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Pharmacology and Physiology,1999,26(10):815-816.[14] Ye J,Duan H,Yang X,et al.Anti-thrombosis effect of paeoniflorin:evaluated in a photochemical reaction thrombosis model in vivo[J].Planta Med,2001,67(8):766-767. [15] 张建军,王景霞,李伟,等.芍药内酯苷抗抑郁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药与临床,2011(6):35-37.[16] 陈岚,龚正华,薛瑞,等.芍药内酯苷对嗅球切除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学以及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的影响[J].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2014(3):340-344.[17] Xiaoxia Z,Linlin J,Chun C,et al.Danzhi xiaoyao SAN ameliorates depressive-like behavior by shifting toward serotonin via the downregulation of hippocampal indoleamine 2,3-dioxygenase[J].J Ethnopharmacol,2015,160:86.[18] Jiang D,Chen Y,Hou X,et al.Influence of paeonia lactiflora Roots extract on cAMP-phosphodiesterase activity and related anti-inflammatory action[J].J Ethnopharmacol,2011,137(1):914-920.[19] 王瑶,季宇彬,陈明苍.中药与肠道菌群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导报,2012(2):12-13+18.[20] 赵朕雄.芍药内酯苷临床前药代动力学研究[D].济南:济南大学,2015.[21] Vajjah P,Isbister G K,Duffull S B.Introduction to pharmacokinetics in clinical toxicology[J].Methods in Molecular Biology,2012,929:289.[22] Spaggiari D,Geiser L,Rudaz S.Coupling ultra-high-pressure liquid chromatography with mass spectrometry for in-vitro drug-metabolism studies[J].Trends in Analytical Chemistry,2014,63(1):129-139.[23] Stalder R,Roth G P.Preparative microfluidic electrosynthesis of drugmetabolites[J].Acs Medicinal Chemistry Letters,2013,4(11):1119.[24] 李文东,马辰.药物体外肝代谢研究进展[J].中国药学杂志,2003(10):9-12.[25] Cao W,Wang X,Li H,et al.Studies on metabolism of total glucosides of paeony from Paeoniae Radix Alba in rats by UPLC-Q-TOF-MS/MS[J].Biomedical Chromatography Bmc,2015,29(11):1769.[26] Han F,Li Y T,Mao X J,et al.Metabolic profile of salidroside in rats using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combined with Fourier transform ion cyclotron resonance mass spectrometry[J].Analytical & Bioanalytical Chemistry,2016,408(7):1-7. [27] Moreira F L,Marques L M,Lopes N P,et al.In vitro metabolism studies of natural products are crucial in the early development of medicines[J].Phytochemistry Reviews,2016:1-19.[28] Petronilho S,Maraschin M,Coimbra M A,et al.In vitro and in vivo studies of natural products:A challenge for their valuation.The case study of chamomile (Matricaria recutita L.)[J].Industrial Crops & Products,2012,40(11):1-12.[29] Xiong W,Huang M,Liang J,et al.In vitro metabolism of naringin by human intestinal microflora[J].Zhongguo Shiyan Fangjixue Zazhi,2015,21(12):69-71.[30] Smith R V,Rosazza J P.Microbial models of mammalian metabolism[J].J PharmSci,1975,64(11):1737.[31] Smith R V,Rosazza J P.Microbial systems for study of the biotransformations of drugs[J].Biotechnology & Bioengineering,1975,17(6):785-814.[32] Von B C,Groth C G,Jansson H,et al.Drug metabolism in human liver invitro:establishment of a human liver bank[J].Abstracts,1980,27(6):711.[33] Churchwell M I,Twaddle N C,Meeker L R,et al.Improving LC-MS sensitivity through increases in chromatographic performance:Comparisons of UPLC-ES/MS/MS to HPLC-ES/MS/MS[J].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 B,2005,825(2):134-143.[34] Xiao J F,Zhou B,Ressom H W.Metabolite identification and quantitation in LC-MS/MS-based metabolomics[J].Trac Trends in Analytical Chemistry,2012,32(1):1.[35] Chan E C,Yap S L,Lau A J,et al.Ultra-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 based metabolomics of raw and steamed Panaxnotoginseng[J].Rapid Communications in Mass Spectrometry Rcm,2007,21(4):519-528. [36] 陈光亮,陈崇宏,徐叔云.芍药甙在兔和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研究[J].中国药理学通报,1992(4):278-280+284.[37] Takeda S,Isono T,Wakui Y,et al.Absorption and excretion of paeoniflorin inRATS[J].Journal of Pharmacy & Pharmacology,1995,47(12A):1036.[38] Heikal O A,Akao T,Takeda S,et al.Pharmacokinetic study of paeonimetabolin I,a major metabolite of paeoniflorin from paeony Roots[J].Biol Pharm Bull,1997,20(5):517-521. [39] Hattori M,Shu Y Z,Shimizu M,et al.Metabolism of paeoniflorin and related compounds by human intestinal bacteria[J].Chem Pharm Bull (Tokyo),1985,33(9):3838-3846.[40] He J,Tani T.Interaction between Shaoyao-Gancao-Tang and a laxative with respect to alteration of paeoniflorin metabolism by intestinal bacteria inrats[J].Phytomedicine,2007,14(7-8):452-459.[41] Lowry O H,Rosebrough N J,Farr A L,et al.Protein measurement with the Folin phenol reagent[J].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1951,193:265-275.[42] 王晓玲.四种药用植物的化学成分及芍药苷的微生物转化研究[D].成都: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成都生物研究所),2006.[43] 李胜男.赤芍中单萜苷的分离及芍药苷的体外代谢研究[D].沈阳:辽宁大学,2016.[44] Hattori M,Shu Y Z,Kobashi K,et al.Metabolism of albiflorin by human intestinal bacteria[J].J Med Pharm Soc Wakan-Yaku,1985,2(2):10-16.[45] Hayashi T,Shinbo T,Shimizu,et al.Paeonilactone-A,-B,and-C,new monoterpenoids from paeony root[J].Tetrahedron Letters,1985,26(31):3699-3702.[46] Bhakuni G S,Bedi O,Bariwal J,et al.Animal models of hepatotoxicity[J].Inflammation Research,2016,65(1):13-24.[47] Zhu L,Sun S,Hu Y,et al.Metabolic study of paeoniflorin and total paeony glucosides from Paeoniae Radix Rubra in rats by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coupled with sequential mass spectrometry[J].Biomedical Chromatography,2017:e4141.[48] Urso R,Blardi P,Giorgi G.A short introduction to pharmacokinetics[J].European Review for Medical & Pharmacological Sciences,2002,6(2-3):33-44.[49] 杨宝峰.药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50] Feng C,Liu M,Shi X,et al.Pharmacokinetic properties of paeoniflorin,albiflorin and oxypaeoniflorin after oral gavage of extracts of Radix Paeoniae Rubra and Radix Paeoniae Alba in rats[J].J Ethnopharmacol,2010,130(2):407.[51] Jiang F,Zhao Y,Wang J,et parative pharmacokinetic study of paeoniflorin and albiflorin after oral administration of Radix Paeoniae Rubra in normal rats and the acute cholestasis hepatitis rats[J].Fitoterapia,2012,83(2):415-421.[52] 何峰,牟景丽,张治蓉,等.UPLC-MS/MS法同时检测血浆中氧化芍药苷、芍药内酯苷和苯甲酰芍药苷[J].中成药,2013(12):2617-2621.[53] 于双慧,毕开顺,佟玲.LC-MS/MS同时检测大鼠血浆中芍药苷和芍药内酯苷的浓度及其药代动力学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5(03):539-542.[54] Ling T,Wan M X,Zhou D D,et al.LC-MS/MS determination and pharmacokinetic study of albiflorin and paeoniflorin in rat plasma after oral administration of Radix Paeoniae Alba extract and Tang-Min-Ling-Wan[J].Biomedical Chromatography,2010,24(12):1324.[55] Gan P,Zhong M,Huang X,et al.Pharmacokinetic comparisons of albiflorin and paeoniflorin after oral administration of Shaoyao-Gancao-Tang and single herb Paeony decoction to rats[J].Planta Med,2012,78(3):237-243.[56] He X,Xing D,Ding Y,et al.Effects of 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 on pharmacokinetic fate of paeoniflorin after intravenous administration of Paeoniae Radix extract in rats[J].J Ethnopharmacol,2004,94(2-3):339.。
四逆散有效成分芍药苷药代动力学研究
四逆散有效成分芍药苷药代动力学研究
刘东锋;张莉;陈婷
【期刊名称】《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年(卷),期】2005(11)2
【摘要】目的比较中药复方四逆散中芍药苷与其单体形式之间药动学行为的差异,探讨复方配伍后对芍药苷药动学的影响。
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法,紫外检测;3P97药代动力学软件拟合药动学模型。
结果发现复方配伍后芍药苷的生物利用度显著降低。
提示芍药苷可能不仅以原形药的形式发挥药理作用,还存在经肠道菌群和肝药酶作用后的活性代谢物;配伍组方后其它化学成分促进了芍药苷的代谢转化。
这对研究中药复方各种成分对药物代谢动力学的影响是有一定意义的。
【总页数】3页(P36-38)
【关键词】四逆散;芍药苷;药代动力学;反相高效液相色谱
【作者】刘东锋;张莉;陈婷
【作者单位】中国药科大学中药复方研究室;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医药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5.5
【相关文献】
1.芍药苷药代动力学研究进展 [J], 韩彬
2.经温里药配伍的活血药赤芍效应成分芍药苷药代动力学研究--对复方配伍药物效
应成分药代动力学研究方法的探讨 [J], 杨祖贻;刘荣敏;程佳;裴瑾;万德光;胡荣3.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研究四物汤中芍药苷和芍药内酯苷在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J], 黄开福;王学美;孟志云;高月;李俭;甘慧;吴卓娜;朱晓霞;顾若兰
4.调经祛斑胶囊中芍药苷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J], 陈芃;李向阳;朱俊博
5.HPLC 法测定妇科调经片中芍药苷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J], 姜雪;杨婷;高山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芍药苷-是中药芍药的主要有效成分是一种单萜类糖苷化合物具有多种生物活性
芍药苷-是中药芍药的主要有效成分,是一种单萜类糖苷化合物,具有多种生物活性芍药苷-是中药芍药的主要有效成分,是一种单萜类糖苷化合物,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如抗氧化、抗自由基损伤、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免疫调节等,且毒副作用小。
芍药苷作为白芍总苷的主要成分,已被广泛应用于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治疗。
学术术语来源——芍药苷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的影响文章亮点:1芍药苷作为一种天然活性成分,具有补血及免疫抑制作用,对类风湿关节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表现出一定的疗效,但其具体作用机制仍不明确,实验旨在通过观察芍药苷对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及表达细胞因子的作用,从细胞水平探讨芍药苷的补血及免疫调节机制。
2研究发现,芍药苷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的同时,可使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高表达白细胞介素6基因,并促进其细胞外分泌白细胞介素6。
由此说明,芍药苷或许是通过促进骨髓或外周血中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促使其高分泌白细胞介素6等细胞因子进而影响造血细胞及免疫细胞的功能。
关键词:干细胞;骨髓干细胞;芍药苷;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细胞增殖;白细胞介素6主题词:骨髓;间质干细胞;细胞增殖;白细胞介素6摘要背景:研究显示芍药苷具有补血及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功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机体的造血及免疫功能也起着重要的作用,但芍药苷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及细胞因子的分泌和表达有何影响报道较少。
目的:探讨芍药苷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及白细胞介素6表达的影响。
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和贴壁培养法体外分离培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用流式细胞术和成脂及成骨诱导法鉴定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MTT 法检测不同浓度芍药苷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的影响,ELISA 法测定芍药苷干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后培养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6的分泌水平,RT-PCR 检测芍药苷干预后白细胞介素6 mRNA的表达情况。
结果与结论:成功分离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成骨、成脂分化潜能。
动物实验:芍药苷通过调控肠道菌群改善胆汁淤积
动物实验:芍药苷通过调控肠道菌群改善胆汁淤积胆汁淤积肝脏疾病是一种因各种内外原因,导致有毒胆汁酸过度积累或胆汁流量改变,胆管和肝细胞受损的肝脏疾病,胆汁淤积本身也会进一步加重肝脏的损害[1]。
据统计,我国慢性肝病住院患者胆汁淤积肝脏疾病的发生率高达10.26%,在原发硬化性胆管炎患者中发生率高达75%,肝硬化中可达47.76%[2]。
在胆汁淤积疾病过程中,胆汁酸是胆汁的重要成分,约占胆汁固体成分的85%,胆汁酸在肝脏合成后,进入胆管分泌到胆囊,后进入小肠参与食物消化,最后大部分胆汁酸在回肠末端重新吸收,通过门静脉返回肝脏,另有5%的胆汁酸通过粪便排出[3],这个过程为胆汁酸的肝肠循环。
因此,任何造成胆汁酸平衡失调的因素都能导致胆汁淤积的形成。
胆汁酸通过肝肠循环将肠道与肝脏连接起来,肠道菌群可调节经肝脏合成排入肠道的胆汁酸,同时肠道菌群的结构和分布又受胆汁酸的影响。
肠道菌群失调与胆汁淤积性肝病密切相关[4],由于肝脏和肠道经胆管、门静脉和体循环进行双向交流[5],因此肠道菌群失调可能通过肠-肝轴引起肝脏的炎症性疾病[6]。
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失调,肠内代谢产物包括肠源性毒素和微生物代谢物通过门静脉进入肝脏,引起肝细胞炎症损伤,激活肝脏免疫应答机制,从而导致肝功能改变[7]。
此外,肠道微生物在肝脏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能够通过改变肠道通透性、调节胆碱代谢、调节胆汁酸代谢等来改善肝脏炎症和(或)纤维化[8]。
传统中医药理论将胆汁淤积归属于“黄疸”范畴,处方数据挖掘研究表明,治疗淤胆型肝炎的中药复方汤剂中最常用的中药之一为赤芍,使用频率高达82.61%[9]。
赤芍为毛茛科芍药属植物芍药的干燥根,性凉能泻肝胆之热,味苦可入胆而益胆汁,《神农本草经》中述其“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10]。
“瘀”贯穿淤胆型肝炎始终,使用赤芍可清利肝胆热毒、改善脉道瘀阻的状态;现代药理学研究也证实,大剂量赤芍可通过调节转运蛋白的表达,并调节胆汁酸组成和含量,从而改善胆汁淤积[11]。
微生物对中药化学的代换作用
微生物对中药化学的代换作用可避免的与肠道菌群接触。
肠道菌群对中药有效成分的代谢途径主要是以水解和还原反应为主。
很多中药成分都是借助肠道细菌的作用转化为有效成分而达到治疗作用,尤其是具有水溶性糖部分的葡萄糖苷成分。
这类化合物通常在肠道内难以吸收,生物利用度低,肠内滞留时间较长而易受到肠道菌群的作用,其原形物药理活性较小,经肠菌代谢后被水解生成苷元而发挥其药理作用,被认为是“天然前体药物”[1]。
此外在促动中药研究的规范化和现代化上,杨秀伟[2]提出了中药化学成分的人肠道内细菌生物转化模型和肠菌代谢实验的标准操作规程,用于研究和评价中药化学成分在肠道的生物转化。
本文就肠道菌群在中药有效成分代谢和指导临床中西药物合用方面研究实行综述。
1肠菌代谢的研究内容肠道菌群对中药成分的代谢作用研究主要有以下4个方面。
1.1口服与非口服药的比较比较服药前后血液、尿中的物质及其含量,初步分析代谢途径与机制。
若两种给药方法药效作用不同,肠道菌群则可能在代谢中起关键作用。
Dreessen发现小鼠静注番泻苷40mgkg-1无泻下作用,而口服则有很强的泻下作用,进一步研究表明其代谢产物大黄酸蒽酮的致泻作用最强[3]。
1.2使用无菌或伪无菌、悉生动物和普通动物实行比较对药物在肠道内容物、粪便、血样及尿样中代谢产物实行分析,进一步明确肠道菌群在中药有效成分代谢转化过程中的作用。
Yang研究芍药苷的肠菌代谢情况,分别给无菌大鼠和普通大鼠灌胃一定剂量的芍药苷,观察其血药浓度变化。
无菌大鼠中,芍药苷可迅速入血并维持较高的血药浓度;普通大鼠中,芍药苷在10min达峰后迅速消除,前者的药动学参数AUC比后者高2倍多。
证明口服芍药苷确能被肠内菌实行结构转化且占给药量的一半以上[4]。
1.3筛选主要代谢作用的菌种(或菌株)研究药物成分特性,分析与其代谢相关的酶,并对该种酶的菌种实行研究。
Hasegawa等从人粪便中分离出厌氧菌Eubateriumsp.A-44,并从菌种中提纯出特异性葡萄糖醛酸酶,实验得出该酶对人参皂苷成分有代谢作用[5]。
氧化芍药苷结构式-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氧化芍药苷结构式-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可以介绍氧化芍药苷的背景和重要性。
可以参考以下内容进行撰写:概述氧化芍药苷是一种重要的生物活性成分,广泛存在于中草药和天然植物中。
它是一种特殊的苷类化合物,在生物学和药学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氧化芍药苷因其独特的化学结构和生物活性而备受关注。
它属于苷类化合物的一种,由苷糖和一个氧杂环化合物(酚环)通过糖苷键连接而成。
氧化芍药苷的结构中含有苷糖部分和酚环部分,这两个部分的结构及其它官能团的存在对于氧化芍药苷的活性发挥起着重要的作用。
氧化芍药苷在中草药中广泛存在,例如芍药、丹参等药材中都能够检测到。
它们通常被用于调节人体的生理功能,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肿瘤等多种生物活性。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对氧化芍药苷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
科学家们通过分离提取、结构鉴定和活性评价等方法,逐渐揭示了氧化芍药苷的化学结构和药理学特性。
这在探索新药物、发展保健品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旨在介绍和探讨氧化芍药苷的结构式及其特点。
通过对其化学结构和生物活性的分析,旨在增加人们对氧化芍药苷的认识,为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和启示。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是以下内容:文章结构本文共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部分。
引言部分主要概述了本文要介绍的主题——氧化芍药苷的结构式,并说明了文章的目的和重要性。
正文部分包括了氧化芍药苷的定义与特点以及其结构式的介绍。
首先,我们将对氧化芍药苷进行定义和特点的解释,以便读者对其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然后,我们将详细介绍氧化芍药苷的结构式,包括其分子结构、化学式和结构示意图等。
结论部分将对本文所介绍的氧化芍药苷的重要性进行总结,指出其在医药和生物领域中的应用前景和研究意义。
同时,我们也将展望氧化芍药苷的未来研究方向,以期激发更多科学家对于该领域的兴趣,推动相关研究的进展。
通过以上的文章结构,本文将全面介绍氧化芍药苷的定义、特点和结构式,并对其重要性和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希望可以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中药芍药苷神经保护作用机制
中药芍药昔神经保护作用机制芍药普(PaeOnifIOrin,PF)来源于毛葭科植物芍药根、牡丹根、紫牡丹根,是中药白芍的单裕类成分中含量最高的。
既往研究证实,PF有抗自由基损伤、抑制细胞内钙超载和抗神经毒性等活性,体内实验证明其有降低血液黏度、抗血小板聚集、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抗炎、抗氧化、抗惊厥等作用。
PF的神经保护作用在近几年研究较广泛。
目前有关PF对中枢系统的作用及机制主要来自对神经细胞(如原代皮层及海马神经元细胞、PC12细胞、小胶质细胞)的体内和体外实验。
研究证实,PF可以通过血脑屏障,具有明确的神经保护作用。
且进一步发现,PF的作用机制与抗神经细胞氧化、抑制神经细胞凋亡、促进神经生长等有关。
本文就PF神经元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进一步研究其神经保护作用机制提供依据。
Ol抗神经细胞氧化作用1.1降低氧自由基水平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在组织中的活性常作为清除氧自由基能力的主要指标。
丙二醛(malonaldehyde,MDA)水平反映体内氧自由基的生成水平。
大量的MDA可使脑组织生物膜结构与功能受到损伤,蛋白质变性失活。
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是一种小分子抗氧化物质,它在还原态硫的储存和转运、蛋白质和核酸的合成、酶活性的调节、组织抗氧化特性的维持以及对氧化还原敏感的信号传导的调节中起着重要作用。
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是一类广泛存在于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体内的氧化酶,其功能是催化细胞内过氧化氢分解,防止氧化。
近年来研究发现,在皮质酮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模型中,SOD表达降低而MDA增高,PF干预可显著降低损伤细胞中MDA含量,增力口S0D、GSH.CAT 活性,且呈剂量依赖方式。
体内实验表明,经ABI-42处理的大鼠脑胆碱能神经损伤模型中,PF长期治疗可增强其在MorriS水迷宫试验的认知性能,恢复SoD和CAT水平,降低MDA水平,改善空间学习和记忆障碍。
中药单体化合物-芍药苷抗心肌缺血的作用及机制探讨论文
parameters were examined in anesthetic chest-opened dogs with various doses
of paeoniflorin. Results T wave in rats changed significantly after pitwtrin
[Abstract]Objective The aim ofthe
paeoniflorin
Oil acute
present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myocardial ischemia in mts and dogs.
prepared by pituitrin in rats and ECG
心搏指数
SI
stroke index
6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刖
舌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CHD)是
指冠状动脉硬化使血管腔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它和冠 状动脉功能性改变一起,统称冠状动脉性心脏病(coronary 简称冠心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ischemic
injury.The mechanisms
of paeoniflorin
may be related
to reduction of the
myocardial oxygen consumption,increase
of the myocardial blood and oxygen supply,improvement of cardiac pumping function,inhibiting the formation of free radicals and the lipid peroxidation. The present results suggested that paeoniflorin may play
炮制过程中浸煮时间对于芍药主成分含量的影响
炮制过程中浸煮时间对于芍药主成分含量的影响目的研究白芍炮制过程中,浸煮时间对芍药苷含量的影响。
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芍药苷含量,比较不同浸煮时间下,芍药苷含量的变化;色谱条件:Xtimate C18(4.6×250mm,5μm);流动相:乙腈-0.1%磷酸溶液(14∶86);柱温:30℃;检测波长:230 nm;流速:1 mL/min。
结果在20.4~102 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3,n=5),平均回收率96.124%,RSD=2.29%(n=5);白芍在炮制过程中,浸煮时间长短对芍药苷的含量存在较大影响。
结论该方法不受其他成分的干扰,简便、准确,能用于芍药苷含量的测定,通过筛选合适的浸煮时间,有效提高了白芍药材的品质。
Abstract:ObjectiveTo establish the different time of steeping and boiling affect the content of paeoniflorin in White Paeony Root. MethodsUse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to determine the content of paeoniflorin, compare with different time of steeping and boiling that the variation of the content of paeoniflorin. chromatographic condition:Xtimate C18(4.6mm×250mm,5μm); moving phase: acetonitrile-0.1%phosphoric acid(14:86) column temperature: 30℃. determine wavelength:230nm.flow rate:1mL/min. ResultsThere is a good linear relation during 20.4~102μg∕mL(r=0.9959,n=5),the average recovery rate 96.124%,RSD=2.29%(n=5);the procedure of White Paeony Root processing,differenttime of steeping and boiling have a great effect on the content ofpaeoniflorin in White Paeony Root. ConclusionAs a result of other composition don’t interference with the process ,it is accurate,simple and convenientant.For this reason ,the process can use to determine the content ofpaeoniflorin .Key words: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Soaking time; Paeoniflorin; Content determination白芍为毛茛科植物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all 的干燥根。
芍药化妆品功效与作用
芍药化妆品功效与作用芍药是一种具有丰富药用价值的植物,不仅被广泛用于中药领域,还被应用于化妆品领域。
芍药化妆品具有多种功效与作用,可以改善皮肤质地、抗衰老、淡化色斑等。
在本文中,我们将详细介绍芍药化妆品的功效与作用。
芍药化妆品的功效主要源于芍药中富含的芍药苷和其他活性成分。
芍药苷是一种具有抗氧化和抗炎效果的天然化合物。
它能够中和自由基、减少氧化应激,并提供抗炎保护。
这些药理作用使得芍药化妆品在皮肤护理和美容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首先,芍药化妆品可以改善皮肤质地。
芍药具有收敛和平衡皮肤油脂分泌的作用,可以使皮肤变得更加光滑细嫩。
同时,芍药中的芍药苷也能促进皮肤的再生和修复,加速细胞的新陈代谢,改善皮肤质地。
所以,使用含芍药成分的化妆品能够让皮肤看起来更加健康和年轻。
其次,芍药化妆品具有抗衰老的功效。
随着年龄的增长,皮肤会出现皱纹、松弛和干燥等老化现象。
芍药中的芍药苷具有抗氧化效果,可以中和自由基,减少细胞氧化损伤。
此外,芍药所含的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也能够提供养分,帮助皮肤保持弹性和光泽。
因此,经常使用芍药化妆品可以减缓皮肤衰老的过程,让肌肤显得更加年轻紧致。
此外,芍药化妆品对于淡化色斑也有一定的效果。
芍药中的芍药苷具有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可以减少黑色素的沉着,防止色斑的形成。
同时,芍药苷也能够促进皮肤细胞的再生和修复,加速色斑的褪去。
使用含芍药成分的化妆品能够逐渐淡化色斑,使肌肤恢复均匀白皙。
另外,芍药化妆品还具有抗炎和舒缓的作用。
芍药中的芍药苷能够减少炎症反应,缓解皮肤红肿、瘙痒等不适感。
它还具有一定的抗菌和抗病毒活性,可以预防皮肤感染。
因此,使用芍药化妆品可以舒缓敏感肌肤,减少皮肤问题的发生。
此外,芍药化妆品还可以提高肌肤的保湿能力。
芍药中的多糖类物质具有良好的保湿效果,能够增加皮肤的水分含量,改善干燥和缺水状况。
同时,芍药苷还能够增强皮肤屏障功能,防止水分的流失。
使用含芍药成分的化妆品能够使肌肤保持水润和柔软,减少皮肤干燥和紧绷的问题。
白芍对胰腺功能的调节作用
白芍对胰腺功能的调节作用胰腺是人体内分泌和消化功能的关键脏器之一,它具有产生消化酶和胰岛素的重要功能。
然而,一些因素,如炎症、肥胖和高血糖等,可能会导致胰腺功能的异常。
因此,寻找一种有效的调节胰腺功能的药物或天然植物成为了当前的研究热点之一。
白芍作为一种传统中药,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炎症性疾病和代谢性疾病,其对胰腺功能的调节作用受到了研究者们的关注。
白芍,学名Paeonia lactiflora,属于毛茛科植物,常见于中国北方的草原和山区。
它的根部可作为药材使用,具有清热、利湿、活血、止痛等功效。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白芍对胰腺功能的调节作用,为传统中药在治疗胰腺相关疾病中的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首先,白芍具有抗炎作用,能够减轻由于炎症导致的胰腺损伤。
炎症是许多胰腺疾病的共同特征,例如胰腺炎、胰腺纤维化等。
研究表明,白芍中的主要活性成分芍药苷能够抑制炎症细胞的活化,减少炎症介质的释放,从而降低胰腺组织的炎症反应,并保护胰腺细胞免受损伤。
其次,白芍能够调节胰岛素的分泌和功能,对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胰岛素是胰腺分泌的一种关键激素,它能够调节血糖的平衡。
研究发现,白芍能够提高胰岛素受体的敏感性,促进胰岛素的结合和信号传导,从而增强胰岛素的生物活性。
此外,白芍中的芍药苷还能够减轻胰岛β细胞的氧化应激和内质网应激,保护胰岛细胞免受损伤。
此外,白芍还具有调节葡萄糖代谢的效果,能够降低血糖水平。
高血糖是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功能受损的主要原因之一。
研究发现,白芍能够提高肝脏和肌肉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抑制肝脏糖原的分解和葡萄糖的合成,从而降低血糖水平。
此外,白芍中的芍药苷还能够抑制葡萄糖酸化酶的活性,减少葡萄糖的代谢产物乳酸的积累,进一步促进葡萄糖的利用。
此外,白芍还具有抗氧化和抗纤维化作用,能够减轻由于氧化应激和纤维化导致的胰腺组织损伤。
氧化应激和纤维化是多种胰腺疾病发展的重要机制,例如胰腺癌和胰岛素抵抗。
八珍汤在血中代谢行为的研究
八珍汤在血中代谢行为的研究中药复方的不断发展是我国传统中医理论逐步完善的历史见证,相关研究证明药物是通过血液循环将化学成分输送到靶器官,经过一定时间积累后当血药浓度达到一定量时才发挥药效,中药复方成分虽复杂繁多,但是经过大量研究证实能够吸收入血的成分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多,随着现代仪器分析技术的飞速发展,用其对中药复方入血成分进行检测,并研究其药动学已经成为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及其体内过程研究的主流趋势。
鉴于目前八珍汤药效物质基础尚不明确,本实验对八珍汤入血成分在正常大鼠和气血两虚大鼠体内相对含量的动态变化、单次给药多次给药的动态变化及其主要成分阿魏酸的药代动力学进行了系统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本实验在课题组前期实验基础上,通过血清样品色谱图及各化学成分峰面积数据对大鼠口服八珍汤后15min-240min内,血清中羟基芍药苷、芍药苷代谢素Ⅰ、芍药内酯苷、芍药苷、3-o-β-D-18p-甘草次酸单葡萄糖醛酸苷、甘草苷、阿魏酸、人参皂苷Rd及4个未知成分(7号峰、9号峰、15号峰、22号峰)相对含量的动态变化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羟基芍药苷、人参皂苷Rd、阿魏酸相对含量Cmax较大;阿魏酸、芍药苷吸收较快,其次是羟基芍药苷、3-o-β-D-18p-甘草次酸单葡萄糖醛酸苷、未知成分(15号峰)及人参皂苷Rd在45min-60min左右达峰浓度。
采用注射环磷酰胺联合尾部放血法成功制备气血两虚大鼠模型。
通过气血两虚模型大鼠口服八珍汤15min-240min内不同时间点的色谱图及各成分峰面积数据,对八珍汤在气血两虚模型鼠血清中化学成分相对含量的动态变化过程进行分析,并与正常大鼠数据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模型鼠血清中化学成分与正常鼠一致;在气血两虚病理状态下,机体对八珍汤的吸收量明显下降,部分化学成分达峰浓度时间有所加快,其中相对含量Cmax变化比较明显的是芍药苷代谢素Ⅰ、3-o-p-D-18p-甘草次酸单葡萄糖醛酸苷、未知成分(22号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口服四物汤后大鼠体内受食物和性别影响的芍药苷药物动力学
民族医药药理学相关性:四物汤(中文Si-Wu-tang Shimotsu-to在日本),广泛使用在亚洲东部,是由朝鲜当归(当归尾),川芎(露有川芎),芍药(芍药苷)和地黄(熟地黄)。
芍药苷,四物汤活性成分之一,具有抗血小板、抗炎、抗癌和神经保护功能。
然而,至今还没有关于性别和食品摄入的对芍药苷药物动力学影响的信息。
研究目的:本研究是对食品和性别是否会影响口服四物汤后的大鼠体内芍药苷的药物动力学进行调查。
材料与方法:雄性和雌性老鼠口服单剂量四物汤,相当于80mg/kg的芍药苷。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中芍药苷的浓度。
用方差或T检验来评估每组的数据差异
结果:芍药苷的药动学参数没有显著的性别差异。
然而,最大血浆浓度(Cmax 0.47±0.29ug/ml到1.10±0.35ug/ml),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0-N 1.41±0.89 h·ug/mL 到3.12±1.61 h·ug/mL),服药老鼠的相对生物利用度(Frel=2.21)与禁食大鼠(P <0.05) 相比显著增加。
结论:综上所述, 当口服四物汤时,食物摄入量可以影响芍药苷的吸收速度和程度。
此外,本研究演示了一个在传统草药研究中简易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的方法。
简介
传统中草药常用于预防和治疗各种疾病(Tilburt and Kaptchuk, 2008).中草药常进行组合或处方来改进和加强效力和效果。
四物汤,一味由当归尾,露有川芎,芍药和熟地黄1:1:1:1混合的传统草药,传统上被用于治疗心血管疾病等,用于改善血液不足,促进血液循环,调节月经,缓解疼痛。
最近,许多研究人员报道了四物汤新的药理活性,包括止痒、抗炎和抗癌症。
四物汤的主要生物活性成分包括酚类物质,萜苷、生物碱、苯酞和环烯醚萜苷类(Wang et al., 2009)。
这些化合物是确定从四个草药如下:没食子酸、芍药苷、白芍药苷和芍药醇(Sheng et al., 2005); 当归内的阿魏酸,蒿本内酯和川芎内酯A(Cui et al.2006; Huang and Sheu, 2006);蛇床子中的阿魏酸, 蒿本内酯,川芎嗪,丁基苯酞和川芎内酯(Chan et al.2007;Yan et al.,2008),地黄中的梓醇(Tian et al,2006)。
特别是芍药苷,一种单萜糖苷,展示出的高血糖抑制,神经肌肉传输阻碍和认知的增强
(Daietal.,2002;Lianetal.,2002;Shengetal.,2004;Tagamietal.,2004).Zhuetal. (2010)直接表明,四物汤中的芍药苷与抗血小板和抗血凝效果有关。
Kim and Ha (2010)报道芍药苷改善lipopolysac -charide-induced肝炎。
在这方面,芍药苷被选为一个指示物在四物汤的药代动力学研究中。
每个有效成分的药代动力学研究,每一种草药和配方都是至关重要的,因为每种活性成分的生物学效应在不同的处方中会不同。
(Tong et al., 2010)
食物和性别是影响生物活性化合物和它们的代谢产物的药代动力学的主要因素。
主要从胃肠道吸收的传统药物会因食物额而减少或推迟吸收,而水不溶性药物可以增加(Schmitt-Hoffmann et al .,2011)。
根据他们的亲油性, 当食用食物时药物的口服生物利用度增强,尤其是高脂肪的食物。
中药大多是通过口服使用,像提取散剂或配方。
口服时有没有食物摄入会影响他们吸收、分布、代谢和消除。
此外,
与性别有关的生物活性物质的药物动力学化合物来自男女间不同的生理构造和机能
包括身体的水含量、肌肉量、血流量、器官功能、更年期,
怀孕和月经(Tanaka, 1999; Meibohm et al.,2002).在每层内源性和外源性的
运输过程中,小鼠,大鼠,和人类体内各器官与性别相关的差异如肾、肝、肠道和大脑已有报导。
(Harris et al., 1995; Kashuba and Nafziger, 1998; Morris et al., 2003).
许多研究人员表示,食物和性别引起中药药代动力学资料明显的变更(Sterk et al., 2004;Heacock et al., 2005; Hajda et al., 2010; Liang et al., 2010). 然而,没有食物摄入量和性别对药物动力学影响的有效信息
在本研究中,我们开发了一种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鼠血浆芍药苷和评估食品和性
别在口服四物汤后对芍药苷药物动力学影响。
材料和方法
试剂和化学物质
芍药苷和京尼平苷的参考标准来自KFDA(韩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南韩国)。
高效液相色谱用水、甲醇和乙腈购自J.T. Baker Inc. (Philipsburg, NJ, USA)。
其他化学药品购自Sigma-Aldrich Co. (St. Louis, MO, USA)。
制备四物汤
所有草药材料购自Yeongcheon传统草药商品市场(Yeongcheon、韩国)和所有的凭证标本(当归尾29,芍药苷57,熟地黄85和露有川芎139)存放在TKM-Based Herbal Drug Research Group草药药物植物标本馆,东方医学研究所。
四物汤根据以前Shim et al. (2011)报道的方法制备。
四种草药(每种234.5克)混合,切碎并加热提取3 h ,用萃取器浓缩10倍体积的水(韩国仁川)。
冷冻干燥后,获得四物汤的褐色粉末( 403.5±5.4 g),储存在4℃待用。
芍药苷(8.15±0.74mg / g)和芍药提取物(33.67±2.09 mg / g) 的含量是根据之前的报道测定 (Seo et al .,2011)。
芍药苷在其他用于制备四物汤的草药提取物中未检测到。
色谱条件和样品制备
芍药苷的血药浓度用 HPLC-PDA系统配备了一个L - 2130二元泵、一个L – 220自动进样器,柱温箱(L- 2350),和一个二极管阵列UV / VIS检测器(L - 2455)。
芍药苷和IS的分离在30℃由TSKgel ODS-100 V C column (4.6 mm×250mm, 5.0mm, TOSOH, Tokyo, Japan)完成。
流动相由蒸馏水(A)和乙腈(B)构成,通过5 - 40%(v / v)0-8min B; 40 - 100% B 15min;B在100 - 100% 15.0 -20.0分钟梯度洗脱。
流率为1.0 ml/min
准备的标准和质量控制(QC)样本
芍药苷和栀子苷的标准储备溶液是在甲醇中溶解1mg/ml的分析纯的该物质。
储存在4℃下备用。
京尼平甙作为一个芍药苷的内部标准测定。
质量控制(QC)样品也准备以同样的方式(0.5,1.0和5.0毫克/毫升)。
同时还要进行没有内标物的空白对照和有内标物的空白对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