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级 06 第6章 油层对比

合集下载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矿地质学第六章油气藏流体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矿地质学第六章油气藏流体
2 103 cos pc r
流体密度差: 越大,则浮力越大, 分异程度越强, 过渡段越薄, 含油饱和度越高 表面张力:越大,则毛管力越大,不利于油水分异。 润湿角: 随岩石亲水程度降低,含水饱和度降低; 亲油油藏的过渡段很小,可忽略不计。
油底
水顶
过渡段厚度影响因素:
取决于油水分异程度 油层渗透性及均匀程度 油水密度差 润湿性 构造倾角 油藏形成时间
水洗 效率
微观 残余油
剩余油分布控制因素
构造起伏 构造 断层 层间非均质 平面非均质 层内非均质 微观非均质性
剩 余 油 分 布 主 控 因 素
非 均 匀 驱 油
油 藏 非 均 质
储层
流体
开 采 非 均 匀
层系组合 井网部署 注采 状况 射孔位置 注采对应 注采强度
剩余油分布模式 一、未动用或基本未动用的剩余油层
00 36
3 60 0
36 50
3 65 0
GS67
GS14-16
GS14-15 GS16-14 GS16-16 GS94
00 35
GS63-2
36 50

3 60 0
GS19
3 55
GS18-16 GS18-18
0
36 00
GS18-20
00 36
GS20-18
3 60 0
3650
284000 282000
水动力油藏的 油水界面 为倾斜面。
垂向油水过渡段
实际的油水界面不是一个整齐的、油水截然分开的界面。
产油段:只产油、不产水。水的相对渗透率为零。
油水过渡段:油水同产。
含水产油带 含油产水带
油底
产水段:只产水、不产油。

地层、油层划分与对比

地层、油层划分与对比

三、地层的对比
了解各地层单元在区域士的变化,如古生物化 石、岩相、岩性变化等内容。将不同地区属
于同一时代的地层对比起来的工作就是 所谓的地层对比。地层划分与对比是相辅相
成的,划分是对比的基础,对比能促进和验证 划分。
四、地层划分与对比的关系
地层划分与对比是相辅相成的,划分是对比的 基础,对比能促进和验证划分。
5、中生代
(1)定义
是地质历史时期最后一个时代,分第三纪和第 四纪两个纪。
(2)主要特征
由于新生代时间短,距离现代近,地层保存 比较完整和全面,与人类现实生活的关系最密 切,所以研究得最详细。 在新生代时期,除了初期阶段我国的西藏、 台湾等地仍为地槽区外,其他地区均已上升为 陆地。 新生代是哺乳动物兴盛的时代。在植物方面, 是种子植物兴盛时代。
3、古生代
(1)定义
古生代是从元古代以后到中生代以前的一段地 质历史时期。分为上、下古生代,包含6个纪。
(2)主要特征
出现了第一批生物并且很多生物以后完全灭 绝,如笔石和三叶虫等。 古生代曾发生两次造山运动,一次是发生在 寒武纪到泥盆纪的加里东运动,另一次是发生 石炭纪到二叠纪的海西运动。 6个纪的主要特征分述如下:
①寒武纪
寒武纪是一个比较平静的时期,在世界各处 广泛发生海侵,将各地相互沟通。在中国,当 时由于地壳缓慢下降.海水由西南侵入,经由 华东、华北与北冰洋侵入的海水汇合。在世界 各地普通发现古杯海绵及藻类化石,以及砂泥 相的沉积,说明当时是以气候温暖的浅水环境 为主。
②奥陶纪
寒武纪末期,部分地区海水退却,到奥陶纪 各处又发生海侵。在中国奥陶纪沉积广泛,分 为两个区域,华北以碳酸盐岩石为主,华南以 碎屑岩、笔石页岩为主,代表着不同的沉积环 境。奥陶纪的生物主要有笔石、三叶虫以及头 足类中的珠角石、直角石,腕足类中的正形贝 、扬于贝、海林擒等。

油层对比

油层对比

例如: 某油田杜家台含油层系 ----Ⅰ、Ⅱ、Ⅲ油层组 ----Ⅰ1-3砂层组 ——Ⅰ11-3 单油层
2、沉积旋回级次与划分
油田范围内,沉积旋回的级次从小到大按四级划分。 1)四级沉积旋回(韵律)
※ ※ ※
包含一个单油层在内的不同粒度序列岩石的一个组合 该组合中,油层粒度最粗; 厚度、结构及层理随沉积相带的变化而变化。
SP 1281 2 3 4
(a)
IL
SP
IL
SP
7 8
ML
5 6 7 (b)
9
1 (c)
孤东油田馆上段化石层(标准层)
三级旋回按水进型考虑--顶部均有一层泥岩

中感应、八侧向、中子伽马、井径等曲线。

碳酸盐岩剖面:自然伽马、中子伽马曲线,等等。
第二节
碎屑岩油层对比
二、油层对比的依据

1、岩性特征--岩性及岩性组合

▲ ▲
2、沉积旋回
3、地球物理特征
岩性标准层 特殊标志层 岩石组合 矿物组合
4、油水关系及动态信息
1、岩性特征
岩性特征--指岩石的颜色、成分、结构、构造、 岩层变化规律及其特殊标志,等。
3、油层组
由若干油层特性相近的砂岩组组合而成; ▲ 以较厚非渗透性泥岩作盖层、底层,且分布于同一相段内 ▲ 岩相段的分界面--为油层组的顶、底界线。

4、含油层系
由若干油层组组合而成。同一含油层系内: ▲ 油层的沉积成因、岩石类型相近; ▲ 油水特征基本一致; ▲ 顶、底界面与地层时代分界线具有一致性。
常见的标准层:
A、砂泥岩剖面中薄层灰岩--高电阻率值; B、碳酸盐岩剖面中石膏、泥岩夹层-泥岩或页岩为低电阻率和高自然伽马; C、碎屑岩剖面中稳定泥岩段--低电阻率、高自然伽马; D、煤层--高电阻率、高自然伽马值; E、薄的黑色页岩层或煤层--地质录井标志明显; F、化石层; G、膨润土层--高电阻率、高自然伽马值。

06 第六册 刷油、防腐蚀、保温分析

06 第六册 刷油、防腐蚀、保温分析

5、将化学除锈中的一般金属面与特殊金属面
2018/10/21 第20页
二、定额使用说明
(一)本章定额适用于金属表面的手工除锈、动 力工具除锈、喷砂除锈、抛丸除锈及化学除锈。
(二)使用定额的有关规定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副标题样式
1、各类管件、阀件及设备上的人孔、管口及
凹凸部分除锈已综合考虑在定额内。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副标题样式
2、将2000版定额动力工具在金属面上除锈子
目细化为管道面、设备面、梯平栏钢结构、大型钢 结构、其它钢结构。
2018/10/21 第19页
(二)子目变化原因 3、增加了除微锈子目; 4、增加了抛丸除锈子目; 子目合并为金属面。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副标题样式
金属结构刷油 铸铁管、暖气片刷油 灰面刷油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副标题样式 玻璃布、白布面刷油 28 刷涂
麻布面、石棉布面刷油 玛蹄脂面刷油 28 4 刷涂 刷涂
2018/10/21 第29页
一、内容概述 (一)本章定额共十二节,1125条子目。
章 节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项目名称 子目数 17 136 2 子目设置 刷涂 管道、设备、钢结构刷、喷涂 管道 气柜刷油 防火涂料 管道沥青玻璃布防腐 喷涂
(二)《全国统一安装工程预算定额》第十一册
《刷油、防腐蚀、绝热工程》(GYD-211-2000);
(三)《石油建设安装工程预算定额》第四册《 工业给排水、采暖、通风空调及刷油、防腐蚀、绝 热工程》(2000版);
2018/10/21 第5页
(四)《石油化工安装工程预算定额》第九册《 刷油、绝热、防腐蚀工程》(2007版); (五)《钢质石油储罐防腐蚀工程技术规范》GB 50393-2008; (六)《工业设备及管道绝热工程施工规范》GB 50126-2008; (七)《工业设备及管道绝热工程施工质量及验 收规范》GB 50185-2010;

《油层对比》课件

《油层对比》课件
岩性组合包括四种类型: ①单一岩性层纵向规律变化。 ②两种或两种以上岩石类型组成的互层。 ③以某种岩石类型为主,包含其他夹层。 ④岩石类型有规律地重复出现的韵律层。
第一节 油层对比
砂岩与页岩 石灰岩与页岩
砾岩与页岩
依据岩石(性)组合对比主要地层单元
第一节 油层对比
第三章 地层对比与沉积微相
一、 油层对比单元 二、 油层对比的依据 三、 油层对比的方法
(2)三级沉积旋回 同一岩相段内几种不同类型的单层或者四级旋 回组成的旋回性沉积。它与砂层组大体相当。上下 泥岩隔层分布稳定。
第一节 油层对比
(3)二级沉积旋回 由不同岩相段组成的旋回性沉积,它包含若干三
级沉积旋回,相当于油层组。油层分布状况与油层特 征基本相近,是一套可以组合成一个开发层系的油层 组合。其顶底应有相当厚度的泥岩将它与相邻油层组 完全分隔。 (4)一级沉积旋回
地壳下降 地壳上升
发生水进 发生水退
正旋回(下粗上细) 完整旋回 反旋回(上粗下细)
测井曲线只能响应岩石在粒度上的旋回性
沉积旋回:美国亚利 桑那大峡谷剖面
细 粗
第一节 油层对比
地壳的升降运动是不均衡的,表现在升降的规模 (时间、幅度、范围)有大有小,而且在总体上升 或下降的背景上还有小规模的升降运动。因此,地 层剖面上的旋回就表现出级次来,即在较大的旋回 内套有较小的旋回。
● 旋回对比可用于盆地范围内地层对比; 绝大多数沉积旋回:为地壳周期性升降运动引起, 影响范围广;
● 旋回界限:多以水进开始部分的粗粒沉积或间断面为界 ● 沉积旋回类型:正旋回、反旋回、复合旋回(中间粗上下细) ● 旋回对比所选用曲线:
碎屑岩地区:一般利用SP曲线和R曲线; 碳酸盐岩地区:一般利用自然伽马GR曲线。

油气田开发地质基础 第6章 油层对比

油气田开发地质基础 第6章 油层对比
第6章 油层分层对比 章
油气田进入到详探阶段以后, 油气田进入到详探阶段以后,人们把地质研究工作的 重点转移到油( 层研究上来,纵向上详细划分油层, 重点转移到油(气)层研究上来,纵向上详细划分油层, 横向上掌握其分布范围及变化规律,此项工作即为油层对 横向上掌握其分布范围及变化规律, 油层对比是油田地质研究的基础。 比。油层对比是油田地质研究的基础。对于油气田的勘探 和开发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和开发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的基础上进行的。 的基础上进行的。
区域地层对比:它是以大套地层,如界、系、统、组、段为研 区域地层对比:它是以大套地层,
究对象,根据古生物化石、岩石、重矿物、构造、 究对象,根据古生物化石、岩石、重矿物、构造、地震等进行 地层的纵向划分和横向对比,又称“统层” 地层的纵向划分和横向对比,又称“统层”。 油气层识别:可以用录井资料来综合判断油、气、水层,例如 录井资料来综合判断油 水层, 油气层识别:可以用录井资料来综合判断油、 根据油砂的含油级别或气测曲线显示进行判断; 根据油砂的含油级别或气测曲线显示进行判断;也可以用地球 2011-5-15 4 物理测井资料来解释、判断油、 测井资料来解释 水层。 物理测井资料来解释、判断油、气、水层。
2011-5-15 10
理想的标准层不会太多,对于那些条件稍差 理想的标准层不会太多, 可做为“辅助标准层” 又叫标志层 又叫标志层)。 的,可做为“辅助标准层”(又叫标志层 。为了 区别其使用价值,要对标准层分级。 区别其使用价值,要对标准层分级。 (1)一级标准层:岩性、电性特征明显。在三级构 )一级标准层:岩性、电性特征明显。 造范围内稳定分布。稳定程度达90 以上。 90% 造范围内稳定分布。稳定程度达90%以上。用于 确定油层组界线。 黑色泥岩、页岩、 确定油层组界线。如黑色泥岩、页岩、介形虫泥 钙质砂岩等 岩、钙质砂岩等。 辅助标准层或标志层): (2)二级标准层 辅助标准层或标志层 :岩性、电 )二级标准层(辅助标准层或标志层 岩性、 性特征较突出。在三级构造的局部范围具有稳定 性特征较突出。 稳定程度在50 50% 90%。 %。在已确定油层组界 性,稳定程度在50%一90%。在已确定油层组界 线的基础上, 线的基础上,配合沉积旋回特征划分砂岩组和单 油层。岩性一般为钙质粉砂岩与灰绿色 钙质粉砂岩与灰绿色、 油层。岩性一般为钙质粉砂岩与灰绿色、深灰色 泥岩组合。 泥岩组合。 2011-5-15 11

地层、油层划分与对比

地层、油层划分与对比

②第四纪
⑥二叠纪
地层明显地分为上下两层(陆相和海相)。发生于石炭 纪的海西运动,到二叠纪时更为激烈。在我国北方形成 了几个陆相盆地,与石炭纪连续沉积,一般称石炭二叠 纪;在南方发生大规模海侵,沉积了巨厚的海相石灰岩, 海水退去后,又开始新的海侵。 主要生物为纺锤虫、珊瑚、腕足类和菊石等,前一时 期极盛一时的三叶虫、四射珊瑚等逐渐灭绝。出现了高 级爬虫类——锯齿龙。植物中封印木、鳞木开始衰落, 代之而起的是松相类、苏铁类以及大羽羊齿等。
表3 地层顺序表
续表3 地层顺序表
三、地质时代单位与地层单位的关系
表4 地质时代单位与地层单位对照表
四、各地质时代单位的含义
1、太古代
(1)定义
从地壳形成到原始生物出现前为止,这一段地 质时代叫太古代或隐生宙,也叫前寒武纪。外 国地质学者也将太古代和以后的元古代合称为 前寒武纪。
(2)主要特征
③志留纪
志留纪仍然是一个平静的海侵时期。奥陶纪 末期部分地区海退;到志留纪海侵又继续发生 ,开始沉积碎屑岩;中志留纪时海侵继续扩展 ,沉积岩主要为石灰岩;到上志留纪时发生海 退,沉积泥质灰岩与硅质页岩互层,构成许多 小的沉积旋回。海退期间在我国西南还造成了 一些内海盆地。 主要生物有笔石、层孔虫、温瑚、苔醉虫、 三叶虫、腕足类等。
地层、油层 纲
绪论
第—章 地质时代与地层
第—节 地质时代 第二节 地层单元的划分与命名
第二章 地层对比
第一节 地层划分与对比的依据 第二节 地层划分与对比的步骤 第三节 地层划分与对比应用实例
第三章 油层对比
第—节 单层(小层)对比的依据 第二节 油层对比的步骤 第三节 油层对比应用实例
④泥盆纪
志留纪末期发生了加里东造山运动,到泥盆 纪时期发展剧烈,在震旦纪陆台的周围形成了 许多山脉,同时也形成了许多高原和盆地。 主要生物有三叶虫和笔石衰落,水中出现了 鱼类,陆地上出现了大量棵蔗植物群,还有古 鳞木和古芦木等。

地层油层划分与对比

地层油层划分与对比
(1)区域地层划分与对比。
主要是在油气勘探初期,利用地面地质(露头、 探槽、浅钻等)、地球物理勘探(地展、重力、 磁力、电法等)、实验室分析资料(包括岩性、 物性、古生物、生泊指标分析等),再结合钻 井地质、矿场地球物理测井资料等,进行区域 地层划分与对比,目的是解决本地区的地层时 代、岩层旋回特征、岩层接触关系等,确定生 油层、储油层、盖层组合关系、为寻找地质构 造、预测油气勘探的有利地区提供依据。
志留系: S
于相应的系、统、阶符号
奥陶系: O
后面加上汉语拉丁拼音字
寒武系:
母。
震旦系:Z(上元古界)
(4)亚系的符号:
新第三系:N
老第三系:E
表3 地层顺序表
续表3 地层顺序表
三、地质时代单位与地层单位的关系
表4 地质时代单位与地层单位对照表
四、各地质时代单位的含义
1、太古代
(1)定义
从地壳形成到原始生物出现前为止,这一段地 质时代叫太古代或隐生宙,也叫前寒武纪。外 国地质学者也将太古代和以后的元古代合称为 前寒武纪。
相对地质时代划分方法,是国际地质 会议确定的。规定将其相对地质时代 划分为代、纪、世、期4个级别和一个 自由使用的时间单位“时”组成。其 中代、纪、世是国际性的时间单位, 期是大区域性的时间单位,时是地方 性的时间单位。
表1 各地质时代单位划分表
二、地层单位的划分与命名
1、地层单元的分级
目前,国际上通用的地层三级单位是界、系、统,此 外还有大区域性的次一级的两级单位阶和带以及小区 域性的群、组、段、带的各级单位。
(2)主要特征
在这期间发生了两次较大规模的造山运动。 在我国,第一次称为泰山运动,第二次称为五 台运动。太古代地层的特点是岩层大都为变质 很深的花岗片麻岩。根据科学家的研究,在太 古代地层中没有找到化石,因而认为当时还没 有生物。

碎屑岩油层划分对比方法介绍

碎屑岩油层划分对比方法介绍

层分层油单 分划回旋积沉�一统
回旋积沉井单各分划步初
手入律规合组 其及性岩井单究研从 �础基为料资心岩以
法方的分划回旋积沉中比对层油、2
2 22
2
2 22 2 12 2
22
2
2 21 2 11 2
2
层砂单
2 21 2 11 2
12
2
层小
。比对溯追级逐�次级低→次级高�比对回旋积沉区全 �合组 级逐�次级高→次 级低�分 划的回旋井 单
951-33L
151-33L 5-28L
341-33L
7-59L
061X-33L 421-33L 551-33L 71-39L
0006114
0006114
01-73L
1-05L 41-39L 4-73L 2-05L 11-39L
7-73L 8X-92L 1-49L 51-39L 13L 2-13L
0007114
层互泥砂
征特理物球地)3( 回旋积沉)2(
层准标 岩页色黑 层互泥砂 岩砂砾含
合组物矿 合组石岩 层志标殊特 层准标性岩
● ● ● ●
据依的比对与分划)一(
征特性岩)1(
CA、LM、R、LI、RG、PS ●
�系关性油含、性物、性 电 、性 岩 层 油 应 反 的 面 全 较 � 用 运 合 综 料 资 测 电 种 多
序程的比对层油
0004114
层 断
位井正校
号井位井
201-33L 321-33L
19L 41-59L
例 图
0005114
3-59L 451-33L
4-59L
1-59L
81-59L 52-59L 11-67L

第六章油气藏流体与油气层

第六章油气藏流体与油气层

pb 0.01( w o ) H
油藏范围内: √含油高度越大, 则浮力越大, 含油饱和度越高
教材P246
二、单一系统内的油水差异分布
2、含油饱和度的差异分布 (2)储层质量差异的影响
2 103 cos pc r
喉道小 (渗透率低), 则毛管力大
含油饱和度低 (含水饱和度高) 上凸部位渗透率?
第六章
油气藏流体与油气层
简要回 顾
油层顶面
油水界面 油层底面
油水 过渡带
内含油 边界
外含油 边界
(据杨通佑等,1998)
油层底面与油水界面 的交线
油层顶面与油水界面 的交线
教材P250
本章内容
★油气水系统 ★油气层分布 ★三维油藏地质模型
马东地区沙一中段板O油组B0-5单层原始流体属性分布图 马东地区沙一中段板O油组B0-4单层原始流体属性分布图 马东地区沙一中段板O油组B0-8单层原始流体属性分布图
00 36
3 60 0
36 50
3 65 0
GS67
GS14-16
GS14-15 GS16-14 GS16-16 GS94
00 35
GS63-2
36 50
3 60 0
GS19
3 55
GS18-16 GS18-18
0
36 00
GS18-20
00 36
GS20-18
3 60 0
3650
284000 282000
(据杨通佑等,1998)
一、含油气范围
③利用压力及流体资料确定油水界面
已知油井井底深度 油井地层压力 原油密度
已知水井井底深度 水井地层压力 地层水密度

[学习]碎屑岩油层划分与对比

[学习]碎屑岩油层划分与对比
[学习]碎屑岩油层划分与对 比


一、油层单元划分
•油层单元划分和对比: •是将油田内的储油层系剖面根据地层接触关系、沉积层序 或旋回、岩性组合、油气水分布等特征细分成不同级次的 油层,并建立全油田井间各级油层的等时对比关系,在油 田范围内实现统一分层。
• 意义: •1、揭示多油层储油层系的层间非均质性,正确地实施分 层开采的各种措施 •2、搞清各级油层的空间变化规律 •3、提高油层认识精细程度

3、利用岩性和厚度比例对比小层
•在局部范围内,同一时期形成的小层其岩性和厚度是相似的。
•在每个四级旋回内,应进一步分析其岩性组合规律,细分若干 个五级旋回,并分析其所具有的特点:砂岩相对发育程度,泥 岩稳定程度,各五级旋回的厚度比例等。

4、切片、等高程对比
•河流沉积地层的特征:标准层少,河道砂 体在泛滥沉积中随机出现 •对比方法:切片和等高程对比

•油层划分的基本依据 :
•沉积层序、旋回性、储层非均质性、油气水分布相结 合,即从沉积成因出发,落脚于储层的开发地质特征
不同级次的沉积层序和旋回性是含油层系沉积历史不同 级次的构造事件和沉积事件的反映,只有客观地按固有的 沉积层序及旋回性划分油层,才能正确地进行等时对比。 合理的油层划分又是为实施各种分层开采措施服务的, 各级次的油层应体现:层内储层开发地质特征的相对近似 性,层间的差异性和相对的隔绝性。
油田划分油层单元级别 不齐全,油层单元划分 常从砂层组开始。
•大庆萨中地区油层划分、储层的旋回特征

•胜利油区馆陶组上段油层单元划分结果表

二、油层对比方法
•油层对比前的工作 : • 1、通过典型井油层划分与对比,建立油田综合柱状图。 综合柱状图要求岩层特征(岩性、电性)在全区具有代表性 ,油层发育好

油层对比

油层对比

地层单元分级 区域地层
2. 岩石地层单元 回顾
(群、组、段、层) •以岩性作为主要分层依据。 •主要用于化石少、
岩性变化大的地区。
教材P108
地层单元分级 区域地层
3. 层序地层单元
•层序是一套相对整一的、 成因上有联系的、 顶底以不整合面或 与之相应的整合面 为界的一套地层 (Mitchum,1977)。
教材P137
221m
86m
93m
砂体 强水淹
泥岩 中水淹
弱水淹
油层对比的方法
6. 全区闭合
(反复验证、全区闭合) √桥式对比 √三角网对比
•w1
•w2
•w3
•w4
•w5
•w6
•w7
•w8
•w9
•w10
•w11
•w12
•w13
•w14
•w15
•w16
三维闭合
教材P137
油层对比的方法
四、地层分层数据表
碳酸盐岩中的薄层泥岩
教材P121
2353
GR
Rd
3300
3500
灰岩
泥灰岩
油层对比的依据 标志层
低 GR SP RT
P12a P12b P13a P13b P13c
油层对比的依据 标志层
(3)与沉积间断相关的标志层
轮古9井
轮古15-2井
GR
0
100
CAL
5
10
BIT
5
10
岩性 剖面
RMSL
0.1
GR
Rt
GR
Rt
逐级对比
GR
Rt
标志层
教材P133
沉积旋回

第六章 第二节 油气成藏模式

第六章 第二节 油气成藏模式

第二节油气藏形成模式溱潼凹陷是一个典型的南断北超的箕状凹陷。

自南向北划分为断阶带、深凹带、斜坡带三个构造带。

其中斜坡带又可分为内斜坡带、坡垒带、外斜坡带(图1-2)。

由于不同构造单元构造运动的不均衡性,导致油气聚集、分布特征存在十分明显的差别。

一、断阶带油气藏形成模式(一)断阶带构造特征溱潼凹陷断阶带西南起姜小庄,东北至小凡庄,全长约60公里。

溱潼凹陷是在新生代拉张背景下形成的箕状凹陷,断裂系统十分发育。

边界大断层断距1000~2000m,剖面上表现为同沉积断层,边界大断层的持续活动派生了一系列同向北掉的次级正断层,形成二阶或三阶结构,次级正断层断距小于500m。

断裂走向大都以北东东向为主,少部分为北东向。

在纵向上断开阜三段或阜一段,甚至泰一段,其侧向就自然被阜四段、阜二段、泰二段界岩,这类断层可以较好地控制油气的分区、侧向运移和聚集,亦称为控油断层。

根据阶状结构的发育特征,可分成东段、中段和西段。

目前已发现的油田主要分布于断阶带中段,纵向上包含了泰州组、阜一段、阜三段、戴一段、戴二段、垛一段等凹陷内主要储集层段。

断阶带东段次级断层不甚发育,主要为一阶结构。

主干断层下降盘发育有次一级羽状断裂,组成数个墙角状断块构造。

在此段已发现溪南庄油田、红庄油(气)田。

中段是断阶带最复杂的断块,因次级断层的发育造成二阶~三阶的阶状结构,沿次级断裂派生出来的断层极为发育,由此形成多个局部构造,目前已发现草舍、陶思庄、角墩子、储家楼、洲城、祝庄、淤溪等7个油田。

西段是断阶带上工作程度最底的段,主要为三阶结构。

边界大断层及一系列次级断层的发育是控制断阶油气富集的主要因素。

由于边界断裂的持续活动,产生了储家楼、时堰、俞垛、大凡庄、港口等一系列生油次凹,这些次凹是提供油源的主要场所;长期处于活动状态的边界大断层及其派生的次一级断层(特别是Ⅰ、Ⅱ号大断层后期活动),给深凹中生成的油气及压力封闭层的异常高压一个良好的排泄通道,因此这些断层成为油气运移的主要通道,特别是在二阶结构断阶中,由于Ⅱ号断层后期(一般与生油运距关键时间吻合)断距加大活动性增加,更接近生油深凹,因此,其油气运移通道作用更加明显。

第六节油源对比

第六节油源对比

第六节油源对比
油源对比包括油—岩、油—油、气—气、油—气岩的对比,实际上地化对比的核心问题就是油—岩和气—岩的对
比以及天然气的成因分类。

其主要意义是:
1.查明盆地内含油层与生油层的关系,确定生储盖组合的产能及分布特征。

2.了解油气运移的方向和途径。

一、油源对比原则
对比的原则:性质相同的两种油气应源于同一母岩;母岩排出的石油应与母岩中残留的石油相同,实际上油气在
运移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因此,相似即同源。

指标应选择在生油岩和原油中共同含有的,不受运移、热变质作用所影响的化合物。

二、常用对比指标
1.正烷烃分布曲线
2.微量元素
常用钒和镍,V/Ni<1为陆相环境,V/Ni>1为海相环境,而且,V/Ni随年代越老,比值越小,可能由于V较Ni不稳定。

3.生物标志化合物
4.碳同位素。

最新地层(油层)对比

最新地层(油层)对比
小层划分对比一般是在一个油藏的范围内进行,甚至是在一个油藏的 某个区块上开展。其划分对比的范围相对较小,从沉积相的分布上来看, 一般不会超过“沉积亚相”的分布范围,沉积相对稳定。因此,“小层” 地层单元在空间上的厚度变化一般不会很大,即使变化,一般也是规律性 的变化。
因此在小层划分对比时,如果标准层和沉积旋回性不清楚的情况下, 可以考虑采用厚度规律变化的原则进行小层划分对比。
5、区域地层划分对比 5.1、区域地层划分对比方法
区域地层对比目的: 主要解决地层的时代,接触关系,确定生、储、盖组合关系,为研究地质构 造、预测油气勘探的有利地带提供依据。 区域地层划分对比方法主要有: (1) 生物地层学的方法; (2) 岩石地层学的方法; (3) 构造学的方法 (4) 地震、测井、地质结合的综合方法等。
标准层是我们主要的对比依据,其数量与稳定程度,反映了对比的可靠程度。 因此对比过程中标准层的选择尤其关键。
由于对比的复杂性,即便是标准层在区域分布上也有一定变化,对此局部标志 层(辅助标志)的选择也有很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进一步细化了油层对比, 是标准层的辅助标志。根据分布的稳定程度可依次分为一级标志、二级标志等
① 岩性标准层法 岩性标准层:是区域性地层划分对比的重要标志,其岩石特征突出,岩 性稳定,厚度不大,且变化小。
② 沉积旋回法
旋回是由于地质营力周期性变化而在地层中留下岩性有规律重复出现的
记录。
三角洲平原
长中短 旋旋旋 回回回
三角洲前缘
长中短 旋旋旋 回回回
前三角洲(滨 浅湖)
基准面下降半旋回
基准面上升半旋回
(1) 生物地层学的方法 ① 标淮化石法 标准化石法是利用化石来确定地层的相对年代的方法。利用标准化石对比地

油层对比讲义

油层对比讲义
•要 求 做 到 以 河 流 - 三 角 洲 沉 积 的 一 次 旋 回 层 为 基 本 单 元 , 内 部 只 包 含 一 个 单 砂 层。 •在 河 道 砂 岩 发 育 的 层 段 , 常 出 现 不 同 时 期 河 道 砂 岩 间 严 重 切 割
和迭加。考虑到沉积单元在注水开发中的相对独立性和测井曲
高Ⅰ20底 厚度:0.5米 岩性:介形虫钙质粉砂岩,富含狼星虫,上下为黑色泥岩。 与高Ⅱ1+2顶部富含女星虫的介形虫钙质粉砂岩层为组合标志。 电性:上下低电阻所夹的一明显锥状钙质尖峰,下面钙质层多叉。
高Ⅱ3--4 厚度:0.4米 岩性:3号层的介形虫钙质粉砂岩下有0.4米的灰黑色泥岩; 4号层的0.6米介形虫钙质粉砂岩下有0.6米的灰黑色泥岩; 二者为组合标志。 电性:泥岩段低凹,被三个钙质尖峰所夹,三个钙尖都分叉。
油层对比的原则和工作流程
•油层对比的原则——旋回对比、分级控制、不同相带区别对待。 •油层对比的工作流程
确定井位、选取井号——以主井为中心,邻井不隔井、不重复、不漏井
利用标准层确定油层组、砂岩组、小层界限;
12个 37个 97个 编写小层号——首先确定出砂体是否跨层 自上而下依次编写 “+”也表示本层层号 “-”表示跨层层号 跨层层号自上层顶号编到下层底号。 注意:特殊砂岩组界线也有与大界线(油层组界线)表示相同的。 萨III4-7底界、葡I2底界的砂岩组界线均与油层组界线相同。
清楚反映各级旋回的组合特征 反映油层的储油物性 反映厚砂岩内部夹层的分布状况及物性差异
自然 电位
不能渗透性相近而岩性不同的岩层 岩性界面反映不明显 幅度值受岩层厚度、泥浆性能影响较大
反映各级旋回的组合特征及单层分界面 反映标准层的特征 明显反映厚砂层内部物性的差异及小旋回界线

06级作业——化工原理课程要点整理

06级作业——化工原理课程要点整理

第四节 对流传热
一、对流传热方程 1,对流传热分析 对流传热的概念
层流内层的导热
}对流传热
湍流主体对流传热
2,对流传热方程 Q=aA(t壁-t)(a为对流传热系数) 二、对流传热系数
1,影响对流传热系数的因素 2,对流传热系数 (1)流体在圆形直管内强制湍流无相变发生时 适用于气体或低黏度液体 (2)流体有相变化时的对流传热系数 ① 蒸气的冷凝②液体的沸腾 三、设备热损失计算
气体输送机械主要用于气体输送、产生高压 气体和产生真空三个方面
第二节 往复式压缩机
一、往复式压缩机的主要构造和工作原理
1,往复式压缩机主要构造
(主要工作部件为气缸、活塞、吸收阀和排出阀。)
2,往复式压缩机工作原理(活塞每往复一次,气缸内具有膨胀、吸气、 压缩和排气4个过程组成一个工作循环。)
二、往复式压缩机的生产能力
第五节 真空泵 一、往复真空泵 二、旋转式真空泵 三、喷射泵
第四章 非均相物系的分离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过滤 第三节 沉降 第四节 离心分离
第一节 概述
混合物按相数分为均相混合物和非均相混合物。 一、非均相混合物的分离在工业中的应用 1,回收有用的分散相 2,净化连续相 3,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二、非均相混合物的分离方法 1,过滤 2,沉降
孔板流量计 文氏管流量计 转子流量计
第六节 管路
一,管子 二,管件 三,阀件 四,管路的连接 五,管路的热补偿 六,管路的保温和涂色
第二章 液体输送机械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离心泵 第三节 其他类型泵
第一节 概述
一,液体输送机械的作用 二,液体输送机械的分类
分类 离心 回转 往复 液体 式 式 式 作用 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沉积旋回级次、油层对比单元级次,二者的等级是对应一
致的。旋回划分是以岩性组合为依据,目的在于提供单层对 比的标准。油层对比单元的划分是以油层特性的一致程度为 依据,考虑岩相条件和隔层条件,目的是为研究开发层系、 部署开发井网提供地质依据。
表9-2 沉积旋回级次与油层单元对照表
区域地层对比
油层对比
地层单元 系 组 段
层;靠定 油成近 岩 近隔 砂;的 性 ,层 岩 单 特 其; 集 油 征内 中 层
单油层(小层或单层)
A 岩性、物性基本一致,具一定厚度和分布范围;
B单油层间应有隔层分隔; C单油层间连通面积小于相邻两个单油层
叠合面积的50%;
D单油层相当四级旋回较粗的部分。 18
二、油层对比单元的划分
多油层、多旋回是我国陆相碎屑岩油气层的固有特征,根据油层特性的一致性与垂
6、中子(CNL)
7
第二节 碎屑岩油层对比的方法
一、油层对比依据
主要包括标准层、沉积旋回。
1、标准层
标准层:是指油层剖面上岩性稳定、厚度不 大、特征明显(颜色、岩性、化石、特殊矿物、电 性等)、分布面积较广的岩层。
取的标准层应距目的层较近,实际工作中把标准层
当作等时面。标准层易识别、易对比,把标准层卡住后,
(4)四级旋回:它是包含一个单油层在内的不同粒度序列岩石的一 个组合。受水流强度控制,其稳定范围仅局限于盆地内三级构造 的局部地区。旋回中较粗的部分相当于单油层。
在利用旋回对比油层时,可从大到小分级次进行对比。这就 是“旋回对比,分级控制”的道理。
2020/5/28
17
沉积相1
沉积相2

沉积相3

沉积相1
沉积相2




沉积相3




沉积相4
2020/5/28
沉积相5



沉积相6

16
(3)三级旋回:同一岩相段内几种不同类型的单层组成的旋回性 沉积(如由几个单砂层与泥岩层组合成的小的正旋回或反旋回)。 受局部构造控制,在盆地内三级构造范围内可以对比。与砂岩组 大体相当。
集中发育的含油砂岩有一定的连通性。上、下泥岩隔层分布 比较稳定。可将上、下泥岩层作为对比时确定旋回界线的依据。
2020/5/28
6
岩性对比示意图
四、油层对比所用资料
油、气田地质研究的大量资料来源于测
井资料,油层对比也主要借助于测井曲线并结 合岩心、岩屑资料综合完成。
1:200组合测井。
采用的对比曲线:1、视电阻率(R)
2、自然电位(SP)
3、自然伽玛(GR)
4、井径(CAL)
5、微电极(ML,NL)
2020/5/28
SⅢ1 ~ 3 、4 ~7 SⅢ1、2、3、4、5+6、7、8
、8~10
、9、10
葡Ⅰ组
PⅠ1~4、5~7 PⅠ1、2、3、4、5、6、7
合计
葡Ⅱ组 5
PⅡ1~3、4~6 、 7~ 9、 101~ 102
PⅡ1、2、3、4、5、6、7、8 、9、101、102
15
45
油层2020单/5/2元8 级次越小,油层特性一致性越高,垂向连通性越20 好。
(1)稳定沉积层。多形成于盆地均匀下沉、水域 最广的较深水相的沉积。特征:分布面积大,岩性、 厚度稳定,在时间上也是等时沉积。如陆相湖泊沉积 中的黑色页岩。
(2)大套同类岩性的地层中某些特殊岩性的夹层。
如陆相碎屑岩剖面中的煤(多形成于沼泽环境,分布
很广,如鄂尔多斯盆地二叠系山西组和石炭系太原组
各有一煤层,厚度不大,但分布稳定,电测曲线上特
旋回 旋回 地壳升降规模与沉积旋回幅度的14关系
在油、气田地质研究中,将地层沉积旋回分为四级:
“沉积旋回”的分级:
(1)一级旋回:相当在整个沉积盆地升降运动背景下的区域性复合 沉积旋回,反映了—个完整的水进-稳定-水退的沉积过程。分布范围受 盆地内一级构造单元控制,旋回幅度相当于1—2个连续沉积的地层 “组”,与同级沉积旋回以假整合或微角度不整合接触。一级沉积旋 回中岩性较粗的部分相当一个含油层系。
依靠标准层的控制,标准层上下的油层也就可以对比清
楚。 2020/5/28
8
第 一 油 层 组
第 二 油 层 组
①号标准层为灰黑色泥岩和介形虫泥岩,为区域地层对比标准层。 ②号标准层为灰黑色泥岩层,层位稳定。 ③号20标20/准5/28层为20-30cm深灰色介形虫泥岩层,在三级构造内普遍存9在。
常见的标准层有两种情况:
2020/5/28
5
三、油层对比的地质理论依据
油层对比不是根据深度对比,也不是根据厚度对比。
地质理论依据:油层对比是以“同一沉积范围内,同一
时代沉积物具有相似的沉积特征”做为分层对比地质理论依 据。
这些沉积特征包括:岩性
(颜色、成分)、岩石结构、 构造、电性等。
隔层:由于油层对比直接
为油田开发、开采服务,开 发层系的划分、层间连通情 况,很大程度取决于油层的 隔层条件,因此隔层厚薄以 及在平面上延续的稳定性是 油层划分的重要因素之一。
4
二、油层对比的目的意义
(1)了解油层的特性(岩性、厚度的变化趋势) 和分布特征。
(2)研究油层空间构造形态。
(3)了解油层的连通情况。
(4)为下一步打井时预测油层位置。
油层对比对于油田的开发和开采很重要,特别
是油田开发后期,能量低,需注水或注蒸汽进行。
二、三次采油时,了解油层的连通情况尤为重要。


沉积相4
沉积相5
2020/5/28
沉积相6
油 层 组
二 级 旋 回
砂 层 组
二 级 旋 回
1)若干油层特性相近的砂层 组组合而成;
2)以较厚的非渗透性泥岩作 盖、底层;
3)分布于同一个沉积相段内; 4)油层分布状况和油层性质
(岩性、物性)相近; 5)可做开发层系的基本单元。
E DC B A 基同有单上发油 若 本砂泥砂下育层 干 一岩岩层有段组 组 相 致组夹相较;内 合 互 。油层互稳 含而邻

沉积相4
沉积相5 二


沉积相6

一 砂 层 组 二 砂
层一 组油
层 组
三 砂 层 组


层二 组油

五 砂

层 组
19
表9-1 大庆油田某区萨尔图-葡萄花油层层组划分表
油层对 比单元
油层组
砂层组
单油层
萨Ⅰ组
SⅠ1~5
SⅠ1、2、3、4+5
层组名 称
萨Ⅱ组 萨Ⅲ组
SⅡ1 ~ 3 、4 ~6 SⅡ1、2、3、4、5+6、7、8 、 7 ~ 9 、 10 ~ 、9、10、11、12、13、14 12、13~16 、15+16
向上的连通性,一般可将油层单元从大到小划分为:含油层系、油层组、砂层 组、单油层。
顶界面
油以其若一
、厚内干个
水层油相一
分泥层互级
布岩组靠沉
特为沉近积
征盖积油旋 含 一
相层成层回 同;因组内

; 、的的 层
级 旋
岩组连 系 回
石合续
类;沉
型积
相;


2020/5/28
底界面
沉积相1
沉积相2



沉积相3
纵向上油层单元划分
分层对比
2020/5/28
横向上油层单元对比
1
2020/5/28
2
2020/5/28
图9-1油层组及砂层组对比示意图
3
区域地层对比
油层对比是在
的基础上进行的。
油气层识别
油层对比:是在区域地层对比基础上进行的,即一个地区只有
在大套地层对比清楚、确定出含油层系的前提下,然后才能开 展油层对比工作。油层对比实质上是地层对比在油层内部的继 续和深化,它和区域地层对比不论在对比所依据的基础理论、 还是基本方法上都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只不过油层对比要求的 精度更高,对比单元划分的更细,对比所用资料更丰富、选用 方法综合性更强。
砂层组
2四
油层单元
含油层系 油层组 砂层组
若干单油层
21
三、油层对比方法
“旋回对比,逐级控制”的对比方法。
1.单井资料准备
油层对比主要是在岩性一电性关系搞清楚的基础上, 用测井曲线展开油层划分与对比。
通过取心井的岩心与电测曲线进行比较,研究各种岩性、各 级沉积旋回在电测曲线上的显示,搞清岩性-电性关系,从而可 用电测曲线特征来判别含油层系的岩性和沉积旋回特点。
(2)二级旋回:在一级旋回中包含的次一级旋回。在盆地内二级构
造范围内可以对比,其旋回幅度相当一个地层“段”。每个二级旋回
可以是代表水进的正旋回或代表水退的反旋回。二级旋回中可以包括
几个油层组,每个油层组是二级旋回中油层特性相近的部分。一般都
有标准层或辅助标准层用来控制旋回界线。
2020/5/28
15
(1)单一电性特征:标准层在电测曲线上具明显特征,易与上下 邻层区别。如大庆油田葡 I组底灰色介形虫石灰岩或钙质粉砂 岩,在微电极曲线和2.5m底部梯度曲线上呈明显细长“尖峰” 。
(2)组合电性特征:不 同岩石类型组成的稳 定层组在电测曲线上 的反映。图 (b)为同一 油田嫩一段萨零-萨 I 组灰黑色泥岩内夹三 层油页岩或三层介形 虫层,在基值平缓的 视电阻率曲线和微电 极曲线上出现三个平 缓的20“20/5小/28 凸起”。
岩性 降 升 旋回 旋回 旋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