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和谐社会离不开和谐文化建设

合集下载

浅析“和谐文化”与“和谐社会”

浅析“和谐文化”与“和谐社会”

浅析“和谐文化”与“和谐社会”和谐、和睦、和平是人类共同的美好理想,也是全人类追求的共同价值。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建设和谐社会、和谐世界是时代的呼唤。

1 “和谐文化”与“和谐社会”的内涵和谐文化,包括以崇尚和谐、追求和谐为价值取向的思想文化。

建设和谐文化可以为建立和谐内涵为价值取向,以倡导、研究、阐释、传播、实施、奉行和谐理念为主要内容的文化形态、文化现象,文化性状。

它包括思想观念、价值体系、行为规范,文化产品、社会风尚、制度体制等等存在方式。

也可以说,凡是促进社会和谐、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文化,都可以统和为和谐文化。

和谐社会,是一个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协调发展、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共同进步的社会,它既反映了人们对社会发展的理想追求,也构成了人们探索推动社会发展的文化成果。

2 “和谐文化”与“和谐社会”的关系与作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显著标志就是具有和谐文化属性。

一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活动具有和谐文化属性。

在现阶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建立“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技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小康社会。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和谐”,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个领域与方面,从总体上反映了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基本趋势。

这同时也意味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需要物质基础,政治保证,也需要价值导向、精神支持。

二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追求具有和谐文化属性。

“和谐”反映的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和基本属性。

构建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就要实现社会主义社会和谐发展,这种和谐不仅包括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也包括人与人的和谐,不仅包括物质方面的和谐,也包括价值方面的和谐,反映了社会发展的价值方向。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价值认同的和谐越来越重要。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内涵着发展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实现价值和谐的本质要求。

最新-浅谈和谐文化建设历程与发展 精品

最新-浅谈和谐文化建设历程与发展 精品

浅谈和谐文化建设历程与发展和谐文化建设是以和谐内涵为理论基础的文化体系,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前提条件。

本文将对和谐文化的建设历程进行梳理,指出和谐文化建设对中国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而在整个文化建设过程中,我国也一直坚持把和谐文化建设放在文化建设的首要位置。

和谐文化;社会主义;建设;发展一、和谐文化建设历程和谐文化包含这样几个内涵。

第一,以和谐思想为核心。

和谐文化不仅强调和谐精神、倡导和谐理念,更把这种思维模式运用到社会建设的整个过程之中,引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方向。

如今,我国正处在一个巨大的转变之中,外来文化的冲击、经济模式的转变使得社会出现一些不和谐的因素,和谐文化的构建便是对和谐理念的弘扬、社会和谐气氛的营造,有利于社会的全面、健康发展。

[1]第二,和谐文化是先进文化,而先进文化是人类进步的结晶。

先进文化是指面向现代的、世界的、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而和谐文化以和谐为其价值取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在继承人类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创造属于民族的、大众的现代文化,其内涵与先进文化相适应,符合先进文化的特征。

在构建历程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它是建立在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上的价值认同体系,涉及方方面面,包括政治、文化、经济、思想等。

其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社会主义荣辱观。

这四个方面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可以说,价值观是文化之核心,社会主导的价值观构成了它特有的文化与文明实质。

二、推进和谐文化发展策略和谐文化为推进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精神动力、舆论支持、思想保证和文化条件。

如今,十八届六中全会提出了要全民推进社会发展,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这意味着我们还要继续推进和谐文化的发展进程,创造出更和谐的社会环境,积极谋求和谐文化和社会发展相结合,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和谐文化与和谐社会的关系

和谐文化与和谐社会的关系

和谐文化与和谐社会的关系引言和谐文化和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

和谐文化是指一种以元素和谐、生态和谐、价值和谐为特征的文化体系。

和谐社会是指社会成员之间相互关系和谐、公平公正、矛盾得到有效化解的社会。

本文将分析和探讨和谐文化与和谐社会之间的关系,以期深入理解和推进中国社会的发展。

和谐文化的内涵和谐文化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

它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涵:1.生态和谐: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关系。

生态和谐是指保护环境、保护生态、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通过推崇生态学和生态文明的思想,倡导人们尊重自然、珍惜资源,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2.价值和谐: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

价值和谐是指尊重个体和集体的尊严,强调个体的价值实现与社会的共同利益之间的和谐。

通过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公平公正、互助互爱、和谐相处的社会关系。

3.元素和谐:强调文化元素之间的协调与统一。

元素和谐是指文化之间的和谐共生,以及不同文化要素之间的融合与协调。

通过承袭传统文化、吸收外来文化、创造新兴文化,实现多元文化的和谐发展。

和谐社会的构建和谐社会是基于和谐文化的发展而实现的目标。

在和谐社会的构建中,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是重要的:1.社会公平正义:强调社会的公平公正。

通过改革创新机制,推行社会公平正义,实现资源的公平分配和机会的公平竞争。

2.社会稳定和谐:强调社会安定的状态。

通过加强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化解社会矛盾,实现社会安宁。

3.社会协同发展:强调各个领域的协同发展。

通过强化各个领域间的协作与合作,实现经济、文化、政治、科技等多维度的和谐发展。

和谐文化与和谐社会的相互促进关系和谐文化和和谐社会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的关系,即和谐文化的发展能够推动和谐社会的构建,而和谐社会的实现也为和谐文化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首先,和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为和谐社会构建提供了思想基础。

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的思考

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的思考

会矛盾出现纷 繁复杂的局面 , 人们的思

项长期任 务 , 必须立 足 当前 、 眼长 新局面。 着 开展和谐创建 活动是大力加强 教育 内涵 , 广泛吸 引群众参与 , 建立 健
想观念也发生了深刻 的变化 , 思想活动 远 , 把集 中性宣传教育与经 常性 教育结 和谐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 要突出思想 的独立性 、 选择性 、 多变性 、 差异性 明显 合起来 , 持之 以恒 、 不断推进 。
FzA ・ E UoG EG AH NX s zN HN U H
学 术 纵

经济 与社会 的协调 发展 , 是环境与社会 带。 必须坚持用马克思 主义 中国化的新 族精 神和 时代 精神 , 须把握 历史方 必 的协调发展 , 是社会的全面进步。经济 成 果武装 全党 、 教育人 民 , 民族精 神 位 , 用 具有 世界眼光 , 既传 承历史 文化 的

中, 不断培育 、 累和形成 了以爱 国主 会形成 崇 尚和谐 、 积 追求 和谐 、 维护 和谐 勇敢 、 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 神 。进入 服务型社 区、 自 学习型社 区、 友好 型社 区 、
发展 , 现社会 的全面进 步 , 而促 进 泛开展公 民道德建设 , 实 从 推动形成 良好 的 论氛 围。和谐社会离不开和谐的舆论 。 社会风尚和人 际关 系。第一 , 要加强宣 有效 引导社会舆论 , 形成积极健康 向上
( 建设币} 化有利于化解矛盾 、 传教育 , 三) Ⅱ 营造 良好 的舆论氛 围。要紧紧 的思想舆论环 境 , 关系人心 向背 、 事业
凝聚人 心 。和谐文化强 调 的是 求 同存 围绕树立社会 主义荣辱观 , 在营造浓厚 兴衰 、 社会和谐 。 首先 , 要坚持正确 的舆 异、 团结 友爱 、 睦相处 , 有 弘扬 正 舆论氛围上下 功夫 , 和 具 在深入普及上下功 论 导 向, 必须始终 坚持 团结稳 定 、 面 正 气 、 聚人心 , 凝 沟通感情 、 增进融合等 功 夫, 在进教材 、 进课 堂上下功夫 , 在创造 宣传 为主 , 使有 利于 国家 富强 、 民族振 能, 能够起 到化解矛 盾 、 理顺社 会关 系 良 文化 环境上下功夫 . 好 努力在全社会 兴 、 社会 和谐 、 民幸福 的思想 和精神 人 的作用。 和谐社会不是没有 利益 冲突的 叫响“ 八荣八耻” 第二 , 。 要注重实践 , 使 成为时代 的最强音。其次 , 要充分发挥

文明是最美的风景线——建设和谐社会的关键之一

文明是最美的风景线——建设和谐社会的关键之一

文明是最美的风景线——建设和谐社会的关键之一在当今社会,人们对于美的追求已经不再局限于自然风光和人文艺术,而是更加注重社会的文明程度。

文明不仅是一个国家的形象,更是一个社会的底蕴和力量。

建设和谐社会的关键之一,就是要不断提升社会的文明素养。

一、文明与社会和谐文明是社会和谐的基石。

一个文明的社会,必然是一个和谐的社会。

文明的社会意味着人们相互尊重、相互关爱,彼此之间充满着友善和善意。

而和谐的社会则意味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谐相处,社会各个群体之间的利益得到平衡和协调。

只有在文明的基础上,社会才能实现和谐的目标。

二、文明与道德修养文明与道德修养是密不可分的。

文明的社会需要每个人都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而道德修养则是文明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明的人,不仅要具备基本的道德准则,如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等,还要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如关爱弱势群体、乐于助人等。

只有通过道德修养,人们才能在社会中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

三、文明与环境保护文明的社会必然是一个注重环境保护的社会。

环境保护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议题,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之一。

文明的人们懂得珍惜自然资源,尊重生态环境,注重环境保护。

他们不会随意破坏环境,不会乱扔垃圾,不会滥砍滥伐。

只有通过文明的行为,人们才能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四、文明与公共秩序文明与公共秩序是相辅相成的。

文明的社会需要有良好的公共秩序作为保障。

公共秩序是社会稳定的基石,也是人们生活安宁的保障。

在文明的社会中,人们遵守法律法规,尊重社会规范,自觉遵守公共秩序。

他们不会乱扔垃圾,不会随意闯红灯,不会恶意排队。

只有通过遵守公共秩序,人们才能共同维护社会的稳定和谐。

五、文明与教育文明与教育是相互促进的。

文明的社会需要有良好的教育体系作为支撑。

教育是培养人们良好品质和道德观念的重要途径,也是提升社会文明素养的关键。

在文明的社会中,人们通过教育获得知识,培养思辨能力,提升道德修养。

浅谈和谐文化建设

浅谈和谐文化建设

谐 文 化 舆 论 氛 围; 开展 多 种途 径 丰 富 和谐 文化 生 活 。
【 关键 词】 和谐 ; 文化 ; 建设 ; 途径 党的十七大报 告中突出强调 了加强文 化建设 、 提高 国家文化 软实 和谐文化强调各种健康思想文化相互借鉴 、 得益彰 , 相 主张在 坚持核心 力的极 端重要性 , 对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 高潮 , 建设和 谐文化提 出 价值体 系的基础上 , 尊重文 化的多 样性 , 动不 同文化相 互学 习、 推 取长 了新的要求。构建社会 主义 和谐社 会 , 是我们 党从 中国特 色社会 主义 补短 , 实现弘扬 主旋律与提倡多样化 的有机 统~。建设和谐文 化 , 必须 事业总体 布局和 全面建设 小康社会 全局出发 提出 的重大战 咯任 务 , 反 在多元中立主导 , 在多样中谋共识 , 减少思想; 突 、 中 增进社会认 同, 有效 映 了建设富强 民主文明和谐 的社会 主义现代 化国 家的内在 要求 , 体现 避免因认识差异引发社会 动荡。这样 才能形 成百花 齐放 、 家争 鸣的 百 了全党全 国各族人民的 共同愿望 。实现社会和 谐 , 既需要雄 厚的 物质 生动局面 , 使先进文化得到发 展 , 健康 文化得 到支 持, 落后文 化得到 改 基础 、 可靠的政治保障 , 也需 要有力 的精神支撑 、 良好 的文化 条件 即和 造 , 腐朽文化得到抵制 ; 使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 、 统文化与现代 文化、 传
范沟通思想感情、 调节人们 行为、 整合社 会关系的作 用。和 谐文化强调 和而不同、 以和为贵 , 主张人与人 之间相 互尊 重、 相互 信任 、 互帮助 , 相
反对 相互敌视 、 相互欺 诈、 相互对 抗。建设 和谐文 化 , 全社会大 力倡 在
导和谐理念、 培育和谐 精神 , 能够形成 解决社会 矛盾 的新认识 、 就 处理 社会关系的新方法 , 引导 人们 用和谐 的思想认 识事物 , 用和 谐的态度对

和谐社会视角下的和谐文化建设

和谐社会视角下的和谐文化建设

的地 位 虽 然 是平 等 的 。 其 目标 追 求 完 全 不 同 , 人 的价 值 的 认 识 存 上来 。只 有 最 大 限度 地 统 一 思 想认 识 , 谐社 会 的 建 设 才有 牢 固 的 但 对 和 在 着 明显 差 异 . 变 这 些社 会 中 的 文 化形 态 包 含 着 冲 突 与 对 抗 。古 往 思 想 保 证 。 改 今 来 . 人 们 所 构 想 的 和谐 社 会 的理 念无 不 体 现 着 人类 文 化 向 前 发 展 哲 三 、 设社 会主 义 和 谐 文 化 的 路 径 探 寻 建 的总 趋 势 , 现 着 人 类 先进 文 化 的理 性 选 择 与价 值 追求 。 只 有 造 就 和 体 ( ) 一 建设 和 谐 文 化要 以人 民群 众 为 主体 和 谐 文化 是 人 民 群 众创 谐文化 。 能造就“ 满活力、 才 充 安定 有 序 ”全 面 的 、 持 续 的 社 会 和 谐 。 造 、 、 可 由人 民群 众 共 享 的 文 化 , 此 , 民群 众 理 当成 为建 设 和谐 文 化 的 因 人 和 谐 文 化 的 内涵 理 解 主体 。 充 分 调 动 人 民群 众 参 与 和 谐 文化 建 设 的积 极 性 、 动 性 、 要 主 创造 和 谐 文 化 既 是 和谐 社 会 的 重要 特 征 和精 神 支撑 , 是 衡 量 社 会 和 性 , 人 民群 众 在 文 化 创 造 上 各 尽 其 能 , 文 化 提 高上 各得 其 所 , 也 使 在 在文 谐 水 平 的 重 要 尺 度 。 我们 所 要 建 设 的 和谐 文 化 , 社会 主 义 和 谐 社 会 化 享 有 上 各 得 其 利 . 人 民 群 众 在 和 谐文 化 的创 造 与享 受 中形 成 社会 与 让 只 才 才 要 求 相 适 应 。 中华 民 族 “ 合 ” 化 传 统 相 承 接 , 取 世 界优 秀 文 明 和谐 的价 值 追 求 。 有 这 样 . 能 使 和 谐 文化 的功 能 得 到 充 分 发 挥 , 与 和 文 汲 成 果 , 映 时 代 进 步 潮 流 , 中 国特 色 社 会 主 义 文 化 的重 要 组 成 部 分 。 能 真正 使 和 谐 文 化 成 为 全 体 人 民 团结 进 步 的重 要 精 神 支 撑 。 反 是

对我国当前和谐文化建设的认识

对我国当前和谐文化建设的认识

对我国当前和谐文化建设的认识一个国家、一个社会,没有文化,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

文化浸透和展示于人类生活、生存的方方面面,演绎和表达于无数具体的细节、或大或小的场景中。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文化因素深深地渗入其间,它为和谐社会的发展提供思想保证、精神支撑。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和谐文化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包含着和谐文化建设的内容,同时更需要和谐文化的引导和支撑。

和谐社会越发展,和谐文化的地位和作用就越突出、越明显。

和谐文化是和谐社会的体现和升华,同时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价值导向、智力支撑和培育土壤。

和谐文化的缺席,意味着和谐社会被抽离了根基和灵魂,人、社会、国家就必然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

因此,构建和谐社会必须首先创造和谐文化,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

建设和谐文化不仅有它的必要性,其重要性也不容忽视。

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1、有利于巩固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定的理想信念支撑和思想道德支撑。

从“文化”的角度审视和阐释和谐社会,可以使我们更加重视构建和谐社会的文化心理要素,更为理性地处理不同社会人群之间的利益关系,从而加快建构和谐社会的进程。

2、对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和谐文化是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的思想源泉和精神基础,建设和谐文化有利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的共同发展。

3、有助于整合社会力量、化解社会矛盾、凝聚人心。

4、有利于加速文化与经济的融合,促进文化与经济的协调发展;5、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自身的进一步繁荣发展;6、消除社会文化贫困,促进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不断实现。

由此可见,建设和谐社会是摆在我国面前的一个不容忽视的任务。

针对我国目前的情况,和谐文化的建设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观念。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内容是十分丰富的。

浅谈和谐文化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

浅谈和谐文化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

浅谈和谐文化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发表时间:2010-11-12T15:34:03.037Z 来源:《魅力中国》2010年8月第3期供稿作者:张利敏[导读] 没有和谐的文化,就没有和谐社会的根基,也没有和谐社会的发展方向张利敏(河南省濮阳县总工会职工培训学校河南濮阳 457100)中图分类号:C912.3 文献标识码:A摘要:没有和谐的文化,就没有和谐社会的根基,也没有和谐社会的发展方向。

和谐文化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有没有和谐的文化,是衡量一个社会是否和谐的重要尺度。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

如何按照十六届五中全会的精神建立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的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关键词:和谐文化和谐社会关系一、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基础性工程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如果没有文化,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文化因素深深地渗入其间,它为和谐社会的发展提供思想保证、精神支撑。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没有和谐的文化,就没有和谐社会的根基,没有和谐社会的发展方向。

和谐文化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

有没有和谐的文化,是衡量一个社会是否和谐的重要尺度。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包含着和谐文化建设的内容,同时更需要和谐文化的引导和支撑。

和谐社会越发展,和谐文化的地位和作用就越突出、越明显。

和谐文化是以和谐为思想内涵,以文化为表现方式的一种文化,它融思想观念、理想信仰、社会风尚、行为规范、价值取向为一体,包含着对和谐社会的总体认识和评价,是社会发展和文化建设的有机结合。

和谐文化的形成,是一定的社会主体对历史、现实和未来的社会生活的自觉认识和向往,代表了一定社会主体的利益,同时也体现了一定社会主体对社会发展的认识水平。

从表现形式上看,和谐文化既有思想观念方面的内容,又有制度规范方面的内容。

谈和谐社会文化的构建

谈和谐社会文化的构建

谈和谐社会文化的构建提要:和谐社会需要和谐的文化,今天在科学发展中社会里,更需要构建和谐文化。

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既需要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同时又要具有广泛性和社会的认同性。

文章首先给出了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含义和特征,然后分析了在我们社会主义社会如何构建和谐文化。

关键词:和谐;文化;特征在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意中,第一次提出和谐文化这个概念,这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社会发展之必然的产物。

和谐社会,首先表现为和谐文化为前提和特征的,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精髓。

因此,和谐社会文化的构建是非常重要的。

一、和谐社会文化的特征和谐社会文化指以先进的意识形态为核心,以构建和谐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以崇尚和谐、追求和谐为价值取向的思想文化,它融合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社会风尚为一体,反映着人们对于和谐社会的总体认识、基本思想、理想追求。

在社会主义精神和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建设和谐社会文化是建设中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具体体现,是引领中华民族向着更加崭新的未来的美好的前景发展的必然。

胡锦涛总书记曾经指出:“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贡献,是现阶段我国文化工作的主题。

”在我们正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我们的党把先进的文化建设放在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是适时而英明的。

应该说,一系列重大的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的举措,特别是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构建和谐文化的措施,是社会发展之历史的必然。

当然,和谐社会文化必须以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和谐社会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基石的。

和谐社会文化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和谐社会文化必须与当今的市场经济相适应。

市场经济是社会文化发展的基础,社会文化又反过来影响经济的发展,推进经济的发展。

一方面,我国是以国有经济为主体,以多种经济体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发展体系,这也就决定了我国的文化是以公平、公正、团结合作为特征,是以和谐思想为文化的主旋律的。

和谐文化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和谐文化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从 文 化功 能 看 其在 社 会和 谐 发 展
同 ,但 涵义都 着 眼于文 化对人 的思想感 化和道德 养
成 。 化 之 所 以 能 起 到 教 化 的 作 用 , 因 为任 何 文 化 文 是
中的作用
人 类 历 史证 明 ,一 个 国 家 、 一 个 民 族 的 发 展 程
都是人们 在 自己 的生 产劳动和 社会生活 中积淀而 成
度, 往往是与文化 的发 展水 平相联系的 , 文化对 国家
和 民族 的发展具 有十分 重大的意义 。人类不仅必须
有 物 质 的 经 济 生 活 ,而 且 也 总 是 生 活 在 特 定 的 文 化
氛 围下 ,文化在人类社 会的历史演进 中起着重要 的
作用 。 人 类社会每一次 跃进 , 类文明每一次升华 , “ 人
可能 。 比如 , 语言 、 文字 、 画以 及现 代社会的报纸 、 绘
维普资讯
电影 、 电视 、 网络 等文化传播裁体 , 成为人f l 互认 lH ' ]
能 和 发 挥 自己 的 能 力 等 。 这 五 个 层 次 其 实 大 多需 要
识、 沟通情感 、 交换看法 、 讨论 问题 的基本 工具和主 要途径 。 一个 国家 内部 人与 人之 间需要交流沟通 , 一
1 l

用, 认知 、 传承功 能代表着知识 的传递 , 娱乐功能表 现着精神的释放 , 间接对社 会和谐起着润滑 的作用 。 社会和谐需要 各个层面提 供基础 ,而文化 特有的功 能则使它对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
个 民族与其 他民族之 间、一个国家与其他 国家之 间 也需要交流沟通 。 经验证明 , 文化越发达 , 社会沟通 就越 顺畅 ,先进的文化有 助于实现最有效 的社会沟 通, 庸俗的 、 不健康的落后 文化只H f 造社会沟通 的  ̄ I] 障碍 ,危害 国家和 民族的利 益。 第四 , 它具有凝聚功能 。 国家是整体性 的社会构 造, 分居不 同地域 的一个 个家庭、 有各 自主见的政 具

浅谈建设和谐文化

浅谈建设和谐文化

楚天主人2008年第8期党的十七大报告深刻阐述了和谐文化的重要精神内涵,进一步明确了建设和谐文化的重大任务。

建设和谐文化这个命题的提出,充分反映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认识,是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战略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内含的价值观,决定着文化的性质和特点。

用“和谐”来界定文化,表明这种文化是以和谐为思想内核和价值取向的,是崇尚和谐理念、体现和谐精神的文化,其主要功能就是引导人们致力于构建和谐社会。

因此,和谐文化建设肩负着为全体人民团结进步提供重要精神向导和支撑的伟大使命。

当前,建设和谐文化,既是一个重大的文化发展机遇,也是一个挑战。

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文化发展观念,完善文化发展体制环境、政策环境和社会环境,努力构建和谐文化体系,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加强和谐文化建设,是我国当代社会文化和价值观念日益呈现出多元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条件下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必须树立与和谐文化相适应的新的文化发展观,正确处理指导思想一元化与思想观念多样性、文化的先进性与广泛性、文化的传承性与创新性之间的关系,使之成为多元统一、兼容共生、协调有序、充满活力和大众共享的文化。

这既是一种新的文化愿景和理念,也是随着国家经济社会转型和发展而必然进行的一种文化转型。

一是要正确把握和处理指导思想的一元化与思想观念多样性的关系,努力实现主导性与包容性的和谐统一。

建设和谐文化,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一元化,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这是整合力量、凝聚人心、推动社会进步的旗帜和灵魂。

要在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主导下,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整合和引领多样性的思想文化,减少思想冲突,增进社会认同,满足人民群众多方面、多层次、多样性的精神文化需求。

二是要正确把握和处理文化的先进性与广泛性的关系,努力实现针对性与实效性的和谐统一。

浅谈和谐文化

浅谈和谐文化

浅谈和谐文化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同理,文化也是单位的灵魂。

和谐文化是和谐社会的思想根基和文化源泉,亦是和谐单位的精神向导和重要支撑。

构建和谐社会、和谐单位的途径有多个,但通过和谐文化建设引领和谐社会、和谐单位的建设毫无疑问是一个行之有效的重要途径。

目前,和谐文化还是个较新的课题,本文就和谐文化的概念、特性、结构、功能、意义及建设途径等问题作粗浅的探讨,重点是讨论单位和谐文化的建设意义及其实践途径。

一、和谐文化概念什么是和谐文化?和谐文化是由和谐与文化两个词素构成,形成偏正结构。

先析文化这个词。

文化是一个含义十分广泛的词。

据说有二百多种定义。

据《辞海》解释,广义地说,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狭义地说,指意识形态以及与其相应的制度与组织机构。

在中国的文字学中,“文”指线条的交错,象征万物互相融合。

“化”字则是“人”和“七”的会义,即回首从人,意为引导人从善。

“文化”的本义就是“物纵横而无亥,引导人从善”。

有人还从文化的拉丁词写法溯求词意,原意是耕作、培养、教育,物质求索的“耕作”,精神修养的“耕作”。

归纳种种说法,“文化”大致含有如下思想,是人类在耕作物质财富、精神财富中创造的,是人与社会发生交往中形成的,被体现在“人工制品”中,体现在精神、意识中。

再析和谐这个词。

中国文字中,“和”、“谐”二字,本字应为“龢”、“龤”。

早在三千多年前,中国的甲骨文和金文中就有了“龢”字,而在二千多年前通行的典籍中也有“龤”字,汉许慎《说文解字》云:“龢,调也。

”又云:“龤,乐龢也。

”(“龢”的字义古人亦解释为人们期待着有一天能够在庄稼旁边听听音乐看看书,过上安定康乐的生活)另有《广韵》对“和”的解释是:“和,和顺也,谐也,不坚不柔也。

”由上可以看出,“龢”、“龤”或“和”、“谐”单用时是同义词,“和谐”一词是由同义语素联合构成的合成词。

上古汉语以单音词为主,因此在先秦文献中,尚未见“和谐”一词。

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论文

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论文

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论文建设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论文篇1浅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措施摘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树立危机意识,提高危机管理能力;健全危机管理相关法律制度;建立全过程的危机管理机制;建立多边合作的公共危机管理体系。

关键词:危机管理和谐社会政府1.树立危机意识,掌握危机管理知识。

提高危机管理的能力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我们知道,今天的危机已呈现常态化,今天的社会时刻都有危机发生的可能。

因此,作为危机处理的主要指挥者和组织者,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必须认识到“危机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危机不仅仅在资本主义社会比比皆是,层出不穷,即使在社会主义国家也屡见不鲜,难以避免。

”2.建立常设性的危机管理部门,健全相关法律制度公共危机管理是各级政府、各级政府部门的职责和责任。

就社会现实情况看,应对各种公共危机已不再是政府偶尔为之的任务,而是政府的一项重要的常态职能。

这就要建立常设性的专门危机管理部门,统一指挥重大公共危机的应急管理工作。

然而,我国有些地方的政府危机管理系统却缺乏专门、常设性的危机管理部门和专业人员。

当公共危机出现后,主要依赖中央政府或省级政府、有关部门设立的临时机构来进行危机管理。

这些临时机构,一方面缺乏对危机的预测、预警工作。

另一方面,由于缺乏危机管理的专业人员,缺乏应有的培训和处理危机事件的经验,必然影响危机处理的效果。

因此,当务之急就是在地方各级政府内部,成立一个专门常设性的危机管理部门,统一管理公共危机事件。

3.建立全过程的危机管理机制。

有效地预防、回应、化解和消弭各种危机根据危机从无到有,再到无的过程,危机大致要经过危机的爆发、持续、消失三个阶段。

政府完整的公共危机管理应该包括危机爆发前的防范预警、危机持续中的应对处理和危机结束时的善后总结三个过程。

文化多样性与和谐社会建设演讲稿

文化多样性与和谐社会建设演讲稿

文化多样性与和谐社会建设演讲稿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事们:
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和大家一起探讨文化多样性与和谐社会建设这一重要议题。

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一大特征,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

这种多样性不仅丰富了人类社会的文化底蕴,也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动力。

正是因为文化多样性的存在,我们的世界才如此丰富多彩,充满了无限可能。

然而,文化多样性也带来了一些挑战。

在不同文化之间,可能会存在误解、冲突甚至对立。

这就需要我们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更加注重文化多样性的尊重和包容。

我们应该学会欣赏和尊重不同文化的特点,避免以自己的文化标准去评判和排斥其他文化。

只有在这样的包容和尊重中,我们才能真正实现和谐社会的建设目标。

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我们还需要加强文化多样性的交流
与融合。

只有通过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其他文化,从而增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互信和合作。

这不仅有助于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也有助于增进人类的和平与友谊。

因此,我想倡导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多多参与不同文化的交流与体验,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的特点,让文化多样性成为我们社会的一大亮点,推动和谐社会的建设。

让我们共同努力,让文化多样性成为社会发展的动力,让和谐社会成为我们共同的追求!
谢谢大家!。

社会和谐中和谐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社会和谐中和谐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社会和谐中和谐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摘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建设和谐文化,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价值取向,对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推进和谐文化建设、形成良好的人文环境和文化生态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社会;和谐文化;重要性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需要雄厚的物质基础、可靠的政治保障,同时也需要社会主义文化为其提供坚实的道德基础和精神支撑。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

”“和谐文化是全体人民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撑。

”十八大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发扬学术民主、艺术民主,为人民提供广阔文化舞台,让一切文化创造源泉充分涌流,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的新局面”这都是我们党全面总结历史经验,科学分析当前形势而做出的精辟论述。

一、和谐文化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谐文化,是指社会大多数人和各个社会群体都能认同、掌握和消费的文化。

它需要有效地消除社会不同群体的文化落差,在信息、知识、技能文化的掌握和拥有上,实现基本的平等和民主。

包括反映一切人类和平、和睦及其自然关系、社会关系和谐的价值观念、文化形态及行为规范。

我们所要建设的和谐文化,是以社会主义制度为基础,以先进文化为指导,面向时代,立足于现实,与中华民族和谐传统相承接、与和谐社会要求相吻合的思想文化体系。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塑造和谐社会的文化建设

塑造和谐社会的文化建设

塑造和谐社会的文化建设2023年,年初,全国政协开幕会议,习近平强调:“打造和谐社会,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而文化作为一种转化力量,必须发挥充分的作用,来引领人们的思想、价值观和行为方式。

要不断推动文化建设,深入挖掘历史文化遗产,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倡导文化创新和创造,推进社会文化繁荣发展,全力打造和谐社会。

”此话一出,全国人民仿佛听到了通往和谐社会的进一步指引。

那么,文化建设如何才能把我们带入和谐社会呢?第一、增强文化软实力。

文化软实力是体现国家文化影响力的重要标志。

要准确捍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加强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研究和挖掘,加强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用价值发掘,加强国际文化输出,大力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增强我国文化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和议程塑造力。

第二、推动文化消费。

文化消费是推动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

要围绕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倡导全民文化创造、文化消费、文化互动,促进公共文化资源共享,发挥文化市场的引导作用,鼓励和支持文化企业和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推动文化消费和经济发展相互促进,让人民群众享受文化红利。

第三、推进文化生态保护。

文化是一种生态,要将其视为自然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来保护。

保护文化生态,要保护生态系统中的各种文化载体,包括文化景观、文化遗产、文化传承等,在城市化和工业化过程中更要有意识地保护和利用好文化资源,让文化生态成为人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四、加强文化教育。

文化教育是人民群众素质提升和道德品质塑造的重要途径。

要深化文化教育系统改革,加强公共基础教育的文化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探索新型文化课程编写方法,构建教育评价体系,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和道德品质,全面推动和谐社会建设。

第五、倡导文化创新。

文化创新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内涵。

要注重文化创新的切实性和实用性,强化文化产业综合创新,深入推进文化科技创新,加强文化创新人才培养,着力提高文化创新的核心贡献度,把文化创新真正融入和谐社会的每一方面,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撑。

建设和谐社会促进社会和谐

建设和谐社会促进社会和谐

建设和谐社会促进社会和谐建设和谐社会是每个国家都追求的目标,它旨在通过加强社会与经济的发展,改善人民生活质量,增强社会稳定和凝聚力,促进社会和谐与进步。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如何建设和谐社会以促进社会和谐。

一、经济发展与和谐社会经济的繁荣和良好的就业机会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

首先,要保持经济的持续增长,增加就业机会,提高人民的收入水平。

其次,要加强社会保障体系,确保每个人都能享受到基本的医疗、教育和养老保险。

此外,要加强贫困地区的扶贫工作,使贫困人口也能够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

通过经济的健康发展,可以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平等,减少社会中的不公正现象,促进社会和谐。

二、教育与和谐社会教育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

教育不仅仅是传递知识,更是培养人们良好的价值观和道德标准。

首先,要加强公平教育,确保每个孩子都能够接受到良好的教育资源。

其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教育他们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并建立一个和谐的社会关系。

此外,要加强职业教育,培养人们的技能,提高就业能力,促进社会的发展和稳定。

通过教育的力量,可以传播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社会和谐。

三、法治与和谐社会法治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石。

要加强法律教育,强化人们的法律素质和法治观念,引导人们自觉遵守法律,增强法律信仰和法律意识。

同时,要健全和完善法律法规体系,确保法律的公正性和权威性。

此外,要加强执法机关的建设,提高执法效能,保护人民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通过法治的方式,可以构建一个秩序井然、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促进社会和谐。

四、文化与和谐社会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

要加强文化建设,传承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培养人们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同时,要倡导多元文化,尊重不同文化的多样性,促进文化交流与融合。

此外,要注重培养公民文化素质,提倡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营造良好的社会风尚。

通过文化的力量,可以促进社会的共同理念和价值观,增强社会的凝聚力和和谐性。

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目标和基本要求,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障。

本文将从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多个方面探讨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一、政治建设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政治建设起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首先,要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确保中国共产党的长期执政地位。

其次,要深化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广泛开展人民民主,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表达权。

同时,要推进法治建设,切实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

重要的是,要坚决反对腐败现象,建立廉洁政府,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二、经济建设经济建设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基础和支撑。

为了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我们需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

同时,我们还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推动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优化资源配置,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文化建设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建设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

同时,要加强教育体制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四、社会建设社会建设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重要保障。

我们需要加强社会管理,构建社会治理体系,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公平正义机制,推动社会公平、正义和和谐。

同时,我们还要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的社会保障,确保每个公民享受到公平的机会和权益。

总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体人民的共同目标和使命,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和合作。

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各个领域的建设都是不可或缺的。

只有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面建设,才能实现中国梦的伟大目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和谐社会离不开和谐文化建设发表时间:2010-10-11T13:23:51.390Z 来源:《魅力中国》2010年8月第2期供稿作者:侯怀军[导读] 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我们必须构建和谐的社会文化。

侯怀军(河南省濮阳县总工会职工培训学校河南濮阳 457100)中图分类号:C91 文献标识码:A摘要: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我们必须构建和谐的社会文化。

和谐的社会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谐文化反映了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本质特征和根本要求,对处理好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等矛盾关系,提供了科学的理念和强大的精神。

关键词:和谐社会和谐文化建设一、和谐文化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和谐的文化因素非常重要,它不仅可以为和谐社会的发展提供思想保证,更是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支撑。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没有和谐的文化,就没有和谐社会的根基,没有和谐社会的发展方向。

和谐文化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

可以讲和谐的社会文化,是衡量一个社会是否和谐的重要尺度。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包含着和谐文化建设的内容,同时更需要和谐文化的引导和支撑。

和谐社会越发展,和谐文化的地位和作用就越突出、越明显。

和谐文化是以和谐为思想内涵、以文化为表现方式的一种文化,它融思想观念、理想信仰、社会风尚、行为规范、价值取向为一体,包含着对和谐社会的总体认识和评价,是社会发展和文化建设的有机结合。

和谐文化既有思想观念方面的内容,又有制度规范方面的内容,体现了人们对和谐社会的认知、感受,对社会和谐目标的追求,人们在和谐思想的引导下,就可以处理好一系列利益调整的关系,可以顺利化解很多复杂的社会矛盾。

和谐文化是人们依附的精神家园,也是和谐社会具有凝聚力、向心力和感召力的源泉之一。

和谐文化起着潜移默化教育作用,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准则,一个社会的和谐,在本质上体现为一种和谐的文化精神。

因此,和谐文化以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塑造人作为始终不渝的追求,以引导、培育人们的和谐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为目标。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着力建设和谐文化。

我们所要建设的和谐文化,是以社会主义制度为基础,以先进文化为指导,面向时代,立足于现实,与中华民族和谐传统相承接、与和谐社会要求相吻合的思想文化体系。

这种和谐文化具有先进性、时代性、现实性、民族性和继承性的特征,反映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本内容,也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先进文化的发展本身要求有和谐文化的建设的发展,建设和谐文化,实际上就是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和谐社会的构建与和谐文化的建设应该是同步的,相辅相成的。

建设和谐文化,是推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基础性工程。

二、建设和谐文化对于构建和谐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建设和谐文化,有利于巩固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

和谐社会是理想的社会。

这种理想充分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绝大多数人所认同和接受,能够成为执政党领导和团结人民群众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

这一共同理想,既包含着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也体现着团结、合作的精神,是引导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实现全体人民在政治上、道义上和精神上团结一致的重要保证。

所以构建和谐的社会文化是广大人民群众梦寐以求的大事,必将得到广大群众的大力支持和拥护,必将成为广大群众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

建设和谐文化,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和谐文化内含着社会个方面协调发展的理念,它所倡导的发展包括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诸多因素,是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是环境与社会的协调发展,是社会的全面进步。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首先要有生产的发展,物质财富的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社会主义不能建立在贫穷的基础上。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许多矛盾和问题的解决,都要依赖着经济发展的前提,都要以物质文明的进步为基础。

当代中国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建设依然是中心,发展就是硬道理,集中力量加快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的任务尤为繁重。

但是,经济发展与社会的进步不是相互独立的,更不是对立的,而是紧密相联、相辅相成的。

单纯的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增长不可能自动带来社会的全面进步,不可能解决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所有问题。

单纯、片面地追求经济增长和物质生活的提高,我们将会付出沉重的代价,环境污染、生态失衡,和谐社会就会受到破坏,还会造成分配不公、两极分化、社会腐败现象蔓延、思想道德堕落等社会问题,造成经济增长和社会文明衰退的反差。

建设和谐文化,有助于培育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思想意识、思维方式,使人们在关注经济建设的同时,更加重视社会的全面发展,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从而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建设和谐文化,有利于化解矛盾、凝聚人心。

和谐文化强调的是求同存异、团结友爱、和睦相处,具有弘扬正气、凝聚人心,沟通感情、增进融合等功能,能够起到化解矛盾、理顺社会关系的作用。

和谐社会不是没有利益冲突的社会,也不是没有矛盾的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通过对各种利益关系、社会矛盾的调整和处理来实现社会的和谐与融洽。

调整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需要相应的社会机制,也需要相应的社会文化。

随着改革开发深入发展,我国的社会结构和社会生活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各种利益关系和社会矛盾出现纷繁复杂的局面,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

建设和谐文化,引导人们用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观察社会,培养人们用宽容、友善的态度看待和处理各种问题,有助于避免思想认识上的片面性和极端化,形成尊重劳动、关爱他人、维护公平、相互关爱、团结互助的社会风尚。

三、加强历史文化研究,继承和弘扬优秀历史文化建设和谐文化,离不开对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继承和发扬。

建设和谐文化,要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观念。

重和谐,求同存异,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思想精华,长期受到人们的崇尚,深深影响着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心理结构、价值选择、伦理道德和行为方式,在历史上起到了推动社会发展的进步作用。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内容是十分丰富的。

在人际关系方面,强调“和为贵”,提倡宽和处世,协调团结。

孔子提出的“以宽厚处世、协和人我”的理想人格,就是为了要创造和谐的人际环境。

孟子的“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则集中表达了对人与人和谐关系的追求。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方面,强调“天人合一”,主张人类应当认识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在民族与民族、国家与国家的关系上,强调“协和万邦”,主张不同的民族和国家应和睦共处、亲密友好。

中国传统和谐思想在强调“和为贵”的同时,还强调“和而不同”。

和谐求以共生共长,不同求以相辅相成。

在和谐中实现共同的发展,在不同中相互吸收对方的长处。

这种底蕴十分厚重深远的和谐思想,为建设和谐文化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思想资源。

承接和弘扬中国传统和谐思想的合理内涵,充分发掘其理念蕴含的当代价值,对于建设和谐文化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社会发展的长期过程中,各地都形成了一些独特的文化,相当一部份是当地普遍接受,甚至喜闻乐见的优秀文化,也就是和谐文化。

四、加强对外交流,借鉴和引进优秀的外国文化和谐文化建设也离不开对世界优秀文明成果的吸收和借鉴,同时也要与中国社会发展的现实要求相适应。

建设和谐文化,还要注意吸收借鉴世界优秀文明成果。

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同国家和不同民族独特性文化的存在,使世界文化具有了丰富多彩的内容。

每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都有其长处,这是其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千姿百态,其合理内核往往是相通的,总能为人类所传承。

无论是东方国家还是西方国家,在文化发展上,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都有追求和谐的内容,都对人类进步作出了贡献,应该彼此尊重、相互学习和吸收。

建设和谐文化,离不开与世界文化的交流与对话。

以宽广的眼界和博大的胸怀,积极借鉴世界各国的文明成果,博采众长,使其熔铸于和谐文化建设之中,这是建设和谐文化的一个重要途径。

西方文化对个人独立自主精神的强调、对科学理性的推崇、对民主法治的追求、对人的价值重视等等内容,也是我们建设和谐文化值得吸收借鉴的。

五、加强宣传和普及,推广中华优秀和谐文化作为文明古国,巩固民族文化多样性共存的和谐统一非常重要。

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是庞大的中国社会保持生机与活力的重要源泉。

而民族文化多样性的共存与和谐统一,奠定了各民族共同缔造统一国家的文明历史基础,并最终使中华民族得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改革开放在打开国门,广泛接触世界各地区、各民族文化的同时,也使人们更加注意到国内各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中华民族文化的整合从此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

近些年来,各民族之间的社会交往及文化互动日益频繁,尤其是各少数民族文化在全社会的大舞台上更领风骚,汇入现代中华民族文化的共同潮流,为中华民族文化多样性作出了重大贡献。

随着全国各地区、各民族文化的进一步整合,各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不断融汇,必将使现代中华民族文化焕发出更加动人的东方文明的光彩。

要保证民族文化的和谐统一,还要注意区域文化互动的平衡发展。

历史上,区域文化的复杂性一直存在,以至于由历史文化积淀形成的区域文化特色成了分辨区域差异的一种象征,诸如“齐鲁文化”、“巴蜀文化”、“闽南文化”,各自有着较为显著的不同之处。

同时,区域经济发展的严重不平衡,也加剧了区域差异的文化复杂性,加速推进区域文化复杂性互动的平衡发展,对于维护国家统一、社会团结意义重大。

目前,我们国家城乡之间在经济发展、社会福利和文化生活水平等方面还存在较大差异,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必须注重“城乡平等”,加大对农村经济投入力度,特别是要大力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加快农村文化发展步伐。

要特别注重推进历史文化传承的优化创新。

中华文明持续数千年从未中断,中国社会拥有保存最为完好的不间断的文明历史传统,这是我们的宝贵财富。

然而,任何一个社会共同体的文化“生态”都存在着具有特定价值取向的伦理关系,甚至存在着具有一定时代特征的政治关系。

在某些情况下,历史文化的丰富性有可能成为一个社会文化发展的沉重包袱,如何处理好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发展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

文化传统只有在发展中才能真正实现有效的保护和传承。

我们应把文化的创新和发展作为前提,创造有利的文化发展环境,在促进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提高人们的文化素质、文化生活质量和城乡文明程度,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得到更好的发扬光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