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限元网格划分及发展趋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限元网格划分及发展趋势

摘要:总结近十年有限元网格划分技术发展状况。首先,研究和分析有限元网格划分的基本原则;其次,对当前典型网格划分方法进行科学地分类,结合实例,系统地分析各种网格划分方法的机理、特点及其适用范围,如映射法、基于栅格法、节点连元法、拓扑分解法、几何分解法和扫描法等;再次,阐述当前网格划分的研究热点,综述六面体网格和曲面网格划分技术;最后,展望有限元网格划分的发展趋势。关键词:有限元网格划分;映射法;基于栅格法;节点连元法;拓扑分解法;几何分解法;扫描法;六面体网格

1 引言

作为有限元走向工程应用枢纽的有限元网格划分,是有限元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领域,经历了40多年的发展历程。有限元网格划分算法研究中的某些难点问题始终未能得到真正意义上的解决,它们的解决对工程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和理论意义。有限元分析的基本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即前处理)、有限元解算、结果处理和评定(即后处理)。根据经验,有限元分析各阶段所用的时间为】

【1:40%-45%用于模型的前处理,50%-55%用于后处理,而分析计算只占5%左右;更有文献】

【2指出有限元建模占有限元分析一半以上的工作量,甚至高达80%。因此,有限元分析的前后处理一直都是有限元分析的瓶颈问题,严重地阻碍着有限元分析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许多学者对有限元网格生成方法近30年的研究进行了概括和总结】

【4。近年来,【3,对某些重要分支领域的研究进展方面也做出了贡献】

有限元网格生成方法研究有两个显著特点:(1)经历了一个进化过程,一些方法的研究与应用出现停滞,而另外一些方法在不断地深入、完善和发展,成为适应性强、应用范围广泛的通用方法;(2)领域和主题在不断扩展和深入,研究重点由二维平面问题转移到三维曲面和三维实体问题,从三角形、四面体网格自动生成转移到四边形、六面体网格自动生成。

2 有限元网格划分的基本原则

有限元方法的基本思想是将结构离散化,即对连续体进行离散化,

利用简化几何单元来近似逼近连续体,然后根据变形协调条件综合求解。所以有限元网格的划分一方面要考虑对各物体几何形状的准确描述,另一方面也要考虑变形梯度的准确描述。为正确、合理地建立有限元模型,这里介绍划分网格时应考虑的一些基本原则。

2.1 网格数量

网格数量直接影响计算精度和计算时耗,网格数量增加会提高计算精度,但同时计算时耗也会增加。当网格数量较少时增加网格,计算精度可明显提高,但计算时耗不会有明显增加;当网格数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再继续增加网格时精度提高就很小,而计算时耗却大幅度增加。所以在确定网格数量时应权衡这两个因素综合考虑。

2.2 网格密度

为了适应应力等计算数据的分布特点,在结构不同部位需要采用大小不同的网格。在孔的附近有集中应力,因此网格需要加密;周边应力梯度相对较小,网格划分较稀。由此反映了疏密不同的网格划分原则:在计算数据变化梯度较大的部位,为了较好地反映数据变化规律,需要采用比较密集的网格;而在计算数据变化梯度较小的部位,为减小模型规模,网格则应相对稀疏。

2.3 单元阶次

单元阶次与有限元的计算精度有着密切的关联,单元一般具有线性、二次和三次等形式,其中二次和三次形式的单元称为高阶单元。高阶单元的曲线或曲面边界能够更好地逼近结构的曲线和曲面边界,且高次插值函数可更高精度地逼近复杂场函数,所以增加单元阶次可提高计算精度。但增加单元阶次的同时网格的节点数也会随之增加,在网格数量相同的情况下由高阶单元组成的模型规模相对较大,因此在使用时应权衡考虑计算精度和时耗。

2.4 单元形状

网格单元形状的好坏对计算精度有着很大的影响,单元形状太差的网格甚至会中止计算。在网格划分时应保证合理的单元形状,即使只有一个单元形状很差或畸形(畸形网格通常有单元节点交叉编号、节点重合、内角大于180°和单元面积为零等类型)时,也可能给计算结果带来很大的误差,甚至使得计算无法进行下去。单元形状评价一

般有以下几个指标:

(1)单元的边长比、面积比或体积比以正三角形、正四面体、正六面体为参考基准,理想单元的边长比为1,线性单元可接受的边长比小于3,二次单元小于10。

(2)扭曲度:单元面内的扭转和面外的翘曲程度。

(3)节点编号:节点编号对于求解过程中总刚矩阵的带宽和波前因数有较大的影响,从而影响计算时耗和存储容量的大小。因此合理的节点编号有利于刚度矩阵对称、带状分布等求解效率,从而提高计算速度。

2.5 单元协调性

单元协调是指单元上的力和力矩能够通过节点传递给相邻单元。为保证单元协调,必须满足的条件是:

(1)一个单元的节点必须同时也是相邻点,而不应是内点或边界点。

(2)相邻单元的共有节点具有相同的自由度性质,例如SHELL和SOLID两种单元,前者为六自由度,而后者为平动三自由度,所以SOLID只能向SHELL传递平动位移,不能传递转动位移。另外,有相同自由度的单元网格也并非一定协调。例如,BEAM3和SHELL41都具有三个自由度,但BEAM3具有三个平动自由度,SHELL41有两个平动自由度和一个转动自由度,所以SHELL41只能向BEAM3传递平动位移,却不能传递转动位移。

3 网格生成通用方法回顾

有限元网格划分方法难以准确分类,分类方法有很多,可以按产生的单元类型、生成单元的维数、自动化程度等进行分类。而且目前的网格生成法分类中,对某一具体的网格生成法叫法不一致,如有人将拓扑分解法叫做结构分解法,将节点连元法叫做填充法。本节仅对众多网格划分方法中的典型方法的算法思想进行回顾和总结。

3.1 映射法

映射法的基本思想是实际图形与标准图形的双向映射,具体有三个步骤:

(1)根据形体边界的参数方程,利用适当的映射函数,将待划分的

物理域映射到参数空间,形成规则参数域;

(2)对参数域进行网格划分;

(3)将参数空间内单元的网格反向映射到欧氏空间,从而生成实际的网格。

这种网格控制机理有以下几个缺点:

(1)映射法不是完全面向几何特征的,所以很难完成自动化,尤其是对于3D区域;

(2)网格局部控制能力差;

(3)各映射块之间的网格密度相互影响程度很大,改变某一映射块的网格密度,其它映射块的网格都要做相应的调整;

(4)对于形状较为复杂的形体适应性差,要求事先根据所要产生的网格类型将目标域分割成一系列可映射的子区域。子域分解繁琐,所需人工交互多,难以实现网格自动的生成。

3.2 基于栅格法

基于栅格法(Grid-based Approach)也叫空间分解法,最早由Thacker等】

【5提出。该算法的基本流程:首先用一组不相交的栅格(cells)覆盖在物体之上,既可在栅格的规则点处布置节点,也可在栅格单元中随机布置节点;再对栅格和物体进行相交检测,保留完全或部分落在目标区域之内的栅格,删除完全落在目标区域之外的栅格;然后对与物体边界相交的栅格进行调整、剪裁、再分解等操作,使其更准确地逼近目标区域;最后对内部栅格和边界栅格进行栅格级的网格剖分,进而得到整个目标区域的有限元网格。

3.3 节点连元法

节点连元法一般分为两步:(1)在物体的边界和有效区域内按照网格密度的要求均匀布点;(2)根据一定的准则将这些节点连接成三角形或四面体网格。最早提出的节点生成法是随机布点法,该方法不能保证布点的均匀性,同时为了确定可用节点,要进行点距检查和多次试探,算法效率低。近年出现的长方形网格直接布点法、等距水平扫描线直接布点法等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节点连元法的计算效率,但Delaunay三角剖分方法(简称DT法)的出现才真正使得节点连元法成为目前主流的全自动网格划分方法之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