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推荐】纳税评估案例
纳税评估案例
![纳税评估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0d29b5d910661ed9ad51f3f2.png)
纳税评估案例第一篇:纳税评估案例蛛丝马迹藏玄机〔评估对象〕某某县水利局水利管理服务站,微机代码23569874,税务登记号码为231923)业的资料审核分析不能公式化,评估人员要对评估企业所属行业和企业特征进行分析,了解行业特点,熟悉行业财务制度,掌握行业税收政策,只有这样,才能在审核分析中发现疑点。
3.加强税法宣传,优化税务服务,使纳税人能够及时了解国家税收政策;强化公开办税,开展信息交流,使纳税人能够了解纳税评估工作,从而能自觉执行税收政策,规范纳税申报,提高纳税申报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江苏省溧阳市国税局葛树瑾金国华王洪才)第五篇:个人所得税纳税评估案例某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纳税评估案例内容提要:某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成立于202*年,经济性质为其他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202*万元,经营范围为:汽车座椅、门内饰板及汽车零部件的设计、制造、销售业务。
属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企业所得税在武经开发区国税局缴纳。
武经区地税局对该纳税人进行202*年度纳税评估时,发现该户在正常经营的情况下,业务量较202*年度有较大增长,但其202*年度缴纳的个人所得税的增长幅度却与其主营业务收入的增长幅度不匹配,遂将其列为评估对象。
经举证约谈和实地核查,共计补缴个人所得税34392.12元。
分析选案:评估人员对该企业202*年度个人所得税查账户进行纳税评估时,发现该企业202*、202*两个年度主营业务收入的增长(202*年主营业务收入2518万,202*年主营业务收入3745万,同比增长48.73%),与其个人所得税入库金额的增长(202*年入库113134.00元,202*年入库124539.00元,同比增长10.08%)不匹配,存在着隐瞒收入以及随意列支扣除项目的嫌疑。
举证约谈:针对上述疑点,评估人员向该企业送达了《税务约谈通知书》。
要求该企业对个人所得税申报异常情况进行解释,并按规定要求提供工资表和财务报表等相关资料。
优秀纳税评估案例(零售业--其他未列明零售业)
![优秀纳税评估案例(零售业--其他未列明零售业)](https://img.taocdn.com/s3/m/1c9b691d5f0e7cd184253691.png)
零售业--其他未列明零售业合肥××有色金属材料有限公司纳税评估案例评估人员:黄辉、李磊(安徽省合肥市瑶海区国税局)一、企业基本情况合肥××有色金属材料有限公司,纳税人识别号:××,登记注册类型为:私营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经营范围为:金属材料销售。
生产经营地址位于合肥市××号,注册资本××元,法人代表:××。
2010年申报销售收入15417759.71元,实现增值税95466.13元,税负率0.619%;企业所得税4201.12元,税负率0.0272%。
二、案头疑点分析及评估预案(一)根据企业《风险识别报告》,风险异常指标情况:1.本期增值税修正税负该企业本期增值税修正税负计算指标值0.0009,低于预警值[0.0023, ]下限,异常。
2.本期存货周转次数该企业本期存货周转次数计算指标值 1.3513,实际应为5.4051,低于预警值[14.9746, ]下限,异常。
3. 进项税额控制差异率该企业进项税额控制差异率计算指标值-0.073,低于预警值[0.0223,]下限,异常。
4. 运费油品金额与运费销售收入对比指标该企业运费油品金额与运费销售收入对比指标计算指标值0.0381,实际应为0.0474,高于预警值[,0.0145]上限,异常。
(二)评估预案及思路评估人员结合该企业本身业务特点,对企业期末存货过大、运费过高及不合理的期间费用作为评估检查的重点,进行了评估前疑点分析:1.企业期末存货过大,造成进项税额过大,影响增值税税负下降;2.是否接受虚开或代开运费造成进项税额过大、成本过高,影响增值税税负下降,影响利润率降低;3.是否虚列不合理的期间费用,影响利润率降低。
根据评估前疑点分析结果,评估人员制订了具体评估预案。
决定到企业实地评估检查,评估检查时首先检查原材料入库流水帐,控制、询问仓库保管员,掌握原材料的第一手资料;其次针对疑点查阅当年的帐册,然后对公司法人代表、会计进行重点询问,核查货物流、发票流、资金流的真实性。
滨州地税纳税评估案例
![滨州地税纳税评估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d05bf40b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20.png)
滨州地税纳税评估案例案例一:李在滨州市拥有多处房产,却只申报了其中一处的房产税。
地税局接到线索后进行评估,发现李涉嫌漏报房产税,随后通知李前来核对并补缴相关税款。
评估内容:地税局根据房产登记、房屋出租信息等,对李一名下的房产进行评估,并与其纳税申报情况进行对比。
评估结果:地税局确认李漏报了多处房产的房产税,并要求其补缴相应的税款。
原因分析:李故意隐瞒部分房产的纳税情况,以逃避更多的税收。
地税局通过评估发现了这一问题,并依法要求李补缴税款,保障税收的公平与合规。
案例二:王在滨州市购买了一辆豪华车,并按时缴纳了车船税。
然而,地税局接到举报称王在实际购车时价格远高于申报价格,怀疑其故意少报车船税。
地税局对王进行了评估,并对其购车行为进行调查核实。
评估内容:地税局参考市场价格、购车发票等信息,对王购车行为进行评估,并与其纳税申报情况进行对比。
评估结果:经过评估,地税局确认王购车时价格确实存在漏报的情况,并据此要求其补缴相应的车船税。
原因分析:王少报车船税的目的是为了减少纳税额度,以降低负担。
然而,地税局通过评估发现了这一问题,依法要求王补缴税款,维护了公平的纳税环境。
通过以上案例可以看出,纳税评估在维护税收公平、规范纳税行为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评估过程中,地税局根据市场价格、资产登记、纳税申报等多种信息进行综合分析,来判断纳税人的纳税行为是否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
对于发现不合规的纳税行为,地税局将要求纳税人补缴税款,并视情况采取相应的罚款措施,以维护税收秩序的严肃性。
同时,纳税评估也是对纳税人的一种监督机制。
在评估过程中,地税局通过搜集相关信息,及时发现并查处违规行为,使其纳税人提高自觉遵守纳税法律法规和规范纳税行为的意识。
综上所述,滨州地税纳税评估案例是纳税评估的典型案例之一、通过评估过程,地税局能够及时发现和纠正纳税人违规行为,维护税收秩序和公平。
而对纳税人来说,纳税评估是一种规范和提醒,通过认真申报和合理避税,既能够减少合理税负,又能够避免因违规行为造成的处罚。
纳税评估优秀案例
![纳税评估优秀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a2ba67cb0975f46527d3e153.png)
纳税评估优秀案例【篇一:纳税评估优秀案例】一、内容提要**省**县国税局在**市国税局推行的税收风险管理框架下,关注纳税人各种信息的收集,应用分析工具识别其中可能带来税款流失的风险因素,为纳税评估找准切入点,强化了税源管理。
2004年11月15日**县国税局根据该县超市行业纳税状况普遍较差的实际,选取了有代表性的b超市作为评估对象,成立了由第二税务分局分管副分局长为组长,分局2名税收分析员和1名责任区管理员为组员的纳税评估小组,通过对该户涉税指标分析、约谈和实地查验有效地控制了该县超市行业的税收风险,至2005年2月20日,历时三个多月的评估处理终结,b超市共补申报销售额957264.95元,补税162735.04元,加收滞纳金2359.66元。
并以此为突破口,开展行业集中评估,补税52.63万元,同时修改完善了2005年度超市行业相关涉税参照指标。
二、案例介绍(一)分析选案1、选案背景。
**商业超市,自2000年第一家a公司开业,2001年、2002年相继增加了b、c、d三家,且各家超市在县城竞相增加网点,开展价格竞争、地域竞争、服务竞争等一系列的商业活动。
全县商业超市经营的面积从2000年的400平方米,发展到2004年的5000平方米;从业人员从2000年的23人,发展到2004年的306人(其中:固定职工194,厂家促销人员102人);销售总额从2000年的450万元,实现增值税5万元,上升到2003年的2600万元,实现增值税37万元;2004年1-9月份实现销售收入2850万元,入库增值税108万元(包括评估入库数),入库所得税17万元,为该县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了较大贡献。
然而,从2003年申报资料分析,各超市的增值税负水平极不均衡,企业零申报、负申报、低税负现象比较普遍。
特别是2004年上半年,县稽查局在对几个超市的检查中,发现了这些企业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帐外经营、迟做销售、错用税率、获取返利等经济利益不计税等偷税行为。
纳税评估案例
![纳税评估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41a40fff76c66137ef06194d.png)
纳税评估案例第一篇:纳税评估案例蛛丝马迹藏玄机〔评估对象〕某某县水利局水利管理服务站,微机代码***-*****,税务登记号码为*****w***-*****。
〔基本情况〕该单位主要从事水利工程为公用事业,创办于1968年9月,注册类型为国有企业,法定代表人某某,财务负责人某某,联系电话*****。
征管方式为纯营业税户,征收方式为查帐征收,申报方式为上门申报。
该单位注册资本为24xx元,xx年度销售收入为*****.69元,xx年度帐面利润为914.38元,上年资产总额为***-*****.88元,上年负债总额为***-*****.07元,上年所有者权益总额*****.81元,xx年度入库地方税金费720XX 年.06元,xx年1-10月入库地方税金费*****.12元。
〔确定评估对象的依据〕根据水利站报送的财务报表和征管信息系统中相关涉税信息资料分析,该单位存在以下疑点:1、今年1-9月份收入为*****.09元,去年全年收入为*****.69元,今年与去年相比收入差距较大;2、今年1-9月份申报地方税额为*****.12元,去年申报地方1/ 23税总额720XX年.06元,今年与去年相比税额差距较大;3、xx年帐面利润仅914.38元,这与同行业的盈利水平明显不符。
根据上述疑点,评估人员将该单位确定为纳税评估对象。
〔评估分析和约谈询问过程〕一、寻踪觅迹查疑点评估人员带着疑点,对辖区内某某水利站、某某水利站等同行业进行了走访座谈,详细了解了近两年我县水利工程的总体情况。
随后,评估人员又到县水利局和陈集镇政府对陈集水利站近两年的水利工程项目进行了详细调查,初步掌握了陈集水利站近两年的水利工程项目和工程预算金额。
评估人员综合多方面信息,初步确定该单位自xx年至今承建县镇水利工程项目8个,工程预算总金额达600万元,而自xx年至今企业实际申报收入只350万元,即使剔除未完工程企业仍然存在隐瞒收入现象。
z纺织公司纳税评估案例定稿版
![z纺织公司纳税评估案例定稿版](https://img.taocdn.com/s3/m/bae2ea6b79563c1ec5da71bf.png)
z纺织公司纳税评估案例精编W O R D版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Z纺织有限公司纳税评估案例?一、内容提要Z纺织有限公司属于中型纺织企业,是自营出口的生产企业,适用“免、抵、退、税”办法申请出口退税。
2004年至2006年4月,Z纺织有限公司累计向国税机关申请办理出口退税1054万元,2006年6月16日被**市**区国税局列为重点评估对象。
成立评估小组,组员包括负责该企业免抵退税工作的人员和税源管理科的税收管理员、区局税政科科长、税源管理科科长等。
评估小组以产能分析为中心、以纺织产品品种结构和生产工艺特点分析为切入点、依托评估指标和产能测算展开分析评估。
至7月17日,历时一个月的评估处理终结,Z 纺织有限公司补缴增值税579万元。
二、案例介绍(一)分析选案1、选案背景生产企业自营出口使用“免、抵、退税”办法,是我国为推进企业产品出口、提高退税效率、减轻生产企业负担而推行的一种新型退税管理方式,具有退税效率高、企业资金负担小、申报退税一体化等优点。
该办法推行以来对鼓励生产企业自营出口取得了较好的促进作用,但是,从这几年的执行情况上看,由于“免、抵、退税”的便利性,使得一些企业将外购产品作为自产产品出口并申报退税。
该公司从2004年6月开始发生出口业务,按照出口退税审核软件统计,该企业出口情况是:2004年6月-12月出口销售3110万元人民币(以下均为人民币),出口数量284万米:其中6月2058万元、7-10月销售为0、11月436万元、12月616万元;2005年合计出口销售5242万元,出口数量477万米:其中1月1289万元、2月800万元、3月1958万元、4月1031万元、5月43.9万元、6月-8月为0、9月130万元、10-12月销售0;2006年1-4月出口销售5367万元,出口数量480万米:1月出口1527万元、2月599万元、3月2638万元;4月604万元。
Z纺织有限公司纳税评估案例
![Z纺织有限公司纳税评估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5dfc6b01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32.png)
Z纺织纳税评估案例一、内容撮要Z纺织属于中型纺织企业,是自营出口的出产企业,适用“免、抵、退、税〞方法申请出口退税。
2004年至2006年4月,Z纺织累计向国税机关申请打点出口退税1054万元,2006年6月16日被**市**区国税局列为重点评估对象。
成立评估小组,组员包罗负责该企业免抵退税工作的人员和税源打点科的税收打点员、区局税政科科长、税源打点科科长等。
评估小组以产能阐发为中心、以纺织产物品种布局和出产工艺特点阐发为切入点、依托评估指标和产能测算展开阐发评估。
至7月17日,历时一个月的评估处置终结,Z纺织补缴增值税579万元。
二、案例介绍〔一〕阐发选案1、选案布景出产企业自营出口使用“免、抵、退税〞方法,是我国为推进企业产物出口、提高退税效率、减轻出产企业承担而推行的一种新型退税打点方式,具有退税效率高、企业资金承担小、申报退税一体化等长处。
该方法推行以来对鼓励出产企业自营出口取得了较好的促进作用,但是,从这几年的执行情况上看,由于“免、抵、退税〞的便当性,使得一些企业将外购产物作为自产产物出口并申报退税。
该公司从2004年6月开始发生出口业务,按照出口退税审核软件统计,该企业出口情况是:2004年6月-12月出口发卖3110万元人民币〔以下均为人民币〕,出口数量284万米:此中6月2058万元、7-10月发卖为0、11月436万元、12月616万元;2005年合计出口发卖5242万元,出口数量477万米:此中1月1289万元、2月800万元、3月1958万元、4月1031万元、5月43.9万元、6月-8月为0、9月130万元、10-12月发卖0;2006年1-4月出口发卖5367万元,出口数量480万米:1月出口1527万元、2月599万元、3月2638万元;4月604万元。
2004年6月-2006年4月共出口发卖数量1241万米,出口发卖收入13720万元,并据此打点出口退税1045万元。
纳税评估案例
![纳税评估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9b4c8092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4293a55.png)
纳税评估案例某公司是一家标准纳税人,该公司为了评估自己的纳税情况,决定进行纳税评估。
下面是该公司的纳税评估案例:该公司是一家电子产品制造商,主要生产手机和电脑。
根据公司财务数据,该公司去年的销售额为1亿人民币,利润为5000万元。
根据税法规定,企业的所得税税率为25%。
在评估纳税情况时,首先要计算销售额和利润的纳税额。
根据税法规定,企业所得税的计算公式为:所得税额 = 计税利润 * 税率。
所得税额要在该公司年度报表中列示。
根据上述数据,该公司去年的计税利润为5000万元,税率为25%,所以所得税额为1250万元。
除了计算销售额和利润的纳税额外,企业还需要计算增值税的纳税额。
增值税是对企业销售商品和提供劳务所增加的价值进行征收的税。
根据税法规定,增值税税率为17%。
该公司去年的销售额为1亿人民币,根据税法规定,销售额需要扣除成本后才能计算增值税。
该公司的销售成本为7000万元。
根据上述数据,该公司去年的增值税额为(1亿- 7000万)* 17% = 1530万元。
除了所得税和增值税外,企业还需要计算其他税费的纳税额。
例如,企业需要缴纳印花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附加费等。
根据税法规定,这些税费的计算公式不同。
以印花税为例,印花税的计算公式为:印花税额 = 印花税税率 * 契税价格。
契税价格是指交易价格或其他价格。
为了简化计算,假设该公司去年没有进行契税价格相关的交易,也没有其他需要缴纳的税费。
那么,该公司的其他税费纳税额为0元。
综上所述,根据该公司去年的销售额和利润,以及相关税法规定,该公司的纳税额为所得税1250万元和增值税1530万元,共计2780万元。
纳税评估的目的是帮助企业了解自己的纳税负担情况,合理规划和预测税务成本。
对于该公司来说,根据去年的纳税情况,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所得税是销售额和利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经营状况影响较大,需要提前规划和预测,以减少税务成本;- 增值税是企业销售额的一部分,需要在销售成本的基础上计算,可以通过合理的销售成本控制来减少增值税负担;- 其他税费的纳税额相对较小,但也需要关注,以避免税务风险。
纳税评估案例
![纳税评估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5b9f3d2558fb770bf78a55d6.png)
纳税评估案例1. 案例分析A市某区国税局利用计算机系统对2005年1至10月份辖区内纳税申报情况进行纳税评估筛选,系统提示发现该市某酒类销售有限公司2005年税收负担异常且应纳税额变动与销售变动配比变动率为“-1”,综合疑点系数较大,被列为当期评税对象。
在评税分析过程中发现该企业存在如下异常问题:1.2005年8-10月企业实际税负率为8.91%,而参照税负率为1.96%,实际税负高于参照税负,且超过了偏差限制度;但通过测算2005年1-10月税收负担,发现该企业2005年1-10月税收负担为1.6%,仍低于参照税收负担率。
2.2005年10月份销售收入为444790.60元,应纳税额为17710.22元,2005年9月份销售收入为175235.04元,应纳税额为29789.96元。
销售收入增长率为153.8%,而应纳税额减少40.55%。
评税人员对企业的经营情况进行调查了解,并对其报送的增值税纳税申报表、申报附列资料、发票领用存月报表、发票使用明细表及企业财务会计报表进行认真的分析。
通过分析认为造成数据异常可能存在以下几种情况1.10月份少记商品销售收入2.2.商品已入库,货款未付清,进项税额已申报抵扣;3.由于所经销的商品是日常消费品有可能赠送他人,未做销售收入;4.由于货款暂未收讫,未做销售收入。
针对上述疑点对该企业的财务人员及法人代表进行了约谈。
约谈中,评税人员通过对企业财务人员及法人代表宣传税法,并介绍评税工作的目的和意义,使企业有了比较清醒的认识,积极配合评税工作。
经财务人员的自查,确认由于资金周转困难有隐瞒销售收入滞后申报及视同销售货物的情况,具体违法事实如下:1.2005年1-9月漏申报商品销售收入7113.54元,应缴增值税1209.30元。
2.2005年10月1号凭证商品销售收入4634.16元,10月2号凭证商品销售收入256002.85元,应缴增值税44308.29元。
3.库存商品用于赠送他人按零售价计5870.00元,应缴增值税997.90元。
纳税评估案例分析交流
![纳税评估案例分析交流](https://img.taocdn.com/s3/m/9950b2961711cc7930b71630.png)
评估处理
• 1.棉纱销售498吨计876.4万元应补申报增 值税149万元,补征滞纳金20.5万元。
• 2.出售二等品、下脚料46.8万元,应补缴增 值税7.9万元,加收滞纳金1万元。
• 3.因该公司2011年度盈利,所以以上两项 共调增当年度应纳税所得额923.3万元,应 补缴企业所得税230.8万元,加收滞纳金 15.6万元。
• 江苏省某县国税局通过决策监控系统分析 发现,某房地产开发公司2008-2012年确认 收入10519.16万元,主营业务成本、三项 费用及税金10421.01万元,缴纳所得税 109.6万元,总体税负率仅为1.04%,远低 于房地产企业平均税负。5年来,公司利润 额为98.15万元,年均利润仅为19.63万元, 显然不合常理。该局遂将其列为重点评估 对象。
13
• 分利用风险评估模型,合理运用酒店餐饮 业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4种收入测算方法, 完整展示了如何从千头万绪的账务中发现 风险点,继而按照“案头分析找疑点,税 务约谈释疑点,实地核查证疑点”的思路, 层层推进,开展评估,为餐饮企业的全流 程纳税评估提供了一个成功经验。
14
案例二:纳税评估揭开楼企不实 申报谜底
19
• 财务人员还称,网上楼市不要求提供车库 销售信息,所以这部分销售与管理较为混 乱,有的车库被业主强行占有,销售部和 后勤部没能提供详细信息,所以只申报了 部分车库收入。
• 针对上述问题,评估人员耐心细致地为该 公司提供房地产相关政策辅导,要求企业 对照税法,认真开展自查,降低涉税风险。
20
举证确认
纳税评估案例分析交流
纳税评估是一个发现涉税风险 ----风险识别---风险控制---风险消
除的过程。
1
某拖拉机制造有限公司纳税评估案例
![某拖拉机制造有限公司纳税评估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cbb13fa4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aecaa51.png)
某拖拉机制造有限公司纳税评估案例第一篇:某拖拉机制造有限公司纳税评估案例某拖拉机制造有限公司纳税评估案例案案例评估行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一、企业基本情况某拖拉机制造有限公司注册资金224万人民币,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职工425人。
主要产品小四轮拖拉机、手扶式拖拉机和微耕机,属于农业机械产品,适用增值税税率13%,购进原材料和半成品为适用税率17%的货物。
2006年8月企业改制,分别成立某拖拉机制造公司、销售公司和研究所,销售公司成立后,主管税务机关根据财税字[2001]第113号文件规定,批准其从2006年12月1日起享受增值税税收减免优惠。
2007年制造公司实现销售收入123,661,283.14元,应纳增值税653,308.12万元,年末留抵税款59,786.05元。
二、案头分析我们从总局综合数据管理系统和企业2007年度财务报表提取企业相关相关涉税数据及疑点如下表:项目 2006年 2007年疑点分析增值税应税收入108486056.35 123,661,283.14 主营业务收入108486056.35 121,896,445.93主营业务成本102,383,515.05 116,416,996.74 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63269.11 71863.88 主营业务利润 5,407,585.31 6,039,272.19 营业费用管理费用2,327,913.85 1,549,463.99 3,414,317.40 3801859.46财务费用169,815.90 12620.53 主营业务成本率94.3748% 95.5048% 毛利率 5.625% 4.495% 异常低主营业务利润率 5.567% 4.436% 主营业务利润率变动幅度异常偏高,异常-20.31% 不配比,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12.36% 主营业务成本变动率13.71% 销项税金16,159,012.75 进项税金增值税税负资产总额权益总额 15,565,490.68 0.528% 异常低 59,259,400.44 7,258,559.47存货余额22,741,365.70 其中:产成品余额6822409.71 存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销售净利润 5.087正常2.12-185,342.10 异常资产报酬率-0.3231% 股东权益报酬率-2.6377% 疑点分析:(一)增值税税负较低。
某石材公司纳税评估案例
![某石材公司纳税评估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2666aca3227916888586d77f.png)
切入点二:存货核算
问:公司是否建立盘点制度?具体规定是 什么? 答:由于人手少,很少盘点,但是今年3月 由于上ERP软件刚盘过一次。 问:盘点结果如何?账实是否一致? 答:盘点只盘了数量,账实应该一致。
问:原材料主要向谁采购?
答:原材料主要从新加坡关联方进口,由于 资金紧张款项很多未付。
问:2011年成本大于收入,是何原因?
切入点一:财务核算及成本结转情况
企业财务介绍,2012年4月开始使用ERP财 务核算软件,以前都是手工帐。荒料采购 按个别计价法入账,生产领料按荒料原值 计入生产成本,制造费用、人员工资则按 照产量分摊,成本按开出发票数量结转, 之前基本按照固定成本(原材料280元/平 方米,人工、制造费用55元/平方米)结转。
2010年
-3864567.4 50258586.86
2011年
-6841756.37 40196331.05
疑点四:企业连续亏损, 净资产亏损已达 6841756.37元,资产盈 利能力不断下降却持续 经营,是否存在大量帐 外收益?
其他应付款变动率 其他应付款
其他应收款变动率 其他应收款
21228755.45 278416.75
(三)约谈分析
评估人员从企业的描述中得出以下结论:
1.底气不足。对于存货盘点只盘数量,且企业回答账实是否相 符时用了“应该”,底气不足,很可能存在账实不符现象。
2.表述自相矛盾。对于预收账款长期挂账问题,通过稽查已基 本纠正,但企业回答“私人购买石材才不需要发票”与“2010 年补确认的深圳某工程公司的收入”相互矛盾,可以推测可能 存在非私人但不需发票且由于无预收款而挂账其他应付款的情 况。同时,其他应付款余额中,有法人代表借款16,827,285.45 元,该余额中极可能有隐匿的收入。
沧州某五金制品有限公司纳税评估案例
![沧州某五金制品有限公司纳税评估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b078fca2f121dd36a32d827c.png)
沧州某五金制品有限公司纳税评估案例沧州某五金制品有限公司纳税评估案例一、基本情况某五金制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1997年6月4日登记注册,2002年4月1日认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
公司注册资金50万元,职工28人,法人代表李XX。
经济性质:私营有限责任公司,经营范围为电焊网、大角网、铁丝类制品的制造、加工。
公司2007年1-9月申报主营业务收入725147.59元,主营业务成本709743.58元,主营业务利润15404.01元。
销项税额123275.09元,进项税额121838.29元,应交增值税1436.8元,增值税负0.198%。
二、评估对象确定某五金制品有限公司在行业上属于金属制品业。
金属制品业在我局所辖纳税人中是企业户数最多的行业。
2007年办理税务登记户数315户,占全部登记户数3638户的8.66%,其中,增值税一般纳税人129户,占全部一般纳税人户数727户的17.7%。
与上年同期相比,无论在纳税人户数上,还是实现税收上,该行业都发展迅速,预计将成为我市新的税收增长点。
因此我局将金属制品业作为税收分析对象,通过从税收征管信息系统抽取2006年全年及2007年1-3季度销售收入、销项税金、进项税金、入库增值税额等相关数据,从防伪税控系统中提取取得抵扣的电力增值票等信息,对该行业各企业增值税纳税及税负情况进行了相关分析。
通过分析发现,某五金制品有限公司以下指标存在异常:1、横向比较,企业税负低于行业平均税负。
根据测算,我市金属制品业企业增值税平均税负为2.97%,而公司当期增值税税负仅为0.198 %,不足行业平均税负的7%。
2、纵向比较,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主营业务利润变动率及增值税税负变动率均有明显减低,且降幅较大。
2007年1-9月,公司共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25147.59元,与上年同期的1744933.16元相比,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为-58.4%;主营业务利润为15404.01元,上年同期为21170.4元,主营业务利润变动率为-27.2%;增值税税负为0.198%,为了增加可比性,我们取公司2006年度的税负1.67%进行比较,则增值税税负变动率为-88%。
国税能源有限公司纳税评估案例
![国税能源有限公司纳税评估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921e3d47bcd126fff7050bf3.png)
二、纳税评估实施
分析企业2012年1-10月份财务报表数据发现:
2、存货数额变动较大
6000 5000 4000 3000 2000 1000
0
3129.87 8月底
5388.81
3392.11
9月底
10月底
存货
二、纳税评估实施 分析企业2012年1-10月份财务报表数据发现: 3、预收账款金额较大
企业自查滞后销售收入500 万元左右,愿意自查申报补 税。
二、纳税评估实施 (二)评估约谈 问:预收账款的问题
答:企业从8月份正式运营后, 煤炭采购、供应业务量急剧 增大,造成流动资金紧张。 为缓解资金压力,保证企业 正常运转,该企业利用各种 渠道向有关企业筹借了大量 资金。企业财务人员在做账 时误将其记入预收账款,导 致预收账款金额过大。
二、纳税评估实施 (二)评估约谈 问:税负偏低
答:该企业2012年主要经营工 业用煤(中煤、粉煤等),经营 的煤炭主要来自内蒙古,销售对 象主要为河北、天津、浙江及内 蒙古等一些大型工厂。由于购买 煤炭的大部分进项发票尚未收到, 很多成本未结转,发出去的货物 大都也暂未开具发票确认收入申 报纳税,另将运输煤炭发生的运 费全部按规定进行了抵扣,从而 形成了增值税税负为0、明显偏 低的异常情形。
二、纳税评估实施
(四)二次评估约谈
根据仓储等资料初步统计,企业2012年10月份实 际发出煤炭金额1968.58万元 前面分析的存货变动=5388.81-3392.21=1996.7万元
如果10月份发出全部确认收入,加上已申报 的223万元销售,合计约2200万元销售。
貌似可以接受
二、纳税评估实施
一、评估对象确定
全国十佳纳税评估案例
![全国十佳纳税评估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ebbbbf6825c52cc58bd6bec2.png)
全国十佳纳税评估案例,供大家参考学习。
湖南省国税局:《横向纵向对比,发现企业纳税疑点》企业基本情况湖南省娄底市某贸易公司系2004年8月成立的私营有限责任公司,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注册资本3100万元,现有职工68人,是一家主要从事生铁、钢材、水泥批发的企业,在娄底市批发行业中具有一定规模和较强的代表性。
2006年该公司增值税税负率偏低,因此,娄底市国税局将该公司确定为纳税评估的重点对象。
疑点采集评估人员调阅了2005年度、2006年度企业所得税年度报表及年度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分析比较了近两年的税收和财务指标,查阅企业发票开具情况和税款抵扣情况。
通过初步分析,发现以下疑点。
疑点1.企业2006年度销售收入313034862.5元,2005年应税销售收入167349819.15元,2006年与2005年相比销售收入增加145685043.35元,销售收入变动率为87%,大大超过±30%的预警值范围。
是否存在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行为?疑点2.企业2006年增值税应纳税额1763393.45元,税负0.56%,比2006年全市同行业平均税负率的1.2%低0.64个百分点,税负差异幅度(与同行业比)为-53%,与企业2005年增值税税负率1.05%相比,2006年增值税税负率下降了0.49个百分点,税负率差异幅度(与上年比)为-46%。
上述数值明显超出预警值±30%的范围。
是否存在少计销售收入,多列进项抵扣行为?疑点3.企业2005年运费抵扣税额272230.98元,占其总进项税额27727821.59元的比例为0.98%;而2006年运费抵扣税额782975.18元,占其总进项税额50921797.78元的比例却达到1.54%,比上年增长57%。
是否存在多列运费抵扣的问题?疑点4.企业2005年应税销售收入为167349819.15元,应纳所得税额为346781.08元,2005年企业所得税贡献率为0.207%;2006年应税销售收入为313034862.50元,应纳所得税额为375641.84元,2006年企业所得税贡献率为0.12%。
纳税评估案例
![纳税评估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4b1b6e94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b2.png)
纳税评估案例
案例:某公司在上一年度的经营业绩良好,预计本年度的营业利润也会有所增长。
然而,由于税法的变化,该公司需要对其纳税情况进行评估,以确定是否需要调整预期利润。
根据新的税法规定,该公司的纳税率将从上一年的25%上升到30%。
此外,新税法还引入了一项附加税,该公司的附加税率为其税前利润的5%。
公司的预期营业利润为100万元。
根据传统的计算方法,该公司需要缴纳的税款为100万元乘以25%,即25万元。
然而,根据新税法的规定,该公司需要缴纳的税款为100万元乘以30%,即30万元。
此外,根据新税法的规定,该公司还需要缴纳附加税。
附加税金额为公司税前利润的5%,即100万元乘以5%,等于5万元。
综上所述,根据新税法的规定,该公司总共需要缴纳的税款为30万元加上5万元,即35万元。
通过纳税评估,该公司意识到由于新税法的影响,其预期利润需要进行调整。
公司可以考虑通过减少成本、增加销售额或寻找税法上的优惠政策等方式来降低纳税负担。
以上仅为一个简单的纳税评估案例,实际情况可能更为复杂。
在进行纳税评估时,需要考虑到各种不同的税法规定,以及公司的具体经营状况和财务情况。
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建议请专业会计师或税务顾问进行具体的评估工作。
某石材公司纳税评估案例
![某石材公司纳税评估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74e34826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40ecc77.png)
某石材公司纳税评估案例某石材公司纳税评估案例一、纳税评估对象的基本情况某石材公司成立于2000年7月,注册类型为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金400万元;主要从事货物及技术进出口,石材加工,石材安装;现有正式职工25人。
经营情况:该企业2005年度主营业务收入12,063,388.42元,主营业务成本10,585,085.90元,经营费用1,021,703.94元,管理费用678,679.42元,财务费用13,959.64元,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36,822.87元,营业外支出700.00元,利润总额-273,563.35元。
申报缴纳情况:2005年度申报缴纳城市维护建设税20,927.43元,教育费附加11,378.90元,地方教育附加3,792.97元,印花税8,180.59元(其中营业帐簿10.00元,实收资本1,050.00元,购销合同7,120.59元),车船使用税120.00元;经营场所系租用广和新型墙材厂,故无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个人所得税(工资薪金所得)未达法定扣除限额,故不缴纳个人所得税。
二、选案过程及方法2006年2月,税收管理员通过纳税评估选案指标,发现某石材工程公司年度成本利润率(A)远低于行业预警值,应纳所得税与主营业务收入同步增长系数(B)偏离度超过警戒值,且年末亏损。
上述公式表示为:A:[(评估期主营业务成本÷评估期销售收入×100%]÷[(评估期行业平均主营业务成本÷评估期行业平均销售收入×100%]B:[(评估期应纳所得税额-基期应纳所得税额)÷基期应纳所得税额×100%]÷[(评估期销售(营业)收入-基期销售(营业)收入)÷基期销售(营业)收入×100% ]三、案头分析过程及方法税收管理员通过税务管理信息系统中的“一户式查询”功能,查询了该公司的基本情况及2005年度的纳税资料:该公司属于加工行业,主要缴纳增值税,2005年度虽然业务量较大,但年终不仅没有盈余,反而出现亏损,同时,纳税评估选案指标体系中反映出评估年度成本利润率远低于行业预警值,应纳所得税与主营业务收入同步增长系数偏离度超过警戒值,针对这一疑点,税收管理员认为应将调查、核实的重点放在企业所得税方面,尤其应关注其收入是否存在隐匿、成本费用核算是否准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编推荐】纳税评估案例训练一纳税评估案头分析实训一、企业基本情况与主要资料荣石建筑材料制造有限公司,纳税识别号:140110110232XXX,经济类型:集体,注册资本:500000元;职工人数:538人;主营:粉煤灰制品、保温材料的研制、生产及新技术开发。
该公司的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均由甲市国税二分局负责征管。
增值税市局行业税负率为3.61%。
申报及财务报表详见附件。
二、要求请通过分析税负情况、对比2008和2009年财务报表有关数据,对2010年度进行纳税评估,并对评估反映出的问题提出管理建议。
附件1该公司2008至2010年度纳税申报情况如下:单位:元附件2该公司2008至2010年度有关年度会计报表资料如下:资产负债表编制单位:荣石建筑材料制造有限公司单位:万元附件3利润表编制单位:荣石建筑材料制造有限公司单位:万元纳税评估分析工作底稿:一、税负情况评估分析1、增值税税负率分析2008年度增值税税负率=2009年度增值税税负率=2010年度增值税税负率=疑点:2、所得税税负率分析(1)2008年所得税税负率=2009年所得税税负率=2010年所得税税负率=疑点:(2)2008年主营业务利润税负率= 2009年主营业务利润税负率= 2010年主营业务利润税负率=疑点:二、纳税评估指标分析1、收入类评估指标分析2010年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2009年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疑点:2、成本类评估指标分析2010年主营业务成本变动率=2009年主营业务成本变动率=疑点:3、费用类评估指标分析(1)2010年营业费用变动率=2009年营业费用变动率=疑点:(2)2010年管理费用变动率=2009年管理费用变动率=疑点:(3)2010年财务费用变动率=2009年财务费用变动率=疑点:(4)2010年成本费用率=2009年成本费用率=疑点:4、利润类评估指标分析2010年主营业务利润变动率=2009年主营业务利润变动率=疑点:5、资产类评估指标分析(1)2010年净资产收益率=2009年净资产收益率=疑点:(2)2010年总资产周转率=2009年总资产周转率=2010年存货周转率=2009年存货周转率=疑点:(3)2010年固定资产综合折旧率=2009年固定资产综合折旧率=疑点:案头分析结论:管理建议:参考答案税负情况评估分析1、增值税税负率分析2008年度增值税税负率=171950÷4750000×100%=3.62%2009年度增值税税负率=340691÷9490000×100%=3.59%2010年度增值税税负率=320040÷11430000×100%=2.8%在收入增长,存货减少的情况下,增值税税负率下降不正常,而且明显低于增值税市局行业税负率3.61%,因此可能存在少计收入、多抵进项的问题。
2、所得税税负率分析(1)2008年所得税税负率=28÷81×100%=34.56%2009年所得税税负率=83÷244×100%=34.02%2010年所得税税负率=48÷138×100%=34.78%2010年所得税税负率与2008年、2009年相比,变化不大,需进一步分析。
(2)2008年主营业务利润税负率=28÷79×100%=35.44%2009年主营业务利润税负率=83÷240×100%=34.58%2010年主营业务利润税负率=48÷178×100%=26.97%2010年主营业务利润税负率与2008年、2009年相比,下降,企业可能存在销售未计收入、多列成本费用、扩大税前扣除范围等问题。
纳税评估指标分析1、收入类评估指标分析2010年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1143-949)÷949×100%=20.44% 2009年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949-475)÷475×100%=99.79% 2010年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低于2009年,相差较大,结合《资产负债表》中“预收账款”科目的期初、期末数额进行分析,2010年“预收账款”期末大幅度增长,绝对额增长126万元,比年初增长177%,因此可以判定存在少计收入问题。
可能存在少计收入问题和多列成本等问题。
2、成本类评估指标分析2010年主营业务成本变动率=(957-702)÷702×100%=36.32%2009年主营业务成本变动率=(702-393)÷393×100%=78.63%2010年主营业务成本变动率低于2009年,相差较大,可能存在少计收入等问题。
3、费用类评估指标分析(1)2010年营业费用变动率=(55-38)÷38×100%=44.74%2009年营业费用变动率=(38-31)÷31×100%=22.58%2010年营业费用变动率与2009年相差较大,可能存在税前多列支营业费用问题。
(2)2010年管理费用变动率=(60-33)÷33×100%=81.82%2009年管理费用变动率=(33-21)÷21×100%=57.14%2010年管理费用变动率与2009年相差较大,可能存在税前多列支营业费用问题。
(3)2010年财务费用变动率=(6-3)÷3×100%=100%2009年财务费用变动率=(3-2)÷2×100%=50%2010年比2009年借款增长(120-100)÷100×100%=20%2010年财务费用变动率与2009年相比,相差较大,并且财务费用增加高于借款增长幅度,可能存在税前多列支营业费用问题。
(4)2010年成本费用率=(55+60+6)÷957×100%=12.64%2009年成本费用率=(38+33+3)÷702×100%=10.54%2010年成本费用率高于2009年,但相差不大。
(5)2010年成本费用利润率=138÷(957+55+60+6)×100%=12.8%2009年成本费用利润率=244÷(702+38+33+3)×100%=31.44% 2010年成本费用率与2009年比较,2010年成本费用利润率异常,可能存在多列成本、费用等问题。
4、利润类评估指标分析2010年主营业务利润变动率=(178-240)÷240×100%=-25.83% 2009年主营业务利润变动率=(240-79)÷79×100%=203.8%2010年主营业务利润变动率与2009年相比相差较大,且2010年为负数,可能存在多结转成本或不计、少计收入问题。
5、资产类评估指标分析(1)2010年净资产收益率=90÷[(1111+1021)÷2]×100%=8.44%2009年净资产收益率=161÷[(1021+860)÷2]×100%=17.12% 2010年净资产收益率与2009年相差较大,可能存在隐瞒收入,或闲置未用资产计提折旧问题。
(2)2010年总资产周转率=1143÷[(2075+1915)÷2]×100%=57.29%2009年总资产周转率=949÷[(1915+1640)÷2]×100%=53.39% 2010年存货周转率=957÷〔(45+95)÷2〕×100%=1367%2009年存货周转率=702÷〔(95+69)÷2〕×100%=856%2010年总资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加快,而应纳所得税税额比2009年减少35万元,减少42.17%,可能存在隐瞒收入、虚增成本的问题。
(3)2010年固定资产综合折旧率=(380-237)÷[(1608+1506)÷2]×100%=9.18%2009年固定资产综合折旧率=(237-125)÷[(1506+1312)÷2]×100%=7.95%2010年固定资产综合折旧率高于与2009年,可能存在税前多列支固定资产折旧额问题。
评估结论:总上分析,该公司2009年可能存在隐匿或不计、少计销售收入;改变成本结转方法、少计存货(含产成品、在产品和材料),多列成本;税前多列支固定资产折旧额;税前多列支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扩大当期期间费用等问题。
管理建议:1、督促纳税人自行改正。
需要纳税人自行补充的纳税资料,以及需要纳税人自行补正申报、补缴税款、调整账目的,督促纳税人按照税法规定逐项落实。
2、约谈纳税人。
对纳税评估中发现的需要提请纳税人进行陈述说明、补充提供举证资料等问题。
由所在税源管理部门批准并发出《税务约谈通知书》,提前通知纳税人。
3、实地调查核实。
对评估分析和税务约谈中发现的必须到生产经营现场了解情况、审核账目凭证的,应经所在税源管理部门批准,由税收管理员进行实地调查核实。
对调查核实的情况,作认真记录。
需要处理处罚的,要严格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执行。
4、移交税务稽查部门处理。
发现纳税人有偷税、逃避追缴欠税、骗取出口退税、抗税或其他需要立案查处的税收违法行为嫌疑的,由税源管理部门移交税务稽查部门处理。
训练二评估约谈实训基本情况某重工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是由DL机械制造有限公司与张某个人投资兴办的私营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1000万元人民币,成立于2003年3月27日,2004年3月被认定为一般纳税人,2004年9月有第一笔收入。
经营期20年,主要产品为生产A型钢的大型设备。
所得税在国税缴纳。
案头分析2010年12月份,评估人员从CTAIS中和“一户式”中调取了该企业相关资料,对企业的2009年1月~11月和2010年1月~11月的税收申报数据和财务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
该企业属于通用设备制造业,行业平均税负为4.068%,2010年1月~11月,累计应税收入12499944.21元,应缴增值税358326.07元,税负为2.87%,低于同行业平均税负。
(一)利润表相关数据分析2010年1月~11月,主营业务收入为1005万元,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加245万元,增长32%;主营业务成本同比增加397万元,增长84%;毛利率为13%,2009年同期毛利率为37%,降低了24%;成本利润率15%,2009年同期为60%,降低了45%;财务费用156万元,同比增长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