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解剖学教学大纲
病理解剖学课程教学大纲
病理解剖学课程教学大纲导言:病理解剖学是医学专业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基础课程,其主要内容涉及疾病的解剖学改变和发展趋势等方面。
本文档将对病理解剖学课程的教学大纲进行详细介绍,旨在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内容和要求。
一、课程简介病理解剖学是医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主要研究疾病在组织和器官水平上的解剖学变化。
通过学习该课程,学生能够系统地了解不同疾病在解剖学上的特点和病程发展,为后续的临床医学诊断和治疗提供基础知识。
二、教学目标1. 熟悉常见疾病在解剖学上的特点和变化;2. 掌握疾病的发展过程和规律;3. 能够正确使用解剖学术语描述和表达相关病理变化;4. 培养分析和解读病理解剖学报告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1. 基础知识a. 组织和器官的基本结构和功能;b. 常见疾病在解剖学上的特点和变化;c. 疾病的发展过程和规律。
2. 解剖学术语a. 掌握常用的解剖学术语,能够正确使用和理解;b. 能够准确描述和表达病理解剖学变化。
3. 实验课程a. 进行解剖实验,观察和分析相关病理变化;b. 学习病理解剖学报告的解读方法。
四、教学方法1. 教师讲授a. 结合教材和案例,系统地讲解疾病在解剖学上的特点和变化;b. 解释和展示相关解剖结构和病理变化的图片和示意图。
2. 实验课a. 提供具体的解剖实验,让学生亲自观察和分析病理变化;b. 辅导学生正确使用解剖学术语描述和表达病理变化。
3. 讨论和案例分析a. 组织学习小组讨论和分析典型病例,提高学生分析和解读病理解剖学报告的能力;b.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思考,促进学生对疾病发展规律的理解。
五、考核方式1. 平时表现a. 出勤情况;b. 实验报告和讨论的参与情况。
2. 考试a. 理论考试:涉及病理解剖学的基本知识和解剖学术语的运用;b. 实验报告考核:对学生在解剖实验中观察、分析和解释病理变化的能力进行评估。
六、教材和参考资料1. 主教材:a. 《病理解剖学教程》;b. 《病理学基础》。
病理解剖学课程教学大纲
病理解剖学课程教学大纲
1. 课程介绍
病理解剖学是医学专业中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疾病发生、发展和演变过程的认识和理解。
本课程将介绍病理解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技术和相关实践应用,以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和专业实践能力。
2. 教学目标
- 理解病理解剖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 掌握病理解剖学的基本技能和技术;
- 熟悉常见疾病的病理特征和发展过程;
- 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和病理分析能力。
3. 教学内容
3.1 病理解剖学基础知识
- 疾病与病理学的概念与关系
- 病理解剖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
- 组织学与细胞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 病理标本的采集、保存和处理
3.2 疾病的病理解剖学
- 器官系统病变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 器官疾病的病理特征和发展过程
- 常见疾病的解剖学表现和病理变化
- 疾病的分级和分型系统
3.3 病理解剖学与临床实践
- 病理解剖学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 病理报告的撰写和解读
- 病理标本的常见错误和误诊分析
- 病理解剖学的个体化医疗应用
4. 教学方法
4.1 理论授课:通过课堂讲授,介绍病理解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梳理疾病的发展过程和病理特征。
《病理解剖学》《病理生理学》教学大纲
《病理解剖学》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一)课程性质、地位与任务病理解剖学是用科学的方法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及形态结构的改变,从本质上揭示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和转归的学科。
病理解剖学是医学专业的重要基础医学课程,是联系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是医学主干学科。
病理解剖学任务是按照现代医学模式应用各种方法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患病机体的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变化,为疾病诊断、治疗和临床护理提供科学的理论基础。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能够:1.用现代医学模式阐述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
2.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解释疾病过程局部与整体、形态与功能、心理与生理、损伤与抗损伤的辩证关系,为临床工作提供科学的思维方法。
3.学会病理标本、切片的观察方法,有较强的基本技能,并能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教学改革本课程从理论教学到实验教学广泛采用了现代教育技术,灵活、恰当地利用多媒体课件、录像、动画,使教学形式活泼生动,教学内容更为形象直观,更具表现力,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采用讲授、讨论、自学、实验等多种教学方法,对重要的概念和疾病以教师讲授为主,尽可能讲深、讲透;对相近疾病的病理变化特点让学生讨论并列表比较或自学;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指定自学参考书并布置一些课后思考题,督促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一)课程理论教学绪论1学时知识点:病理学的内容和任务;病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病理学的研究方法。
本章小结重点:病理学的内容和任务以及在医学中的地位思考题:简述病理学常用研究方法的应用及其目的。
教学方法:理论讲授第二章细胞、组织的适应和损伤3学时第一节组织和细胞的适应 1学时知识点:肥大、增生、萎缩、化生。
第二节组织和细胞的损伤 2学时知识点:变性的概念及常见变性的形态学特征;坏死的概念与常见坏死的形态学特征;坏死的分类及其转归;细胞凋亡的概念、形态特征;细胞和组织损伤的原因。
解剖专业教学大纲模板
一、课程基本信息1. 课程名称:解剖学2. 课程代码:XXXXXX3. 适用专业:医学、护理、康复治疗等4. 学时:XXX学时5. 学分:XXX学分6. 授课学期:XXX学期二、课程目标1. 掌握人体各系统、器官的形态结构、功能及其相互关系;2. 了解人体生长发育、衰老、疾病等生理、病理变化;3. 培养学生运用解剖学知识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4. 增强学生的临床思维和实验技能。
三、教学内容1. 系统解剖学1.1 运动系统1.2 消化系统1.3 呼吸系统1.4 循环系统1.5 泌尿系统1.6 男性生殖系统1.7 女性生殖系统1.8 神经系统1.9 内分泌系统1.10 感觉器官1.11 肌肉系统1.12 皮肤2. 局部解剖学2.1 颈部解剖2.2 胸部解剖2.3 腹部解剖2.4 盆部解剖2.5 会阴部解剖3. 实验教学3.1 运动系统实验3.2 消化系统实验3.3 呼吸系统实验3.4 循环系统实验3.5 泌尿系统实验3.6 男性生殖系统实验 3.7 女性生殖系统实验 3.8 神经系统实验3.9 内分泌系统实验 3.10 感觉器官实验3.11 肌肉系统实验3.12 皮肤实验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人体解剖学知识;2. 案例分析法:结合临床病例,分析解剖学知识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3. 实验教学:通过实验操作,加深对解剖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4.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高课堂互动效果。
五、考核方式1. 平时成绩:课堂表现、作业、实验报告等(占比30%);2. 期末考试:笔试(占比70%);3. 实验操作:实验报告、实验考核(占比20%)。
六、教材与参考书目1. 教材:《人体解剖学》(第XX版)2. 参考书目:- 《人体解剖学图谱》- 《临床解剖学》- 《解剖学实验教程》注:以上模板仅供参考,具体教学大纲应根据学校、专业、课程特点进行调整。
(病理学实验教学大纲(病理解剖学部分)
(病理解剖学部分)(供中医七年制学生用)实验室名称:形态B实验室总学时:108实验学时21面向专业(层次)或专业方向:中医学(七年制)应开实验项目:7个实验类别:基础考核方式:考试撰写负责人:戴晓明一、病理学实验教学的地位、作用和目的病理学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阐明疾病本质的一门医学基础学科,是医学科学实践的基础。
病理学的主要任务是研究疾病发生的原因、发病机制以及疾病过程中患病机体的形态结构、功能代谢改变与疾病的转归,从而为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
病理学实验教学是通过病变组织或器官形态学变化的观察,展现疾病现象,探索疾病规律,检验疾病理论,培养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判断问题的能力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通过病理组织学观察,为学生临床专业课建立良好基础。
通过验证理论课内容,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学生掌握医学知识和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实验技能及创新精神都具有重要作用。
对培养面向21世纪的医学人才极其重要。
二、实验教材与参考书1、黄玉芳主编《病理学》2、黄玉芳主编《病理学习题集》3、李甘地主编《病理学》4、来茂德主编病《理生理学》实验项目实验要求实验类型分实验项目学组内容提要验设综时人必限任名称证计合数修选选性性性【目的】1.掌握各种变性和坏死的病变特点。
2.熟悉肥大、增生、化生的概念和特点。
3.掌握肉芽组织的形态特征。
【内容】组织、细1、病理切片:肾浊肿、肝脂肪变性、胞的损伤肉芽组织、肾贫血性梗死2√√1与修复、2、大体标本:脑积水、肾压迫性萎1代偿与适缩、肾浊肿、肝脂肪变、脂肪肝、脾贫应血性坏死、脑脓肿、肝液化性坏死、干湿性坏疽、淋巴结干酪样坏死等。
【方法】1、观看录像2、组织切片显微镜3、大体标本观察【目的】1.掌握淤血、血栓形成、栓塞、梗死的概念、病变特点及后果,2.熟悉慢性肺淤血和慢性肝淤血的病理变化。
3.了解充血、缺血及出血的特点。
【内容】局部血液12肝淤血、肺瘯血、微血栓√2循环障碍√2、大体标本:充血、肺棕色梗变、槟榔肝、静脉内血栓、肾贫血性梗死、肺及肠出血梗死、脾贫血性梗死等;【方法】1、观看录像2、组织切片显微镜3、大体标本观察【目的】1.掌握炎症局部的基本病理变化和各类炎症的特点。
(完整版)《病理学》教学大纲
《病理学》教学大纲前言病理学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它的任务是研究疾病病因和发病机理,研究患病机体的形态、机能代谢的动态变化,从而揭示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规律,为防治疾病提供理论基础.病理学分病理解剖和病理生理学两部分。
病理解剖学着重从形态变化角度阐明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病理生理学则着重从机能和代谢的角度阐明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任何疾病都有一定形态结构和机能、代谢的改变,因此二者之间互相关系,互相影响,不能截然分开。
学习病理学必须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正确认识形态、机能和代谢变化的辩证关系,正确认识全身与局部变化的关系.并注意理论联系实际,理论联系实验。
病理解剖学的实验内容,包括观察大体标本,组织切片等。
病理生理学则安排一些必要的动物实验。
在进行实验过程中,要认真观察,亲自操作,结合理论,独立思考,认真分析总结。
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病理学要特别注意理论联系临床,加强临床症状与病变关系的理解,以提高学习效果。
病理学教学时数为45学时,其中总论25学时,各论19学时。
学时分配表教学内容与要求绪论[目的要求]1、掌握病理学的性质和任务。
2、了解病理学的研究方法、发展史和在医学中的地位。
[教学内容]病理学的任务和性质.病理学的研究方法。
病理学的发展和在医学中的地位。
第一章疾病概论[目的要求]1、掌握疾病、死亡的概念。
2、熟悉疾病发生的原因、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和机制。
3、了解疾病的经过与转归。
[教学内容]疾病的概念,病因学概论及发病学概论。
第二章细胞、组织的损伤与修复[目的要求]1、掌握肉芽组织、瘢痕组织的概念、形态特征和在修复中的作用。
2、掌握创伤愈合的类型及特点3、熟悉骨折愈合过程。
4、了解组织再生能力和再生过程以及影响再生修复的因素。
[教学内容]1、再生与修复的概念,再生的类型,各种组织的再生能力及再生过程。
2、肉芽组织、瘢痕组织的概念和形态特征。
3、创伤愈合的类型和基本过程及骨折的愈合过程。
病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说明
病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说明一、编制教学大纲的依据根据1998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的培养目标、培养要求及延边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口腔专业教学计划及与先行和后继课程的关系,结合口腔专业的课程体系和专业的发展方向,并考虑到教学规律和学生实际情况编制了本教学大纲。
二、课程地位和作用病理学(Pathology)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的医学基础学科。
其任务就是运用现代医学的科学方法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以及患病机体的形态、机能和代谢的改变,并探索其内在联系及结局,从而阐明疾病的本质,为防治疾病提供科学的理论基础。
病理学是国家教委规定的主干课程之一,是医学院教学计划中的必修课程。
由于研究角度和实验手段的不同,现代病理学逐渐演变分化为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两门学科。
病理学又称为病理解剖学,其主要任务是以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原学、免疫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知识为基础,运用各种现代医学技术和方法,研究和阐明在疾病过程中发生的原理(病因,Etiology),在病因作用下疾病发生发展的具体环节、机制和过程(发病学,Pathogenesis),机体在疾病过程中发生的形态学变化(病理变化,Pathological change),以及由于这些变化引起的临床表现(临床病理联系,Clinicopathological correlation)、合并症(Complication)和结局(Sequela)。
学习和研究上述内容,以便使学生认识和掌握疾病的本质,为临床课的学习和将来成为合格的口腔医生打下良好的基础,为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奠定科学的理论依据。
三、课程教学任务和基本要求病理学课程目标是通过理论教学和实习教学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病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原理,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合并症、临床表现和结局。
通过教学活动逐步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使学生掌握病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及重要的新进展,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续临床专业的学习、参加临床实践及科学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为培养面向21世纪有后劲的全科医学人才奠定基础。
医学病理学教学大纲
病理学教学大纲前言病理解剖学是主要从形态学角度研究疾病的医学基础理论科学之一。
它的任务是研究患病机体的形态变化,并结合机能和代谢变化,阐明疾病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揭示疾病的本质。
病理解剖学的基本内容分总论和各论两个部分。
总论主要讲述疾病中带有共性的多种基本病理过程;各论则主要讲述各系统疾病特殊病理变化及其规律。
教学内容以常见病多发病为重点,适当介绍国内,外医学的新成就,反映现代科学水平。
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注重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宇宙观和方法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病理解剖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后期学习临床医学,参加临床实践及科学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病理解剖学的教学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智能。
在教学过程中应采取启发式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独立自学科学思维,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病理解剖学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注意创造条件,争取尸体解剖见习,并适当开展临床病理讨论,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根据教学计划,病理解剖学教学共安排72学时。
本大纲供临床、护理、检验医学专科病理学教学应用。
授课章节理论学时实习学时绪论 1第一章细胞和组织的适应与损伤 6 2第二章局部血液及体液循环障碍 6 1第三章炎症 6 1第四章肿瘤 6 2第五章心血管系统 6 1第六章呼吸系统疾病 4 1第七章消化系统疾病 6 1第八章泌尿系统疾病 6 1第九章生殖系统和乳腺疾病 2 1第十章内分泌系统疾病 2 1第十一章传染病7 2合计58 14绪论目的:1.掌握:病理学学科和教学的基本内容及特点2.熟悉:病理学研究方法。
3.了解:病理学在医学中的重要意义、病理学的研究任务、研究对象和材料、研究方法。
学时:1教学内容:1.病理学的研究任务:病理学总论——一般病理过程。
病理学各论——系统病理学或疾病的病理学。
2.病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
病理解剖学教学大纲
五年制病理解剖学教学大纲课程编号:1001226007课程名称:病理学课程英文名称:PATHOLOGY课程性质:学科基础必修课授课对象:临床医学七年制/五年制编写单位:病理学教研室课程教学目的病理学是用自然科学的方法研究疾病的形态结构、代谢和功能等方面的改变,从而揭示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和转归的医学基础学科,是连接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重要桥梁。
通过对病理学的学习,医学生可以掌握疾病的原因、发生机制、机体在疾病过程中形态和机能的变化及由此产生的各种临床表现,从而为以后学习各临床学科打下坚实的基础。
病理学也是一门高度实践性的学科,病理诊断以其客观性与准确性,被誉为临床诊断的“金标准”,不仅在临床诊断工作中不可缺少,而且它的研究方法与手段也是医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教学,不仅使学生掌握病理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逐步培养医学生的观察及分析思考能力,深化对各种疾病局部与整体、现象与本质、个性与共性的的认识,形成良好的临床思维模式,为后续各学科的学习及今后的科研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
大纲编写依据:本课程性质为学科基础必修课,教学大纲制定是根据《自编教学大纲》及高等医药院校教材病理学大纲,1992年校编《基础医学教学大纲》,并参照全国高等医药院校《病理学》七年制教材编写而成。
课程教学内容绪论病理解剖学的内容和任务。
病理解剖学在医学中的地位,•病理解剖学的研究方法与病理解剖学的发展,学习病理解剖学的方法。
第一章细胞、组织的适应和损伤一、目的和要求1. 掌握细胞和组织损伤、适应的有关概念。
掌握萎缩的概念、原因和类型。
化生的概念、类型及意义。
细胞水肿、脂肪变性、玻璃样变的概念及形态特点。
坏死的概念、类型、病变特点及结局。
凋亡的概念及形态改变。
2. 理解肥大、增生的概念和类型。
3. 了解损伤的原因及发生机制。
二、教学内容1. 细胞适应、萎缩、肥大、增生和化生的概念种类和形态特点,病理学意义。
2. 细胞损伤和死亡的原因和机制。
兽医病理解剖学实验 教学大纲
兽医病理解剖学实验Experiment of Veterinary Pathologic Anatomy一、课程基本情况课程编号:05110510课程总学时:40 (讲课,实验40,上机 0 ,实习0 ,课外 0 )课程学分:1.5课程分类:必修开课学期:秋开课单位:(动物医学院基础系病理教研室)适用专业:兽医所需先修课:动物生理学、动物解剖学、动物组织胚胎学和动物生化学课程负责人:教授二、内容简介兽医病理解剖学实验是兽医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与必修课。
它是研究患病动物的形态结构变化及其发生原因和发病机制的科学,兽医病理解剖学实验直观性强,学生通过观察大体标本和切片验证课堂所讲的理论,加强理解,取得感性知识的教学环节,在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掌握观察和描述器官组织病变的方法和认识病变。
实验分为血液循环障碍、物质代谢障碍、糖、脂类和蛋白质代谢障碍,组织细胞的萎缩、变性与坏死、炎症、组织修复、代偿和适应、肿瘤、心血管系统病理、呼吸系统病理、消化系统病理、泌尿系统病理、神经系统病理。
实验课所观察的大体标本和切片是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一个侧面,在理论的指导下把它与发展中的疾病和病理过程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动态的整体概念。
在学习中加强实践操作训练,为学习临床专业课打好实验技能的基础。
Brief Introduction of the Course ContentExperiment of Veterinary Pathologic Anatomy is one of the major courses and compulsory for undergraduate students of veterinary. It is a course to study the changes of the morphology and structure of the diseased animals, Experiment of Veterinary Pathologic Anatomy is very intuitive. Students could verify and understand the theory by observing the general specimens and tissue slice. It requires students to master the methods of observation and description in the learning process. It includes circulatory disturbances of blood, disturbance of material metabolism, disturbance of sugar, fat and protein, the histiocyte’s changes of atrophy, degeneration and necrosis inflammation, organic repair, compensation and adaptation, tumour, cardiovascular system, respiratory system, digestive system, urogenital system and nervous system. General specimens and slices observed in the course is an aspect of a certain stage in the process of the disease. It linked organically to the pathological processes, forming a whole concept. It requests students put a good foundation for the further clinical study by learning to understand and describe various pathologic changes.三、各部分教学纲要实验部分教学内容与要求(各实验名称、实验类型(演示、验证、综合、设计)、学时数、内容提要、实验室是否开放)实验部分教学内容与要求:(40学时)实验课教学内容通过大体标本和组织切片展示,实验室除正常上课外不开放。
《动物病理解剖学实验》教学大纲.doc
《动物病理解剖学实验》教学大纲—、基本信息课程名称动物病理解剖学实验课程编号1712022英文名称Experiment of Animal Patho-anatomy 课程类型科类基础课总学时27 学分 1. 5设计性实验个数实验项目数9 验证性实验个数综合性实验个数9预修课程适用对象动物医学动物解剖学、动物生理学、动物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动物组织与胚胎学等课程简介动物病理解剖学通过实物、病理组织切片、幻灯、示教等手段,观察和分析患病机体的形态变化,研究动物疾病的原因、发生及发展规律,为疾病的诊断和防治提供实践依据。
学习本学科的目的,主要在于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疾病观,掌握本学科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习临床学科和进行病理学诊断打下一个坚实的理论基础。
重点掌握疾病的共性问题,研究各种疾病基本病理变化过程和系统病理。
二、教学目标及任务学习本学科的目的,主要在于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疾病观,掌握本学科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习临床学科和进行病理学诊断打下一个坚实的理论基础。
动物病理解剖学通过实物、病理组织切片、示教等手段,观察和分析患病机体的形态变化,研究动物疾病的原因、发生及发展规律,为疾病的诊断和防治提供实践依据。
重点掌握疾病的共性问题,研究各种疾病基本病理变化过程和系统病理。
三、学时分配教学课时分配序号实验内容学时实验一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3实验二细胞与组织的退行性变化 3实验三细胞与组织的进行性变化 3实验四炎症 3实验五肿瘤 3实验六心血管及造血系统病理 3实验七呼吸及消化系统病理 3实验八泌尿生殖系统病理 3实验九神经系统病理 3合计27四、实验内容及教学要求实验一: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目的要求:掌握动脉性充血、静脉性充血、出血及血栓形成的形态特点;了解上述各种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出现在各主要器官时对机体的影响。
本实验重点、难点:动脉性充血与静脉性充血的特点及区别;各种不同类型出血的病理变化特征;血栓形成的要素和过程。
《病理解剖学》课程教学大纲
《病理解剖学》课程教学大纲(Pathoanatomy)一、课程说明课程编码:164005101、课程总学时(理论总学时/实践总学时)102(51/51)、周学时6、学分4、开课学期4。
1.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本课程是一门联系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学科,从形态、机能和代谢变化角度研究和分析疾病,阐明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转归和后果,为防治疾病提供理论或实验依据。
与先前所学的其它医学基础课关系密切,并为今后学习临床医学课程打下基础。
2.适用专业与学时分配:适用于临床医学专业本科。
教学内容与时间安排表3.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系统掌握病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学会观察、描述疾病的病理现象,并能根据病变的基本规律去分析病变,揭示疾病的本质,阐述病理与临床的联系,为学习临床医学和疾病的防治打下必要的理论基础。
4.本门课程与其它课程关系:病理解剖学是一门介于基础医学课程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课。
它以学生已学的基础医学课程如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组织胚胎学、微生物学、免疫学、寄生虫学等课程作为学习病理解剖学的基础,而病理解剖学则是为学生日后学习临床医学如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等课程的学习打下必要的理论基础。
5.推荐教材及参考书:(1) 李玉林主编《病理学》第7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2)本教研室自编《病理学实验指导》 2003.(3)李甘地主编《病理学》第1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4)董郡主编《病理学》第2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6.(5)Cotran RS,Kumar V, Collins T.《Robbins Pathologic Basis of Disease (6th Edition) 》W.B.Saunder ,1999.(6)Kumar V , Cotran RS,Robbins SL. 《Robbins Basic Pathology (7th Edition) 》2003⑺陈杰、李甘地主编《病理学》第1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6.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程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理论讲授和实验操作相结合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鼓励学生在学习和思考中的创新精神。
病理解剖学教学大纲
《病理解剖学》教学大纲(检验、信息专业本科)(2007 年4月修订)一、前言病理学是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结局和转归的医学基础学科,是介于临床医学与基础医学之间的桥梁学科。
通过学习病理学知识来认识和掌握疾病本质和发生发展的规律,为疾病的诊治、预防和护理提供理论基础。
学习和研究病理学必须以辩正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作为指导思想,自觉地运用其基本观点,正确地观察和分析病理学中的各种问题。
如运用矛盾对立统一观点分析患病机体在器官水平、组织水平、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上存在的损伤和抗损伤表现,认识损伤和抗损伤矛盾双方相互转化及其转化条件;运用发展的观点去动态观察、分析和理解疾病发生发展各阶段所出现的各种病理变化;运用互相联系的观点认识病理过程中形态、功能和代谢变化的内在联系及其与临床表现的关系;还必须以内因和外因的辩正统一观点为指导认识疾病的发生。
结合本学科特点,在学习方法上强调以下几点:⑴正确理解和掌握病理专业名词、术语是学好病理学的基础;⑵学习病理学要重视4个联系:①重视形态变化与功能、代谢变化的联系。
②重视病变局部与整体的联系。
③加强病理学与相关学科的联系。
④重视病理与临床的联系。
要学会运用病理学知识解释疾病现象,联系有关防治的问题,培养防治疾病的分析能力,提高学习效果;⑶学会观察病理变化。
教学大纲的所列理论课内容都是要求学生学习的,但不是全部在课堂上讲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教学,也可由学生自学。
教学内容的要求分三级:掌握、熟悉和了解。
其中掌握的内容是要求学生能熟记其内容,并灵活运用在疾病的分析中,了解内容是为拓宽学生知识面而设立的内容,熟悉内容是介于了解和掌握之间。
实验课重点要求实际联系理论,巩固理论知识,拓宽思维,突出培养学生自己关观察,重点是通过观察形态学变化来认识疾病,并推测其相应的功能性改变,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本大纲适用广西医科大学五年制本科医学检验、信息专业学生的病理学的教学。
病理教学大纲(72学时)
病理学教学大纲(供本科中医、口腔、心理、护理、医学检验专业使用)一前言病理学是医学基础课程之一。
它主要研究患病机体的形态学变化,阐明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和探讨疾病的本质,为防治疾病提供科学的理论根据。
病理学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通过教学,逐步培养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掌握病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加强基本技能训练,为学习临床打下必要的基础,更好地为广大劳动人民服务。
病理学分总论与各论两部分。
总论主要讲述各种基本病理过程,各论主要讲述疾病的病理变化及其发展规律。
讲授内容要理论联系实际,以基本病理过程和常见病、多发病为重点,适当介绍国内外医学新成就,讲授内容要从培养目标出发,力求少而精,避免造成学生负担过程。
病理学教学时数为72学时,其中课堂讲授48学时,实验为24学时。
二病理学授课内容和学时分配——————————————————————————————————顺序(章节) 主要内容理论实验总学时——————————————————————————————————绪论10 1 一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 2 2 4二组织的修复11 2三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4 3 7四炎症 4 3 7五肿瘤 6 3 9六心血管系统疾病 4 2 6七呼吸系统疾病 4 1 5八消化系统疾病 4 2 6九淋巴造血系统疾病 1 1 2十免疫性疾病 1 0 1十一泌尿系统疾病 4 2 6十二生殖系统及乳腺疾病 3 1 4十三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 1 0 1十四神经系统疾病 2 0 2十五传染病 4 2 6十六寄生虫病 2 1 3合计48 24 72三课程各章节包括的内容绪论(一)目的要求:1、掌握病理解剖学的内容、任务、范围及其在医学中的地位。
2、熟悉病理解剖学的研究方法。
3、了解病理解剖学的发展史,学习的指导思想、方法及展望。
(二)教学内容:1、详细讲解病理解剖学的内容、任务、范围及其在医学中的地位。
2、重点讲解病理解剖学的研究方法。
临床医学专业《病理解剖学》教学大纲zhl
《病理解剖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地位和作用《病理解剖学》是国家教委规定的主干课程之一,属于重要的医学桥梁课程,病理解剖学的学习必须以解剖学、组织学等为基础,同时,也为学习临床医学奠定重要基础。
其目的是运用自然科学的方法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病理变化、病理临床联系、疾病转归及结局,阐明疾病的发生、发展变化规律及疾病本质,为防治疾病提供科学的理论基础。
二、课程教学对象和方法1.教学对象:三年制专科层次临床医学专业。
2.包括大课讲授、指导自学和实验三部分。
大课讲授内容采用多媒体教学,指导自学部分告知学生学习重点;实验部分通过老师讲授和观看老师示教后学生分组实验、讨论并独立完成实验报告等方法完成。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以达到举一反三之目的。
根据培养目标,结合本校相关专业教育的实际情况,病理学理论授课以病理解剖学总论为主要内容,其次才是各论,应避免面面俱到,主次不分而造成学生负担过重。
病理学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注意重视实验教学。
三、教学内容、目的和要求绪论(一)目的要求1.掌握:病理学的概念。
2.熟悉:病理学研究方法。
3.了解:病理学内容和任务、在医学中的地位、研究对象。
(二)教学内容病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病理学的基本内容;病理学在医学体系中的地位。
病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一章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一)目的要求1.掌握:各种变性和坏死的病变特点;肉芽组织的概念和特点。
2.熟悉:肥大、增生、化生和萎缩。
3. 了解:创伤愈合和骨折愈合。
(二)教学内容1.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性反应:萎缩,肥大,增生,化生。
2.细胞和组织的损伤:变性(包括细胞水肿、脂肪变性、玻璃样变性、纤维素样变性、粘液样变性及病理性钙化),坏死(包括凝固性坏死、液化性坏死、坏疽及纤维素样坏死),细胞凋亡。
3.损伤的修复:再生,肉芽组织,创伤愈合,骨折愈合。
影响再生修复的因素。
第二章局部血管循环障碍(一)目的要求1.掌握:淤血、血栓形成、栓塞、梗死的概念、病变特点及后果,2.熟悉:慢性肺淤血和慢性肝淤血的病理变化。
山西医科大学汾阳学院基础医学部《病理解剖学》实验大纲
山西医科大学汾阳学院基础医学部《病理解剖学》实验大纲一、本课程的基本概况课程性质:基础课程适用范围:各专业本、专科学生实验学时数:38学时(本科)总学时数:108学时(本科)二、教学目的与要求病理学是研究疾病的原因、发病机制和患病机体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变化的学科。
是医学的一门主干课程之一,也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预防医学之间的桥梁和纽带。
病理学实验课程的任务包括观察大体标本、显微镜标本、课堂病例讨论等,通过实习达到巩固和加深对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
并达到以下要求1.掌握病理变化的肉眼和光学显微镜观察,描述方法。
2.了解病理学的研究方法。
3.初步学会运用病理学知识分析常见典型病例的主要临床表现、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4.培养学生诊断疾病的临床病理思维。
三、实验教学中注意事项:要注意引导学生认真,仔细观察大体标本和病理切片,培养学生观察、描述病变的能力,学会用所观察的病理形态改变解释临床表现,并能用动态观点作出相应临床诊断,充分了解疾病的产生、发展和终结过程。
适当开展临床病理讨论和观看教学录象片。
四、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实验一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目的与要求】1.掌握肉芽组织的形态特点及其意义。
2.掌握萎缩、肥大、增生、化生的概念及形态学改变。
3.熟悉坏死的概念、各型坏死的基本病变及对机体的影响。
【实验内容】(一)大体标本的观察心肌肥厚、肾压迫性萎缩、干酪样坏死、原发性颗粒性固缩肾、肝水肿、肝脂肪变性、脑液化性坏死、子宫湿性坏疽、肾结核空洞形成、肺结核球(二)组织切片的观察脂肪变性、脾动脉玻变、肉芽组织、肺梗死【作业】绘图并描述肉芽组织镜下形态实验二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目的与要求】1.掌握淤血的原因、所致病变和后果2.掌握肝淤血、肺淤血的病理变化3.掌握栓子的类型、运行途径和栓塞的后果。
4.掌握梗死的形态、类型和结局。
【实验内容】(一)大体标本的观察肝淤血、脾贫血性梗死、淤血性巨脾(二)组织切片的观察肺淤血、肝淤血、血栓形成、肺出血性梗死【作业】绘图并描述肺淤血镜下特征实验三炎症【目的与要求】1.掌握炎症的概念和基本病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疆医科大学病理解剖学教学大纲(适用于临床医学七年制、临床医学五年制、麻醉学、医学影像学、口腔医学、预防医学、医学检验、基础医学、法医学本科专业层次)基础医学院病理解剖学教研室2012年9月病理解剖学Ⅰ 前言病理学(Pathology)是一门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改变(包括代谢、机能和形态结构的改变)和转归的医学基础学科。
其目的是认识和掌握疾病的本质和发生发展规律,从而为防治疾病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
病理学由普通病理学(General Pathology)和系统病理学(Systemic Pathology)两部分组成。
病理学需以基础医学中的细胞生物学、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寄生虫学和免疫学等为其学习的基础,同时又为临床医学提供学习疾病的必要的理论。
因此,病理学在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起着十分重要的桥梁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应采取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独立自学、科学思维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病理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习后续临床医学课程,参加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打下牢固的基础。
本教学大纲的基本结构及相关问题说明如下:1、大纲的每章节包括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三部分。
教学要求分为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级别;教学内容分为核心(下划实线标示)、重点内容(下划虚线标示)和一般内容(不标示)。
2、教师在保证讲授大纲核心内容的前提下,可根据各专业的要求不同适当的调整重点内容和一般内容。
3、教学学时:理论课时54学时,实验课时54学时。
II 正文第一章绪论一、教学目的:认识病理学的概念和任务、病理学的研究方法,在医学中的地位和发展史,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学要求:1、掌握病理学的概念、内容和任务。
2、熟悉病理学研究方法。
3、了解病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和发展史。
三、教学内容:1、病理学的概念、内容和任务;病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
2、病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病理学的观察方法和新技术的应用。
3、病理学的发展。
第二章细胞和组织的适应与损伤一、教学目的:认识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性和损伤性变化是疾病发生的基础性病理变化;掌握适应、变性和坏死的各种形态学特点。
二、教学要求:1、掌握萎缩、肥大、增生、化生的概念。
2、掌握常见变性的概念、好发部位、形态特征。
3、掌握坏死的基本病变、类型及其形态特征。
掌握细胞调亡的概念及形态特点;熟悉调亡与坏死的区别。
4、熟悉萎缩、肥大、化生的形态特征。
5、熟悉各种变性、坏死的相互关系及其后果。
6、了解细胞损伤的原因及机理。
7、了解病理性钙化的概念及类型(营养不良性钙化及转移性钙化)。
三、教学内容:1、适应:萎缩的概念、原因及种类、结局;肥大的概念、形态特点;增生的概念;化生的概念、类型。
2、损伤的原因、机制及主要过程;损伤的形态类型。
3、变性的概念;水变性、脂肪变性、透明变性、淀粉样变、粘液样变性等原因、机制及形态特点;病理性色素沉积及病理性钙化的概念。
细胞死亡、坏死、凋亡、坏疽的概念;坏死的细胞形态特点、坏死的类型及结局。
第三章损伤的修复一、教学目的:认识和掌握再生修复的概念,各种组织的再生能力及再生的方式,肉芽组织的概念和形态特征。
二、教学要求:1、掌握再生修复的概念,各种组织的再生潜能及再生的方式。
2、掌握纤维性修复的概念,肉芽组织、疤痕组织的形态特点及其功能。
3、熟悉各种组织(血管、纤维组织、上皮组织、神经组织、肌肉组织)的再生过程。
4、了解影响再生的因素。
5、了解创伤愈合与骨折愈合的特点。
三、教学内容:1、再生与修复的概念;修复的类型:各种组织的再生能力及再生过程。
2、纤维性修复的概念,肉芽组织的概念、形态结构、功能;疤痕组织的形态结构、功能及结局。
3、各种组织(血管、纤维组织、上皮组织、神经组织、肌肉组织)的再生过程。
4、影响再生的因素。
5、创伤愈合与骨折愈合的特点。
第四章局部血液及体液循环障碍一、教学目的:认识和掌握淤血的原因、病变和后果,肝、肺淤血的病变。
血栓形成、血栓、栓塞及梗死的概念、形态特点和后果。
理解和掌握淤血、血栓形成、栓塞和梗死之间的关系及鉴别。
二、教学要求:1、掌握淤血的概念及原因,熟悉肝、肺淤血的病理形态特征及其后果。
2、掌握血栓形成和血栓的概念;血栓的类型及其形态特点和好发部位,如何鉴别。
3、掌握栓塞概念和类型;血栓栓塞的常见部位及其后果。
4、熟悉梗死概念、原因、条件和类型;梗死的形态学特征。
5、熟悉淤血、血栓形成、血栓、栓塞及梗死的区别及相互关系。
6、了解出血的病因及类型、病变和后果。
7、了解血栓的结局及对机体的影响。
8、了解栓子运行方向。
9、了解水肿的发病机制、病变及对机体的影响。
三、教学内容:1、充血的概念、淤血的概念、原因、病理变化及后果。
慢性肺淤血和慢性肝淤血。
2、血栓形成和血栓的概念;血栓形成的条件;血栓形成的过程和形态;血栓的结局及对机体的影响。
3、栓塞和栓子的概念;栓子的种类及其运行途径。
栓塞的种类;血栓栓塞及后果;脂肪栓塞、气体栓塞和羊水栓塞的概念及特点。
4、梗死的概念;梗死的原因与条件;梗死的形态特点及结局。
5、出血的概念、类型及后果。
6、水肿的发病机制、病变及对机体的影响。
第五章炎症一、教学目的:认识炎症的本质、炎症的基本病变。
熟悉掌握炎症的类型及其各类型的主要特征和鉴别。
二、教学要求:1、掌握炎症的概念和炎症局部的病理形态特征。
2、掌握渗出的各种炎症细胞。
3、掌握炎症的类型、各类型炎症的好发部位及其形态特征。
4、掌握炎症肉芽组织的形态特点及其功能;与肉芽肿的区别。
5、熟悉各类型炎症的相互关系及其后果。
6、熟悉炎症的结局。
7、熟悉急性炎症过程(血流动力学改变,血管通透性增高,白细胞渗出和吞噬作用)及其发生机理。
8、了解炎症的原因。
9、了解炎症的局部临床表现和全身性反应。
三、教学内容:1、炎症的概念,炎症的原因。
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变质、渗出、增生)。
2、急性炎症过程(血流动力学改变,血管通透性增高,白细胞渗出和吞噬作用)及其发生机理,炎症的结局。
3、急性和慢性炎症的形态学分类,浆液性炎、纤维素性炎、化脓性炎、出血性炎的病变特点及区别。
4、慢性炎症的一般病理变化,慢性肉芽肿性炎的概念、病因、病变特点,炎性息肉、炎性假瘤的概念。
5、炎症的局部临床表现和全身性反应。
第六章肿瘤一、教学目的:认识肿瘤是一类常见病、多发病,特别是恶性肿瘤是目前危害人类健康的最严重的一类疾病。
掌握肿瘤的概念,肿瘤性与非肿瘤性增生的区别;肿瘤的一般形态与结构,肿瘤的异型性;肿瘤的生长及扩散(生长方式、转移途径)。
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肿瘤的命名原则及分类。
癌与肉瘤的区别。
癌前病变、原位癌的概念。
二、教学要求:1、掌握肿瘤的概念,肿瘤性与非肿瘤性增生的区别。
2、掌握肿瘤的大体和组织学形态特点。
肿瘤的异型性概念和病理变化。
3、掌握肿瘤的生长方式和转移途径。
4、掌握良、恶性肿瘤区别。
5、掌握癌与肉瘤的病变特点及两者的区别。
6、掌握肿瘤的命名原则及分类。
7、掌握癌前病变、非典型增生及原位癌的概念及病变。
8、熟悉常见上皮性肿瘤和非上皮性肿瘤的病理形态特点。
9、熟悉肿瘤对机体的影响。
10、了解肿瘤发生的分子基础、环境致瘤因素等;癌基因的概念。
三、教学内容:1、肿瘤的概念,肿瘤性与非肿瘤性增生的区别。
2、肿瘤的一般形态与结构,肿瘤的异型性。
3、肿瘤的生长及扩散(生长方式、转移途径),肿瘤对机体的影响。
4、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
5、肿瘤的命名原则及分类。
6、癌与肉瘤的区别。
7、常见肿瘤的举例:乳头状瘤、腺瘤、鳞状细胞癌、腺癌、纤维瘤、纤维肉瘤的好发部位、形态特点及生长特性。
8、癌前病变、非典型增生及原位癌的概念和病变。
9、肿瘤发生的分子基础、环境致瘤因素等;癌基因的概念。
第七章心血管系统疾病一、教学目的:心血管疾病是对人类健康与生命构成威胁最大的一组疾病。
本章仅讲述其中最常见的心脏与动脉疾病,要求掌握该章内容的基本病理改变、病变发生发展及后果,为今后学习临床心血管系统疾病打下最基本的基础。
二、教学要求:1、掌握动脉粥样硬化的基本病理变化和复合性病变;熟悉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过程。
熟悉重要器官的动脉粥样硬化及对机体的影响。
了解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因及发病机理。
2、掌握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的概念、病因及病变;心绞痛的概念、心肌梗死大体形态特点及对机体的影响。
了解心肌梗死的合并症及冠状动脉性猝死。
3、掌握缓进型高血压的病理变化及对机体的影响。
掌握急进型高血压病的发生及病变特点。
了解病因和发病机理。
4、掌握风湿病的基本病变,掌握风湿性心脏病的病变及后果,熟悉其与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的区别和关系;了解风湿病的病因与发病机理;了解风湿性关节炎及其他部位风湿病的病理变化。
5、掌握慢性心瓣膜病的发生、病理变化及血液动力学改变。
6、熟悉心肌炎的类型及病理变化。
7、了解心肌病的概念及常见的原发性心肌病。
8、了解心包炎、心脏肿瘤和周围血管病。
三、教学内容:1、动脉粥样硬化症的病因和发病机理、病变及复合病变,重要器官的动脉粥样硬化及对机体的影响。
2、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的概念、病因及病变。
3、心绞痛、心肌梗死的发病机理、病变及心肌梗死的合并症及冠状动脉性猝死。
4、原发性高血压的类型,缓进型高血压病的病变与后果,病因和发病机理;急进型高血压病的发生及病变特点。
5、风湿病的病因与发病机理,基本病变及发展过程,风湿性心脏病的病理变化及关节炎的病理变化。
6、慢性心瓣膜病的发生、病理变化,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及临床病理联系。
7、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病因、发病机理、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
8、心肌炎的类型及病理变化。
9、心肌病的概念及常见的原发性心肌病。
第八章呼吸系统疾病一、教学目的:掌握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的病因发病、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
其内容可归纳为:感染性疾病、阻塞性肺病和肿瘤。
二、教学要求:1、掌握大叶性肺炎及小叶性肺炎的病理变化、临床病理联系、并发症及二者的不同点。
熟悉病毒性肺炎的病变特点。
了解大叶性肺炎及小叶性肺炎的病因、发病机理。
2、掌握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及肺心病的发病机理、病理变化及其之间的关系。
熟悉矽肺的病变特点,了解矽肺的病因、发病机理。
了解支气管扩张的病理变化。
3、掌握肺癌和鼻咽癌的大体和组织学类型及其形态特征。
了解肺癌及鼻咽癌的病因。
4、了解呼吸窘迫综合征。
三、教学内容:1、肺炎的类型、细菌性肺炎的病因、发病机理、各期病变、合并症及临床病理联系。
2、病毒性肺炎的病变特点。
3、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的病因、发病机理、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
4、支气管扩张的病理变化。
5、矽肺的病因、发病机理、各期病变特点及后果。
6、肺癌及鼻咽癌的病因、常见类型、形态特征及转移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