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创作第一章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一场景的特点可以概括为: 灵犀一点,万古相通。
二、二元场
二元场AB 二元场AC
二元场BC
1. AB场
是创作主体与现实存在之间的叠合区域,是 艺术文本中艺术家亲身经历过,深切体验过, 从而十分熟悉的现实内容部分。 这一场景的特点是: 我写我心,文如其人。 创作主体:表现欲、暴露欲、发泄欲、讨巧 心理和心理定势等是其直接的创作动力 接受主体:窥视欲、考证欲、好奇心等是直 接的接受动机 “知人论世”、透视灵魂,透视现象看本质 则是必由之路
早期经验对一个人日后的人格形成影响很大。
《梦的解析》与文艺心理学
弗洛伊德的造梦过程很像艺术创作过
程,因此弗洛伊德认为艺术作品很像 艺术家用艺术手段创造的梦境,艺术 作品是艺术家的白日梦。幻想、白日 梦、作品等都是人在现在、过去和未 来的徘徊。他们一方面与现实诱发其 某种愿望的环境有关,一方面是对早 年经历的事情的回溯,一方面是对未 来情景的创造,而把三者联系起来的 一条线就是对主体的愿望。
分,或者是接受主体可能由艺术文 本而生发的联想、想象、情绪和情 感。
从艺术构成的审美场景图式来看,我们 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艺术不单是指创作主题构思,或表 现的形象或形象体系,也不单是指艺术 作品本身,而是围绕现实、创作主体、 作品、接受主体,以及四要素之间的相 互关系而组成的动态的、整体的、活跃 着艺术生命的审美交流场。
影视心理学
Psychology on Film & Television
教 材
影视创作心理
秦俊香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4年
参考教材
艺术心理学新论 吕景云 文化艺术出版社 文艺心理学教程 童庆炳 高等教育出版社 文艺心理学 朱光潜 安徽教育出版社
艺术与视知觉
鲁道夫· 阿恩海姆 四川出版集团
心理状态是在心理活动的进程中,
在一定的时限出现的某种相对持续
的状态,是从心理过程的发展到个
性心理特点形成的一个过渡环节。
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个性心理的联系
三者体现着人的整体心理活动在“动态-过 渡-稳态”方面的相互关系和时相特征。它 说明人的个性是在心理过程的基础上形成和 发展的;而个性又总是通过各种心理过程表 现出来的。反之,已形成的个性心理又积极 地影响着心理过程,而使人的心理过程总带 有个性的色彩。
心理过程
心理过程是指,在人的认识、情感、
意志行动方面表现出来的那些心理活 动所处于的动态变化的过程。从其活 动结构和机制来看,具有人类的共同 性、普遍性。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 程与意志过程。
个性心理
个性心理是指,一个人在心理过程
的发展和进程中,受一定个性倾向
性制约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包括个
第二节 心理学基础 及现代心理学派别及其相关理论
心理学的分支构成
基础心理学
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 学、生理心理学、比较心理学
应用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管理心理学、运动心理 学、文艺心理学、传播心理学、影视 心理学等
一、心理学简介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科
学,具体说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 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S-O-R理论(O代表个体状态)
由托尔曼、赫尔等为代表的新行为主 义者提出。
精神分析心理学
创始人:弗洛伊德
与艺术相关理论:
1、关于潜意识与深蕴心理 2、早期经验与人格理论 3、《梦的解析》与文艺心理学 4、关于原始性欲与心理动力
关于潜意识与深蕴心理
人的精神活动分为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 意识:显意识。是主体能够明确觉察到并自 觉加以控制的部分,处于艺术活动的表层; 前意识:是无意识中比较靠近意识的部分, 它虽属于无意识,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 为意识; 潜意识:在意识阈限之下受到阻碍和压抑的 部分。人的意识主要是潜意识。
艺术的场景图式
三元场(ABC) 二元场(AB、AC、BC) 一元场(A、B、C) 潜能场(A、B、C)
一、三元场
指艺术文本中,既属于现实存在,又属于 艺术家所表现的精神世界,同时也是接受 者接受、理解和欣Leabharlann Baidu的东西。是人类共同 的实践以及在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社会共 同性和文化心理上的共同感,类似于荣格 所说的集体无意识。
关的现实,但尚未被艺术开垦的现 实的原生态;或者是创作主体在选 材时选为素材而最终却没有成为作 品题材的那部分社会现实。
2. 潜能场B
是那种在创作过程中存在于创作主
体头脑中但却没有直接在艺术作品 中表现出来的人的某些本性或精神 内涵;或者是创作主体的艺术思想 和某些潜意识。
3. 潜能场C
是接受主体尚未介入艺术文本的部
2. B场
是表现在艺术文本中的创作主体的个人
化的思想与情感,它也许是创作主体对 现实的独特感悟与反思,也许是创作主 体内心世界的表露。 优秀艺术作品的价值,是通过对接受主 体的超越来实现的。其关键在于创作主 体能够在作品中表现出与接受主体的 “视界”不同,高于接受主体视界的对 生活的理解、感悟和审美情趣。
行为主义心理学
创始人:华生
主张:科学心理学应当研究可观察 的外显的行为,考察在刺激影响下 的反应活动,行为就是由这些反应 活动构成的。行为就是有机体用以 适应环境的各种躯体反应的组合。 人类的行为都是后天习得的,环境 决定一个人的行为模式。
行为反应理论
S-R理论(刺激-反应理论)
由华生提出。
3. C场
是艺术文本中既不属于现实存在又
不属于创作主体的主观世界的。 隐含的接受主体,通过创作主体间 接地参与艺术创作。 接受主体直接参与了艺术创作,因 为艺术作品是以接受主体的接受为 最终完成的。
四、潜能场
潜能场A 潜能场B 潜能场C
1. 潜能场A
是与艺术文本中表现的内容密切相
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个性
心理、(心理状态)
心理现象
认知过程——感知、记忆、思维、想象
心理过程 情感过程——对事物的态度体验过程 意志过程——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
心 理 现 象
心理状态 ——注意、灵感、激情、心境
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信念、 个性心理 理想、价值观
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
感觉 内倾型 外倾型
个性
X
思维
情感
直觉
心理机能
人格类型
人格类型的特点
根究底。外倾感觉型的人寻求享乐,追求刺激,直觉压抑。
外倾感觉型 对客观事物非常敏感,倾向于积累外部世界的经验,但对事物并不过分地追
外倾直觉型 常常力图从客观世界中发现多种多样的可能性,对于外部环境中任何新事物
具有敏锐的感觉,外倾直觉型的人可以成为新事业的发起人,但不能坚持到 底。
机能主义心理学
创始人:维廉· 詹姆斯
詹姆斯的心理学理论:
1、意识流学说
2、情绪理论
身体的反应先于情绪的出现。
3、习惯理论
意识流学说
人的心理生活是一个整体,是一种流动 着和变化着的整体经验,是一条水流湍急 的河流,即意识流。它包括感觉、思维、 记忆、幻觉、联想等。是这些因素在特定 时空汇成的飘忽不定、连绵不断的流。 特点:往往由现在的某一情景引起、触发 对过去某一相似情景的联想,或诱发对未 来某一种情景的憧憬,过去、现在和未来 往往在意识中交叉穿插,故其有特定的心 理时间。
性倾向性和个体心理特征两方面。
个性倾向性
是指人所具有的意识倾向,它决定着
人对现实世界的态度以及对认识活动 对象的趋向与选择。包括需要、动机、 兴趣、爱好、理想、价值观等。
个性心理特征
是指区别于他人,在不同环境中表现 出一贯的、稳定的行为模式的心理 特征。主要包括能 力、气质和性格。
心理状态
外倾思维型 喜欢对外部世界进行有条不紊的分析,一定要以客观的资料为依据,以外界
信息激发自己的思维过程。情感压抑,缺乏鲜明的个性,甚至表现为冷漠或 傲慢等人格特点。
外倾情感型 喜欢和睦的人际关系,为人热情,乐于助人,主动而有富于想象力。思维压
抑,情感外露,爱好交际,寻求与外界和谐。
内倾感觉型 较看重事物的效果,不太看重事物的本身。对客观事物有深刻的主观感觉。
心理学的几个主要流派
1、构造主义心理学
2、机能主义心理学
4、精神分析心理学 6、格式塔心理学 8、人本主义心理学
3、行为主义心理学
5、分析心理学 7、认知心理学
构造主义心理学
创始人:冯特
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人的意识, 即人对直接经验的觉知。 把人的经验分为感觉、意象和激情 三种元素。感觉是知觉的元素,意 象是观念的元素,激情是情绪的元 素。这些元素通过联想和统觉就构 成了所有的复杂的意识经验。
原型(Prototype)即原始意象(Archetype), 它是人类最初的精神经验要素。原型 的内容就是人类最初时的感觉和知觉 活动,它是集体无意识的主要内容和 在心灵中的表现。所有原型的集合构 成了集体无意识。
原型的主要种类
人格面具
是一个人从众求同的心理原型。
阿尼玛哈和阿尼穆斯
指男人和女人设上所具有的双性特征。
是创作主体心理内容与接受主体的心
理世界相叠合的部分。是创作主体与 接受主体的共鸣部分。
这一场景的特点是:
创作主体与接受主体的不谋而合。
三、一元场
在场景图式中,处于艺术文本边缘的部分 是三个一元场:
一元场A
一元场B
一元场C
1. A场
是艺术文本中被创作主体客观地记录
下来,但创作主体自己并不经意或认 同的那一部分现实存在。它既在创作 主体的生活阅历之外,也在接受主体 的生活阅历之外。是艺术的认识价值 部分。 A场中出现的内容往往是创作主体或接 受主体都未体验或不熟悉的东西,但 它客观上符合现实。
影视接受心理 秦俊香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课程的主要内容
导论 影视创作主体的心理研究 影视主创人员的心理分析 影视创作过程的心理机制 影视创作过程的心理分析 观众心理与创作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互动理论—审美心理场论
艺术的场景图式:
O:作品
A
B O C
A:现实 B:创作主体
C:接受主体
内倾感觉型人的知觉深受自己心理状态的影响。他们艺术性强,直觉压抑。
内倾直觉型 常关注主观体验的隐秘背景,力图从精神现象中发现各种各样的可能性。不
太关心外界事物,善幻想,观点新颖,但有点稀奇古怪。
内倾思维型 喜欢抽象思维,对事物内在规律和原理感兴趣。常根据自己的主观认识来分
析事物。内倾思维型的人具有感情压抑、冷漠、固执和骄傲等人格特点。
早期经验与人格理论
人格是在本我、自我和超我三者之间的交叉关 系中形成的,它有一个动态的形成过程。本我 是人格中的生物成分,自我是心理成分,超我 是社会成分。一个人如何处理三者关系,也关 系到意识和潜意识、前意识的关系,在处理这 种关系时人会产生种种情绪。处理这种关系的 方式和经历不同,则形成不同的人格。
实验艺术心理学鼻祖:费希纳
《心理物理学纲要》
《审美导论》
16种原则:1)审美阈原则;2)审美加强原则;3)多 样中的统一原则;4)没有矛盾,一致或真实原则;5) 清晰性的原则;6)审美联想原则;7)审美比较原则; 8)审美序列原则;9)审美调和原则;10)审美的总和、 中和与饱满的原则;11)审美的持续和交替原则;12) 审美的传导原则;13)审美感受的双重表象原则;14) 审美的适中原则;15)审美的耗力最小原则;16)审美 的安定性原则。
2. AC场
代表进入艺术文本中的现实存在与接受
主体生活阅历和主观情感的契合,它是 接受主体与艺术文本求得认同,获得欣 赏过程中共鸣效应的前提之一。 这一场景的特点: 创作主体未必然而接受主体未必不然。 接受主体的受教动机、认同心理、主观 偏见、见仁见智等现象都值得认真研究。
3. BC场
阴影
标志着个体自身性别的一种原型。
无意识自我
饱含着无意识的各个方面,起着将散在的集体 无意识加以整合并使之稳定的作用。
神话学与原型批评
神话并非原始人编的故事,它不 是虚构,是原始人真切体验过的生活 和情绪。 艺术家本人并不能对艺术作品起 决定作用,艺术是超个人经验的,受 集体人类心灵的左右。
心理类型学
分析心理学
创始人:荣格
主要理论:
对“心灵”的解释
关于潜意识的论述 集体无意识的解释—原型说 神话学与原型批评 心理类型学
潜意识
弗洛伊德 意识 心理结构 前意识 潜意识 意识 个体无意识 集体无意识
荣格
集体无意识的遗传方式:生物性遗传、社会性 遗传、生物社会性遗传
对集体无意识的解释—原型说
二、二元场
二元场AB 二元场AC
二元场BC
1. AB场
是创作主体与现实存在之间的叠合区域,是 艺术文本中艺术家亲身经历过,深切体验过, 从而十分熟悉的现实内容部分。 这一场景的特点是: 我写我心,文如其人。 创作主体:表现欲、暴露欲、发泄欲、讨巧 心理和心理定势等是其直接的创作动力 接受主体:窥视欲、考证欲、好奇心等是直 接的接受动机 “知人论世”、透视灵魂,透视现象看本质 则是必由之路
早期经验对一个人日后的人格形成影响很大。
《梦的解析》与文艺心理学
弗洛伊德的造梦过程很像艺术创作过
程,因此弗洛伊德认为艺术作品很像 艺术家用艺术手段创造的梦境,艺术 作品是艺术家的白日梦。幻想、白日 梦、作品等都是人在现在、过去和未 来的徘徊。他们一方面与现实诱发其 某种愿望的环境有关,一方面是对早 年经历的事情的回溯,一方面是对未 来情景的创造,而把三者联系起来的 一条线就是对主体的愿望。
分,或者是接受主体可能由艺术文 本而生发的联想、想象、情绪和情 感。
从艺术构成的审美场景图式来看,我们 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艺术不单是指创作主题构思,或表 现的形象或形象体系,也不单是指艺术 作品本身,而是围绕现实、创作主体、 作品、接受主体,以及四要素之间的相 互关系而组成的动态的、整体的、活跃 着艺术生命的审美交流场。
影视心理学
Psychology on Film & Television
教 材
影视创作心理
秦俊香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4年
参考教材
艺术心理学新论 吕景云 文化艺术出版社 文艺心理学教程 童庆炳 高等教育出版社 文艺心理学 朱光潜 安徽教育出版社
艺术与视知觉
鲁道夫· 阿恩海姆 四川出版集团
心理状态是在心理活动的进程中,
在一定的时限出现的某种相对持续
的状态,是从心理过程的发展到个
性心理特点形成的一个过渡环节。
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个性心理的联系
三者体现着人的整体心理活动在“动态-过 渡-稳态”方面的相互关系和时相特征。它 说明人的个性是在心理过程的基础上形成和 发展的;而个性又总是通过各种心理过程表 现出来的。反之,已形成的个性心理又积极 地影响着心理过程,而使人的心理过程总带 有个性的色彩。
心理过程
心理过程是指,在人的认识、情感、
意志行动方面表现出来的那些心理活 动所处于的动态变化的过程。从其活 动结构和机制来看,具有人类的共同 性、普遍性。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 程与意志过程。
个性心理
个性心理是指,一个人在心理过程
的发展和进程中,受一定个性倾向
性制约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包括个
第二节 心理学基础 及现代心理学派别及其相关理论
心理学的分支构成
基础心理学
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 学、生理心理学、比较心理学
应用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管理心理学、运动心理 学、文艺心理学、传播心理学、影视 心理学等
一、心理学简介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科
学,具体说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 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S-O-R理论(O代表个体状态)
由托尔曼、赫尔等为代表的新行为主 义者提出。
精神分析心理学
创始人:弗洛伊德
与艺术相关理论:
1、关于潜意识与深蕴心理 2、早期经验与人格理论 3、《梦的解析》与文艺心理学 4、关于原始性欲与心理动力
关于潜意识与深蕴心理
人的精神活动分为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 意识:显意识。是主体能够明确觉察到并自 觉加以控制的部分,处于艺术活动的表层; 前意识:是无意识中比较靠近意识的部分, 它虽属于无意识,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 为意识; 潜意识:在意识阈限之下受到阻碍和压抑的 部分。人的意识主要是潜意识。
艺术的场景图式
三元场(ABC) 二元场(AB、AC、BC) 一元场(A、B、C) 潜能场(A、B、C)
一、三元场
指艺术文本中,既属于现实存在,又属于 艺术家所表现的精神世界,同时也是接受 者接受、理解和欣Leabharlann Baidu的东西。是人类共同 的实践以及在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社会共 同性和文化心理上的共同感,类似于荣格 所说的集体无意识。
关的现实,但尚未被艺术开垦的现 实的原生态;或者是创作主体在选 材时选为素材而最终却没有成为作 品题材的那部分社会现实。
2. 潜能场B
是那种在创作过程中存在于创作主
体头脑中但却没有直接在艺术作品 中表现出来的人的某些本性或精神 内涵;或者是创作主体的艺术思想 和某些潜意识。
3. 潜能场C
是接受主体尚未介入艺术文本的部
2. B场
是表现在艺术文本中的创作主体的个人
化的思想与情感,它也许是创作主体对 现实的独特感悟与反思,也许是创作主 体内心世界的表露。 优秀艺术作品的价值,是通过对接受主 体的超越来实现的。其关键在于创作主 体能够在作品中表现出与接受主体的 “视界”不同,高于接受主体视界的对 生活的理解、感悟和审美情趣。
行为主义心理学
创始人:华生
主张:科学心理学应当研究可观察 的外显的行为,考察在刺激影响下 的反应活动,行为就是由这些反应 活动构成的。行为就是有机体用以 适应环境的各种躯体反应的组合。 人类的行为都是后天习得的,环境 决定一个人的行为模式。
行为反应理论
S-R理论(刺激-反应理论)
由华生提出。
3. C场
是艺术文本中既不属于现实存在又
不属于创作主体的主观世界的。 隐含的接受主体,通过创作主体间 接地参与艺术创作。 接受主体直接参与了艺术创作,因 为艺术作品是以接受主体的接受为 最终完成的。
四、潜能场
潜能场A 潜能场B 潜能场C
1. 潜能场A
是与艺术文本中表现的内容密切相
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个性
心理、(心理状态)
心理现象
认知过程——感知、记忆、思维、想象
心理过程 情感过程——对事物的态度体验过程 意志过程——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
心 理 现 象
心理状态 ——注意、灵感、激情、心境
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信念、 个性心理 理想、价值观
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
感觉 内倾型 外倾型
个性
X
思维
情感
直觉
心理机能
人格类型
人格类型的特点
根究底。外倾感觉型的人寻求享乐,追求刺激,直觉压抑。
外倾感觉型 对客观事物非常敏感,倾向于积累外部世界的经验,但对事物并不过分地追
外倾直觉型 常常力图从客观世界中发现多种多样的可能性,对于外部环境中任何新事物
具有敏锐的感觉,外倾直觉型的人可以成为新事业的发起人,但不能坚持到 底。
机能主义心理学
创始人:维廉· 詹姆斯
詹姆斯的心理学理论:
1、意识流学说
2、情绪理论
身体的反应先于情绪的出现。
3、习惯理论
意识流学说
人的心理生活是一个整体,是一种流动 着和变化着的整体经验,是一条水流湍急 的河流,即意识流。它包括感觉、思维、 记忆、幻觉、联想等。是这些因素在特定 时空汇成的飘忽不定、连绵不断的流。 特点:往往由现在的某一情景引起、触发 对过去某一相似情景的联想,或诱发对未 来某一种情景的憧憬,过去、现在和未来 往往在意识中交叉穿插,故其有特定的心 理时间。
性倾向性和个体心理特征两方面。
个性倾向性
是指人所具有的意识倾向,它决定着
人对现实世界的态度以及对认识活动 对象的趋向与选择。包括需要、动机、 兴趣、爱好、理想、价值观等。
个性心理特征
是指区别于他人,在不同环境中表现 出一贯的、稳定的行为模式的心理 特征。主要包括能 力、气质和性格。
心理状态
外倾思维型 喜欢对外部世界进行有条不紊的分析,一定要以客观的资料为依据,以外界
信息激发自己的思维过程。情感压抑,缺乏鲜明的个性,甚至表现为冷漠或 傲慢等人格特点。
外倾情感型 喜欢和睦的人际关系,为人热情,乐于助人,主动而有富于想象力。思维压
抑,情感外露,爱好交际,寻求与外界和谐。
内倾感觉型 较看重事物的效果,不太看重事物的本身。对客观事物有深刻的主观感觉。
心理学的几个主要流派
1、构造主义心理学
2、机能主义心理学
4、精神分析心理学 6、格式塔心理学 8、人本主义心理学
3、行为主义心理学
5、分析心理学 7、认知心理学
构造主义心理学
创始人:冯特
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人的意识, 即人对直接经验的觉知。 把人的经验分为感觉、意象和激情 三种元素。感觉是知觉的元素,意 象是观念的元素,激情是情绪的元 素。这些元素通过联想和统觉就构 成了所有的复杂的意识经验。
原型(Prototype)即原始意象(Archetype), 它是人类最初的精神经验要素。原型 的内容就是人类最初时的感觉和知觉 活动,它是集体无意识的主要内容和 在心灵中的表现。所有原型的集合构 成了集体无意识。
原型的主要种类
人格面具
是一个人从众求同的心理原型。
阿尼玛哈和阿尼穆斯
指男人和女人设上所具有的双性特征。
是创作主体心理内容与接受主体的心
理世界相叠合的部分。是创作主体与 接受主体的共鸣部分。
这一场景的特点是:
创作主体与接受主体的不谋而合。
三、一元场
在场景图式中,处于艺术文本边缘的部分 是三个一元场:
一元场A
一元场B
一元场C
1. A场
是艺术文本中被创作主体客观地记录
下来,但创作主体自己并不经意或认 同的那一部分现实存在。它既在创作 主体的生活阅历之外,也在接受主体 的生活阅历之外。是艺术的认识价值 部分。 A场中出现的内容往往是创作主体或接 受主体都未体验或不熟悉的东西,但 它客观上符合现实。
影视接受心理 秦俊香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课程的主要内容
导论 影视创作主体的心理研究 影视主创人员的心理分析 影视创作过程的心理机制 影视创作过程的心理分析 观众心理与创作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互动理论—审美心理场论
艺术的场景图式:
O:作品
A
B O C
A:现实 B:创作主体
C:接受主体
内倾感觉型人的知觉深受自己心理状态的影响。他们艺术性强,直觉压抑。
内倾直觉型 常关注主观体验的隐秘背景,力图从精神现象中发现各种各样的可能性。不
太关心外界事物,善幻想,观点新颖,但有点稀奇古怪。
内倾思维型 喜欢抽象思维,对事物内在规律和原理感兴趣。常根据自己的主观认识来分
析事物。内倾思维型的人具有感情压抑、冷漠、固执和骄傲等人格特点。
早期经验与人格理论
人格是在本我、自我和超我三者之间的交叉关 系中形成的,它有一个动态的形成过程。本我 是人格中的生物成分,自我是心理成分,超我 是社会成分。一个人如何处理三者关系,也关 系到意识和潜意识、前意识的关系,在处理这 种关系时人会产生种种情绪。处理这种关系的 方式和经历不同,则形成不同的人格。
实验艺术心理学鼻祖:费希纳
《心理物理学纲要》
《审美导论》
16种原则:1)审美阈原则;2)审美加强原则;3)多 样中的统一原则;4)没有矛盾,一致或真实原则;5) 清晰性的原则;6)审美联想原则;7)审美比较原则; 8)审美序列原则;9)审美调和原则;10)审美的总和、 中和与饱满的原则;11)审美的持续和交替原则;12) 审美的传导原则;13)审美感受的双重表象原则;14) 审美的适中原则;15)审美的耗力最小原则;16)审美 的安定性原则。
2. AC场
代表进入艺术文本中的现实存在与接受
主体生活阅历和主观情感的契合,它是 接受主体与艺术文本求得认同,获得欣 赏过程中共鸣效应的前提之一。 这一场景的特点: 创作主体未必然而接受主体未必不然。 接受主体的受教动机、认同心理、主观 偏见、见仁见智等现象都值得认真研究。
3. BC场
阴影
标志着个体自身性别的一种原型。
无意识自我
饱含着无意识的各个方面,起着将散在的集体 无意识加以整合并使之稳定的作用。
神话学与原型批评
神话并非原始人编的故事,它不 是虚构,是原始人真切体验过的生活 和情绪。 艺术家本人并不能对艺术作品起 决定作用,艺术是超个人经验的,受 集体人类心灵的左右。
心理类型学
分析心理学
创始人:荣格
主要理论:
对“心灵”的解释
关于潜意识的论述 集体无意识的解释—原型说 神话学与原型批评 心理类型学
潜意识
弗洛伊德 意识 心理结构 前意识 潜意识 意识 个体无意识 集体无意识
荣格
集体无意识的遗传方式:生物性遗传、社会性 遗传、生物社会性遗传
对集体无意识的解释—原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