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高中地理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说课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地理《大规模的海水运动》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选自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三章第二节。本节是学生在学习了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与自然界的水循环的基础上,以地球上的水开始,以水资源的开发结束,以“人水关系”为主线,分别讲述了地球上的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形成、分布及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水资源及其与人类的关系,所以本节课在本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之一。因此,本节教材在高中地理课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本章的重点。
(2).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根据课程标准及我所任教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围绕以下三个教学维度建构体现素质教育要求的课堂教学目标体系。
[1].知识与能力
①.了解洋流的概念、类型及成因,掌握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②.通过与气压带、风带知识的联系,对地图的观察比较分析,提高知识迁移和运用地图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能力
①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探索并解决问题,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②通过自主探究和案例教学,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他们的分析能力、知识迁移能力、读图能力及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探究的学习理念和严谨、科学的学习态度。
②学习洋流形成的因果关系,培养学生探究地理事物之间的辨证关系。
(3).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通过洋流模式图的成因分析,描绘世界洋流分布图,掌握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依据:依据课程标准及教学实际,考虑到“洋流的形成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在教材中的地位,故确定其为重点。
[2].难点:洋流模式图的形成推理及分布规律。
依据:该部分知识难理解,难记忆,部分学生存在知识缺陷,故确定其为难点。
二、说教法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建构主义理论是本次新课改的指导思想。建构主义理论提倡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引导者与促进者。因此结合本节内容对学生的空间概念和空间想象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的特点,本着把课堂交给学生的理念,为了更好的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的读图、绘图,自主学习、合作解决问题能力。我借助自制多媒体课件,采用了直观教学和活动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三、说学法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本节课结合地图主要采用以“自主学习,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合作”为主的学习方式,具体学法有:
1.读图分析法和归纳法
运用气压带和风带图式来说明风海流的形成原因;学会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理解洋流分布模式。
2.绘图分析法
引导学生通过反复绘制各海区洋流简图,逐步培养其动手能力,再通过对比洋流简图,寻找分析世界海洋表层洋流分布规律。
3.比较法
通过比较总结出洋流的分布规律。教给学生“多读图、对比分析、综合思考、动手绘图”来获取知识的学习方法,使他们成为教学活动中真正的主体。
4.导学案学习法
通过导学案教学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导学案有学习提纲、课外材料(中国“鸭子舰队”海上漂流14年)、巩固练习。
5.师生互动学习法
引导学生通过绘制理想洋流分布模式图,逐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6.探究学习法
结合教学内容精心设置问题,提供分析方法和分析材料,引导学生自主或合作解决问题,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四、说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1.教学手段:情境教学法
2.教学案例:《中国“鸭子舰队”海上漂流14年》并设问:“鸭子们”是如何远渡重洋,来到异国他乡?
3.预期目标:创设故事情境导入新课,让学生带着兴趣进入课堂。
【新课教学】
(一).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
1.洋流的概念
理解突破:由于洋流比较抽象,故而可以把它形容成海洋中的河流,使学生能够深刻地理解它的概念。
2.洋流的分类(按性质分)
[1].教学手段:图表导学法
[2].教学案例:在图3.5“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冬季)”中,红色表示暖流,如日本暖流;绿色表示寒流,如加利福利亚寒流
[3].师生归纳:暖流――从水温高的海区流向水温低的海区
寒流――从水温低的海区流向水温高的海区
[4].预期目标:学生学会判断洋流的性质。
3.洋流的形成
[1].教学手段:图表导学法、三板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
洋流受盛行风、密度差异和水位高低的影响分别形成风海流、密度流和补偿流等三种类型,其中盛行风是洋流形成的主要动力。
[2].重点突破:要求学生完成教材58页的活动。在学生填图画图的时候,我在黑板上画出“全球风带和洋流模式图”。等学生完成活动内容之后,请两位学生上黑板写出风带名称和画出洋流流向。利用案例2“二战时德军潜艇在直布罗陀海峡成功躲避联军追查”解说密度流和补偿流的形成。
[3].预期目标:引导学生学会以已有的风带知识去分析风海流的形成,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分析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并由此过渡到第四个层次“洋流的分布规律”。
4.洋流的分布规律
[1].教学手段:图表导学法和自主讨论法
[2].难点突破:联系气旋与反气旋的低空风向,结合图3.5“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冬季)”和图3.6“全球风带和洋流模式”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分析洋流的分布规律。第一小组观察南、北半球中低纬度海区的大洋环流方向,第二小组观察南、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的大洋环流方向,第三小组观察对比南、北半球西风漂流的异同,第四小组观察北印度洋海区冬、夏季洋流的方向。
[3].点评鼓励:老师根据各小组的完成情况作适当的点评,并给予鼓励肯定,以增强学生学习的热情和自信心。
[4].归纳展示: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以副热带为中心的中低纬度环流:反气旋型(北顺南逆,东寒西暖)
以副极地为中心的中高纬度环流:气旋型(北逆南无,东暖西寒)
南极大陆外围形成寒流性质的西风漂流和南极绕极流
北印度洋季风环流:冬逆夏顺
[5].预期目标:学生学会总结规律,培养他们的读图分析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二).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教学手段:自主学习法、多媒体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
2.重点突破:学生阅读课文并归纳出洋流对全球热量和水分平衡、沿岸气候、生物资源、海洋航行、海洋污染的影响。利用课件讲述北大西洋暖流对西北欧气候的影响、秘鲁寒流对南美大陆西岸气候的影响以及世界著名渔场的形成。
3.预期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4.课堂小结:归纳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再一次强调重点和难点知识。
5.巩固练习:《学海导航》第57-58页选择题
五、板书设计
一、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
1、洋流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