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速箱的课程设计
汽车设计变速箱课程设计
汽车设计变速箱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变速箱在汽车设计中的重要性,掌握变速箱的基本工作原理;2. 学生能掌握不同类型变速箱(如手动、自动、CVT等)的结构特点及优缺点;3. 学生了解变速箱与发动机、车轮等部件的匹配关系,理解其对汽车性能的影响。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变速箱设计中的实际问题;2.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设计并制作简单的变速箱模型,提高动手实践能力;3. 学生能够运用相关软件(如CAD等)进行变速箱的初步设计与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汽车工程技术的兴趣,激发创新意识;2. 学生通过课程学习,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提高沟通与协作能力;3. 学生关注汽车产业发展,树立环保意识,理解变速箱技术在节能减排中的作用。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汽车工程专业的选修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变速箱设计的基本原理,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汽车基础知识,对变速箱有一定了解,但缺乏深入的认识和实践经验。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鼓励学生动手实践,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变速箱概述:介绍变速箱的定义、作用、分类及其在汽车中的重要性。
- 教材章节:第一章 汽车变速箱概述- 内容:变速箱的基本概念、各类变速箱的特点及应用。
2. 变速箱工作原理:讲解变速箱内部结构,阐述其工作原理及传递动力的过程。
- 教材章节:第二章 变速箱工作原理- 内容:齿轮传动、离合器、同步器、行星齿轮等结构的作用及工作原理。
3. 不同类型变速箱:分析手动、自动、CVT等变速箱的结构、性能及优缺点。
- 教材章节:第三章 不同类型变速箱- 内容:各类变速箱的结构特点、工作原理、性能对比。
4. 变速箱与发动机、车轮匹配关系:探讨变速箱与发动机、车轮的匹配原则及对汽车性能的影响。
amt变速箱课程设计
amt变速箱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AMT变速箱的基本结构及其工作原理;2. 学生能掌握AMT变速箱的操作步骤和维护方法;3. 学生能了解AMT变速箱在汽车行业中的应用及其优势。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正确操作AMT变速箱,进行模拟驾驶练习;2. 学生能够分析并解决AMT变速箱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常见问题;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AMT变速箱进行基本的维护和故障排除。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汽车技术的兴趣和热情,激发他们探索新技术的欲望;2. 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使他们认识到掌握汽车技术的重要性;3.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他们在实际操作中相互协作、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汽车维修与检测专业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AMT变速箱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汽车基础知识,对汽车新技术充满好奇,动手能力强,但理论知识相对薄弱。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具备从事汽车维修行业的基本技能。
二、教学内容1. AMT变速箱概述- AMT变速箱的定义与发展历程- AMT变速箱的结构与原理2. AMT变速箱的操作与使用- 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模拟驾驶练习与操作技巧3. AMT变速箱的维护与故障排除- 常用维护工具及使用方法- 常见故障现象及排除方法- 故障诊断流程及案例分析4. AMT变速箱在汽车行业中的应用- 应用场景及优势分析- 行业发展趋势及前景展望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周:AMT变速箱概述第二周:AMT变速箱的操作与使用第三周:AMT变速箱的维护与故障排除第四周:AMT变速箱在汽车行业中的应用本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章节进行组织,确保内容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通过本章节的学习,使学生全面掌握AMT变速箱的相关知识,为今后从事汽车维修行业奠定基础。
变速箱SLP课程设计
变速箱SLP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变速箱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其在汽车中的作用;2. 学生能掌握变速箱SLP(同步器、离合器、变速器)各部件的结构、原理及其工作过程;3. 学生能了解变速箱的保养与维护知识。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变速箱SLP系统中的常见问题;2. 学生能通过实际操作,熟练掌握变速箱SLP系统的拆装、检查与调整方法;3. 学生能运用技术资料,对变速箱SLP系统进行故障诊断和排除。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对汽车变速箱SLP系统产生兴趣,提高学习汽车维修技术的积极性;2. 学生培养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沟通与协作能力;3. 学生树立正确的汽车使用与维护观念,增强安全意识。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汽车维修技术专业课程,以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学生特点:学生为初中毕业生,具备一定的汽车基础知识,对汽车维修感兴趣,动手能力强。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变速箱SLP系统相关知识,具备一定的维修技能。
二、教学内容1. 变速箱概述:介绍变速箱的定义、分类、发展历程及其在汽车中的作用;教材章节:第一章 汽车变速箱概述2. SLP系统各部件结构与原理:a. 同步器:讲解同步器的结构、工作原理及功能;b. 离合器:介绍离合器的结构、工作原理及作用;c. 变速器:阐述变速器的结构、原理及操作方法;教材章节:第二章 变速箱SLP系统各部件结构与原理3. 变速箱SLP系统工作过程:分析变速箱SLP系统在汽车行驶中的工作过程及作用;教材章节:第三章 变速箱SLP系统工作过程4. 变速箱保养与维护:讲解变速箱的日常保养、检查与维护方法;教材章节:第四章 变速箱保养与维护5. 变速箱SLP系统拆装、检查与调整:详细介绍变速箱SLP系统的拆装、检查与调整方法;教材章节:第五章 变速箱SLP系统拆装、检查与调整6. 故障诊断与排除:分析变速箱SLP系统常见故障现象,讲解故障诊断与排除方法;教材章节:第六章 变速箱SLP系统故障诊断与排除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共6课时,每课时45分钟。
12挡变速箱课程设计
12挡变速箱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12挡变速箱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及功能。
2. 学生能够掌握12挡变速箱的挡位分布、传动比计算及应用场景。
3. 学生能够了解12挡变速箱与其他类型变速箱的优缺点对比。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独立进行12挡变速箱的拆装与组装。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12挡变速箱在实际应用中的问题。
3. 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熟练掌握12挡变速箱的换挡技巧。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汽车传动系统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新技术的热情。
2.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学会在团队中分享、交流、协作。
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他们认识到合理使用变速箱对汽车燃油经济性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汽车维修与检测专业课程,以实践操作为主,理论教学为辅。
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12挡变速箱的相关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学生特点分析:学生为中职二年级学生,具有一定汽车基础知识和动手能力,对新技术充满好奇心,但理论知识相对薄弱。
教学要求:1. 注重实践操作,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知识。
2. 结合学生特点,采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二、教学内容1. 理论教学:(1)变速箱概述:变速箱的作用、分类及发展历程。
(2)12挡变速箱结构原理:解析12挡变速箱的内部构造、工作原理、传动比计算。
(3)12挡变速箱挡位分析:介绍12挡变速箱各挡位的功能、应用场景及换挡策略。
2. 实践操作:(1)12挡变速箱拆装与组装:指导学生动手进行变速箱的拆装与组装,掌握操作要领。
(2)变速箱故障分析与排除:分析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学会诊断和解决变速箱常见问题。
(3)换挡技巧训练: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熟练掌握12挡变速箱的换挡技巧。
3. 教学大纲安排:(1)第一周:变速箱概述、12挡变速箱结构原理。
(2)第二周:12挡变速箱挡位分析、实践操作准备。
变速箱厂课程设计
变速箱厂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变速箱的基本结构及其工作原理;2. 学生能够掌握变速箱在汽车中的作用和重要性;3. 学生能够描述不同类型的变速箱及其特点;4. 学生能够解释变速箱齿轮比的概念及其对汽车性能的影响。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分析,识别变速箱的主要组成部分;2. 学生能够运用齿轮原理,进行简单的变速箱齿轮比计算;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并解决实际汽车变速箱故障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汽车工程技术的兴趣,激发探索精神;2. 学生认识到变速箱在汽车节能、环保方面的重要性,增强社会责任感;3.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团队协作意识和沟通能力;4.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积极思考、勇于实践的良好习惯。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强的学科课程,结合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变速箱的相关知识。
学生特点:学生为八年级学生,对汽车有初步的了解,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动手能力。
教学要求:教师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提问、思考,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达到预定的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1. 变速箱概述- 变速箱的定义与作用- 变速箱的发展历程与分类2. 变速箱结构与工作原理- 变速箱的主要组成部分- 齿轮传动原理- 湿式离合器与干式离合器的区别与作用3. 变速箱的类型及特点- 手动变速箱- 自动变速箱- 无级变速箱- 双离合变速箱4. 变速箱齿轮比的计算与应用- 齿轮比的含义- 齿轮比的计算方法- 齿轮比对汽车性能的影响5. 变速箱故障分析与排除- 常见变速箱故障现象- 故障原因分析- 排除故障的方法与技巧教学大纲安排:第一课时:变速箱概述第二课时:变速箱结构与工作原理第三课时:变速箱的类型及特点第四课时:变速箱齿轮比的计算与应用第五课时:变速箱故障分析与排除教学内容与教材关联性:本教学内容与教材中“汽车传动系统”章节相关,结合教材内容,系统地介绍了变速箱的相关知识,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和掌握变速箱的结构、工作原理以及故障排除方法。
手动变速箱课程设计
手动变速箱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手动变速箱的基本结构及其工作原理;2. 学生能够掌握手动变速箱的换挡操作流程;3. 学生能够了解手动变速箱的维护与保养知识。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独立完成手动变速箱的拆装与组装;2. 学生能够熟练进行手动变速箱的换挡操作;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解决手动变速箱的常见故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手动变速箱及相关机械设备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与交流能力;3. 培养学生珍惜设备、爱护工具的责任心,树立正确的使用和维护观念。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汽车维修与检测专业课程,注重实践操作和理论知识的结合。
学生特点:学生为中职一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汽车基础知识,动手能力强,对汽车维修感兴趣。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和课程性质,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强调实践操作,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手动变速箱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手动变速箱的结构与原理- 变速箱的组成及各部分功能- 换挡原理及传动比计算- 离合器的作用与工作原理2. 手动变速箱的拆装与组装- 拆装工具的选择与使用方法- 变速箱拆装步骤及注意事项- 组装流程及检验标准3. 手动变速箱的换挡操作- 换挡技巧与方法- 操纵杆、同步器的作用与维护- 换挡时机与速度匹配4. 手动变速箱的维护与保养- 保养周期与保养项目- 油液检查与更换- 常见故障分析与排除方法5. 实践操作与案例分析- 变速箱拆装与组装实操- 换挡操作训练- 常见故障诊断与排除实操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以教材为基础,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教学大纲明确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使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教学内容涵盖手动变速箱的结构与原理、拆装与组装、换挡操作、维护与保养等方面,旨在培养学生具备手动变速箱相关知识和技能。
变速箱的课程设计
目录设计任务书 (2)第一部分 (3)传动方案 (3)原动机选择 (3)传动装置总体传动比的确定及各级传动比的分配 (4)运动和动力参数计算 (5)第二部分 (6)减速器外传动零件的设计 (6)选择联轴器 (6)减速器内传动零件的设计 (7)高速级减速齿轮设计 (7)低速级减速齿轮设计 (11)轴的设计及校核 (16)中间轴轴承的校核 (21)中间轴键的校核 (21)第三部分 (22)参考资料 (22)同步转速↓ → 电机尺寸、重量、价格↑,选择时应综合考虑。
(1)传动装置总传动比的合理范围ia ′: i a ′= i 1′·i 2′·i 3′·……i i ′── 各级传动副传动比的合理范围 [1]. P.7. 表1. 二级圆柱 i′= 8~40 i a ′= i′= 8~40 (2)工作机转速n :在本课程设计中,可按下式确定: n = 60×1000V/πD =76.43r/min V ── 带速或起吊速度,m/s D ── 卷筒或滚筒直径,mm (3)电机转速的可选范围n d :n d = i a ′·n =(8~40)×76.43r/min =(611~3057)r/min (4)确定电机转速n ma .在n d 中,选定电机的同步转速:考虑到经济性,选择:n m =960r/minb .按n d 、P ed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手册]. P.291. 选定电机型号。
选择机座号:Y132M2-4三、传动装置总体传动比的确定及各级传动比的分配 1)传动装置的总传动比i a :由电机满载转速n m 及工作转速n 确定: i a = n m /n = i 1·i2 …… i ni i ── 各级传动装置的传动比。
对于此减速器:i a = n m /n=12.56 2)传动比的分配 [1]. P.15~19. 记:i 减,i 1,i 2 ── 减速器的总传动比,高速级及低速级的传动比。
手动变速箱的课程设计
手动变速箱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手动变速箱的基本结构及其工作原理;2. 学生能够描述手动变速箱各部件的功能及相互之间的关系;3. 学生能够掌握手动变速箱操作的基本步骤及注意事项。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正确使用手动变速箱进行车辆起步、换挡、停车等操作;2. 学生能够分析并解决手动变速箱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3. 学生能够对手动变速箱进行基本的维护和故障排查。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汽车维修技术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热情;2. 培养学生具备安全意识,注重操作过程中的安全防护;3.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敬业爱岗的职业道德观念。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汽车维修技术专业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手动变速箱的结构、原理及操作技能。
学生特点:学生为中职一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汽车基础知识,动手能力强,但理论知识相对薄弱。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实践操作为主,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达到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从事汽车维修工作的基本技能和职业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手动变速箱的基本结构- 熟悉手动变速箱的组成部分,包括齿轮、同步器、离合器、换挡机构等;- 了解各部件的作用及相互之间的关系。
2. 手动变速箱工作原理- 学习手动变速箱的传动原理,理解不同挡位下的齿轮组合;- 掌握手动变速箱的换挡原理,了解同步器的作用。
3. 手动变速箱操作技能- 学习手动变速箱操作的基本步骤,包括起步、换挡、停车等;- 掌握操作过程中离合器、油门、刹车的配合技巧;- 了解操作过程中注意事项,避免损坏变速箱。
4. 手动变速箱维护与故障排查- 学习手动变速箱的日常维护方法,包括油液检查、更换;- 掌握手动变速箱常见故障的排查方法,如换挡困难、异响等。
教学大纲安排:第1课时:介绍手动变速箱的基本结构,让学生认识各部件并了解其作用;第2课时:讲解手动变速箱工作原理,通过图示和实例使学生理解;第3课时:演示手动变速箱操作技能,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第4课时:学习手动变速箱的维护与故障排查,结合实际案例分析;第5课时:进行实操考核,检验学生对手动变速箱操作技能的掌握。
齿轮变速箱课程设计
齿轮变速箱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齿轮变速箱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及其在机械设备中的应用;2. 学生能掌握齿轮变速箱的传动比计算方法,了解不同齿轮组合对传动性能的影响;3. 学生了解齿轮变速箱的优缺点,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注意事项。
技能目标:1. 学生能通过实际操作,熟练组装和拆卸齿轮变速箱,掌握齿轮变速箱的维护与保养方法;2.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齿轮变速箱在实际应用中出现的问题;3. 学生能运用计算工具,完成齿轮变速箱传动比的计算。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齿轮变速箱,培养对机械设备的兴趣,增强探究精神和动手能力;2.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学会相互协作、沟通与交流,提高团队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学生了解齿轮变速箱在工业发展和国防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增强爱国主义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本课程针对八年级学生,结合学生年龄特点,注重培养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课程设计紧密联系教材内容,以实用性为导向,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
课程目标的设定,旨在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明确学习方向,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齿轮变速箱的基本概念:介绍齿轮变速箱的定义、分类及其在机械设备中的应用。
- 教材章节:第二章第四节《齿轮传动装置》- 内容:齿轮变速箱的结构、工作原理、类型及特点。
2. 齿轮变速箱的传动比计算:讲解齿轮变速箱的传动比计算方法,分析不同齿轮组合对传动性能的影响。
- 教材章节:第二章第五节《齿轮传动比的计算》- 内容:传动比的定义、计算公式、齿轮组合对传动比的影响。
3. 齿轮变速箱的组装与拆卸:指导学生进行齿轮变速箱的组装和拆卸,掌握维护与保养方法。
- 教材章节:第二章第六节《齿轮变速箱的安装与维护》- 内容:组装和拆卸方法、注意事项、维护保养技巧。
4. 齿轮变速箱在实际应用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分析齿轮变速箱在实际应用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探讨解决方法。
proe课程设计变速箱
proe课程设计变速箱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Proe软件在变速箱设计方面的应用。
知识目标包括了解变速箱的结构和原理,掌握Proe软件的基本操作和功能。
技能目标包括能够使用Proe软件进行变速箱的建模和仿真,能够分析并优化变速箱的设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对工程设计的兴趣和热情。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变速箱的结构和原理介绍,Proe软件的基本操作和功能讲解,变速箱建模和仿真的实践操作,以及设计优化和团队合作的内容。
具体的教学内容和进度安排如下:1.变速箱的结构和原理介绍(20分钟):介绍变速箱的组成部分和工作原理,通过实物模型或图片进行展示和解释。
2.Proe软件的基本操作和功能讲解(30分钟):讲解Proe软件的界面和操作方式,介绍建模、装配和仿真等功能。
3.变速箱建模和仿真的实践操作(40分钟):引导学生使用Proe软件进行变速箱的建模和仿真,指导学生进行参数设置和结果分析。
4.设计优化和团队合作的内容(10分钟):介绍设计优化的方法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进行设计优化和团队合作的实践。
三、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包括讲授法、实践操作法和团队合作法。
1.讲授法:通过讲解变速箱的结构和原理,Proe软件的基本操作和功能,以及设计优化和团队合作的内容,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2.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使用Proe软件进行变速箱的建模和仿真,通过实践操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3.团队合作法: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团队合作设计和优化变速箱,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教学资源本节课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Proe软件、实物模型或图片、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等。
教材用于提供理论知识和操作指导,Proe软件用于实践操作和仿真,实物模型或图片用于直观展示变速箱的结构和原理,多媒体资料用于辅助讲解和展示,实验设备用于进行实践操作和仿真。
课程设计单级变速箱
课程设计单级变速箱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单级变速箱的基本结构及其工作原理;2. 学生能够掌握单级变速箱的传动比计算方法;3. 学生能够了解单级变速箱在汽车中的应用及其重要性。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单级变速箱相关实际问题;2. 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单级变速箱的拆装和检修技巧;3. 学生能够运用图纸,进行单级变速箱的简单设计与绘制。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汽车工程技术的兴趣,激发其学习热情;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使其在学习过程中学会互相帮助、共同进步;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其认识到汽车变速箱技术在节能减排中的重要性。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汽车维修与检测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单级变速箱的结构、原理和维修技能。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汽车基础知识,对汽车维修与检测有较高的兴趣,动手能力强,但理论知识相对薄弱。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采用理论教学与实操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提高其理论知识水平。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课程目标,为后续专业课程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单级变速箱概述- 变速箱的作用与分类- 单级变速箱的基本结构2. 单级变速箱工作原理- 传动原理讲解- 齿轮传动比的计算方法3. 单级变速箱的传动比分析- 传动比的确定与应用- 实例分析传动比的计算4. 单级变速箱在汽车中的应用- 不同车型中单级变速箱的配置- 单级变速箱在汽车性能中的作用5. 单级变速箱的拆装与检修- 拆装工具与操作方法- 检修流程及注意事项6. 单级变速箱设计与绘制- 图纸阅读与理解- 简单设计与绘制方法7. 实践操作与案例分析- 实际操作训练- 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第1周:单级变速箱概述、工作原理第2周:单级变速箱传动比分析第3周:单级变速箱在汽车中的应用第4周:单级变速箱拆装与检修第5周:单级变速箱设计与绘制第6周:实践操作与案例分析本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紧密结合教材,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全面掌握单级变速箱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cvt变速箱课程设计
cvt变速箱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CVT变速箱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及结构组成;2. 学生能够掌握CVT变速箱的优缺点、适用范围及其在汽车行业中的应用;3. 学生能够了解CVT变速箱与其他类型变速箱的区别及发展趋势。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CVT变速箱在实际汽车中的应用案例;2. 学生能够通过查阅资料、课堂讨论等方式,提高对CVT变速箱相关知识的自主学习能力;3. 学生能够运用绘图、模型制作等方法,直观展示CVT变速箱的工作原理和结构组成。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汽车行业的兴趣和热爱,激发他们学习汽车相关知识的积极性;2. 培养学生主动关注新技术、新动态的意识,提高他们对行业发展的敏感度;3. 培养学生具备团队合作精神,学会倾听、尊重他人意见,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CVT变速箱的相关知识,提高他们对汽车变速箱的认识和应用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为中职二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汽车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学习兴趣。
教学要求:教师应结合学生特点和课程性质,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CVT变速箱的相关知识,为今后从事汽车行业工作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1. CVT变速箱概述- 定义与分类- 发展历程与现状2. CVT变速箱工作原理- 金属带式CVT变速箱- 链条式CVT变速箱- 液力CVT变速箱3. CVT变速箱结构与组成- 主要部件及其作用- 各部件之间的关联4. CVT变速箱的优点与缺点- 优点分析- 缺点分析- 对比其他类型变速箱5. CVT变速箱在汽车行业中的应用- 适用车型- 应用案例解析6. CVT变速箱维护与检修- 常见故障及原因- 检修方法与技巧7. CVT变速箱发展趋势- 技术创新- 市场前景教学大纲安排:第一课时:CVT变速箱概述、分类及发展历程第二课时:CVT变速箱工作原理(金属带式、链条式)第三课时:CVT变速箱工作原理(液力CVT)、结构与组成第四课时:CVT变速箱优点与缺点、应用案例第五课时:CVT变速箱维护与检修、发展趋势教学内容与课本关联性:本教学内容紧密围绕课程目标,结合教材内容,系统地介绍了CVT变速箱的相关知识,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CVT变速箱的理论与实践技能。
变速箱壳体课程设计
变速箱壳体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变速箱壳体的基本结构、材料及制造工艺;2. 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变速箱壳体的设计原理和关键参数;3. 帮助学生理解变速箱壳体与其他部件的配合关系及影响。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CAD软件进行变速箱壳体三维建模的能力;2. 提高学生运用CAE软件进行变速箱壳体强度、刚度分析的能力;3. 培养学生根据分析结果对变速箱壳体结构进行优化设计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机械设计及制造工艺的热爱和兴趣;2. 培养学生具备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与交流能力;3. 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高年级的专业课程,以实践性和应用性为主。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机械基础知识和技能,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和课程性质,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工程素养。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具备变速箱壳体设计、分析和优化的能力,为将来从事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沟通表达及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变速箱壳体的基本结构及功能:讲解变速箱壳体的组成部分、作用及其与其他部件的连接关系。
- 教材章节:第二章 变速器结构与原理- 内容列举:壳体结构、材料、功能、连接方式2. 变速箱壳体设计原理:介绍变速箱壳体的设计原则、关键参数及其影响。
- 教材章节:第三章 机械设计原理- 内容列举:设计原则、强度计算、刚度计算、振动噪声控制3. 变速箱壳体制造工艺:分析变速箱壳体的主要制造工艺及其特点。
- 教材章节:第四章 机械制造工艺- 内容列举:铸造、焊接、机加工、表面处理4. 变速箱壳体三维建模与CAE分析:讲解如何利用CAD/CAE软件进行变速箱壳体的建模、分析及优化。
- 教材章节:第五章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分析- 内容列举:CAD建模、CAE强度刚度分析、结构优化5. 变速箱壳体设计实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变速箱壳体设计的全过程,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变速箱壳体课程设计
变速箱壳体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变速箱壳体的基本结构、功能和制造工艺,培养学生对机械制造领域的兴趣和责任感。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了解变速箱壳体的作用和基本结构;(2)掌握变速箱壳体的制造工艺和质量要求;(3)了解变速箱壳体在汽车行业中的重要性。
2.技能目标:(1)能够使用专业工具对变速箱壳体进行检测和维修;(2)能够分析变速箱壳体故障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3)能够结合实际情况,对变速箱壳体进行合理的选型和优化。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机械制造领域的兴趣和热爱;(2)培养学生对变速箱壳体制造和维修的责任感;(3)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变速箱壳体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2.变速箱壳体的制造工艺和质量要求;3.变速箱壳体在汽车行业中的应用及重要性。
教学大纲安排如下:1.导入:简要介绍变速箱壳体的作用和重要性;2.基本结构:讲解变速箱壳体的组成部分及其功能;3.制造工艺:阐述变速箱壳体的制造过程及质量要求;4.应用及重要性:分析变速箱壳体在汽车行业中的作用;5.案例分析:结合实际案例,分析变速箱壳体故障的原因及解决方法;6.总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变速箱壳体制造和维修的重要性。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节课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变速箱壳体的基本结构、制造工艺和应用及重要性;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变速箱壳体故障的原因及解决方法;3.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交流能力;4.实验法:安排实验室实践,让学生动手检测和维修变速箱壳体,提高操作技能。
四、教学资源本节课所需的教学资源包括:1.教材:选用《汽车变速箱壳体制造工艺》等相关教材;2.参考书:提供《汽车变速箱壳体设计手册》等参考书籍;3.多媒体资料:制作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料,直观展示变速箱壳体的结构和工作原理;4.实验设备:准备变速箱壳体及其检测维修设备,供学生实践操作。
变速箱课程设计
变速箱 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变速箱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工作原理;2. 掌握变速箱在汽车中的作用,了解不同类型变速箱的特点;3. 掌握变速箱的传动比计算方法。
技能目标:1. 能够分析不同工况下变速箱的适用性,选择合适的变速箱类型;2. 能够运用传动比计算方法,解决实际汽车行驶中的问题;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变速箱进行简单的故障分析和维护。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汽车工程技术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学生探索机械领域的积极性;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提高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的沟通能力;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到汽车变速箱技术在节能减排方面的重要性。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汽车维修与检测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具有理论联系实际的特点。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汽车基础知识,对变速箱有一定的了解,但缺乏深入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经验。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和课程性质,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化实际操作训练,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变速箱的相关知识,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变速箱概述- 变速箱的定义、分类及发展历程;- 变速箱在汽车中的作用及重要性。
2. 变速箱工作原理及结构- 手动变速箱、自动变速箱、CVT、双离合器变速箱的工作原理;- 变速箱主要部件的名称、作用及结构。
3. 变速箱的传动比计算- 传动比的定义及计算方法;- 实际案例分析,运用传动比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4. 变速箱的选用与匹配- 不同工况下变速箱的选用原则;- 变速箱与发动机、驱动桥的匹配方法。
5. 变速箱的故障分析与维护- 常见变速箱故障现象及原因;- 变速箱日常维护与保养方法。
6. 实践操作- 变速箱拆装与组装;- 变速箱故障诊断与排除。
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周:变速箱概述及分类、作用;第二周:变速箱工作原理及结构;第三周:传动比计算及实际应用;第四周:变速箱的选用与匹配;第五周:变速箱故障分析与维护;第六周:实践操作。
变速箱机械设计课程设计
变速箱机械设计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变速箱的基本结构及其工作原理,理解各部件在机械设计中的作用。
2. 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变速箱设计中涉及的关键参数和计算方法。
3. 帮助学生掌握变速箱设计的相关标准、规范及工程实践经验。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能够独立完成变速箱的简单设计。
2. 提高学生运用CAD软件进行变速箱零部件的绘制和装配能力。
3. 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变速箱故障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机械设计的兴趣,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2. 培养学生严谨、负责的工作态度,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 增强学生对我国机械工程领域的自豪感,培养其热爱专业、服务社会的价值观。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结合学科特点和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工程能力为目标。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旨在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明确学习成果,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变速箱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包括变速箱的分类、主要组成部分、各部件功能及其工作原理。
相关教材章节:第一章 变速箱概述。
2. 变速箱设计参数及计算方法:涉及扭矩、功率、转速等关键参数的计算,以及齿轮、轴承等主要零部件的设计计算。
相关教材章节:第二章 齿轮设计计算;第三章 轴承及轴的设计。
3. 变速箱设计规范与标准:介绍变速箱设计中的相关标准、规范及工程实践经验。
相关教材章节:第四章 变速箱设计规范与标准。
4. 变速箱CAD软件应用:学习运用CAD软件进行变速箱零部件的绘制、装配及仿真分析。
相关教材章节:第五章 计算机辅助设计在变速箱设计中的应用。
5. 变速箱故障分析及维修:分析变速箱常见故障,探讨故障原因及维修方法。
相关教材章节:第六章 变速箱故障诊断与维修。
教学内容按照教学大纲安排,系统性地组织课程内容,确保科学性和实用性。
教学进度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接受程度进行调整,以保证教学质量。
变速箱的课程设计
变速箱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变速箱的基本概念,掌握变速箱的分类、结构及工作原理;2. 学生能够描述变速箱在汽车中的作用,了解不同类型变速箱的特点;3. 学生能够解释变速箱与汽车性能之间的关系,如加速性、燃油经济性等。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判断不同工况下变速箱的适用性;2. 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熟练掌握变速箱的拆装、维修及保养方法;3. 学生能够运用变速箱相关知识,解决简单的汽车故障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汽车工程技术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汽车相关知识的热情;2.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他们在实际操作中相互协作、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3. 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使他们认识到变速箱技术在节能减排方面的重要性。
本课程针对初中或高中年级学生设计,结合学生好奇心强、动手能力逐渐增强的特点,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
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变速箱的基本知识,提高他们的实践技能,同时培养他们对汽车工程技术的兴趣和责任感。
通过具体的学习成果分解,教师可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和评估,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二、教学内容1. 变速箱概述- 变速箱的定义与作用- 变速箱的分类及发展历程2. 变速箱的结构与原理- 手动变速箱的构造与工作原理- 自动变速箱的构造与工作原理- CVT变速箱的构造与工作原理3. 变速箱的性能参数与选型- 变速箱的主要性能参数- 不同类型变速箱的适用场景与选型原则4. 变速箱的拆装、维修与保养- 变速箱拆装工具及操作方法- 变速箱常见故障分析与维修方法- 变速箱保养周期及注意事项5. 变速箱与汽车性能的关系- 变速箱对加速性能的影响- 变速箱对燃油经济性的影响- 变速箱对驾驶舒适性的影响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进行选择和组织,保证科学性和系统性。
本章节内容共分为五个部分,按照教学大纲安排和进度,结合教材相关章节,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掌握变速箱相关知识。
变速箱的测绘课程设计
变速箱的测绘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变速箱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及其在汽车中的重要性;2. 学生能够掌握变速箱的测绘方法,包括图纸的绘制、尺寸的测量与标注;3. 学生能够了解变速箱主要零件的材料、加工工艺及装配关系。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测量工具,对变速箱各部件进行精确测绘;2. 学生能够根据测绘数据,独立完成变速箱的装配与拆卸;3. 学生能够运用CAD软件绘制变速箱零件图和装配图。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对汽车工程技术的兴趣,激发探究精神;2. 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养成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职业素养;3. 学生能够关注汽车行业发展,认识到变速箱技术在节能减排中的重要性。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汽车维修与检测专业高年级学生的专业课程,旨在通过变速箱测绘的实践操作,提高学生对变速箱结构、原理及维修技术的理解和应用。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汽车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探究精神。
教学要求:结合实践操作,注重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的结合,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变速箱测绘与维修的基本能力,为今后的工作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1. 变速箱概述:介绍变速箱的定义、分类、功能及其在汽车中的作用;教材章节:第一章 汽车变速器概述2. 变速箱结构及工作原理:讲解变速箱的主要结构(如齿轮、同步器、轴承等)及工作原理;教材章节:第二章 变速器结构与原理3. 变速箱测绘方法:学习测绘工具的使用、测绘步骤及注意事项;教材章节:第三章 变速器测绘方法4. 变速箱主要零件测绘:对变速箱主要零件进行测绘,包括尺寸测量、图纸绘制等;教材章节:第四章 变速器主要零件测绘5. 变速箱装配与拆卸:学习变速箱的装配与拆卸方法,了解装配工艺及注意事项;教材章节:第五章 变速器装配与拆卸6. CAD软件在变速箱测绘中的应用:运用CAD软件绘制变速箱零件图和装配图;教材章节:第六章 CAD软件在变速器测绘中的应用7. 变速箱测绘实践操作:分组进行变速箱测绘实践,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动手能力;教材章节:实践操作部分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按照以上教学内容,共计8个课时。
车变速箱课程设计
车变速箱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车变速箱的基本结构、原理及其在汽车中的作用;2. 学生能掌握不同类型变速箱(如手动、自动、CVT等)的特点及适用场景;3. 学生能了解变速箱在日常维护和故障诊断中的关键点。
技能目标:1. 学生能通过实际操作,熟练掌握变速箱的基本操作方法;2. 学生具备分析并解决变速箱常见故障的能力;3. 学生能运用相关工具和设备,进行变速箱的模拟装配与拆解。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汽车变速箱技术的兴趣,激发探究精神;2.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培养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3. 学生通过了解变速箱在汽车节能、环保中的作用,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汽车维修与检测专业课程,以实践操作为主,理论讲解为辅。
学生特点:学生为高二年级,具备一定的汽车基础知识,动手能力强,对汽车新技术充满好奇心。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取得具体的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1. 变速箱基本结构原理- 变速箱的分类及工作原理- 变速箱主要部件的功能及作用2. 不同类型变速箱介绍- 手动变速箱的构造与操作- 自动变速箱的构造与操作- CVT变速箱的构造与操作- 各类变速箱的优缺点及应用场景3. 变速箱的维护与故障诊断- 变速箱日常维护方法- 常见变速箱故障分析- 故障诊断流程及技巧4. 变速箱操作与实践- 变速箱模拟装配与拆解- 变速箱操作注意事项- 操作过程中故障排除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周:变速箱基本结构原理第二周:不同类型变速箱介绍第三周:变速箱的维护与故障诊断第四周:变速箱操作与实践教材章节关联:《汽车结构与维修》第三章:汽车传动系统《汽车维修技能培训》第七章:变速箱的维护与检修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进行选择和组织,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教材章节内容,确保学生能够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过程中,掌握车变速箱相关知识。
汽车设计变速箱课程设计
汽车设计变速箱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学习汽车设计中的变速箱知识,使学生掌握变速箱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及其设计要点。
在知识目标方面,学生应了解变速箱的分类、组成部分及其功能;掌握变速箱的工作原理,包括齿轮传动、同步器的作用等;理解变速箱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技能目标方面,学生应能运用数学和力学知识进行简单的变速箱设计计算;具备分析变速箱故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方面,学生应培养对汽车设计和制造的兴趣和热情,增强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变速箱的基本概念、结构与工作原理,变速箱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变速箱的分类及其特点;2. 变速箱的组成部分,如齿轮、同步器、壳体等,以及其功能;3. 变速箱的工作原理,包括齿轮传动、同步器的作用等;4. 变速箱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5. 变速箱的实验和测试方法。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1. 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变速箱的基本概念、结构和设计方法;2. 讨论法:通过分组讨论,让学生深入理解变速箱的工作原理和设计要点;3.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掌握变速箱设计的实际应用;4. 实验法:通过变速箱实验,使学生了解变速箱的工作过程,提高动手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国内权威的汽车设计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基本参考资料;2. 参考书:推荐学生阅读一些汽车设计相关的书籍,以拓宽知识面;3. 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视频等多媒体资料,以形象直观地展示变速箱的原理和设计方法;4. 实验设备:准备变速箱实验设备,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提高实践能力。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三个部分,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设计任务书 (2)第一部分 (3)传动方案 (3)原动机选择 (3)传动装置总体传动比的确定及各级传动比的分配 (4)运动和动力参数计算 (5)第二部分 (6)减速器外传动零件的设计 (6)选择联轴器 (6)减速器内传动零件的设计 (7)高速级减速齿轮设计 (7)低速级减速齿轮设计 (11)轴的设计及校核 (16)中间轴轴承的校核 (21)中间轴键的校核 (21)第三部分 (22)参考资料 (22)同步转速↓ → 电机尺寸、重量、价格↑,选择时应综合考虑。
(1)传动装置总传动比的合理范围ia ′: i a ′= i 1′·i 2′·i 3′·……i i ′── 各级传动副传动比的合理范围 [1]. P.7. 表1. 二级圆柱 i′= 8~40 i a ′= i′= 8~40 (2)工作机转速n :在本课程设计中,可按下式确定: n = 60×1000V/πD =76.43r/min V ── 带速或起吊速度,m/s D ── 卷筒或滚筒直径,mm (3)电机转速的可选范围n d :n d = i a ′·n =(8~40)×76.43r/min =(611~3057)r/min (4)确定电机转速n ma .在n d 中,选定电机的同步转速:考虑到经济性,选择:n m =960r/minb .按n d 、P ed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手册]. P.291. 选定电机型号。
选择机座号:Y132M2-4三、传动装置总体传动比的确定及各级传动比的分配 1)传动装置的总传动比i a :由电机满载转速n m 及工作转速n 确定: i a = n m /n = i 1·i2 …… i ni i ── 各级传动装置的传动比。
对于此减速器:i a = n m /n=12.56 2)传动比的分配 [1]. P.15~19. 记:i 减,i 1,i 2 ── 减速器的总传动比,高速级及低速级的传动比。
对展开式两级圆柱齿轮减速器: 宜:i 1 =i 2 = i 减/i 1取1.3~1.4的中间值1.35,得:i 1=4.20,i 2=3.00工作机转速 n=76.43r/min同步转速 n m =960r/min总传动比i a i a =12.56高速级及低速级的传动比: i 1=4.20,i 2=3.00Ⅰ=960r/minⅡ=271.70r/minⅢ=76.54r/min卷=76.54r/min 轴的输入功Ⅰ=5.39kwⅡ=5.12kwⅢ=4.86kw卷=4.67kw轴的输入转Ⅰ=35.75N·m Ⅱ=183.79N·m Ⅲ=620.22N·m卷=595.41N·m第二部分传动零件的设计计算一.减速器外传动零件的设计选择联轴器1.类型选择:1)高速轴(电机轴与Ⅰ轴的)联轴器:弹性套柱销联轴器[3] P.146.2)低速轴(Ⅲ轴与卷筒轴的)联轴器:凸缘联轴器[3] P.142.2.尺寸选择:1)估算Ⅰ、Ⅲ轴的轴径dⅠ,dⅢ:①轴材料:一般用45号钢②估算公式:d≥A o[4] P.370.得:dⅠ≥17.22mmdⅢ≥53.61mm对于d≤100mm的轴有一键槽时轴径增大5%~7%有两键槽时轴径增大10%~15%则:dⅠ≥18.08~18.43mmdⅢ≥58.97~61.65mm2)按以下条件选择联轴器T ca≤[T联]n ≤[n联] [4] 第十四章T ca = K A×T(K A 根据工作条件取1.5见4.P351)对于轴Ⅰ:[T联] ≥45.98N·m [n联] ≥1450r/min对于轴Ⅲ:[T联] ≥1386.8 N·m [n联] ≥45.25r/min 3)把dⅠ,dⅢ圆整到与联轴器孔径一致,轴径应在联轴器孔径范围内。
3.定型号:同时记下联轴器的孔径长度等。
对于高速轴和电机:弹性套柱销联轴器TL6主动端J型轴孔直径38mm 长度60mm从动端J型轴孔直径32mm 长度82mm 对于低速轴和卷筒轴:凸缘联轴器YL12主动端J型轴孔直径60mm 长度107mm从动端根据卷筒轴直径及长度具体确定高速轴和电机:弹性套柱销联轴器TL6低速轴和卷筒轴:凸缘联轴器YL12二.减速器内传动零件的设计:一、高速级减速齿轮设计(斜齿圆柱齿轮)1)材料、热处理、精度:材料:因传递功率不大,转速不高,材料按表7-1选取,都采用45号钢热处理:大齿轮、正火处理,小齿轮调质,均用软齿面。
精度:软齿面闭式传动,齿轮精度用8级2)设计过程:(1)设计准则,按齿面接触疲劳强度计算,再按齿根弯曲疲劳强度校核。
初选小齿轮齿数Z1=20大齿轮齿数Z2=Z1×i1=20×4.20=84 取Z2=85螺旋角β=14゜(2)按齿面接触疲劳强度设计,由式(4.P218 式10-21)二.减速器内传动零件的设计:一、高速级减速齿轮设计(斜齿圆柱齿轮)1)材料、热处理、精度:材料:因传递功率不大,转速不高,材料按表7-1选取,都采用45号钢热处理:大齿轮、正火处理,小齿轮调质,均用软齿面。
精度:软齿面闭式传动,齿轮精度用8级2)设计过程:(1)设计准则,按齿面接触疲劳强度计算,再按齿根弯曲疲劳强度校核。
初选小齿轮齿数Z1=20大齿轮齿数Z2=Z1×i1=20×4.20=84 取Z2=85螺旋角β=14゜确定各参数的值:1)初选动载系数K:t试选K=1.6t:2)区域系数ZH查4.P217图10-30选取区域系数 Z=2.433由4.P215图10-26得:εα1=0.75 εα2=0.85则εα=εα1+εα2=0.75+0.85=1.604)许用接触应力①由图4.P209图10-21d 及图10-21c 按齿面硬度查得:(按4.P191表10-1:小齿轮齿面硬度取240HBS大齿轮齿面硬度取200HBS )小齿轮接触疲劳强度极限:σHlim1=590MPa(取MQ 值)大齿轮接触疲劳强度极限:σHlim2=500MPa(取ME 和ML 的中间偏上值)②由4.P206公式10-13计算应力值环数N 1=60n 1j h L =60×960×1×(2×8×280×8)=2.0644×109 N 2=N1/i 1=2.0644×109/4.20=4.9152×108 (i 1=12Z Z ) ③查课本4.P207图10-19得:K 1HN =0.88 K 2HN =0.92 (取网格内的中间值) ④齿轮的疲劳强度极限取失效概率为1%,安全系数S=1,应用4.P205公式10-12得:[H σ]1=S K H HN 1lim 1σ=0.88×590=519.2MPa [H σ]2=S K H HN 2lim 2σ=0.92×500=460MPa则许用接触应力:[H σ]=([H σ]1+[H σ]2)/2=(519.2+460)/2=489.6MPa 5)弹性影响系数E Z :查课本由4.P201表10-6得:E Z =189.8MP a 6)齿宽系数d φ:由4.P205表10-7得: d φ=1 7)传递的转矩T 1T 1=46.80 N·m =46800 N·mm(传递的转矩即是轴Ⅰ的输出转矩) 代入数据得:小齿轮的分度圆直径d t 12131)][(12H E H d t t Z Z u u T K d σεφα⨯+⨯≥=46.89mm 从而得:①计算圆周速度υ ==11n d t πυ 2.873m/s计算齿宽bb=t d d 1⨯φ=37.84mm计算模数m n初选螺旋角β=14︒nt m ==11cos Z d t β1.836mm ③计算齿宽与高之比hb 齿高h=2.25 nt m =2.25×1.836=4.131mmh b =131.484.37 =9.16 ④计算纵向重合度βε=0.3181Z Φd14tan 201318.0tan ⨯⨯⨯=β=1.5857 ⑤计算载荷系数K查4.P193表10-2使用系数A K =1.25(工作时有轻微振动)根据s m v /2.873=,8级精度, 查4.P194图10-8得 动载系数K V =1.15 查4.P196表10-4得接触疲劳强度计算用的齿向载荷分布系数K βH = 1.450 查4.P198图10-13得: K βF =1.35查4.P195表10-3 得: K αH =αF K =1.2故载荷系数: K =K K K αH K βH =1.25×1.15×1.2×1.45=2.5⑥按实际载荷系数校正所算得的分度圆直径 d 1=d t 1tK K /3=37.84×6.15.23=43.91mm ⑦计算模数n m n m =mm Z d 13.22014cos 91.43cos 11=⨯=β(3) 齿根弯曲疲劳强度设计 由4.P201公式10-5弯曲强度的设计公式 n m ≥)][(cos 212213F S F ad Y Y Z Y KT σεφββ∂∂确定各参数的值: 1) 确定载荷系数K :K =K K KK=1.25×1.15×1.2×1.35=2.332) 螺旋角影响系数Y根据纵向重合度βε,从4.P217图10-28查得: 螺旋角影响系数Y =0.883) 计算当量齿数z =z /cos =20/ cos 314︒=21.89 z =z /cos=132/ cos 314︒=144.504) 查取齿形系数Y 和应力校正系数Y:由4.P200表10-5用插值法得:齿形系数:Y =2.7244 Y =2.1444 应力校正系数:Y=1.5689 Y=1.8256 5) 计算并比较大小齿轮的][F S F F Y σαα①由4.P208图10-20c 查得:小齿轮弯曲疲劳强度极限a FF MP 4301=σ (取MQ 线值)由4.P207图10-20b 查得:大齿轮弯曲疲劳强度极限a FF MP 4002=σ (取ME 和ML 中间偏上值) ②由4.P206图10-18查得:弯曲疲劳寿命系数K 1FN =0.90 K 2FN =0.93 (取网格中间值)其中应力循环次数:N 1=60n 1j h L =60×1450×1×(2×8×365×8)=4.0646×109 N 2=N1/i 1=4.0646×109/6.58=6.1773×108 (i 1=12Z Z ) ③计算弯曲疲劳许用应力: 取弯曲疲劳安全系数 S=1.4[F σ]1=MPa S K FF FN 43.2764.14309.011=⨯=σ [F σ]2=MPa S K FF FN 71.2654.140093.022=⨯=σ 015463.043.2765689.17244.2][111=⨯=F S F F Y σααa =170mm法面模数为21z =222z =143β=93055456.13°502=B451=B i 1 = 6.5N 1=60n 1j h L =60×223.08×1×(2×8×365×8)=6.2534×108 N 2=N1/i 1=6.2534×108/4.95=1.2633×108 (i 1=12Z Z ) ③查课本4.P207图10-19得:K 1HN =0.95 K 2HN =0.97 (取网格内的中间值) ④齿轮的疲劳强度极限取失效概率为1%,安全系数S=1,应用4.P205公式10-12得:[H σ]1=S K H HN 1lim 1σ=0.95×590=560.5MPa[H σ]2=SK H HN 2lim 2σ=0.97×500=485MPa则许用接触应力:[H σ]=([H σ]1+[H σ]2)/2=(560.5+485)/2=522.75MPa 5)弹性影响系数E Z :查课本由4.P201表10-6得:E Z =189.8MP a 6)齿宽系数d φ:由4.P205表10-7得: d φ=1 7)传递的转矩T 1T 1=191.30 N·m =191300N·mm(传递的转矩即是轴Ⅰ的输出转矩) 代入数据得:小齿轮的分度圆直径d t 12131)][(12H E H d t t Z Z u u T K d σεφα⨯+⨯≥=75.54mm 从而得: ①计算圆周速度υ=⨯=10006011 n d t πυ0.882m/s②计算齿宽b 和模数nt m计算齿宽bb=t d d 1⨯φ=75.54mm 计算模数m n 初选螺旋角β=14︒nt m ==11cos Z d t β3.665mm ③计算齿宽与高之比hbh b =2463.854.75 =9.16 ④计算纵向重合度βε=0.3181Z Φd 14tan 201318.0tan ⨯⨯⨯=β=1.5857⑤计算载荷系数K查4.P193表10-2使用系数A K =1.25(工作时有轻微振动) 根据s m v /0.882=,8级精度, 查4.P194图10-8得 动载系数K V =1.08查4.P196表10-4得接触疲劳强度计算用的齿向载荷分布系数 K βH = 1.4616查4.P198图10-13得: K βF =1.36 查4.P195表10-3 得: K αH =αF K =1.2 故载荷系数:K =K K K αH K βH =1.25×1.08×1.2×1.4616=2.3678 ⑥按实际载荷系数校正所算得的分度圆直径d 1=d t1tK K /3=75.54×23678.23=79.91mm ⑦计算模数n mn m =mm Z d 88.32014cos 91.79cos 11=⨯=β (3) 齿根弯曲疲劳强度设计由4.P201公式10-5弯曲强度的设计公式n m ≥)][(cos 212213F S F ad Y Y Z Y KT σεφββ∂∂ 确定各参数的值: 1)确定载荷系数K : K =K K KK=1.25×1.08×1.2×1.36=2.20322) 螺旋角影响系数Y根据纵向重合度βε,从4.P217图10-28查得: 螺旋角影响系数Y =0.883) 计算当量齿数z =z /cos =20/ cos 314︒=21.89 z =z /cos=99/ cos 314︒=108.37齿形系数:Y =2.7244 Y =2.1733 应力校正系数:Y=1.5689 Y=1.7967 5) 计算并比较大小齿轮的][F S F F Y σαα①由4.P208图10-20c 查得:小齿轮弯曲疲劳强度极限a FF MP 4301=σ (取MQ 线值)由4.P207图10-20b 查得:大齿轮弯曲疲劳强度极限a FF MP 4002=σ (取ME 和ML 中间偏上值) ②由4.P206图10-18查得:弯曲疲劳寿命系数K 1FN =0.93 K 2FN =0.95 (取网格中间值)其中应力循环次数:N 1=60n 1j h L =60×223.08×1×(2×8×365×8)=6.2534×108 N 2=N1/i 1=6.2534×108/4.95=1.2633×108 (i 1=12Z Z ) ③计算弯曲疲劳许用应力: 取弯曲疲劳安全系数 S=1.4[F σ]1=MPa S K FF FN 64.2854.143093.011=⨯=σ [F σ]2=MPa S K FF FN 43.2714.140095.022=⨯=σ 014964.064.2855689.17244.2][111=⨯=F S F F Y σαα 014386.043.2717967.11733.2][222=⨯=F S F F Y σαα小齿轮的数值大,故选用代入数据得:n m ≥)][(cos 212213F S F a d Y Y Z Y KT σεφββ∂∂=2.504mm 法面模数选为4mm ,齿数不变即可同时满足由疲劳强度极限所确定的分度圆直径和由弯曲疲劳强度所确定的最小模数(4) 几何尺寸计算 取法面模数为4法面模数为4a =245mm1z =202z =99β=72913267.13°872=B821=Bi 1=4.95总传动比误差:0.364%中心距a=βcos 2)(21nm z z +=245.29mm圆整得:a =245mm按圆整后的中心距修正螺旋角β=arccos 72913267.1324524)9920(arccos 2)(21=⨯⨯+=Z +Z αn m ° 因β值改变不多,故参数αε,βk ,h Z 等不必修正.计算大.小齿轮的分度圆直径d 1=72913267.13cos 420cos 1⨯=βn m z =82.35mm d 2=72913267.13cos 499cos 2⨯=βn m z =407.65mm计算齿轮宽度B=mm mm d 35.8235.8211=⨯=Φ圆整得: 872=B 821=B i 1=99/20=4.95传动比误差为:(4.95-4.93)/4.93=0.4057%总传动比:(143/22)×(99/20)=32.175总传动比误差:(32.175-32.0584)/ 32.0584=0.364%<5% 总结:高速级 z1=22 z2=143 m=2 低速级 z1=20 z2=99 m=4 三、轴的设计及校核 1.选择轴的材料及热处理 由于减速器传递的功率不大,对其重量和尺寸也无特殊要求故选择常用材料45钢,调质处理.2.初估轴径按扭矩初估轴的直径 :已有:d Ⅰ≥18.08~18.43mmd Ⅲ≥58.97~61.65mm对于中间轴:d II ≥Ao =31.807mm 对于中间轴有两个键槽,最小轴径应增大10%~15%则d II ≥35.99~36.58mm并考虑到轴I 和轴III 连轴器的尺寸,取: d Ⅰmin =32mm ,d Ⅲmin =60mm 3.初选轴承I 轴选轴承为6208II 轴选轴承为6208III 轴选轴承为6214根据轴承确定各轴安装轴承的直径为:I 轴选轴承为6208 II 轴选轴承为6208 III 轴选轴承为62144.结构设计1)对于I轴,其安装轴承的直径为40mm,而安装其上的小齿轮的分度圆直径只有45.33mm,其齿根圆直径(45.33-2.5×2=40.33mm)到键槽底部的距离e<2×m t =4mm,故I轴上的齿轮必需和轴做成一体,其最小轴径为连轴器轴孔直径32mm,并考虑到联轴器轴端面需要利用轴肩轴向定位,挡油板需要利用轴肩轴向定位(轴承利用端盖和挡油板轴向定位)轴径从联轴器端到内部分别为32mm,38mm,40mm,46mm,齿轮段(齿顶圆直径49.3mm),46mm,40mm,各轴径段长度由箱体内部结构和联轴器轴孔长度确定,长度分别为80mm,64mm,34mm,101mm,齿轮段(50mm),6.5mm和34mm,至于轴肩处倒角或圆角查4.P365表15-2)如下图所示:(键槽位置未在图上标出定位(轴承利用端盖和挡油板轴向定位),齿轮一端面需要利用轴肩轴向定位,轴径从联轴器端到内部分别为60mm,66mm,70mm,72mm,88mm,78mm,70mm,各轴径段长度由箱体内部结构和联轴器轴孔长度确定,长度分别为105mm,68mm,50.5mm,80mm,15mm,34mm和58.5mm,至于轴肩处倒角或圆角查4.P365表15-2)如下图所示:(键槽位置未在图上标出要利用轴肩轴向定位(轴承利用端盖和挡油板轴向定位),两个齿轮端面需要利用轴肩轴向定位,轴径从大齿轮的一端到小齿轮的一端分别为40mm,42mm,5.校核中间轴1)受力分析对于II轴,其尺寸已经确定,如上图所示,支反力作用点根据4.P371确定为滚动轴承的中心,轴承宽度为18mm,总长为226mm由4.P213公式10-24得:对于齿轮1:Ft1=2×T1/d1=1311N(d1=143×2/cosβ1)Fr1=Ft1×tanαn/cosβ=492NFa1=Ft1×tanβ=327N对于齿轮2:Ft2=2×T2/d2=4640N(d2=20×4/cosβ2)Fr2=Ft2×tanαn/cosβ=1741NFa2=Ft2×tanβ=1157N将周向力,径向力,和轴向力的作用线全部移至轴的中心线,其中周向力移动所附加的力矩是轴的扭矩T=Ft×d/2,轴向力移动所附加的力矩转换为轴的弯矩M= Fr×d/22)弯矩,扭矩的计算以机盖机座剖分面为水平面,以垂直于水平面为竖直面分别从前方和上方将轴所受力投影至此二平面:1.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如下图:根据力和力矩平衡条件得:解得:Fx=726NFy=523N从而得水平方向的弯矩图如下:2.在竖直面上的投影如下图:根据力和力矩平衡条件得:解得:Fx=2617NFy=3334N从而得竖直方向的弯矩图如下:则合成弯矩图:3.扭矩图如下:其中α取0.6危险截面如下:W 按4.P373表15-4得: W=d2t)d (t b 16d π23⨯⨯⨯⨯--=13569 2mmσca =WT M 22)α(+=21.19MPa查4.P362表15-1得:σ-1=55MPaσca <<σ-1,故轴满足要求四、中间轴轴承的校核对于中间轴轴承6208,查询3.P101得到: 基本额定动载荷:C r =29.5kN 基本额定静载荷:C 0r =18.0kN由上述轴的计算得,轴II 所受轴向力Fa1=Ft1×tan β=327N (方向向右) Fa2=Ft2×tan β=1157N (方向向左) 则左边的轴承所受轴向力Fa 轴承左=Fa2-Fa1=830N 右边轴承不受轴向力Fa 轴承右=0N由4.P321表13-5用根据Fa/C 0=830/18000=0.04611插值法得: 左边轴承的判断系数e =0.24611由上述轴II 的受力分析所得的支反力:轴I 轴II水平方向:Fx =726N Fy =523N 竖直方向:Fx =2617N Fy =3334N 得:Fr 轴承左=222617726+=2716NFr 轴承右=223334523+=3375N又Fa 轴承左/Fr 轴承左=830/2716=0.3056> e =0.24611得径向动载荷系数X=0.56,轴向动载荷系数Y=1.7593 从而据4.P320公式13-8得:左边的轴承的当量动载荷P =X ×Fr +Y ×Fa =2981Nσca =21.19MPa σ-1=55MPa σca <<σ-1,故轴满足要求左边的轴承的当量动载荷P =X ×Fr +Y ×Fa =2981N右边的轴承的当量动载荷P =Fr 轴承右=3375NL h 左边轴承=72405h>L 0=17520hL h 左边轴承=49893h>L 0=17520h故轴承符合要求右边的轴承的当量动载荷P=Fr轴承右=3375N根据4.P319公式13-5,得:(因为是深沟球轴承,其中ε取3,转速n=223.08r/min)L h左边轴承=72405h>L0=365×3×2×8=17520hL h左边轴承=49893h>L0=365×3×2×8=17520h故轴承符合要求五、中间轴键的校核根据轴II的安装齿轮段的轴径d=42mm,查3.P90得到键的尺寸键1:b×h×L:12×8×36键2:b×h×L:12×8×80键1传递得转矩T1=193.23 N·m键2传递得转矩T2=191.30 N·m根据4.P106公式6-1σp(其中k=0.5×h,l=L-b,d=42mm)得σp1=95.85MPa,σp2=33.49MPa由4.P106表6-2,工作有轻微冲击,查得:[σp ]=100~120MPaσp1,σp2<[σp],故键满足要求第三部分附录σp1=95.85MPa σp2=33.49MPa[σp]的值区间:100~120MPa σp1,σp2<[σp],故键满足要求参考资料:[1] ──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第二版)龚桂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年4月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