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媒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334试题
2017年中国传媒大学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2017年中国传媒大学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详解【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706621cbb84ae45c3a358c13.png)
2017年中国传媒大学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详解中国传媒大学201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科目名称: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一、简答题(每题15分,共45分)1.简述媒介依赖理论。
答:媒介依赖论是美国传播学家梅尔文·德弗勒和桑德拉·鲍尔洛基奇在《大众传播学绪论》一书中提出的一个理论。
该理论认为,一个人越依赖于通过使用媒介来满足需求,媒介在这个人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就越重要,而媒介对这个人的影响力也就越大。
(1)媒介依赖理论要点包含四方面:①媒介效果的产生不是因为全能的媒介和信息,而是由于媒介在特定的社会中以特定的方式满足了特定受众的需求。
②媒介效果的产生和形成取决于受众,取决于特定信息与受众的信仰、情感和行为等关键变量的相关程度,因此受众对媒介的使用决定了媒介的影响力。
③当人们置身于越来越复杂的社会之中,不仅需要依赖媒介理解社会、认识社会,还需要依赖媒介做出选择和应对,以及帮助放松精神、减轻压力。
当通过媒介来理解社会时,媒介也同时塑造了人们的期望甚至精神。
④每个人受媒介的影响不尽相同,但是那些需求更多,因此也更依赖媒介的受众将受到更大的影响。
(2)媒介依赖理论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包括:①过分强调媒介的功能,而忽略了诸如家庭、教育、宗教、政治等其他社会制度的作用;②很难通过经验主义研究加以证实。
2.简述传播政治经济学的核心内容。
答:传播的政治经济学研究是指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来考察传播现象。
传播政治经济学派强调从经济基础出发分析社会和传播现状;政治经济学作为传播研究的一种思路,以生产、分配、流通、交换及其宏观决策活动这种政治经济学的思路来观察媒介及其传播行为。
(1)传播政治经济学的流派①在政治经济学的发展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学术流派,主要分为自由主义学派、马克思主义学派与制度学派(又称“制度和改良经济学派”)。
总体而言,政治经济学理论家保持着对宏观社会秩序和媒介精英所有权的关注,对欧洲不断加剧的媒介私有化现象以及世界范围内媒介所有权的集中化现象提出批判。
2015年中国传媒大学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圣才出品】
![2015年中国传媒大学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af1c24abbb68a98270fefa87.png)
2015年中国传媒大学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专业硕士]考研真题
中国传媒大学
201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
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试题
答题说明:答案一律写在答题纸上,不需抄题,标明题号即可,答在试题上无效。
一、简答题(每题15分,共45分)
1.简述“培养”理论的基本观点。
2.简述媒介为逐利而出现的违背伦理的表现。
3.简述4个以上比较有影响的传播模式。
二、论述题(每题30分,共60分)
1.你认为当前媒体地震报道存在的问题有哪些?
2.你认为应如何处理好“两个舆论场”的关系。
三、案例分析题(每题45分,共45分)
2001年8月12日,湖南省湘潭县妇幼保健医院一名张姓产妇因术后大出血不幸死亡。
一则关于“湘潭产妇手术台上死亡”的报道引发舆论广泛关注。
起初舆论一边倒将矛头指向医院,随后,在相关部门及当事医院的回应及人民网就原报道中“医生护士全体失踪”说法调查发表后,媒体开始梳理事件发展脉络,并发表了多篇评论文章,相关舆论开始出现耐人寻味的变化。
请就此事谈谈你的看法。
2014年中国传媒大学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圣才出品)
![2014年中国传媒大学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a67881e42b160b4e767fcfd5.png)
2014年中国传媒大学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一、简答题(每题15分,共45分)1.自媒体答:(1)自媒体的概念自媒体是指一个普通市民或机构组织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方式,可以随时随地访问网络,通过现代数字科技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联,提供并分享他们真实看法、自身新闻的一种途径和即时传播方式。
当前,主要以微博为代表的“自媒体”,已成为网络传播最活跃的主体和新兴舆论场。
(2)自媒体传播特点自媒体传播特征呈现出以下特点:①高效性。
现场发布,速度快、范围广、数量大;②对称性。
既是信息发布者,又是信息接收者;③人际性。
传播主要依靠各个小团体、小组织、小圈层,在社会网络中传播;④大众性。
因由各个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小团体放射至无边界的传播区域,呈现出大众传播的效果。
(3)自媒体的种类自媒体的种类大致可分为三大类:个人、法人单位和官方组织。
个人自媒体主要是以自发性个体发布,法人单位自媒体主要以社会各单位、组织发布,官方组织自媒体,主要以政府机构发布。
(4)自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区别自媒体与传统的报纸、广播、电视媒体相比最大的区别在于,除二三类法人和官方组织自媒体发布信息有管理环节外,其余大量的自发性个体自媒体信息发布,是自行随时发布,没有“把关”环节,具有“不可控”性。
发布的信息呈现零散、失序、混乱状态。
2.涵化理论答:(1)理论诞生电视媒介的兴起与其强大的吸引力是许多关于社会经验效应理论化的来源。
其中一项不断被提及的主题就是“透过当代主流媒体语言和图像,我们的经验被名副其实地中介”的程度如何。
在大众传播领域将这方面的研究称其为涵化理论(Cultivation Theory,也译为教养理论)。
这一领域的研究最早是由宾夕法尼亚大学安南堡传播学院的格伯纳及其同事发展起来的。
他们对电视效果进行的研究可以说是有史以来最长期、最大规模的研究。
格伯纳及其同事的出发点是,电视已经变成美国社会的文化中心,“电视机已经成为家庭的中心成员,成为在多数时间最重要的故事讲述者”。
2012年中国传媒大学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2012年中国传媒大学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详解(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55a1b6a9a6c30c2258019e63.png)
2012年中国传媒大学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详解一、简答题(每题l5分,共45分)1.媒介素养【分析】媒介素养不属于大纲所收入的词条,但是今年的热点词汇。
提醒考生注意关注超纲的业内热点。
难易程度:☆★★答题思路:概念→内容答:媒介素养是指公众接近(access)、分析(analysis)、评价(evaluate)各种媒介信息,达到沟通交流目的的能力。
媒介素养关注的是信息时代不同群体和个人的信息处理和传播“能力”的问题。
这种能力,包含以下六个方面:(1)媒介技术的基础技能,即接触和使用媒介手段或设备的能力;(2)媒介信息的识读能力(对各种信息文本的阅读和理解能力);(3)媒介信息查询收集能力(快速有效地获取所需相关信息的能力);(4)媒介信息的选择能力(在信息洪水中选取有价值信息的能力);(5)对信息内容的质疑批判能力(包括对各种信源的动机、目的、背景的了解以及对媒介信息生产过程中各种因素的分析能力);(6)信息的加工制作和发布能力(作为传播者的基本能力)。
2.传播媒介的类型【分析】属于大纲的一列目录,是基础的考点,但容易遗漏分类方式,提醒考生全面掌握知识点难易程度:☆☆★答题思路:传播媒介的概念→分类方式→内容答:媒介,又称媒体,即中介或中介物,存在于事物的运动过程中。
传播意义上的媒介是指传播信息符号的物质实体,也包括与媒介相关的媒介组织。
施拉姆认为,“媒介就是插入传播过程之中,用以扩大并延伸信息传送的工具”。
传播媒介依据不同的划分标准有不同的类型内容,一般而言在介质和传播类型上分为两种。
(1)按传播介质分,可分为:体语、口语媒介、文字媒介、印刷媒介、电子媒介、数字多媒体媒介。
(2)按传播类型分,可分为:人际传播媒介、组织传播媒介、大众传播媒介、数字多媒体传播媒介。
3.把关人【分析】经典概念,但在学硕传播学中屡次考到,提醒考生对于专业基础知识要把握好。
难易程度:☆☆★答题思路:理论来源→内容答:把关人(gatekeeper)理论是传播学先驱者库尔特·卢因通过对大众媒介“传播者”角色的研究而得出的一种传播理论。
【2024版】中国传媒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334试题
![【2024版】中国传媒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334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ec676dbf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88.png)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中国传媒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334试题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334】试题一、简答题(每题15分,共45分)1、媒介素养2、传播媒介的类型3、把关人二、论述题(每题30分,共60分)1、结合“抢盐风波”谈谣言的控制策略。
2、谈谈你对当前农民工报道的看法。
三、案例分析(45分)10月21日,国家广电总局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节目管理的通知》。
《通知》说,近年来,电视上星综合频道不断创新节目内容,积极拓展节目形式,在宣传各地改革发展成就、扩大传播覆盖面、增加观众收视选择等方面取得了可喜进展。
但近一时期以来,部分电视上星综合频道出现过度娱乐化和低俗倾向,损害了广播电视媒体的形象和公信力,观众意见较大,反应强烈。
为进一步促进广播电视健康繁荣发展,推动节目创新创优,鼓励高品位节目形态,提高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水平,更有效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高品位的精神文化需求。
请就此谈谈你的看法。
新闻理论名词解释(15分)1、媒介批评2、理论新闻学3、新闻自由简述题(20分)1、简述当代新闻事业的五项基本职能。
2、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的基本要求是什么?论述分析(15分)1、试论如何坚持新闻报道客观公正与立场倾向的统一。
新闻业务名词解释(20分)1、新闻采访2、新闻敏感3、导语4、提问写作题(30分)请根据以下材料编写一篇报纸消息,题目自拟,字数不超过800。
今年61岁的刘荣升出身梨园世家,自幼学戏,外公为著名剧作家陈俊卿,享誉一时,父亲刘麟童更是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
刘荣升4岁登台,演出过多场传统戏和现代戏。
后来到原天津市京剧二团工作。
随着二团被取消成立艺术中心后,刘荣升怀揣着对京剧艺术的梦想决定成立自己的剧团。
2000年7月,经过天津市文化局演出处批准,刘荣升京剧团正式成立,剧团由团长兼主演刘荣升负责并一人承担风险。
刘荣升说,剧团刚成立时,根本摸不清市场是怎么回事,就摸索着走。
2019年中传新闻与传播硕士334真题及解析
![2019年中传新闻与传播硕士334真题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7b3b65cf998fcc22bcd10d3b.png)
2019年中传新闻与传播硕士334真题及解析一、简答题(15*3)1.简述社交媒体下意见领袖的特征。
20世纪40年代,拉扎斯菲尔德等人在《人民的选择》一书中正式提出“意见领袖”的概念,他们认为,大众传播并不是直接“流”向一般受众,而是要经过意见领袖这个中间环节,即“大众传播—意见领袖—一般受众”。
相比一般受众,“意见领袖”接触媒体的频率更高,他们通过向他人提供信息,传达观点,影响那些媒介接触度、知识水平和兴趣度比较低的受众。
随着网络应用的普及和网络作用的日益凸显,社交媒体下的“意见领袖”影响舆论、引导舆论的能力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这些“意见领袖”具备了以下特征:(1)意见领袖从媒介的早期使用者逐渐成为信息的发布者,他们以社交媒体为阵地,发表观点及看法。
(2)意见领袖的影响力由单一型逐步向综合型过渡。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传播的碎片化、小众化已经成为大势所趋,拥有相同价值理念的人可以聚集在一起,在许多问题上达成共识。
意见领袖在多个领域均有较大影响力。
(3)意见领袖的传播渠道更加丰富。
不同于传统意见领袖较为单一的传播方式,今天的网络意见领袖可以充分利用新媒体时代的各种社交网络和通讯工具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更加迅速、及时地将自己想要传播的信息传达给受众。
(4)有一定专长。
在新媒体时代,网络意见领袖的角色仍旧是由具有一定专长的人来担当。
在某一方面拥有足够丰富的知识和经验,遇到相关问题能够有深度思考,并得出独特见解的人才能成为意见领袖。
(5)关注面广,有杰出的表达能力。
积极的网络参与是网民成为意见领袖的重要前提,几乎所有的网络意见领袖都在网络上有积极的表现。
他们关注面广,不仅仅局限于新闻时事,还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6)显著的互动性。
意见领袖可以和网民自由交流讨论,在受众反馈中不断调整传播策略。
(7)较强的接近性。
不同于传统意见领袖,网络意见领袖与受众的接近性大大增加;他们不再是被人们仰望的高高在上的权威,而是可以和受众直接交流的普通人中的杰出代表。
2021年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试题
![2021年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12e525921711cc7930b716db.png)
2021年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试丿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试题(2021)一、简答(每题15分)1、简述网络媒介的传播特征【解析:大纲考点:第二章第三节二、网络传播的媒介特征】2、简述媒介制度的类型【解析:大纲考点:第三章第一节一、2、媒介制度的类型】3、简述媒介产业的特点【解析:大纲考点:第三章第一节二、2、媒介产业的特点】二、论述(每题30分)(1)试述媒介伦理失范的表现和原因【解析:大纲考点:第四章第一节二、媒介伦理的失范;年度新闻热点;我在2021年1 月3日《临考440后续资料》附送中把学术硕士年度《热点14:》也送给了专硕考生】(2)试述你对广播电视频道化发展前景的看法(可以选广播或电视)【解析:大纲考点: 第三章第二节二3、广播电视节目的栏目化与频道化。
今年出了频道化,为较难的实践发散性题目,考生可以选取央视某一频道、地方台某一频道或广播某一频率节目特色论述】三、案例分析(45分)结合犀利哥走红,利用所学新闻传播知识分析为什么犀利哥能够迅速走红(大概,给了一个简答的介绍)【解析:乍一看,考生看不出在考纲的什么考点,但对传播学知识功底深厚以及对社会热点(尤其是网络热点事件常分析)熟络的考生來说,可以从中凝结出答题要点(考题问的是走红的原因,考生可不必答传媒在报道“犀利哥”中存在的伦理失范【对精神病人报道产生的困扰等)】从四方面论述:1、媒介的议程设置功能【对应考点:第一章第三节五3、媒介与议程】。
其实,现今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出于“吸引眼球”等原因都会对社会热点事件进行集中报道,从而实现媒介的特殊功能一-议程设置。
“犀利哥”事件无疑是媒体炒红的,而媒体炒作的背后,是与传播学里议程设置功能分不开的。
2、媒介的娱乐与商业功能【对应考点:第一章第二节四娱乐与商业的功能】。
传媒在“收视率为王”的利益驱动下,将其娱乐功能发挥到了极致。
“犀利哥”无意中引发的是一次席卷全球的媒介娱乐狂欢。
2014年中国传媒大学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2014年中国传媒大学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详解【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7fde28574693daef5ff73d1c.png)
2014年中国传媒大学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详解中国传媒大学201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科目名称: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试题分析一、参考教材(8本)1.《传播学总论》(胡正荣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传播学教程》(郭庆光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3.《传播学基础:理论、框架与外延》(段鹏著,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4.《传媒法规与伦理》(王军著,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5.《媒介管理学》(邵培仁著,高等教育出版社)6.《新媒体传播》(马为公、罗青著,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7.《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E.M.罗杰斯著,上海译文出版社)8.《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二、试题特点1.题型及分值分布主要题型分为:简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题。
(1)简答题(共3题,每题15分,共45分)(2)论述题(共2题,每题30分,共60分)(3)案例分析题(共1题,45分)2.考试内容(1)传播学基础知识(60分)涵养理论、舆论监督、使用与满足理论、传播学实证研究方法。
(2)传播学热点(75分)微博、微信,李天一案件,自媒体。
(3)新闻传播综合考点(15分)舆论监督。
三、本试题与其他相关试题比较1.2014年334试题特点(1)题型方面较往年题型保持不变。
(2)考查范围①基础知识:传播学的基础知识仍然是考查重点,尤其是将基础知识与热点相连,并且在基础中也涉及到冷僻考点和超纲内容。
要回答出学科考点的来龙去脉并将基础的知识与现代的传播变化情况相结合。
②热点时事:对新理论和业界热点问题的考查比重越来越大,已经占到三分之二的分数,要对新闻传播界的时事一直持续关注,并对自己的专业化见解进行总结归纳。
③综合能力:在考查334时试题中加入了440的考点,在对热点案例的分析的时候也是新闻与传播分不出界限,需要将两者的考点相结合,在回答334的时候语言组织要更加的灵活化。
(3)难易程度与2013年的试题相比难度提高,需要考生思考和动用日常知识积累的题目增多。
【考研真题】2018年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与传播考研专硕334考研真题
![【考研真题】2018年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与传播考研专硕334考研真题](https://img.taocdn.com/s3/m/c5c98cecbb4cf7ec4bfed027.png)
文章来源于中传考研联盟:【zckylm】
【考研真题】2018年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与传播考研专硕334考研真题
(一)简答题(每题15分,共45分)
1、简述传播仪式观。
2、媒介素养理论。
3、简述传播效果研究的发展历程。
(二)论述题(每题30分,共60分)
1、结合实际谈谈不同媒介的议程设置的特点。
2、谈谈你对批判学派关于“传播与大众文化”的观点的看法。
(三)案例分析题(每题45分,共45分)
材料:扎克伯格即将对Facebook规制采取新的举措,采用人工方式进行删帖。
Facebook的创始人扎克伯格对外宣布明年会聘请3000名员工处理网络上的不良内容,光靠自动软件是不够的,公司必须聘请员工才能提高内容的监管水平。
目前已有500名员工在参与此项工作,团队还需要继续扩大。
请你就材料谈谈对社交媒体的媒介规制的看法。
本文来源于公众号:zckylm。
2015年中国传媒大学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2015年中国传媒大学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详解【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3121f2f077232f60ddcca1ec.png)
2015年中国传媒大学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详解中国传媒大学201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试题答题说明:答案一律写在答题纸上,不需抄题,标明题号即可,答在试题上无效。
一、简答题(每题15分,共45分)1.简述“培养”理论的基本观点。
答:(1)“培养理论”又称“培养分析”、“教化分析”、“涵化分析”。
它是关于大众传播的潜移默化效果的一种理论。
美国传播学者G.格伯纳等人,在对电视内容及其影响展开长达十多年的研究的基础上,提出这一理论。
(2)“培养分析”以议定的社会观和传播观为出发点。
它的基本观点是,社会要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存在和发展下去,就需要社会成员对该社会有一种“共识”,在此基础上,人们的认识、判断和行为才会有共同的基准,社会生活才能实现协调。
(3)“培养”理论认为提供这种“共识”是社会传播的一项重要任务。
格伯纳认为大众传播不仅是现代社会的“故事讲解员”,而且是缓和社会各异质部分的矛盾与冲突的“熔炉”。
大众传播在形成社会“共识”方面,已经远远超过了传统社会教育和宗教的作用。
(4)“培养”理论的观点包含着对资本主义大众传播现状鲜明的批判态度和改革志向。
“培养分析”尤其强调电视媒介在形成“共识”中的作用。
格伯纳等人认为,大众传播的这种“培养效果”,主要表现在形成当代社会观和现实观的“主流”,而电视媒介在“主流形成”过程中尤其发挥着强大的作用,它可以超越不同的社会属性,在全社会范围内广泛“培养”人们关于社会的共同印象。
(5)该理论认为,现代社会中大众媒介所提示的“象征性现实”对人们认识和理解现实世界发挥着巨大影响。
传播内容通常具有特定的价值和意识形态倾向,这些倾向不是以说教而是以“报道事实”、“提供娱乐”的形式传达给受众的,它形成人们的现实观、社会观于潜移默化之中。
这种影响不是短暂的,而是一个长期的、“涵化”的过程。
2.简述媒介为逐利而出现的违背伦理的表现。
2022考研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专业硕士]考研真题精选
![2022考研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专业硕士]考研真题精选](https://img.taocdn.com/s3/m/586ab948d0d233d4b04e69bb.png)
2015年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专业硕士]考研真题201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一、辨析题(40分)1.传播制度体现了全部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的复杂性。
请对此观点进行辨析。
2.大众社会理论认为,“大众传播的受众就是大众”。
请对此观点进行辨析。
二、论述题(60分)1.媒介融合对媒介内容生产的影响。
2.法兰克福学派认为,商业化运作导致大众传媒蜕变变成了文化工业,并以快感麻痹人们思考的神经,导致受众变成了“单向度的人”。
请对此观点进行论述和评价。
三、材料分析题(50分)根据数据统计,青少年已经成为网民主体,青少年使用网络不仅仅能扩大视野,而且帮助青少年建立新的社会关系;另一方面,由于网络信息繁杂荒芜以及网络环境不完善,人们担心虚拟的网络世界会影响青少年对现实世界的认知,并对青少年沉迷网络忧心忡忡。
结合材料试论“网络媒体与青少年”。
北京师范大学《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考研真题2017年北京师范大学《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考研真题(含部分答案)③具有动态性、交互性。
数据新闻是在大数据的技术背景下产生的,是随着数据时代的到来出现的一种新型报道形态,是数据技术对新闻业全面渗透的必然结果,其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新闻生产流程。
(3)数据新闻相对于传统新闻的优点①数据新闻报道中,对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大大提高了新闻的专业性。
②数据新闻呈现的形式更加简单清晰明了,多以数据图表的形式呈现,使受众更加清晰直观地快速捕捉新闻事实。
③数据新闻使得新闻事件和个人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清晰、更易解释、互动性更强、更加贴近受众和生活。
2虚拟现实技术的含义和实际应用。
答:(1)虚拟现实技术的含义虚拟现实技术又称VR技术,是一种可以创建和体验虚拟世界的计算机仿真系统,它利用计算机生成一种模拟环境,仿真地使用户沉浸到该环境中。
VR是一种多源信息融合的、交互式的三维动态视景和实体行为的系统,具有交互性、自主性、存在感和多感知性等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传媒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334
试题
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334】试题
一、简答题(每题15分,共45分)
1、媒介素养
2、传播媒介的类型
3、把关人
二、论述题(每题30分,共60分)
1、结合“抢盐风波”谈谣言的控制策略。
2、谈谈你对当前农民工报道的看法。
三、案例分析(45分)
10月21日,国家广电总局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节目管理的通知》。
《通知》说,近年来,电视上星综合频道不断创新节目内容,积极拓展节目形式,在宣传各地改革发展成就、扩大传播覆盖面、增加观众收视选择等方面取得了可喜进展。
但近一时期以来,部分电视上星综合频道出现过度娱乐化和低俗倾向,损害了广播电视媒体的形象和公信力,观众意见较大,反应强烈。
为进一步促进广播电视健康繁荣发展,推动节目创新创优,鼓励高品位节目形态,提高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水平,更有效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高品位的精神文化需求。
请就此谈谈你的看法。
新闻理论
名词解释(15分)
1、媒介批评
2、理论新闻学
3、新闻自由
简述题(20分)
1、简述当代新闻事业的五项基本职能。
2、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论述分析(15分)
1、试论如何坚持新闻报道客观公正与立场倾向的统一。
新闻业务
名词解释(20分)
1、新闻采访
2、新闻敏感
3、导语
4、提问
写作题(30分)
请根据以下材料编写一篇报纸消息,题目自拟,字数不超过800。
今年61岁的刘荣升出身梨园世家,自幼学戏,外公为著名剧作家陈俊卿,享誉一时,
父亲刘麟童更是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
刘荣升4岁登台,演出过多场传统戏和现代戏。
后来到原天津市京剧二团工作。
随着二团被取消成立艺术中心后,刘荣升怀揣着对京剧艺术的梦想决定成立自己的剧团。
2000年7月,经过天津市文化局演出处批准,刘荣升京剧团正式成立,剧团由团长兼主演刘荣升负责并一人承担风险。
刘荣升说,剧团刚成立时,根本摸不清市场是怎么回事,就摸索着走。
有时戏还没演作为团长自己先搭钱,有时演了戏还赔钱,那种滋味挺不好受。
虽然有压力,但他逐渐看到了剧团的希望:“观众喜欢京戏,我们演戏一准有人看。
”2003年的一天,天华景剧场邀请刘荣升京剧团去演出。
这里硬件不错,但是个“冷园子”,没有知名度,而且是在六楼。
刘荣升经过再三考虑,决定先包场。
“那时,包场才几百元,如果赔了,就算我的。
”但令他没想到的是,演出当天,观众爆满,当天演出收入达3000多元。
随着刘荣升京剧团名气的逐渐变大,演出自然也就多了起来。
10年来,剧团在水上公园、天乐戏院、中华曲苑、民族文化宫、滨湖剧院、天华景剧场等先后演出过一大批剧目,深受观众欢迎,接到外地剧场的演出邀请也常年不断。
刘荣升说,10年来,剧团基本上是20多个人,大家风雨同舟,拧成一股绳。
面对困难,全团没有一个人后悔“下海”走了市场之路。
有一次在水上公园演出,天下大雨,刘荣升以为演员们不会来了,可到了演出现场却看到演员们都站在雨水中,等待着他的发令。
刘荣升告诉记者,为了让观众看得起戏,剧团成立以来就一直坚持低票价,最初是5元,现在是10元。
此外,剧团能够根据观众的要求随时更换场地,演出剧目也很灵活,适应了市场的需求,再加上各级部门为民营剧团提供了宽松的环境和大力支持,才有了剧团海阔凭鱼跃的空间。
天津市第一家民营剧团——刘荣升京剧团10年来坚持闯市场,为发展和繁荣京剧艺术大胆探索,靠市场养活剧团,受到戏迷认可。
经过10年的发展,剧团已经从当初每年演出只有五六十场的“小树”,长成享有一定知名度、年演出量高达200多场的“大树”。
(以上为大致内容) 新闻史
名词解释(15分)
1、《万国公报》
2、“两刊一报”
3、皇家特许出版公司
简述题(20分)
1、什么是“二元化”新闻传播体制?
2、简述严复的近代报刊活动
论述分析(15分)
世界各国广播电视体制大体上有几种?它们各自特点是什么?试论述之。
关于凯程:
凯程考研成立于2005年,国内首家全日制集训机构考研,一直致力于高端全日制辅导,由李海洋教授、张鑫教授、卢营教授、王洋教授、杨武金教授、张释然教授、索玉柱教授、方浩教授等一批高级考研教研队伍组成,为学员全程高质量授课、答疑、测试、督导、报考指导、方法指导、联系导师、复试等全方位的考研服务。
凯程考研的宗旨: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
凯程考研的价值观口号:凯旋归来,前程万里
信念:让每个学员都有好最好的归宿
使命:完善全新的教育模式,做中国最专业的考研辅导机构
激情:永不言弃,乐观向上
敬业:以专业的态度做非凡的事业
平衡:找到工作、生活、家庭的平衡点
服务:以学员的前途为已任,为学员提供高效、专业的服务,团队合作,为学员服务,为学员引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