恙虫病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
病理解剖
• 基本病理变化:全身小血管炎、血管周 围炎、单核巨噬细胞增生
• 叮咬局部皮肤充血、水肿、—丘疹—水 泡—坏死、出血—焦痂—溃疡
• 淋巴结肿大 • 心肌炎、出血性肺炎、间质性肾炎等器
官损害
17
临床表现
• 潜伏期:4~20天,一般10~14天。
18
临床症状
• 1.起病急,有畏寒或寒战、高热、全身酸 痛、疲乏、食欲减退等急性感染症状。
恙虫病
1
概述
• 恙虫病又称丛林斑疹伤寒,是由恙虫病东方体所致的 急性自然疫源性传染病。
• 鼠类是主要传染源。 • 传播途径:恙螨幼虫叮咬传播给人。 • 其基本病变为全身性小血管炎、血管周围炎及网状内
皮细胞增生。 • 临床上以发热、叮咬部位焦痂(或溃疡)、淋巴结肿
大、皮疹、肝脾肿大和周围血液白细胞数减少等为特 征。 • 本病是一种自然疫源性传染病,在我国东南、西南地 区的沿海岛屿发病率较高。
• PCR检测东方体DNA。 • 病原体分离:小鼠、鸡胚、Hela细
胞等。
26
鉴别诊断
• 斑疹伤寒 • 伤寒 • 钩体病
27
预后
• 经早期诊断和有效治疗,预后良好。 • 未用抗菌素:9~60%,有效抗菌素应
用后1~5%。
28
治疗
• 1.一般治疗:卧床休息,进半流质,物 理降温,十分必要时可给予适量的解热 镇痛剂,重症患者或并发心肌炎、脑膜 炎者,可给予肾上腺皮质激素。
6
传染源
• 鼠类:是主要的传染源,南方黄毛 鼠、褐家鼠,北方黑线姬鼠、社鼠。 是主要的储存宿主。
• 其他家养动物:兔、猪、家禽等。 • 人:作为传染源的意义不大。
7
传播途径
• 恙螨为本病的传播媒介,地里鲜恙螨和 红线恙螨。恙螨喜爱温暖湿润的环境。
• 自然:恙螨幼虫叮咬鼠类—感染恙虫病 东方体—在幼虫体内繁殖—经蛹、稚虫、 成虫和卵—传给第二代幼虫—在叮咬鼠 类—循环感染—自然疫源性。
29
2.病原治疗
• 氯霉素和四环素族对本病有特效,1~3天 体温即逐渐正常。氯霉素:成人2g/d, 儿童25~40mg/kg,分四次口服,7~10 天。四环素族:多西环素成人0.2g/d, 5~7天。
• 不宜使用氯霉素和四环素族者可选用罗红 霉素、阿奇霉素。
30
预防
• 消灭传染源:灭鼠 • 切断传播途径:改善卫生,除杂草,
• 血清学检查(1)外斐氏反应:变形杆 菌OXk凝集反应。4病日即可阳性,以 后逐步增高,1~3周阳性率分别为30%、 75%、90%,效价1:80~1280,4周 反而开始下降,8~9周转为阴性。1: 160为阳性。
25
• (2)抗体检测:斑点免疫测定、补 体结合试验、免疫荧光试验、 ELISA。
较多的人员。 • 同株免疫持久,异株仅维持数月。
14
流行特征
• 主要流行于亚洲太平洋地区:东南亚、日本等,我国主要在东南 沿海地区,逐步向北方扩展,分布十分广泛,山东有病例报告。 • 本病多分布于热带及亚热带的河溪两岸,且多见于灌木、杂草丛 生的平坦地带。 • 散发为主,可以流行。 • 南方夏秋季,5~11月,以6—8月为高峰,与此期间降雨集中引起
地面恙螨扩散有关; • 北方秋冬季,9~12月,高峰在10月,与恙螨和野鼠的密度增加有
关。
15
发病机制
病原体—恙螨叮咬处侵入人体—局部组 织细胞内繁殖—皮肤损害—经直接或淋 巴侵入血流—东方体血病—血管内皮细 胞、单核巨噬细胞内生长繁殖—产生毒 素—全身毒血症状、多脏器病变。
病情轻重与侵入的病原体株和人体的 免疫反应性高低有关。
掌、脚底没有。
4、肝脾肿大
23
诊断
• 1、流行病学资料:三周前到过流行 区,季节,有无户外工作、林地草 丛上休息、坐卧等。
• 2、临床表现:急性起病,高热、皮 肤潮红,具有特异性的焦痂、溃疡, 淋巴结肿痛、皮疹,肝脾肿大等。
24
3、实验室检查
• 血液常规检查:外周血WBC常减少, 淋巴相对较高,并发细菌感染时WBC 可增高。
4
病原学
• 1927年日本首先从病人的血液中分离 出病原体,命名为恙虫病立克次体。
• 我国1948年首次于广州分离出病原体。 • 1995年另立恙虫病东方体,恙虫病立
克次体改称恙虫病东方体。
5
wk.baidu.com
病原学
• 恙虫病东方体 • 球形或球杆状,大小0.3~0.6µm×0.5~1.5 µm。 • 专性细胞内寄生,在细胞质内靠近细胞核旁成堆分布。革兰氏染色阴 性,但以吉姆萨染色显色较好,呈紫蓝色。 • 分十个血清型:Karp, Gilliam, Kato, Kawasaki……我国50%为 Gilliam血清型,其次是Karp血清型。 • 与变形杆菌Oxk株有交叉免疫原性,临床上利用变形杆菌Oxk的抗原 与病人的血清进行凝集反应,有助于本病诊断。 • 抵抗力弱,有自然失活、自溶倾向,不易保存。 • 对热、一般消毒剂、氯霉素、四环素类、红霉素类敏感。 • 能耐受青霉素、头孢霉素和氨基糖甙类,耐低温。
• 焦痂多见于腹股沟、肛周、外生殖器 等较隐蔽部位。
• 不痛、不痒。 • 大小不一,4~10mm,围堤状。 • 痂皮脱落形成溃疡。
20
恙虫病皮肤焦痂
21
2、淋巴结肿大
• 焦痂附近的局部淋巴结常明显肿 大,可伴全身淋巴结肿大。
• 大者如核桃、有压痛、可移动、 不化脓。
22
3、皮 疹
• 病程4~6天。 • 充血性暗红色斑丘疹。 • 不痒。 • 散发于躯干与四肢,面部少见,手
• 2.颜面潮红、结膜充血、焦痂或溃疡、淋 巴结肿大、皮疹、肝脾肿大等。
• 3.在病程的第2周,病情常会加重,可有 表情淡漠、重听、谵妄甚至抽搐或昏迷等 神经系统症状,并可有脑膜刺激征。
• 4.心肌炎症状,或有咳嗽、胸痛、气促等 肺炎症状。
• 5. 3周后病情逐渐恢复
19
特征性的体症
• 1、焦痂与溃疡:焦痂(或溃疡)是 本病诊断的特异性体征,发生率 36~98%。
• 人类进入疫源地—被恙螨幼虫叮咬—发 病
8
恙虫病立克次体 (R.tsutsugamushi)
传播媒介,储存宿主:恙螨 卵 成虫 稚虫
鼠等 幼虫
幼虫(第二代) 人等
稚虫 成虫 卵
恙虫病的传播方式
9
螨 虫
10
恙螨
11
地里纤恙螨
12
恙螨叮咬
蜱叮咬 13
人群易感性
• 普遍易感 • 青壮年,野外劳作,接触丛林杂草
病理解剖
• 基本病理变化:全身小血管炎、血管周 围炎、单核巨噬细胞增生
• 叮咬局部皮肤充血、水肿、—丘疹—水 泡—坏死、出血—焦痂—溃疡
• 淋巴结肿大 • 心肌炎、出血性肺炎、间质性肾炎等器
官损害
17
临床表现
• 潜伏期:4~20天,一般10~14天。
18
临床症状
• 1.起病急,有畏寒或寒战、高热、全身酸 痛、疲乏、食欲减退等急性感染症状。
恙虫病
1
概述
• 恙虫病又称丛林斑疹伤寒,是由恙虫病东方体所致的 急性自然疫源性传染病。
• 鼠类是主要传染源。 • 传播途径:恙螨幼虫叮咬传播给人。 • 其基本病变为全身性小血管炎、血管周围炎及网状内
皮细胞增生。 • 临床上以发热、叮咬部位焦痂(或溃疡)、淋巴结肿
大、皮疹、肝脾肿大和周围血液白细胞数减少等为特 征。 • 本病是一种自然疫源性传染病,在我国东南、西南地 区的沿海岛屿发病率较高。
• PCR检测东方体DNA。 • 病原体分离:小鼠、鸡胚、Hela细
胞等。
26
鉴别诊断
• 斑疹伤寒 • 伤寒 • 钩体病
27
预后
• 经早期诊断和有效治疗,预后良好。 • 未用抗菌素:9~60%,有效抗菌素应
用后1~5%。
28
治疗
• 1.一般治疗:卧床休息,进半流质,物 理降温,十分必要时可给予适量的解热 镇痛剂,重症患者或并发心肌炎、脑膜 炎者,可给予肾上腺皮质激素。
6
传染源
• 鼠类:是主要的传染源,南方黄毛 鼠、褐家鼠,北方黑线姬鼠、社鼠。 是主要的储存宿主。
• 其他家养动物:兔、猪、家禽等。 • 人:作为传染源的意义不大。
7
传播途径
• 恙螨为本病的传播媒介,地里鲜恙螨和 红线恙螨。恙螨喜爱温暖湿润的环境。
• 自然:恙螨幼虫叮咬鼠类—感染恙虫病 东方体—在幼虫体内繁殖—经蛹、稚虫、 成虫和卵—传给第二代幼虫—在叮咬鼠 类—循环感染—自然疫源性。
29
2.病原治疗
• 氯霉素和四环素族对本病有特效,1~3天 体温即逐渐正常。氯霉素:成人2g/d, 儿童25~40mg/kg,分四次口服,7~10 天。四环素族:多西环素成人0.2g/d, 5~7天。
• 不宜使用氯霉素和四环素族者可选用罗红 霉素、阿奇霉素。
30
预防
• 消灭传染源:灭鼠 • 切断传播途径:改善卫生,除杂草,
• 血清学检查(1)外斐氏反应:变形杆 菌OXk凝集反应。4病日即可阳性,以 后逐步增高,1~3周阳性率分别为30%、 75%、90%,效价1:80~1280,4周 反而开始下降,8~9周转为阴性。1: 160为阳性。
25
• (2)抗体检测:斑点免疫测定、补 体结合试验、免疫荧光试验、 ELISA。
较多的人员。 • 同株免疫持久,异株仅维持数月。
14
流行特征
• 主要流行于亚洲太平洋地区:东南亚、日本等,我国主要在东南 沿海地区,逐步向北方扩展,分布十分广泛,山东有病例报告。 • 本病多分布于热带及亚热带的河溪两岸,且多见于灌木、杂草丛 生的平坦地带。 • 散发为主,可以流行。 • 南方夏秋季,5~11月,以6—8月为高峰,与此期间降雨集中引起
地面恙螨扩散有关; • 北方秋冬季,9~12月,高峰在10月,与恙螨和野鼠的密度增加有
关。
15
发病机制
病原体—恙螨叮咬处侵入人体—局部组 织细胞内繁殖—皮肤损害—经直接或淋 巴侵入血流—东方体血病—血管内皮细 胞、单核巨噬细胞内生长繁殖—产生毒 素—全身毒血症状、多脏器病变。
病情轻重与侵入的病原体株和人体的 免疫反应性高低有关。
掌、脚底没有。
4、肝脾肿大
23
诊断
• 1、流行病学资料:三周前到过流行 区,季节,有无户外工作、林地草 丛上休息、坐卧等。
• 2、临床表现:急性起病,高热、皮 肤潮红,具有特异性的焦痂、溃疡, 淋巴结肿痛、皮疹,肝脾肿大等。
24
3、实验室检查
• 血液常规检查:外周血WBC常减少, 淋巴相对较高,并发细菌感染时WBC 可增高。
4
病原学
• 1927年日本首先从病人的血液中分离 出病原体,命名为恙虫病立克次体。
• 我国1948年首次于广州分离出病原体。 • 1995年另立恙虫病东方体,恙虫病立
克次体改称恙虫病东方体。
5
wk.baidu.com
病原学
• 恙虫病东方体 • 球形或球杆状,大小0.3~0.6µm×0.5~1.5 µm。 • 专性细胞内寄生,在细胞质内靠近细胞核旁成堆分布。革兰氏染色阴 性,但以吉姆萨染色显色较好,呈紫蓝色。 • 分十个血清型:Karp, Gilliam, Kato, Kawasaki……我国50%为 Gilliam血清型,其次是Karp血清型。 • 与变形杆菌Oxk株有交叉免疫原性,临床上利用变形杆菌Oxk的抗原 与病人的血清进行凝集反应,有助于本病诊断。 • 抵抗力弱,有自然失活、自溶倾向,不易保存。 • 对热、一般消毒剂、氯霉素、四环素类、红霉素类敏感。 • 能耐受青霉素、头孢霉素和氨基糖甙类,耐低温。
• 焦痂多见于腹股沟、肛周、外生殖器 等较隐蔽部位。
• 不痛、不痒。 • 大小不一,4~10mm,围堤状。 • 痂皮脱落形成溃疡。
20
恙虫病皮肤焦痂
21
2、淋巴结肿大
• 焦痂附近的局部淋巴结常明显肿 大,可伴全身淋巴结肿大。
• 大者如核桃、有压痛、可移动、 不化脓。
22
3、皮 疹
• 病程4~6天。 • 充血性暗红色斑丘疹。 • 不痒。 • 散发于躯干与四肢,面部少见,手
• 2.颜面潮红、结膜充血、焦痂或溃疡、淋 巴结肿大、皮疹、肝脾肿大等。
• 3.在病程的第2周,病情常会加重,可有 表情淡漠、重听、谵妄甚至抽搐或昏迷等 神经系统症状,并可有脑膜刺激征。
• 4.心肌炎症状,或有咳嗽、胸痛、气促等 肺炎症状。
• 5. 3周后病情逐渐恢复
19
特征性的体症
• 1、焦痂与溃疡:焦痂(或溃疡)是 本病诊断的特异性体征,发生率 36~98%。
• 人类进入疫源地—被恙螨幼虫叮咬—发 病
8
恙虫病立克次体 (R.tsutsugamushi)
传播媒介,储存宿主:恙螨 卵 成虫 稚虫
鼠等 幼虫
幼虫(第二代) 人等
稚虫 成虫 卵
恙虫病的传播方式
9
螨 虫
10
恙螨
11
地里纤恙螨
12
恙螨叮咬
蜱叮咬 13
人群易感性
• 普遍易感 • 青壮年,野外劳作,接触丛林杂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