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研究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真题及答案

202X年10月《马克思主义根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25题,每题2分,共50分〕1. 在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中,作为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是〔〕。
A. 马克思主义哲学;B.马克思主义政治学;C.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D.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答案】A【解析】马克思主义的各个组成局部不是彼此孤立、互不联系的,而是组成一个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科学体系,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政治经济学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开展规律,处于核心地位的则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参见教材P44。
2. 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的〔〕。
科学性决定的;B.革命性决定的;C.实践性决定的;D.阶级性决定的【答案】C【解析】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
首先,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决定的。
参见教材P54。
3.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
A.实践的;B.多样的;C.可知的;D.变化的【答案】A【解析】马克思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参见教材P70。
4. 自觉能动性是实践的一个根本特点,这说明实践是〔〕。
A.主体纯粹的思维活动;B.主体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C.主体感性的物质活动;D.主体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答案】B【解析】实践是主体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参见教材P68。
5. 与自然规律相比,社会规律是〔〕。
A.通过人的活动完成的;B.不能正确认识的;C.盲目自发地起作用的;D.可以认为改变的【答案】A【解析】社会开展规律是通过人们的自觉活动完成的。
参见教材P92。
6.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这说的是〔〕。
A.人脑是意识的唯—源泉;B.意识不具有客观性;C.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D.意识不具有主观性【答案】C【解析】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人类意识高于动物心理,主要在于它是以人脑为物质根底的。
参见教材P94。
7.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的本质是〔〕。
A.主体对客体的自由选择;B.主体对客体的自由制造;C.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D.主体对客体的科学评价【答案】C【解析】〕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练习题(第6章)

B.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D.生产过程的使用过程的统一)B•最初的起始阶段D.最后的终结阶段C•生产阶段D•销售阶段)B•生产资本转化为商品资本D.生产资本转化为货币资本A.产业资本的循环C•生产资本的循环6.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是(CA.三种独立的资本形态C.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7.流通资本是产业资本循环中(A)A.货币资本和商品资本的总称C.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总称8.能够发生价值增殖的资本是(C)A.生产资本B.货币资本9.资本的生产时间包括(C)A.劳动时间和产品售卖时间C•劳动时间和非劳动时间10.资本的周转速度与(B)B.货币资本的循环D.商品资本的循环)B.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D.产业资本的三种循环形式B.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总称D.个别资本和社会资本的总称C.生息资本D.流通资本B.购买时间和劳动时间D.购买时间和售卖时间B.周转时间成反比,周转次数成正比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练习题(第6章)一、名词解释资本循环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生产时间流通时间资本周转资本周转时间资本周转次数固定资本流动资本有形磨损无形磨损折旧折旧率固定资本更新年剩余价值年剩余价值率社会总资本社会总产品第一部类第二部类二、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
)1.资本循环是(B)A.生产过程和分配过程的统一C.生产过程和消费过程的统一2.生产阶段是产业资本循环过程中(AA.具有决定性意义的阶段C.实现价值和剩余价值的阶段3.资本循环的决定性阶段是(C)A.流通阶段B.购买阶段4.产业资本循环的第三个阶段的内容是(CA.货币资本转化为生产资本C.商品资本转化为货币资本5.鲜明揭示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是为了取得剩余价值的资本循环形式是(B)11.生产资本划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依据为(B)A.资本的不同部分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不同作用B.资本的不同部分的价值周转的方式不同C.资本的职能不同D.资本磨损的形式不同12.能够区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资本是(C)A.货币资本B.借贷资本C.生产资本D.商品资本可以把生产资本区分为(C )B .流动资本与不变资本 D .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 B .购买时间和销售时间 D .生产时间和销售时间缩短资本流通时间的最主要的方法是A. 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生产性库存C. 尽力减少停工时间资本家提高年剩余价值率主要是通过A. 保持资本正常循环而实现的C.社会总产品的补偿而实现的资本家加速资本周转的目的是(CA. 提高剥削程度•提高年剩余价值率资本周转时间D ) B.用新科技、新工艺D.展交通运输业 D )B.预付资本总周转速度是指(B )A.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平均周转速度B. 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平均周转速度C. 流动资本和不变资本的平均周转速度D. 流动资本和不变资本的平均周转速度 根据资本不同部分的价值周转方式不同A. 固定资本与可变资本C.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资本周转一次的时间,包括(C )A. 生产时间和购买时间C.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在资本周转的生产时间中,能够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的时间是(A ) A.劳动时间B .生产资料的储备时间C •自然力对劳动对象独立发生作用的时间D •必要的停工时间 A. 生产资料储备时间、劳动时间、正常停工时间总和 B. 米购时间和销售时间的总和 C. 生产时间和销售时间的总和D. 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的总和划分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根据是(D ) A. 资本的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作用不同13.1415 16171819202122 232425.B.资本的不同部分在使用价值生产中的作用不同C.生产资本的不同部分在资本运动中的职能不同D.生产资本的不同部分在资本运动中的价值周转方式不同在资本周转过程中,价值一次性周转的资本是(C)A.不变资本B.固定资本C.流动资本D.流通资本每年平均提取的折旧费等于(D)A.生产资本原值比生产资本使用年限B.生产资本原值比固定资本使用年限C.固定资本原值比生产资本使用年限D.固定资本原值比固定资本使用年限预付资本总周转速度(B)A.与固定资本比重成正比,与固定资本周转速度成反比B.与固定资本比重成反比,与固定资本周转速度成正比C.与流动资本比重成正比,与流动资本周转速度成反比D.与流动资本比重成反比,与流动资本周转速度成正比某企业固定资本1000万元,年平均周转1/5次,流动资本3000万元,年周转4次该企业预付资本总周转速度为每年(BB .社会总产品作为出发点 D .资本周转作为出发点 B )A •生活资料B •生产资料C .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是(BA .I(c+v )=II m C .II(c+v )=I mI(v+Av+m /x )=II(c+Ac )是(C )A .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C .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是(B )剩余产品D .国民收入 )B .I(v+m )=I cD .I(v+m )=I cB. 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基本前提条件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也就是(A )A. 社会总产品的各部分的价值实现和物质补偿B. 社会总产品由消费者购买C. 社会总产品能够流通D. 社会总产品能够进入生产过程考察社会资本运动必须以(B ) A .社会总资本作为出发点C. 剩余价值作为出发点 考察社会资本运动的核心问题是考察( A .社会总资本的补偿问题 C. 预付资本价值的实现问题II 部类的lie 在本部类产品的实物形态上体现的是(A )A .I(c +v +m )=I(c +^c )+II(c 十厶c )B .I(v +m )>II cC .I(v +m )=II cD .I(v +m )VlI c在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时,第二部类生产规模扩大程度主要依赖于(D )A. 第二部类剩余价值总量中用作生产消费的量B. 社会需要第二部类产品的程度C. 自由竞争和追求剩余价值的目的D. 第一部类为第二部类所能提供的追加生产资料的程度A .2.5次B .3.5次C .4次D .5次 年剩余价值率表示(C )A •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B .预付不变资本的年增殖程度 C .预付可变资本的年增殖程度 D .预付总资本的年增殖程度社会资本是(D )A .独立追求剩余价值的资本B .全部生产资本C .全部商品资本D .互相联系、互相依存的个别资本的总和) 社会资本运动(C ) A. 只包括生产消费,而不包括工人和资本家的个人生活消费 B. 只包括工人和资本家的个人生活消费,而不包括生产消费 C. 既包括工人和资本家的个人生活消费,又包括生产消费 D. 既不包括工人和资本家的个人生活消费,也不包括生产消费 26.272829 30 31 3233 34 35 36.37.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是(B)A.I(c+Ac+m/x)=II(v+Av)B.I(v+Av+m/x)=II(c+Ac)C.II(c+Ac+m/x)=I(v+Av)D.II (v+Av+m/x)=I(c+Ac)三、多项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答案,错选,多或少选均不得分。
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

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也就是社会总产品的补偿问题。
它包括价值补偿和实物替换两个方面。
所谓价值补偿,就是社会生产出来的总产品如何出卖,实现其价值的问题。
所谓实物替换,就是资本家如何购买到所需要的生产资料,以及资本家和工人如何购买到所需要的消费资料。
社会总产品的实现成为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其原因是:(1)只有把生产出来的社会总产品全部销售出去,预付资本的价值得到补偿,才有可能去重新购买再生产所需要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
(2)只有再生产所需要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全部买到,在实物上得到替换,再生产才能顺利进行。
价值补偿在实践当中就是销售商品,收入货币;实物补偿在实践当中就是付出货币,购进商品。
价值补偿与实物补偿的平衡在实践当中就是收支平衡。
马克思把这个叫做货币回流规律。
因此,也可以说货币回流规律是再生产理论的核心。
收支平衡在再生产公式中表现为纵横平衡。
通过纵横平衡这一现象可以把再生产公式演绎为再生产平衡表。
从而可以把再生产公式不能包容的n 多个分部类的收支平衡反映出来。
是对再生产理论的一大发展。
通过对资本主义再生产理论的系统阐述以及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于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的研究成果来看,马克思再生产理论包含了许多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再生产的一般规律,也对于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市场经济具有指导意义。
(一)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与货币作用货币资本积累是市场经济再生产的起点这一规律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再生产的起点是先完成货币资本积累,然后运用这些资本去购买相应的经济资源,使之变成生产要素,进而组织生产。
正因为如此,改革开放初期至2007年底,资金问题仍然是全国各个地区以及各个部门发展经济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
这就是货币资本积累是市场经济形态下再生产的起点这一规律在发挥作用。
另外,完成了货币资本的积累还需要货币资本的大量集中必须运用于购买再生产所必需的生产要素,这才会使货币成为再生产的起点。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习题及答案

1.1、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学科。
1.2、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物质资料的生产。
1.3、社会生产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社会生产力。
1.4、生产力自身内在发展的根本动力是:构成生产力系统的诸要素之间的矛盾和矛盾的不断解决。
1.5、生产资料是:劳动资料与劳动对象的总和。
1.6、社会生产关系的基础是:生产资料所有制以及生产资料与劳动者的结合方式。
1.7、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结合和统一构成:社会生产方式。
1.8、经济规律产生和发生作用的客观经济条件主要是指:一定的社会生产力与社会生产关系的状况。
2.1、商品生产是: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的生产。
2.2、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总称是:商品经济。
2.3、凡是商品一般都是:人们劳动的产品。
2.4、商品价值是:抽象劳动的凝结。
2.5、决定商品价值量的劳动是以:简单劳动为尺度的。
2.6、商品生产者实现私人劳动转化为社会劳动必须通过:商品的销售。
2.7、商品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2.8、商品经济的基本经济规律是:价值规律。
2.9、价格机制是市场机制的:核心。
2.10.市场竞争产生的经济条件是:商品经济。
3.1、资本总公式是:G—W—G’。
3.2、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是:劳动力成为商品。
3.3、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
3.4、准确反映资本主义剥削程度的概念是:剩余价值率。
3.5、超额剩余价值是: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
3.6、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是: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
3.7、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或剩余价值的资本化是:资本积累。
3.8、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是:单个资本增大的两条途径。
3.9、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的矛盾。
3.10、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在各个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过程中实现的。
4.1、产业资本的循环过程是:生产过程与流通过程的统一。
4.2、产业资本循环中的决定性阶段是:生产阶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升本

作业提交11. ( 单选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本题5.0分) A、十九世纪初德国古典哲学B、十七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C、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D、古希腊素朴唯物主义哲学学生答案:A 标准答案:A 解析:得分:52. ( 单选题) 在社会生活中,上层建筑对于社会发展的性质取决于()(本题5.0分) A、国家政权的阶级属性B、社会意识形态的性质C、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D、社会生产力的性质学生答案:C 标准答案:C 解析:得分:53. ( 单选题) 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是()(本题5.0分)A、观察实验方法B、逻辑推理方法C、矛盾分析法D、归纳演绎方法学生答案:C标准答案:C 解析:得分:54. ( 单选题)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本题5.0分) A、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B、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C、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D、一部分哲学的基本问题学生答案:C 标准答案:C 解析:得分:55. ( 单选题) 划分生产关系类型的基本标志是()(本题5.0分) A、产品的分配形式B、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C、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D、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性质学生答案:B 标准答案:B 解析:得分:56. ( 单选题)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的事物发展的辩证形式是()(本题5.0分) A、事物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过程B、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过程C、事物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D、事物不断周而复始循环的过程学生答案:C 标准答案:C 解析:得分:57. ( 单选题)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本题5.0分) A、唯物主义的历史观B、宿命论的历史观C、唯意志论的历史观D、循环论的历史观学生答案:B 标准答案:B 解析:得分:58. ( 单选题) 一切依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是()(本题5.0分) A、把外因作为事物变化根据的形而上学观点B、否认主观能动性的机械决定论观点C、右倾机会主义的“唯条件论"观点D、关于联系条件性的唯物辩证法观点学生答案:D 标准答案:D 解析:得分:59. ( 单选题) 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本题5.0分)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问题B、社会规律和主观意识的关系问题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D、自然和社会的关系问题学生答案:C 标准答案:C 解析:得分:510. ( 单选题) 物质的本质特性是()(本题5.0分) A、客观实在性B、实物性C、结构性D、可分性学生答案:A 标准答案:A 解析:得分:511. ( 单选题) 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这句话说明的哲学道理是()(本题5.0分) A、理论高于实践活动B、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C、理论是革命工作的出发点D、理论对实践起决定作用学生答案:B 标准答案:B 解析:得分:512. ( 单选题) 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是()(本题 5.0分) A、认识世界多样性的统一B、认识物质对意识的根源性C、一切从实际出发D、反对一切形式的二元论学生答案:C 标准答案:C 解析:得分:513. ( 单选题) 生产关系范畴反映的是()(本题5.0分) A、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B、人与人之间的政治关系C、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D、人与人之间的思想关系学生答案:C 标准答案:C 解析:得分:514. ( 单选题) 杰出人物的产生是()(本题 5.0分) A、纯粹是必然的B、纯粹是偶然的C、既是必然的,又是偶然的D、有些人是必然的,有些人是偶然的学生答案:C 标准答案:C解析:得分:515. ( 单选题) 所谓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是指()(本题5.0分) A、意识是客观精神和主观感觉的产物B、意识是沟通主、客观的桥梁C、意识的形式是客观的、而内容是主观的D、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而内容是客观的学生答案:D 标准答案:D 解析:得分:516. ( 单选题 )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的事物发展的辩证内容是( ) (本题5.0分) A 、 自我发展、自我完善 B 、 事物发展的周期性、曲折性 C 、 既肯定又否定 D 、 既前进又倒退 学生答案:C 标准答案:C 解析: 得分:517. ( 单选题 ) “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这种意识能动性的观点是( ) (本题5.0分) A 、 夸大了意识的作用 B 、 唯意志主义的一种表现 C 、 对意识能动作用的一种正确的揭示 D 、 唯心主义哲学的一种表现 学生答案:C 标准答案:C 解析: 得分:518. ( 单选题 )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两种观点是( ) (本题5.0分) A 、 前者是辩证法,后者诡辨论 B 、 前者是形而上学,后者是辩证法 C 、 是相同的,只是强调的方面不同D 、 二者都是辩证法,后者是对前者的发展 学生答案:A 标准答案:A 解析: 得分:519. ( 单选题 ) 价值规律是通过商品交换中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表现出来的这说明( )(本题5.0分) A 、 必然性通过偶然性为自己开辟道路 B 、 必然性可以转化为偶然性C 、 事物的发展是由量变向质变转变的过 D 、 事物发展是由可能性向现实性转化的过程 学生答案:A 标准答案:A 解析: 得分:520. ( 单选题 )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两句诗句含的哲学道理是( ) (本题 5.0分) A 、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 、 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C 、 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量的统一D 、 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学生答案:D 标准答案:D 解析: 得分:5 返回作业提交21. ( 单选题 ) 划分生产关系类型的基本标志是( ) (本题5.0分) A 、 产品的分配形式 B 、 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C 、 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 D 、 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性质 学生答案:B 标准答案:B 解析: 得分:52. ( 单选题 ) 真理的绝对性是指它的( ) (本题5.0分) A 、 永恒性; B 、 客观性; C 、 不变性;; D 、 终极性; 学生答案:B 标准答案:B 解析: 得分:53. ( 单选题 ) 生产力诸要素中的主导因素是( ) (本题5.0分) A 、 劳动对象 B 、 劳动资料 C 、 劳动者; D 、 生产资料 学生答案:C 标准答案:C 解析: 得分:54. ( 单选题 ) 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 ) (本题5.0分) A 、 认识内容和形式的关系B 、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C 、 认识中“源”和“流”的关系D 、 实践和理论的关系学生答案:C 标准答案:C 解析: 得分:55. ( 单选题 ) 爱因斯坦说:“哲学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这说明 ( ) (本题5.0分) A 、 哲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 B 、 哲学研究的对象是世界发展的一般规律C 、 哲学是对自然科学理论的概括和总结 D 、 哲学对自然科学的研究有指导作用学生答案:C 标准答案:C 解析: 得分:56. ( 单选题 ) 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是 ( ) (本题5.0分) A 、 观察实验方法 B 、 逻辑推理方法 C 、 矛盾分析法 D 、 归纳演绎方法学生答案:C 标准答案:C 解析: 得分:57. ( 单选题 ) 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 (本题5.0分) A 、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问题 B 、 社会规律和主观意识的关系问题 C 、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D 、 自然和社会的关系问题学生答案:C 标准答案:C 解析: 得分:58. ( 单选题 ) 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这句话说明的哲学道理是( ) (本题 5.0分)A 、 理论高于实践活动B 、 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C 、 理论是革命工作的出发点D 、 理论对实践起决定作用学生答案:B 标准答案:B 解析: 得分:59. ( 单选题 )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理论依据是( ) (本题 5.0分) A 、 对立统一规律B 、 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C 、 唯物辩证法普遍联系的原理D 、 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规律 学生答案:B 标准答案:B 解析: 得分:510. ( 单选题 ) 上层建筑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性质取决于它( ) (本题5.0分) A 、 是否符合经济基础的要求B 、 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C 、 是否推动经济基础的发展D 、 是否符合统治阶级的愿望 学生答案:B 标准答案:B 解析: 得分:511. ( 单选题 )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是反映( )的历史观 (本题5.0分) A 、 唯物主义 B 、 宿命论 C 、 唯意志论 D 、 循环论 学生答案:B 标准答案:B 解析: 得分:512. ( 单选题 ) 社会精神财富的源泉是( ) (本题5.0分) A 、 客观的物质世界 B 、 脑力劳动者的集体智慧 C 、 思想家们的创造性思维 D 、 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 学生答案:D 标准答案:D 解析: 得分:513. ( 单选题 )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 ) (本题5.0分) A 、 十九世纪初德国古典哲学 B 、 十七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 C 、 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 D 、 古希腊素朴唯物主义哲学 学生答案:A 标准答案:A 解析: 得分:514. ( 单选题 ) 英雄史观的理论出发点是主张( ) (本题5.0分) A 、 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B 、 人的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作用 C 、 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D 、 社会运动受偶然性支配 学生答案:C 标准答案:C 解析: 得分:515. ( 单选题 ) 杰出人物的产生是( ) (本题5.0分) A 、 纯粹是必然的 B 、 纯粹是偶然的C 、 既是必然的,又是偶然的D 、 有些人是必然的,有些人是偶然的 学生答案:C 标准答案:C解析: 得分:516. ( 单选题 ) 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 ) (本题5.0分) A 、 科学技术 B 、 劳动对象 C 、 劳动者 D 、 管理方式 学生答案:A 标准答案:A 解析: 得分:517. ( 单选题 ) 宋代诗人陆游在一首诗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是强调( ) (本题5.0分) A 、 读书不能获得真知 B 、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 、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D 、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学生答案:C 标准答案:C 解析: 得分:518. ( 单选题 ) “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这句话是说 ( ) (本题 5.0分) A 、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 B 、 生产力直接决定生产关系C 、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D 、 生产力同生产关系相适应 学生答案:C 标准答案:C 解析: 得分:519. ( 单选题 ) 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而只能在实践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这说明( ) (本题5.0分) A 、 真理具有客观性 B 、 真理具有绝对性 C 、 真理具有相对性 D 、 真理具有全面性 学生答案:C 标准答案:C 解析: 得分:5 20. ( 单选题 ) 人们先设计图纸,然后根据图纸施工建成大楼,这说明( ) (本题5.0分) A 、 意识决定物质 B 、 意识创造物质C 、 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D 、 意识依赖于物质学生答案:C 标准答案:C 解析: 得分:5 返回作业提交31. ( 单选题 ) 平均利润形成后,商品价格上下波动围绕的中心是( )。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单选题(完整版)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单选题第一章1.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B) A. 社会生产力及其发展规律 B. 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C. 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 D. 物质资料的再生产过程2. 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发展状况的主要标志是 (B) A. 劳动对象B. 生产工具C. 科学技术D. 生产劳动3. 社会再生产过程的起点是 (C) A. 产品交换过程B. 产品消费过程C. 直接生产过程D. 成果分配过程4. 人们认识经济规律的目的在于 (D) A. 创造经济规律B. 消灭经济规律C. 承认经济规律的客观性D. 利用经济规律能动地改造世界5. 社会生产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 (D) A. 劳动生产率 B. 科学与技术C. 生产劳动者 D. 社会生产力6. 生产力中物的因素是指 (C) A. 劳动资料 B. 劳动对象C. 生产资料D. 生产工具7. 人类社会中最基本的关系是 (D) A. 政治关系 B. 宗教关系C. 家庭关系 D. 生产关系8. 社会生产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 A. 生产 B. 交换C. 分配 D. 消费第二章9. 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决定性条件是(C)A. 社会分工 B. 机器的出现C. 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所有者D. 货币的使用10. 商品最本质的因素是 (C) A. 使用价值B. 交换价值C. 价值D. 价格11. 具体劳动 (C) A. 反映社会生产关系B. 是劳动的社会属性C. 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D. 创造剩余价值12.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以 (B) A. 具体劳动为尺度的 B. 简单劳动为尺度的C. 复杂劳动为尺度D. 个别劳动为尺度的13. 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是 (C) A. 劳动生产率提高时价值量不变B. 劳动生产率降低时价值量不变C. 价值量同劳动生产率成反比D. 价值量同劳动生产率成正比14. 商品生产者要获得更多收益必须使生产商品的 (B)A. 个别劳动时间等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B. 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C. 个别劳动时间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D. 个别劳动时间大大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15. 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是 (A) A. 商品价格围绕价值波动B. 商品价格经常低于价值C. 商品价格总是高于价值 D. 商品价格往往高于价值16. 货币的本质是 (B) A. 商品交换的媒介物 B. 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C. 流通手段 D. 价值的表现形式17. 价格标准是收货币的 (A) A. 价值尺度职能派生出来的B. 流通手段职能派生出来的C. 支付手段职能派生出来的D. 贮藏手段职能派生出来的18. 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 (A) A. 可能用观念的货币B. 必须是现实货币C. 必须用金属货币 D. 必须是支付债务的货币19. 价值规律是 (B) A. 自然经济的基本规律 B. 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C. 产品交换经济的基本规律 D. 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规律20. 在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通货膨胀 (A) A. 不会发生B. 可能发生C. 取决于商品数量 D. 是不可避免的21. 与市场经济相对应的是 (C) A. 商品经济 B. 自然经济C. 计划经济 D. 产品交换经济22. 市场机制的核心是 (A) A. 价格机制 B. 竞争机制C. 供求机制 D. 利率机制第三章23. 在历史上,资本的最原始形式是(B)A. 产业资本 B. 商人资本C. 工业资本 D. 可变资本24. 资本的流通公式是 (D) A. W-G-W B. G-W-GC. W-W-G D. G-W-G`25. 资本总公式的矛盾是 (D) A. 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B. 商品流通与货币流通的矛盾C. 生产过程与流通过程的矛盾D. 价值增殖与价值规律客观要求的矛盾26.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条件是 (C) A. 个别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B. 本部门劳动生产率的提高C. 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D. 个别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快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27. 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是 (C)A. 货币在运动中发生了价值增殖B. 货币投入流通的目的是为了带来剩余价值C. 货币所有者购买到劳动力商品D. 货币可以购买到生产资料28. 资本家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直接目的是 (D) A. 生产绝对剩余价值 B. 生产相对剩余价值C. 降低劳动力价值 D. 获取超额剩余价值29. 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通过 (D) A. 个别资本家降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而实现的B. 个别资本家追逐超额剩余价值而实现的C. 各个资本家降低个别劳动时间而实现的D. 各个资本家追逐超额剩余价值而实现的6. 劳动力价值的决定的一个重要特点是 (B) A. 它由剩余价值决定 B. 它包括历史和道德因素C. 它由自身的使用价值决定 D. 它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7. 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是 (B) A. 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B. 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C. 劳动过程和创造新价值过程的统一D. 劳动过程和转移旧价值过程的统一8. 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是 (C) A.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B. 价值规律C. 剩余价值规律 D. 相对人口过剩规律9. 社会再生产是 (D) A. 物质资料再生产和劳动力再生产的统一B. 生活资料再生产和生产资料再生产的统一C. 生产资料再生产和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D. 物质资料再生产和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10. 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重要源泉是 (C) A. 剩余价值 B. 可变资本C. 资本积累 D. 剩余劳动11. 资本有机构成是指(B) A. 以价值构成为基础并反映其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B. 以技术构成为基础并反映其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C. 以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比例关系为基础的资本技术构成D. 以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比例关系为基础的资本价值构成。
第九专题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

固定资本的补偿
特点: 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不是同时进行. 具体条件: 全社会一年间的实物形式上更新的固定资本 总额,应当等于当年在货币形式上积累的折旧基 金总额 要求: 时间上相互衔接、数量上相互平衡 社会总产品(价值得到补偿实物得到更替)全部 实现 ,简单再生产可以正常进行
(二)
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实现条件
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过程(三大交换)
Ⅰ内部交换:Ⅰ 4000c(生产资料)本部类各企业之间 交换实现 Ⅱ内部的交换: Ⅱ 500v+ 500m(生活资料),通过Ⅱ内 部各企业的工人和资本家之间的交换实现 Ⅰ、Ⅱ之间 交换:Ⅰ1000v+1000m Ⅱ2000c 两大部类间 交换实现
2.
基本实现条件
题解
1、 ∵ w = k + m
∴ Ⅰw=(24,000c×50%)/5+24,000c×50%+3,000v + 3,000m=20,400 Ⅱ w=(6,000c×50%)/5+6,000c×50%+1,500v+ 1,500m=6,600 2、先求Ⅰ(v+△v)+m/x=3,000+3,000×60%×1/(11+1) +3,000×(1-60%)=4,350;
第九专题
什么是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
一、社会总产品的实现
(一)社会总资本 社会资本是相互交错、互为条件的个别资 本运动的总和。个别资本是独立发挥资本职能 的资本。
特点: 不仅包括生产消费,还包括个人消费; 不仅包括资本流通还包括商品、剩余价值 流通; 既考察价值补偿,还考察实物补偿.
(二)社会资本运动的核心问题
Ⅰ(v+m)=Ⅱc 表明:简单再生产条件下社会生产两大部类之间 存在互为条件、密切联系的内在关系
3.派生实现条件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试卷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一、单项选择题1.在当代社会生产中起重要作用并成为第一生产力的是 BA.人的劳动B.科学技术C.劳动对象D.劳动资料2.人们在经济规律面前的主观能动作用表现在可以 DA.创造经济规律B.改变经济规律C.消灭经济规律D.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3.与一般劳动产品相比较,商品的主要特点在于 CA.它是用来满足自己需要的劳动产品B.它是用来馈赠他人的劳动产品C.它是为交换而生产的有用劳动产品D.它是为自己消费而生产的有用劳动产品4.两种商品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就是商品的 BA.使用价值B.交换价值C.价值D.价格5.在货币的各种职能中,以观念上的货币即可执行的职能是 AA.价值尺度B.流通手段C.贮藏手段D.支付手段6.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一般基础和条件是 BA.自然分工B.社会分工C.企业内部分工D.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分工7.分析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条件在于论证剩余价值是在 AA.生产领域产生的,但离不开流通领域B.流通领域产生的,但离不开生产领域C.流通领域产生的,与生产领域无关D.生产领域产生的,与流通领域无关8.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不同于普通商品使用价值的特点在于 DA.它被消费时,使用价值消失,价值也消失B.它被使用时,使用价值消失,价值会转移到产品中去C.它被消费时,使用价值不变,价值也不变D.它被使用时,能创造大于自身价值的价值9.价值增殖过程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这个一定点是指 BA.具体劳动转移生产资料价值的时间B.劳动者再生产自身劳动力价值的时间C.劳动者创造生产资料价值的时间D.劳动者创造剩余价值的时间10.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 CA.在工作日不变条件下,延长工人必要劳动时间实现的B.在工作日不变条件下,缩短工人必要劳动时间实现的C.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条件下,延长工人工作日实现的D.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条件下,缩短工人工作日实现的11.从资本周转的角度来考察,能划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是 AA.生产资本B.货币资本C.商品资本D.流通资本12.加快资本周转速度 CA.会导致预付可变资本增加B.会导致预付总资本增加C.可以提高年剩余价值率D.可以提高剩余价值率13.马克思研究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 BA.社会总产品的生产问题B.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C.社会总产品的实物构成问题D.社会总产品的价值构成问题14.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是 DA.I(v+m)=IIc B.I(v十m)>II c C.D.15.资本主义经济中的利润是[ C ]A.商品价值的转化形式B.生产成本的转化形式C.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D.生产价格的转化形式16.在影响利润率的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利润率和原材料价格变化的关系是 AA.原材料价格提高,利润率会降低B.原材料价格提高,利润率会提高C.原材料价格降低,利润率会降低D.原材料价格降低,利润率保持不变17.某资本家预付不变资本900万元,可变资本100万元,剩余价值率为100%,其中可变资本每年周转2.5次,其年利润率为 DA.10%B.20%C.15%D.25%18.商业资本的职能是 CA.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B.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C.通过商品销售,实现其中的价值和剩余价值D.通过商品销售,补偿用于商品买卖的各种费用19.商业资本参与利润平均化后,全社会的平均利润率是 DA.剩余价值与全部借贷资本的比率B.剩余价值与全部商业资本的比率C.剩余价值与全部产业资本的比率D.剩余价值与产业资本总额加商业资本总额的比率20.职能资本家使用借贷资本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时所获得的平均利润包括 BA.利息和超额利润B.利息和企业利润C.产业利润和商业利润D.商业利润和企业利润21.股份公司的产生和发展使 AA.资本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B.资本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合一C.资本的经营权和使用权分离D.资本的所有权和占有权合一22.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大体上可分为 AA.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两个阶段B.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和一般垄断资本主义两个阶段C.资本主义国内垄断和资本主义国际垄断两个阶段D.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两个阶段23.垄断利润的获得,主要是通过 AA.垄断价格实现的B.自由竞争实现的C.市场调节实现的D.行政干预实现的24.资本主义国家宏观经济管理与调节的总任务是 AA.促进市场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B.维持高就业率C.保证财政的收入大于支出D.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25.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取代商品输出成为这个阶段经济特征的是 CA.货币输出B.劳务输出C.资本输出D.自然资源输出26.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发展起来的国际垄断组织是 AA.跨国公司 B.国际卡特尔 C.国际辛迪加D.国际托拉斯27.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两种趋势是 BA.滞胀和危机B.发展与停滞C.危机与繁荣D.复苏与萧条28.垄断资产阶级加强和维持垄断统治的两手是 BA.增加劳动强度和提高工人工资B.暴力镇压和推行改良主义C.福利政策和社会保障制度D.劳资合作和民主管理29.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要求消灭私有制建立公有制,但消灭私有制需要具备的前提条件是 BA人们思想觉悟的极大提高B生产力的高度发展C.社会财富的极大丰富D.人民生活水平的极大提高30.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 BA.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B.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C.市场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调节形式并存D.宏观调控为主体,多种经济调控方式并存1.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任务是( B )A. 研究生产力及其发展规律B. 揭示客观经济规律C. 揭示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D. 研究社会经济运行状况2. 衡量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是( C )A. 劳动资料B. 劳动对象C. 生产工具D. 生产的产品3. 商品的社会属性是指( B )A. 使用价值B. 价值C. 交换价值D. 抽象劳动4. 决定商品价值量的是( D )A. 简单劳动B. 商品的使用价值C. 价格标准D.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5. 1只绵羊=2把石斧表示的是( D )A. 一般的价值形式B. 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C. 货币形式D. 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6. 在商品供求关系平衡的条件下,商品价格(A )A. 与商品价值成正比,与货币价值成反比B. 与商品价值成正比,与货币价值成正比C. 与商品价值成反比,与货币价值成反比D. 与商品价值成反比,与货币价值成正比7. 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是( A )A. 劳动力成为商品B. 生产资料可以买卖C. 货币是一般等价物D. 货币是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8. 通过提高工人劳动强度取得剩余价值属于(A )A. 绝对剩余价值B. 相对剩余价值C. 超额剩余价值D. 超额利润9. 社会再生产就其内容来讲包括( C )A. 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B. 外延式扩大再生产和内涵式扩大再生产C. 物质资料的再生产和生产关系的再生产D. 生产资料的再生产和消费资料的再生产10. 计件工资是( A )A. 计时工资的转化形式B. 名义工资的转化形式C. 实际工资的转化形式D. 货币工资的转化形式11. 资本积聚( A )A. 是依靠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实现的B. 是由众多中小资本合并实现的C. 是借助于竞争和信用来实现的D. 不受社会财富增长速度的限制12. 货币资本的循环公式是( A )A. G—W…P…W’—G’B. W…P…W’—G’·G—WC. P…W’G’·G—W…PD. G’—W…P…W’13. 下列选项中既属于不变资本,又属于流动资本的是( B )A. 劳动力B. 原料C. 厂房D. 机器14.金属产品生锈,木材腐朽而造成的资本损耗称为( A )A. 有形磨损B. 无形磨损C. 精神磨损D. 自然磨损15. 资本主义生产中第Ⅱ部类是指( C )A. 制造生产资料的部类B. 制造生活资料的部类C. 制造消费资料的生产D. 制造享受资料的部类16. 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是( A )A. Ⅰ(v+m)=ⅡcB. Ⅱ(c+v=m)=Ⅰ(v+m) +Ⅱ(v+m)?C. Ⅰ(c+v+m) =Ⅰc+Ⅱc?D. Ⅰ(v+△v+m/x)=Ⅱ(c+△c)17.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的物质基础是(A )A. 固定资本的更新B. 流动资本的更新C. 不变资本的更新D. 可变资本的更新18. 资本主义的生产成本是以( B )A. 劳动的实际耗费来计算的B. 资本的耗费来计算的C. 预付的不变资本来计算的D. 获取剩余价值的多少来计算的19. 在可变资本和剩余价值率一定时,利润率与资本有机构成(A )A. 按相反方向变化B. 按相同方向变化C. 按反比例关系变化D. 按正比例关系变化20. 平均利润率形成后,各部门获得的利润与本部门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C )A. 完全相等B. 完全不相等C. 不一定相等D. 无法比较21. 生产价格是( A )A. 价值的转化形式B.利润与生产成本之和C.生产成本的转化形式D.生产成本与剩余价值之和22. 商业资本执行的是产业资本运动中( C )A. 货币资本的职能B. 生产资本的职能C. 商品资本的职能D. 流通资本的职能23.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生产性流通费用的是( D )A. 保管费B. 运输费C. 包装费D. 建筑费24. 股票的价格与( A )A. 股息成正比,与存款利息率成反比B. 股息成反比,与存款利息率成正比C. 股息成正比,与存款利息率不成比例D. 股息不成比例,与存款利息率成反比25. 农业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中,土地所有者获得的是( D )A. 全部剩余价值B. 租金C. 平均利润D. 超额利润26. 职能资本家使用借贷资本所获得的平均利润可以分割为(A )A. 利息和企业利润B. 产业利润和商业利润C. 利息和超额利润D. 产业利润和超额利润27. 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价值规律发挥作用的形式是( B )A. 商品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B. 商品价格采取垄断价格形式C. 商品价格围绕生产价格上下波动D. 价值规律已经不再起作用28. 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资本主义对外经济关系的一个重要经济特征是( C )A. 商品输出B. 原料输出C. 资本输出D. 劳动力输出29.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是(D )A. 国家政权同私人垄断资本相结合B. 国家直接掌握垄断资本C. 国有资本和私人资本在企业内、外部的结合D. 私人垄断资本利用国家机器来为其服务的手段30. 社会主义按劳分配的对象是( B )A. 生产资料B. 个人消费品C. 社会总产品D. 生存资料二、多项选择题31.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的社会有 A B C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E.社会主义社会32.下列关于劳动二重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B C EA.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B.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C.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是统一的D.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是两个劳动过程E.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是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33.资本积聚 A D EA.是靠剩余价值资本化实现的B.是靠把分散的单个资本合并实现的C.是借助竞争和信用两个杠杆实现的D.会增大社会总资本E.要受社会财富增长的限制34.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有 A B C D EA.生产时间的长短B.流通时间的长短C.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比例D.流动资本周转速度E.固定资本的周转速度35.资本主义的社会总产品从价值构成上看包括 C D EA.生产资料B.消费资料C.不变资本D.可变资本E.剩余价值36.商业资本在资本主义经济中的作用表现在A B C DA.有利于产业资本家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利润总额B.有利于节省社会总资本中用于流通过程的资本,增加用于生产过程的资本C.商业资本的活动,可以加速产业资本周转D.商业资本的活动,可以加速商品流转,缩短流通时间E.商业资本的存在会消除经济危机37.资本主义银行的利润率 C D EA.是银行利润与银行全部资本的比率B.是银行利润与银行借入资本的比率C.是银行利润与银行自有资本的比率D.是通过竞争和资本在不同部门间的转移实现的E.一般相当于平均利润率38.资本主义国家与垄断资本相结合的主要形式有C D EA.有限责任公司B.股份公司C.国有经济D.国有资本和私人资本在企业内部结合E.国有资本和私人资本在企业外部结合39.经济全球化主要包括 B C EA.各国资源的全球化B.生产的全球化C.贸易的全球化D.人口流动的全球化E.资本的全球化40.社会主义经济关系的基本特征包括A B C DA.建立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消灭剥削B.经济运行和发展的自觉性、计划性与比例性C.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实行按劳分配原则D.为实现共同富裕大力发展生产力E.实现了绝对公平31.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A B C D )A. 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B. 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C. 人类从事政治、文化等活动的先决条件D.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E.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32. 简单商品经济条件下,使经济危机具有形式上的可能性的货币职能是( B D )A. 价值尺度B. 流通手段C. 贮藏手段D. 支付手段E. 世界货币33. 资本的共性表现为( A B C )A. 是一种能自行增殖的价值B. 是处于不断运动中的资本C. 以劳动力市场的建立为前提D. 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E. 分为流动资本和固定资本34. 产业资本循环顺利进行的基本条件是( D E )A.是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B.是三种循环形式的统一C.产业资本必须变换三种职能D.三种职能形式在空间上的同时并存E.三种职能形式在时间上的依次继起35. 影响资本积累的因素有( A B D E )A. 对劳动力的剥削程度B. 社会劳动生产率水平C. 资本的有机构成D. 预付资本量的大小E. 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的差额36.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工人的劳动作为具体劳动( A D )A. 生产使用价值B. 创造出劳动力价值C. 创造出剩余价值D. 转移生产资料的价值E. 转移劳动力的价值37. 借贷资本主要来源于资本循环过程中暂时闲置的货币资本,主要包括( A B C D )A. 暂时闲置的固定资本的折旧费B. 暂时闲置的用于支付工资的流动资本C. 暂时闲置的用于购买原材料等的流动资本D. 暂时闲置的用于资本积累的剩余价值E. 暂时闲置的机器、厂房等38. 平均利润率的形成过程是( A C D )A. 利润率的平均化过程B. 商品价值的平均化过程C. 生产价格的形成过程D. 资本家重新分配剩余价值的过程E. 资本有机构成的平均化过程39. 资本主义国家运用货币政策进行宏观调控,主要是对( A B )A. 利息率的调节B. 货币流通量的调节C. 税种和税率的调节D. 价格水平的调节E. 国家采购的调节40. 社会主义经济关系的本特征有(A B C D )A. 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消灭剥削B. 经济运行和发展的自觉性、计划性和比例性C. 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实行按劳分配原则D. 为实现共同富裕而大力发展生产力E. 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三、简答题41.为什么说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答:(1)人们要生存和发展,首先要有基本的生活资料,物质资料生产提供生活资料,因而是人类生存的基础。
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

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也就是社会总产品的补偿问题。
它包括价值补偿和实物替换两个方面。
所谓价值补偿,就是社会生产出来的总产品如何出卖,实现其价值。
的问题。
所谓实物替换,就是资本家如何购买到所需要的生产资料,以及资本家和工人如何购买到所需要的消费资料。
社会总产品的实现成为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其原因是:(1)只有把生产出来的社会总产品全部销售出去,预付资本的价值得到补偿,才有可能去重新购买再生产所需要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
(2)只有再生产所需要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全部买到,在实物上得到替换,再生产才能顺利进行。
价值补偿在实践当中就是销售商品,收入货币;实物补偿在实践当中就是付出货币,购进商品。
价值补偿与实物补偿的平衡在实践当中就是收支平衡。
马克思把这个叫做货币回流规律。
因此,也可以说货币回流规律是再生产理论的核心。
收支平衡在再生产公式中表现为纵横平衡。
通过纵横平衡这一现象可以把再生产公式演绎为再生产平衡表。
从而可以把再生产公式不能包容的n 多个分部类的收支平衡反映出来。
是对再生产理论的一大发展。
通过对资本主义再生产理论的系统阐述以及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于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的研究成果来看,马克思再生产理论包含了许多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再生产的一般规律,也对于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市场经济具有指导意义。
(一)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与货币作用货币资本积累是市场经济再生产的起点这一规律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再生产的起点是先完成货币资本积累,然后运用这些资本去购买相应的经济资源,使之变成生产要素,进而组织生产。
正因为如此,改革开放初期至2007年底,资金问题仍然是全国各个地区以及各个部门发展经济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
这就是货币资本积累是市场经济形态下再生产的起点这一规律在发挥作用。
另外,完成了货币资本的积累还需要货币资本的大量集中必须运用于购买再生产所必需的生产要素,这才会使货币成为再生产的起点。
(马工程)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概论 第六章 参考答案

第六章社会资本的再生产和经济危机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个别资本指独立地发挥资本职能作用的单个企业的资本。
2.社会资本指互相联系、互相依存的所有个别资本的总和。
又叫社会总资本。
3.社会总产品是社会在一定时期内(通常是指一年)所生产的全部物质资料的总和。
4.社会总产品的实现指社会总产品的各个部分如何在价值上得到补偿,在实物形式上得到补偿。
价值补偿是指社会总产品价值的各个组成部分如何从商品形式转化为货币形式,也就是社会总产品价值的各个组成部分如何通过流通全部收回。
实物补偿指社会总产品价值的各个部分实现为货币形式以后,又如何转化为所需要的商品,也就是资本家所需要的生产资料和工人、资本家所需要的消费资料从何处取得。
5.经济危机又称“经济恐慌“,指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周期性爆发的社会经济大混乱。
生产过剩是这种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
这种生产过剩不是绝对过剩,而是相对过剩,即生产的商品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的过剩。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就是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
6.实物补偿是指社会总产品价值的各个部分实现为货币形式以后,又如何转化为所需要的商品,也就是资本家所需要的生产资料和工人、资本家所需要的消费资料从何处取得。
7.价值补偿指社会总产品价值的各个组成部分如何从商品形式转化为货币形式,也就是社会总产品价值的各个组成部分如何通过流通全部收回。
8.外延式的扩大再生产即单纯依靠增加生产要素、追加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来扩大生产规模,在扩大再生产时没有生产技术变化,没有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9.固定资本的更新指以厂房、机器设备等物质形式存在的那部分生产资本由于磨损或其他原因而用新的物质形式来更新。
二、单项选择1.①2.④3.④4.④5.②6.①7.③8.③9.③10.③11.②12.④13.③14.②15.①16.④17.①三、多项选择1.③④2.①③3.①②4.②④5.①②③6.①③⑤ 7.①②④ 8.①②③④ 9.②③④⑤10.③⑤ 11.①②③④ 12.①②③⑤ 13.①②③⑤14.①④⑤四、填空题1.个别资本2.社会总商品资本3.社会总产品 4.剩余价值 生产资料 消费资料5.前提6.C m v =+I )(7.)()/(C C x m v v ∆+=+∆+I8.生产相对过剩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9.固定资本更新10.生产社会化 资本主义私人占有11.危机 萧条 复苏 高涨12.商业危机 产业危机 信用危机五、简答题1.答: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也就是社会总产品的各个组成部分如何在价值上和实物形式上得到补偿的问题。
(完整word版)北京中医药大学远程教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5次作业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5次作业您本学期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说明:本次作业的知识点为:第二部分(53—-104题),总分为52分,您的得分为52分A型题:请从备选答案中选取一个最佳答案1。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 [1分]A.生产严重不足B.消费严重不足C。
生产相对过剩D.消费严重超前2. 资本积累的重要源泉是[1分]A.扩大再生产B。
简单再生产C。
剩余价值D.资本集中3。
下列关于纸币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1分]A。
纸币是由国家发行并强制流通的价值符号B.纸币代表贵金属执行流通手段职能C.纸币流通也要遵循货币流通规律D.纸币流通必然导致通货膨胀4。
区别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1分]A.资本各部分有不同的实物形式B。
资本的不同部分在价值增殖过程中起不同的作用C。
资本各部分的价值转移的方式不同5。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发展起来的国际垄断组织是( ) [1分]A。
国际卡特尔B.国际辛迪加C.国际托拉斯D.跨国公司6。
利用工作日变化生产绝对剩余价值时,工作日() [1分]A.延长不受任何限制B。
只有最低限,没有最高限C。
只有最高限,没有最低限D.既有最低限,又有最高限7。
商业资本执行的是产业资本运动中的()[1分]A。
货币资本职能B。
生产资本职能C.商品资本职能D。
流动资本职能8。
不变资本是指( )[1分]A。
在生产过程中实物形态不发生变化的资本B。
在生产过程中其价值不发生转移的资本C。
在价值增殖过程中不发生价值转移的资本D.在价值增殖过程中不发生价值增殖的资本9。
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 )[1分]A。
劳动者的全部劳动报酬B.劳动者创造的全部价值D。
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10。
能够划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形态是( ) [1分]A.商品资本B。
货币资本C.生产资本D。
银行资本11. 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是[1分]A.I(c+v+m)=I[v+ ⊿v +(m/x)]+II(v+⊿v十m)B.II (c十v十m)=I(c十⊿c)十II (c十⊿c)C.I[v+⊿v+(m/x)]=II(c+⊿c)D.II [v+⊿v+(m/x)]=I(c+⊿c)12. 在货币和资本的关系上,正确的论断是( )[1分]A。
中南大学 专升本 第二学期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一)考试答案

一. 单选题(共40题,共40分)
12. 美国波音747客机的600万个零部件由美国及另外6个国家的1200 多家企业提供,这是( ) (1
19. “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
20. 科学家洛仑兹提出“蝴蝶效应”理论,他说:“可预言:一只蝴蝶在巴西振动翅膀会在得克萨斯州引
二. 多选题(共15题,共30分)
5. “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这一观点说
9. 早在1999年,中美就中国加入WTO达成了双赢的协议,事实证明,它对两国的经济产生了深远的
10. 中国古代哲学家王夫之认为:“动静乃阴阳之动静也。
” “皆本物理至固然。
” “动、静皆动也”,这
12. “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的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
13. 社会主义的特征主要有()(2分)
14. 美国的“阿波罗”登月计划投资300亿美元,参与“阿波罗”计划的共有2万多家企业、120多所大学
三. 判断题(共15题,共30分)
2.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这两句诗包含的哲学
3. “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意义”( ) (2分)
13. 马克思说:“暴力是每一个孕育着新社会的旧社会的助产婆”,它说明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主
14. 恩格斯说:“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
”这说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东师20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业3答案_65775

(单选题)1: 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前提是()
A: 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B: 坚持三个有利于的标准
C: 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
D: 维护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
正确答案: D
(单选题)2: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
A: 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B: 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
C: 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D: 事物发展的两种趋向
正确答案: A
(单选题)3: 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
A: 社会资本的周转速度问题
B: 社会生产两大部类的划分问题
C: 社会总产品的价值构成问题
D: 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
正确答案: D
(单选题)4: 概念、判断、推理是()
A: 社会心理的三种形式
B: 社会意识形态的三种形式
C: 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D: 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正确答案: D
(单选题)5: 下列各项正确反映物质和运动关系的是()
A: 运动是内容,物质是其形式
B: 运动是现象,物质是其本质
C: 运动是暂时的,物质是永恒的
D: 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正确答案: D
(单选题)6: 资本主义工资之所以掩盖了剥削,是由于它() A: 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B: 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C: 采取了支付的形式
D: 是劳动者必要劳动时间创造的价值
正确答案: B
(单选题)7: 研究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出发点是()
A: 社会总商品资本。
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

实现社会总产品。
社会再生产理论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
马克思在分析资本主义扩张再生产的过程中,通过对全部社会产品的分析,从物质对象构成和价格构成的角度提出了社会再生产的两个基本前提。
马克思根据其最终用途将社会总产品分为两类:生产资料以及生产和消费资料。
生产资料包括原材料,但它们不等于原材料,因为它们还包括基于生产工具的劳动资料,包括采矿业,机械制造业,水泥,煤炭,化学工业和其他用于生产的部门原料;消费手段包括纺织,医药,食品,造纸等生活消费部门。
顺利实现社会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实现两种补偿,即总社会产品的价值补偿和物质补偿。
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即社会总产品的补偿。
它包括价值补偿和物理替换。
所谓价值补偿,是指销售社会生产的全部产品并实现其价值。
所谓有形替代,是指资本家如何购买所需的生产资料,以及资本家和工人如何购买所需的消费资料。
社会总产品的实现已成为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1)只有当生产的所有社会产品全部售罄并且补偿预付资本的价值时,才有可能购买生产所需的生产资料和消费。
(2)只有购买并替换了所有需要的生产资料和繁殖方式,生殖才能顺利进行。
在实践中,价值补偿是指出售商品和赚钱。
在实践中,实物补偿是支付金钱和购买商品。
实际上,价值补偿和物质补偿之间的平衡就是收支平衡。
马克思称此为货币收益法。
因此,也可以说货币收益率定律是再生产理论的核心。
收支平衡在再生产公式中显示为垂直和水平平衡。
通过垂直和水平平衡现象,可以将再现公式推导到再现平衡表中。
因此,我们可以反映复制公式中无法包含的n个以上子类别的收支平衡。
这是生殖理论的重大发展。
现实意义扩展数据社会资本再生产的现实意义根据近年来资本主义再生产理论的系统论述和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包含了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许多社会再生产的一般规律,对指导市场具有指导意义。
社会主义制度下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试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产业资本的循环过程是:生产过程与流通过程的统一。
2、产业资本循环中的决定性阶段是:生产阶段。
3、按照生产资本不同部分在资本运动中的价值周转方式不同可将生产资本划分为: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4、生产资料中既属于不变资本又属于固定资本的是:劳动资料。
5、考察社会资本运动的出发点是:社会总产品。
6、考察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
7、在技术进步的扩大再生产条件下,生产资料生产必然:优先增长。
8、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
9、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二、多项选择题1.产业资本循环经历的阶段是(BCD)A.分配阶段B.购买阶段C.生产阶段D.销售阶段E.流通阶段2.流通资本包括产业资本循环过程中的(BD)A.生产资本B.货币资本C.商业资本D.商品资本E.流动资本3.资本周转时间包括(DE)D.生产时间 E.流通时间4.对预付资本总周转发生影响的生产资本构成是指(AC)A.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之间的比例B.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划分的依据C.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各自的周转速度D.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总量E.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各自的消耗程度5.马克思主义再生产理论的两个基本原理是(CD)C.社会总产品的实物构成及社会生产分为两大类D.社会总产品的价值由 c、v、m 三部分构成E.生产资料生产必须优先增长6.社会总产品的实现即社会总产品的补偿包括(DE)D.价值补偿 E.物质补偿7.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是(ABC)A.I(v+m)=IIcB.I(c+v+m)=Ic+IIcC.Ⅱ(c+v+m)=I(v+m)+Ⅱ(v+m)8.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是(BDE)B.I(△v+ v+m/x)=Ⅱ(c+ △c)D.I(c+v+m)=I(△c+ c)+Ⅱ(△c+ c)E.Ⅱ(c+v+m)=I(△v+ v+m/x)+Ⅱ(△v+ v+m/x)三、名词解释1、产业资本:是工业、农业、建筑业等各个物质生产部门的资本,是能够实现价值增殖的资本。
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

社会资本再生产:社会资本再生产,是指各个互为条件、互相交错的个别资本再生产的总和。
是社会资本的流通过程和生产过程的统一;物质资料的再生产、劳动力的再生产和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过程;个别产品运动和社会总产品运动统一的过程。
考察社会资本再生产,必须分析社会总产品在一定期间的实现问题,即资本家向哪里出售商品,从哪里买到再生产所必须的生产资料,工人和资本家又从哪里买到他们所需要的消费资料,以及怎样才能使扩大再生产成为可能等。
社会总产品只有价值上和实物上都得到实现,社会资本再生产才能顺利实现。
社会资本再生产分为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
内容:1、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的前提。
马克思根据使用价值的最终用途,把社会总产品划分为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两大类,相应地把社会生产分为生产资料生产和消费资料生产两大部类。
同时,又把每个部类的产品从价值上划分为不变资本C、可变资本V和剩余价值M三个组成部分。
这三部分价值是同每个生产部门、每一企业、每一产品的价值组成相一致的。
社会生产划分为两大部类和每部类产品的价值划分为三个组成部分,是马克思创立社会再生产理论的两个重要前提。
2、社会资本再生产运动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
社会资本再生产运动和单个资本再生产运动相比,它不仅包含预付资本运动,而且包含剩余价值运动;不仅包含生产消费,而且包含生活消费;不仅包含资本流通,而且包含一般商品流通。
因而,在单个资本再生产运动中,作为外部条件的货币资本转化为生产资本、商品资本转化为货币资本,即狭义的流通过程中的实物替换和价值补偿,可以假定它们顺利而正常地实现。
但在社会资本再生产运动中,这些条件,却由外部条件转化为内部因素,成为必须解决的核心问题。
也就是说,必须解决资本家如何和从哪里取得生产资料,工人和资本家如何和从哪里取得消费资料,这些问题得到解决,社会总产品的各个部分才能实现价值补偿和实物替换。
并以此为表现进行体现社会生产的环节与内容。
3、社会资本再生产的物质基础。
马克思考试复习题4

B.没有价值的东西就不会有使用价值
C.具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就一定有价值
D.产品中只要有劳动就一定有使用价值
【正确答案是】:A
9、商品的价值量取决于( )
A.必要劳动时间
B.剩余劳动时间
C.个别劳动时间
D.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正确答案是】:D
10、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是( )
【正确答案是】:A
35、商品二因素中的价值是( )。
A.商品的自然属性
B.商品的社会属性
C.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D.交换价值的表现形式
【正确答案是】:B
36、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是( )。
A.剩余价值学说
B.生产价格理论
C.劳动二重性学说
B.可变资本
8
C.资本积累
D.剩余劳动
【正确答案是】:C
50、货币的本质是( )
A.价值符号
B.流通手段
C.支付手段
D.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正确答案是】:D
51、资本的有机构成可表示为( )
A.c∶v
B.m∶c
D.商品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正确答案是】:D
34、马克思指出:“如果物没有用,那么其中包含的劳动也就没有用,不能算作劳动。因此不形成价值。”这段话说明( )。
A.价值的存在以物的有用性为前提
B.价值的存在与物的有用性互为前提
C.只要物是有用的,它就有价值
D.物越是有用就越有价值
D.劳动力商品理论
【正确答案是】:C
37、劳动生产率的变化,( )。
A.与单位商品价值量成反比,与商品使用价值数量成正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