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必背知识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一语文上必背知识点

文言文

11.《论语》十二章

原文: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译文:

(1)孔子说:“学习以后按时复习,不是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

别人不了解自己却不恼怒,不就是修养好的人吗?

(2)曾子说:“我每天多个方面反省自己:替人谋划事情是否竭尽自己的心力?和朋友交往是否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3)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立志于探求学问,三十岁自立于世,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知道上天的意旨,六十岁而能听得进去不同意见,七十岁才可以随心所欲地做事而不越过法度。”

(4)温习学习过的知识,能有新得体会和发现,你就可以做老师了

(5)孔子说:“学习知识却不加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凭自己思考而不学习,就会感到疑惑。”

(6)孔子说:“颜回的品行好啊!一筐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里,别人都不能忍受那种困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自有的快乐。颜回的品行好啊!”

(7)孔子说:“了解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8)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起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贵富,对于我来说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9)孔子说:“几个人同行,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选取他们身上的优点而学习对着他们身上的缺点,改掉自己身上相同的缺点。

(10)孔子在河边感叹道:“逝去的一切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11)孔子说:“一国的军队可能被夺去主帅,一个人的志向却是可能改的。”(12)子夏说:“广泛学习,坚定意志,恳切求教,思考当前的问题,仁德就在这中间了。”

重点字词解释:

(1)说:同“悦”,愉快。(2)愠:生气,恼怒。(3)君子:指有才德的人。(4)日:每天。(5)省:自我检查,反省。(6)为人谋:替别人谋划事情。(7)忠:竭尽自己的心力。(8)信:诚信。(9)立:有所成就。

(10)惑:迷惑,疑惑。(11)天命:上天的旨意。(12)逾矩:越过法度。

(13)罔:疑惑,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14)殆:疑惑。(15)堪:能忍受。(16)好:喜好,爱好。(17)夺:改变。(18)笃:坚定。(19)仁:仁德。

15.《诫子书》

原文: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译文:

君子的行为操守,以宁静来修养身心,以节俭来培养品德。不能淡泊自守,就无法明确志向,不能宁静专一,就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增长才干必须学习,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不明确志向就无法学有所成。放纵懈怠就无法振作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年纪随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岁月而消失,终年老志衰,大多对社会没有什么贡献,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屋舍,那时再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重点字词解释:

(1)静:摒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2)淡泊: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3)无义:没办法。(4)明志:明确志向。

(5)致远:达到远大的目标。(6)广:增长。

(7)淫慢:放纵懈怠。淫,放纵。慢,懈怠。

(8)励精:振奋精神。(9)险躁:轻薄险躁。险,轻薄。(10)治性:修养性情。(11)驰:疾行。

(12)枯落:凋落,衰残。比喻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

(13)将复何及:又怎么来得及。

课文内容理解:

1、诸葛亮写这封信的本来用意是什么?

答:诸葛亮写这封信的用意是告诫儿子要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并注意珍惜光阴,勉励他刻苦学习。

2、文章主要从学习和做人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论述,作者一直强调的是一个“静”字,学习须要“静”,做人须要“静”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把“静”与“躁”进行对比,增强了论述效果。

3、本文论述了多层关系:学与静、才与学、学与志。

4、出自本文的成语:淡泊名利、宁静致远

5、学习的最佳境界:淡泊宁静

6、举例说明本文句式方面的特点:

例: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多用对偶句,句式整齐,节奏感强,文义周密深刻

7、文中忠告孩子宁静才能够修养身心、静思反省的句子:静以修身;非宁静无以致远;学须静也。

8、本文中心论点是: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9、《诫子书》中能表现“躁”的危险的句子是:险躁则不能治性。

10、文中强调苦学与成才关系的句子是: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11、诸葛亮一生经历的总结,对儿子的教诲与期望的千古名句: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12、反映诸葛亮静观万物、静心思考和冷静处世的思想及其心态的句子: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13、文中常被人们引做“志当存高远”的两句话是: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18.《狼》

译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