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的灸脐保健法
脐疗的操作方法有哪些
脐疗的操作方法有哪些脐疗(也称为脐部治疗或脐部按摩)是一种古老的中医疗法,通过刺激脐部的穴位来调理身体的机能,促进健康。
脐疗被认为可以治疗各种疾病和症状,包括消化问题、呼吸问题、疼痛、失眠、焦虑等。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脐疗操作方法。
1. 脐部按摩:脐部按摩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脐疗方法。
首先可以在脐眼周围涂抹一些温热的植物油,然后用手指按摩脐眼周围的穴位。
可以顺时针和逆时针进行按摩,每次5-10分钟,可以缓解腹部不适、改善睡眠质量等。
2. 脐贴敷:脐贴敷是将药物贴在脐眼处,通过皮肤吸收药物来达到治疗的目的。
常用的脐贴包括薄荷油脐贴、艾叶脐贴、姜片脐贴等。
脐贴敷通常在睡前使用,可以帮助舒缓身体不适、改善睡眠质量。
3. 脐灸:脐灸是一种利用艾叶或其他草药进行熏灸的脐疗方法。
可以使用艾叶制成的脐灸条贴在脐眼上进行热熏,也可以使用专门的脐灸盒进行脐部热敷。
脐灸可以促进气血运行,温暖脐部,有助于调理身体机能。
4. 脐部拔罐:脐部拔罐是一种通过负压将脐部皮肤吸起来,以促进血液循环的脐疗方法。
可以使用专门的脐部拔罐器具,也可以使用传统的玻璃拔罐进行操作。
脐部拔罐有助于祛风散寒、活血化淤、消肿止痛,适用于各种疼痛和不适症状。
5. 脐部针灸:脐部针灸是将针(如银针、金针、不锈钢针等)插入脐部的穴位进行治疗。
脐部有着丰富的经络和穴位,通过脐部针灸可以调整脏腑功能、调理气血、舒缓身体不适等。
总的来说,脐疗具有简单、方便、经济的特点,临床证实在多种疾病的治疗和保健中有一定效果。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脐疗时一定要选择合适的方法,并遵循专业人士的指导,不可盲目操作。
同时,脐疗也不应替代传统的医学治疗,如有疾病应及时就医。
南怀瑾无价秘方灸脐法
速补益身体的道家灸脐秘方(转贴)迅速补益身体的道家灸脐秘方【法简效宏,有缘人请珍之惜之】——摘自南怀瑾先生《我说参同契》第五十四讲《我说参同契》中的一个秘方!道要正常,正常就是道,平常就是道,千万要注意啊!所以讲水火交感,水火相交,火在下水在上,这是比喻而已!道家也有很多的方法,但属于旁门,不过旁门也是门,有时候你们也可以用。
大约二十几年前,日本人发明的温灸器,放在肚脐上,暖暖的,可以治肠胃病。
这是日本人把中国道家的老方法拿出来卖钱,这个在道家叫灸脐法。
其实用不着那个,我教你们,年纪大的都可以用,比较保险。
用桂圆肉一颗(新鲜的叫龙眼,干的叫桂圆),花椒六、七颗,加上那个艾绒一同打烂,晚上睡觉的时候挑一点点,小指甲面那么大,放在肚脐里就行了。
你不要小看我们的肚脐,肚脐会吸收的。
大陆当年有些吃鸦片的人,政府禁烟,抓住了要关起来,所以不敢抽啦,就把鸦片烟膏放肚脐上,效果差不多。
肚脐有个孔,我们在娘胎里头的饮食、呼吸都靠这个肚脐连到妈妈。
所以把这个药放在肚脐,用橡皮贴把它封住去睡觉,比那个温灸器还要好。
胃病也好,各种病都好,老年人的身体绝对保健康,身体需要就吸进去了,不要的它不吸。
这样就会水火交感了,继续二三天后,早晨起来嘴也不苦啦,口也不干啦,肠胃病都会好了。
这个是真的秘方,你们也可以替人家治病,不过不要收钱,我公开讲的你们去卖钱,那不太好啊!这个水火交感,火在下,就是元气在下,水在上,也就是清凉的在上。
所以老年人口水多,脚底心还发暖,冬天脚都不怕冷的,一定长寿。
龙眼核性味(苦;涩;平)归经(肝;脾;膀胱经)功效(行气散结;止血;燥湿)龙眼肉性味(甘;温) 归经(心;肾;肝;脾经) 功效(补心脾;益气血;安心神)2)花椒性味(辛、温,有小毒,麻.)归经(脾、胃、肾经)功效(芳香健胃、温中散寒、除湿止痛、杀虫解毒、止痒解腥) 3)艾草性味(苦、辛、温)归经(脾、肝、肾)艾叶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以之灸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
肚脐保健 培元固本通三焦
肚脐拔罐:选大号火罐一个,应用闪火法,将火罐拔在肚脐上,15~20分钟取罐。肚脐拔罐可治疗哮喘、痢疾、久泻、荨麻疹、过敏性鼻炎等。
肚脐再配以足三里、膻中、大椎拔罐,每天或隔天一次,每次20分钟,可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增加食欲,消除疲劳。
气聚肚脐:站、坐、卧均可,全身放松,双手掌重叠覆盖于肚脐之上,用腹式呼吸法,鼻吸气时腹部慢慢鼓起,意想自然界高能物质,进入肚脐,聚集在此处;口呼气时腹部下陷,意想高能物质向全身扩散。一呼一吸为一次,习练24次。长期坚持习练,可温阳补虚,还阳和中,可消食导滞,对阴阳两虚,体弱无力,气短神衰均有较好的效果。 (李林)
揉按肚脐:每天早上起床前、晚上睡觉时,排空大小便,去衣袒腹,天冷时可盖上被子,全身放松,仰卧床上,两手掌重叠放在肚脐上,先逆时针方向旋转108圈,然后再顺时针方向旋转108圈。经常坚持揉按肚脐,可以健脑、补肾、帮助消化、安神降气、利大小便,加强肝脏肾脏的新陈代谢,使人体气血旺盛,对五脏六腑的功能有促进和调整作用。
肚脐保健 培元固本通三焦
肚脐名为神阙穴,又名气舍,是真气居处的宅室,具有培元固本、安神定志、舒肝利胆、益肺固肾、通利三焦、调畅经络之作用。神阙穴是胎儿生前从母体获取营养的通道。它内联十二经脉、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宫、皮肉筋,因而历来被医家视为治病要穴。每一个人都应该注意脐部的保暖,现在很多年轻女性喜穿露脐装,虽漂亮一时,但久而久之,不仅会影响经期,还容易导致痛经,并影响子宫的结构功能,埋下严重的健康隐患。
脐灸、脐灸—越灸越轻松,看完后再也不想错过!
脐灸、脐灸—越灸越轻松,看完后再也不想错过!几百年前,中国没有西医,没有医院,人们生病了怎么办?就用中医传统特色技法,用艾草熏,用砭石刮。
这些细枝末节的中医传统特色,以前在大医院难觅综影,现已登堂入室,成为常规调理亚健康及预防保健的一种常态。
古人云:“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
”01脐灸原理内经云:“天枢之上,天气主之;天枢之下,地气主之;气交之分,人气从之万物由之。
”内经所言天枢,在剑突之下八寸,耻骨之上六寸,大概相当于人体肚脐的位置,这里就是人气中心。
脐灸怎样产生气交?再看内经:“上下之位,气交之中,人之居也。
”气交类似于天地交泰的那个时节,对人类的影响是蛮大的。
气交现象其实也是任督二脉阴阳相交之处。
人体全部信息,在肚脐上都有对应之处。
可以说,掌握了肚脐传递出的身体信息,并实施相应的技法,我们便能收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神阙穴(俗称肚脐),是胎儿在母体内生长、发育、供血、供养、输送营养的唯一通道。
与人体十二经脉,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皮毛骨肉都有着极为密切的生理关系。
脐灸技法是以脐(即神阙)处为用药部位并加以艾灸,以激发经气,疏通经络,促进气血运行,调节人体阴阳与脏腑功能,从达到预防与保健的一种方法。
脐灸根据风、寒、暑、湿、燥、火六淫所引起的不同现象,能使人全身表面皮肤红润,毛孔扩张,让药物迅速进入人体,循经而行,内达脏腑,由表及里产生效应,男女老少保健皆可使用。
经脐部给药,不通过消化道的吸收,肝脏的分解,肾脏的排泄,直接作用于体内及病灶部位。
从而提高了药物的利用度,避免了药物对胃肠道的影响。
而且穴位给药,安全,无毒副作用。
操作方法非常简便、无需煎药、服药、对吃药怕苦、打针怕痛、针灸怕针、服药易吐及不能服药的人群,尤其适宜。
脐灸即有供热、传热、聚热、散热的快速反应,又有通经活的显著效果,既能沟通表里上下,加速气血运行。
又能安五脏、平六腑、养胃气、守元气、保精气、提神气、驱邪气,把体内的有害毒素排出体外。
坚持3个月的“艾灸脐疗”,帮助治好老胃病!
坚持3个月的“艾灸脐疗”,帮助治好老胃病!中国传统中医博大精深!光是成千上万种神奇的草药及望闻问切就足以让人叫奇!那么在数不清的中医神奇中,还有一种独特的、古老的疗法——脐疗法!它老到什么程度?神奇到什么程度?现代临床表明,脐疗法无论于保健养生还是内外科的疾病治疗,包括胃病疗效确切,同时还能有效提高身体免疫力,延缓机体衰老。
脐疗法就是这么神奇!首先,我们来看看肚脐到底是什么?肚脐又名为神阙穴,位于人体任脉上。
是全身361个穴位中唯一看得见、摸得着的穴位。
它可通十二经和奇经八脉,是人体精气聚集的总汇,且上通心肺,中经脾胃,下连肝肾,是五脏六腑之根、生命之根。
从生理结构上讲:肚脐周围有丰富的静脉网,而且脐部屏障功能最弱,能迅速进入血液循环;那么脐疗法具体是什么呢?脐疗法包括肚脐上药和灸肚脐两种。
其中灸肚脐具有:安全、简单、便捷、价廉、有效及患者乐于接受的特点。
下面小编就来讲一讲灸肚脐治胃病!好用的“隔姜灸”来啦。
它的原理是:利用艾叶的燃烧和生姜的药性,使其火热熏灼脐部,达到治疗疾病的方法。
中医认为:艾草性味苦、辛、温,具有理气血,逐寒湿,通经络的效果,以之灸火,能除百病。
生姜,归肺脾胃经,对于祛除脾胃肺寒气有很好的作用。
具体操作方法:选择一块肚脐大小的姜片放在肚脐上,将艾柱放在生姜片上,点燃艾柱。
中医认为隔姜灸灸肚脐有3个作用:作用一:温中作用。
此处的中,中医是指中焦脾胃部分,灸能产生热量,能够驱散寒气镇痛。
作用二:补气益精。
肚脐是人体先天精气所在,灸肚脐就是在补先天精气,精气足了,自然人体免疫力提高了,胃器官就强健了。
作用三:近治作用。
中医有“近治”的说法,就是说灸哪个穴位,这个穴位临近器官能得到相应的治疗,肚脐与胃的距离很近,那么灸肚脐,自然就能治疗胃病。
那么采用隔姜灸的时候有哪些注意事项呢?1.每天睡前灸一下肚脐,自己坐着或者躺着让家人帮助。
2.每次灸10分钟。
3.注意事项:患者可根据自己能适应的热度进行灸治,不要烫伤。
肚脐眼艾灸操作方法
肚脐眼艾灸操作方法
肚脐眼艾灸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可以促进气血运行,调整身体的阴阳平衡。
以下是肚脐眼艾灸的操作方法:
1. 准备艾绒:选取优质的艾绒,并将其拧成适合的大小。
2. 清洁肚脐眼周围:用温水将肚脐眼周围的皮肤清洁干净,然后用干净的毛巾擦干。
3. 刺激肚脐眼:用手指轻轻按摩肚脐眼周围,刺激其敏感区域,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
4. 艾绒燃烧:将准备好的艾绒点燃,待艾绒冒烟后,用手指轻轻拍灭燃烧的部分,使其变成灰烬。
5. 艾灰置于肚脐眼:将灰烬的艾绒置于肚脐眼上,让其贴合皮肤。
6. 进行艾灸疗程:根据个人的需要,每次艾灸的时间可以持续10分钟到30分钟不等。
建议刚开始使用肚脐眼艾灸的人,每次持续时间不要太长,逐渐加长。
7. 注意事项:使用肚脐眼艾灸时,要注意防止艾绒碎屑掉落,可以使用浸湿的纱布或纸巾覆盖肚脐眼周围。
艾灸时应该保持温热感,但不应该感到疼痛。
如果
感到不适,应及时停止艾灸。
值得注意的是,肚脐眼艾灸虽然是一种传统疗法,但并不适合所有人,尤其是孕妇、患有急性炎症或皮肤破损的人群。
在进行肚脐眼艾灸前,最好咨询专业医生或中医师的建议。
肚脐艾灸养生秘方操作方法
肚脐艾灸养生秘方操作方法肚脐艾灸是一种古老的中医养生方法,可以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促进气血循环,提高免疫力,预防疾病。
下面是肚脐艾灸养生秘方的操作方法。
准备工作:1.艾叶:选择质地柔软、颜色鲜绿、气味香气浓郁的优质艾叶。
2.将艾叶晒干,贮存在干燥通风的地方。
3.宽大并具有一定弹性的艾灸盒。
4.清洁肚脐及周围皮肤用的清洁器具,如酒精棉球。
5.常用的消毒器具,如消毒酒精、消毒棉球等。
6.盛艾条末的小碗。
操作方法:1.清洁:用酒精棉球擦拭肚脐和周围皮肤,保持清洁。
2.消毒:用消毒酒精在肚脐上消毒,以防止感染。
3.准备艾炷:将适量艾条末倒入小碗中,用火点燃后吹灭,使其变成红色炭烬状。
4.寻找穴位:用手指轻轻按压肚脐周围一寸处的酸痛点,边按摩边观察,直到找到最敏感的穴位。
5.贴敷艾炷:用镊子将艾炭沾湿后,贴在肚脐穴位上,轻轻按压,使其牢固贴紧,并且适应皮肤的变化。
6.艾灸时间:每次艾灸时间以5-10分钟为宜,初学者每次不宜过长,适应艾灸后再逐渐延长时间。
7.艾灸间隔:初学者每天一次为宜,适应后可逐渐增加次数,每次艾灸的间隔时间一般为4-6小时。
8.艾灸技巧:艾炷不宜过烫,以免烫伤皮肤,应始终保持适宜的温度,同时适当调整艾炷的位置,保持舒适和疼痛感的平衡。
9.艾灸结束:待艾炷完全燃尽后,用镊子将其取下,用酒精棉球擦拭肚脐和周围皮肤,保持清洁。
艾灸的注意事项:1.脐部皮肤有破损、溃疡或湿疹等情况时,不宜进行艾灸。
2.孕妇、月经期的女性、体质虚弱或病情加重的人应避免艾灸。
3.操作时要注重卫生,保持艾炷和皮肤的清洁,并避免艾炷掉落。
4.经常使用艾灸时,应适当调整艾灸的时间和次数,根据个人体质调节。
5.不宜在肚脐艾灸后马上洗澡或吹风,应保持艾灸部位的温暖和干燥。
总结:肚脐艾灸养生秘方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养生方法,但要注意选择艾叶质量和进行操作时的卫生,同时根据个人体质调整艾灸的时间和次数。
艾灸过程中要保持艾炷的适宜温度,避免烫伤皮肤。
传统中医肚脐疗法,疏通气血、治疗疾病、男女通用!内附4种家用中药方!
传统中医肚脐疗法,疏通气血、治疗疾病、男女通用!内附4种家用中药方!肚脐,医学上称之为“神阙穴”。
它是人体361个穴位中,唯一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穴位。
肚脐与人体十二经脉相连,与五脏六腑相通,其重要性是任何穴位都无法比拟的。
小编今天就带大脚了解如何正确“运用”肚脐神穴一、中药敷肚脐,巧治四种病脐疗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可以疏通气血、调节阴阳、治疗疾病。
下面介绍几种简单常用的贴敷脐疗法,我们自己在家就能操作。
1、失眠取等量的黄连、肉桂,烘烤为细末,用蜜调为糊状敷于脐中,12小时后取下。
此方适用于失眠伴心烦、心悸者,中医认为这种失眠属于心肾不交型。
2、腹胀莱菔子用文火炒黄并研成细末,以米酒调和成直径3厘米的薄饼并盖在肚脐上。
此方是利用莱菔子消食健脾、理气消胀的功效。
3、痛经肉桂25克,丁香20克,吴茱萸15克,红花15克,用温热的黄酒调成糊状敷脐。
经前疼痛者可于有症状之日起开始使用,经期疼痛者可于月经第一天起开始敷脐。
4、前列腺增生约3寸长的葱白1根,白胡椒7粒,一同捣烂成泥状敷于脐部,盖以保鲜膜。
每天换一次药,取下后清洁脐部,保持局部皮肤干燥。
二、揉揉肚脐,养生延年肚脐上的对应穴点既能够反映各个脏腑功能的异常,又可以用于调理脏腑功能。
常按肚脐具有温通阳气、健脾和胃、强壮祛病、养生延年的功效。
具体的操作方法如下:No.1定穴明确五脏对应点的位置,用拇指指腹末端适当用力按压。
No.2按揉以拇指指腹末端顺时针按揉50次,然后再逆时针按揉50次,同时要注意配合均匀的深呼吸。
需要注意的是,按揉前要修剪指甲。
三、艾灸贴敷肚脐,调理百病艾灸神阙,能起到温通气血,扶正祛邪,达到治疗疾病和预防保健目的的一种外治方法。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人体经络是一条高温线,是传热性较好的通道。
艾灸治疗时,热量沿着经络传导的距离更远,而人体组织受热后,毛细血管的血液温度也随之升高,血液粘度降低,流速增大。
这正好验证了古人“气得温而易行”的说法。
艾灸温脐疗法
的肚脐上,用按摩的手法加上耐心地温薰,艾灸温脐使各种神经末梢进入活动状态,活化神经、体液及提高自我免疫系统,以达到养生、保健、以预防疾病之效用。
温脐美疗法的简介:
温脐美疗是以保健之重要方法,在自古中医称之为 [神阙穴]
三、 薰脐时应保持空气流通、并安静身心,使气在全身均匀流通以达四肢末梢。
四、 薰脐结束时注意必须完全熄灭艾条。
肚脐下丹田为人体精、气、神的来源,此疗程乃针对现代男女因压力、紧张拥挤的生活环境因素所引起的自律神经衰退,以及张善荷尔蒙失调、肠胃不适等症状,温热肚脐可医百病、强身补肾。更有排水、排毒、回春更新细胞、减肥、去脂、除宿便等功效
其美容瘦身包括;腹部消脂瘦身、通便泻热、排毒去水肿、行气驱风、活血调经、补虚去湿等六个方面。
温脐美疗法的适用范围:
身体肥胖者、长期熬夜、过度劳累、痛经、压力过大皆适用。
温脐美疗法的注意事项:
一、 孕妇、持续发烧之病人应避免。
二、 饭前、后20分钟、洒醉、激烈运动后。
温脐美疗法可以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进脐部的血液循环,疏通全身的经络,对神阙穴局部能产生药物和刺激作用,可调节神经,增强身体的免疫系统,促进腑府气血运行。配合芳香精油及使用专业的按摩手法,可帮助细胞再生,清除体内深层的毒素,平衡内分泌,减缓压力、延缓衰老,以达到养生、保健、预防疾病之功效。
温脐美疗法的主要功效:
的肚脐上,用按摩的手法加上耐心地温薰,使各种神经末梢进入活动状态,活化神经、体液及提高自我免疫系统,以达到养生、保健、 以预防疾病之效用。
温脐美疗法简单来说就是借着点燃本草之热力,经由本草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阳温透法,穿透皮下组织,增强微血管循环,使辛凉、辛热、辛温之功效透达全身十二经络,进而增强身体抵抗力,同时也能使细胞功能旺盛。
脐灸介绍中医养生适应症操作流程注意事项护理课件
03
脐灸操作流程
准备材料
艾绒
选用质地纯净、无杂质的上等艾 绒,用于制作艾炷。
艾炷
将艾绒捏成圆锥体,大小适中, 底部平齐,用于施灸。
姜片
选用新鲜老姜,切成薄片,用于 隔姜灸。
毛巾
用于保暖和保护皮肤。
酒精
用于清洁皮肤和点燃艾炷。
盐
选用纯净食盐,研磨成细粉,用 于隔盐灸。
脐灸介绍中医养生适应症操作流程 注意事项护理课件
• 脐灸简介 • 中医养生适应症 • 脐灸操作流程 • 脐灸护理 • 脐灸的禁忌与注意事项
01
脐灸简介
脐灸的概念
01
脐灸是一种中医养生方法,通过 在肚脐(神阙穴)处施以艾灸, 达到调理身体、治疗疾病的目的 。
02
脐灸利用艾灸的温热作用,刺激 肚脐周围的穴位,激发人体正气 ,调和气血,改善脏腑功能。
脐灸的历史与发展
脐灸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中 国,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 记载。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脐灸逐 渐受到重视,在临床实践中得 到广泛应用。
现代脐灸技术不断改进,结合 现代科技手段,如红外线、微 波等,提高了治疗效果。
脐灸的原理与功效
脐灸通过刺激神阙穴,调整人体 经络和脏腑功能,达到防病治病
适量补充营养
脐灸后可适量补充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 质,以增强身体免疫力。
多喝水
脐灸后应多喝水,有助于促进新陈代谢和药 效吸收。
控制饮食量
脐灸后应控制饮食量,避免过饱或过饥。
心理调适
保持心情舒畅
脐灸后应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波 动和压力过大。
积极面对生活
脐灸后应积极面对生活,保持乐观向 上的心态。
脐疗调经养五脏
熨脐法:将药物炒热直接敷在肚脐上,或用药末作饼烘热敷 在肚脐上,或者单用热物置于脐部,凭借药物作用和热能渗透 相结合以养生治病。熨脐次数以病症缓解或消除为度。此法 更适用于寒性病症,如寒性腹痛、小便不通等。
脐部拔罐法:在脐部使用闪罐方法,每日1次,连续3 次。该法可起到通经活络、行气活血、祛散风邪的作用,常 用于治疗尊麻疹。由于对技术手法要求较高,脐部拔罐最好 让专业医生操作。
脐疗具体选药及治法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辨证施治 ,I 次数与疗程各有差异。脐疗法操作简便,用药量少,尤其 I
适用于老年人及打针吃药困难的人群。
文
脐
、
肚脐是神阙穴所在之处,它与人体的任脉、督脉、冲 脉、带脉及十二经脉关系密切,与五脏六腑相通。古代医代Biblioteka 金 刚调中
疗
学常借用肚脐来防病治病,这种疗法称为脐疗,距今已有
国 中 医
经
两千多年的历史了。脐疗的具体方法是:把药物直接敷贴 或用艾灸、热敷等方法施治于患者脐部,激发经络之气,
科 学 院
养
疏通气血,调理脏腑。目前,这也是临床上经常使用的一 种中医外治疗法。肚脐处表皮角质层薄,脐下无脂肪组
医 学 实
五
织,皮肤筋膜和腹壁直接相连,使得其渗透性强,有利于 药物的快速吸收。
验 中 心 副
脏
临床上,根据不同患者病情需要和药物适用情况,脐
研
究
疗方法主要分为敷脐、滴脐、灸脐、熨脐、脐部拔罐等。
员
敷脐法:用药末或生药捣研后,兑入酒、姜汁、植物油,直接敷于肚 脐上。一般每次敷2〜6小时,每日1次。
脐灸的实施方案
脐灸的实施方案脐灸,是一种古老的中医疗法,通过在脐部施灸来调理人体健康。
脐部被视为人体的重要穴位之一,通过脐灸可以达到调理脏腑、强身健体的效果。
下面将介绍脐灸的实施方案,包括准备工作、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一、准备工作。
1. 确定脐灸时间,脐灸的最佳时间是在晚上10点至凌晨2点之间,因为这段时间人体阳气最虚,脐灸的效果最佳。
2. 准备脐灸工具,脐灸主要需要用到艾条和灸盒,艾条要选择质地优良、无杂质的艾叶制成,灸盒要干净整洁,以确保操作安全卫生。
3. 确定脐灸部位,脐灸的部位是在肚脐周围,要确保脐部周围没有皮肤破损或其他异常情况。
二、操作步骤。
1. 清洁脐部,用温水和肥皂清洁脐部周围的皮肤,然后用干净的毛巾擦干。
2. 准备脐灸工具,将艾条插入灸盒中,点燃艾条,等待艾条燃烧出一定长度的灸烟。
3. 进行脐灸,将灸盒放置在脐部周围,让灸烟温热脐部,每次持续15-20分钟,可根据个人体质适当调整时间。
4. 按摩脐部,脐灸结束后,用手掌轻轻按摩脐部周围,促进血液循环,加强脐灸的效果。
5. 注意保暖,脐灸后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凉,可以在脐部贴上暖宝宝或穿上保暖衣物。
三、注意事项。
1. 脐灸前后不要马上洗澡,脐灸后最好等待一段时间再洗澡,以免受凉引起感冒。
2. 避免进食刺激性食物,脐灸后要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影响脐灸的效果。
3. 注意饮食调理,脐灸后要注意清淡饮食,多吃蔬菜水果,避免暴饮暴食。
4. 不宜空腹脐灸,脐灸前最好不要空腹,以免影响身体的吸收和代谢功能。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案,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到脐灸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脐灸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对于一些慢性疾病的调理有着一定的效果,但在进行脐灸时一定要注意操作规范,以免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希望大家在进行脐灸时能够注意以上的实施方案,保证脐灸的效果和安全。
一个古人常用的灸脐法,驱寒又祛湿
一个古人常用的灸脐法,驱寒又祛湿谢锡亮:山西省侯马市人,1926年生于河南原阳县(主任医师,历任山西襄汾县中医院院长,山西省针灸学会副理事长,中国针灸讲师团教授,中华自然疗法世界总会顾问,中国澄江学派侯马针灸医学研究所所长,1953年与针灸教育家承淡安创建的中国针灸学研究社实习研究班毕业,受到承师亲炙教诲,尽得真传,从医70余年,现如今仍在继承师志,弘扬澄江学派针灸医学,发扬灸法特色而做贡献)2009年8月山西省针灸学会授予谢锡亮“针灸泰斗”称号,谢老在中国艾灸疗法和传承上功勋卓著。
一到冬天,肚子就凉凉的你,不要错过这个懒人养阳法。
一到冬天,身体各处都冷,尤其是腰腹部。
不仅身体冷,有时候吃点东西肚子就不舒服,早上起不来……如果你也经常这样:肚子软胖软胖的肚子摸上去凉凉的不怎么吃肉还容易长胖大便里有没有消化掉的食物没力气,容易疲劳出汗身体有时候发冷容易风寒感冒出现了这些问题,就要注意该温暖身体,去掉体内湿寒,匡扶阳气,养护好肚脐了,让身体能暖暖的度过这个冬天。
为什么要重点养护好肚脐呢?中医认为,肚脐是连通五脏六腑的穴位,脐为五脏六腑之本,元气归藏之根。
五脏六腑健康或者疾病都可以通过肚脐反映出来,肚脐是人们健康的晴雨表。
那么我们该怎么做呢?很多人第一时间都会通过想到艾灸,或中医按摩。
但按摩理疗,价格高;艾灸效果好,但需要长期坚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是起不到什么效果的。
>>>>这里有个简单又省力的还好坚持的方法:肚脐贴南怀瑾老先生在《我说参同契》给了一个万病方:用桂圆肉,花椒,艾绒,捣烂,睡觉时敷在肚脐上。
暖暖的三味药将真火通过肚脐传递到全身,让我们身体整个暖起来。
万病方的配方并不难,但自己制作,配比比例掌握不准、制作时间长、材料选取不好等,药效难以达到好的效果。
选用的道地汉源花椒、蕲春五年陈艾绒,都是温通经络,散寒止痛的佳品,加上养血安神的莆田桂圆,三味药通过肚脐,发散吸收,有很好的驱寒暖身、温通阳气、调理脾胃的作用。
脐灸疗法
脐灸疗法
脐灸即在脐部(神阙穴)施以灸法,以激发经气,疏通经络,促进气血运行,调节人体阴阳与脏腑功能,从而防治疾病的一种中医外治方法。
具有健脾和胃、利水消肿、调理冲任、温补下元、疏通经络、养生延年的作用。
脐疗的功用及适应症非常广泛,对消化、呼吸、泌尿、生殖、神经、心血管系统均有作用。
并能增强机体免疫力,可广泛用于内、外、妇、儿、皮肤、五官科疾病,并可养生保健。
概括有:
脐疗的操作方法使用简便、安全、无毒副作用。
一般3—7天换贴一次,不需煎药、服药、注射,也避免了药物被破坏分解和对人体内有关脏器的损害。
对那些吃药怕苦、打针怕痛、针灸怕针、服药易吐及不能服药的患者,尤其适宜。
禁忌症:有严重心血管疾病、体质特别虚弱者,处在怀孕期、哺乳期的女性,以及过敏性皮肤者,特别是腹部皮肤有炎症、破损、溃烂者均不适合进行脐疗。
“补阳气,行气血。
”激活体内特殊物质,自然疗法达到排寒逐湿,让身体变得轻松与健康。
脐疗气色好,脐疗肤色好,常常脐疗,健康长寿。
肚脐通全身经脉,“壮灸”保健效果佳
肚脐通全身经脉,“壮灸”保健效果佳
肚脐通五脏六腑,联络全身经脉,是经络的总枢。
所以,位于肚脐处的神阙穴是中医学内病外治常用的首选部位。
肚脐部皮肤深部没有皮下脂肪层,表皮角质层较薄,有致密的结缔组织,丰富的血管、神经,屏障功能较弱、敏感度高。
因此,肚脐处的临床用药,渗透力强、渗透快,药物易于穿透、弥散和吸收。
神阙壮灸法,全称为“神阙隔药盐壮灸疗法”,是患者经临床医生专业诊断后,根据证型,选择合适的引经药粉、药盐,对神阙穴进行艾灸的方法。
药盐是药粉与食盐的混合制品。
神阙壮灸法操作时,先用引经药粉填脐,再将药盐用作衬垫物,填满整个脐部(即神阙穴)。
随后,夹取橄榄大小的圆锥形艾炷,放置于脐部,进行熏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源期刊网
中医的灸脐保健法
作者:蒲昭和
来源:《现代养生》2005年第06期
明·都穆的《都公谈纂》记载有这样一件趣闻:永乐年中,嘉兴人金晟任刑部主事。
一次讨贼中,官府捕得强盗多人。
令金感到惊奇的是:强盗的头目竟是一位“年百二十五岁”的寿星,然此人看是上去毫无老态,反而“面如童子”。
金初不信,于是拟文派人到犯人原藉调查验证,结果无误。
金于是亲审该盗首,“问其所以致寿之故”。
犯人说:少时居荆山(今属湖南)时,听一异人告之:常以草灸其脐,令人多寿。
于是自己长期操行此术,“遂活至此耳”。
这类似的记载也常见于其它古代医书中。
如宋代《针灸资生经》载:“有人年老,面颜如童子者,盖每岁以鼠粪灸脐中一壮故也”。
《清太医院选方》中载有一名为“毓麟固本膏”的贴脐方,传说慈禧太后曾以本膏摊贴来治疗肠胃功能失调症。
《医学入门》载有“长生益寿丹”,称此药填脐热,能令人“益寿延年”。
据说梧州医道一位叫白照伟的老人,享年96岁。
他平生就擅长此灸,从岁35始到96岁,从未间断。
脐,俗称肚脐眼。
以现代医学的观点,“脐”只是初生儿脐带脱落后遗留下的一个瘢痕组织,但中医认为,脐中是一个具有治病作用的重要穴位,名称“神阙穴”。
此穴被认为是经络之总枢,经气之汇海,能司管人体诸经百脉。
当人体气血阴阳失调而发生疾病,通过刺激或施药于神阙穴,能起调整阴阳平衡,和畅气血,收到祛邪治病功效。
有趣的是,有科学家用“黄金律”来测量人体,结果则惊奇地发现:从肚脐到脚的长度,与肚脐到头项长度的比值,恰好等于O.618,就是说,肚脐正位于人体的“黄金点”上。
按照数学理论,“黄金点”应是调整人体功能的最佳作用点。
现代实验研究证明:通过药熨、艾灸等刺激,有助于调节人体神经系统及内分泌活动,尤其是能显著提高人体免疫功能。
从而能起到扶正却病、益寿延年之作用。
一位有名望的佛门大师曾说:脐是人体最怕冷的部位,注意脐部保暖或定期给予灸热,自然能起保健之益。
事实上,“脐冷”常是老年人、久病体虚和女性产后容易出现的体质状态。
中医养生学特别重视艾灸或药物脐灸的保健功效,认为通过提高脐温和药物作用,能起到温肾助阳、运行气血之功效。
常灸神阙穴能达到防病强体、益寿延年的作用。
脐灸除了可用药末填脐后施灸外,常用而有效的则是直接用艾叶(炷)灸。
艾是一味良药,俗话说“居家常备艾,老少无疾患”。
是说明艾叶具有防病保健作用。
“艾以陈久者良”,所以艾又叫“陈艾”。
针灸学上常用的艾条(炷)就是由艾叶制成,艾灸能治病又可防病。
现研究证明:艾灸脐部可以调节胃肠运动、血管舒缩、肾上腺等内分泌腺功能,达到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
中老年人即使无病,常用此灸法也能起到强身健体的效果。
下面介绍两种常用的艾灸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