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外科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预防措施
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与护理
![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与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3af7e0bc58fafab068dc02be.png)
相对禁忌症
鼓励患者早期活动 尽早下床
❖ ①被动运动:卧床、术毕即可按摩比目鱼肌和腓肠 肌、踝关节被动运动。尤其是左侧
❖ a人工挤压腓肠肌:避开伤口行从足部到大腿由远到 近被动按摩(尤其是比目鱼肌和腓肠肌30分/次,3 次/d。
❖b足踝关节旋转运动: 30次/组, 6组/d,
物理预防方法
小腿:髌骨下缘10cm 下肢周径的测量
7.勿使用过紧衣物避免血液瘀滞。各种术后病人应慎用止 血药物,可适当垫高下肢或对小腿进行按摩,使小腿肌 肉被动收缩或尽早下床活动,以利静脉血回流;应用下 肢弹力绷带包扎等。长期卧床的病人应鼓励病人作足背 屈活动,必要时对小腿进行按摩,使小腿肌肉被动收缩, 防止静脉血栓形成。
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与护理
深静脉血栓形成( DVT)是指深静脉腔 内急性非化脓性炎 症 ,并伴有继发性 静脉腔内血栓形成 的疾病
病因
血流缓慢
肢体制动 长期卧床 活动减少
手术
静脉壁损伤 创伤
感染
妊娠
血液高凝状态 产后
外科大手术后
临床分型
周围型 中央型 混合型
• 股静脉及小腿深静脉血栓形成
• 多发生于髂—股静脉, 左侧多于右侧 • 全下肢深静脉 血栓形成
4 注意患者双下肢有无色泽改变、水肿、浅静脉怒张和 肌肉有无深压痛,重视病人主诉, 若病人站立后下肢 有沉重、胀痛感,应警戒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可能。 如有改变应及时通知医师
5 低脂饮食,宜清淡,忌辛辣刺激、肥腻之品,多食纤 维素丰富食物,必要时用开塞露、芦荟胶囊等,避免 因排便困难引起腹压增高,影响静脉回流。
遵医嘱: ①足底静脉泵 ②间歇充气加压装置 ③梯度压力弹力袜
下列情况禁用:
手术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及护理措施
![手术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及护理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119ed13baaea998fcc220e5e.png)
手术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及护理措施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指血液在下肢深静脉体腔内不正常的凝结,是常见的术后并发症。
血栓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能力,甚至致残。
未被诊断和治疗的DVT引起的肺栓塞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病死率极高。
由于手术相关的DVT大多无症状或症状轻微,易被忽视。
因此,了解DVT的相关知识可帮助护理人员提高对DVT的警觉,对于围手术期的患者采取积极预防措施,减少DVT和肺栓塞的发生,降低患者住院日,医疗费用和病死率。
一围手术期患者DVT的发生机制要预防DVT,就必须认识其危险因素。
血流滞缓,血管内膜损伤,高凝状态是引起静脉血栓的3个重要因素。
导致高凝状态的遗传性因素抗凝因子Ⅲ(AT Ⅲ)缺乏、蛋白C缺乏、蛋白S缺乏、蛋白C活性抵抗、V因子和R5.6Q条带突变、高半胱氨酸血症、凝血素基因突变(2021A)、纤维蛋白溶酶原不足和血纤维蛋白溶酶原异常。
导致获得性高凝状态的因素吸烟、肥胖、妊娠、口服避孕药、激素替代治疗、肝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抗磷脂综合征、恶性肿瘤、抗恶性肿瘤药物、骨髓移植综合征、肾上腺皮质机能亢进和炎性肠病。
评价术中术后DVT的易感倾向,应了解病人年龄、手术方式、既往DVT史和继发诱因。
继发诱因包括长时间制动、瘫痪、恶性肿瘤、肥胖、静脉曲张和使用雌激素等。
根据上述因素,可将DVT的危险因素分为高、中、低三级。
二DVT基本预防原则是早期运动和使用抗凝药物。
1.手术前:术前准备常嘱病人禁食、禁水、洗肠并行胃肠减压。
如补水不足常致病人处于“脱水”、血容量不足状态,致使血液浓缩,继而导致血液高凝状态。
2. 手术中:(1) 病人卧床、下肢制动(捆扎,压迫静脉)均会使下肢静脉血流缓慢、郁滞,组织缺血并导致细胞代谢障碍,使局部凝血酶聚集和纤维蛋白溶解,致局部静脉血栓形成。
卧床、下肢肌肉的泵血功能减退,加之捆扎,甚至压迫后,静脉回流障碍,最终发生下肢DVT。
(2) 麻醉导致周围血管扩张,肌肉麻痹、张力减退,泵血功能减退,静脉回流减少、郁滞。
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措施
![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24aeca34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d8.png)
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措施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措施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指血液在深静脉系统内不正常凝结,堵塞管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的一种疾病。
DVT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而且也严重影响患者的功能恢复和康复治疗,甚至危及生命。
常见的原因包括卧床休息、手术后局部固定和神经瘫痪。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措施,希望对你有帮助!深静脉血栓症状体征根据临床表现的轻重程度不同,可分为:①轻度:下肢重垂不适,浅静脉曲张,踝部轻度肿胀。
②中度:足靴区皮肤色素沉着,皮下组织纤维化,但尚无溃疡,久站后可出现胀痛,患肢中度肿胀。
③重度:站立后疼痛、肿胀更为明显,浅静脉明显曲张,足靴区伴有广泛性色素沉着,湿疹和溃疡。
表现:1.患肢肿胀发硬,疼痛,活动后加重。
2.血栓部位压痛,沿血管可扪及索状物,血栓远侧肢体或全肢体肿胀,血栓发生在小腿肌肉静脉丛时,Homans征和Neubof征阳性。
3.常伴有低热。
典型临床表现:下肢突发肿胀、增粗、疼痛、皮温高和肤色加深。
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措施:一、基本预防1.手术中避免静脉内膜损伤。
2.规范使用止血带。
3.术后双下肢抬高20-30度,踝泵运动。
4.进行静脉血栓知识宣教。
5.尽早下床活动是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最有效的措施。
6.建议病人改善方式,戒烟,戒酒,控制血脂。
二、物理预防1.梯度弹力袜(GES):可预防血液淤滞和血管壁损伤造成的内皮过度牵拉,梯度压力形式为18、14、 8、 10、 8 mmHg,对增加血流最有效。
2.间歇充气压缩泵(IPC):最佳的'压力梯度是踝部45mmHg 小腿30mmHg大腿20 mmHg。
3.静脉足泵(VFPs):可模仿人行走和负重时的情况。
4.肌肉电刺激。
物理预防的禁忌:1.充血性心力衰竭、肺水肿或下肢严重水肿者。
2.已存在静脉血栓和血栓性静脉炎者。
3.下肢局部情况异常(皮炎、坏疽、严重畸形)者。
4.存在下肢严重动脉硬化等缺血性血管病者。
药物预防:目前证明对于高危手术患者应用低分子肝素,它可明显降低静脉血栓并发症的发生,同时不增加术中出血倾向;常用的药物:口服抗凝剂、抗血小板药物、右旋糖酐40 和70、低剂量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患者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护理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患者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e8cf7dc2fad6195f302ba612.png)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患者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摘要目的:探讨泌尿外科手术后并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要点。
方法:对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并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8例患者的护理进行回顾性总结。
结果:7例患者经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并经过精心的护理,痊愈出院,未造成严重后遗症。
结论:重点做好患肢护理、饮食指导、病情观察及泌尿系统的护理,可提高外科手术后并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治愈率。
关键词前列腺电切术深静脉血栓形成护理深静脉血栓形成好发部位为下肢,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患者由于术后保留导尿时间较长,卧床较长等因素,以及止血剂的应用,所以发生DVT的几率很高,从而影响患者的治疗,甚至危及生命。
为了减少DVT发病率、减轻对患者的损害,本文从护理角度对发生深静脉血栓泌尿科患者进行分析,探讨改进护理的措施。
资料与方法2006~2010年收治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8例,平均年龄62.7岁。
血栓发生在单侧下肢7例,双下肢1例。
主要表现为患肢的红、肿、热、痛并伴有功能障碍。
所有患者均卧床时间超过10天。
行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检查,深静脉血栓患者患侧血流信号缺失或消失,探头压迫血管管腔不变性。
护理对策:①活动指导:对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患者,早期进行被动活动及四肢按摩、关节活动,可以防止关节粘连,促进肌肉活动及肢体的血液循环,以预防血栓形成。
②患肢的护理:血栓形成1~2周内卧床,抬高患肢高于心脏20~30cm,促进血液回流,加强消肿,观察皮肤颜色和温度,是否有发绀、水泡、患肢的肿胀等,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定时更换卧位,动作应轻慢,保持床单干燥平整,无渣屑,防止压疮的发生。
③饮食护理:嘱患者勿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禁止吸烟以防止对静脉血管的刺激,进食低脂、低盐、易消化、富含粗纤维食物,以保持排便通畅,减少因大便困难而引起腹内压增高,影响下肢静脉回流。
④病情观察:观察患者有无突发性胸痛、呼吸困难、咳嗽及咯血等症状。
在应用抗凝及溶栓药后,要密切观察皮肤黏膜的出血、黑便、血尿、血性呕吐物、意识及瞳孔变化等,同时配合医生做好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等的测定[1]。
深静脉血栓防控措施
![深静脉血栓防控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232825df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c5.png)
深静脉血栓防控措施深静脉血栓(DVT)是一种严重的血管疾病,常见于长时间卧床、手术后或重病患者。
DVT可能引发肺栓塞,对患者的健康有巨大威胁。
因此,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对于深静脉血栓的防控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深静脉血栓防控措施展开讨论。
1. 提高患者活动水平深静脉血栓发生的一个主要原因是长时间的静态位姿,如长时间卧床、久坐不动等。
因此,提高患者的活动水平是预防DVT的关键。
对于长时间卧床的患者,可以通过床上活动、被动运动、肌肉康复训练等方式来促进血液循环。
而对于长时间久坐不动的人群,可以定期站起来活动,或者进行简单的运动,如踏步、活动腿部等,以减少血液在下肢的滞留。
2. 预防感染感染是深静脉血栓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感染会引发全身炎症反应,使血液凝结能力增强,增加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
因此,预防感染对于深静脉血栓的防控至关重要。
主要的预防方法包括保持个人卫生、加强锻炼身体、避免接触传染源、保持室内通风等。
3. 合理用药药物治疗在深静脉血栓的防控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抗凝治疗是常用的治疗手段之一。
抗凝药物如肝素、低分子肝素等可以有效地抑制血液凝结,避免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但是在使用抗凝药物时要注意剂量的控制,避免出现出血等副作用。
此外,还可以考虑应用抗血小板药物来预防血栓的形成。
4. 使用弹性袜弹性袜也是一种常用的深静脉血栓防控措施。
弹性袜能提供适度的压力,帮助提高下肢的血液循环,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
患有DVT或有高风险的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建议,选购适合的弹性袜进行使用。
5. 营养均衡营养的摄入对于深静脉血栓的防控也非常重要。
合理的饮食可以帮助提高机体免疫力,减少感染的风险。
此外,适当摄入一些具有抗凝功能的食物也有助于预防血栓的形成,如蔬菜、水果、花生等。
6. 积极治疗基础疾病一些基础疾病如肿瘤、心血管疾病等也是导致深静脉血栓的重要因素。
对于患有这些疾病的患者,积极进行治疗是预防血栓形成的重要措施。
及时控制基础疾病的病情可以降低DVT的风险,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术后常见并发症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防治措施
![术后常见并发症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防治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84df940a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06.png)
术后常见并发症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防治措施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一种常见的术后并发症,可以对患者的生活和康复带来严重的影响。
因此,采取适当的防治措施对于手术患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讨论术后常见并发症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防治措施,以帮助患者和医护人员做出正确的决策。
一、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危险因素:1.手术时间长:手术时间长会导致患者长时间处于固定位置,血液循环缓慢,增加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
2.手术创伤:手术切口或创伤会损伤血管内皮,增加血栓形成的可能性。
3.年龄:年龄大的患者往往伴有全身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这些疾病会增加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概率。
4.肥胖:肥胖患者常伴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全身性疾病,也容易患上深静脉血栓。
5.下肢静脉曲张: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往往有血液回流障碍,增加了血栓形成的风险。
二、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措施为了预防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早期活动:术后患者应尽早开始活动,并逐渐增加活动强度。
早期活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降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
2.使用弹力袜:弹力袜可以提供适度的压力,促进下肢静脉回流,预防血栓形成。
3.药物预防:对于高危患者,可以考虑使用抗凝药物来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
但是在使用药物之前,需要权衡利弊,并严格遵循医生的建议。
4.保持良好的水分摄入:充足的水分摄入可以增加血液流动性,预防血栓形成。
5.避免长时间固定位置:长时间处于固定位置会增加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患者应该适当改变体位,避免长时间固定。
三、治疗深静脉血栓的措施如果术后出现深静脉血栓,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1.抗凝治疗:抗凝药物可以防止血栓扩大,帮助溶解血栓,从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2.物理治疗:物理治疗包括按摩、理疗等手段,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血栓的吸收。
3.导管溶栓:导管溶栓可以直接作用于血栓部位,帮助溶解血栓。
4.手术治疗:对于一些严重的深静脉血栓,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如取栓术等。
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的预防措施及应急处理
![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的预防措施及应急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cb3a1aee6c85ec3a87c2c5ea.png)
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的预防措施及应急处理一、严密观察早期症状1、典型临床表现:下肢突发肿胀、增粗、疼痛、皮温高和肤色加深。
2、早期诊断,早期治疗DVT的关键:加强观察,认真听取患者的主诉,对比观察双下肢颜色、温度、肿胀程度和感觉运动情况。
3、为早期诊断提供临床依据:测量肢体周径,因肿胀在血栓部位以下肢体均匀出现,可伴淤血和静脉曲张,如两侧肢体同一平面的周径差>0.5cm,及时通知医师,警惕有DVT发生的可能。
二、做好健康宣教1、针对DVT的危险度分级,加强对具有高危和极高危发生DVT患者的观察和护理,护士应主动与患者交流,讲解发生DVT的病因、危险因素及后果,提高患者的警惕性;讲解下肢DVT常见的症状,告知患者如有不适及时告诉医师、护士。
2、创造安静、舒适、整洁的环境,保持适宜的湿温度,以利于静脉回流、保暖,室温应保持在25℃左右,室温过低会导致血管痉挛。
3、创造无烟环境,关注吸烟患者,劝其戒烟,长期吸烟患者血液中所含的有毒物质抑制了血管内皮细胞合成和分泌血管活性物质,周围血管内皮细胞释放的内源性舒张因子减少,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从而诱发。
4、低脂、高纤维素、易消化的食物,鼓励患者多饮水,低脂饮食可以避免血液粘稠度增高,造成血液淤滞而加重血栓的形成。
高纤维易消化饮食可保持大便通畅,避免便秘导致腹压增高而影响下肢静脉回流。
三、促进血液回流1、体位和活动抬:主动或被动锻炼行走练习、踮脚运动抬高下肢20一30度,膝关节屈曲5度目的:保护护膝关节运动功能和利于患肢血液回流,预防水肿。
要求:患肢远端足尖应高于心脏水平。
2、梯度加压弹力袜 (GCS):安全简便、费用低廉,一线方案,有助于解决血液淤滞,可减轻由于血管壁损伤造成的内皮过度牵拉,梯度压力形式为18、14、 8、 10、 8 mmHg,对增加血流最有效。
这种压力形式经临床证实,与基础值相比血流增加了138% 。
3.间断充气加压:最佳的压力梯度是踝部 45mmHg 小腿 30mmHg 大腿20mmHg;使血流速度增加240% ;可增加全身纤维蛋白溶解活性,可能是机械刺激使得内皮细胞释放纤维蛋白溶酶原所致。
泌尿外科护理常规措施有哪些
![泌尿外科护理常规措施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3b2d8d8c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df.png)
泌尿外科护理常规措施有哪些泌尿外科是专门治疗泌尿系统疾病的医学科目,包括泌尿系统的各种疾病和损伤。
泌尿外科护理是对泌尿外科患者进行的一种重要的护理工作,其目的是帮助患者尽快康复,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泌尿外科护理常规措施包括术前准备、术后护理、并发症预防等多个方面,下面将详细介绍。
术前准备。
1. 了解患者病史,护理人员应该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包括既往病史、家族病史等,以便为手术做好准备。
2. 心理护理,术前焦虑是患者常见的心理问题,护理人员应该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其心理状态,并进行相应的心理疏导工作。
3. 皮肤护理,术前应对患者进行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干燥,以减少手术感染的风险。
4. 饮食护理,术前应指导患者进行禁食,以避免手术中出现呕吐等并发症。
术后护理。
1. 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术后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体温、脉搏、呼吸等,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2. 疼痛管理,术后患者常常会出现疼痛,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给予相应的镇痛治疗。
3. 导尿护理,术后患者常常需要留置导尿管,护理人员应定期观察导尿管的引流情况,及时更换导尿袋。
4. 伤口护理,术后患者的伤口需要定期更换敷料,护理人员应做好伤口护理,防止感染的发生。
5. 饮食护理,术后患者需要根据医嘱进行饮食护理,包括逐渐恢复正常饮食,避免刺激性食物等。
并发症预防。
1. 深静脉血栓预防,术后患者需要卧床休息,容易出现深静脉血栓,护理人员应进行被动活动,定时翻身,使用抗凝药物等预防措施。
2. 尿路感染预防,术后患者常常需要留置导尿管,容易出现尿路感染,护理人员应加强导尿管的护理,保持导尿通畅,预防感染的发生。
3. 术后并发症预防,术后患者可能出现各种并发症,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各种并发症。
总之,泌尿外科护理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需要护理人员具备丰富的临床护理经验和专业知识,才能做好相关的护理工作。
手术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与肺栓塞预防措施(2)
![手术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与肺栓塞预防措施(2)](https://img.taocdn.com/s3/m/28a1bfe3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ad.png)
手术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与肺栓塞预防措施(2)手术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与肺栓塞预防措施(1)抗凝疗法。
(2)溶栓疗法。
溶栓疗法主要用药是尿激酶、链激酶及t PA。
3.2对急性肺栓塞的病人要注意全身情况,保持安静,绝对卧床,避免用力防止栓子再次落。
严密监测呼吸、心率、血压、静脉压、心电图及血气的变化。
给予吸氧提高PaO2,对合并严重呼吸衰竭可使用经面罩无创机械通气或经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应避免气管切开,以免在抗凝或溶栓过程中局部大量出血,同时应维持心肺功能,抗休克和纠正心率失常。
急性肺栓塞的治疗包括溶栓治疗、抗凝治疗、介入治疗和外科手术等。
常用的抗凝药物为普通肝素、低分子量肝素和华法令;常用的溶栓药物为尿激酶(UK)、链激酶(SK)和重组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rtPA可使纤维蛋白溶解局限于血栓部位,而不至于出现全身性纤维蛋白溶解亢进。
4、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预防与护理护理方法根据不同的患者制定不同的护理计划实施整体护理,包括基础护理、科学有效的机械护理、健康教育。
4.1 密切观察严密观察术后病人的血压、脉搏、呼吸、肢体活动等情况,如活动时突然出现呼吸困难、胸痛、胸闷、气短、心悸、咳嗽、大汗、意识不清等情况要高度警惕发生肺栓塞的可能,立即给予平卧、吸氧,并报告医生及时行心电图、动脉血气分析、胸片等检查,以明确诊断、及时治疗。
病人卧床期间,应观察下肢皮肤的颜色、温度、足背动脉的搏动和下肢静脉的充盈情况,必要时做四肢血管彩色多普勒。
重点观察下肢肿胀的程度,每天做2次小腿腓肠肌实验检查,阳性者提示腓肠肌静脉丛有血栓形成,应视为深静脉血栓(DVT)的早期症状,要及时通知医师进行处理。
发生DVT后,由于组织缺血缺氧,皮肤温度可逐渐由暖变冷,肤色苍白,觉冷,尤以肢端为重。
皮肤出现青紫花斑,此时需采取保暖措施,受累肢体可用湿热敷,温度宜在38℃~40℃以缓解血管痉挛,有利于侧支循环的建立。
切忌挤、按摩肢体,防止栓子脱落,及时应用抗凝、溶栓疗法等4.2基础护理4.2.1①术后返回病房立即开始下肢按摩,由远端向近端挤压肌肉,促进静脉血液回流。
泌外科护理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泌外科护理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0e498e73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0c70865.png)
泌外科护理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泌外科护理是在泌尿外科领域提供全面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泌外科护理中,护士们面临各种常见问题,需要与患者和医疗团队紧密合作,以提供最佳的护理和解决方案。
本文将探讨泌外科护理中常见问题,并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法。
一、术后疼痛管理在泌尿外科手术后,患者常常会感到疼痛。
对于这个问题,护士应采取以下措施来管理疼痛:1. 评估疼痛程度:护士应让患者定期评估自己的疼痛程度,使用合适的疼痛评估工具,并记录相应的数据。
2. 采用多种疼痛管理方法: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和个人需求,护士可以采用多种方法来管理疼痛,包括口服镇痛药物、注射镇痛药物、局部镇痛等。
3. 定期复查效果:护士应定期复查患者的疼痛程度,并根据需要进行药物调整,以确保患者的疼痛得到有效控制。
二、导尿管护理导尿管在泌外科手术中常被使用,下面是导尿管护理的一些建议:1. 观察尿液颜色和量:护士应定期观察患者导尿管排出的尿液颜色和量,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2. 保持导尿管通畅:护士应保持导尿管的通畅,定期冲洗导尿管以防止结石和血块等。
3. 防止感染:护士应定期更换导尿管固定带,保持导尿管周围干燥清洁,预防感染的发生。
三、伤口护理在泌外科手术后,伤口护理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以下是关于伤口护理的一些建议:1. 观察伤口状态:护士应定期观察患者手术伤口的情况,包括伤口外观、渗液情况等,并记录相关数据。
2. 清洁伤口:根据医嘱,护士应定期清洁患者的手术伤口,以预防感染的发生。
3. 更换敷料:护士应根据医嘱更换患者的伤口敷料,保持伤口干燥清洁。
四、术后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在泌外科护理过程中,预防和处理术后并发症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术后并发症及其预防和处理方法:1. 尿潴留:护士应定期评估患者的排尿情况,如果发现尿潴留,可以采用膀胱冲洗、导尿等方法来解决。
2. 深静脉血栓形成:护士应鼓励患者进行早期活动,使用弹力袜等预防措施,以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
防止深静脉血栓的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防止深静脉血栓的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63d81a84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bcf8078.png)
防止深静脉血栓的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是指在静脉内形成血栓,通常发生在下肢深静脉。
DVT的发生可能会引发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等严重后果,因此早期预防和及时诊断对于患者的生命安全至关重要。
为了提高对DVT的预防和处理水平,制定并执行规范化的操作流程是必要的。
本文将介绍防止深静脉血栓的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以期提高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医疗质量。
一、术前准备1. 患者信息准备:确认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以及既往病史等基本信息,并建立相关的电子病历。
2. 患者评估:对患者进行临床评估,包括血液凝固功能、下肢静脉血流速度、是否存在危险因素等的评估。
3. 预防策略讨论:根据患者的评估结果,制定适合的深静脉血栓预防方案,如药物治疗、物理性预防措施等。
二、手术过程1. 麻醉管理: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如全身麻醉、脊麻等,并严格遵循相关操作规范和安全措施。
2. 术中监测:对患者进行术中监测,包括心电图、呼吸、血压等,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
3. 肢体保护:在手术过程中,采取措施避免患者肢体过度受压或长时间固定不动,如使用枕头、护垫等,减少深静脉血栓的发生风险。
4. 完善的手术操作:根据具体手术的要求,医务人员需严格遵循手术规范和操作要求,提高手术质量,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三、术后观察1. 术后密切观察:患者术后应进入监护病房或恢复室进行密切观察,并时刻注意患者的体征和症状变化。
2. 早期活动: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适当引导患者早期进行肢体活动,促进血液循环,减少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3. 预防治疗:根据患者的评估结果和术后情况,进一步完善预防治疗方案,如继续使用药物治疗、采取特殊的物理预防措施等。
4. 术后教育:及时向患者和家属提供深静脉血栓相关知识,如症状、预防措施、复查等,增强患者的自我管理意识。
四、评分标准1. 评估指标:制定医疗机构内部的深静脉血栓评分标准,包括患者病史、术前评估结果、术中操作情况、术后观察等多个方面的指标。
术后预防血栓的护理措施
![术后预防血栓的护理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d2119e8c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7ff4276.png)
术后预防血栓的护理措施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手术已经成为治疗疾病的重要方式。
然而,手术后可能会出现血栓形成的风险,这对患者的康复和生命安全构成了威胁。
为了预防术后血栓的发生,护理人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护理措施。
术后患者需要进行早期活动。
术后患者往往需要卧床休息,但长时间的卧床休息会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
因此,在医生的指导下,护理人员应鼓励患者进行早期活动,如床边坐立、站立、行走等。
这些活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
术后患者需要进行肢体抬高。
术后患者的肢体抬高可以帮助血液回流,减少静脉淤血,从而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
护理人员可以利用床垫或枕头将患者的患肢抬高,保持肢体处于心脏的上方。
同时,护理人员还需定期检查患者的肢体温度、颜色和脉搏,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术后患者需要进行静脉溶血栓预防。
护理人员应按照医生的嘱咐,给予患者静脉溶血栓预防药物,如低分子肝素等。
这些药物可以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和血栓的形成,有效降低血栓的风险。
同时,护理人员还需密切观察患者的用药情况和血液凝结指标,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和疗效。
术后患者还需要进行血液稀释治疗。
护理人员可以通过给予患者充足的水分和补充适量的电解质,帮助稀释血液,降低血液黏稠度,减少血栓的形成。
护理人员还需定期检查患者的血液黏稠度和电解质水平,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患者的血液稀释治疗效果。
术后患者需要进行术后护理观察。
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与血栓形成相关的并发症,如深静脉血栓栓塞症等。
护理人员还需定期进行相关检查,如超声检查、D-二聚体检测等,评估患者的血栓形成风险和预防效果。
术后预防血栓的护理措施包括早期活动、肢体抬高、静脉溶血栓预防、血液稀释治疗和术后护理观察。
这些措施可以减少术后血栓的发生,保障患者的安全与康复。
护理人员在实施这些措施时,应密切配合医生的治疗计划,确保护理工作的科学性和针对性,最大限度地预防术后血栓的发生。
外科手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
![外科手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98520215fc4ffe473368ab41.png)
4 1 心理 护理 .
疾病 的能力 也较低 下 , 常常会 产生 一系列 不 良情 绪如
恐惧 、 焦虑 等 , 医生及 护士 产生敌 意 , 拒治疗 。同 对 抗
者 有不适 及 时监测 。3 指导患 者正确 使用胰 岛 素泵 , ) 禁 止患 者调 节功能键 。如有报 警及 时通知 医务人 员 。 43 饮食 护理 . 安 装 泵 后 患儿 可 进 行正 常 活 动 , 但
4 8. 9
42 1 置泵 前 的护理 ..
胰 岛素泵 为高 科 技产 品 , 儿
童好奇 心重 , 求知 欲强 , 对高科 技产 品 的操 控感 兴趣 。 因此 , 向患儿 及 家 属介 绍 糖 尿病 的基 本 知识 , 泵治疗儿童糖尿病护理体会 [] 中外健康文摘 , J.
外 科 手术 后 患者 深静 脉 血栓 形成 的预 防及 护理
赵桂 雪
( 牡丹 区中心 医院 , 东 山 摘要 : 目的
菏泽
24 0 ) 7 0 0 按 深 静脉 血 栓 形成 高危
探 讨 外科 手 术后 患者深静 脉血栓 形 成 的预 防及 护理措 施 。方 法
因素对 10 2 例术后 卧床 患者进行分级评估, 并针对性实施综合预 防措施 , 观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症状和体征,
足够 的耐心 和爱心 来 对 待他 们 , 听 他 们 的心 声 , 倾 听 他们 诉说 烦恼 和担 忧 , 鼓励 他 们 表 达 自己 的想 法 、 多
与他人 沟通 , 时 纠正 他们 的错 误 认识 和行 为 , 助 不 帮
他们 分析 问题并 寻找解 决 问题 的方法 , 树立 战胜疾 病 的信 心 [l 2。
4 2 置 泵 的 护 理 .
血糖 ; 餐后 半小 时适 当运 动 , 如慢 跑 、 楼 梯 等 , 加 爬 增 胰 岛素 的敏 感性 , 降低 血糖 高峰值 .
深静脉血栓知识及预防措施
![深静脉血栓知识及预防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674ead10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91.png)
(3)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混合型):临床上最常见。临床表现可为前两者表现的相加,患肢整个静脉系统几乎全部处于阻塞状态,疼痛剧烈,整个肢体明显肿胀,皮肤紧张、发亮、发绀,称为股青肿。全身反应明显,体温常达39℃以上,神志淡漠,有时有休克表现。
4、保持大便通畅,因80%DVT发生在左下肢,与乙状结肠宿便有关。
5、保持心情舒畅,手术后心情不佳,可引起交感、迷走神经功能紊乱,血管舒缩功能失调。
6、鼓励患者深呼吸或有效咳嗽,以加速血液回流。
二、防止静脉内膜损伤:
1、提高静脉穿刺技能,穿刺时尽量缩短扎止血带的时间,减轻对局部和远段血管的损害。
2、减少和避免下肢静脉的穿刺,因为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是上肢的3倍,一般情况下,没有上肢损伤,不在下肢穿刺。
1.病情观察:密切观察患肢疼痛的部位、持续时间、性质、程度,皮温、皮肤颜色、动脉搏动及肢体感觉等,并每日进行测量、记录、比较。
2.体位与活动①卧床休息1~2周,禁止热敷、按摩,避免活动幅度过大,避免用力排便,以免血栓脱落;②休息时患肢高于心脏平面20~30cm,改善静脉回流,减轻水肿和疼痛。③下床活动时,穿医用弹力袜或用弹力带,使用时间因栓塞部位而异,周围型血栓形成使用2周,中央型血栓形成,可用3~6个月。
4.
5.术后鼓励患者尽早在床上进行患肢的活动,以加强肌肉收缩,提高血流速度,并减少血栓再次形成的几率。
6.术后1个月应到院复查,明确是否有复发的征象。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措施
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和护理措施
![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和护理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d4f7f0e1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8f.png)
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和护理措施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和护理措施长期卧床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可使原有病情加重,致残率增加。
护理人员在临床工作中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减少DVT的发生,可降低患者的致残率和病死率,减少住院时间、医疗费用。
一、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一)做好宣传教育工作给患者和家属讲解发生DVT的病因、危险因素及后果。
避免高胆固醇饮食,给予低脂、富含维生素的饮食,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给予缓泻剂。
(二)活动卧床患者至少每2h翻身一次,鼓励并督促其在床上主动伸屈健侧下肢,做屈趾、屈背、内外翻以及足踝的翻转运动,由护士或家属被动按摩患侧下肢比目鱼肌和腓肠肌。
(三)穿刺部位的选择静脉输液或采血时,应避免在下肢静脉或股动脉穿刺,特别是下肢反复穿刺。
静脉输液和采血宜选用上肢浅静脉,动脉采血可选用桡动脉穿刺。
(四)药物预防用肝素、阿司匹林等抗凝药降低血液黏滞性、预防血栓形成。
(速避凝)由于抗凝作用强,很少引起出血,不需要监测凝血酶时间等优点,在预防DVT上取得较好效果。
常用速避凝2ml皮下注射,2次/d,连用5~7d。
在应用速避凝时应注射腹壁前外侧,左右交替,注意监测肝肾功能及有无过敏反应。
(五)严密观察DVT的症状对长期卧床患者护士应经常观察双下肢肤色、温度、肿胀程度及感觉,必要时测量双下肢同一平面的周径。
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二、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一)一般护理抬高患肢20°~30°,膝关节屈曲15°。
注意保暖,床上活动时应避免动作过大,禁止患肢按摩,避免用力排便,以防血栓脱落。
严密观察患肢肿胀程度、末梢循环、色泽变化;每日测量并记录患肢不同平面周径,并与以前记录和健侧周径相比较。
由于患肢血液循环差,受压后易引起褥疮,可用厚约10cm软枕垫于患肢下。
(二)溶栓护理溶栓治疗主要用尿激酶。
尿激酶全身用药时通过周围静脉滴注方式给予溶栓药物,用药剂量大,2个月以内活动性出血的脑卒中、未能控制的高血压等禁用此疗法。
手术室预防深静脉血栓措施实践指南课件
![手术室预防深静脉血栓措施实践指南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dcadd62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30.png)
手术室预防深静脉血栓措施实践指南课件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手术室预防深静脉血栓措施实践指南一、引言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是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尤其在大手术和长时间卧床的患者中更为常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泌尿外科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泌尿外科大型手术如全膀胱切除肠代膀胱、嗜铬细胞瘤切除、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等,手术时间较长、术后予止血药物、术后卧床等,都有可能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
一、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形成的原因分析1.血流缓慢、静脉内膜损伤及血液高凝状态是血栓形成的三大因素。
手术中脊髓或全身麻醉,导致周围静脉扩张,静脉血流减慢;麻醉时静脉壁平滑肌松弛,使内皮细胞受牵拉而胶质暴露;术中由于麻醉作用致使下肢肌肉完全麻痹,失去收缩功能;以及术中出血、输血等。
大手术后,凝血因子和血浆纤维蛋白原增加,因而处于高凝和抗凝功能削弱状态。
大手术后,因切口疼痛或其它问题须卧床休息,下肢肌肉处于松弛状态,有时膝下垫枕呈屈曲状态,均可使血流缓慢,从而诱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大手术后的感染可致血管周围组织化脓性炎症,亦可损伤静脉管壁的内膜,使血小板黏附在病变的内膜上,进而发展成血栓。
下肢深静脉是最常见的静脉血栓形成部位。
由于解剖因素,左下肢DVT 的发生率高。
大于35岁,肥胖以及术前长期住院,术后长期卧床的患者,常伴有静脉血流缓慢,故DVT 的发生风险也升高。
此外,合并糖尿病、充血性心力衰竭、严重静脉曲张、有静脉血栓形成史及血凝异常疾病,均可增加围手术期发生DVT的风险。
2.肺栓塞(PE)是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堵塞肺动脉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其发病率在心血管疾病中仅次于肿瘤和心肌梗死,占致死原因的第三位。
手术是引起肺栓塞的高危因素。
肺栓塞发生的危险程度与手术大小、手术时间和患者年龄密切相关。
最常见的是静脉系统的血栓随血流堵塞肺动脉而发生的疾病,血栓多来自机体的深静脉,肺栓塞患者中约80%存在深静脉血栓。
在致死性肺栓塞的病例中,下腔静脉、髂总静脉、股静脉血栓出现的几率是腘静脉、足部静脉血栓发生率的3倍。
二、、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的临床表现1.深静脉血栓的临床表现:约50%~80%的DVT 可无临床表现。
临床有症状和体征的DVT 均由于血栓所致静脉壁炎变及静脉回流障碍所引起的,因而其症状完全取决于受累血管的大小和部位以及血栓形成的范围和性质。
DVT临床上常分为两类:小腿肌肉静脉丛血栓形成和髂股静脉血栓形成。
前者由于范围较小,临床症状可不明显,仅有小腿部疼痛和压痛以及小腿轻度肿胀(不超过健侧3 cm),Homans征(直腿伸踝试验) 阳性,Neuhof征(腓肠肌压迫试验)阳性。
当血栓延伸到髂股静脉时,主要有三个特征:①产生局部持续性疼痛,压痛位于髂股静脉的体表部位;②患肢肿胀超过健侧3 cm以上;③浅静脉曲张。
广泛性髂股静脉闭塞,称为股青肿或蓝色静脉炎,这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最严重的类型。
患肢剧痛,严重肿胀、紫绀、肢冷,足背与胫后动脉搏动消失,全身反应严重高热甚至出现休克。
如果血栓延伸至下腔静脉时,双下肢、臀部、下腹和外生殖器均明显水肿。
如果血栓脱落,可酿成肺栓塞。
2.急性肺栓塞的临床特点都在患者较长时间卧床后下床活动或排尿排便时突然头晕、晕厥、休克、呼吸困难、面色发绀、深大呼吸, 继而呼吸循环衰竭, PTE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临床医生应熟悉其临床表现结合病史及易患因素综合分析,并作相应检查,从而减少PTE的误诊和漏诊,使患者得到及时准确的治疗。
将临床表现归纳为:(1)呼吸困难及气促:是肺栓塞最常见的症状,约80%~90%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其程度与栓塞面积有关;(2)胸痛:表现为胸膜炎性胸痛和心绞痛样胸痛,胸膜炎性胸痛发生率约为40%~70%,提示栓塞部位靠近外周,预后可能较好,心绞痛样胸痛的发生率约为4%~12%,体循环低血压、冠状动脉痉挛,右心室张力增高等因素引起冠脉血流减少,加之低氧血症和心肌耗氧量增加是引起心绞痛样胸痛的重要原因,严重者可出现心肌梗死;(3)晕厥:是由于心输出量突然下降造成的一过性脑供血不足引起,可以是PTE唯一首发症状,多合并呼吸困难和气促,往往为大块栓子栓塞、死亡率高达40%,其中部分患者可猝死;(4)因呼吸困难和剧烈胸痛患者出现烦躁不安,惊恐和濒死感,发生率约为55%,大面积PTE患者可出现血压下降,甚至休克;(5)咳血:多于栓塞后24 h出现,主要反映局部肺泡血性渗出,早期为鲜红色,数日后可变为暗红色,占11%~30%;(6)咳嗽,多为干咳或伴有少量白痰,继发感染时可出现脓痰;(7)心动过速,心率>100次/min,多于栓塞后立即出现,发生率30%~40%;(8)发热:因出血坏死物质吸收或继发感染等因素约43%患者出现发热。
结合体检患侧呼吸运动减低,膈肌上抬,肺下界上移,肺底活动度减少,病变部位叩诊呈浊音,听诊可闻及细湿罗音和哮鸣音;(9)可有下肢水肿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应体征等有助于诊断。
三、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及肺栓塞的治疗1.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措施DVT 的治疗目的可以归纳为3 个方面:(1)预防肺梗死造成的死亡;(2)防止静脉血栓复发;(3)防止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
目前抗凝溶栓是DVT 的主要治疗方法。
(1)抗凝疗法。
(2)溶栓疗法。
溶栓疗法主要用药是尿激酶、链激酶及tPA。
2.对急性肺栓塞的病人要注意全身情况,保持安静,绝对卧床,避免用力防止栓子再次落。
严密监测呼吸、心率、血压、静脉压、心电图及血气的变化。
给予吸氧提高PaO2,对合并严重呼吸衰竭可使用经面罩无创机械通气或经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应避免气管切开,以免在抗凝或溶栓过程中局部大量出血,同时应维持心肺功能,抗休克和纠正心率失常。
急性肺栓塞的治疗包括溶栓治疗、抗凝治疗、介入治疗和外科手术等。
常用的抗凝药物为普通肝素、低分子量肝素和华法令;常用的溶栓药物为尿激酶(UK)、链激酶(SK)和重组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rtPA可使纤维蛋白溶解局限于血栓部位,而不至于出现全身性纤维蛋白溶解亢进。
四、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预防与护理护理方法根据不同的患者制定不同的护理计划实施整体护理,包括基础护理、科学有效的机械护理、健康教育。
1. 密切观察严密观察术后病人的血压、脉搏、呼吸、肢体活动等情况,如活动时突然出现呼吸困难、胸痛、胸闷、气短、心悸、咳嗽、大汗、意识不清等情况要高度警惕发生肺栓塞的可能,立即给予平卧、吸氧,并报告医生及时行心电图、动脉血气分析、胸片等检查,以明确诊断、及时治疗。
病人卧床期间,应观察下肢皮肤的颜色、温度、足背动脉的搏动和下肢静脉的充盈情况,必要时做四肢血管彩色多普勒。
重点观察下肢肿胀的程度,每天做2次小腿腓肠肌实验检查,阳性者提示腓肠肌静脉丛有血栓形成,应视为深静脉血栓(DVT)的早期症状,要及时通知医师进行处理。
发生DVT后,由于组织缺血缺氧,皮肤温度可逐渐由暖变冷,肤色苍白,觉冷,尤以肢端为重。
皮肤出现青紫花斑,此时需采取保暖措施,受累肢体可用湿热敷,温度宜在38℃~40℃以缓解血管痉挛,有利于侧支循环的建立。
切忌挤、按摩肢体,防止栓子脱落,及时应用抗凝、溶栓疗法等2.基础护理(1).①术后返回病房立即开始下肢按摩,由远端向近端挤压肌肉,促进静脉血液回流。
②术后抬高患肢时,不要在腘窝或小腿下单独垫枕,以免影响小腿深静脉回流,必要时下肢热敷,促进血液循环。
③鼓励患者尽早开始足趾主动活动,并多做深呼吸及咳嗽动作,每小时12~15次,以增加横膈肌运动,减少胸腔压力,促进血液循环。
④尽可能早期离床活动,逐渐增加肢体各关节的活动范围以及肌力锻炼。
鼓励病人在床上多翻身或尽早开始经常的膝、踝、趾关节主动屈伸活动,尽可能早期离床活动,避免长时间的半卧位。
对年老体弱者指导家属为其定时按摩四肢肌肉,并进行双下肢曲伸运动,以利于血液循环。
术后24 h~48 h鼓励病人早期下床活动,逐渐增加活动量。
若术后持续卧床超过4 d者,要定时进行下肢的被动运动,多活动膝关节和踝关节,并定时翻身,也可较好促进下肢静脉血流而预防血栓形成。
同时注意观察有无静脉血栓形成的指征,例如大腿肿胀、肤色变暗,小腿压痛及肿胀等;下地前嘱病人及家属一定要配合,病人应在床上坐5 min~10 min,在无头晕不适症状后,再慢慢地坐床边活动双下肢,然后床边活动10 min,第1 d时间不宜过长,以后再逐渐增加活动量,注意避免PE发生。
⑤劝吸烟的患者戒烟,避免因尼古丁等刺激引起血管收缩和增加血液黏稠度(2).静脉血管的护理输液时尽量采用上肢静脉输液,避免下肢静脉的穿刺,特别是股静脉的穿刺。
若非要使用下肢静脉,应保证一次穿刺成功,减少不必要的股静脉穿刺。
选择小分支输液时,针头宜细。
要提高穿刺质量,操作力求一次成功。
需长期输液或经静脉途经给药者,应避免在同一部位同一静脉反复穿刺。
使用对静脉有刺激性的药物时更应注意,以防诱发血栓形成。
拔针后棉球按压时间不宜过长,扎止血带不宜过紧。
(3).保持大便通畅用力解大便时,易使已形成的栓子在未溶解前脱落,造成肺栓塞。
所以保持大便通畅、防止便秘非常重要。
指导病人术后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纤维素、易消化的软食,对大便干燥的病人,酌情使用开塞露或甘油剂,以保持大便通畅。
向病人讲解术后第1次大便应在床边进行,且旁边要有医护人员或家属看护,排便时不能过分用力,以防发生PE。
(4).警惕肺栓塞的形成,其一般发生在血栓形成1~2周内,且多发生在久卧后开始活动时。
当DVT患者出现胸痛、呼吸困难、血氧饱和度下降时,要意识到肺栓塞的可能,并及时处理。
对突发性原因不明的呼吸困难、心悸、气短、胸闷、酷似心绞痛、心肌梗死样疼痛等,特别是出现脑缺氧的症状,如头痛、头昏、晕厥、视物模糊等,更要引起重视。
疑似肺栓塞早期症状,应立即取端坐位,双下肢下垂,减少回心血量,同时给予镇静剂;立即给高浓度氧气间断吸入,观察呼吸困难、发绀是否好转;严格控制输液速度(30滴/min)及输液量(不超过1500ml/24h),以免加重心脏负荷;及时执行医嘱,并做好时间记录,同时药物交接班要明确,以保证药物在规定时间内滴入。
3.机械预防措施:主要应用逐级加压弹力袜和间歇充气加压装置等机械方法,其作用是利用机械性原理促使下肢静脉血流加速,阻止深静脉扩张,保护静脉内膜不致损伤,并有防止足、股部静脉血流迟缓、促进血液回流、增加静脉血液流速的作用,从而减少静脉淤滞,降低术后下肢DVT发生率。
可根据患者年龄、手术时间长短及手术等级,可只选用弹力袜,或弹力袜加加压装置。
弹力袜穿着长度从足部到大腿根部,要特别注意,不能在袜的近端有弹力圈,以避免近端压力太大,反而影响静脉回流。
使用间歇充气加压装置时应检查各接口的密闭性,捆绑时防止管道扭曲,袖带与患肢接触面以容下一指为宜,避开肢体关节及导管处,同时注意观察患肢皮温、颜色、足背动脉搏动情况。
个别患者还可使用足底静脉泵,可迅速挤压足部静脉,增加血流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