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概论 期末复习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艺术概论期末复习题

整理人:安琪

一、名词解释

1.艺术典型:就是艺术家运用典型化的方法,创造出来的具有栩栩如生的鲜明个性并体现出普遍意义的典型形象。

2.审美意象:是指在对客观世界审美感知与体验的基础上,融会主观的思想、感情、愿望、理想,在艺术家头脑中经过艺术创造形成的意象。

3.艺术传达活动:是指艺术家借助一定的物质材料和艺术媒介,运用艺术技巧和艺术手法,将自己在艺术构思活动中形成的审美意象物态化,成为可供其他人欣赏的艺术作品和艺术形象。

4.形象思维:是通过具体、感性的形象来达到对事物本质规律认识的一种思维形式。

5.艺术风格:是指艺术家的创作在总体上表现出来的独特的创作个性与鲜明的艺术特色。

6.艺术流派:是指在中外艺术发展的一定历史时期里,由一批思想倾向、美学主张、创作方法和表现风格方面相似或相近的艺术家所形成的艺术派别。

7.艺术思潮:是指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特别是在一定的社会思潮和哲学思潮的影响下,艺术领域所发生的具有广泛影响的思想潮流和创作倾向。

8.艺术语言:是指任何一门艺术都有自己独特的表现方式和手段,运用独特的物质媒介来进行艺术创作,从而使得这门艺术具有自己独具的美学特征和艺术特征。

9.艺术意蕴:是指深藏在艺术作品中内在的含义或意味,常常具有多义性、模糊性和朦胧性,体现为一种哲理、诗情或神韵,经常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需要欣赏者反复领会、细心感悟,用全部心灵去探究和领悟,它也是文艺作品具有不朽的艺术魅力的根本原因。

10.意境:就是艺术中一种情景交融的境界,是艺术中主客观因素的有机统一。

11.审美直觉:是指人们在审美活动或艺术鉴赏活动中,对于审美对象或艺术形象具有一种不假思索而即刻把握与领悟的能力。

12.共鸣:是指在艺术鉴赏过程中,鉴赏主体在审美直觉和审美体验的基础上,深深地被艺术作品所感动、所吸引,以至于达到忘我的境界,由此达到鉴赏主体与艺术形象之间契合一致,物我统一,物我两忘。

13.艺术批评:在艺术鉴赏的基础上,在一定的艺术理论指导下,对艺术作品和艺术现象进行细致深入的研究分析,并作出理论上的鉴别和论断。

二、简答

1.分析柏拉图的客观精神说?

答:柏拉图认为,理式世界时第一性的,感性世界是第二性的,而艺术世界仅仅是第三性的。也就是说,只有理式世界才是真实的,而现实世界只是理式世界的摹本,那么,艺术世界当然更不真实了,艺术只能算作“摹本的摹本”,“影子的影子”,“和真实隔着三层”。这样一来,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而现实又是对理式的模仿。显然,柏拉图对艺术本质的认识,是基于他客观唯心主义的哲学观。然而,柏拉图对艺术本质的认识中,也有值得我们注意的东西,那就死他力图从具体的艺术作品中找出深刻的普遍性来。

2.模仿说

答:亚里士多德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他首先肯定了现实世界的真实性,从而也就肯定了“模仿”现实的艺术的真实性。同时,他进一步认为,艺术所具有的这种“模仿”功能,使得艺术甚至比它所“模仿”得现实世界更加真实。他强调,艺术所“模仿”的不只是现实世界的外形或现象,而且是现实世界内在的本质和规律。因此他认为,诗人和画家不应当“照事物本来的样子去模仿”,而是应当“照事物的应当有的样子去模仿”,也就是说,还应当表现出事物的本质特征来。

3.“艺术生产”理论究竟给艺术学研究提供了那些启示?

答:第一,艺术生产理论揭示了艺术的起源、性质和特点。

首先,从艺术的起源来看可能有多种多样的原因,但归根结底,离不开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

其次,从艺术的性质和特点来看,艺术是审美主客体关系的最高形式,艺术的本质是实践基础上审美主客体的统一。突出特点是把创作主体强烈的主观因素渗透到过程中,并融会到作品中。

第二,艺术生产理论阐明了两种生产的“不平衡关系”。(?)

一定时代艺术的发展,从最终原因上讲总是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形成的。但是,艺术生产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这就是说,在社会发展历史的某些阶段上,艺术的繁荣与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呈现出某种不平衡现象,两种生产不平衡的现象,与艺术生产最终必然受物质生产制约并不矛盾。前者是个别、特殊的现象,后者是一般、普遍的规律。

第三,艺术生产理论揭示了艺术系统的奥秘。

艺术生产理论把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艺术鉴赏这三个相互联系的环节,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来研究,从而揭示出它们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辩证关系。4.艺术欣赏具有主体性的特点

答:由于欣赏者的生活经验与性格气质不同,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不同,在审美感受上就形成了鲜明的个性差异,使艺术欣赏打上欣赏主体的烙印。例如:19世纪俄国作家赫尔岑,看完莎士比亚名剧《哈姆雷特》之后,被剧中人物的命运深深感动,不但两眼流泪,甚至号啕大哭。与之相反,和他同时代的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看后却十分冷漠,因为托尔斯泰对剧中主人公的评价并不高,认为哈姆雷特是一个“没有任何性格的人物,是作者的传声筒而已”。

5.审美性特征

答:1.艺术的审美性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

2.艺术的审美性是真、善、美的结晶

3.艺术的审美性是内容美和形式美的统一

6.如何理解艺术的审美性和“丑”的关系?

答:1.艺术的审美性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

2.艺术的审美性是真、善、美的结晶

3.艺术的审美性是内容美和形式美的统一

生活中除了真、善、美,也有假、恶、丑。但是,生活中“丑”的东西,经过艺术家的创造性劳动,同样要通过审美特征在艺术作品中体现出来。生活中的“丑”经过艺术家的能动创造变成了艺术美。事物本身“丑”的性质并没有变,但是作为艺术形象有了审美意义。通过对“丑”的深刻揭露与无情鞭挞,从反面讴歌和肯定了美,艺术史上的优秀艺术作品,都是通过艺术的审美性,使“丑”的人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