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国际贸易理论-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迈克尔.波特 企业是否能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家的因素。 理论的简要内容: 钻石体系
(一)影响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因素 一 影响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因素 1.生产要素 生产要素 它包括:人力资源;自然资源;知识资源;资本资源;基础设施。生产 要素又分为初级要素和高级要素两类。初级要素是指一个国家先天拥有 的自然资源和地理位置等。高级要素则是指社会和个人通过投资和发展 而创造的因素。一个国家若要取得竞争优势,高级要素远比初级要素重 要。 2.需求因素 需求因素 国内需求条件是特定产业是否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另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波特认为,国内需求对竞争优势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三个方面进行的: 一是本国市场上有关产业的产品需求若大于海外市场,则拥有规模经济,有 利于该国建立该产业的国际竞争优势。 二是若本国市场消费者需求层次高,则对相关产业取得国际竞争优势有利。 因为老练、挑剔的消费者会对本国公司产生一种促进改进产品质量、性 能和服务等方面的压力。 三是如果本国需求具有超前性,那么为它服务的本国厂商也就相应地走在了 世界其他厂商的前面。
两种理论的差异和联系 : 范围不同: 比较优势理论只考虑某些产品或产业的国际竞争能力,而且主要是对其成本即 价格的竞争能力进行比较。竞争优势理论则是将一国的国际竞争能力即生产力发 展水平与它国进行比较,而且,它除了考虑现实情况之外,还要考虑潜在的利益 对比。 性质不同:比较优势是相对性的概念,一国在某些方面具有比较优势,在另一 些方面必具有比较劣势。这种理论的逻辑结果是,任何国家都应安于现状、保持 现状。因为这样可以在付出最小代价的情况下使本国获利。竞争优势是绝对性的 概念,一个国家或者处于竞争优势,或者处于竞争劣势,界限相当清楚,没有半 点含糊。任何国家都必须付出极大的努力,才能使自己取得或保持竞争优势。
波特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第四节 产业内贸易理论
内容框架 一、产业内贸易的概念 二、产业内贸易理论的假设前提 三、产业内贸易指数 四、产业内贸易发生的解释
五、对产业内贸易理论的简评
背景
第三次科技革命后,国际贸易量、贸易的商品结构和地理方 向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发达国家之间的产业内贸易 欧共体建立于20世纪50年代,其宗旨是消除成员国之间 贸易壁垒,推进经济一体化。如果欧共体贸易壁垒逐步取 消,那么依据标准的比较优势理论,人们有理由预期,汽 车,电冰箱,时装等不同行业产品,应在不同国家通过专 业化方式生产出来,不同成员国生产同类产品现象应不断 减少并趋于消失。
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几十年后,欧盟主要国家仍在生产功能类似但品 牌不同的汽车;人们仍在伦敦,巴黎,波恩,罗 马超市中购买来自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不 同款式时装和生活用具;满载瑞典家具驶向伦敦 的轮船与满载英国家具运往斯德戈尔摩的轮船在 海上相遇。
2、跨国公司的公司内贸易迅速发展
水平一体化投资与产业内贸易 : 在水平一体化模型中,跨国公司主要在经济 发展水平和市场规模相似的进出口贸易国家之间 从事类似的经营活动,因此倾向于在各个国家都 建立自己的生产和销售体系,在当地生产,满足 当地需求。 在经济发展水平类似的国家之间建立内部市 场,进行差别产品交易,呈现出产业内贸易的特 征,同时又有规模经济的特征,在需求的拉动下 ,产业内贸易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产业内贸易的特征
(1)产业内贸易是以异质性和规模经济为基础的。国家 之间的要素禀赋越相似,经济发展水平越接近,产业内贸 易发生的可能性就越大。 (2)产业内贸易的参加国都以世界市场作为自己的目标 市场,参加国利用规模经济降低成本的机会是相同的,因 而不可以简单地凭贸易前同种商品的价格差来事先预测某 一国家的商品贸易模式。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随着当今世界经济自由化和全球化趋势的发展,国际分工与区域分工、国内贸易与国际贸易日益融合。
一些新的贸易理论开始注意国内贸易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它们不仅从国家的角度,更重要的是从产业和企业本身竞争的角度来考察国际贸易的原因。
美国哈佛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Michael E Porter)提出,国家的竞争优势是通过创造得来的,它形成的关键在于优势产业的建立和创新。
与战略性贸易政策相比,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提出了一些对发展中国家和落后地区更具现实意义的发展思路。
迈克尔·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一书及其理论是其率领30多个国家研究者组成的调查组,用了四年时间对丹麦、德国、意大利、日本、韩国、新加坡、瑞士、英国和美国等十个重要贸易国的一百个行业进行凋查研究的成果。
波特进行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研究的目的非常直接和清楚:他希望确定在国际经济和贸易竞争中,为什么有的国家成功,而有的国家却失败。
如同在他之前的新贸易理论学者们一样,波特认为现有的国际贸易理论存在一定的缺陷,即问题的关键是:应当揭示为何一个国家在某个特定行业能够获得国际性的成功并进而取得垄断性的行业地位。
一、竞争优势“钻石结构”理论波特认为,一个国家的竞争优势不一定在于整个国民经济,而主要是看该国有无一些独特的产业或产业群。
也就是说,国家竞争优势通常寓于某些独特的产业部门,即所谓的竞争优势产业,对一个区域亦如此。
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主要取决于“钻石结构”(National Diamond)系统中的诸因素,这就是著名的“国家竞争优势四因素理论”。
他认为,影响一国开发其产业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有四项,即生产要素、需求状况、相关产业以及企业战略和组织。
这四个方面条件相互促进、相互制约。
在一国的众多行业中,最有可能在国际竞争中取胜的是国内“四因素环境”特别有利的那些行业。
(一)要素条件生产要素分为基本生产要素,如自然资源环境、初级劳动力等;高等要素,如现代化通讯网络、高素质科技人才、科研机构和高校领先学科等。
国家竞争优势
举例——荷兰的花卉业
荷兰的花卉业饮誉全球,成为荷兰重要的收入来 源之一。每年鲜切花、花卉球茎、观赏树木和植 物出口总值达60亿美元,其中鲜切花为35亿美元。
意大利具有领导世界的金银首饰业,主要原因就 是因为意大利的机械业已经占领了全球珠宝生产 机械60%的市场,而且意大利回收有价金属的 机械也领先全球。
2009年9月21日至25日,16家意大利珠宝机械科技生产商 在香港珠宝首饰展上组成工具及设备馆,在亚洲国际博览馆 中展出最新的珠宝机器与科技,充分展示了意大利珠宝机械 在意大利工业及世界珠宝机械市场上的领先地位。
一、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的内 涵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的创新机制
微观竞争机制
强化管理 研究开发 提高质量 降低成本
中观竞争机制
相关企业的辅 助与支持 构建最优区域 组合
宏观竞争机制
四个基本因素 两个辅助因素
一国的国内经济环境对企业开发及竞争 优势有很大影响,其中影响最大、最直 接的因素有四项:
要素条件、需求条件、相关与支持产 业及企业战略、结构与竞争。除此之 外,机遇和政府两个重要变量也可能 对国家竞争优势产生重要影响。 国家竞争优势模型
该模型又被称之为“波特机制”或 “钻石体系”、“钻石模型”。
二、宏观竞争机制的决定因素
(1)要素条件
生产要素是指生产某种产品所需要的各种投入, 包括自然资源、人力资源、资本资源、知识资源 和基础设施。 基本要素与高级要素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的产生背景
二战后的20年里,美国经济实力强盛,遥遥领先于世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的内容 所谓国家竞争优势是指一个国家使其公司或产业在 同一产业领域创造和保持竞争优势的能力。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提出:一国兴衰的根本在于 能否在国际竞争中赢得优势,而取得国家竞争优势 的关键在于国家是否有合适的创新机制和充分的创 新能力。
国家竞争优势主要决定于4组基本因素:要素条件, 国内需求条件,相关产业与支撑产业,公司的战 略、结构和竞争。这四组因素的每一组都可单独 发生作用,但又同时对其他因素产生。四组因素 结合成一个体系,共同作用决定国家竞争优势。 因此,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实际上就是研究这四组 因素的性质及其相互作用的理论。
• 波特认为一国政府可以通过对四种因素施加影响, 从而对国家竞争优势产生作用,如政府可以通过对 资本市场的干预、教育政策的制定来影响要素条件; 通过产业组织政策、市场规划的制定来为产业、企 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纠正市场的扭曲;通过 产品标准、税收政策等影响买方需求等。因此,政 府作用十分重要。但由于政府作用是通过对四种因 素施加影响而表现出来的。因此,它非决定因素, 而是辅助因素。
• 推进要素需要长期地对人力资本、物质资本的投 资才能得到。要创造推进要素,创造机构本身就 需要高级的人力资源和技术资源,推进要素才是 竞争优势的长远来源。 • 在特定条件下,一国某些基本因素上的劣势反而 可能刺激创新,使企业在可见的瓶颈、明显的威 胁面前为提高自己的地位而奋发努力,最终使国 家在推进要素上更具竞争力。
一般要素和专门要素 • 一般要素是一些适用范围广泛的要素,如公路系统, 受过大学教育的雇员等;专门要素则是指专门领域 的专业人才,特殊的基础设施,特定领域的专门知 识,比如掌握光学技术的研究所、专门处理化学药 品的港口等。越是高级的要素越可能是专门要素。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引言:国家竞争优势理论是指研究国家之间在全球经济竞争中获得竞争优势的理论。
这一理论源于经济学家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的经典著作《国家竞争优势》(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Nations),在理论和实践中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第一部分:国家竞争优势的定义和重要性在全球化的今天,国家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通过深入分析国家经济体系的各个要素,帮助我们理解为什么有些国家能够在全球市场中取得成功,而其他国家则相对较弱。
这一理论对国家的经济政策制定和战略选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第二部分:国家竞争优势的要素国家竞争优势理论认为,国家经济发展的竞争优势取决于多个要素的相互作用。
这些要素包括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和支持性产业以及企业战略和结构。
在这些要素中,生产要素是国家竞争优势的基础,需求条件则是国家市场规模和需求结构的体现,相关和支持性产业则构成了国家产业体系的核心,而企业战略和结构则决定了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第三部分:国家竞争优势的形成机制国家竞争优势的形成机制主要包括竞争力的源头、产业集聚和创新能力。
竞争力的源头是指相对于其他国家的供给、生产和销售等方面的优势。
产业集聚是指相关和支持性产业在某一地域内集中发展,形成竞争优势。
创新能力则是指国家在科技创新和创新体系建设方面的能力。
第四部分:国家竞争优势的影响因素国家竞争优势的影响因素包括政府政策、人力资源、社会文化以及国际环境等方面的因素。
政府政策在国家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而人力资源是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支撑。
社会文化则塑造了国家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影响着国家经济发展的方向。
国际环境则是国家竞争优势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外部条件。
第五部分:国家竞争优势的实践案例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已经在许多国家的经济发展中得到了应用。
例如,日本通过发展先进制造业和创新能力,取得了全球竞争优势。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word版
国际竞争优势理论作者迈克尔•波特(Michael E.Porter)是哈佛大学商学研究院著名教授,当今世界上少数最有影响的管理学家之一。
他曾在1983年被任命为美国总统里根的产业竞争委员会主席,开创了企业竞争战略理论并引发了美国乃至世界的竞争力讨论热潮。
他还是世界各地很多企业领导和政府官员的顾问。
他先后获得过威尔兹经济学奖、亚当•斯密奖、三次获得麦肯锡奖,拥有很多大学的名誉博士学位。
到现在为止,波特已有十四本著作,其中最有影响的有《品牌间选择、战略及双边市场力量》(1976)、《竞争战略》(1980)、《竞争优势》(1985)、《国家竞争力》(1990)等。
简介国家竞争优势,又称“国家竞争优势钻石理论”,“钻石理论”。
由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en::Michael E. Porter)在其代表作《国家竞争优势》(en::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Nations)中提出,属于国际贸易理论之一。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既是基于国家的理论,也是基于公司的理论。
根据H—O理论,多数国家必定会有相对优势。
如果国家在某一产品上的相对优势不是可持续的,那么这一相对优势就不是这个国家的竞争优势。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试图解释如何才能造就并保持可持续的相对优势。
波特的国际竞争优势模型(又称钻石模型)包括四种本国的决定因素(country specific determinants)和两种外部力量。
四种本国的决定因素包括要素条件,需求条件,相关及支持产业,公司的战略、组织以及竞争。
两种外部力量是随机事件和政府。
波特认为,一国的贸易优势并不象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宣称的那样简单地决定于一国的自然资源、劳动力、利率、汇率,而是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一国的产业创新和升级的能力。
由于当代的国际竞争更多地依赖于知识的创造和吸收,竞争优势的形成和发展已经日益超出单个企业或行业的范围,成为一个经济体内部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一国的价值观、文化、经济结构和历史都成为竞争优势产生的来源。
波特国家竞争优势
2 需求条件
• 指对某个行业产品或服务的国内需求性质
• 波特认为,如果一国国内的消费者是成熟 复杂和苛刻挑剔的话,会有助于该国企业 赢得国际竞争优势,因为成熟复杂和苛刻 的消费者会迫使本国企业努力达到产品高 质量标准和产品创新。
3 相关与支持性产业
指国内是否存在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供应 商和关联辅助行业。 关联行业和辅助行业在高级生产要素方 面投资的好处将逐步扩溢到本行业中来, 从而有助于该行业取得国际竞争的有利地 位。
重商主义学说
• ㈠ 产生背景 • ㈡ 主要内容
贸易保护理论
• 李斯特的贸易保护理论主要内容
超保护贸易理论与政策
• .超保护贸易理论产生的背景 • 对外贸易乘数理论内容 • 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贸易保护政策相比,超保 护贸易政策有以下特点: • 第一,保护的对象扩大了。 • 第二,保护的目的变化了。 • 第三,保护转入进攻性。 • 第四,保护的阶级利益发生变化。 • 第五,保护的措施多样化。 • 第六,组成货币集团,瓜分世界市场。
案例——以日本为例
• 其在高级要素方面具有很大优势 • 需求状况 :对国内的产品的需求量很大 ; 日本消费者对产品要求很高 • 在关联的和支持性的产业方面 • 企业战略、结构与竞争 • 机遇方面 • 政府方面
• 思考: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对目前中 国的应用
战略性贸易理论
• (一)战略性贸易理论产生的背景与基本 含义
何去捕捉稍纵即逝的机遇。在各国具有优势地位 的产业成功史中,机遇是一个很重要的角色.
B 政府角色干预与放任的平衡
家竞争优势上扮演重要角色,
微妙的观念性的政策影响竞争优势。
国家发展阶段
生产要素导向factor driven 阶段、投资导向investment driven 阶段、创新导向innovation-driven 阶段、富裕导向 wealth-driven 阶段 。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范围不同
比较优势理论只考虑某些产品或产业的国际竞争能 力,而且主要是对其成本即价格的竞争能力进行比 较。竞争优势理论则是将一国的国际竞争能力即生 产力发展水平与它国进行比较,而且,它除了考虑 现实情况之外,还要考虑潜在的利益对比。
性质不同
比较优势是相对性的概念,一国在某些方面具有比 较优势,在另一些方面必具有比较劣势。这种理论 的逻辑结果是,任何国家都应安于现状、保持现状。 因为这样可以在付出最小代价的情况下使本国获利。 竞争优势是绝对性的概念,一个国家或者处于竞争 优势,或者处于竞争劣势,界限相当清楚,没有半 点含糊。任何国家都必须付出极大的努力,才能使 自己取得或保持竞争优势。
政府的辅助作用也很明显,它主要是通过对四个基本因素施加影响而
发挥作用。政府通过培养高素质劳动力、产业组织政策对消费者权益 的保护等影响供给和需求,帮助产业和企业提高竞争优势。.
简要评价:
1.
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与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相 比,不仅强调了动态分析,而且更加贴近国际贸易 现实,从多层面、多因素、多阶段分析了经济生活 的现象与本质。 波特深刻地认识到了国家取得优势的关键是要确保 竞争机制发挥作用,而国家竞争优势获取的主要途 径是技术创新与技术进步,动态的。这其中,政府 的作用是为竞争机制、创新机制的生存营造适宜的 国内环境。这些观点是有创意的。
(二)另外的两个辅助因素:
除了上述四个基本因素外,还有两个辅助因素也在影响着 国家的整体竞争优势,这就是机遇和政府。 机遇是指经济发展过程遇到的一些新机会和新情况,比如战争、大的
经济动荡、石油危机以及重大技术创新和汇率变化等。这些偶然性因 素会影响到需求、供给、成本、价格等,从而会使各国的竞争优势发 生大的变化,有的国家会在机遇中快速上升,有的国家则因竞争优势 的失去而逐渐没落。(例如今天中国发展电动汽车的机遇,金融危机对我国的机遇)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及其政策价值分析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及其政策价值分析一、国家竞争优势理论概述二、国家竞争优势的构成要素三、国家竞争优势政策的制定四、国家竞争优势的实现策略五、国家竞争优势的评估和监测一、国家竞争优势理论概述竞争优势是指一种经济体能够在国际贸易中获得比其他经济体更高的收益,主要是指因为某种优势而具有比其他产业或公司更高的竞争力。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是关于不同国家之间经济竞争力差异的一种理论,它通过探究不同国家的竞争优势因素,分析国际贸易动态与贸易流通的影响,解释各国产业的国际竞争格局与比较优势。
二、国家竞争优势的构成要素竞争优势主要来自以下四个方面:1、资源优势:指拥有良好的物质和非物质资源,例如人力、自然资源和气候等等。
2、技术优势:指核心技术和专有技术,3、管理优势:指组织架构、商业模式和思维方式等等。
4、成本优势:指从物质成本到劳动力成本和行政成本。
三、国家竞争优势政策的制定政策制定过程是根据问题寻找方案、进行选择、制定政策并开始实施的过程。
1、产业优化:鼓励发展具有优势的产业、减少具有弱点的产业,并整合相似的竞争企业。
2、财政激励:财政政策最为切实可行的例子之一是较低的利率和税收减免。
3、人才培养:高质量的人才资源是一个国家竞争优势的重要组成部分。
政府可以出台关于人才培养的政策,鼓励本国人才留于本国。
4、国际合作:国际经济合作是实现国家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之一,国家之间通过合作可以实现优势互补。
五、国家竞争优势的评估和监测评估与监测国家竞争优势的的目的是为了指导相关决策制定,以提高竞争力。
1、评估的指标:包括资源、技术、管理、成本等各方面的综合指标。
2、监测的方式:采取量化和非量化两种监测方式,例如收集数据、定期跟踪、抽样调查等。
五个案例1、美国的IT产业,其优势来源于其雄厚的经济和技术基础,政府加大了对IT产业的投资,并采取了税收优惠、货币折价和吸引人才等政策。
2、泰国的电子和电器产品以及纺织品产业,泰国政府采取了去污染、促进环保,并采取提供改善金之类的政策,进一步推动了泰国的外贸产业。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目 录
•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概述 • 国家竞争优势的来源 • 国家竞争优势的体现 • 国家竞争优势的培育与提升 •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的挑战与未来发展
01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概述
定义与概念
定义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是指一个国家能够拥有在国际市场上获得竞争优势的能力,这种能力 源于该国的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企业战略和竞争环境等条件。
02 03
政策制定
政府可以通过国家竞争优势理论来制定相关政策,以提升国家的国际竞 争力和产业竞争力,例如加强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市场开发等方面的 政策支持。
企业战略
企业可以根据国家竞争优势理论来制定自己的竞争策略和发展规划,例 如加强品牌建设、提高产品质量、开发新产品等,以提升企业的国际竞 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消费需求
消费者的需求偏好、购买力和对产品或服务的质量要求推动企业 提高竞争力。
市场结构
市场的竞争程度、进入和退出壁垒等因素影响企业的战略和创新 能力。
产业关联
01
02
03
产业链条
上下游产业之间的关联程 度、配套能力和专业化分 工影响国家竞争优势。
产业集群
同一产业内的企业在地理 上的集聚,有助于知识共 享、技术扩散和协同创新 。
发展历程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包括比较优势理论、竞争优势理论 、全球价值链理论等,这些理论都在不断完善和发展,为各国提升国际竞争力 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理论的应用范围
01
产业分析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可以应用于不同产业的分析,帮助企业了解不同产业
的竞争优势和劣势,从而制定相应的竞争策略和发展规划。
全球化背景下的产业升级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国家竞争优势,又称“国家竞争优势钻石理论”,“钻石理论”。
由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en::Michael E. Porter)在其代表作《国家竞争优势》(en::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Nations)中提出,属于国际贸易理论之一。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既是基于国家的理论,也是基于公司的理论。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试图解释如何才能造就并保持可持续的相对优势。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简介哈佛大学的迈克尔·波特教授在《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在继承发展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独树一帜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为贸易理论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该理论着重讨论了特定国家的企业在国际竞争中赢得优势地位的各种条件。
它给我们的启示是:在开放型经济背景下,一国产业结构状况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各国产业发展具有很强的能动性和可选择性,固有的比较优势不应成为谋求增强国际竞争优势的障碍。
其核心理论介绍如下:编辑本段(一)影响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因素1.生产要素它包括:人力资源;自然资源;知识资源;资本资源;基础设施。
生产要素又分为初级要素和高级要素两类。
初级要素是指一个国家先天拥有的自然资源和地理位置等。
高级要素则是指社会和个人通过投资和发展而创造的因素。
一个国家若要取得竞争优势,高级要素远比初级要素重要。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2.需求因素国内需求条件是特定产业是否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另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波特认为,国内需求对竞争优势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三个方面进行的:一是本国市场上有关产业的产品需求若大于海外市场,则拥有规模经济,有利于该国建立该产业的国际竞争优势。
二是若本国市场消费者需求层次高,则对相关产业取得国际竞争优势有利。
因为老练、挑剔的消费者会对本国公司产生一种促进改进产品质量、性能和服务等方面的压力。
三是如果本国需求具有超前性,那么为它服务的本国厂商也就相应地走在了世界其他厂商的前面。
资料-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资料-国家竞争优势理论2.1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国家竞争优势理论(The Theory of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Nations) 是由迈克尔·波特(Michel E·Porter )在他的《国家竞争优势》⼀书中提出,该理论从企业参与国际竞争这个微观⾓度来解释国际贸易现象,正好弥补了⽐较优势理论的不⾜,在赫克歇尔-俄林理论与产品⽣命周期理论的基础上,波特试图赋予国家的作⽤以新的⽣命⼒,提出了国家具有“竞争优势”的观点。
第⼆次世界⼤战后,世界经济中出现的产业全球化和企业国际化的现象,导致⼀些⼈认为企业的国际竞争已不具有国家的意义,跨国企业已成为超越国家的组织。
但波特并不同意这种观点,他认为经济发展的事实是:⼏⼗年来,在某些特定的产业或⾏业中,竞争优胜者⼀直集中在少数国家并保持⾄今。
不能离开国家谈论产业竞争⼒的原因在于:竞争优势通过⾼度的当地化过程是可以创造出来并保持下去的,国民经济结构的差别、价值观念、⽂化传统、制度安排、历史遗产等种种差别都对竞争⼒有深刻的影响。
竞争全球化并没有改变产业母国的重要作⽤,国家仍然是⽀撑企业和产业进⾏国际竞争的基础。
80年代美国的⼀些传统⽀柱产业,如汽车制造业的竞争⼒被⽇本和西欧国家所超过,⼀些新兴产业也受到这些国家的强⼤竞争压⼒。
如何提⾼国际竞争⼒是当时美国学术界、企业界和政府有关部门急需解决的⼀个问题。
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使国际竞争⽇趋激烈,获取企业、产业乃⾄国家的竞争优势已成为⼀个现实的迫切需求。
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内容⼗分丰富,既有国家获取整体竞争优势的因素分析,也有产业参与国际竞争的阶段分析,以及企业具有的创新机制分析,波特的理论对于国际贸易有重要影响,下⾯就波特的主要理论进⾏说明。
⼀、“钻⽯”理论波特认为,财富是由⽣产率⽀配的,或者它取决于由每天的⼯作、每⼀美元的所投资本以及每⼀单位所投⼊的⼀国物质资源所创造的价值。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对我国的启示
1.请谈一谈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对我国的启示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是指一个国家使其公司或产业在同一产业领域创造和保持竞争优势的能力。
而这一理论对我国在加强国家竞争优势方面带来很多启示。
波特理论从动态的角度回答了一国的特定产业为何能在国际竞争中获得成功。
他以为,先进产业及其环节的核心是质量、特色和新产品创新。
我国目前具有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的比较优势,但这些比较优势在国际竞争中不具有竞争优势。
在由比较优势到竞争优势的转换过程中,关键是将高新技术(包括从国外引进的高新技术)与丰富的劳动力资源结合,而这都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动力作用。
因此,我国要想提高国际竞争能力,由一个贸易大国成为一个贸易强国,必须使产业革新升级。
我国大国的经济特点,使我国不能过度依赖出口替代,而要同时发挥国内市场广阔的优势,重视进口替代,不过进口替代也是为了培养出口替代的能力。
所以,我国应实行出口替代和进口替代相结合的战略。
我国发展外向型经济的目标是提升自己的产业结构和国际竞争力,其立足点是培植优势产业。
具体而言,有以下几点:实施进口替代的产业部门一般应是关键的幼稚产业部门,并对其保护的期限有明确的规定,促使其发展成熟,具备出口能力。
通过利用外资,同外商合资、合作或独资发展现代创造的产业部门,有效地实现进口替代与出口替代的结合。
国家应选准战略产业,实行战略性政策,对其加以强有力的扶持和保护。
波特认为竞争实际上不是在国家之间,而是在公司之间进行的。
可见,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是国家竞争的基石。
我国必须以市场化为导向,加大我国企业制度改革与创新,严格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对企业实行规范化的公司制改造;按照专业化分工和发展规模经济的要求,以现有骨干企业为核心,以产权为纽带,以名牌产品为龙头,培育一批跨国、跨地区、跨部分、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大型企业团体,进步我国企业经营规模效益及国际竞争能力。
一般而言,加工贸易的生产环节多处于国际价值链的低端,对经济增长率的带动作用不高,出口的产品多为低附加值的产品,对国民经济的产业中像研发、设计、科技创新、改良生产等关键环节的贡献率很小。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学习报告国家竞争优势理论是1990年由美国哈佛大学的波特教授(Michael Porter)在其《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提出的。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的基本内容波特认为,一个国家的竞争优势,就是企业、行业的竞争优势,也就是生产力发展水平上的优势。
一个国家的兴衰其根本原因在于能否在国际市场中取得竞争优势,竞争优势形成的关键在于能否使主导产业具有优势,优势产业的建立有赖于生产率的提高,提高生产率的源泉在于企业是否具有创新机制。
从宏观角度来看,一个国家的竞争优势来源于四个基本因素和两个辅助因素。
图3—12所示。
由于此图形看起来像一个菱形,所以又把它称为“菱形图形”或“钻石图形”。
四个基本因素是要素条件、需求条件、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以及企业战略,两个辅助因素是机遇和政府。
1.要素条件要素条件中的要素指一国拥有的生产要素,它包括人力资源、物质资源、知识资源、资本资源和基础设施等。
要素可分为初级要素、级要素、专门要素、一般要素。
初级要素是被动继承的。
它们的产生需要较少或不那么复杂的私人投资和社会投资,比如自然资源、气候、简单劳动力等。
高级要素是指高科技、熟练劳动力等,它们往往需要长期的投资才能得到,高级要素才是竞争优势的长远来源。
一般要素是一些适用范围广泛的要素,如公路系统和受过高等教育的雇员等。
专业要素是指专门领域的人才、特殊的基础设施、特定领域的专门知识,如掌握光学技术的研究所等。
专门要素比一般要素更能为国家提供持久的竞争优势。
2.需求条件需求条件对竞争的影响是通过国内买主的结构和买主的性质实现的。
不同的国内需求使企业对买方需求产生不同的看法和理解,并做出不同的反应。
在国内需求给当地公司及早提供需求信号或给当地企业施加压力,要求它们比国外竞争者更快创新、提供更先进产品的产业或部门时,国家最可能获得竞争优势。
国内市场的三个特征对国家竞争优势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它们是细分的需求结构、老练和挑剔的买主以及前瞻性的买方需求。
论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在我国的运用
论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在我国的运用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在中国的运用一、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简介二、中国国家竞争优势分析三、中国国家竞争优势的构成要素四、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在我国现代化经济建设中的应用五、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在我国外贸发展中的应用六、国家竞争优势实例分析七、总结一、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简介基于经济学和产业经济学的思路,波特提出了“竞争优势”的概念,其基本思想是企业或国家在某个领域或产业上占据的市场地位和生产效率。
在这种理论的基础上,波特提出了“国家竞争优势”的概念,它描述了国家相对于其他国家所具有的竞争优势。
该理论最大的贡献是突出了国家在全球化浪潮下如何在全球范围内竞争的问题,为分析国家经济贸易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二、中国国家竞争优势分析近年来,中国日益崛起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主要得益于其在一些领域的竞争优势。
以制造业为例,中国已成为全球制造业中心,其制造业的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人工成本、设备资源、技术优势和完整的产业链上。
此外,中国在城市化进程、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也存在竞争优势。
三、中国国家竞争优势的构成要素中国国家竞争优势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劳动力成本低;2.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3.市场规模大;4.政府扶持政策;5.完整产业链。
其中,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是中国国家竞争优势的核心,一直以来,中国的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都得到了重视和扶持,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政策和计划,以大力推进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
四、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在我国现代化经济建设中的应用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在我国现代化经济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国家竞争优势这一要素。
从宏观上,应大力推进技术创新和升级,在某些领域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和产业。
此外,政府还应建立健全的法律和制度体系,为国家的产业升级和发展提供保障。
另外,还应加大对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培养一批能够开拓市场、创新研发和管理企业的中高级人才。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课件
强化品牌建设与管理
品牌建设与管理是指通过品牌策划、设计、推广和维 护等手段,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增强品牌价值
和竞争力。
强化品牌建设与管理需要加强品牌战略规划,提高品 牌形象和标识设计水平,加强品牌宣传和推广力度。
强化品牌建设与管理有助于提升国家或地区的形象和 影响力,增强国际竞争力。
对企业发展的启示
01
02
03
培育核心竞争力
企业应注重培育自身核心 竞争力,提高产品和服务 的质量和附加值。
创新驱动发展
企业应加大研发投入,推 动技术和管理创新,以创 新驱动企业发展。
国际化战略
企业应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拓展国际市场,提高国 际竞争力。
对政府决策的启示
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政府应优化营商环境,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激发市场 活力。
交通设施
完善的交通设施可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信息通讯设施
信息通讯设施的发展可以提高信息交流的效率和准确性,促进企业的创新和发展。
政府作用
政策支持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优惠政策和提供财政支持来促进企业的发展和创新。
公共服务
政府可以提供高效的公共服务,如教育、医疗、社保等,为企业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
02
CATALOGUE
国家竞争优势的来源
资源要素
自然资源
土地、水、矿产等自然资源是一 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可以转 化为经济优势。
人力资源
高素质的人力资源是国家竞争优 势的重要来源,可以通过教育和 培训提高人力资源的素质。
技术创新
技术进步和创新是国家竞争优势 的关键因素,可以提高生产效率 和产品质量。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D.一国的产业要素要在国际竞争 中保持优势地位,Fra bibliotek必须进行要 素创造
一个国家如果拥有对某一产业十分重要的 某类低成本要素禀赋或独特的高质量要素禀 赋,该国的公司就有可能在该产业获得竞争 优势。比如: • 新加坡处于日本和中东之间的重要贸易 航道上,从而使它成轮船修理中心; • 瑞士人在不同的语言和文化方面的优势 (瑞士有德语地区、法语地区和意大利语 地区),从而使它在国际金融、贸易等 方面十分成功。
A.基本要素与高级要素
特殊要素:指不常见但在生产中起重要作用的要 素。 B.特殊要素与通用要素 通用要素:指普通的要素。 如外语人才中学英语的人才为普通要素,学西班 牙语的人才可认为是特殊要素。
C.高级要素与特殊要素的数量和 质量决定了这个国家的竞争力
随着世界贸易结构越来越 转向以制成品为主,以及 基本要素的普遍可供性, 一个国家基本要素的重要 性正在日渐下降,高级要 素的重要性与日俱增,高级 要素的优势是企业国际竞 争力的一个持续而可靠的 来源。 国家需要不断地进行要素 的开发和创造,克服要素 上的劣势对于竞争优势所 产生的不利影响,保持竞 争优势地位。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一、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的产生 二、国家竞争优势理论钻石模型 三、国家经济发展的四个阶段 四、案例:日本的崛起 五、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的简评
一、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的产生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的逻辑起点应当是绝对优势理论。国家 优势理论最早源于亚当· 斯密的绝对优势论或称绝对成本论。 该理论认为每个国家均有其绝对有利的适合某些特定产品生产 的条件,如果各国都按照其绝对有利的生产条件去进行专业化 生产并彼此交换产品,那么它们就能有效地利用各自的资源、 劳动力和资本,从而有效地提高生产效率,增加贸易各国的物 质财富和社会福利。实际上这也是竞争,不过这是一种低层次 自然禀赋差异的竞争罢了。 斯密理论固然正确,但有一个前提条件是各国都存在有别 于别国的自然禀赋,或后天的有利生产条件,即一个国家在某 种产品的生产上有绝对优势。如果一个国家在任何商品生产上 都没有绝对优势,那么这个国家是否可以参加国际分工呢?
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三、国家竞争优势理论主要内容
生产要素
一个国家在特定产业竞争中有关生产方面的表现,包括土地、自然资源、 人力资源、资本资源、知识资源和基础设施等
需求要素
本国市场对该项产业所提供产品或服务的需求如何
相关和支持 产业
这些产业的相关产业和上游产业是否具有国际竞争力
7
三、国家竞争优势理论主要内容
公司战略、 结构和竞争
9
谢谢
10
5
三、国家竞争优势理论主要内容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提出:一国兴衰的根本在于能否在国际竞争中赢得优势,而取得国家竞争 优势的关键在于国家是否有合适的创新机制和充分的创新能力。如何评价和提升产业乃至国 家竞争力的方法和工具便是“钻石模型”。 “钻石模型”四大要素包括: 生产要素, 需求 要素,相关和支持产业,公司战略、结构和竞争。“钻石模型”辅助要素包括:机会,政府。
迈克尔·波特获得的崇高地位缘于他所提出的“五种竞争力量”和“三种 竞争战略”的理论观点。迈克尔·波特的三部经典著作《竞争战略》、 《竞争优势》、《国家竞争优势》被称为竞争三部曲。
3
二、国家竞争优势理论产生的背景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是以美国国际经济地位的变化为背景的。 20世纪80年代,世界经济贸易竞争进一步加剧,美国对外 贸易逆差和国际收支赤字有不断增大之势。美国不断乞求 于贸易保护主义。
改善要素条件,提升人力资本,促进技术进步,推行科教兴国战略, 建立有效的高级要素和专门要素的创造机制,促进竞争力持续发展
大力发展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加强我国高科技的商品化、产业化和国 际化进程,重视对国内需求的开发从而带动产业的革新升级,以提高 我国产业国际竞争优势 以市场为导向,加大我国企业制度改革与创新;按照专业化分工和发 展规模经济的要求,培育一批跨国、跨地区、跨行业的大型企业,提 高我国企业规模效益及国际竞争能力;提高我国企业创新能力,通过 强化管理、研究开发、提高质量、降低成本不断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 我国政府应更好地发挥市场机制对经济活动的调节作用,确立企业的 市场主体地位,规范政府经济职能,提供完备的经济信息和采取鼓励 性的产业政策,完善宏观调控体制,建立健全为市场主体服务的市场 体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竞争优势,又称“国家竞争优势钻石理论”,“钻石理论”。
由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在其代表作《国家竞争优势》中提出,属于国际贸易理论之一。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既是基于国家的理论,也是基于公司的理论。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试图解释如何才能造就并保持可持续的相对优势。
钻石理论模型:包括:1.生产要素它包括:人力资源;自然资源;知识资源;资本资源;基础设施2.需求因素国内需求条件是特定产业是否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另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一是本国市场上有关产业的产品需求若大于海外市场,则拥有规模经济,有利于该国建立该产业的国际竞争优势。
二是若本国市场消费者需求层次高,则对相关产业取得国际竞争优势有利。
因为老练、挑剔的消费者会对本国公司产生一种促进改进产品质量、性能和服务等方面的压力。
三是如果本国需求具有超前性,那么为它服务的本国厂商也就相应地走在了世界其他厂商的前面。
3.相关和支持产业因素即与企业有关联的产业和供应商的竞争力。
4.企业组织、战略和竞争状态因素它们是指一国国内支配企业创建、组织和管理的条件。
国家经济发展四个阶段波特认为,国家经济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即生产要素导向阶段、投资导向阶段、创新导向阶段和富裕导向阶段,其中前三个阶段是国家竞争优势发展的主要力量,通常会带来经济上的繁荣,第四个阶段则是经济上的转折点,有可能因此而走下坡。
它给我们的启示是:在开放型经济背景下,一国产业结构状况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各国产业发展具有很强的能动性和可选择性,固有的比较优势不应成为谋求增强国际竞争优势的障碍。
中国的竞争优势主要是在制造业中国制造业的竞争优势分析:一国特定产业的发展及其竞争优势又受“机遇”与“政府”因素影响,“政府”因素所带给产业的影响可正可负,此点对于政府产业政策制定应有重要涵义。
下面就根据“钻石体系”理论来分析我国能在制造产业上获得的国际竞争优势。
生产因素优势从生产因素方面来看,我国具备低成本制造的要素。
首先,人力资源充足,人力成本低。
农村大量富余劳动力可以源源不断地为城市提供低成本的低技术产业工人。
这一项是发达国家制造业难以逾越的。
同时,近几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迅速,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的数量连年大幅增长,这对我国制造业的未来发展尤为重要,因为我国制造业不仅有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还要有高附加值的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业。
其次,我国民营经济已经完成了最初的原始积累,也吸引了大量的外资,资本资源也相对充足。
最后,我国政府自改革开放以来就重视基础设施建设,高速公路、电信设施、电力建设等在发展中国家是最先进的,这对整个经济的发展,当然也包括制造业的发展起到了最基本的支持作用。
我国正在经历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程,需要建设大量的基础设施。
城市人口面临人均收入消费正从温饱型向享受型和发展型过渡,对房地产、汽车、数码电子等的需求旺盛,同时,随着农民收入的提高,农村对家用电器等大件产品的需求也不断增长。
我国的内需完全可以支持某些制造业的发展。
外部产业环境优势从相关和支持产业来说,它们对我国制造业的发展也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绝大部分商品供过于求,竞争激烈,这有利于提高国内企业的生产效率,促进企业的产品创新,从而使企业更具有国际竞争力,更容易在国际竞争中取胜。
空调业总产能大大超过国内需求,价格竞争激烈,这就促使各厂家努力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同时,也不断推出新产品。
政府因素优势从政府的作用来看,经过20 年的改革开放,政府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上面,政府的决策更尊重市场规律,我国经济的制度成本急剧降低。
开放使我国经济参与国际竞争,改革使旧体制下不能做甚至不能想的发展生产力的经济组织方式成为现实。
其中三件事情最重要:开放市场使得经济要素容易流动和重组;产权界定有历史性进步,奠定市场交易的基础;在政治统一的条件下开展了国内地区之间的经济竞争。
加起来,就是中国经济运行的制度成本大幅度下降。
当然从个别产业来看,政府的作用还有待改善,本来应该快速发展、具备世界性竞争潜力的行业由于政府的管制或是产业政策失误而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
提升我国制造业创新能力中国制造的产品凭借低成本的竞争优势风靡世界,但也应看到这些产品的附加值普遍很低,只能以低价格销售,容易引起贸易摩擦和相应国家的报复,我国制造业不能满足于低价格竞争,必须加强创新能力,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目前来讲,国内企业创新的动力不足,主要原因就是国内的知识产权保护不力,假冒、模仿产品盛行,创新产品的潜在收益难以实现。
政府应该采取措施,打击假冒伪劣,同时在税收等方面对创新企业给予大力支持,这样才能在企业层面形成创新的文化和环境,从而推动产业升级,使中国的高附加值产业也具有国际竞争优势。
我国现有的国家竞争优势及其所存在的问题? 1.在生产要素方面,我国有初级要素的优势。
我国自然资源丰富,劳动力便宜。
但在高级要素和专门要素方面却比较薄弱。
意大利有学徒制,德国有雄厚实力的技术学校,日本许多企业有研究所,这些国家创造高级要素和专门要素的手段比较完备。
相比之下,我国长期以来对专门教育重视不够;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同企业没有密切联系,研究同现实不挂钩;企业自身很少从事研究开发工作。
要改善我国的要素条件,就需要建立有效的高级要素和专门要素的创造机制。
? 2.在需求因素方面,我国有需求增长快、需求层次差距大的优势。
需求条件方面的主要问题在于我国的消费水平还很低,总体上缺乏讲究的、挑剔的买主,从而未能对企业形成强大的创新压力,这是我国产品长期缺乏竞争力的原因之一。
要改变这种状况,我们应有意识地培养讲究、挑剔的买主,比如通过提倡名牌,让名牌效应来提高买主的鉴赏能力,通过保持一定的名优产品和服务的进口,让消费者有比较的机会。
? 3.在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方面,我国有待提高。
国外有竞争力的产业都有庞大的执行产业和相关产业组成的产业簇群的支持,而我国的大部分产业缺乏这种支持。
以服装业为例,我国服装业企业数量相当庞大,每年出口量相当高,但由于我国的面料、辅料、服饰配件、服装机械、服装设计等产业都相当落后,结果服装的档次始终提不高,在国外只能占领低档商品市场。
我国的汽车工业、电子工业都有类似的情况。
要提高我国产业的竞争力,光建几座现代化工厂,引进一些设备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而是需要从目标产业簇群上下功夫。
? 4.在企业的组织、战略和竞争状态方面,我国比较薄弱。
首先,我国企业普遍缺乏长远战略。
许多企业看到的只是短期利益,缺乏对市场长远发展的预测和对长远竞争优势的投资,结果企业难以长期成功。
其次我国企业间的竞争机制尚未形成。
由于地方分割、条块分割,全国没有真正的统一大市场,结果是有众多的公司,却缺乏激烈的竞争,优胜劣汰的规律不起作用,企业难以形成规模。
要克服这方面的问题,建立健全的竞争体制刻不容缓。
附加值低,销售价格低,对国外相关产业的冲击大,容易受到贸易制裁。
目前来讲,国内企业创新的动力不足,主要原因就是国内的知识产权保护不力,假冒、模仿产品盛行,创新产品的潜在收益难以实现。
政府应该采取措施,打击假冒伪劣,同时在税收等方面对创新企业给予大力支持,这样才能在企业层面形成创新的文化和环境,从而推动产业升级,使中国的高附加值产业也具有国际竞争优势。
案例分析:意大利的瓷砖行业优势案例?意大利瓷砖生产主要集中在博洛尼亚,该地区的瓷砖工业源于陶瓦业,可追溯到十三世纪。
在博洛尼亚有几百家瓷砖生产公司和釉料、瓷漆、瓷砖设备等辅助行业的公司,因此,在博洛尼亚瓷砖行业及辅助行业的公司是世界上密集程度最高的地区。
?二战后,意大利市场对瓷砖的需求量迅速增长,这是因为战后重建带来了建筑业的繁荣。
此外,意大利瓷砖工业迅速发展的另一个原因要归于意大利的地中海气候(陶瓷地砖需在温暖的天气里慢慢凉干)。
在意大利也有一种用天然石料而不用地毯或木料铺地的传统,有利的条件加上传统的铺装习惯,使得意大利在1987年瓷砖的人均消费量就已经达到了 3 .33平方米,居世界之首。
?由于需求旺盛,5 0年代到6 0年代期间,博洛尼亚地区瓷砖公司的数量急剧增多;到了 1 9 6 2年时已有 1 0 2家。
在博洛尼亚地区,瓷砖制造商必须为争取到零售渠道而展开激烈的竞争。
零售商需要质量高、成本低而又美观的瓷砖。
因此,各公司必须不断地在技术、设计和分销渠道方面彼此竞争。
往往在几周之内就会出现一些创新,而这些创新又很快被竞争对手所模仿。
所以,一个公司若想在技术、生产效率或者设计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就必须不断地改进生产工艺,推出新产品,从而把竞争对手甩在后面。
?随着瓷砖工业在博洛尼亚地区的发展,当地瓷砖公司的一些技术人员开始离开原公司而开办自己的加工设备制造企业。
瓷砖制造所使用的设备包括烧砖用的窑炉、成砖用的压床和磨光机。
到8 0年代中期,在博洛尼亚地区已有 1 2 0多家为瓷砖制造企业生产加工设备的公司。
这些设备生产商为争夺瓷砖制造企业的生意而激烈竞争。
设备生产商之间的这种激烈竞争产生了很多重要的工艺创新,从而大大节约了瓷砖生产的能源和人力成本。
特别是窑炉技术的进步使博洛尼亚地区不仅在瓷砖行业、同时也在辅助设备行业都处于领先地位。
?到7 0年代,意大利的瓷砖工业已日渐成熟,于是开始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特别是北美市场。
在国际市场上,博洛尼亚的公司发现它们比其最直接的竞争对手——西班牙和德国的公司具有更强的竞争优势,这种优势源于它们的在质量、技术、设计和意大利在世界流行方面的声誉。
因此到了9 0年代初,意大利公司在世界市场上所占的份额几乎是西班牙公司所占份额的两倍。
?意大利具有瓷砖工业优势的原因:?1地点优势的形成? 2 中小企业聚群?竞争推动创新?工艺不断改进,成本下降,质量上升,生产效率上升,形成竞争力?3气候造成国内需求?全球性需求?全球各地需要引进生产线(技术)?对质量成本的苛刻要求?4人才队伍(工程师、生产专家、设计人员、技术维修人员,……)?适应当地资源的生产线?生产因素的良性循环?5相关与支持产业聚群形成?海外销售渠道形成?咨询公司提供一条龙服务?行业公会的作用?学术研究机构?独特的文化——意大利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