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再别康桥中解读徐志摩
对徐志摩《再别康桥》的赏析
![对徐志摩《再别康桥》的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34b23f24be1e650e53ea9911.png)
对徐志摩《再别康桥》的赏析《》描绘了一幅幅流动的画面,构成了一处处美妙的意境,细致入微地将诗人对康桥的爱恋,对往昔生活的憧憬,对眼前的无可奈何的离愁,表现得真挚、浓郁、隽永,是诗作中的绝唱。
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对徐志摩《再别康桥》的赏析,欢迎阅读!对徐志摩《再别康桥》的赏析【1】《再别康桥》原是现代诗人徐志摩脍炙人口的诗篇,是新月派的代表作品。
此诗写于1928年11月6日,初载1928年12月10日《新月》月刊第1卷第10号,署名徐志摩。
康桥,即英国著名的剑桥大学所在地。
全诗描述了一幅幅流动的画面,构成了一处处美妙的意境,细致入微地将诗人对康桥的爱恋,对往昔生活的憧憬,对眼前的无可奈何的离愁表现得真挚、隽永。
《再别康桥》是一首写景的抒,抒发的是什么呢?三句话概括:是一种留恋之情,惜别之情和理想幻灭后的感伤之情。
意是主观思想感情;境是诗内描写的客观景物。
何谓意境?是人物的主观思想情感和客观景物完美的融合,且形成一副具有个性色彩的艺术画面,既称为有意境。
当然我们欣赏徐志摩的诗和欣赏别的诗一样,需要调动对生活的积累,需要调动我们对知识的积累,然后我们一节节的讲这首诗。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这句诗若分析的话,可用几句话来概括:舒缓的节奏,轻盈的动作,缠绵的情意,同时又怀着淡淡的哀愁。
还有,还加上一句,作别西天的云彩,西天的彩霞给我们一个印象,就是为后面的描写布下了一笔绚丽的色彩,整个景色都是在夕阳映照下的景物。
所以用这句话来概括,为这个诗定下了一个基调。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下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心头荡漾",这句诗实写的是康河的美,同时,柳树在里"柳"——"留",留别有惜别的含义,它给诗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多少的牵挂用"在我心头荡漾",把牵挂表现的非常形象。
当然他的手法是比拟的手法(拟人、拟物),与第三句话合在一起讲,"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桥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这一句诗突出了康河的明静和自由自在的状况,自由、美正是徐志摩所追求的。
徐志摩《再别康桥》讲解
![徐志摩《再别康桥》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dff91344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71f2940.png)
徐志摩曾于1920-1922 年的剑桥大学留学,并 深受西方文化的熏染
在1928年再次访问英国 时,他重游了康桥并写
下了这首诗
2
2
主题
主题
1
这首诗的主题主要围绕对过去美好时 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性的情感
康桥对于徐志摩来说,不仅仅是一个 地点,更是一个心灵的避难所,一个
情感的象征
2
3
因此,这首诗中充满了对康桥的深深 怀念与依依不舍
主题
3
3
诗文解析
诗文解析
下面我们来一起解析这首诗
诗文解析
首节表现出诗人对康桥的深深眷恋。在这里,"轻轻的我走了"与"正如我轻轻的来 "形成了对照,诗人用简单的文字,描绘出一种轻盈、柔和的情感氛围。同时," 挥一挥衣袖"这一动作描绘出了诗人告别的决绝,而"不带走一片云彩"则表达出诗 人深情的眷恋和遗憾。这一节展示了诗人对康桥的深情厚意,以及对过去的缅怀
诗文解析
1
2
3
4
最后一节呼应了首 节,再次强调了诗
人的深深眷恋
"悄悄的我走了"与 "正如我悄悄的来" 形成了对照,"挥 一挥衣袖"与"不带 走一片云彩"形成
了对照
这种对照增强了诗 歌的韵律感和对称 美,同时也使诗歌
更加深入人心
最后,"不带走一 片云彩"再次强调 了诗人对康桥的情 感眷恋和对未来的
不确定性
第二节中,"软泥上的青荇"和"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形象地描绘出康河的美丽风 光,同时也传达出诗人对这里的热爱和留恋。"我甘心做一条水草"这句话,表 达了诗人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也暗示了他与康桥的深深情感纽带
诗歌鉴赏再别康桥的情感表达与主题思想
![诗歌鉴赏再别康桥的情感表达与主题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8048ca4a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31.png)
诗歌鉴赏再别康桥的情感表达与主题思想诗歌鉴赏《再别康桥》的情感表达与主题思想《再别康桥》是中国现代著名诗人徐志摩创作的一首诗歌作品。
该诗以徐志摩远离康桥的离别之情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回忆的留恋和对未来事业的憧憬。
以下将从情感表达和主题思想两个方面进行鉴赏分析。
一、情感表达《再别康桥》以深沉而哀怨的情感表达,将诗人内心的离情别绪与对美好过去的追忆融为一体。
诗中第一段“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表达了诗人轻轻离去的意境,同时也唤起读者对诗人心灵的感受。
接下来的几段描写,诗人将诗意悠长的康桥与诗人曾经的美好时光相结合,表达了对过去的眷恋和感慨。
比如“雪落下了,有一个差距,我一生也无法逾越”、“鸿雁在云和天空中描绘着永恒”等诗句都展现了诗人深深的思念之情。
二、主题思想《再别康桥》的主题思想包含了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向往。
诗中以康桥为背景,诗人以康桥为象征,表达了对曾经美好时光的回忆和悲叹,并将这种情感延伸到对未来事业的向往和憧憬。
通过诗人对康桥和云彩等自然景物的描绘,以及对鸿雁的比喻,诗人既表现了自己内心深处的伤感与思念,又表达了对未来追求和希望的渴望。
整首诗以一种温柔而深情的方式,将诗人的感受与读者的情感紧密联系在一起,展现了康桥与远离、回忆与向往之间的交织感。
通过情感表达和主题思想的结合,诗人成功地营造了一种诗意的氛围,引发读者对人生、命运和回忆的思考。
总之,《再别康桥》以其独特的情感表达和深刻的主题思想,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通过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希冀的交织,诗人将自己的情感与读者相连,引起人们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这首诗语言简练,意蕴丰富,通过诗人的内心感受和真挚思考,展现出了诗歌的魅力与力量。
再别康桥的全文解析
![再别康桥的全文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6b5f4ddd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01.png)
再别康桥的全文解析“再别康桥”是徐志摩的代表作之一,描写了诗人人生中离别的一幕,充满了对故土的怀念和对未来的追求,是一首颇具思想性和感情性的诗。
让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析这首诗。
一、诗歌的基本信息诗名:再别康桥作者:徐志摩创作时间:1928年诗歌类型:抒情诗核心意义:离别的忧愁和人生的追寻二、诗歌的表现手法1. 借景寄情徐志摩在诗中运用了大量的借景手法,通过对康桥的描写,表达出对故乡的怀念和望乡之情。
建筑、自然景色、物品等形象的描写,寄托着诗人内心的情感。
2. 对比手法诗中呈现了很强的对比手法,如“桥上、桥下”,“归帆、送帆”,表现出人生中的分离和追求。
通过对比,进一步凸显了诗歌主题。
3. 指物喻情诗中所涉及的物品如“柳絮”,“芳草”,“马蹄声碎”,都是作者的内心世界的借喻。
这种用物体外的性质来比喻内心情感的修辞手法,称为指涉。
它让诗歌的形象更加深刻,感情更加深远。
三、诗歌的主题1. 离别的忧愁“再别康桥”最是表现出了离别时的忧愁之情。
诗人以手别康桥,表现出了他对故土的眷恋之情和对离别的痛苦。
诗人通过描写自己和友人的分别,抒发了内心的悲愤。
2. 人生的追寻诗歌中也流淌着对未来的追求。
诗人希望自己能够跨越康桥,寻找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过上一个更加温馨、幸福的生活。
诗人对未来的美好祝愿,让我们看到了坚定前进的信念和毅力。
四、诗歌的价值“再别康桥”是对感情、对人生的深刻反思,表现出诗人的理想抱负和情感世界。
诗歌赋予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跨越离别和痛苦,把握前进的方向和信仰。
因此,诗歌被广泛传诵,是一首经典的文学佳作。
综上,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是一首具有无限魅力和感动力的抒情诗,它通过具体的情感描写和形象的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对故土离别的忧愁和未来人生的追寻。
这首诗不仅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更承载了对人生的思考和积极向上的精神内涵。
《再别康桥》:离别与思乡的情感表达
![《再别康桥》:离别与思乡的情感表达](https://img.taocdn.com/s3/m/e1c2b148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0d.png)
再别康桥:离别与思乡的情感表达概述《再别康桥》是中国现代诗人徐志摩创作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歌作品。
这首诗以离别和思乡为主题,通过对大自然、友谊和爱情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内心深处复杂而深沉的情感。
本文将通过对《再别康桥》的分析,探讨其中所表达的离别与思乡情感。
正文1. 离别之痛在《再别康桥》中,作者通过描述离开康桥的瞬间以及对美好回忆的追忆,表达了离别带来的痛苦。
诗中提到了"自在飞花轻似梦"、"斜阳已逝波上水"等绚丽的景象,描绘出当时逝去与将要离开之间强烈形成对比和挣扎。
这种对美丽事物身临其境般体验并即将失去的感觉加深了读者对离别之痛的共鸣。
2. 思乡之情虽然徐志摩身处异乡,在诗中他表达了对家乡的深切思念之情。
他通过对康桥的描绘和回忆,将康桥与家乡联系起来,寄托出他对故乡的魂牵梦萦。
诗中的一句"请将那田野比邻远"直接暗示了作者对故土的迫切渴望。
3. 友谊与爱情在《再别康桥》中,友谊和爱情也成为了离别与思乡情感的表达方式之一。
徐志摩通过在诗中提到与友人分手并预见无法再相见,深刻地表达了友谊在离别时所带来的伤痛。
而强烈想念挚爱更是诗歌中常被提及的主题之一,在这首诗里也不例外。
徐志摩以"国风日夜依山尽"、"草色新绿浴露华"等含蓄细腻的描述传递了自己强烈思念爱人的心情。
结论《再别康桥》通过描写离别和思乡等复杂情感,展现了离开家园或重要人物之后所带来的痛苦和思念。
通过对康桥、友情和爱情的描绘,作者表达了对于离别时痛苦与思乡之情的感知。
这首诗以其鲜明而细腻的情感表达,让读者能够深入体会并共鸣其中。
再别康桥诗歌评论
![再别康桥诗歌评论](https://img.taocdn.com/s3/m/5828054c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2d86b71.png)
《再别康桥》是中国著名诗人徐志摩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以唯美的语言描绘了徐志摩在留学英国期间离开康桥的感受和离别的伤感。
这首诗曾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国际上广为传诵,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首先,从语言和形式上来看,《再别康桥》运用了优美的语言和朴素的形式,通过抒发离别的伤感和留恋之情,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全诗一共七节,韵律在其中徐行缓步地铺展,颇有些"长袍白面,郊寒岛瘦"的诗人气度。
其次,从感情表达上来看,诗中蕴含着作者对英国康桥的怀恋和留恋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这种感情的真挚、深刻和具有共鸣力,是《再别康桥》得以广为传诵的重要原因之一。
可以说,此诗是徐志摩因物而发抒写了再别康桥时的依恋之情。
全诗一共七节,总的说来,其抒发的情感有三:留恋之情、惜别之情和理想幻灭后的感伤之情。
此外,《再别康桥》既表达了作者个人的感情,也体现了中西文化的交融,同时也反映了时代背景下的文学现实。
例如,“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这句诗,正是25岁的徐志摩在离开康桥时的真实心情写照。
总的来说,《再别康桥》是一首充满深情厚意的诗歌,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情感表达,赢得了读者的广泛赞誉和喜爱。
徐志摩《再别康桥》全诗赏析
![徐志摩《再别康桥》全诗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75e2843e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6b.png)
徐志摩《再别康桥》全诗赏析徐志摩《再别康桥》全诗赏析《再别康桥》比喻奇异陌生而又通俗易懂,意象生动而富有象征性和暗示性。
下面是yjbys小编和大家分享的徐志摩《再别康桥》全诗赏析,更多相关信息请访问(/wenxue)。
篇一:徐志摩《再别康桥》全诗赏析轻吟漫诵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将会陶醉在那注入了纯情的一个个意象中,感受到他那故地重游、乍逢即别的一段思绪和一步几回头、欲别不能的缠绵情谊。
情如云飘逸。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挥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优美的旋律,抒写出诗人飘逸洒脱的风度。
四句中用了三个“轻轻的”,幻觉到诗人已经离开地面轻飞慢舞起来;一“来”一“走”的短暂时间中,突出了一个“别”字。
古往今来,文人的别离都是销魂断肠的,徐志摩总想借助轻松的语言来承载沉重的心情。
因此,诗一开头,就让这种情如云一般飘渺在空中。
云,既捉摸不定,又实实在在;既远在天边,又近在眼前。
这是作者精心挑选的第一个意象“云彩”所蕴藉的情感。
情如柳柔细。
柳是中国诗歌中传统的意象,诗人之所以钟爱它,一是取谐音“留”,即对别离的人的挽留之意;二是取一插入土壤就能生长的旺盛生命力之意。
但徐志摩却拓展了它的意象,把它活化成了“新娘”:“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诗人的这一幻影,既有对美好理想的追忆,也是对如歌青春的唤回;既是甜蜜爱情的再现,也是对过去爱情的怀念。
作者重返康桥应该说是快乐并痛苦着的。
快乐的是可以在康桥寻梦,寻找青春、理想、爱情之梦,“撑一支长篙”,到康河中“寻梦”,寻到了满满的“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这是何等畅快,何等惬意!接着,笔锋一转,“但我不能放歌”,“夏虫也为我沉默”,连“今晚的康桥”也沉默。
本该高歌一曲,快乐快乐,反而寂静得只能听心跳,这是何等郁闷,何等痛苦!作者曾自述:“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
再别康桥解析与赏析
![再别康桥解析与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695257b2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68a3b51.png)
再别康桥解析与赏析
《再别康桥》是中国现代诗人徐志摩创作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歌
作品。
这首诗是徐志摩在离别康桥的那一刻所写的,他在这里回味过
往的美好时光,对康桥深深眷恋。
通过这首诗,徐志摩表达了对故乡
和过去的眷念之情,并在别离的瞬间流露出一种失落和悲伤的情感。
诗中,徐志摩以康桥作为背景,展现了自己与康桥的不舍之情。
他描绘了康桥的美景,将其与故乡的风光相比,使读者感受到他对故
乡的怀念。
首句“轻轻的我走了”,表达出他离开的决心与悲伤。
接着,他用诗情画意的语言描写了康桥的景色和回忆,以及在离别时带
给他的伤感。
通过反复使用“再别”这个词语,徐志摩将离别的痛苦
加深,将自己的离开与康桥的离开相对应。
诗的结尾部分,徐志摩描绘了康桥河上的添船景象,表现出自己
的离去不会改变康桥的美丽。
最后一句“康桥,我只是在你身后走过”不仅表达了徐志摩对康桥的告别,也表现出他的幽默和对未来的乐观。
整首诗通过诗人对康桥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展现出徐志摩对故
乡和过去的眷恋之情。
他通过对离别的描述,表达了自己的内心痛苦
和不舍,同时也透露出对未来的期待和乐观。
《再别康桥》以其浓郁
的离愁别绪和独特的表达方式,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徐志摩散文诗再别康桥赏析
![徐志摩散文诗再别康桥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dfa6b03b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9c.png)
徐志摩散文诗再别康桥赏析再别康桥是徐志摩的经典之作,为世人传唱。
究竟再别康桥有着什么样的魔力呢。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徐志摩散文诗再别康桥赏析,供大家欣赏。
徐志摩散文诗再别康桥赏析(一)你来或者不来,去或不去,康桥都在那里,不喜不悲。
倒是来这里的人在康桥的柔波旁、榆柳下演绎他们的悲欢离合。
你是人间四月天的烟云,黄昏吹着晚风的柔,轻如风,悄无声息,轻如雪,悠闲飘落。
来时一袭长衫,去时衣袂飘飘。
挥手之间,西天的云彩成为你永恒的背景,。
当时伊人在,曾伴彩云归。
因为喜欢一个人,所以喜欢了一座城市,所以喜欢了哪里的一草一木。
轻柔的晚风,吹拂河畔渡满霞光的柳枝,摇曳出一份妩媚,晃动出一丝娇媚,荡漾成粉红色的回忆。
回忆会褪色吗?波光里的艳影告诉我,依旧如昨。
所有的前尘往事一同随波荡漾起来。
还是那条河,还是那湾水,清凉氤氲在心头。
做康河里的一条水草吧,悠闲自在地摇摆,用自己喜欢的姿势,没有嘈杂与喧嚣,没有羁绊和束缚。
没有争夺与血腥。
如果这里是桃源,我就是那一株桃树,简简单单,别无所求。
一条水草也会有梦,绝不因它是一条水草而卑微。
自由的空气,静美的恬淡,爱的馨香。
倘若这是卑微的,也是伟大的卑微。
因为梦里的清泉折射的是七彩的阳光,纵使世事变迁,物是人非,纵使梦想别现实割得支离破碎。
每一个碎片都会保留它最本真,最完整的原貌,即使尘封在心底,也会随心动而鲜活。
探寻,追寻,寻到过那隔绝人世的优美与宁静,在星光与波光中涵养着自由的灵性,忘情于康桥的优美,沉迷于自然地纯洁,人生在奇异的月光下斑斓而多彩,奏响美的旋律,放飞爱与自由的翅膀,在星辉斑斓里放歌,那是理想的宣言。
哀莫大于心死,其实其莫大于心不死,其实哀莫大于心不死而不得不死。
那首欢愉轻松的歌如今唱来必定变得沉重而无奈,理想的琴被现实折断了弦,语气痛苦的回忆不如选择忘记,语气厉声质问,不如选择沉默,与其选择苦苦哀求不如选择淡然放手。
抓不住的何止是时间,春去春来之后,沧桑的何止是双眸。
徐志摩《再别康桥》原文及赏析
![徐志摩《再别康桥》原文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30433c10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06.png)
徐志摩《再别康桥》原文及赏析徐志摩《再别康桥》原文及赏析《再别康桥》是现代诗人徐志摩脍炙人口的诗篇,是新月派诗歌的代表作品。
全诗以离别康桥时感情起伏为线索,抒发了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
语言轻盈柔和,形式精巧圆熟,诗人用虚实相间的手法,描绘了一幅幅流动的画面,构成了一处处美妙的意境,细致入微地将诗人对康桥的爱恋,对往昔生活的怀念,对眼前的无可奈何的离愁,表现得真挚、浓郁、隽永,是徐志摩诗作中的绝唱。
下面是小编收集的徐志摩《再别康桥》原文及赏析,欢迎阅读参考。
再别康桥徐志摩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甘心做一条水草!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写作背景《再别康桥》是我国现代诗人徐志摩的代表作之一。
康桥,即英国的剑桥大学所在地。
1920年10月-1922年8月,诗人曾游学于此。
康桥时期是徐志摩一生的转折点。
1928年秋,徐志摩再次到英国访问,旧地重游,勃发了诗兴,将自己的生活体验化作缕缕情思,融汇在所抒写的康桥美丽的景色里,也驰骋在诗人的想象之中。
《再别康桥》是一首优美的抒情诗,宛如一曲优雅动听的轻音乐。
诗中那鲜明的意境、流动的画面无不给人以美的享受。
诗作赏析: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再别康桥》最初发表于1928年12月10日《新月》月刊第1卷第10号上,后收入诗集《猛虎集》。
是诗人重游康桥之后,在归国途中写下的一首绝版之作。
诗人一开头用三个轻轻的,写作别母校的离别情绪,给人一种宁静的氛围,同时也把自己对康桥的缠绵之情淋漓尽致的表现了出来。
徐志摩经典诗词小故事
![徐志摩经典诗词小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3244c221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a1.png)
徐志摩经典诗词小故事引言徐志摩是中国现代诗歌史上的一位重要影响力极大的诗人。
他的诗词作品传世至今,深受读者喜爱。
本文将通过讲述徐志摩的一些经典诗词背后的故事,展示他的才华与情感,以及他的创作背景和文化内涵。
一、《再别康桥》1.1 创作背景徐志摩创作《再别康桥》时,正值他在剑桥大学留学的最后时刻。
面对离别,他对母校、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和无尽思念化作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诗。
1.2 内容解读这首诗以写实的手法,描绘了徐志摩舍弃了康桥这个美丽的地方,离开母校和友人,回国追寻理想的情愫和决心。
诗中表达了对母校的祝福和对友人的思念,体现了徐志摩对祖国和个人发展前途的热爱。
1.3 故事在徐志摩离开康桥前夕,他邀请了一群志同道合的友人饯行。
这是他们成为朋友的三年里,第一次共同出行,每个人都沉浸在离别的伤感之中。
徐志摩走进康桥的校园,心情复杂。
他回想起在这里度过的快乐时光,感慨万分。
在康桥的湖边,他们停下来,望着那湖光山色的美景。
徐志摩又看了母校一眼,摇了摇头,感慨万千。
他知道,这将是他永别康桥的时刻。
离别时刻来临,众人情绪激动,无法用言语表达内心的感受。
最后,徐志摩在船头高声朗诵了他刚刚完成的诗作《再别康桥》。
这首诗瞬间抓住了在场每个人的心,他们感受到了徐志摩的心情,也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
当徐志摩朗诵完毕,众人掌声雷动。
大家纷纷擦干眼泪,像一群失魂落魄的孩子。
徐志摩用执着的眼神看着整个康桥校园,而每个人都为他默默祈祷,希望这位才华横溢的诗人能够在新的开始中实现理想。
二、《再别康桥》之后2.1 徐志摩的归国生活徐志摩回国后,投身于文学创作和教育事业。
他先后在国内多家高校任教,发表了一系列优秀的诗歌作品,并在文学界获得了广泛的认可。
2.2 《再别康桥》在文学界的影响《再别康桥》被誉为中国诗坛的经典之作,其凄美的离别情感和深刻的思乡之意深入人心。
这首诗不仅被广大读者所喜爱,也深受其他文人的影响和启发。
徐志摩通过这首诗,将自己的内心世界展现给了读者,也启示了其他诗人,激发了他们深思敏感的离别情感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诗歌《再别康桥》 赏析
![诗歌《再别康桥》 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5c2dfb5e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1a.png)
诗歌《再别康桥》赏析《再别康桥》是中国现代诗歌中的经典之作,是徐志摩创作的代表作品。
这首诗歌以经典的形式、深沉的意境、洗练的语言展现了作者在离别时对青春和爱情的深切思考,被广大读者所喜爱。
首先,诗歌《再别康桥》主要表达了离别的痛苦和遗憾。
从诗歌中可以看到,作者的内心充满了恐惧和不安,他深知此时此刻是青春的告别,爱情的离别,“别后”“别时之景象”极为惨烈,“荒草”“闲庭”等荒湮的景色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离别后,作者再也不能与自己的爱人并肩走过康桥,与自己共度浪漫的时光,这是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最深刻的感情。
其次,诗歌《再别康桥》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诗歌中的诗句抒发了作者对爱情和青春的思念和怀念,如“小桥流水人家”,“康桥横欲断,天涯咫尺之间”,“别时茫茫江汉上”,“更上一层楼”,许多诗句都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内涵。
这些诗句在作者生前就已经被广为流传,被称为经典之作,在现代文学中依然占有重要地位。
再次,诗歌《再别康桥》的语言简练、意味深刻。
徐志摩在诗歌中用诗意的笔触艺术地描绘出了离别时自己的内心感觉,诗语简单清新,却表达了无法言语的绝望和失落,诗歌的意境非常深刻。
读者可以在字里行间中感受到文艺复兴的阴影和情感冲突的震撼。
最后,诗歌《再别康桥》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作为中国现代诗歌中的代表作品之一,《再别康桥》被广泛学习和传颂,它表达了作者和时代的情感和思考,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徐志摩通过这首诗歌表达了自己对未来的无限向往和追求,同时也为后来诗歌创作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综上所述,诗歌《再别康桥》通过深切的情感表达出离别时的遗憾和痛苦,同时其深刻的意境、简洁的语言、独特的风格、经典的内容也使它成为一部不可多得的经典之作,深受读者喜爱和推崇。
希望更多的读者能够从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诗意,在生活中感受到最纯粹的情感和生命的意义。
《再别康桥》的现实意义
![《再别康桥》的现实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c303b12b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e60e47c.png)
《再别康桥》的现实意义篇一:《再别康桥》是中国现代诗人徐志摩创作的一首诗歌,被誉为中国现代诗歌史上的经典之作。
这首诗歌以离别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不舍和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在当今社会中,这首诗歌仍然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告别过去,迎接未来:在《再别康桥》中,徐志摩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同时也表达了告别过去,迎接未来的决心。
这首诗歌启示我们,在生活中也要告别过去的烦恼和忧伤,积极迎接未来的挑战和机遇。
2. 表达情感,抒发内心:在《再别康桥》中,徐志摩用细腻的笔触表达了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抒发了对离别的不舍和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这首诗歌启示我们,在生活中也要勇敢表达情感,抒发内心感受,从而更好地认识自我,找到内心的方向。
3. 珍惜当下,享受生活:在《再别康桥》中,徐志摩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同时也表达了珍惜当下,享受生活的决心。
这首诗歌启示我们,在生活中也要珍惜当下,享受生活的美好,从而更加充实和满足自己的生活。
《再别康桥》的现实意义在于启示我们,在生活中要勇敢面对挑战和机遇,积极表达情感,珍惜当下,享受生活的美好。
通过这首诗歌,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我,找到内心的方向,从而更好地规划自己的生活,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篇二:《再别康桥》是中国现代诗人徐志摩所作的一首诗歌,被誉为中国现代诗歌史上的经典之作。
这首诗歌以离别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不舍和对过去美好的回忆。
如今,这首诗歌已经不再仅仅是一首诗歌,而是已经成为了一种文化符号,代表了中国诗歌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现代社会,人们也常常面临着分别和离别。
《再别康桥》中的离别主题,也引发了人们对于分别和离别的思考和感悟。
人们在离别时,会感受到离别的悲伤和不舍,同时也会想到曾经的美好回忆,感受到时间的珍贵和生命的无常。
这些思考和情感,对于人们的情感修养和自我认知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也表达了一种对于现代都市生活的反思。
《再别康桥》的赏析与评价
![《再别康桥》的赏析与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157fc941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d6.png)
《再别康桥》的赏析与评价《再别康桥》的赏析与评价《再别康桥》是现代诗人徐志摩脍炙人口的诗篇,是新月派诗歌的代表作品。
全诗以离别康桥时感情起伏为线索,抒发了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
下面为大家带来了《再别康桥》的赏析与评价,欢迎大家参考阅读!《再别康桥》赏析《再别康桥》是徐志摩最富盛名的诗作之一。
诗人曾经留学英国,在康桥大学(Cambridge University)读书。
在那里,受到英国文明的熏陶,逐步形成了自己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理想——康桥理想。
但是,归国后,军阀统治下旧中国的黑暗现实,使他的康桥理想破灭了。
康桥,英文原名Cambrige,今通译剑桥,是英国学术、文化、风景胜地。
正如徐志摩当初把意大利文化名城佛罗伦萨译为很有色彩的冷翡翠一样,康桥这个兼有意译的音译也包含有这样的意思,即安乐的桥,壮美的桥。
徐志摩曾经一再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可见康桥留学生活对徐志摩影响的巨大。
《再别康桥》是徐志摩1928年秋再度游历英国后在归国海轮上写的。
徐志摩在留学康桥时期确立了自己的资产阶级民主的理想,确立了自己的爱与自由与美的人生观,但国内的军阀混战,以及恋爱的失败,使他备感失落。
当他再次游历康桥时,一切已经是物是人非,诗人正陷入一场信仰危机,面对着康桥,他浮想联翩。
在诗里他以缠绵惋妁笔调,抒写了自己对康桥无限留恋和依依惜别的心情,微妙地层露了因“康桥理想”的幻灭而无限哀伤的情怀。
当然,之所以对康桥恋恋不舍还在于,这里是诗人青春生命得以辉煌的场所,或者说这里说生命的见证,回到康桥从某种意义上就是回到生命的过去,去重温生命。
正是因为如此,才会见“参差荇菜”而“左右流之”了,才会在康河的柔波里“甘愿做一条水草”。
对于这梦幻过于的沉迷,而不忍心破碎了这样的梦,所以才“轻轻地”“悄悄地”,所以想放歌而不愿意,而用“笙箫”来代替。
笙箫的呜咽正是诗人内心痛苦而不能说出的情感的代言。
再别康桥赏析
![再别康桥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545cfb74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cb.png)
再别康桥赏析
《再别康桥》是一首脍炙人口的现代诗,作者是中国著名诗人徐志摩。
这首诗创作于1928年,是徐志摩在英国留学期间的作品。
诗歌以离别为主题,通过对康桥美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生活的憧憬。
首先,从形式上看,《再别康桥》采用了七言绝句的形式,这种古典的诗歌形式与现代的内容相结合,使得诗歌既具有古典的韵味,又不失现代的气息。
同时,诗歌的结构紧凑,意象丰富,给人以美的享受。
其次,从内容上看,《再别康桥》通过对康桥美景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康桥是英国著名的旅游胜地,诗人在这里度过了许多快乐的时光。
然而,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诗人即将离开康桥,这使得他感到无尽的惋惜。
在诗歌中,诗人通过描绘康桥的美景,如“河畔金柳”、“波光粼粼”等,表达了他对康桥美景的喜爱和留恋。
此外,《再别康桥》还表现了诗人对未来生活的憧憬。
在诗歌的最后两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诗人以一种轻盈、飘逸的姿态告别康桥,表达了他对未来生活的期待和信心。
这里的“西天的云彩”象征着美好的未来,诗人以一种乐观的心态面对未来的生活。
总之,《再别康桥》是一首优美的现代诗,通过对康桥美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生活的憧憬。
这首诗歌以其优美的形式和深刻的内涵,成为了中国现代诗歌的经典之作。
再别康桥的理解
![再别康桥的理解](https://img.taocdn.com/s3/m/be445224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eb.png)
再别康桥的理解
再别康桥的作者是徐志摩。
是新月派诗歌的代表作品。
全诗描述了一幅幅流动的画面,构成了一处处美妙的意境,细致入微地将诗人对康桥的爱恋。
诗人用浓笔重彩描绘了康桥的美景:金柳、波影、彩虹、繁星,流露了诗人心灵上淡淡的哀愁,抒发了因理想幻灭而无限惆怅的情怀。
诗中第一节“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正像是喃喃自语,又像是浅回低吟,平时内心充溢看惊喜欢畅,正因为来时的惊喜欢畅,让诗人走时充满了眷恋与惆怅。
所以轻轻的走时不可能正如轻轻的来,话不正谈,偏反差说,在反差中,恰恰流露了难以抑制的真情。
第二节至第六节,描写诗人在康河里泛舟寻梦。
披着夕照的金柳,软泥上的青荇,树荫下的水潭。
两个暗喻用得颇为精到:第一个将“河畔的金柳”大胆地想象为“夕阳中的新娘”,使无生命的景语,化作有生命的活物,温润可人;第二个是将清澈的潭水疑作“天上虹”,被浮藻揉碎之后,竟变了“彩虹似的梦”。
正是在意乱情迷之间,诗人如庄周梦蝶,物我两志,直觉得“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并甘心在康河的柔波里,做一条招摇的水草。
最后一节以三个“悄悄的”与首阙回环对应。
潇洒地来,又潇洒地走。
挥一挥衣袖,抖落的是什么?已毋须赘言。
既然在康桥涅槃过一次,又何必带走一片云彩呢?全诗一气呵成,荡气回肠,是对徐志摩“诗化人生”的最好的描述。
徐志摩-《再别康桥》赏析
![徐志摩-《再别康桥》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862390d3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bf.png)
徐志摩-《再别康桥》赏析徐志摩-《再别康桥》赏析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令自己印象深刻的诗歌吧,诗歌以强烈的节奏、美妙的韵律、精炼的语言、奇特的想象,丰富的感情展现其语言的艺术。
你还在找寻优秀经典的诗歌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徐志摩-《再别康桥》赏析,欢迎大家分享。
再别康桥徐志摩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赏析:此诗作于徐志摩第三次欧游的归国途中。
时间是1928年11月6日,地点是中国海。
但他这次重游康桥的时间,却是在7月底的一个夏天。
他在英国哲学家罗素家里逗留了一夜之后,事先谁也没通知,就在一个晴朗的下午,一个人怀着砰砰直跳的激动心情,悄悄地到康桥来找他的英国朋友的。
所谓“康桥”,现在通译“剑桥”,即著名的剑桥大学所在地,是一个风景秀丽的'地方。
因徐志摩年轻时曾在此读书、生活过,结识过许多英国朋友,故对此常怀有一股特殊的感情。
遗憾的是,因他事先没有联系好,他所熟悉的英国朋友一个也不在,只有他所熟悉的康桥,在那里静静地等待着他。
于是,他一个人就在他七八年前曾生活过的每一块地方、每一个角落,静静地散起步来,那过去的一幕幕生活图景,又重新在他的眼前展现。
由于当时比较忙,又赶着到达延庭顿庄去会见另一位英国朋友,故未把这次情感的活动记录下来。
直到他乘船离开马赛的归国途中,面对汹涌的大海和辽阔的天空,才展纸执笔,记下了这次重返康桥的切身感受。
弄清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有助于我们对他的理解。
徐志摩的诗再别康桥的意思
![徐志摩的诗再别康桥的意思](https://img.taocdn.com/s3/m/6d5ab032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39.png)
徐志摩的诗再别康桥的意思徐志摩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位杰出诗人和文学家。
他的诗歌充满了浪漫主义和感性主义的特点,展现出了对爱情、人生和艺术的深情向往和追求。
其中《再别康桥》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被誉为中国诗歌史上的经典之作。
以下是此诗的意思以及分析:一、再别康桥的意思《再别康桥》是徐志摩在启程回国之前,致送他在英国度过的三年时光的诗歌。
全诗以“康桥”为象征,表达了抒情诗人对祖国和亲人的思念和依依惜别之情。
二、分析1.第一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这一句描述了诗人的一种洒脱和豁达。
当悠然离开时竟如此,满心无悔!然而心底的激动又由眼神传递出来,与那天上的浮云作个就此别过的告别。
2.第二句:“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这一句透露出文学家对家的思念,而那河畔的金柳是家乡的代表,是家的象征。
诗人在信手拈来之际描写家里的情景,显见出家中的一切都在他心里深深印有。
3.第三句:“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诗人挽留自己对理想的向往和对自由的终生追求。
几句话表达出对自由的向往,因为这是他留给康桥的最宝贵礼物。
4.第四句:“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这一句花草虫鱼、鸟语花香,一切都显得那么熟悉,文学家在行色匆匆之间竟然还能记起这里那些仙境一样的景色。
5.第五句:“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这一句具有写作者对自己未来的追求和对自己的境遇的自信,同时也抒发了与家乡的依依惜别之情。
此句是该诗歌最为重要的一句,描述了文学家对自己多样化的探开,并坚信理想可以达到终结的自信,他发誓自己“一直拿这篙,到柔波肯辖导”,一路上充满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慨。
以上便是我对《再别康桥》的一份分析,希望可以给读者带来一些启示和帮助,也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够欣赏和热爱徐志摩的诗歌。
再别康桥整篇赏析
![再别康桥整篇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c91cbb04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9f52e19.png)
再别康桥整篇赏析再别康桥是中国现代诗人徐志摩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他的成名作。
这首诗以其深情的笔触和悲壮的意境,深受读者喜爱。
徐志摩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故乡的眷恋和对离别的痛苦,同时也展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未来的期许。
下面我们将对这首诗进行详细的赏析,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经典之作。
首先,我们可以从诗的标题开始。
再别康桥,康桥是指英国剑桥大学的一个学院,徐志摩在这里留学期间,曾在康桥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
因此,康桥对他来说是一个充满回忆的地方,也是他心中美好的象征。
再别康桥,意味着他要告别这个美好的地方,离开他留恋的人和事,这种别离的情感在整首诗中贯穿始终。
诗的开头便是“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这句话用“轻轻”两个字反复强调了诗人的离别是轻柔的,没有丝毫的悲伤和留恋。
这种淡然离去的态度,似乎是在掩饰诗人内心深处的痛苦和不舍。
接着,“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这里的“西天的云彩”可以理解为诗人的故乡,他在离开时,还在向故乡的天空挥手告别,表现出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随后,诗中出现了“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这句诗用婉转的语言描绘了诗人眼中的美丽景色,金柳在夕阳的映衬下,宛如一位婀娜多姿的新娘,这种美景与诗人的离别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加彰显了诗中的离愁别绪。
“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这句诗用“波光”和“艳影”来形容美丽的景色,而“在我的心头荡漾”则表现了诗人内心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眷恋。
这种对美好的追求和对离别的痛苦,交织在一起,形成了诗中的主题。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这里的“软泥”和“青荇”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水中的景色,而“招摇”则表现了这些景色的生机和活力。
这种自然景色的描绘,使诗中的离别情感更加真实和饱满。
“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这句诗中的“康河”依然是指剑桥大学附近的河流,而“柔波”则表现了水面的柔和和安静。
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则表现了诗人内心的豁达和坦然,他愿意融入自然,与美好的景色融为一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再别康桥》中解读徐志摩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记得初读此诗是初三那年,彼时对它的了解也不过泛泛。
大多来源于老师的讲解以及文中的注解,对于徐志摩这位现代著名新月派诗人也只是了解个生平之大概;更对其做此诗的缘
由背景知之甚少。
这首《再别康桥》作者写于1928年11月回国的途中,当年6月作者再次回到了自己阔别6年的英国康桥,故地重游回想曾经之种种往事不禁感概万千,然而世事变迁,校园人事变化巨大,回到母校却找不到昔日的老师故友,心中惆怅之情无人可诉。
而此刻的康桥却还是记忆中的那般模样,深沉、低调、古朴而宁静。
在夕阳的映衬下,河畔金柳像一位待嫁的新娘,让作者的心里泛起阵阵涟漪。
河底的水草在水流的作用下,左右悠悠摇晃,这不禁让这位才子发出感叹,愿成为水底的一棵水草。
接下来作者写出了自己曾经的青春梦想,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因出生于富商之家,生计自不必挂怀。
而更让人艳羡的是父亲徐申如在他教育的大笔投入。
为了让儿子在书法上有所长进,亲自带着徐志摩拜访了当时的书法名家郑孝胥,并拜郑为师。
后又为了儿子能学业有成跻身上层社会,
父亲出1000大洋让儿子投身于梁启超门下。
而徐志摩也没让他父亲失望,在北大读了一年
的预科班后进入了美国克拉克大学读历史,继而转到英国哥伦比亚大学政治系,原本父亲是想让儿子攻读经济的,好让他以后继承家业。
然就在徐快拿到经济学博士学位的前夕,他又变主意了想读文学了,有可能是平时所交往的人大多是文人名士有关,也有可能和林徽因有些许关系。
有人曾说,陷入爱情的人都能成为诗人,更何况是颇有文学细胞的徐志摩呢!
一次偶然的拜访让徐志摩深深的迷恋上了林徽因,16岁的少女恬静淡雅而有显得那么的
灵动,不仅外表迷人而且富有才气谈吐不俗,这下徐志摩就在心里认定了,这是我要追的女人。
情窦初开的林徽因也没有拒绝徐的追求,不过在得知徐已经有家事的时候,林徽因还是说了一句,“我不是一个对感情随便的女人,如果你爱我,那么在我和你的妻子(张幼仪)之间做一个选择。
”,原本对徐志摩来说,他和张幼仪就是家里做媒,虽有夫妻之名,却无夫妻之情。
听到这话后徐就匆匆回家了并和张幼仪说了要离婚的事情。
起初张感到太突然了,无法接受,但后来还是同意协议离婚,随即带着孩子去了德国。
之后的事情也没能遂徐之愿,林长民游历欧洲的行程结束,林徽因也只能跟随父亲回家,可当徐志摩也归国后,发现林徽因早已和自己老师的儿子梁思成订婚了。
他委屈、他无助,他也带了几分的怅然与颓靡,他不明白为什么两个相爱的人不能在一起,何况我还开历史之先河的和原配夫人离了婚,到头来啥也没捞着。
情场的失意也是导致他之后在事业、理想上受挫的一大原因。
所以当几年之后他再次回到曾经这个让他转变思想、接受心灵洗礼的康桥,他留恋了,回想以前的理想,他怅然了。
一个人默默的走在康桥之上,驻足、深思、远眺、夜幕降临,面对此时眼前的美景,他想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深处漫溯。
去找寻昔日的梦想;
他也想大声放歌,但今晚却不能。
因为今晚是离别的康桥;是沉默的康桥,整首诗的意韵又
回到了惆怅平静、失落当中,达到首位相映,凸显整首诗的基调,给读者以无限之遐想,诗的结尾作者写道:“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是的,轻轻的,悄悄的、与他人无关,权当一次寻梦之旅,来籍慰自己此前自由爱情之梦的失败、理想的破灭。
余以为,徐志摩是一个对爱情、对自由追求纯粹的人。
对于爱情,在追求林徽因当中我们就可以看出来,为了她,他与张幼仪离婚,为此父亲徐申如还断了他的供养与他一刀两断。
这在民国初年,在封建伦理还在禁锢大多数人的时代,毅然提出离婚这是需要很大勇气的。
在原以为快得到真爱的时候,发现自己所爱之人早已和他人订立婚约,情路受挫。
及便后来又和陆小曼结了婚,可是婚后才发现陆与自己是那么的格格不入,所以在他一生当中真正久久不能忘怀的是林徽因,这个另他一见倾心的女子。
对于自由,徐志摩的理想是在中国实现英国式民主政治,以及人性的不受束缚,使天赋的灵感能尽情展示发挥。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归国后的徐志摩处处碰壁,心中的理想渐渐破灭了。
或许没有康桥的求学经历,徐志摩会成为一名金融家、一名学者。
或许没有林徽因的出现他也不会写出那么多情感细腻、真挚的诗。
但是这就是一种命运,一种天命的召唤,寄于此,他成为了一名不巧的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