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maab绘制汽车的行驶加速度曲线

用maab绘制汽车的行驶加速度曲线
用maab绘制汽车的行驶加速度曲线

用matlab 绘制汽车的行驶加速度曲

线

n=600:10:4000;

Tq=+*( n/1000)*(门/1000)人2+*( n/1000)"( n/IOOO).%; m=3880;g=;

nmin=600;nmax=4000;

G=m*g;

ig=[ ];

nT=;r=; f=;CDA=;i0=;

L=;a=;hg=;

If=;Iw1=;Iw2=;

Ft1=Tq*ig(1)*i0*nT/r;

Ft2=Tq*ig(2)*i0*nT/r;

Ft3=Tq*ig(3)*i0*nT/r;

Ft4=Tq*ig(4)*i0*nT/r;

Ft5=Tq*ig(5)*i0*nT/r;

ua1=*r*n/ig(1)/i0;

ua2=*r*n/ig(2)/i0;

ua3=*r*n/ig(3)/i0;

ua4=*r*n/ig(4)/i0;

ua5=*r*n/ig(5)/i0;

Fw1=CDA*ua142/;

Fw2=CDA*ua242/;

Fw3=CDA*ua3.A2/;

Fw4=CDA*ua4.A2/;

Fw5=CDA*ua5.A2/;

Ff=G*f;

deta1=1+(Iw1+Iw2)/(m*rA2)+(If*ig(1)A2*i0A2*nT)/(m*rA2);

deta2=1+(Iw1+Iw2)/(m*rA2)+(If*ig(2)A2*i0A2*nT)/(m*rA2);

deta3=1+(Iw1+Iw2)/(m*rA2)+(If*ig(3)A2*i0A2*nT)/(m*rA2);

deta4=1+(Iw1+Iw2)/(m*rA2)+(If*ig(4)A2*i0A2*nT)/(m*rA2);

deta5=1+(Iw1+Iw2)/(m*rA2)+(If*ig(5)A2*i0A2*nT)/(m*rA2); a1=(Ft1-Ff-

Fw1)/(deta1*m);

a2=(Ft2-Ff-Fw2)/(deta2*m);

a3=(Ft3-Ff-Fw3)/(deta3*m);

a4=(Ft4-Ff-Fw4)/(deta4*m);

a5=(Ft5-Ff-Fw5)/(deta5*m); plot(ua1,a1,ua2,a2,ua3,a3,ua4,a4,ua5,a5);

title( ' 汽车的行驶加速度曲线' );

xlabel( 'ua/(km*hA-1)' );

ylabel( 'a/ £?? m*sA-2 £?');

gtext( '0 ?' ),gtext( ' 0 o z),gtext( '0 o/),gtext( 0 ?' ),gtext( ' 0 ?');

曲线运动知识点详细归纳

第四章曲线运动 第一模块:曲线运动、运动的合成和分解 『夯实基础知识』 ■考点一、曲线运动 1、定义:运动轨迹为曲线的运动。 2、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方向: 做曲线运动的物体,速度方向始终在轨迹的切线方向上,即某一点的瞬时速度的方向,就是通过该点的曲线的切线方向。 3、曲线运动的性质 由于运动的速度方向总沿轨迹的切线方向,又由于曲线运动的轨迹是曲线,所以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时刻变化。即使其速度大小保持恒定,由于其方向不断变化,所以说: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 由于曲线运动速度一定是变化的,至少其方向总是不断变化的,所以,做曲线运动的物体的加速度必不为零,所受到的合外力必不为零。 4、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1)物体做一般曲线运动的条件 物体所受合外力(加速度)的方向与物体的速度方向不在一条直线上。 (2)物体做平抛运动的条件 物体只受重力,初速度方向为水平方向。 可推广为物体做类平抛运动的条件:物体受到的恒力方向与物体的初速度方向垂直。 (3)物体做圆周运动的条件 物体受到的合外力大小不变,方向始终垂直于物体的速度方向,且合外力方向始终在同一个平面内(即在物体圆周运动的轨道平面内) 总之,做曲线运动的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一定指向曲线的凹侧。 5、分类 ⑴匀变速曲线运动:物体在恒力作用下所做的曲线运动,如平抛运动。 ⑵非匀变速曲线运动:物体在变力(大小变、方向变或两者均变)作用下所做的曲线运动,如圆周运动。 ■考点二、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1、运动的合成:从已知的分运动来求合运动,叫做运动的合成,包括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合成,由于它们都是矢量,所以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运动合成重点是判断合运动和分运动,一般地,物体的实际运动就是合运动。 2、运动的分解:求一个已知运动的分运动,叫运动的分解,解题时应按实际“效果”分解,或正交分解。 3、合运动与分运动的关系: ⑴运动的等效性(合运动和分运动是等效替代关系,不能并存); ⑵等时性:合运动所需时间和对应的每个分运动时间相等 ⑶独立性:一个物体可以同时参与几个不同的分运动,物体在任何一个方向的运动,都按其本身的规律进行,不会因为其它方向的运动是否存在而受到影响。

有关功率谱分析的相关总结

有关功率谱分析的相关总结 谱是个很不严格的东西,常常指信号的Fourier变换,是一个时间平均(time average)概念功率谱的概念是针对功率有限信号的(能量有限信号可用能量谱分析,能量有限的信号通常为能量信号,他们的傅里叶变换是收敛的),所表现的是单位频带内信号功率随频率的变换情况。保留频谱的幅度信息,但是丢掉了相位信息,所以频谱不同的信号其功率谱是可能相同的。有两个重要区别:1。功率谱是随机过程的统计平均概念,平稳随机过程的功率谱是一个确定函数;而频谱是随机过程样本的Fourier变换,对于一个随机过程而言,频谱也是一个“随机过程”。(随机过程有频谱吗?)(随机的频域序列)2。功率概念和幅度概念的差别。此外,只能对宽平稳的各态历经的二阶矩过程谈功率谱,其存在性取决于二阶矩是否存在并且二阶矩的Fourier变换收敛;而频谱的存在性仅仅取决于该随机过程的该样本的Fourier变换是否收敛。 频谱和功率谱的区别在于: (1)信号通常分为两类:能量信号和功率信号; (2)一般来讲,能量信号其傅氏变换收敛(即存在),而功率信号傅氏变换通常不收敛,当然,若信号存在周期性,可引入特殊数学函数(Delta)表征傅氏变换的这种非收敛性;(3)信号是信息的搭载工具,而信息与随机性紧密相关,所以实际信号多为随机信号,这类信号的特点是状态随机性随时间无限延伸,能量无限。换句话说,随机信号大多属于功率信号而非能量信号,它并不存在傅氏变换,亦即不存在频谱; (4)若撇开搭载信息的有用与否,随机信号又称随机过程,很多噪声属于特殊的随机过程,它们的某些统计特性具有平稳性,其均值和自相关函数具有平稳性。对于这样的随机过程,自相关函数蜕化为一维确定函数,前人证明该确定相关函数存在傅氏变换; (5)能量信号频谱通常既含有幅度也含有相位信息;幅度谱的平方(二次量纲)又叫能量谱,它描述了信号能量的频域分布;功率信号的功率谱描述了信号功率随频率的分布特点,也已证明,信号功率谱恰好是其自相关函数的傅氏变换; (6)实际中我们获得的往往仅仅是信号的一段支撑,此时即使信号为功率信号,截断之后其傅氏变换收敛,但此变换结果严格来讲不属于任何“谱”; (7)对于(6)中所述变换若取其幅度平方,可作为信号功率谱的近似,是为经典的“周期图法”; (8)FFT是DFT的快速实现,DFT是DTFT的频域采样,DTFT是FT的频域延拓。人们不得已才利用DFT近似完成本属于FT的任务。若仅提FFT,是非常不专业的。 功率谱是个什么概念?它有单位吗? 随机信号是时域无限信号,不具备可积分条件,因此不能直接进行傅氏变换。一般用具有统计特性的功率谱来作为谱分析的依据。功率谱与自相关函数是一个傅氏变换对。功率谱具有单位频率的平均功率量纲。所以标准叫法是功率谱密度。通过功率谱密度函数,可以看出随机信号的能量随着频率的分布情况。像白噪声就是平行于w轴,在w轴上方的一条直线。功率谱密度,从名字分解来看就是说,观察对象是功率,观察域是谱域,通常指频域,密度,就是指观察对象在观察域上的分布情况。一般我们讲的功率谱密度都是针对平稳随机过程的,由于平稳随机过程的样本函数一般不是绝对可积的,因此不能直接对它进行傅立叶分析。可以有三种办法来重新定义谱密度,来克服上述困难。 一是用相关函数的傅立叶变换来定义谱密度;二是用随机过程的有限时间傅立叶变换来定义

地震响应的反应谱法与时程分析比较 (1)

发电厂房墙体地震响应的反应谱法与时程分析比较 1问题描述 发电厂房墙体的基本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发电厂墙体几何模型 基本要求:依据class 9_10.pdf的最后一页的作业建立ansys模型,考虑两个水平向地震波的共同作用(地震载荷按RG1.60标准谱缩放,谱值如下),主要计算底部跨中单宽上的剪力与弯矩最大值,及顶部水平位移。要求详细的ansys反应谱法命令流与手算验证过程。以时程法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不同阻尼值(0.02,0.05,0.10)的影响。 RG1.60标准谱 (1g=9.81m/s2) (设计地震动值为0.1g) 频率谱值(g) 33 0.1 9 0.261 2.5 0.313 0.25 0.047 与RG1.60标准谱对应的两条人工波见文件rg160x.txt与rg160y.txt 2数值分析框图思路与理论简介 2.1理论简介 该问题主要牵涉到结构动力分析当中的时程分析和谱分析。时程分析是用于确定承受任意随时间变化荷载的结构动力响应的一种方法。谱分析是模态分析的扩展,是用模态分析结果与已知的谱联系起来计算模型的位移和应力的分析技术。 2.2 分析框架: 时程分析:在X和Z两个水平方向地震波作用下,提取底部跨中单宽上的剪力、弯矩值和顶部水平位移,并求出最大响应。 谱分析:先做模态分析,再求谱解,由于X和Z两个方向的单点谱激励,因此需进行两次谱分析,分别记入不同的工况最后组合进行后处理得出结够顶部水平位移、底部单宽上剪力和弯矩的最大响应。 3有限元模型与荷载说明 3.1 有限元模型 考虑结构的几何特性建立有限元模型,首先建立平面几何模型,并将模型进行合理的切割,采用plane42单元,使用映射划分网格的方法生产平面单元(XOY平面)。然后,采用solid45

汽车的加速度分析

各种汽车加速度性能的对比研究 ——武汉一中,高一(1)班研究性学习物理组 成员:舒旷卢寅玺牛心妍桂靖恒 汤菁荟程果胡峻国顾欣徐鹏飞

一、课题背景 在街道上,我们可以看到:许多车辆在等红灯,可在信号灯变绿后,为什么在同一条线上等待的车,有的首先冲到了前面,而有些车却被落在后面,除了司机精力是否集中外,主要是因为不同的车加速性能有所不同。衡量一辆汽车的好坏标准中,加速性能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更是跑车好坏的最重要因素。如何评价汽车的加速性能,每一位车主、准车主都很关心。实际上,汽车技术性能指标上的加速性能只是一个参考值。很多人都知道力、质量与加速度加速之间的关系,但汽车的加速性能与很多因素有关。汽车性能参数中有许多和性能有关的数据,如功率,扭矩,100km/h加速时间等等。 可是加速度是如何计算出来的呢?这不禁使我产生疑惑。 二、课题目的 了解影响汽车加速性能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在得到相关知识的同时,能够开发我们的创新思维,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三、课题研究方法 1.查找资料:上网查找,翻阅书报,收集资料。 2.实地调查:对行人、司机的采访。 3.总结整理:整理资料,分析内容。

四、课题研究过程 (一)资料收集 据网上资料,影响加速度性能的因素有如下几个: 1、汽车的重量 2、发动机的扭矩 3、发动机的转速 4、空气阻力与地面的摩擦力等阻力 ①.扭矩 扭矩是使物体发生转 动的力。发动机的扭矩就是 指发动机从曲轴端输出的 力矩。在功率固定的条件下 它与发动机转速成反比关 系,转速越快扭矩越小,反之越大,它反映了汽车在一定范围内的负载能力。启动时或在山区行驶时,扭矩越高汽车运行的反应便越好。以同类型发动机轿车做比较,扭矩输出愈大承载量愈大,加速性能愈好,爬坡力愈强,换挡次数愈少,对汽车的磨损也会相对减少。尤其在轿车零速启动时,更显示出扭矩高者提升速度快的优越性。 在活塞发动机中,活塞做往复运动,曲轴做旋转运动,他们之间

频谱与功率谱的概念-FFT与相关系数的C++代码

频谱和功率谱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谱是个很不严格的东西,常常指信号的Fourier变换,是一个时间平均(time average)概念功率谱的概念是针对功率有限信号的(能量有限信号可用能量谱分析),所表现的是单位频带内信号功率随频率的变换情况。保留频谱的幅度信息,但是丢掉了相位信息,所以频谱不同的信号其功率谱是可能相同的。有两个重要区别: 1.功率谱是随机过程的统计平均概念,平稳随机过程的功率谱是一个确定函数;而频谱是随机过程样本的Fourier 变换,对于一个随机过程而言,频谱也是一个“随机过程”。(随机的频域序列) 2.功率概念和幅度概念的差别。此外,只能对宽平稳的各态历经的二阶矩过程谈功率谱,其存在性取决于二阶局是否存在并且二阶矩的Fourier变换收敛;而频谱的存在性仅仅取决于该随机过程的该样本的Fourier变换是否收敛。 频谱分析(也称频率分析),是对动态信号在频率域内进行分析,分析的结果是以频率为坐标的各种物理量的谱线和曲线,可得到各种幅值以频率为变量的频谱函数F(ω)。频谱分析中可求得幅值谱、相位谱、功率谱和各种谱密度等等。频谱分析过程较为复杂,它是以傅里叶级数和傅里叶积分为基础的。 功率谱 功率谱是个什么概念?它有单位吗? 随机信号是时域无限信号,不具备可积分条件,因此不能直接进行傅氏变换。一般用具有统计特性的功率谱来作为谱分析的依据。功率谱与自相关函数是一个傅氏变换对。功率谱具有单位频率的平均功率量纲。所以标准叫法是功率谱密度。通过功率谱密度函数,可以看出随机信号的能量随着频率的分布情况。像白噪声就是平行于w轴,在w 轴上方的一条直线。 功率谱密度,从名字分解来看就是说,观察对象是功率,观察域是谱域,通常指频域,密度,就是指观察对象在观察域上的分布情况。一般我们讲的功率谱密度都是针对平稳随机过程的,由于平稳随机过程的样本函数一般不是绝对可积的,因此不能直接对它进行傅立叶分析。 可以有三种办法来重新定义谱密度,来克服上述困难。一是用相关函数的傅立叶变换来定义谱密度;二是用随机过程的有限时间傅立叶变换来定义谱密度;三是用平稳随机过程的谱分解来定义谱密度。三种定义方式对应于不同的用处,首先第一种方式前提是平稳随机过程不包含周期分量并且均值为零,这样才能保证相关函数在时差趋向于无穷时衰减,所以lonelystar说的不全对,光靠相关函数解决不了许多问题,要求太严格了;对于第二种方式,虽然一个平稳随机过程在无限时间上不能进行傅立叶变换,但是对于有限区间,傅立叶变换总是存在的,可以先架构有限时间区间上的变换,在对时间区间取极限,这个定义方式就是当前快速傅立叶变换(FFT)估计谱密度的依据;第三种方式是根据维纳的广义谐和分析理论:Generalized harmonic analysis, Acta Math, 55(1930), 117-258,利用傅立叶-斯蒂吉斯积分,对均方连续的零均值平稳随机过程进行重构,在依靠正交性来建立的。 另外,对于非平稳随机过程,也有三种谱密度建立方法,由于字数限制,功率谱密度的单位是G的平方/频率。就是就是函数幅值的均方根值与频率之比。是对随机振动进行分析的重要参数。 功率谱密度的国际单位是什么? 如果是加速度功率谱密度,加速度的单位是m/s^2, 那么,加速度功率谱密度的单位就是(m/s^2)^2/Hz, 而Hz的单位是1/s,经过换算得到加速度功率谱密度的单位是m^2/s^3. 同理,如果是位移功率谱密度,它的单位就是m^2*s, 如果是弯矩功率谱密度,单位就是(N*m)^2*s 位移功率谱——m^2*s 速度功率谱——m^2/s 加速度功率谱——m^2/s^3

高中物理必修二__第一章曲线运动知识点归纳

必修二知识点第一章曲线运动(一)曲线运动的位移 研究物体的运动时,坐标系的选取十分重要.在这里选择平面直角坐标系.以抛出点为 坐标原点,以抛出时物体的初速度v0方向为x轴的正方向,以竖直方向向下为y轴的正方向,如下图所示. 当物体运动到A点时,它相对于抛出点O的位移是OA,用l表示. 由于这类问题中位移矢量的方向在不断变化,运算起来很不方便,因此要尽量用它在坐标轴方向的分矢量来表示 它. 由于两个分矢量的方向是确定的,所以只用A点的坐标(x A、y A)就能表示它,于是使问题简化. (二)曲线运动的速度 1、曲线运动速度方向: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在某点的速度方向,沿曲线在这一点的切 线方向. 2.对曲线运动速度方向的理解 如图所示, AB割线的长度跟质点由A运动到B的时间之比,即v=Δx AB Δt ,等于AB 过程中平均速度的大小,其平均速度的方向由A指向B.当B非常非常接近A时,AB割线变成了过A点的切线,同时Δt变为极短的时间,故AB间的平均速度近似等于A点的瞬时速度,因此质点在A点的瞬时速度方向与过A点的切线方向一致.(三)曲线运动的特点 1、曲线运动是变速运动:做曲线运动的物体速度方向时刻在发生变化,所以曲线运动是变速运动.(曲线运动是变速运动,但变速运动不一定是曲线运动) 2、做曲线运动的物体一定具有加速度 曲线运动中速度的方向(轨迹上各点的切线方向)时刻在发生变化,即物体的运动状态时刻在发生变化,而力是改变物体 运动状态的原因,因此,做曲线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力一定不为零,也就一定具有加速度.(说明:曲线运动是变速运动,只是 说明物体具有加速度,但加速度不一定是变化的,例如,抛物运动都是匀变速曲线运动.) (四)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物体所受的合外力的方向与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也就是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只要物体的合外力是恒力,它一定做匀变速运动,可能是直线运动,也可能是曲线运动) 当物体受到的合外力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夹角为锐角时,物体做曲线运动的速率将增大;当物体受到的合外力方向与速度 方向的夹角为钝角时,物体做曲线运动的速率将减小;当物体受到的合外力方向与速度的方向垂直时,该力只改变速度方向, 不改变速度的大小. (五)曲线运动的轨迹 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其轨迹向合外力所指一方弯曲,若已知物体的运动轨迹,可判断出物 体所受合力的大致方向.速度和加速度在轨迹两侧,轨迹向力的方向弯曲,但不会达到力的方 向. (六)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方法

汽车的加速度分析

各种汽车加速度性能的对 比研究 ——武汉一中,高一(1)班研究性学习物理组 成员:舒旷卢寅玺牛心妍桂靖恒 汤菁荟程果胡峻国顾欣徐鹏飞 一、课题背景 在街道上,我们可以看到:许多车辆在等红灯,可在信号灯变绿后,为什么在同一条线上等待的车,有的首先冲到了前面,而有些车却被落在后面,除了司机精力是否集中外,主要是因为不同的车加速性能有所不同。衡量一辆汽车的好坏标准中,加速性能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更是跑车好坏的最重要因素。如何评价汽车的加速性能,每一位车主、准车主都很关心。实际上,汽车技术性能指标上的加速性能只是一个参考值。很多人都知道力、质量与加速度加速之间的关系,但汽车的加速性能与很多因素有关。汽车性能参数中有许多和性能有关的数据,如功率,扭矩,100km/h加速时间等等。 可是加速度是如何计算出来的呢这不禁使我产生疑惑。 二、课题目的 了解影响汽车加速性能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在得到相关知识的同时,能够开发我们的创新思维,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三、课题研究方法 1.查找资料:上网查找,翻阅书报,收集资料。 2.实地调查:对行人、司机的采访。

3.总结整理:整理资料,分析内容。 四、课题研究过程 (一)资料收集 据网上资料,影响加速度性能的因素有如下几个: 1、汽车的重量 2、发动机的扭矩 3、发动机的转速 4、空气阻力与地面的摩擦力等阻力 ①.扭矩 扭矩是使物体发生转动的力。发动机 的扭矩就是指发动机从曲轴端输出的力 矩。在功率固定的条件下它与发动机转速 成反比关系,转速越快扭矩越小,反之越 大,它反映了汽车在一定范围内的负载能 力。启动时或在山区行驶时,扭矩越高汽车运行的反应便越好。以同类型发动机轿车做比较,扭矩输出愈大承载量愈大,加速性能愈好,爬坡力愈强,换挡次数愈少,对汽车的磨损也会相对减少。尤其在轿车零速启动时,更显示出扭矩高者提升速度快的优越性。 在活塞发动机中,活塞做往复运动,曲轴做旋转运动,他们之间由连杆相连。在做工冲程我们可以发现,其实可以把连杆和曲轴的连接轴中心到曲轴旋转中心的距离看做是力臂,气缸做工向下运动就是力,力经过连杆施加到曲轴上,驱动曲轴 旋转,也就成了我们所说的扭矩。 ②.功率 功率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功率越大转速越高,汽车的最高速度也

曲线运动特点(含答案)

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及轨迹分析 一、基础知识 (一)曲线运动 1、速度的方向:质点在某一点的速度方向,沿曲线在这一点的切线方向. 2、运动的性质:做曲线运动的物体,速度的方向时刻在改变,所以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 运动. 3、曲线运动的条件:物体所受合外力的方向跟它的速度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或它的加 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 (二)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及轨迹分析 1、条件 (1)因为速度时刻在变,所以一定存在加速度; (2)物体受到的合外力与初速度不共线. 2、合外力方向与轨迹的关系 物体做曲线运动的轨迹一定夹在合外力方向与速度方向之间,速度方向与轨迹相切,合外力方向指向曲线的“凹”侧. 3、速率变化情况判断 (1)当合外力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夹角为锐角时,物体的速率增大; (2)当合外力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夹角为钝角时,物体的速率减小; (3)当合外力方向与速度方向垂直时,物体的速率不变. (三)说明: 1.合外力或加速度指向轨迹的“凹”(内)侧. 2.曲线的轨迹不会出现急折,只能平滑变化,且与速度方向相切. 二、练习 1、关于曲线运动的性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 B.曲线运动一定是变加速运动 C.变速运动不一定是曲线运动 D.运动物体的速度大小、加速度大小都不变的运动一定是直线运动 答案AC 解析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是时刻发生变化的,因此是变速运动,A正确;加速度是否发生变化要看合外力是否发生变化,斜向上抛到空中的物体做曲线运动,但加速度大小不变,B错误;变速运动也可能是只有速度的大小发生变化,它就不是曲线运动,C正确;由匀速圆周运动知D错误. 2、一质点在某段时间内做曲线运动,则在这段时间内()

功率谱密度

振动台在使用中经常运用的公式 1、 求推力(F )的公式 F=(m 0+m 1+m 2+ ……)A …………………………公式(1) 式中:F —推力(激振力)(N ) m 0—振动台运动部分有效质量(kg ) m 1—辅助台面质量(kg ) m 2—试件(包括夹具、安装螺钉)质量(kg ) A — 试验加速度(m/s 2) 2、 加速度(A )、速度(V )、位移(D )三个振动参数的互换运算公式 2.1 A=ωv ……………………………………………………公式(2) 式中:A —试验加速度(m/s 2) V —试验速度(m/s ) ω=2πf (角速度) 其中f 为试验频率(Hz ) 2.2 V=ωD ×10-3 ………………………………………………公式(3) 式中:V 和ω与“2.1”中同义 D —位移(mm 0-p )单峰值 2.3 A=ω2 D ×10-3 ………………………………………………公式(4) 式中:A 、D 和ω与“2.1”,“2.2”中同义 公式(4)亦可简化为: A= D f ?250 2 式中:A 和D 与“2.3”中同义,但A 的单位为g 1g=9.8m/s 2 所以: A ≈D f ?25 2 ,这时A 的单位为m/s 2 定振级扫频试验平滑交越点频率的计算公式 3.1 加速度与速度平滑交越点频率的计算公式 f A-V = V A 28.6 ………………………………………公式(5) 式中:f A-V —加速度与速度平滑交越点频率(Hz )(A 和V 与前面同义)。

3.2 速度与位移平滑交越点频率的计算公式 D V f D V 28.6103?=- …………………………………公式(6) 式中:D V f -—加速度与速度平滑交越点频率(Hz )(V 和D 与前面同义)。 3.3 加速度与位移平滑交越点频率的计算公式 f A-D =D A ??2 3 )2(10π ……………………………………公式(7) 式中:f A-D — 加速度与位移平滑交越点频率(Hz ),(A 和D 与前面同义)。 根据“3.3”,公式(7)亦可简化为: f A-D ≈5× D A A 的单位是m/s 2 4、 扫描时间和扫描速率的计算公式 4.1 线性扫描比较简单: S 1= 1 1 V f f H - ……………………………………公式(8) 式中: S1—扫描时间(s 或min ) f H -f L —扫描宽带,其中f H 为上限频率,f L 为下限频率(Hz ) V 1—扫描速率(Hz/min 或Hz/s ) 4.2 对数扫频: 4.2.1 倍频程的计算公式 n=2Lg f f Lg L H ……………………………………公式(9) 式中:n —倍频程(oct ) f H —上限频率(Hz ) f L —下限频率(Hz ) 4.2.2 扫描速率计算公式 R= T Lg f f Lg L H 2/ ……………………………公式(10) 式中:R —扫描速率(oct/min 或)

地震峰值加速度与烈度对照表

地震峰值加速度与烈度对照表 震反应 谱:在 给定的地震输入下,不同固有周期的地层或结构物将有不同的振动位移反应,这种反应的时程曲线是由多种频率成分组成的振动曲线,叫谱取对应于不同固有周期的位移时程曲线的最大值作为纵座标,取所对应的固有的周期为横座标,由此绘成曲线,供抗震设计中选用在设计周期下的相应振动幅值。 所谓地震反应谱,就是单自由度弹性系统对于某个实际地震加速度的最大反应(可以是加速度、速度和位移)和体系的自振特征(自振周期或频率和阻尼比)之间的函数关系。 由于地震的作用,建筑物产生位移、速度和加速度。人们把不同周期下建筑物反应值的大小画成曲线,这些曲线称为反应谱。 一般来说,随周期的延长,位移反应谱为上升的曲线;速度反应谱比较恒定;而加速度的反应谱则大体为下降的曲线。一般说来,设计的直接依据是加速度反应谱。加速度反应谱在周期很短时有一个上升段(高层建筑的基本自振周期一般不在这一区段),当建筑物周期与场地的特征周期接近时,出现峰值,随后逐渐下降。出现峰值时的周期与场地的类型有关:I类场地约为0.1~0.2s;Ⅱ类场地约为0.3~0.4s;Ⅲ类场地约为0.5~0.6s;Ⅳ类场地约为0.7~1.0s; 建筑物受到地震作用的大小并不是固定的,它取决于建筑物的自振周期和场地的特性。

一般来说,随建筑物周期延长,地震作用减小。 衡量地震作用强烈程度目前常用地面运动的最大加速度Amax作为标志,它就是建筑物抗震设计时的基础输人最大加速度,其单位为重力加速度g(9.81m/s)或Gal(gal=10mm/s),大体上,7度相当于最大加速度为l00Gal,8度相当于200Gal,9度相当于400Gal。 在地震时,结构因振动面产生惯性力,使建筑物产生内力,振动建筑物会产生位移、速度和加速度。地震力大小与建筑物的质量与刚度有关。在同等的烈度和场地条件下,建筑物的重量越大,受到地震力也越大,因此减小结构自重不仅可以节省材料,而且有利于抗震。同样,结构刚度越大、周期越短,地震作用也大,因此,在满足位移限值的前提下,结构应有适宜的刚度。适当延长建筑物的周期,从而降低地震作用,这会取得很大的经济效益。 但是,从世界范围来说,地震预报仍处于探索阶段,尚未完全掌握地震孕育发震的规律,地震预报主要是根据多年积累的观测资料和震例而作出的经验性预报,因此,不可避免地带有很大局限性。目前的地震预报水平和现状,大体可这样概括:人们对地震孕育发生的原理、规律有所认识,但还没有完全认识;能够对某些类型的地震作出一定程度的预报,但还不能预报所有的地震;做出的较大时间尺度中长期预报有一定的可信度,但短临预报的成功率还相对较低,特别是临震预报。 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与地震动加速度反应谱最大值相应的水平加速度。g:重力加速度,地震时地面运动的加速度。可以作为确定烈度的依据。在以烈度为基础作出抗震设防标准时,往往对相应的烈度给出相应的峰值加速度。

地震峰值加速度与烈度对照表

地震峰值加速度与烈度 对照表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地震峰值加速度与烈度对照表 地Array震 反 应谱:在给定的地震输入下,不同固有周期的地层或结构物将有不同的 振动位移反应,这种反应的时程曲线是由多种频率成分组成的振动曲线,叫谱取对应于不同固有周期的位移时程曲线的最大值作为纵座标,取所对应的固有的周期为横座标,由此绘成曲线,供抗震设计中 选用在设计周期下的相应振动幅值。 所谓地震反应谱,就是单自由度弹性系统对于某个实际地震加速度 的最大反应(可以是加速度、速度和位移)和体系的自振特征(自振 周期或频率和阻尼比)之间的函数关系。 由于地震的作用,建筑物产生位移、速度和加速度。人们把不同 周期下建筑物反应值的大小画成曲线,这些曲线称为反应谱。 一般来说,随周期的延长,位移反应谱为上升的曲线;速度反应 谱比较恒定;而加速度的反应谱则大体为下降的曲线。一般说来,设 计的直接依据是加速度反应谱。加速度反应谱在周期很短时有一个上 升段(高层建筑的基本自振周期一般不在这一区段),当建筑物周期 与场地的特征周期接近时,出现峰值,随后逐渐下降。出现峰值时的 周期与场地的类型有关:I类场地约为0.1~0.2s;Ⅱ类场地约为

0.3~0.4s;Ⅲ类场地约为0.5~0.6s;Ⅳ类场地约为0.7~1.0s; 建筑物受到地震作用的大小并不是固定的,它取决于建筑物的自振周期和场地的特性。一般来说,随建筑物周期延长,地震作用减小。 衡量地震作用强烈程度目前常用地面运动的最大加速度Amax作为标志,它就是建筑物抗震设计时的基础输人最大加速度,其单位为重力加速度g(9.81m/s)或Gal(gal=10mm/s),大体上,7度相当于最大加速度为l00Gal,8度相当于200Gal,9度相当于 400Gal。 在地震时,结构因振动面产生惯性力,使建筑物产生内力,振动建筑物会产生位移、速度和加速度。地震力大小与建筑物的质量与刚度有关。在同等的烈度和场地条件下,建筑物的重量越大,受到地震力也越大,因此减小结构自重不仅可以节省材料,而且有利于抗震。同样,结构刚度越大、周期越短,地震作用也大,因此,在满足位移限值的前提下,结构应有适宜的刚度。适当延长建筑物的周期,从而降低地震作用,这会取得很大的经济效益。 但是,从世界范围来说,地震预报仍处于探索阶段,尚未完全掌握地震孕育发震的规律,地震预报主要是根据多年积累的观测资料和震例而作出的经验性预报,因此,不可避免地带有很大局限性。目前的地震预报水平和现状,大体可这样概括:人们对地震孕育发生的原理、规律有所认识,但还没有完全认识;能够对某些类型的地震作出一定程度的预报,但还不能预报所有的地震;做出的较大时间尺度中

汽车碰撞过程中加速度的试分析

汽车碰撞过程中加速度的试分析 江门市新会区冈州职业技术学校 孙林华 一、碰撞过程中的加速度曲线 汽车正面碰撞过程中,动能转化为变形能,被车身部件所吸收。车身加速度会使车内乘员受到冲击响应,对乘员造成伤害。 实际的加速度曲线是由碰撞过程中的结构变形成产生的,加速度曲线的峰值大小和持续时间是影响乘员伤害的重要因素。峰值越高,冲击越强,碰撞安全性就越差。 车身在碰撞过程中产生的加速度,分为两个主要阶段:在碰撞初期,车身加速度有一个很大的峰值出现;随后车身及吸能部件依次发生压溃变形,进入相对稳定的吸能阶段。加速度的峰值通常高出稳态阶段的2~3倍。 二、碰撞过程中的加速度试计算 碰撞过程:汽车以60公里/小时速度正面碰撞1米后停止。试分析如下: 1、假设汽车碰撞过程是匀减速直线运动, 则有:a v v t v at s t t 2212)0(2)()0(2) (-=+= )(2)0(2)(2t t s v v a -= 其中:秒米小时公里/67.16/60)0(==v 0)(=t v 米1)(=t s 222)(2 ) 0(2)(/9.138/1 267.1602秒米秒米-=?-=-=t t s v v a 2、重力加速度2/8.9秒米=g ,则: 匀减速碰撞过程中 g a 2.14/9.1382 -≈-=秒米 3、汽车在碰撞过程中的加速度在稳态阶段时,按平均加速度来估算,即 g a a 2.14-≈≈稳 碰撞过程中加速度的峰值按稳态阶段的2倍估算,则有: g g a a 302.1422-≈?-==稳峰值 三、结论 1、汽车以60公里/小时速度正面碰撞1米后停止过程中,加速度峰值约为-30g 。 2、车载设备的耐冲击试验中,冲击力可按g a 30=进行测试。

必修二物理曲线运动知识点总结

必修二物理曲线运动知 识点总结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高一物理必修二在在《曲线运动》知识点总结 知识点总结 知道曲线运动中速度的方向,理解曲线运动是一种变速运动,必定具有加速度;知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知道力、速度和轨迹间的关系;掌握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方法。 考点1. 曲线运动 1、曲线运动速度方向:在曲线运动中,运动质点在某一点的瞬时速度的方向,就是通过这一点的曲线的切线方向。 2、运动的性质: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时刻变化。即使其速度大小保持恒定,由于其方向不断变化,所以说: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加速度不为零。 3、做曲线运动的条件:(1)从运动学角度说,物体的加速度方向跟运动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物体就做曲线运动。(2)从动力学角度说,如果物体受力分方向跟运动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物体就做曲线运动。 考点2.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1、已知分运动求合运动叫运动的合成。即已知分运动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等求合运动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等,遵从平行四边形定则。

2、已知合运动求分运动叫运动的分解。它是运动合成的逆运算。处理曲线问题往往是把曲线运动按实效分解成两个方向上的分运动。 3、合运动与分运动的关系 i.等时性:各分运动经历的时间与合运动经历的时间相等。 ii.独立性:一个物体同时参与的几个分运动,个分运动独立进行,不受其他分运动的影响。 iii.等效性:各分运动的叠加与合运动有完全相同的效果。 4、运动合成与分解运算法则:平行四边形定则。 常见考法 新课标高考注重考查基础知识及基本概念,且注重方法的考查.题中蜡块、小船的运动充分体现了合运动与分运动的等效性、独立性、等时性等,同时体现了研究问题的思想及方法,并注重图象研究问题的直观性。在学习中,如何将知识点理解透彻,如何利用习题训练自己的思维和研究问题的方法,将是一个重要的学习环节。 误区提醒 1.合力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关系物体做曲线运动时,合力的方向与速度方向一定不在同一条直线上,这是判断物体是否做曲线运动的依据. 2.合力方向与轨迹的关系物体做曲线运动的轨迹一定夹在合力方向和速度方向之间,速度方向与轨迹相切,合力方向指向曲线的“凹”侧.

关于频谱分析和功率谱

频谱分析(也称频率分析),是对动态信号在频率域内进行分析,分析的结果是以频率为坐标的各种物理量的谱线和曲线,可得到各种幅值以频率为变量的频谱函数F(ω)。频谱分析中可求得幅值谱、相位谱、功率谱和各种谱密度等等。频谱分析过程较为复杂,它是以傅里叶级数和傅里叶积分为基础的。 功率谱 频谱和功率谱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谱是个很不严格的东西,常常指信号的Fourier变换, 是一个时间平均(time average)概念 功率谱的概念是针对功率有限信号的(能量有限信号可用能量谱分析),所表现的是单位频带内信号功率随频率的变换情况。保留频谱的幅度信息,但是丢掉了相位信息,所以频谱不同的信号其功率谱是可能相同的。有两个重要区别: 1。功率谱是随机过程的统计平均概念,平稳随机过程的功率谱是一个确定函数;而频谱是随机过程样本的Fourier变换,对于一个随机过程而言,频谱也是一个“随机过程”。(随机的频域序列) 2。功率概念和幅度概念的差别。此外,只能对宽平稳的各态历经的二阶矩过程谈功率谱,其存在性取决于二阶局是否存在并且二阶矩的Fourier变换收敛;而频谱的存在性仅仅取决于该随机过程的该样本的Fourier变换是否收敛。 功率谱是个什么概念?它有单位吗? 随机信号是时域无限信号,不具备可积分条件,因此不能直接进行傅氏变换。一般用具有统计特性的功率谱来作为谱分析的依据。功率谱与自相关函数是一个傅氏变换对。功率谱具有单位频率的平均功率量纲。所以标准叫法是功率谱密度。通过功率谱密度函数,可以看出随机信号的能量随着频率的分布情况。像白噪声就是平行于w轴,在w轴上方的一条直线。 功率谱密度,从名字分解来看就是说,观察对象是功率,观察域是谱域,通常指频域,密度,就是指观察对象在观察域上的分布情况。一般我们讲的功率谱密度都是针对平稳随机过程的,由于平稳随机过程的样本函数一般不是绝对可积的,因此不能直接对它进行傅立叶分析。可以有三种办法来重新定义谱密度,来克服上述困难。 一是用相关函数的傅立叶变换来定义谱密度;二是用随机过程的有限时间傅立叶变换来定义谱密度;三是用平稳随机过程的谱分解来定义谱密度。三种定义方式对应于不同的用处,首先第一种方式前提是平稳随机过程不包含周期分量并且均值为零,这样才能保证相关函数在时差趋向于无穷时衰减,所以lonelystar说的不全对,光靠相关函数解决不了许多问题,要求太严格了;对于第二种方式,虽然一个平稳随机过程在无限时间上不能进行傅立叶变换,但是对于有限区间,傅立叶变换总是存在的,可以先架构有限时间区间上的变换,在对时间区间取极限,这个定义方式就是当前快速傅立叶变换(FFT)估计谱密度的依据;第三种方式是根据维纳的广义谐和分析理论:Generalized harmonic analysis, Acta Math, 55(1930),117-258,利用傅立叶-斯蒂吉斯积分,对均方连续的零均值平稳随机过程进行重构,在依靠正交性来建立的。 另外,对于非平稳随机过程,也有三种谱密度建立方法,由于字数限制,功率谱

汽车的加速度分析

汽车的加速度分析 各种汽车加速度性能的对比研究 武汉一中,高一(1)班研究性学习物理组 成员:舒旷卢寅玺牛心妍桂靖恒

汤菁荟程果胡峻国顾欣徐鹏飞

、课题背景 在街道上,我们可以看到:许多车辆在等红灯,可在信号灯变绿后,为什么在同一条线上等待的车,有的首先冲到了前面,而有些车却被落在后面,除了司机精力是否集中外,主要是因为不同的车加速性能有所不同。衡量一辆汽车的好坏标准中,加速性能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更是跑车好坏的最重要因素。如何评价汽车的加速性能,每一位车主、准车主都很关心。实际上,汽车技术性能指标上的加速性能只是一个参考值。很多人都知道力、质量与加速度加速之间的关系,但汽车的加速性能与很多因素有关。汽车性能参数中有许多和性能有关的数据,如功率,扭矩,100km/h 加速时间等等。 可是加速度是如何计算出来的呢?这不禁使我产生疑惑。二、课题目的 了解影响汽车加速性能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在得到相关知识的同时,能够开发我们的创新思维,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三、课题研究方法 1.查找资料:上网查找,翻阅书报,收集资料。 2.实地调查:对行人、司机的采访。 3.总结整理:整理资料,分析内容。 四、课题研究过程 (一)资料收集 据网上资料,影响加速度性能的因素有如下几个: 1、汽车的重量 2、发动机的扭矩 3、发动机的转速 4、空气阻力与地面的摩擦力等阻力 ①. 扭矩

扭矩是使物体发生转 动的力。发动机的扭矩就 是指发动机从曲轴端输出 的力矩。在功率固定的条 件下它与发动机转速成反 比关系,转速越快扭矩越 小,反之越大,它反映了汽车在一定范围内的负载能力。启动时或在山区行驶时,扭矩越高汽车运行的反应便越好。以同类型发动机轿车做比较,扭矩输出愈大承载量愈大,加速性能愈好,爬坡力愈强,换挡次数愈少,对汽车的磨损也会相对减少。尤其在轿车零速启动时,更显示出扭矩高者提升速度快的优越性。 在活塞发动机中,活塞做往复运动,曲轴做旋转运动,他们之间由连杆相连。在做工冲程我们可以发现,其实可以把连杆和曲轴的连接轴中心到曲轴旋转中心的距离看做是力臂,气缸做工向下运动就是力,力经过连杆施加到曲轴上,驱动曲轴旋转,也就成了我们所说的扭矩。 ②. 功率功率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功率越大转速越高,汽车的最高速度也越高,常用最大功率来描述汽车的动力性能。最大功率一般用公制马力(PS)或千瓦(kW)来表示,1PS等于0.735kW。

高中物理曲线运动视频

高中物理曲线运动视频 篇一:高中物理曲线运动经典练习题全集(含答案) 《曲线运动》经典解析 1、关于曲线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C ) A. 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 B. 变速运动一定是曲线运动 C. 曲线运动可能是匀变速运动 D. 变加速运动一定是曲线运动【解析】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沿曲线的切线方向,一定是变化的,所以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变速运动可能是速度的方向不变而大小变化,则可能是直线运动。当物体受到的合力是大小、方向不变的恒力时,物体做匀变速运动,但力的方向可能与速度方向不在一条直线上,这时物体做匀变速曲线运动。做变加速运动的物体受到的合力可能大小不变,但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在一条直线上,这时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 2、质点在三个恒力F1、F2、F3的共同作用下保持平衡状态,若突然撤去F1,而保持F2、F3不变,则质点( A ) A.一定做匀变速运动 B.一定做直线运动 C.一定做非匀变速运动 D.一定做曲线运动【解析】质点在恒力作用下产生恒定的加速度,加速度恒定的运动一定是匀变速运动。由题意可知,当突然撤去F1而保持F2、F3不变时,质点受到的合力大小为F1,方向与F1相反,故一定做匀变速运动。在撤去F1之前,质点保持平衡,有两种可能:一是质点处于静止状态,则撤去F1后,它一定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其二是质点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则撤去F1后,质点可能做直线运动(条件是F1的方向和速度方向在一条直线上),也可能做曲线运动(条件是F1的方向和速度方向不在一条直线上)。 3、关于运动的合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 合运动的速度一定比分运动的速度大 B. 两个匀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不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 C. 两个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不一定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D. 合运动的两个分运动的时间不一定相等【解析】根据速度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可知,合速度的大小是在两分速度的和与两分速度的差之间,故合速度不一定比分速度大。两个匀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两个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是否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决定于两初速度的合速度方向是否与合加速度方向在一直线上。如果在一直线上,合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反之,是匀变速曲线运动。根据运动的同时性,合运动的两个分运动是同时的。 4、质量m=0.2kg的物体在光滑水平面上运动,其分速度vx和vy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如图所示,求: (1) 物体所受的合力。 (2) 物体的初速度。 (3) 判

反应谱

5.1.4 建筑结构的地震影响系数应根据烈度、场地类别、设计地震分组和结构自振周期以及阻尼比确定。其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应按表5.1.4-1采用;特征周期应根据场地类别和设计地震分组按表 5.1.4-2采用,计算罕遇地震作用时,特征周期应增加0.05s。 注:周期大于6.Os的建筑结构所采用的地震影响系数应专门研究。 注:括号中数僮分别用于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 15g和0.30g的地区。 5.1.5 建筑结构地震影响系数曲线(图 5.1.5)的阻尼调整和形状参数应符合下列要求: 1 除有专门规定外,建筑结构的阻尼比应取0.05,地震影响系数曲线的阻尼调整系数应按1.O采用,形状参数应符合下列规定: 1)直线上升段,周期小于0.1s的区段。 2)水平段,自0.1s至特征周期区段,应取最大值(αmax)。 3)曲线下降段,自特征周期至5倍特征周期区段,衰减指数应取0.9。 4)直线下降段,自5倍特征周期至6s区段,下降斜率调整系数应取0.02。 图5.1.5 地震影响系数曲线 α一地震影响系数;αmax一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 η1一直线下降段的下降斜率调整系数;γ—衰减指数; Tg一特征周期;η2—阻尼调整系数;T—结构自振周期 2 当建筑结构的阻尼比按有关规定不等于0.05时,地震影响系数曲线的阻

尼调整系数和形状参数应符合下列规定: 1)曲线下降段的衰减指数应按下式确定: γ=0.9+(0.05-ζ)/(0.3+6ζ)…………(5.1.5-1) 式中:γ——曲线下降段的衰减指数; ζ——阻尼比。 2)直线下降段的下降斜率调整系数应按下式确定: η1=0.02+(0.05-ζ)/(4+32ζ)…………(5.1.5-2) 式中:η1——直线下降段的下降斜率调整系数,小于0时取O。 3)阻尼调整系数应按下式确定: η2=1+(0.05-ζ)/(0.08+1.6ζ)…………(5.1.5-3) 式中:η2——阻尼调整系数,当小于0.55时,应取0.55。 5.1.5 弹性反应谱理论仍是现阶段抗震设计的最基本理论,规范所采用的设计反应谱以地震影响系数曲线的形式给出。 本规范的地震影响系数的特点是: 1 同样烈度、同样场地条件的反应谱形状,随若震源机制、震级大小、震中距远近等的变化,有较大的差别,影响,因素很多。在继续保留烈度概念的基础上,用设计地震分组的特征周期Tg予以反映。其中,Ⅰ、Ⅱ、Ⅲ类场地的特征周期值,2001规范较89规范的取值增大了0.05s;本次修订,计算罕遇地震作用时,特征周期Tg值又增大0.05s。这些改进,适当提高了结构的抗震安全性,也比较符合近年来得到的大量地震加速度资料的统计结果。 2 在T≤0.1s的范围内,各类场地的地震影响系数一律采用同样的斜线,使之符合T=O时(刚体)动力不放大的规律;在T≥Tg时,设计反应谱在理论上存在二个下降段,即速度控制段和位移控制段,在加速度反应谱中,前者衰减指数为1,后者衰减指数为2。设计反应谱是用来预估建筑结构在其设计基准期内可能经受的地震作用,通常根据大量实际地震记录的反应谱进行统计并结合工程经验判断加以规定。为保持规范的延续性,地震影响系数在T≤5Tg范围内与2001规范维持一致,各曲线的衰减指数为非整数;在T>5Tg的范围为倾斜下降段,不同场地类别的最小值不同,较符合实际反应谱的统计规律。对于周期大于6s的结构,地震影响系数仍专门研究。 3 按二阶段设计要求,在截面承载力验算时的设计地震作用,取众值烈度下结构按完全弹性分析的数值,据此调整了本规范相应的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其取值继续与按78规范各结构影响系数C折减的平均值大致相当。在罕遇地震的变形验算时,按超越概率2%~3%提供了对应的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 4 考虑到不同结构类型建筑的抗震设计需要,提供了不同阻尼比(0.02~0.30)地震影响系数曲线相对于标准的地震影响系数(阻尼比为0.05)的修正方法。根据实际强震记录的统计分析结果,这种修正可分二段进行:在反应谱平台段(α=αmax),修正幅度最大;在反应谱上升段(TTg),修正幅度变小;在曲线两端(Os和6s),不同阻尼比下的α系数趋向接近。 本次修订,保持2001规范地震影响系数曲线的计算表达式不变,只对其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