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Ⅰ卷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题语文试卷(四)有答案

合集下载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四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四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四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论低碳消费方式“低碳经济”是全球经济发展的最佳模式之一,低碳消费方式是其重要环节。

低碳消费方式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根本要求,是低碳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低碳消费方式回答了消费者怎样拥有和拥有怎样的消费手段与对象,以及怎样利用它们来满足自身生存、发展和享受需要的问题。

它是后工业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生产关系下,消费者消费理念与消费资料供给、利用的结合方式,也是当代消费者以对社会和后代负责任的态度,在消费过程中积极实现低能耗、低污染和低排放的消费方式。

这是一种基于文明、科学、健康的生态化消费方式。

低碳消费方式着力于解决人类生存环境的危机,其实质是以“低碳”为导向的一种共生型消费方式,它使人类社会这一系统工程的各单元能够和谐共生、共同发展,实现代际公平与代内公平,均衡物质消费、精神消费和生态消费;使人类的消费行为与消费结构更加科学化;使社会总产品生产过程中,两大部类(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的生产更加趋于合理化。

低碳消费方式特别关注如何在保证实现气候目标的同时,维护个人基本需要获得满足的基本权利。

由于满足基本需要的人权特性和有限性,在面临资源与环境约束的情况下,应该把有限的资源用于满足人们的基本需要,限制奢侈浪费。

人们应该认识到:生活质量还包括环境质量,若环境恶化,人们的生活质量也最终会下降。

在环境资源日益稀缺的今天,低碳消费方式是一种更好地提高生活质量的消费方式。

低碳消费方式体现了人们的一种心境、一种价值和一种行为,其实质是消费者对消费对象的选择、决策和实际购买与消费的活动。

高三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四)(全国卷I)语文试题

高三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四)(全国卷I)语文试题

绝密★启用前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题语文(四)本这卷共22题,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

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每个时代都需要英雄榜样的精神力量。

文学作品对当代英雄的书写彰显出文学对理想人性的不懈追求。

今日之中国让我们踌躇满志,伟大的时代需要英雄的书写,更需要塑造符合时代特征和历史潮流的英雄人物。

新时期以来虽然有不少主旋律题材作品试图延续英雄叙事,但英雄叙事失语的情况时有发生。

人们期待着新时代英雄的出现,不断重新解读新英雄主义的时代内涵。

英雄书写在我国有丰富的历史经验与丰厚的文学传统。

从历史经验看,中华民族有着英雄书写的悠久历史,崇尚英雄始终是中华民族精神建构的一部分。

从文学传统看,对于英雄主义的阐释和书写,几乎贯穿于20世纪不同历史时期的文本创作。

新时期以来,在改革大潮和时代主题的引领下,一批新英雄形象纷至沓来,如《乔厂长上任记》中的改革英雄乔光朴,《新星》中的改革先锋李向南等。

然而20世纪90年代以来,文学创作开始呈现出彰显个体化的倾向,琐碎、平庸的烦恼人生成为作家关注的焦点,作家沉迷在光怪陆离的个人“碎片化”记忆中不能自拔,英雄叙事随之日渐式微。

英雄书写的渐行渐远,让文学的地位和价值遭受怀疑。

塑造符合时代精神的英雄人物,赋予其全新的文化自信和文化价值,实现英雄在当代的“唤起”和“鼓舞”目标,不但意义重大,而且是时代的需要。

高考模拟测试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仿真试卷语文4

高考模拟测试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仿真试卷语文4

⾼考模拟测试普通⾼等学校招⽣全国统⼀考试仿真试卷语⽂4普通⾼等学校招⽣全国统⼀考试仿真试卷语⽂(四)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共42分)和第Ⅱ卷(共108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满分为15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42分)注意事项:1.答第Ⅰ卷前,考⽣务必将⾃⼰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铅笔涂在答题卡上。

2.每⼩题选出答案后,⽤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的答案标号涂⿊,如需改动,⽤橡⽪擦⼲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考试结束,监考⼈将本试卷和答题卡⼀并收回。

⼀、(18分,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全相同的⼀组是A.氤.氲殷.红湮.没不闻姹紫嫣.红B.歼.灭信笺.间.不容发缄.⼝不⾔C.翘.⾸诀窍.春寒料峭.⾦蝉脱壳.D.枢.纽倏.忽殊.途同归⾃出机杼.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组是A.耗费突如其来元⽓⼤伤⾔必⾏,⾏必果B.抉择前倨后恭凤⽑麟⾓百⾜之⾍,死⽽不僵C.温馨义⽓⽤事针砭时弊鹬蚌相争,渔翁得利D.竣⼯凭⼼⽽论戮⼒同⼼⽉晕⽽风,础润⽽⾬3.依次填⼈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组是①《英雄》剧组打⼈事件曝光以后,⾯对记者的提问,导演张艺谋显得理屈词穷,只好说些“我不知道”“我不在场”之类的话作为_____。

②布什上台以后,并没有履⾏⾃⼰在竞选时向民众做出的“振兴经济”的承诺,完全_____旧制,以致两年多来美国的经济没有多⼤的起⾊。

③⼆⼗世纪五⼗年代,由于政治的原因,新中国在发展中_____受到资本主义国家遏制,_____全党和全国⼈民未⾬绸缪,同⼼协⼒,才得以战胜困难,渡过险关。

A.托词习⽤处处/幸亏B.遁词袭⽤处处/好在C.托词袭⽤到处/幸亏D.遁词习⽤到处/好在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不恰当的⼀句是A.环境污染⽇趋严重,⼈类这种作茧⾃缚....的⾏为如果不停业,将会毁掉⾃⼰的家园。

B.这份⽂件清楚地表明,纪委已下决⼼花⼤⼒⽓来惩治这个单位内部长期存在的东拉西扯....结党营私的宗派主义的不正之风。

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预测卷(四)【新高考专用】(附答案解析)

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预测卷(四)【新高考专用】(附答案解析)

机密启用前姓名准考证号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预测卷(四)(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中国社会从古至今不乏“看客”。

在鲁迅笔下,形形色色的“看客”被描绘得淋漓尽致,他们或幸灾乐祸,或麻木绝望,或漠不关心,这些都是人性中真实而又令人厌恶的劣根性。

“看客”们之所以乐于去看,无外乎自己还过得去的抱了侥幸心理,无聊的要娱乐,自己惨的要在他人身上获取慰藉。

鲁迅笔下的“看客”,并不局限于他所处的时代,而是囊括了过去、当时与现今,他用笔墨批判着“看客”丑恶麻木的嘴脸,同时也给人们以警示。

鲁迅小说中的“看客”,往往是普通的底层民众,他们生活越是艰难,就越容易因斤斤计较而滋生嫉妒;他们看不惯别人的成功与收获,后者会让他们内心不由得产生不平衡感,于是要看别人的失败与悲惨,那会让他们产生快感,伪造自己成功的假象。

或许他们看到别人的惨状会有所惊动,然而绝对不会与其产生共情,也不敢去提供帮助、做引火烧身的举动;他们只会在内心的防护罩上一层又一层地加固。

从客观角度分析,“看客”旁观的行为有其历史渊源,延续几千年的封建专制制度使民愚、规民行、限民言,早已麻痹了群众,迫使百姓收起了对他人的爱与对社会的责任,不敢有这样高尚的权利,只能接受管理这一单一的义务。

他们用无情冷漠的表情来掩盖自己内心的恐惧与无助,生怕一个出格就要被抓去杀头。

然而围观行为是不犯法的,甚至这是百姓们接触外界的少有的渠道之一,也就成为民众为数不多的“娱乐”方式了。

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模拟试题(新课标I卷)(含答案)

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模拟试题(新课标I卷)(含答案)

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I卷)语文姓名:准考证号:本试卷共6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注意:1.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分别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答题时,请按照答题纸上“注意事项”的要求,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规范作答,在本试题卷上的作答一律无效。

3.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写在答题纸上相应区域内,作图时可先使用2B铅笔,确定后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描黑。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高悬于艺术馆大厅之上,在熙熙攘攘的人群驻足时不断发出的唏嘘声中,一幅跨越千年历史、饱经沧桑的巨作正以沉静的姿态接受着众人的审视,俨然流露出无形的肃穆与庄严。

不约而同的是,围观群众大多紧蹙眉头以倾诉自己的不解。

当采访者递出问及评价的话筒时,得到的却是出奇一致的回答:②“这是一幅‘丑书’无疑。

”③这幅被众人斥为“丑书”的作品,叫做《祭侄文稿》,作者是楷书大家颜真卿。

同时,它也曾被后人誉为“天下第二行书”,仅次于王羲之的《兰亭集序》。

④谁也不会想到,一千多年前的一个寂静而平常的夜晚,那个曾经对玄宗忠诚不贰、曾在贵妃膝下承欢的“老实人”安禄山竟“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一场声势浩大的安史之乱由此爆发。

皇帝出逃,贵妃自缢,各地首将为求自保鲜有应者。

在来势汹汹的叛军面前,颜真卿的从兄常山太守颜杲卿果断起兵讨伐叛军,与其少子颜季明双双罹难,颜氏一门被害三十余口,“父陷子死,巢倾卵覆”。

作为从弟,颜真卿悲痛欲绝;作为叔父,他更是悲愤交加。

冒着巨大的风险,不顾个人安危,他一定要携得其侄首骨归葬!援笔作文之际,他情不自禁,一气呵成写就这篇“笔法凌乱、涂改冗杂、似乎毫无章法与美感可言”的《祭侄文稿》,以悼念他那年仅十九岁却为国捐躯的侄儿,颜季明。

⑤据说,因太过悲痛,他创作这篇悼文时几经昏厥。

2024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模拟试题(含答案)

2024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模拟试题(含答案)

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题语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或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美是园林的第一要素。

然而,构成园林美的诸因素中,最诱人入胜的,莫过于“动”了。

古词云“庭院深深深几许”,这是诗人对空间流动的一种切身感受;所谓“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便是时空在连续、变化中产生的动景。

时间和空间是共生的,所以,园林又称时空艺术。

人们在园林空间漫游,各种景物所表达的内涵,是在时间的过程中,从片段逐渐汇合成整体。

造园家通过景观的不断变化,给人以动的感知。

一座寂寂的园林,难免给人凝固、闭锁之感。

而造园家运用向上的竖线和曲线、斜线等具有动势的造型艺术,却能使一座小园凭添活力,寂寂成趣。

比如:一条幽静的弯弯小路,因环曲而给人以蜿蜒向前的动势;一条盘山路或一面云墙也在因跌宕起伏而蠕动;那高高的尖塔,高耸着指向苍穹,仿佛在向上升腾,就连顽石也在“动”;在山石的布局中,大的石头似有向前行走的气势,小的石头则有跟随行走的气势,所以日本造园有“逃石”、“追石”之说。

若以石叠山,又讲求上大下小,也为的是给人灵动的感觉。

中国古典园林以建筑为主体,如亭台楼阁是静止的,但通过线的方向和重心的倾向,便可以使人感到它仿佛是运动的,这就是动势。

动势在一般情况下,由于线、面、形、色彩、质感等诸因素的配置,便给人以运动感。

园林中最惹人注目的是色彩美。

而色调的运用同样体现着一种“动”:饱和色往前,含蓄色退后;明色调往前,暗色调往后;暖色调往前,冷色调退后,等等。

如塞尚所说,红与绿两种色彩中,红色往前走。

平常说的红的热闹,蓝的宁静,指的就是色调有动静之分。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仿真模拟卷(四)答案解析(8页)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仿真模拟卷(四)答案解析(8页)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仿真模拟卷(四)答案解析1.解析:选C。

A项,散(sàn)煤—散(sǎn)煤;B项,谋取—牟取;D项,旖(yī)旎—旖(yǐ)旎。

2.解析:选D。

“开释”指释放犯人,与语境不符,这里应为“释放”。

3.解析:选A。

“包括”后的逗号应为冒号。

4.解析:选A。

B项,不合逻辑,“逾”和“左右”去掉其一。

C项,中途易辙,在“融汇”前加“将其”。

D项,成分残缺,“人身伤害”后加“等弊端”。

故选A。

5.①阅读该作者(不同题材)的其他作品②把握该作品的主题③让学生形成整体印象6.解析:(1)首先分析语段,第一句说“共享单车突然火爆起来,仿佛一夜之间,就布满了城市的大街小巷”,这是陈述火爆的情况,后面应提到原因,“不论哪种收费标准,对于普通百姓来说都是能够接受的”“相对于公共自行车,共享单车不用办卡,定位、借车、锁车、缴费等过程全部在手机上完成”“国家发改委同有关部门印发《推进‘互联网+’便捷交通促进智能交通发展的实施方案》,对共享单车这种绿色环保创新模式表示支持”等,最后依据这些内容进行概括即可。

(2)“文明提醒语”应是针对共享单车出现的问题而设,故应到语段中找出目前存在的问题,“乱停乱放、私藏乱毁等现象”,同时要注意共享单车给我们带来的便利。

拟写的时候要注意修辞的使用。

答案:示例:(1)收费低廉、使用方便和政策支持。

(2)爱护我多一点,方便你多一天。

文明使用见素养,有序停放显文明。

我想成交通风景线,不想做城市垃圾堆。

(写出一条即可)7.解析:选A。

A项,夸大作用。

根据材料一最后一段可知,“没有克隆猴,就很难建立模拟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很多疾病的研究就无法顺利且有效开展”,不是“目前绝大多数的疾病可以得到有效治疗”。

8.解析:选B。

B项,曲解文意。

根据材料二最后一段可知,“最后一个节点是把胚胎放在子宫和输卵管里,让它们着床发育成个体。

最后一个节点无法控制,我们只能想办法对前三个节点进行干预”。

2024年4月普通高等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语文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4年4月普通高等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语文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4年4月普通高等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语文试卷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024.04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所在的市(县、区)、学校、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和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将条形码横贴在每张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画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动画《极速战警》在20多年前首次播出,主角们拥有特殊技能。

故事发生在未来的东京,在无人驾驶革命很久以后,只剩下罗娜,理沙和走一仍然懂得如何开车。

这群年轻人接受过的独特训练能派上用场,他们在夜晚追寻发生异常的自动驾驶汽车,这些汽车遭受了蓄意破坏或是代码出错。

从工业化初期,我们就一直担心机器可能会破坏劳动力。

不过随着自动化出行大行其道,专业司机将在这些反乌托邦愿景中发挥主导作用。

相比过去的恐慌,现在我们关于自动化对工作影响的焦虑有了更加严谨的基础。

早在20世纪90年代末,几十年的技术变革已经机累在经济中。

人们知道工作正在随着自动化的广泛运用而改变,但是没有理论指引研究者,甚至没有共同语言概述问题。

随着政策制定者日益关注这个问题,一支由三个教授组成的跨学科的梦之队集结而成,以共同解决难题。

在之后的几年里,这三个人找到了巧妙而全面的新方法,他们称之为“任务模型”。

任务模型进行了两种基本区分。

首先,“常规工作”和“非常规工作”存在区别。

常规工作包括重复相同程序的任务。

新高考全国 I 卷语文模拟试题4(附答案)

新高考全国 I 卷语文模拟试题4(附答案)

新高考全国I 卷语文模拟试题4(附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 5 小题,17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 题。

材料一: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坚定文化自信,离不开对中华民族历史的认知和运用。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这是我们文化自信的源泉。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

通过学习历史,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领略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同时,历史也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和教训,让我们在面对现实问题时能够更加从容和自信。

材料二:创新是文化发展的动力。

在当今时代,文化创新显得尤为重要。

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使文化保持活力,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文化创新需要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

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根基,没有传统文化的滋养,文化创新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同时,文化创新也需要借鉴和吸收其他文化的优秀成果,以丰富和发展自身。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文化自信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重要力量,源于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B. 学习历史可以让我们了解民族发展历程,为解决现实问题提供经验和教训。

C. 创新是文化发展的唯一动力,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

D. 文化创新需要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同时借鉴吸收其他文化成果。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只要坚定文化自信,就能实现国家和民族的持续发展。

B. 历史只是过去的记录,对现实问题的解决没有实际作用。

C. 不继承传统文化,文化创新就无法进行。

D. 文化创新只需借鉴其他文化的优秀成果,无需关注传统文化。

3. 下列选项中,不能体现文化创新的是(3 分)A. 将传统京剧与现代音乐元素相结合,创作出新的京剧作品。

B. 用现代科技手段修复古老的文物,让文物重新焕发生机。

C. 完全照搬西方的电影制作模式,拍摄中国题材的电影。

普通高校高三全国统一考试仿真卷(四)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

普通高校高三全国统一考试仿真卷(四)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仿真卷语文(四)本试卷共12页。

全卷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成人”教育理念源于孔子。

孔子说:“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

”这是说,“成人”应该具备智慧、德性、意志、才艺等多方面素质。

孔子认为其中德性最为重要,所以他又说:“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这种“成人”教育理念,深刻影响着后世教育家、思想家。

宋代以后各地兴起的书院,正是许多大儒努力实践“成人”教育理念的重要载体。

书院“成人”教育的突出特点是去功利化。

宋代大儒朱熹曾经严厉批评当时的官学已成为学生追求功名利禄之所,仅仅培养学生在科举考试中取得成功,这种教学只会“促其嗜利苟得、冒昧无耻之心,殊非国家之所以立学教人之本意也”。

曾经主持复兴岳麓书院的张栻也明确反对功利化教育,他和朱熹一样主张通过创办书院恢复孔子的“成人”教育理念。

古代教育家批评的功利化教育,同样存在于当代教育中。

例如,片面鼓励学生以考上重点大学为唯一目标,大学只是偏重于知识技能的教育培训,使得学校教育不能突出以人为核心,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人格、能力、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古代书院强调人格教育的重要性。

南宋时期的《白鹿洞书院揭示》综合了早期儒家“成人之教”的教育理念,特别强调人格教育的重要性,要求学生“言忠信,行笃敬;惩忿窒欲,迁善改过”“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从自我修身、待人接物等多方面对学生进行引导。

南宋理学代表人物陆九渊明确反对片面的知识教育,强调读书多少并不是衡量一个人品质高下的唯一标准;读书不多的普通人,只要心地纯正,也可以成为君子。

他创建象山精舍讲学,就是为了实践其教育理念。

当代教育也不同程度地存在忽视人格教育的问题,出现了片面知识化、商业化的倾向。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2024年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2024年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2024年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1、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陈银娃汪曾祺农民大都能赶车,但不是所有的农民都能当一个出色的车倌。

星期天,有三辆马车要到片石山去拉石头。

我那天没有什么事,就提出跟他们的车到片石山看看。

我在这个地方住了一年多了,每天上午十一点半,下午五点半,都听见片石山放炮。

风雨无阻,准时不误。

一直想去看看。

片石山就是采石场。

不知道为什么本地人都叫它片石山。

马车一进山,不由得人要挺挺胸脯,深吸一口气。

这是个雄壮的地方。

采石的山头已经劈去了半个,露出扇面一样的青灰色的石骨,间或有几条铁锈色蜿蜒的纹道。

这石骨是第一次接触空气呀。

人,是了不起的。

一个老把式正在清除残石。

放了炮,并不是所有的石头都崩落下来,有一些仍粘连在石壁上。

老把式在腰里系了一根粗绳,绳头固定在山顶,他悬在半空,拿了一根钢钎,这里捅一下,那里戳一下,——轰隆!门板大的石块就从四五层楼那样的高处落到地面。

这是个石头的世界。

到处是石头。

好些人在干活,搬运石头。

他们把石头按大小块分别堆放。

这些石头各有不同用处。

大的可制碾盘、磨盘,重量都在千斤以上。

有两个已经錾好的石磨就在旁边搁着。

中等的有四五百斤,可做阶石、刻墓碑。

小块的二三十斤、四五十斤不等,砌墙,垒堤坝。

搬运石头,没有工具。

四五百斤,就是搁在后腰上背着,——有的垫一条麻袋。

他们都是不出声地,慢慢地,一步一步地走着。

不唱歌,也不喊号子。

那么多的人在活动,可是山里静悄悄的。

【高考冲刺】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高考模拟卷(四)-语文(附答案及答题卡)

【高考冲刺】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高考模拟卷(四)-语文(附答案及答题卡)
二是育人队伍配套齐全"现有!&"名教职工!学历合格率达!""-!党员占!(,!省市 级骨干教师占!(,!.&人次获得过县级以上表彰"教师&四优'获市以上奖项#!#人次! 教师整体素质大为提高!无一例违法乱纪"
三是育人方法百花齐放"异步教学!精彩纷呈$创新教育!热火朝天$综合实践!方兴 未艾"是县政府师德师风先进集体$社团和校刊)小花*获全省一等奖$两次大会交流!一 次现场示范!升学质量经久不衰$荣获国家级学科竞赛奖&#人次!省级!"/人次何准点把起床号放响"翻来覆去想事 不要紧!可是他接下来犯了另一个重大错误%上午的下班号忘了"
秦干事说%小贺!看来你暂时不适合当司号员"小贺!想下哪个连队!你随意挑"秦 干事恢复了往日那一脸和蔼的笑"
贺昌说!去旅里最艰苦的连队" 秦干事问贺昌还有啥要求!脸上写满留恋的贺昌把目光粘在那把黄灿灿的军号上" 秦干事径直走到战备柜前!拿起那军号和那本号谱!端直递给了贺昌%&这套器材正好这 几天退役!留着做个纪念吧"' 八连!驻在一个叫西河沟的地方!是旅里最偏远的单位"贺昌报到仅带了一个背包! 军号和号谱掖在被包里"到八连后!贺昌训练十分刻苦!班里工作也积极主动!在连队名 声很好"他还多了一个风雨无阻的习惯%一有时间他便悄悄拿出那本号谱细细研读!逢 上周末就带上军号到距营区遥远的荒野上吹军号!亢奋得像上了战场"然而!两年来这 件事在连里还是个秘密" 第二年秋!旅里参加军区在戈壁滩上组织的军事演习!八连的责任是保障旅指挥所" 戈壁滩上的天气就像娃娃的脸!说变就变"这天!瓦蓝瓦蓝的晴空忽然被乌云遮住! 狂风暴雨骤然大作!旅部与各营连有线联系中断!无线被干扰信号完全屏蔽!此时军区传 来紧急命令%各单位迅速收拢人员!紧急集合向阵地进发" 接紧急命令后!值班参谋声嘶力竭的口令和哨音在狂风暴雨里实在不堪一击!呼呼 的风声和哗哗的雨声外!什么也听不到"旅首长在屋内急得团团转!营连又得不到统一 号令心焦如焚"就在这时!上等兵贺昌拎着那把军号跑进了旅指挥所!在旅首长半信半 疑的目光里!贺昌走进雨幕!左手撑腰!右手执号!鼓足了腮帮子吹响军号"顷刻!高亢嘹 亮急促的集合号声刺透了密集的雨帘和呼呼的风声!号调准确得与营区的电子号没有任 何的区别"

(全国I卷)2020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四附答案解析

(全国I卷)2020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四附答案解析

(全国I卷)2020年⾼考语⽂模拟试卷四附答案解析(全国I卷)2020年⾼考语⽂模拟试卷四)第I卷阅读题⼀、现代⽂阅读(36分)(⼀)论述类⽂本阅读(本题共3⼩题,9分)阅读下⾯的⽂字,完成1—3题。

青春⼼态:“五四”⽂学审美⼼理素描这个概括来源于徐志摩,《默境》中他写道:但见玫瑰丛中,青春的舞蹈与欢容,只闻歌颂青春的谐乐与欢踪。

轻捷的步履,你永向前领;欢乐的光明,你永向前引,我是个崇拜青春、欢乐与光明的灵魂。

这⾥青春、欢乐、光明是三位⼀体的,“五四”作家的宗教就是青春与欢乐、光明三位⼀体的“青春教”。

“五四”作家不是将欢乐当成是⼀种消费和闲暇来对待的,“五四”作家不是简单地将光明当作外在于个⼈的⽬标来认识的,他们是将欢乐、光明融合在个体的⼈的⽣命形态——“青春”之中,“五四”作家的青春教⼜是光明教和欢乐教。

正因如此,“五四”⽂学开辟出⼀条以欢乐、光明、青春⼼态为宗旨的审美战线以反对封建⽂学的⾃虐、⿊暗、⽼年⼼态。

“五四”新⽂化运动的倡导者们是以青年为突破⼝来建设“五四”青春型⽂化的。

1915年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杂志(第⼀卷名《青年杂志》,第⼆卷起改名《新青年》),在其发刊词《敬告青年》中竭⼒赞美青年。

《新青年》杂志将“改造青年之思想,辅导青年之修养”作为⾃⼰的天职;1916年李⼤钊在《新青年》2卷1号上发表《青春》⼀⽂,认为中国以前之历史为⽩⾸之历史,⽽中国以后之历史应成为“青春之历史,活青年之历史”。

“五四”新⽂化运动从本质上讲就是⼀场青年⽂化运动,它标志着中国传统的长⽼型⽂化的终结和中国现代青春型⽂化的诞⽣。

由此“五四”⽂学运动在这⼀背景中是与整个“五四”⽂化运动的青春型转向相应和的。

“五四”新⽂学作家主体是青年,从新⽂学的创作主体这⼀⾓度来说,将“五四”⽂学说成是青年的⽂学是完全不过分的。

以1918年时“五四”作家的年龄为例,陈独秀、鲁迅两⼈算是⽐较⼤⼀些,其余李⼤钊29岁,周作⼈33岁,钱⽞同31岁,刘半农28岁,沈伊默35岁,胡适27岁,都是很年轻的,⾄于郭沫若、郁达夫、张资平、陶晶孙、冯沅君、庐隐、⽯评梅、冰⼼、丁玲等冲上“五四”⽂坛时许多⼈只20出头。

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4

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4

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4语文第I卷(选择题共21分)一、(6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建设节约型社会离不开政府的努力。

政府应以政策工具调控市场,以强大的市场力量逼迫市场主体选择节能环保的进展模式。

中国是一个大的经济体,高能耗与低能效相叠加,使能源环境的矛盾变得更加突出。

假如说目前这一进展时期能源需求高增长带有客观必定性,那么,能源低效率是不能容忍的。

降低能耗强度的全然途径是改善产业结构和提高能源效率。

我们有庞大的经济增长潜力,但不改变资源依靠型进展环境、速度导向型增长方式,就不能建立可连续的经济增长机制。

十一五《纲要》提出以后五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左右的目标,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全社会的行动,但各个市场主体的行为要紧受经济力量的驱动。

面对能源环境的严肃形势,分解节能指标、严格政绩考核是实现节能目标的一种重要措施。

但面对不同企业、不同产业、不同地区的极其复杂状况,以政府人员的判定层层下达指标,专门难做到科学合理。

重要的是政府的政策,包括价格、法规、技术标准、经济鼓舞等措施,通过市场起作用,着重建立全社会的节能环保机制,取得四两拨千斤的成效。

市场主体的节能环保是一种经济行为;实现节能目标,要素价格和环境监管起着关键的作用。

因此,生产要素价格通过市场充分地反映稀缺程度和严格的“环境成本内部化”监管,附以税费的鼓舞,是实现节能环保目标最重要的经济驱动力。

1.依据文意,不属于...“节能环保”措施的一项是A.改善产业结构,提高能源效率,从而降低能耗强度。

B.实现以后五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左右的目标。

C.通过分解节能指标,严格政绩考核,实现节能目标。

D.政府的政策通过市场起作用,建立全社会的节能环保机制。

2.下列明白得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经济进展时期,能源需求高增长是不可幸免的,能源的低效率是必须改变的。

B.建立可连续的经济增长机制,必须改变资源依靠型进展环境、速度导向型增长方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Ⅰ卷2017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题语文试卷(四)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色彩是人类视觉快感的第一种形式,因而色彩观念就是人类最初形成的审美观念。

当人类出现在地球上时,面前便是一片色彩斑斓的世界。

对于这样的世界,人类最初能做的事情就是观看、认识、再观看。

人类在对于色彩认识的基础上,能够发现、制造和利用颜料,并利用人造色彩美化生活用品,可称为彩陶时代。

原始彩陶的发明是餐饮器皿的审美化。

原始彩陶的最大成就是基本确立了赤、白、黑、黄、青(蓝)五色观念6这与《尚书·益稷》对于“五色”的记载是相吻合的。

我们祖先创造的第二类染色生活用品是锦绣,可称为锦绣时代。

锦绣的发明是服饰用品的审美化。

锦绣的出现还是中华色彩观念成熟的标志。

这个时期,我们祖先已经能够认识、提炼和利用植物染料。

《诗经·小雅·采绿》就是写一位妇女采摘染料植物的诗歌。

朱熹注云:“蓝,染草也。

”植物染料的发现和利用是一大进步。

同时,我们祖先已经形成了利用人造颜料装饰和美化生活用品的审美意识。

锦绣时代“五色”观念得到了继续巩固。

东汉织锦常用红、蓝、黄、绿、白五种色彩,是五色观念的具体实践。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已经掌握了以正色来配制间色的技术。

在《说文解字》中收入不同色彩的丝织品就有35种之多。

也有人对于吐鲁番出土的唐代丝绸作过色谱分析,共有24种颜色,其中大部分是间色。

所以,在色彩观念上,锦绣时代比彩陶时代又前进了一大步。

更为重要的是,由于人们是在丝绸锦绣生产中丰富了对于色彩的认识,所以也就将色彩与丝绸锦绣联系在一起了。

尤其是在对于一些色彩的命名用字中,更可以看到丝绸锦绣对于原初色彩观念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

如《说文》云“绿,帛青黄色也”“紫,帛青赤色”“缁,帛黑色也”等。

虽然丝绸锦绣并不是提炼色彩的原料,但是人们对于色彩种类的发现和利用确实与丝绸锦绣的生产需求有关,所以就用各种色彩的丝绸锦绣作为标识色彩的文字。

因此,在这些标识色彩的文字里就永远积淀下了丝绸锦绣的痕迹。

锦绣不仅美化了人们的生活,而且也促使人们形成了新的审美观念。

从商周至战国时期的人们观念中,“锦绣”被称为“美物之首”。

锦绣还与生活风俗结合,端午节有绣香包和送香包的风俗。

送香包给小孩是保其平安,送给男孩或者女孩是传达爱情,送给老人是保其健康。

此外,还有婚俗中以丝绸锦绣制作喜服和合欢被等。

在当代政治、外交、体育和科技等活动中,丝绸锦绣作为中华审美元素被广泛地使用着,北京人民大会堂就悬挂着四大名绣精品。

西方人认为“美”在艺术之中。

因为现实生活里充满了功利的欲望,是无美可谈的。

但是,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则认为,“美”就在人的生活里,审美是一种高级生活方式。

锦绣对于人类生活的美化,就充分地证明了这一点。

(摘自古风《锦绣与中华传统审美文化》,有删减)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人类出现在地球上,面对眼前那一片色彩斑斓的世界时,他们的色彩观念主要表现为被动地观看与认识,从而形成色彩审美的基础。

B.在彩陶时代,人类对色彩进行创造性地运用,他们制造和利用颜料来美化各类生活用品,这是人类色彩观念进步的表现。

C.《尚书·益稷》和《诗经·小雅·采绿》的记载,都证明我们祖先已经形成了利用人造颜料装饰和美化生活用品的审美意识。

D.随着社会的发展,以正色来配制间色的技术得以掌握,大大丰富了色彩的种类,这一点得到了古代的文献和出土文物的有力证明。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色彩斑斓的锦绣,是我们祖先创造的第二类染色生活用品,更是我国古代服饰用品的审美化和丝绸生产技艺成熟的标志。

B.彩陶时代形成了“五色”观念,锦绣时代“五色”观念得到了继续巩固,东汉织锦常用五种色彩是五色观念的具体实践。

C.丝绸锦绣与中华原初色彩观念的形成有着密切的关系,尤其是在对于一些色彩的命名用字中,都有丝绸锦绣的痕迹。

D.锦绣在我们的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不仅美化了人们的生活,还促使人们形成了新的审美观念,更在当代政治、外交等活动中发挥作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色彩观念就是人类最初形成的审美观念,所以要考察一个民族的审美观念起源,就应当从考察这个民族的色彩观念开始。

B.人们为什么要用丝绸锦绣的名称标识色彩,是因为丝绸锦绣的生产需求直接决定着人们对于色彩种类的发现与利用。

C.锦绣与生活风俗的结合,产生了许多寄寓美好愿望与祝福的风俗活动,这说明美其实就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D.锦绣的出现,丰富了“美”的存在形式,打破了西方人认为“美”不存在于现实生活中,而只存在于艺术之中的狭隘偏见。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美的力量丝毫不亚于思想的力量”——对话国际安徒生奖得主、北京大学教授曹文轩①记者:从莫言到您的获奖,人们陡然发现,世界已在注视中国。

通过写作,您把自己重年的经历存留下来。

而这个过程,也成就了您。

曹文轩:莫言得到诺贝尔文学奖,改变了我们对中国文学一直所持有的态度。

中国儿重文学也是对世界儿童文学的一份特殊的贡献。

我们的国家,曾经历过苦难、灾难。

当造物主把这样的命运赋予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的时候,他当时是说了一句话:若干年以后,所有的这一切都将会转化为你们的财富。

现在,已经到了我们将所有预期转化为财富的良好时刻,我们正在做这个事情。

英国《独立报》曾经有这样一段话:英国的孩子将会看到英国以外的小孩不曾看到的故事。

这就是中国儿童文学特有的意义,这个意义是我们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换来的。

我们差不多已经失去了欣赏同胞作品的目光。

其实,中国最优秀的儿童文学就是世界水准的儿童文学。

这次获奖,我没有太多的激动,只是欣慰,它帮助我佐证了我对中国儿童文学的看法。

而最近十年、二十年,中国儿童文学批评界对中国儿童文学的认可一直非常吝啬。

对一个中国作家而言,他知道他的双足是站在那块生他、养他的土地上的。

他忽视、忘却甚至拒绝这块土地是愚蠢的。

这块土地一天24小时都在生长着故事。

我知道那个故事会给我带来世界欣赏的目光。

但是,只知道立足于这块土地的人远远算不上最聪明的人。

最聪明的人是双足坚定地立于这块土地,双眼穿过滚滚烽烟,眺望国内外大事,眺望国家界碑之外的事情。

题材是中国的,主题却是人类的。

要从一个个中国故事中,看到人类存在的基本状态;要从一个个中国人的喜怒哀乐中,看到千古不变的基本人性,而他又永远希望用他的文字为人类提供良好的人性基础。

我一直努力想成为这样聪明的人。

我们也需要从西方的儿童文学里面鉴别各种各样的经验,用虚心的态度向全世界最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学习,这是每一个中国作家必须有的态度。

②记者:远离搞笑、娱乐,荡漾着悲悯的情怀,又葆有淳朴的美感,让您的作品在众多的儿童文学中显得不同。

曹文轩:一个孩子没有悲伤,难道就算是健康的生命吗?我们不能为追求快乐而快乐,这个经验我们是不可以忘却的,也是不可以丢失的。

当下,简单而轻松的快乐取代了一切具有深度的感受和思考。

不需要怀疑,应该有一种叫“儿童文学”的文学,但这种叫“儿童文学”的文学应该是一种培养他们高雅趣味、高贵品质的文学。

对孩子们而言,那是打精神底子的书。

中国的知识分子要敏感,要有前瞻意识,至少要向这个阅读社会发出提醒。

儿童文学不仅仅是给孩子带来快乐的文学,也是给孩子带来快感的文学。

这里的快感包括喜剧快感和悲剧快感。

让孩子们感动的应是道义的力量、情感的力量、智慧的力量和美的力量,而这一切是永存的。

小说是为了人们可以超越生活,在丰厚的人文关怀中,得到精神上的升华。

小说的真正深刻,并不是来自对生活的摹写,而是来自对生活的对抗。

这种对抗可以是剑拔弩张的,也可以是另一种策略:用神圣、典雅、高尚、悲悯、宽容等加以净化、改造和呼唤。

我让我的作品在更多的时候选择了后者,因为我更相信后者的力量。

我还是相信,美的力量丝毫不亚于思想的力量,有时甚至比思想的力量更加强大。

③记者:常常走在学生中间,大约是您与其他作家的不同。

大学教授的身份,让许多学生感到亲切。

曾文轩:文章既是一个人的面子,也是里子。

一代一代人,相继去世了,但因有文章在,他们的精神、灵魂就在那永生。

世界上没有什么神秘的东西是不可传授的,文章也不例外。

现在有许多人说写文章是不可教的,既然是不可教的,又谈什么文章之道和文章技法呢?其实,他们在写作过程中一直在琢磨文章之道,并且总结出了许多道理,教给后来人。

有些道,后来还成了法。

我们这么说,并不是在否定天分的作用。

写作会对这个世界的堕落、恶变产生一点儿抑制作用吗?我们无法判断。

但写作,至少可以舒解人心中的郁闷,理清如同乱麻一样的思绪。

这个时代需要写作。

天下万物,其实没什么是不朽的,我对写作还是痴心不改。

8月我将去新西兰领奖,当我站在领奖台上时,最重要的礼物就是我将携带一部新完成的长篇小说。

一定要完成,哪怕有枪林弹雨我都要完成它。

(摘自《人民日报》,有删减)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曹文轩认为中国的文学家要感谢莫言,因为莫言得到诺贝尔文学奖,改变了我们自己对中国文学一直所持有的悲观主义态度。

B.曹文轩认为我们国家曾经历过的苦难、灾难,是造物主有意赋予的,莫言认为这一切都将会转化为我们的财富。

C.曹文轩认为中国的儿童文学作家正将中国经验和中国故事向全世界的儿童传达,这是很有意义的事,应该得到认可。

D.曹文轩认为这个时代需要写作,因为写作会给孩子带来快感,并会对这个世界的堕落、恶变产生一点儿抑制作用。

5.“美的力量”有哪些表现?请结合材料,进行分析。

(4分)6.曹文轩认为每一个中国作家必须有什么样的态度?请结合材料,进行探究分析。

(5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飘柔的黑发冷凝这位女士坐在椅子上时,并没引起吕维平的特别注意,但她解开头上的发髻,娴雅自如地扭动了一下脖颈,那一头飘柔的黑发立即像瀑布似的披散开来,这才使吕维平感受到了强烈的震撼。

他惊呆了,真的惊呆了,自从他在街头干起理发的营生后,还是头一遭见到如此令人赞叹的美发!他在电视上看过许多推销洗发膏的广告,那屏幕上飘逸的秀发是经过“艺术”处理的,视觉效果虽然很新奇、很受看,却很不真实。

而此刻,他实实在在地看到这种真实的效果,可又不敢相信了。

“还等什么?剪吧,剪掉它!“女士以冷冰冰的口气催促道。

吕维平的手心儿出汗了,他迟疑地说:“您真的要剪掉……这头发太……”“你是怕我不给你钱吗?我已经说过了,剪掉它,剪得越短越好!”锋利的剪刀终于“喀哧喀哧”响起。

吕维平用左手十分仔细地攥住每一缕发丝,尽量不让它失落,手里逐渐产生柔滑、厚实、如握绸缎的感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