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普顿效应
简述康普顿效应
简述康普顿效应康普顿效应,又称“动物认知效应”,是指动物经历两个不同教学步骤之后,在第一步中所获得的知识会影响第二步学习和应用的能力。
这种结果被用来反映动物认知能力的潜力和记忆系统的发展。
它的概念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许娜罗宾斯提出,后来经常被用来探究动物是如何解决问题的。
康普顿效应通常用一个实验来模拟,该实验由两个阶段组成。
在第一阶段,动物被灌输一些信息,然后在第二阶段,它们需要用这些信息来解决一个问题。
如果动物在第一阶段的表现有改善,它们在第二阶段就会有更好的表现,这种情况被称为康普顿效应。
康普顿效应可以帮助研究者了解动物的学习能力如何发展。
许多心理学家都建议使用实验来研究康普顿效应。
它们经常会使用一些抽象任务来测试康普顿效应,如隐藏物体或模仿动作,它们是考察动物认知能力和记忆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
虽然康普顿效应主要被应用于动物,但也可以用于许多其他生物,如非洲象蝗虫、红胸蓝胸威尔逊啄木鸟、绿翅蜻蜓以及人类。
它可以帮助研究者理解动物的认知能力潜力,以及建立更有效的教育系统。
康普顿效应可以用不同类型的学习方式来测试,如反向学习和学习规则。
研究者也可以评估动物在记忆能力和解决复杂问题能力方面的表现。
此外,康普顿效应还可以用来探讨动物中智能的发展。
在某些情况下,研究者会发现动物经历了某个学习步骤后,它们的认知能力可以被提升。
所以,康普顿效应可以帮助人们理解动物智力发展的机制。
另外,康普顿效应也可以被用来比较不同物种之间的认知能力。
研究者可以利用实验来进行比较,帮助了解不同物种认知能力的发展,以及不同物种在解决问题上的贡献。
总之,康普顿效应是一个重要的心理研究概念,可以用来研究动物的认知能力和记忆能力,也可以用来比较不同物种之间的认知能力。
这种理论的有效性和重要性,为心理学和动物行为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康普顿效应名词解释
康普顿效应名词解释在原子物理学中,康普顿散射,或称康普顿效应(英语:Compton effect),是指当X射线或伽马射线的光子跟物质相互作用,因失去能量而导致波长变长的现象。
相应的还存在逆康普顿效应——光子获得能量引起波长变短。
这一波长变化的幅度被称为康普顿偏移。
康普顿效应通常指物质电子云与光子的相互作用,但还有物质原子核与光子的相互作用——核康普顿效应存在。
康普顿效应首先在1923年由美国华盛顿大学物理学家康普顿观察到,并在随后的几年间由他的研究生吴有训进一步证实。
康普顿因发现此效应而获得1927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这个效应反映出光不仅仅具有波动性。
此前汤姆孙散射的经典波动理论并不能解释此处波长偏移的成因,必须引入光的粒子性。
这一实验说服了当时很多物理学家相信,光在某种情况下表现出粒子性,光束类似一串粒子流,而该粒子流的能量与光频率成正比。
在引入光子概念之后,康普顿散射可以得到如下解释:电子与光子发生弹性碰撞(弹性碰撞产生的非弹性散射),电子获得光子的一部分能量而反弹,失去部分能量的光子则从另一方向飞出,整个过程中总动量守恒,如果光子的剩余能量足够多的话,还会发生第二次甚至第三次弹性碰撞。
康普顿散射可以在任何物质中发生。
当光子从光子源发出,射入散射物质(一般指金属)时,主要是与电子发生作用。
如果光子的能量相当低(与电子束缚能同数量级),则主要产生光电效应,原子吸收光子而产生电离。
如果光子的能量相当大(远超过电子的束缚能)时,则我们可以认为光子对自由电子发生散射,而产生康普顿效应。
如果光子能量极其大(>1.022百万电子伏特)则足以轰击原子核而生成一对粒子:电子和正电子,这个现象被称为成对产生。
由于光子具有波粒二象性,因此,应该可以用波动理论诠释这效应。
埃尔温·薛定谔于1927年给出半经典理论。
这理论是用经典电动力学来描述光子,用量子力学来描述电子。
:28, 286康普顿效应对放射生物学十分重要,由于它是高能量X射线与生物中的原子核间,最有可能发生的相互作用,因此亦被应用于放射疗法。
15-3 康普顿效应
Il 较大 I l0
二、光子论对康普顿效应的解释
1. 经典物理遇到的困难 • 根据经典电磁波理论,当电磁波通过物质时,物 质中带电粒子将作受迫振动,其频率等于入射光 频率,所以它所发射的散射光频率应等于入射光 频率: l 0 o 在 • 电磁波为横波, j 90 方向无散射波 经典物理无法解释康普顿效应.
l 10.24nm
'
Ek 4.6610 J
17
44 18
o
'
在康普顿效应中,入射的 x 射线波长为 5.00×10-2nm, 求在散射角为60°方向上 散射 x 射线的波长和引起这种散射的反 冲电子所获得的动能。
h l l0 (1 cos ) m0c h 2.43 1012 m m0c
E p c E
2 2 2
2 0
E0 0 ,
E h h p c c l
E pc
“波粒二象性”
借用经典“波”和“粒子” 术语,但既不是经典波,又 不是经典粒子
描述光的 粒子性
IA IN
2
E h
p h
描述光的 波动性
l
N A2
振幅越大,表示光子数越多, 光子到达该处概率越大
—— 概率波
1.波长为0.710Ǻ的X射线投射到石墨上,在与入射方向 成45o角处,观察到康普顿散射的波长变化为多少Ǻ? A. √ 0.0071 B. 0.071 C. 0.036 D. 0.703 2.波长为=0.0708nm的x射线,在石蜡上受到康普顿散射, 则在方向上所散射的x射线的波长为 :
)m0c 2.0410 ( J )
2
14
Ek l0
hc
康普顿效应
2-4 光的波粒二象性
光电效应以及康普顿效应无可 辩驳的证实了光是一种粒子.
爱因斯坦
康普顿
光是一种波,同时也是一种粒子,光具有波粒二象性
当我们用很弱的光做双缝干涉实验时,将感光胶片 放在屏的位置上,会看到什么样的照片呢?为什么会 有这种现象?
点 击 观 看 动 画
当光源和感光胶片之间不可能同时有两个和多个光 子时,长时间曝光得到的照片仍然和光源很强、曝光时 间较短时一样,则光的波动性不是光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引起的. 波动性是光子本身的一种属性
物体的波长 物体的动量
人们把这种波叫做物质 波,也叫德布罗意波.
德布罗意
h h p mc 2 c c C
又因为:
c
h
所以:
p
h p
宏观物体的德布罗意波的波长比 微观粒子的波长小的多,很难观察 到它们的波动性,但是微观粒子的 情形完全不同,1927年,两位美国 物理学家利用观察“电子束照射到 晶体晶格上发生的衍射现象”证实 了德布罗意的假设.
经典电磁理论在解释康普顿效应 时遇到的困难:
根据经典电磁波理论,当电磁波通 过物质时,物质中带电粒子将作受迫 动,其频率等于入射光频率,所以它所 发射的散射光频率应等于入射光频率。 无法解释波长改变的现象。
光子理论对康普顿效应的解释
康普顿效应是光子和电子作弹性碰撞 的结果,具体解释如下: 1. 若光子和外层电子相碰撞,光子有一部 分能量传给电子,散射光子的能量减少,于 是散射光的波长大于入射光的波长。
•康普顿将0.71埃的X光投射到石墨上,然后在不同的角度测量被石墨分子散射的X光强 度。当θ=0时,只有等于入射频率的单一频率光。当θ≠0(如45°、90°、135°)时, 发现存在两种频率的散射光。一种频率与入射光相同,另一种则频率比入射光低。后者 随角度增加偏离增大。
第三节_康普顿效应及其解释
5.康普顿效应的意义: (1)证明了爱因斯坦光子假说的正确性; (2)揭示了光子不仅有能量h ν,还有动量 p=h /λ; (3)揭示了光具有粒子性;
6.巩固练习: (1)假如一个光子与一个静止的电子碰撞, 光子并没有被吸收,只是电子被反弹回来, 散射光子的频率和原来光子的频率相比中电子 的受迫振动,这种振动频率必与入射波的频 率相同,从而引起的散射波也应该与入射波 的频率相同,而散射前后介质相同,所以散射 前后波长也不变. 光波波长在散射 4.康普顿效应的理论解释: 前后不变 光子与静止的电子发生碰撞,光子把部分能 量转移给了电子能量由hν减小为h ν’,因此频 率减小,波长变大; 同时光子要把一部分动量转移给电子,因而 光子动量减小,由P= h / λ 看,散射后有些光 子波长变长;
第三节 康普顿效应及其解释
1.康普顿效应: 用x射线照射物体时,散射出来的x射线的 波长会变长.
x射线谱仪
石墨体
康普顿效应:在散射的 x射线中,不但 存在与入射线波长相同的反射线,同 时还存在波长大于入射线波长的反射 线现象。
x射线谱仪
石墨体
说明:光子在介质中和物质微粒相互作用, 使得光的传播方向转向其他方向的现 象 2.光子的动量: p= h /λ 光子的能量: E=hν 3.经典电磁理论的困难:
康普顿效应
(1)在同一散射角下,所有散射物质波长的改变 ∆λ 都 1)在同一散射角下, 在同一散射角下 是相同的。所以康普顿散射 康普顿散射只能是光子与所有物质原子 是相同的。所以康普顿散射只能是光子与所有物质原子 中的共同成分相互作用的结果。这一成分必是电子。 中的共同成分相互作用的结果。这一成分必是电子。因 此假设康普顿散射是光子与电子碰撞的结果 康普顿散射是光子与电子碰撞的结果。 此假设康普顿散射是光子与电子碰撞的结果。 (2)光子与电子碰撞后光子将沿某一方向被散射,这一 光子与电子碰撞后光子将沿某一方向被散射, 方向就是康普顿散射的方向。 方向就是康普顿散射的方向。光子在与电子碰撞中可能 损失部分能量使波长变长。 损失部分能量使波长变长。 如果光子与原子中束缚很紧的电子发生碰撞, (3)如果光子与原子中束缚很紧的电子发生碰撞,这时 相当于光子与整个原子进行碰撞。 相当于光子与整个原子进行碰撞。因为 m >> m光子
2、康普顿散射的实验规律 、康普顿散射的实验规律 I (1)在散射光线中有与入射光波长 在散射光线中有与入射光波长 相同的射线也有波长大于入射 的射线也有波长大于 相同的射线也有波长大于入射 光的射线; 光的射线 (2)在原子量较小的物质中,康普 I 在原子量较小的物质中, 在原子量较小的物质中 顿散射较强。 顿散射较强。对原子量较大的 物质,康普顿散射较弱; 物质,康普顿散射较弱; (3)波长的改变量 ∆λ = λ − λ0 波长的改变量 I 的增加而增加; 随散射角ϕ 的增加而增加 (4)在同一散射角下,所有散射 在同一散射角下, 在同一散射角下 物质波长的改变 ∆λ都是相 同的。 同的。
= hν
(2)光子与实物粒子一样,能与电子等粒子作弹性碰撞。 (2)光子与实物粒子一样,能与电子等粒子作弹性碰撞。 光子与实物粒子一样
康普顿效应
4.康普顿散射公式
假设光子与电子发生 完全弹性碰撞。
h 0 p0 e0 c
e m0
h p e c
j
自由电子(静止)
能量守恒
动量守恒
h 0 m 0c
2
h e0 e mv c c
m m0 / 1v
2
反冲电子质量
/c
2
解得: Δλ
λ λ0
c ν
c ν0
12
h m 0c
( 1 cos θ) λ ( 1 cos θ)
c
λc
h m0 c
2 .34 10
m 为康普顿波长
5.说明几点
P
mv
'
其中
'
由
'
h m 0c
1 cos
j
求得
(j 90 )
(2)由动量守恒的矢量图知 P ' 1 1 P ' tg tg ' P 解(1) 由
' h
h m 0c
P
2
1 cos
j ,已知 j
mv
mec 根据:E k h h ' 9 . 42 10 17 ( J ) 1 P ' 44 . 0 (2) tg P
4.P150-22 设康普顿效应中入射 X 射线波长 =0.70nm ,散射线与入射线相垂直,求反冲电子 的动能 Ek;反冲电子的运动方向偏离入射 X 射线 的夹角 ( h 6 . 63 10 34 J s ; m e 9 . 11 10 31 kg ). 。
康普顿效应
康普顿效应康普顿效应是指X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时发生的散射现象。
这一现象是由美国物理学家康普顿于20世纪20年代首次发现和研究的,因此得名。
1. 康普顿效应的原理康普顿效应的原理可以通过经典的散射理论进行解释。
当X射线与物质发生散射时,X射线会和物质中的自由电子发生相互作用。
根据经典电磁理论,电磁波的能量与频率有关,而不受辐射源的改变。
因此,当X射线被散射时,其频率保持不变。
然而,康普顿发现当X射线与自由电子相互作用时,散射X射线的频率发生了变化。
他的实验表明,散射X射线的频率比入射X射线的频率低,且频率差与散射角度成正比。
这一发现违背了经典电磁理论的预期,为新的量子理论提供了重要的实验依据。
2. 康普顿散射公式康普顿散射公式描述了康普顿效应中散射X射线频率变化和散射角度之间的关系。
该公式可以用来计算散射角度和散射波长之间的关系。
康普顿散射公式的表达式如下:λ' - λ = (h / m_e) * (1 - cosθ)其中,λ’是散射X射线的波长,λ是入射X射线的波长,h是普朗克常数,m_e 是电子的质量,θ是散射角度。
康普顿散射公式的重要性在于它揭示了X射线的粒子性质。
通过实验测量散射角度和散射波长之间的关系,可以验证量子理论对X射线的正确性。
3. 康普顿效应的应用康普顿效应在物理学和医学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3.1 X射线散射的研究康普顿效应的发现为研究物质的结构和性质提供了新的手段。
通过测量散射X射线的频率和角度,可以获取有关物质中电子的信息。
这对于研究晶体结构、材料表面性质等具有重要意义。
3.2 医学影像学康普顿效应在医学影像学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通过X射线扫描,可以获取人体内部组织和骨骼的影像。
康普顿效应的散射X射线可以提供有关组织密度和成分的信息,进而帮助医生进行疾病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制定。
3.3 安全检测康普顿效应也被应用于安全检测领域。
通过测量散射X射线的频率和散射角度,可以检测出携带危险物品或非法物品的人员。
康普顿效应ppt课件
当光线通过大气中的气溶胶时,会发生米氏散射。米氏散射的散射强度与波长 的二次方成反比。
相关诺贝尔奖得主介绍
康普顿
康普顿因发现康普顿效应而获得 192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德布罗意
德布罗意提出物质波理论,认为所 有微观粒子都具有波粒二象性,并 因此获得192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
戴维森和汤姆逊
光学仪器设计
在光学仪器设计中,利用康普顿效应可以更好地控制和调 整光的传播路径和聚焦,提高仪器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医学成像与诊断
康普顿效应在医学成像与诊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如X射 线和CT成像技术,通过探测光子与物质相互作用产生的散 射和能量变化来获取人体内部结构信息。
对未来科技发展的启示
1 2 3
偏转角的大小取决于入射光子的能量、物质的性质以及碰撞过程中的散射角。
通过测量偏转角,可以研究物质的结构和性质,以及光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机制。
03
康普顿效应的实验验证
实验设备与材料
康普顿散射实验装置 光电倍增管
X射线源 测量仪器
实验步骤与操作
将X射线源放置在实验装置的一端 ,将光电倍增管放置在另一端, 用于检测散射后的X射线。
康普顿散射的过程
入射光子与物质原子或分子的电子发 生碰撞,传递能量和动量给电子。
散射光子的能量低于入射光子的能量 ,这是由于部分能量传递给电子。
电子获得能量后,跃迁到更高能级, 并释放出一个与入射光子方向不同的 散射光子。
康普顿效应的定量描述
康普顿散射的偏转角是一个重要的物理量,它描述了散射光子与入射光子之间的夹 角。
康普顿效应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 康普顿效应概述 • 康普顿效应的物理原理 • 康普顿效应的实验验证 • 康普顿效应的意义与影响 • 康普顿效应的扩展知识
康普顿效应
康普顿效应compton effect概述1923年,美国物理学家康普顿在研究x射线通过实物物质发生散射的实验时,发现了一个新的现象,即散射光中除了有原波长l0的x光外,还产生了波长l>l0 的x光,其波长的增量随散射角的不同而变化。
这种现象称为康普顿效应(compton effect)。
用经典电磁理论来解释康普顿效应遇到了困难。
康普顿借助于爱因斯坦的光子理论,从光子与电子碰撞的角度对此实验现象进行了圆满地解释.我国物理学家吴有训也曾对康普顿散射实验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对康普顿散射现象的研究经历了一、二十年才得出正确结果。
康普顿效应第一次从实验上证实了爱因斯坦提出的关于光子具有动量的假设。
这在物理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
光子在介质中和物质微粒相互作用时,可能使得光向任何方向传播,这种现象叫光的散射.1922年,美国物理学家康普顿在研究石墨中的电子对X射线的散射时发现,有些散射波的波长比入射波的波长略大,他认为这是光子和电子碰撞时,光子的一些能量转移给了电子,康普顿假设光子和电子、质子这样的实物粒子一样,不仅具有能量,也具有动量,碰撞过程中能量守恒,动量也守恒.按照这个思想列出方程后求出了散射前后的波长差,结果跟实验数据完全符合,这样就证实了他的假设。
这种现象叫康普顿效应。
发现1922~1923年康普顿研究了X射线被较轻物质(石墨、石蜡等)散射后光的成分,发现散射谱线中除了有波长与原波长相同的成分外,还有波长较长的成分。
这种散射现象称为康普顿散射或康普顿效应。
康普顿将0.71埃的X光投射到石墨上,然后在不同的角度测量被石墨分子散射的X光强度。
当θ=0时,只有等于入射频率的单一频率光。
当θ≠0(如45°、90°、135°)时,发现存在两种频率的散射光。
一种频率与入射光相同,另一种则频率比入射光低。
后者随角度增加偏离增大。
实验结果:(1)散射光中除了和原波长λ0相同的谱线外还有λ>λ0的谱线。
12-2康普顿效应和玻尔理论
1920年,康普顿在观察X射线被物质 散射时,发现散射线中含有波长发 生变化了的成分.
12-2 康普顿效应和玻尔理论
1.实验规律
I(相对强度)
0
0
45
• 散射线波长的改变量 =-0 随 散射角 增加而增加。
• 在同一散射角下 相同 , 与散射
90 135
物质和入射光波长无关。
2
2m0c
hv0 c
h
c
mv2
动量守恒: mv 2
h
c
2
h 0
c
2
2
h
c
h 0
c
cos
消去mv,得:
2
hv0 c
h
c
2m0c
hv0 c
h
c
2
hv0 c
h
c
cos
m0c
h
0
h
h
0
h
1 cos
方程两边乘 0 ,得到:
康普顿公式
0
h m0c
(1
cos )
6562.8
记录氢原子光谱原理示意图
红 12-2 康普顿效应和玻尔理论
蓝
紫
3. 氢原子玻尔理论的意义和困难 (1)正确地指出原子能级的存在(原子能量量子化); (2)正确地指出定态和角动量量子化的概念; (3)正确的解释了氢原子及类氢离子(单电子)光谱;
(4)无法解释比氢原子更复杂的原子(多电子); (5)把微观粒子的运动视为有确定的轨道是不正确的; (6)是半经典半量子理论,存在逻辑上的缺点,即把
解: 设氢原子全部吸收电子的能量后最高能激发到第 n个能级,此能级的能量为-13.6/n2, 所以
康普顿效应
16-3 康普顿效应
第十六章 量子物理
能量守恒
hv0 m0c h mc
2
2
动量守恒
h y e h 0 c e0 e c
h 0 h e0 e mv c c
2 2 2 2 0 2 2
e0
x
mv
2
h h 0 h 即: m v 2 2 2 cos 2 c c c
10
16-3 康普顿效应
第十六章 量子物理
h 康普顿公式 (1 cos ) C (1 cos ) m0 c (3)讨论 ①.散射光子能量减小; 0 , 0
②.散射波长改变量 只和 有关, ;
=0 =0,只有 0 的散射光; =90° = c,有0和 0+c 两种散射光; =180° =2c,有 0和 0+2c 两种散射光。
③.为何只有X光才有康普顿散射现象? ∵散射波长改变量 的数量级为 1012m,对于可见光 波长 ~107m,<<,所以观察不到康普顿效应。 只有0也很小时,才有明显的。
11
16-3 康普顿效应
第十六章 量子物理
④.为什么还有 0的散射光存在? ∵这些光子与束缚较紧的电子的碰撞,应看作是和整 个原子相碰。由于原子质量 >> 光子质量,在弹性 碰撞中散射光子的能量(波长)几乎不变。 ∴光子碰撞后,散射光频率不变(仍为0 )。 四 物理意义
(1)物理模型假定:入射光由光子组成;X射线散射 是单个光子和单个电子发生碰撞的结果。 5
16-3 康普顿效应
第十六章 量子物理
光子
0
y
v0 0
电子
y
§8-6康普顿效应
§8-6 康普顿效应光的量子的、微粒的性质,尤其是光子具有能量、质量、动量,光在和物质发生作用时上述量的守恒性,在康普顿于1922年观察伦琴射线的散射现象中,更明显地表示出来,由于伦琴射线的波长很短,所以即使通过不含杂质的均匀物质时,也可观察到散射现象,康普顿的研究碳、石蜡等物质中的这种散射时,发现散射谱线中除了波长和原射线相同的成分以外,还有一些波长较长的成分,两者差值的大小随着散射角的大小而变,其间有确定的关系,这种波长改变的散射称为康普顿效应,从波动理论来看,散射光是电子受到入射光的作用发生强迫振动,而向各个方向发出的次波所引起的,强迫振动的频率和散射光的频率都应与入射光频率相同,显然散射光波长发生改变的康普顿效应又是难以用波动观点来解释的。
把具有波长00.7078oA λ=的钼的特征伦琴线入射在石墨上,被石墨散射在各个方向上的伦琴射线可用X 光分光计或摄谱仪来测定θD 1D 2D 1D 2散射物体X 光分光计PP (图8-13)(图8-13),这时除有波长不变的散射光外,还有一些波长较长的散射光出现,波长的改变0λλλ∆=-与入射伦琴射线的波长0λ以及散射物质都无关,而与散射方向有关,若用θ表示入射钱方向与散射线方向之间的夹角,k 表示散射角为90︒时波长的改变值,则波长的改变与角θ的关系可用下式表示:202sin 2k θλλλ∆=-= (8-24) 式中12(2.42630890.0000040)10k m -=±⨯是由实验测出的常数。
θ=00λ0θ=450λθλθ=900λθλθ=1350λθλ(图8-14) 图8-14表示散射角45θ=︒、90︒、135︒时,散射伦琴射线的强度随波长分布的情况,0θ=代表在入射伦琴线中强度的分布,λ-λ0=0.024Aλ0λC λ0λC aλNiλ0(图8-15) 图8-15表示散射角90θ=︒时,改变散射物质时的测定结果。
在康普顿效应中牵涉到的又是光和个别电子的相互作用,和以上所讲的光电效应一样,简单的波动理论是很难解释这种微观世界中的作用的,而必须用量子概念来解释。
康普顿效应
康普顿效应科技名词定义中文名称:康普顿效应英文名称:Compton effect其他名称:康普顿散射(Compton scattering)定义:短波电磁辐射(如X射线,伽玛射线)射入物质而被散射后,除了出现与入射波同样波长的散射外,还出现波长向长波方向移动的散射现象。
所属学科:大气科学(一级学科);大气物理学(二级学科)本内容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康普顿效应实验原理图1923年,美国物理学家康普顿在研究x射线通过实物物质发生散射的实验时,发现了一个新的现象,即散射光中除了有原波长l0的x光外,还产生了波长l>l0 的x光,其波长的增量随散射角的不同而变化。
这种现象称为康普顿效应(compton effect)。
用经典电磁理论来解释康普顿效应遇到了困难。
康普顿借助于爱因斯坦的光子理论,从光子与电子碰撞的角度对此实验现象进行了圆满地解释.我国物理学家吴有训也曾对康普顿散射实验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目录康普顿效应 compton effect对康普顿散射现象的研究经历了一、二十年才得出正确结果。
康普顿效应第一次从实验上证实了爱因斯坦提出的关于光子具有动量的假设。
这在物理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
光子在介质中和物质微粒相互作用时,可能使得光向任何方向传播,这种现象叫光的散射.康普顿效应1922年,美国物理学家康普顿在研究石墨中的电子对X射线的散射时发现,有些散射波的波长比入射波的波长略大,他认为这是光子和电子碰撞时,光子的一些能量转移给了电子,康普顿假设光子和电子、质子这样的实物粒子一样,不仅具有能量,也具有动量,碰撞过程中能量守恒,动量也守恒.按照这个思想列出方程后求出了散射前后的波长差,结果跟实验数据完全符合,这样就证实了他的假设。
这种现象叫康普顿效应。
编辑本段发现1922~1923年康普顿研究了X射线被较轻物质(石墨、石蜡等)散射后光的成分,发现散射谱线中除了有波长与原波长相同的成分外,还有波长较长的成分。
15-3 康普顿效应
Δ 0
在同一散射角下,对于所有的散射物质,波 长的改变量都相同。
相对原子质量小的物质,康普顿散射比较显著, 相对原子质量大的物质,康普顿散射较弱;
二、康普顿散射的解释 1. 经典理论遇到的困难 按经典理论是X射线的电场迫使散射物中的电子作受迫振动,而向周围辐射同频率的电磁波 的过程。
0.750
波长 λ
o (A)
不同侧面
(干涉、衍射)
粒子性 突出表现在与物质相互作用中
(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
光在传播过程中表现出波的特性,而在与物质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表现出粒子的特 性。这就是说,光具有波和粒子两方面的特性,称为光的波粒二象性。
单纯用 波动 均不能完整地描述光的性质 粒子
光既是粒子,又是波。 光既不是经典观念中的粒子,也不是经典观念中的波。
射X射线。求:
(1) 散射X射线相对于入射线的波长改变量;
(2) 引起这种散射的反冲电子所获得的动能Ek。
解: (1) 波长的改变量为
Δ h (1 cos) 2.431012(1 cos90 )m
m0c = 2.4310- 12m.
(2) 反冲电子所获得的动能Ek等于X光子损失的能量
所以
Ek mc 2 m0c2 h0 h
碰撞后: 反冲电子:速度为u,与x轴正方向成θ角,质量m;
光子:频率为ν,能量hν,动量hν/c,与x轴正方向成φ角。
h
c
h 0
c
e
θ
x
e
mu
h 0 m0c2 h mc 2 p0 p1 p2
(mu)2 ( h 0 )2 ( h )2 2( h 0 )( h )cos
c
康普顿 效应
康普顿效应康普顿效应,也称为康普顿散射,是描述X射线通过物质时发生散射现象的一种物理现象。
这一现象是由于X射线与物质中的自由电子发生碰撞而发生的。
康普顿效应是近代物理学的重要发现之一,对现代物理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康普顿效应是由美国物理学家康普顿于1923年发现的。
他在实验中发现,当X射线入射到物质中时,会与物质中的自由电子发生碰撞,从而使X射线发生能量和波长的变化。
这一现象被称为康普顿效应。
康普顿效应证实了光的粒子性质,并为验证爱因斯坦的光量子假设提供了实验证据。
康普顿效应的实验装置通常包括一个X射线源、一个散射物体(通常是金属),以及一个能观测到散射后X射线的探测器。
实验过程中,X射线源会发射出一束高能量的X射线,入射到散射物体上。
与散射物体内的自由电子发生碰撞后,X射线的能量和波长会发生变化,并且出射角度也会发生改变。
观测到的散射射线的能量和角度分布可以用来研究康普顿效应。
康普顿效应可以用普朗克常数和电子质量来描述。
根据康普顿效应的理论,入射X射线和散射X射线的波长差值与散射角度有关,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表示:Δλ = λ' - λ = h/mc * (1 - cosθ)其中,Δλ为散射射线的波长差值,λ'和λ分别为散射射线和入射射线的波长,h为普朗克常数,m为电子质量,c为光速,θ为散射角度。
这个公式成为康普顿公式,它对于解释X射线在物质中发生散射的现象起到了重要作用。
康普顿效应的发现对现代物理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首先,康普顿效应证实了光的粒子性质,支持了光的粒子-波动二象性,进一步验证了爱因斯坦的光量子假设。
其次,康普顿效应为核物理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康普顿效应的发现表明,X射线是由高能量的光子组成的,提供了进一步研究核物理和相对论物理的线索。
此外,康普顿效应还在医学领域起到了重要作用,主要应用于X射线的成像和辐射治疗。
总之,康普顿效应的发现揭示了X射线在物质中发生散射的基本规律,证实了光的粒子性质,并为现代物理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线索。
康普顿效应知识点
康普顿效应知识点康普顿效应是指光的散射现象中,入射光子与散射光子之间发生能量和动量转移的现象。
这一效应的发现对于量子力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本文将介绍康普顿效应的基本原理、数学表达以及实验验证等知识点。
一、康普顿效应的基本原理康普顿效应是由美国物理学家康普顿于1923年首次发现的,他通过实验证实了光的颗粒性质,并提出了光子与电子发生碰撞后发生能量和动量转移的观念。
康普顿效应的基本原理可以用以下几点来概括:1. 光的颗粒性质:康普顿效应的实验证实了光具有颗粒性质,即光可以看作是由一系列具有能量和动量的光子组成的。
2. 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康普顿发现,当光子与物质中的自由电子碰撞时,光子的能量和动量会发生改变。
这是因为在碰撞过程中,光子与电子之间发生能量和动量转移。
3. 能量和动量转移:康普顿效应说明了入射光子与散射光子之间发生了能量和动量的转移。
具体来说,入射光子的能量减小,而散射光子的能量增加;入射光子的动量改变,而散射光子的动量也发生了变化。
二、康普顿效应的数学表达康普顿效应可以用数学表达来描述。
假设光子的入射能量为E,波长为λ;入射角为θ,散射角为φ。
根据康普顿散射公式,可以得到散射光子的波长λ'的计算公式:λ' - λ = \frac{h}{m_e c}(1 - \cos{\theta})其中,h为普朗克常量,m_e为电子质量,c为光速。
该公式表明,散射光子的波长与入射光子的波长之差与散射角度的余弦值有关。
由此可见,散射光子的波长与散射角度相关,而与入射光子的波长无关。
这意味着,康普顿效应可以通过测量散射光子的波长变化来研究入射光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三、康普顿效应的实验验证康普顿效应的实验证实了光的颗粒性质,并提供了实验数据来支持上述理论。
实验通常采用散射仪器,可以测量入射光子和散射光子的能量以及散射角度,从而计算散射光子的波长差。
实验证明,散射光子的波长差与散射角度呈正比关系,而与入射光子的波长无关。
康普顿效应
康普顿效应1923年,康普顿的X 射线散射实验证实了辐射的粒子性;在康普顿的“X 射线在轻元素上的散射的量子理论”中写道:“这个实验非常令人信服的指出,辐射量子确实既带有能量,也带有定向的动量.” “康普顿效应”是以发现者的名字命名的一种散射现象,这是波长极短的x 射线跟原子中结合得很松散的电子发生作用时产生的一种现象.1923年,这一效应证实了光子的实在性,给人的印象极为深刻,从此以后光量子学说成为现代物理学的当然组成部分.在1922-1923年间,康普顿做实验发现:散射线中有与射线波长入.相同的射线,也有波长入>入.的射线.这种改变波长的散射称为康普顿效应.1923年,康普顿利用Einstein 的光量子理论,提出了合理解释.但是,大家知道传统的理论认为一份光量子hr 是不能再分小的,同时,又根据Einstein 的真空光速不变原理,光子的运动速度既不能增加,也不能减小;所以,康普顿认为:“……入射光子的一部分能量传递给了电子,所以,‘反冲光子’具有较低的能量……”,这种解释与传统理论是相矛盾的,这个矛盾有待进一步的探讨,以使理论趋于统一【1】.设原来静止的自由电子与光子碰撞后吸收了光子而以u 的速度运动,则由能量守恒定律有:22202201c u c m m c c m hv -==+ (1),式中0m 和m 分别是电子的静止质量和运动质量,ν为入射光子的频率.又由动量守恒定律有:==mu c h ν2201c u u m - (2),由(1)式得:2020222c m hv c hvm v h c u ++= ,由(2)式得:42022c m v h hvcu +=.显然,分别由能量守恒定律和动量守恒定律决定的电子运动速度不相同.假设碰撞前电子的运动速度与入射光子的速度相互垂直,光子与处于运动状态的自由电子碰撞后被吸收,则由能量守恒定律应有:2222022211c u c m c m c m hv -==+ (3),式中0m 为电子的静止质量,1m 为电子碰撞前的动质量,2m 为电子碰撞后的动质量.又由动量守恒定律有:X 方向:22220221cos cos cu u m u m c hv -==θθ;Y 方向:2222022111sin sin c u u m u m u m -==θθ;将两式取平方并相加,得:222222021121)()(c u u m u m c h -=+ν (4),由式(3)得:2121420212222)(c m hv c hvm c m m v h c u ++-+=,由式(4)得:221214202222121222c u m c m v h c u m v h c u +++=,可见,由式(3)和式(4)决定的速度不同.量子电动力学(量子规范场论的一种)中的基本问题,一个电子吸收一个光子后,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只有一个电子而没有别的副作用产物,这是四维时空中的能量动量守恒所要求的. “电子从低能级向高能级跃迁时”这种情况只有在束缚态中才存在,而在束缚态中,电子不是自由的,所以不单单是“一个电子吸收一个光子”,还要考虑原子核的参与.在自由态,一个电子和一个光子的相互作用,最简单的情况下,产物还是一个电子和一个光子,在束缚态中可以只有一个电子,而是最基本的能量动量守恒的要求.康普顿总结道:“现在,几乎不用再怀疑伦琴射线(注:即X 射线)是一种量子现象了……实验令人信服地表明,辐射量子不仅具有能量,而且具有一定方向的冲量.”参考文献:【1】解恩泽等编,《简明自然科学史手册》, 山东教育出版社,1987年出版,P24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
由能量守恒:
2 h m 0 c h mc 2 2 h h mc m 0 c 2
h
h n c
h n0 c
Ek
由动量守恒:
θ mv
X
h h cos mv cos X方向动量守恒: h Y方向动量守恒: 0 sin mv sin c / , m m0 / 1 v 2 / c 2
根据经典电磁波理论,当电磁波通过散
射物质时,物质中带电粒子将作受迫振
动,其频率等于入射光频率,所以它所
发射的散射光频率应等于入射光频率。 无法解释波长改变和散射角的关系。
(下一页)
光子理论对康普顿效应的解释
光子理论认为康普顿效应是高能光子和
低能自由电子作弹性碰撞的结果,具体解释
如下: 若光子和散射物外层电子(相当于自由
(下一页)
18
知识要点:
*普朗克的能量子假说: 能量子为 : = h , h=6.6310-34 J.s *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自由电子吸收一个光子:
h E kmax A eU a h h 0
反向遏止电压为: eU a E K max 截止频率为:h 0 A
电子)相碰撞,光子有一部分能量传给
电子,散射光子的能量减少,因此波长变
长,频率变低。
(下一页继续)
若光子和被原子核束缚很紧的内层电子相 碰撞时,就相当于和整个原子相碰撞,由 于光子质量远小于原子质量,碰撞过程中 光子传递给原子的能量很少, 碰撞前后光 子能量几乎不变,故在散射光中仍然保留 有波长0的成分。
2
(1)求散射光子的波长
2 2
θ mv
2 2
X
散射光子的能量为: h h E k
c / , E k mc m 0 c , m m 0 / 1 v / c
(下一页)
0.0441 A
16
o
(2)求散射光子的散射角; 2 c sin 2
(下一页 )
最后得到:
2h 2 2 2 c sin m0c 2 2
康普顿散射 公 式
h c m0 c
——电子的 康普顿波长 其值为:
h
h n c
h n0 c
θ mv
是个常数
X
c 0.0243 Å
此式说明:波长改变与散射物质无关,仅决定于散射 角;波长改变随散射角增大而增加。
因为碰撞中交换的能量和碰撞的角度有 关,所以波长改变和散射角有关。
(下 h
c
X
m0
n
h
e
mv
X
h n0 c
(1)碰撞前
θ mv
(3)动量守恒
X
(2)碰撞后
光子在自由电子上的散射
h 光子的动量p h pc c
(下一页)
14
康普顿理论的意义 1、验证了光的粒子说的正确性; 2、验证了在光与电子的相互作用过程中, 能量守恒与动量守恒仍是正确的; 3、进一步验证了相对论的正确性。 以上三个实验的共同启示:
在微观世界,物理量的取值与变化 可能是不连续的!
(下一页)
15
2 c sin
例题:在一康普顿实验中,当入射光子的波长为 o 0.030 A 时,反冲电子的速度为0.6c。试求: (1)散射光子的波长;(2)散射光子的散射角; - ( 3 )反冲电子的动量大小与方向。 h n 解 能量守恒与动量守恒 h c h n0 c 2
三、康普顿效应是说明光的粒子性 的另一个重要的实验。 1922-1933年间康普顿(pton )观察X射线通过物质散射时, 发现散射的波长发生变化的 现象。
1927诺贝尔 物理学奖
(下一页)
1
光阑
B1 B2
X射线谱仪
晶体
C
A
φ
石墨体(散射物)
G
R
调节C对A的方位,可使不同方向 X 射线管 的散射线进入光谱仪。
1 22 10
c c
12
m 1 22 10 nm
8
3
1 1 3 10 [ ] 10 10 0 (1 24 0 0122) 10 1 24 10
2 3 10 Hz
16
(下一页)
22
34 16 6 63 10 ( 2 3 10 ) E h h 0 h
(c) 度
(d)
0.700 0.750
波长 (A)
5
O
O
φ=45
φ=90
φ=0
O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强
相 对 (c) 度
石 墨 的 康 普 顿 效 应
(下一页)
21
解: (1)入射光子的频率 和波长 分别为
E 104 1 6 1019 18 0 2 41 10 Hz 34 h 6 63 10 c 3 108 0 0 124nm 18 2 4110
用康普顿散射公式可得
0 2h 2 12 2 60 0 sin 2 2 43 10 sin ( ) m0 c 2 2
h 0 c
碰撞过程动量守恒
y分量 h sin 600 mv sin 0 c
有
h 0 arcsin( sin 60 ) pc
60 0
x
mv
6 63 10 34 (2 41 0 023) 1016 3 arcsin[ ] 24 8 5 30 10 3 10 2
]
1
2
1 1 2 6 1 3 10 [1 ] 5 79 10 m s 17 1 525 10 2 ( 1 ) 9 111031 9 1016
(下一页)
23
电子的动量
m0 9 1110 31 6 5 79 10 p mv v 6 5 79 10 2 v 2 1 ( ) 1 ( ) 8 3 10 c y h 24 1 5 30 10 kg m s c
2
0.0441 A , 0.030 A , c 0.024 A
可得散射光子的散射角为:
o
o
o
65.5
0
(3)求反冲电子的动量大小与方向。
反冲电子的 动量大小:
P mv m 0 v / m 0 0.6c / 2.05 10
22
1v / c
.. ..... .. . . . .
λ
0.700 0.750
波长
o
(a)
相 对
φ=0
O
(b)
强
(c) 度
(d)
( A)
4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石 墨 的 康 普 顿 效 应
(a)
相 对
φ=0
O
(b)
φ=45
O
强
其值为
电子的康普顿波长
c 0.0243 Å 2 h 2 2 康普顿散射 sin c 2 sin 公式 m0 c 2 2
T19-7 一具有 1· 0×104 eV 能量的光子,与一静止自由电 子相碰撞,碰撞后,光子的散射角为 600 ,试问:
(1)光子的波长、频率和能量各改变多少 ? (2)碰撞后,电子的动能、动量和运动方向又如何?
59 540 59032'
(下一页)
24
*康普顿散射公式:自由电子与光子弹性碰撞:
h 0 0243 A 康普顿波长(常数) c m0 c
(下一页)
2 c sin c ( 1 cos ) 2 0
2
19
作 业
P308
问题思考19-7~17 P310 T19 - 5、7
20
h c m0 c
(d)
(b)
(a)
0.700
0.750
波长 (A)
6
O
O
φ=135 (d)
0.700 0.750
波长λ(A)
o
O
φ=45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2
1 0.6 2 kg m s
17
1
(下一页)
反冲电子动量的方向: 根据动量守恒,在与 X垂直的方向上有:
h /
h/
θ mv
X
h 0 sin Psin
代入各已知量可求得:
hsin sin P 34 0 6.63 10 sin 65.5 0.0441 10 10 2.05 10 22 47.4 0
1 525 10
17
J 95 3eV
J
2 2 2 12
(2)反冲电子的动能 Ek 等于入射光子所失去的能量 ,即
Ek 1 52 10
2
17
电子的速度可由相对论的能量关系求出
Ek mc m0c m0c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