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

合集下载

谈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

谈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

lv l u d rt n ig e e e , n e a dn mply blt h ud ma trt re kn fr lt n, rfs in a a iy a d e ly bi t k o e g e c i g a d s iltann s o a ii s o l se h e idso eai poe so a c p ct n mpo a l y n wld e ta h n n kl r iig, y o l i c mp e n ie q lt nd k l ti te u a n a y o mp o i mp o a ii fh g r v c to a sud n s t o u n c liaig su e t o rhe sv uai a s i1 s h fnd me tlwa f i rvng e ly blt o ihe o ai n y .I y l t e t o fc s o utv tn td n s
能 力培养 水平 的根 本途径 。
Absr c : F r t e p rp cie o mp o me te ly blt s a p tnil UC E S o r es n a sa ls e lb rma k t n h e uc o ta t om h e s e t f e ly n ,mp o a ii i oe ta S C S fwok r i n e tbih d a o r e.I t e d tin v y
杨 春 生 Ya gC u se g 孙 明 艳 S nMig a n h nh n ; u nyn
( 吉林 广播 电视 大 学 , 长春 1 0 2 3 0 2)
(inRa i n ee i o ies yChn c u 3 0 2, hn Jl doa dT lvs nUnvri , a gh n 1 0 2 C ia) i i t

浅谈高职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

浅谈高职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

工艺、 新方法运用 的工作任务引入到教学 中。 ( 以学生为主体转变教 学模式 三) 在具体教学过程 中, 要根据学科特点, 打破 传统的教学观念, 合理运 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手
段, 采用 灵 活 多样 的 教学 方法 , 实现 理 论与 实 践

专业 的机会 , 有助于增加学生与专业 的匹配度 , 也使得社会对人才 的需求与高职教育 、 学生个人
心环 节 , 以学 以致 用 为原 则 , 须 由学校 与 企 应 必 业共 同实施 。课程 开发首 先要建 立 由学校领 导 、 教 师 、 业 专家 、 行 劳动 部 门人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和 行业 企业 一 线 人员 参与 的课 程 开发 咨询 委员 会 。综合 课 程 要
作, 在工作 中做出成绩 , 就必须具备一定的就业
在培养模式和 目 标上 , 建立起用人单位人才 使用反馈机制, 主动开展就业市场需求分析和毕 业生跟踪调查 , 根据产业结构 的调整和就业市场
合, 突出专业知识和职业能力的综合应用 , 突出
生 产 和职业 活动 的实 际需 要 , 出新 知识 、 技 突 新
术运用。项 目 课程要将各个工作任务作为核心
需求存在一定的距离。
什 么是就业 能 力 ?就业 能 力 是 指从 事 某 种 职 业所需 要 的能 力 。一个 人 想要 顺 利 地 找到 工
位人才的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要求 出发 , 确定人 才培养 目标 , 使毕业生能满足企业用人需求, 从 而促进 毕业 生 就业 。课 程 开发 是 教 学改 革 的 核
成 长之 间 的交会 点大 大增 加 。
二 、 立科 学就 业指 导体 系 建
体化教学。理论与实践教学要相互渗透、 相互

浅析中职生就业能力培养

浅析中职生就业能力培养

指 导 和 教 育 。从 中学 开 始 开 展 职 业 生 涯 教 育 ,让 学 生 懂 得 如 何 培 养 自 己 ,也 能 减 轻 社 会 劳动 再 就 业 指 导 的
压 力 。 一 项 全 国 调 查 显 示 , 目 前 大 约 有 4 .% 的 大 学 21
生对 所 学 专业 不 满 意 ,6 .%的学 生表 示 有 可能 的话 将 55 另选 专 业 。这 些情 况表 明 ,很 多学 生 是 盲 目选 择 专 业 ,
・职 成 教 育 研 究 ・
浅 析 中职 生就 业 能 力培 养
李 苑玲
[ 摘 要】中职 生 就 业竞 争 力 的 增 强和 就 业 能 力 的培 养 ,从 实践 中看 ,特 别 需要 做 好 以下 四 个 方 面
工作 :指 导 学生规 划 人 生 ;培 养 良好 职 业 态度 ;强化 理 论 与 实操 结 合 ;提 高就 业综 合 素质 。
不 断 创新 的 发展 方 针 成 就 了其 快 速 发 展 的优 势 。 人 才 市 场需 求 的 细微 变 化 会 更 快 地 体 现 在 教 学 调 整 上 ,这 也更 加有 利 于学 生 所学 的专 业 和课 程 贴 近 市 场 的需 求 。
踏 实 、有 毅 力 与 韧 性 是 一 般 大 学 生 都 欠 缺 的 品 质 ,在 教学 中应 着 力 培 养 。 例 如 室 内制 图 课 程 ,在 没 有 学 习
【 关键 词】职 中 ;就 业能 力 ;就 业 率 ;培 养
周 济 在 总 结概 括 新 中 国 6 0年来 教 育 发 展 经验 和成 绩 时 , 特 别 提 到 了 “ 个 突 破 ” 即职 业 教 育 不 断 发 一 , 展 ,教 育 宏 观 结 构 调 整 取得 重 要 突 破 。 随 着 中 高 等 教 育 的 普 及 ,中 国从 人 口大 国转 变 为人 力 资 源 大 国 ,职 业 教 育 也越 来 越 受 到 国家 及 社 会 的关 注 。 发展 职 业 教 育 ,是 提 高 劳 动 者 素 质 ,培 养 大 量 应 用 型 人 才 的 重 要

浅谈如何培养高职生的就业能力

浅谈如何培养高职生的就业能力

等非认知技能 的培育问题是 当前 高职教育的一个 突出问题 。 离现实的择业观容易导致与社会需求的失调 。一些学生盲 目 攀比。 导致多头应聘 、 毁约 不去等不 良现象 出现 , 既影 响了其 解决这一 问题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 。
也给学校带来了负 面影 响。在 “ 大学生就业现 首先 , 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 目前 , 高职院校普遍存在重 他 同学 的就业 , 状及发 展2 0 年度调查报告” , “ 09 中 对 解决 当前大学 生就业难 智育轻德 育的现象 , 注重对学生专业知识 、 专业技 能的培养 , 的认识一 企业 界把“ 生调整就业心态 ” L, 学 作为首选 。 而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的培养却没有给予充分的关注 。学 的方法 ” 下转第 2 4页 ) 生 自 己也 没 有 意识 到职 业 道 德 教 育 对 自己从 业 后 的持 续 影 响 该调查与我们所做的调查在结果上基本上是 (
第2 7卷
第 2期
辽 宁教 育 行 政 学 院 学 报
J un l fLa nn u ain lAd nsrto n t ue o r a io igEd c t a miitain Isi t o o t
V0 .7 No2 1 2 . F b2 0 e 01
21 0 0年 2月
职生就业能力的培养不仪是高等教 育发 展的需要 ,也是社会 会 实践是高职毕业生提升 自身就业能力 和尽快适应社会 的有 经、 职 生 就 业能 力培 养 的对 策与 建 议 高 1培 养 非认 知 技 能 , 升社 会 适 应 能 力 . 提
性格特征和能力素质等相 匹配的职业。 由于社会阅历 尚浅 ,高职毕业 生对 社会 的看 法趋 于简单 找到与 自己知识水平、 化、 理想化和片面化。不少刚毕业的高职学生缺乏工作经历与

论高职生综合就业能力的培养

论高职生综合就业能力的培养

解决 、 创造 性地 思 考 ) 群 体 效果 ( 际技 能 、 、 人 团队 工作 、 商能力 ) 影 响能 力 ( 解 组织 文 化 、 享 协 、 理 分 领导 ) 。所 谓就 业能 力 , 等 是指 大学 毕业 生在校期 间通 过知识 的学 习和综 合 素质 的开发而 获得 的能
够满 足社会 人才 市场需 求 , 现就业 理想 , 实 并在今
公共课 基础课 培养 的为 人处世 能力 、 表达能 力 、 合
难一 个很 重要 的原 因 , 是 高 职生 综合 就业 能 力 就 的培 养欠缺 。高 职生就 业能力 培养 理应成 为高 职 院校教 育教 学 的首要任 务 。
作能 力 、 沟通 能 力 、 习能 力 、 学 创新 能 力等 综合 素 养和 综合技 能 。
出现 。 国际劳工组 织 对 它 的 表述 是 “ 体 获 得 和 个 保 持工 作 、 工作 中进 步 以及 应 对工 作 生 活 中 出 在
现 的变化 的能 力” _ 美 国培 训与 开发协会 将 就业 。1
能力 分 为 5 个类 别 1 6项技 能 : 本胜任 力 ( 基 阅读 、
嫩 稿 日期 : 0 0 2 9 2 1 —0 一l 基 金 项 目 : 0 0 高 校 省 级 人 文 社 科 研 究项 目 ( o 0 k 4 ) 21 年 2 1 s 5 8 ;校 级 教 研 项 目 ( o 9 Yl ) 2 o J O
作 者 简 介 : 景 平 ,男 ,安 徽 商 贸 职业 技 术 学 院政 法 部 讲 师 ;朱 中 原 ,男 ,安 徽 商 贸 职 业 技 术 学 院政 法部 助 教 。 朱
后 社 会 职 业 活 动 中 实 现 自身 职 业 发 展 目标 的 本

浅论提高高职学生就业能力

浅论提高高职学生就业能力

传 身 教 。 主 任 只 有 具 备 良好 的 道 德 修 养 , 能 有 力 说 服 班 才
学 生 , 染 学 生 。我 在 班级 管 理 中 处理 学 生 的 问题 时 , 感 首 先 从 自身着 手 , 讨 自己做 得 不 到 位 的地 方 . 对学 生 提 检 再 出 要 求 。 一 次 “ 明 ” 长 假 的周 末 , 几 个 同 学 来 请 假 在 清 小 好 提 前 回家 , 虑 到在 这 方 面我 平 时 强 调 、 促 不 多 , 时 考 督 同
学 生பைடு நூலகம்就 业 能 力 现 状 . 以 湖 南 商 务 学 院 学 生 工 作 就 业 指 导 为 例 , 出如 何 提 高 高 职 学 生 就 业 能 力 。 提
关 键 词 :高 职 学 生 就业能力 提 高 方 法
高 职 学 生 就 业 难 的 原 因 是 多 方 面 的 , 既 有 学 生 自 身 方 面 的 原 因 . 有 来 自学 校 教 育 方 面 的 原 因 . 有 来 自社 又 还 会 环 境 方 面 的原 因 , 主 要 原 因是 高 职 生 就 业能 力 的缺 但 失 与 不 足 。 认 为 , 决 高 职 毕业 生 就业 难 、 业 率 低 , 我 解 就 一 方 面需 要 政 府 、 校 加 强 政 策 配 套 监 管 、 业 指 导 , 一 学 就 另
觉 得学 生 来请 假 说 明 他们 有 班集 体 的观 念 。比不 请 假 擅 自离校 强 得 多 , 以 , 批 了他们 的假 。 学 生 返 校后 , 所 我 在 以
这 件 事 为 例 , 召 开 了 班 会 。 在 会 上 , 首 先 自我 检 讨 : 我 我 “ 长 假 请 假 的事 我 以前 没 有 在 班上 强 调 , 任在 我 。这 小 责 次 学 院 的 考 勤 抽 查 中 ,我 班 是 没 有 一 位 同 学 受 到 通 报 批 评 , 为 我替 大 家 背 了这 个 批 评 。 ” 后 向同学 们 提 出要 因 然 求 :下 不 为 例 。 ” 了 “ 一 ” 长 假 的 时 候 . 班 没 有 一 “ 到 五 小 : 我 位 同 学 前 来 请 假 。学 高 为 师 , 正 为 范 。班 主 任 对 这 些 细 身 小事 情 的处理 无 形 中影 响着 学生 。学 生 规 范: 行为 习 惯 的 养成 , 要 老 师 耐 心地 帮 助 和经 常地 督 促 , 离 不 开 老 师 需 也 的示 范 和榜 样 作 用 。 因此 , 创 建 优 秀 班集 体 , 主 任 就 要 班 要 自觉 提 高 自我 修 养 , 学 生 的 表 率 。 做

浅论高职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

浅论高职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

我国现在正在大力 发展高职 教育 , 高职教育 得到很 大的发 展 。但是我们高职学生 与其他普 通高校毕业 生相 比 , 在社会 存
知 名 度 和 影 响 力小 , 会 认 可 度 不 高 加上 金 融危 机 的影 响 , 们 社 我
高职学生的就业问题 比较严 重 , 引起社会 的普遍关 注 。我们 也 学生最关心的就是毕业 后的就业 出路问题 , 怎样 使企业 的择才 和学生的就业 达到双赢 , 如何 提高 和加 强对学 生就业能 力的培
教 育 管 理/ 1 1 6
浅 论 高 职 学 生 就 业 能 力 的 培 养
吕 胜
摘 要: 目前随着金融危机 的影响 , 高职学 生的就业 问题得到普 遍关注 , 笔者就 自己的X 作 实践 就 学校层 面和 学生层 面对提 高 - 高职学生的就 业能力的培养提 出 了一些看 法 . 关键词 : 高职 学生; 业能力; 就 培养
看法 。

为全面推进 素质教育 , 好发挥 课外 活动的育人 功能 引导 更 帮助学 生完善智 能结 构 , 增强其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 培养适 应
时代发展需 要的高素质人才 , 院为学生搭 建 了学 生素质拓 展 我

关于就 业能 力
平台, 实施 了学生素质 拓展学分 制度 。学 生素质拓 展学分指 为 了提高学生综 合素质 、 培养创新 精神和实践 能力 , 在校园文化 、 社会 实践等第二课堂活动安排的学分。我院经省教育厅批 准从 20 0 7级学生开始 全面实施学 分制 , 生的素质拓展 学分是 必修 学 学分 , 是学院学分制专 业人才培 养方 案的重 要组 成部 分。学生 在校学习期间必须修满 8个学分才 能予以毕业 。8个学分 的素 质拓展 学分具体包括 了思想 政治 与道 德修养 、 社会 实践与 志愿 服务 、 文化艺术和身心发展 等三个方 面分别获 得 2个 以上学 分,

浅议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能力的培养

浅议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能力的培养
要 加 强 的方 面【 l _
2 提高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能力的途径
2 . 1 坚 持 以就 业 为 导 向的 办 学 宗 旨
高等职业院校的教育 目标 , 在于培养在一线 岗位工作 的专业 技能 应用型人才。 为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的需要 , 高职院校应准确定位 , 明确培养 目 标. 坚持“ 就业为 导向” 的办学理 念 . 并 以此为方 向进行 专 业设置和实施人才培养方案 。其专业设置应充分立足市 场 . 以实用 为 基准 . 紧跟社会市场需求 . 了解地方或区域经济现状和发展规划 。 了解 高素质 、 高技 能应 用型专业 人才的市场需求 . 主动适应 市场经济 的发 展和需要 。 2 . 2 以就业为导向 . 改进教学模 式 为 了培养实用 型人才 . 高职 院校应立足 市场 . 依据 社会 岗位能力 素质要求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计划及培养模式 改进 教学模式 使教学 服务 于学 生职业 素质的培养 . 以培养 技术应 用能力 为主线设计学生 的 知识 、 能力、 素质 结构和培养方案 , 并 以“ 实用 ” 为宗 旨构建课程和教学 内容 体系。 首先 . 高职院校应强 化学生 的职业 技能训 练 , 提高实践教 学的 比 重 。以往高职 院校 的教学 中经常存在 “ 重理论轻实践 ” 的现象 , 对于培 养学生 的动手能力 和实践能力不利 .所 以我们在专业课 程设置 中. 要 时刻遵照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 养 目标 . 按 照应用性 、 实践性原则重 组课 程结构 . 强化职业技能训练 , 注重教学实践 . 注重学生实 际操作 能力的 培养 , 重视实 习实训基地的建设 , 提高实践教学 的知识 、 技术含量 。 其次 , 高职 院校应实行工学结合 、 走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 。 校 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能促使教育与职业市场需求 、 教育 与国家经济 发展需要合理对接 . 是补充实践教学经费 的有效途径 大学生在企业 实习 、 实训 , 不 仅能掌握相关 的岗位技 能, 获得相关 的职业 知识 、 职业 经验 , 同时也能提升其学习能力、 适应能力 、 合作能力和解决 问题 等能 力, 为学生顺 利就业和继续发展奠定基础 再次 . 推行职业 的资格证书和学历证书合并 的双证制度对提 高高 职院校学 生的就业 能力 也很有 帮助。在课 程教学外 . 安排学生参加各 种 相关的职业技能考试 . 也能更好 地增强学生 就业 的能力 . 使其在竞 争 中更具有 优势 。 另外 . 建设 “ 双师型 ” 师资队伍 . 提高高职 教育教学质 量也 是提高 毕业生就业 能力 的重要途径 。高职 院校应建立健全 激励体制 , 努力培 养 出更多既具有理论教学能力 . 又具备相应实践经 验或应用技能 的一 线教师 . 逐步扩大“ 双师型” 教师的 比重 2 - 3 建立健全完善的就业指导体系 首先 .高职院校应将 学生 的就 业指导工作纳 入正常 的教 学计划 中, 并切实提高就业指导课程 的质量 。就业指导课要对 不同年级 的学 生有针对 的进行就业指导 ,帮助其对 自 身职业生涯进 行长远规划 , 同 时帮助学生系统地分析面 临的就业形势 , 引导学能 力 的 内 涵

浅谈提高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途径

浅谈提高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途径

浅谈提高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途径摘要:高度重视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保证大学生顺利就业的重要途径。

本文在阐述大学生就业能力内涵的基础上,提出五条提高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有效途径,这对于促进大学毕业生顺利就业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能力途径什么是就业能力?国内外学界和各种社会组织有着多种不同的解释,至今仍没有形成关于就业能力概念的统一定义。

在各种定义当中,笔者较认同国际劳工组织对就业能力的界定。

国际劳工组织指出,就业力是个体获得和保持工作,在工作中进步以及应对工作生活中出现的变化的能力。

大学生就业能力是一项综合能力,它的构成包括诸多方面。

主要是由以下几个方面构成:(1)专业能力(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知识);(2)实践能力(收集信息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新技能掌握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沟通表达能力、执行能力);(3)思维能力(目标理解能力、分析判断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策略谋划能力、创新能力);(4)自我意识发展能力(正直诚信、服务意识、自信、吃苦耐劳、责任感、敬业精神、成就动机和持续学习能力);(5)适应能力(主动积极、毅力、忍耐力、应对危机能力、压力承受能力和抗挫折能力);(6)应聘能力(竞争意识、推销能力、职业规划能力)。

1、当前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能力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1)很多高职院校的毕业生感到大学期间学习的专业知识落后,很难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

这主要是由于许多高校存在着落后的办学理念,没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多技能、高素质人才,在某种程度上造成大学生就业能力不强,且难以顺利就业。

(2)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的欠缺。

主要原因是就业指导师的缺乏导致没有全程化的就业指导,就业指导教师在培养学生就业能力方面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如果指导教师专业水平不高、实践经验不足就会限制对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2、提高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有效途径2.1高职院校应改革专业课程内容,使其与社会需要相结合高职院校应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把专业设置工作放在重要位置。

浅谈高职院校提升学生就业能力的对策

浅谈高职院校提升学生就业能力的对策

罄童:丝凰.浅谈高职院校提升学生就业能力的对策骆静(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长沙410015)睛耍]伴随着1999年后高校的不断扩大招生,毕业生^数不断的增加,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提高就业能力是高职教育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对高职院校毕业生而言,要想切实的提高就业质量和就业率,就必须明确自身定位,从提高就业能力入手。

能力才是大学生日后就业、择业、从业的基置。

本文就此时就业能力的内涵及高职院棱如何有针砷{生也加强高职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

p猢】高职院枝;学生;就业能力高职学生已成为我国高校人才资源供给的一个重要、庞大的群体。

从近几年高职招生总量持续大幅上升的现状看,高职学生就业人数不断增多,就业压力不断增大。

面对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对即将毕业的学生来说,提高就业率要从提高藐业能力入手,能力是大学生就业、从业的支点。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培养桕提高高职学生的就业能力成了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就业能力的内涵就业能力这一概念源于就业,就业能力是一种与职业相关的综合能力,是一种隐性素质,是影响学生就业质量的决定性因素,直接关系其就业的层次和今后的发展。

学生的就业能力是指学生在校期间通过学习或实践而获得工作的能力,它包括自我学习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寻找就业机会的能力、把握就!止机会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以及持续就业的能力。

二、提高学生就业能力的对策㈠定位要准确。

培养目标要明确为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需要,高职院校应该坚持定位于培养有必要理论知识、有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技术应用型、技能型人才。

坚持在培养过程中贯彻“理论知识够用、强化职业技能训练”的基本原则。

同时应该围绕专!止所对应的社会岗位能力素质要求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计划,不应过分强调“选拔”和“淘汰”,而是要尽可能帮助每一个学生获得成功。

㈡以市场需求为立足点1.高等职业教育具有地方性和区域性社会对高职院校^才的需求是动态的,是因时、因地、因市场而不断变化的。

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

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

万人。截至 20 0 9年 7月 1E , 4 5万高 校毕 业生 落 实去 t有 1 向 , 去年同期相 比就业人数增 加 4 与 4万 人 , 校毕业生 就业 高
率达到 6 % 。2 1 8 0 0年相对 20 0 9年来说就业形势更为复杂严
峻 。2 1 0 0年的毕业生人数 6 0万 , 加上往届没有 实现就业 3 再
3 4万 ,0 3年 为 5 20 2万 ,05年 为 7 20 9万 ,0 7年 为 20 万, 2 0 年 为 3 1 。20 08 5万 0 9年 , 全国普通高 校毕业生 总数达 6 1 1
职学 生在 大学期 间进 行 系统 的创 业 教 育 、 创业 训 练 是 必 要 的, 这能更新他们的择业观念 , 变他们 的择业 方 向 , 改 努力 培 养他们创业 的能力 与素质 , 增强创 业意识 , 为他 们 自主创业 、
生 上就业指导课 。通 过给 学生 上就业 指导 课使 学 生 了解 相
关 就 业 政 策 , 正学 生 思 想 , 立 正 确 的就 业 观 念 , 握 必 备 端 树 掌
业形势 , 高职院校 应及 时调 整学生的培养思路 和方 向, 高他们 的综合 素质 , 提 来适应新的就 业模式 , 而积极 推进 高 从
职 院校 就 业 指 导 工作 的 开展 。
【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毕业生; 就业能力 【作者单位】 李赘, 乐山职业技术学院新能源工程系
随着我 国高等 教育的大众化 , 高职院校 已成为我 国高等 教育的半壁 江山 , 年来 , 校的 大规模 扩招 不仅 给本科 毕 近 高 业生带来 了就业 压力 , 也增加 了高 职毕 业生就 业 的难度 , 高
岗位立业 作好 准备 , 也是 增 强高 职 教 育生 命 力 的客 观 要 这 求。或者说 , 创业教育的功能就是培养学生的终身发展能 力, 使其“ 学会学 习、 学会做 ^ 学会做事、 、 学会合作 、 学会生存 ” 。 3 加强辅导员队伍 建设。高职 院校 中学 生的 职业意 识 、 .

浅谈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力的培养及就业服务体系建设

浅谈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力的培养及就业服务体系建设
( 长沙 民政职业技术 学院社会 工作学 院 ,湖南 长沙 4 0 0 ) 1 04
[ 摘
要 ] 英国的高等教 育在 全球处于领先地位 ,就业服务也 已经形成 了一套完整 的体 系。在英 国经济有所衰退 的情
形下 ,政府 比较成熟和系统的就业促进政策起 到了一定 的积极作用 。文 中以英 国知 山大学 的就业服务体系为例 ,对如 何提高学生就业力及 完善就业服务 体系进行 探索 ,拟对 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力的培养和就业服务体 系的完善提供借鉴 。 [ 关键词 】 高等职业 院校 ;就业力 ;就业服务体系 【 中图分 类号 】 G 1 70 [ 文章标 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17 — 162 1)2 0 6 — 2 6 1 5 3(0 20 — 0 8 0
( ) 学研合作 模式 : 3产 三明治教育 英 国就业 与技 能委 员会 ( K C m i i r m ly n U o m s o f p met s no E o adS is U C S 特别强 调工读课 程和实习 的重要 性 ,在 其 n kl , K E ) l 所调查 的用人 单位 中, 很少 或从 不用 教室 里 的那一套 方法 去 培养 学生 的就业技 能, 另一个 侧 面反 映 出工 读课程 的安 排 从
【 收稿 日期 】 2 1- 5 1 0 2 0— 6 [ 者简介 ] 代霞 ,17一 , , 作 (99 )女 湖南张家界人 ,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社会工作学 院 师、 讲 硕士 。
第 2期 是非 常重要 的 ,并 指 出具 有工 读经历 的学 生在 毕业求 职方 面 具有更 多的成功经 验。
计。
各 院系设有实 习联络 员 , 门负责通 过网络信 息搜集 、 专 电 话 联络 、 实地走访 等方式 获取实 习资源 , 息通过 广告栏 展示 信

浅谈高职学生如何提升就业能力

浅谈高职学生如何提升就业能力

随着高职院校的扩大招生,毕业生数量逐年增长,高质量就业成为学生和家长的最大期待,于是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就迫在眉睫。

然而,在安徽省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同时,有些问题也慢慢显现,主要有人才培养目标不清晰,课程系统混乱;教学实训设施不足,“双师”型教师力量不足,教学质量每况愈下;学生综合素质难以提高,就业观念薄弱。

这一发展中的问题使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形势异常严峻,就业难,就业层次低的问题一度成为学生、家长、社会、政府关注的热点话题。

1 社会对高职院校毕业生能力要求的具体表现社会对高职院校毕业生能力要求越来越多,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求职准备的能力。

主要包括求职信息收集整理能力、自我发展定位、求职简历表制作和自荐能力、面试能力、笔试能力等方面,这是高职院校学生毕业后顺利就业的前提条件。

(2)工作能力。

包括人际沟通交往能力、适应工作环境能力、开展工作能力及学习能力,这是高职院校学生毕业后顺利就业的前提条件。

(3)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力。

即高职院校学生通过全面地学习,在系统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和理论的前提下,利用专业素养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协调能力、协作合作能力等。

(4)综合素质能力。

包括表达能力、协调能力及发现各类突发事件处置各类突发事件能力等。

(5)创新创业能力。

高职院校毕业生走出校门后,在社会工作中,不断解决困难、开创局面的能力,这是高职院校毕业生职业发展生涯的关键。

宣城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实际情况的就业能力构成要素与指标见表1所列。

2 我校毕业生就业状况和能力现状及成因分析据统计我校近三年留在本省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例分别为61.8%、55.23%、66.54%,2021届毕业生总数2772人,就业2623人,就业率为94.62%,学生就业呈现以下三个特点。

(1)工资待遇较低。

薪酬待遇是高职院校大多数毕业生就业时考虑的重要问题,对高职毕业生来说,找到待遇较好的工作相对比较困难,大多数学生毕业之后只能进入企业从事基础性工作。

高职电商类专业对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探索

高职电商类专业对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探索

高职电商类专业对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探索电商行业的快速发展和普及,使得电商类专业成为了许多学生的热门选择。

随着电商行业的兴起,高职院校也纷纷开设了电商类专业,为学生提供了求职就业的机会。

然而,如何培养电商类专业学生的就业能力,成为了一个值得探索的问题。

首先,高职电商类专业对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应注重实践教学。

实践是培养学生就业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课程设置上,学校应该将实践教学贯穿于整个专业学习过程中,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例如,可以通过开展实践项目、组织企业实习等方式,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和锻炼相关的技能和能力。

同时,学校还应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提供实践机会和实践基地,使学生能够接触到真实的商业环境。

其次,高职电商类专业对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应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

电商行业的特点是多元化和综合性,因此,电商类专业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综合素质。

学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综合素质,使学生能够适应电子商务行业的发展需求。

此外,学校还应该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竞赛等,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另外,高职电商类专业对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应注重实习和实训的结合。

实习和实训是培养学生就业能力的重要手段。

学校应该与企业合作,提供实习机会,使学生能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学习和实践。

同时,学校还应该建立完善的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场所和设施。

通过实习和实训的结合,学生可以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增强就业能力。

此外,高职电商类专业对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还应注重实用技能的培养。

电商行业的发展需要各类专业人才,因此学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用技能。

除了基础课程的学习外,学校还应该开设相关的技能课程,如网店运营、电子商务设计、市场营销等。

同时,学校还应该引导学生参加相关的职业培训和认证考试,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

最后,高职电商类专业对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还需要注重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

电商行业的发展需要创新和创业能力,因此学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浅谈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现状和能力培养

浅谈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现状和能力培养

1教 育体 制 束 缚 导致 学不 能 致 用 、
传统教学模式都是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进行备课 、讲课 、
作业 的布置和批改 , 以教 材的研究和讲 解为主 , 还是从 课堂到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的 日趋国际化 , 多国际企业纷 纷进 入 众
书本 的模式。
2 学校 安 于教 学现 状 、
数量之大可想而知。 出现 目前就业 形势的原 因 , 一方面 是因为学 校扩招 , 毕业 生数量逐年增加 ; 另外一 方面也是 因为学生进人社 会 、 走进工
特殊 的家庭环境和 成长 经历导致贫 困大学 生在就业过 程 中较普通学生面临更大的压力和挑战。来 自贫困家庭尤其是山
区的学生除非万不 得已 , 绝不 回生源 地就业 , 不愿意 到边 远 也
地 区和艰苦行业就业 ,以至于他们 与许多就业机会擦肩而过 , 甚至 出现 了有业不就的怪现象 。不少 贫困学生 以学 习为导 向 , 很少考虑将来 的职业 目标和方 向 , 择业过程 中害怕竞争 , 在 急
于求成 , 遇到挫折时心理难以承受 , 易产生悲观情绪 , 容 面对严 峻的就业形势无所适从 , 无形 中增大了 自己的就业难度 。
5 没 有 正 确 的 自我 定位 , 、 对职 位 的要 求 过 高
作 岗位后 , 不能快速适应 工作要求 , 理论与 实践结合 的能力较
差。面对企业单位对于人才的渴求与毕业生不能马上发挥作用 的矛盾 , 企业对应届毕业 生的招聘有所 保留 , 如何 寻找到更适
合企业发展的员工也是企业面临的1 。因此学生如何在上学 司题
3 就 业 市场 中存 在 一 定 的性 别 歧 视 、
【 键 词 】 高职 院 校 大 学 生 关
就 业 能 力培 养

浅谈高职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

浅谈高职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
D 0 36 / . s .0 1 8 7 .0 0 1 .4 OI1 .9 9 ji n 10 - 92 2 1 .6 19 s
浅谈 高职学 生就业能 力的培养
朱伟超 广 东理工职业 学院 5 0 1 1 9 0
才的 培养 模式 的 改革 与 创新 ,要 结 合社
不如 人 ,无法 和 重点 大学 和 二批 本科 院
的一年 ,2 1 年 可能是 最复杂的一年 ,整 00 个宏观 层面就业形势 仍很严峻 。 我 国 自 17 9 7年恢 复高考至 今 已有 3 1 0
多年时 间,在此 期间 ,我 国实现 了从一个 人 I大 国到一个 人力资 源大 国的转变 , Z l 也
的培养 ,在职 业素质培养 的同时也要注 重 学 生政治素 质、心理素质 、身体素质的培 养 。教学 要起 到 帮助 学生 形成 健全 的 人 格 ,养成高 尚的情操 ,制 定清晰 的学习 目

( )基础普遍不好 ,高 中阶段偏科较 1
多。
标和职业 目 标的作用。

为社会培养大批建设人才做出 了巨大的贡 献 。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暴露 出了许多 问 题 ,如 教育结构不合理 ,专业设置脱离社
经过高 考的选拔 ,和第 一批、第二批 课室教学仍是高职院校教学的主要形 院校学 生在文化基 础上存在 明显 的差距 。 式 ,要改变 以讲 授为主的传统思维 ,以学 教学内容和教学 形式 的选择和第一批 、第 生的兴趣为导 向,以取得 良好 的教学效果 二批院校 明显不同。要根据这 个特点开展
实时调整不 同教学形式的时 间比例 。 根 据高职院校培养应用 型、技能型人
社 会、经济的大环境 ,并 要与这种大环境
相适应 。
多 同学没有 明确的生活 目标 ,也没有清晰 的职 业规 划 。这 一 点导致 学 习积 极性 不

浅议高职院校学生可持续就业能力的培养

浅议高职院校学生可持续就业能力的培养

浅议高职院校学生可持续就业能力的培养
刘 念 , 冷 磊
( .武汉大学 政治与公共管理 学院,湖北 武汉 4 07; 1 30 1 2 湖北科技 职 业学院 ,湖北 武汉 4 0 7 ) . 303
[ 内容提要] 高职 院校学生就业 能力的培养 并非一 日之功,它需要针对 高职 学生如何 了解 自我、找准定位、 前途规划三个方面 内容 ,进 行长期 的、持续的、循序渐进 的启迪与教育。 [ 关键词】 高职 院校;学生 ;可持续;就业 能力 [ 中图分类号] G 1 7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0 .4 7( 0 1 20 2 -2 087 2 2 1 )0 .0 00 就业能力是一个宽泛的概念 , 中、西方含义也有着巨 其 论文 中语病层出不穷、 抄袭严重,达不到一名大学生最基本 大 差 异 。 西 方 国 家 将 就 业 能 力 定 义 为 可 雇 佣 性 地语言表达能力水平 ;学校安排项 岗实 习中 “ 逃兵 ”无数 。 ( m lybly ,指 获 得最 初 就 业 机 会 并 能够 维 持 就 业 ,和 E po ait) i 由此 引出的高职 高专 院校毕业率走低 、学生职业素质低下 。 必要时能获取新的就业机会的能力。 在我国则将其定义具有 1 已就业学生在企业流动率高,无长期职业规划可言 . 2 某方面、行业的核心竞争力,或辅助 、推动次核心竞争力最 在 我们 关 注 富士 康 “ 六跳 ”的员 工 心 理疾 病 问题 的 同 十 大限度发挥 的能力。 时,也应关注富士康东莞某分厂 日进出员工 20 0 0人 、富士 可持续发展 (ut nbedvlp e t ss ial eeo m n)的概念最 早是在 a 康湖北某分厂高薪职位无人应聘 。 如此大的员工流动对企业 17 9 2年斯德哥尔摩举行的联合 国人类环境研讨会上正式讨 的发展势必受到影响,也反映出企业与雇员间的对 立矛盾 。 论的。 可持续发展 的核心是发展 , 但这种发展的前提是持续 然 而矛盾的中心是某一单方 吗?从辩证唯物主义哲学 的角 的 。 即江 泽 民 同志 指 出的 :“ 不 能吃 祖 宗 饭 , 断 子孙 路 。 决 ” 度来看 ,矛盾是辩证 的统一体。企业对员工的管理 ,有其过 中国 2 1世纪可持续发展行动纲要中,将 “ 科教兴国, 失 之 处 ,员 工 的 自我 职 业 道德 意 识 也 确 有 所缺 失 。 不断创新”作为五项基本原则之 ~。并强调 “ 大力发展 各类 据海信集 团青岛某分公司的人事经理反映: 他们公司每 教 育 , 促进 可 持 续 发 展 战 略 与科 教 兴 国战 略 的 紧密 结合 。 ” 年都要招聘两千余名员工为旺季的生产作准备 。 然而旺季之 早在 2 0 0 7年,教育部、人事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在 时, 新来的员工 已流失到只剩几 百人 。 而其集团中其他的分 《 关于积极做好 20 0 8年普通 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 工作 的通 公司甚至完不成招聘任务 , 需要 向别的分 公司调人。所以该 知》中明确要求 :“ 高校要把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在 35 各 . 公司一年 四季都需要从事人员招聘的工作 。 当我 问及高职学 年 内作为必修课列入教学计划 。 ” 生顶 岗实习与员工就业公平、晋升 、福利等 问题 时,该人事 然 而 三 年 已 去 , 我 国 大 学 生 的 就 业 能力 仍存 在诸 多 弊 经理非常忠肯的回答 , 该公司任何部门的员工进场后 都必须 端, 体制建设也有不合理之处。 大学生们面对社会给予的机 在车间工作 一定 的时间,根据个人能力表现转至相应岗位 , 遇与挑战, 有的高估 自己、 过分 自信 : 的认不准 自身定位, 有 就业机会绝对公平 ; 员工 的福利在 同行业 中也算 是首屈一指 身“ 功夫”无处施展:有的更放弃就业,一边愤恨的谩骂 的; 晋升与外 出培训机会也较多, 表现优秀的员工进厂半月 著社会和 学校 ,一边游手好闲的成为 “ 啃老族 ” 。 到一个月之 问就会得到~次转 岗或晋升机会 。 然而,高职学 “ 人 以鱼 不 如 授 之 以渔 ” 授 ,我 们 对 学 生 就业 时 的 临 时 生进厂 的第一个月是流 失最严重的。该公司人事经理透露 : 性、灌输性的就业指 导, 远不如在其受教育 的过程 中教授其 青岛某 高职院校输送 了两个班的学生到该公司项岗实习, 一 培养就业能力的方法 。我将其重点归于:了解 自我、找准定 个 月内流失到只剩 两名 员工在岗。 这也是后来该厂不愿意录 位 、前途规划三个方面。 用 学生群体 或需要学校指派老师参 与管理学生顶 岗实习的 1 .我 国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原 因。 1 . 生眼 高 手低 ,职 业 素质 低 下 1学 1 _ 会 就 业 缺 口大 , 与就 业 人 数 成 反 比 3社 调查显示 ,2 1 0 0年我 国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对学校满 以我校 ( 北科 技职 业学 院)某招聘会 为例 ,今年 5 湖 意度 仅 6 %, 8 较去年 降低了 2个百分点, 放弃求职人数也创 月我校提供 岗位 30余个, 0 最终学生成功就业不到一半。 其 新高。学生群体 中普遍存在对企业的薪 资、 福利待遇要求过 中某 集 团拟 在 我 校 招聘 储 备 干 部 3 O人 ,有 近 3 0人 参 加宣 0 高 ,对 学 校 教授 的课 程 设 置 不满 意 ,掌 握 不牢 固的 问题 。学 讲 , 10 多人 参 加 笔试 ,笔 试 后 通 过 面试 的有 3 0 0人 , 仅 6 生群 体 在 校 期 间 的逃 课 、旷 课 情况 也 屡 见 不 鲜 。 人达 成 用 人 协 议 。 近几年的扩招 、 颇高的毛入学率造就的不是优质生源的 据统计 20 0 9届高职高专毕业生半年 内离职率为 4 %。 5 保 证 , 是 学生 心 态 的 漏洞 。 多 学 生 、 至 家 长 都抱 着 “ 而 许 乃 反 三年 内平均工作单位数为 22 。社会上 巨大 的人才需求与 .个 正会有书读”的想法 ,到学校混几年 ,获得一个文凭 ;受这 屡创 新 低 的 就 业率 反 比极 大 。一 方 面 , 多 岗位 急 需专 业 人 众 种 想 法 影 响较 深 的便 是 三 批 和 四 批 录 取 的独 立 本 科 院校 与 才 ,一方面无数 的往、应届毕业生倾诉着找工作 的艰辛。 高 职 高专 。导致 高 职 高专 录 取 中 , 生 录 取分 数 线 和 生源 质 学 2 .高 职 学 生 就业 能 力培 养 分析 量持续走低 ,许多学生专科三年读完过不 了英语 “ 三级 ” ; 21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高职学生真实情况比照 .

浅谈高职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就业能力的培养

浅谈高职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就业能力的培养
翟 红敏 ,高 岩
( 邢台职业技术学院,河北 邢台 04 3 ) 5 05 摘 要:本文从 高职学生就业能力出发,分析 了当前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现状 ,进而提 出了提高 高职毕业生就业能力的途径。 关 键词 : 高职 ;就 业 能力;途径 中图分类号:G 1 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 2 2 1 ) 0 8 6 9(0 0 0 - 1 0 l_ 3 5_0
又 担 心竞 争 失败 、 受挫折 。 遭 据统 计 3 . 09 %的学生
收稿 日期 :2 1 — 1 — 2 00 0 0
趣、气质、性格和能力等进行全面分析, 认识 自己 的优势 与特 长、劣 势 与不足 。职业分 析是 指在进 行
职 业 生涯规划 时 ,充分 考虑 职业 的 区域性 、行业 性

在课程设置中缺乏对实践教育的充分引导和重视,
或 是 因 为实 训 条件 的 限制 ,造 成 了理论 与 实 践脱 节 。分析显 示很 多学生 实 践操作 能力 比较薄 弱 ,在 实 际工作 中不 能做 到学 以致 用 , 同样缺 乏必 备 的职 业 素养 。 二、高职 学生 提 高就业 能 力的途径 ( )职业 生涯 规划是 提 高就业 能力 的基础 一 首先 ,要树 立 正确 的职业 理想 。高职 学生 一旦
逆 境时 ,总 是表现 出一 脸 的茫然 ,影响 到 自己的择 业选 择 。尤其 在 求职过 程 中 ,有些 学生 一旦遭 遇 失
败, 便一 蹶不振 , 也是大 学 生就业 难 的原 因之一 。 这
会发 展 的具体 要求 , 已有 知识科 学 地重 组 ,建构 将 合 理 的 知识 结 构 ,最 大 限度 地 发挥 知 识 的整 体 效
境 稍 差 的 岗位 便不 闻不 问 ,也 错 过 了一 些 就业 机 会 。有 3 . 82 %的学生对 自己的就业 感到 迷茫 、信心 不足 ,认为 自己是高职 学 生 ,害怕和其 它本 科院 校 的学 生竞争 。 较 多的毕业 生始 终不敢 以积 极 的心 有 态 去面对就 业 ,表现 为盲 目、自卑 、焦虑 、懈 怠等 心 理 ,这种 不 良心态 削弱 了 自身的就业 竞争 力 。 ( )理论 与 实践联 系 比较 薄弱 三 高职 学生 与其 它高校 毕业 生相 比 , 明显的优 最 势 就是具 有较 强的 实践操 作 能力 , 由于 高职 院校 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 生 综 合 素 质 不 高 、 合 能 力 不 强 . 乏 就 业 的竞 争 力 。 综 缺
3 校 就业 与 创 业 指导 工 作 不 到位 在 市场 经 济 条 件下 . . 学 毕 业 生 和 用 人 单 位 实 行 双 向选 择. 就 越 来 越 凸显 出就 业 指 这 导 工 作 的 重 要 性 。就 业 指 导 不 仅 对 毕 业 生 就 业 去 向 、 人 行 用
育 的主要任务就是面 向就业培养高等技术应用专门人才。 其
培 养 目标 要 求 学 生在 德 、 、 、 等 方 面 得 到 全 面 发 展 的基 智 体 美
础 上 . 得 某 一 特 定 职 业 或 职业 群 所 需 的 实 际 能 力 , 学 会 获 即
做事 , 会从业。 以。 学 所 高等 职业 教 育 是 以就 业 能 力 为 本 位 的
然 存 在 着 人 才 高 消费 现象 . 些 企 业 用 人 一昧 追 求 高学 历 . 一 人
才 结 构 不 够 合 理 一 些 企 业 一 味 追 求 毕 业 生 的 以 往 工 作 经 历 . 愿 意 招 收应 届 毕业 生 。 这 里 . 方 面是 因 为一 些 学 生 虽 不 一 然 通 过 努 力 获 得 了就 业 机 会 . 由 于缺 乏 应 有 的基 础 职 业 素 但 质 。 以适 应 职 场 要 求 , 使 许 多 用 人 单 位 心 存 顾 虑 ; 一 方 难 致 另
2 校 教 育教 学 工 作 的缺 陷 。 高 职 院校 的办 学 中, 是 . 学 在 凡 与 企 业 结 合 紧密 的学 校 。 生 就 业 情 况 就 好 。 其 主 要 经 验 是 学 学 校 能 及 时 应 对 市 场 需 求 变 化 . 活 调 整 人 才 培 养 的 专 业 结 灵
1 业 生 的 择 业 观 念 。目前 , 职 院校 毕 业 生 择 业 观 念 主 . 毕 高
Hale Waihona Puke 要 呈 现 出 以 下几 种 类 型 : 是 犹 豫 不 决 型 主 要 表 现 为 患 得 一
患 失 . 想 自己 掌 握 择 业 决 定 权 , 时 对 择 业 又 太 理 想 化 , 既 同 择 业 时 犹 豫 不 决 , 择 业 没 有 一 个 正 确 的定 位 。 二 是 盲 目高 攀 对 型 。不 能 正 确 认 识 自我 , 用 人 单 位 的 待 遇 、 利 、 作 环 境 把 福 工
等问题作 为择业 的首选因素。三是仓促上 阵型 。 表现为毕业
前 没 有 足 够 的心 理 准 备 。 就业 目标 不 明确 。 面 对 就 业 市 场 的 严 峻 形 势 , 能 正 确 及 时 应 对 。四是 消极 等 待 型 。 着 社会 就 不 随 业 压 力 的增 大 . 多 学 生 在 继 续 深 造 学 习 和 寻 找 工 作 之 间来 许 回摆 动 . 起 了 “ 鼠 族 ” 做 袋 。这 些 现 象 是 影 响 高 职院 校 学 生 就 业 能 力 的 主 要 的 主 观 因 素
的影 响 。 因 此 , 影 响 高 职 院 校 学 生 就 业 能 力 的诸 多 因 素 进 对
资 数量 不 足 、 平 不 高 . 业 化 不 强 。 水 专 二是 就业 指 导 课 程 建 设
不 到 位 , 时严 重 不 足 , 容 针 对 性 不 强 , 程 未 能 形 成 规 范 课 内 课 的 教 学 体 系 三 是 就 业 指 导 没 有 贯 穿 于 学 生在 校学 习 的全 过 程 , 往 偏 重 于 突 击 性 、 化 性 指 导 . 响 了指 导 效 果 。 因 此。 往 强 影 造 成 高 职 院 校 毕 业 生 在 求 职 市 场 上 。 业 目 的 不 明确 、 业 择 择
种教育 。
业 和 岗 位加 以分 析 指 导 . 而且 更 应 在 就 业 观 念 、就 业 意 识 和
毕 业 生 诚信 等方 面加 以指 导 。目前 一 些 高 职 院校 对 此 项 工 作
尚 未 引 起 足 够 重 视 突 出 表 现 为 : 是 就 业 与 创 业 指 导 的师 一
构 . 力 推 行 “ 单 式 ” 养 模 式 等 。 如果 学 校 在 办 学 中, 有 大 订 培 没 解 决 好 高 职 院 校 的办 学 定 位 问 题 , 业 设 置 没 有 经 过 充 分 调 专
面 . 由 于 学 生 出 于 自身 发 展 的 考 虑 。 了经 验 就 跳 槽 。 样 是 有 这
既 加 大 了 企 业 的培 训 费 用 。 打 乱 了企 业 的 人 事 计 划 , 此 。 也 为 有 的企 业 在 招 聘 时 便 刻 意 回 避 或 明确 表 示 不 愿 意 招 收 应 届 毕 业 生 . 得 毕 业 生 更 难 就 业 . 就 在 客 观 上 影 响 了 高 职 院 使 这 校 学 生 的就 业 能 力
人 力 资 源

浅 谈 高 职 院 校 学 生 就 业 能 力 的培 养
魏改然 高 芳



实 训 条 件 严 重 缺 失 . 加 上 人 才 培 养 目标 不 明确 、 业 设 置 再 专 不 合 理 、 学 特 色 不 明显 、 学 管 理 不 规 范 等 问题 , 致 毕 业 办 教 导
行 研 究 分 析 . 就 就业 能 力 提 升 提 出 相 应 对 策 . 利 于 高 职 院 并 有
校 的学 生 就 业 能 力 的 培 养


高职 院校学生就业能力 的影 响因素
方 向不稳定 . 廊对能力差 。 加上 各种 复杂社会 因素的作用, 影
响 了就 业 的竞 争 能 力 4社 会 客 观 需 要 与 用 人 单 位 观 念 的错 位 目前 社 会 上 仍 .
高 职 院校 学 生 就 业 能 力 受 择 业 观 念 、 校 的 教 育 教 学 工 学 作 、 业 指 导 和 用 人 单 位 观 念 等 诸 多 因 素 影 响 。 有 宏 观 经 就 也 济 结 构 调 整 和经 济 发 展 水 平 等 导 致 区 域 性 差 异 和 岗 位 不 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