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碳排放权交易的发展现状分析
国内外碳排放发展现状
国内外碳排放发展现状一、引言碳排放是指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进入大气层的过程,对全球气候变化产生重要影响。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碳排放问题日益突出,各国纷纷采取措施减少碳排放,以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挑战。
本文将对国内外碳排放发展现状进行详细分析。
二、国内碳排放发展现状1. 碳排放总量根据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碳排放国家。
2022年,中国的碳排放总量达到10.06亿吨,占全球总排放量的28.8%。
尽管中国政府已经制定了一系列减排政策和措施,但由于经济增长和能源消费的快速增加,碳排放总量仍然居高不下。
2. 行业排放能源行业是中国碳排放的主要来源。
煤炭燃烧和电力生产是能源行业的主要碳排放源,占总排放量的约70%。
此外,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和建造业也是碳排放的重要行业。
随着新能源技术的发展和推广应用,一些领域的碳排放已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
3. 减排政策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碳排放问题,已经出台了一系列减排政策。
例如,实施了碳排放权交易制度,鼓励企业减少碳排放并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此外,推广清洁能源、加强能源管理、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等也是中国减排的重要举措。
三、国外碳排放发展现状1. 碳排放总量美国是全球第二大碳排放国家,2022年的碳排放总量为5.41亿吨,占全球总排放量的15.5%。
欧盟、印度和俄罗斯等国家也是碳排放的重要国家。
2. 减排政策各国政府纷纷制定了减排政策,以应对气候变化。
例如,欧盟通过了碳排放交易体系,鼓励企业减少碳排放。
美国政府也推出了一系列减排政策,包括加强清洁能源发展、提高能源效率等。
3. 国际合作各国之间开展了广泛的国际合作,共同应对碳排放问题。
例如,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下的巴黎协定,各国承诺在减少碳排放方面采取行动。
此外,各国还在技术研发、经验交流等方面展开合作,共同推动碳排放减少。
四、结论碳排放是全球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对气候变化产生重要影响。
国内外碳排放发展现状显示,各国政府高度重视减排工作,已经采取一系列政策和措施。
论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现状_问题与对策_周文波
收稿日期:2010-10-15 作者简介:周文波,武汉理工大学博士研究生,南昌理工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产业经济学研究;陈 燕,南昌理工学院助 教,主要从事产业经济学研究。
12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Journal of Jiangx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关 键 词:碳排放权;低碳经济;配额;环境交易所 中图分类号: F20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8-2972 (2011) 03-0012-06
一、引言
随着全球变暖与能源枯竭,西方发达国家纷纷发展低碳经济战略,以此作为新一轮产业竞争、经 济增长竞争、技术竞争的工具。欧盟排放贸易体系的发展始终走在世界的前端,实现了碳排放权交易 机制间的有机结合。亚太地区、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等国也都在积极筹建各自的碳排放市场。美 国奥巴马政府上台以后,积极推进新政,联邦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即将建立。中国作为全世界核证减排 量一级市场的最大供应国,因缺乏完善的碳排放权贸易市场,没有定价权,只能向发达国家提供廉价 的经核证的减排量份额,让国内企业处于国际碳市场价值链的低端位置,损害了国内企业的利益。多 年的高污染、高能耗、高排放的经济模式已经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了我国能在京都 协议第二阶段顺利实现低成本、高效率的碳排放权交易,减轻这一阶段的减排压力,我国迫切需要建 立一个完善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及发展趋势
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及发展趋势一、碳排放权交易概念简介碳排放权交易的概念,来源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下的《京都议定书》。
《京都议定书》提出了以市场机制作为解决二氧化碳为代表的温室气体减排问题的新路径,即把二氧化碳排放权作为一种商品,从而形成了二氧化碳排放权的交易,简称碳交易。
碳排放权交易的前提是市场主体自愿或强制承诺的排放额度限制。
因排放额度与企业实际排放量之间可能产生的不匹配,故碳排放权在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上发生流动和交换,产生经济效益。
该利益驱动能够促进企业不断优化生产结构,增大全球范围内温室气体的减排力度,并达到保护环境的最终目的。
2020年12月21日,在国新办发布《新时代的中国能源发展》白皮书中,“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被列为2021年的重点任务之一,再次强调了我国力争二氧化碳排放2030年前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即排放与吸收完全抵消)的目标。
在“全面深化能源体制改革”一章中,白皮书着重强调了对于节能低碳激励政策的不断完善,并明确将积极推进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和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
此举展示了国家将以创新的姿态,继续进行国内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建立和完善,以此助力节能减排。
二、中国的立法探索与现状三、中国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的特点(一)交易场所:全国交易系统与试点地区交易所相结合自2013年底至2014年初,全国已建成广州碳排放权交易所、深圳排放权交易所、北京环境交易所、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湖北碳排放权交易所、天津排放权交易所和重庆碳排放权交易所这七个试点地区交易所。
经过近十年的实践,如今正逐渐从试点地区走向全国性碳市场。
自2021年2月起,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及其系统正式投入运行,并从重点行业电力行业开始,与各试点地区的碳市场开始逐步衔接。
虽然各交易所的具体规定存在差异,但大体上,碳排放权交易均属场内交易行为,须向地方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进行信息报告,并接受其核查。
配额交易多采用公开竞价、协议转让等方式。
碳排放市场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
碳排放市场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近年来,随着全球对气候变化的关注度不断提升,碳排放市场越来越成为各国政府和企业关注的焦点。
碳排放市场作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一种有效手段,不仅可以推动企业减少碳排放,还有助于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对碳排放市场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展望其未来发展的趋势。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碳排放市场的发展现状。
目前,碳排放市场主要分为两种机制:碳排放权交易和碳税。
碳排放权交易通过设立碳排放配额,然后企业可根据实际排放量的多少买卖碳排放许可证。
碳税则是对企业的碳排放征税,同时给予减免措施以鼓励减排。
这两种机制旨在通过市场手段对碳排放进行调控,从而达到降低温室气体排放的目标。
目前,碳排放市场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势头。
欧盟碳排放市场是全球最大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涵盖了28个成员国的企业。
在欧盟碳排放市场下,企业需购买对应的碳排放许可证才能进行生产和经营活动。
此外,其他国家和地区如加拿大、澳大利亚也相继建立了碳排放市场。
这些市场的建立为企业提供了更大的灵活性,同时也为政府监管碳排放提供了有效手段。
然而,碳排放市场的发展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碳排放市场的设计需要更加完善和统一。
由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碳排放市场机制存在差异,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参与碳排放交易时面临的风险和成本较高。
此外,市场监管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尽管碳排放市场的建立有助于推动企业减少碳排放,但监管不力可能导致市场失序,甚至出现碳排放造假等问题。
未来,碳排放市场将呈现出以下几个趋势。
首先,碳排放市场将进一步全球化。
随着气候变化问题的全球性,各国将加强国际合作,在碳排放市场建设和运营方面进行更加紧密的合作。
其次,碳排放市场的作用将越来越重要。
各国政府将加大对碳排放市场的支持和推广力度,鼓励企业积极参与碳排放交易,同时提供更多的减排利益。
此外,碳排放市场可能会向其他行业扩展。
目前,碳排放市场主要集中在能源和工业等行业,未来可能会扩展到交通、建筑等更多领域,从而推动各行业实现低碳发展。
全国碳交易市场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22| 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 2023.05|朱萃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会计与金融学院DEVELOPMENT STATUS,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NATIONAL CARBON EMISSIONS TRADING MARKET我国的碳排放量占全世界总量的28%,作为全球最大的碳排放和能源消费主体,我国的碳交易市场是全球最大的覆盖温室气体排放的碳交易市场。
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严峻挑战、实现碳减排的承诺目标,世界各国的碳交易市场快速发展。
根据国际碳行动伙伴组织(ICAP)发布的《2022年全球碳排放交易报告》,截至2021年底,全球共有25个碳排放交易系统(ETS)正式运营,另有22个ETS 计划在近期投入运行。
目前ETS 所涵盖碳排放量约占全球排放总量的17%,累计交易金额超1610亿美元。
我国的碳排放量占全世界总量的28%,作为全球最大的碳排放和能源消费主体,近年来,我国也积极开展了碳减排的行动。
总体来看,我国的碳交易市场的建设历程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参与国际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2002—2012);二是建立分散的试点碳交易市场(2013—2021);三是建立全国统一的碳交易市场(2021年至今)。
本文分析了碳交易市场启动一年来运行中仍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全国碳交易市场的发展现状2020年12月,生态环境部通过《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
2021年7月16日,全国统一的碳交易市场在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正式上线交易,首日成交均价51.23元/吨,成交量410.40万吨,成交额逾2.1亿元。
发电行业是目前唯一纳入全国碳交易市场的行业,涵盖重点排放企业2162家。
这2162家重点排放企业的碳排放总量约为45亿吨二氧化碳,这将使我国的碳交易市场成为全球最大的覆盖温室气体排放的碳交易市场。
截至2022年7月15日,全国碳交易市场经过一年时间的市场交易,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达到1.94亿吨,累计成交额达到84.92亿元。
中国碳交易试点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中国碳交易试点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近年来,我国逐步推进碳交易试点,旨在通过市场机制推动减排并实现应对气候变化的目标。
然而,我国碳交易试点仍面临多种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来促进其发展。
一、开展试点地区不平衡当前,我国的碳交易试点仅局限于数个省份和城市,地域范围相对较小。
这种情况下,难以对全国范围内的碳减排和碳交易进行有效引导和规划。
应当加快推进碳交易试点地区的扩大,增加试点的数量和范围,为全国的碳交易市场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二、参与主体不多样化目前,参与碳交易的主体以企业为主,而公众和社会组织等其他权利主体参与度较低。
在未来,应该优先采取了措施,引导更多的人参与到碳交易中来。
通过创新案例,完善相关的管理措施来增强公众参与感,并提高碳交易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三、市场定价不稳定目前,我国碳交易市场还处于初步阶段,市场定价不稳定。
另外,企业由于对碳排放定价方式和政策不了解,采用传统的体系评估碳排放成本,缺乏有效的参考和依据,从而导致市场价格存在竞争等扭曲因素,难以实现减排效果最大化。
针对这种情况,应该考虑加强对市场定价的监管和调整,完善 pricing models,并建立市场定价的规则和标准。
四、缺少有效的配套政策支持碳交易旨在通过市场机制推动减排,但是缺乏有效的配套政策支持。
应该通过政策制定上的及时性、完整性和科学性等方面,为碳交易提供全面的支持。
政策可以涉及到的方面包括:加强政策的宣传教育、配套环保技术和固定污染源、提高碳信贷、实现区域内碳交易等。
以上问题和对策是我国碳交易试点发展的一些关键问题,建立一个健全的碳交易市场,是促进国家减少碳排放的有力方式。
政府、企业等相关方应当共同合作,从多个方面推进碳交易试点工作,创造更加良好的发展环境。
碳排放交易的经济效益分析
碳排放交易的经济效益分析第一章引言碳排放交易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的一种措施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其通过建立碳排放权市场,引导企业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并通过交易碳排放权来实现经济效益。
本文将对碳排放交易的经济效益进行分析,以揭示其对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积极影响。
第二章碳排放交易原理及发展2.1 碳排放交易原理碳排放交易是指政府或国际组织设立一个碳排放权市场,将排放权分配给企业,企业在市场上进行碳排放权的交易。
通过这种市场机制,企业被激励减少排放量,从而促进低碳经济发展。
2.2 碳排放交易发展情况碳排放交易制度最早在欧洲得到实施,随后其他国家和地区也相继引入了碳排放交易制度。
目前全球碳排放交易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涉及行业也日益广泛,成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手段之一。
第三章碳排放交易的经济效益3.1 碳排放交易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碳排放交易对经济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首先,碳排放交易为企业提供了减排成本更低的选择,激励企业进行技术升级和创新,促进经济转型升级。
其次,碳排放交易通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
最后,碳排放交易鼓励企业开展清洁能源开发和利用,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促进了新能源产业的壮大。
3.2 碳排放交易对环境保护的促进作用碳排放交易对环境保护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
通过碳排放交易,企业被迫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从而减少了对大气环境的污染。
此外,碳排放交易还激励企业采取更多的节能减排措施,推动了清洁生产和绿色发展,有助于改善生态环境。
第四章 4.1 经济增长效应碳排放交易通过激励企业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动了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减少了能源的浪费,从而为企业带来了经济效益。
研究表明,碳排放交易制度的实施可以促进经济增长,并提高劳动生产率。
4.2 就业效应碳排放交易的实施对于就业也有积极的影响。
由于碳排放交易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推动了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从而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碳排放权交易的发展现状及其思考
( TS 、 国 芝 加 哥 气 候 交 易 所 ( C ) 国 排 放 权 交 易 EU E ) 美 C X 英
体系 ( TG) E 和澳洲 国家信 托 ( W) NS 。 欧盟是 推动 减排最 积极 的地 区 , 是碳 排放 权交 易 最活 也 跃 的市场 。欧 盟 于 2 0 0 5年 初 正 式 启 动 欧 盟 式 , : 盟及 其 即 欧 成员 国政府 设置 一个排 放量 上限 , 受该 体系 管辖 的每 一个 企 业从 政府那 里分 配 到一 定 数 量 的排 放 许 可额 度—— 欧洲 排
时 , 是 全 球 惟 一 开 展 六 种 温 室 气 体 减 排 交 易 的 市 场 , 是 它 也
《 京都 议定 书 》 生效 , 启 了碳 排 放 权交 易 的大 门 , 的 开 它
全 球第 一个 、 美惟一 一个 开展 自愿参 与温 室气体 减排 量 交 北 易并对 减排 量具有 法律 约束力 的先 驱组织 和市场 交易 平 台。 碳 排放 权交 易市场 体系 的形成 , 动 了碳 金 融产业 的发 带 展 。碳 排放权 逐渐 成 为一 种新 的价 值符 号活 跃 于 国 际金 融 市 场 。2 0 0 5年 ~ 2 1 0 0年 , 融 市场 的碳 排放 权 交 易 占全 球 金 交易总额的 比重逐年 上升 , 20 从 0 5年 的 7 . 5 提 高 到 4 5 21 0 0年 的 9 . O 。 即便 是 一 度 以 一 级 市 场 形 式 为 主 的 8 1 C DM 市场 , 二级 市场交 易额 也从 2 0 其 0 8年开 始 大 幅超 越 其
法 制 园 地
碳 排 放权 交易 的 发展 现状 及 其思 考
田翠香 甄 立 美
( 北方工 业大 学经 济管理 学 院 , 京 1 0 4 ) 北 0 1 4
国内外碳排放发展现状
国内外碳排放发展现状标题:国内外碳排放发展现状引言概述: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碳排放已成为全球环境问题中的重要议题。
国内外碳排放的发展现状对于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国内外碳排放的发展现状进行详细分析和阐述。
一、国内碳排放发展现状1.1 工业排放:随着中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工业排放一直是国内碳排放的主要来源。
大型工业企业和工厂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严重影响了空气质量和环境。
1.2 能源消耗: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国之一,能源消耗对碳排放贡献巨大。
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传统能源的过度使用导致了碳排放量的不断增加。
1.3 交通运输: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交通运输成为国内碳排放的另一个重要来源。
汽车尾气排放、航空业碳排放等都对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
二、国外碳排放发展现状2.1 工业化国家:发达国家是全球碳排放的主要贡献者之一。
美国、欧盟等国家的工业排放和能源消耗一直处于较高水平,对全球气候变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2.2 新兴经济体:新兴经济体如印度、巴西等国家的碳排放也在不断增加。
随着经济快速增长,这些国家的工业化进程加快,碳排放量不断攀升。
2.3 国际合作:国际社会对碳排放问题越来越重视,各国纷纷签署《巴黎协定》等国际协议,共同努力减少碳排放,保护全球环境。
三、碳排放减排措施3.1 节能减排:各国政府和企业纷纷采取节能减排措施,推广清洁能源和绿色技术,降低碳排放量。
3.2 碳交易市场:建立碳交易市场是减少碳排放的有效途径,通过碳排放权交易,鼓励企业减少碳排放。
3.3 环保法规:各国加强环保法规的制定和实施,对碳排放进行监管和控制,促进环境保护和气候变化应对。
四、碳排放问题的挑战与展望4.1 挑战:碳排放问题是全球性的挑战,需要各国共同努力,加大减排力度,实现碳中和目标。
4.2 展望: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突出,各国将加强合作,共同应对碳排放问题,推动全球环境可持续发展。
2021年全球及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及碳交易市场现状分析
2021年全球及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及碳交易市场现状分析一、全球碳排放现状科技工业不断地发展,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也在逐渐地增加,随着二氧化碳排放量的不断增长,全球变暖而导致了海洋气候变化无常,从而导致许多自然性灾难地发生,全球各国越来越重视二氧化碳排放问题,自2019年以来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开始减少。
国际能源署(IEA)日前发布《全球能源回顾:2021年二氧化碳排放》报告指出,2021年,全球能源领域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363亿吨,同比上涨6%,超过了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前的水平,创下历史最高纪录,2021年飙涨的天然气价让燃煤发电强势复苏,成为能源领域碳排放量“强劲反弹”的主要原因。
从碳排放地区及国家分布来看,2020年亚太地区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大,占比52.38%,其次为北美地区和欧洲地区,分别为16.59%、11.23%。
从国家分布情况来看,2020年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为98.94亿吨,全球排名第一;美国二氧化碳排放量为44.32亿吨,全球排名第二;印度二氧化碳排放量为22.98亿吨,全球排名第三。
从国内二氧化碳排放行业分布情况来看,2021年前三季度电力行业共排放二氧化碳37.56亿吨,工业排放33.31亿吨,地面交通排放6.31亿吨,居民消费排放5.52亿吨,国内航空排放0.48亿吨,国际航空排放0.1亿吨;分别占总排放量的45%,40%,7%,7%和1%。
二、碳交易行业发展历程从全球视角来看,碳排放权交易最早出现于1997年在日本京都签订的《京都议定书》中,提出二氧化碳的排放权作为一种商品,形成了二氧化碳排放权的交易。
碳排放权交易基于部分国家或企业排放量低于控排目标,而另外一些国家或企业排放量高于控排目标,当交易成本低于减排成本时,实施碳交易可以让排放量高于控排要求的国家或企业和排放量未达到控排目标的国家或企业同时获利。
我国参与碳排放交易历程可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2002年至2012年,主要参与国际CDM项目;第二阶段:从2013年至2020年,在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湖北、广东、深圳、福建八省市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第三阶段:从2021年开始建立全国碳交易市场,首先纳入电力行业(碳排放数据相对完善)。
碳排放控制技术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分析
碳排放控制技术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分析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突出,碳排放控制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重要议题。
为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研发和推广碳排放控制技术势在必行。
本文将对当前碳排放控制技术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未来的趋势。
一、碳捕获与封存技术碳捕获与封存技术是目前较为成熟的碳排放控制技术之一。
该技术通过将二氧化碳气体从燃烧排出的废气中捕获,并将其封存于地下深处,进而阻止其进入大气中。
该技术已经在一些化工厂和电力工厂得到应用,有效减少了二氧化碳排放。
然而,该技术目前仍存在一些挑战,如高成本、能源消耗、储存安全等问题,未来需要进一步改进和优化。
二、碳交易与排放权管理技术碳交易与排放权管理技术解决了碳排放的经济问题。
通过对碳排放进行量化,国家或企业可以购买或出售相应的碳排放配额,以在一定的碳排放总量内实现排放控制。
这种市场机制可激励企业减少碳排放,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
例如,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就是该技术的成功应用。
未来,随着全球碳市场的互联互通和碳排放交易的规模扩大,这一技术将逐渐成为全球碳排放控制的有效手段。
三、可再生能源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发展对碳排放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太阳能、风能、水能等新能源的利用不仅能够替代传统的化石燃料,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而且对全球能源结构的转型具有深远影响。
近年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成本的降低,可再生能源已经成为全球能源领域的重要趋势。
同时,配套的储能技术和智能电网的发展也为可再生能源的规模化应用提供了一定基础。
四、碳中和与碳负排放技术碳中和与碳负排放技术是近年来备受瞩目的技术领域。
碳中和指的是通过采取相应措施将排放的碳释放量与其他方式吸收的碳量达到平衡,从而达到零碳排放的目标。
碳负排放则是指将排放量减少至负值,即吸收的碳量超过释放的碳量。
目前,一些国家和企业正加大投入,在植树造林、海洋生态保护等领域推广碳中和和碳负排放技术,以助力实现碳中和的全球目标。
综上所述,碳排放控制技术的发展正日益成为全球性合作的焦点。
中国碳交易试点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中国碳交易试点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1.市场不成熟中国碳交易试点市场整体上还不够成熟,市场参与主体少、交易规模小、交易价格不稳定等问题仍然存在。
由于碳排放权分配不合理、标准不统一等原因,导致碳交易市场缺乏统一的规则和标准,市场运作不够规范,市场信心不足。
2.政策制度不完善中国碳交易试点地区的政策制度相对不够完善,管理体系和监管手段需要进一步加强。
在碳交易机制、市场监管、交易核查等方面均存在差距,制约了碳交易市场的发展。
3.信息不对称碳交易市场信息不对称严重,导致了市场的不透明和交易的不公平。
一方面,企业对碳排放市场的认知不足,缺乏必要的碳交易知识和技能;市场监管机构对企业的排放情况了解不够,难以有效监管。
4.碳市场化转化不足中国碳交易试点市场缺乏市场化转化,政府仍然在碳交易市场中起主导作用,市场机制不够完善。
政府在碳交易市场中对市场价格和交易制度的干预过多,影响了市场的独立性和市场参与主体的积极性。
二、中国碳交易试点发展对策分析1.加强市场监管加强碳交易市场的监管力度,建立健全的市场监管体系。
完善碳市场的标准和规则,规范市场交易行为,提高市场参与主体的信心和积极性。
2.优化政策体系优化碳交易试点地区的政策体系,明确碳交易的政策目标、政策措施和政策评估机制,推动政策体系的完善和提高政策的执行力度。
3.加强信息披露加强碳交易市场的信息披露,提高市场信息的透明度和公开度,减少信息不对称,增加市场的公平性和公正性。
4.促进市场化转化逐步推进碳交易市场的市场化转化,降低政府的干预程度,推动市场主体在碳交易市场中发挥主体作用,促进市场的多元化和专业化发展。
三、结语中国碳交易试点发展面临着不少问题和困难,但也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巨大的发展潜力。
我们需要根据碳交易市场的发展实际,采取针对性的对策措施,推动碳交易市场的健康发展,实现减排目标,为全球气候治理作出积极的贡献。
需要更多的组织和个人参与到碳交易市场中,共同努力推动碳交易市场发展,共同构建碳低碳经济和生态文明。
碳排放交易的现状与展望
碳排放交易的现状与展望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日益严重,减少碳排放已经成为了全球减缓气候变化的重要途径之一。
作为金融领域与环保领域的结合,碳排放交易在近年来逐渐兴起。
其存在的目的是带动企业减少碳排放量,通过市场交易来激发碳减排行动的积极性。
那么碳排放交易,现状如何?它的展望又是怎样的呢?一、碳排放交易的现状自1990年代初期,欧盟推出的碳排放交易系统,成为碳排放交易的开山祖师,占据了全球碳交易市场的71%左右。
本着“问题措施并行、推动发展”的原则,我国在2005年开始试点碳排放交易,于2011年落地并逐渐完善。
目前,我国的碳排放交易市场总交易量已超过2亿吨二氧化碳,合同交易总量突破1.5亿吨,在亚洲范围内居于领先地位。
碳排放交易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买卖过程,需要注重交易双方的合规性与规范性。
对于企业而言,碳排放交易更旨在引导企业更好地管理碳排放,在符合国家标準的情况下尽可能降低碳排放量,在达到碳排放指标之后再进行补偿性交易。
而对于政府而言,碳排放交易更重在管控市场,引导企业的低碳转型同时促进一个成熟、规范的碳交易市场。
二、碳排放交易的展望在碳排放交易市场不断发展的同时,其未来的生态环境并不完美。
总结出了以下几点:1. 流动性有限碳排放交易的市场流动性成为了导致市场缺乏参与度和深度的一个主要因素。
据统计,67%的交易发生在五大项目合作商之间,且交易量十分有限。
这意味着交易市场的深度和宽度受到了限制。
2. 卫生堆放所产生的碳交易研究表示,碳交易市场被欧盟以外的国家,以及其他国家的政府与企业纷纷利用堆放卫生来缩减其碳排放量。
这种负面效应可能会导致卫生垃圾处理成为一种卡式化碳污染法。
3. 气候变暖与大约工程随着气候变暖越来越严重,碳排放交易需求不断上升。
然而,随着碳排放交易价格的不断上升,高级开采与项多多大的仍有对高碳排放的需求。
由此,对于所有项目的削减碳排放量都产生了影响,从而导致一些碳排放量不会减少。
4. 发展还需更多贤达的支持碳排放交易市场的繁荣还需要更多人士的支持。
2024年碳四市场前景分析
2024年碳四市场前景分析引言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日益严重,碳四市场逐渐崛起并受到全球关注。
碳四市场是指通过碳排放权交易,创造经济效益的市场。
本文将深入分析碳四市场的前景,讨论其潜力和挑战。
碳四市场的定义和概述碳四市场是指通过碳排放权交易的机制,鼓励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并激励低碳发展的市场。
碳排放权是指政府或国际组织分配给工业企业和能源生产者的排放许可证。
碳四市场的核心是通过交易碳排放权来实现碳减排目标。
碳四市场的优势1.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碳四市场激励企业采取低碳技术和清洁能源,推动经济逐步转向低碳发展。
2.降低减排成本:碳排放权交易可以让排放量较少的企业出售多余的排放权给排放量较大的企业,实现减排成本的最小化。
3.激励创新和技术进步:碳四市场的存在为企业提供了经济回报,激励创新和技术进步,促进清洁能源以及低碳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碳四市场的挑战1.缺乏全球统一标准:目前碳四市场缺乏统一的计量和交易规则,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标准不一致,限制了市场的规模和效率。
2.价格波动风险:碳排放权的价格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如政策变动、经济环境等,导致价格波动风险。
3.没有全球覆盖:碳四市场的范围目前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和地区,缺乏全球范围的覆盖,影响了市场的发展和效果。
碳四市场的前景和发展趋势1.政策支持:全球各国都在加强碳减排的目标,并推出相应的政策措施,为碳四市场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2.技术创新:随着技术的发展和成本的降低,清洁能源和低碳技术将会更加普及和应用,为碳四市场的增长提供了机遇。
3.跨国合作:全球范围内的碳四市场合作将会增强,促进碳排放权交易的规模扩大和市场的繁荣。
4.投资增长:碳四市场潜在的经济效益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将为市场带来新的机会和发展动力。
结论碳四市场作为推动全球低碳发展的重要机制,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发展前景。
然而,市场的发展仍面临一些挑战,需要通过全球合作和政策支持来解决。
随着技术创新和投资增长的推动,碳四市场将为实现全球气候目标作出重要贡献。
国内外碳排放发展现状
国内外碳排放发展现状一、引言碳排放是指人类活动所产生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释放,是导致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了解国内外碳排放发展现状对于制定有效的减排政策和应对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分析国内外碳排放的发展现状,并探讨各国在减排方面所采取的措施。
二、国内碳排放发展现状1. 碳排放总量根据国家统计数据,我国碳排放总量在过去几十年里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尤其是工业和能源行业的碳排放量占比较高,是主要的排放源。
2. 碳排放结构我国碳排放结构主要由能源消费、工业生产和交通运输等方面组成。
能源消费是最主要的碳排放来源,其中煤炭消费占比较高。
工业生产中,钢铁、水泥、化工等行业的碳排放量较大。
交通运输行业也是重要的碳排放领域。
3. 减排政策与措施为应对气候变化,我国制定了一系列减排政策和措施。
例如,推广清洁能源的使用,加强能源效率的提升,实施碳排放权交易制度等。
此外,我国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加入了《巴黎协定》等国际减排框架。
三、国外碳排放发展现状1. 碳排放总量根据国际能源署的数据,全球碳排放总量在过去几十年里呈现出持续增长的趋势。
发达国家的碳排放总量较高,但新兴经济体的碳排放也在逐渐增加。
2. 碳排放结构各国的碳排放结构存在差异。
发达国家的碳排放主要来自于能源消费和工业生产,而发展中国家的碳排放主要来自于能源消费和土地利用变化。
3. 减排政策与措施各国都制定了一系列减排政策和措施。
发达国家更加注重技术创新和能源转型,推广清洁能源的使用,加强能源效率的提升。
发展中国家则更加注重适应性减排,通过改善农业生产方式、森林保护等措施来减少碳排放。
四、国内外碳排放发展现状的比较与分析1. 总体趋势国内外碳排放总量都呈现出增长的趋势,但发展中国家的增速更快。
这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速度较快、工业化进程加快有关。
2. 结构差异国内外碳排放结构存在差异。
发达国家的碳排放主要来自于能源消费和工业生产,而发展中国家的碳排放主要来自于能源消费和土地利用变化。
碳排放管理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分析
碳排放管理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分析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凸显,碳排放管理成为在全球范围内讨论的焦点问题之一。
碳排放管理的目标是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减缓全球变暖对地球和人类社会造成的影响。
本文将就碳排放管理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进行分析。
1. 碳排放管理的发展现状目前,碳排放管理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承认。
各国政府和企业纷纷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减少碳排放。
例如,一些国家通过立法和政策推动企业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实施碳排放交易市场,设立碳排放配额等。
此外,一些企业也自发地加强了碳排放管理,制定了自己的减排目标并采取相应的行动。
然而,碳排放管理仍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碳排放的监测和测量仍然存在困难,尤其是针对发展中国家和中小企业。
其次,缺乏国际统一的碳排放管理标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标准和计算方法存在差异,不利于全球碳排放减少的协同行动。
此外,碳排放的管理和减少需要大量的投资和技术支持,这对一些发展中国家来说是一个难题。
2. 碳排放管理的未来趋势未来,碳排放管理将进一步发展和演变。
以下是几个可能的趋势:2.1 加强监测和测量技术的发展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碳排放的监测和测量将变得更加精确和可行。
无人机、卫星遥感和传感器等新技术将被广泛应用于碳排放监测,从而提供更准确的数据支持。
2.2 推行碳市场和碳税制度碳市场是碳排放管理的重要工具之一。
未来,更多的国家和地区将建立碳交易市场,并推行碳税制度,通过经济手段激励企业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同时,国际间可能逐渐形成碳交易的合作机制,促进全球碳排放减少的协同行动。
2.3 提倡低碳经济发展低碳经济是未来全球经济发展的趋势之一。
推动绿色能源和清洁技术的发展,鼓励企业转型为低碳产业,将成为各国发展的重要方向。
同时,低碳经济的推动还将带来新的机会和增长点,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2.4 加强国际合作和协调应对气候变化是全球性的挑战,需要各国共同努力。
未来,国际合作和协调将更加重要。
全国碳市场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全国碳市场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碳市场是指以碳排放权为交易对象的市场。
该市场的发展主要是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严峻形势,推动全球减排工作的开展。
在全国范围内,碳市场的发展现状和前景分析如下:一、发展现状:1.政策框架的完善:中国政府先后推出《国家关于治理气候变化若干问题的决定》等一系列政策文件,为碳市场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依据和政策支持。
2.碳市场试点项目的启动:自2024年开始,我国陆续开展碳市场试点项目,目前已经有7个省市进行了试点,包括北京、上海、重庆、深圳等。
3.碳市场监测与核查体系的建立:为确保碳排放权交易的公平和透明,我国建立了碳市场监测与核查体系,建立了全国碳排放权注册与交易平台,并完善了核查和核算方法。
二、发展前景:1.政策环境的支持:中国政府将碳市场作为国家减排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推进减排工作,建立碳排放权市场”的目标。
政府的支持将为碳市场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推动。
2.资源环境压力的加大: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日益加剧,我国面临着废气排放增多、能源消耗增加等环境压力。
碳市场的发展将有助于调整经济结构,推动工业转型升级,减少碳排放。
3.经济效益的提升:减排行为可以获得经济效益,通过碳交易市场进行碳排放权交易,可以促进节能减排的成本下降,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为企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4.国际合作的机会:随着全球范围内碳市场的快速发展,我国可以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加强与国际合作,提高碳交易市场的参与度和竞争力。
总之,全国碳市场的发展现状较为良好,政策支持和经济效益的提升将促使其未来前景更加广阔。
同时,通过加强国际合作和完善相关产业链,能够进一步推动碳市场的发展,为应对气候变化和保护环境作出更大贡献。
全球碳排放交易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碳 排放 交 易是 为促 进 全球 温 室气 体 减 排 、 减少 二 氧化 碳排
二、 全球 碳 排 放 交 易 的 发 展 现 状
( ) 易 机 制 的设 定 和交 易 平 台的 搭建 一 交 发 达 国家 的 碳金 融发 展 水 平 全 球 领 先 ,其 发 展相 对 采 取
放所 采 用 的 市场 机 制 。19 联 合 国环 境 与 发展 会 议 签 署 的 9 2年 《 合 国气 候 变化 框架 公 约 )U F C ) 清洁 发 展机 制 (la 联 (N C C是 Cen D vl met c ai C M) 根 本 母 法 ,9 7年 《 都 议 ee p n Mehns D 的 o m, 19 京
是 全球 第 一 家 规 范 的 、 有 期 货 性 质 的气 候 交 易 市场 , 美 洲 带 是 的碳 排放 交 易 中心 。 目标 有 : 其 促进 温 室 气 体 交易 . 价格 透 明 , 设 计 合 理 、环 境 友 好 的 交 易 ;建 立 成本 效 益 分析 的技 巧 和 制 度 ; 进 公 共 和 私 营部 门减 排 能 力 建 设 ; 强 有效 减 少 温 室气 促 增 体 的 知识 框 架 ; 开展 全 球 气 候 变 化 风 险公 共 讨 论 。 第 一 阶段 其 目标 是 :在 2 0 — 0 6年 间 ,将 六种 温 室气 体 每年 减 排 1 0320 % ( 于 19 ~ 0 1年 水 平 )如 果 会 员 不 达 标 , 会 受 到 相 应 基 9820 , 将 的惩 罚 : 保 证 截 止 2 1 并 0 0年 , 有 会 员 将 实现 6 所 %的减 排量 。 ( ) 二 全球 碳 交 易 的 参 与 主 体 发 达 国家 的碳 交 易 参 与 主 体 非 常 广 泛 ,既 包 括政 府 主 导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市场分析与风险管理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市场分析与风险管理第一章:引言全球气候变化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碳排放已成为造成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各国政府开始关注降低碳排放量。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便应运而生。
它为企业和国家提供了一种灵活的手段来降低碳排放量和追求可持续发展,也为投资者提供了一个新的金融产品。
但是,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同样存在着一些风险,需要进行合理的风险管理。
本篇文章将对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进行市场分析并讨论风险管理问题。
第二章: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概述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是一种市场化工具。
它通过购买和销售碳排放权来减少企业和国家的碳排放量。
在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上,政府颁发一定数量的碳排放权,企业可以在一定的规则下自由买卖这些权益。
当企业从本来计划的碳排放量中省下了一定的量,就可以将这些省下来的量卖给别的企业。
通过这种方式,低碳经济就得以实现。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在欧盟就已经运转多年,并且也受到了其他一些国家的关注。
此外,国际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也已经逐渐形成。
第三章: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市场分析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市场规模已经逐渐扩大。
例如,欧洲碳交易计划的市场规模已经超过了10亿欧元。
此外,中国、美国等其他一些国家也在不断开展相关的碳交易政策。
在国际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上,欧盟的碳排放权交易最为活跃,占据了市场份额的80%以上。
与此同时,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市场规则也正逐渐完善。
例如,在欧盟,碳排放权交易是强制性的,并且存在着对企业碳排放的上限。
如果企业的碳排放超过了上限,就需要购买更多的碳排放权,否则将面临罚款。
此外,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也依赖于碳排放计量和报告,以确保预定的碳减排目标得以实现。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市场前景也非常广阔。
在应对气候变化的背景下,低碳经济已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
此外,一些新兴经济体,如中国和印度,也在不断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
第四章: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风险管理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带有一定的风险。
首先,碳排放权的价格受到市场供求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章 碳排放权交易的发展现状分析4.1碳交易市场现状综述《京都议定书》的生效标志着排放权经济时代到来,还为全球创造出了一种新的产品:温室气体排放权,并且被迅速商品化。
通过《京都议定书》生效后,全世界的温室气体排放交易趋势来看,2012年以后将会继续延续,发达国家会进一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尽管布什政府没有加入《京都议定书》,但不排除下一届美国政府加入的可能性。
4.1.1全球碳贸易市场综述当前,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在国际市场发展非常快,例如《京都议定书》生效之前的2004年底,在联合国注册的温室气体减排项目仅有1件,而现在已经超过了200件,且数量还在快速增长。
据世界银行估算,二氧化碳排放配额作为新兴的市场宠儿,2008-2012年全球每年的需求量达到7亿-13亿吨,由此形成了一个年交易额高达140亿-650亿美元的国际温室气体排放配额的贸易市场[116-117]。
从其发展的特点看,排放权交易既存在于发达国家之间,更存在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
因为绝大部分发达国家不仅根本无法单独完成《京都议定书》中规定的减排任务,而且近年来排放量每年都还在大幅递增。
发达国家通过《京都议定书》允许的三种方式来达成履约任务:一是两个发达国家之间可以进行排放权额度的买卖。
二是实行联合履约模式,例如所有欧盟成员国可视为一个整体,实行内部调控,在总体上完成减排任务。
三是实施清洁发展机制,根据《京都议定书》,各签字国有义务对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做出限制,而发达国家更有责任帮助发展中国家分解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每分解一吨,发达国家就可以获得一吨“二氧化碳排放权”。
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没有减排义务,可以把通过分解温室气体获得的减排指标,出售给必须履约的国家,因此,CDM鼓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技术,帮助后者削减排放量,有关项目在获得该发展中国家和联合国有关部门的认证后,可以抵扣发达国家的排放量。
表4-1是1998年-2004年国际碳市场交易的基本情况的简单小结。
43- -表4-1国际碳市场交易的基本情况(1998-2004)交易量 平均交易规模(单位:吨二氧化碳) 交易项目数(个)(单位:吨二氧化碳)1998-2004年 2004年 1998-2004年2004年 1998-2004年 项目市场 293611881 64870588360 44 848589京都市场 151890882 61394093126 27 1234885自愿市场 139148129 2299050124 9 1209984零售市场 1493870 98445 108 6 14093准许市场 7218183 2088408765 97 9436 总计 300830064 669589961125 141 267405资料来源:根据,State and Trends of Carbon Market 2004数据整理据统计2006年前三季度来自发展中国家的CDM减排量占全球总交易量的21%,而中国作为最大的CERs卖家其市场份额占到了60%。
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卖出的排放权,现在主要由一些国际碳基金和公司,通过世界银行等机构参与购买后进入发达国家市场。
而表4-2则反映了2005年到2006 年9 月间全球碳贸易的概况。
表4-22005 及2006 年至9 月全球碳贸易一览表2005 2006(1-3季度)成交量成交额成交量成交额(MtCO2) (MUSS) (MtCO2 ) (MUSS) 基于配额的交易欧盟排放交易体系 324.31 8,204.48 763.90 18,839.79澳洲新南威尔士 6.11 59.13 16.19 184.07芝加哥气候交易所 1.45 2.83 8.25 27.15英国排放交易体系 0.30 1.31 2.26 9.27小计 332.17 8,267.75 790.60 19,060.28基于项目的交易CDM 359.08 2,651.44 214.26 2,260.96联合履行机制 20.85 100.89 11.86 93.88其他义务减排 4.51 36.72 7.92 60.02小计 384.44 2,789.05 234.04 2,414.86总计 716.61 11,056.80 1,024.64 21,475.14资料来源:世界银行2006,USS为美元- -44- -45图4-1 2006年前3季一级CDM 市场买家分析资料来源:世界银行2006报告由图4-1我们可以看出:从买方市场分析,欧洲碳交易市场2006年前三季度为184亿美元,占领了86%的基于项目的市场份额(与2005年50%的数字相对照);相比之下,日本买家的市场份额下降至8%,总计有64亿美元用于购买CERs 和ERUs 。
英国伦敦是多个国际银行的根据地,这为英国成为碳市场领先者提供了有利条件。
继2005 年之后,英国成功继续领导碳市场,购买了近45%的基于项目的减排量。
意大利尾随其后,购买了19%的减排额。
私营企业买家,特别是银行和碳基金,继续购买大量的CDM 减排额[116]。
根据世界银行统计数据,2006年世界二氧化碳排放权的交易总额达到280亿美元,为05年的2.5倍(2005年全球碳交易市场规模总计超过110亿美元详见表4-2),交易的二氧化碳达到13亿吨。
阿姆斯特丹的欧洲气候交易所(ECX )2006 年的交易量超过前一年的4倍多,达到4.5亿吨。
根据UNFCCC 秘书处的预计两年后将全球碳交易市场规模将增加到每年400亿美元。
公共部门的买家则是联合履行机制市场上的主导者。
随着银行、基金联合其他银行(主要在欧洲)和需要通过购买减排额来实现减排义务的买家(欧洲和日本)的不断合作,二级碳交易市场也日渐繁荣,买家来自哪个国家这个问题已经变得越来越不重要。
核证减排额(CERs )产品在二级市场上的成交价格远远高于一级市场上的价格,尽管很难找到精确的数据。
4.1.2碳市场交易结构框架分析图4-2国际碳市场结构框架国际碳市场的结构框架如图4-2所示。
基于项目的碳排放权交易的主要通过清洁发展机制和联合履行机制以及其他的义务减排机制实现,JI及其他的义务减排机制由于受到诸多前提条件的限制,相对成交数量较小,而CDM则主要在UNFCCC框架内运行。
基于配额的碳排放权交易则相对活跃。
2001年和2002年,丹麦和英国分别引入国家减排单位的交易体系;2003年1月,日本环境省宣布正式开展碳交易活动;澳大利亚、挪威等也声称,将实施国家排放交易计划,允许公司和企业在其权限内共同实现京都承诺。
2003年7月,欧盟委员会计划在欧盟内部建立一个排放交易体系,它将基于欧盟的京都承诺对欧盟内部的企业和公司设定排放限额,并于2005年正式实施;另外,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国家出现了地方性交易体系,如美国芝加哥气候交易所(CCX)和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温室气体减排体系。
这些市场的出现极大地推动了整个温室气体交易市场的发展。
迄今为止,国际社会在实现温室气体减排过程中,先后出现了以项目为基础的碳信用交易和排放许可证交易两种市场机制。
即除了以项目为基础的温室气体交易市场外,近几年又出现了一些创新的市场体系,其中主要是建立在“限额与交易”基础上的地区性、国家或地方性减排单位交易体系[118,119,120]以及最近出现的京都减排单位交易市场46- -[121,122]。
在表4-3中列出了已建成或拟建的气候交易所,我们现简单介绍一下交易量较大的一些碳排放体系:表4-3已建成拟建气候交易所一览气候交易所 成立时间芝加哥气候交易所(CCX) 2004年欧州气候交易所(ECX) 2004年蒙特利尔气候交易所 2006年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温室气体减排体系(GGAS) 2003年新加坡 表示拟设立香港 表示正在研究资料来源: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一、欧洲排放贸易体系EU ETS (The EU Emissions Trading Scheme)2005年1月正式启动,是世界上第一个温室气体排放配额交易市场(ETS)。
被ETS 包含的有5000多家欧洲公司,每一家都被分配了一定数量的排放配额,每一个配额代表着可以排放一吨温室气体。
并计划在2005-2007年实现约占2010年欧盟二氧化碳总排放量45%的二氧化碳减排任务。
二、美国芝加哥气候交易所CCX(Chicago Climate Exchange)2003年成立,是全球第一家此类交易所,现已有200多个跨国参与者,分别来自航空、汽车、电力、环境、交通等数十个不同行业,包括美国电力、福特、IBM等公司。
欧洲气候交易所(ECX):2004年成立,是芝加哥气候交易所在欧洲的分支机构。
蒙特利尔气候交易所(MCeX):2006年7月成立,是由蒙特利尔交易所(MX)和芝加哥气候交易(CCX)联合成立的,是加拿大首个环境衍生品市场。
三、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New South Wales,NSW)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的GHG排放交易体系(GGAS)是和美国自愿减排体系相类似的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四、英国交易体系2002年4月成立全球第一个二氧化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英国交易体系包括英国排放配额交易安排(ETS)和英国排放配额交易团体(ETG)。
另外,随着京都议定书进入强制实施的可能性增加和期限临近,京都减排单位市场开始逐渐壮大。
自从 2001-2002 年荷兰和世界银行标准碳基金(PCF)首次达成京都减排47- -单位的交易合同,随着京都京都议定书进入强制实施的可能性增加和期限临近,京都减排单位的远期合同(forward contracts)市场逐渐形成,其交易由 2000 年以前的几乎接近为零快速增加到2003年的93%。
已核实的减排单位(VERs)的市场开始萎缩,但并没有消失。
4.1.3碳排放权价格及趋势走向随着《京都议定书》生效和EU ETS启动,无论是以项目为基础的减排量交易市场还是以配额为基础的配额交易市场都做出了相应的反应。
从表4-4中可以看到国际碳项目市场交易价格的波动区间以及交易均价。
表4-4国际碳项目市场交易价格(单位:美元)市场类型 交易价格区域 平均价格非京都市场 0.37-3 1.34买方承担登记风险 3-4.25 3.85京都市场卖方承担登记风险 3-6.37 5.52资料来源:根据,State and Trends of Carbon Market 2004 数据整理2004年和2005年的交易数据显示,以项目为基础的减排量交易总量和以配额为基础的交易总量都显著增长。
然而,目前以项目为基础的减排量(CERs)交易价格和以配额(EUAs)为基础的交易价格之间日益扩大的价格差距引起了项目投资者和东道国的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