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微生物学4龋病微生物学-
致龋菌及其生物学特性
常见致龋菌及其生物学特性
致龋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
(1)产酸性和耐酸性 (2)合成细胞内多糖和细胞外多糖的能力 (3)对牙面的粘附能力
1.链球菌属
• 链球菌细胞一般为球形或卵圆形,成对或链状排 列。多数菌种均无荚膜形成。革兰氏染色阳性。 • 大多数链球菌均为兼性厌氧菌。 • 链球菌发酵碳水化合物的主要产物是乳酸,其次 为乙酸和甲酸。所有的菌种均可发酵葡萄糖。 • 大多数链球菌是人或动物体内的正常菌群成员, 其中口腔链球菌群是正常口腔中的优势菌群,其 检出率可高达80%以上。
• 能从牙菌斑、龋蚀牙本质、龈颈部和牙周 袋内分离出放线菌。 • 放线菌对牙面有很高亲和力。 • 无氧情况下,口腔放线菌糖代谢的终产物 以乳酸为主,乳酸是脱矿能力最强的一种 酸。 • 一些放线菌还能合成细胞外多糖和细胞内 多糖。
• 目前已证实血链球菌在动物模型中具有致龋性, 但人类患龋者口腔中血链球菌的检出率并不增高。 • 可能与窝沟龋的发生有关。
1.2轻链球菌
• 是牙菌斑中最常分离到的细菌。
• 能贮存多糖,这一特征使菌斑在缺乏碳水化合物 的情况下继续产酸。 • 目前尚无报告证实轻链球菌与龋病的相关关系。
2.乳杆菌属
• 各菌种间形态从长到细小,变化很大,乳杆菌细 胞常排列成整齐的栅栏状或链状。无芽胞,无荚 膜,革兰阳性。 • 乳杆菌属细菌为厌氧或微需厌氧,需要多种营养。 • 可发酵葡萄糖产酸,其终末酸产物主要是乳酸。 • 在龋活跃者口腔中乳杆菌数量很大,其数量与饮 食中蔗糖含量呈正相关,但它们对牙面亲和力甚 低,在牙菌斑中所占比例不大。
• 常见口腔链球菌种:变形链球菌、血链球菌、轻 链球菌、唾液链球菌等。 • 口腔链球菌能很快酵解糖产酸,产酸速度较口腔 其他细菌快,所以与龋病发生密切相关。 • 变形链球菌已被学者公认为最重要的致龋菌。
临床龋病学:05 龋病微生物
作用的结果。
第二节 致龋微生物
变异链球菌特性-粘附力-蔗糖非依赖性粘附: 表面蛋白 • 表面蛋白是变异链球菌的主要粘附素,主要毒力因子
之一; • 存在于除b血清型外的所有变异链球菌细胞膜表面; • 多种命名,混乱:AgI/II、P1、Pac、SpaP、Sr、AgB
细胞内多糖
+ + + + + + + + +
第二节 致龋微生物
• 链球菌(Strepcococcus)是口腔中正常菌群,比 例最大,接近50%,口腔中产酸最多的微生物; 包括:
• 变异链球菌群(mutans streptococci或
Streptococcus mutans-group); • 唾液链球菌群(Streptococcus salivarius-group); • 咽峡炎链球菌群(Sterptococcus anginosus-
ATPase,H+-ATPase),为跨膜蛋白,不受外界 环境影响; • 消耗ATP,将H+泵出细胞,维持胞内外pH梯度; • 不同微生物H+-ATPase最适活性pH不同。
H+-ATPase最适pH
细菌
pH
中生长和代谢的能力。在酸性环境中生长,表明能 进一步代谢碳水化合物产酸,进一步降低pH。
第一节 致龋微生物特点
耐酸性
耐牙酸菌性斑(内a细cid菌to在le不ra同ncpeH)培是养指基细生菌长在情酸况性环境
中生长和代谢的能力。在不酸同性pH环生长境状中况生(O长D值,)表明能
进一步细代菌谢种类碳水化合物产7.0酸,进一5步.5 降低pH。5.0
口腔生物学总结2024
引言概述:口腔生物学是研究与口腔相关的生物学现象和过程的学科,包括口腔解剖学、组织学、生理学、微生物学等多个方面。
口腔生物学不仅涉及到口腔结构和功能的理解,还与口腔健康、口腔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密切相关。
本文将以引言概述、正文内容、总结三个部分来详细阐述口腔生物学的内容。
正文内容:一、口腔解剖学1.口腔结构:牙齿、牙龈、舌、颌骨等。
2.口腔腔隙:颌骨、颞颌关节等。
3.口腔粘膜:种类、结构、功能。
二、口腔组织学1.牙齿组织:牙釉质、牙本质、牙骨质、牙髓等。
2.牙周组织:牙龈、牙槽骨、根膜等。
3.口腔黏膜:结构、功能、分类。
三、口腔生理学1.咀嚼与吞咽:口腔肌肉、涎液分泌等。
2.唾液:成分、分泌机制、功能。
3.酸碱平衡:口腔pH值调节机制。
4.牙本质过敏:机制、预防和治疗方法。
四、口腔微生物学1.口腔微生物群落:定植菌群、变态菌群等。
2.口腔菌群的平衡与失衡:口腔健康与疾病关系。
3.龋齿的微生物学机制:龋齿菌的种类、生物膜的形成等。
4.牙周疾病的微生物学机制:牙周炎、牙周病菌群等。
五、口腔健康与疾病1.龋齿:龋斑、龋洞的形成机制,预防和治疗。
2.牙周疾病:牙周炎、牙周病的定义、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
3.口腔癌:危险因素、早期诊断和治疗。
总结:本文系统地介绍了口腔生物学的相关内容,包括口腔解剖学、组织学、生理学和微生物学等多个方面。
口腔结构、组织和生理功能的了解有助于理解口腔健康和疾病的机制,并为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科学依据。
口腔微生物学的研究揭示了口腔微生物群落的平衡与失衡对健康和疾病的影响。
口腔健康与疾病的内容涵盖了龋齿、牙周疾病和口腔癌等常见口腔疾病。
希望通过对口腔生物学的学习,能够加深对口腔健康的认识,提高口腔健康的意识,做好口腔健康管理。
口腔微生物学
4.营养物质的利用: 口腔中细菌对营养物质的利用与其所 寄居的部位密切相关
第一节 口腔生态系及其影响因素
(二)宿主因素:
口腔粘膜表面的光滑程度 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饮食习惯的人口腔内 正常菌群的构成不同 宿主唾液和龈沟液中不同的物质组成 1、抗体:SIgA和IgG
• 增补菌丛:口腔内常居的数量低于1%的菌丛,在 生理、病理条件下可转变成固有菌丛。
• 暂时菌丛:食物和饮水中的过路菌暂时存在于口腔 中,一般不引起口腔疾病,但是可引起其他器官疾 病,如肠炎等。
二、口腔正常菌丛成员
门 (Phyla): • 放线菌门 (Actinobacteria) • 拟杆菌门 (Bacteroidetes) • 厚壁菌门 (Firmicutes) • 梭杆菌门 (Fusobacteria) • 变形菌门 (Proteobacteria) • 螺旋体门 (Spirochaetes) • 柔膜菌门 (Tenericutes)
断面呈三角形牙签来清除邻接面的牙菌斑; 4.牙间刷 牙间刷也适用于牙齿之间出现间隙的情况,能有效
的清除牙齿邻接面的牙菌斑; 5.冲洗器 冲洗器的高压水柱可将牙面及牙间隙的食物残渣和
细菌冲洗干净。
二、牙菌斑的生物学作用★
• 保护牙菌斑菌丛细菌抵制口腔苛刻环境,使细菌 在口腔环境中正常生长;—遮风挡雨
提要:本章主要介绍口腔微生态,以及这一生态 环境的主体——微生物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了解口腔生态系的影响因素, 同时还应掌握牙菌斑生物膜的概念,口腔中的微 生物是以生物膜这一生态形式而存在的,重点了 解牙菌斑生物膜的结构及其组成,了解生态平衡 对维持口腔健康的作用,熟悉常见的口腔微生物, 了解不同微生物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地位。
龋病微生物学-PPT课件
(2)Keyes(1960)的致龋动物实验 * 无菌(龋)仓鼠+ 龋活跃仓鼠
嗜酸乳杆菌菌落 (L. acidophilus)
嗜酸乳杆菌细胞 (L. acidophilus)
Lactobacillus
(二)分类 纯发酵乳杆菌: 嗜酸乳杆菌、 唾液乳杆菌
兼性发酵乳杆菌: 干酪乳杆菌、 胚芽乳杆菌 杂发酵乳杆菌: 发酵乳杆菌、 短乳杆菌
(三)培养
耐酸性很强,能耐受使其它无芽胞细胞死亡的 酸度。该菌的选择性培养基—Rogosa培养基即 是根据其特有强酸耐性配制的。此培养基的pH 为4.7-4.8,在此pH条件下,只有乳杆菌能生 长。
Enamel crystals
Pellicle lipid/protein layers (1-10 µm)
部分细菌对不同口腔部位的粘附力
细菌
变链球菌 血链球菌 唾液链球菌 轻链球菌 放线菌 韦荣球菌 奈瑟菌
牙面
+++ +++ + +++ +++ + +
粘附部位
舌面
+ + +++ + ++ ++ +
口腔链球菌在口腔的分布(%)
细菌
面菌斑 舌 背 颊粘膜 唾液 龈沟液
血链球菌 轻链球菌 唾液链球菌 变形链球菌 米勒链球菌
口腔微生物学教学课件
表面蛋白与牙表面的获得性膜的唾液蛋白相结合, 实现细菌在牙表面的定植。
菌斑附着过程
2、多糖可引起多种细菌在牙表面上的聚集: 由变链菌胞外葡糖基转移酶合成的两种葡聚糖, 合成的葡聚糖两种:含ɑ-1,6糖苷键的水溶性葡聚糖
含ɑ-1,3糖苷键的不溶水葡聚糖
第一章 口腔微生物学
第一节 口腔生态系及其影响因素
1.基本概念 * 2.口腔生态系
组成 影响因素
一、基本概念
生态系(ecosystem):生物与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 之间的相互关系。
生态学(ecology):研究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依赖、相互制 约的科学。
微生态学(microecology):利用细胞水平研究技术或分 子水平的研究技术,对生态学的内容进行研究,该学科体 系即为微生态学。
2、氧张力
a、口腔内氧张力的特点:在口腔各个部位上氧的浓度有 很大的差别,氧张力也有很大差别,氧化还原电势(Eh) 也不同。
舌前部表面
氧张力为16.4% 适于需氧菌生长
牙周袋
氧张力为0% 适于厌氧菌生长
b、根据细菌对氧的敏感度不同分为:
绝对需氧菌
绝对厌氧菌
兼性厌氧菌
耐氧厌氧菌
微嗜氧菌
菌属(Peptostreptococcus) 奈瑟球菌属(Neisseria) 韦荣球菌属(Veillonella) 放线菌属(Actinomyces) 优杆菌属(Eubacterium) 丙酸杆菌属(Propionibacterium)
双歧杆菌属(Bifdobacterium) 乳杆菌属(Lactobacillas) 罗氏菌属(Rothia) 诺 卡菌属(Nocardia) 嗜血菌属(Hemophilus) 放线杆菌属(Actinobacillus) 艾肯菌属(Eikenella) 口腔金氏菌(K.orale) 弯曲杆菌属(Campylobacter)
龋病微生物学11-23
Enamel crystals
Pellicle lipid/protein layers (1-10 µm)
部分细菌对不同口腔部位的粘附力
粘附部位
细菌 牙面 舌面 颊粘膜
变链球菌 血链球菌 唾液链球菌 轻链球菌 放线菌 韦荣球菌 奈瑟菌
+++ +++ + +++ +++ + +
3.细胞壁组成 (1)多糖 菌株抗原性 血清型 (2)肽聚糖:N-乙酰葡萄糖胺、N-乙酰 胞壁酸、短肽 (3)甘油磷壁酸:壁磷壁酸、膜磷壁酸 (4)表面蛋白:GTF、FTF 决定变链菌的抗原性和在牙面的粘附
4.变链球菌族
Streptococcus mutans group
Mutants Streptococci
口腔细菌(量和种类) 唾液(pH、成分、流速、缓冲能力) 氟含量 食物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有机 酸
螯合剂
→ 无机物溶解 →
→ 与钙螯合 →
主要
小
适宜的
碳水化合物的种类、浓度、 摄入量和频率、方式 口腔清除率(食物的物理性状) 食物清除率
底 物
蛋白水解酶→在脱矿后分解有机物→在釉质 龋中甚微,而在牙本质龋中不可忽视
年龄
易感的 牙 齿
(1)牙齿在未萌出前不发生龋。 (2)抗生素可降低龋病的发生和减轻其严重程度。
(3)龋损牙本质和釉质中可找到细菌。
(4)体外的人工龋实验。
无菌即无龋
(二)非特异性细菌感染学说
化学细菌学说----引起龋病的细菌是非特异的, 任何产酸和分解蛋白质的细菌都可导致龋坏。 (1890, Miller)
口腔微生物学4龋病微生物学- ln
蛋白溶解学说(proteolysis theory)
病理学的发展
釉质中有机基质的存在 早期釉质龋多见于釉质有机基质丰富区 龋坏区中的色素沉着是蛋白分解所致
蛋白溶解学说
由于蛋白的溶解作用,微生物通过釉质的 有机途径侵入并使龋病发生
(先有有机物的分解后有无机物的脱矿)
龋病病因学
蛋白溶解学说
化学(酸)学说 外源性理 寄生腐败学说 论
口腔微生物学4龋病微生物学-
主要内容
1.细菌与龋病发生的关系。 2.致龋菌的生物学特性。 3.为什么说变异链球菌是主要致龋菌?
龋病的定义
龋病是发生于牙硬组织 的慢性细菌感染性疾 病,造成牙硬组织的 颜色、形态、质地的 改变。
继发龋(secondary caries)
偏光显微镜下的人工龋
龋病的发展进程
虫牙学说
内源性理 论
体液学说 活体学说
外源性理论
近代自然科学的飞跃发展
经验科学
医学
实验科学
H+
Healthy enamel prisms
健康釉柱
Demineralized enamel prisms
脱矿釉柱
外源性理论
寄生腐败学说
Anton van Leeuwenhook "the Father of Microbiology"
局限性
成熟釉质中不到1%的有机物分解产生的 螯合剂如何螯合大量(96%)的无机磷灰石 晶体?
微生物 宿主
时间
龋
病
食物
的 四
联
因TF,GBP等 产酸:LDH,Enolase等 耐酸:F-ATPase,AgDS等 毒力调控相关因子:QS,TCSs
口腔微生物与龋病的关系研究
口腔微生物与龋病的关系研究第一章:绪论龋病是口腔最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其发病率极高,同时也对口腔健康和全身健康产生重要影响。
近年来,研究显示口腔微生物与龋病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
本文将从口腔微生物和龋病的定义及病因入手,深入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
第二章:口腔微生物口腔微生物是指生存在口腔中的微生物群落,包括细菌、病毒、真菌等。
口腔微生物居于口腔生物群落的最顶端,在口腔健康和疾病的发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口腔中,不同的微生物群落之间相互作用,形成复杂的生态系统。
第三章:龋病龋病是一种慢性病理过程,主要由酸蚀和细菌侵袭引起。
龋病病原菌主要是口腔中的细菌,依靠代谢过程产生酸性代谢产物(例如乳酸和醋酸)并破坏牙齿表面。
一旦龋病得到发展,它就会一直进行下去,直到得到治疗。
第四章:口腔微生物与龋病之间的关系在口腔中,细菌是龋病的主要病因。
龋病细菌主要有四种:乳酸杆菌、链球菌、放线菌和葡萄球菌。
其中,乳酸杆菌是最主要的,其在口腔中的分布和数量和龋齿的形成密切相关。
在口腔健康状态下,口腔微生物群落是一个平衡状态,不同的菌种相互制约,维持着口腔生态平衡。
而一旦口腔环境改变,如饮食习惯和口腔清洁不当等因素,就可能导致龋病菌的大量繁殖,从而引起龋齿。
第五章:如何预防龋病要预防龋病,首先要注意口腔卫生,保持口腔清洁。
其次,要注意口腔健康饮食,减少高糖、高脂食物的摄入。
对于儿童而言,全口龋病的发生率更高,为了预防龋病,应该在孩子出生后就要开始注意口腔卫生,及时检查和治疗龋齿。
此外,建立良好的口腔生态系统,如定期口腔清洁、底层菌群转移等,也能有效帮助预防龋病。
第六章:结论龋病是口腔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其发病与口腔微生物的复杂生态系统密切相关。
口腔微生态平衡的紊乱和龋病细菌数量的增多,是导致龋病发病的主要原因。
预防龋病的关键在于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规律的饮食以及定期的口腔检查和治疗。
因此,对于龋病的更深入的探讨,不仅有助于健康口腔和全身健康,还能为口腔微生态平衡的调控提供有益的参考。
口腔微生物组在龋病发生机制中的作用
口腔微生物组在龋病发生机制中的作用口腔微生物组是指生活在口腔内的微生物总体,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多种微生物。
这些微生物在口腔环境中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包括协助食物消化、抑制有害微生物滋生、促进免疫细胞活动等。
然而,随着西式饮食的普及和口腔卫生习惯的改变,口腔微生物组的平衡被打破,这也是导致龋病等口腔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龋病是一种由于口腔微生物群落失衡引发的疾病。
当口腔中过多的可产酸细菌艾维氏链球菌(Streptococcus mutans)等存在时,它们会将食物残渣转化成酸性代谢产物,导致牙齿表面的矿物质溶解,从而引起牙齿龋坏。
此外,在口腔环境中过量存在的爱因斯坦菌(Lactobacillus)等细菌也会加速龋齿的形成,使得牙齿损伤更为严重。
相反,口腔中存在的一些有益菌种,如链球菌、厌氧小球菌和放线菌等,可以分泌氟化物、酶类和抗菌物质,有助于保护牙齿。
此外,正常的口腔微生物组对人体健康也有重要的影响。
它们参与免疫细胞的调节,促进口腔黏膜和牙周组织的恢复,甚至还与肥胖、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的关系密切。
因此,维持口腔微生物组稳定和均衡对于预防和治疗龋病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方面,改善饮食习惯,并采取正确的口腔清洁措施可以减少有害菌种的繁殖,并为有益菌种提供更好的生存环境。
另一方面,通过口腔预防性治疗和口腔微生态调节等手段,可以有效地纠正和控制口腔微生物群落的异常,并减少龋病的发生。
总之,口腔微生物组在龋病发生机制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正确认识口腔微生物组的作用和特点,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和治疗手段,有助于保护口腔健康、预防龋病和其他口腔疾病,维护人体整体健康。
龋-病PPT课件
龋病
概述 病因及发病过程 临床特征和诊断 龋病治疗
第一章 龋病概述
第一节 龋病的概念
定义:在以细菌为主的多种因素影响下,牙体硬组 织发生的慢性进行性破坏的一种疾病(牙体硬组织 的细菌感染性疾病) 致病因素:细菌和牙菌斑、食物及牙所处的环境 基本变化:无机物脱矿、有机物分解
非特异性免疫:粘膜屏障、唾液和龈沟液成分 特异性免疫: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唾液抗体和血清抗体) 变链与龋病:以变链各种抗原成分作为疫苗进行主动免疫防龋
三、免疫
第四节 影响龋病发生发展 的其他因素
影响龋病发生发展的其他因素
年龄 性别 种族 家族与遗传 地理因素
第五节 病因学说
一、内源性理论 二、外源性学说 三、蛋白溶解学说 四、蛋白溶解-螯合学说 五、Miller化学细菌学说
血链球菌
分型: 按菌壁抗原成分分8种血清亚型:a- h 按生化反应分为5种生物型:Ⅰ-Ⅴ 按碱基(G+C)成分分型 变链(c、e、f)和茸毛链球菌(d、g、h)与人类龋病关系密切 致龋性:产酸性、耐酸性和吸附作用(蔗糖)
变形链球菌组
轻链球菌
无研究证实其与龋病正相关 轻链球菌贮存胞内多糖,使菌斑在缺乏碳水化合物情况下继续产酸
乳杆菌属
包括G+兼性和专性厌氧杆菌 龋活跃者口腔内乳杆菌数量大,患龋严重程度加重,数量增加 饮食中蔗糖含量增高,有蔗糖滞留部位或有龋洞存在的部位数量增加 某些乳杆菌导致动物窝沟龋,对人类致龋作用弱,牙本质龋
G+杆状或丝状,主要有内氏放线菌、粘性放线菌和衣氏放线菌 在龈下菌群和人类根面龋菌斑中最常分离到 在龈上菌斑中所占比例大
龈上菌斑是未矿化的细菌性沉积物,由粘性基质(唾液糖蛋白和细菌的胞外聚合物)和嵌入其中的细菌组成 牙菌斑可视为是细菌的微生态环境
口腔微生物学
口腔微生物学口腔微生物学是研究口腔内微生物的科学,它涵盖了口腔内微生物的组成、功能、相互作用以及与口腔健康和疾病的关系。
口腔微生物在口腔健康和疾病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了解口腔微生物学对于预防和治疗口腔疾病至关重要。
正常口腔内有数百种微生物,其中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
这些微生物组成了口腔微生物群落,形成了复杂的生态系统。
口腔微生物群落的平衡对于口腔的健康至关重要。
当口腔内的微生物群落失去平衡,有害微生物可能会获得优势,导致口腔疾病的发生。
糖与口腔微生物密不可分。
口腔内的病原菌,例如蛀牙菌,可以利用糖类作为其生长和代谢所需的营养物质。
当我们进食含糖食物时,口腔中的糖浓度会增加,从而为有害微生物提供了生存和繁殖的条件。
有害微生物会产生酸性物质,腐蚀牙齿表面的牙釉质,导致蛀牙的形成。
因此,控制口腔内的糖摄入量对于口腔健康至关重要。
除了糖外,口腔卫生也与口腔微生物的平衡有密切关系。
不良的口腔卫生习惯会导致牙菌斑的堆积,进而破坏口腔微生物的平衡。
牙菌斑是一种透明的黏性细菌聚集物,它可以在牙齿表面形成,并吸附有害微生物,对牙齿和牙龈组织产生不良影响。
定期刷牙、使用牙线和漱口水等口腔卫生习惯可以有效清除牙菌斑,维持良好的口腔微生物平衡,预防口腔疾病的发生。
牙齿编码也是口腔微生物学中重要的研究领域之一。
通过分析演化树和微生物群体的遗传学差异,研究人员可以了解不同微生物的功能和相互作用。
这种了解有助于开发新的口腔抗菌药物和治疗方法,为口腔健康的维护和口腔疾病的治疗提供指导。
总之,口腔微生物学是一个生动且全面的学科,它研究口腔内微生物的组成、功能、相互作用以及与口腔健康和疾病的关系。
控制口腔内的糖摄入量、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以及进行牙齿编码分析都是预防和治疗口腔疾病的重要手段。
通过持续的研究和实践,口腔微生物学将为人们提供更多关于口腔健康的指导。
口腔微生物学4龋病微生物学-
疫球蛋白合成),全基因组关联(GWAS)
时间
Stephan 曲线:
进食后菌斑原位pH 的变化过程
甜食频率 vs 甜食的 量
再矿化 vs 龋病形成 所需时间
Dental Caries
龋病病因学
现代四联因素论
蛋白溶解学说 化学(酸)学说 外源性理 寄生腐败学说 论
虫牙学说
内源性理 论
体液学说 活体学说
外源性理论
近代自然科学的飞跃发展
经验科学
医学
实验科学
H+
Healthy enamel prisms
健康釉柱
Demineralized enamel prisms
脱矿釉柱
外源性理论
寄生腐败学说
Anton van Leeuwenhook "the Father of Microbiology"
龋病与微生物活动密切相关
龋病病因学
化学(酸)学说 外源性理 寄生腐败学说 论
虫牙学说
化学细菌学说
内源性理 论
体液学说 活体学说
19世纪对微生物学 的发展做出了奠基 性贡献,主要功绩: 1.细菌分离、鉴定 技术 2.病原微生物确定 标准 3.发现结核杆菌
细菌学家 Koch (1843~1910)
Miller人工龋实验
牙齿+面包(糖)+ 唾液 牙齿+面包(糖)+ 煮沸唾液 牙齿+脂肪(肉)+ 唾液
龋 无龋
无龋
不脱脱矿矿
Bacteria from plaque
Sugar
Acid
Acid
Healthy Tooth
口腔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就菌斑的微生物学
口腔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就菌斑的微生物学
来源:智阅网
菌斑的微生物学是口腔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的重要考点,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菌斑的微生物学的相关知识点。
(一)微生物与龋病
与大多数感染性疾病不同,龋病不是由某一种细菌所致,牙面上存在的多种细菌均与龋病发生相关。
没有微生物存在就不会发生龋病;龋病损害只在饲以碳水化合物饮食的动物中发生;凡能造成龋病损害的微生物均能代谢蔗糖产酸;但不是所有能产酸的微生物均能致龋;产碱细菌能减轻牙菌斑中酸的有害影响。
(二)菌斑微生物
1. 平滑面牙菌斑:早期以球菌和杆菌为主,大多数为G﹢菌;7天后丝状菌和杆菌比例达50%;链球菌始终为主要菌群。
2. 窝沟牙菌斑:以兰阳性菌和短杆菌为主,偶见酵母菌。
(三)致龋微生物
1. 链球菌属
(1)血链球菌:很可能与窝沟龋的发生有关。
(2)变形链球菌:该菌与人类龋病密切相关。
(3)轻链球菌:目前尚无报告证实该菌与龋病的正相关关系,
但它能贮存多糖,使菌斑在缺乏碳水化合物的情况下继续产酸。
2. 乳杆菌属:对人类的致龋作用较弱,它更多地涉及牙本质龋,在龋病发展过程中作用较大。
3. 放线菌属:发酵葡萄糖产酸。
(乳酸,少量乙酸、琥珀酸以及痕量甲酸。
菌斑的微生物学口腔医学领域应用广泛,我们要认真对待这一部分的内容,杨东和叶扶光共同编写的2016《口腔执业(助理)医师
资格考试综合笔试一本通》这本书对我们的考试帮助很大,要好好利用哦,加油。
口腔生物学知识点
口腔生物学知识点口腔生物学是一门研究口腔组织和器官的生物过程、结构与功能的科学。
它涵盖了多个领域,包括微生物学、免疫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等,对于理解口腔健康和疾病的发生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口腔微生物。
口腔是一个复杂的微生物生态系统,其中包含了多种细菌、真菌和病毒。
这些微生物在口腔中形成了独特的群落结构,它们与宿主之间保持着动态的平衡。
常见的口腔微生物有链球菌属、放线菌属、乳杆菌属等。
这些微生物在正常情况下对口腔健康并无危害,但当环境因素发生改变时,例如口腔卫生不良、饮食不均衡等,它们可能会引发口腔疾病,如龋齿、牙周炎等。
龋齿是一种常见的口腔疾病,其发生与口腔微生物密切相关。
变形链球菌是导致龋齿的主要致病菌之一。
它们能够产生酸性物质,使牙釉质脱矿,进而形成龋洞。
此外,饮食中的糖分也是龋齿发生的重要因素。
当我们摄入过多的糖分,尤其是可发酵的碳水化合物时,口腔中的微生物会利用这些糖分产生酸性物质,破坏牙齿结构。
牙周炎则是另一种常见的口腔疾病,主要是由牙龈卟啉单胞菌等牙周致病菌引起的。
这些细菌会引发牙龈炎症,导致牙龈红肿、出血、牙周袋形成,严重时还会导致牙槽骨吸收和牙齿松动。
牙周炎的发生不仅与微生物有关,还与宿主的免疫反应、遗传因素等密切相关。
口腔的免疫防御系统在维持口腔健康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唾液中含有多种免疫因子,如溶菌酶、乳铁蛋白、免疫球蛋白等,它们能够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保护口腔组织免受感染。
此外,口腔黏膜也具有免疫防御功能,其中的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能够识别和清除入侵的病原体。
在口腔生理学方面,我们需要了解牙齿的发育和结构。
牙齿由牙釉质、牙本质、牙骨质和牙髓组成。
牙釉质是人体中最坚硬的组织,主要由羟基磷灰石晶体构成,它能够保护牙齿免受磨损和酸蚀。
牙本质位于牙釉质的内层,具有一定的弹性和渗透性。
牙髓则包含了神经、血管和结缔组织,为牙齿提供营养和感觉功能。
口腔中的唾液腺也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
龋病微生物学
• 水溶性葡聚糖、果聚糖和杂聚糖 • 细胞内多糖
糖原和支链淀粉——胞内贮能形式
牙菌斑内细菌合成细胞内、外多糖的能力
细胞外多糖 细菌种类 水溶性 葡聚糖 + + ± 水不溶 性 葡聚糖 + 果聚糖 杂聚糖 细胞内 多糖 + + +
变异链球菌 血链球菌 唾液链球菌
+ +
-
缓症链球菌
内氏放线菌基因 种1 内氏放线菌基因 种2 衣氏放线菌 干酪乳杆菌
导致实验动物发生龋齿的细菌种类
链球菌
变异链球菌 仓鼠链球菌 鼠链球菌 远缘链球菌 野鼠链球菌 咽峡炎链球菌 乳杆菌 嗜酸乳杆菌 干酪乳杆菌 唾液乳杆菌 发酵乳杆菌 放线菌 内氏放线菌基因种1 内氏放线菌基因种2 衣氏放线菌 其他细菌 粪肠球菌
中间链球菌
唾液链球菌 缓症链球菌 口腔链球菌
血链球菌
格氏链球菌
• Miller
化学细菌学理论
• 龋病—牙菌斑内所有细菌共同作用的结果 • 所有菌斑无质的差别 • 致龋能力——牙面上菌斑的量
口腔卫生措施
• 清除牙菌斑 • 机械、化学方法
• 问题:
不能将牙面上的所有菌斑都清除干净; 用于控制牙菌斑的方法必须经常使用。
细菌在健康牙齿不同牙面上的分布
细菌
链球菌 放线菌 乳杆菌
★
从龋坏组织中可分离出 与龋病关系密切的细菌。
√ 1924年 Clarke分离出变异链球菌 √ 上世纪50年代以后,纵向流行病学研究:
变异链球菌检出率高的牙面——都发生了龋坏。
人口腔中致龋菌的种类
与龋病密切相关
变异链球菌族链球菌 mutans streptococci
变异链球菌(S.mutans) 远缘链球菌(S.sobrinus)
牙齿龋病的微生物学研究与治疗策略
牙齿龋病的微生物学研究与治疗策略在牙齿龋病的微生物学研究与治疗策略方面,近年来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对于牙齿龋病的发病机制进行深入研究,对于制定有效的治疗策略和预防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牙齿龋病的微生物学研究进展,以及基于这些研究成果制定的治疗策略。
一、牙齿龋病的微生物学研究进展牙齿龋病是一种慢性疾病,其发病机制与多种微生物因素相关。
早期的微生物学研究主要关注菌斑中的细菌种类及其数量。
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菌斑中主要存在着Streptococcus mutans等酸性菌,它们能够利用食物中的糖分产生酸性物质,破坏牙釉质的结构,从而导致龋齿的形成。
近年来,人们对于牙齿龋病微生物学研究进行了更加深入的探索。
通过使用新技术,如基因测序和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研究人员能够更准确地确定牙齿龋病与微生物的关系。
他们发现,除了S. mutans外,还存在着一些其他的酸性细菌,如Lactobacillus和Actinomyces等,它们也对于牙齿龋病的发生起着重要作用。
此外,研究还发现,牙齿龋病的微生物组成与人体的免疫系统有密切的关联。
人体免疫系统的异常功能可能导致微生物在口腔中过度生长,从而促进龋齿的形成。
二、基于微生物学研究的治疗策略基于对牙齿龋病微生物学的深入研究,人们开展了一系列的治疗策略,以防止或治疗龋齿的形成。
1. 预防为主预防是最有效的治疗策略之一。
通过加强口腔卫生,减少食物中的糖分摄入,定期洁牙,可以有效地减少菌斑的形成,降低龋齿的风险。
此外,牙膏和漱口水中添加抗菌成分也可以阻止酸性菌的生长,从而预防龋齿的产生。
2. 抗菌治疗在临床治疗中,常常使用抗菌药物来控制细菌感染。
口腔中的抗菌药物可以通过直接涂抹、喷洒或者含服的方式使用,以杀灭细菌。
然而,由于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越来越高,人们正在寻找新的治疗方法来替代抗菌药物。
3. 益生菌治疗益生菌治疗是一种新的治疗策略,通过补充益生菌来改变牙齿龋病微生物组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致 龋 牙菌斑
口腔细菌(量和种类) 唾液(pH、成分、流速、缓冲能力) 氟含量 食物
有机 酸 螯合剂
→ →
无机物溶解 → 与钙螯合 →
主要 小
适宜的 底 物
碳水化合物的种类、浓度、 摄入量和频率、方式 口腔清除率(食物的物理性状) 食物清除率
蛋白水解酶→在脱矿后分解有机物→在釉质 龋中甚微,而在牙本质龋中不可忽视
微生态平衡与龋病
Pathological Factors • Acid-producing bacteria • Sub-normal saliva flow and function • Frequent eating/drinking of fermentable carbohydrates Protective Factors • Saliva flow and components • Fluoride - remineralization • Antibacterials:- chlorhexidine, Iodine?, xylitol, new?
Orland 无菌动物实验
1. No bacteria no caries
无菌无龋 germfree rats
Sound teeth
Bacteria seperated from caries
inoculated
?
Orland 无菌动物实验
2. Caries developed with bacteria inoculated 接种过细菌的老鼠发生龋病
细菌与龋病有无关系 ?
细菌与龋病是什么关系 ? 哪些细菌与龋病有关系 ?
菌斑细菌合成多糖的能力
细菌 细胞外多糖 细胞内多糖 水溶性葡聚糖 水不溶性葡聚糖 果聚糖 杂聚糖 变形链球菌 + + + 血链球菌 + 唾液链球菌 ++ 轻链球菌 +粘性放线菌 + + 内氏放线菌 + 衣氏放线菌 干酪乳杆菌 + + 奈瑟菌 ++
化学细菌学说:菌丛的化学作用
chemico-parasitic theory
1889 Louis Pasteur
蔗糖 微生物 乳酸
1890 W. D. Miller 首次详细论证了细菌、 酸和龋病三者的关系 (The Microorganisms of the human Mouth)
The father of oral microbiologist
+ + + + + + + + +
不同细菌对动物的致龋力
牙 齿 细 菌
光滑面 点隙沟裂 根面
动 物
变异链球菌 血链球菌 唾液链球菌 轻型链球菌 粪链球菌 肠球菌 干酪乳杆菌 嗜酸乳杆菌 粘性放线菌 内氏放线菌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龋病微生物学
口腔疾病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 口腔生物学教研室 李雨庆
教 材:
周学东主编 实用口腔微生物学与技术,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参考书:
1.周学东,岳松龄主编 实用龋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2.周学东,施文元主编 微生物生物膜与感染,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3.周学东,施文元主编 口腔微生态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Intermediate 中间
Deep caries 深龋
Pulpitis 牙髓炎
Apical abscess 根尖脓肿
龋病并发症
蜂窝织炎 (FICIAL CELLULITIS)
蜂窝织炎是指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或腐生性细菌 引起的皮肤和皮下组织广泛性、弥漫性、化脓性炎症。
龋病与微生物的关系
龋病病因的新认识
牙菌斑 (dental plaque):
细菌粘附于牙面或修复体上 形成的生态环境,细菌在其 中生长、繁殖和衰亡,并进 行着复杂的物质代谢活动, 在条件适当时,细菌的代谢 产物可造成牙体或牙周组织 的破坏
James Leon Williams (April 18, 1852 – February 23, 1932) , one of the founders of IADR
体液学说
活体学说
虫牙学说
外源性理论
近代自然科学的飞跃发展
医学
经验科学
实验科学
H+
Healthy enamel prisms 健康釉柱
Demineralized enamel prisms 脱矿釉柱
外源性理论
寄生腐败学说
Anton van Leeuwenhook "the Father of Microbiology"
时间
Stephan 曲线:
进食后菌斑原位pH
的变化过程 甜食频率 vs 甜食的 量 再矿化 vs 龋病形成 所需时间
Dental Caries
龋病病因学
现代四联因素论 蛋白溶解螯合学说 蛋白溶解学说 化学细菌学说 化学(酸)学说 寄生腐败学说 外源性理 论
虫牙学说
内源性理 论
体液学说 活体学说
牙菌斑
龋病病因的新认识
生物膜 (biofilm)
各种细菌嵌于来自其自身和 /或外界环境的胞外基质内, 而在固相界面上结成的有着 三维立体结构的微生态环境
JOHN WILLIAM COSTERTON (July 21st, 1934 -May 12th, 2012), “the father of biofilm”
龋病与微生物活动密切相关
龋病病因学
化学细菌学说
化学(酸)学说 寄生腐败学说 外源性理 论 内源性理 论
体液学说
活体学说
虫牙学说
19世纪对微生物学 的发展做出了奠基 性贡献,主要功绩: 1.细菌分离、鉴定 技术 2.病原微生物确定 标准 3.发现结核杆菌
细菌学家 Koch Biblioteka 1843~1910)局限性
成熟釉质中不到1%的有机物分解产生的 螯合剂如何螯合大量(96%)的无机磷灰石 晶体?
微生物
宿主
食物
龋 病 的 四 联 因 素
时间
细菌
细菌致龋的必要条件:
牙面附着:GTF,FTF,GBP等 产酸:LDH,Enolase等 耐酸:F-ATPase,AgDS等
毒力调控相关因子:QS,TCSs
BC 1324-1269
殷墟甲骨文
龋
虫
齿 龋
=
齿
+
禹( 虫)
龋病病因学
内源性理 论 虫牙学说
体液学说 活体学说
内源性理论
体液学说
龋病是由于辛辣和腐蚀性液体的内部作 用而发生 中医认为龋病是由于阴阳五行失调所致
活体学说
龋病是由牙内部发生的
龋病病因学
化学(酸)学说 寄生腐败学说
外源性理 论 内源性理 论
化学细菌学说的评价
总结了龋病发生中的主要因素:
口腔微生物在产生酸方面的作用; 微生物发酵碳水化合物底物; 产生的酸导致牙矿物质溶解;
第一次阐明了口腔微生物、食物、酸与龋 病发生的关系,抓住了龋病发生的本质
局限性:
未阐明牙面微生物的存在形式
不能解释龋发生的特异性部位
不能解释龋发生的个体差异 未确定致龋的病原菌
食物
碳水化合物(致龋) 能量 胞外多糖(EPS)和胞内多糖(IPS) 选择 含氮化合物(抗龋) 尿素酶(Urease) 精氨酸脱亚胺酶(ADS) 精氨酸脱羧酶(ADC)
宿主
牙齿:矿化程度,窝沟深浅,牙齿位置 唾液:缓冲能力,唾液免疫球蛋白,乳铁蛋
白,过氧化氢酶,唾液溶菌酶等 全身因素:血糖浓度与牙本质小管液流动方 向 遗传因素:单基因遗传关联(唾液分泌及免 疫球蛋白合成),全基因组关联(GWAS)
蛋白溶解学说
化学细菌学说 化学(酸)学说 寄生腐败学说 外源性理 论 内源性理 论
体液学说
活体学说
虫牙学说
蛋白溶解-螯合学说
(proteolysis-chelation theory)
有机成分降解
螯合
矿物质溶解
细菌产生的蛋白溶解酶将牙内有机成分分解,产生具有 螯合功能的有机酸可与牙中的钙盐结合形成可溶性的螯 合物,从而使牙硬组织中的无机和有机物破坏崩解
牙面生物膜的SEM观察
龋病生态病因学
口腔中没有特异性的致龋菌, 引起龋病发生的细菌属于口腔 的正常菌群,正常情况下口腔 细菌与人体之间处于动态的生 态平衡。各种因素造成平衡的 破坏,正常细菌成为条件致病 菌,引发龋病。龋病发生是口 腔生态失调的结果。
口腔内微生物的种类和数目繁多,包括细菌、真 菌、支原体和病毒等。龋病实质上是牙齿局部生 态环境平衡失调的表现。
S.mutans L.casei A.viscosus
S. salivarius
F. nucleatum
A. odontolyticus
ORAL MICROFLORA
~1000 human oral microbial species: ~1/3 isolated and characterized by cultivation; ~2/3 identified by cultureindependent approaches. New species-level phylotypes found in each new study. Oral microbiome 16S rRNA database has been published on 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