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合金的凝固与制备原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
例2、根据图示的Al-Si共晶相图,试分析图中三个金相组织属 于什么成分(亚共晶或过共晶),并说明理由。并指出细化 此合金铸态组织的可能途径。
24
25
答:(1)图中(a)为共晶组织,(b)为过共晶组织,(c )为亚共晶组织。 (2) 因为共晶组织为两相交替生成的针状组织。过共晶 组织的初生相为Si,应为非金属结晶特征,呈小平面形态 的块状,在磨面上有较规则的外观。亚共晶组织的初生相 为(Al)固溶体,应为金属结晶特征,呈树枝状晶体,在 显微磨面上呈椭圆型或不规则形状。 (3)可采用变质剂(钠盐)进行变质处理;或增加冷却速 率;或在凝固时施加振动或搅拌来细化Al-Si合金的铸态组 织。
和胞状之间的平面胞状晶;介于胞状和树枝晶之间的胞 状树枝晶。
11
例1、Al-Cu合金相图如图所示,设分配系数k为常数,试求: ( 1 ) w(Cu)=1% 的 固 溶 体 进 行 缓 慢 的 正 常 凝 固 , 当 凝 固 分 数
x/L=50%时所凝固出的固体成分; ( 2 ) 经 过 一 次 区 域 熔 化 后 在 x=5 处 的 固 体 成 分 , 取 熔 区 宽 度
7.4 二元合金的凝固理论
7.4.1、固溶体的凝固理论
1、正常凝固
▪ 固溶体凝固时平衡的液相和固相之间有成分差别,凝固时, 要发生溶质的重新分布。
▪ 平衡分配系数k0:一定温度下,平衡凝固时固-液两相中溶 质质量分数之比。
k0

ws wL
1
▪ K0<1时,随溶质增加,液相线和固相线下降;K0>1时正好 相反。当液固相线为直线时,K0为常数。
16
17
18
▪ 层片状共晶中两相的交替生长并不需要反复形核,而是通 过搭桥方式来形成层片状共晶的。因为在同样的过冷度下, 生长比形核容易。
19
▪ 两相在液体中是互相促进的并肩生长。这是由于两相交替 并列,每一相生长排出的溶质原子正是另一相长大所需要 的,并且两相紧靠在一起,横向原子的扩散距离很短。
28
(3)中心等轴晶区 ▪ 当柱状晶长大到一定程度,中心部分的液体散热减慢,
温度趋于均匀,将阻止柱状晶的快速生长。当整个熔 液温度降到熔点以下时,熔液中出现许多晶核,并沿 各个方向长大,形成中心等轴晶区。
29
(4)各晶区尺寸的控制
▪ 快的冷却速度,高的浇注温度和定向散热有利于柱状晶 的形成。
▪ 慢的冷却速度,低的浇注温度,加入有效形核剂或搅动 等有利于形成中心等轴晶区。
▪ 分散缩孔又称疏松,可分为一般疏松和中心疏松。是枝 晶组织凝固本性的必然结果,当凝固收缩得不到补充, 就形成细小的分散缩孔。疏松是难以消除的,但可通过 铸造后的压力加工减轻或消除。
31
32
▪ 共晶成分合金和纯金属相同,在恒温下结晶。其前沿液体 中几乎不产生成分过冷,界面呈平面推移,主要以柱状晶 向前延伸方式进行,这种凝固方式称为“壳状凝固”。这 种凝固方式,缩孔集中在冒口,可形成较致密的铸件。
的液体倒流有关。
c. 比重偏析:是由于初生相与熔液之间密度相差悬殊,前
者上浮,重者下沉,导致的上下成分不均匀现象。防止
比重偏析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增大冷却速度,使先析出
相来不及上浮或下沉;二是加入第三种元素,凝固时先
析出与液体比重相近的新相,构成阻挡密度小的相上浮
或密度大的相下沉。
36
显微偏析 a. 胞状偏析:当固溶体成分过冷较小,以胞状晶生长,胞
壁处出现溶质富集或贫化。通过均匀化退火可消除。 b. 枝晶偏析:溶质元素在枝内和枝间含量不同。通过高温
扩散退火来消除。 c. 晶界偏析:溶质元素聚集在最后凝固的晶界部分。可通
过加入第三种元素来减小晶界偏析的程度。
37
方法,称为变质处理,添加的第三组元称为变质剂。 ▪ 如Al-Si合金中加钠盐可细化晶粒;铸铁中加镁和稀土元素,
可使石墨的形态由片状变成蠕虫状或球状,从而改变铸铁 的性能。
22
(4)共晶合金中的初生晶形态 当熔体的成分偏离共晶成分时,在达到共晶转变之前有初
生相的析出,这一过程同固溶体的凝固过程的前一阶段, 这些初生相的形态主要取决于初生晶的性质。 若初生晶为金属的固溶体,凝固时固液界面为粗糙型界面, 一般呈树枝状(截面组织可呈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状);若 初生晶为非金属性,凝固时固液界面为光滑型界面,一般 呈规则的特有多面体(截面组织呈多边形)。 ▪ 由于凝固时这些初生相并未完全接触,液体的成分和温度 达到共晶点以下,初生晶的形态自然的保留下来,余下部 分由共晶体填充。
-
(1
-
k0 )exp(
k0x l
)]

0.01 [1
(1

0.16)exp(
0.16 0.5
5)]
0.83%
13
7.4.2、共晶凝固理论
1、共晶组织分类 ▪ 共晶体形态的基本特征是两相交替排列,但两相的形态是
多种多样的,有层片状、棒状(纤维状)、球状、针状和 螺旋状等。 ▪ 共晶组织形成各种形态的原因主要是两相的性质和数量的 不同所造成的。 ▪ 按共晶两相凝固生长时液-固界面的性质不同,分三类: (1)金属-金属型(粗糙-粗糙界面) (2)金属-非金属型(粗糙-光滑界面) (3)非金属-非金属型(光滑-光滑界面)
▪ 柱状晶的优点是组织致密,缺点是晶粒之间界面脆弱, 易开裂。等轴晶无择优取向,裂纹不易扩展 ,但组织不 如柱状晶致密。
▪ 对塑性好的金属及合金,如铜、铝及其合金,即使全部 为柱状晶组织,也能顺利通过轧制而不致开裂,可加大 柱状晶区;而对于塑性较差的金属及合金,如钢铁和镍 合金,则应避免形成柱状晶,否则易导致热轧开裂。
s

0k0 (1
x ) k0 1 L
▪ 这种成分不均匀现象称为 正偏析,属于宏观偏析, 不能通过扩散退火消除。
4
2、区域熔炼
▪ 合金自左向右局部熔化,推出区域熔炼方程为:
k0x
s 0[1 (1 k0 )e l ]
▪ 区域熔炼方程表示经一次区域熔炼后随凝固距离变化的固 溶体的质量浓度。
2
▪ 假定水平圆棒自左向右进行定向凝固,固液界面保持平面。 在平衡凝固过程中,在每个温度下,液体和固体中的溶质 原子都能充分混合均匀,虽然先后凝固出来的固相成分不 同,但凝固结束后,固体中各处的成分均变为原合金成分。
3
▪ 在非平衡凝固时,已凝固 的固相成分随凝固距离而 变化。
▪ 下式为正常凝固方程,它 表示固相质量浓度随凝固 距离的变化规律。
▪ 当K0<1时,凝固前端部分的溶质质量浓度不断降低,后端 部分不断富集。因此区域熔炼又叫区域提纯。
5
6
7
3、有效分配系数ke
▪ 合金凝固时,当从固体界面输出溶质的速度等于溶质 从边界层扩散出去的速度时,达到稳定状态。
▪ 有效分配系数定义为固体在边界处的质量浓度与液体 在边界层以外的质量浓度之比:
30
2、铸锭(铸件)的缺陷
(1)缩孔
▪ 大多数金属液体凝固时体积都要缩小,如果没有足够的 液体补缩,便会形成缩孔。
▪ 缩孔分为集中缩孔和分散缩孔两种。
▪ 集中缩孔有多种形式,如缩管、缩穴、单向收缩等。它 一般是由于补缩不良造成的,正确设计浇注系统或采用 合适的补缩措施,让缩孔集中在冒口内,然后加以切除。
▪ 两相共同结晶得到的两相混合组织称为共晶体。 ▪ 只有两相同时存在共同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长才称为共晶凝固。共晶凝固所
构成的共晶领域称为共晶晶粒或共晶团,凝固最后以各个 共晶团互相接触为止。 ▪ 在一个共晶领域中,每相层片是属于同一个晶体生长得到 的。 ▪ 在每一个共晶团内,为了降低界面能,两相之间一般都存 在一定的晶体学位向关系。
G R

mw 0 1 k0 D k0
G — 温度梯度
R — 凝固速率 m — 液相线斜率 w0 — 界面处固相的质量分数 k0 — 平衡分配系数
10
(3)成分过冷对晶体生长形态的影响 当界面前沿的成分过冷区较小时,使界面形成胞状组织。 当界面前沿的成分过冷区较大时,使界面形成树枝状组
织。 介于两种组织形态之间还存在过渡形态,即介于平面状
l=0.5。
12
解:根据已知条件,由相图解得:
平衡分配系数k0

wS wL

5.65 35.2

0.16
(1)由正常凝固方程等式两边同除以合金的密度得:
ws

w0k(0 1 -
x )k0 -1 L

0.01 0.1(6 1 - 0.5)0.16-1

0.286%
(2)由区域熔化方程得:
ws

w 0[1
20
(1)金属-金属型共晶: 由于两相的性质相近,且都是以单原子迁移来完成向液体
中生长,两相均匀并肩生长,在一般情况下共晶体呈现简 单的层片状,层片间每相的厚度比为两相的数量比。 ▪ 当两相中一相的数量明显地比另一相少时,含量少的这一 相因过薄而收缩成棒状,甚至纤维状。 ▪ 层片间的距离取决于凝固时的过冷度,过冷度越大,凝固 速度越大,层片间距越小,共晶组织越细。 ▪ 共晶组织越细,则合金的强度越高。
21
(2)金属-非金属型共晶: ▪ 这类共晶具有不规则或复杂的组织形态。导致共晶组织呈
不规则形态的主要原因是两相的微观结构不同。 ▪ 有两种观点:一种是粗糙和光滑两种界面的动态过冷度不
同引起的;一种是由成分过冷引起的非金属相加速生长。 (3)第三组元对共晶组织的影响 ▪ 变质处理:向熔液中添加第三组元来改变组织形态的处理
(3)当凝固速度介于二者之间时,界面层厚度随混合作用 的加强而减小,凝固方程是用ke取代k0。
9
4、成分过冷
(1)成分过冷的概念 ▪ 在合金凝固过程中,由于液相中溶质的分布发生变化而改变
了凝固温度,将界面前沿液体中的实际温度低于由溶质分布 所决定的凝固温度时产生的过冷,称为成分过冷。 (2)产生成分过冷的临界条件
14
15
2、共晶组织形成的机制 ▪ 共晶合金的凝固也是有形核和长大两个过程,当液体冷却
到共晶温度以下时,过冷的液体含有了两个固相形核的必 要条件,一般条件下,总有一相先析出,称为领先相。 ▪ 设为领先相,首先相从液相中形核并长大,成长时将 排出B组元,则周围的液体将富集B组元,并且已有的 相又可作为非均匀形核的基底,相依附在相上形核并长 大;同理,外围的液体中将富集A组元,可依附在相上 形核,这样反复互相促进,交替形核并生长。
▪ 在固溶体合金中,如果合金具有较宽的凝固温度范围,容 易在界面产生成分过冷,易形成等轴晶,存在宽的固液相 并存的糊状区,这种凝固方式称为“糊状凝固”。
▪ 实际合金的凝固方式通常是壳状凝固和糊状凝固之间的状 态。
33
34
(2)偏析 ▪ 偏析是指合金中化学成分不均匀的现象。 ▪ 偏析一般分为宏观偏析(区域偏析)和显微偏析两类。 ▪ 宏观偏析是大范围内的成分不均匀现象,显微偏析是晶粒
26
7.4.3、合金铸 锭(件) 的组织与缺陷
1、铸锭(件)的宏观组织 ▪ 铸锭组织通常由表层细
晶区、柱状晶区和中心 等轴晶区三部分组成。
27
(1)表层细晶区 ▪ 当高温液态金属注入铸模时,模壁温度低使与之接触的很
薄一层熔液获得很大的过冷度,加上模壁促进非均匀形核, 因而形核率很高,晶核迅速生成并长大到互相接触,形成 细晶区。 (2)柱状晶区 ▪ 模壁温度升高,散热变慢,过冷度变小到不足以独立形核, 只有靠细晶区中那些取向有利的晶粒才能向液体中生长。 由于垂直模壁方向散热最快,这些晶体优先沿模壁法线方 向向中心长大而形成柱状晶区。
尺度范围内的成分不均匀现象。 ▪ 宏观偏析可分为正常偏析、反偏析和比重偏析。 ▪ 显微偏析可分为胞状偏析、枝晶偏析和晶界偏析。
35
宏观偏析
a. 正常偏析:对分配系数k0<1的合金,先凝固的外层中溶 质含量较后凝固的内层低。正常偏析很难完全避免,浇
注时采取适当措施可使偏析程度减轻。
b. 反偏析:与正常偏析正好相反,其表现是k0<1的合金表 层溶质含量偏高。目前认为其形成原因与内部溶质富集
ke

(s )i (L )B
8
ke

k0
k0 (1 k0 )e R / D
(1)当凝固速度极快时,ke=1,液体完全不混合,界面处 液体保持0/k0,边界区以外区域液体仍保持0。
(2)当凝固速度极其缓慢时, ke=k0,液体中溶质完全混 合均匀,液体中溶质浓度随凝固进程不断变化,凝固方 程不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