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切口感染监测方案
华西医院-李诗雨-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的设计与实施-lsy [兼容模式]
的有效性 汇总、统计、分析监测资料,写出监测报
告
监测指标
手术部位感染率 各类手术切口感染专率 不同危险指数手术部位感染率 外科手术医生调整感染专率 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术后其他医院感染发生率
相关指标的计算
监测对象
手术类型:被选定监测手术的所有择期和 急诊手术患者
如:胃肠中心二病区---结肠、直肠切除术 胸外科---肺叶切除术
数据来源追踪:选择的手术类型病人来源于 护士每日交班本
监测人员
专职人员:感染管理科人员
病房参与人员:相关科室病房感控护士 1名 伤口换药护士1名 各医疗组长
监测进度
第一季度:采集基线数据 第二季度:统计分析上个季度资料,发现
监测方法
各级人员职责与任务:
② 麻醉医生: 认真填写麻醉记录单,记 录手术历时、ASA评分
监测方法
各级人员职责与任务:
③ 病房感控护士: 每日查看护士交班报告,获得需监测病例 填写《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监测登记表》病人基本信息 和手术信息 每日跟随医生查房,了解监测病例伤口情况 跟随换药医生或伤口换药护士查看异常伤口情况, 及时提醒医生送检,通知感控专职人员现场查看 做好手术病人的入院宣教及出院指导,发放出院指导表
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 --设计与实施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感染管理 科李 诗 雨
思考?
前期准备
手术量太大,人员不充足,监测无法全面开展,怎样选择? …查阅文献 …现患率资料 …全院综合性监测数据 …散发病例上报 …科室配合程度 …通过监测能否得到改善
前期准备
新建或未开展过医院感染 监测的医院,应先开展全 院综合性监测。监测时间
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详解课件
患者因心血管疾病接受手术治疗,术后出现手术部位感染,可能由于术中操作不规范、血 液制品污染、患者自身抵抗力下降等因素导致。
感染症状
患者术后出现发热、寒战、手术部位疼痛等症状,经实验室检查发现白细胞计数升高,心 肌酶谱异常。
治疗方案
对患者进行积极的抗感染治疗,加强伤口护理,及时更换药物及敷料,同时对患者进行心 理疏导,减轻其焦虑情绪。
感染相关因素
01
02术后发生感染的几率较高。
患者情况
高龄、营养不良、肥胖、糖尿 病等患者术后感染的风险增加
。
术前准备
术前准备不足,如肠道准备不 充分、皮肤准备不规范等,可
能导致术后感染。
术后管理
术后管理不当,如切口护理不 当、引流不畅等,均可能增加
感染风险。
感染症状
患者术后出现发热、手术部位红肿、疼痛等症状,经实验 室检查发现白细胞计数升高,尿常规异常。
治疗方案
对患者进行积极的抗感染治疗,加强伤口护理,及时更换 药物及敷料,同时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减轻其焦虑情绪 。
案例二:骨科手术部位感染
01
感染原因
患者因骨折接受手术治疗,术后出现手术部位感染,可能由于术中清创
皮肤准备
术前应进行彻底的皮肤清洁,特别是手术切口部位,以减少细菌数 量。
抗生素预防
根据手术类型和患者情况,合理使用抗生素进行预防性治疗,以降低 感染风险。
术中预防措施
1 2
手术室环境
确保手术室环境符合卫生标准,包括空气消毒、 物体表面清洁等。
手术器械消毒
确保手术器械彻底清洗和消毒,避免因器械污染 导致的感染。
数据清洗和验证
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清洗和验证,去除异常值和错误数据,确保数 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方案
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方案一、监测目的: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监测是通过对手术后病人感染的监测,发现感染病例,计算出外科手术医生感染专率并反馈给手术医生,使医生们知道他们手术后病人感染的情况,从各方面寻找造成感染的原因,并设法解决,有效地降低手术病人医院感染率。
手术后切口感染的监测不但监测在医院住院的病人,同时对手术后出院的病人也进行跟踪观察,了解手术切口的愈合情况。
二、参加监测科室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要求开展目标性监测。
根据我院实际情况,外一科、外二科为医院感染监测科室。
三、监测手术种类手术类型的所有择期和急诊手术病人的手术部位。
四、监测方法(一)外科手术切口的定义外科手术是指病人进入手术室,外科医生必须在病人的皮肤或粘膜上切一个切口,而此病人在离开手术室时又被缝上,此时病人至少接受了一次手术操作。
(二)手术切口分级国内现将手术切口分为4级,即0类切口、Ⅰ类切口、Ⅱ类切口中、Ⅲ类切口。
NNIS手术部位感染监测将手术切口分为4级:清洁切口、清洁-污染切口、污染切口、污秽(感染)切口。
为了将监测资料便于比较,手术切口分类参照NNIS的分类方法。
(三)外科切口感染的定义与说明按原卫生部2001年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中将手术部位感染分为3类:表浅切口感染、深部切口感染、器官腔隙感染。
1、外科表浅切口感染:感染发生在外科手术30天内,感染只涉及切口处的皮肤和皮下组织,并具有下列其中一项者:①表浅切口有脓液流出,有或没有实验室证据;②通过无菌操作从表浅切口处留取体液或组织标本培养并分离出病原体;③至少具备以下一项:疼痛或触痛、局限性胀痛、发红或发热且切口被外科医生有目的地打开,如培养阴性则除外;④临床医生诊断的外科感染。
2、外科深部切口感染:无植入物的手术30天内,有植入物(如人工关节、人工心瓣膜、人造血管等)的手术术后一年内发生的与手术有关的感染,并且感染涉及切口的深部软组织(筋膜和肌肉层),并具有下列其中一项者:①脓液从切口深部引流出,但不是来自手术部位的器官/腔隙部位;②自然裂开或由外科医生有目的地开放的切口,病人至少有下列中的一项:发热(>38℃)并排除其他原因或局限性疼痛、压痛,除非切口培养阴性;③直接检查、再次手术检查或通过组织病理检查或影象学检查发现涉及深部切口脓肿或其它感染迹象;④临床医生诊断的深部切口感染,并有相应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支持。
手术部位切口感染监测方案
手术部位切口感染监测方案一、监测目的1、监测手术操作的手术部位感染率及手术医生感染专率2、建立手术部位感染监测数据的比较体系3、评价院感控制效果,有效降低手术部位感染二、包括全院所有手术科室的手术病人手术类型包括所有择期和急诊手术三、按卫生部2010年颁布的《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中将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分为切口浅部组织感染、切口深部组织感染、器官/腔隙感染。
(一)切口浅部组织感染:手术后30天以内发生的公累及切口皮肤或者皮下组织的感染,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1、切口浅部组织有化脓性液体。
2、从切口浅部组织的液体或者组织中培养出病原体.3、具有感染的症状或者体征,包括局部发红、肿胀、发热、疼痛和触痛,外科医师开放的切口浅层组织。
下列情形不属于切口浅部组织感染:1、针眼处脓点(公限于缝线通过处的轻微炎症和少许分泌物)。
2、外阴切开术或包皮环切术部位或肛门周围手术部位感染。
3、感染的烧伤创面,及溶痂的II、III度烧伤创面。
(二)切口深部组织感染:无植入物者手术后30天以内、有植入物者手术后1年以内发生的累及深部软组织(如筋膜和肌层)的感染,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1、从切口深部引流或穿刺出脓液,但脓液不是来自器官/腔隙部分.2、切口深部组织自行裂开或者由外科医师开放的切口。
同时,患者具有感染的症状或者体征,包括局部发热、肿胀及疼痛。
3、经直接检查、再次手术探查、病理学或者影像学检查,发现切口学问组织脓肿或者其他感染证据,同时累及切口浅部组织和深部组织的感染归为切口深部组织感染;经切口引流所致器官/腔隙感染,无须再次手术归为深部组织感染.(三)器官/腔隙感染:无植入物者手术后30天以内、有植入物者手术后1年以内发生的累及解剖部位(如器官或者腔隙)的感染,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1器官或者腔隙穿刺引流穿刺出脓液。
2、从器官或者腔隙的分泌物或组织中培养分离出致病菌.3、经直接检查、再次手术、病理学或者影像学检查,发现器官或者腔隙脓肿或者其他器官或者腔隙感染的证据。
手术部位切口感染监测方案
手术部位切口感染监测方案一、监测目的1、监测手术操作的手术部位感染率及手术医生感染专率2、建立手术部位感染监测数据的比较体系3、评价院感控制效果,有效降低手术部位感染二、包括全院所有手术科室的手术病人手术类型包括所有择期和急诊手术三、按卫生部2010年颁布的《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中将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分为切口浅部组织感染、切口深部组织感染、器官/腔隙感染。
(一)切口浅部组织感染:手术后30天以内发生的公累及切口皮肤或者皮下组织的感染,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1、切口浅部组织有化脓性液体。
2、从切口浅部组织的液体或者组织中培养出病原体。
3、具有感染的症状或者体征,包括局部发红、肿胀、发热、疼痛和触痛,外科医师开放的切口浅层组织。
下列情形不属于切口浅部组织感染:1、针眼处脓点(公限于缝线通过处的轻微炎症和少许分泌物)。
2、外阴切开术或包皮环切术部位或肛门周围手术部位感染。
3、感染的烧伤创面,及溶痂的II、III度烧伤创面。
(二)切口深部组织感染:无植入物者手术后30天以内、有植入物者手术后1年以内发生的累及深部软组织(如筋膜和肌层)的感染,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1、从切口深部引流或穿刺出脓液,但脓液不是来自器官/腔隙部分。
2、切口深部组织自行裂开或者由外科医师开放的切口。
同时,患者具有感染的症状或者体征,包括局部发热、肿胀及疼痛。
3、经直接检查、再次手术探查、病理学或者影像学检查,发现切口学问组织脓肿或者其他感染证据,同时累及切口浅部组织和深部组织的感染归为切口深部组织感染;经切口引流所致器官/腔隙感染,无须再次手术归为深部组织感染。
(三)器官/腔隙感染:无植入物者手术后30天以内、有植入物者手术后1年以内发生的累及解剖部位(如器官或者腔隙)的感染,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1器官或者腔隙穿刺引流穿刺出脓液。
2、从器官或者腔隙的分泌物或组织中培养分离出致病菌。
3、经直接检查、再次手术、病理学或者影像学检查,发现器官或者腔隙脓肿或者其他器官或者腔隙感染的证据。
手术切口感染目标性监测方案
手术切口感染目标性监测方案一、目的了解手术病人的切口感染率、危险因素,及时发现问题,以便及时采取措施,达到有效控制感染的目的。
二、监测方法和内容术后第一天开始每天按照调查表(表1)进行登记,月末进行汇总分析。
主要登记调查科室手术病人的一般情况(如姓名、性别、年龄等)危险因素(如手术种类、手术时间、麻醉方式、切口类型、手术医生等),并详细记录手术切口的变化情况(如分泌物的性状、颜色和量等)。
病人出院后电话随访观察一个月。
监测,自2014年1月1日开始至2014年12月31日,调查结束。
表1 手术切口目标性监测调查表医院名称:医院代码:病人姓名:性别:男女年龄:(岁月天)住院号:入院日期:手术名称:手术类型:急症择期手术日期:手术持续时间:分手术切口:手术医生:手术医生职称:正高副高中级初级切口类型:清洁切口清洁污染切口污染切口麻醉方式:全麻局麻危险因素评分(ASA评分):0分 1分 2分3分 4分 5分失血: ml. 输血: ml.术前外周WBC计数:。
手术前使用抗菌药物:是否手术前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一联二联三联及以上抗菌药物名称:剂量:途径时间天抗菌药物名称:剂量:途径时间天围术期使用抗菌药物:是否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一联二联三联及以上抗菌药物名称:剂量:途径时间天抗菌药物名称:剂量:途径时间天手术切口感染:是否若是:表浅切口深部切口器官腔隙手术部位出现:红肿热疼手术切口渗出物:脓性血性脂肪液化其它外科引流:是否瘘管:是否脓液病原微生物名称:。
手术后使用抗菌药物:是否术后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一联二联三联及以上抗菌药物名称:剂量:时间天抗菌药物名称:剂量:时间天抗菌药物名称:剂量:时间天抗菌药物名称:剂量:时间天出院后随访感染情况:有无若感染,部位名称:表浅切口深部切口器官腔隙三、资料分析㈠感染率:即指定时间内每100例某种手术病人手术切口感染(SSI)例数。
指定时间内某种手术病人的SSI数感染率(%)= ───────────────────────×100指定时间内某种手术病人数㈡计算感染危险因素指数:对于外科术后病人,选择具有普遍意义的危险因素即手术时间、切口污染程度、麻醉方式和是否为急症手术来计算感染危险因素指数,详见表2。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方案
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方案一、监测目的: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监测是通过对手术后病人感染的监测,发现感染病例,计算出外科手术医生感染专率并反馈给手术医生,使医生们知道他们手术后病人感染的情况,从各方面寻找造成感染的原因,并设法解决,有效地降低手术病人医院感染率。
手术后切口感染的监测不但监测在医院住院的病人,同时对手术后出院的病人也进行跟踪观察,了解手术切口的愈合情况。
二、参加监测科室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要求开展目标性监测。
根据我院实际情况,外一科、外二科为医院感染监测科室。
三、监测手术种类手术类型的所有择期和急诊手术病人的手术部位。
四、监测方法(一)外科手术切口的定义外科手术是指病人进入手术室,外科医生必须在病人的皮肤或粘膜上切一个切口,而此病人在离开手术室时又被缝上,此时病人至少接受了一次手术操作。
(二)手术切口分级国内现将手术切口分为4级,即0类切口、Ⅰ类切口、Ⅱ类切口中、Ⅲ类切口。
NNIS手术部位感染监测将手术切口分为4级:清洁切口、清洁-污染切口、污染切口、污秽(感染)切口。
为了将监测资料便于比较,手术切口分类参照NNIS的分类方法。
(三)外科切口感染的定义与说明按原卫生部2001年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中将手术部位感染分为3类:表浅切口感染、深部切口感染、器官腔隙感染。
1、外科表浅切口感染:感染发生在外科手术30天内,感染只涉及切口处的皮肤和皮下组织,并具有下列其中一项者:①表浅切口有脓液流出,有或没有实验室证据;②通过无菌操作从表浅切口处留取体液或组织标本培养并分离出病原体;③至少具备以下一项:疼痛或触痛、局限性胀痛、发红或发热且切口被外科医生有目的地打开,如培养阴性则除外;④临床医生诊断的外科感染。
2、外科深部切口感染:无植入物的手术30天内,有植入物(如人工关节、人工心瓣膜、人造血管等)的手术术后一年内发生的与手术有关的感染,并且感染涉及切口的深部软组织(筋膜和肌肉层),并具有下列其中一项者:①脓液从切口深部引流出,但不是来自手术部位的器官/腔隙部位;②自然裂开或由外科医生有目的地开放的切口,病人至少有下列中的一项:发热(>38℃)并排除其他原因或局限性疼痛、压痛,除非切口培养阴性;③直接检查、再次手术检查或通过组织病理检查或影象学检查发现涉及深部切口脓肿或其它感染迹象;④临床医生诊断的深部切口感染,并有相应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支持。
手术部位目标性监测
——手术部位感染监测规范(附录C)
SSI的目标性监测方法
分析SSI的监测结果,发现问题 确定监测的范围和监测 制订目标性监测的方案 培训、沟通、明确职责 监测数据的搜集(同时调查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数据的采集、分析和汇总 找出SSI的主要影响因素 向临床反馈,指导制订干预措施
各级人员职责与任务
手术医生/麻醉医生职责与任务
⑶有或疑似手术部位感染时,送分泌物或脑脊液常 规检查加革兰染色,以及细菌培养。 ⑷围手术期用药,请注明术前或术中用药,手术前 用药著明用药的时间、地点(手术室、病房), 一般要求在切皮前30分钟-2小时应用,手术中用 药是指手术过程中抗菌药物的使用,若手术时间 超过三小时或失血量>1500ml,要求追加一剂抗 菌药物。
切口深层组织的SSI
指感染发生于术后30天或1年以内(有人工植入物),涉及 到切口的深部软组织(如筋膜和肌层)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
1.从切口深部引流或穿刺出脓液,但脓液不是来 自器官/腔隙部分。 2.切口深部组织自行裂开或者由外科医师开放的 切口。同时,患者具有感染的症状或者体征, 包括局部发热,肿胀及疼痛。 3.经直接检查、再次手术探查、病理学或者影像 学检查,发现切口深部组织脓肿或者其他感染 证据。
II类(清洁-污染)切口
III类(污染)切口
IV类(严重污秽-感染)切口
ASA 评分
分级 I II 身体状态 身体健康的患者 有轻度系统疾病的病人 举例 一个腹股沟疝的病人 原发性高血压 轻度糖尿病未合并器官损 害 心绞痛,中~重度COPD 进展型COPD,心力衰竭
剖宫产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计划及实施方案
剖宫产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计划及实施方案一、目标性监测计划目标性监测计划的目的是早期发现剖宫产手术部位感染的趋势和风险因素,以便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治疗和预防。
目标性监测计划应包括以下内容:1.建立监测指标:制定剖宫产手术部位感染的定义和诊断标准,明确监测的指标和标准。
2.确定监测对象:监测所有接受剖宫产手术的孕妇,包括急诊和择期剖宫产。
3.确定监测的时间点:监测应在术后的不同时间点进行,如术后24小时、72小时、7天和术后30天等。
根据感染的严重程度和部位进行不同时间点的监测。
4.制定监测的方法和工具:可以采用临床观察、实验室检查和问卷调查等方法进行监测,如观察手术切口的红肿、渗液等情况,采集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询问孕妇术后的症状和体征等。
5.设立监测机构和团队:负责监测工作的机构和团队应包括感染科专家、妇产科医生、临床护士等多学科成员,确保监测工作的专业性和准确性。
6.建立监测数据库:将监测结果记录和分析,形成数据库,以便对剖宫产手术部位感染进行统计和分析,并及时总结经验,提出改进措施。
二、实施方案实施方案是指根据目标性监测计划中制定的指标和方法,实际进行监测和控制的具体步骤和措施,包括以下内容:1.预防措施:制定剖宫产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措施,包括术前和术后的准备工作,对器械和手术环境的消毒和洁净等。
2.监测工作的执行:负责监测工作的机构和团队应按照监测计划中的要求,全面进行监测和记录。
3.监测结果的分析和评估:对监测结果进行定期分析和评估,比较不同时间点和不同患者的感染率,及时发现问题和风险因素。
4.措施的调整和改进:根据监测结果和评估,及时调整和改进预防措施,提高剖宫产手术部位感染的控制效果。
5.经验总结和培训:总结监测工作的经验,提炼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开展专题培训,提高团队成员的专业能力。
6.宣传与教育:对孕妇和家属进行剖宫产手术部位感染的宣传和教育,普及己的预防知识和方法,提高其自我保护意识。
2023年医院内感染监测计划模板
2023年医院内感染监测计划模板1.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必须对病人开展医院感染监测,以掌握本院医院感染发病率、多发部位、多发科室、高危因素、病原体特点及耐药性等,为医院感染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2.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应采取前瞻性监测方法进行全面综合性监测。
每月对监测资料进行汇总、分析,每季度向院长、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书面汇报和反馈。
3.每年对监测资料进行评估,开展医院感染的漏报调查,调查样本量应不少于每年监测人数的10%,漏报率低于20%。
4.对医院感染病原体分布及其抗感染药物的敏感性进行监测。
6.对重点部位医院感染(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留置导尿管所致尿路感染、血管内导管所致血行感染、手术部位感染)制定监控指标。
7.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7.1压力蒸汽灭菌1、工艺监测:每锅登记温度、压力、时间、锅次、消毒员等。
2、化学监测:每包内放化学指示卡,包外粘贴3m指示胶带。
3、b-d试验:每日一次。
4、生物监测:每月一次。
7.2紫外线1、日常监测:灯管应用时间、累计照射时间、使用人签名。
2、强度监测:每半年一次。
7.3消毒剂1、生物监测:碘、酒精、过氧乙酸、氯每季一次,戊二醛每月一次。
2、化学监测:氯等每日监测,戊二醛每周一次,每月一次滴定法测浓度。
7.4消毒或灭菌物品、手、物表、空气,每月生物监测一次。
7.5内窥镜1、各种消毒后的内窥镜(如胃镜、肠镜、喉镜、气管镜等)应每季监测。
2、各种灭菌后的内窥镜(如腹腔镜、关节镜、胆道镜、膀胱镜、胸腔镜等),活检钳:必须每月监测。
7.6污水、污物1、污水余氯每日2次监测。
2、每月进行粪大肠杆菌监测。
3、每月进行一次致病菌监测。
20xx年院感办将按照医院工作目标,认真履行管理督导职能,努力做好医院感染管理工作。
一、加强质量控制,杜绝医院感染暴发事件发生。
1、充分发挥三级医院感染管理体系作用,特别是科室监控小组成员的作用,通过强化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培训,认真落实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和监测制度,坚持“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原则,杜绝医院感染暴发事件的发生。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监测方案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监测方案外科手术部位感染是临床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时可能导致病情恶化、延长住院时间甚至死亡。
为了及时发现和控制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制定科学合理的监测方案非常重要。
本篇文章将介绍一种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监测方案,并进行详细的解析。
一、目的和原则1.目的:早期发现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治疗,减少感染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和存活率。
2.原则:-根据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的特点,制定合适的监测方案。
-严格按照监测方案实施,严防漏检和误诊。
-责任明确,明确各个环节的责任主体。
-结果及时反馈,针对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措施。
二、监测流程和指标1.监测流程:-术前:评估患者感染风险,包括患者的年龄、基础疾病、手术切口等因素。
-术中:采取无菌操作措施,确保手术切口处的无菌环境。
-术后:定期观察手术切口的情况,及时发现异常改变并采取相应措施。
2.指标:-渗出液的性状:注意观察手术切口的渗出液性状,包括颜色、气味等,出现黄绿色、脓性或臭味的渗出液可能提示感染。
-渗出液的量:注意管道式引流系统的引流情况,出现异常的引流量可能提示感染。
-体温变化:术后每日测量患者的体温,持续超过37.5℃可能提示感染。
三、监测方案的实施1.监测责任主体:-外科医生:术前评估患者感染风险,确保无菌操作。
-护士:术后定期观察手术切口的情况,及时记录异常情况。
-微生物实验室:对异常情况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
2.监测时机:-术后24小时:观察手术切口的渗出液性状和引流情况。
-术后48小时:测量患者的体温,记录异常情况。
3.异常处理:-渗出液异常:及时收集渗出液样本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针对感染情况进行相应处理。
-体温异常:及时通知医生进行进一步评估,并采取适当的降温措施。
四、监测结果的分析与改进1.监测结果:-每月统计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率和感染类型,制成报表进行分析和比较。
-对于持续高发的手术切口感染,进行深入调查分析,寻找潜在的影响因素。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监测方案
手术部位感染监测方案一、监测目的了解手术病人的切口感染率、危险因素,及时发现问题,以便及时采取措施,达到有效控制感染的目的。
二、监测对象及手术类型的选择选择实施胆囊切除或/和胆管手术,子宫切除术及附件切除术,剖宫产、阑尾炎手术,包括择期和急诊手术。
三、监测指标手术部位感染率,各类手术切口感染专率,各类疾病手术感染率,外科手术医生感染专率。
四、监测方法1、麻醉手术科预约所选择的手术后及时报告感染管理科。
2.医院感染专职监控人员在术后到病房了解病人实施手术情况,追踪调查患者的信息,填写手术部位感染调查表(包括感染病人和无感染病人),主要登记调查科室手术病人的一般情况(如姓名、性别、年龄等),危险因素(如手术种类、手术时间、麻醉方式、切口类型、手术医生等),并详细记录手术切口的变化情况(如分泌物的性状、颜色和量等)。
3、感染专职监控人员每天查阅病历,向主管医生和责任护士了解手术病人情况,观察换药情况,查看手术切口愈合情况,督促医生对异常切口分泌物采集标本送检,及时追踪送检结果,根据药敏用药。
4. 如手术患者术后出现发热(>38℃);切口发红、有分泌物;切口敷料有脓液脓血渗透;术后24小时后仍在使用抗菌药物及医生诊断为切口感染等情况时,由医院感染监控专职人员检查以确定是否感染。
5、所在科室应准确留存病人出院后联系方式并告知病人手术后有红肿、发热、化脓等情况及时与医生联系,责任护士在病人出院后30天内电话联系回访以确定是否出院后发生感染。
如发生感染及时报告感染监控专职人员。
6、患者出院后感染管理科完善登记资料,每月汇总监测结果,向监测科室反馈,发现问题及时改进。
每季度总结分析,向全院发布。
五、手术部位目标性监测调查监测表手术部位目标性监测调查表科室 床号 住院号 姓名 性别:男 女年龄: (岁 月 天) 入院日期: 年 月 日 出院日期: 年 月 日 疾病诊断:1、 2、 3、 手术名称: 手术类型: 急症/择期 切口个数: 麻醉类型 全麻/非全麻 手术医生: 手术开始时间: 年 月 日 时 分 手术开始时间:: 年 月 日 时 分切口类型:清洁手术 清洁污染手术 污染手术 失血:有 无 失血量: ml 危险因素分值: 0级 1级 2级 3级 术前外周WBC 计数: 与手术切口相关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术前预防、术中、术后预防与治疗):易感因素:糖尿病 免疫抑制剂 化疗 放疗 泌尿系插管 肝硬化 肿瘤 营养不良 使用呼吸机 激素 动静脉插管 引流管手术切口感染:是 否 感染日期: 年 月 日感染部位:表浅切口 深部切口 器官腔隙 手术部位出现: 红 肿热 痛 手术切口渗出物:脓性 血性 脂肪液化 其他 实验室证据(与切口感染有关的实验室证据) 术后外科感染并发症:引流:是 / 否 穿孔:是 / 否 瘘管:是 / 否 切口裂开:是 / 否 脂肪液化:是 / 否 深静脉血栓是 / 否 出院后随访感染情况:手术切口感染:是 否 感染部位:表浅切口 深部切口 器官腔隙发生感染时间:术后 天调查日期: 调查者:六、 相关指标的计算 1、手术部位感染率 手术部位感染率=者数观察期间内某种手术患者的手术部位感染数观察期间内某种手术患 ×100%2、各类手术切口感染专率 观察期间各类手术患者中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的频率。
医院全面综合性监测(手卫生、风险评估、紫外线灯管)监测计划
医院全面综合性监测(手卫生、风险评估、紫外线灯管)监测计划XXXX医院全面综合性监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医院感染监测规范》《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和《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的要求,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我院2023年医院感染监测计划。
一、全院综合性监测1、全院综合性监测:临床医生发现医院感染病例时24小时内填报院感卡进行内网上报;医院感染管理科监测发现医院感染病例预警时,督促临床医生及时填报院感卡。
每季度统计医院感染构成比,并查找感染原因,分析并提出改进措施,降低医院感染率。
2、漏报率监测:通过抗菌药物监测、耐药菌监测及随机查看病历,查找漏报病例,督促科室上报。
3、现患率调查:每年开展现患率调查,采取床旁调查和查阅病历的调查方法,了解全院在某一个时间段医院感染情况,统计某一时间段医院感染患病率、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病原学送检率、各危险因素等,并对统计资料进行分析,总结报告。
4、医院感染暴发:临床科室发现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线索,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或医院感染管理科发现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线索,医院感染管理科核实流行或暴发,报告院领导、同时查找感染源,救治病人,制定控制措施,分析调查资料,写出调查报告,总结经验,制定防范措施。
二、目标性监测1、手术部位目标性监测:专职人员每天查看手术清单,选取需要监测的手术,填写登记表。
不定期督导,出现感染的及时登记,没有感染的出院后电话随访,有植入物的患者一年内随访。
2、重症监护病房(ICU)医院感染监测:按照监测方案,由科室填写相关日志及医院感染病例登记表;专职人员不定期到病房查看病人及病历,并对患者进行疾病严重程度评分,及时发现医院感染病例及危险因素,实时监控,每月对目标监测资料进行分析、反馈,对其效果进行评价及提出改进措施。
3、细菌耐药性监测:每天检出多重耐药菌(ESBLs+大肠埃希氏菌、ESBLs+肺炎克雷伯菌、MRSA、CRAB、CRE、MDR/XDR/PDR-PA感染/定植患者通知值班人员开启标准预防+接触隔离长期医嘱,医院感染专职人员对各临床科室多重耐药菌感染/定植患者隔离措施执行情况进行督导,每季度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汇总、反馈,每季度对全院及院内感染多重耐药菌的检出情况及药敏结果进行统计及分析。
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详解护理课件
01
手术过程中,医护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确保手术
环境清洁、卫生。
控制手术时间
02
尽量缩短手术时间,以减少手术部位暴露于细菌环境中的时间
。
合理使用抗生素
03
在手术过程中,根据情况合理使用抗生素,以降低感染风险。
术后预防措施
定期换药和检查
手术后定期对手术部位进行换药和检查,及时发 现并处理感染迹象。
评估患者情况
了解患者的基础疾病、免疫功能、营养状况等,为制定个性化护 理方案提供依据。
皮肤准备
术前进行皮肤清洁,去除毛发和污垢,减少手术部位感染的风险 。
抗生素使用
根据手术类型和患者情况,遵医嘱使用预防性抗生素,降低感染 风险。
术中护理配合与监测
1 2
严格无菌操作
确保手术室环境、器械、敷料等无菌,降低感染 风险。
分类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根据感染发生的时间可分为早期 感染和晚期感染;根据感染的病 原体可分为非特异性感染和特异 性感染。
手术部位感染的危害
01
02
03
延长住院时间
感染会导致手术部位愈合 缓慢,需要延长住院时间 进行治疗和观察。
增加医疗费用
感染需要额外的治疗和护 理,增加了医疗费用。
增加病死率
对于某些手术,如心外科 和器官移植手术,感染可 能导致严重的后果甚至死 亡。
体温监测
术中监测患者体温,防止低体温引起免疫功能下 降,增加感染风险。
3
配合医生操作
协助医生进行手术,确保手术过程顺利进行。
术后护理与观察
疼痛护理
评估患者疼痛情况,遵医嘱使用止痛药物,缓解患者疼痛 。
伤口护理
定期观察手术部位,保持敷料清洁干燥,及时更换敷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2:
手术切口感染目标性监测方案(试行)
一、目的
了解手术病人的切口感染率、危险因素,及时发现问题,以便及时采取措施,达到有效控制感染的目的。
二、监测方法和内容
术后第一天开始每天按照调查表(表1)进行登记,月末进行汇总分析。
主要登记调查科室手术病人的一般情况(如姓名、性别、年龄等)危险因素(如手术种类、手术时间、麻醉方式、切口类型、手术医生等),并详细记录手术切口的变化情况(如分泌物的性状、颜色和量等)。
病人出院后电话随访观察一个月。
监测周期为三个月,自2007年9月1日开始至2007年12月1日。
调查结束后将调查原始资料上报山东省医院感染监控办公室。
表1 手术切口目标性监测调查表
医院名称:医院代码:
病人姓名:性别:男女
年龄:(岁月天)住院号:
入院日期:手术名称:
手术类型:急症择期手术日期:
手术持续时间:分手术切口:
手术医生:手术医生职称:正高副高中级初级切口类型:清洁切口清洁污染切口污染切口
麻醉方式:全麻局麻
危险因素评分(ASA评分):0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失血: ml. 输血: ml.
术前外周WBC计数:。
手术前使用抗菌药物:是否
手术前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一联二联三联及以上
抗菌药物名称:剂量:途径时间天抗菌药物名称:剂量:途径时间天围术期使用抗菌药物:是否
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一联二联三联及以上
抗菌药物名称:剂量:途径时间天抗菌药物名称:剂量:途径时间天手术切口感染:是否若是:表浅切口深部切口器官腔隙手术部位出现:红肿热疼
手术切口渗出物:脓性血性脂肪液化其它
外科引流:是否瘘管:是否
脓液病原微生物名称:。
手术后使用抗菌药物:是否
术后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一联二联三联及以上
抗菌药物名称:剂量:时间天抗菌药物名称:剂量:时间天抗菌药物名称:剂量:时间天抗菌药物名称:剂量:时间天
出院后随访感染情况:有无
若感染,部位名称:表浅切口深部切口器官腔隙
三、资料分析
㈠感染率:即指定时间内每100例某种手术病人手术切口感染(SSI)例数。
指定时间内某种手术病人的SSI数
感染率(%)= ─────────────────────── ×100
指定时间内某种手术病人数
㈡计算感染危险因素指数:
对于外科术后病人,选择具有普遍意义的危险因素即手术时间、切口污染程度、麻醉方式和是否为急症手术来计算感染危险因素指数,详见表2。
表2 危险因素(ASA评分)的评分标准
危险因素手术时间(h) 切口清洁度麻醉方式急诊手术≤2>2 清洁非清洁全麻非全麻是否
评分标准0 1 0 1 1 0 1 0 ㈢计算不同危险指数手术部位感染率:
指定手术一定危险指数病人的SSI数
感染率(%)────────────────────────── ×100
指定手术一定危险指数病人的手术数
㈣计算平均危险因素指数等级(ARIC)
危险因素指数等级不同,则不能直接比较感染率的高低,需对手术病人的危险因素指数等级进行调整。
∑(危险指数等级×手术例数)
平均危险因素指数=──────────────
手术例数总和
㈤外科手术医师感染专率
某医师在该时期手术后病例的感染病例数
外科手术医师感染专率=───────────────────×100%
某医师在某时期进行的手术病例数
㈥不同危险指数等级的外科医生感染专率
某医师不同危险指数等级病人手术的感染例数某医师不同危险指数感染专率=─────────────────────
某医师对不同危险指数等级病人手术例数㈦医师调正感染专率
某医生的感染专率
医生调正感染专率=────────────
某医生的平均危险指数等级
四、资料反馈
各医院每月对监测资料进行汇总,分析感染发生的可能因素以及感染率的变动趋势,同时监测结果反馈给临床科室,但外科手术医师感染专率或手术部位感染专率不宜公布,可通知有关人员,如科主任再由科主任分别向各医生通报其本人的感染专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