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学从课堂走向生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教学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合集下载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实践研究实施方案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实践研究实施方案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实践研究实施方案一、课题的由来。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生活即教育。

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市场迅速发展,新技术、新知识飞速更新,人们对数学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

我们原有的一些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对学生的个性发展、创新素质的培养及实践能力的提高已重重阻碍,这就给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方向。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类生活的工具;对数学的认识,不但从数学家关于数学本项的观念去领悟,更要从数学活动的亲自实践中去体验;数学发展的动力不但要从历史的角度考量,更要从数学与人和现实生活的联系中去寻找。

这充分说明了数学来自生活又使用与生活,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让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把学生的生活经验课堂化,化抽象的数学为有趣、生动易于理解的事物,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其实是源于生活且无处不在的,数学的学习就是建立在日常生活中,学习了数学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更好地体现生活。

综上所述,我校确立的小学数学课堂数学生活化的实践研究,必将有其长远的研究意义。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1联系实际,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

(1)找到数学概念在生活中的原型。

(2)找到数学规律在生活中的实例。

(3)学会用数学“语言”描述生活。

2解决生活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1)有意识的创设一些把所学知识使用到生活实际的环境。

(2)增强策略意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效率。

(3)利用媒体创设课堂情境。

鼓励学生到日常生活中去使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使课内学习与课外实践紧密结合。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思维能力。

(1)从生活实例中感悟数学思想和方法。

(2)根据生活素材构建“数学模型气三、课题研究的对象二年一班二年二班三年一班三年二班四、课题研究的目标1、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数学的价值。

2、将现实生活中的具体问题进行数学化,抽象成数学模型。

3、通过对数学模型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数学教学的生活化与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

数学教学的生活化与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

数学教学的生活化与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数学是一门普遍的学科,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的影子。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我们需要将数学教学生活化,将数学知识和学生的实际经验相结合,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和意义。

同时,我们也需要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让他们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数学教学的生活化生活化的数学教学可以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数学知识。

下面是一些生活化的数学教学方法:1.举实际例子。

数学知识往往会让学生产生抵触,但是如果将数学知识和学生生活的实际例子相结合,就可以弥合这种隔阂。

举个例子,在讲解几何中的平面与直线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周围的物体来了解平面与直线。

2.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来学习数学知识可以帮助他们理解数学知识的实际意义和意义。

例如,在学习分数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评价水果的价值来理解分数的概念。

3.使用互动教学。

使用各种形式的互动教学,如教学游戏、角色扮演和小组讨论,可以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这会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而学生通常看不到数学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

为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方法:1.结合应用场景。

在传授数学知识的同时,我们可以通过结合应用场景来挖掘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

例如,在讲解平方根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它在数学和物理领域的应用。

3.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需要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这对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十分重要。

我们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提出问题、寻求答案等方法来帮助学生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目标与教学实施

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目标与教学实施


现代社会在发展过程中对数学应用的意识的培养越来越受到重视,成
为一项重要的课题。

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目标就是提高学生的数学实
践能力,帮助他们发展综合能力。

针对此,学校应该从课堂教学中实
施以下教学措施:
首先,要开展更多的数学思维与技巧应用活动,辅助学生灵活理解与
运用知识;其次,要利用实际生活中的大量现象,教育学生理解、预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扩大其应用范围;第三,要给学生提供
实践的机会,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去工厂、实验室等实地观察及调查,加强实践技能的培养。

此外,还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课外活动和教育游戏模拟现实社会环境,让学生尝试解决多元复杂的实际问题,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要开展有趣的活动、数学竞赛,鼓励学生勇于参与、创新,使其在
解决问题、拓展视野、展示成果方面有所突破,培养数学应用意识。

总之,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既要重视课堂教学,又要加强实际操作能
力的提升。

通过制定更多实践性的活动和教育游戏,加强跨科学研究
和统筹活动设计,以有趣且有效的形式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无疑是提高学生数学分析思维能力和逻辑表达能力的重要手段。

中学数学课堂生活化方案

中学数学课堂生活化方案

《中学数学课堂生活化的研究》实施方案一、课题提出“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抽象的数学知识只有和现实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才是活的知识,才有生命力,才能体现知识学习的价值”、“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育应该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将数学与学生的社会、学习联系起来,学习有活力的、活生生的数学。

”而当今社会迅速发展、知识量激增,在这充满激烈竞争和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学生一旦掌握了必要的能力,他们才能更有效地学习和掌握新知识,并进行知识创新。

如何把枯燥的数学变得有趣、生动、易于理解,让学生活学、活用、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与实践能力呢?改革传统的数学教学,以“生活化”呈现教学内容,培养学生从身边知识入手,主动探究知识,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主要课题。

为此,我们提出了从课堂教学入手以“生活化”呈现教学内容,把生活经验数学化,促使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实验课题。

二、课题界定数学教学生活化:是指学生在老师的引领下,以学生生活经验为依据,对教学内容进行加工和整合,有效组织学习材料,使新知识呈现形式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

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重视学生的自主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与创造中学习;关注学生的兴趣,让师生充满探究的快乐;提供开放的学习空间,发现和开发学生的多方面智慧潜能,让学生体验数学问题来源于周围的生活世界中,并且能充分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研究的原则1.实践性原则:从学生的现有生活经验出发,结合教学内容,使新知呈现形式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贯彻“教、学、做合一”的思想,通过加强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和生活实践,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生活实践的能力,培养和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和学习习惯。

2.现实性原则:从现实生活中选取生动形象的典型情境,把数学知识生活化,把现实生活数学化,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帮助学生学习抽象的数学知识。

数学教学的生活化与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

数学教学的生活化与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

数学教学的生活化与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数学教学的生活化,首先需要从教学内容的选择和设计着手。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引导学生通过数学的视角去观察和解释周围的现象。

以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来讲解数学概念,如在教学乘法时,可以用购物的例子来让学生理解乘法的概念和应用;在教学几何时,可以通过房屋、建筑等实际事物来引导学生学习几何形状和空间关系等知识。

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同时也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并且应用数学知识。

数学教学的生活化还需要在教学方法上进行改变。

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往往注重知识的灌输和机械式的运算,这种教学方法很容易让学生产生排斥情绪,认为数学是一门枯燥无味的学科。

而通过生活化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教学中来,例如通过分组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进行教学,可以让学生在教学中充分展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从而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通过教学游戏、数学实验等形式,可以使学生在游戏和实验中体验数学的乐趣,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学习动力。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一些多样化的项目学习和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在教学三角函数时,可以设计一些与实际生活有关的项目,如测量相似三角形的边长、计算建筑物的高度等;在教学数据分析时,可以设计一些调查统计的项目,让学生根据实际数据进行分析和预测等。

这样的项目学习和实践活动既能够巩固学生的数学知识,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应用场景。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参加一些数学竞赛和实际问题解决活动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数学竞赛是一个很好的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途径,通过参与数学竞赛,学生可以接触到更多不同类型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一些实际问题解决活动,如模拟公司运营、经济管理决策等,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还可以通过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数学教学的生活化与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

数学教学的生活化与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

数学教学的生活化与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要实现数学教学的生活化,教师可以通过生动形象的实例,引导学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联系起来。

在教学中通过生活中的问题进行引导,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数学的实际应用。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走出教室,走进生活,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引入到生活中去。

在学校周边进行数学实践活动,如实地测量建筑物的高度、测量操场的面积等。

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们可以更直观地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并且增加对数学的兴趣。

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如数学软件、手机APP等,教师可以让学生在互动的学习环境中更好地体会数学的生活化。

通过这些方式,可以让学生通过现代科技感受到数学的生动性,从而更易于接受和应用数学知识。

在生活化的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的踪迹,并引导他们探究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

例如在购物、理财、交通规划等方面,都可以通过数学的方法进行解决问题。

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多渗透实际应用案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能意识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教师还可以通过启发式教学的方式,让学生自主探索与尝试,发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用处。

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生活化的问题,让他们通过分析、计算和实践进行解决,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学校也可以建立学生数学实践应用课程,通过课程设置和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际应用中理解数学知识,增强应用能力。

在数学实践应用课程中,学生可以学习使用数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数学建模等实际操作,由浅入深地掌握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针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提 出改进措施和建议。
分享教学成果
将生活化教学的实践成果 与同行分享,促进交流合 作,共同推动小学数学教 学的创新与发展。
06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施保障
教师专业素养提升
加强数学教育理论学习
组织教师深入学习数学课程标准和教育教学理论,更新教育观念 ,提高理论素养。
收集反馈信息
与学生、家长和其他教师进行交流,了解他们对 生活化教学的看法和建议,以便进一步完善教学 方案。
分析教学效果
通过对学生的作业、测验成绩等进行分析,评估 生活化教学的效果,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总结反思阶段
总结教学经验
对生活化教学的实施过程 进行全面回顾,总结成功 经验和存在问题。
深化教学研究
设计生活化评价任务
布置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评价任务,如家庭理财计划、社区环 境调查等,考察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
综合运用观察、记录、测试、作品展示等多种评价方式,全面、客 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每个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提供有针对性 的指导和帮助。
教学方式生活化
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
合作交流与探究
通过模拟生活场景、角色扮演等方式 ,让学生在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中 学习数学。
鼓励学生分组合作,共同探究生活中 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 探究精神。
开展实践活动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动手操作等 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数学 知识的应用。
教学评价生活化
在数学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 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联系 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 ,数学问题生活化。

数学教学的生活化与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

数学教学的生活化与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

数学教学的生活化与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生活化是指将数学的概念和方法与日常生活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生活化的数学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

教师应该提供具体的实例,让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数学的存在和应用。

在讲解平面几何的概念时,教师可以以周围的建筑物、校园环境等为例,给学生展示不同形状的房子、操场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探讨其形状特征,并通过数学语言进行描述和分类。

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实际问题的建模和解决。

数学模型是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的产物,通过模型的建立和求解,学生可以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和方法应用到具体的现实问题中去。

在解决一个关于物体运动的问题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将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然后利用数学方法进行分析和求解。

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师还可以结合学科交叉,将数学与其他学科进行有机融合。

数学与自然、社会、科学等学科密切相关,通过结合不同学科的知识和应用,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的实际意义。

在讲解百分数的概念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百分数在商业、金融、经济等方面的应用入手,了解其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学生可以将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应用能力。

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是数学教学中的关键环节。

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教师应该启发学生探索和思考,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不能只注重知识的讲授,而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在讲解一道难题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不同角度和解决方法,鼓励他们自己发现和探索,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进行实际应用和实践操作,培养他们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的能力。

在学习统计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实际数据,让学生进行统计分析和处理,从而体会到统计学在现实中的应用价值。

“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研究性学习实施方案[1]

“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研究性学习实施方案[1]

“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研究性学习实施方案实施研究性学习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各种不利因素.为此,我们确定实施数学研究性学习的总的指导思想是:既要把数学研究性学习作为学校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科学有效实施,并实现数学的本质特点和它在促进学生的发展中的特殊作用,又要把数学研究性学习活动纳入学校校本科程范畴,开发和充分利用学校课程资源,确保研究性学习活动顺利进行,并突现数学的科学品质,发挥数学研究性学习活动在学校特色建设中的文化价值.一、数学“研究性学习”的目标(一) 总体目标1、着眼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深化教学改革,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与主体能力,形成求真务实、积极探索的学习形式和勇于质疑、善于思辩、尝试批判的创造性思维品质.2、以课题研究为载体,体验数学活动的过程,学会数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学会沟通、合作与表达交流,培养学生数学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应用能力.(二) 分阶段目标:目标原则:根据高中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课程进展状况,数学研究性学习的目标应具有明显的实践性、基础性、反复性和递进性。

1、第一阶段以“阅读材料”、“课外作业”、“研究性学习课题”及部分教学内容的招展与延伸为载体,学习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确定研究专题的方法,学习科学研究的基本程序和课题研究的基本步骤。

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应用意识、探究意识和查阅文献资料技能、数据统计与分析方法、沟通表达技巧等。

2、第二阶段以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实施课题研究”和“撰写研究报告”为载体,学习数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体验数学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过程,重点培养资料搜集与处理能力、预见、构思与策划能力、多角度思考问题并提出个性化观点的能力及分工协作的团队精神。

3、第三阶段以“阶段汇报”、“解题答辩”、“成果展示”为载体,继续学习有关研究方法,重点培养学生资料佐证和提炼观点的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清晰自如、条理清楚的表达能力、综合思辩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等。

数学教学的生活化与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

数学教学的生活化与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

数学教学的生活化与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数学是一门普及性极强的学科,在学生人生的各个阶段均存在着。

对学生来说,数学不仅是出现在学校教学中的一门学科,更是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应用的一种能力。

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需要将数学教学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数学教学必须与生活实际结合数学教学不应停留于单纯的知识传授,必须将其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从生活实际中引出相关的数学知识点,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应用所学的知识点。

例如,在教学中应用生活中常见的问题,如购物计算、做饭计算、旅游计算等等,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应用中更好的掌握和理解数学。

教师可以将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实际数学问题引入教学中,如每个家庭的经济预算制定、买车租房的合适方案选择、货币兑换等等,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使他们在实际生活中能够充分运用所学知识。

具体措施如下:1.鼓励学生主动在课外寻找问题,并在课堂上提出自己的见解。

例如,学生可以自发地思考为什么超市中的商品价格如此安排或者化妆品包装中的参数意义是什么等等。

2.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轻松活泼的语言,鼓励学生主动积极学习数学知识,并通过实际的问题来提高学生的兴趣。

例如,在生活中经常出现的关于面积、体积、比值的问题,可通过实际问题来引起学生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

3.建立情境教学,使教学过程中的数学内容真实、形象、鲜活、有意义。

例如,在基础数学教育中,可以以日常生活中的测量问题作为情境,如设想一个学生认为屋内一个图书柜能否放下他收集的书,让他通过测量、计算和判断来解决问题。

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使教学更具有生活化,还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三、注重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在理解了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后,必须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生活实际联系密切,具体措施如下:1.在具体问题解决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思考,注重形成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的思路,从而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数学从课堂走向生活,培养应用意识》教学设计

《数学从课堂走向生活,培养应用意识》教学设计

《数学从课堂走向生活,培养应用意识》教学设计经过研讨、交流我获得了许多新的教学思路和理念重新将《数学广角—搭配的学问》接内容分析和设计如下:教材分析:在二年级上册教材中,学生已经接触了一点排列与组合知识,学生通过观察,猜测以及实验的方法可以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如用两个数字卡片组成两位数的排列数,三个小朋友两两握手的组合数等。

《课标》中指出:“重要的数学概念与数学思想宜逐步深入。

”本册教材就是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继续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与二年级上册教材相比,本册教材的内容更加系统全面,分别介绍了排列和组合,本课为第一课时安排的是组合的介绍。

教材重在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并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这也是《标准》中提出的要求:“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排列和组合不仅是组合数学的最初步知识和学习概率统计的基础,而且也是日常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数学知识。

因此,学好本节知识至关重要。

本节课教学例1,有关衣服搭配的问题。

例1通过探讨衣服和裤子的不同搭配,找出不同穿法的组合数。

上下装搭配的每种穿法需要两步来确定,一步是上装的选择,一步是下装的选择,一件上装搭配一件下装就是一种穿法。

例1给出了两件上装和三件下装,提出问题: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穿法?学生可以动手摆一摆,并通过连线来记录不同的穿法,然后在小组中交流连线的体会:怎样连线比较清楚,而且可以保证不重复不遗漏。

教材在这里给出两种连线方法:一种是每件上装跟不同的下装搭配起来,这样就有两个连线图,说明只要有顺序的搭配连线,就能保证不重不漏;另一种是每件下装跟不同的上装搭配起来。

在这部分的教学中,要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逐步提高能力。

学情和教法分析:在二年级上册教材中,学生已经接触了一点排列与组合知识,学生早就已经对穿衣服、数字的排列等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对不重复、不遗漏的思考方法也有了初步的感知。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策略研究课题研究计划(通用10篇)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策略研究课题研究计划(通用10篇)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策略研究课题研究计划(通用10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策略研究课题研究计划篇1一、课题的界定课堂教学生活化:是指课堂教学与社会生活、学生生活相结合,使课堂教学方式变成学生积极参与、乐于参与的生活过程,把课堂变成“小社会”。

它包括三层意义:(一)教学目标的生活化,即教学目标不仅是知识技能,更重要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适应未来生活的基本素质。

(二)教学内容的生活化。

即教育内容与社会生活、学生生活经验相结合。

(三)教学活动方式生活化。

即教学活动是学生主动参与的生活过程。

教学生活化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需要和丰富学生社会生活经验,使学生既学到知识,又提高了能力(包括交往能力、合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整体素质得到个性化发展。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本课题在新理念的思想指导下,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探索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操作模式及具体操作方法,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教育理念,体会数学的价值;通过实验,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初步学会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分析、解决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使学生在知识形成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通过实验,初步用生活化策略构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本课题的研究实施有利于改革课堂教学单一、封闭和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焕发课堂的生命活力。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对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同时通过课题的研究,使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改变教学行为方式,和国家课程改革同步,并能发挥教师在教学上的创新能力。

假如本课题研究成功,将形成若干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操作方式,这些方式具有一定的实践推广价值。

其次,本课题研究和积累的经验资料,对于丰富和发展教育生活化理论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课题研究中针对以下几方面进行研究:1、创设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应用能力。

生活中数学教研活动方案(3篇)

生活中数学教研活动方案(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数学教育越来越强调与生活的联系,提倡学生从生活中学习数学,在数学中体验生活。

为了提高数学教师的专业素养,促进教师对生活化数学教学的理解和应用,特制定本教研活动方案。

二、活动目标1. 提高教师对生活化数学教学理念的认识。

2. 增强教师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能力。

3.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探讨生活化数学教学的策略和方法。

4. 提升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辅助生活化数学教学的能力。

三、活动时间2023年X月X日至X月X日,共X天。

四、活动地点学校多功能厅、教师办公室、校园周边等。

五、活动内容(一)开幕式1. 时间:X月X日(星期X)上午9:00-10:002. 地点:学校多功能厅3. 内容:- 校长致辞,强调生活化数学教学的重要性。

- 教研部门负责人介绍活动方案和安排。

- 教师代表发言,分享对生活化数学教学的理解。

(二)专题讲座1. 时间:X月X日(星期X)下午2:00-4:002. 地点:学校多功能厅3. 内容:- 邀请专家进行专题讲座,主题为“生活化数学教学的理论与实践”。

- 讲座内容涵盖生活化数学教学的概念、原则、方法以及案例分析。

(三)教学观摩与研讨1. 时间:X月X日至X月X日(每天上午)2. 地点:各年级教室3. 内容:- 组织教师进行生活化数学教学观摩课,展示优秀的生活化数学教学案例。

- 观摩课后进行集体研讨,教师们分享观课心得,探讨教学中的困惑和问题。

(四)信息技术应用培训1. 时间:X月X日(星期X)下午2:00-4:002. 地点:学校计算机教室3. 内容:- 邀请信息技术专家进行培训,讲解如何利用信息技术辅助生活化数学教学。

- 教师们学习使用数学软件、在线资源等工具,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五)小组合作与分享1. 时间:X月X日(星期X)下午2:00-4:002. 地点:教师办公室3. 内容:- 教师分成小组,围绕“如何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进行讨论。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研究》课题实施方案蒙阴县常路镇中心小学王秀花一、问题的提出1、国外:对于课堂教学的生活化的研究已有了近百多年的历史,上世纪初美国教育家杜威首先提出了“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的观点,提倡学生在活动中学习。

苏霍姆林斯基提出过关注学生精神生活质量的和谐教育思想。

现代建构主义学习观,倡导学生在生活经验基础上进行建构性学习,并要求赋予学习的个人意义。

从80年代开始,西方数学教育界提出“非形式化的数学”的口号,要求中小学的数学教学摆脱过度形式化的束缚,主张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增加数学问题的趣味性”。

现代数学界提出的数学建模理论为我们提供了将数学与生活实际相连的机会,数学建模的过程,就是将数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过程。

实际上,建立模型更为重要的是学生能体验从实际生活中发展数学的过程、获得“再创造”数学的极好机会。

2、国内:三十年代,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倡导了生活教育思想,提出“生活即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

台湾地区教学方法也体现了这一点:“协助学生体验并仿效由生活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的过程,进而培养学生能从数学观点考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提高学生应用书的能力”。

目前,国内一些省市学校的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也对此作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如由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情境教育创始人李吉林主持的教育部重点课题《情境教育促进儿童素质全面发展》(语文),日前通过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基础教育专家组的鉴定。

江苏省南通师范二附小及国内几所情境教育实验学校展开,获得了卓有成效的业绩;阎桂红的《创设教学情境,优化课堂教学》。

总的看来,语文教学方面研究的较多,数学方面与之相比就显得太薄弱了。

有的只是创设一点生活化的情境。

真正意义上的生活化教学模式还没有介入。

因此本课题的研究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3、本课题与相关课题的联系与区别:联系:本课题借鉴和运用国内外有关研究成果,是对已有研究成果及理论在新形势下的再实践研究。

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生活化的研究方案

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生活化的研究方案

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生活化的研究方案朱刘小学李树升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生活化的研究方案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所要解决的问题1、课题提出的背景: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改革,应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为出发点,要拓展对基础性的理解,基础性不应仅仅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它还应包括: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利用工具处理信息的能力,学习过程中的策略意识,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

三次全教会提出必须把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素质教育的重点。

这给课堂教学提出改革要求和方向。

陶行知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

所以数学课堂的生活化是加强学生实践能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必要途径。

(1)转变教师教育意识是数学课堂生活化的前提。

服务意识。

服务是一种资源,优质服务是创设舒心环境,获取最佳效益有有效手段。

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者服务学生,旨在点拨、引导、创设情境,必须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精湛教学艺术,科学的教学方法,“润物细无声”地引导学生探究、获取知识,学会思维。

如推导长方体的体积公式,首先取一排4个棱长是1厘米正方体拼成长方体,长宽高与体积(4 1 1 4)4立方厘米,然后取三排同样长方体摆3排一层,长宽高与体积(4 3 1 12)12立方厘米,再取6排同样长方体摆3排2层,长宽高与体积(4 3 2 24)24立方厘米。

经过操作、观察、思考,学生发现长方体的体积等于长、宽、高的乘积。

此过程,教师指导学生操作,引导学生观察和有意识板书就是对活动主体的服务。

教学树立服务意识,是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的科学定位,有利于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使学生爱学、会学、乐学。

生活意识。

众所周知,从生活实践中培养创新能力这一点上,美国“木匠教学法”很成功。

“木匠教学法”的核心就是注重知识来源于生活,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取知识,让学生自我发现问题和自我解决问题,充分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现在小学数学教材知识系统太强,与学生密切联系生活太少,使教材知识结构与学生认知结构无法达到同步,导致教师为达到教学目标而搞题海战术,反复机械训练,阻碍学生思维发展。

数学生活化教研活动计划(3篇)

数学生活化教研活动计划(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教育逐渐从传统的学科教育向生活教育转变。

数学生活化教研活动旨在通过组织教师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研究活动,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活动计划旨在通过以下方式,推动数学生活化教研活动的开展。

二、活动目标1. 提高教师对数学生活化教学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

2. 促进教师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提高教学效果。

3.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4.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高教学水平。

三、活动内容1. 数学生活化教学理论研讨会(1)时间:每周五下午(2)地点:学校会议室(3)内容:邀请专家进行数学生活化教学理论的讲座,分享优秀教师的实践经验,组织教师进行讨论和交流。

2. 数学生活化教学案例分享会(1)时间:每月最后一个周五下午(2)地点:学校多媒体教室(3)内容:邀请优秀教师在会上分享数学生活化教学案例,其他教师观摩学习,并进行点评和讨论。

3. 数学生活化教学实践课(1)时间:每学期末(2)地点:学校各年级教室(3)内容:组织教师进行数学生活化教学实践课,展示教学成果,交流教学心得。

4. 数学生活化教学课题研究(1)时间:长期(2)地点:学校教师办公室(3)内容:组织教师成立课题研究小组,围绕数学生活化教学开展研究,撰写研究报告,分享研究成果。

5. 数学生活化教学竞赛(1)时间:每学期末(2)地点:学校多功能厅(3)内容:组织教师参加数学生活化教学竞赛,展示教学风采,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四、活动实施步骤1. 准备阶段(1)成立数学生活化教研活动领导小组,负责活动的组织和实施。

(2)制定活动计划,明确活动目标、内容、时间、地点等。

(3)邀请专家、优秀教师进行讲座和指导。

2. 实施阶段(1)按照活动计划,组织开展各项活动。

(2)加强对活动的宣传和报道,提高教师的参与度。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策略的研究与实实施方案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策略的研究与实实施方案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研究与实践》课题实施方案——第一小学第六数学教研组一、课题的提出。

1、课堂教学生活化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新课程理念的基本思想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关心学生需要,以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为落脚点。

强调课堂教学要联系学生生活,小学教学内容趋向综合化,强调学生充分运用经验潜力进行建构性学习。

因此,关注课堂教学生活化成为改革的基本趋势。

2、课堂教学生活化是目前课堂教学急需解决的问题。

目前课堂教学已由传统的教师“灌输式”向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多模式转变,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得到了体现。

自主、合作、探索学习是现代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

但深入观察,我们发现:课堂教学中,学生活动多,激情少;思维多,智慧少;有回答,但无质疑;有探索,但无创新。

造成这些现象的根本原因是数学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脱离。

使学生觉得数学知识远离我们的真实世界,纯“数学化”的东西枯燥无味,学生的参与只是被动的,机械的。

这样的教学对学生很难具有吸引力和亲和力,学生根本无兴趣去探究,更何谈培养学生的独立性与创新意识。

所以,必须改变目前课堂教学现状,创设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不断沟通生活中的数学与教科书上的数学的联系,使生活和数学融为一体。

这时数学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和解决数学问题的兴趣,正如数学教育家所言:“数学是现实的,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再把学到的数学应用到现实中去”。

因此,课堂教学要密切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生活化的课堂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就存在于自己熟悉的现实世界中。

3、课堂教学生活化是数学学科特点决定的。

数学来源于生活,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作为学生学习的数学知识,不应当是独立于学生生活的“外来物”,不应当是封闭的“知识体系”,更不应当只是由抽象的符号所构成的一系列客观数学事实(概念、定理、公式、法则等)。

它可以在学生的生活背景中找到实体模型。

数学从课堂走向生活,培养应用意识课题研究第三阶段计划

数学从课堂走向生活,培养应用意识课题研究第三阶段计划

数学从课堂走向生活,培养应用意识课题研究第三阶段计划数学从课堂走向生活,培养应用意识第三阶段计划一、研究目标1.探索在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课堂生活化的策略,强化教师“预设”意识,促成学生“生成”的达成,提高教师有效教学的策略,同时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提高教学效率。

2.利用经验材料的数学组织化、数学知识的逻辑化和数学应用的三个过程中的逻辑思维因素,全面发展学生的直觉思维、辩证思维和形式思维等,优化思维结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研究内容1.解决教学内容封闭,脱离学生生活、教学方式单一,忽视学生学习需要的状况,建立一种开放的,与生活相结合的、生动的课堂教学方式2.解决原有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方式被动、单一,学习主动性难以发挥的问题,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唤发课堂教学的生命活力,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交往能力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思维,塑造创造性人格,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3.解决教师以本为本,被动施教的问题,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教师真正成为教材的再设计者和课堂生活的创新者。

4.激发学生的情感与动机,促进学生主动参与知识形成过程的探索,使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从而认识数学的价值,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三、课题研究的原则1.针对性和层次性原则2.多样性和趣味性原则3.X展性和开放性原则4.典型性和生活化原则四、研究方法及措施(一)研究方法主要依据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的规律,采取的研究方法:行动研究法、文献查阅法、调查法等。

(二)具体措施1.本人制定研究计划,实施方案设计,阶段性研究报告,结题研究报告,结题论文汇总和撰写。

不断进行理论学习,方向引导,方法指导,整理各种材料。

积极参与有效练习的研究。

2.认真组织上研究课题课,沟通探讨课题研究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解决。

3.定期做阶段性总结,反思。

4.精心备课,注重观课议课:课题研究教师在备课、听课、议课、课后反思四个方面来研究有效练习,备课中着重体现如何设计有效练习,有哪些有效练习题。

数学教学的生活化与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

数学教学的生活化与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

数学教学的生活化与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常常给人一种难以透彻理解的印象。

数学教学的目的并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一些抽象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我们需要在数学教学中注重生活化教学,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一、数学教学的生活化生活化教学是指把抽象的概念和方法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能够理解和应用这些数学知识。

在数学教学中,生活化教学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理解概念。

在教学圆的面积时,可以通过引入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如饼干、糖果等,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圆的概念,并能正确计算圆的面积。

2.结合学生的实际经验进行教学。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日常生活,了解他们的实际经验和兴趣爱好,并尝试将这些实际经验和兴趣爱好与数学知识相结合,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中。

3.提供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解决。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使用数学知识解决这些问题。

在教学解方程时,可以提出一些与学生家庭收入、花费等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生活化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内涵和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提高数学学习的效果。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是非常重要的。

应用意识是指学生能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1.注重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教师要向学生介绍一些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提炼问题、选择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三角函数时,可以让学生通过实际测量和计算,求解一些与角度、距离等有关的实际问题。

2.引导学生进行实际建模。

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实际问题,并引导学生进行建模。

通过建模,学生可以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应用。

在教学函数时,可以让学生根据一些实际现象或数据,建立函数模型,并利用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数学从课堂走向生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教学研究”课题实施方案周胜利田亚玲刘婷一、让数学从课堂走向生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教学研究二、研究的背景和意义1、课题研究的背景面向21世纪的数学教学,我们的教学理念是“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同时,我们的《数学课程标准》还指出:“数学教学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数学活动经验”。

数学是人类生活的工具;对数学的认识不仅要从数学家关于数学本质的观点去领悟,更要从数学活动的亲身实践中去体验;数学发展的动力不仅要从历史的角度来考量,更要从数学与人和现实生活的联系中去寻找。

这充分说明了数学来自生活又运用于生活,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如何把数学教学生活化,把学生的生活经验课堂化,化抽象的数学为有趣、生动、易于理解的事物,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其实是源于生活且无处不在的,数学的学习就是建立在日常的生活中,学习数学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更好地体现生活。

《数学课程标准》在关于课程目标的阐述中,首次大量使用了“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过程性目标动词,从而更好地体现了数学学习对学生在数学思考、解决问题以及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要求。

2、数学教学现状。

近几年来,我校开展了“小组合作学习”“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法研究”等课题研究。

在客观上已具备了一定的研究条件。

为本课题的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但实际数学教学中还经常存在与社会,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脱节的现象,主要体现在:(1)目标上更重视数学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达成,忽视对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

(2)内容上过分拘泥于课本,忽视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有机结合起来。

(3)教师在教学方式上忽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忽视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的意识和兴趣,忽视让学生活泼、主动地学习。

(4)练习时以反复的强化为主,以至学生的作业量过多,课业负担过重,忽视了数学的实用价值。

(5)评价上对书本知识、运算和推理技能关注较多,对学生学习的态度、情感及实践能力关注较少。

3、研究的意义我们关注学生的经验和兴趣,通过现实生活中的生动素材引入,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具有丰富的现实背景,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让学生形成善于从数学的角度,用数学的语言、知识、思想方法去描述、理解、思考和解决各种现实问题的心理倾向性。

应用与拓展学习的数学理论,用数学的思想和方法去生活,使人人学到有价值的数学。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带动本校的新课程改革,转变教师教育意识是本课题实施的前提,对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有进一步的认识,寻找学生生活中的数学,能从现实生活中提取有用的数学知识,以此来调动学生课堂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数学”真正成为学生生活中的数学,也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学习数学的目的性,并能在生活中灵活地运用数学。

并通过参与一些数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张扬学生的个性,使他们的数学素养得到真正的提高,为他们今后能进一步学习数学打下基础。

三、研究的目标(一)总体目标“数学从课堂走向生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即在数学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生活的研究就是进行二者之间如何相互促进从而达到培养创新性的现代人才的研究。

本课题通过“生活─数学─生活”的实践过程,将现行教材中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的数学问题还原为取之于学生生活实际、并具有一定现实意义的数学问题,把学生生活与数学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让学生真实地感受、理解、掌握数学思想、知识技能的形成过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生活能力协同发展,培养学生能数学地分析、解释、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应用能力及运筹优化的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具体目标1、使参与课题研究的学生能高效的利用生活中的数学知识进行自主学习,最终能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能,凸现个性,并能主动、全面、和谐地发展。

2、使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能得心应手地利用生活中的数学知识进行创新性备课、上课、辅导、乃至测验,使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升华、完善自我。

3、使参与研究的学校能够形成自己的能保证师生运用生活中的数学知识进行教育的保障措施,使学校的教学质量能得以提升。

四、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1、教学内容生活化。

为了在内容上不过分拘泥于课本,在《数学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在课题研究精神的指引下,我们必须研究如何充分挖掘现行教材中的合理因素,如何对教材进行重组、改编,以再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以“周围世界”为源泉,发现生活问题,实质上是一个使生活问题数学化的过程。

2、教学活动生活化。

主要研究如何以“学生活动”为途径,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用数学解决实际生活问题,这是个数学问题生活化的过程,是体现数学价值的需要,更是培养实践能力的需要。

(1)联系实际,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

找到数学概念在生活中的原型;找到数学规律在生活中的实例;学会用数学“语言”描述生活。

(2)解决生活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有意识的创设一些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的环境;增强策略意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效率;创设大课堂情境:鼓动学生到日常生活中去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使课内学习与课外实践紧密结合。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思维能力。

从生活实例中感悟数学思想和方法;根据生活素材构建“数学模型”。

3、教学评价生活化。

主要研究评价内容的生活化、评价方式的生活化和评价主体的生活化。

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制度,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

五、预期创新点通过研究,引导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参与,积极思考,教学设计要充分展示学生思维过程,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等方法,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通过研究,让学生经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和用数字、符号、图形描述现实生活的过程;通过研究,让学生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和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通过研究,让学生成为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明智使用者,学会在实践中数学地提出问题,用数学的思想、知识技能和方法,分析、解释并解决一些简单的现实问题。

在生活教育和素质教育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在数学教学中建构一种具有主体性、生活性、情意性、实践性的学生主体活动,不仅激发了学生爱数学、爱生活的热情,还使学生懂得了数学的价值,针对现实问题有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促进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

六、研究方法和步骤(一)研究的方法1、文献资料法。

认真学习建构主义理论、现代认知心理学、新《课标》等一些理论或文件精神,通过对国内外有关教学生活化、课内外结合等文献的收集和研究,使课题研究的内涵和外延更丰富,更明确,更科学。

争取在现有研究水平的基础上有提高和突破。

2、问卷调查法。

在实施课题阶段,对被实施此课题之前的本校学生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进行调查研究,用以了解学生的数学发展现状与发展需求,以及相关的影响因素,并根据调查结果有针对性采取相应的策略与手段。

3、行动研究法。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勤于将自已从课题研究中获得的教学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反思、修正、再实践逐步积累经验。

在实际的教育教学环节中,通过个案分析和作品分析等,对个体的发展进行跟踪调查,及时改进研究措施。

4、经验总结法。

在教学实践和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课题研究重点,随时积累素材,探索有效措施,总结各阶段的得失,不断调节研究步伐。

寻找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提高学生实际运用、实践能力的方法。

5、个案分析法。

重视对数学生活化的的案例的分析,从中寻找课题进展的突破口 6、对比法。

实验班老师上对比课,进行比较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步骤1、形成阶段(2014年2月——2014年3月)确立课题,向县教科所申请立项。

制定课题实施方案,确定课题组人员分工;学习相关理论和实施方案。

2、实施阶段(2014年3月——2014年5月)(1)课题实验的起步、探索。

(2014年3月)a、召开开题论证会,对课题进行论证,修改完善课题方案。

b、学习《数学课堂教学论》以及相关相关教学理论,转变本组成员意识,提高认识,努力形成“学习―认识—实践”的格局。

c、根据学生生活实际,搜集与课堂教学紧密联系的生活素材。

d、根据研究方案和计划,在实验班级开展研究工作。

e、适时召开课题指导小组会议,交流汇总实验情况,进行研讨分析,提出下阶段的实验建议。

(2)课题实验的提高、完善。

(2014年4月)a、以课堂教学作为实施课题的主渠道。

b、认真备课,组内进行集体讨论,讨论怎样更有效的体现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

c、积累经验,写出有关论文和报告,就成功与不足之处写好自评。

期间进行阶段性的总结,注意完善研究措施,提高研究成效。

(3)课题实验的后期深入。

(2014年5月)a、研究活动展示:课堂教学展示。

b、结合课题,精心设计数学教学实践活动,检验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运用。

c、收集好研究资料,配合课题做好阶段总结。

d、结合研究活动,讨论研究中出现的问题与收获,聘请专家针对研究情况进行指导,以答疑难、指问题为主,做好延续、深入、提高工作。

3、研究的总结阶段。

(2014年6月-2014年8月)根据研究内容,收集、整理、归类材料,综合研究材料,对课题进行全面、科学的总结以教学经验总结、典型课例、论文表达。

最终在以上成果总结的基础上,对课题进行全面、科学的总结。

写出实践报告,召开成果汇报会。

(三)预期研究成果形式课题的研究报告;教师相关论文;生活化教学活动特色设计方案;学生数学生活经验积累日记;个案分析;数学教学实践活动等。

七、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和课题组成员的分工我校完善了教育科研组织机构,成立了教研室、教研组、课题组、备课组的科研组织网络,成立了由校级主要领导牵头,课题组成员积极参与的科研工作网络。

(1)成立课题领导机构,课题小组成员名单及分工:(2)组长:周胜利副组长:田亚玲(全面负责课题管理工作)具体负责:刘婷(具体负责课题研究管理工作)实验班级:初一(一)班、初二(一)班课题研究的负责教师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已取得本科文凭,参加过“市、县数学骨干教师”的培训,多次承担县进修学校和学区的课题研讨课。

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教研能力和组织能力。

承担实验班教学的教师也都是第一线的青年骨干教师,工作认真,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水平较高,具有严谨的科研态度及较强的教学能力都参与过一些教改实验,我们相信自己一定会成功的!商镇中学2014年2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