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古诗三首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课件 17 古诗三首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课件 17 古诗三首

望洞庭
唐 刘禹锡
湖 光/秋 月/两 相 和 , 潭 面/无 风/镜 未 磨 。 遥 望/洞 庭/山 水 翠 , 白 银/盘 里/一 青 螺 。
理解古诗
互相映衬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湖面的波光
未经打磨的铜镜
诗意:洞庭湖上的秋月光辉和水色交相融和, 湖面无风平静得如同未经打磨的铜镜一样。
诗人为什么要写无风的潭面?
层次梳理
望天 门山
山险水涌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山出帆来
孤帆一片——日边来
山水相映 以动写静
雄伟 秀丽
主旨归纳
《望天门山》这首诗描绘的是天门山夹江 对峙,长江波澜壮阔的雄奇秀丽的景色,表达
状元成才路
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宋] 苏轼
“潭面无风镜未磨”形象、贴切地表 现了千里洞庭风平浪静、安宁温柔的景 象,在月光下别具一种朦胧美。因为只 有“潭面无风”,波澜不惊,湖光和秋 月才能两相协调。
比喻洞庭湖。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比喻洞庭湖中的君山。
状元成才路
诗意:远远望去,洞庭湖山水苍翠如墨, 状元成才路
好似白银盘里托着一枚小小的青螺。
诗意:天门山被长江从中断开。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碧水东流至此回。
由于两山夹峙,浩阔的长江流 经两山间的狭窄通道时,激起
回旋状元成才路,形成波涛汹涌的奇观。
状元成才路 诗意:碧绿的江水向东浩荡奔 流到这里回旋。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诗意:两岸的青山相互对峙,一只小船 从太阳升起的地方悠悠驶来。

17三年级古诗三首上册

17三年级古诗三首上册

17三年级古诗三首上册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古诗有:《夜书所见》、《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望天门山》。

1.《夜书所见》是南宋诗人叶绍翁所作的七言古诗。

萧萧的秋风吹动梧桐叶
落,客船在秋夜中还鸣笛不停。

忽然看到灯下是自己的亲人的影子,不禁思念起家乡的亲人来。

2.《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唐代诗人王维因身居异乡而产生对故乡的思念
之作。

3.《望天门山》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七言绝句。

诗中描绘了天门山被长江
切断的壮观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向往之情。

三年级上册语文书17课古诗三首

三年级上册语文书17课古诗三首

三年级上册语文书17课古诗三首以下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书第 17 课《古诗三首》的翻译及其赏析:《望天门山》- 原文: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 翻译:长江犹如巨斧,劈开天门雄峰,碧绿江水滚滚东流到这里,又回旋向北流去。

两岸青山互相对峙美景难分高下,一只小船从西边落日的地方悠悠驶来。

-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天门山的壮丽景色,通过描绘江水、青山和小船等元素,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诗中的“中断”、“东流”、“相对出”等词语,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天门山的险峻和江水的浩荡。

整首诗气势磅礴,富有感染力。

《饮湖上初晴后雨》- 原文: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 翻译: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微波粼粼,波光艳丽,看起来很美;雨天时,在雨幕的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也显得非常奇妙。

若把西湖比作美人西施,淡妆浓抹都是那么得十分适宜。

-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西湖在晴天和雨天时的不同景色,通过对比,表达了作者对西湖美景的赞美之情。

诗中的“潋滟”、“空蒙”等词语,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西湖的美丽和神秘。

整首诗意境优美,富有诗意。

《望洞庭》- 原文: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 翻译:洞庭湖水色与月光互相辉映,湖面风平浪静,犹如未磨的铜镜。

皓月银辉之下,青翠的君山与清澈的洞庭水浑然一体,望去如同一只雕镂透剔的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

-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洞庭湖的美丽景色,通过描绘湖水、秋月和君山等元素,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诗中的“和”、“镜未磨”、“遥望”等词语,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洞庭湖的宁静和神秘。

整首诗意境优美,富有诗意。

这三首诗都是描绘自然景色的佳作,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同时,这些诗也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和生动形象的描写,展现了中国古代诗歌的独特魅力。

人教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古诗三首PPT课件

人教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古诗三首PPT课件

镜未磨遥
yín
pán
tínɡ
银盘庭
(1)望:从远处看。 (2)洞庭:湖名,在今湖南省北部。 (3)湖光:湖面的波光。 (4)两:指湖光和秋月。 (5)和:和谐,优美。 (6)潭面:指湖面。
(7)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这里一 说是湖面无风,水平如镜。
(8)山:指洞庭湖中的君山。 (9)白银盘:形容平静而又清的洞庭湖面。 (10)青螺:这里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1. 说得太好了,老师佩服你,为你感到骄傲! 2. 你的设计(方案、观点)富有想象力,极具创造性。 3. 我非常欣赏你的想法,请说具体点,好吗? 4. 某某同学的解题方法非常新颖,连老师都没想到,真厉害! 5. 让我们一起为某某喝彩!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也要敢于猜想,善于猜想,这样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三、表扬类
此页为防盗标记页(下载后可删)教师精彩课堂用语(听说读问写)(收藏打印版,此页右键可以删除)
1、谢谢大家听得这么专心。 2、大家对这些内容这么感兴趣,真让我高兴。 3、你们专注听讲的表情,使我快乐,给我鼓励。 4、我从你们的姿态上感觉到,你们听明白了。 5、我不知道我这样说是否合适。 6、不知我说清了没有,说明白了没有。 7、我的解释不知是否令你们满意,课后让我们大家再去找有关的书来读读。 8、你们的眼神告诉我,你们还是没有明白,想不想让我再讲一遍? 9、会“听”也是会学习的表现。我希望大家认真听好我下面要说的一段话。 10、从听课的情况反映出,我们是一个素质良好的集体。 1、谢谢你,你说的很正确,很清楚。 2、虽然你说的不完全正确,但我还是要感谢你的勇气。 3、你很有创见,这非常可贵。请再响亮地说一遍。 4、××说得还不完全,请哪一位再补充。 5、老师知道你心里已经明白,但是嘴上说不出,我把你的意思转述出来,然后再请你学说一遍。 6、说,是用嘴来写,无论是一句话,还是一段话,首先要说清楚,想好了再说,把自己要说的话在心里整理一下就能说清楚。 7、对!说得很好,我很高兴你有这样的认识,很高兴你能说得这么好! 8、我们今天的讨论很热烈,参与的人数也多,说得很有质量,我为你们感到骄傲。 9、说话,是把自己心里的想法表达出来,与别人交流。说时要想想,别人听得明白吗? 10、说话,是与别人交流,所以要注意仪态,身要正,不扭动,眼要正视对方。对!就是这样!人在小时候容易纠正不良习惯,经常 注意哦。

部编版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17课件.古诗三首课件

部编版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17课件.古诗三首课件
多音字
磨 mó(磨刀) 知道儿子今天回家,大爷早早就开 始准备了,自己去院里捉鸡,让老 伴去磨(mò)盘上磨(mó)刀, 。
mò(磨盘)
课文朗读
边听边想: 古诗主要写了什 么?
小喇叭朗读 开始了,点一点 音箱,一起听。
初步感知
初步感知1
1.三首古诗主要写了什么? 《望天门山》描绘了长江流经天门山时的壮观景 象及作者的内心体验。 《饮湖上初晴后雨》作者以生动传神的笔墨描绘 了西湖在不同气候下呈现的不同风姿。 《望洞庭》作者从月夜遥望的角度,通过丰富的 想象和形象的比喻,将月夜的洞庭美景描绘得惟妙惟 肖,跃然纸上。
长江荆江河段以南,是中国第
三大湖,仅次于青海湖、鄱阳 湖,也是中国第二大淡水湖。
字词乐园
会写字
duàn
chǔ
zhì
ɡū
断 楚 至 孤

yǐn
chū
jìnɡ
帆 饮 初 镜
字词乐园
会写字
wèi

yáo
yín
未 磨 遥 银
pán

字词乐园
易错提示
楚:下面部分是“疋”。 孤:左半部分是“子”,不要写成 “犭”。
山色空蒙雨亦奇
你想到了哪些词语? 朦朦胧胧 隐隐约约 若隐若现 ……
面对雨景,诗人 用了一个什么字 来抒发心中赞叹?
重难点解析
诗句赏析
美的化身和代名词
欲把西湖比西子,
都非常合适
淡妆浓抹总相宜。
写出了作者对西 湖晴雨美景的赞 叹之情。
重难点解析
小讨论
诗人为什么把西湖比作西子?二者之间 有什么相似之处?
字词乐园
会认字 yì


组词:人云亦云

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优秀课件

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优秀课件

同音易混字
镜 jìng

字义:利用光学原理特制的各种器具。 如:显微镜。
组词:(镜子)(铜镜)(水平如镜)
字义:地方,处所。如:无人之境。
组词:(境地)(境况)(时过境迁)
运用:这里的环境非常优美,一座座青山连绵起伏,湖面水平如 镜,倒映着湖边杨柳的倩影。


宜 庭
磨盘
多音字
读一读下面的句子,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1.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 总相宜。 2.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
《望天门山》中描写了 长江 和 天门 山。
学习三首古诗词,要借助注释理解诗意,读古诗,
~~~~~~~~~~~~~~~~~~~~~~
想象画面,抓住重点词句体会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 ~~~~~~~~~~~~~~
记忆默写《望天门山》注意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进行, 学习《饮湖上初晴后雨》和《望洞庭》时,重点品读 比喻修辞的运用。

雨亦奇
晴雨皆美


比西子
浓淡俱佳
后 淡妆浓抹
比喻贴切

总相宜
《饮湖上初晴后雨》通过描写西湖在不同 天气下呈现的不同风姿,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的 喜爱之情。


洞唐 庭刘
禹 锡
这是课后第2题哦!
和:指波光和 月色融为一体。
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 铜磨成。这里是说水面 无风,波平如镜。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语文要素
诗的前两句:第一句中的“和”字用得非常巧妙,形 象地勾画出秋夜中洞庭湖水色和明月清光辉映成趣、水 天一色的融合画面。
诗的后两句:作者从“望”字入手,近望到“水月交 融”、“湖平如镜”;远望到“洞庭山水”、“犹如青 螺”。近景美妙、别致;远景迷蒙、奇丽。

三年级古诗三首上册全部

三年级古诗三首上册全部

三年级古诗三首上册全部三年级古诗三首上册为:《山行》、《赠刘景文》、《夜书所见》,具体内容如下:1、山行(唐)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字词注释山行:在山中行走。

远上:登上远处的。

寒山:深秋季节的山。

石径:石子的小路。

斜:为倾斜的意思。

深:另有版本作“生”。

(“深”可理解为在云雾缭绕的的深处;“生”可理解为在形成白云的地方)车:轿子。

坐:因为。

霜叶:枫树的叶子经深秋寒霜之后变成了红色。

枫林晚:傍晚时的枫树林。

红于:比……更红,本文指霜叶红于二月花。

白话译文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上山,在那白云深处,居然还有人家。

停下车来,是因为喜爱这深秋枫林晚景。

枫叶秋霜染过,艳比二月春花。

2、赠刘景文(宋)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菊绿时。

词语注释⑴刘景文:刘季孙,字景文,工诗,时任两浙兵马都监,驻杭州。

苏轼视他为国士,曾上表推荐,并以诗歌唱酬往来。

⑵荷尽:荷花枯萎,残败凋谢。

擎:举,向上托。

雨盖:旧称雨伞,诗中比喻荷叶舒展的样子。

⑶菊残:菊花凋谢。

犹:仍然。

傲霜:不怕霜动寒冷,坚强不屈。

⑷君:原指古代君王,后泛指对男子的敬称,您。

须记:一定要记住。

⑸正是:一作“最是”。

橙黄橘绿时:指橙子发黄、橘子将黄犹绿的时候,指农历秋末冬初。

作品译文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3、夜书所见(宋)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词句注释①萧萧:风声。

②客情:旅客思乡之情。

③挑:用细长的东西拨动。

④促织:俗称蟋蟀,有的地区又叫蛐蛐。

⑤篱落:篱笆。

白话译文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游子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三年级上册《古诗三首》的生字词

三年级上册《古诗三首》的生字词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古诗三首》生字词一、《山行》生字词解析1.“寒”:-读音:hán。

-结构:上下结构。

-释义:冷,与“暑”相对。

如“寒冷”。

在诗中“远上寒山石径斜”描绘出深秋时节山林的清冷。

-组词:寒冷、严寒、寒冬。

2.“径”:-读音:jìng。

-结构:左右结构。

-释义:小路。

诗中的“石径”即石头铺成的小路。

-组词:小径、径直、途径。

3.“斜”:-读音:xié。

-结构:左右结构。

-释义:不正,跟平面或直线既不平行也不垂直的。

在诗中形容山路蜿蜒。

-组词:倾斜、歪斜、斜阳。

二、《赠刘景文》生字词解析1.“赠”:-读音:zèng。

-结构:左右结构。

-释义:把东西无代价地送给别人。

诗题“赠刘景文”表明这首诗是送给刘景文的。

-组词:赠送、赠礼、赠品。

2.“刘”:-读音:liú。

-结构:左右结构。

-释义:姓氏。

-组词:姓刘。

3.“盖”:-读音:gài。

-结构:上下结构。

-释义:有遮蔽作用的东西。

诗中“荷尽已无擎雨盖”里的“盖”指荷叶。

-组词:盖子、锅盖、瓶盖。

4.“菊”:-读音:jú。

-结构:上下结构。

-释义:多年生草本植物,秋天开花,是观赏植物,有的花可以入药,亦可作饮料。

如“菊花”。

-组词:菊花、秋菊、菊展。

5.“残”:-读音:cán。

-结构:左右结构。

-释义:不完全,余下的。

诗中“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里的“残”形容菊花凋谢。

-组词:残缺、残阳、残废。

6.“君”:-读音:jūn。

-结构:上下结构。

-释义:对对方的尊称。

在诗中“君须记”是对刘景文说你要记住。

-组词:君子、君主、诸君。

三、《夜书所见》生字词解析1.“挑”:-读音:tiǎo。

-结构:左右结构。

-释义:用竿子棍棒等的一头举起或支起。

诗中“知有儿童挑促织”里的“挑”是指儿童用小棍拨弄蟋蟀。

-组词:挑灯、挑拨、挑战。

2.“促”:-读音:cù。

-结构:左右结构。

三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三首生字

三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三首生字

三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三首生字以下是三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三首的生字:
1、《山行》
寒:寒冷的意思。

径:小路的意思。

斜:倾斜的意思。

霜:霜降的意思。

赠:赠送的意思。

刘:姓氏。

盖:盖住的意思。

菊:菊花的意思。

残:残败的意思。

君:君子的意思。

橙:橙子的意思。

2、《赠刘景文》
犹:仍然的意思。

傲:傲慢的意思。

橘:橘子的意思。

寒:寒冷的意思。

径:小路的意思。

斜:倾斜的意思。

霜:霜降的意思。

赠:赠送的意思。

刘:姓氏。

盖:盖住的意思。

菊:菊花的意思。

残:残败的意思。

君:君子的意思。

橙:橙子的意思。

3、《夜书所见》
萧:萧瑟的意思。

梧:梧桐树的意思。

叶:叶子,也可以是书签的意思。

江:江河的意思。

送:送别,也可以是送走的意思。

挑:挑动,也可以是挑选的意思。

查:检查,也可以是查访的意思。

促:催促,也可以是促成的意思。

忆:回忆,也可以是记忆的意思。

识:认识,也可以是标识的意思。

三年级上册语文课件-17 古诗三首 人教(部编版)(共46张PPT)

三年级上册语文课件-17 古诗三首 人教(部编版)(共46张PPT)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诗意:碧绿的江水向东浩荡奔 流到这里回旋。
状元成才路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诗意:两岸的青山相互对峙,一只小船 从太阳升起的地方悠悠驶来。
这两句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上句写望 中所见的天门山的雄姿,下句则点醒“望” 的立脚点。诗人并不是站在岸上的某一个 地方遥望天门山,他“望”的立脚点便是 从“日边来”上的“一片孤帆”。
我会写
断 楚 至 孤 帆 饮
初 镜 未 磨 遥 银 盘
词语解释
【中断】从中间断开。 【出】高高地耸出。 【孤帆】一只小船。帆:挂在桅杆上的布篷,常被用来指船。 【饮湖上】在西湖的船上饮酒。 【潋滟】波光闪动的样子。
【空蒙】云雾迷茫的样子。 【西子】即西施,春秋时代越国的美女。
【淡妆】淡雅朴素的装扮。
状元成才路
衣巷》《石头城》等。
望洞庭
唐 刘禹锡
湖 光/秋 月/两 相 和 ,
潭 面/无 风/ 镜未磨。
遥 望/洞 庭/ 山水翠,
白 银/盘 里/ 一青螺。
理 解 古 诗
互相映衬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湖面的波光 未经打磨的铜镜
诗意:洞庭湖上的秋月光辉和水色交相融和, 湖面无风平静得如同未经打磨的铜镜一样。
资 料 袋
天门山:
位于安徽省和县与芜湖市长江
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
的叫东梁山(古代又称博望山)。 两山隔江对峙,形同天设的门户, 天门由此得名。
望天门山
[唐]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自由读一读古诗, 对照注释,说说每 句诗是什么意思。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古诗译文及赏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古诗译文及赏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写景的古诗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材共选入9首古诗,包括第4课和第17课的《古诗三首》以及课后日积月累中的3首古诗。

这些诗歌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作品中都运用了较多笔墨去写景抒情。

下边按纯写景抒情、写景叙事抒情和写景写人抒情三大类型分别整理分享这些诗歌的原文和译文。

第一部分纯写景抒情山行[唐]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译文】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上山,在那白云升腾的地方居然还有几户人家。

停下马车是因为喜爱深秋枫林的晚景,枫叶秋霜染过,艳比二月春花。

【赏析】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

诗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

这些景物不是并列的处于同等地位,而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有主有从,有的处于画面的中心,有的则处于陪衬地位。

简单来说,前三句是宾,第四句是主,前三句是为第四句描绘背景、创造气氛,起铺垫和烘托作用的。

首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由下而上,写一条石头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满秋意的山峦。

“寒”字点明深秋季节;“远”字写出山路的绵长;“斜”字照应句首的“远”字,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

由于坡度不大,故可乘车游山。

次句“白云深处有人家”,描写诗人山行时所看到的远处风光。

一个“深”字,形象地表现了白云升腾、缭绕和飘浮种种动态,也说明山很高。

“有人家”三字会使人联想到炊烟袅袅,鸡鸣犬吠,从而感到深山充满生气,没有一点儿死寂的恐怖。

“有人家”三字还照应了上句中的“石径”,因为这“石径”便是山里居民的通道。

对这些景物,诗人只是在作客观的描述。

虽然用了一个“寒”字,也只是为了逗出下文的“晚”字和“霜”字,并不表现诗人的感情倾向。

它毕竟还只是在为后面的描写蓄势—勾勒枫林所在的环境。

“停车坐爱枫林晚”便不同了,倾向性已经很鲜明,很强烈了。

那山路、白云、人家都没有使诗人动心,这枫林晚景却使得他惊喜之情难以抑制。

为了要停下来领略这山林风光,竟然顾不得驱车赶路。

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17课古诗三首

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17课古诗三首

古诗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民族特色。

在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17课中,我们向孩子们介绍了三首经典的古诗,分别是《静夜思》、《登鹳雀楼》和《将进酒》。

这些古诗不仅具有美妙的艺术表达,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人生智慧。

《静夜思》这首古诗由唐代诗人李白所作,以其清新的意境和深远的情感而著称。

在这首诗中,诗人借助夜晚的静谧,表达了对远方亲友的思念之情,勾勒出诗人内心深处的孤寂与渴望。

这首诗用“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开篇,巧妙地描绘了夜晚的宁静和月光的明亮,而“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则更是表达了宗敬的思念之情。

通过这首古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眷恋之情,也让我们在诗意之中重新审视自己对亲情和友情的珍视。

《登鹳雀楼》这首古诗则由唐代文学家王之涣所作,以其豪放的气势和高远的情感而著称。

这首诗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开篇,展现出诗人对大自然壮观景象的赞叹之情。

而接下来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则抒发了诗人对自身向上追求的豪情壮志。

通过这首古诗,我们可以深刻感受到诗人对自然景色和人生志向的交融,也让我们明白了在追求梦想和力争上游中所需要的毅力和勇气。

《将进酒》这首古诗由唐代文学家李白所作,以其豪放的气势和豪迈的情感而著称。

在这首诗中,诗人借酒助兴,表达了对自身境遇和人生价值的思考和追求。

诗人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开篇,展现了生命的短暂和无常。

而接下来的“武陵一片愁,百岁苦忧何时休”则深刻描绘了诗人个人的历史命运和沉重的心境。

通过这首古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生命的珍视和对真情的追求,也让我们在琼浆玉液之中重新审视自己对人生的态度和对价值的把握。

古诗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是对人生、天地和人情的深刻反思。

通过对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的学习,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古人对生活和内心的倾诉,更可以从中获得独特的人生智慧和情感滋养。

愿我们在欣赏古诗的也能够在现实生活中珍惜每一个真实的相遇、每一次真挚的情感,让我们的生命因此变得更加丰盈和充实。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古诗三首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古诗三首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古诗三首一、《春天的车站》
黄昏的车站
人们匆匆赶路的车站
奶奶,生气的小狗,小朋友,小马车
大姐姐的大提琴声
它们都在车站等候
等候春天的到来
车站里的树
和树上的小鸟
都在唱着欢快的歌
小河一溜烟地流过车站
唱着春天的歌
我赶到车站
看到的是春天
春天来了
二、《绿色的河水》
我住在绿色的河水边
河水清澈见底
鱼儿在水中欢快地游来游去绿色草地上开满了鲜花
红的、黄的、蓝的
花开得那么美丽
我喜欢蓝天
蓝天辽阔无边
有飞鸟在天空中飞翔
它们像画家在画画
我喜欢自由的风
风轻轻地吹过
给花儿和我带来清凉
我住在绿色的河水边
生活在大自然的怀抱中三、《小白云》
小白云像棉花糖
悄悄地飘在天空上
它变成了一只小兔子
又变成了一头小羊
天空中有一只小鸟
它唱着美妙的歌
小白云听了,笑了
笑得像一朵白云
小白云飘进我的窗户
我许了一个愿
希望它永远不要走
结束语:
这篇文章介绍了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的三首古诗。

第一首古诗《春天的车站》描写了一个忙碌而充满生机的春天车站。

第二首古诗《绿色的河水》描述了住在绿色河水边的孩子的生活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第三首古诗《小白云》讲述了一个可爱的小白云在天空和孩子之间的互动。

通过这些古诗,孩子们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和春天的到来。

希望孩子们能够在阅读这些古诗的同时,培养对自然和诗歌的热爱。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必背课文内容汇总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必背课文内容汇总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必背课文内容汇总语文园地一(必背)所见[清]袁枚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4、古诗三首(必背)山行唐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赠刘景文宋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残菊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菊绿时。

夜书所见宋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6、秋天的雨(2自然段必背)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

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

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

金黄色是给田野的,看,田野像金色的海洋。

橙红色是给果树的,橘子、柿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菊花仙子得到的颜色就更多了,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美丽的菊花在秋雨里频频点头。

语文园地二(必背)秋高气爽天高云淡秋风习习一叶知秋金桂飘香层林尽染五谷丰登果实累累春华秋实语文园地三(必背)灯不拨不亮,理不辩不明。

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

一时强弱在于力,万古胜负在于理。

语文园地四(必背)人心齐,泰山移。

二人同心,其利断全。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17、古诗三首(必背)望天门山[唐]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饮湖上初晴后雨望洞庭[宋]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望洞庭湖[唐]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语文园地六(必背)早发白帝城[唐]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语文园地七(必背)采莲曲[唐]王昌龄荷叶罗裙一色截,千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21、大自然的声音(必背2、3自然段)风,是大自然的音乐家,他会在森林里演奏他的手风琴。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古诗词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古诗词

三sān年nián级jí上shànɡ册cè所suǒ见jiàn[清qīnɡ] 袁yuán枚méi牧mù童tónɡ骑qí黄huánɡ牛niú,歌ɡē声shēnɡ振zhèn林lín樾yuè。

意yì欲yù捕bǔ鸣mínɡ蝉chán,忽hū然rán闭bì口kǒu立lì。

古ɡǔ诗sh ī三s ān 首sh ǒu山sh ān行x ín ɡ [唐t án ɡ] 杜d ù牧m ù 远yu ǎn 上sh àn ɡ寒h án 山sh ān 石sh í 径j ìn ɡ 斜xi é, 白b ái 云y ún深sh ēn 处ch ù 有y ǒu 人r én 家ji ā。

停t ín ɡ 车ch ē 坐zu ò 爱ài 枫f ēn ɡ 林l ín 晚w ǎn , 霜shu ān ɡ 叶y è 红h ón ɡ 于y ú 二èr 月yu è 花hu ā。

赠z èn ɡ 刘li ú 景j ǐn ɡ 文w én[宋s òn ɡ] 苏s ū 轼sh ì荷h é 尽j ìn 已y ǐ 无w ú 擎q ín ɡ 雨y ǔ 盖ɡài ,菊j ú 残c án 犹y óu 有y ǒu 傲ào 霜shu ān ɡ 枝zh ī。

一y ì 年ni án 好h ǎo 景j ǐn ɡ 君j ūn 须x ū 记j ì,正zh èn ɡ 是sh ì 橙ch én ɡ 黄hu án ɡ 橘j ú 绿l ǜ 时sh 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古诗 三首
习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3个字,掌握多音字“挑”。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重点) •3.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歌的意境和感情,激发和培养 学习古诗的兴趣。(重难点) •4.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和思念家乡的感情。(重点 )
•杜牧(mù)(803—约852),字牧之,京 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tánɡ)代 杰出的诗人、散文家。其作品在晚唐成就 很高。他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他的 诗豪放、旷达、俊逸。诗文收录在《樊川 文集》中。代表作品有《清明》《阿房宫 赋》等。

• 叶绍(shào)翁,字嗣(sì)宗 ,号靖逸,南宋诗人。其诗以七言绝 句最佳,写景抒情,字句精丽,长于 白描。有的写江南水乡景色,颇有风 味;有的写田家的生活片段,平易含蓄 ,词淡意远,耐人寻味。诗作以《游 园不值》《夜书所见》最为著名。
我会认
• jìng xié zèng liú
cán
•石 径 斜
•残:残败、枯萎。 •犹:还,尚且。 •君:对对方的尊称,相当于“您”
•【译文】 • 荷花凋谢,连那遮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 有那开败了的菊花的花枝还傲霜凌寒。一年中最 好的景致您一定要记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黄、橘 子青绿的时节。
•整体赏 析
• 《赠刘景文》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作于宋哲 宗元祐五年(1090年),是送给好友刘景文的一首勉励诗。此诗托物言志,意 境高远。 •前两句说“荷尽”“菊残”仍要保持傲霜凌寒的气节,后两句通过“橙黄橘 绿”来勉励朋友困难只是一时的,要乐观向上,切莫意志消沉。表现了诗人的 广阔胸襟和对同处窘境中友人的劝勉和支持。 •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诗人以“荷尽”“菊残”写出秋 末的特征。“已无”与“犹有”形成对比,歌颂了菊花傲视风霜的气节,表达 了诗人的敬佩、赞美之情。 •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两句诗告诫朋友要记住“好景”, 即秋天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美丽景象。橙子的金黄、橘子的青绿,把深秋的 景色点缀得色彩鲜明、富有生气,而少了秋天万物凋零的悲凉之感。
•苏(sū)轼(shì)(1037—1101)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 川)人,北宋(sònɡ)文学家,“唐宋 八大家”之一。他与父亲苏洵、弟弟苏 辙都是大文豪,世称“三苏”。其诗词 清新豪放,善用夸张和比喻,在艺术表 现上独具一格。代表作品有《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念奴娇·赤壁怀古》 等。
• 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 • 诗里写了山路、白云、人家、红叶等景物,构成了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 。这些景物不是并列的处于同等地位,而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有主有次,有 的处于画面的中心,有的则处于陪衬地位。简单来说,前两句为后两句描绘背 景、创造气氛,起铺垫和烘托作用,后两句才是画面的中心。 • 第三句和第四句是因果关系。为什么“停车坐爱枫林晚”?因为“霜叶 红于二月花”。诗人惊喜地发现在夕晖晚照下,枫叶流丹,层林如染,比江南 二月的春花还要火红,还要艳丽。 • 更难能可贵的是,诗人通过这一片红色,看到了秋天像春天一样的生命 力,使秋天的山林呈现出一种热烈的、生机勃勃的景象。
•【注释】 • 寒山:深秋时节的山 。
• 径:小路。 • 生:产生,生出。 • 坐:因为。 • 于:比。
•【译文】 • 秋天,登上深山,小路弯弯曲曲,白云缭 绕的深山之间,隐约可以看见几户人家。诗人之 所以禁不住停下车来,是因为太喜欢看这晚秋的 枫叶,经秋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里的鲜花还要 红艳。
•整体赏 析
•黄• 橘•绿《”赠的刘描景写文,》突通出过了对菊“花荷傲尽霜”凌“寒菊的残气”节“,橙
勉励• 友人珍惜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
切莫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夜书所见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注释】 • 夜书:晚上写。 •萧萧:风声。 •客:漂泊在外的人。 •知:料想,猜想。 •挑:用细长的物件逗引。
赠 刘景文 残(残疾)
•yóu
ào
jūn
•犹(犹如) 傲(骄傲) 君(君子)
• chéng

• 橙(橙黄)
橘(橘子)
•hán
•寒(寒冷) •
•xié
•斜(斜线)
•zèng
•赠(赠送)
我会写
•jìng
•径(山径)
•shuāng
•霜(霜叶)
•liú
•刘(刘海儿)
•gài
•盖(盖子) •
•cán
•残(残疾)
•促织:俗称蟋蟀,也叫蛐 蛐。
•篱落:篱笆,
•【译文】 • 萧萧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 江上的秋风让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 家乡。他忽然看见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孩 子们在捉蟋蟀。
•整体赏 析
• 《夜书所见》是南宋诗人叶绍翁所作的七言古诗。 • 诗的前两句写景,借落叶飘飞、秋风瑟瑟、寒气袭人烘托游子漂泊流浪、孤单寂寞 的凄凉之感。“萧萧”的风声反衬出秋夜的寂静;来自江上的阵阵秋风,触发了羁旅行 客的孤寂情怀。西晋文学家张翰,在洛阳做官,见秋风起,因思念故乡的莼(chún) 菜羹和鲈(lú)鱼脍(kuài),就辞官回家了。此诗作者耳闻秋风之声,牵动了旅 中情思,也怅然欲归。这两句用“梧叶”“寒声”和“江上秋风”写出了秋意的清冷, 实际上是用以衬托客居心境的凄凉。 • 后两句写儿童夜捉蟋蟀,兴致高昂,巧妙地反衬悲情,更显客居他乡的孤寂无奈。 诗人意绪纷繁,难以入睡,转身步出户外,以排遣萦绕心头的羁思离愁,但眼前的夜景 又给他以新的感受。那茫茫的夜色中,闪现在篱落间的灯火,不正是“儿童挑促织”吗 ?这种无忧无虑、活泼天真的举动,与诗人的凄然情伤、低回不已形成鲜明的对比。暗 夜中的一盏灯光,在诗人心灵的屏幕上映现出童年生活的片断,眼前之景与心中之情相 遇合,使诗人陷入了对故乡的深沉思念之中。他以“篱落一灯”隐喻自己的“孤栖天涯 ”,借景物传达一片思乡之情。 • 该诗以景衬情,动静结合,以梧叶声和风声衬出秋夜的寂静。还运用了对比手法, 以儿童夜捉促织的乐景反衬自己客居他乡的悲情。
• • 《山行》通过描写深秋山中枫林的景
•色爱,之表情达文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最是/橙黄/橘绿时。
•【注释】 • 刘景文:诗人的好朋友。 •尽:达到极端,这里指凋谢。 •无:没有。
•擎雨盖:遮雨的盖子,这里指荷 叶。
•chéng
•橙(橙黄)
我会写
•jú
•菊(菊花)
•jūn
•君(君子)
•sòng
••tiǎo
•送(送别) •挑(挑战 )
多音字
•tiǎo(挑战)
•挑
•tiāo(挑选)

•串句记忆: •奶奶挑(tiǎo)起门帘,走到院子里的小桌旁挑(tiāo)拣起黄豆来。
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