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古诗三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古诗 三首
习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3个字,掌握多音字“挑”。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重点) •3.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歌的意境和感情,激发和培养 学习古诗的兴趣。(重难点) •4.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和思念家乡的感情。(重点 )
•杜牧(mù)(803—约852),字牧之,京 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tánɡ)代 杰出的诗人、散文家。其作品在晚唐成就 很高。他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他的 诗豪放、旷达、俊逸。诗文收录在《樊川 文集》中。代表作品有《清明》《阿房宫 赋》等。
•黄• 橘•绿《”赠的刘描景写文,》突通出过了对菊“花荷傲尽霜”凌“寒菊的残气”节“,橙
勉励• 友人珍惜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
切莫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夜书所见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注释】 • 夜书:晚上写。 •萧萧:风声。 •客:漂泊在外的人。 •知:料想,猜想。 •挑:用细长的物件逗引。
•【注释】 • 寒山:深秋时节的山 。
• 径:小路。 • 生:产生,生出。 • 坐:因为。 • 于:比。
•【译文】 • 秋天,登上深山,小路弯弯曲曲,白云缭 绕的深山之间,隐约可以看见几户人家。诗人之 所以禁不住停下车来,是因为太喜欢看这晚秋的 枫叶,经秋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里的鲜花还要 红艳。
•整体赏 析
•残:残败、枯萎。 •犹:还,尚且。 •君:对对方的尊称,相当于“您”
•【译文】 • 荷花凋谢,连那遮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 有那开败了的菊花的花枝还傲霜凌寒。一年中最 好的景致您一定要记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黄、橘 子青绿的时节。
•整体赏 析
• 《赠刘景文》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作于宋哲 宗元祐五年(1090年),是送给好友刘景文的一首勉励诗。此诗托物言志,意 境高远。 •前两句说“荷尽”“菊残”仍要保持傲霜凌寒的气节,后两句通过“橙黄橘 绿”来勉励朋友困难只是一时的,要乐观向上,切莫意志消沉。表现了诗人的 广阔胸襟和对同处窘境中友人的劝勉和支持。 •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诗人以“荷尽”“菊残”写出秋 末的特征。“已无”与“犹有”形成对比,歌颂了菊花傲视风霜的气节,表达 了诗人的敬佩、赞美之情。 •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两句诗告诫朋友要记住“好景”, 即秋天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美丽景象。橙子的金黄、橘子的青绿,把深秋的 景色点缀得色彩鲜明、富有生气,而少了秋天万物凋零的悲凉之感。
•促织:俗称蟋蟀,也叫蛐 蛐。
•篱落:篱笆,
•【译文】 • 萧萧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 江上的秋风让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 家乡。他忽然看见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孩 子们在捉蟋蟀。
•整体赏 析
• 《夜书所见》是南宋诗人叶绍翁所作的七言古诗。 • 诗的前两句写景,借落叶飘飞、秋风瑟瑟、寒气袭人烘托游子漂泊流浪、孤单寂寞 的凄凉之感。“萧萧”的风声反衬出秋夜的寂静;来自江上的阵阵秋风,触发了羁旅行 客的孤寂情怀。西晋文学家张翰,在洛阳做官,见秋风起,因思念故乡的莼(chún) 菜羹和鲈(lú)鱼脍(kuài),就辞官回家了。此诗作者耳闻秋风之声,牵动了旅 中情思,也怅然欲归。这两句用“梧叶”“寒声”和“江上秋风”写出了秋意的清冷, 实际上是用以衬托客居心境的凄凉。 • 后两句写儿童夜捉蟋蟀,兴致高昂,巧妙地反衬悲情,更显客居他乡的孤寂无奈。 诗人意绪纷繁,难以入睡,转身步出户外,以排遣萦绕心头的羁思离愁,但眼前的夜景 又给他以新的感受。那茫茫的夜色中,闪现在篱落间的灯火,不正是“儿童挑促织”吗 ?这种无忧无虑、活泼天真的举动,与诗人的凄然情伤、低回不已形成鲜明的对比。暗 夜中的一盏灯光,在诗人心灵的屏幕上映现出童年生活的片断,眼前之景与心中之情相 遇合Biblioteka Baidu使诗人陷入了对故乡的深沉思念之中。他以“篱落一灯”隐喻自己的“孤栖天涯 ”,借景物传达一片思乡之情。 • 该诗以景衬情,动静结合,以梧叶声和风声衬出秋夜的寂静。还运用了对比手法, 以儿童夜捉促织的乐景反衬自己客居他乡的悲情。
•苏(sū)轼(shì)(1037—1101)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 川)人,北宋(sònɡ)文学家,“唐宋 八大家”之一。他与父亲苏洵、弟弟苏 辙都是大文豪,世称“三苏”。其诗词 清新豪放,善用夸张和比喻,在艺术表 现上独具一格。代表作品有《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念奴娇·赤壁怀古》 等。
• • 《山行》通过描写深秋山中枫林的景
•色爱,之表情达。了诗人对秋天、对大自然美景的热
赠刘景文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最是/橙黄/橘绿时。
•【注释】 • 刘景文:诗人的好朋友。 •尽:达到极端,这里指凋谢。 •无:没有。
•擎雨盖:遮雨的盖子,这里指荷 叶。
•chéng
•橙(橙黄)
我会写
•jú
•菊(菊花)
•jūn
•君(君子)
•sòng
••tiǎo
•送(送别) •挑(挑战 )
多音字
•tiǎo(挑战)
•挑
•tiāo(挑选)

•串句记忆: •奶奶挑(tiǎo)起门帘,走到院子里的小桌旁挑(tiāo)拣起黄豆来。
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 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 • 诗里写了山路、白云、人家、红叶等景物,构成了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 。这些景物不是并列的处于同等地位,而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有主有次,有 的处于画面的中心,有的则处于陪衬地位。简单来说,前两句为后两句描绘背 景、创造气氛,起铺垫和烘托作用,后两句才是画面的中心。 • 第三句和第四句是因果关系。为什么“停车坐爱枫林晚”?因为“霜叶 红于二月花”。诗人惊喜地发现在夕晖晚照下,枫叶流丹,层林如染,比江南 二月的春花还要火红,还要艳丽。 • 更难能可贵的是,诗人通过这一片红色,看到了秋天像春天一样的生命 力,使秋天的山林呈现出一种热烈的、生机勃勃的景象。

• 叶绍(shào)翁,字嗣(sì)宗 ,号靖逸,南宋诗人。其诗以七言绝 句最佳,写景抒情,字句精丽,长于 白描。有的写江南水乡景色,颇有风 味;有的写田家的生活片段,平易含蓄 ,词淡意远,耐人寻味。诗作以《游 园不值》《夜书所见》最为著名。
我会认
• jìng xié zèng liú
cán
•石 径 斜
赠 刘景文 残(残疾)
•yóu
ào
jūn
•犹(犹如) 傲(骄傲) 君(君子)
• chéng

• 橙(橙黄)
橘(橘子)
•hán
•寒(寒冷) •
•xié
•斜(斜线)
•zèng
•赠(赠送)
我会写
•jìng
•径(山径)
•shuāng
•霜(霜叶)
•liú
•刘(刘海儿)
•gài
•盖(盖子) •
•cán
•残(残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