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必修三复习提纲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复习提纲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复习提纲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复习提纲高中政治必修三(人教版)复提纲思想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复提纲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一、文化是什么1、文化的定义和产生过程文化是指人类在经济、政治等方面之外的精神活动及其产物。

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结果。

二、文化的力量1、文化的内容和作用内容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意识形态部分,以及自然科学、技术、语言、文字等非意识形态部分。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三、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1、文化与经济、政治的互动关系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一定的经济和政治决定了一定的文化,而文化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和经济,给予其重大影响。

四、文化对人的影响1、文化对人的影响表现和特点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文化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

五、文化塑造人生1、优秀文化对人的塑造作用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也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发展中国家不仅在经济发展上面临挑战,也在文化发展上面临挑战。

为增强文化竞争力,必须将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弘扬民族精神,优先发展教育和科技。

3、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关系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相互促进。

人的全面发展会创造更多的物质文化财富,改善人民的生活。

而物质文化条件的充分发展又会推动人的全面发展。

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水平的提高是一个永无休止的历史过程,人的全面发展也是一个永无休止的过程。

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一、异彩纷呈的民族文化1、民族文化的多样性表现在哪些方面?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主要表现在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上。

民族节日蕴含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和道德伦理等文化优势,是民族历史文化的积淀。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知识点总结暨背诵提纲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知识点总结暨背诵提纲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知识点总结暨背诵提纲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第一课文化与社会考点1文化的内涵与社会作用1.文化的内涵:(1)文化的含义:“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它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2)文化的特点:①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理解】①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

②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③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

②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理解】①文化具有丰富的形式,如思想、理论、信念、、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

②文化活动包括文化的生产、传播、研究、积累的过程。

③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物离不开物质载体。

2.文化的社会作用:文明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天下、改造天下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考点2文明与经济、政治的关系1.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

(1)经济、政治决意文明。

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政治、经济所决定。

(2)文化对政治、经济具有反作用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3)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

【理解】上述关系可以参照哲学中“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

2.文明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1)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的表现:第一,科学技术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第二,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对推动经济建设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第三,图书出版、影视音像等文明产业快速发展,文明消费更加丰富,文明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2)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的表现:第一,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

高中政治必修三复习提纲

高中政治必修三复习提纲

政治必修3复习提纲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第一课文化与社会第一框体味文化1.文化现象的普遍性与特殊性(1)普遍性①回顾人类社会发展历程,文化现象无时不在。

②环顾我们身边的生活,文化现象无处不在。

(2)特殊性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区域的文化,无不呈现出各自特有的色彩。

2.文化的内涵文化生活中所讲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3.文化的特点(1)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

有了人类社会才有文化,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2)每个人的文化素养,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3)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3.文化的形式(1)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都属于文化。

(2)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积累的过程,都是文化活动。

4.文化的作用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这种影响,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②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文化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给予经济、政治以重大影响③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4文化塑造人生⑴优秀的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⑵优秀的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⑶优秀的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第二框文化与经济、政治(关系)1.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1)经济、政治决定文化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

(2)文化反作用于经济、政治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给予经济、政治以重大影响。

①文化既有古今和地域之别,又有先进与落后、腐朽之分。

政治必修3复习提纲.doc

政治必修3复习提纲.doc

思想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第一部分文化与生活1.运用文化与政治、经济关系来答题文化与政治经济、经济相互影响A.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政治、经济的反映。

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政治、经济决定B.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不同的文化对政治、经济的影响不同,先进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文化会阻碍社会的发展文化与政治、经济相互交融A.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B.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2.运用文化的力量(作用)来答题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成长的历程中,还表现在民族与国家的发展历史中优秀的文化塑造着人生,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不同的文化对政治、经济的影响不同,先进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文化会阻碍社会的发展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已经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3.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来答题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坏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以及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文化对人的影响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生。

优秀的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4.运用文化的影响来答题(见上述123点)第二部分文化传承与创新1.从尊重文化多样性的角度来答题文化的多样性通过民族节II和文化遗产表现出来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和保存其他民族文化;尊重文化多样性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2.怎样正确认识和对待传统文化正确认识:A.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它在世代相传中保畀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因时而变B.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它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中创造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正确对待: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高中政治必修3重要知识提纲

高中政治必修3重要知识提纲

高中政治必修3重要知识提纲高中政治必修3重要知识提纲我们很多学生都认为学习必修三的政治内容是最轻松的,因为必修三的知识概念都很简单,只要平时稍加复习,考试就能考出好成绩。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中政治必修3重要知识,希望对大家有用! 高中政治必修3知识文化传承与创新1、了解文化的多样性及其作用、学会尊重文化的多样性(P31—32)(1)文化的多样性及其作用: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不同民族和国家文化的内容形式各具特色.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尊重文化多样性既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2)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是: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文化,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2、如何尊重文化多样性?(P32—33)(1)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2)尊重文化多样性,就要尊重和保存不同的民族文化.世界各民族都以其鲜明的民族特色丰富了世界文化,共同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尊重和保存不同的民族文化,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3)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平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3、了解文化传播的途径(P34—36)(1)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2)人口迁徙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之一.(3)教育是文化传播的又一重要途径.(4)现代信息技术、大众传媒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4、了解传统文化的主要形式和基本特征(P39—42)(1)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从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等在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延续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文化的继承性.(2)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特征.5、认识传统文化的作用(对社会与人的发展)(P42)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经济、政治的变化,传统文化的相应内容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6、如何正确地对待传统文化(P43—44)①首先,要有正确的态度,就是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要辩证地认识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②其次,还要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P44).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它们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要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高中政治必修3必背知识传统文化1、传统文化的继承传统习俗的继承(传统习俗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传统建筑的继承(传统建筑是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传统文艺的继承(传统文艺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思想的继承(传统思想是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2 、传统文化的特点(1)继承性(2)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最新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知识点总结暨背诵提纲

最新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知识点总结暨背诵提纲

最新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知识点总结暨背诵提纲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第一课:文化与社会考点1:文化的内涵与社会作用文化的内涵包括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既包括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也包括非意识形态的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部分。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文化具有丰富的形式,如思想、理论、信念、、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

文化活动包括文化的生产、传播、研究、积累的过程。

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

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政治、经济所决定。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

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科学技术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对推动经济建设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图书出版、影视音像等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文化消费更加丰富,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

随着世界多极化的发展,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考点3:文化与综合国力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我国将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目的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这表明文化对国家和民族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文化对人的影响主要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文化会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其中交往行为表现为交往时使用的语言、符号、器物等,交往方式则与价值观念、风俗惯和文化程度等有关。

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复习提纲

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复习提纲

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复习提纲高三的同学们在开始准备高考复习的时候,要对知识有个整体的把握,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分点进行系统的复习,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复习提纲,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复习提纲(一)1.当代文化生活特点:文化生活色彩斑斓,文化选择多样化原因:①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②文化产业的发展;③大众传媒的影响;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2、当代文化生活的“喜”和“忧”:①一方面,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给文化生活带来了许多可喜的变化;另一方面,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也引发了令人忧虑的现象。

②措施:(政府)加强管理、正确引导;(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个人)提高眼力,拒绝污染,加强自身思想道德修养和知识文化修养。

3、对策:发展大众文化①文化需求的特点: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②什么是我们所提倡的大众文化?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4、如何看待落后文化与腐朽文化?A、落后文化:①各种带有迷信、愚昧、颓废、庸俗等色彩的文化,都是落后文化。

落后文化常常以传统习俗的形式表现出来。

②危害:落后文化是文化糟粕。

污染文化环境,危害社会。

③措施:需要不断通过科学文化教育,予以改造和剔除。

B、腐朽文化:①含义: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殖民文化、“”邪教、淫秽色情文化等,都属于腐朽文化。

②危害:腐蚀人们的精神世界、侵蚀民族精神、阻碍先进生产力发展、危害社会主义事业。

③措施:必须坚决抵制,依法取缔。

C、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存在的原因①(历史原因) 我国曾长期处于封建社会,封建思想的残余和旧的习惯势力根深蒂固,封建文化并没有完全退出历史舞台。

② (外部原因)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既为文化传播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也加剧了西方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对我国思想文化领域的冲击。

③(市场原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带来文化活力的同时,还导致不同社会群体价值取向、文化选择的多样化;市场经济自身的弱点,也会反映到人们的精神生活中来,诱发不良思想和现象。

高中政治:必修3《政治与法治》主观题复习提纲

高中政治:必修3《政治与法治》主观题复习提纲

高中政治:必修3《政治与法治》主观题复习提纲(一)中国共产党(1)为什么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历史的选择、是人民的选择、是正确的选择?(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担当坚强领导核心)(提示词:中国共产党)(可以结合必修1的中国人民为什么选择了中国共产党)①(初心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

②(革命胜利)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③(新中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④(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

⑤(改革开放)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

⑥(新时代)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

⑦(实践证明)实践充分证明,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历史的选择,是人民的选择,是正确的选择。

(2)中国共产党为什么做某事?(提示词:中国共产党、党、总书记、省委)(可以结合必修1的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为什么要加强党的建设)①(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②(立场、宗旨、理念)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立场。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

③(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④(地位)中国共产党是我国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是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核心力量。

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是宪法确立的。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

⑤(重要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根本政治保证,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

⑥(实践证明)实践证明,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在、幸福所在。

高中政治必修三政治提纲

高中政治必修三政治提纲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复习提纲第一单元★1、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2、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区别: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奥秘。

哲学则对个别的规律和特性进行新的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联系:(1)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2)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3、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两方面的内容: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谁为第一性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构成了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4、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1)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基本形态: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②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③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2)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基本形态:①主观唯心主义②客观唯心主义★5、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条件:(1)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2)自然科学基础-----三大发现;(3)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与黑格尔的辩证法。

★6、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1)毛泽东思想(2)邓小平理论(3)“三个代表”第二单元★★1、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物质是不依赖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2、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的,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哲学生活知识点归纳1、生活处处有哲学1)、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2)、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3)、哲学总是自觉或不自觉的地影响着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2、什么是哲学?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又是关于方法论的学问.一句话,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3、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区别: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联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反映世界观。

4、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区别: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领域的规律和奥秘;哲学是对个别规律和特性进行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整个世界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联系:1).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2).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5、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它有两个方面内容:1)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2)思维和存在是否有同一性的问题?6、什么是唯物主义?什么是唯心主义?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本原,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派生。

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

意识决定物质,物质依赖意识。

7、什么是辩证法?什么是形而上学?辩证法主张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形而上学主张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8、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1)它可以通过对社会弊端、旧制度、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

2)它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的物质力量。

9、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科学的方法论;是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精神武器。

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伟大的变革。

第四课探索世界的本质1、世界的物质性原理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的。

意识是物质的派生。

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认识和客观实际相符合。

2、什么是物质?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它概括了宇宙间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具体的物质形态。

)3、物质和运动的关系:(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主体)。

(3)离开运动谈物质和离开物质谈运动,都是错误的。

4、运动和静止的关系:1)区别: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

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

(2)联系: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3)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运动而否认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5、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l 规律的含义: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l 规律的客观性: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l 规律的普遍性: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其运动变化和发展都是有规律的。

方法论: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

否则,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6、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人们可以认识和把握规律;并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1、意识的本质(什么是意识?)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2、意识的作用(意识的能动性)(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表现为:l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1、○2)l 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1、○2、○3)l 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2)人能够主动地改造世界。

l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有指导作用。

即人通过实践把意识中的东西变成现实中的东西,创造出没有人的参与永远也不可能出现的东西。

l 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发;萎靡的精神,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3、尊重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原理(1)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2)尊重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

(3)方法论:必须把尊重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片面强调任何一方面都是错误和有害的。

(既要尊重规律,即尊重规律的客观性,按客观规律办事。

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即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克服不利条件,创造新的条件,按规律办事,求真务实。

)4、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是统一的区别:什么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P41)?什么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P51)?联系:(1)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是实事求是的内在要求和前提。

(2)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目标和归宿。

方法论: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面对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和社会变化,为了国家和民族的振兴,我们必须做到: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

6、求真务实,正确认识和把握国情,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

7、怎样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P41)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1、实践的含义与特点含义: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

特点:1)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2)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3)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4)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3、真理的客观性(真理面前人人平等)1)真理的含义: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2)人们对同一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但是,其中只能有一种正确的认识,即只能有一个真理。

真理与谬误的界线不容混淆。

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4、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1)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2)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3)真理和谬误往往相伴而行。

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确对待错误。

5、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1)认识的反复性: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在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2)认识的无限性: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

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3)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

4)方法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点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1)什么是联系?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2)联系的普遍性: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是一幅由种种联系交织起来的画面。

其中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3)联系的客观性: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方法论)它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4)联系的多样性: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

(方法论)它要求我们,要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2、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1)整体与部分是相互区别的。

含义不同;地位、作用、功能不同。

(2)整体与部分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

部分离不开整体;整体离不开部分;关键的部分可以决定整体的功能。

(3)方法论:○1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

○2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3、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1)系统的基本特征:整体性、有序性、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2)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注意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3)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点1、发展的普遍性:自然界是发展的;人类社会是发展的;人的认识是发展的。

2、发展的实质(什么是发展):发展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3、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前途光明,道路曲折。

)(1)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

因为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2)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因为新事物战胜旧事物必然经历一个漫长和曲折的过程。

(3)方法论: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鼓励、支持、保护新事物,促使其成长壮大。

又要准备走曲折的路,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勇敢地接受挫折和考验。

4、量变和质变的辨证关系(原理)(1)量变和质变的含义。

(2)量变和质变的辨证关系:◇1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2质变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

◇3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返,不断前进。

方法论:○1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2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3反对两个极端:急于求成和优柔寡断。

紧跟政治课改崇尚互联共享,中学政治教学网与你同历新课程改革!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1)矛盾的含义。

(2)矛盾的同一性。

(3)矛盾的斗争性。

(4)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5)方法论:坚持一分为二的分析方法。

(两点论、两分法)。

2、矛盾的普遍性原理:(1)矛盾的普遍性含义: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2)方法论: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事物,我们都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3、矛盾的特殊性原理:(1)矛盾的特殊性含义: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2)矛盾的特殊性的表现:○1、○2、○3。

(3)方法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的辨证关系原理:(1)二者相互联结。

普遍性离不开特殊性;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

(2)二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5、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辨证关系原理:(1)区别:在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矛盾,其中必有一种矛盾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这就是主要矛盾。

其他矛盾处于被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这就是次要矛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