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流-上行垂直流复合人工湿地对氮磷去除效果

合集下载

人工湿地对污水中氮磷的去除机制研究进展

人工湿地对污水中氮磷的去除机制研究进展

人工湿地对污水中氮磷的去除机制研究进展人工湿地对污水中氮磷的去除机制研究进展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数量的增加,废水排放量不断增加,其中包含大量的氮和磷。

而氮和磷作为废水中的主要污染物,对水体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因此人工湿地作为一种有效的废水处理技术备受研究关注。

本文综述了人工湿地对污水中氮和磷的去除机制的研究进展。

1. 引言人工湿地是利用湿地的吸附、沉淀、微生物代谢等自然过程来净化水体的一种现代化废水处理技术。

在人工湿地中,氮和磷的去除机制主要包括物理吸附、沉降、植物吸收和微生物代谢等。

本文将从这些方面对人工湿地去除氮和磷的机制进行探讨。

2. 氮的去除机制2.1 物理吸附物理吸附是指氮通过与湿地介质中的颗粒接触,以静电作用、作用力等方式将废水中的氮物质吸附到固体表面。

颗粒的大小、比表面积以及载体孔隙结构等因素会影响物理吸附的效果。

通过物理吸附,人工湿地可以有效去除废水中的氨氮、硝态氮等有机氮物质。

2.2 沉降沉降是指氮以颗粒物质的形式沉降到湿地底部,在此过程中将废水中的氮物质随颗粒物质一同去除。

沉降过程主要受颗粒物质的沉降速度、废水流速以及水体中悬浮颗粒的浓度等因素的影响。

适当的湿地设计和流速控制可以提高沉降效果,进而实现氮的有效去除。

2.3 植物吸收植物吸收是指湿地植物通过根系吸收废水中的氮物质。

植物的吸收主要包括根系吸收和叶片吸收两个过程。

根系吸收主要通过与底泥中的微生物共生作用来转化氮物质为植物可吸收的形式。

叶片吸收则通过植物的叶片表面特殊结构吸附废水中的氮物质。

湿地植物种类和密度、湿地水质以及水分状况等因素会影响植物吸收氮的效果。

2.4 微生物代谢微生物代谢是指湿地中的微生物通过代谢作用将废水中的氮物质转化为无害物质的过程。

在湿地中,一些特定的微生物通过硝化反应将废水中的氨氮转化为氮酸根,并通过反硝化反应将氮酸根还原为氮气释放到大气中。

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湿地温度、氧气状况等因素会影响微生物代谢的效果。

人工湿地文献整理

人工湿地文献整理

1、3种类型人工湿地处理富营养化水体中试比较研究聂志丹,年跃刚环境科学2007(8)针对五里湖富营养化水体,在同等条件下开展了3种类型人工湿地处理效果的比较研究,试验采用现场中试规模,水力负荷为0. 8亩/(亩0d).结果表明,垂直流、潜流和表而流3种人工湿地对氨氮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33.200,27.4%和14.100;对总氮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52.300,50.1%和19.200;对总磷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58.800,57.9%和26.300;对锰酸盐指数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37.200,38.3%和14.800;对叶绿素a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6. 9 0 0 , 96. 1%和55.300.可见,垂直流人工湿地对氨氮、总氮和总磷的去除效果最好,潜流人工湿地对高锰酸盐指数和叶绿素a的去除效果最好,但垂直流和潜流人工湿地之间的差异较小,表而流人工湿地对各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均远低于前两者.从出水水质稳定性来看,垂直流人工湿地出水水质最稳定,潜流次之,表而流最差. 3种类型人工湿地处理五里湖富营养化水体效果的比较研究类型氨氮TN TP 锰酸盐指数叶绿素a垂直流33.20% 52.30% 58.80% 37.20% 86.90%水平流27.40% 50.10% 57.90% 38.30% 96.10%表面流14.10% 19.20% 26.60% 14.80% 55.30%人工湿地(CW )是独特的土壤—植物—微生物—动物系统。

按水流方式分为表面流湿地( FWS)和潜流湿地( SFW ) 。

FWS投资低,但占地大,低温地区冬季运行需要独特的考虑。

SFW的保温保水效果好,卫生条件较好,但投资高,易堵塞。

SFW分为水平潜流湿地(HCW)和垂直潜流湿地(VCW) 。

HCW床供氧较差,适于去除SS和BOD,但NH3 -N的去除较差。

VCW床供氧好,占地小,适于硝化和去除BOD,但对SS的去除不如HCW床,而且构建费高,易堵塞。

人工湿地脱氮除磷机理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综述

人工湿地脱氮除磷机理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综述

人工湿地脱氮除磷机理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综述人工湿地脱氮除磷机理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综述摘要:人工湿地是一种采用湿地生态系统特性来处理废水的方法。

其广泛应用于城市排水、农村污水、工业废水的处理中,脱氮除磷是其重要的水质净化机制之一。

本文综述了人工湿地脱氮除磷的机理,并对影响脱氮除磷效果的因素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并指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

一、人工湿地的脱氮机理人工湿地脱氮主要通过植物、微生物和土壤反应三个层面来实现。

1. 植物层面:湿地植物具有喜氮性,通过吸收底部废水中的氮素,将其转化为植物体内所需的氮营养物质,并促进植物生长。

同时,根系分泌的氧气也提供了氧化亚氮的基质,进一步促进脱氮反应的进行。

2. 微生物层面:湿地土壤中的微生物是脱氮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硝化细菌将底部废水中的氨态氮转化为亚硝酸盐,放氧兼硝化细菌将亚硝酸盐进一步氧化为硝酸盐。

反硝化细菌则将硝酸盐还原为氮气,从而实现氮素的去除。

微生物的作用不仅包括氮素的转化,还涉及到生物吸附、颗粒沉降等过程。

3. 土壤反应层面:湿地土壤本身具有一定的吸附能力,能够吸附底部废水中的氮素。

同时,土壤中的氧化还原作用也可以促进氧化亚氮氧化成硝酸盐或还原为氮气。

人工湿地通过这些机制协同作用,实现了废水中氮素的去除。

二、人工湿地的除磷机理人工湿地脱除废水中的磷主要通过吸附、沉降和磷铁共沉淀机制实现。

1. 吸附机制:湿地土壤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能够吸附底部废水中的磷。

湿地植物的根系也具有一定的吸附能力。

2. 沉降机制:底部废水中悬浮的磷颗粒会与湿地土壤中的颗粒结合,逐渐沉积到湿地底部。

湿地植物的根系也能够减缓流速,促进磷的沉降。

3. 磷铁共沉淀机制:湿地土壤中的氧化铁具有较强的磷吸附能力。

废水中的磷与氧化铁结合形成磷铁沉淀物,从而实现磷的去除。

三、人工湿地脱氮除磷的影响因素人工湿地脱氮除磷效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植被、环境条件、水质特性等。

1. 植被:湿地植物的种类、生物量和生长状态对脱氮除磷效果有重要影响。

人工湿地法污水处理技术资料

人工湿地法污水处理技术资料

人工湿地法污水处理技术资料2009年1月10日目录一:人工湿地技术简介 (2)1.1人工湿地的概念 (2)1.2 人工湿地的类型 (3)1.3 人工湿地的构造 (5)二人工湿地去除污染物机理 (7)2.1 有机物的去除 (7)2.2 氮的去除 (7)2.3 磷的去除 (8)2.4 悬浮物的去除 (8)三人工湿地处理技术的优缺点 (9)一:人工湿地技术简介1.1人工湿地的概念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是(CW-Constructed Wetland)一种人工将污水有控制地投配到种有水生植物的土地上,按不同方式控制有效停留时间并使其沿着一定的方向流动,在物理、化学、生物共同作用下,通过过滤、吸附、沉淀、离子交换、植物吸收和微生物分解等来实现水质净化的生物处理技术。

采用人工湿地技术净化污水始于1953年德国的Max Planck研究所,该研究所的Seidel博士在研究中发现芦苇能去除大量有机物和无机物。

到20世纪70年代末期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具特色的新型污水处理技术。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具有处理效果好、出水水质稳定、氮、磷去除能力强、运转维护管理方便、工程基建和运转费用低、对负荷变化适应能力强、适于处理间歇排放的污水等主要特点。

同时,人工湿地对保护野生动物和提高局部地区景观的美学价值也有益处。

因此,大力开发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对我国水环境污染的治理具有重大的意义,在我国具有广泛的发展前景。

1.2 人工湿地的类型人工湿地的基本类型自由表面流人工湿地(FWS):和自然湿地相类似,水面位于湿地基质层以上,其水深一般为0.3—0.5m,采用最多的水流形式为地表径流,这种类型的人工湿地中,污水从进口以一定深度缓慢流过湿地表面,部分污水蒸发或渗入湿地,出水经溢流堰流出。

这种类型的人工湿地具有投资少、操作简单、运行费用低等优点。

潜流型人工湿地系统(SFS):污水在湿地床的表面下流动,利用填料表面生长的生物膜、植物根系及表层土和填料的截留作用净化污水。

四种植物潜流人工湿地脱氮除磷的研究

四种植物潜流人工湿地脱氮除磷的研究

四种植物潜流人工湿地脱氮除磷的研究王全金;李丽;李忠卫【期刊名称】《环境污染与防治》【年(卷),期】2008(030)002【摘要】分别以薏苡、风车草、茭白和美人蕉为植被构建潜流人工湿地(植物床),研究其对生活污水氮磷的净化功能及其去除率与水力停留时间(HRT)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各种植物床对TN、TP的去除率随HRT的延长而增加,不同植物床的脱氮除磷效果是不同的.美人蕉植物床对TN的去除效果最好,HRT为3 d时,TN去除率为56%;HRT为6 d时,TN去除率达76%.茭白植物床对TP的去除效果最好,HRT为3 d时,TP去除率达76%;HRT为6 d时,TP去除率达93%.其他植物床也有较好的脱氮除磷效果.各种植物床处理后出水TN、TP均较低, HRT为2 d时,出水TN均低于<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标准A 标准;HRT为5 d时,出水TP均低于二级标准,其中茭白、美人蕉植物床处理后出水TP低于一级标准B标准.4种植物构建的潜流人工湿地对TN、TP的去除均满足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且相关性显著.【总页数】4页(P33-36)【作者】王全金;李丽;李忠卫【作者单位】华东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江西,南昌,330013;华东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江西,南昌,330013;华东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江西,南昌,33001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7【相关文献】1.水力停留时间对水平潜流人工湿地脱氮除磷的影响研究 [J], 乌兰托娅2.水平潜流人工湿地脱氮除磷研究进展 [J], 周艳丽;佘宗莲;孙文杰3.潜流人工湿地经济植物根际微环境相关指标的研究 [J], 邓风;童宁4.模拟垂直潜流人工湿地中植物种类和植物多样性对脱氮效果的影响 [J], 胡智锋;陈爱民;裘知;葛滢;常杰;王睿;孔令为;葛伟华;张平5.复合垂直流与潜流人工湿地沿程脱氮除磷对比研究 [J], 栾晓丽;王晓;赵钰;强艳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人工湿地水生植物对氮磷吸收及对重金属镉去除效果的研究

人工湿地水生植物对氮磷吸收及对重金属镉去除效果的研究

人工湿地水生植物对氮磷吸收及对重金属镉去除效果的研究人工湿地是一种模拟自然湿地的人工建筑,通过其天然湿地特点,可以对废水进行处理和净化。

人工湿地中的水生植物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们可以通过吸收氮、磷等营养物质和吸附重金属来提高废水的净化效果。

本文将对人工湿地水生植物对氮磷吸收和对重金属镉去除效果的研究进行探讨。

一、人工湿地水生植物对氮磷吸收的研究氮和磷是废水中常见的营养物质,过量的氮磷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引发水质问题。

人工湿地中的水生植物通过吸收和转化氮磷来改善水质。

1. 水生植物对氮的吸收氮可分为氨态氮和硝态氮两种形态,水生植物能够通过根系吸收这些氮源,并转化为植物生长所需的蛋白质等有机物。

研究发现,不同种类的水生植物对氮的吸收效果存在差异。

例如,节根草在吸收氨态氮方面效果较好,而芦苇对硝态氮的吸收效果较好。

2. 水生植物对磷的吸收磷是生物体生长所必需的元素,但过多的磷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水生植物通过吸收磷来控制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

硅藻是一种常见的水生植物,它具有较好的磷吸收能力,可以将水体中的磷转化为有机磷,并减少磷对水体的污染。

二、人工湿地水生植物对重金属镉的去除效果的研究重金属镉是废水中常见的污染物,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水生植物通过吸附和沉积作用,可以有效地去除水体中的重金属镉。

1. 水生植物对镉的吸附作用水生植物的根系和叶片表面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能够吸附水体中的重金属镉。

这是因为水生植物根系和叶片表面结构复杂,具有丰富的负电荷基团,与镉离子之间产生吸附作用。

2. 水生植物对镉的沉积作用水生植物在吸附镉的同时,还能将其有效地转移到根部或其他地方,形成沉积物。

这种沉积作用可以减少镉对水体的毒性,使水体中的镉浓度得到降低。

三、人工湿地水生植物对氮磷吸收和对重金属镉去除效果的综合研究人工湿地中的水生植物不仅可以吸收氮磷,减少水体富营养化程度,还可以对重金属镉进行有效去除。

一些研究表明,有机质含量高的湿地土壤对氮磷的吸收效果更好。

不同负荷下潜流人工湿地对氮磷的去除效果

不同负荷下潜流人工湿地对氮磷的去除效果

= =栾 :誊 二

大 于 8 % , 1 6 18 g H 一 / m 3 . ~ . N 4N ( 3 5
d )负荷率 范围内,随着 负荷 率的 增 加 ,N 4N处 理 H一 效率减小 。水位 的 升 高 对 N N 的 H一 去 除 也 造 成 了一 定
的影 响 。 222 湿 地 中 .. 的总 氮 去 除 图 4 为 2 0 06 年 5月 至 l O月 湿
维普资讯

余 丹 崔 玉 波 彭举 威
科 苑论 坛 {}{
张 丽苹 阚 红 明 韦 新 东
不同负荷下潜流人工湿地对氮磷 的去除效果
(、 1 吉林 建 筑 工程 学院 市政 与 环境 工程 学院 , 吉林 长春 10 2 2 中科 院沈 阳应 用 生 态 所 , 宁 沈 阳 10 1 ) 30 1 、 辽 10 6
作用增强。
关键 词:人工湿地 :脱氮;除磷
人 工湿 地 可通 过 沉 淀 、吸 附 、阻 隔 、微 生 物同化分解 、硝化 、反硝化以及植物吸收等途 径 去 除 废 水 中 的悬 浮 物 、有 机 物 、N、P和 重 金属 等 _ I 】 。人工湿地 脱氮主要 有 以下几种 途 径 :微生物反硝化为氮气排除;植物吸收 ;介 质吸附和氨氮挥发 。 本试验研究在不同负荷下潜流人工湿地的 运行状况 ,以更充分的说 明硝化和反硝化的效 果以及外界条件对人工湿地脱氮除磷的作用。 1试 验 装 置 与 方 法 试 验装 置如图 1所示 。高位 水箱尺 寸为 : (0 5  ̄ 0 c 3 5  ̄ 0 5 ) m ,有 效 容 积 为 15 2 L,用 以 贮 存试验用原水 。湿地为垂直潜流人工湿地 ,原 水从湿地表面下行 ,经底部进入排水管 ,排水 高度在 00 03 .~ .m之间。处理 区 1 4 m ̄ .2  ̄ . 5 09 m 2 O2 . m, 其 中 超 高 01m。 填 料 区 总 容 积 5 .7 0 0 m ,孔 隙体 积 00 5 3 .3 4 .7 m ,空 隙 率 1.%。 86 床体 底部为 01 .m厚石灰石 ,粒径 2 7 m;上 -c 层 为 O2 m厚 细 砂 ,粒 径 01O3 m。 在 上 层 .5 .~ . c 细砂 中均匀种植芦苇 ,种植深度 01 .m。

潜流人工湿地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工艺研究

潜流人工湿地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工艺研究

潜流人工湿地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工艺研究潜流人工湿地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工艺研究摘要: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工业的发展,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已成为环境保护的重要任务。

潜流人工湿地作为一种有效的生态系统工程技术,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中具有潜力。

本文通过实地调研和实验室研究,研究了潜流人工湿地用于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工艺,并讨论了影响其处理效果的关键因素。

一、引言农村生活污水通常包含有机物、氨氮、磷和微量重金属等污染物,直接排放会对水体和土壤造成严重污染。

传统的污水处理工艺往往面临运营成本高、技术要求复杂等问题。

而潜流人工湿地作为一种以植物为主的自然工程技术,以其低运营成本、易维护和对水体的净化功能成为了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一种新方法。

二、潜流人工湿地的工艺2.1 潜流人工湿地的构筑方法潜流人工湿地的构筑方法通常分为人工湿地和天然湿地两种。

人工湿地是利用人工手段构建湿地,可按照不同的环境特点进行处理单元的选择和设计。

天然湿地则是指利用已经形成的天然湿地进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

2.2 潜流人工湿地的处理过程潜流人工湿地的处理过程主要包括生物降解、吸附和沉淀等多个环节。

污水经过湿地植物的根系区,受到植物的吸收、微生物的降解和土壤的过滤,有机物和氨氮等污染物得以去除。

同时,湿地植物的根系区域可以吸附磷和一些微量重金属。

2.3 潜流人工湿地的关键因素潜流人工湿地的处理效果受多个因素影响。

植物种类、反应器长度、水力停留时间和水质负荷是影响潜流人工湿地处理效果的重要因素。

合理的选择植物种类和排列方式,适当延长反应器长度以及控制适当的水力停留时间,都有助于提高潜流人工湿地的污水处理效果。

三、实验研究方法本文通过实地调研和实验研究的方法,构筑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用的潜流人工湿地,并对其处理效果进行了评估。

实验中以不同水质负荷为条件,研究了潜流人工湿地处理效果与关键因素之间的关系。

四、实验结果与讨论通过实验研究发现,潜流人工湿地能有效去除农村生活污水中的有机物、氨氮和磷等污染物。

垂直流人工湿地净化湖水的除磷研究

垂直流人工湿地净化湖水的除磷研究
余 波 平 。彭立 新 ( 深圳市 环 境科 学研 究 院 ,广 东 深圳 5 8 0 ) 10 1
摘 要 :将 欧盟 资助 项 目研 究 成果应 用 于 实际工 程 中 ,以垂直 流人 工 湿地 净化 湖水 的应 用工程 作 为研 究对 象 ,通过 实例 总结 系统 的 除磷 效 能 ,考察 垂 直流人 工 湿地对 湖 水净化 后 水质 维护 效果 与应 用前景 ,检 验 参数 的合 理性 ,并分析 相 关原 因。结果表 明 ,两种功 能 的垂 直流人 工 湿地 均达到 了设 计 的除磷 效果 ,在
收稿 日期 : 0 1— 2—1 21 0 1 基 金 项 目:欧 盟 资 助 项 目 ( R I1 C 9 0 5 ) E BC 8 q6 0 9 。 作者简介 :余波平 (9 1 ,男 ,湖北荆州人 ,工程师 。 18 一)
收 )要求 磷最终 以生 物 体组成 部 分 的形式 排 出 系统
土壤 中 c “ 易 于在 碱 性 条 件 下发 生 化 学 反 应 ,形 a
H:O 一 、聚 磷酸 盐 和有机 磷存 在 。磷是 植 物生 长 P )
所必 需 的元 素 ,污水 中 的无机 磷被 植物 吸收 和 同化
成 羟 基 磷 灰 石 ,而 与 A ¨ 、F ¨ 主 要 是 在 中性 或 l e
植 物利 用 的形 式 。人工 湿地 对磷 的去 除是 由植 物 吸 收 、微 生 物去 除及 物理 化学 作用 完成 的 。如 同无 机
目前 ,国 内外 的人 工湿 地处 理 系统 多局 限于 单

的表 面 流或潜 流 系统 ¨ J 。现 有人 工 湿地 处 理 系
统大 多数 除磷 效 果 不 佳 ,水 力 负 荷 和 污 染 负 荷 较 低 ,需 用 土地 面积 大 ,且 系统 的运行 寿命 较短 。潜

几种植物对潜流型湖滨湿地中氮磷的处理效果比较

几种植物对潜流型湖滨湿地中氮磷的处理效果比较

象 ,探讨 _ r美人焦( a n n i ) C n aidc ,菖蒲( C rSc lm sLn ) a O' aa u in ,伞竹 ( y eu l ri l s l l C p rsat n oi ),香蒲( p a i l) ef u T h e f i 四种不 y oa
同植被 系统 的潜流型 湖滨湿地 去除污水中营养盐的效果 ,为抚仙湖湖滨带人 l : 湿地 的合理优化选择植物提供一定 的依据。 结果表 明 ,四币t 系统 的潜 流湿地对总氮和总磷均有一定的去除效果 。但是 巾于湿地长期运行而疏于管理 ,植物没有定 叶 植被 期收割 翻新 ,四种植 物的氮磷 去除率差别不太大 ,去除效果均不太仕 。其 中,美人焦对总氮和总磷 的去除效果较好 ,其去
湖滨带是连接湖泊水域生态系统与陆地生态系 统 的一 个 功 能 过 渡 区 ,是 湖 泊 的 最 后一 道 保 护 屏 障。在河流的入湖 口建造湖滨湿地 ,可有效净化入 湖水中携带的部分有机污染物、营养盐等。人T湿 地是一 种 由人]建 造 和监督控 制 的 ,与 沼泽地类 似 二 的地 面 ,它 根据 自然生 态 系统 中的物理 、化学 和生 化 反应 的协 同作 用 来 处 理 废 水 ,是 一 个独 特 的土 壤一 物一 植 微生 物生 态系统 。采用 人T 湿地 系统净化 污水 始于 15 93年德 国 的 Ma l c ,该研 究所 的 xPa k n Si l e e 博士在研究 中发现芦苇能去除大量有机物和 d 无机 物 。2 J 0世纪 6 0年代 ,Sia 与 Ki uh合作 e l d c t k 并 南 Kcu i t k h于 17 9 2年提 出 了根 区理论 ,该理论 J 的 提 出 掀 起 了 人 T 湿 地 研 究 与 应 用 的 热 潮 。如 今 ,由于人‘湿地具有高效率 、低投资、低运转费 T 用L、低维持技术等优点而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的 3 J 应用。人工湿地系统对于氮和磷的去除作用主要包 括基 质 的吸附 、过 滤 、沉淀 以及 氮 的挥 发 、植 物 的 吸收 以及 微生 物 的硝化 反 硝化作 用 【。其 中 ,植 物 4 】

《2024年垂直潜流人工湿地中污染物去除机理研究》范文

《2024年垂直潜流人工湿地中污染物去除机理研究》范文

《垂直潜流人工湿地中污染物去除机理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水体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如何有效处理和净化污水成为当前环境治理的重大课题。

垂直潜流人工湿地作为一种新兴的污水处理技术,因其投资成本低、维护简单、生态友好等优点,受到广泛关注。

本文将就垂直潜流人工湿地中污染物的去除机理进行深入研究。

二、垂直潜流人工湿地概述垂直潜流人工湿地是一种特殊的湿地生态系统,其基本原理是利用植物、介质和微生物的共同作用,对污水进行物理、化学和生物三重处理。

与传统的水平潜流人工湿地相比,垂直潜流人工湿地具有更高的处理效率和更强的抗冲击负荷能力。

三、污染物去除机理研究1. 物理去除垂直潜流人工湿地通过介质过滤、吸附和沉淀等物理作用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胶体等污染物。

介质中的颗粒物能够吸附和截留污水中的污染物,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此外,湿地中的植物根系也能截留部分颗粒物,进一步增强物理去除效果。

2. 化学去除在垂直潜流人工湿地中,化学作用主要表现在介质与污染物之间的化学反应。

例如,湿地中的氧化还原反应可以降低重金属的毒性,使其从污染物质中解离出来。

此外,湿地中的pH值也可以通过缓冲作用影响污染物的化学形态和活性。

3. 生物去除生物去除是垂直潜流人工湿地中最为重要的污染物去除机制。

湿地中的微生物通过生物膜、生物膜内部的微生物群落等作用,将有机物、氮、磷等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物质。

具体来说,有机物被微生物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等无机物;氮通过氨化、硝化、反硝化等过程转化为氮气;磷则被微生物吸收或与介质中的钙离子结合形成难溶性的磷酸盐沉淀。

四、结论通过对垂直潜流人工湿地中污染物的去除机理进行研究,我们可以发现,该技术利用了物理、化学和生物的协同作用来净化污水。

物理去除主要依靠介质的过滤、吸附和沉淀作用;化学去除则通过氧化还原反应等过程改变污染物的化学形态和活性;生物去除则是通过微生物的分解、转化和吸收作用来实现对污染物的有效去除。

潜流人工湿地对实际农村生活污水的净化效果

潜流人工湿地对实际农村生活污水的净化效果

潜流人工湿地对实际农村生活污水的净化效果杨贞武1*,钟晨1,周梦雨2,胡玉洁2(1.葛洲坝集团生态环保有限公司,湖北 武汉 430000; 2.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陕西 西安 710055)摘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已成为当前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

结合农村生活污水排放特征,人工湿地技术是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理想选择。

本研究采用潜流人工湿地处理实际农村生活污水,探讨了系统对污染物的净化效果。

结果显示,潜流人工湿地对实际农村生活污水中化学需氧量(COD)和氨氮(NH3-N)去除效果良好,但对磷酸盐(PO43--P)和总磷(TP)去除效果欠佳。

因而,在应用潜流人工湿地处理农村生活污水时应着重提升系统对磷酸盐的去除效果,确保出水达标排放。

关键词:潜流人工湿地;农村生活污水;生物净化;脱氮除磷引言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农村水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农村水环境保护已然成为我国农村环境治理工作的重要内容。

大多数农村地区缺少污水收集和处理系统,致使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普遍偏低,而未经处理的农村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有机物、氮和磷等污染物,直接排入水环境会造成受纳水体富营养化,破坏水生态系统。

我国农村生活污水主要有4个特点,即①排污面大且排放点分散;②欠缺污水收集处理系统,处理率普遍较低且难以集中收集处理;③有机物和氮磷浓度高,可生化性较好;④水量波动大,总排放量小,但排放量会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和生活习惯的改变快速增长。

结合我国农村生活污水的特点,其净化处理需要一种能耗低、价格低廉、操作管理简便和处理效率高的污水处理技术。

现有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多为人工湿地、化粪池、浮床、厌氧净化槽、稳定塘和土地快速渗滤等分散型污水处理技术[1]。

而与其他分散式处理技术相比,人工湿地技术通常就地取材,施工及运营管理成本低,易于维护且处理效果好,是一种适应性强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

20世纪50年代以来,人工湿地处理技术发展迅速,且已进入大规模工程应用阶段。

《2024年人工湿地水生植物对氮磷吸收及对重金属镉去除效果的研究》范文

《2024年人工湿地水生植物对氮磷吸收及对重金属镉去除效果的研究》范文

《人工湿地水生植物对氮磷吸收及对重金属镉去除效果的研究》篇一摘要:本研究针对人工湿地中水生植物对氮磷的吸收能力以及对重金属镉的去除效果进行实验分析。

通过对多种水生植物在不同条件下的处理,对水体中的氮、磷和重金属镉进行深入研究,为人工湿地生态系统管理和生态修复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际操作建议。

一、引言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水体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其中,氮磷富集及重金属污染成为水环境治理的重点。

人工湿地作为一种自然与工程相结合的水处理系统,以其独特的生态功能在污水处理和水质净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而水生植物作为人工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于氮磷的吸收及对重金属的去除能力,是人工湿地发挥净化功能的关键。

二、研究方法本研究选取了数种常见的人工湿地水生植物,包括菖蒲、芦苇、金鱼藻等,并设计实验方案,模拟不同环境条件下的水体,包括氮磷浓度和重金属镉浓度的变化。

通过实验室控制条件下的短期和长期实验,分析各水生植物对氮磷的吸收能力和对重金属镉的去除效果。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氮磷吸收能力实验结果显示,不同水生植物对氮磷的吸收能力存在显著差异。

其中,菖蒲和芦苇等植物的根部生物量较大,能够有效地吸收水中的氮、磷元素。

这些植物通过根部吸收、茎叶传输的方式,将吸收的氮磷储存在植物体内或通过微生物作用转化为较难溶的无机物,从而达到降低水中氮磷浓度的目的。

2. 重金属镉的去除效果对于重金属镉的去除,各水生植物也表现出了不同的效果。

经过一定生长周期后,部分水生植物如金鱼藻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积累和固定镉离子。

通过根部分泌的物质和生物体的作用,减少水中镉的活性,从而达到净化水体的目的。

四、讨论与结论本研究表明,人工湿地中的水生植物在净化水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不同种类水生植物对氮磷的吸收能力和对重金属镉的去除效果存在差异,这与其生物特性和生长环境密切相关。

在人工湿地生态系统的设计和运行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水生植物种类,以提高水质净化的效率。

《2024年人工湿地脱氮除磷的效果与机理研究进展》范文

《2024年人工湿地脱氮除磷的效果与机理研究进展》范文

《人工湿地脱氮除磷的效果与机理研究进展》篇一一、引言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水体富营养化问题日益严重,其中氮、磷等营养物质的过量排放是主要诱因之一。

人工湿地作为一种自然与人工相结合的生态系统,具有成本低、维护简便、生态友好等优点,在污水处理特别是脱氮除磷方面表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本文旨在探讨人工湿地脱氮除磷的效果与机理研究进展,为湿地生态系统的优化提供理论支持。

二、人工湿地的基本构成与工作原理人工湿地主要由基质、水生植物、填料及微生物等部分组成。

水体在流经湿地时,通过物理、化学及生物的三重作用,实现污染物的去除。

其中,脱氮除磷是人工湿地的主要功能之一。

三、人工湿地脱氮除磷的效果研究(一)脱氮效果研究人工湿地对氮的去除主要通过微生物的硝化-反硝化作用实现。

研究表明,人工湿地能有效去除水中的氨氮和亚硝酸盐氮,特别是通过合理设计湿地系统和优化植物种类后,脱氮效率可显著提高。

(二)除磷效果研究人工湿地通过吸附、沉淀及生物吸收等多种方式去除磷。

研究表明,湿地中的铁锰氧化物和氢氧化物等对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同时植物对磷的吸收也是除磷的重要途径。

此外,湿地中的微生物活动也有助于磷的去除。

四、人工湿地脱氮除磷的机理研究(一)微生物作用微生物在人工湿地脱氮除磷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硝化-反硝化作用,微生物能将氨氮转化为氮气,从而从湿地系统中去除。

此外,一些微生物还能通过代谢活动吸收和转化磷。

(二)物理化学作用人工湿地中的基质如沙、石、土壤等,通过吸附、沉淀等物理化学作用,有助于去除水中的氮、磷等物质。

此外,湿地中的氧化还原反应也为脱氮除磷提供了有利条件。

五、研究进展与展望近年来,关于人工湿地脱氮除磷的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

在湿地设计、植物种类选择、微生物群落研究等方面均取得了重要突破。

然而,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湿地的长期运行效果、对不同污染负荷的适应性等。

未来研究需进一步优化湿地设计,提高脱氮除磷效率,同时加强湿地生态系统的综合管理和维护。

垂直流人工湿地工作原理

垂直流人工湿地工作原理

垂直流人工湿地工作原理垂直流人工湿地是一种利用湿地生态系统对废水进行处理的一种方法。

它是通过模拟自然湿地的生物、化学和物理过程,将废水中的有机物、氮、磷等污染物质降解、吸附和沉淀,最终实现水体的净化和治理。

垂直流人工湿地主要由水池和湿地植物两个主要部分组成。

水池是废水净化的主要场所,它通常分为进水池、沉淀池和出水池三个部分。

废水首先进入进水池,通过网格和格栅的过滤作用,去除较大的悬浮颗粒和杂质。

然后,废水进入沉淀池,在沉淀池中,废水的流速减慢,使得其中的悬浮物质和颗粒沉降到底部。

经过沉淀后的废水再进入出水池,准备进入湿地植物的处理阶段。

湿地植物是垂直流人工湿地的核心组成部分,它们承担着生物降解和吸附污染物的重要任务。

湿地植物通常选择具有较强的耐污和净水能力的植物种类,如芦苇、香蒲、菖蒲等。

这些湿地植物具有较大的叶面积和丰富的细菌群落,能够吸附和降解废水中的有机物质和氮磷等营养物质。

同时,湿地植物的根系结构也为水体提供了良好的氧气供应和底质过滤作用,促进废水的净化。

垂直流人工湿地的工作原理主要包括生物降解、物理过滤和化学反应三个方面。

首先是生物降解,湿地植物的根系和微生物共同发挥着降解有机物质的作用。

植物根系分泌的黏液能够吸附并降解废水中的有机物质,同时根系附着的微生物也能够通过代谢作用将有机物质降解为无机物质。

其次是物理过滤,湿地植物的细长根系能够起到过滤和吸附颗粒物质的作用,将废水中的悬浮颗粒和杂质截留在根系附近。

最后是化学反应,湿地植物和根系分泌的物质能够改变水体的pH值和氧气含量,促进废水中的化学反应,如磷酸盐的沉淀和硝化反应等。

通过这些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的作用,垂直流人工湿地能够有效地降解废水中的有机物质、氮磷等污染物质,使水体得到净化和治理。

同时,垂直流人工湿地还具有成本低、运维简单、对环境友好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城市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等领域的处理和治理。

垂直流人工湿地是一种利用湿地生态系统对废水进行处理的方法。

提高潜流式人工湿地氮去除率的方法研究进展

提高潜流式人工湿地氮去除率的方法研究进展
的氧 来源 和生 物 的附 着点 , 能 够 吸 附含 氮 污染 物 , 且 并能
湿地( F 和潜流式人工湿地( F ) S W) S S 。由于前者具有 占
地 面积 大 , 负荷低 , 污能 力有 限且 易散 发 出难 闻 的 水力 去 气味 , 受气 候影响 大等 缺点 , 国内外多使 用后者 。

究表 明 , 石对 氨氮有很强 的吸 附 能力 , 沸 去除 率 可达 9% 5
以上 , 如果沸石与石灰石混合使用, 不会降低沸石吸附氨
氮 的能力 , 石可促 使 难溶 性 P的释放 , 且沸 使得 石 灰 石 吸
部分仅 占总氮量的 8 ~1%, % 6 因而不是主要的脱氮过
附的 P 被植物和微生物所利用。同时, 沸石与石灰石发生 了协 同作用, T T 对 N、P的去除效果均好于其单独使用。 李旭 东等人 "进 行 了沸石芦 苇床除 氮 的中试研究 , 在 发现
潜流式人工湿地对有机污染物有较强的降解能力 ,
但 由于 湿地本 身存 在 内部 溶 解 量较 少 等缺 点 , 对 、 P去
够释 放 出酶 , 硝酸还 原酶 等来 促 进 污 染物 的 降解 ( 国 如 美 乔治 亚州 Ahn 的 E A实验 室鉴 定 ) t s e P 。
水生 植物 的选 择原 则 主要 是 净 化 能 力强 、 有抗 冻 、 具
2 1 1 湿 地植 物 ..
来。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在中国得到了迅速发展…。根据污
水在湿 地 中的流动方 式 人 工湿 地可 分 为 自由表 面流 人 工
水生植物是构成人工湿地系统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对 氮磷的去除也起着很大的作用。国内外对植物的特性及 选择方面的研究表明 , 植物不仅为湿地系统提供了大量

浅谈人工湿地在污水处理中的作用

浅谈人工湿地在污水处理中的作用

浅谈人工湿地在污水处理中的作用人工湿地作为一种污水生物处理技术,因其具有独特的优势,人工湿地处理效果好、出水水质稳定、氮、磷去除能力强、运转维护管理方便、工程基建和运转费用低、对负荷变化适应能力强、适于处理间歇排放的污水等主要特点。

同时,人工湿地不仅达到了污水净化的目的,而且营造一道靓丽独特的风景线。

因此,大力开发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对我国水环境污染的污染治理具有重大意义。

多年的研究表明,人工湿地能够利用基质-微生物-植物这个复合生态系统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三重协调作用,通过过滤、吸附、沉淀、离子交换、植物吸收和微生物分解来实现对废水的高效净化,实现废水的资源化与无害化。

1人工湿地概述湿地,作为地球上具有多种功能的生态系统,可以沉淀、排除、吸收和降解有毒物质,使潜在的污染物转化为资源。

人工湿地是在天然湿地的净化功能基础上,参与人为因素的一种由人工将砾石、砂、土壤、煤渣等介质按一定比例构成的底部封闭并有选择性的植入水生植物的污水处理系统。

利用系统中基质_水生植物_微生物的物理、化学、生物的三者协同作用,通过基质过滤、吸附、沉淀、离子交换、植物吸收和微生物分解来实现对污水的高效净化。

2人工湿地的污水处理效率2.1对有机物的去除率人工湿地对有机物有较强的净化能力,污水中的不溶有机物通过湿地的沉淀、过滤作用,可以很快被截留下来而被微生物利用;污水中的可溶性有机物则可通过植物根系生物膜的吸附、吸收及生物代谢过程而被分解去除。

2.2对氮的去除率在人工湿地中氮主要是通过微生物的硝化和反硝化作用、植物的吸收、氨的挥发以及基质的吸附和过滤等过程而去除。

废水中的氮以无机氮和有机氮两种形式存在,无机氮可以被人工湿地中的植物吸收,合成植物蛋白质,最后通过植物的收割形式从湿地系统中去除。

但这一部分氮仅占总氮量的8%~16%。

微生物的硝化和反硝化作用在氮的去除中起着重要作用。

湿地土壤的脲酶活性与TN的去除率有较明显的正相关性,所以认为可以把人工湿地根区土壤中脲酶的活性作为人工湿地去除污水中含氮污染物效果的一个评价指标。

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中污染物磷的去除规律研究

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中污染物磷的去除规律研究

完成 , 而有 的除磷 反应 过程可 能会 持续很 久 , 至 甚
超 过 5 ’ 大 部 分 的 研 究 发 现 , 工 湿 地 系 0 d 。 人
统主要 依赖 基质 的物 理吸 附和化 学沉 降去 除污水
中 的磷 ’ 。物理 因素 主要 是 湿地 基 质 的吸 附和 截 留作用 , 而化 学 因素主要 包括 沉淀作 用 、 离子交
收稿 日期 :0 2o -2 修 订 日期 :0 2 —6 2 1 -20 ; 2 1 ̄31 作者简介: 范英 宏 ( 99 ) 河 北 人 , 士 后 , 要 从 事 水 污 17一 , 博 主
染 防 治 方 面 的研 究 。E m i v — j 1 3 cm - al h b@ 6 . o :f
1 概 述
起 形 成 特 殊 的 生 物 膜 结 构 , 污 染 物 的过 滤 、 对 吸
附、 吸收 、 转化 等有 相 当重要 的作 用 , 有研 究 发 磷是 引起 水体 富营 养 化 的重 要 因 素之 一 , 而
人 工湿地 污水 处 理技 术 由于具 有 处 理 效 果好 、 氮
应 中 , 的 除 磷 反 应 过 程 相 当 短 ,0 h之 内 便 可 有 5
果 过大 , 系统 除磷 的能力将 会 随之下 降
。温
度 也是影 响磷 去除效 果 的因素 , 大多研 究 表 明 , 温 度 较高 的气候 条 件 能够 提 高 磷 的去 除效 率 , 是 但
也 有 研 究 认 为 , 地 的 去 除 磷 的 能 力 受 温 度 变 化 湿 的 影 响 较 小 ” 。 不 同 构 造 人 工 湿 地 系 统 甚 至
7 2
铁路节能环保与安全卫生
2 1 第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2卷 第 2期 0 2年

人工湿地中水生植物对氮磷的吸收作用研究进展

人工湿地中水生植物对氮磷的吸收作用研究进展

人工湿地中水生植物对氮磷的吸收作用研究进展水生植物对氮磷的吸收具有重要意义。

氮是植物生长不可或缺的营养元素,但水体中氮的过剩含量会导致水华的产生和水体富营养化,对水体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影响。

磷是植物生长的另一重要营养元素,但过多的磷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造成藻类的大量繁殖,影响水体的透明度和水质。

水生植物能够通过吸收水体中的氮磷来限制水华的产生,净化水体,保持水体的健康和生态平衡。

水生植物对氮磷的吸收方式多样。

水生植物可以通过根系吸收水体中的氮磷,并将其储存在植物体内。

不同种类的水生植物对氮磷的吸收能力和方式也有所不同,一些水生植物的根系较发达,能够更好地吸收水体中的氮磷,起到更好的净化效果。

水生植物还能够通过吸附和生物转化等方式,将水体中的氮磷转化为固态物质,进而净化水体。

随后,针对水生植物对氮磷的吸收作用进行研究已有一系列进展。

研究表明,不同种类的水生植物对氮磷的吸收效果存在差异,一些水生植物对氮的吸收效果较好,而一些水生植物对磷的吸收效果较好。

在人工湿地的建设中可以选择适合的水生植物种类,以达到更好的净化效果。

一些研究还表明,人工湿地中水生植物的生长状态、水体中氮磷的浓度和温度等因素都会影响水生植物对氮磷的吸收效果,这为人工湿地的运行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工湿地中水生植物对氮磷的吸收作用的研究也在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一些新技术的引入,如植物修复、微生物修复等,为人工湿地的水质净化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基于模型的研究也为人工湿地的设计和运行管理提供了更加科学的指导。

未来,可以进一步加强人工湿地中水生植物对氮磷的吸收作用的研究,探索更加高效的水质净化技术,为水体环境修复和保护提供更加有效的手段。

潜流人工湿地去除效果研究

潜流人工湿地去除效果研究
第 3 第 5期 7卷 21 0 2年 5月
环境科学与管理
ENⅥ RoNM ENTAL SCⅢ NCE AND ANAGEM ENT M
V0. 7 1 3 No 5 . Ma 01 y2 2
文章 编 号 :6 4- 1 9 2 1 ) 5- 0 2- 3 17 6 3 【0 2 0 0 7 0
降解 能力 J 。在实 际 中存 在一 个 最 佳 值 , 努力 营造 植 物根 际充 分发 展 、 证 较 高 生物 浓 度 和 一 定 的好 保 氧微生 物 的外部环 境 , 污染 物达 到较 高 的去 除率 。 使 对 水力 条件 的探讨 对 人工湿 地技 术 的开发 和推 广 应 用 , 实 际工 程运 行管 理有 十分 重要 的意义 。 对
K n igi , i e n o gQnl g L l n K i
( n i n e t n i e n stt,C nrl ot nvr t o oet n eh o g ,C agh 1 04,C ia E v o m na E gn r gI tue e t uhU iesy f rs ya dT cn l y h nsa4 0 0 r l ei n i aS i F r o hn )
e nr t n d me t e a e h u f a in e ce c n fu n i g f co swe e i v sia e .T e r s lss o h tt e s se e t i o si s w g .T e p r c t f in y a d il e c n a tr r n e t t d ao c i i o i n g h e u t h w t a h y t m wh c s s i b e f ru b n d me t e g r ame tc n r mo e t e o g n c s b t n e,n t g n a d p o p ou .Un e y r u i h i u t l o r a o si s wa e te t n a e v r a i u sa c a c h i o e n h s h r s r d rh d a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潜流-上行垂直流复合人工湿地对氮磷去除效果
作者:帖靖玺, 郑正, 钟云, 罗兴章, 王勇, 孔刚, 于鑫, TIE Jingxi, ZHENG Zheng,ZHONG Yun, Luo Xingzhang, WANG Yong, KONG Gang, YU Xin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环境学院污染控制与资源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93
刊名:
生态学杂志
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ECOLOGY
年,卷(期):2006,25(3)
被引用次数:18次
1.丁廷华污水芦苇湿地处理系统示范工程的研究 1992(02)
2.丁疆华;舒强人工湿地在处理污水中的应用[期刊论文]-农业环境保护 2000(05)
3.王健华;陆根法;钱瑜太湖流域面源污染控制对策研究[期刊论文]-环境保护科学 2003(02)
4.冯培勇;陈兆平;靖元孝人工湿地及其去污机理研究进展[期刊论文]-生态科学 2002(03)
5.刘衍君人工湿地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及其展望[期刊论文]-新疆环境保护 2003(03)
6.宋志文;毕学军;曹军人工湿地及其在我国小城市污水处理中的应用[期刊论文]-生态学杂志 2003(03)
7.吴晓磊人工湿地废水处理机理 1995(03)
8.张毅敏;张永春利用人工湿地治理太湖流域小城镇生活污水可行性探讨 1998(05)
9.夏汉平人工湿地处理污水的机理与效率[期刊论文]-生态学杂志 2002(04)
10.梁威;吴振斌人工湿地对污水中氮磷的去除机制研究进展[期刊论文]-环境科学动态 2000(03)
11.梁继东;周启星;孙铁珩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研究及性能改进分析[期刊论文]-生态学杂志 2003(02)
12.Green M;Friedler E;Iris S Enhancing nitrification in vertical flow constructed wetland utilizing
a passive air pump[外文期刊] 1998(12)
13.Kevin DW Enhancement of nitrogen removal in subsurface flow constructed wetlands employing a 2-stage configuration,an unsaturated zone and recirculation[外文期刊] 1995(03)
14.van Oostrom AJ Nitrogen removal in constructed wetlands treating nitrified meat processing effluent 1995(03)
15.Sakadevan K;Bavor HJ Phosphate adsorption characteristics of soils,lags and zeolite to be used as substrate in constructed wetland systems[外文期刊] 1998(02)
16.Sikora FJ;Zhu T;Behrends LL Ammonium removal in constructed wetland with recirculating subsurface flow:removals rate and mechanisms 1995(03)
17.van Cuyk S;Siegrist R;Logan A Hydraulic and purification behaviors and their interactions during wastewater treatment in soil infiltration systems[外文期刊] 2001(04)
18.Zhu T;Jenssen PD;Mahlum T Phosphorus sorption and 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lightweight aggregates (LWA)-potential filter media in treatment wetlands 1997(05)
1.宋铁红.尹军.崔玉波.SONG Tie-hong.YIN Jun.CUI Yu-bo不同进水方式人工湿地除污效率对比分析[期刊论文]-安全与环境工程2005,12(3)
1.刘艳.陈海波.邹琳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填料层高度对污染物去除率的影响[期刊论文]-供水技术 2010(3)
2.张家洋.孙汝斌.周勇人工湿地处理河南固始农村生活污水设计初探[期刊论文]-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1(3)
3.刘峰.梁文艳.隋丽丽.冯晶.李俊清垂直流-表流串联人工湿地处理生活污水的研究[期刊论文]-中国给水排水2011(5)
4.万金保.兰新怡.汤爱萍多级表面流人工湿地在鄱阳湖区农村面源污染控制中的应用[期刊论文]-水土保持通报2010(5)
5.黄德锋.李田景观植物潜流湿地对富营养化景观水的净化[期刊论文]-工业用水与废水 2007(6)
6.于旭青.杨敏.徐婷婷.贺志丽人工湿地去除污染物质效果分析[期刊论文]-广东农业科学 2009(6)
7.郑蕾.丁爱中.左丽丽.孔德川.钟林人工湿地设计分析[期刊论文]-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5)
8.左丽丽.丁爱中.郑蕾.孙宗健去除预处理生活污水的潜流人工湿地中试除氮性能[期刊论文]-环境科学研究
2009(9)
9.王全金.李忠卫.李芳.李丽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除磷正交试验研究[期刊论文]-环境污染与防治 2010(6)
10.黄德锋.李田不同基质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对富营养化景观水的净化效果[期刊论文]-环境污染与防治 2007(8)
11.郭迎庆.张玉先.李定龙.王利平人工湿地生态系统脱氮除磷机理及研究进展[期刊论文]-给水排水 2009(z1)
12.徐德星.海热提.丁文明.张雷.郑丙辉人工湿地对化粪池出水净化效果的对比研究[期刊论文]-环境科学与技术2009(8)
13.徐敏.宋志文.杨光.昌晶.吴蕾.闫逊人工湿地与环境卫生安全[期刊论文]-生态学杂志 2007(11)
14.刘婧.邢奕.金相灿.卢少勇.郭家盛复合垂直流湿地去除模拟河水中氮磷的研究[期刊论文]-环境工程技术学报2012(1)
15.王宁.郭红岩.王晓蓉.朱建国.杨林章太湖河网地区农村非点源氮负荷——以宜兴市大浦镇为例[期刊论文]-生态学杂志 2008(4)
16.郑康振.陈耿.郑杏雯.陈桂珠人工红树林湿地系统净化污水研究进展[期刊论文]-生态学杂志 2009(1)
17.孙棋棋.张春平.于兴修.李建华.张永坤.高燕中国农业面源污染最佳管理措施研究进展[期刊论文]-生态学杂志 2013(3)
18.张奎.曹文平.朱伟萍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的研究[期刊论文]-工业水处理 2007(8)
引用本文格式:帖靖玺.郑正.钟云.罗兴章.王勇.孔刚.于鑫.TIE Jingxi.ZHENG Zheng.ZHONG Yun.Luo Xingzhang. WANG Yong.KONG Gang.YU Xin潜流-上行垂直流复合人工湿地对氮磷去除效果[期刊论文]-生态学杂志 2006(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