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培养科学素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怎样在综合实践课中培养中学生的科学素养

旌阳区千秋中

学 程晓维

在综合实践教学中,培养中学生的科学素养是至关重要的,但良好的科学素养是不能靠外部的灌输得到的,而是在学生的探究活动中逐步获得的。就是让孩子们充分体验科学探究、科学发现的过程----提出问题、猜想预测、动手操作、记录信息、解释讨论、得出结论、表达交流,发展孩子们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基于以上教育理念,我在综合实践教学工作中,大胆开展了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课题尝试,具体探索如下:

一.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

1、科学精神的培养

结合教学内容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一些科学家在科学探索中所表现出的科学精神。使学生能从中受到激励和感染。如向学生生动地介绍生物科学进化论的创立者--达尔文,他为了探索生物进化的规律,在收集了大量的资料,进行了艰苦的科学考查和研究的基础上,又花了20年的时间,才写成了划时代的巨著--《物种起源》,创立了以自然选择为中心的生物进化的科学理论。在介绍物理学家爱迪生的时候,向学生讲述他为了寻找合适的白炽灯灯丝材料,选择了1600多种材料做试验,最后终于制成用碳化棉作灯丝的高真空白炽灯泡,使灯泡的使用寿命增强了100多倍。通过生动的例子,使学生懂得像他们这样在进行科学研究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精神,就是科学精神的典型体现。科学精神也是实事求是的精神,我们应该让学生懂得我们要对任何发现都应该问一下是真是假,可靠还是不可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任何一个科学结论的产生都必须通过实践的检验,必须采取科学的方法。应该让学生懂得,只有按照科学方法设计的,在严格的科学检查和验证下进行的实践,并且要求在相同条件下实验必须可以重复进行,才具有科学意义。

2、科学态度的培养

科学态度的培养首先要求教师必须以身作则。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起示范作用,在演示时,教师应充满自信,神态自若,通过教师规范、熟练的操作,整洁、美观的演示,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实践中的一丝不苟,操作的严谨、规范,如实记录实践结果等良好的态度都时刻影响着学生。科学态度的培养还必须要对学生进行严格的训练,科学态度大多属于思想品质问题或称之科学道德问题,科学态度的培养的方式和途径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其中在实践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严格训练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必须对学生提出实践的整体性要求,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

对学生进行严格训练:

(1)课前做好充分的实践准备

每节课结束前的三分钟,教师布置和强调下一节课要准备好的实践材料、相关资料,以小组为单位,由组长负责收集协调好,课上用一两分钟的时间评估加分。

(2)课堂上指导学生有条理按规程操作

操作时往往因仪器多,材料多,操作的步骤多,产生的现象多,学生不容易掌握整个操作的全过程。教师应事前明确指导学生先做什么,再做什么,必要时把实践全过程分解成若干个大的步骤,给学生有个清晰的思路,关键的步骤教师还可以再作分解,作必要的示范。教师示范时操作要规范,遵守操作规程,要求学生操作时也要遵守操作规程,强调规范化。这对安全或是对取得实践效果来说都很重要,对培养学生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也很必要。如实验中如何使泥衔接的更牢固等问题,教师都要具体指导。学生开始操作不好,甚至有失误,这是正常的,只要教师耐心指导,遵循循序渐进原则进行,学生最终会按教师要求有条理地进行实验。

(3)课后的后续查证

针对课堂出现的问题和疑问,积极鼓励学生课后,通过查阅相关的资料和进行有关的实验,继续探索和研究。这种课后的自觉行动,对于学生科学态度的培养是很有裨益的。

3、科学世界观、价值观的培养。

培养学生辨证唯物的世界观、价值观。可以通过充分发掘教材中的内涵,我们应教育学生用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待世界,看待世界与人的关系,要教育学生相信科学破除迷信,要让学生知道世界是可以认识的,懂得一切事物是按自身的规律不断运动变化的,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我们可以通过教材提供的各种具体的常见事物和现象,如花草树木、鱼虫鸟兽、月相变化、物体运动、人际交往等等,使学生从感性上认识各种事物和现象,不断积累感性经验。有了这些基础,学生将来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价值观的树立也就水到渠成了。

二.在活动中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的能力

我国长期以来中小学科学教育存在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重间接经验,轻亲身体验,使孩子动手操作能力和综合解决问题能力不足。"做"的实质是动手,"做中学"的学习模式正是通过学生亲身经历的实践探究活动来获取知识的,并通过学生自己的实践探究活动,使他们的动手操作、探究和综合解决问题能力有所提高。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的能力,着重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探索。

1、重视学生操作技能的形成

掌握一定的操作技能,对于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的能力,是非常必要的。掌握了丰富的科学知识,可以促进技能的提高,有了一定的技能,又能促进知识的获取。学生操作技能的形成,在于平时的严格训练和运用。这一点我主要采用提高学生可操作性入手,增加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注重操作的质量和规范性,明确提出操作技能是陶艺学习很重要的一部分,操作结束后进行评测。

2、重视学生实践探究活动的经历过程

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途径,因此必须重视学生的探究过程。使学生在过程中体验,在过程中学习,在过程中发展。例如在教学《小花制作》一课时,学生通过探索研究花瓣是怎样形成的,花瓣是如何衔接的,用到了什么样的辅助工具;又如教学《我的储蓄罐》一课时,先让学生分别动手制作一个小碗的形状,了解制作储蓄罐的基本结构,再通过让学生自己实践将每一部分结合起来,衔接牢固,进行创新修改成完整的作品。并让学生自己根据操作情况进行跟踪记录,对比每一种成型方法"有哪些相同之处""哪些不同之处","怎样条件","怎样的步骤"这些问题开展自行探究。然后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通过比较,分别得出做泥板的时候泥应该稍微干一点,做小花的时候泥应该软一点,做印坯的时候力度不能太轻等重要问题。通过活动,学生动手、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课堂上由于时间关系,还有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没有解决,积极鼓励学生课后自己去"做"。如"泥太干了烤的时候会不会有裂痕,在陶土里加其他材料会不会改变泥性"等有关问题,课后,有部分同学就按照课堂上研究方法,去研究了上述问题,并写了相应的实验报告,得出了科学的结论。这才是我们所希望看到的真正意义上的"做"。

3、着重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歇动力。一个没有创新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加强创新教育,已成为教育研究的一个热点,在自然教学活动中应着重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1)通过提供一些有结构的材料,让学生通过充分的探究,挖掘出材料中蕴含的创造性因素。如在探索成型技法的过程中,通过提供一些工具,参考书籍,鼓励自主探究。课堂上呈现的小铲子,小碗,切割线等都是目的性非常明确的材料,也是学生身边常见的材料,通过教师的积极鼓励,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放手先让学生尝试,鼓励自主探究,实践证明,学生完全有能力。通过充足的自主探究,找到了其中蕴含的答案,学生提出了多种制作的方法。

(2)进行发散性思维的训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