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站血液检测不合格原因分析

合集下载

临床检验中血液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临床检验中血液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临床检验中血液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及对策分析摘要目的:对临床血液标本检验中不合格的血液标本分析其原因与解决方法。

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我血站进行血液检测的样本2000份,筛查检测不合格样品,并分析样本不合格的原因。

结果:通过对不合格样品的筛查,发现2000份样品中有122份样品不合格,占样本中的6.1%,其中患者因素占不合格样品原因的27.87%;标本采集不规范占样品不合格原因的26.23%;运输及储存不当占样品不合格的45.90%,其中患者因素中受检者准备不足、标本采集不规范因素中样本量少、运输与储存因素中抗凝不全占的比例较多。

结论:血液标本不合格有患者因素、标本采集因素与运输和储存因素,减少不合格样本需要需要加强引导患者做准备前工作,加强样本的管理与运输,加强对采血人员的培训与管理来减少样本不合格的发生。

关键词:血液标本;临床检查;不合格因素血液检测就是抽取病人的外周血,对血液中各种细胞的数量、形态、比例进行检查,同时也对血液中的各种溶质成分进行检查的一种方法。

临床血液检测可分为血液一般检测、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测、骨髓细胞学检测、血型鉴定与交叉配血试验[1]。

可以检测出常见血液病的血液学持征。

血液检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比如一名呼吸道感染的病人,出现发热、咳嗽、咳痰[2]。

通过血常规检查,发现白细胞数量异常增高,中性粒细胞数量增高为主,这种情况下基本上就可以确定为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给予敏感的抗菌药物治疗以后,病情就可以痊愈。

同样,也是一名呼吸道感染的病人,出现咳嗽、发热、咳痰等症状,但是血常规检查发现白细胞数量轻度减少,但是淋巴细胞比例增高,根据血常规检查,就可以判断出病人是由于病毒感染引起的,就需要服用抗病毒的药物来治疗。

其中检验结果的准确需要样本妥善保管与操作正确,样本的合格率是关系检验结果的重中之重。

本文通过对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我血站进行血液检测的样本2000份:筛查检测不合格样品,并分析样本不合格的原因。

献血者情况与血液检验不合格原因分析

献血者情况与血液检验不合格原因分析

献血者情况与血液检验不合格原因分析摘要:随着医疗的不断发展,在疾病治疗方面,对于血液的要求越来越高。

不仅要保证地区血库血液储备量充足,还要保证血液的检验合格。

本文以某地区近几年以来血液捐献者的血液检测结果为基础,对其检测不合格情况进行详细研究分析。

找到其中所隐藏的主要问题。

关键词:献血者;血液检测不合格;原因分析随着我国不断发展进步,我国的医疗水平已经逐渐追赶上发达国家的水平。

在进行医疗工作的过程中,血液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

这也需要更多的献血者加入进来。

街头设立采血点以及采血车的流动宣传采血,与传统单位采血相结合,为血站的血液储备提供保障。

对于这种采血环境和献血者的变化,这也就要求有更严的血液检验办法。

为了保证临床的安全输血和献血者的身体健康,本文针对近几年以来献血人员的血液检测不合格原因进行详细分析。

一、材料与方法(一)资料来源为了保证医疗工作的严谨,要求无偿献血者体检和血液检验原始记录都要详细的保存在档案中。

在进行无偿献血之前,要求献血人员要填写健康征询表,并且在医务人员进行详细的体检之后,合格者才能进行献血。

并且在采血之后要留取血样,按照我国卫生部门的要求和标准,要对血液进行Alt、HBsAg、抗-HCV、梅毒、抗-HIV进行检测。

本文所研究的众多献血者数据资料是以某地区近几年的实际献血工作数据为基础,具有真实性。

(二)检测项目及方法本文研究的检测标本为献血者的血浆,在实际检测过程中,需要对献血者血浆的各项指标进行检测。

在对Alt进行检测时,一般情况下使用赖氏法或者速率法,在这个过程中,要科学的选择试剂,保证检测的科学合理。

在检测献血者血液中的HBsAg、抗-HCV、抗-HIV的过程中,一般情况下是使用ELISA法。

在进行梅毒的检测过程中,需要使用血清学法或者是ELISA法。

需要注意的是,为了坚持医学的严谨态度和血液检测工作的科学和准确,在检测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各种实际必须是中国药品生物制品鉴定所批检合格产品,要严格按照卫生部《血站管理办法》以及试剂说明书进行操作。

血液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

血液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

血液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血液检验作为临床医学中的重要辅助检查方法,对诊断与治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有时候会出现血液检验标本不合格的情况,这给临床医学工作带来了困扰。

对血液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处理措施,对提高血液检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1. 标本收集不当血液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原因之一是标本收集不当。

当血液采集时,如果采集部位或者方法不正确,就有可能导致血液中混入了其他物质,或者采集的量不足,从而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2. 标本保存条件不佳血液标本的保存条件对于检验结果的准确性至关重要。

如果标本保存的温度、湿度等条件不符合要求,会导致血细胞的变性、溶解等问题,从而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3. 样本污染在血液检验过程中,样本的污染也是导致检验结果不合格的原因之一。

如果在采集、保存或者运送过程中,样本被外界的其他物质污染,就会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血液标本在整个采集、保存、运输的过程中,都要求对其进行合理的处理。

如果在运输过程中出现温度、压力等条件不符合的情况,就有可能导致血液标本的变性、异物混入等问题。

5. 检验仪器问题有时候血液标本本身可能没有问题,但是在进行检验的过程中,仪器的故障或者使用不当也可能导致检验结果不合格。

1.加强标本采集和保存的培训对于医护人员,尤其是新入职的人员,要加强对于血液标本采集和保存的培训。

只有确保医护人员都具备了正确的标本采集、保存知识和技能,才能有效降低因为标本收集不当导致的问题发生。

2.建立标本保存标准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完善的标本保存标准,对于标本保存的环境、温度、湿度等条件进行规范,确保血液标本保存的质量。

在具体的操作实践中,医护人员应当严格按照标准操作,确保标本保存条件符合要求。

3.完善标本运输制度医疗机构应当完善标本运输的制度,确保在运输过程中标本的保存条件得到充分的保障。

在标本运输的过程中,应当加强对于温度、压力等条件的监控,确保标本不会因为运输过程中的问题而发生变性。

血液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

血液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

血液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
血液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原因有很多种,主要有以下几点:
1. 标本采集不规范:标本采集时,如果操作不当、不干净或使用不合适的管子或试剂,都可能导致标本不合格。

采集血液时没有充分清洁采血点,不按规定的步骤进行采集,或使用已过期的采血管。

2. 标本处理不当:标本在采集后,如果没有及时处理或处理不当,也可能导致标本
不合格。

标本在采集后没有及时送到实验室进行分析,或者在分析过程中没有按照标准程
序进行处理。

3. 标本保存条件不合适:标本在采集后,如果保存条件不合适,也会导致标本不合格。

血液标本保存时间太长,温度不稳定等情况。

针对这些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处理措施:
1. 加强标本采集的规范性:对标本采集的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操作技能和操
作规范性,确保采集时按照标准的操作流程进行,使用干净的设备和试剂进行采集。

2. 加强标本处理的及时性:实验室和采集人员之间要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协作机制,
及时将采集的标本送到实验室进行处理,确保标本处理的及时性。

3. 提供合适的保存条件:实验室要有合适的设备和环境来保存标本,确保标本的保
存温度稳定,避免标本因温度变化而导致的不合格。

4. 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避免
因设备的问题导致标本不合格。

血液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原因有很多,需要从标本采集、处理和保存多个环节加强管理,通过规范操作流程、提高操作人员的技能和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最大限度地减少标本不
合格的情况发生。

血液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

血液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

血液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为了确保血液检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采集的血液标本必须符合一定的标准,并且在处理过程中也需要注意各种可能的影响因素。

如果血液检验标本不合格,将会影响诊断和治疗效果,甚至造成严重的健康风险。

下面是关于血液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的简述。

1、血凝块过多或过少:在采集血液标本的时候,如果静脉采血过于慢或者针头插入过深,可能导致血凝块过多或过少,影响血液检验的准确性。

2、血标本不足或者过多:采集血液标本时,在注射过程中可能发生血栓或者血流中断等状况,导致血标本不足或过多,这会影响到血液检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血液标本不符合收集条件:在采集血液标本时,需要注意采血前是否按照规范进行了手部清洁,并使用了合适的采血针头,血液标本放置位置是否正确等因素。

如果这些条件不符合规范,会影响血液检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血标本收集后处理不当:在采集血液后,不能及时处理或者处理方法不当,也会影响血液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5、血液标本污染或者变质:血液标本受到细菌污染或者暴露在高温或者低温环境中,会导致血液标本变质。

在处理过程中,如果发现血液标本发生变质或者受到污染,需要重新采集血标本,并进行检测。

1、当发现血液检验标本不合格时,需要重新采集血标本,并由专业人员进行检测。

同时,需要对血标本采集以及处理的细节加以改进,以防止出现同样的问题。

2、在采集血标本的时候需要遵守相关的规范和操作流程,正确选用采血器材,保证采集表面的消毒,插针深浅需要掌握得比较好,避免过深、过浅,或者影响采血量等问题。

3、采血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持采血部位的清洁、干燥。

血液标本采集后要放置于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下进行标本处理,防止血液变质,同时可以更好的保证血样的完整性。

4、注重员工培训,对于采血和血标本处理的相关流程进行全面培训、指导,并定期检查及掌握其操作质量。

尤其是关于血标本的采集、处理、保存时间等各方面的规定进行详细的讲解和恰当的动员。

检验科血液标本出现误差的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

检验科血液标本出现误差的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

检验科血液标本出现误差的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摘要:目的:探讨检验科血液标本出现误差的原因及应对措施。

方法:选取2020年的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检验科存在误差的血液标本49例,作为研究对象。

对所有的血液标本进行深入分析,找出导致血液标本检验存在误差的原因。

并以此为依据,制定相关的应对措施。

结果:经研究发现,标本凝块、标本量不足和标本溶血是不合格血液样本的主要类型,所占比例分别为(30.61%)、(26.53%)和(26.53%)。

而对血液标本的误差原因深入分析,能够发现送检因素是导致血液标本存在误差的主要因素,所占比例为(42.85%)。

依次分别是采集因素、检测因素和患者因素,所占比例分别为(32.65%)、(16.32%)和(8.16%)。

经对比可得,前者与后三者的占比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开展临床血液标本检验工作时,应加强各个环节的监督管控。

并增强操作人员的技能水平和工作素养,着重关注送检工作的整体质量,从而使临床检验水平得到较好的改善。

关键词:检验科;血液标本;误差引言:血液标本检验是医院临床工作中的常用诊断方法,其检验结果能够使医护人员更加深入地了解患者的病症情况,为后续的康复治疗起到至关重要的帮助作用。

但在开展血液标本检验工作时,往往会受到采集因素、送检因素、检测因素和患者自身因素等方面的影响,导致标本质量显著下降,令标本检验结果与实际情况存在较大偏差,使患者的整体治疗效果也受到严重的影响。

本文详细探讨检验科血液标本出现误差的原因及应对措施,以此为增强血液标本检验水平提供信息参考,具体的研究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次实验的开始时间为2020年的1月,结束时间为2020年12月,选取我院检验科存在误差的血液标本49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

其中,男性血液标本数量为25例,女性血液标本数量为24例。

检查项目:血液常规检查的标本数量为17例,血液的生化检查和凝血功能检查的标本数量均为16例。

血站血液检测不合格原因分析

血站血液检测不合格原因分析

血站血液检测不合格原因分析【摘要】目的:探讨降低血液报废率的方法。

方法:分析2005年无偿献血的检测情况,5 587名献血者的血液检测情况。

统计2006年无偿献血的检测情况,与2005年作一个对比。

结果:2005年检测不合格的项目中,占比例较大是ALT,不合格率占43%,HBsAg不合格率占37%;2006年检测不合格的项目中,ALT不合格率为53.7%,HBsAg不合格率为31.7%。

结论:对献血者进行献血前1~2天的餐饮情况及身体健康状况的询问了解,献血前作ALT初筛及乙肝初筛的正确操作有助于减少血液的报废。

【关键词】统计分析;不合格原因;正规操作针对血液检测不合格原因的分析,提出解决的办法,以求降低检测不合格率,现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检测对象:增城市血站2005、2006年度的无偿献血者捐献的血液。

1.2 检测方法:初检试验使用的HIV、HCV由珠海丽珠提供,梅素螺旋体(TP)由北京金豪提供,HBsAg由厦门新创提供,均使用ELISA方法;复检试验使用的HIV、HCV、TP、HBsAg均由上海科华提供,均用ELISA方法;ALT 均使用速率法,分别使用上海复旦张江及上海申能德赛提供的试剂。

2 结果2.1 2005年检测人数为5 587例次,不合格数为289例次,不合格率为5%。

2006年1~11月检测人数为5 979例次,不合格数为363例次,不合格率为6.0%。

2.2 2005年全年检测不合格原因,见表1;2006年全年检测不合格原因,见表2。

3 讨论2005年检测不合格项目中HBsAg阳性引起的血液报废占阳性报废率的44.3%,是本站阳性血液报废的最大因素。

究其原因,大多为人为因素造成,因本站检验人员有限,不能每天跟随采血车到街头采血,所以街头的初筛检测工作由采血护士负责,因责任心不强,或没有认真按操作规范来操作,至相当部分HBsAg阳性的献血者漏检。

胶体金方法检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其灵敏度为99.7%,特异性为99.66%,检出浓度为≥1 ng/ml的病毒含量,且检测时间需15分钟才能检测出该浓度。

血液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

血液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

血液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血液检验是临床诊治中常用的一种诊断手段,但是,血液检验的质量和准确性直接影响着临床诊断的准确性和治疗效果,因此,血液检验标本的质量及其合格与否显得尤为关键。

本文将从血液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三个方面展开阐述。

1. 血液采集不当。

例如采集时使用污染的材料、样本采集过少等。

2. 样本处理不及时。

因样本放置时间过长,造成细胞裂解、酶活性丧失等。

3. 血液检验时不检出检验标本的不适用性。

1. 血液采集不当导致的结果误差加深了人们对采集过程中各种影响因素的认识,更加关注采集标本的技能和技术水平,为了确保有质量的标本被用于临床实验室检验的研究学习,严谨的标本采集应该得到高度重视。

血液样本在一些情况下需要立即处理,比如说应该立即进行运输或处理。

若样本保存时间过长便会导致标本受到细胞质样本、酶样本及其他人为破坏,导致之后的检验结果出现误差。

一般情况下,检验人员需要对检验标本进行的检测前预处理,这些预处理包括检查样本完整性和准确地量化样本浓度,若未进行标本预处理有可能导致样本污染、失活,也有可能导致后续检测异常结果引起临床诊断上的误判。

1. 加强血液采集操作规范化培训:建立血液采集的专业化、标准化的规范化操作程序,以确保采集过程中降低标本采集的误差率。

注明样本被采集后正确的保存与运输建议。

2. 建立检测报告的标准化处理程序:今天的临床检验过程已经建立标准化的操作程序,建立不同指标的检测报告内容与机构内各种相关考核评估;发现在检测过程中出现的标本不适用,便需采取前面所提到的标准化处理流程,及时协调处理方案,确保后续工作的正常进行。

3. 增强员工的检验操作技能培训:检验员是检验质量稳定性的保证,建立经常性的训练课程,定期通过实验室技能比赛、外部实验室质量控制,加强员工潜在的技术积累。

血液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

血液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

血液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血液检验是临床常规检验之一,通过检测血液中各种指标来帮助医生诊断疾病、评估治疗效果、监测病情等。

但是,有的时候血液检验标本可能出现不合格的情况,这可能会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甚至会延误患者的诊治。

本文将从血液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对检验结果的影响以及处理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

1.操作不当:在采集血液标本时,如果操作不当会导致标本质量下降。

比如,采血针头不干净、采血部位和角度不对、抽血后未立即加压、过度抽血等都会影响检验结果。

2.标本保存不当:血液标本采集好后需要正确地保存,如果保存不当,就会影响检验结果。

例如,血液标本的保存温度过高或过低、保存时间过长、标本瓶中的抗凝剂浓度不正确等都可能影响检验结果。

3.患者因素:某些患者因个体差异等原因,其血液指标可能会出现异常,从而影响检验结果。

比如,某些患者可能在采血前应该禁食,但却没有按照医嘱执行。

4.其他因素:血液检验标本不合格还可能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

比如,检验设备的维护不当、检验方法和操作可能有误、环境污染等也会对检验结果产生影响。

二、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如果血液检验标本不合格,可能会导致以下情况的出现:1.假阳性或假阴性:由于标本的不合格因素,会导致检验结果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

例如,如果血液标本中的细胞数量过少或者抗凝剂过量,可能会导致血清中的某些指标出现异常,产生误判。

2.延误诊断或治疗:如果血液检验标本不合格,会使准备诊断或治疗的医生无法获取到准确的信息,从而延误诊断和治疗的时间。

这对于患者的恢复和康复都是不利的。

三、处理措施1.重复采样:如果可以,应该尽量重复采样。

在重复采样时,要注意操作技巧,确保操作规范,尽量避免出现上述因素。

2.重新检验:如果重复采样不可行,则必须重新检验。

重新检验需要进行全面的步骤,包括采样、保存、检验等等。

在重新检验时,也应该特别注意上述因素的影响。

3.标本追溯:对于不合格的标本,应该对其进行追溯。

无偿献血者血液不合格原因分析

无偿献血者血液不合格原因分析

无偿献血者血液不合格原因分析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的贯彻落实,我国采供血形式发生了根本变化。

临床用血全部来自自愿无偿献血。

而无偿献血主要来源于街头,其中有很多不稳定的因素,导致血液报废率也有所上升。

本文通过对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不合格原因的整理分析,找出降低血站不合格血液报废的办法,为医疗机构提供及时、有效、安全、充足的血液制品。

标签:无偿献血;报废输血是临床实施抢救和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血站肩负着为临床提供及时、有效、安全、充足的血液制品的重要职责。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医疗机构供血量的逐年增加给无偿献血工作带来了不小的压力[1]。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实施以来,我市的无偿献血工作有了很大的改观,为了减少浪费,缓解采供血不足与临床用血需求之间的矛盾,我站从多方面采取措施,其中加强无偿献血血液报废率的控制工作已成为我站近几年较为重视的一项工作。

现将2009~2012年的血液检测情况进行分析。

1 材料与方法1.1 标本来源:2009~2012年本站无偿献血者76342人,其中男性49309人,女性27033人。

年龄18~55岁。

1.2 试剂与仪器:HBsAg试剂(北京万泰和珠海丽珠),抗-HCV试剂(北京万泰和厦门新创),抗-HIV试剂(北京万泰和珠海丽珠),梅毒试剂(北京万泰和珠海丽珠),ALT试剂(四川迈克和上海百祥)。

所有试剂均经过批批检定合格,并在有效期内使用。

fluido洗板机(澳大利亚);MK3酶标仪(芬兰);XK96-Ⅱ型振动器(江苏姜堰市新康仪器厂);721分光光度计(上海申化仪表自控有限公司)。

1.3 方法:HBsAg、抗-HCV、抗-HIV和梅毒采用ELISA法,ALT测定采用赖氏法和速率法,所有試验均按试剂盒说明书严格操作。

1.4 统计学处理:有不同程度的ALT,这些地方受损伤无疑也会引起ALT不同的升高。

另外,在一些生理情况如剧烈运动、通宵加班、情绪过度紧张、妊娠等,也可引起ALT 一时性的轻度升高[6.7]。

血液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

血液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

血液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血液检验是一种常见且重要的检查手段,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和诊断疾病。

有时候血液检验的标本可能会被判定为不合格,这可能会对患者的诊断和治疗产生影响。

本文将分析血液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并提供相应的处理措施。

血液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可能包括以下几方面:1. 标本采集不规范:在采集血液标本时,如果不按照标准操作程序进行,可能会导致标本不合格。

使用过期的采血管导致抗凝剂失效,采集量不足导致某些指标无法检测等。

处理措施:医务人员需要接受专业的标本采集培训,掌握正确的采集方法和操作流程。

采血管和抗凝剂等试剂要定期检查和更新,确保其有效性。

2. 标本保存不当:血液标本需要储存和运输,一些不适当的保存方式可能会导致标本变质。

存放温度过高或过低,造成血细胞破坏或凝血等。

处理措施:医务人员在标本采集后应及时进行标本保存和运输,确保标本处于适当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

标本容器要选择合适的材质和容量,以确保标本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 检验方法或设备问题:血液检验需要使用专业的设备和试剂,如果设备故障或试剂失效,可能会导致标本不合格。

不同的实验室可能采用不同的检验方法和参考范围,可能会导致标本的结果与预期不符。

处理措施:医务人员需要定期检查和维护检验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并保证试剂的质量和有效期。

实验室应该建立标准化的检验方法和参考范围,以减少误差的发生。

4. 个体差异和生理因素:不同的个体之间可能存在差异,包括遗传差异、年龄差异、生理状态差异等,这些差异可能会导致某些标本不合格。

处理措施:实验室应该根据患者的特异性,比如年龄、性别、生理状态等,调整相应的参考范围,以减少误诊的风险。

1. 重新采集标本:如果发现标本不合格,可以与患者协商重新采集标本,确保标本的质量和可靠性。

2. 审查标本采集过程:对于标本不合格的情况,应该仔细审查标本采集过程,找出问题所在,并提供相应的纠正措施,以防止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血站血液检测关键点控制与质量管理

血站血液检测关键点控制与质量管理

血站血液检测关键点控制与质量管理发布时间:2021-07-07T15:27:15.220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1月2期作者:郭菲[导读]郭菲(阿坝州中心血站;四川阿坝州624000)现阶段,我国的血液质量监测主要采用血液集中化检测的方法。

在血站中,血液的质量管理是保证血液质量的重要举措,血站中储存的血液将会应用到临床病人的救治中。

为了保证临床所使用的血液质量是合格的,我们需要加强对血站血液的检测,并做好质量管理及控制,更好地规范供血机构的采血标准。

一、血站血液质量检测存在的问题1.血站质量体系不够完善。

根据对血站的相关调查发现,大部分血站并没有一套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具体表现为文件质量编号排序混乱、同一事件存在多种文件要求、并未规范统一的质量管理标准、缺乏合理的血液质量管理体系结构、没有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支撑、管理体系中的规范内容实施不到位、缺乏血液质量控制的知识传播等。

2.血站血液质量工作登记不及时、内容不规范。

在血站的血液质量管理工作中,由于缺乏了针对性的管理规范标准,在登记相关血液管理相关数据的过程中,未能按照统一的格式记录,就会导致在检查资源、查找资源时出现失误,进而影响了采血、供血的登记工作,登记内容不够准确、详细、全面,难以清晰辨别信息的不同之处;对于已经登记好的文件,未能及时整理、归档,保存记录不够明确。

3.血站工作人员专业水平不高。

由于血站在组织员工培训这一问题上,参与度并不积极,从而导致了许多血站的工作人员难以接受到专业的培训,不仅会增加工作过程中的失误率,还会导致员工血液质量管理意识淡薄,无法具备良好的工作意识和工作能力,在血液质量控制管理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4.血液管理信息化系统不完善。

血液质量管理中的信息化应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血液质量。

但是目前部分血站的信息化系统建设并不到位,并且存在内部监管力度不高的问题,从而影响了血站的血液质量。

此外,在血站信息化系统建设中,由于资金投入低,会导致计算机专业人才缺乏,出现信息系统升级慢的问题。

临床检验血液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及改进措施

临床检验血液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及改进措施

临床检验血液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及改进措施有凝块:在血液标本采集过程中,采集人员未按照规范操作、采血后未充分摇匀或未进行混匀、采血时间过长、抽血不顺畅、挤压采血部位、送检不及时等均会导致血液标本中有凝块。

用错抗凝管:主要原因是采集人员未正确区分、使用采血容器,或专业能力不足、或缺乏责任心未认真对待血液采集工作。

采血量不足:主要由人为因素导致,采血者将凝血管作为第1管进行采集,可导致采血管负压较低,采血量不足;在输液的同一侧手臂进行血液采集使采血管内混入液体,可导致采血量不足;新生儿因血管细,采血难度较大,也易出现采血量不足的情况。

标本溶血:在采血过程中混匀动作过于激烈会使红细胞破裂,从而出现溶血;血液采集时,止血带捆绑时间过长、采血不顺畅、反复多次进针探查等均会导致血液标本出现溶血的情况。

脂血:在采血前未告知患者注意事项、被采血者未空腹或输注脂肪乳后进行采血均可出现脂血的情况。

改进措施1.针对标本有凝块、溶血的改进措施应严格按照血液检验采集规范进行操作,以采血管的额定量为准,采集适量血液,标本采集完成后立即以180°轻轻颠倒混匀5~8次;若使用碟翼采血针,当采血量较大时应当边采集边摇匀;特殊情况下需采用注射器采血时,应当先将采血管底部向下轻敲或甩一甩,以便抗凝剂沿管壁下滑,采血后将针头卸下,开塞,沿管壁将血液缓慢注入,加盖颠倒180°轻柔摇匀,以减少血样冲击力。

2.针对用错抗凝管、重复送检的改进措施应仔细核对医嘱内容、检验条码上的各项信息、采血管的种类三者是否一致,以及是否有重复检测的项目;严格执行“三查七对”的核对制度,规范地进行血液标本的采集。

3.针对标本采血量不足、脂血的改进措施采血前应仔细询问患者的进食、服用药物情况,告知患者采血时的注意事项;按照正确的采血顺序进行采血,避免在输液时、进食后采血。

4.管理方面的改进措施采集人员加强与临床医护人员的沟通。

检验科与临床科室护士长、质量监督员建立微信群,及时发布与血液标本采集有关的指南、行业标准、建议、意见等最新知识,指导临床医护人员正确采集血液标本;将检验科编写的标本采集手册通过医院的内部网络发放到临床各科室,由临床科室组织医护人员学习;每3个月向临床科室公布不合格标本的统计数据及情况分析,使采血相关工作人员给予重视,进而提高血液标本的采集质量。

血液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

血液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

血液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血液检验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医疗检查项目,它可以帮助医生及时发现患者的病情,并为医生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在进行血液检验时,血液标本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实际操作中,血液标本不合格的情况时常出现,这给诊断结果带来了诸多问题。

对血液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处理措施,对于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1. 采集过程不规范在进行血液标本采集时,如果护士或医生没有按照规范的程序进行,例如采血部位不正确、采用了不符合要求的采血管或者采用了过期的采血管等,这些都会导致血液标本的不合格。

不规范的采集过程可能会造成血液标本污染或者血液标本成分的变化,从而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2. 运输过程中温度控制不当在血液标本采集后需要进行运输到检验中心进行检测。

如果在运输过程中,未能及时控制好温度,或者出现了运输过程中的延迟,这些都会影响血液标本的质量,导致检验结果不准确。

3. 血液标本处理不当在检验中心进行血液检验之前,血液标本需要进行一定的处理才能进行检测。

如果处理过程中有误,例如标本离心不适当、标本保存温度不符合要求等,都会导致血液标本的不合格,从而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4. 血液标本本身质量不佳有些患者的血液质量可能受到一些疾病、药物或者其他因素的影响,导致血液标本本身质量不佳。

血液中含有大量的溶血红细胞或者血浆中悬浮有大量颗粒物质等情况,都会影响血液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5. 样本污染在进行采集、运输或者处理过程中,如果样本受到外界环境的污染,比如细菌、病毒等,这些污染物质都会影响血液标本的质量,进而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6. 样本标识不清在进行血液标本采集时,如果未能正确标识样本,或者标识不清晰,这会导致样本混淆或者误操作,进而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二、血液检验标本不合格处理措施1. 采集过程规范在进行血液标本采集时,医生和护士需要严格按照规范操作程序进行,保证采集过程的规范和标准化,避免因为采集过程不规范导致的血液标本不合格。

临床血液标本采集不合格及对策

临床血液标本采集不合格及对策

临床血液标本采集不合格及对策在临床诊断和治疗过程中,血液标本的采集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

准确、合格的血液标本能够为医生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从而制定出有效的治疗方案。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各种原因,常常会出现血液标本采集不合格的情况,这不仅影响了检验结果的准确性,还可能延误患者的诊断和治疗,甚至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和经济负担。

因此,探讨临床血液标本采集不合格的原因及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临床血液标本采集不合格的表现及原因(一)血液标本量不足血液标本量不足是常见的不合格情况之一。

这可能是由于采血人员在操作时未能准确估计采血量,或者在采血过程中出现血液泄漏、抗凝剂使用不当等原因导致。

例如,使用抗凝管采血时,抗凝剂与血液的比例不当,会影响血液的凝固和检验结果。

(二)血液标本溶血血液标本溶血是指红细胞破裂,血红蛋白释放到血浆中。

导致溶血的原因有很多,如采血时过度用力拍打采血部位、采血针过细、采血速度过快、血液注入容器时产生气泡、运输过程中剧烈震荡等。

此外,患者自身的因素,如红细胞脆性增加、患有溶血性疾病等,也可能导致血液标本溶血。

(三)血液标本凝血血液标本凝血通常是由于采血后未能及时摇匀抗凝管,或者抗凝剂用量不足导致。

另外,患者血液处于高凝状态、采血时间过长等也可能引起凝血。

(四)采血部位不当采血部位选择不当可能会影响血液标本的质量。

例如,在有炎症、水肿、瘢痕或皮肤破损的部位采血,会导致血液成分发生改变,影响检验结果。

(五)标本污染血液标本在采集、运输和储存过程中,如果受到细菌、灰尘等污染,会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例如,采血时未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或者容器未清洁干净等。

(六)标签错误标签错误包括患者信息填写错误、标本类型标注错误、采血时间记录不准确等。

这会导致检验结果无法与患者准确对应,影响诊断和治疗。

二、临床血液标本采集不合格的影响(一)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不合格的血液标本会导致检验结果出现偏差,无法真实反映患者的身体状况。

血站检验科血液标本不合格原因及预防对策研究

血站检验科血液标本不合格原因及预防对策研究

血站检验科血液标本不合格原因及预防对策研究摘要目的:对血站检验科的血液标本进行筛查,找出血液标本不合格原因与解决方法。

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我血站进行血液检测的样本3000份,筛查检测不合格的样品,并分析样本不合格的原因。

结果:通过对不合格样品的筛查,发现3000份样品中有155份样品不合格,占样本中的5.17%,其中样品不合格的原因有标本外观脂血、采样时间与送检时间不符、标本溶血、标本血量不足。

结论:对基层血站检验科的血液标本进行筛查,血液标本的合格率为94.83%,可以通过加强采血人员的专业水平,加强对血液标本的管理,加强采血室与化验室的沟通等方法提高血液标本的合格率。

关键词:血液标本临床检查不合格因素血液是人体内一种比较重要的成分,它在机体各个血管内来回流动,维持正常人体的生命功能。

血液检测就是抽取病人的外周血,对血液中各种细胞的数量、形态、比例进行检查,同时也对血液中的各种溶质成分进行检查的一种方法[1]。

检验科是临床医学和基础医学之间的桥梁,包括临床化学、临床微生物学、临床免疫学、血液学、体液学以及输血学等分支学科[2]。

每天承担包括病房、门急诊病人、各类体检以及科研的各种人体和动物标本的检测工作。

抽血检查是现在临床治疗和诊断疾病最常用的检测手段。

抽血检测,不同科室查的内容是不同的,抽血时的要求也是不同的。

其中检验结果的准确需要样本妥善保管与操作正确,样本的合格率是关系检验结果的重中之重。

本文通过对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我血站进行血液检测的样本3000份:筛查检测不合格样品,并分析样本不合格的原因。

为提高样本的准确率提供研究资料,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我血站进行血液检测的样本3000份,筛查检测不合格样品,并分析样本不合格的原因。

其中男1642份,女1358份,年龄42.22±38.43岁。

1.2方法对收到的样品进行观察,对照患者的信息与血样、按照原因进行记录归档,将不合格样品退回并重新采集检验。

血液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

血液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

血液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血液检验是临床医学中常用的一种检查方法,可以帮助医生了解病人的健康状况,诊断疾病并判断治疗效果。

在进行血液检验时,有时候可能会出现标本不合格的情况,这需要对不合格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血液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标本采集不当:标本采集的过程中可能存在不合规范的操作,例如不洗手或消毒不彻底、采集器具不干净等。

这些操作不仅可能导致细菌感染,还可能引入干扰物质,影响检验结果。

2. 标本保存不当:在采集之后,标本需要妥善保存才能保证检验的准确性。

血液标本的保存时间过长、温度不适宜或者不遵循标本保存要求等情况,都会导致检验结果的偏差。

3. 标本传送不当:在标本采集后,需要将标本送往实验室进行分析。

在传送的过程中,可能出现标本破损、污染或者传送不及时等问题,这些都会导致检验结果的不准确。

4. 标本误操作:在进行血液检验时,实验技师可能存在操作不规范、操作失误等情况,例如标本未按照要求进行离心、分装过程不准确或者试剂的使用不当等。

这些因素都会导致检验结果的不准确。

针对以上原因,需要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1. 加强标本采集培训:对标本采集人员进行规范化培训,确保他们了解正确的采集方法和操作步骤,并且能够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要加强对采集器具的清洁和消毒,确保标本采集的无菌性和干净度。

2. 建立标本保存规范:制定和落实标本保存的标准和要求,包括保存时间、保存温度等。

对于一些特殊分析项目,还需要严格按照要求进行保存,避免因标本保存不当而导致结果的偏差。

3. 完善标本传送管理:建立标本传送的规范程序,确保标本传送的安全和及时性。

传送过程中,要加强对标本的保护,避免破损和污染。

要及时传送标本,避免标本保存时间过长。

4. 加强实验技师培训和质量控制:对实验技师进行规范化培训,提高他们的操作技能和操作规范性。

建立质量控制制度,定期检查和评估实验室的技术水平,及时发现和纠正操作失误。

血液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

血液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

血液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血液检验是临床医学中常见的一种检查手段,通过对血液中各项指标的检测,能够提供诊断、判断疾病的依据,为医生制定治疗方案提供重要参考。

然而,有时候血液检验结果会出现不合格的情况,这对于病人的诊断和治疗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下面将对血液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处理措施。

首先,血液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可以是标本采集不当。

在采集血液样本时,如果没有按照规范的步骤进行,可能会导致血液被污染或稀释,影响到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此外,还有可能在采集过程中引入了空气,导致血液样本凝结、氧化或变质。

为了避免标本采集不当导致的不合格结果,医护人员应严格按照规范操作。

首先,应使用无菌器械进行标本采集,保证采集的血液是干净的。

其次,避免在采集时将血液与空气接触,可以采用真空采血管等专用器械进行采集。

另外,在采血之前,还应确保病人已经保持了充足的休息和饮食,以提高血液的质量和流动性。

其次,血液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原因还可能是前期处理不当。

在标本采集后,如果没有及时进行适当的处理,比如及时离心、分离血清或血浆,就可能导致血液样本在储存过程中发生凝固、沉淀或变质等情况,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为了避免前期处理不当导致的不合格结果,医护人员应严格遵守标本处理的规范。

首先,在采集完血液样本后,应及时分离血清或血浆,并避免血液凝固和样本氧化。

其次,应将标本放置在规定的温度下,避免过高或过低,影响样本的稳定性。

此外,血液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原因还可能与运输过程有关。

血液样本在采集后需要进行运输到相应的检验实验室,如果运输过程中没有采取合适的措施,比如温度过高或过低、震荡等,也会导致血液样本发生变质,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为了避免运输过程中导致的不合格结果,医院可以设置专门的运输系统,以保证血液样本的质量。

在运输过程中,应注意合适的温控,避免温度过高或过低,同时避免较大的震荡。

总之,血液检验标本不合格可能涉及到标本采集不当、前期处理不当和运输过程不当等多个方面的原因。

血液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

血液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

血液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摘要目的探讨临床血液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并采取应对措施,提高分析前因液标本质量,确保检验结果真实、可靠。

方法回顾性分析108例不合格的血液标本并进行分类、汇总,探讨血液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

结果凝血、溶血、血液标本量不准等是造成血液标本不合格的主要原因。

结论加强检验科室与临床科室的有效沟通,对不合格标本及时查找原因,并对护理人员进行相应的培训,可降低标本不合格率,提高血液标本质量。

关键词血液标本;原因分析;防范对策血液标本的规范采集是保证血液检验结果真实、可靠的前提,是临床医师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诊治、判断的重要依据[1]。

血液标本不合格将会导致临床检验结果与数据不准确,检验结果失去参考价值,影响医师对患者病情的判断,进而影响治疗效果,容易引发医疗纠纷。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本院2010年1月~2014年1月经检验人员验收筛选出不合格标本108例,所有标本均由护理人员采集送至检验科。

1. 2 方法对108例不合格血液标本进行分类,计算其所占的百分比,探讨不合格标本发生的原因,采取相应对策。

2 结果在108例不合格血液标本中,凝血、溶血、血液标本量不准占不合格标本的前三位。

见表1。

3 讨论3. 1 原因分析血液标本不合格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①采集前没有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电脑扫描试管没有成功或是没有准备好试管,导致采集血液标本不准确或不完整;②操作者技术不过关或患者自身条件有限如血管条件不理想或肥胖以及小孩,采血困难或抽血时间过长以导致血液凝固等不合格情况的发生;③采血管过期或试管漏气,血液标本出现凝血问题或采集血量不足,影响检测结果;④护士对血标本的保存不规范,如放置温度太或太低;⑤运送工人运送操作不规范,如转送过程中太过于震荡,造成血液标本溶血等。

3. 2 防范对策要保证采集到的血液额标本合格可用,必须认真做好以下工作。

①采血者需加强专业技能,掌握检验标本留取的基础知识。

血站血液检验标本误差的原因及对策探讨

血站血液检验标本误差的原因及对策探讨

血站血液检验标本误差的原因及对策探讨背景目前,血站血液检验的准确性一直是医疗行业关注的焦点,而血站在进行血液检测时,对检验标本的质量要求也非常高。

然而,对于血站来说,检验标本的误差总是存在的。

本文将针对血站血液检验标本误差的原因及对策进行探讨。

血站血液检验标本误差的原因分析1. 采样过程中的误差血站在采血过程中,对采血器的选择、针头的大小、采血速度的控制、采血位置的筛选等都会对采取的血液标本质量产生影响。

因此,采样过程中的误差也是导致检验标本误差的原因之一。

2. 血液自身因素造成的误差血液自身因素也是导致检验标本误差的原因之一。

如血液的稀释、血红蛋白的氧合程度、血管内的血液循环、以及血液放置与保存的时间等,都会影响血液成分的含量和生物学效应。

3. 检测方法误差检测方法的误差也会对检验标本的质量产生影响。

如检测仪器精度、试剂的稳定性、标本的保存温度和时间等,都是导致检验误差的因素。

血站血液检验标本误差的对策探讨各血站为提高检验标本的质量和减少误差,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 采样流程标准化对于采取血液标本的步骤和参数进行科学规范,避免误差。

如:制定标本采集流程规范,严格对采取的标本进行检验,排除质量差的标本。

2. 标本的保存与处理对采取的标本进行分类保存、标记、打印条码等,保持标本质量稳定。

如:视检验项目分类对标本进行冷藏保存、由专人负责对标本分管管理,保证标本质量。

3. 使用先进设备装备使用先进的仪器能提高检测准确性和稳定性,减少误差。

如:选购精密的检测仪器,使用指导书、使用手册对操作进行规范化。

结论血站血液检验标本误差的原因和对策探讨是一项很复杂的任务,而血站为提高检验标本的质量,应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减少误差的影响,并使用科学、标准化的操作流程来提高检验准确性。

这些措施不仅提高了血站检验工作的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也可为医疗工作者提供准确的诊断结果,有助于保护患者的健康安全,是很有意义的一项工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站血液检测不合格原因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降低血液报废率的方法。

方法:分析2005年无偿献血的检测情况,5 587名献血者的血液检测情况。

统计2006年无偿献血的检测情况,与2005年作一个对比。

结果:2005年检测不合格的项目中,占比例较大是ALT,不合格率占43%,HBsAg不合格率占37%;2006年检测不合格的项目中,ALT不合格率为53.7%,HBsAg不合格率为31.7%。

结论:对献血者进行献血前1~2天的餐饮情况及身体健康状况的询问了解,献血前作ALT初筛及乙肝初筛的正确操作有助于减少血液的报废。

【关键词】统计分析;不合格原因;正规操作
针对血液检测不合格原因的分析,提出解决的办法,以求降低检测不合格率,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检测对象:增城市血站2005、2006年度的无偿献血者捐献的血液。

1.2 检测方法:初检试验使用的HIV、HCV由珠海丽珠提供,梅素螺旋体(TP)由北京金豪提供,HBsAg由厦门新创提供,均使用ELISA方法;复检试验使用的HIV、HCV、TP、HBsAg均由上海科华提供,均用ELISA方法;ALT 均使用速率法,分别使用上海复旦张江及上海申能德赛提供的试剂。

2 结果
2.1 2005年检测人数为5 587例次,不合格数为289例次,不合格率为5%。

2006年1~11月检测人数为5 979例次,不合格数为363例次,不合格率为6.0%。

2.2 2005年全年检测不合格原因,见表1;2006年全年检测不合格原因,见表2。

3 讨论
2005年检测不合格项目中HBsAg阳性引起的血液报废占阳性报废率的44.3%,是本站阳性血液报废的最大因素。

究其原因,大多为人为因素造成,因本站检验人员有限,不能每天跟随采血车到街头采血,所以街头的初筛检测工作由采血护士负责,因责任心不强,或没有认真按操作规范来操作,至相当部分HBsAg阳性的献血者漏检。

胶体金方法检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其灵敏度为99.7%,特异性为99.66%,检出浓度为≥1 ng/ml的病毒含量,且检测时间需15分钟才能检测出该浓度。

而本站的街头采血初筛工作,大部分的检测工作由采血护士负责,就易出现操作不当引起的假阴性结果的出现,主要有下列几方面:(1)未按试剂说明,加样后5分钟内就发报告;(2)试纸条从冰箱取出未平衡至室温就打开,或打开后放至室温的时间超过1个小时,特别在夏天,气温超过30度,易造成胶体金试纸条灵敏度下降;(3)个别操作者技术不熟练,采末梢血时刺入深度不够,至使采集的血量不够50 μl,或吸取的血样有气泡,造成血液渗入不完全;(4)在试纸条加样时,加样点选在加样区的最末端,至使血液渗入速度慢;(5)加样后未等血液渗透至测试区就加缓冲液,至使缓冲液在质控区有反应,而血液却难以再渗入至测试区。

本站阳性血液报废的第二大因素是ALT升高引起的检测不合格报废。

有研究报道,使用ALT初筛是降低因ALT升高血液检测不合格而报废的有效方法[1],但在我省,只有少数的血站开展街头ALT初筛检测,为何不能广泛开展ALT的街头初筛,从本站的情况来看,首先是成本问题,ALT初筛试剂成本费用约6元/人,则本站每年的试剂费用为4.0万元,购置仪器费用为7万元/台,如使用期限7年,购置仪器成本费用约2万元/年[2],依采血点来配置,本站约需2台,则每年初筛检测成本约需8万元。

按实际工作可能成本不止这个数,因检测仪器长期处于颠跛状态,使用寿命就大大缩短。

ALT升高的样本中,只有少数为HBV 阳性伴ALT升高,其余都为单纯性ALT升高,此多为食物或药物因素引致,如首先做ALT初筛,就使大部分单纯性ALT升高的献血者推迟献血从而减少了血
液资源的浪费及采血成本的浪费。

如2005年ALT报废218袋,本站80%采2个单位,按每袋血360元计(每袋血分出红细胞、血浆、冷沉淀),报废经济损失达15万元,而做初筛就可每年降低经济成本15万元。

从表中对比,本站2005年的ALT检测阳性反比HBsAg阳性低的原因是献血者不了解献血的事项,普遍认为献血是要空腹,至使ALT的检测阳性率不高,而2006年,随着无偿献血的普及面扩大,大部分人已了解献血不用空腹,而我们不能做街头的ALT初筛,至使其阳性率不降反升。

4 对策
4.1 采血前控制:加强献血须知的宣传,多开展无偿献血宣传活动,使因自身或因饮食因素不适于献血的献血者退出或延期献血;做好采血征询工作,充分了解献血者献血前的健康及饮食情况。

经济情况允许的情况下,购置仪器作采血前ALT初筛。

4.2 采血时控制:针对乙肝表面抗原的操作问题,加强采血人员的操作培训,增强其质量意识,加强检验过程的控制。

参考文献:
[1] 童辉,李海龙.干式生化法用于无偿献血者初筛的可行性探讨[J].中国输血杂志,2004,17(5):339.
[2] 夏传友,叶汉泉,龙展.检测血液不合格项目分析[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6,12 (8):9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