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质量检验与抽样方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抽样检验的基本概念
抽样检验是按数理统计的方法,从一批待 检产品中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样本,并对样本 进行全数检验,再根据样本的检验结果来判定 整批产品的质量状况并做出接收或拒收的结论。
o 按检验数量分:全数检验和抽样检验 o 按检验的后果分:破坏性检验和非破坏性检验 o 按检验人员分:自检、互检和专检 o 按检验方法分:感官检验、器具检验、试用性检验 o 按检验数据性质分:计量值检验和计数值检验
•进行首件检验的条件:交班后生产的第一件产品; 调整设备后生产的第一件产品;调整夹具;改变工 艺参数和加工方法;改变了原材料。
五、检验的方法选择
比较 项目 检验的对 象与目的
应用 场合
全数检验
抽样检验
检验对象是一件一件的单 位产品;检验的目的是判定 每件单位产品是否合格
检验对象是一批产品 检验的目的是判定整批来自百度文库品是否合格
产品质量要求特别高,经检 验合格的产品中不允许存在 不合格品;单件小批产品 检验费用低的产品 检验项目少的产品 只能检验非破坏性的项目
鉴别功能:根据技术标准、产品图样、作业(工序) 规程或订货合同、技术协议的规定,采取相应的检测方 法观察、试验、测量产品的质量特性,判定产品质量是 否符合规定的质量特性要求。
把关功能:通过严格的质量检验,剔除不合格品并予以 “隔离”,实现不合格原材料不投产、不合格的产品组成部 分及中间产品不转序、不放行、不合格的产品不交付(销售、 使用)。
预防功能:对原材料和外购件的进货检验,对中间产品 转序或入库前的检验,既起把关作用,又起预防作用。前 一个过程(工序)的把关就是对后一个过程(工序)的预 防。通过过程(工序)能力的测定和控制图的使用以及对 过程(工序)作业的首检与巡检都可以起到预防作用。
报告功能:为了使相关管理部门及时掌握产品生产和 服务提供过程中的质量状况,评价和分析质量控制的有 效性,把检验获得的信息汇总、整理、分析后写成报告, 为质量控制、质量考核、质量改进以及领导层进行质量 决策提供重要的依据。
特点:检验对象是一批产品,根据抽样结果应 用统计原理推断产品批的接收与否。经过检验的接 收批中仍然可能包含不合格品,不接收批中当然也 可能包含有合格品,因此抽样检验是具有一定风险 性的。
第二节 抽样检验的基本原理
统计抽样检验的发展历程 o 统计抽样检验方法始于本世纪二十年代
1949年,美国国防部JIN-STD-105 JIN是陆军和海军标准 1950年,美国国防部MIL-STD-105MA IL是美国军标 1957年,美国国防部颁布了计量抽样标准,MIL-STD-414 1958年, MIL-STD-105A 被 MIL-STD-105B取代 1961年,美国军用标准 MIL-STD-105C 取代 MIL-STD-105B
第八章 质量检验与抽样方法
本章要点: 1、什么是质量检验? 2、抽样检验的基本原理。 3、计数标准型一次抽样方案与操作。 4、计数调整型抽样方案与操作 (GB/T2828.1-2003)。
第一节 质量检验概述
一、质量检验(inspection)的定义 国际标准ISO9000:2000对质量检验下的 定义为:通过观察和判断,必要时结合测 量、试验或度量所进行的符合性评价。
三、 质量检验的职能、工作程序
2、质量检验的工作程序
(1)明确、理解标准要求,选择检验方法, 制定检验规范。 (2)测量或实验,抽样即获取检验样品。 (3)比较与判断。 (4)处理。 (5)纪录反馈。
四、 质量检验的分类:
o 按生产过程次序分: (1) 进货检验:首批检验、成批检验
(2) 过程检验:逐道工序检验、集中检验 (3) 零件完工检验 (4) 成品检验 o 按检验地点分:固定检验和流动检验 o 按检验目的分:生产检验、验收检验和复查检验
二 、质量检验的意义: (1)使企业获得合格的原材料,外购件及外协件。 (2)使工艺工程处于受控状态并生产合格的产品。 (3)向用户提供合格的产品。
•不合格原材料不投产;不合格半成品不转序; •不合格零件不装配;不合格产品不出厂。
三、 质量检验的职能、工作程序
1、检验的职能
• 鉴别职能 • 把关职能 • 预防职能 • 报告职能 • 监督职能
美国贝尔实验室技术员“道吉”和“罗米格”是创造者,在1929年发 《一种抽样方法》。
1941年被实际应用,并修改为《一次抽样和二次抽样检查表》, 针对计数产品。
休哈特在1924年提出控制图理论(SPC),在四十年代得到应用。 1949年,首次将计数调整型的《一次抽样和二次抽样检查表》作为标准。
统计抽样检验的发展历程
货方; 返修后再交检验
强质量管理。进行筛选,返修后重新交验
能保证产品质量 检验费用高 主要适用于单件小批量产品 或关键复杂的成品检验
可将不合格产品与误判控制在允许范围内,
保证产品质量;
检验费用低;
特别适用于大批量或检验费用较高的产品,
以及破坏性检验项目。
在多数情况下,如破坏性检验、批量大、检验 时间长或检验费用高的产品,就不能或不宜采用全 数检验,此时抽样检验是一有效方法。
1960-1962年,由美、英、加三国抽样专家共同组成 ABC工作组,在全面修订 105C 的基础上研制出一个适 合这三个国家军品和民品抽样检验标准。在这三个国家 给予不同的代号:
美国:MIL-STD-105D 加拿大:105-GP-1(民)、CA-G115(军) 英国:BS-9001(民)、GEF-131-A(军) 1973年,MIL-STD-105D被IEC(国际电工委员会 )采用,命名为IEC410,1974年ISO(国际标准委员会 )命名为ISO2859。 我国已发布了23 项 统计抽样检验国家标准, 主要有GB/T2828(计数型)和 GB/T6378(计量型 )等。 GB/T2828:1981年发布 GB/T6378:1986年发布
经检验合格的产品中允许存在少量符合抽样 方案规定的不合格品
批量大、数量多的产品 检验费用高的产品; 检验项目多的产品 非破坏性与破坏性的项目均可检验 对连续体只能采用抽样检验
实施要求
不合格的 处理
综合评价

合理组成检验批
采用科学适用的抽样方案
从批中随机抽取样本
定货方将不合格品退给供 定货方将不合格品退给供货方,迫使供货方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