猩红热
猩红热科普讲座PPT课件
什么是猩红热?
症状
典型症状包括高热、咽喉痛、皮疹等。
皮疹通常在发病后24小时内出现,伴有明显的红 色和瘙痒感。
猩红热的传播途径
猩红热的传播途径 飞沫传播
感染者咳嗽、打喷嚏时,产生的飞沫可直接 传染给他人。
在学校和家庭环境中,传播风险更高。
猩红热的传播途径 接触传播
猩红热的护理
心理支持
给予患者情感支持,缓解其焦虑情绪。
与患者进行沟通,帮助其理解病情。
谢谢观看
确保儿童玩具和餐具的卫生。
猩红热的预防
疫苗接种
目前尚无专门针对猩红热的疫苗。
关注相关疾病的疫苗接种,增强免疫力。
猩红热的诊断与治疗
猩红热的诊断与治疗 诊断
通过临床症状及咽拭子培养等实验室检查确 诊。
早期诊断有助于及时治疗,防止并发症。
猩红热的诊断与治疗 治疗方法
主要采用抗生素治疗,如青霉素或阿莫西林 。
通过接触被感染者的物品(如玩具、餐具) 传播。
良好的卫生习惯可有效减少传播。
猩红热的传播途径 潜伏期
潜伏期通常为2-4天,但可以长达一周。
在潜伏期内,感染者可能已具传染性。
猩红热的预防
猩红热的预防
个人卫生
勤洗手,特别是在接触感染者后。
使用肥皂和水,或含酒精的洗手液。
猩红热的预防
环境卫生
保持居住环境的清洁和通风,定期消毒常接触的 表面。
遵循医生的处方,不自行停药。
猩红热的诊断与治疗 并发症
如不及时治疗,可能引发风湿热、肾炎等严 重并发症。
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就医。
猩红热的护理
猩红热的护理
居家护理
猩红热的诊断标准
猩红热的诊断标准
猩红热(Scarlet fever)是由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其主要症状包括高热、咽喉痛、红疹等。
以下是猩红热的诊断标准:
1. 突发的高热:患者体温通常在38.3摄氏度以上。
2. 咽喉痛:患者常常感到咽喉疼痛,可能伴有食欲不振、咳嗽和咽部充血。
3. 红疹:猩红热的典型特征之一是皮肤上的红色皮疹,常从颈部开始,然后扩散到身体其他部位。
疹子触摸时具有细砂纸般的质地,患者面部和躯干部位的皮肤可能在疹子周围保持苍白。
4. “草莓舌”:患者的舌头表面可能呈现出红色,并有疱疹般的小溃疡,与舌头的正常粉红色相比,这被形容为“草莓舌”。
5. 皮肤脱屑:猩红热的恢复阶段,通常会出现皮肤脱屑,特别是在腿部和足部。
为了确诊猩红热,医生通常会根据上述症状进行体格检查和临床评估。
此外,医生还可能会进行相关实验室检查,如咽拭子或喉咙培养,以便确认链球菌的存在。
重要提示:这里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如果您怀疑自己或他人可能患有猩红热,请立即就医并咨询专业医生的意见。
猩红热诊疗方案(2023版)
附件 7猩红热诊疗方案(2023 年版)猩红热(Scarlet Fever)为A 族β型溶血性链球菌(Group A Streptococcus,GAS)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冬春季高发,多见于幼托及学龄儿童。
猩红热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
为进一步规范猩红热临床诊疗工作,结合国内外研究进展和诊疗经验,制定本诊疗方案。
一、病原学GAS 又称化脓性链球菌(Streptococcus Pyogenes),是一种呈链状生长的革兰染色阳性球菌,直径0.6~1μm,排列呈不同长度的链状,无鞭毛、芽孢,易在含血培养基上生长,产生完全(β型)溶血。
按细胞壁表面所含抗原不同,将链球菌分为A-U(无I、J)19 组,猩红热主要由A 族为主。
Lancefield 分类法根据链球菌表面多糖抗原的差异将链球菌分为18~20 个族(组或群)。
GAS 的致病性与其产生的多种毒力因子有关,目前已发现的毒力因子可分为菌体成分和分泌成分两类。
菌体成分是菌体结构性毒力因子,与增强病原体对宿主细胞的黏附能力、促进细菌逃避宿主免疫防御机制有关,主要包括细菌表面蛋白、荚膜、菌毛等。
表面蛋白主要为M 蛋白,是最重要的菌体蛋白成分,也是GAS 最主要的毒力因子之一和血清分型依据。
M 蛋白通过阻碍人类多形核白细胞吞噬而促进链球菌侵袭。
M 蛋白的一些特定区域也可能作为共同抗原,与人体某些抗原成分发生交叉反应,引起自身免疫性疾病,如风湿热等。
荚膜主要成分为透明质酸,具有抗吞噬作用及连接宿主上皮细胞CD44 的能力,是定植咽部的重要黏附因子。
菌毛具有连接噬菌体、转运DNA、形成生物被膜、侵袭宿主细胞等功能。
分泌成分是GAS 产生的多种分泌性毒力因子,其中毒素有致热外毒素和溶血素。
致热外毒素即红疹毒素,可致发热、猩红热皮疹、抑制吞噬系统和T 细胞功能,触发Schwartzman 反应。
溶血素有溶解红细胞、杀伤红细胞、血小板及损伤心脏的作用。
猩红热的防治措施
猩红热的防治措施猩红热是一种由 A 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在儿童中较为常见,偶尔也会在成人中发生。
了解猩红热的防治措施对于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至关重要。
一、猩红热的症状猩红热的潜伏期通常为 1 至 7 天,发病较急。
发病初期,患者会出现发热、头痛、咽痛等症状,体温一般在 38 至 39 摄氏度之间。
发热后的 1 至 2 天,患者开始出疹,皮疹从耳后、颈部及上胸部开始,迅速蔓延至全身。
皮疹的特点是弥漫性充血的皮肤上出现针尖大小的皮疹,摸起来像砂纸一样,按压时会褪色,松手后又恢复红色。
此外,患者还可能伴有草莓舌、口周苍白圈等症状。
在发病的后期,患者可能会出现脱皮的现象,通常从面部开始,逐渐蔓延至全身。
二、猩红热的传播途径猩红热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患者咳嗽、打喷嚏时,喷出的飞沫中含有大量的病菌,如果被他人吸入,就有可能感染猩红热。
此外,猩红热也可以通过皮肤伤口或产道传播。
三、猩红热的防治措施(一)预防措施1、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尤其是在饭前便后、接触公共物品后。
要用肥皂或洗手液认真洗手,按照七步洗手法,彻底清洁双手。
保持口腔卫生,早晚刷牙,饭后漱口。
勤洗澡、勤换衣,保持皮肤清洁。
2、加强环境卫生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每天至少开窗通风 2 至 3 次,每次 15 至 30 分钟。
定期对居住环境进行清洁和消毒,尤其是儿童经常接触的物品,如玩具、桌椅等。
3、避免接触患者尽量避免带儿童到人员密集、空气不流通的场所,如商场、游乐场等。
如果周围有猩红热患者,应避免与其密切接触。
如果家中有猩红热患者,应将其隔离,患者使用的物品要单独存放和消毒,直至患者痊愈后 1 周。
4、增强免疫力均衡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少吃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
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
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5、预防接种目前尚无有效的猩红热疫苗,但可以通过接种肺炎链球菌疫苗、流感疫苗等,增强呼吸道的抵抗力,预防相关疾病的发生。
猩红热
第六节猩红热猩红热(scarlet fever)是由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特点主要是急性起病,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和疹后脱屑。
少数病人在疹后出现心、肾变态反应性并发症。
【病原学】病原体是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革兰染色阳性。
按其菌体细胞壁上所含多糖抗原的不同可分为19个组,A组是猩红热的主要病原体。
A组溶血性链球菌又可依其表面蛋白抗原M分为80个血清型,且M蛋白与细菌的致病力有关。
该组细菌在繁殖过程中还可产生多种与致病有关的毒素和酶,主要有①红疹毒素:可引起发热和皮疹,还可抑制吞噬系统功能。
②溶血素:对白细胞和血小板具有毒性。
③透明质酸酶与链激酶:能溶解组织间的透明质酸,有利于细菌在组织中扩散。
此菌对热及干燥的抵抗力较弱,加热56℃30分钟及一般消毒剂均可将其灭活。
在痰液和渗出物中可生存数周。
【流行病学】(一)传染源主要是猩红热病人及带菌者。
自发病前24小时至疾病高峰时传染性最强。
(二)传播途经主要经空气飞沫传播。
亦可经皮肤伤口或产道等处传播,称“外科型猩红热”或“产科型猩红热”。
(三)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感染猩红热后可产生抗菌免疫和抗毒免疫。
抗菌免疫有型特异性,且型间多无交叉免疫。
而对红疹毒素产生的免疫力较持久,故再感染A 组链球菌时可不发疹,但仍可引起咽峡炎。
由于红疹毒素有5种血清型,其间无交叉免疫,故患猩红热后仍可再患。
(四)流行特征冬、春季节多发,5~15岁年龄组发病率高。
【发病机制】病原体侵入机体后主要产生三种病变:(一)化脓性病变病原体从咽部和扁桃体侵入后,通过M抗原粘附于咽部粘膜,并依靠其抵抗机体白细胞的吞噬作用使局部产生化脓性炎症,引起咽峡炎和扁桃体炎。
在透明质酸酶、链激酶及溶血素作用下使炎症扩散和组织坏死。
(二)中毒性病变病原菌产生的红疹毒素及其产物经咽部丰富的血管侵入血流,引起发热等全身中毒症状。
红疹毒素使皮肤和粘膜充血、水肿、上皮细胞增生和白细胞浸润,以毛囊周围最明显,形成典型的猩红热皮疹。
医学猩红热课件
挑战一
患者高热不退。解决方案:采取物理 降温措施,如温水擦浴、冰袋冷敷等 ;同时遵医嘱给予退热药物治疗。
挑战二
挑战三
患者合并肺部感染。解决方案:加强 呼吸道管理,保持呼吸道通畅;遵医 嘱给予抗感染药物治疗;密切观察病 情变化,及时处理并发症。
患者皮疹瘙痒严重。解决方案:保持 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搔抓;遵医嘱使 用止痒药物治疗。
风险评估及预警系统建立
风险评估
根据患者病情、年龄、免疫状况 等因素,评估发生并发症的风险
。
预警系统建立
制定针对不同并发症的预警指标和 阈值,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风险。
风险分层管理
根据患者风险等级,制定相应的管 理措施和治疗方案。
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
患者教育
向患者及家属普及猩红热相关知 识,提高其对疾病的认知和自我
常见并发症类型及处理方法
呼吸道并发症
如喉炎、支气管炎等,需保持呼吸道通 畅,给予吸氧、雾化吸入等治疗。
神经系统并发症
如脑膜炎、脑炎等,需降低颅内压,给 予抗病毒、营养神经等治疗。
心血管系统并发症
如心肌炎、心包炎等,应卧床休息,给 予营养心肌、改善心功能等治疗。
肾脏并发症
如急性肾小球肾炎等,应控制感染,保 护肾功能,必要时进行透析治疗。
02
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标准及流程
诊断标准
根据典型临床表现(发热、咽峡 炎、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等) 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诊断。
诊断流程
详细询问病史,进行全面体格检 查,结合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 合分析,最终确诊。
实验室检查方法
01
细菌学检查
通过咽拭子或脓液培养,分离 出A群溶血性链球菌,进一步
猩红热课件PPT
猩红热课件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目录
CONTENTS
• 猩红热概述 • 猩红热的流行病学 • 猩红热的治疗 • 猩红热的预防与控制 • 猩红热案例分析
01
CHAPTER
猩红热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猩红热是一种由A组溶血性链球菌 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 通过飞沫传播。
特点
多发于儿童,尤以5-15岁居多, 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春秋两季 更容易传播。
健康教育活动
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向公众普及猩红热的相关知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加强监测与疫情报告
监测系统建设
建立和完善猩红热监测系统,及时发现病例并采取措施。
疫情报告制度
建立严格的疫情报告制度,确保疫情信息及时上报和共享。
疫苗接种与免疫策略
要点一
疫苗接种计划
制定和实施有效的疫苗接种计划,提高人群免疫水平。
预防措施与控制策略
预防措施
加强个人卫生,勤洗手,保持室内通风;避免到人群密集的场所;对易感人群进 行疫苗接种。
控制策略
一旦发现病例,应及时隔离治疗;对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和预防性服药;对疫情 发生场所进行消毒处理。
03
CHAPTER
猩红热的治疗
一般治疗
01
02
03
休息
猩红热患者应充分休息, 减少活动,以减轻身体负 担。
其他治疗方法
中医治疗
根据中医理论,猩红热属于温病范畴 ,可以使用清热解毒、养阴透疹的中 药进行治疗。
局部治疗
对于皮肤瘙痒和疼痛,可以外用炉甘 石洗剂、糖皮质激素等药物进行局部 治疗。
04
CHAPTER
猩红热的预防与控制
猩红热
诊断
临床上具有猩红热特征性表现,实验室检 查白细胞高达(10-20)×109/L,中性粒 细胞在80%以上,胞质内可见中毒颗粒。 出疹后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可占5%甚至 10%。咽拭子、脓液培养获得A组链球菌为 确诊依据。结合病史中有与猩红热或咽峡 炎患者接触者或当地有流行病学史,有助 于诊断。
鉴别诊断
治疗
(三)对症治疗 若发生感染中毒性休克,要积极补充血 容量,纠正酸中毒,给血管活性药等。 对已化脓的病灶,必要时给予切开引流 或手术治疗。
预防
预防
(一)隔离患者 住院或家庭隔离至咽拭子培养3次阴性, 且无化脓性并发症出现,可解除隔离 (自治疗日起不少于7天)。收患者时, 应按入院先后进行隔离。咽拭子培养持 续阳性者应延长隔离期有些金 葡菌能产生红疹毒素,也可以引起猩红热 样的皮疹。鉴别主要靠细菌培养。由于此 病进展快,预后差,故应提高警惕。应根 据药敏试验给予抗生素治疗。
治疗
治疗
(一)一般治疗 包括急性期卧床休息,呼吸道感染。 (二)病原治疗 目前多数A组链球菌对青霉素较敏感。可用青霉素,每次 80万U,2-3/天,肌内注射,连用5-7天。80%左右的患者 24小时内即可消退,4天左右咽炎消失,皮疹消退。脓毒 型患者应加大剂量到800万-2000万U/d,分2-3次静脉注 入,儿童20万U/(Kg.d)分2-3次静脉滴入,连用10天, 或热退后3天。对青霉素过敏者,可用红霉素,成人剂量 为1-2g/d,分4次静脉滴入,儿童剂量为30-50mg/ (Kg.d),分4次静脉滴入。也可用复方磺胺诺明,成人每 天4片,分2次口服,小儿酌减。
病原学
A 组 β 型溶血性链球菌产生的蛋白酶有:①、链激酶(溶 纤维蛋白酶),可溶解血块并阻止血浆凝固;② . 透明质 酸酶(扩散因子),能溶解组织间的透明质酸,最终有利 于细菌在组织见扩散;③ . 链道酶,又称为脱氧核糖核酸, 能裂解具有高黏稠度的 DNA ,从而破坏宿主的组织和细 胞;④ . 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酶,可损害含有这种成分 的组织和细胞;⑤.血清混浊因子,是一种α脂蛋白酶,可 使马血清混浊,对机体产生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反应具 有 抑 制 作 用 , 有 利 于 细 菌 的 扩 散 和 扩 散 。 该菌对热及干燥抵抗力不强, 56 ℃ 30 分钟及一般消毒剂 均能将其灭杀,但在痰和脓液中可生存数周。
猩红热疾病PPT演示课件
中毒性肝炎
出现肝功能异常、黄疸 等症状。
急性肾小球肾炎
表现为血尿、蛋白尿、 水肿等,严重者可导致
肾功能衰竭。
其他并发症
如中耳炎、鼻窦炎、肺 炎等。
03
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标准
01
02
03
典型临床表现
猩红热患者通常会出现发 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 鲜红色皮疹和疹后脱屑等 典型症状。
流行病学史
患者发病前一周内与猩红 热患者有过接触史,或所 处地区有猩红热流行情况 。
发病原因及机制
发病原因
主要由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该菌可产生多种毒素和酶类,导致机体 出现中毒和变态反应。
发病机制
链球菌感染后,可产生致热外毒素(红疹毒素),引起皮肤血管充血、水肿, 上皮细胞增生,白细胞浸润,以毛囊周围最明显,形成典型的猩红热样皮疹。
流行病学特点
传染源
流行特征
患者和带菌者是主要传染源,通过飞 沫传播。
接种对象
主要接种对象为儿童,一般建议在 2岁以内完成接种。对于未接种过 疫苗的儿童和成人,也可以进行补 种。
接种效果
接种疫苗后,体内会产生相应的抗 体,从而有效预防猩红热的发生。 同时,即使感染链球菌,接种疫苗 的人群症状也相对较轻。
05
并发症处理及风险评估
常见并发症类型和处理方法
呼吸道并发症
猩红热可能引发喉炎、支气管炎等呼吸道并发症,处理方法包括保 持呼吸道通畅,给予氧气吸入,使用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治 疗。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1 2 3
疫苗普及和接种策略优化
随着疫苗研发的不断推进,未来有望实现猩红热 疫苗的广泛接种,并形成针对不同人群的优化接 种策略。
猩红热
预防
控制传染源: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 填写传染病报告及时上报。 切断传播途径:室内保持空气流通,患者的鼻咽 分泌物须用2%~3%氯胺消毒;被分泌物所污染的 分泌物须用2%~3%氯胺消毒;被分泌物所污染的 物品须采用消毒液浸泡、擦拭、蒸煮或日光曝晒 等方法消毒。 隔离患儿至症状消失后一周,连续3 隔离患儿至症状消失后一周,连续3次咽拭子培养 阴性。有化脓性并发症患儿应隔离至治愈。 保护易感人群,接触者医学观察7 保护易感人群,接触者医学观察7天。
恢复期
体温降至正常,皮疹按出疹顺序于 3~4天内消退。多数病人于病后1 3~4天内消退。多数病人于病后1 周末开始脱屑,脱屑程度与皮疹轻 重一致,严重者手、足可呈“手 套”、“袜套”状。脱皮可持续 1~2周,无色素沉着。 1~2,无色素沉着。实验室检查:
血象:白细胞总数增高,可达10~20× 血象:白细胞总数增高,可达10~20× 109/L,嗜中性粒细胞占80%以上。 109/L,嗜中性粒细胞占80%以上。 咽拭子或脓液培养,可分离出乙型溶 血性链球菌。 红疹毒素实验早期为阳性。
结
束
谢 谢!
临 床 表 现
前驱期
发热:畏寒、高热,多为持续性。 咽峡炎:咽部和扁桃体充血、肿胀, 软腭黏膜可见红色小点或出血点, 称猩红热黏膜内疹。
出疹期
皮疹: 皮疹:为猩红热最重要症状之一。多在发 热后第2天出现,始于耳后、颈部,24小时 热后第2天出现,始于耳后、颈部,24小时 左右迅速波及全身。皮疹特点为弥漫性充 血的皮肤上出现分布均匀的针尖大小的皮 疹,压之褪色,触及有砂纸感,疹间无正 常皮肤,有痒感。皮疹按出疹顺序2~4天内 常皮肤,有痒感。皮疹按出疹顺序2~4天内 消失。
治 疗 原 则
猩红热诊断标准
猩红热诊断标准
猩红热是一种由A群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身上。
猩红热的诊断对于及时治疗和控制疾病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正确的诊断标准对于医生和患者来说都非常重要。
下面将介绍猩红热的诊断标准,以帮助医生和患者更好地了解和识别这一疾病。
一、临床表现。
猩红热的典型临床表现包括高热、咽喉痛、红斑疹和舌苔脱落。
患者通常会出现高热,持续时间较长,伴有咽喉痛和咽部充血。
在疾病的早期阶段,患者的舌苔会有明显的白色覆盖物,随后脱落后呈猩红色。
此外,患者的皮肤上会出现小而细腻的红色斑点,可在颈部、胸部和腹部扩散。
二、实验室检查。
对于猩红热的诊断,实验室检查也是必不可少的。
咽拭子培养是最常用的实验室检查方法,通过培养分离出的链球菌可以确定病原体。
此外,血液检查也可以发现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等病理改变。
三、诊断标准。
根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猩红热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典型临床表现,患者出现高热、咽喉痛、红斑疹和舌苔脱落等典型症状。
2. 实验室检查,咽拭子培养或血液检查阳性,发现A群链球菌感染。
3. 排除其他疾病,在诊断猩红热时,需要排除其他引起高热、咽喉痛和皮疹的疾病,如麻疹、风疹等。
综上所述,猩红热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两个方面,医生在诊断时应该综合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并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
性,以确保准确诊断和及时治疗。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医生和患者更好地了解猩红热的诊断标准,提高对疾病的认识和识别能力。
猩红热的名词解释儿科
猩红热的名词解释儿科猩红热(Scarlet Fever)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主要在儿童中流行。
它通常由链球菌感染引起,具有较高的传染性。
猩红热以其典型的皮肤疹和喉咽炎的症状而闻名,但它可以伴随其他一系列症状出现。
猩红热最常见的病原体是A组链球菌(Streptococcus pyogenes)。
这种细菌通过咳嗽、打喷嚏和接触感染的人的分泌物传播。
一旦进入体内,病原菌开始感染喉咙和扁桃体,引发炎症反应。
这导致了喉咽炎的症状,如喉咙疼痛、红肿和溃疡形成。
猩红热的典型特征是出现皮疹。
通常在喉咙炎的症状出现后一两天内,皮疹开始出现在颈部和腋窝周围,然后逐渐扩散到全身。
这种皮疹呈红色,触摸时会有粗糙感,就像是鹿皮纸一样。
此外,猩红热还伴随着高热、头痛、乏力和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状。
猩红热虽然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几乎消失,但最近几年它似乎又有复苏的迹象。
研究人员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了一些可能的原因。
首先,细菌可能产生了新的毒力因子,使得感染更加严重和广泛。
其次,全球旅行的增加和人口密集的地区,如学校和幼儿园,使得病原菌的传播更加容易。
此外,抗生素的滥用和不当使用也可能导致猩红热病例的增加。
治疗猩红热的方法主要是使用抗生素来清除感染,预防并减轻并发症的发生。
常用的抗生素包括青霉素、阿莫西林等。
对于已确诊感染猩红热的患者,家庭成员和密切接触者也应接受抗生素治疗,以避免传播病原菌。
尽管猩红热通常是一种自限性疾病,但它可能导致一些严重的并发症。
其中最常见的是类似风湿热的疾病,导致关节疼痛和肿胀。
此外,猩红热还可能引发肾脏炎症,导致严重的肾脏损害。
因此,在发现猩红热症状的早期阶段,及时就医和适当治疗是至关重要的。
为了预防猩红热的传播,应采取一些基本的卫生措施。
这包括勤洗手、避免用同一餐具和杯子、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或手肘遮挡口鼻等。
此外,对于已确诊感染猩红热的儿童,他们应在治疗开始后至少24小时才能重返学校或幼儿园,以避免传播给其他人。
猩红热诊疗方案(2023版)
治疗
2.二线药物。 青霉素过敏史者,可选用头孢羟氨苄:儿童 30mg/(kg d), 12 小时 1 次;成人 1g/次,一天 1 次,口 服。头孢呋辛酯: 儿童 20~30mg/(kg d),12 小时 1 次;成人 250mg/次,12 小时 1 次,口服。红 霉素:儿童 30~40mg/(kg d),分 4 次,6 小时 1 次;成人 1~2g/d,分 3 次,8 小时 1 次,口服。疗程 7~10 天。 (三)中医治疗。 猩红热之核心病机为疫毒之邪内郁化火,伤营动血,临床可分为普通型、重型、恢复期论治。
实验室检查
(一)一般检查。 1.血常规: 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升高,以中性粒细胞计数升高为主,可出现核左移。 2.尿常规: 急性期或恢复早期,尿中可出现一过性蛋白尿、镜下血尿,感染 2 周后出现蛋白尿、血尿等急性肾炎表 现提示变态反应并发症可能。 (二)病原学和血清学检查。 1.细菌培养: 咽扁桃体或伤口等处分泌物或渗出物培养到 GAS。 2.核酸检测: PCR 法检测咽拭子等标本中 GAS 核酸阳性。
病原学
GAS 又称化脓性链球菌(Streptococcus Pyogenes),是一种呈链状生长的革兰 染色阳性球菌,直径 0.6~1μm,排列呈不同长度的链状,无鞭毛、芽孢,易在含血 培养基上生长,产生完பைடு நூலகம்(β型)溶血。按细胞壁表面所含抗原不同,将链球菌分为 A-U(无 I、J)19 组,猩红热主要由A 族为主。Lancefield 分类法根据链球菌表 面多糖抗原的差异将链球菌分为 18~20 个族(组或群)。 GAS 的致病性与其产生的多种毒力因子有关,目前已发现的毒力因子可分为菌体成 分和分泌成分两类。菌体成分是菌体结构性毒力因子,与增强病原体对宿主细胞的 黏附能 力、促进细菌逃避宿主免疫防御机制有关,主要包括细菌表面蛋白、荚膜、 菌毛等。表面蛋白主要为 M 蛋白,是最重要的菌体蛋白成分,
猩红热护理查房(2024)
2024/1/27
1
目 录
2024/1/27
• 猩红热概述 • 护理评估 • 护理问题与目标 • 护理措施 •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 健康教育与出院指导
2
01
猩红热概述
2024/1/27
3
定义与发病机制
定义
猩红热是一种由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发病机制
病原菌通过飞沫传播,侵入人体后引起咽峡炎、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和疹退 后明显的脱屑。少数患者患病后由于变态反应而出现心、肾、关节的损害。
预防并发症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现 并处理可能的并发症。
2024/1/27
15
2024/1/27
04
护理措施
16
环境与休息安排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每日定时开窗通风, 避免对流风。
患儿应卧床休息,减 少活动,以降低机体 耗氧量。
2024/1/27
保持室内安静,减少 探视,避免患儿情绪 激动。
17
脑膜炎
观察患者神志、瞳孔及颅内压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脑膜炎。
脑炎
注意患者有无头痛、呕吐等颅内压增高表现,预防脑炎的发生。
癫痫
对于有癫痫病史的患者,需加强观察与护理,防止癫痫发作。
24
其他并发症
急性肾炎
观察患者尿量、颜色及肾功能变化,及时发现并 处理急性肾炎。
关节炎
注意患者关节肿痛情况,采取相应护理措施减轻 患者痛苦。
饮食调整与营养支持
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 素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牛 奶、豆浆、蛋花汤、果汁等。
2024/1/27
鼓励患儿多饮水,以补充发热 消耗的水分。
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 以免加重口腔粘膜充血和疼痛 。
猩红热护理ppt课件
遵医嘱给予保肾、利尿等药物 治疗。
风湿热
关节疼痛护理
保持关节功能位,避免关节过度活动,减轻 疼痛。
饮食调整
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增强机体 抵抗力。
药物治疗
遵医嘱给予非甾体抗炎药、糖皮质激素等药 物治疗,缓解症状。
心理护理
关心患者心理状况,给予心理支持,减轻焦 虑情绪。
其他并发症
中耳炎
中毒型
病势发展迅速,可出现高 热、头痛、呕吐、烦躁不 安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 中毒性休克。
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依据
根据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及 实验室检查可作出诊断。
鉴别诊断
需与其他发热、出疹性疾病如麻 疹、风疹、药疹等进行鉴别。
02
猩红热护理措施
环境与休息
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每日通风2次,每次 15-30分钟。
局。
完善防控体系
通过广泛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 对传染病的防范意识和自我保健 能力,降低猩红热等传染病的传 播风险。
提高公众健康素养
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合作与 交流,共同应对猩红热等传染病 的挑战,维护全球公共卫生安全 。
THANKS
感谢观看
01
02
03
04
关心体贴患者,了解其心理需 求,给予心理支持。
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猩红热的病 因、传播途径、治疗措施及预
防方法等相关知识。
指导患者正确面对疾病,保持 乐观心态,积极配合治疗。
教育患者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如勤洗手、不随地吐痰等。
03
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心肌炎
01
02
03
04
卧床休息
减轻心脏负担,促进心肌恢复 。
猩红热
麻疹粘膜斑
麻疹
鉴别诊断
3药疹:有用药史。皮疹可呈多样化。皮疹
分布不均匀。无明显的出疹顺序。无杨霉
舌,无咽峡炎症状。
猩红热皮疹(帕氏线)
临床表现
口周苍白圈
猩红热皮疹(草莓舌、杨莓舌)
猩红热皮疹(草莓舌、杨
莓舌)
猩红热皮疹 (脱屑)
临床表现
脓毒型
咽峡炎中的化脓性炎症易形成脓性假膜,局
部黏膜可坏死形成溃疡。
细菌扩散到附近组织,形成化脓性中耳炎、
鼻窦炎、乳突炎及淋巴结炎,颈部软组织
炎,还可引起败血症。
临床表现
4金葡菌感染:细菌培养可鉴别。
治疗
一般治疗 按呼吸道传染病隔离 急性期卧床休息 对症治疗 若发生感染中毒性休克,积极补充血容量,纠正 酸中毒,给血管活性药物。 已化脓的病灶,必要时切开引流或手术治疗。
治疗
病原治疗 多数A组链球菌对青霉素仍较敏感。 80万U,2—3次/d,肌注,5—7天。80 % 的患者24小时退热,4天左右咽炎消失,皮 疹消退。
流行病学史: 冬春季节 临床特征: 实验室检查(一) 血象: 白细胞(10~20)×109,中性占80%以 上,严重者可出现重毒颗粒。嗜酸粒细胞占 5% --10% 尿常规: 一般无明显异常,如发生肾脏变态反 应并发症时,可出现蛋白尿及红白细胞及管 型
诊断依据
实验室检查(二) 血清学检查: 免疫荧光法 咽拭子涂片
对热及干燥抵抗力不强,对一般消毒剂均 敏感。 按细菌细胞壁表面所含抗原可分为19组, 猩红热主要由A组引起。
猩红热ppt课件可爱
猩红热是一种由链球菌引起的传染病,其症状包括高热、喉咙痛、皮疹等。皮疹通常在发病后1-2周内消退,但 链球菌感染可能引起其他严重的并发症,如心脏疾病和肾疾病。
心理影响
猩红热患者可能会因为外观上的改变而感到自卑或社交障碍,特别是在皮疹消退后,皮肤可能留下色素减退或沉 着的现象。
对社会的影响
传染性
常见问题解答
猩红热如何预防?
预防猩红热的方法包括避免与患者接触、增强免疫力、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等。此外,接种疫苗 也是预防猩红热的有效手段。
猩红热与其他疾病的区别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7字
猩红热与风疹的区别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猩红热和风疹的皮疹有一些相似之处,但风疹的皮疹通常 更轻,持续时间较短,而且不会出现咽峡炎等症状。
症状
发热、头痛、喉咙痛、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状。在皮疹方面, 患者皮肤上出现红色斑疹,并伴有瘙痒和刺痛感。皮疹通常 在发病后1-2周内消退,但也可能导致皮肤脱屑和色素沉着。
02
猩红热的诊断和治疗
诊断方法
临床诊断
根据典型的前驱症状(高热、头痛、咽痛等)和典型的皮疹特点(细密皮疹、 疹退后脱屑),可做出临床诊断。
病原体
A组溶血性链球菌,也称为化脓性链 球菌。
传播方式
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即通过咳嗽、打 喷嚏或谈话时产生的飞沫传播。也可 通过接触患者或带菌者使用过的物品 或表面传播。
猩红热的发病机制和症状
发病机制
链球菌侵入人体后,首先在咽部繁殖,引起扁桃体炎、咽炎 等症状。随后,细菌进入血液循环并产生毒素,导致全身症 状和皮疹。
THANKS
感谢观看
避免传染给他人
在患病期间,应避免与他人接触,尤 其是儿童、孕妇和身体虚弱的人,以 防止疾病传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猩红热章节练习题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计? 分)
1、引起猩红热的化脓链球菌产生的蛋白酶没有:
A.链激酶
B.透明质酸酶
C.链道酶
D.嘌呤裂解酶
E.血清混浊因子
2、猩红热流行病学特点错误的是:
A.人群普遍易感
B.感染后可产生抗菌免疫和抗毒素免疫
C. 抗菌免疫主要来源于抗M蛋白抗体有型特异性
D. 抗红疹毒素免疫力持久
E.感染后本年不会再发病
3、猩红热的特征性表现是指:( )
A.发热、中毒症状、第二日出现皮疹
B.发热、咽峡炎、第二日出现猩红皮疹
C.发热、第二日出现猩红皮疹、杨梅舌
D.发热、咽峡炎、口周苍白圈
E.发热、第二日出现猩红皮疹、口周苍白圈
4、猩红热潜伏期一般为:( )
A.1~2d
B.2~3d
C.3~4d
D.7~9d
E.7~14d
5、猩红热病原治疗首选:( )
A.红霉素
B.四环素
C.青霉素
D.头孢菌素
E.氯霉素
6、有关猩红热普通型临床表现的描述不恰当的是:
A. 有持续性发热
B.有多形性皮疹
C. 有明显咽峡炎
D.有口周苍白区和帕氏线
E.可见"草莓舌"或"杨梅舌"
7、确诊猩红热的检查是:( )
A.咽拭子或脓液中分离出B组溶血性链球菌
B.锡克试验阳性
C.咽拭子或脓液中分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
D.咽拭子或脓液中分离出表皮葡萄球菌
E.咽拭子或脓液中分离出A组溶血性链球菌
8、猩红热的主要传播途径是:( )
A.消化道传播
B.呼吸道传播
C.产道
D.皮肤伤口
E.血液
9、猩红热临床类型没有:
A.普通型
B.脓毒型
C.中毒型
D.外科型
E.轻型
10、关于猩红热的皮疹错误的是:( )
A.发热后第二日出疹
B.皮肤弥漫性充血基础上针尖大小丘疹
C.于耳后、颈及上胸开始出疹
D.皮疹于48h达高峰
E.脱痟少见
11、有关猩红热临床表现的描述不恰当的是:( )
A.发热多为持续性
B.发热程度及热程与皮疹多少及消长无关
C.咽峡炎明显
D.腭部粘膜疹或出血疹可先于皮疹出现
E.可见"草莓舌"或"杨梅舌"
12、引起猩红热的病原体是:( )
A.金黄色葡萄球菌
B.表皮葡萄球菌
C.A组α溶血性链球菌
D.A组β溶血性链球菌
E.B组溶血性链球菌
二、填空题(每题1分,共计? 分)
1、猩红热主要经_____传播,还可经_____和_____等感染人体。
2、猩红热的主要临床特征有_____、_____、_____、_____。
3、链球菌感染所致变态反应常引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发症。
4、人体患猩红热后产生_____和_____两种免疫,其中_____免疫维持时间较长。
5、链球菌产生的与致病相关因素包括红疹毒素、链激酶、__________和_________ 。
6、链球菌病原体侵入机体产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病变。
三、名词解释(每题1分,共计? 分)
1、草莓舌:
2、口周苍白圈
3、杨莓舌
4、帕氏线
四、问答题(每题1分,共计? 分)
1、猩红热的主要临床表现有哪些?
答案:
一、单选题
1、D
2、E
3、B
4、B
5、C
6、B
7、E
8、B
9、E
10、E
11、B
12、D
二、填空题
1、空气飞沫皮肤伤口产道
2、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疹后脱屑
3、心、肾、关节
4、抗菌免疫抗毒免疫抗毒免疫
5、透明质酸、溶血素
6、化脓性病变、中毒性病变、变态反应性病变
三、名词解释
1、猩红热患者发病的初期,舌被覆白苔,乳头红肿突出白苔外,形似草莓,故称其为"草莓舌"。
2、猩红热患者出疹时,面部皮肤只有红晕而不见点疹,呈现充血潮红,红晕以两颊最明显,与口唇对照,唇的四周皮肤明显苍白,通常叫"口周苍白圈"。
3、猩红热患者出疹后的第3-4天,舌苔剥脱,舌面光滑色红,有小粒突起似刺,很像成熟的草梅果,称为杨莓舌。
4、猩红热患者在出疹期,在皮肤褶皱处,如腋窝,皮疹密集成线压之不退,称为帕氏线。
四、问答题
1、猩红热的主要临床表现有哪些?
答案要点
急起发热(1分)、咽峡炎(1分)以及第2病日出现典型的皮疹(2分)构成猩红热三大特征性的临床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