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中的人文关怀与心理和谐

合集下载

人文关怀促和谐 心理疏导聚合力

人文关怀促和谐 心理疏导聚合力

人文关怀促和谐心理疏导聚合力和谐社会是每个国家和地区都追求的目标,而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则是实现和谐的重要手段。

人文关怀是对他人的尊重和关爱,而心理疏导则是帮助个人调解情绪和解决心理问题的过程。

通过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可以促进个体和社会的和谐发展,聚合人们的力量。

人文关怀是一种亲善和尊重的态度。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遇到各种各样的人,他们有着不同的背景、需求和困境。

人文关怀就是对这些人的尊重和关爱。

无论是对待老人、孩子、残疾人还是其他弱势群体,我们都应该具备关怀之心,对他们给予帮助和支持。

人文关怀还可以在家庭和邻里关系中体现,比如关心家人的身心健康,帮助邻居解决问题等等。

通过人文关怀的传递,可以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社会的和睦相处。

心理疏导是一种情绪调解和心理问题解决的过程。

现代社会中,人们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很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比如焦虑、抑郁、自卑等。

心理疏导就是通过专业的技巧和方法,帮助个人调解情绪,解决心理困扰。

心理疏导可以通过各种形式进行,比如咨询、治疗、培训等等。

通过心理疏导,个体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情绪和需求,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达到心理平衡和稳定。

心理疏导不仅对个体有益,也对整个社会有积极的影响,因为心理健康的个体更容易与他人和谐相处,从而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结合可以产生更广泛的积极影响。

通过人文关怀的传递,我们可以激发他人的善意,树立和传递积极的价值观念。

而心理疏导则可以帮助个体积极面对困难和挑战,增强自身的心理素质。

当人们接受到人文关怀并得到心理疏导的支持时,他们会感到被重视和关爱,心理压力会得以释放,积极的心理状态也会促进他们更好地与他人和谐相处。

通过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相互作用,我们可以建立起更加和谐的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提高整个社会的幸福指数和发展水平。

传统习俗背后的人文关怀与社区共融

传统习俗背后的人文关怀与社区共融

传统习俗背后的人文关怀与社区共融传统习俗是一个地区、民族或国家长期形成的各种风俗习惯和特殊的行为规范。

这些习俗不仅反映了当地的历史和文化,更体现了人们对于人文关怀及社区共融的重视。

通过传统习俗的继承与发展,人们能够更好地融入社区,增进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和理解。

一、多邻互助的慈善活动在许多传统习俗中,多邻互助的慈善活动是人文关怀和社区共融的有力体现。

以中国的传统习俗为例,春节是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

在春节期间,许多地区都会组织走街串巷的群众活动,以庆祝新年的到来。

人们不仅可以观赏到精彩的表演和传统的礼仪,还能感受到人们之间的温暖和亲切。

在这个时候,社区中的弱势群体,如孤寡老人或困境儿童都能够得到更多人的关爱和帮助。

这种慈善活动不仅能够满足物质需求,更能够给予他们心理上的关怀和支持,促进社区的共融和和谐。

二、丰富多彩的文化交流传统习俗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丰富多彩的文化交流。

通过参与传统习俗,人们可以了解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文化特点和传统习俗。

在交流的过程中,人们能够了解彼此的历史和传统,增进相互之间的了解和尊重。

比如,在中国的传统习俗中,重阳节是一个重要的节日,人们会登高、赏菊、饮菊花酒,以此来祝福长寿和庆祝丰收。

这个节日也是孝敬老人的好时机,子孙们会陪伴长辈一起度过这个节日,表达对长辈的尊重和关怀。

通过这样的文化交流,人们能够培养出对于长辈的敬重和孝顺之情,促进社区中不同年龄层的人们之间的和谐共处。

三、传统习俗的庆典活动传统习俗的庆典活动是人文关怀和社区共融的重要体现。

它们为社区提供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和活动,让社区成员能够团结在一起庆祝和享受。

比如,印度的色彩节" 小小曲线为输入终结"是一个欢乐的节日,人们相互投掷有颜色的粉末,跳舞欢唱,共同庆祝春天的到来。

这个节日不仅展示了印度的文化和传统,更弘扬了友谊和团结的精神。

类似的庆典活动在世界各地都有,它们为社区提供了一个交流和参与的平台,促进社区内外的交流和共融。

心理关爱进班组,人文关怀促和谐

心理关爱进班组,人文关怀促和谐

心理关爱进班组,人文关怀促和谐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工作环境的要求也逐渐提高,除了获得物质上的满足外,心理上的关怀和人文关怀也逐渐成为了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工作中,人们需要一种心理上的支持和关怀,以及一种温暖人心的人文关怀,这也是企业文化和组织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作为组织中的一个小部分,班组也应该在工作中注重心理关怀,人文关怀,促进和谐的工作环境。

我们需要认识到心理关怀的重要性。

心理关怀指的是对员工的情感关怀和精神慰藉,包括对员工心理健康状况的关注和帮助。

在一个愉快的心态下工作,才能更好地提高工作效率。

而对于班组来说,每个班组成员都拥有自己的个性和心理特点,需要得到相应的尊重和关怀。

在日常工作中,领导和同事应该多一些理解、关心和尊重,注意关注员工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并帮助员工排解内心的焦虑和压力,这对于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人文关怀也是班组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人文关怀强调的是对员工个体的尊重和关爱,包括文化素质的提升、价值观念的引导、人格特质的养成等方面。

我们知道,每一个员工都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个体,有着自己的情感和需求。

在日常工作中,班组成员之间不仅要在工作上取得协调,更应该在人际交往中保持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互相理解。

通过人文关怀,员工可以感受到组织的温暖和关爱,从而更加愿意投身到工作中,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让每一个班组成员都能感受到幸福和快乐。

结合心理关怀和人文关怀,可以促进班组的和谐发展。

在一个狭小的班组内,每一个成员都需要得到同事的理解和帮助,需要得到领导的关怀和指导。

通过心理关怀和人文关怀,可以让每个成员感受到被尊重和被关心,在工作中减少摩擦,增加合作,提高工作效率进而实现和谐发展。

当每个成员都能在工作中感受到温暖和关爱,都能在心理上得到支持和鼓励,班组的和谐发展就自然而然地实现了。

在实践当中,班组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实现心理关怀和人文关怀。

增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论文

增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论文

增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摘要随着社会全面进步和企业改革发展的不断深化,企业员工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精神生活和精神世界更加丰富,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但与此同时,社会生活的急剧变化,生活和工作节奏的明显加快,竞争的日趋激烈,也导致职工的生活和工作压力增大,职工的思想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和变化。

落实以人为本,建设和谐企业,更加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

关键词人文关怀心理疏导中图分类号:c936 文献标识码:a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必须“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

”这为新世纪新阶段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指明了方向,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发展提出新的要求。

一、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是做好政治思想工作的有效途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是一种工作理念的创新,也是方法的创新。

人文关怀中渗透着心理疏导,选择心理疏导方式本身就体现着人文关怀,心理疏导是实现人文关怀的一种手段。

以往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有时不尽如人意,原因可能多种多样,而工作方式方法比较单一、工作思路比较狭窄即为其中之一。

过去,思想政治工作习惯于把问题症结锁定在思想素质、政治觉悟和道德品质上,不仅不能解决问题,反而可能给人带来某种新的心理伤害,导致思想政治工作实效。

“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提出,对我们有一种勇于创新、视野顿开的感悟。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只有将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结合起来,贴近实际,贴近员工,充分尊重他们的个性特点和心理诉求,重在解决他们内心的世纪困惑,在这个基础上,施之以正面的教育和引导,才能真正实现思想工作成效和价值的最大化。

1、作为企业,最重要的是稳定发展,最难得的是人心思齐。

注重通过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和手段,既实现对广大员工物质生活的关怀,也实现对广大员工精神生活的关怀,关注员工个体独特性、深层情感和发展需求,走进他们的心灵深处,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

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促进社会稳定和谐

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促进社会稳定和谐
文 关 怀和 心 理疏 导 。 “ 人文关怀” 就是对人的关怀 。是以人的生存 、 安全展等需要为 出发点和归宿, 以充分地尊重人 、 理解 人、 肯定人 、 丰富人 、 发展人 、 完善人 , 促进人 的全面发展 为内在价值尺度 ,使人能够对生存环境和 主体 自身进行 自觉 的自我调节和控制,能够合理利用 自主选择的权利, 达到 自我完善和功 能的充分发挥 。“ 心理疏导” 则是心理 学上 的一个术语 ,在医学上也是一个从人 的 自身特 点人 手并具有显著效果治疗方法。 人文关怀 和心理疏导是思 想政治工作 相互补充 、 相 互促进 的完美搭档 , 体现 了执政党对人 的关怀 、 社会 对人 的关爱 ,严肃 的思想政治工作开始更加注重关 心人 内心 的感受 , 贴近人的心灵 , 也拉近了执政党与人民的距离。 为此 , 做 好 以下 三 方 面工 作 : 需 完 善人 文 关怀 和 心 理 疏导 机 制 党的十六届六 中全会 《 议》 出: 决 指 要注重促进 人的 心理和谐 , 加强人文关怀 和心理疏 导 , 引导人们正确对待 自己、 他人和社会 , 正确对待 困难 、 挫折 和荣誉。因此 , 加 强 心理健康教育 和引导 , 塑造 自尊 自信 、 理性平和 、 积极 向上的社会心态 , 建立健康有效的社会 心理疏导机制 , 对 于构建和谐社会尤为必要 但 是 由于 长 期 以 来 对 人 尤 其 是 上访 人 心 理 问 题 的 干 预相对滞后 , 我国在信访稳 定工作 中, 使 专业的心理疏导 机构和心理咨询师还远远没有与上访量同步提高 。因此 , 我们要建立健全社会舆情汇集和反映机制 ,加强社会心 态 的监测 、 评估和预警 、 完善社 会心态疏导 、 调适 与平衡 工作体 系、 促进社会情绪交 流 , 避免不 良心 态积累恶变 , 引导社会心态 良性变化 ,帮助人们在潜移默化 中达到心 理 和谐。我们应从思想政治工作 、 家庭教育 、 学校教育 、 舆 论引导 、 文化消 费、 志愿服务 、 专业咨询 、 心理 医疗 等各个 方面, 加大心理卫 生投入 , 健全心理 咨询网络 , 把人文 关 怀和心理疏导贯穿 、 渗透 。 ‘ 二 、 注人 们 多 方面 的 感 受和 需 求 关 构 建社会 主义 和谐社 会要 从促 进人 的心 理和谐 起 步 。心理和谐是一种能力 , 一种力量 , 是 是人生的一个课 题和使命 。我们要积极推动人的心理和谐建设 , 努力探索 在新 的条件 下有效提高人们 心理承受力 的方式方法 , 自 觉地在教育 、心理 医疗 以及各级各部 门的思想政治工作 等 几 个 重要 环节 之 间建 立 起 良性 互 动 的应 对 机 制 ,营 造 培 育和谐心理的氛围 ,从 而为构建社会 主义 和谐社会提 供 良好 的心理支持和人文环境保证 。一 个区域的稳定 与 发展 、社会的文明与和谐都是需要 社会 公众的健康心 理 做 支撑 。因此 , 领导者在讲政治 、 经济 、 讲 讲效率的 同时 ,

中国传统思想中的人文关怀

中国传统思想中的人文关怀

中国传统思想中的人文关怀从古至今,中国的传统思想中一直强调着人文关怀,这是因为中国人的价值观一直保持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其中的核心是人的尊严、人的平等和人的和谐共存。

在传统思想的指导下,中国社会追求的不仅是物质上的富足,更是心灵上的充实。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出发,探讨中国传统思想中的人文关怀。

1. 家庭观念中的人文关怀中国的传统思想中,强调家庭的地位和作用,因此家庭观念一直是中国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家庭中,夫妻之间、父母子女之间都存在着相互关怀和尊重。

夫妻之间要互相扶持、互相包容,共同经营家庭;父母要爱护孩子,满足他们的需求;孩子也要对父母尊敬、孝顺。

这种家庭观念,强调着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联系,倡导着人与人之间建立起亲情、友情和社会连结。

2. 教育观念中的人文关怀中国传统思想中,对教育的观念非常重视,认为教育是培养人的全面素质的过程。

同时,教育还是一种传承文化的方式,可以引导人理性思考、克制自己的激情、推动社会发展。

因此,在传统中国教育中,教师一直被认为是受人尊敬的职业,其教育方式也强调着关爱和尊重学生的观念,注重对学生情感、认知和意志方面的培养。

3. 人际关系中的人文关怀在中国传统思想中,人际关系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议题。

相互间的关心、问候、照顾、关爱等等内含着浓厚的人文情感。

人与人之间应该建立亲情、邻情、友情等关系,共同追求心理上的温暖和情感上的交流。

另外,“道”、“仁”、“义”、“礼”等概念都是古代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人际关系的重要内容,这些概念能够促进人际关系的稳定性和和谐性。

4. 生态观念中的人文关怀中国的传统思想中不仅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十分重视于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

中国古代强调着人与自然之间的密切联系,认为人应该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爱护自然,而这些又构成了中国独具特色的生态观念。

生态观念的在传统思想法系统中的位置之高不言自明,体现在每一个人身上,这种观念也构成了我们今天的哲学基础。

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内容提要:和谐社会,需要人的心理健康作前提和保障。

随着人们对精神层面的追求越来越高,心理健康已成为幸福感的一个重要参数。

面对急剧的社会变迁引发的心理问题逐渐增多,需要积极推进心理疏导机构建设,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促进人的心理和谐,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

关键词:加强人文关怀心理疏导促进和谐社会心理健康是社会和谐的保障,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同样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要素。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议》指出:要注重促进人的心理和谐,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引导人们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保健,健全心理zxwang络,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

因此,建立健康有效的社会心理疏导机制,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尤为必要。

一、现状和存在问题现代化的国际经验表明,当一个国家的现代化进程开始加速,或者说当一个社会正在急剧转型,这时不仅社会问题频繁发生,而且心理问题也大量凸现。

当前,我国的社会转型进入了一个重要的阶段,主要表现在,经济增长速度加快,社会分化程度加大,利益格局差距加深。

急剧的社会变迁引发的心理问题逐渐增多。

据一项调查表明,在我国,精神疾病发生的数量已超过了心血管疾病,跃居疾病发生率的首位。

相关调查显示,目前我国约有3000万青少年存在不同的心理问题,其中,中小学生中有心理障碍者为21.6%――32%;大学生中有心理障碍者为16%――25.4%,而且呈现上升趋势。

有关研究显示,目前在我国每年有25万人自杀,已成为青年人群的首位死因。

每年约有150万人因家人或亲友自杀而导致长期、严重的心理创伤,从而成为一种严重的社会负担。

世界卫生组织曾针对心理疾病给人类造成的严重危害,断言:”没有如何一种灾难比心理障碍带来的痛苦更深重。

”2000年,世界卫生大会在中国召开,预测在21世纪影响中国最严重的疾病是心理疾病,指出这是影响我国人民健康的最大问题。

人文关怀心里疏导调研报告

人文关怀心里疏导调研报告

“人文关怀,心理疏导”调研报告人文关怀,是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怀,对人的尊严与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对人的全面发展的追求,通过满足人们多方面、多层次的需求和感受,使人感到满意,受到激励,从而按照组织的期望健康成长、发展。

心理疏导,就是通过解释、说明、同情、支持和相互之间的理解,运用语言和非语言的沟通方式,来影响对方的心理状态,改善或改变心理问题人群的认知、信念、情感、态度和行为等,以达到降低、解除不良心理状态的目的。

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是互为补充、相辅相成的。

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的方式处理人际关系,这是对新形势下如何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指出的前进方向和提出的基本要求。

一、干部职工的思想状态及原因分析。

(一)不健康心态及其表现。

1、抱怨社会分配不公。

2、疑虑重重、挫败感强。

3、悲观失望、心情沮丧。

(二)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分析。

1、社会原因。

当前社会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的改革,社会结构的变动,利益结局的深刻调整,使职工群体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加上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更进一步加深了职工对社会分配不公等现象的抱怨情绪。

2、职业原因。

一般职工对工作的心理需求主要有稳定的收入、公平的报酬、和谐的工作环境、晋升机会等。

当现实与理想相距太远的时候,就会容易产生失落感、挫败感,就容易造成职工的悲观情绪。

3、个人原因。

职工的一些个人原因也是影响他们情绪的重大因素。

比如:恋爱、婚姻家庭、子女教育等带来的心理问题。

二、开展“人文关怀,心理疏导”的形式与实施方法。

(一)不断改善职工的工作条件,使广大职工充分享受改革发展的成果。

近些年,支行不断改善职工的办公环境,美化绿化办公场所,增加职工运动健身场所,丰富职工的文娱生活。

(二)注重传统文化教育、道德教育,塑造高素质的职工队伍。

对人性的塑造,对人的心灵的调整,这是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的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

人文关怀促和谐 心理疏导聚合力

人文关怀促和谐 心理疏导聚合力

人文关怀促和谐心理疏导聚合力人类社会是一个复杂多元的群体,由各种背景、性格、经历的人构成。

在这样的社会中,每个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需要得到他人的关怀和帮助。

因此,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成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文关怀是指人们在相互交往和相处的过程中尊重他人,关注他人的情感、需要、经历和个性特征。

这种关怀不是一种单向的关心,而是一种互相理解、协调和帮助的过程。

在人文关怀的基础上,人们可以更加和谐地相处和交流,减少矛盾和纷争。

对于社会中的弱势群体,人文关怀的意义尤为重要。

他们可能因为种种原因而无法获得正常的生活和发展机会,需要得到社会其他成员的关注和支持。

这时,人文关怀可以起到关怀、支持和鼓励的作用,帮助他们克服困境,获得更好的生活和机会。

当人们面对困难、挫折或者心理压力时,需要得到心理疏导的帮助。

心理疏导是指通过适当的方法和技巧,帮助人们解决心理问题,增强心理健康的一种方法。

心理疏导的重点在于对人们的情感和心理状态进行全面分析和评估,发现思维或情感存在的问题,然后运用专业知识和技巧,进行针对性的干预和指导。

心理疏导不仅可以帮助个人解决心理问题,还可以促进社会的和谐。

人的情感状态直接影响到人际关系的发展,而人际关系的良好发展又是和谐社会的基础。

因此,心理疏导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的心理状态,促进社会和谐。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得以通过自己的行动来实现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比如,我们可以尝试理解他人的感受和遭遇,关注并照顾他人的情感需求,不断增强自我意识和情感智慧,让自己的行为更加符合人文关怀的要求。

同时,我们还可以积极参与各种志愿服务和帮助他人的活动,为他人提供支持和引导,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

人文关怀促和谐 心理疏导聚合力

人文关怀促和谐 心理疏导聚合力

人文关怀促和谐心理疏导聚合力人文关怀是一种关注和关怀他人的态度和行为,强调在人际关系中互相关心、理解和支持。

而和谐是指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以及社会各个方面之间的关系良好、相处融洽、和谐稳定。

心理疏导则是通过专业的心理辅导和支持,帮助他人解决心理困扰,增强心理健康。

人文关怀是社会和谐的基石之一。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情况和困难,如果我们能够向他人伸出援手,关心他们的需要,并给予支持和鼓励,就能够创造出一种温暖和融洽的人际关系,进而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人文关怀的核心是理解和接纳他人。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个体差异和需求,我们应该以宽容和尊重的心态,去理解和接受他人的不同之处和困难。

通过关心和帮助他人的方式,我们能够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增进彼此之间的互信和友善,从而为社会和谐创造有益的氛围。

人文关怀也包括对弱势群体的特殊关注。

弱势群体往往因为身体或心理上的困难,面临着种种困境和挑战。

如果我们能够关心他们的困境,并提供适当的支持和帮助,就能够让他们感受到温暖和爱心,提升他们的生活品质,增强他们对社会的归属感和自信心。

心理疏导则是一种专业的心理健康支持。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面临着各种压力和困扰,这些问题可能来自工作、学业、家庭关系、人际关系等各个方面。

如果我们能够提供心理支持和疏导,并帮助他人解决困惑和困扰,就能够帮助他们增强心理的抵抗力和应对能力,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心理疏导需要通过专业的技巧和方法,例如倾听、开放式提问、激励等,来帮助他人理清头绪、明确目标,并采取适当的行动。

与此我们也应该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尊重他人的意愿和需求,保护他们的隐私和权益。

心理疏导的目的是帮助他人实现自我价值和满足感。

当他人能够解决内心的困惑和困扰,找到内心的平衡和满足时,他们就能够更好地应对挑战和困难,增加生活的乐趣和幸福感。

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相互促进,相辅相成。

通过人文关怀,我们能够为他人提供温暖和关爱,增强他们的自尊和自信;而心理疏导则能够帮助他人解决心理困扰,增强他们的心理健康。

心理关爱进班组,人文关怀促和谐

心理关爱进班组,人文关怀促和谐

心理关爱进班组,人文关怀促和谐在一个组织或者企业中,员工的精神状态和心理健康是极为重要的。

一个快乐、积极的员工不仅能够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还能够激发更多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

而心理关爱进入到班组中,更是能够促进员工之间的关系和谐,让整个团队更加紧密,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

人文关怀,则是在工作中体现对员工的尊重和关心,让员工在工作过程中感受到组织对他们的关怀,从而更加投入到工作中。

如何将心理关爱和人文关怀融入到班组管理中,是每个班组领导都要思考的问题。

一、心理关爱进入班组1.理解员工的需求每个员工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情感和需求。

在班组管理中,领导应该始终关注员工的情感状态和心理健康,了解员工需要的关爱和支持。

其中包括对员工的工作压力和心理负担的理解,对员工工作中的困难和挫折的支持,以及对员工个人成长和发展的关心。

2.建立心理咨询机制为了更好地关爱员工的心理健康,班组领导可以建立心理咨询机制,为员工提供心理咨询和辅导的平台。

在这个平台上,员工可以倾诉自己的困扰和烦恼,得到专业的帮助和指导。

这不仅能够帮助员工释放压力,还能够增强员工的工作动力和幸福感。

3.组织心理健康活动定期组织一些心理健康活动,如心理健康讲座、心理疏导培训等,让员工了解心理健康知识,增强心理调适能力。

还可以组织一些心理疏导活动,如团建活动、户外拓展等,让员工在放松心情的同时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和信任感。

二、人文关怀促和谐1.尊重员工的人格和价值在工作中,班组领导应该尊重员工的人格和价值,不论是在言行举止上还是在对待员工的态度上都应该给予充分尊重。

这包括尊重员工的意见和建议,尊重员工的个人生活和家庭,尊重员工的工作成果和劳动成果,让员工感受到自己的劳动得到了应有的认可和尊重。

2.关心员工的生活需求除了工作,员工还有自己的生活,有自己的家庭和朋友。

班组领导应该关心员工的生活需求,包括对员工的家庭情况的了解,对员工的生活困难的帮助,对员工的生活节日的关怀等。

彰显人文关怀,,打造心理和谐:有人文关怀的大学文化需要做到和谐

彰显人文关怀,,打造心理和谐:有人文关怀的大学文化需要做到和谐

随着社会生活的急剧变化,竞争的日趋激烈,工作和生活节奏的明显加快,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压力不断增大。

如何缓解人的心理压力、促进人的心理健康、实现人的心理和谐,已经成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维护稳定、促进和谐的新课题。

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意义和作用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有利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转换新视角。

人文关怀中渗透着心理疏导,选择心理疏导方式本身就体现着人文关怀,心理疏导是实现人文关怀的一种手段。

二者都是以提高人的思想政治觉悟为宗旨,而不是脱离政治思想、意识形态谈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二者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元素,必将引发新一轮思想政治工作的探索和创新。

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有助于企业践行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在于以人为本,一切发展是为了人民、依靠人民。

企业的中心工作是发展经济,企业党的工作要融入经济工作这个中心,不断促进企业的和谐有序发展。

因此,一方面要注重对企业员工本身的关心,充分发挥、激发员工的奉献精神和创新精神,另一方面还要实现“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企业与员工共享成果”的理想境界。

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可以促进和谐企业的构建。

和谐社会和谐企业的基础是人的心理和谐,需要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付出积极的努力去构建和营造。

因此,心理和谐需要“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做坚实的后盾。

在企业里,只有员工的心理和谐了,才能有健康的心理,才能有和谐有序的内心世界,才能够具备应对市场经济、改革改制中给员工所带来的各种心理矛盾冲突和巨大的心理压力,才能不断增强员工应对不同变化的心理承受能力,也才能不断培养其应对岗位、企业和社会的适应能力。

只有这样,也才能够保障和谐企业的和谐建立及和谐发展。

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有针对性地做好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更是企业的发展要求。

对企业而言,一方面,迫切需要一个安定和谐的环境来保障发展,需要凝聚广大员工智慧力量来推动发展;另一方面,改革力度加大,以及发展进程中的各种挑战和困难,都可能会激发一些不利于发展的矛盾和隐患,这就要求思想政治工作一刻也不能放松。

传统节日的人文关怀与慰问活动

传统节日的人文关怀与慰问活动

传统节日的人文关怀与慰问活动传统节日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是连接着历史和现实的纽带。

每逢佳节,人们都怀着亲情、友情和社会责任的心情,对弱势群体展开关怀和慰问活动。

这些活动不仅展现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凝聚起社会的温暖力量。

本文主要探讨传统节日的人文关怀与慰问活动,根据情况将采用叙述和分析的方式展开。

一、春节的人文关怀与慰问活动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家庭团聚的时刻。

在春节期间,人们常常会开展一系列的人文关怀与慰问活动,以向那些生活困难、需得到帮助的群体献上关心和温暖。

首先,一些医院、养老院和福利机构会组织志愿者前往孤寡老人、病患和福利院的住户进行慰问。

志愿者们会给他们送去慰问品、食物和温暖的祝福,还会陪老人们聊天、娱乐和演绎一些文艺节目,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关怀。

同时,一些志愿团队还会组织线上和线下的互动活动,如举办春晚观影会、开展手工制作活动等,为老人们带来一份节日的喜悦和温暖。

其次,一些教育机构也会组织人文关怀活动,以关注那些受教育条件差、辍学或贫困的学生。

他们会为这些学生举办爱心义卖活动,筹集善款帮助他们购买学习用品、书籍和衣物,还会组织志愿者为他们提供辅导和心理支持。

这些活动不仅缓解了学生们的经济压力,也激发了他们对学习的热情,为他们的未来带来了希望。

最后,一些慈善机构也会在春节期间举办一些慰问活动,关注那些有特殊需求的人群,如残疾人、农村贫困群体等。

他们会为这些人群组织医疗服务、教育培训、赠送生活用品等活动,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改善生活条件。

同时,慈善机构还会通过媒体宣传故事,呼吁更多的人加入到人文关怀行动中,共同缔造一个更加公平和温暖的社会。

二、其他除了春节,其他传统节日如端午节、中秋节等也是人们开展关怀与慰问活动的重要时刻。

在这些节日里,人们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表达出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关心和慰问。

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而设立的传统节日,也是保护和传承中华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时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1. 引言1.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是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

它包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道德准则、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承载着中国人民的文化基因和历史记忆,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灵魂和核心。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在于,它是我们民族的根基和灵魂,是我们民族传统的延续和发展。

它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思想,是我们民族的文化基因和价值观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引导人们正确的道德伦理观念,塑造健康的人格品质,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提升民族凝聚力和认同感。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还在于,它有助于增强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

通过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发展我们民族的文化传统,提升我们民族的软实力和文化影响力,增强我们民族在世界文化领域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瑰宝,应该倍加珍惜和传承。

1.2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当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大学生面临着学业压力、人际关系、就业压力等多方面的压力,加之社会发展迅速,信息传播快速,大学生面临的心理挑战也越来越多。

据统计,大学生中有相当比例存在焦虑、抑郁、孤独等心理问题,甚至出现自杀事件。

目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还存在诸多不足,大部分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过于单一,缺乏系统性和实效性,师生互动不够,心理咨询服务不足,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普及程度较低等问题。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心理健康水平已成为当前教育工作的紧迫任务。

需要结合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创新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和形式,为大学生提供更全面、深入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务,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现实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和困扰。

2. 正文2.1 传统文化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传统文化可以提供心灵慰藉和情感支持。

在现代社会,大学生面临着种种压力和挑战,很容易感到迷茫和困惑。

心理疏导与人文关怀的提供

心理疏导与人文关怀的提供

心理疏导与人文关怀的提供在当今快节奏、高压力的社会环境中,人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和困扰,心理问题日益凸显。

心理疏导与人文关怀的提供,成为了帮助人们保持心理健康、提升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

心理疏导,简单来说,就是通过专业的方法和技巧,帮助个体缓解心理压力、消除负面情绪、解决心理困惑。

它就像是一场心灵的“及时雨”,在人们内心干涸、困惑时,给予滋润和指引。

人文关怀则是一种更广泛、更温暖的关注和照顾,它强调对人的尊重、理解和关爱,不仅仅关注人的物质需求,更注重人的精神世界和情感需求。

那么,为什么心理疏导与人文关怀如此重要呢?首先,它们有助于维护个体的心理健康。

现代生活中的竞争压力、人际关系复杂、工作繁忙等因素,容易让人们产生焦虑、抑郁、愤怒等负面情绪。

如果这些情绪得不到及时的疏导和缓解,可能会逐渐积累,最终导致心理疾病的发生。

而心理疏导可以帮助人们认识自己的情绪,找到合适的应对方式,从而保持心理的平衡和健康。

其次,它们能够提高个体的适应能力。

生活中充满了变化和不确定性,如工作变动、家庭变故等。

良好的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可以让人们在面对这些变化时,拥有更积极的心态和更强的应对能力,更快地适应新的环境和情况。

再者,它们有助于构建和谐的社会环境。

当每个人都能得到心理上的支持和关爱,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会更加融洽,社会也会更加和谐稳定。

那么,如何有效地提供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呢?对于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和心理治疗师来说,他们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在进行心理疏导时,要以倾听为基础,让来访者充分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给予他们足够的尊重和信任。

同时,运用各种心理治疗方法,如认知行为疗法、精神分析疗法等,帮助来访者解决问题。

在非专业领域,比如学校、企业、社区等场所,也可以通过一些方式提供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

例如,学校可以开设心理健康课程,组织心理健康活动,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企业可以关注员工的工作压力和职业发展,提供心理培训和辅导;社区可以建立心理健康服务中心,组织志愿者开展关爱活动。

人文关怀对社会心理健康的影响

人文关怀对社会心理健康的影响

人文关怀对社会心理健康的影响人的内心是广阔而复杂的,个体的心理健康是社会健康的重要基石。

在如今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人们常常面临着各种压力和挑战,这些问题对社会心理健康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而人文关怀作为一种关注人与人之间关系、关心他人需求的行为,能够对社会心理健康产生积极的影响。

首先,人文关怀是一种情感的流动,有助于建立人际关系的基础。

人际关系是人类社会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人文关怀就是其中一种构建亲密联系的方式。

当一个人受到他人的关怀和呵护时,他会感受到内心的温暖和安慰,从而增强心理上的安全感和满足感。

这种情感的流动能够改善人们的社交技巧和自信心,使他们更愿意与他人交流和分享,从而建立更为健康和积极的人际关系。

其次,人文关怀能够促进个体在困境中的社会支持网络。

当个体遭遇困境和挫折时,能够获得他人的支持和理解是至关重要的。

社会支持网络可以提供情感、信息和实质性的帮助,使个体不再孤单感和无助感。

人文关怀可以催生一种良好的人际关系网络,使人们更容易寻找到支持者和倾诉对象。

这些支持者不仅可以给予个体精神上的激励,还可以在实际生活中给予个体实质性的援助,减轻个体面对困境时的心理压力。

此外,人文关怀对心理健康的影响还体现在个体的情感表达和情绪管理方面。

每个人都会经历各种各样的情绪波动,而人文关怀可以有效地缓解和调节这些负面情绪。

当个体得到他人的理解和关心时,他们更容易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心情,而不再沉默和封闭。

这样有助于个体认识和理解自己的情感,调节情绪,从而提高情感的稳定性和健康水平。

最后,人文关怀能够培养个体的同理心和社会责任感。

同理心是指个体能够感受和理解他人情感的能力,而社会责任感指的是个体对社会问题和他人需求的关注和担当。

这两种能力的培养对于个体的心理健康和社会心理健康都具有重要意义。

人文关怀可以通过传递关爱和关心的态度,培养个体对他人的关怀和体谅,增加个体与他人之间的亲密关系。

这种亲密关系能够进一步激发个体的同理心和社会责任感,使其更加愿意为他人付出,建设和谐的社会环境。

人文关怀三要素:利益、情感、心理

人文关怀三要素:利益、情感、心理

人文关怀三要素:利益·情感·心理公茂虹人是社会发展的主体,也是衡量社会发展的尺度。

人文关怀,就是坚持以人为本,一切从人的需求出发,关注人的生存和发展。

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中,人文关怀就是依靠员工、为了员工、服务员工,就是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

在发达国家的企业中,人文关怀主要体现在被广泛采用的“员工帮助计划”方面。

在我国的企业中,人文关怀主要把握三方面的核心内容,即利益、情感、心理,这三者称作人文关怀的三要素。

利益是最根本的要素。

利益是企业员工最根本、最直接的追求,也是员工最关心的事情。

员工通过自己辛勤的劳动为国家、为企业做贡献的同时,获取劳动报酬、谋取个人正当利益,是员工价值实现的表现,也是员工努力工作的最大动因和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

加强人文关怀,就要把保障员工的利益作为首要任务,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员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紧迫的利益问题结合起来。

员工的利益包括物质利益、精神利益,长远利益、当前利益,根本利益、一般利益,大利益、小利益,等等。

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与员工的柴米油盐、衣食住行、生老病死等相关;二是与员工的工作关系、人际关系、经济关系等相关;三是与员工共同拥有的生活、工作环境等相关。

关心员工的利益,就要从这些方面入手,做扎实、深入、细致的工作,切实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员工各方面的利益。

情感是最细腻的要素。

唐代诗人白居易说:“人生有情感,遇物牵所思。

”触景生情,是人的本性。

人的情感一头连着外面的世界,一头连着内心世界,亲情、友情、爱情等深沉的情感,喜、怒、哀、乐、悲、恐、爱、憎等不稳定的情绪,无不表达着人们一定程度的道德情怀和价值倾向。

通过流露或表达的情感,能够观察到人们的所思所感,能够感受到一人的多面性,能够感受到员工对企业发展的基本态度。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做得深、做得细、做得有成效,一个重要的标志是实现情感管理。

情感管理,就是通过一定的介质或手段实现情感的调节,把一些人不稳定的情绪稳定下来,把不良的情绪释放出来并把影响限制在最小范围,把人们的情感引导并保持在积极健康的情感上,以此激发员工的潜能,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维护企业健康稳定发展的良好态势。

心理关爱进班组,人文关怀促和谐

心理关爱进班组,人文关怀促和谐

心理关爱进班组,人文关怀促和谐在现代社会中,工作日常中,人际关系的处理越来越重要。

在工作团队中,员工之间的相互关怀和理解,对于团队的凝聚力和工作效率有着重要的影响。

而在工作环境中,心理关爱和人文关怀更是维护员工健康的基本需求。

本文将探讨心理关爱和人文关怀在班组中的实践以及推动团队和谐发展的作用。

心理关爱的实践对于促进班组和谐至关重要。

在日常工作中,员工可能会面对各种各样的困难和压力,而这些问题可能影响他们的工作状态和情绪。

班组领导需要通过关怀和倾听,帮助员工排解心理问题,并提供积极的心理引导,以及专业的心理咨询。

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增强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减少员工的心理压力,从而促进班组的和谐发展。

人文关怀的实践对于提升班组凝聚力和团队合作性具有重要意义。

在工作环境中,员工不仅需要得到工作上的支持和帮助,更需要得到来自同事和领导的人文关怀。

在班组中,领导需要关心员工的生活情况,并适时给予帮助和支持。

员工之间也需要相互关心和支持,通过关怀关心,增进彼此之间的情感联系,形成良好的合作氛围。

通过人文关怀的实践,可以增强班组的凝聚力和团队的合作性,从而推动团队的和谐发展。

进一步地,心理关爱和人文关怀的实践对于提升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工作效率有着积极的作用。

班组领导需要关注员工的心理状态,及时发现员工的困惑和矛盾,为员工提供精神上的支持和鼓励。

而员工之间的人文关怀也能够让员工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归属感,从而增强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归属感。

当员工在工作中遇到问题时,能够得到来自领导和同事的理解和帮助,更加有助于员工解决问题和提升工作效率。

在实践中,加强心理关爱和人文关怀的意识对于创建良好的班组文化和营造和谐的工作环境有着重要的意义。

心理关爱和人文关怀应该成为每个班组成员的自觉行为,通过这些行为的实践,形成良好的班组文化和工作氛围。

在这样的文化和氛围中,员工之间能够更好地相互理解和支持,形成紧密的团队关系,共同为班组的发展和目标而努力。

人文关怀促和谐 心理疏导聚合力

人文关怀促和谐 心理疏导聚合力

人文关怀促和谐心理疏导聚合力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是社会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们不仅能够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还能够帮助人们解决心理问题,增强社会的凝聚力。

在当今社会中,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的作用越来越被重视,它们对于促进社会和谐以及增强社会聚合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人文关怀是一种对人的关爱和尊重,它能够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常常忽视他人的需求和感受,很多时候人们更关注自己的利益和快乐。

如果每个人都能够更关注他人的感受和需要,愿意倾听并给予帮助,那么社会中就会充满更多的人文关怀。

在家庭中,父母对子女的关心和理解,兄弟姐妹之间的支持和包容,这些都是人文关怀的表现。

社会中的志愿者、慈善机构等也发挥着人文关怀的作用。

这些都使得社会中充满温暖和关爱,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增进了社会的稳定和安宁。

心理疏导是一种帮助人们解决心理问题的方法,它有助于人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以及有效地缓解心理压力。

如今,社会压力越来越大,很多人都会面临各种心理问题,例如焦虑、抑郁、孤独感等。

这些心理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的疏导和解决,很容易导致个体的心理健康逐渐恶化。

心理疏导在社会中的作用变得越来越重要。

通过心理疏导,人们可以得到专业的帮助和指导,从而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提升自身的心理素质。

而一个心理健康的个体不仅会对自身的生活有所帮助,同时也会对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增强社会的凝聚力和稳定性。

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的结合能够促进社会的凝聚力。

社会是由各种各样的个体组成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需求和问题。

通过人文关怀,人们可以更多地关注他人,愿意帮助他人,从而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而通过心理疏导,可以让人们更好地调节自己的情绪和心态,增强自我认知,实现自我提升。

这样一来,社会中的人们就会更加和谐,更加团结,不再产生矛盾和冲突,从而增强了社会的凝聚力。

并且,当社会中出现各种问题和挑战的时候,有着更多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社会中就会更容易形成共识,形成合力,一起努力解决问题,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系安徽农业大学2007年度校长青年基金项目的成果,批准文号2007QNS05。

传统文化中的人文关怀与心理和谐李华华摘 要 中国传统文化饱含人文关怀理念,突出体现在影响心灵和心性的品格关怀、探索生命存在和质量的生命关怀,以及追求个人与社会融合的社会关怀层面,从而为人们的心理和谐提供丰富的思想资源。

关键词 心理和谐 品格关怀 生命关怀 社会关怀作 者 李华华,安徽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讲师、博士(合肥 230036)心理和谐是一种健康、达观、平衡的心理状态,主要表现为自身知、情、意的适度协调,面对问题的积极从容,人际交往的理智融洽。

中国传统文化饱含人文关怀理念,突出体现在品格关怀、生命关怀、社会关怀的层面。

这种理念能够为当代人的心理和谐提供丰富的思想资源,使他们真正重视心灵、心性问题,具备较强的协调能力和反省自我、反思社会的能力,从而在根本上推动和谐社会的建设。

一、品格关怀对平和心态的涵养品格关怀是对人类心性的关怀,也是最基本、最温暖的人文关怀。

当今社会,由于受到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的影响,一些大学生轻易失掉了自己的理想。

他们的生活没有指路明灯,也没有清晰可循的人生轨迹,不可避免地出现了空虚、迷茫、无助等不和谐的心理,从而引起一系列不和谐的行为。

其实,中国传统文化中对此有明确主张: 是以圣人被褐而怀玉。

! 朝闻道,夕死可矣。

!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可以说,对 道!、 志!(理想)的坚守,就是一种可贵的品格,其闪光点在于追求与坚持的勇气。

对理想的坚守离不开一定的人生态度。

儒家的创始人孔子总是教人积极向上而为人。

他说: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这种 安贫乐道!的思想,能够激励处于困境中的人们在坚守理想的同时保持快乐心情。

在这一意义上, 安贫乐道!又是一种可贵的品格,体现了对人生问题的深层关怀。

孔子还提倡 仁以为己任!。

他说: 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可见, 仁!的成就与否关键在于自我意愿,在于主体的认识。

主体在施 仁!的过程中,不但满足了他人和社会的需求,还获取了一定的价值感与幸福感,并因日积月累而建立起对人生和社会的信心与希望。

所以说, 仁!是一种典型的品格关怀,也是和谐心理得以形成与维护的重要途径之一。

孟子说: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此之128教育评论/2009年第1期谓大丈夫。

!老子说: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

!可见,大丈夫!的品格是对人心性的深切关怀,也是一种责任。

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这种品格没有过时,反因缺失而更为人们所渴望,也因面临更多的诱惑与考验而更加发人深思。

老子说: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庄子说: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在现实中,人们只有依顺事物的发展规律,从根本上减少自己的欲望、私心,才能真正在心中形成一把无厚!之刃,使自己游刃有余地生活。

诚然,这是对人心灵的深度关怀。

马祖道一禅师则说:平常心是道!。

平常心!是一种平和、自然的心态,要求人们不要忽略当前的一切,在当下求得解脱,如举手投足、行住坐卧、着衣吃饭、运水搬柴等日常生活都是解脱的契机。

这种随缘任运的特点,体现出平常心!对人心性的关怀。

柔性品格也是心理和谐的重要衡量因素。

上德若谷!,老子用空阔宽广的幽谷来形容宽容的品格。

而且,宽容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被老子视为上德!。

老子还说:柔弱胜刚强。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无为而无不为。

!当今,强性品格被日益强化,宽容、柔弱!、不争!、无为!等甚至被视为软弱的表现。

在笔者看来,这是对柔性品格的误读。

柔性品格是智慧的生存法则,深刻地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对人心、人性的关怀,有助于人们精神的存养,使之在增强自身承受力的过程中锤炼平和的心态。

因此,柔性品格的养成不但能引导人们正视现实、有效避免一些精神疾病以及过激行为,还能使之在人际交往中充满亲和力。

二、生命关怀对生命情感的提升厩焚。

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孔子的问话体现出强烈的生命关怀。

生命关怀是人文关怀的深层指向,涉及对人类终极关怀的思考,是人们和谐心理的内在需求。

确切地说,生命关怀有两个视角,其一是对主体个人,其二是对他人与社会。

尽管生命关怀的强弱与人们所处的时代及环境息息相关,但它对人们心理状况及生存状况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道家、道教对生命关怀较为重视,诸多言论发人深思。

尽管道教追求最终能够升仙,但道教对于生命十分关注,其观念和活动都以人类生命的存在及其生命长短为旨归。

陶弘景在∃养性延命录%中提出我命在我不在天!的理论;葛洪在∃抱朴子%中说:若德行不修,而但务方术,皆不得长生也。

!可见,道教对生命以及生命主动权十分关注。

因此,领悟生命关怀的内涵,从身心和谐的角度提升自身的生命情感,对人的成长成才不无裨益。

庄子说: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在庄子看来,有用!意味着要为人所用,这在某种程度上是对自己生命价值的贬低,以致丧失自我。

庄子还用树木不成材却终享天年、形体不全却躲避许多灾祸,以及宁愿做一只乌龟而不愿做神龟等寓言,来说明无用之用!的价值。

对此,在特殊境况下要遗形忘智,淡泊名利,善于通过无用之用!来远害自保。

这样,不但有助于存养智慧,还能激励他们的生命情感和人生信念,真正推动和谐心理的养成。

生命关怀的关注点不仅在于生命的存在,还在于生命存在的质量。

老子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防。

!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老子以否定的方式提醒人们克服私欲、回归素朴本性,这恰恰显示了正确的生命价值取向和浓厚的生命关怀。

金丹道教的代表人物葛洪认为身劳则神散,气竭则命终!。

的确,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大都乐于追求美好的享受,欲望的膨胀也会使人难以自拔,但每个人的体力与精力毕竟有限。

一味地放纵,除导致内心空虚外,还会危及身体健康,可谓伤身伤神。

葛洪强调要采取多种方法增强身体素质,如行气!,还提倡饮食有度,兴居有节!。

可见,道教的生命关怀富有一定的科学意义。

在生活中,出于惰性、舒适或享受,有些人往往不注重锻炼身体,饮食、学习、作息也无规律可循。

由于这些对人们生命状态的损伤并非立竿见影,所以极易被忽视。

但从长远的眼光看,对人的身体及心理健康的影响是潜在而巨大的。

通过适当的体育锻炼和规律性的生活,人会气脉畅通、神清气爽、心平气和,有助于和谐心理的养成。

生命关怀使人在关注生命存在及其质量的同时,还能有效提升生命情感。

强烈而高昂的生命情感,能够使人积极向上,充满爱心,对生活拥有满足感和幸福感,从而使个体对自身的生命存在及其质量持肯定态度,并推己及人,珍爱他人生命。

反之,消极而低落的生命情感会使人对生命的敬畏感不足。

个体意识不到自身生命的可贵与不可替代,更不能体悟自身对生命质量的影响力,这使他们有可能无法战胜危及他们生存意义的主客观不利条件,最终因心理不和谐而走向绝路。

更有甚者,个体会从漠视自己生命发展到轻视甚至践踏别人生命,从而导致一些故意伤害他人、危害社会的极端事件的发生。

三、社会关怀对协调意识的历练社会关怀是对集体、社会的关注与价值认同,是人文关怀广阔性的体现。

中国传统文化富含的社会关怀因素,能够唤起人们沉积在心底的社会责任感,激励他们不断拓展自身的生命意义,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有效统一。

道教强调周急救穷的原则,视人得失如己得失。

道教还129提倡养生必须遵守合乎天道的社会公德,如不偷盗、不取非义之财、不邪淫、不诽谤他人、不心怀阴谋等。

这些伦理观念都反映出道教典型的社会关怀。

佛教的五戒十善!也是如此。

对当代大学生而言,他们有着共同的道德需要,却缺少一定的社会关怀,有些人的行为甚至违背社会公德。

所以,有必要对佛道伦理观念进行反思,以期在此基础上萌生隐形的约束力。

大乘佛教讲究慈悲普度。

慈悲就是予乐拔苦,一切以众生的解脱为目的,一切以众生的利益为重心,凸显出大乘佛教强烈的社会关怀的特点。

地藏菩萨众生度尽,方证菩提!的庄严愿力、观世音菩萨的悲悯之心,都体现出不忍众生悲苦,为护念众生而精进不懈、舍身弃命的人文关怀内涵,这也使佛教对众生充满吸引力。

当然,慈悲普度的大乘精神并非要人们消极等待佛、菩萨的救助,而是要众生通过弘法利生的活动,给他人以帮助和慰藉,将这种精神真切体现出来。

因而,要重视社会关怀,善于培养自己的慈悲心;要在实践中发扬慈悲普渡的精神,在推动社会进步的同时达到自身心理和谐的良好状态。

慈悲普度建立在自利利他的基础之上。

在实践中,自利完全是以利他为前提的,利他既是一个帮助众生解脱苦难的过程,也是一个经受磨炼、增强自身本领的过程。

可见,自利利他精神反映出佛教浓厚的社会关怀的特点。

然而,一些人往往因为缺乏社会关怀,不明白以利他的立场实现自利是一个双赢过程,而将自利与利他视为矛盾,忽略了以自利利他为主旨的奉献精神、大无畏精神以及由此积累而成的自信心和价值感对自身重要的激励作用,导致在实践中困难重重,很难实现和谐的心理状态。

儒家的社会关怀理论也颇为深厚。

孔子强调仁!者爱人!。

一方面,爱人!以孝悌为基础,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另一方面,爱人!扩展为忠恕!之道,忠!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恕!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诚然,恕!比忠!的推行更具备普遍性,这是尊重他人、维系良好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的通则。

孟子认为人皆有善端,他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主张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可以说,推恩是孟子仁政思想的重心。

由上可知,儒家仁爱学说的特色是以人为本。

现代人如果能够体验仁爱精神的内核,乐于在实践中培养爱心,那么,个人价值的深层需求就会被不断激活,而这一过程也必然有助于身心和谐。

儒家仁爱学说的可贵之处,在于推己及人的观念,将人文关怀的主题由个人扩充到整个社会,强调了人的价值和尊严,增加了人际关系的情感因素,体现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可谓一种典型的社会关怀。

此外,儒家对于社会责任感的解读与呼吁发人深省。

∃大学%强调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明确提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观点。

这一观点为宋代张载所高扬。

他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而今,由于世俗文化的盛行,以及个人主义、功利主义的熏染,不少人漠视中国传统文化。

在围绕个人发展的轴心上,对他人、集体、民族、国家、社会的发展投注的热情相对淡漠,付诸的行动更是微乎其微。

然而,人是社会的人,个人价值的实现必然体现在高度的社会关怀中。

所以,人们应该从社会关怀的立场培养自身厚重的社会责任感,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下成长成才。

总之,应深刻领悟中国传统文化中人文关怀的价值和魅力,尤其应深刻领悟影响心灵和心性的品格关怀、探索生命存在和质量的生命关怀,以及追求个人与社会融合的社会关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