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导航单鼻腔蝶窦入路垂体腺瘤手术患者鞍区解剖结构的测量
神经内镜经鼻蝶入路巨大垂体腺瘤切除术
主刀医师:马翔宇副主任医师 指导医师:徐淑军主任医师、陈腾特点: 1. 35岁青年男性,既往体健。 2. 主诉:头痛1月,查体发现垂体肿瘤半月。 3.查体:左眼视力0.6,右眼视力1.0,双颞侧视野偏盲。 4.辅助检查:颅脑MR示鞍区占位性病变,增强扫描明显强化。 5.术前诊断:垂体腺瘤 6.手术方式: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
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入路巨大垂体腺瘤切除术
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入路巨大垂体腺瘤切除术
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入路巨大垂体腺瘤切除术 OS
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入路巨大垂体腺瘤切除术
Vomer
Tumor
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入路巨大垂体腺瘤切除术
DS Flap of MT
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入路巨大垂体腺瘤切除术
蝶窦的影像解剖测量及其临床意义
蝶窦肿瘤的诊断与治疗
影像解剖测量的发展趋势和展望
05
医学影像技术不断进步
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如CT、MRI等设备的更新换代,图像分辨率和清晰度得到显著提高,为影像解剖测量提供了更准确的数据。
三维重建技术的应用
三维重建技术能够将二维图像转化为三维立体图像,更直观地展示解剖结构,有助于提高测量精度和准确性。
CT测量可以提供高分辨率的图像,能够更准确地观察蝶窦的形态、大小和位置,以及与周围组织的毗邻关系。
CT测量具有较高的组织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能够更好地显示骨质结构,对骨性病变的诊断价值较高。
CT测量是通过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对蝶窦进行影像学检查的方法。
CT测量
MRI测量是通过磁共振成像技术对蝶窦进行影像学检查的方法。
04
通过影像解剖测量,可以观察蝶窦的形态、大小、位置以及与周围组织的毗邻关系,有助于判断是否存在蝶窦炎。
根据影像解剖测量的结果,可以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以缓解症状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蝶窦炎的诊断与治疗
治疗
诊断
蝶窦囊肿的诊断与治疗
诊断
通过影像解剖测量,可以观察到蝶窦内的囊肿大小、位置以及与周围组织的毗邻关系,有助于诊断蝶窦囊肿。
开口的大小和形状也会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但通常是圆形或椭圆形的。
蝶窦的开口位置
影像学测量方法
02
X线测量
X线测量是通过X射线对蝶窦进行影像学检查的方法。
X线测量可以观察蝶窦的形态、大小和位置,以及与周围组织的毗邻关系。
X线测量具有操作简便、费用低廉等优点,但分辨率较低,对软组织显影效果较差。
影像技术的发展
个体差异的关注
神经导航联合神经内镜扩大经蝶入路切除鞍区肿瘤的临床应用研究
神经导航联合神经内镜扩大经蝶入路切除鞍区肿瘤的临床应用研究引言鞍区肿瘤是指生长在蝶骨窝、鞍旁、鞍窝等部位的肿瘤,常见的有垂体瘤、三叉神经瘤和脑膜瘤等。
传统手术中,经经蝶入路切除鞍区肿瘤操作视野狭窄,手术风险大,术后并发症较多。
神经导航联合神经内镜技术的出现,为手术的精准性和安全性带来了新的思路,越来越多的临床医生开始关注该技术在切除鞍区肿瘤中的应用研究。
一、神经导航在鞍区肿瘤手术中的应用神经导航术是一种通过计算机技术实时显示患者脑部解剖结构和肿瘤位置的手术辅助技术。
通过预先获得的患者头颅CT和MRI数据,结合手术中所使用的定位器和三维定位系统,可以准确定位患者的脑部结构和肿瘤位置,帮助医生进行更加精准的手术操作。
在鞍区肿瘤手术中,神经导航技术可以大大提高手术的精准性和安全性,减少手术创伤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二、神经内镜在鞍区肿瘤手术中的应用神经内镜是一种通过鼻腔或口腔进入颅内腔的镜头装置,可以观察颅内器官和肿瘤的具体位置和形态。
相比于传统显微镜手术,神经内镜手术视野更宽广,可以观察到更多的细节,提高手术的精准度和有效性。
在鞍区肿瘤手术中,神经内镜可以有效地减少手术创伤,保护周围重要结构,降低手术风险。
四、临床应用研究结果分析在临床应用中,神经导航联合神经内镜扩大经蝶入路切除鞍区肿瘤的技术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些相关研究表明,该技术可以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也有了明显的改善,肿瘤的切除率和生存率也有明显提高。
这些数据表明,神经导航联合神经内镜扩大经蝶入路切除鞍区肿瘤的技术在临床应用中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结论神经导航联合神经内镜扩大经蝶入路切除鞍区肿瘤的临床应用研究,在提高手术精准性和安全性的也为患者带来了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相信这一技术在鞍区肿瘤手术中的应用前景将会更加广阔,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体验和效果。
垂体腺瘤鼻内镜蝶窦入路手术的局部影像解剖学测量
I a ig m e s rm e t fIc l n t m i o n o c pcta s a a r n s h n ia m gn a u e nso a ao s fe d s o i r n n s l a s p e od l o a t pt i r ug r i t y s r ey ua
5 3 ) ( 2 3 6 7 ) ( 4 2 4 3 ) (9 9 .8 、 7 .6± .9 、 8 .9± .7 、6 .7±53 ) (74 ± .4 、7 .6± .5 m 鼻小柱根部至 以上各 .3 、8 . 1 5 0 ) ( 67 4 1 ) m,
解剖结构连线与鼻底平面的矢状角分别为 2.7 ± .9、61。 66 。2.2 ± .9 、11。 65。2 .4 51。 67。1.9 ± .8 、 1。 65。3 .7 ± .0 、36。 6
d sa c sfo te ro fc lmel a i o t e n ae t itn e o h n e irw l o p e od s u , ef rfo t fs h - i n e rm h o t ou l n s t e r s d s c ft e a t r a fs h n i i s t o er n p e t o a h a o l n h o n i a o t m , e s l e f o ,h o e oe a e u e o h n i a i u , ec v r o ss g n f h n en ao i r od lr sr u t el o r t e lw rp l p  ̄ r f p e od ls s t a en u e me t e it r a c rt a- h a l s n h ot l d
内窥镜下经鼻蝶切除垂体瘤鞍区应用解剖
内窥镜下经鼻蝶切除垂体瘤鞍区应用解剖丁学华;王志潮;廖建春;秦时强;朱杭军【期刊名称】《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年(卷),期】2003(21)5【摘要】目的 :为临床开展神经内窥镜下经鼻蝶切除垂体腺瘤提供解剖基础。
方法 :对 2 5例成人头部固定标本进行蝶鞍区的解剖测量 ,并对 9具新鲜尸头进行内窥镜下经鼻蝶至蝶鞍的解剖观察。
结果 :鞍膈高度(5 .5± 0 .6)mm ,鞍膈孔前后径(6.2± 1.3 )mm ,鞍膈孔左右径(6.5± 1.5 )mm ,鞍膈孔前缘到鞍结节(3 .4± 1.3 )mm ,鞍膈孔前缘到垂体柄(2 .5± 1.1)mm ;视神经出视神经颅口宽(5 .0±0 .4)mm ,两侧内缘间距(13 .7±2 .3 )mm ,视交叉前缘距视神经间沟中点(6.8±1.3 )mm ,视交叉宽(11.5± 1.4)mm。
结论 :神经内窥镜下经鼻蝶切除垂体腺瘤应熟悉蝶鞍底及窦内的解剖标志 ,并充分利用鞍膈等解剖结构有序地做肿瘤切除。
【总页数】2页(P419-420)【关键词】垂体腺瘤;神经内窥镜;蝶鞍;应用解剖【作者】丁学华;王志潮;廖建春;秦时强;朱杭军【作者单位】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神经外科;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耳鼻咽喉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23.1【相关文献】1.鼻内镜下经鼻蝶入路鞍区垂体瘤切除术的手术配合 [J], 李淑杰;冯晓玲;王敏2.内窥镜下经鼻蝶入路鞍区及上斜坡区解剖研究 [J], 邢立举;周配权;房振忠;李显伟;王迪;刘禹兵;黄鑫3.鼻内窥镜下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术的护理配合 [J], 赛燕菲;王丽敏4.鼻内窥镜下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 [J], 焦力群;朱树干;刘玉光;江玉泉;彭波;许加军;张大良;范献良5.内窥镜下经鼻蝶切除垂体瘤手术中蝶鞍的解剖定位 [J], 王志潮;丁学华;廖建春;秦时强;朱杭军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神经导航联合神经内镜扩大经蝶入路切除鞍区肿瘤的临床应用研究
神经导航联合神经内镜扩大经蝶入路切除鞍区肿瘤的临床应用研究摘要: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神经外科手术领域也迎来了新的突破。
神经导航联合神经内镜在手术中的应用,为神经外科手术的精准性和安全性带来了极大的提高,尤其是在切除鞍区肿瘤方面更是具有独特的优势。
本研究旨在探讨神经导航联合神经内镜扩大经蝶入路切除鞍区肿瘤的临床应用,并对其临床疗效进行分析,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好的参考。
一、引言鞍区肿瘤是指生长在脑膜鞍附近的肿瘤,由于其位置的复杂性和周围重要结构的密切相连,给手术治疗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传统的手术方式往往需要切开颅骨,破坏颅骨和脑组织,给患者带来了较大的创伤,同时也增加了手术的风险。
而随着神经导航技术和神经内镜技术的发展,扩大经蝶入路切除鞍区肿瘤成为了可能。
神经导航技术可以实现对患者的个体化解剖结构进行精确的三维重建和导航,为手术提供了精准的定位和路径规划;神经内镜技术则可以通过微创的方式,进入到手术部位进行显微观察和手术操作,极大地提高了手术的精准性和安全性。
神经导航联合神经内镜扩大经蝶入路切除鞍区肿瘤成为了目前神经外科手术的热点研究之一。
二、神经导航联合神经内镜扩大经蝶入路切除鞍区肿瘤的临床应用1.患者资料本研究共纳入了50例鞍区肿瘤患者,其中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龄范围24-65岁,平均年龄46岁。
患者术前均行颅内肿瘤CT或MRI检查,明确了肿瘤的大小、位置和周围结构的关系。
2.手术方法所有患者均采用神经导航联合神经内镜扩大经蝶入路切除鞍区肿瘤。
对患者进行头颅CT和MRI扫描,得到患者个体化解剖结构的三维图像。
然后,通过神经导航系统对颅内肿瘤进行定位和路径规划。
手术中,通过扩大经蝶入路,使用神经内镜进入到手术部位,对鞍区肿瘤进行显微观察和手术切除。
3.临床疗效手术后,患者均进行了定期的随访和影像学复查。
结果显示,所有患者术后颅内肿瘤得到了完全切除,无残留。
并发症方面,术后8例患者出现了轻度出血,经过处理后均恢复正常。
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的手术技巧
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的手术技巧
一鼻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的手术技巧,是一种微创的头颈外科手术方法。
主要特点是:在患者左或右侧的鼻窦内开路,经鼻孔穿入颅内,沿蝶窦进入蝶腔,从而实现垂体腺瘤的手术切除。
为提高手术的可靠性,使手术更安全,术前应该完善患者检查,包括头颅CT、MRI等,对于复杂病例还应该做出全颅DSA检查。
手术中,在鼻咽头里选择合适的入路,然后在蝶窦前选择合适位置,穿刺进入颅内。
之后经过移植链和取出、吻合颈部的一系列方法,实现垂体的完整切除,再比较郑重地完成术后护理,以确保术后长期痊愈。
神经内镜下经鼻蝶手术入路鞍区显微解剖学研究
神经内镜下经鼻蝶手术入路鞍区显微解剖学研究作者:董佰卓孙志刚周斌聂宏华黄胜明杨小龙郭团魁来源:《中文信息》2020年第07期摘要:目的:研究经鼻蝶入路解剖结构在神经内镜下的特点,为鼻蝶窦进路切除鞍区病变积累资料。
方法; 所选尸头均经乳胶灌注,在内镜下操作记录所见解剖学结构的关系及特点。
结果; 蝶窦开口距颈内动脉、鞍结节中心、鞍背及视神经中点依次13.5±2.4mm、14.7±2.0mm、22.8±3.1mm和11.4±1.9mm。
結论; 掌握神经内镜下鞍区各解剖结构的关系是经由鼻蝶手术成败关键。
关键词:神经内镜;鞍区;解剖中图分类号:R651;R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20)07-0-01近20年来,随神经外科手术器械的不断精细、影像技术的不断进步,颅底解剖的进一步研究及颅底神经外科医师手术经验的积累,鼻颅底科、眼科、颌面外科的相互交叉,使得颅底神经外科成为发展非常活跃的专业。
手术进路的选择是神外颅底手术成败的一个关键因素,也就是手术视角的暴露度—手术进路的选择尤为重要。
鞍区位于颅底中央部位,位置较深,邻近重要的神经、血管,是颅底中央部病损的重点和难点[1]。
特别是近些年来随着微创内镜技术的不断兴起,越来越多的神外医生选择经由鼻蝶进路来治疗颅底病变,但该入路内镜下详细解剖资料并不多见[2]。
一、材料与方法1. 材料所用10具新鲜成人尸头,均未见外伤和畸形,鼻腔及蝶窦内没有异常改变,20具成人完整尸头均已经防腐处理。
2. 工具应用0°、30°、70°(蛇牌)硬质内镜以及监视设备、配套录像,数码相机,数码录像系统,神经显微手术器械,解剖用莱卡显微镜自制头颅固定架,骨膜剥离子,手术刀,电动磨钻(美敦力),冲洗装置和电动吸引器,游标卡尺(精度 0.02mm),量角器及圆规等。
3. 方法在上述经甲醛固定的标本尸头和新鲜标本尸头上均经由鼻蝶进路,在内镜下观察经鼻蝶进路所见解剖结构的相互距离及特点,并对所见解剖结构予以测量,再经中线部位锯开,观察蝶窦口、并测量蝶窦口与鞍区其他结构的解剖关系。
经鼻蝶窦手术路径的体表定位及鼻蝶窦区的三维CT影像解剖
经鼻-蝶窦手术路径的体表定位及鼻-蝶窦区的三维CT影像解剖马跃辉肖圣祥潘德生温良俞建波周永庆詹仁雅 [摘要] 目的 探讨三维螺旋CT在鼻-蝶鞍区影像解剖及经鼻-蝶窦垂体瘤手术入路的鞍底定位中的应用。
方法 回顾性分析29例鼻-蝶鞍区螺旋CT扫描数据,以3D重建和剪切技术重建和观察鼻-蝶鞍区的3D解剖结构。
分析鼻尖-耳轮上缘连线(鼻-耳轮线)与鞍底的关系。
对14例垂体瘤患者术前、术后行螺旋CT扫描和重建,评估3D - CT和鼻-耳轮线在经鼻-蝶窦垂体瘤术前规划和术中鞍底定位中的可行性。
结果 鼻-耳轮线在所有的研究对象中均与蝶窦相交,其中与鞍底相交者12例占42%。
鞍底-斜坡交点至鼻-耳轮线的垂直距离是(3.6±1.8)mm。
3D - CT能清晰地显示鼻-蝶鞍区的解剖结构,包括蝶窦及其分隔、颈动脉和视神经管隆起、鞍底等。
为模拟手术入路和术中鞍底定位提供重要信息。
结论 3D - CT技术可获得鼻-蝶鞍区高清晰度的三维空间解剖图像,有助于经鼻-蝶窦垂体瘤手术方案的制定和术中蝶窦和鞍底的定位。
鼻-耳轮线可作为经鼻-蝶窦垂体瘤手术路径的体表定位。
垂体腺瘤;经蝶入路;螺旋CT三维重建Orientation of endonasal transsphenoidal surgical trajectory and sella turcica anatomy by threedimensional computed tomographyMA Yue-huiXIAO Sheng-xiang PAN De-shengWEN LiangYUJian-bo ZHOU Yong-qingZHAN Ren-yaDepartment of Neurosurgery,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College of Medicine, Zhejiang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03, China [ Abstract ] Objective To study the anatomy and oritention of nose, sella turcica in endonasal transsphenoidal approach by three dismension computer tomography (3D - CT). Methods CT data of nose and sella turcica in 29 cases was studied on retrospectively. The 3D configuration of nose and sella turcica were constructed and observed using image reconstruction with surgical clip image registration. The relation between sellar floor and the line from nose tip to apex of the ear helix ( nose tip ear apex line) was analyzed.The practicability of nose tip - ear apex line and 3D - CT to orient the sellar floor in endonasal transsphenoidal approach was evaluated in 14 patients with pituitary adenoma. Results Nose tip - ear apex line passed through the sphenoid sinus in 100% of the cases and through the sellar floor in 42% of the cases. The mean distance from the sellar floor - clivus point perpendicularly to the nose tip - ear apex line was (3.6 ± 1.8) mm. The 3D - CT imaging clearly and individually displayed the configuration of nose and sella turcica in sequential layers including sphenoid sinus, its bone septum, optic protuberance, carotid protuberance and sellar floor, thus can simulate transsphenoidal surgery and help to find sellar floor.Conclusion The 3D - CT imaging provides a best tool for visualizing the patient's anatomy preoperatively and more intuitively displaying the nose and sella turcica and helps to find sellar floor. The nose tip ear apex line can guide the surgical trajectory of the endonasal transsphenoidal approach. [Key words] Pituitay adenoma; Endonasal transsphenoidal approach; Three dismension computer tomography10. 3760/cma. j. issn. 1001-2346. 2011.10. 016浙江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 N20080173) 作者单位:310003杭州,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马跃辉、潘德生、温良、俞建波、周永庆、詹仁雅),放射科(肖圣祥)万方数据・1021-万方数据・1022・万方数据 21121023万方数据@@[1]王秉玉,吴逸群,陈若平,等.三维CT在颅底缺损重建中的 作用.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2001,21:451 --452.@@[2]沈李奎,王之敏,陈寒春,等.蝶骨嵴脑膜瘤术前评价中64 层3D-CTA的应用价值附7例分析.中国神经肿瘤杂志, 2007,5:164-168.@@[3]靳文毅,孙宇,霍建伟,等.螺旋CTA三维成像技术在脑血管 病中的临床应用.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6,22:366-368.@@[4] 曹勇,赵继宗.飞速发展的世界神经外科学——第13届世 界神经外科大会集粹.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05,20:5-8.@@[5]杨众,任祖渊,苏长保,等.经蝶窦入路手术切除垂体腺瘤的 严重并发症分析.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008,13: 107-109.@@[6]魏栋,胡卫星,李立新,等.单鼻腔经蝶垂体瘤切除术蝶鞍体表定位与手术头位关系的研究.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08,5:169-171.@@[7] Campero A, Socolovsky M, Torino R, et al. Anatomical land marks for positioning the head in preparation for the transsphenoidal approach: the spheno-sellar point. Br J Neurosurg, 2009, 23: 282-286.@@[8]汤勇,杜波,杜宝东,等.C臂X线机在经蝶入路垂体腺瘤手 术中的应用.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2006,20:367-368.@@[9] 肖玉强,付振宇.神经导航引导内镜下单鼻孔经蝶窦入路切 除垂体腺瘤(附17例报告).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6,22: 534-535.@@[10]朱涛,张建宁,张大健,等.神经导航下经蝶手术切除垂体微 腺瘤.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5,21:575-576.@@[11]胡军民,徐国政.蝶鞍区的解剖及其变异.中国临床神经外 科杂志,2008,13:507-510.2010-12-142011-06-29・1111024.万方数据。
专家说,经蝶手术入路手术这些解剖结构你当知!
专家说,经蝶手术入路手术这些解剖结构你当知!垂体腺瘤是鞍区最常见的肿瘤,熟悉经蝶入路相关的解剖,有利于更好地切除肿瘤,并减少手术的相关并发症。
一、经蝶入路手术的手术方式在经蝶入路手术之前是经唇入路的手术,现在已比较少用。
儿童患者鼻腔较小,可以采用经唇入路。
经蝶入路手术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经鼻中隔入路,分离鼻中隔粘膜,通过破坏部分骨性鼻中隔进入蝶窦到达鞍区,这种方法会导致鼻中隔骨性结构有一定程度的缺损。
另外一种方法是经鼻腔入路,直接将窥器放入蝶窦前壁的前方,将鼻中隔粘膜和骨性结构向一侧推移,显露蝶窦的前壁。
鼻中隔粘膜和骨性结构保留,无明显缺损。
二、经蝶入路手术中重要解剖结构1. 蝶鞍点:位于外耳道前方4 cm,上方2.3 cm左右;相对应于颅内蝶窦开口的位置。
在手术摆体位时可提前将蝶鞍点先标识出来,其与外鼻孔的连线就是手术入路的方向。
2. 鼻中隔及其血管神经分布:从鼻腔进去之后,一定要沿着鼻中隔的方向;鼻中隔理论上在正中矢状面上。
鼻中隔前部为软骨中隔,后部为骨性中隔。
骨性中隔上方为筛骨垂直板,后下方为犁状骨。
骨性中隔有不同程度的偏曲,在术前进行冠状位CT检查就可以方便地了解鼻中隔偏曲的情况。
对于鼻中隔偏曲明显的患者,可选择鼻中隔入路,在术中切除偏曲明显的鼻中隔。
从中隔进入后首先需要分离中隔粘膜,了解中隔神经和血管分布情况十分重要。
鼻中隔上方为嗅神经(手术可能影响嗅觉),鼻中隔感觉神经主要来源于三叉神经上颌支。
鼻中隔上方的血管主要是眼动脉发出的筛前和筛后动脉;整个鼻中隔主要由颈外动脉发出的颌内动脉供血。
3. 蝶窦及蝶上筛房:穿过鼻中隔后就进入蝶窦内。
蝶骨中间竖脊的部分称为蝶骨嵴,下方称为蝶骨嘴;蝶骨嵴与筛骨垂直板相连,蝶骨嘴与犁状骨相连;中间即为蝶窦腔。
蝶窦一个重要的结构为蝶窦船头;当患者第一次做手术时,一定要看清椽头结构。
蝶窦船头的深方是蝶窦腔。
在经蝶手术之前需要进行鞍区CT骨窗像,确认蝶窦气房与周围骨质之间的关系。
垂体瘤手术入路(讨论课)
一、经单鼻孔蝶窦手术解剖结构:国人鼻前棘至蝶窦口的距离平均为58.1 mm,至鞍底的距离平均为71.3 mm,垂体窝前后径为~12.7 mm,上下径~9.4 mm,横径~20.3 mm[2]。
蝶窦开口始于蝶筛隐窝,在上鼻甲尾部水平,位于鼻中隔与鼻腔外侧壁之间。
大部分蝶窦开口可直视,部分因较为偏侧或被上、中鼻甲所掩盖,不能直视。
蝶窦中隔多为一个完整的骨性隔,呈矢状位,多不在中线而偏于一侧;少数有2个主隔。
蝶窦外侧壁与视神经和颈内动脉关系密切,视神经管隆突位于蝶窦外侧壁上部,颈内动脉隆突位于蝶窦外侧壁的鞍底下部。
垂体下方的蝶窦顶壁为鞍底,鞍底呈球形隆起或平坦,骨质厚薄不均,前下壁较薄,平均为0.9 mm。
蝶窦两侧为海绵窦,两侧海绵窦间有前、后海绵间窦相连,在鞍底硬膜间可有下海绵间窦,10%的个体前、下海绵间窦融为片状,造成经单鼻孔蝶窦手术时进入困难。
进入蝶窦犁骨或蝶嵴是蝶底中线标记[6,7]。
蝶窦口也是一个重要的解剖标记,术中先探查寻找蝶窦开口。
假设找不到蝶窦开口,则寻找后鼻孔,将扩张器下缘置于后鼻孔上方10~15 mm 处,电凝同侧黏膜裂口并侧翻,推开对侧后鼻中隔黏膜,扩张器推至蝶窦前壁并撑开。
将蝶窦开口黏膜部分剥离扩大,充分显露骨性蝶窦开口及前壁,以蝶窦开口为骨性标志打开蝶窦前壁。
蝶窦前壁开窗时,上界勿超其双侧蝶窦开口连线,以免破坏蝶上筛房,损伤包绕其内的视神经或造成脑脊液鼻漏[8]。
打开蝶窦后显微镜下可见正前方的蝶鞍,确认鞍底及中线位置或肿瘤的中心位置,蝶鞍的开窗范围从鞍结节到鞍底、两侧海绵窦之间,并常以鞍底前壁和下壁转折处为中心。
有时为了彻底切除肿瘤,必须尽量扩大鞍底骨窗以暴露手术视野,但要特别注意把握方向和力度,过度向两侧或向前、向后,均可能造成海绵窦、脑干等重要结构损伤或严重脑脊液漏。
肿瘤切除穿刺鞍底硬膜,确认为非出血性疾病后,“十”字形切开硬膜,电凝边缘止血,此时可见肿瘤。
如为微腺瘤,则需借助术前MRI提示的具体位置予以区分。
神经导航系统引导单鼻孔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的应用
神 经 导 航 系 统 引导单 鼻孔 蝶 窦 人路 垂体瘤切除术 的应用
贾德 泽 , 李 刚, 王云彦 , 学恩 , 李 申 杰 ( 东大 学 齐鲁 医院 , 南 20 1 ) 山 济 502
摘要 : 目的
观察神 经导航 系统引导单鼻孔蝶窦入路垂体瘤切 除术 的应用效果 。方法 3 2例垂体 瘤患者 , 术
s mp o r mp o e n 2 a in s o c a g n 6 p t n s h r e e n e e e c mp iai n f r s r e . Co - y t mswee i r v d i 6 p t t ,n h n e i ai t .T e e w r o s v r o l t s at u g r e e c o e y n cu i n T e a p ia in o e r n vg t n i e e d n s r n s h n i a p r a h i h l flt mp o e t e a c rc l so s h p lc t fn u o a i ai n t n o a a ta s p e od la p o c s e pu o i r v h c u a y o o h l
a d t e r t fttlr s cin d rn ur ey a d d c e s o lc to sa trs g r . n h ae o oa e e to u g s g r n e r a e c mp iai n fe ure i y
Ke r s i i r d n ma e r n v g t n;t n s h n i a p ra h;mir s r ey y wo d :p t ty a e o ;n u o a i ai ua o r s p e od la p o c a eo u g r
单鼻孔经蝶入路鞍区手术的蝶窦前壁解剖学研究
� i n feri or p ost eri or � a rte � � r � � � of � � � n a � sa l sept u m w er e 3.82 0.35m m a n d 6.62 0.4 8m m , resp ect i vel .C
a pp roa ch of cu tt i n g op ent he cen tra lr eg i ono f a n a sl se pt um i s recom m en d ed a n da pe rtu re of sphen oi d a l si n usi sa n i m por � ta n t ma rker i nsi n gl en ostri lt ra n ssphen oi d a lmi crosu rg e r .The b el ow b ou n da r of op en n i n g the a n t eri or w a l l of sp hen oi d si n u s shou l dn ot b e m or et ha n3.5m m . �K � Si n gl en � o st ri la pp roa c h; N a sa l sept u m ; A per tu re of sphcn oi da lsi n u s; Sphen opa l a t i n ea rt er
wi th a ern i erca l i p er a n da n a n gl e ga u g e on15 a d ul t ca d a vers.R
� p oster i or p a rt � o fa n a slsep t a w ere 4.2 0.6m m , 4.9 0.9 m m a n d 5.2 0.8m m , resp ect i vel .The d i sta n ce from t he ro � ot of col u m el l a n a sit ot he i n for i or p ol e s of p hen o i d a l si n us a p ert u re w a s 60.4 0 3.20m m a n dt he a n gl ewi t h b a si s c a vu m n a si w a s 31.5 2.7m m .The d i st a n ces from t he i n fori or pol e of sphen oi d a l si n us a pe rtu re to the su p eri or a n d The
神经导航联合神经内镜扩大经蝶入路切除鞍区肿瘤的临床应用研究
神经导航联合神经内镜扩大经蝶入路切除鞍区肿瘤的临床应用研究【摘要】神经导航技术结合神经内镜扩大经蝶入路切除鞍区肿瘤已成为肿瘤切除手术的新技术。
本研究旨在探讨该技术在临床应用中的效果及临床意义。
相关技术介绍部分介绍了神经导航技术和神经内镜技术的原理及应用。
研究方法包括术前评估、手术过程和术后观察三个方面。
实验结果显示该技术在切除鞍区肿瘤时具有较好的切除效果和较低的并发症率。
讨论部分就手术操作技巧、风险及注意事项进行深入分析,并探讨了技术改进的可能性。
从临床意义方面强调该技术能够提高手术安全性和切除肿瘤的彻底性。
总结指出该技术在肿瘤切除术中具有重要意义,并展望其在未来的进一步应用和发展。
【关键词】神经导航、神经内镜、蝶入路、鞍区肿瘤、临床应用、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相关技术介绍、研究方法、实验结果、讨论、临床意义、总结、展望1. 引言1.1 一、研究背景在面临复杂病例时,单独应用神经导航或神经内镜技术可能会存在局限性,无法完全满足手术的需要。
将神经导航与神经内镜相结合的方法应运而生。
通过神经导航联合神经内镜,医生可以在保持微创手术优势的获得更为准确的手术导航和更广阔的手术视野,进一步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安全性。
本研究旨在探讨神经导航联合神经内镜技术在扩大经蝶入路切除鞍区肿瘤中的临床应用,并评估其在改善手术效果和患者预后方面的作用,为临床实践提供更为科学的指导和支持。
1.2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神经导航联合神经内镜扩大经蝶入路切除鞍区肿瘤的临床应用研究,旨在验证该技术在肿瘤切除过程中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
具体目的包括:1.评估神经导航在术前及术中的准确性和稳定性,以确保手术能够准确、全面地定位肿瘤位置;2.探讨神经内镜在扩大经蝶入路手术中的作用和优势,比较其与传统手术方式的差异,并评价其对手术效果的影响;3.分析手术过程中的并发症发生率及处理方法,比较神经导航联合神经内镜技术与传统手术方式在手术风险和并发症方面的差异;4.总结该技术在切除鞍区肿瘤中的临床应用体会,探讨其对于患者生存质量及治疗效果的影响,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依据。
解剖标志及神经内镜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治疗脑垂体瘤
细胞的有丝分裂、增殖,导致血管的狭窄[12]。
E2F1在瘢痕内皮细胞中阳性表达,说明它可以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这也可能是引起瘢痕组织中微血管闭塞或半闭塞的原因之一。
综上所述,E2F1的表达和CD105标记的微血管密度在病理性瘢痕明显高于非病理性瘢痕和正常皮肤,他们可能共同参与了病理性瘢痕的发生发展,它们之间存在着相关性,E2F1可能对于病理性瘢痕血管的生成起到重要的作用,这对于E2F1的作用机制研究和病理性瘢痕的抗血管治疗有一定的意义。
参考文献[1] H o A.D owdy SF.Regulation of G(1)cell cycle progres si on by oncogenesand tum or suppress or genes.Curr O pin G enet Dev,2002,12(1):47~52.[2] Fonsatt E,Del Vecchil L,Alt ornonte M,et al.Endonglin:An access orycom ponent of the TGF-beta binding receptor-com plex with di agnos ti c, prognos tic,and bi oim munotherapeuteic potential in hum an m ali gnaneies.JC ell phys iol,2001,188(1):1~7.[3] 王营,范培锡,车向明,等.大肠癌中TG Fβ1、转录因子E2F1的表达及临床意义.中国腹部疾病杂志,2001,1(5):368~371.[4] W eidner N,F olkm an J,P oz za F,et al.Tum or angi ogenesis a new signi ficantand i ndependent prognos ti c factor i n early-stage breas t carci n om a.J N atlC ance Inst,1992,84:1875~1887.[5] 陈良友,陆国乎.转录因子E2F与血管再狭窄的研究进展.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5,3(2):153~155.[6] S lanky J E,Fam ham P J.Introduction t o t he E2F fam ily:pr otei n s truct ureand gene regulation.C urr Top Micr obi ol Im munol,1996,208:1~30. [7] 兰斌.核转录因子E2Fs家族研究进展.国外医学消化系疾病分册,2004,24(5):311~314.[8] G ougos A,Letarte M.Identificat i on of a human endothel ial cell antigenwith m on oclonal antibody44G4produced agains t a pre-B leukem ic cell li ne.J I mm uno,1988,141(6):1925~1933.[9] 张健.CD105与恶性肿瘤.淮海医药,2003,21(6):513~514.[10]李小静,盂刚.瘢痕微血管构筑的研究进展.中国临床康复,2002,6(4):480~481.[11]李小静.免疫组化法对不同类型瘢痕微血管的定量研究.实用整形外科杂志,2000,11(4):207~209.[12]C laudi o PP,F ratta L,Farina F,el al.Adeaoviral R B2/p130gmae trans feri nhibit s s m ooth m us cle cell proli ferati on and prevents res tenos i s aft er angio2plasty.C i rc Res,1999,85(11):1032~1039.(收稿日期 2008-09-10)解剖标志及神经内镜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治疗脑垂体瘤吴建珩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神经外科(郑州 450052) 【摘要】 目的 总结解剖标志及神经内镜下经单鼻孔-蝶窦路径进行垂体瘤切除的手术方法及其疗效。
单鼻腔经蝶垂体瘤切除术蝶鞍体表定位与手术头位关系的研究
经上述 确定的头部 体位可确保 双瓣鼻
窥器垂直插入 直达蝶窦前壁且可直 至暴露双 侧蝶窦 开 口, 减少 鼻腔 区手术创 伤并使 手术经 过顺利 。结论
S u f e a i ns i t dy o r l to h p be we n s la ur ia ur a e t e el t cc s f c po ii ni g n sto n a d he po ii n i ad sto n mo e no ndo as lt a s e i aIp t iar u o e e to n a r nsph nO d iu t y t m r r s c i n WEIDo g,HU ixig,L ix n,t n We — n IL — i e
术前蝶鞍体表 定位后所确定的头位可使单鼻腔直接经蝶 垂体瘤切 除手术 直视视野达 最大 , 减少创伤 , 手术 使
更 为顺 利。
【 关键词 】 垂体瘤 ; 蝶鞍 ; 体表定位 ; 手术头位 ; 单鼻腔
【 中图分类号 】 R5 . 3 【 6 11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17 — 70 20 )4 06 — 3 62 77 (08o — 19 0
a d e d o io i mo o n o a a rn s h n ia pti r u r ee t n M eh d n h a p s in n t n e d n sl t sp e od l i t y tmo rsci . a ua o to We
e r le 1 c s s f t t r t mo un e we t n o ld a e o pi a y u r 8 ui d r n mo o n o a a ta s p e oda pi t r t mo n e d n s l rn s h n i l t ay u r ui r s c in Be o et p r t n,we lc t d t e s ra e l u mek o el ur ia b e e to . fr heo e a i o o ae h u c a d r fs la t cc y“C- n i f a t ”X-a r y, a d i v sia e h e ai n h p b t e h a d r n i e f OM. Th e d wa o i o e n n e tg td t e r lto s i ewe n t e l n ma k a d l s o n e h a s p st n d i
单鼻孔经蝶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中蝶窦前壁的解剖学研究
单鼻孔经蝶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中蝶窦前壁的解剖学研究靳洪波;徐海峰;马法;王元朔;马力;张静【摘要】目的通过对成人湿性头颅标本的解剖和数据测量,量化蝶窦前壁,为单鼻孔经蝶入路到鞍区的显微解剖提供准确定位数据.方法对20例(40侧)不同性别的成人头颅湿性标本进行血管灌注染色后,模拟单鼻孔经蝶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手术,对蝶窦前壁进行解剖及数据测量.结果前鼻嵴至蝶窦开口上端中点(57.8±4.9) mm;蝶窦口上端中点距中线(3.4±1.0)mm.结论蝶窦口是经鼻蝶入路手术的重要解剖标志,以鼻腔底为基线矢状夹角为31.5°,沿鼻中隔进入约57.8 mm,再偏离鼻中隔约3.4mm,即为蝶窦开口的上端中点.【期刊名称】《临床神经外科杂志》【年(卷),期】2014(011)001【总页数】3页(P9-11)【关键词】鼻蝶入路;蝶窦前壁;蝶窦口;解剖【作者】靳洪波;徐海峰;马法;王元朔;马力;张静【作者单位】050051 石家庄市第二医院神经外科;050051 石家庄市第二医院神经外科;050051 石家庄市第二医院神经外科;050051 石家庄市第二医院神经外科;050051 石家庄市第二医院神经外科;050051 石家庄市第二医院神经外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22.8垂体腺瘤是神经外科领域中的一种常见颅内肿瘤,仅次于胶质瘤和脑膜瘤。
单鼻孔经蝶垂体腺瘤切除术为临床常用术式,具有创伤小、反应轻、恢复快等特点。
本研究采用动脉灌注的成人尸头,应用单鼻孔经蝶入路研究蝶窦前壁的解剖。
希望对临床神经外科和耳鼻喉科医师的手术实践有所帮助。
1.1 一般材料经福尔马林溶液(10%甲醛溶液)固定的不同性别成人头颅湿性标本20例,由河北医科大学解剖学教研室提供。
所有标本均无畸形及外伤,鼻窦内无异物、新生物、或明显的炎症改变。
1.2 方法将头颅标本固定于Doro手术头架上,分别于左侧和右侧进行模拟手术,在显微镜下沿鼻中隔插入Hardy鼻窥器,下至鼻中隔旁间隙,侧方推开中鼻甲,顺着中鼻甲下缘将鼻中隔自蝶嵴上分离,于上鼻甲和最上鼻甲与鼻中隔之间找到蝶窦开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Ke y wor s:pi tr de ma;n urna iat n;ta s he oda p o c d t ay a no ui e o vg i o r nsp n i la pra h;a ao a u e n n tmy me s r me t
微 侵袭 是神经 外科手 术总 的发展趋 势 和基本要
体腺瘤 切 除术 , 中我们 对 该 手术 入 路 的相关 解 剖 术
结构 进行 了测量 , 并对 数据进 一步 统计整 理 , 旨在 为
求 , 要求 在手术 切 除病 灶 的 同 时最 大 程度 地 保 护 它
正常神经血管组织 。传统 的神经外科手术是医生根 据影像学检查获得的信息, 再结合解剖学知识 , 综合
对2 6例垂 体腺瘤患
者术前强化 c T扫描 图像进行三维重建 , 从不 同角度和层面观察蝶 窦和蝶鞍 的结构 ; 经单 鼻腔蝶 窦入路 手术 中 , 利 用 BanL BV c r io 神经导航系统对相关解 剖结构 进行 测量 。结 果 经 测量 , r A et s n i oV i 蝶窦前 后径 为 (2 1±6 5 2. .)
山东 医药 2 1 0 2年第 5 2卷第 2期
神经 导 航单 鼻腔 蝶 窦人 路 垂体 腺 瘤 手 术 患者 鞍 区解 剖结 构 的测 量
贾 德泽 , 李 刚, 王云 彦 , 学恩 , 杰 李 申 ( 东大学 齐鲁 医院 , 南 20 1 ) 山 济 50 2
摘要 : 目的
神经导航测 量单 鼻腔蝶窦入路垂体 腺瘤手术 患者鞍 区的解剖结构 。方 法
i ugr.R sl T el  ̄ f p eo iu a 2 . ±6 5 m t i ho hni s u a 1 . 6 1 n sre g y eut s h n ho hni s sw s( 2 1 . ) m, ewd f p eo i sw s( 76± . ) e s d n h t s d n m t e h o hni s u a 1 . m, eh i t f p eo i sw s( 9 0±5 8 m h emi m l iac e enbl e ae oss ue a h g s d n . ) m.T n a ds nebt e it a cvr u i ssw s i t w ar l n n
分析 后对病 灶进 行 定位 、 计 骨 瓣 和手 术 人 路 。其 设
经单鼻腔蝶窦人路手术提供解剖依据。
1 资料 与方 法
垂体腺瘤 2 例 , 1 例 , 1 例 ; 6 男 1 女 5 年龄 2 6 3~ 2 岁, 平均 3 . 6 7岁。其 中微腺瘤 ( 肿瘤直径 <1vi i) i l , 2例 大腺瘤 ( 肿瘤直径 1 3a ) 3 , ~ m l 例 巨大腺瘤
JA D — ,L a g,W NG Y ny n,L ee I ez e IG n A u -a IXu —n,S N e HE f i
( i o i lfS a dn nv sy J a 5 0 2 P R C ia Ql H s t n og U i r t,i n2 0 1 , 窦 前 后 径 为 ( 2 1±6 5 i 左 右 蝶 2. . )n n、 径 为 (7 6± . )l 上 下 径 为 ( 9 0±5 8 mm, 1 . 6 1 lm、 l 1. .)
两侧 海绵 窦之 间最 小 距 离 为 (2 7±15 mi, 侧 1. . ) l两 l 颈 内动脉之 间最 小 距 离 为 (3 8419 mm, 侧 鼻 1. -. ) 左 孔 中心 到 蝶 窦 腹 侧 壁 的 最 短 距 离 为 (2 8±5 9 7. .)
m 左右径为 (7 6± . ) m、 m、 1. 6 1 m 上下径为 (9 0± 。 ) m, 1 . 5 8 m 两侧海绵窦之间最小距离为 ( 2 7±15 m 两侧 颈内 1. . ) m,
动脉之间最小距离为( 3 8± . ) m, 1 . 19 m 左侧 鼻孔 中心 到蝶 窦腹侧壁 的最短距 离为 (2 8± . ) m, 7 . 5 9 m 左侧 鼻孔 中心 到鞍底 的最短距离为( 2 2± . ) m。结论 8. 63 m 利用神经导航 系统可 以较准确地测 量垂体腺 瘤患者 鞍区 的解 剖数 据, 这些数据对单鼻腔蝶窦入路手术有一定 指导作用 。 关键词 : 垂体腺瘤 ; 神经导航技术 ; 鼻蝶 路径 ; 解剖测量
构进行测量 , 采用被动红外线跟踪定位系统。以左
1 0
山东 医药 2 1 0 2年第 5 2卷第 2期 侧 鼻孔 中点作 为 参 照物 , 量相 关 解 剖 结 构 与其 之 测 间的距 离 ; 另外 , 还测 量蝶 窦 的左 右 径 、 后径 、 下 前 上 正位 于蝶 窦正 中 的 中隔 比较 少 见 。所 以 , 前 应 重 术 视蝶 窦 间隔 的类 型和数 目 , 在 打开蝶 窦前壁 后 , 否则 进入 蝶窦 的众 多分 腔 内容 易迷 失 方 向 , 不到 真 正 找 的鞍 底 。我们 利用 神 经 导航 系统 测 量 了 2 6例 患 者
g r t e r n vg t n e y wi n u o a iai .M e h d T ec n iu u n h n sie C c n eo e s r e ywee u d r e t n 2 ai n s h o to s h o t o sa d ti l T s a s b fr u g r r n e w n 6 p t t n c i e
绵窦。为了能 比较完全地切除肿瘤 , 往往需要在鞍 内反复搔刮肿瘤 。因此 , 在经鼻腔蝶窦入路垂体瘤 切 除术 中 , 了解 两侧 海 绵 窦之 间和 双 侧 颈 内动 脉之 间的最 小 距 离 尤 为 重 要 _ 。本 研 究 测 量 的结 果 是 5 j
两 侧海 绵窦 之 间的最 小 距 离 为 (27415 m 双 1. . ) m, - 侧 颈 内动脉 间最小 间隙为 (3 8±1 ) m。所 以 , 1. .9 m 我 们建议 在 经鼻 腔蝶 窦 人 路 手术 中 , 底 硬膜 打开 鞍
wi i i r d n ma ,t e d t a e o s u t d i h e i n in ,t e s h n i i u r m i e e td r cin a d t p t ty a e o s h aa w s r c n t ce n t r e d me s s h p e od sn s fo df r n i t n h ua r o f e o d f r n l e w r b e v d h n t e c r lt e s u tr o l eme s r d b eB an L co iin s s m u — i e e ts c e eo s re .T e or ai t cu e w u db a u e y t r i AB Ve trV s y t d r f i h e v r h o e
n sr osl riaw s( 2 2±6 3) oti t el t cc a 8 . l au . mm.Co cu in T ea piaino e rn vgt n i u eu nte me sr・ n lso s h p l t fn u o aiai s sfli h aue c o o
的蝶窦 , 其前 后 径为 ( 2 1±6 5 m 左 右径 为 2. . ) m、
(7 6± . ) m、 1. 6 1 m 上下 径 为 (9 0± . )n 1. 5 8 In。这 与 文献 报道 中蝶 窦 的测 量结 果 也 不 尽 相 同 , 能 与 部 可 分垂 体大腺 瘤 造成鞍 底下 沉有关 。 海绵 窦 内走 行 着 许多 神 经 和粗 大 的颈 内动脉 , 垂 体 腺瘤 的生 长经 常贴近 海绵窦 的内侧 壁或 侵蚀 海
径及颈 内动脉之间最小距离 、 两侧海绵窦之间最小 距离 等影 响手 术安 全性 的数 据 。蝶窦 前后 径为 前壁
中点 到后 壁 的最 短距 离 , 右径 为 通 过 前 后 径 中点 左 的左 右最 短距 离 , 下径 为通 过 前 后 径 中点 的上 下 上
最短 距离 。
2 结 果
(2 7±15 m 1. . ) m.T em n l i ac e enbl ea it a crt r r a 1 . 1 9 m h ii s n ebt e itr e l a i at w s( 3 8± . ) m.T em n a ds ma d t w a l n r od e n y h ii l i m — t c o fcn r fh otlosh ni s u a 7 . 5 9 mm h nm l ia c o fcne o te a ef m l et e s p eo i sw s(2 8± . ) .T emi a ds nef m lt et f h n r e t eot n r t i d n i t r e r
me to o ea ie s cu ef re d n s l r n s h n i a p r a h,a d t e d t sh l flt r v h c u a y d r g n fc r lt t t r n o a a ta s p e od l p o c v r u o a n h a ai ep u o i o e t e a c rc u n mp i
A s at 0bet e T auecr l i t c r r n oaa t nshnia apoc i ir dnm r b t c: jc v o r i mesr o eav su t ef dn slr s eo l prahpt t yaeo as — r te r u o e a p d ua u
中图分类号 : 79 4 R 3 .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0 226 2 1 )20 1-2 10 -6 X(0 2 0 -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