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上册 古诗三首(浪淘沙)1_6-10

合集下载

六年级语文上册18课《古诗三首》课堂笔记知识解析

六年级语文上册18课《古诗三首》课堂笔记知识解析

六年级语文上册18课《古诗三首》课堂笔记知识解析一、课文解读之《浪淘沙》(其一)1、主要内容《浪淘沙》(其一)一诗借助夸张和想家描写了黄河雄伟的拭气势,以豪迈的笔触展现了黄河的壮观景象。

2、古诗大意(1)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波涛滚滚如巨风掀簸来自天涯。

(2)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到今天我们可以沿着黄河径直到银河,我们一起去寻访牛郎织女的家。

3、诗文简析(1)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自古以来黄河相传有九曲十八弯的说法。

“万里沙”是说黄河水里挟带着大量泥沙,既写出了黄河泥沙多的特点,也写出了黄河之长。

这里的“万里”也不是实指,而是夸张的说法。

“淘”“簸”两个动词连用,节拍非常紧促,渲染出黄河上的险恶风波,河水的汹涌澎湃。

九曲黄河万里沙的静态画面中我们感受到了黄河的曲折蜿蜒,又从波涛汹涌的黄河的动态视频中感受到了浪淘风簸自天涯气吞山河,作者就是在诗句中运用了这一静一动、动静结合的描写方法,让我们感受到了黄河的雄伟壮阔、气势磅礴的力量美。

(2)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一个“上”能给人一种勇往直前、知难而进的联想,因为要逆着汹涌的河水而上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这两句采用了张骞为武帝寻找河源和牛郎织女相隔银河的典故,驰骋想象,表示要迎着狂风巨浪,顶着万里黄沙,逆流而上,直到牵牛织女家,表现了诗人的豪迈气概。

牛郎和织女是天上的星宿名称,和高高在上、距己遥远的朝中之位相似。

刘禹锡本在高处任职,由于谗言遭到贬谪下放的不公待遇,但诗人为苍生造福的社会理想永不改变。

刘禹锡渴望回到能够发挥自己才能的职位,有一番作为,纵然是恶浪频袭也不改入世的初衷。

由此可见,诗人百折不挠、积极进取的精神是多么让人欣羡!这首绝句模仿淘金者的口吻,表明他们对淘金生涯的厌恶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同是在河边生活,牛郎织女生活的天河恬静而优美,黄河边的淘金者却整天在风浪泥沙中讨生活。

直上银河,同访牛郎织女,寄托了他们心底对宁静的田园牧歌生活的憧憬。

18 古诗三首《浪淘沙(其一)》(课件)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18 古诗三首《浪淘沙(其一)》(课件)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黄河”和“银河”“牛郎织女”之间有什么 联系?
这首绝句用淘金者的口吻,表明他们对美 好生活的向往。同是在河边生活,牛郎织女生 活的恬静而优美,黄河边的淘金者却整天在风 浪泥沙中奔波。直上银河,同去牛郎织女家, 寄托了他们心底对宁静的田园生活的憧憬。表 现诗人奋发有为的精神和豪迈浪漫的气魄。
思考讨论:朗读诗歌,作者是怎样写出黄河的 气势雄伟的?
浪 淘 沙
浪淘沙 【唐】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
目 录 浪 淘 风 簸 自 天 涯 。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作者介绍
• 刘禹锡 唐代诗人,字梦得,洛阳(今河南洛阳)人。 是柳宗元的好友,人称刘柳,因参加永贞革新而被流放。 他性格豪迈,决不向恶势力低头。他的诗写得很有豪气, 白居易因而称他“诗豪”。
• 代表作 《陋室铭》《竹枝词》《天论》《浪淘沙》等。
词语理解
浪淘沙:唐教坊曲名。
九曲:自古相传黄河有九道弯。形容弯弯曲曲的地方 很多。
簸(bǒ):掀翻。
牵牛织女:
银河系的两个星座名。自古相传,织女为 天上的仙女,私自下凡到人间,和牛郎结为夫妇。 后来西王母召回织女,牛郎追上天,西王母发他们 隔银河相望,只准每年7月7日的夜晚相会一次。
讨论:“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说 说这两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两句是虚写,驰骋想象,表示自己要迎着狂风巨浪, 逆流而上,直到银河,表现了诗人的豪迈气概。
我们于豪迈当中,感受到的是振奋,这里写钱塘江潮的磅 礴气势,诗中的“八月涛声”,指浙江省杭州湾钱塘江口的 怒潮,即钱塘江,据说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日钱塘江口海潮最 大。海潮袭来时,潮头壁立,波涛汹涌,犹如万马奔腾,蔚 为壮观。诗人描绘道,八月的海潮咆哮卷地而来,浪高数丈 一次又一次地撞击山石而折腾回去。片刻之间,潮水退人大 海,只留下卷起的沙堆好似雪堆,诗中准确地运用 “吼”“触”“却”“卷”等动词,形象地烘托了钱塘江的 气势,给人以豪迈的感受。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18古诗三首《浪淘沙》(共23张PPT)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18古诗三首《浪淘沙》(共23张PPT)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典故: 牛郎织女是一个很美丽的千古流传的爱情故 事,是我国四大民间爱情传说之一。相传每年农历 七月七日,有百鸟到银河搭鹊桥,牛郎织女相会。 译文:既然你是从天边而来,如今好像要直飞上高 空,请你带上我扶摇直上,汇集到银河中去,一同 到牵牛织女家里做客吧。
直上银河,同访牛女,寄托了他 们心底对宁静的田园牧歌生活的憧憬。 这种浪漫的理想,以豪迈的口语倾吐 出来,有一种朴素无华的美。
长、弯曲、沙多。 波涛滚滚,气势磅礴。
由现实联想到神话,烘托 出黄河的雄伟气势。
全诗赏析
这首诗写实与想象相结合,描写与夸张相映照。 前两句写实,描写了黄河奔腾万里的雄浑气势: “九曲黄河”,泥沙万里描其形,“浪淘风簸”绘 其声。好一派“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磅礴气势。
这触发了诗人的豪情,从而产生了浪漫的想象。 使他从黄河想到天边,想到天上的银河,想到隔河 相望的牛郎、织女。后两句夸张地写黄河源远流长, 给人留下无限的遐想和无穷的韵味。
学习目标
1会认1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3能借助注释,结合图片,展开想象,理解诗句的意思, 感受黄河磅礴的气势,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讨论书写注意事项。

“ 涯 ” 字 的 “氵” 瘦 小 偏上,右部“厂”撇舒 展,横画长短错落。
辨 字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唐代中期诗 人、哲学家,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 一。后被贬为郎州司马、连州刺史,晚年任太子宾客。他的一些诗歌 反映了作者进步的思想,其学习民歌写成的《竹枝词》等诗具有新鲜 活泼,健康开朗的显著特色,情调上独具一格。语言简朴生动,情致 缠绵,其代表作有《乌衣巷》、《秋词》、《竹枝》(六)、《浪淘沙》 (一)、《浪淘沙》(八)、《杨柳枝》(一)、《西塞山怀古》、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等,其中《竹枝》(六)中“道是无晴 (情)却有晴(情)”句为著名的双关语,足见诗人之匠心独具。其 诗结有《刘宾客集》。

六年级语文上册18古诗三首浪淘沙课件(共25张PPT).ppt

六年级语文上册18古诗三首浪淘沙课件(共25张PPT).ppt
18 古诗三首
天涯 生涯 天涯海角 无边无涯
黄莺
风簸
夜莺
莺歌燕舞
城郭 郭老师
苔藓
板闼 排闼 重闼
菜畦 春畦 畦田
天涯海角 黄莺
夜莺 城郭
唐教坊曲名。创自刘禹锡、白 居易,其形式为七言绝句。后 又用为词牌名。
诗题溯源
浪淘沙是词牌名,隋唐燕乐大兴,文人善取乐入诗。中唐刘禹锡、白居易 依小调《浪淘沙》唱和而首创乐府歌辞《浪淘沙》。《全唐诗》在词部中说 “唐人乐府原用律绝等诗杂和声歌之,其并和声作实字,长短其句以就曲拍者 为填词”。
走进作者
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 梦得,洛阳人,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又 自言系出中山。其先为中山靖王刘胜。有“诗豪” 之称。刘禹锡贞元九年(793年),进士及第,会昌 时,加检校礼部尚书。卒年七十,赠户部尚书。刘 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 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 易合称“刘白”,有《陋室铭》《竹枝词》《杨柳 枝词》《乌衣巷》等名篇。哲学著作《天论》三篇, 论述天的物质性,分析“天命论”产生的根源,具 有唯物主义思想。有《刘梦得文集》,存世有《刘 宾客集》。
这里还有数不清的寺院,众多亭台楼 阁掩映在迷蒙的烟雨之中。
时间角度:烟雨江南的空蒙迷离的美景。
江南深邃的文化底蕴,回味悠长。
春光明媚 深邃悠远
杨骥(字德逢)的别号。是王安石退居江宁时的邻居。
题写
题解:本诗是诗人题写在杨骥家屋壁上的一首诗。
走进作者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 临川区)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 学家、改革家。王安石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 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 (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 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 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 宁。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 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今江苏南京),赠太 傅。绍圣元年(1094年),获谥“文”,故世 称王文公。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古诗三首课件(29张PPT)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古诗三首课件(29张PPT)
《江南春》抓住了“莺、 绿树、红花、水村、山郭、酒 旗、风、楼台、烟雨”等景物 写出了江南春天秀美的特点。
3.读读下面的诗句,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一水 护田 将绿绕, 两山 排闼 送青来。
这两句诗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上下两句诗 不仅字数相等,而且词类相当。其他诗句示例:远 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杜牧 (803一852) 字牧之, 号 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 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 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 子。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 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 集》。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 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 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绩颇 高。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江南春》一诗描画了明媚的江南春光,写了江南烟 雨蒙蒙的楼台风景,表现了诗人对江南春景的赞美之情。 同时,诗中又慨叹南朝的覆灭,显露出兴亡之感,体现了 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
《书湖阴先生壁》一诗描写了湖阴先生庭院内外的风景,赞 美了湖阴先生的浑厚勤劳、清静脱俗,表达了诗人退隐闲居的恬 淡心境和对田园山水的爱好之情。
写_____一__水__护__田__将__绿__绕__,__两的山景排物闼,送其青中来,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运用了拟人
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描画出了江南乡村美丽的自然风景。
【解析】本题考查整体感知的能力。要完成此题,第一要理解三首诗歌的内容, 然后抓住关键诗句理解画面,最后结合古诗创作的历史背景进行填写。
1.下列对两首诗歌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C
A.“千里莺啼绿映红”一句,形象地描画出春天的江南花红柳绿、鸟

统编版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古诗三首浪淘沙(其一)课件(共34张PPT)

统编版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古诗三首浪淘沙(其一)课件(共34张PPT)
2
0
2
3


年 级
淘 沙




点击画面,播放视频
2
0
2
3
六 年 级
同学们,黄河壮观吗?诗人笔下的黄河
浪 淘 沙

文 上
又是怎样的呢?快来看看吧!

2
0
2
3 六 年
17 古诗三首

浪 淘 沙

文 上
景色美丽 风光迷人

2 0
1. 会写“涯、莺”2个字。
2
3 六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浪淘沙》
0
2
1
在《浪淘沙(其一)》中,诗人通过描绘黄河的雄伟景象,表达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自豪感。
3
诗中描绘了黄河波涛汹涌、泥沙滚滚的场景,但在诗人的眼中,这些泥沙却是“九曲黄河万里沙



课 级
语 文
后 上 小 册
”,体现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深刻理解和热爱。
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我不仅了解了古诗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还领悟到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 特殊情感和自豪感。同时,我也感受到了古诗所蕴含的深刻含义和历史价值。
抒发了作者的豪迈气概和奋发精神,
同时表明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
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看
0
2 3
谁说的最好。


年 级
九曲黄河之中有无数的沙砾,它们随同黄河
淘 沙

文 上
流经万里,经受了浪涛的冲洗和狂风的簸荡,从

天涯一直来到这里。既然你从天边而来,如今好
像要直飞上高空的银河,请你带上我扶摇直上,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古诗三首ppt上课用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古诗三首ppt上课用


6.在餐桌上,“礼”非常重要,如何 在宴会 中表现 得体代 表一个 人的修 养。胡 司德认 为在这 些方面 剑桥大 学的正 式高桌 晚宴和 中国的 宴会很 相像。

7.他本是一位烹饪技术高超的御厨, 但有一 段时间 ,给商 汤王做 的饭总 是太淡 或太咸 。问及 此事, 他在解 释时借 机阐述 了自己 的治国 主张: “做菜 既不能 太咸, 也不能 太淡, 要调好 作料才 行。

8.中国古代的宴会同样也是个社交场 所,人 们在用 餐之余 互相交 换诗作 、文章 和乐谱 。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古诗三 首ppt上 课用
-36-
-1-
17 古 诗 三 首
-2-
浪淘沙
-3-
-4-
浪淘沙 (唐)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5-
浪淘沙
❖ 九曲黄河万里沙 ❖ 浪淘风簸自天涯 ❖ 如今直上银河去 ❖ 同到牵牛织女家
❖ 浪淘沙:唐代一种曲子的名称
❖ 九曲:形容弯弯曲曲的地方很多。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古诗三 首ppt上 课用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古诗三 首ppt上 课用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古诗三 首ppt上 课用
-34-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古诗三 首ppt上 课用
-35-
表达了诗人退隐闲居的恬淡心境和 从田园山水、从与平民交往中所领略 到的无穷乐趣。

3.每当刮起大风时,成群的露脊鲸把 尾鳍高 高举出 水面, 正对着 大风, 以便像 船帆似 的,让 大风推 着它们 ,得意 洋洋地 “驶” 向海岸 。

4.年轻人的一个优点就是不会由于世 俗的约 束而无 所畏惧 ,而这 种约束 对于大 多数成 年人而 言通常 似乎又 很难超 越。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18古诗三首《浪淘沙(其一)》课件(共16张PPT)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18古诗三首《浪淘沙(其一)》课件(共16张PPT)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浪淘沙
唐 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浪淘沙(其二)
唐 刘禹锡
洛水桥边春日斜, 碧流清浅见琼沙。 无端陌上狂风急, 惊起鸳鸯出浪花。
浪淘沙(其七)
唐 刘禹锡
八月涛声吼地来, 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 卷起沙堆似雪堆。
浪淘沙(其一)
唐 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浪淘沙(其一)
唐 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创作背景
永贞元年,刘禹锡被贬连州刺史,行至江 陵,再贬朗州司马。-度奉回诏后,他又因 《答游玄都观》触怒当朝权贵而被贬连州刺史, 后历任和州刺史。他没有沉溺,而是以积极乐 观的态度面对世事的变迁。诗人的经历可以用 诗中的哪个词表示?
部编版 六年级上册 语文
浪淘沙(其一)
自读古诗要求:
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读准字音:
九曲黄河 天涯
浪淘风簸 牛郎织女
曲 1.qū: 跟“直”相对 2. qǔ:与音乐有关
簸 1. bǒ:颠簸,摇ຫໍສະໝຸດ 2. bò:扬糠除秽、清算垃圾的器具

温馨提示:“涯” 字右边的“竖撇”要穿 插,“厂”里面是两个 “土”,四个横间距要 均等。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引用典故:
相传,汉武帝曾派张骞出使西域,寻找黄河源头,张骞奉命沿 黄河西行数月,在黄河源头附近见到了织女,织女十分热情地恭 迎并接待了这位汉朝使者。之后,张骞返回时织女赠其一机石, 张骞持机石返回长安向汉武帝复命,将机石献给汉武帝。并将寻 找黄河源头、到银河、遇织女、赠机石和经过一一禀报汉武帝。 自此,有黄河源头与天上银河相通的传说,张骞也由此有了“寻 源使”的美称。

【人教部编版】浪淘沙教学课件1

【人教部编版】浪淘沙教学课件1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第17课 古诗三首 浪淘沙|部编版 (共12张PPT)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第17课 古诗三首 浪淘沙|部编版 (共12张PPT)
• 这是诗人自勉,不要 被眼前的苦难吓到, 要抱着乐观的心态对 待苦难,把困苦当做 一种磨练,总有一天 会成功的。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第17课 古诗三首 浪淘沙|部编版 (共12张PPT)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第17课 古诗三首 浪淘沙|部编版 (共12张PPT)
• 1.积极进步的"致君及物"的政治 思想; 2.凝炼含蓄,意在言外,词近旨远 的文笔风格; 3.自然邃美,兼收民歌的创作手法.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第17课 古诗三首 浪淘沙|部编版 (共12张PPT)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第17课 古诗三首 浪淘沙|部编版 (共12张PPT)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第17课 古诗三首 浪淘沙|部编版 (共12张PPT)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第17课 古诗三首 浪淘沙|部编版 (共12张PPT)
——刘禹锡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第17课 古诗三首 浪淘部编版 (共12张PPT)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第17课 古诗三首 浪淘沙|部编版 (共12张PPT)
• 不要说流言蜚语如同急浪一样深得 使人无法脱身,不要说被贬谪的人 好像泥沙一样永远下沉。淘金千遍 万遍的过滤虽然辛苦,但只有淘尽 了泥沙,才会露出闪亮的黄金。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第17课 古诗三首 浪淘沙|部编版 (共12张PPT)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第17课 古诗三首 浪淘沙|部编版 (共12张PPT)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第17课 古诗三首 浪淘沙|部编版 (共12张PPT)
• 作者在诗的前两句已明明白 白地表露了自己的坚强意志, 接着又以沙里淘金这一具体 事理联系到正义之身,历尽 千辛万苦终归会经受住磨难 而显出英雄本色,为天下人 认可。

六年级上册语文18课古诗三首

六年级上册语文18课古诗三首

六年级上册语文18课古诗三首
1、浪淘沙(其一)
刘禹锡〔唐代〕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译文:
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波涛滚滚如巨风掀簸来自天涯。

如今好像要直飞上高空的银河,请你带上我一起去寻访牛郎织女的家。

2、江南春
杜牧〔唐代〕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译文:
辽阔的江南,到处莺歌燕舞,绿树红花相映,水边村寨山麓城郭处处酒旗飘动。

南朝遗留下的许多座古寺,如今有多少笼罩在这朦胧烟雨之中。

3、书湖阴先生壁
王安石〔宋代〕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译文:
茅草房庭院经常打扫,洁净得没有一丝青苔。

花草树木成行成垄,都是主人亲手栽种。

庭院外一条小河护卫环绕着园田,将绿苗紧紧环绕;两座青山打开门来为人们送来绿色。

六年级语文上册18古诗三首《浪淘沙》(其一)课件(共16张PPT)

六年级语文上册18古诗三首《浪淘沙》(其一)课件(共16张PPT)

浪淘风簸:黄河卷着泥沙,风 浪滚动的样子。浪淘:波浪淘 洗。簸:掀翻,上下簸动。
自天涯:来自天边。李白有一首诗 中说:“黄河之水天上来”。古人认 为黄河的源头和天上的银河相通
浪淘风簸自天涯
译文:波涛滚滚如巨风掀 簸来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
译文:沿着这黄河往上走, 直走到银河边上
牵牛织女:银河系的两个星座名。自古相传,织女为天上 仙女,下凡到人间,和牛郎结为夫妇。后西王母召回织女, 牛郎追上天,西王母罚他们隔河相望,只准每年七月七日 的夜晚相会一次。牵牛:即传说中的牛郎。
浪淘沙 唐·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刘禹锡,字梦得,河南洛阳人, 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有“诗 豪”之称。
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 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 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 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 白”,有《陋室铭》《竹枝词》 《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 篇。哲学著作《天论》三篇, 论述天的物质性,分析“天命 论”产生的根源,具有唯物主 义思想。有《刘梦得文集》, 存世有《刘宾客集》。
《浪淘沙》是_唐__代诗人_刘_禹__锡__的作品,
这首绝句用淘金者的口吻,表明他们对 _美_好__生_活___的向往。寄托了他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心底对 _X_X_X_的_田__园_牧__歌_生__活_的__向__往_____。表现诗 人_奋__发_有__为__的精神和_豪_迈__浪_漫______的
气魄。赞美黄河雄伟气势的诗句是 _九_曲__黄_河__万_里__沙_____,_浪_淘__风__簸_自__天_涯_____
同到牵牛织女家
译文:我们一起去寻访牛 郎织女的家。
万里黄河弯曲折 曲挟带着泥沙。波涛 滚滚如巨风掀簸来自 天涯。沿着这黄河往 上走,直走到银河边 上,我们一起去寻访 牛郎织女的家。

最新人教版(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古诗三首浪淘沙》教学课件

最新人教版(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古诗三首浪淘沙》教学课件

《孔子游春》描写水的片段
• 水奔流不息,是哺育一切生灵的乳汁,它 好像有德行。
• 水没有一定的形状,或方或长,流必向下, 和顺温柔,它好像有情义。
• 水穿山岩,凿石壁,从无惧色,它好像有 志向。万物入水,必能荡涤污垢,他好像 善施教化……由此看来,水是真君子啊!”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学以致用
• 当你的朋友失意时,你可以这样去劝慰他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 当你的朋友做事缺乏信心时,你可以这样 鼓励他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当你的朋友冲破阻力,奋发向上时,你可以 这样激励他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学习方法

抓意象


品诗眼


悟诗风
课后小知识
学习方法指导
同学们,天道酬勤,一个人学习成绩的优劣取决于他的学习 能力,学习能力包括三个要素:
规范的学习行为; 良好的学习习惯; 有效的学习方法。 只要做好以上三点,相信你一定会成为学习的强者。 加油!加油!加油!
课后反思
1、今天的学习结束,你收获了什么? 2、引导学生归纳本课知识重点。 3、同桌之间交流一下学习心得与学习方法。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古诗三首 浪淘沙
物----意象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诗眼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绿杨烟外晓寒春,红杏枝头春意闹。
诗风
“诗风”是诗人在写作过程中 形成的自己独特的风格。
浪淘沙 唐: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新统编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18古诗三首浪淘沙(其一)》精品教学课件

新统编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18古诗三首浪淘沙(其一)》精品教学课件
六年级上册统编版语文
18.古诗三首
六年级上册统编版语文
六年级上册统编版语文
诗人简介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河南洛阳人。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有《陋室铭》《竹枝诗》《杨柳枝诗》《乌衣巷》等名篇。哲学著作《天论》三篇。
杜牧(803年—852年),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唐朝文学家,宰 相杜佑之孙。 大和年间,考中进士,起家校书郎,历任淮南节度使掌书记、监察御史、宣州团练判 官、殿中侍御史、内供奉、左补阙、史馆编撰、司勋员外郎,外放黄、池、睦、湖等 州刺史。晚年长居樊川别舍,世称杜樊川。大中六年,去世,时年五十。 性情刚直,不拘小节,不屑逢迎。自负经略之才,诗文均有盛名。文以《阿房宫赋》 为最著,诗作明丽隽永,绝句诗尤受人称赞,世称小杜。与李商隐齐名,合称“小李 杜”。代表作《泊秦淮》《江南春》《赤壁》《题乌江亭》等,脍炙人口。年轻时, 好读兵书,注解曹操所定《孙子兵法》十三篇。又著《罪言》《战论》《守论》《原 十六卫》等文论当代兵事。会昌三年(843年),昭义军叛乱,上书宰相李德裕,讨 论用兵之法,为德裕采纳。著有《樊川文集》。197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樊川诗 集注》、《樊川文集》。
什么是虚指?
虚指,语法学术语。代词的一种用法。用代词表示和称举不便明说、 无须明说或无法说明的人和事物。
六年级上册统编版语文
前两句诗写出了庭院的环境怎么样? 这两句诗不仅写出了庭院的清爽与环境的优美,而且衬托出主人悠闲自得的心境
诗人主要在第二句诗上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作者主要运用了拟人和对偶的修辞手法来叙述的,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湖阴先生的庭院十分美丽。
六年级上册统编版语文
王安石(1021年12月19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县(今属江西省 抚州市)人。中国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改革家。 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中进士,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 宋仁宗末年,曾作《上仁宗皇帝言事书》,要求对宋初以来的法度进行全盘改革,但未被采 纳。宋神宗即位后,任翰林学士,上《本朝百年无事札子》,继续阐述变法主张,深得神宗 赏识。熙宁二年(1069年),升任参知政事,主持变法,陆续制定均输法、青苗法、农田水 利法、免役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等。次年拜相,大力推行改 革,并积极促成熙河开边。变法初期,神宗对王安石言听计从。然而在新法实施过程中出现 诸多问题,导致反对者声势颇大,且变法派内部也出现分裂。熙宁七年(1074年),王安石 被罢相。一年后被神宗再次起用,旋即又因君臣间在变法上的分歧而罢相,出判江宁。累封 为荆国公。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王安石郁然病逝于钟山,享年六 十六岁。累赠为太傅、舒王,谥号“文”,世称王文公。 王安石潜心研究经学,创“荆公新学”,促进宋代疑经变古学风的形成。他的散文雄健峭拔, 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擅长于说理与修辞,晚年诗风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远 韵的风格在北宋诗坛自成一家,世称“王荆公体”;其词虽不多而风格高峻。有《临川集》等 著作存世。今人辑有诗句谈论,诗人主要描绘了一副怎样的画面?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17 古诗三首课件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17  古诗三首课件

水村山郭酒旗风 有远有近:水村、山郭、酒旗
水乡山城,酒店前的小旗迎风轻轻摆动。
“水村、山郭”是静态描写, 写“酒旗迎风飘动”是动态描 写。
说一说:前两句诗描写了怎样的景色?
这两句诗描写了江南春天的绮丽景色千里江 南,到处是黄莺在歌唱,到处是绿树红花,水村 山郭,酒旗招展,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春色无 边的景象。
排闼:推开门。排,推。闼,小门。
诗意解读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茅草房庭院经常打扫, 洁净得没有一丝青苔。
庭院里花草树木成行满 畦,都是主人亲手栽种的。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庭院外一条小河护卫着农田,把绿色的田地环绕。 两座青山推开门,送来青翠的山色。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表现了主人怎样 的品质和情趣?
二、填一填。 《浪淘沙》这首诗的作者是___唐____代诗人_刘__禹__锡___,
这首诗的前两句描写了 黄河水奔腾万里的气势 ,后两句 描写了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表现了诗人 奋发有为 的 精神和 豪迈浪漫 的气魄。
三、用自己的话写出下面诗句的意思。
1.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江南大地鸟啼声声绿草红花相映,水边村寨山麓城 郭处处酒旗飘动。 2.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庭院外一条小河保护着农田,并且环绕着农田; 两座大山打开门来为人们送去绿色。
诗歌结构

茅檐长扫净无苔
湖 阴
实写
静中有动
花木成畦手自栽
田园景色

一水护田将绿绕
清新可爱
生 壁
虚写
对仗工整
两山排闼送青来
诗歌主题
《书湖阴先生壁》通过描写 田园景色的清新可爱,表达了诗 人对自然风光的喜爱之情以及与 湖阴先生的深厚友情。

语文六年级上册18《古诗三首 浪淘沙(其一)》课件(共22张PPT).ppt

语文六年级上册18《古诗三首 浪淘沙(其一)》课件(共22张PPT).ppt

浪淘风簸自天涯。
浪淘风簸(bǒ):黄河卷着泥沙滚滚
而来的样子。
如今直上银河去,
浪淘:波浪淘洗。簸:颠簸。 牵牛织女:银河系的两个星座名。牵
同到牵牛织女家。 牛:即传说中的牛郎。
古诗新译栈

九曲黄河,裹挟着万里黄 沙,仿佛从天边蜿蜒奔腾而 至。如今好像要直飞而上, 流向高高的九天银河。请把 我带上,一同到牛郎和织女 的家中做客吧!
诗的后两句嵌入了一个美丽的传说,寄托着诗人对恬 静、优美的田园牧歌生活的憧憬,以及对黄河磅礴气势的 由衷赞美。
漫读好时光
这时候,若听一听腾格尔演唱的《黄河几十几道弯》,那粗犷、 沙哑、沧桑的歌声响起,内心瞬间会变得浩荡起来:
你晓得/天下黄河几十几道弯咧/几址几道弯上/几十几只船咧/几 十几只船上/几十几根杆咧/几十几个艄公呀来把船来搬......
诗的前两句实写,第一句写静景,第二句写 动景,动静结合,描绘了黄河裹挟着泥沙奔腾汹 涌而来的壮丽图景,表现了了黄河蜿蜒曲折、浩 浩荡荡、气势雄伟的特点。“万里、自天涯”运 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万里”写出了泥沙之多, “自天涯”写出了黄河的绵长。
后两句虚写,诗人借用张骞奉汉武帝之命寻 找黄河源头时曾经抵达银河,甚至与牛郎织女相 遇的典故,想象自己杂迎狂风巨浪,顶万里黄沙 到牛郎织女家中做客,显示了诗人奇特的想象力, 表达了诗人一往无前,逆流而上的豪迈气概。 “直上”即往上,含有速度快之意,写出了诗人 不惧惊涛骇浪的胆魄。
画家就是利用这种虚中见实,实中见虚的技巧, 让观赏者通过自己的想象,看出画面中没有画出来的 东西。
漫读好时光
刘禹锡的这首《浪淘沙》,如果用中国山水画技巧来 表现的话,一定是笔锋淋漓,粗犷奔放,并留有大片素白。
诗的后两句,是诗人由眼有的画面产生的联想。李白 有一首诗中说:“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以海不复回。” 古人认为,黄河的源头和天上的银河相通。在此,刘禹锡 诗云:“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统编(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古诗三首 浪淘沙 课件(17张PPT)

统编(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古诗三首 浪淘沙 课件(17张PPT)
同到牵牛织女家。
诗意:(让它带着我)一同到牛郎 和织女的家里去做客吧。
五、课堂小结
诗人在这首诗里歌咏九曲黄河中的 万里黄沙,赞扬它们乘风破浪、一往无 前的顽强性格。同时借描写神话传说, 向往随黄河水能直上银河,同访牛郎织 女,寄托了他心底对宁静的田园牧歌生 活的憧憬。这种浪漫的理想,以豪迈的 语气倾吐出来,有一种朴素无华的美。
二、课文朗读 认真听范读,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
自由读《浪淘沙》(其一),读出韵律。 浪淘沙(其一) [唐] 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三、学习生字
我会写

组词: 天涯 生涯
“厂”下面是两 个“土”。
词语理解
浪淘沙:唐代曲名。
写出了黄河弯多、沙多的特点。 九曲黄河万里沙,
诗意:黄河在流经各地时携带着大量的泥沙。
黄河卷着泥沙,风浪滚动的样子。 浪淘风簸自天涯。
诗意:经受了浪涛的冲洗和狂风的颠簸,从 天涯一直流到这里。
写出了黄河气势雄伟的特点。 如今直上银河去,
诗意:如今,黄河好像要直接冲上高空遥活的憧憬。
浪淘: 波浪淘洗。
九曲: 自古相传黄河有九道弯。“九曲”形容弯弯曲曲 的地方很多。
簸: 颠簸。
牵牛织女: 银河系的两个星座名。自古相传,织 女为天上的仙女,私自下凡到人间, 和牛郎结为夫妻。后来西王母召回织 女,牛郎追上天,西王母罚他们隔银 河相望,只准每年七月初七的夜晚相 会一次。
四、品读课文
如今,黄河好像要直接冲上高空遥远的银河,
-------------------------------------
(让它带着我)一同到牛郎和织女的家里去做客吧。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古诗三首 浪淘沙(其一) 江南春 书湖阴先生壁》PPT课件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古诗三首 浪淘沙(其一) 江南春 书湖阴先生壁》PPT课件

合作学习
1、借助注释和插图,体会诗的意思,想 象诗的意境。 2、说一说诗的意思。
茅檐长扫静无苔 茅草屋檐下经常打扫,一尘不染, 更没有青苔
花木成畦手自栽 屋前一畦一畦的花木,都是自己亲手栽种的
一水护田将绿绕 一条曲折的小溪紧紧地围绕着绿油油的田地
两山排闼送青来 两座青山推门而入,送来了青翠欲滴的山色
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的田园生活的向往与憧憬。
这首古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赞颂黄河的气势宏大,抒发了诗人对祖国 大好河山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江南春
教学课件
情境导入 学习目标 整体感知 课文研讨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情境导入
在这个单元的语文课堂里,我们一同徜徉在春的世 界中感受它无穷的魅力。春的美是多样的,北方的春天 与南国的春季风格迥异,那么在诗人的作品中又是怎样 一番美景呢?
壁赋》,《后赤壁赋》、《平王论》、《留侯论》、《石钟山记》等。 • 苏 辙——《六国论》,《栾城集》84卷,《栾城应诏集》12卷。 • 曾 巩——《上欧阳舍人书》、《上蔡学士书》、《赠黎安二生序》、《王平甫文集
序》。 •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伤仲永》、《答司马谏议书》 • 欧阳修——《醉翁亭记》,《鸣蝉赋》、《秋声赋》、《与高司谏书》、《朋党
浪淘沙
(唐) 刘禹锡qūbǒ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浪淘沙:唐代一种曲子的名称。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年),字梦得 , 晚年自号庐山人,汉族。其诗与白居 易齐名,世称“刘白”,又有中唐 “诗豪”之称,是中唐杰出的政治家、 哲学家、诗人和散文家。
浪淘沙
学习目标
1.理解每首诗词的内容,体会其情感。 2.通过不同角度比较诗歌的异同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古诗的方法
解诗题,知作者解词语,明诗意
多诵读,悟诗情
解诗题,知作者
浪淘沙
[唐]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说一说你对“浪淘沙”这个题目的理解
浪淘沙:唐代曲名。

作者及背景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河
南洛阳)人,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有
“诗豪”之称。

刘禹锡诗文俱佳,涉题材广
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并与白居易合
称“刘白”。

有《陋室铭》《竹枝词》《杨
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传世。

背景链接
永贞元年,刘禹锡被贬连州刺史,行至江陵,再贬朗州司马。

一度奉诏还京后,他又因《游玄都观》触怒当朝权贵而被贬连州刺史,后历任和州刺史。

他没有沉沦,而是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世事的变迁。

这首诗正是表达了他的这种情感,具体创作时间不详。

bǒyá自学反馈
簸涯
⺮+其+皮涯天涯崖悬崖
水库论坛http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