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范教案(第26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合集下载

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07人教新版][教案3].doc

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07人教新版][教案3].doc

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一、课标要求: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的过程。

二、本课重难点:重点:走向联合的欧洲、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难点:了解多种力量的崛起对世界两极格局带来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合作探究四、过程设计:(一)走向联合的欧洲1、欧洲走向联合的原因材料一:通过共同市场的建立和各成员国经济政策的逐步接近,促进经济活动的和谐发展……导致各成员国间越来越密切的关系。

——欧洲共同体条约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给欧洲留下的混乱……欧洲的联合是绝对迫切需要的。

没有政治上的一致,欧洲各国人民将会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

——[德] 阿登纳材料三:这是欧洲早已存在的一种思潮:总有一天,……所有的欧洲国家都将紧紧地融合在一个整体里,到那时,我们将构筑欧洲的友爱关系……——[法] 卢梭【问题探究】根据以上材料归纳欧洲走向联合的原因?2、欧洲国家走向联合的进程(1)深谋远虑:1950年,“舒曼计划”的提出(2)雏形初备:1951年,成立欧洲煤钢共同体,法德和解。

(3)更上层楼:1957年,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4)三位一体:1967年,三个共同体合并为欧洲共同体(总部:布鲁塞尔)。

(5)不断扩大:1993年,成立欧洲联盟……3、欧洲国家走向联合的影响【问题探究】二战后至今,欧洲联合的过程有何显著特征?反映了当今世界发展的哪些特点?(二)、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1、日本经济崛起的表现2、日本经济崛起的原因【问题探究】日本经济高速发展对中国现代化建设有何启示?3、日本经济发展的影响【学习延伸】你赞成日本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吗?(三)、不结盟运动的兴起1、背景2、兴起3﹑影响(四)、中国的振兴五、课堂总结世界多极化趋势的表现[20世纪90年代前]:二战后美苏争霸造成了彼此实力的下降,与此同时,随着世界经济政治的发展,欧洲逐渐走向联合、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标志着发展中国家的崛起,当今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日益强大,这些因素促使世界走向多极化发展。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概念及其形成背景,掌握多极化趋势的发展过程及其主要表现;
2.了解二战后国际政治格局的演变,特别是美苏两极格局的解体和多极化趋势的初步形成;
3.掌握世界多极化趋势对我国外交政策的影响,以及我国在这一背景下所采取的应对策略;
2.讲述美苏两极格局的解体过程,分析多极化趋势初步形成的原因及其影响;
3.阐述世界多极化趋势对我国外交政策的影响,以及我国在这一背景下所采取的应对策略;
4.结合现实案例,讲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当前国际政治舞台上的表现,让学生认识到这一趋势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注重史料教学,运用图片、图表、视频等多种教学资源,增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和生动性。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将组织学生进行以下讨论:
1.分析世界多极化趋势对我国外交政策的影响,讨论我国在这一背景下应如何应对;
2.探讨多极化趋势对国际政治格局的影响,以及这一趋势可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3.结合现实案例,分析世界多极化趋势在当前国际政治舞台上的具体表现。
讨论过程中,我会引导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鼓励他们进行批判性思考。同时,关注学生的讨论进度,适时给予指导和点拨。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概念与形成背景;
-美苏两极格局的解体过程及多极化趋势的初步形成;
-世界多极化趋势对我国外交政策的影响及我国的应对策略;
-当前国际政治舞台上多极化趋势的具体表现及其影响。
2.请学生从以下三个问题中任选一个,进行深入思考并撰写一篇小论文:
-在世界多极化背景下,如何构建和平稳定的国际秩序?
2.方法方面:强调史料教学、问题驱动、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的运用,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优秀教学案例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

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优秀教学案例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原因和发展过程。
2.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从多角度分析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影响,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组织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4.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4.亮点四:反思与评价,促进持续发展
本节课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与评价,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和反思,提高他们的归纳思维能力。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培养他们的自我认知和评价能力。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为学生提供反馈,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
5.亮点五:作业小结,巩固知识与能力
本节课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理解和运用。鼓励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拓展知识面,提高自主学习能力。要求学生撰写课后心得,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表现,培养自我认知能力。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评价,为学生提供反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培养他们的自我认知和评价能力。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为学生提供反馈,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
4.反思与评价教学策略有助于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自我提升的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复习国际关系的发展历程。
2.通过提问方式,激发学生对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好奇心,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4.运用专业术语,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知识体系,培养他们的学科素养。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划分学习小组,明确讨论主题和任务。
2.引导学生围绕讨论主题,查阅相关资料,提取关键信息。
3.组织小组内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教案(通用4篇)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教案(通用4篇)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教案(通用4篇)《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篇1★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战后多种新兴力量崛起的情况,知晓两级格局受到来自多种力量的有力冲击,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从多层次、多角度掌握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

(2)通过对本课历史史实的分析、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培养学生历史思维和分析、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3)概括日本战后经济发展的两个阶段,分析日本战后不同时期经济发展的原因,探究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国际影响。

2、过程与方法(1)运用经济与政治之间辩证关系原理分析欧洲的联合过程;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观察分析日本迅速崛起的原因;横向比较中国与不结盟运动的关系。

(2)以合作学习的“创设情境—目标显示—自学尝试—合作学习—成果汇报—总结评价”模式为主线,以学生自主探究活动为主体,以教师点拨为主导,以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能力为中心,来优化课堂教学。

教师创设重大国际事件的情境,让学生亲自探索各个主要国家对朝鲜战争和伊拉克战争立场和态度的决策,培养学生解读历史信息能力,并能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外部环境,正确应对重大事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运用经济与政治之间辩证关系原理分析欧洲的联合过程,使学生认识到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和全球经济一体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2)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观察分析日本迅速崛起的原因,使学生认识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弥补了国内资源的不足,使日本迅速崛起;(3)提高学生对二战后美苏两极以外的各种政治经济力量增长的认识,初步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形成及影响,树立世界走向多极化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的价值判断标准。

(4)分析欧共体兴起的原因和过程,体会“人类从对抗走向对话,从单赢走向共赢”过程中的智慧。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日本战后经济的发展,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难点:欧洲走向联合的背景分析和艰难历程。

在欧洲国家一体化进程中,最为关键的一环即是如何化解积怨已久的法德矛盾。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教案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教案

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一、教材分析:本课教材的主题是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在美苏对峙之时,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和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整个世界的发展也出现了新的形势,区域合作组织发展起来,发展中国家逐步成为一支重要的政治力量。

走向复兴的西欧,联合自强,建立欧洲共同体;日本成为经济大国;不结盟运动产生;第三世界开始兴起。

到20世纪70年代末,世界格局明显表现出由两极格局向多极化发展的走向。

本课在整个单元中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前一课是它的大背景,后一课是它的延续。

本课的核心问题是两极格局下,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二、学情分析:本课涉及知识比较广泛,学生知识整体化把握能力弱,要注意整合教材,引导学生举一反三,突出主题。

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地图、图片、材料或其他媒介来说明历史问题,以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三、教学目标:1)知道欧共体的建立过程,分析日本迅速崛起的原因,了解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中国的振兴。

2)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吸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进一步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的表现难点: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的原因五、教学方法讲授法,引导法,提问法,阅读教材法,激发法、思考分析,讨论法,总结归纳法,合作学习法等。

六、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黑板、教科书、教案等。

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回顾前课】【导入新课】材料一欧共体总部大厦、中国改革开放后农业大丰收、日本太阳神塔、不结盟运动会议四张图片材料二主要国家对两场战争的态度和立场。

讲课稿 第26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教学设计

讲课稿 第26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教学设计

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李晓涛【导入新课】师:上课前呢我们首先来看一幅漫画,请看大屏幕。

同学们从张这张漫画中我们可以得到那些信息呢?(呈现美日英法对伊拉克作战的态度漫画)有同学说是,英法没有听从美国的意见,如果是这样这是为什呢?这是因为包含德法的欧洲正在走向联合,那么,欧洲为何要走向联合的呢?这一问题答案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一课中的一个内容。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以下内容:一、走向联合的欧洲二、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三、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四、中国的振兴【讲授新课】一、走向联合的欧洲(一)原因师:下面我们先来看看第一个内容“走向联合的欧洲”,刚才我们提到了欧洲为何要走向联合的呢?为什么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究下,请同学们看材料一现实原因:材料一:现在(注:二战后)欧洲是什么?它是一堆瓦砾,是藏骸所,是瘟疫和仇恨的发源地。

——丘吉尔第二次世界大战给欧洲留下的混乱……欧洲的联合是绝对迫切需要的。

没有政治上的一致,欧洲各国人民将会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

──《阿登纳回忆录》根本(经济)原因:材料二:二战使欧洲丧失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面对经济凋谢、政治危机、社会动乱等诸多困难,西欧各国纷纷实行社会改革,发展经济。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西欧国家间的联系日益密切,开始了一体化的过程。

政治因素:材料三:如果我们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提示:两极格局)的世界上走下坡路的话……欧洲的联合是绝对必要的。

没有政治上的一致,欧洲各国人民将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

——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思想因素:材料四:“总有一天,……所有的欧洲国家,无须丢掉你们各自的特点和闪光的个性,都将紧紧地融合在一个高一级的整体里;到那时,你们将构筑欧洲的友爱关系……” ——维克多·雨果师:材料一告诉我们的原因是什么?生:师:说得不错,是现实原因,那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使西欧丧失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它要重新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有力影响,必须联合起来。

教学设计10: 第26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教学设计10: 第26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教学目标】重点:欧洲共同体;欧洲共同体;不结盟运动;中国的振兴。

难点:了解多种力量的崛起对世界两极格局带来的影响。

一、走向联合的欧洲1.欧洲共同体的建立结合教材有关欧共体的知识介绍,启发学生思考:欧洲国家为何要建立这一组织?其主要目标是什么?欧共体是个什么性质的组织?欧共体的成立对欧洲历史乃至于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欧共体的成立是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性的产物。

欧洲国家随着自身实力的恢复与增强,西欧国家间的联系日益密切,要求改变受美国支配的局面。

同时,认识到只有联合起来才能保障自身安全和发展。

西欧的联合从经济领域开始,1951年4月18日,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在巴黎签订了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

1957年3月,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等六国签署了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和建立欧洲原子能联营条约,总称《罗马条约》。

1965年4月8日,六国签订《布鲁塞尔条约》,决定将欧洲煤钢联营、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联营三个机构合并,统称为“欧共体”。

但三个组织仍各自存在,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

《布鲁塞尔条约》于1967年7月1日生效,欧洲共同体正式成立。

2.欧洲共同体的发展欧共体随着经济的一体化,正朝着政治一体化发展,努力在国际上步调一致,实行共同的外交政策。

欧共体的主要目标是争取在成员国之间逐步实现商品、人员、劳务和资本的自由交流,进一步促进经济的发展。

性质是西欧国家推行欧洲经济、政治一体化,并具有一定超国家机制和职能的国际组织。

1973年后,英国、丹麦、爱尔兰、希腊、西班牙和葡萄牙先后加入欧共体,成员国扩大到12个。

欧共体12国间建立起了关税同盟,统一了外贸政策和农业政策,创立了欧洲货币体系,并建立了统一预算和政治合作制度,逐步发展成为欧洲国家经济、政治利益的代言人。

1991年12月11日,欧共体马斯特里赫特首脑会议通过了以建立欧洲经济货币联盟和欧洲政治联盟为目标的《欧洲联盟条约》,亦称《马斯特里赫特条约》。

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教案

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教案

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一、教学目标的确定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课为人教版必修1第八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的第2课,它主要围绕战后出现的多极化趋势,重点介绍了欧洲的联合、日本的崛起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等内容。

在知识结构上,前一课是它的大背景,后一课是它的延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学情分析:本课教学对象是高一学生,他们关注时事,学习的兴趣较浓,对本课的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但是本课涉及的内容相当广泛,包括欧洲的联合、日本的崛起、不结盟运动的兴起等,学生对知识结构的整体把握能力比较弱,归纳概括能力不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整合教材,突出主题,引导学生举一反三。

3、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欧共体、日本、中国、不结盟运动崛起的情况,理解多极化趋势出现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采用课前合作探究,课堂师生讨论相结合,突出对史实的分析与归纳方法的运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大势,激发对祖国的热爱之心,并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4、教学重难点的确定及依据:(1)教学重点: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的表现【确定依据】世界多极化趋势是战后国际格局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且,这种多极化趋势至今都在发展的过程中,当前国际热点问题的处理无不体现出这种多极化趋势的影响。

另外,从知识结构上,它上承《两极世界的形成》,下启《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难点: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的影响【确定依据】这个问题理论性很强,需要比较高的在纷繁复杂的历史现象中归纳历史结论的能力,而学生的理性思维还没有完全形成,对问题的认识往往趋于简单,很难理解这个问题。

二、教法与学法1、教法:本课采用活动探究式教学方法,模拟学生经常在电视上看到的新闻发布会,教师充当新闻发布会的主持人,引导学生掌握本课基础知识,落实教学目标,突破重点和难点。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优质教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优质教案

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一、课标要求1.简要归纳欧洲共同体形成和扩大的基本过程,了解日本崛起为经济大国的表现。

2.叙述中国振兴所历经的阶段与概貌,说明不结盟运动的基本情况。

3.概述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的表现。

4.感受发展的多样性与统一性,理解和尊重不同国家和地区发展的特殊性,增强振兴中国的使命感。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战后多种新兴力量崛起的情况,知道两极格局受到来自多种力量的有力冲击,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从多层次、多角度掌握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

(2)通过对本课历史史实的分析、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培养学生历史思维和分析、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使学生学会使用讨论法、分析法和归纳法等方法学习有关问题,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并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概括和阐释。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理解和尊重不同国家和地区发展的特殊性。

(2)进一步了解中国国情,了解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大趋势,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并逐步形成对祖国、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三、重点和难点1、欧洲共同体的产生和发展2、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的原因3、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4、新兴力量的崛起对国际政治格局的影响。

四、教学过程导入:由两极格局形成,以及两极格局对世界局势的影响导入本课。

教学:对两极格局造成动摇的主要因素有:美苏长期的较量导致国家力量的消耗和相对衰落;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实力出现均衡化趋势,美国主要盟国(西欧、日本等)向美国的“领导”地位提出挑战;第三世界国家为争取公平合理的国际权利日益加强团结,共同反对大国强权政治(不结盟运动)。

对于两极格局之下出现的多极政治力量,可以作如下理解:①多极政治力量的出现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

无论是欧洲走向联合,还是日本的经济崛起,乃至于第三世界国家反对大国政治的联合斗争,都是一个渐进的发展过程。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学设计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学设计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3.作业完成后,请同学们相互交流、讨论,提高作业质量。
4.教师将对作业进行批改和反馈,帮助学生发现问题、改进学习方法。
在本章节的学习中,学生可能对世界多极化对我国外交政策的影响产生浓厚兴趣,教师应把握这一契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和国际合作意识。同时,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探讨世界多极化发展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历史观。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及其特点;世界多极化对我国外交政策的影响;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1.请同学们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撰写一篇关于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的短文,要求不少于500字,内容包括:世界多极化的背景、发展过程、主要特点及其对国际政治格局的影响。
2.选择一个与世界多极化相关的历史事件,分析该事件对世界多极化进程的影响,要求不少于300字。
3.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设计一道关于世界多极化的思考题,要求题目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启发性。
2.强调世界多极化对我国外交政策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国家意识。
3.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水平。
4.鼓励学生在课后关注国际新闻,了解世界多极化发展的最新动态,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2.难点:理解世界多极化发展的内在规律;掌握各国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的地位和相互关系;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1)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历史图片、视频等资料,创设情境,帮助学生直观感受世界多极化的过程。
(2)运用问题驱动法,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思考世界多极化的原因、过程及影响。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教案)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最全版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教案)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最全版

必修 1 第 26 课《世界多极化趋向的出现》教课方案课标要求:掌握欧洲共同体的形成、认识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复兴以及不缔盟运动的盛行,理解世界多极化趋向在波折中发展。

一、教课目的(一)知识与能力经过认识多极化趋向和对世界的影响、欧盟的形成和扩展、日本成为经济大国的过程和原由、中国和第三世界的兴起等基本史实,培育学生综合研究和概括知识的能力(二)过程与方法以合作学习的“创建情境—目标显示—自学试试—合作学习—成就报告—总结评论” 模式为主线,以学生自主研究活动为主体,以教师点拨为主导,以培育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能力为中心,来优化讲堂教课。

教师创建重要国际事件的情境,让学生亲身研究各个主要国家对朝鲜战争和伊拉克战争立场和态度的决议,培育学生解读历史信息能力,并能够依据自己的实质状况和外面环境,正确应付重要事件。

(三)感情态度与价值观提升学生对二战后美苏两极之外的各样政治经济力量增加的认识,初步理解世界多极化趋向的形成及影响,建立世界走向多极化是不行阻拦的历史潮流的价值判断标准。

二、教课要点、难点:世界多极化趋向的出现及影响三、教课方法:采纳多媒体课件教课,“创建情境—目标显示—自学试试—合作学习—成就报告—总结评论”法四、课时安排: 1 课时五、教课准备:教课前找寻各样视频、图片,制作多媒体课件,部署学生预习,研究。

五、教课过程:课前播放《精忠报国》衬着氛围破题:( 2 分钟)跟着东欧巨变和苏联解体,二战后的两极格局被打破,世界出现若干政治经济力量中心即世界出现多极化趋向,世界多极化即国际格局多极化,是指对国际关系有主要影响的国家和国家公司等基本政治力量相互作用,而在必定历史期间形成的国际关系构造。

学生疏组:种类组长采集研读总结讲话人组别史料史料整理第一组(美国) 1 人 6 人 6 人 2 人 1 人第二组(法国) 1 人 6 人 6 人 2 人 1 人第三组(日本) 1 人 6 人 6 人 2 人 1 人第四组(苏联) 1 人 6 人 6 人 2 人 1 人第五组(中国) 1 人 6 人 6 人 2 人 1 人种类组长采集研读总结讲话人组别史料史料整理第一组(美国) 1 人 6 人 6 人 2 人 1 人第二组(法国) 1 人 6 人 6 人 2 人 1 人第三组(日本) 1 人 6 人 6 人 2 人 1 人第四组(苏联) 1 人 6 人 6 人 2 人 1 人第五组(中国) 1 人 6 人 6 人 2 人 1 人过渡:下边我们分红五个小组,分别代表美国、日本、法国、苏联、中国,此刻你们就是这些国家内的合法公民了,我们一同来研究几个政治经济公司。

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

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
c.如何看待多极化趋势下的国际合作与竞争?
每组撰写一份讨论报告,要求不少于1000字,并在课堂上进行分享。这项作业旨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口头表达能力。
4.阅读拓展:推荐学生阅读关于世界多极化的相关书籍或文章,如《世界多极化:理论、政策与实践》等,要求学生撰写一篇阅读心得,不少于500字,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国际视野。
(四)课堂练习,500字
为了巩固所学知识,我设计了以下课堂练习:
1.列举世界多极化趋势下的大国和地区,并简要分析它们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
2.根据教材内容,简述多极化趋势对我国外交政策的影响。
3.结合时事政治案例,分析多极化背景下的大国关系。
(五)总结归纳,500字
在课堂的最后阶段,我将带领学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化对世界多极化趋势的认识。具体内容包括:
1.世界多极化的定义和特点,如多极化格局下各大国和地区的力量对比、相互关系等。
2.多极化趋势的发展过程,从冷战结束至今,世界格局经历了哪些变化。
3.多极化趋势在国际事务中的体现,如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合作与竞争。
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结合教材内容,运用生动的案例、图表和史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
3.通过课堂讨论、小组辩论等形式,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对国际事务的关心和参与。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和平、珍视合作、尊重差异的情感态度,使学生认识到世界多极化趋势下各国之间的相互依存和合作共赢的重要性。
2.增强学生的国家意识、民族意识,使学生为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感到自豪,激发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责任感。
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

第26课_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教学案

第26课_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教学案

文华高中历史导学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班级组名姓名【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欧共体、日本、中国、不结盟运动崛起的情况,理解多极化的概念及多极化趋势出现的影响。

通过研习史料,逐步形成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采用合作探究、课堂讨论相结合,突出对史实的分析与归纳方法的运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认识经济发展对多极化趋势出现的重要作用,让学生认识到发展经济对中国的重要性;认识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重点与难点】重点:欧洲一体化的进程;日本经济崛起的原因和条件。

难点:法德和解的途径和方法对国际关系的启示;日本的国家发展战略对发展中国家的启示。

【自主学习】一、走向联合的欧洲⒈原因:⑴欧洲统一的思想源远流长,有共同的心理认同感;⑵在美苏两极格局下,西欧国家感到;⑶二战后,西欧各国在经济迅速恢复与发展过程中联系日益密切,逐渐走了联合的道路;⑷的和解。

⒉过程:⑴1951年签订,决定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⑵1958年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成立;⑶欧洲共同体成立。

⒊影响:⑴西欧各家不断加强经济合作,经济实力大大增强;⑵西欧国家开始摆脱的控制,推行;⑶推动西欧各家加强了政治上的联合,促进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二、日本崛起为经济大国⒈原因:⑴,消除生产关系中封建落后因素,为经济恢复发展奠定基础;⑵帮助日本经济恢复发展,包括减免战争赔款、提供资金和物质;⑶通过朝鲜战争,日本得到大量的“特需”收入,还使日本商品进入世界市场;⑷制定,如重视教育;提出“贸易立国”“出口第一”口号。

⒉表现:⑴1956年—1973年,日本经济进入高速发展时期;⑵20世纪80年代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强国。

⒊影响:日本开始,冲击两极格局,世界格局逐渐形成美、日、欧三足鼎立的局面。

三、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中国的振兴⒈不结盟运动的兴起:⑴背景: ①二战后,亚非拉许多国家获得民族独立为其成立奠定了基础;②新独立的亚非国家为了摆脱美苏控制和维护自身的独立,主张团结起来,互相支持,推动不结盟运动的兴起;⑵标志:。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优秀教学案例
在案例的呈现方式上,我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音频等,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展示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过程。同时,我还设计了一系列思考题,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提高课堂互动性。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本节课旨在帮助学生掌握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概念、发展历程及其对全球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具体包括: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思考问题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等方面的表现,为学生提供反馈和建议。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我将以一个问题情景导入新课。具体包括:
1.展示一张世界地图,标出不同国家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的特点,引导学生思考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和竞争。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我将运用情景创设的教学策略。具体包括:
1.通过展示世界各国在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的竞争与协作情景,让学生感受到世界多极化趋势的产生和发展。
2.以具体的历史事件为背景,如美苏冷战、日本崛起、欧洲一体化等,创设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过程。
1.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深入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过程及其背后的原因。
2.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利用多媒体教学法,丰富课堂教学手段,增强学生对世界多极化趋势的认识。
4.指导学生进行课后实践,运用所学知识观察和分析现实中的世界多极化现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倾听他人的意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成员进行评价和补充,促进学生共同进步。

人教版必修一 第26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教案

人教版必修一 第26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教案

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课标要求通过欧洲一体化的进程;日本经济崛起和不结盟运动的兴起的史实,说明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一、学习目标1。

知识能力了解战后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经济崛起和谋求政治大国地位;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形成和中国的振兴,并通过对以上现象的分析认识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必然,在曲折中发展。

分析欧洲共同体形成的过程和日本经济崛起谋求政治大国地位,认识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导致世界出现世界多极化趋势。

分析欧洲的联合过程及途径,认识此过程与方式对解决国家之间矛盾冲突的意义。

分析日本迅速崛起并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原因,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研读和分析历史材料初步掌握处理历史资料的一般方法和能力。

分析概括欧洲一体化和日本的崛起、不结盟运动的兴起的影响,理解三者与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关系。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和全球经济一体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分析法德和解是欧洲一体化的关键所在,这一问题的处理方式对解决当今国与国之间矛盾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分析日本迅速崛起的内在措施对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具有借鉴作用。

分析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形成表明积极参与国际合作是振兴发展中国家自身实力的必由之路。

(2)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是振兴中华民族的必由之路,由此加深对当前我国“加大改革开放力度”政策的理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欧洲一体化的进程;日本经济崛起的原因和条件。

两极格局之下欧洲走向一体化的根本动因在于加强自身的经济实力;一体化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即是化解久已积怨的法德矛盾,法国外长舒曼提出的“煤钢联营计划”,将法、德两国重工业发展的经济利益绑定在一处。

欧洲煤钢联营开创了欧洲联合的先河,促进了各成员国资本的相互渗透,紧密了西欧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为欧洲进一步的一体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67年7月,欧洲共同体正式成立。

分析日本经济崛起的原因和条件,从外部和自身两大方面进行分析:从外因来看,最重要的推动力来自于美国;从内因来看,日本民族具有强烈的集团意识和忧患意识,战后日本历届政府都积极干预经济活动,把迅速提高国家实力作为重要的执政目标,制定出合乎经济发展需求的战略,形成了一套具有日本特色且行之有效的管理方式。

教学设计4:第26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教学设计4:第26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设计背景】本课涉及的国家和地区多、国际关系复杂、时空跨度大;学生普遍对国际关系认识的单薄等,这给我们实施该课程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如何设置一个主体的历史情境,将该课的主要问题变复杂为简洁、艰涩为通俗,成为设计的基本出发点。

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加强的今天,培养学生的现代国际意识已成为历史课程刻不容缓的任务。

它包括培养学生关注国际大事的习惯、学会评析国际焦点、明了中国所处的真实的国际环境、探讨中国的外交战略和国内方针、关心全人类的和平与发展等等。

基于以上认识,本课总体设计如下:一、如何在短短的一节课里,既要让学生在脑海里勾勒出一个清晰的世界多极化的总体格局与趋势,又能对这种格局与趋势有较深入的理解与探讨,是本课教学设计的基石与关键,也是创设学生能在课堂中进行活动和体验的主体历史情境。

为此,本课设计以美国发动对朝鲜的战争和硝烟未散尽的对伊拉克的战争作为主体历史情境,以此搭建学生活动的历史舞台。

又以“你会参加或参与战争吗”“你对战争的态度立场是什么”“是什么改变了你们”等问题为切入点,将学生分成代表法国、日本、前苏联或俄罗斯和中国四个小组,让他们分别代表“自己的国家”去讨论、决策与思考。

二、以课程标准为依托,以设计的主体历史情境为主线,参照教材,扬长避短给予取舍,让教材为我所用,为学生学习所用,大胆进行取、舍、增,编写适合教学的新教材,真正落实教材的材料观。

三、结合当今世界热点,收集最新信息,让学生深刻体验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时代气息和历史与现实极其强烈的内在联系,也让学生感受到历史让人思维更深刻。

美国攻打伊拉克烽火未灭,各种媒体信息铺天盖地而来,如何理解这次战争,如何抓住有效信息,如何看待这次战争在多极化世界中的影响等等,都是学生感兴趣而又不一定能解决的问题。

我们在课堂上以此为切入点,本身就能抓住学生学习的兴奋点。

而各大国领导人对美国攻打伊拉克的不同反应,恰好能鲜明地反应出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

初三历史教案-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最新

初三历史教案-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最新

第二十六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一、教学目标二、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2.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本课重点欧洲一体化的进程;日本经济崛起的原因和条件本课难点法德和解的途径和方法对国际关系的启示;日本的国家发展战略对发展中国家的启示教材内容分析与教学建议本课主要讲述了“冷战”过程中孕育而出的多极政治力量。

这些政治力量对于美、苏两极格局渐成冲击作用,其中的典型代表也将在两极格局解体之后成为国际格局多极化趋势当中的重要一极。

对于两极格局中逐渐发展起来的多极政治力量,本课中主要涉及到一个国家(日本)、两种国际联合的政治力量(欧共体、不结盟运动)。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格局的基本特点是两极对峙,两极格局的形成和持续,代表着战后重要政治力量均势的出现和持续。

它一方面具有相对稳定性,但另一方面,自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开始,也日益受到其他各种逐步壮大起来的政治力量的挑战。

对两极格局造成动摇的主要因素有:美苏长期的较量导致国家力量的消耗和相对衰落;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实力出现均衡化趋势,美国主要盟国(西欧、日本等)向美国的“领导”地位提出挑战;第三世界国家为争取公平合理的国际权利日益加强团结,共同反对大国强权政治(不结盟运动)。

至80年代中期,两极格局已经远不像战后初期那样坚实。

对于两极格局之下出现的多极政治力量,可以作如下理解:①多极政治力量的出现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

无论是欧洲走向联合,还是日本的经济崛起,乃至于第三世界国家反对大国政治的联合斗争,都是一个渐进的发展过程。

②两极格局下出现的多极政治力量中的任何一“极”或者具有强大的经济实力,或者具有较强的国际政治影响力,而它们又都致力于经济实力的壮大,因此发展经济力量成为其共性特征。

③多极政治力量的出现主要包括欧洲、日本迅速崛起的态势和中国、第三世界国家兴起的上升趋势。

具体表现为西欧、日本随着与美国经济实力差距的逐步缩小,在政治上对美国的离心倾向不断加强;第三世界国家的发展壮大且走向联合,以及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示范教案(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示范教案(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整体设计本课概述本课教材的主题是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在美苏对峙之时,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和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整个世界的发展也出现了新的形势,区域合作组织发展起来,发展中国家逐步成为一支重要的政治力量。

走向复兴的西欧,联合自强,建立欧洲共同体;日本成为经济大国;不结盟运动产生;第三世界开始兴起。

到20世纪70年代末,世界格局明显表现出由两极格局向多极化发展的走向。

本课在整个单元中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前一课是它的大背景,后一课是它的延续。

本课的核心问题是两极格局下,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通过了解世界格局多极化发展的走向,进一步认识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大历史问题、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培养系统掌握历史知识和掌握历史规律的能力。

思路设计本课重点是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的表现;难点是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的原因。

在教学中,应注意利用学生对时事的关心与熟悉,引导学生进行相应的探究活动,使学生对世界格局的发展变化能够认识准确和完整把握。

本课涉及知识比较广泛,学生知识整体化把握能力弱,要注意整合教材,引导学生举一反三,突出主题。

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地图、图片、材料或其他媒介来说明历史问题,以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1)知道欧共体的建立过程。

(2)分析日本迅速崛起的原因。

(3)了解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中国的振兴。

过程与方法(1)运用经济与政治之间的辩证关系分析欧洲的联合过程。

(2)从内因和外因角度分析日本迅速崛起的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2)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吸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进一步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

教学设计导入设计导入什么叫世界格局?二战后形成了怎样的世界格局?到了20世纪70年代,世界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出现的原因是什么?具体表现在哪里?对国际形势带来了什么影响?导入多媒体显示:材料一欧共体总部大厦、中国改革开放后农业大丰收、日本太阳神塔、不结盟运动会议四张图片材料二主要国家对两场战争的态度和立场国家朝鲜战争伊拉克战争苏俄支持中朝作战反对中国遭受侵略,抗美援朝反对日本成为战争的大后方提供经济支持法国、德国参加了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反对英国参加了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参加对伊拉克作战问题探究:(1)在表格中填写各国对两场战争的态度。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优秀教学案例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优秀教学案例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3.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从态度、方法、成果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环节,收集学生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5.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实际需求,设计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以讲解为主,结合历史事件和实例,阐述多极化的概念、发展历程及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表现。
2.重点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两极格局,以及随后多极化趋势的萌发和加强。
3.讨论多极化趋势下的国际政治格局,如中美关系、欧洲一体化进程等,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中的多极化现象。
4.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影响,如机遇与挑战等。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优秀教学案例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一、案例背景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世界多极化趋势愈发明显,这对高中生的历史观念和视野提出了新的挑战。在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的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中,我们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多极化概念、掌握多极化发展历程,并培养其分析和评述历史问题的能力。
4.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认识历史的发展规律,珍惜和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5.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敬仰,如毛泽东、邓小平等,培养学生坚定的信念和奋发向前的精神风貌。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视频、图片等,为学生营造身临其境的学习氛围,增强对多极化趋势的认识。
2.强调多极化趋势在全球发展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
3.教师对学生的讨论和表现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作业小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整体设计本课概述本课教材的主题是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在美苏对峙之时,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和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整个世界的发展也出现了新的形势,区域合作组织发展起来,发展中国家逐步成为一支重要的政治力量。

走向复兴的西欧,联合自强,建立欧洲共同体;日本成为经济大国;不结盟运动产生;第三世界开始兴起。

到20世纪70年代末,世界格局明显表现出由两极格局向多极化发展的走向。

本课在整个单元中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前一课是它的大背景,后一课是它的延续。

本课的核心问题是两极格局下,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通过了解世界格局多极化发展的走向,进一步认识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大历史问题、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培养系统掌握历史知识和掌握历史规律的能力。

思路设计本课重点是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的表现;难点是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的原因。

在教学中,应注意利用学生对时事的关心与熟悉,引导学生进行相应的探究活动,使学生对世界格局的发展变化能够认识准确和完整把握。

本课涉及知识比较广泛,学生知识整体化把握能力弱,要注意整合教材,引导学生举一反三,突出主题。

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地图、图片、材料或其他媒介来说明历史问题,以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1)知道欧共体的建立过程。

(2)分析日本迅速崛起的原因。

(3)了解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中国的振兴。

过程与方法(1)运用经济与政治之间的辩证关系分析欧洲的联合过程。

(2)从内因和外因角度分析日本迅速崛起的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2)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吸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进一步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

教学设计导入设计导入什么叫世界格局?二战后形成了怎样的世界格局?到了20世纪70年代,世界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出现的原因是什么?具体表现在哪里?对国际形势带来了什么影响?导入多媒体显示:材料一欧共体总部大厦、中国改革开放后农业大丰收、日本太阳神塔、不结盟运动会议四张图片材料二主要国家对两场战争的态度和立场问题探究:(1)在表格中填写各国对两场战争的态度。

(2)四张图片和各国对两场战争态度的不同表明了世界格局发生了什么变化?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师生共同完成上述表格。

两场战争充分反映了二战后至今国际关系的演变。

二战后的世界,从资本主义世界来看只有一个超级大国,那就是美国,其他国家由于自身力量的弱小,纷纷倒向美国这一边。

从社会主义世界来看,也只有一个超级大国,其他国家政权都是“新生儿”,它们需要苏联的保护。

这样,世界就形成了以美苏为核心对峙的两极格局。

而从各国对伊拉克战争的态度看,很明显反映出了当今世界格局多极化的发展趋势。

产生这种世界格局趋势变化的根本原因是由于世界经济力量的多极化,具体就是由于联合的欧洲、日本随着经济实力提升,在政治上对美国的离心倾向不断加强;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和第三世界国家发展壮大并走向联合;美国实力相对衰落。

推进新课合作探究:什么是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它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自主学习:指导学生在通览教材所有小标题并讨论探究后,由教师归纳总结。

多媒体显示: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理解:①多极化是指一种趋势,是一个动态发展过程。

到目前为止,多极化并没有定型为某一基本的世界新格局。

就当今世界实际情况来看,国际政治关系中存在美国、日本、西欧、中国、俄罗斯五个力量中心。

五个力量中心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世界各个地区和许多国家。

五个力量中心之间存在的相互竞争、相互制约的关系,使军事霸权主义受到更多的制约和限制,有利于世界的安全与稳定。

②世界多极化中的任何一“极”或者具有强大的经济实力,或者具有巨大的国际政治影响力,这两者通常是相辅相成的,构成了综合国力的两大方面。

所以对多极化可以主要从经济上实力的增强和政治上国际影响力的提高两个侧面去理解。

多极化趋势出现的主要表现:①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实力的相对衰落趋势。

②欧洲、日本的迅速崛起态势和中国、第三世界国家兴起的上升趋势。

③具体表现为西欧、日本随着经济实力与美国的差距逐步缩小,在政治上对美国的离心倾向也在不断加强;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和第三世界国家的发展壮大并走向联合。

问题情境1:欧洲走向联合的原因多媒体显示:欧共体总部大厦材料一如果我们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里走下坡路的话,欧洲联合是绝对迫切需要的。

否则,欧洲将会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

必须在联合起来的欧洲建立一个第三种力量。

——《阿登纳回忆录》材料二要使欧洲国家统一起来,必须结束长达百年之久法德之间的冲突……把法德的全部煤钢生产置于一个其他欧洲国家都可参加的高级联营机构的管制之下……——《舒曼计划》(1950年)材料三“总有一天……所有的欧洲国家,无须丢掉你们各自的特点和闪光的个性,都将紧紧地融合在一个高一级的整体里;到那时,你们将构筑欧洲的友爱关系……”——维克多·雨果合作探究:(1)为什么阿登纳说“必须在联合起来的欧洲建立一个第三种力量”?(2)你认为欧洲统一的原因是什么呢?自主学习:学生阅读教材导言和相关正文的内容,并分析以上的材料和图片。

多媒体显示:(1)二战后,西欧各国国际地位严重下降,不得不依附于美国以恢复经济和对抗苏联。

20世纪50年代,随着西欧经济的快速发展,它们感到只有联合起来才能与美苏相抗衡,以保障自身的安全和发展,在世界上发挥自己的作用。

(2)欧共体是欧洲若干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自愿的基础上组成的一个地区性经济、政治一体化联合体。

欧洲统一的原因:①二战后丧失世界政治经济中心地位。

②各国战后经济凋敝,出现政治危机和社会动乱。

③美苏争霸的影响。

④在经济发展中需要联合。

⑤源远流长的欧洲统一思想。

⑥直接原因:促使法德和解。

问题情境2:欧洲走向联合的过程多媒体显示:合作探究:(1)西欧国家是如何一步步走向联合的?(2)欧洲一体化有什么特点?自主学习:观察以上一组图片,阅读教材相关内容思考、讨论。

多媒体显示:(1)欧洲联合过程:1950年“舒曼计划”的提出;1967年欧洲共同体成立;1993年欧盟面世;1995年成员国扩大到15个;1999年欧元在11国启动;近年决定建立欧洲快速反应部队。

(2)特点:成员国不断增加;从单一的经济领域发展到多种经济领域;从经济领域发展到政治、外交、军事领域。

多媒体显示:多媒体显示:说明:欧共体以1974年时的欧洲共同体九国作为一个整体。

彬有礼的态度来很好地倾听北约伙伴的意见”,并把1973年定为“欧洲年”,以示对西欧的重视。

1974年,出任欧共体执行主席的联邦德国外长谢尔说:“在‘九国’商谈有关政治行动、组织结构和自己前途的每一个谈判桌上,我们不能保证都有美国的座位。

”自主学习:学生分析以上材料,阅读教材相关的内容。

师生互动师:材料一、二反映了什么问题?生:随着欧洲国家不断加强经济合作,经济实力大大增强,以惊人的速度东山再起。

师:材料三反映了欧共体和美国之间的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生:随着西欧由经济联合走向政治联合,其实力越来越大,在各个领域与美国展开激烈的竞争,在外交上逐渐做到了“用一个声音说话”,执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不再惟美国马首是瞻。

师:这种变化对世界格局有何影响?生:逐渐形成了资本主义世界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有力地冲击了美苏的两极格局,使世界格局走向多极化。

多媒体显示:欧共体的影响:(1)促进西欧国家的经济发展。

(2)资本主义世界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形成。

(3)增强与美苏抗衡的实力,使世界政治力量对比发生变化。

过程评价:由二战后欧洲走向联合的必要性和实现过程,可以看到欧洲结束对抗实现和平、合作的历史启迪;由欧洲走向合作后各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可以看到建立区域性国际组织,促进本地区经济发展的启示;由欧共体经济发展的影响,可以看出今天世界经济发展的多极化趋势。

问题情境3:日本经济的崛起多媒体显示:1970年日本大阪世界博览会上的太阳神塔,象征着日本经济的重新崛起。

合作探究:日本经济崛起的原因有哪些?自主学习:学生观察图片,阅读教材相关内容进行讨论探究。

学生回答后,教师点拨。

多媒体显示:日本经济崛起的原因有:(1)社会改革为经济发展奠定基础。

(2)美国的大力扶植。

(3)朝鲜、越南战争提供有利的外部条件。

(4)制定合乎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

(5)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和教育,提出“贸易立国”。

多媒体显示:1955年底,日本第一个由内阁制定的计划《经济自立五年计划》问世,这是以充分就业和经济自立为基本目标的计划。

1957年底,对这个计划进行修改,制定了《新长期经济计划》。

在这种情况下,前所未有的投资热潮出现,尤其是民间设备投资的增长率连续保持着高水平。

这次繁荣持续了31个月,史称“神武景气”。

这是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时期出现的第一个高峰。

此后,日本制定合乎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并保持了持续高速的发展,到20世纪80年代,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经济大国。

教师提问:教材中对日本迅速崛起的原因有较详细的分析。

同学们在学习时,有什么特别的感受?对我国现代化建设有什么启示呢?教师鼓励学生展开思维的翅膀,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最后教师总结归纳:(1)抓住机遇,深化改革。

日本抓住了战后科技革命兴起的有利时机,对国民经济进行全面技术革新和改造,大力加快高科技产业发展。

(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日本政府重视教育,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培养科技人才。

日本迅速崛起成为经济大国的主要原因是依靠科技的推动。

(3)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内因是事物变化的依据。

日本战后经济的恢复得到了美国的大力扶持,并且这种扶持对日本的经济恢复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日本此后持续高速发展的原因是日本政府符合国情的总体发展战略,这是根本的原因。

(4)给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启示有: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总体发展战略;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走科教兴国之路;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参与国际竞争等。

多媒体显示:(1)1955年战后经济恢复大体完成,人均国民收入超过战前水平。

(2)1956-1973年经济实现高速发展。

(3)20世纪80年代超过苏联,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强国。

问题情境4: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表现多媒体显示:关于日本的一组图片自主学习:学生观察图片,阅读教材相关内容进行讨论探究。

师生互动师:上面图片反映了什么政治现象?生:日本正在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师:原因是什么?生:日本经济的崛起。

师:对世界格局产生什么影响?生:逐渐形成了资本主义世界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有力地冲击了美苏的两极格局,使世界格局走向多极化。

日本逐渐不再受制于美国,在国际事务中与美国既有联合也有摩擦。

资本主义世界形成了日本与美国、西欧三足鼎立之势,加强了世界多极化趋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