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敦煌》观后感

合集下载

敦煌感纪录片观后感

敦煌感纪录片观后感

敦煌感纪录片观后感敦煌纪录片观后感(一)以前对于敦煌的了解只是皮毛中的皮毛,只知道一定要去看下这个包含千百年精华的伟大杰作。

经好友推荐,我去观看了纪录片《敦煌》,共10集。

看了以后,真是泪流满面啊~~~ 呵呵!《探险者来了》看了第一集的唯一感觉,就是悲愤和痛心。

王道士发现了这个尘封百年的宝藏,上报官府,却无人对此感兴趣。

倒是外国人千里迢迢来到敦煌,仅用了些许钱财,便将许许多多珍贵的经卷带到异乡。

等到国人意识到敦煌的重要性,而命当地官员将剩余经书护送至京时,居然只用马车裹草席,遗失不计其数。

相比之下,斯坦因和伯希和等所谓外国盗窃者倒是用箱子精心护送。

心寒啊~~~。

更甚者,抵达京城后,贪官居然中饱私囊,将仅存的经书部分藏于家中,还为了不被发现,将如此贵重的珍宝一撕为二。

悲愤啊~~~。

“所藏经书和壁画,以英国者为多,法国者为精,俄国者为杂,日本者为隐为秘,中国者为散为乱”。

看到这里,我觉得,我不认为那些外国人是盗窃者,骗子,我觉得他们是在代表中国妥善保存这些精品。

如果没有他们,这些珍贵的东西只会被忽视,被遗失,被破坏。

只是现在如果我们想看这些真品,要大老远跑到大英博物馆,法国国家博物馆等去看,唉~~~ 这是不是一种债呢?人家千里来拿,我们国民要用千里去观来还... 说王道士是罪人,是没有远见的小农民,这不公平。

他为敦煌守了7年,没有得到丝毫赞赏或报酬,这是灰常令人伤心和气馁的。

当这个淳朴善良的农民,遇到知音,不管他们是出于真心或为达目的,但他总觉得这些他发现的东西终于有价值了。

不怪他,不怪他,呵呵!《千年的营造》跨越多个朝代,经历千百年的历史。

有盛有衰,但至少有幸保存了下来,还好敦煌身处郊外,不会被战乱所打扰。

所以啊~~~ 做人也要低调,太锋芒毕露,必然造灭,哈哈!(开玩笑,开玩笑,嘿嘿)《藏经洞之谜》原来在藏经洞之前还有很多珍品,但是因战乱被毁了。

现在世人所看到的,原来是靠僧侣们,民众们手抄的,小小烛台(灯光不足),毛笔书写(很慢的),一页一页抄的,实在太牛了!(貌似我现在手抄一页书,就酸的勒,唉,废特勒,呵呵)。

敦煌纪录片第一集观后感

敦煌纪录片第一集观后感

敦煌纪录片第一集观后感敦煌是一个神奇而迷人的地方,被誉为中国艺术宝库。

最近,我有幸观看了敦煌纪录片的第一集,深深地被其中展现出的故事和文化所吸引。

以下是我对这部纪录片的观后感。

整部纪录片以讲述敦煌莫高窟的故事为主线,并通过瑰丽的画面、声音和文字,将我们带入了这个古老而神秘的世界。

片中展示了莫高窟中的壁画、雕塑、经书等珍贵文物,以及一些专家学者对敦煌艺术的解读和研究。

首先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莫高窟中壁画的绚丽多彩。

那些壁画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丰富多样的题材,展示了当时社会的面貌、宗教信仰和文化内涵。

无论是佛教经典的描绘,还是日常生活和民俗习惯的展示,都给人以深深的触动。

而纪录片中的特写和细节展示更是让我能够更加仔细地欣赏这些珍贵的艺术之美。

其次,纪录片中的专家学者给予了我对敦煌艺术更全面的认识。

他们通过自己的研究和解读,向观众展示了敦煌壁画的历史背景、艺术特点和文化内涵。

他们的深入解析让我对敦煌艺术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欣赏。

同时,他们对于如何保护和传承敦煌文化的思考和努力也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纪录片还通过一些历史故事和人物的介绍,让我对敦煌的历史背景有了更加具体的了解。

比如,敦煌沙漠中发现的一些古代信件和文物,展现了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以及敦煌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这些故事和人物的呈现,使我对于敦煌的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

整部纪录片的制作也十分精良。

画面的选取和编辑都展现了敦煌的壮美和独特之处,配乐也恰到好处地营造了氛围,使得观众能够更加沉浸其中。

纪录片的画面语言简洁明了,没有多余的修饰,使得观众能够更加专注地欣赏敦煌的美。

通过观看敦煌纪录片的第一集,我对于敦煌的历史和艺术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

敦煌作为中国古代艺术的瑰宝,其壁画和文物代表了中国古代艺术的巅峰之作。

这部纪录片的精彩呈现,让我对于敦煌的独特魅力充满了好奇和向往。

我期待着后续的纪录片能够继续展现敦煌的美丽和瑰丽,带我深入了解这个古老而神秘的世界。

敦煌纪录片观后感

敦煌纪录片观后感

最近看了纪录片《敦煌》,拍的很用心,看的我有点感动。

作为大家精心准备了“敦煌纪录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篇一敦煌纪录片观后感维时景佑二年乙亥十二月十三日,大宋国潭州府举人赵行德流历河西,适寓沙州。

今缘外贼掩袭,国土扰乱,大云寺比丘等搬移圣经于莫高窟,而罩藏壁中,于是发心,敬写般若波罗蜜心经一卷安置洞内。

伏愿龙天八部,长为护助,城隍安泰,百姓康宁;次愿甘州小娘子,承此善因,不溺幽冥,现世业障,并皆消灭,获福无量,永充供养。

——最近闲着,把井上靖《敦煌》的电影和书都看了遍。

故事背景比较复杂,但情节其实也简单,主要讲宋朝时一个书生游历西北,被西夏军队俘虏、编入西夏汉人军队,然后跟随汉军队长朱王礼在西北征战,途中救下一个回鹘公主,并和她相爱、相别,最后在敦煌——当时西北最后一座还由汉人政权控制的城市——抢救战乱中的书籍文物的故事。

从演绎这个故事的角度来说,电影比书好看,浓墨重彩,情绪鲜明,更有古典主义的悲壮感。

赵行德和回鹘公主的相遇、相爱,以及他们迫不得已分别,回来后赵行德眼睁睁地看着公主因不愿嫁给西夏太子而从高高的城墙上坠落,那样的撕心裂肺、万念俱灰,我们所感受到的不会仅仅就是这两位的情绪,而是千百年来各国文学中所有悲剧的意象都涌现出来了,罗密欧、朱丽叶,梁山伯、祝英台,甚至是白娘子和许仙、至尊宝和紫霞仙子,爱恨离愁、生离死别,这就是电影,电影当然要富有戏剧性,要猛烈地冲突。

可是书却不是如此,书如一潭清水,平淡得就像史书,却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书中赵行徳对回鹘公主从来没有像电影中那样热烈,他爱她甚至及不上汉军队长朱王礼,哪怕是冲突最强烈的公主坠楼,他也不过是远远望见了一个模糊的影子,连坠落的是谁都不知道,还是朱王礼同他讲他才知道发生了什么,可即便如此,回鹘公主于他依然不过是萍水相逢的一段缘罢了,他来不是为了她,他走亦不是为了她。

哪怕这一连串故事都是这么的波澜壮阔、血色浪漫,可是我们的主人公一直都是清汤寡水、对谁都爱答不理、对一切都不怎么上心的样子,生死由天,命运带来什么就接受什么。

纪录片敦煌观后感

纪录片敦煌观后感

纪录片敦煌观后感嘿,小伙伴们,今儿个咱们来聊聊我看完那部纪录片《敦煌》之后,心里头那股子翻江倒海的感觉。

说真的,这片子就像是一扇穿越时空的大门,嗖的一下子,把我带到了那遥远又神秘的敦煌,让我跟着镜头,一步一景,一帧一画地感受了那份千年的沉淀和辉煌。

一开始,那画面缓缓展开,就像是老画家轻轻铺开一张泛黄的宣纸,用他那细腻的笔触,一点点勾勒出敦煌的模样。

黄沙漫天,古道悠悠,我仿佛能听见那驼铃声声,从远古传来,悠悠扬扬,带着几分苍凉,又藏着几分向往。

那一刻,我心里头那个激动啊,就像是第一次吃到老妈做的红烧肉,那种熟悉又陌生的感觉,让人欲罢不能。

随着镜头深入,那些壁画、佛像、洞窟,一一呈现在我眼前,简直就是一场视觉盛宴。

你看那壁画上的飞天,身姿曼妙,衣袂飘飘,就像是从天上飘下来的仙女,美得让人心醉。

还有那佛像,慈眉善目,宝相庄严,仿佛能洞察人心,给予人无尽的安宁和力量。

我边看边想,这得是多少工匠,用多少年的心血,才能创造出这样的奇迹啊!更让我震撼的是,那些壁画背后的故事。

每一个图案,每一个色彩,都承载着历史的重量,讲述着古老的故事。

我仿佛能看到那些虔诚的信徒,在昏暗的烛光下,一笔一划地勾勒着心中的信仰;又仿佛能听到那些商旅驼队,在茫茫大漠中,诉说着丝绸之路的繁华与艰辛。

这些故事,就像是一股股暖流,流淌在我的心田,让我感受到了那份跨越千年的共鸣和感动。

当然啦,看这部纪录片的时候,我也有些小感慨。

想想咱们现在的生活,高楼大厦,车水马龙,科技日新月异,跟那时候的敦煌比起来,简直是天差地别。

但是呢,我也意识到,无论时代怎么变迁,有些东西是永远不会变的。

比如那份对美的追求,对信仰的坚守,还有那份对文化传承的责任感。

这些东西,就像是敦煌的壁画一样,历经千年而不朽,永远闪耀着人类文明的光芒。

所以啊,小伙伴们,如果你还没看过这部《敦煌》纪录片的话,我真心推荐你去看一看。

它不仅能让你领略到敦煌的壮美与神秘,更能让你感受到那份跨越千年的文化魅力。

敦煌纪录片第一集观后感

敦煌纪录片第一集观后感

敦煌纪录片第一集观后感当我看完敦煌纪录片的第一集,整个人仿佛被一股神秘而强大的力量拽进了那个遥远的时空。

纪录片一开始,展现出的那片广袤无垠的沙漠就令我震撼不已。

金色的沙丘连绵起伏,在强烈的阳光下,每一粒沙子都像是在闪耀着历史的光芒。

狂风呼啸而过,扬起的沙尘仿佛是岁月的低语,诉说着千年来的故事。

镜头逐渐拉近,敦煌莫高窟出现在眼前。

那些洞窟静静地镶嵌在崖壁上,宛如一个个装满宝藏的神秘盒子。

我不禁想象着当年的工匠们,是如何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一笔一划地勾勒出心中的信仰和美好。

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纪录片中对一位古代画师的描绘。

他叫李工,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却怀揣着对艺术的无比热爱。

李工来自一个偏远的小乡村,从小就对画画有着浓厚的兴趣。

家里穷,买不起纸笔,他就用树枝在地上画,用石头在墙上刻。

长大后,他听闻敦煌正在招募画师,便毅然决然地踏上了这漫长的旅程。

一路上,风餐露宿,遭遇了无数的困难。

有时候遇到强盗,身上仅有的一点盘缠都被抢走;有时候迷失方向,在荒漠中兜兜转转好多天。

但李工从未想过放弃,他心中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要到敦煌,要把自己的技艺奉献给那里的佛窟。

终于,他来到了敦煌。

可等待他的并不是舒适的生活和丰厚的报酬,而是艰苦的工作环境和微薄的薪水。

但李工不在乎,他一走进洞窟,就被那满壁的壁画所吸引,心中的热情瞬间被点燃。

每天清晨,天还没亮,李工就提着自己的工具走进洞窟。

洞窟里阴暗潮湿,弥漫着一股陈旧的气息,但李工却觉得这里是他的天堂。

他站在高高的脚手架上,一笔一笔地勾勒着线条,每一个动作都那么专注,那么虔诚。

有时候,为了画好一个细节,他会在同一个地方反复琢磨好几天。

中午时分,阳光从洞口斜射进来,照在李工的脸上。

汗水顺着他的脸颊不停地流淌,他顾不上擦拭,眼睛始终紧紧盯着壁画。

他的午饭也很简单,就是几个干巴巴的馍馍和一皮囊水。

但他吃得津津有味,仿佛这是世界上最美味的食物。

傍晚,当夕阳的余晖洒在洞窟外的沙丘上,李工才停下手中的画笔。

敦煌纪录片观后感精选五篇

敦煌纪录片观后感精选五篇

敦煌纪录片观后感精选五篇
《敦煌纪录片》是一部可以让观众了解敦煌的历史和文化的纪录片,它让我感受到了敦煌的辉煌和独特魅力。

第一次观看这部纪录片,我感受到了历史的浩瀚生机,在大山小窑洞中,伊斯兰教文化、佛教文化和中西文化有着融合的魅力。

同时也看到了镶嵌在水磨石洞壁画中的神秘之美,让我陶醉在其间,更能体会到古代敦煌文化中的艺术才华。

另外,这部纪录片还特别不了解当时敦煌阶段的生活以及人们对文化的传承,我对敦煌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知,更是欣喜于敦煌文化的多样性,是古今中外融合起来的文明。

最后,这部纪录片将文化活力和历史延续向我们展示,更让我体会到敦煌精神在传承中的坚定不移,以及敦煌文化传统的深刻内涵。

从而加深了我对敦煌文化的认识,也勉励和鼓励着我们要继续传承这种奇妙的文化。

总的来说,《敦煌纪录片》的观赏,凝聚着现代古代文明的流传和完美融合,将历史文化及非遗注入现代文明,实属一部动人心魄的纪录片。

敦煌纪录片观后感

敦煌纪录片观后感

敦煌纪录片观后感前段时间,我偶然看了一部关于敦煌的纪录片,这一看,可真是把我的魂儿都给勾走了!敦煌,这两个字光是念出来,就仿佛带着一种神秘而古老的韵味。

在纪录片里,那漫天的黄沙,古老的石窟,精美的壁画,就像是一扇通往历史深处的大门,缓缓向我敞开。

我看到那无边无际的沙漠,阳光直直地照射下来,沙子都像是被点燃了,滚烫滚烫的。

风一吹,沙浪滚滚,像是大海的波涛,却又比大海多了几分苍茫和寂寥。

想象一下,在这样的环境中行走,每一步都陷进沙子里,又费力地拔出来,那是一种怎样的艰难。

但就是在这样看似绝境的地方,却诞生了敦煌这样的奇迹。

说起敦煌的石窟和壁画,那可真是让人忍不住拍案叫绝。

那些壁画,色彩鲜艳得就像是昨天才画上去的。

每一笔,每一划,都饱含着画师们的心血和情感。

有一幅画,画的是仙女在天上飞舞。

那仙女的衣带飘飘,仿佛真的在随风而动。

她的脸上带着微笑,那笑容是那么的温柔,那么的慈悲,好像能包容世间万物。

仙女周围的云彩,也是画得细腻入微,层次分明。

靠近仙女的云彩,颜色浅淡,仿佛被仙女的光芒所照亮;远处的云彩,则颜色深沉,给人一种深邃而神秘的感觉。

我就在想啊,当年的画师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在这昏暗的石窟里,一笔一笔地勾勒出这样美丽的画面。

他们或许没有什么名贵的颜料,没有先进的工具,但他们有着对美的追求和对信仰的执着,这才成就了这些不朽的杰作。

还有那些石窟里的佛像,一尊尊高大威严,让人望而生畏。

有一尊佛像,光是那慈祥的眼神,就让我感到一种莫名的安心。

佛像的手指修长而优美,每一个指节的弯曲都恰到好处。

身上的袈裟,线条流畅,仿佛真的有风吹过,能轻轻飘动起来。

佛像的背后,是一圈圈的佛光,那光芒璀璨夺目,照亮了整个石窟。

我站在佛像前,感觉自己是那么的渺小,那么的微不足道。

但同时,又有一种被庇护的感觉,仿佛所有的烦恼和忧虑,在这一刻都烟消云散了。

纪录片里还讲到了敦煌的守护者们。

他们有的放弃了大城市的繁华,来到这荒无人烟的地方;有的一辈子都在研究敦煌的文化,默默无闻。

敦煌纪录片观后感

敦煌纪录片观后感

敦煌纪录片观后感说起敦煌,那可真是个充满神秘色彩和传奇故事的地方。

前段时间,我看了一部关于敦煌的纪录片,真的是被深深震撼到了。

纪录片一开始,那漫漫黄沙就仿佛把我带到了遥远的古代。

镜头里,敦煌的莫高窟在阳光的照耀下,散发着一种古老而庄严的气息。

那些洞窟里的壁画和雕塑,就像是历史的眼睛,静静地注视着时间的流转。

其中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关于一位名叫王圆箓的道士的故事。

这个王道士啊,原本只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守着莫高窟这座宝库却浑然不知。

有一天,他无意间发现了一个洞窟里堆满了经卷和文物。

可他哪里懂得这些东西的价值哟!当时的他,可能只是想着怎么能把这些东西换成钱,来修缮他那破旧的道观。

他就这样稀里糊涂地,把一些珍贵的文物卖给了外国人。

当那些外国人看到这些宝贝时,眼睛都直了,他们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运气。

而王道士呢,还在为那一点点的钱财而沾沾自喜。

看到这一幕的时候,我心里那个气呀!真想穿越过去,揪住王道士的衣领,大声地告诉他:“你知道你在做什么吗?这可都是咱们老祖宗留下来的无价之宝啊!” 可冷静下来一想,那时候的王道士,又哪里有这样的见识和觉悟呢?还有那些壁画,每一幅都画得那么精美,那么细致。

那些画里的人物,有的在跳舞,有的在念经,有的在劳作,仿佛都活灵活现地站在你面前。

我就在想,当年那些画师们,是怀着怎样的心情,一笔一笔地画出这些杰作的呢?他们或许在洞窟里一待就是好几年,甚至是一辈子,就为了把心中的信仰和美好留在这墙壁上。

其中有一幅壁画,画的是飞天。

那飘逸的彩带,优美的身姿,灵动的眼神,简直太美了!我盯着那幅画看了好久好久,感觉自己都要跟着飞天一起飞起来了。

据说,为了画出这飞天,画师们要经过无数次的练习和琢磨,才能达到这样的境界。

除了壁画,莫高窟里的雕塑也让人惊叹不已。

那些佛像,有的高大威严,有的慈祥温和,每一尊都有着独特的魅力。

有一尊卧佛,长达十几米,那安详的面容,让人看了心里特别平静。

我就在想,当年雕刻这尊佛像的工匠们,得花费多少心血和汗水啊!他们要用锤子和凿子,一点点地把石头变成这样一件伟大的艺术品。

纪录片《敦煌》观后感

纪录片《敦煌》观后感

纪录片《敦煌》观后感引导语:纪录片《敦煌》是一部非常值得看的影片,而有关《敦煌》观后感要怎么写呢?接下来是本人为你带来收集整理的文章,欢迎阅读!纪录片《敦煌》观后感一经好友推荐,得知中央新闻频道正在播放纪录片《敦煌》,共10集,拍摄耗时6年。

每晚等着看是看不到的,于是网上下载来看。

以前对于敦煌的了解只是皮毛中的皮毛,只知道一定要去看下这个包含千百年精华的伟大杰作,但同时也听说因为不懂,外行只是看热闹。

于是抱着学习的态度来看这部纪录片,以备往后真的去敦煌也好有所感受。

但看了以后,真是泪流满面啊~~~ 呵呵!看了第一集的唯一感觉,就是悲愤和痛心。

王道士发现了这个尘封百年的宝藏,上报官府,却无人对此感兴趣。

倒是外国人千里迢迢来到敦煌,仅用了些许钱财,便将许许多多珍贵的经卷带到异乡。

等到国人意识到敦煌的重要性,而命当地官员将剩余经书护送至京时,居然只用马车裹草席,遗失不计其数。

相比之下,斯坦因和伯希和等所谓外国盗窃者倒是用箱子精心护送。

心寒啊~~~。

更甚者,抵达京城后,贪官居然中饱私囊,将仅存的经书部分藏于家中,还为了不被发现,将如此贵重的珍宝一撕为二。

悲愤啊~~~。

“所藏经书和壁画,以英国者为多,法国者为精,俄国者为杂,日本者为隐为秘,中国者为散为乱”。

看到这里,我觉得,我不认为那些外国人是盗窃者,骗子,我觉得他们是在代表中国妥善保存这些精品。

如果没有他们,这些珍贵的东西只会被忽视,被遗失,被破坏。

只是现在如果我们想看这些真品,要大老远跑到大英博物馆,法国国家博物馆等去看,唉~~~ 这是不是一种债呢?人家千里来拿,我们国民要用千里去观来还...说王道士是罪人,是没有远见的小农民,这不公平。

他为敦煌守了7年,没有得到丝毫赞赏或报酬,这是灰常令人伤心和气馁的。

当这个淳朴善良的农民,遇到知音,不管他们是出于真心或为达目的,但他总觉得这些他发现的东西终于有价值了。

不怪他,不怪他,呵呵!跨越多个朝代,经历千百年的历史。

敦煌纪录片观后感

敦煌纪录片观后感

敦煌纪录片观后感敦煌,这个位于河西走廊西端的神秘之地,一直以来都令我心驰神往。

当我观看完关于敦煌的纪录片后,内心的震撼与感动久久无法平息。

纪录片中的画面仿佛将我带入了那个古老而辉煌的时代。

我看到了一望无际的沙漠中,矗立着的莫高窟,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散发着神秘而迷人的光芒。

那些洞窟中的壁画,色彩鲜艳,线条流畅,每一幅都仿佛在诉说着千年的故事。

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纪录片中对一位壁画修复师的细致描绘。

他叫老张,一个普普通通却又身怀绝技的匠人。

老张从事壁画修复工作已经有三十多个年头了。

他个子不高,身材偏瘦,可眼睛里却透着一股子专注和坚定。

老张每天的工作就是面对着那些历经千年风雨侵蚀的壁画。

他总是小心翼翼地,像是在对待自己最珍贵的宝贝。

他拿着小小的刷子,一点点地清理着壁画上的灰尘,动作轻柔得仿佛是在抚摸婴儿的肌肤。

有时候,为了修复一个小小的破损处,他会在洞窟里一待就是一整天。

我记得有一次,纪录片拍到了老张修复一幅壁画中人物眼睛的场景。

那眼睛的线条已经模糊不清,颜色也褪去了大半。

老张先是用放大镜仔细地观察,嘴里还念叨着:“这眼睛啊,可是整幅画的灵魂,得让它重新活起来。

”然后,他调制出一种特殊的颜料,那颜色和原来的壁画简直一模一样。

他拿着细小的毛笔,一笔一笔地勾勒着,额头上布满了汗珠,可他的手却丝毫没有颤抖。

经过几个小时的努力,那人物的眼睛终于重新焕发出了光彩。

老张直起腰,长舒了一口气,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他对着镜头说:“你看,这眼睛是不是又有了神?”那一刻,我真切地感受到了他对这份工作的热爱和敬畏。

还有一次,遇到了一个特别棘手的问题。

一幅壁画因为洞窟的渗水,出现了大面积的剥落。

老张着急得不行,他四处请教专家,查阅资料,不停地尝试各种修复方法。

那段时间,他几乎吃住都在洞窟里,整个人都瘦了一圈。

终于,在经过无数次的失败后,老张找到了一种创新的修复方法。

他先用特殊的材料填补了剥落的部分,然后再进行上色和打磨。

敦煌纪录片观后感4篇

敦煌纪录片观后感4篇

敦煌纪录片观后感4篇敦煌纪录片观后感4篇《敦煌》是拍得很用心很规整的一部纪录片,下面为大家带来了敦煌纪录片观后感4篇,欢迎大家阅读,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经好友推荐,得知中央新闻频道正在播放纪录片《敦煌》,共10集,拍摄耗时6年。

每晚等着看是看不到的,于是网上下载来看。

以前对于敦煌的了解只是皮毛中的皮毛,只知道一定要去看下这个包含千百年精华的伟大杰作,但同时也听说因为不懂,外行只是看热闹。

于是抱着学习的态度来看这部纪录片,以备往后真的去敦煌也好有所感受。

但看了以后,真是泪流满面啊~~~ 呵呵!《探险者来了》看了第一集的唯一感觉,就是悲愤和痛心。

王道士发现了这个尘封百年的宝藏,上报官府,却无人对此感兴趣。

倒是外国人千里迢迢来到敦煌,仅用了些许钱财,便将许许多多珍贵的经卷带到异乡。

等到国人意识到敦煌的重要性,而命当地官员将剩余经书护送至京时,居然只用马车裹草席,遗失不计其数。

相比之下,斯坦因和伯希和等所谓外国盗窃者倒是用箱子精心护送。

心寒啊~~~。

更甚者,抵达京城后,贪官居然中饱私囊,将仅存的经书部分藏于家中,还为了不被发现,将如此贵重的珍宝一撕为二。

悲愤啊~~~。

“所藏经书和壁画,以英国者为多,法国者为精,俄国者为杂,日本者为隐为秘,中国者为散为乱”。

看到这里,我觉得,我不认为那些外国人是盗窃者,骗子,我觉得他们是在代表中国妥善保存这些精品。

如果没有他们,这些珍贵的东西只会被无视,被遗失,被破坏。

只是现在如果我们想看这些真品,要大老远跑到大英博物馆,法国国家博物馆等去看,唉~~~ 这是不是一种债呢?人家千里来拿,我们国民要用千里去观来还...说王道士是罪人,是没有远见的小农民,这不公平。

他为敦煌守了7年,没有得到丝毫赞赏或报酬,这是灰常令人伤心和气馁的。

当这个淳朴善良的农民,遇到知音,不管他们是出于真心或为达目的,但他总觉得这些他发现的东西终于有价值了。

不怪他,不怪他,呵呵!《千年的营造》跨越多个朝代,经历千百年的历史。

【观后感】观后感五篇 敦煌纪录片

【观后感】观后感五篇 敦煌纪录片

【观后感】观后感五篇敦煌纪录片《敦煌》纪录片是一部讲述中国古代文化遗产之一——敦煌莫高窟的历史和现状的电视纪录片。

这部纪录片以生动的视觉效果和详实的史料记载,全面地展示了莫高窟的历史沿革、文化内涵、绘画艺术以及遗址保护等问题。

首先,我被影片所展示出来的莫高窟的艺术和文化内涵所吸引。

在莫高窟中,有着丰富多彩的雕塑和壁画,是中国北方佛教艺术的代表,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

影片中对莫高窟绘画的展示非常详尽,除了介绍绘画技法以外,还介绍了佛教故事和历史人物的描绘。

这些画作不仅展现了艺术家的艺术才华,而且也反映了当时的思想和文化水平,让人深刻地感受到了古人的智慧和历史的厚重。

其次,我被纪录片所呈现的莫高窟修复过程所感动。

莫高窟的长期存在和自然风化引起了许多的破坏状况,所以对莫高窟的修复显得尤为重要。

从影片中,我懂得到莫高窟保护修复工作的复杂性和艰辛性,莫高窟保护的成果之所以能够取得,是许多国内外专家、学者、工人的共同努力和智慧结晶。

同时,在看到那些劳动者辛勤的付出和贡献过程,我对领导能够保护莫高窟而感到满意。

最后,我感觉到这部纪录片不仅仅是对莫高窟艺术和历史的介绍,更是对人们艺术修养和爱国情怀的提高。

通过观看这部纪录片,能感受到莫高窟的博大精深、多彩文化内涵,也能了解到古代人们对佛教信仰和历史人物的崇拜与敬仰,更重要的是增强人们的文化自信和爱国情怀。

总之,《敦煌》这部纪录片,饱含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历史价值和人文情感,具有非常重要的文化意义,可以让人们了解和尊重传统文化,也可以让人们体会到现代人的艺术智慧和勤劳务实。

这是一种纯正而细腻的文化体现,让人们在面临当前时期的文化民俗深深意识到,时代在变迁,文化必须传承。

【观后感】观后感五篇 敦煌纪录片

【观后感】观后感五篇 敦煌纪录片

【观后感】观后感五篇敦煌纪录片敦煌是我国著名的文化古迹,也是世界上唯一一座位于沙漠之中的古代城市。

最近,我观看了一部关于敦煌的纪录片,让我对这座城市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这部纪录片首先向我们介绍了敦煌的悠久历史,敦煌曾是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也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枢纽。

敦煌的壁画、佛经和音乐等文化遗产令人叹为观止,而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正是敦煌之所以被誉为“东方艺术宝库”的原因。

纪录片还详细介绍了敦煌壁画的制作工艺和内容。

壁画是敦煌石窟最重要的艺术形式,它以其丰富多样的题材和精美细腻的绘画技巧而闻名于世。

壁画里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场景细致入微,让人仿佛置身于古代的世界中。

而纪录片则通过详细的解说和现场实地考察,向观众展示了壁画的保护和修复工作,让人对这些珍贵文化遗产有了更深的敬意和理解。

纪录片还介绍了敦煌的音乐艺术。

敦煌音乐以其独特的风格和艺术价值而闻名。

纪录片通过展示传统乐器的演奏和舞蹈表演,让观众感受到了敦煌音乐的美妙和动人之处。

这些音乐和舞蹈作品不仅展示了古代人们的审美情趣和艺术追求,也反映了他们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和感悟。

纪录片还介绍了敦煌的佛教文化。

敦煌是佛教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也是佛教艺术的重要宝库。

纪录片通过介绍敦煌石窟中的佛像和佛经,让观众了解到了佛教的核心理念和禅宗的修行方式。

佛教艺术给人以宁静和平和的力量,让人感到内心的宁静和满足。

纪录片还介绍了敦煌的保护和传承工作。

敦煌的沙漠环境和自然风化等因素不断威胁着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因此保护和传承工作尤为重要。

纪录片展示了科学的保护方法和技术手段,也介绍了一些敦煌石窟的修复项目,让观众了解到了这些文化遗产背后的默默付出和努力。

通过观看这部纪录片,我对敦煌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敦煌不仅仅是一座古老的城市,更是一个宝贵的文化遗产,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我为我们国家有如此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而感到自豪和骄傲,也深深体会到了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去保护和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

【观后感】观后感五篇 敦煌纪录片

【观后感】观后感五篇 敦煌纪录片

【观后感】观后感五篇敦煌纪录片观后感一:《敦煌》纪录片《敦煌》纪录片讲述了敦煌莫高窟的历史和艺术之美。

这部纪录片以白马骑士为引子,带领观众了解了敦煌莫高窟的历史背景和塞上文化。

对于我这样对敦煌并不了解的人来说,这部纪录片给我带来很大的视听冲击。

当白马骑士站在敦煌莫高窟面前,我仿佛可以感受到这座古老地方的历史、文化和艺术的魅力。

在这部纪录片中,我最感兴趣的是莫高窟内的壁画和雕塑。

这些艺术品不仅有着丰富的历史背景,更展示了敦煌地区的文化、宗教和艺术特点。

整个莫高窟内的造型、色彩和比例都可以令现代人惊叹。

当我听到莫高窟内多少次修复后的色彩并非原本的颜色时,我更能体会到这些艺术品的珍贵和难得一见。

对我而言,这部纪录片带给我的感觉就像强烈而美丽的春风,吹散了我内心的沉闷和压抑。

敦煌的雄浑和细腻的风景,加之白马骑士生动的介绍,也让我越发想去一探究竟。

纪录片中讲述了敦煌的历史背景,其中包括敦煌在丝绸之路上的重要性,还有莫高窟的创造背后的人文背景。

其次,片中更展示了一幅幅壁画和细腻雕塑的美丽,介绍了壁画在造型和色彩方面的独特之处,让我不由得想去亲身一游。

总之,《敦煌》纪录片是一部开阔视野和拓宽艺术涵养的好看好学之作。

通过这部纪录片,敦煌这座美好的文化地方也将被人们铭记于心,成为我们爱国文化传承的一部分。

《敦煌》这部纪录片向我们展示了古丝绸之路上的一座文化瑰宝——敦煌莫高窟。

当历史深刻地压在你的心头时,你能够感受到它是如此沉重而且美丽。

莫高窟见证了历史的辉煌,也蕴藏着古代文明的智慧与艺术。

这部纪录片向我们展示了莫高窟的壁画和雕塑,它们的重要性和独特的地位。

这些艺术品延续了千年古老的传统,穿越时间和空间,令现代人们惊叹。

另外,纪录片还深入了解壁画制作的历程,介绍了壁画的造型和色彩,并且向我们展示了莫高窟图片的艺术精髓。

总之,《敦煌》这部纪录片是一次文化交流的盛宴。

在现代文明不断发展的今天,我们容易忽略历史,忘记那些曾发生的事情。

敦煌纪录片观后感

敦煌纪录片观后感

敦煌纪录片观后感说起敦煌,那可是个充满神秘色彩和历史韵味的地方。

最近看了关于敦煌的纪录片,真的是被深深震撼到了。

纪录片里,那漫天飞舞的黄沙,仿佛带着我穿越了千年的时光,来到了这个古老而又传奇的地方。

我看到了莫高窟中那些精美绝伦的壁画,它们色彩鲜艳,线条流畅,每一幅都像是在诉说着一个久远的故事。

那些佛像,或慈祥,或威严,静静地凝视着世间的一切。

其中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关于一位古代画师的故事。

在那个没有现代化工具的年代,画师们凭借着对佛教的虔诚和对艺术的热爱,一笔一笔地勾勒出心中的神圣世界。

这位画师,我们不知道他的名字,只知道他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学习绘画,立志要为莫高窟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他每天早早地起床,准备好颜料和画笔,然后走进洞窟。

洞窟里阴暗潮湿,可他毫不在意,一心扑在壁画上。

他先用炭条轻轻地勾勒出大致的轮廓,那专注的神情,仿佛手中握着的不是炭条,而是整个世界。

轮廓勾勒好后,他开始调色。

那个时候可没有现成的颜料,他得自己从各种矿物质和植物中提取。

有时候为了找到一种合适的颜色,他要翻山越岭,不辞辛劳。

调好颜色,他小心翼翼地开始上色。

每一笔都那么谨慎,那么用心,生怕破坏了这幅神圣的作品。

他的眼神中充满了坚定和执着,仿佛在与这些壁画进行着一场心灵的对话。

洞窟里没有一丝风,只有他均匀的呼吸声和画笔与墙壁接触的细微声响。

一天的工作结束后,他走出洞窟,外面已是繁星满天。

他伸了伸懒腰,脸上露出满足的笑容。

虽然身体很疲惫,但他的内心却无比充实。

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的青春都奉献给了这些壁画。

看着纪录片中这位无名画师的故事,我不禁陷入了沉思。

在如今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总是在追求着功名利禄,很少有人能像这位画师一样,为了心中的热爱,默默坚守,无私奉献。

他们用自己的一生,铸就了敦煌的辉煌。

还有那些守护敦煌的学者们,他们远离繁华的都市,来到这片荒凉的土地。

在艰苦的条件下,对敦煌的文化进行研究和保护。

他们不怕寂寞,不怕困难,只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敦煌,让敦煌的文化得以传承。

【观后感】观后感五篇 敦煌纪录片

【观后感】观后感五篇 敦煌纪录片

【观后感】观后感五篇敦煌纪录片《敦煌》是一部纪录片,通过电影的形式展现了中国古代石窟艺术的辉煌与壮丽,使观众们对敦煌艺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这部纪录片通过讲述敦煌的历史背景和石窟艺术的发展来展现了敦煌的独特之处。

片中介绍了几个比较重要的石窟,如莫高窟、千佛洞等,展现了这些石窟中所刻画的佛教、道教等宗教故事和壁画。

通过观看这部纪录片,我对敦煌石窟艺术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我了解到敦煌艺术是在隋、唐时期兴起的,当时佛教在中国得到了广泛传播,寺庙和石窟也相应的修建了起来。

这些石窟内的壁画、浮雕等艺术作品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还是研究当时社会生活和宗教文化的重要资料。

纪录片中所展示的敦煌石窟艺术十分精彩。

那些形象逼真的佛像、华丽的壁画、精巧的浮雕等令人叹为观止。

这些作品不仅造型生动,而且色彩鲜艳,图案繁复。

其中最著名的是梵天王殿的壁画,内容丰富多样,描绘了佛教传说中的诸多神仙、佛陀以及各种法会等。

纪录片还介绍了敦煌的其他文化遗产,如敦煌的音乐、舞蹈等。

这些文化遗产同样具有独特的魅力,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通过观看这部纪录片,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中国古代石窟艺术的伟大与美丽。

敦煌是中国乃至世界文化遗产的瑰宝,它丰富多样的壁画、浮雕等艺术作品不仅是艺术的杰作,更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载体。

从中,我也了解到了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

敦煌石窟艺术曾一度陷入破坏和盗窃的困境,但通过文化遗产保护人员的努力,这些珍贵的艺术作品得以得到保护和修复,并通过这部纪录片向世界展示。

这部纪录片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它通过展示敦煌石窟艺术的壮丽与辉煌,让观众们对敦煌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加深了对文化遗产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我希望更多的人能够通过观看这部纪录片,了解中国古代石窟艺术的卓越与壮丽,同时也加深对文化遗产的重视与保护。

敦煌纪录片观后感300字

敦煌纪录片观后感300字

敦煌纪录片观后感300字
敦煌纪录片观后感
近日,我看了一部名为《敦煌》的纪录片,对其中所呈现的历史文化与美学价值深感震撼。

这部纪录片通过影像展现了敦煌艺术的瑰丽与壮观,让观众在一部片子中亲身体验到千年古刹的神圣与厚重。

纪录片通过精美的画面与剪辑,向观众呈现了敦煌莫高窟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其中有壁画、雕塑、佛像等。

这些艺术形式在千年的时间洪流中得以保存,凝结了文明的智慧与历史的变迁。

通过纪录片,观众可以了解到敦煌艺术是佛教与民间艺术相互融合的产物,同时也代表了唐代东西方交流的大门。

这些艺术品的细节之处令人惊叹,每一个神态、每一件饰品,都可以让人产生无限遐想。

除了艺术品本身的价值,纪录片还展现了敦煌莫高窟的环境与建筑。

毫不夸张地说,这些建筑本身就是一道风景。

晶莹剔透的水晶门廊,雕梁画栋的大雄殿,还有惊艳的建筑装饰,都表现了中国古代建筑及装饰艺术的独特魅力。

从贝聿铭先生的设计中式现代建筑作品可知,古代建筑及装饰艺术影响了现代建筑的多个方面。

在敦煌莫高窟中,我们可以看到明清古建的影子,证明古代装饰技艺的历史渊源早已深厚。

这部纪录片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华传统文化在建筑与艺术上的表现,引导人们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中华文化瑰宝。

总之,这部纪录片让我重新认识敦煌,也让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有了更深的感悟。

毫无疑问,《敦煌》这部纪录片将成为我对中华文化艺术的长久标杆。

纪录片敦煌观后感

纪录片敦煌观后感

纪录片敦煌观后感《敦煌》纪录片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部纪录片通过富有艺术感的画面和生动的解说,向观众展示了敦煌这座古老而神秘的文化遗址,让我对敦煌的历史和文化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敦煌是中国古代的一个重要文化中心,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

纪录片从敦煌的地理位置、历史渊源开始,让我了解到这座城市的独特之处。

它位于戈壁滩上,四周荒无人烟,却孕育着丰富的文化宝藏。

在古代丝绸之路上,敦煌是重要的商业枢纽,吸引了来自东西方各个国家的商人和文化交流。

这里曾经是佛教的圣地,有着独特的佛教艺术传统,纪录片通过详细介绍壁画、佛像等文物,让我深刻感受到了佛教文化的魅力。

纪录片还讲述了敦煌壁画的发现和保护工作。

壁画是敦煌最重要的艺术形式之一,保存了大量的历史和文化信息。

然而,由于岁月和自然的侵蚀,这些珍贵的壁画面临着严重的破坏。

纪录片介绍了敦煌研究院和文物部门的努力,以及国际合作项目的推动,使得这些壁画得到了保护和修复。

我由此感受到了文物保护的重要性,也更加珍惜自己所拥有的文化遗产。

除了敦煌的历史和文化,纪录片还展示了壮丽的自然风光。

敦煌的沙漠和山川形成了壮美的景观,每年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摄影师前来观赏。

纪录片通过精美的摄影和空中镜头,将这些美景呈现在观众面前。

我被这些壮丽的自然景观所震撼,觉得敦煌不仅仅是一个文化遗址,更是一座自然的宝藏。

总的来说,这部纪录片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它通过详细的文字和精美的画面,让我对敦煌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我意识到敦煌是一个独特而丰富的文化宝库,其中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

这也让我更加自豪和珍惜自己的文化传统。

同时,纪录片中的壮丽景色也让我心生向往,我希望有一天能够亲自去敦煌,亲眼目睹这些美丽的景致。

敦煌纪录片观后感

敦煌纪录片观后感

敦煌纪录片观后感近日,我观看了一部名为《敦煌》的纪录片,这部纪录片讲述了敦煌莫高窟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通过观看这部纪录片,我深深地被敦煌的壮丽景观和博大精深的文化感召所震撼。

敦煌位于中国甘肃省,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枢纽,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之一。

莫高窟是敦煌最重要的文化遗产之一,这个被誉为“东方艺术宝库”的地方,以其丰富的壁画和佛像而闻名于世。

纪录片中,我看到了莫高窟内壁画的优美和精湛。

这些壁画描绘了佛教故事、历史人物和各种神话传说,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文化传统。

每一幅壁画都是匠心独运的艺术作品,它们以色彩鲜艳、线条流畅、形象逼真的特点,向观者展示了唐代敦煌艺术的独特魅力。

除了壁画,莫高窟内还有大量的佛像,这些佛像形态各异,栩栩如生。

从纪录片中可以看到,这些佛像都是由石雕或泥塑制成的,制作工艺非常精湛。

它们的面容庄严而慈祥,给人一种安静、平和的感觉。

我想,这也是佛教所传达的宁静与慈悲的精神在这些佛像中得到了完美的表达。

除了莫高窟,敦煌还有许多其他的文化遗产。

纪录片中介绍了敦煌的土地、风俗、历史,使我对这个地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敦煌是丝绸之路上的一个繁荣贸易城市,也是多种文化交汇的地方。

这里曾经是著名的文化交流中心,各种宗教、文化和艺术都在这里融合交流。

在纪录片中,我看到了敦煌的市场繁忙景象、多元文化的交融,让人不禁感叹古代敦煌的繁荣与辉煌。

通过观看这部纪录片,我深深地被敦煌的历史和文化所吸引,也更加认识到了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瑰宝,它们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和传承着先人的智慧。

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也是对历史和文化的尊重。

敦煌纪录片还向我展示了中国传统艺术的丰富内涵和独特魅力。

唐代的敦煌艺术代表了中国古代壁画艺术的高峰,它融合了中国传统绘画的技巧和佛教文化的信仰。

这种艺术风格既表现了杭州艺术的独特魅力,又蕴含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

敦煌感纪录片观后感

敦煌感纪录片观后感

敦煌感纪录片观后感敦煌纪录片观后感(三)如今电视里浮躁的东西太多,沉下心来认认真真做的片子很少,有些虽有诚意水平却欠缺,有水平没境界还是问题,总之想在电视上看到点好东西真难。

大年初一到初十,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播放了纪录片《敦煌》(10集),我一集没落地很认真地看完了,很喜欢,总想写点什么记录下来。

这几年电视里经常会冒出一些大制作的东西,()所谓大,自然是投入大,但未必水平高,有些实在是生造出些大场面的热闹,胡扯地糟蹋钱;还有一些投入大也确实有诚意,因制作者水平问题,出来的东西大而空洞、华而不实,用力过猛却难打动人,再加上如今是个炒作的社会,万事不离一个炒字,“震撼、终极”之类的宣传词铺天盖地(如果件件如是,人只怕早都被震到地球外面去了!)所以看电视的期望值真不敢太高了,不过记录片《敦煌》的诚意、水平和境界还确实打动了我。

片子的定位很恰当,没有想把自己宣传成大制作的东西,而且很少有特别正式的记录片会用许巍的歌声来做主题曲,虽然《悠远的天空》是个老歌,但放在这个片子的片头很合适,悠远、空灵、虔诚的歌声正是这部片子想向人传达的感觉。

片头中制作者的名字在显现片刻后即化作了沙被风吹走了,一下子让我心里涌上了淡淡的悲伤,敦煌以及我们和所有的一切最终都会化作沙被风吹走……好像这是首次对那些原来称为掠夺者的人采用了西方一致认可的称呼“探险者”(探险者本身是个中性词),“探险者们”的所作所为曾经成了中国文化人心里沉沉而尖锐的痛,但是说实话,看了整部片子之后,我不再象以前一样为那些文物被掠夺而愤恨了。

敦煌经历了辉煌、沉寂后在中国国力最弱的时候被发现就是最大的悲哀,也就注定了后面悲惨的命运。

当年道士王圆箓发现敦煌藏经洞后也曾经上书慈禧请求保护,一些经卷被运到北京,部分就被当官的私吞了,私吞到也罢了,怕事情败露,将那么多年大漠环境中很不容易保存下来的唐时经卷一撕两半,取好的自己留下,剩下的再交上去!英国的斯坦因也好、法国的伯希和也好,包括美国臭名昭著的华尔纳,或骗或买或偷或抢,但是他们知道那些东西的价值,没有糟蹋(华尔纳破坏了壁画),或交或卖都给了各自国家的博物馆,而中国剩下的呢?被撕得不忍目睹,所以想想那些珍宝只要还在,还被好好保护着,就比被自己的败家子毁了还是强太多!再说点题外话,在我看来,美不因政治、国家而存在而产生,美是属于全人类的,我很憎恶一种行为:把艺术品毁掉以抬升剩余艺术品的价钱!敦煌的建造持续了千年,一千年间,无数的画师、工匠、雕塑者用毕生心血浇灌出了这一旷世之作,那么多人!能想象吗?那么多人的精神、心血倾注进去形成的东西气场该多强大?那些人的作品很多都可以超过如今所谓的大师,现今的“大师”们为了名与利都太浮躁了,没人会象当年的画师毕生在敦煌临摹,只为在偶尔一个机会里能在一个哪怕很小的洞窟里留下哪怕一面壁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纪录片《敦煌》观后感
引导语:纪录片《敦煌》是一部非常值得看的影片,而
有关《敦煌》观后感要怎么写呢?接下来是本人为你带来收
集整理的文章,欢迎阅读!
纪录片《敦煌》观后感一经好友推荐,得知中央新
闻频道正在播放纪录片《敦煌》,共10集,拍摄耗时6年。

每晚等着看是看不到的,于是网上下载来看。

以前对于敦煌
的了解只是皮毛中的皮毛,只知道一定要去看下这个包含千
百年精华的伟大杰作,但同时也听说因为不懂,外行只是看
热闹。

于是抱着学习的态度来看这部纪录片,以备往后真的
去敦煌也好有所感受。

但看了以后,真是泪流满面啊~~~ 呵呵!
看了第一集的唯一感觉,就是悲愤和痛心。

王道士发现
了这个尘封百年的宝藏,上报官府,却无人对此感兴趣。


是外国人千里迢迢来到敦煌,仅用了些许钱财,便将许许多
多珍贵的经卷带到异乡。

等到国人意识到敦煌的重要性,而
命当地官员将剩余经书护送至京时,居然只用马车裹草席,
遗失不计其数。

相比之下,斯坦因和伯希和等所谓外国盗窃
者倒是用箱子精心护送。

心寒啊~~~。

更甚者,抵达京城后,贪官居然中饱私囊,将仅存的经书部分藏于家中,还为了不
被发现,将如此贵重的珍宝一撕为二。

悲愤啊~~~。

“所藏经书和壁画,以英国者为多,法国者为精,俄国
者为杂,日本者为隐为秘,中国者为散为乱”。

看到这里,我觉得,我不认为那些外国人是盗窃者,骗子,我觉得他们
是在代表中国妥善保存这些精品。

如果没有他们,这些珍贵
的东西只会被忽视,被遗失,被破坏。

只是现在如果我们想
看这些真品,要大老远跑到大英博物馆,法国国家博物馆等
去看,唉~~~ 这是不是一种债呢?人家千里来拿,我们国民
要用千里去观来还...
说王道士是罪人,是没有远见的小农民,这不公平。


为敦煌守了7年,没有得到丝毫赞赏或报酬,这是灰常令人
伤心和气馁的。

当这个淳朴善良的农民,遇到知音,不管他
们是出于真心或为达目的,但他总觉得这些他发现的东西终
于有价值了。

不怪他,不怪他,呵呵!
跨越多个朝代,经历千百年的历史。

有盛有衰,但至少
有幸保存了下来,还好敦煌身处郊外,不会被战乱所打扰。

所以啊~~~ 做人也要低调,太锋芒毕露,必然造灭,哈哈!
“工匠莫学巧,巧即他人使,身是自来奴,妻是官家婢。

”看到现在,觉得那些工匠,画匠,木匠好伟大哦~~~ 风餐露宿,吃不饱,穿不暖,却为我们留下如此宝贵的财富。

史小
玉为了能有幸留下自己的壁画,住在莫高窟长达6年,学习各个朝代的各家画法。

试想哦~~~ 如果这当中,他放弃了,不等了,那也就没有《千手观音》这幅画作了。

“不是因为失败而放弃,而是因为放弃而失败。

”所以,这6年,是在
磨练他的画技,考验他的意志,真正的梦想,是不该被放弃的。

纪录片《敦煌》观后感二如今电视里浮躁的东西太多,沉下心来认认真真做的片子很少,有些虽有诚意水平却
欠缺,有水平没境界还是问题,总之想在电视上看到点好东
西真难。

大年初一到初十,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播放了纪录
片《敦煌》,我一集没落很认真看完了,很喜欢,总想写点
什么记录下来。

这几年电视里经常会冒出一些大制作的东西,所谓大,
自然是投入大,但未必水平高,有些实在是生造出些大场面
的热闹,胡扯地糟蹋钱;还有一些投入大也确实有诚意,因
制作者水平问题,出来的东西大而空洞、华而不实,用力过
猛却难打动人,再加上如今是个炒作的社会,万事不离一个
炒字,“震撼、终极”之类的宣传词铺天盖地所以看电视的
期望值真不敢太高了,不过记录片《敦煌》的诚意、水平和
境界还确实打动了我。

据说为了这部片子,5年里摄制组先后9次深入敦煌,行程数十万公里,拍摄素材近400盘磁带,制作者为了充分了解敦煌的底蕴,多次与敦煌研究院院长樊锦诗及多位敦煌
学者、研究人员进行文稿讨论,再将这些徐徐反应出来,采
用了一集演一个主要人物的表现手法,拍摄水平也不错,高
清摄像,很多画面极美!关键的一点——境界如何呢?以前
看敦煌的片子和文章,里面常常会为流失的、损毁的文物痛
心疾首,人一激动就难免不客观,纪录片的一大忌讳就是不
客观,不过《敦煌》制作者的历史观是以前很少看到的,这
部纪录片很平静、如涓涓细流缓缓地去讲一些故事,带给人
的不再是恨,而是感动。

片子的定位很恰当,没有想把自己宣传成大制作的东西,而且很少有特别正式的记录片会用许巍的歌声来做主题曲,
虽然《悠远的天空》是个老歌,但放在这个片子的片头很合适,悠远、空灵、虔诚的歌声正是这部片子想向人传达的感觉。

片头中制作者的名字在显现片刻后即化作了沙被风吹走了,一下子让我心里涌上了淡淡的悲伤,敦煌以及我们和所
有的一切最终都会化作沙被风吹走……
好像这是首次对那些原来称为掠夺者的人采用了西方
一致认可的称呼“探险者”,“探险者们”的所作所为曾经成了中国文化人心里沉沉而尖锐的痛,但是说实话,看了整部
片子之后,我不再象以前一样为那些文物被掠夺而愤恨了。

敦煌经历了辉煌、沉寂后在中国国力最弱的时候被发现就是
最大的悲哀,也就注定了后面悲惨的命运。

当年道士王圆箓
发现敦煌藏经洞后也曾经上书慈禧请求保护,一些经卷被运
到北京,部分就被当官的私吞了,私吞到也罢了,怕事情败露,将那么多年大漠环境中很不容易保存下来的唐时经卷一
撕两半,取好的自己留下,剩下的再交上去!英国的斯坦因
也好、法国的伯希和也好,包括美国臭名昭著的华尔纳,或
骗或买或偷或抢,但是他们知道那些东西的价值,没有糟蹋,或交或卖都给了各自国家的博物馆,而中国剩下的呢?被撕
得不忍目睹,所以想想那些珍宝只要还在,还被好好保护着,就比被自己的败家子毁了还是强太多!再说点题外话,在我
看来,美不因政治、国家而存在而产生,美是属于全人类的,我很憎恶一种行为:把艺术品毁掉以抬升剩余艺术品的价钱!
敦煌的建造持续了千年,一千年间,无数的画师、工匠、雕塑者用毕生心血浇灌出了这一旷世之作,那么多人!能想
象吗?那么多人的精神、心血倾注进去形成的东西气场该多
强大?
那些人的作品很多都可以超过如今所谓的大师,现今的
“大师”们为了名与利都太浮躁了,没人会象当年的画师毕
生在敦煌临摹,只为在偶尔一个机会里能在一个哪怕很小的
洞窟里留下哪怕一面壁画。

在敦煌,我们看到很多类似吴道
子画风的作品,吴带当风,天衣飞扬,满壁风动,曹衣出水……敦煌的美是直指人心的,当一个人去塑造自己所爱的,
所追求的,所向往的东西和只是为了名与利做出来的东西就
不可能一样!那些制作者们与其说在画画在塑造泥胎不如说
是在创造理想的世界!莫高窟一定是有灵魂的,它的灵魂是
所有这些创造者以及后来保护者灵魂的汇集,所以它能够那
么动人,这种动人一定可以超越宗教和国界,一直被称为强
盗的华尔纳在日记中写到“我不是佛教徒,但是这里塑的满
天神佛是那么美,美得让我忍不住跪下去”。

我最近一直在想到底怎么去形容人所创造的美,我想到
的词就是“淡淡的……”我一点也不喜欢现在798们所创造出的东西,那些人在为了美还是为了钱中挣扎的很拧巴,美
可以高雅可以质朴可以粗犷但不该是狰狞的、张扬的、纠结
的,《敦煌》这部片子里在阐述中国美学追求时用了一词“含而不露”,我认为就该是我所想到的那个“淡淡的……”吧。

敦煌的舞蹈是专门的一集,在这里又让我想起了小时候
念念不忘的舞剧《思路花雨》,英娘反弹琵琶的造型大概算
得上是我小时懵懂心灵的美学教育启蒙了,我们的文化总会
有些东西慢慢地沉淀在心里成为我们自己的精神家园。

该片中还是有为尊者讳的地方,只提了张大千对敦煌的
保护而没有提他对敦煌的破坏!华尔纳破坏的壁画又怎么能
和张大千相比??国人接受的教育总是非此则彼的,其实人
是最复杂的动物,绝不该是单一方向的,既然如此为什么不
能承认呢?这片子中已经用和原来完全不同的视角去看待
和体谅王圆箓了,那为什么不能再客观点介绍张大千呢?辩
证法存在那么多年了,还非要在宣传上走极端,被表扬的人
就不能做坏事?被批判的人就不能做好事?何必呢?
有一点让我略感惊讶的是,保护敦煌的人大多是长寿的,
72岁的樊锦诗简直就算壮年,90多岁的学者还有那么多健
在,由此我看到了,原来艰苦的物质环境并不会让我们的寿
命损失多少,心灵的纯净可以这么有力量!常书鸿、段文杰、樊锦诗……一个一个学者用他们几乎毕生的精力倾注进去
保护敦煌,这些皓首穷经、长年修炼的中国学者真值得人去
深深致敬!片子最后一集里的一个镜头很美也很有寓意:雨
过天晴了,在保护者的墓地和莫高窟直接横跨了一道彩虹,
中间是他们种起来的保护林和奔流不息的大泉河,不需要说
什么,这座上天给的桥一直联系着那些保护者灵魂和莫高窟
的灵魂。

摘一段解说词吧,写得很美:
雨过天晴了,就在墓地与莫高窟之间搭起了一座清晰的
彩虹,仿佛要向人们诉说着什么。

在墓地的对面,正是莫高
窟北区僧侣们修行洞窟,它们也曾经是当年画工们居住的地
方。

那些没有留下姓名的无名的大师们在画出了令后代儿女
骄傲的不朽作品之后,却终年居住在这低矮的洞子里,病了、伤了、老了,直到默默死去。

千百年来,他们的魂灵同样守
护着这座世界上最大的古代艺术画廊。

片尾曲没有歌声,只要乐曲,音乐响起,让人平静,也
让人惆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