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大学化工原理实验
石工12级8班12021358庄峰实验一和实验二
中国石油大学油田化学实验报告实验日期: 2015.4.1成绩:班级:石工12-8 学号: 12021358姓名:庄峰教师:范老师同组者:黎晓舟周云鹏实验一钻井液流变模式确定实验一.实验目的1. 掌握六速旋转粘度计的使用方法。
2. 掌握如何判断钻井液的流型及对应流变参数的计算方法。
3. 比较各流变模式与实际流变曲线的吻合程度,弄清各种模式的特点。
4. 掌握NaCl对钻井液流变性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1. 旋转粘度计工作原理电动机带动外筒旋转时,通过被测液体作用于内筒上的一个转矩,使与扭簧相连的内筒偏转一个角度。
根据牛顿内摩擦定律,一定剪功速率下偏转的角度与液体的粘度成正比。
于是,对液体粘度的测量就转换为内筒的角度测量。
2. 流变曲线类型、意义。
流变曲线是指流速梯度和剪切应力的关系曲线。
根据曲线的形式,它可以分为牛顿型、塑性流型、假塑性流型和膨胀性流型。
为了计算任何剪切速率下的剪切应力,常用的方法是使不同流变模式表示的理想曲线逼近实测流变曲线,这样,只需要确定两个流变参数,就可以绘出钻井液的流变曲线。
牛顿模式反映的牛顿液体,其数学表达式为:宾汉模式反映的是塑性液体,其数学表达式为:指数模式反映的是假塑性流体,其数学表达式为:卡森模式反映的是一种理想液体,其数学表达式为:实际流变曲线与那一种流变模式更吻合,就把实际液体看成那种流型的流体。
三、实验仪器及药品1.仪器ZNN-D6型旋转粘度计、高速搅拌器;2. 药品350ml水、500ml泥浆、NaCl。
四.仪器使用要点1.检查好仪器,要求;①粘度计刻度盘是否对零。
若不对零,可松开固定螺钉调零后再拧紧。
②检查粘度计的同心度。
高速旋转时,外筒不得有偏摆。
③检查高速搅拌机的搅拌轴是否偏摆。
若偏摆,则停止使用。
2.校正旋转粘度计①倒350ml水于泥浆杯中,置于托盘上,上升托盘,使液面与外筒刻度线对齐,拧紧托盘手轮。
②迅速从高速到低速依次测量。
待刻度盘读数(基本)稳定后,分别记录各转速下的读数Ø.要求:Ø600=2.0格,Ø300=1.0格。
化工原理含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理解并掌握化工原理中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通过实验验证理论知识,提高实验技能。
3. 熟悉化工原理实验装置的操作方法,培养动手能力。
4. 学会运用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提高数据处理能力。
二、实验内容本次实验共分为三个部分:流体流动阻力实验、精馏实验和流化床干燥实验。
1. 流体流动阻力实验实验目的:测定流体在圆直等径管内流动时的摩擦系数与雷诺数Re的关系,将测得的~Re曲线与由经验公式描出的曲线比较;测定流体在不同流量流经全开闸阀时的局部阻力系数。
实验原理:流体在管道内流动时,由于摩擦作用,会产生阻力损失。
阻力损失的大小与流体的雷诺数Re、管道的粗糙度、管道直径等因素有关。
实验中通过测量不同流量下的压差,计算出摩擦系数和局部阻力系数。
实验步骤:1. 将水从高位水槽引入光滑管,调节流量,记录压差。
2. 将水从高位水槽引入粗糙管,调节流量,记录压差。
3. 改变流量,重复步骤1和2,得到一系列数据。
4. 根据数据计算摩擦系数和局部阻力系数。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数据绘制~Re曲线和局部阻力系数曲线,与理论公式进行比较,验证了流体流动阻力实验原理的正确性。
2. 精馏实验实验目的:1. 熟悉精馏的工艺流程,掌握精馏实验的操作方法。
2. 了解板式塔的结构,观察塔板上汽-液接触状况。
3. 测定全回流时的全塔效率及单板效率。
4. 测定部分回流时的全塔效率。
5. 测定全塔的浓度分布。
6. 测定塔釜再沸器的沸腾给热系数。
实验原理:精馏是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沸点不同,通过加热使混合物汽化,然后冷凝分离各组分的方法。
精馏塔是精馏操作的核心设备,其结构对精馏效率有很大影响。
实验步骤:1. 将混合物加入精馏塔,开启加热器,调节回流比。
2. 记录塔顶、塔釜及各层塔板的液相和气相温度、压力、流量等数据。
3. 根据数据计算理论塔板数、全塔效率、单板效率等指标。
4. 绘制浓度分布曲线。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数据,计算出了理论塔板数、全塔效率、单板效率等指标,并与理论值进行了比较。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化学原理2 应用物理化学 实验报告 无机电解质的聚沉作用与高分子的絮凝作用+21
无机电解质的聚沉作用与高分子的絮凝作用一、实验目的1.掌握溶胶的聚沉原理与方法;2.验证电解质聚沉的符号和价数法则;3.了解水溶性高分子对溶胶的絮凝作用。
二、实验原理1.无机电解质的聚沉作用溶胶由于失去聚结稳定性进而失去动力稳定性的整个过程叫聚沉。
电解质可以使溶胶发生聚沉。
原因是电解质能使溶胶的§电势下降,且电解质的浓度越高§电势下降幅度越大。
当§电势下降至某一数值时,溶胶就会失去聚结稳定性,进而发生聚沉。
不同电解质对溶胶有不同的聚沉能力,常用聚沉值来表示。
聚沉值是指一定时间内,能使溶胶发生明显聚沉的电解质的最低浓度。
聚沉值越大,电解质对溶胶的聚沉能力越小。
聚沉值的大小与电解质中与溶胶所带电荷符号相反的离子的价数有关。
这种相反符号离子的价数越高,电解质的聚沉能力越大。
叔采-哈迪(SchlZe--Hardy)分别研究了电解质对不同溶胶的聚沉值,并归纳得出了聚沉离子的价数与聚沉值的关系:M+:M2+:M3+=(25~150):(0.5~2):(0.01~0.1)这个规律称为叔采-哈迪规则。
2.相互聚沉现象两种具有相反电荷的溶胶相互混合也能产生聚沉,这种现象称为相互聚沉现象。
通常认为有两种作用机理。
(1)电荷相反的两种胶粒电性中和;(2)一种溶胶是具有相反电荷溶胶的高价反离子。
3.高分子的絮凝作用当高分子的浓度很低时,高分子主要表现为对溶胶的絮凝作用。
絮凝作用是由于高分子对溶胶胶粒的“桥联”作用产生的。
“桥联”理论认为:在高分子浓度很低时,高分子的链可以同时吸附在几个胶体粒子上,通过“架桥”的方式将几个胶粒连在一起,由于高分子链段的旋转和振动,将胶体粒子聚集在一起而产生沉降。
三、仪器与药品1.仪器722分光光度计,20mL具塞试管6支,100mL锥形瓶3个,50mL具塞量筒3个,10mL移液管一只,胶头滴管,吸耳球,秒表等。
2.药品0.01mol/L KCL,0.001mol/L K2SO4,0.001mol/L K3(COO)3C3H4OH,0.025%部分水解聚丙烯氨溶液,Fe(OH)3 溶胶,粘土溶胶。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化学原理2 应用物理化学 实验报告 乳状液的制备、鉴别和破坏+21
乳状液的制备、鉴别和破坏一、实验目的1.制备不同类型的乳状液;2.了解乳状液的一些制备方法;3.熟悉乳状液的一些破坏方法。
二、实验原理乳状液是指一种液体分散在另一种与它不相溶的液体中所形成的分散体系。
乳状液有两种类型,即水包油型(O/W)和油包水型(W/O)。
只有两种不相溶的液体是不能形成稳定乳状液的,要形成稳定的乳状液,必须有乳化剂存在,一般的乳化剂大多为表面表面活性剂。
表面表面活性剂主要通过降低表面能、在液珠表面形成保护膜、或使液珠带电来稳定乳状液。
乳化剂也分为两类,即水包油型乳化剂和油包水型乳化剂。
通常,一价金属的脂肪酸皂类(例如油酸钠)由于亲水性大于亲油性,所以,为水包油型乳化剂,而两价或三价脂肪酸皂类(例如油酸镁)由于亲油性大于亲水性,所以是油包水型乳化剂。
两种类型的乳状液可用以下三种方法鉴别:1.稀释法:加一滴乳状液于水中,如果立即散开,即说明乳状液的分散介质为水,故乳状液属水包油型;如不立即散开,即为油包水型。
2.电导法:水相中一般都含有离子,故其导电能力比油相大得多。
当水为分散介质(即连续相)时乳状液的导电能力大;反之,油为连续相,水为分散相,水滴不连续,乳状液导电能力小。
将两个电极插入乳状液,接通直流电源,并串联电流表。
则电流表显著偏转,为水包油型乳状液;若指针几乎不动,为油包水型乳状液。
3.染色法:选择一种仅溶于油但不溶于水或仅溶于水不溶于油的染料(如苏丹Ⅲ为仅溶于油但不溶于水的红色染料)加入乳状液。
若染料溶于分散相,则在乳状液中出现一个个染色的小液滴。
若染料溶于连续相,则乳状液内呈现均匀的染料颜色。
因此,根据染料的分散情况可以判断乳状液的类型。
在工业上常需破坏一些乳状液,常用的破乳方法有:1.加破乳剂法:破乳剂往往是反型乳化剂。
例如,对于由油酸镁做乳化剂的油包水型乳状液,加入适量油酸钠可使乳状液破坏。
因为油酸钠亲水性强,它也能在液面上吸附,形成较厚的水化膜,与油酸镁相对抗,互相降低它们的的乳化作用,使乳状液稳定性降低而被破坏。
000.化工原理实验——实验教材电子版
化工原理实验主编刘焕荣张会敏等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化学工程学院序言化工原理实验是化工原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掌握化工原理课堂所学知识起着重要作用。
基本实验包括流体阻力的测定、流量计孔流系数的测定、离心泵性能的测定、过滤实验、传热实验、吸收实验、精馏实验和干燥实验共8个实验,分别反映了质量传递、热量传递、能量传递等规律。
另外在基本实验的基础上我们又安排了5个演示实验和2个开放实验,供学生选做。
化工原理实验对于应用化学、化工类专业的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实际动手能力是非常必要的,也将为未来的科学研究及实际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书是以天津大学化工基础实验中心研制的数字化化工原理实验设备为基础制定的,可供应化、化工类各专业学生的化工原理实验课使用。
本书绪论、第一、二章由张会敏执笔,第四、五、六章由刘焕荣执笔,第三章由张会敏、姚媛媛、陈艳红、韩东敏、刘焕荣共同执笔。
全书的整理工作由刘焕荣完成。
由于编者知识水平有限,书中欠妥之处一定不少,恳请同行及使用者指正,以助日后修改。
编者2015年12月目录绪论 (1)第一章化工原理实验室安全规则 (3)第二章实验数据误差分析和数据处理 (5)第一节实验数据的误差分析 (5)第二节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 (9)第三节误差分析理论基础 (10)第四节实验数据处理的几种方法 (13)第三章化工原理基本实验 (15)实验一流体阻力的测定 (15)实验二流量计孔流系数的测定 (18)实验三离心泵性能的测定 (23)实验四过滤实验 (27)实验五传热实验 (30)实验六吸收实验 (35)实验七精馏实验 (40)实验八干燥实验 (45)第四章化工原理演示实验 (48)实验一流体的流动状态 (48)实验二机械能的相互转化实验 (51)实验三液-液萃取实验 (52)实验四板式塔实验 (54)实验五旋风分离器 (56)第五章化工原理开放实验 (57)实验一局部阻力系数的测定 (57)实验二汽、液相负荷对塔板效率的影响 (59)第六章实验数据的计算机处理 (60)绪论一、化工原理实验的意义和目的化工原理是以石油加工和化学工业生产过程中单元操作过程及设备为研究对象,紧密联系生产实际的化学工程学科的主干课程,是石油加工和化学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化学原理2 应用物理化学 实验报告 表面张力测定-最大压差法+21
表面张力测定——最大压差法一、实验目的1.掌握最大压差法测定表面张力的原理及方法;2.测定正丁醇水溶液的表面张力,了解表面张力的概念及影响因素; 3.学习Gibbs 公式及其应用。
二、实验原理由于净吸引力的作用,处于液体表面的分子倾向于到液体内部来,因此液体表面倾向于收缩。
要扩大表面,就要把内部分子移到表面上来,这就要克服净吸引力作功,所作的功转化为表面分子的位能,所以表面分子总比内部分子多具一定的能量。
这多具有的能量叫表面能。
单位表面具有的表面能就叫表面张力。
在一定温度、压力下纯液体的表面张力是定值。
但在纯液体中加入溶质,表面张力就会发生变化。
若溶质使液体的表面张力升高,则溶质在溶液相表面层的浓度小于在溶液相内部的浓度;若溶质使液体的表面张力降低,则溶质在溶液相表面层的浓度大于在溶液相内部的浓度。
这种溶质在溶液相表面的浓度和相内部的浓度不同的现象叫吸附。
在一定的温度、压力下,溶质的表面吸附量与溶液的浓度、溶液的表面张力之间的关系,可用吉布斯(Gibbs )吸附等温式表示:-σΓ=c d RT dc式中Γ-吸附量(mol/L );c -吸附质在溶液内部的浓度(mol/L); σ-表面张力(N/m )R -通用气体常数(N.m/K.mol ) T -绝对温度(K )。
若0σ<d dc ,溶质为正吸附;若0σ>d dc ,溶质为负吸附。
通过实验若能测出表面张力与溶质浓度的关系,则可作出-c 曲线,并在此曲线上任取若干个点作曲线的 切线,这些曲线的斜率即为浓度对应的σd dc ,将此值代入公式可求出在此浓度时的溶质吸附量。
测定液体表面张力的方法有许多种。
本实验采用最大压差法,测定装置如图所示图1 表面张力测定装置1-精密数字压力计;2-胶皮管;3-自来水;4-滴液漏斗;5-烧杯;6-铁架台;7-外套管;8-毛细管;9-待测液测定时,将分液漏的活塞打开,使瓶内压力降低,气泡即可通过毛细管(要求它的尖嘴刚刚与液面接触)。
化学原理Ⅱ试验讲义-石油工程试验教学中心-中国石油
《化学原理化学原理((Ⅱ》)》实验实验实验讲义讲义吕开河 王增宝 于连香 编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实验教学中心2011年6月目录前言 (1)第一章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及基本技术 (3)一、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规范 (3)1、玻璃器皿的洗涤 (3)2、玻璃器皿的干燥 (3)3、电子分析天平的使用 (3)4、移液管和容量瓶的使用 (3)5、移液管和锥形瓶的使用 (3)6、酸式滴定管的使用 (4)7、碱式滴定管的使用 (4)二、滴定管及滴定操作 (4)1、滴定管的分类 (4)2、滴定管使用前的准备 (5)3.滴定管的使用及滴定操作 (6)三、移液管、吸量管及其使用 (8)1、移液管和吸量管 (8)2、洗涤 (8)3、移取溶液 (8)第二章基础性实验 (10)实验一三组分体系相图的制备 (10)实验二最大压差法测表面张力 (13)实验三溶胶的制备和电泳 (18)实验四无机电解质的聚沉作用与高分子的絮凝作用 (23)实验五乳状液的制备、鉴别和破坏 (27)实验六聚丙烯酰胺的合成与水解 (31)实验七聚合物分子量的测定---粘度法 (33)第三章综合及设计性实验 (38)实验八原油/水界面张力测定(滴体积法) (38)实验九聚合物综合性能评价 (40)第四章创新性实验 (42)实验十绿色环保型三组分体系的实验研究 (42)第五章附录 (43)附录一苯-水的相互溶解度 (43)附录二不同温度下时水的密度、粘度及表面张力 (44)附录三某些液体的密度 (45)附录四不同温度时某些液体的表面张力 (46)附录五彼此相互饱和时两种液体的界面张力 (47)附录六不同温度时水的介电常数 (48)附录七722型分光光度计 (49)附录八开放实验室管理系统使用说明 (53)前言一.化学原理(Ⅱ)实验的目的化学原理(Ⅱ)实验是化学原理(Ⅱ)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目的有以下四点:1.了解化学原理(Ⅱ)的研究方法,学习化学原理(Ⅱ)中的某些实验技能,培养根据所学原理设计实验、选择和使用仪器的能力;2.训练观察现象、正确记录和处理实验数据、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3.验证化学原理(Ⅱ)主要理论的正确性,巩固和加深对这些理论的理解;4.培养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严格细致的工作作风。
中国石油大学化工原理萃取
S
39
三、三元物系的相平衡关系-作法P1
溶解度曲线(以 B 、 S 部分互溶): 溶解度曲线(以 B 、 S 部分互溶):
A
在纯组分B中加S使其溶 解(d1),S加到一定数量 后,到达R点时,溶液由透明 变混浊,即S在B中达到饱 和,出现两相,R点称为分层 点(混溶点), 继续加S,则 到达E点又重新透明, E点亦 称为分层点(混溶点) 。
34
二、物料衡算与杠杆定律
3.杠杆定律的推导 3.杠杆定律的推导
物料衡算: 总:U+V=M A: UyA+VxA=MzA S: UyS+VxS=MzS
U z A x A xS z S V y A z A zS yS
y A z A z A xA z S y S xS z S
10
三、萃取过程特点-完全不互溶概念
完全不互溶特点: 完全不互溶特点:
(B和S)
⑴ 仅有组分A富集到E相,E相由A+S组成,脱SE后得到A ⑵ 组分B全部富集到R相,R相由A+B组成,分离A后得到B ⑶ 同单组分吸收过程一样,E、R相都是二元混合物
11
三、萃取过程特点-完全不互溶物平
浓度表示与吸收接近: 浓度表示与吸收接近:
A
P R4 R3 R2 R1
E4
E3 E2 E1
S
B
已知共轭相中任一相的组成,可利用辅助线得出另一相的组成。
45
三、三元物系的相平衡关系-辅助曲线
辅助曲线 辅助曲线 Auxiliary Auxiliary curve curve
A
方法二: 分别从E1、E2、E3、E4点引 AB平行线,与分别从R1、 R2、R3、R4点引出的AS平 行线相交,连结各交点得辅 助曲线。 辅助曲线延长线与溶解度曲 B 线的交点即为临界混溶点P。
中国石油大学化工原理萃取5
35
3.用纯溶剂S对A、B混合液进行单级(理论)萃取,当 萃取剂用量增加时(进料量和组成均保持不变)所获得 的萃取液组成变化是( D )。 A 增加 B 减少 C不变 D变化趋势不确定
4.单级(理论)萃取中,在维持进料组成和萃取 相浓度不变的条件下,若用含有少量溶质的萃 取剂代替纯溶剂所得萃余相浓度将( C )。 A 增加 B 减少 C不变 D不一定
13
X F Y2 代入上式,得 X1 1 1
第3级的萃余相组成X3为
X F Y4 (1 1 1 2 ) X3 1 1 1 2 1 2 3
依次类推,直至第N级(最末一级)的萃余相组成XN为
XN X F Y0 (1 1 1 2 1 2 N 1 ) 1 1 1 2 1 2 N
B Yi X i-X i-1 S
Y1
N
E1 E2 E3 E4
E
X lg ( F ) XN N lg (1 )
Y
XN XF
1
Y2 Y3 Y4
0
X4 X3 X2 X
X1
XF
多级逆流萃取过程
1.流程
多级逆流萃取操作线
F E1 R 1 E 2 R i -1 E i R n S
25
逐级接触式萃取设备 筛板塔
液滴夹带 不设出口堰
26
连续接触式萃取设备
优点: 结构简单,投资小 缺点: 效率低、轴向返混
27
连续接触式萃取设备 脉动萃取塔 往复(振动)筛板塔 转盘萃取塔
28
二、连续逆流萃取的流程与计算
1、连续逆流萃取的流程
29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化学原理2 应用物理化学 实验报告 溶胶的制备与电泳+21
溶胶的制备与电泳一、实验目的1.学会溶胶制备的基本原理,并掌握溶胶制备的主要方法。
2.利用界面电泳法测定AgI溶胶的电动电位。
二、实验原理溶胶是溶解度极小的固体在液体中高度分散所形成的胶态体系,其颗粒直径变动在范围。
1.溶胶制备要制备出稳定的溶胶一般需满足两个条件:固体分散相的质点大小必须在胶体分度的范围内;固体分散质点在液体介质中要保持分散不聚结,为此,一般需要加稳定剂。
制备溶胶原则上有两种方法:将大块固体分割到胶体分散度的大小,此法称为分散法;使小分子或粒子聚集成胶体大小,此法称为凝聚法。
(1)分散法分散法主要有3种方式,即机械研磨、超声分散和胶溶分散。
①研磨法:常用的设备主要有胶体磨和球磨机等。
胶体磨由两片靠得很近的盘或磨刀,均由坚硬耐磨的合金或碳化硅制成。
当上下两磨盘以高速反向转动时(转速约5000-10000rpm),粗粒子就被磨细。
在机械磨中胶体研磨的效率较高,但一般只能将质点磨细到1um 左右。
②超声分散法;频率高于16000Hz 的声波称为超声波,高频率的超声波传入介质,在介质中产生相同频率的疏密交替,对分散相产生很大的撕碎力,从而达到分散效果。
此法操作简单,效率高,经常用作胶体分散及乳状液制备。
③胶溶法:胶溶法是把暂时聚集在一起的胶体粒子重新分散而成溶胶。
例如,氢氧化铁、氢氧化铝等的沉淀实际上是胶体质点的聚集体,由于制备时缺少稳定剂,故胶体质点聚在一起而沉淀。
此时若加入少量的电解质,胶体质点因吸附离子而带电,沉淀就会在适当的搅拌下重新分散成胶体。
有时质点聚集成沉淀是因为电解质过多,设法洗去过量的电解质也会使沉淀转化成溶胶。
利用这些方法使沉淀转化成溶胶的过程成为胶溶作用。
胶溶作用只能用于新鲜的沉淀。
若沉淀放置过久,小粒经过老化,出现粒子间的连接或变化成大的粒子,就不能利用胶溶作用来达到重新分散的目的。
(2)凝聚法主要有化学反应法及更换介质法,此法的基本原则是形成分子分散的过饱和溶液,控制条件,使形成的不溶物颗粒大小在溶胶分散度内。
【2017年整理】中国石油大学化工原理
用离心泵将蓄水池内的常温水在定态流动条件下送至高位槽,操作状态下的流程如下图所示。
采用φ57×3.5mm 的无缝钢管,在图中水平管路上装有孔径为20mm 的孔板流量计,用角接法安装的U 形管压差计B 测量孔板两侧的压差。
由于工作上的需要,在A-A ’面上又设置了一个开口压差计A ,通过其上R A 的变化掌握A-A ’截面上的压强情况。
两压差计均用汞为指示剂,其中R B =0.47m 。
压差计A 左支管汞面上灌有一小段水(图中未标出),计算是可以忽略这段水柱。
从蓄水池至A-A ’面间的管路长度为100m (包括全部的当量长度在内,下同),由截面A -A ’至高位槽的管路长度为150m 。
水池与高位槽以及高位槽与水平管炉间的相对位置均示于图中,忽略系统中管路的进、出口阻力损失。
已知:水的密度为1000 kg/m 3,粘度为1Cp ,汞的密度为13600kg/m 3;管路可按光滑管处理;孔板流量计的流速可用下式求出:ρPC u ∆=200,C 0=0.60,视为常数。
试求:⑴管路中水的流速u ,m/s ;⑵若离心泵的效率为0.8,求泵的轴功率;⑶已知当截止阀全关时,压差计A 指示剂两液面等高,且与其测压面A -A ’中心线间的垂直距离为0.5m (图中未反映出),求操作条件下压差计A 上的读数R A 。
解:⑴流速:()()sm gRC PC u /466.6100047.0807.9100013600260.022000=⨯⨯-⨯⨯=-=∆=ρρρρ管路中的流速: /s 034.15020466.62200m d d u u =⎪⎭⎫⎝⎛⨯=⎪⎭⎫ ⎝⎛=⑵取水池液面为1-1’截面,高位槽液面为2-2’截面,并以1-1’面为基准水平面,在两截面简列柏努利方程:∑-+++=+++21,2222121122f e H gP g u z H g P g u z ρρ其中:z 1=0,z 2=15m ,P 1=P 2=0(表压),u 1=u 2≈0, 雷诺数: 431017.51011000034.105.0Re ⨯=⨯⨯⨯==-μρdu 应用光滑管的柏拉修斯公式计算λ:021.0)1017.5(3164.0Re 3164.025.0425.0=⨯==λm g u dl Hf 724.5807.92034.105.0250021.022221,=⨯⨯⨯=⋅=∴∑∑-λ 代入柏努利方程: m Hz H f e 724.20724.51521,2=+=+=∑-质量流量:s kg uA W /030.2100005.04034.12=⨯⨯⨯==πρ轴功率: W gH W W W N e e7.5158.0807.9724.20030.2=⨯⨯=⋅=⋅=ηη⑶在A-A ’至2-2’截面间列柏努利方程,以过A-A ’面中心线为基准水平面:∑-+++=++2,2222222A f A A A H gP g u z g P g u z ρρ其中:z A =0,z 2=1m ,P 2=0(表压),u A =u=1.034m/s ,u 2≈0 因忽略了管路中的进、出口阻力损失,而能量与管长成正比,故∑-2,A f H可按比例算出:m llH H A f A f 434.3250150724.521221,2,=⨯=⨯=∑∑∑∑---- 代入上式:表压)(95.42807.92034.1434.31807.910002222,2kPa g u H z g P A A f A =⎪⎪⎭⎫⎝⎛⨯-+⨯⨯=⎪⎪⎭⎫ ⎝⎛-+=∑-ρ(注:若从1-1’列到A-A ’截面,可得到同样的结果)可以看出,P A 为正值,故压差计A 的右支管汞面低于左支管,如图所示。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化学原理2 应用物理化学 实验报告 聚丙烯酰胺的合成与水解+21
聚丙烯酰胺的合成与水解一、实验目的1.熟悉由丙烯酰胺合成聚丙烯酰胺的加聚反应。
2.熟悉聚丙烯酰胺在碱溶液中的水解反应。
二、实验原理聚丙烯酰胺可在过硫酸铵的引发下由丙烯酰胺合成:由于反应过程中无新的低分子物质产生,所以高分子的化学组成与起始单体相同,因此这一合成反应属于加聚反应。
随着加聚反应的进行,分子链增长。
当分子量增长到一定程度时,即可通过分子间的相互纠缠形成网络结构,使溶液的粘度明显增加。
聚丙烯酰胺可以在碱溶液中水解,生成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随着水解反应的进行,有氨放出并产生带负电的链节。
由于带负电的链节相互排斥,使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有较伸直的构象,因而对水的稠化能力增加。
聚丙烯酰胺在钻井和采油中有许多用途。
三、仪器与药品1.仪器恒温水浴,沸水浴,烧杯,量筒,搅拌棒,电子天平。
2.药品丙烯酰胺(化学纯),过硫酸铵(分析纯),氢氧化钠(分析纯)。
四、实验步骤1.丙烯酰胺的加聚反应(1)用台秤称取烧杯和搅拌棒的质量。
然后在烧杯中加入2g丙烯酰胺和18ml 水,配成10%的丙烯酰胺溶液。
(2)在恒温水浴中,将10%丙烯酰胺加热到80℃,然后加入15滴10%过硫酸铵溶液,引发丙烯酰胺加聚。
(3)在加聚过程中,慢慢搅拌,注意观察溶液粘度的变化。
(4)15分钟后,停止加热,产物为聚丙烯酰胺。
2.聚丙烯酰胺的的水解(1)称量制得的聚丙烯酰胺,计算要补充加多少水,可配成5%聚丙烯酰胺的溶液。
(2)在聚丙烯酰胺中加入所需补加的水,用搅拌棒搅拌,观察高分子的溶解情况。
(3)称取20g 5%聚丙烯酰胺溶液(剩下的留作比较)加入2ml 10%氢氧化钠,放入沸水浴中,升温至90℃以上进行水解。
(4)在水解过程中,慢慢搅拌,观察粘度变化,并检查氨气的放出(用湿的广泛pH试纸)。
(5)半小时后,将烧杯从沸水浴中取出,产物为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
(6)称取产物质量,补加蒸发损失的水量,制得5%的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
比较水解前后5%溶液的粘度。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油田化学实验报告 实验七
实验七 堵水剂的制备与性质一、实验目的1. 学会几种堵水剂的制备方法。
2. 掌握几种堵水剂的形成机理及其使用性质。
二、实验原理堵水剂是指从油、水井注入地层,能减少地层产出水的物质。
从油井注入地层的堵水剂称油井堵水剂(或简称堵水剂),从水井注入地层的堵水剂称为调剖剂。
常用的堵水剂有冻胶型堵水剂、凝胶型堵水剂、沉淀型堵水剂和分散体型堵水剂,这些堵水剂的形成机理和使用性质各不相同。
1. 冻胶型堵水剂冻胶(如锆冻胶)是由高分子(如HPAM)溶液转变而来,交联剂(如锆的多核羟桥络离子)可以使高分子间发生交联,形成网络结构,将液体(如水)包在其中,从而使高分子溶液失去流动性,即转变为冻胶。
锆冻胶是油田常用的冻胶型堵水剂。
锆冻胶是由锆的多核羟桥络离子与HPAM 中的羧基发生交联反应而形成的。
体系的pH 值可影响多核羟桥络离子的形成及HPAM 分子中羧基的量,因此,pH 值可影响锆冻胶的成冻时间和冻胶强度。
2. 凝胶型堵水剂凝胶是由溶胶转变而来。
当溶胶由于种种原因(如电解质加入引起溶胶粒子部分失去稳定性而产生有限度聚结)形成网络结构,将液体包在其中,从而使整个体系失去流动性时,即转变为凝胶。
油田堵水中常用的是硅酸凝胶。
硅酸凝胶由硅酸溶胶转化而来,硅酸溶胶由水玻璃(又名硅酸钠,分子式Na2O·mSO2)与活化剂反应生成。
活化剂是指可使水玻璃先变成溶胶而随后又变成凝胶的物质。
盐酸是常用的活化剂,它与水玻璃的反应如下:2222 2 2Na O mSiO HCl H O mSiO NaCl +→+由于制备方法不同,可得两种硅酸溶胶,即酸性硅酸溶胶和碱性硅酸溶胶。
这两种硅酸溶胶都可在一定的条件(如温度、pH 值和硅酸含量)下,在一定时间内胶凝。
评价硅酸凝胶堵水剂常用两个指标,即胶凝时间和凝胶强度。
胶凝时间是指硅酸体系自生成至失去流动性的时间。
凝胶强度是指凝胶单位表面积上所能承受的压力。
3. 沉淀型堵水剂沉淀型堵水剂由两种可反应产生沉淀的物质组成。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化工原理课程设计苯-甲苯精馏塔计算表
2439819.576
冷凝器取热
7346011.29
热损失
224698.2186
总计
11573932.36 总计
11573932.36
Smith
精馏段
HT
hl
Ht-hl
压力
x2
y2
85
112 0.914381597
0.962839392
换算质量分率
xM苯
xM甲苯
0.900536163
hb m
lw·hb
0.033
0.03492192
hd1 m液柱
hd2 m液柱
hd
0.003643121
0.002381125
hp
hw+how
0.068525114
0.060238605
Hd
Ψ
0.134787965
0.5
淹塔条件 Hd/Ψ HT+hw
0.269575931
0.49
提馏段
hb m
lw·hb
开孔率
浮阀数
5.275948937
0.483918285 0.091721563
154.376859
精馏段
塔径D/mm
塔截面积AT/cm2 塔盘间距HT/mm 堰长L
降液管尺寸/mm
1600
20110
450
1056
提馏段
塔径D/mm
塔截面积AT/cm2 塔盘间距HT/mm 堰长L
降液管尺寸/mm
1600
0.979579024
苯密度
甲苯密度 kg/m3
771.3726
772.3939
提馏段液体流量Ls
石油大学化工原理实验1注意要点(学生用)
化工原理实验的数据要求及要点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4届潘宗卫(2014010455)(一)流体流动阻力实验一、介绍这学期遇到的阀门种类及特点.球阀(平行开,垂直关,其局部阻力系数最小)、截止阀(顺关,逆开,其局部阻力系数最大)、闸阀(顺关,逆开)、针形阀、电磁阀、连通阀注:描述阀门时要说明阀的功能名字。
比如11-流量调节阀门(闸阀)二、实验数据要求:光滑管、粗糙管(局部阻力:球阀、截止阀、突然扩大管):电机频率30赫兹;流量从最大至1.0m3/h取8组数据细管(层流管):电机频率15赫兹;压差从0.4kpa~1.5kpa取6组数据(100毫升)局部阻力:扩大管、截止阀、球阀;电机频率30赫兹;流量从最大至1.0m3/h各取3组数据注意:每改变一次流量一定要压差相对稳定后,才能记录数据实验要点:(1)、启动设备的准备工作(关闭流量调节阀门、启动电脑软件进入实验操作画面、改变电机频率为:30赫兹后,用鼠标启动离心泵)(2)、排主管线及测压连接管线内的气体,要知道为啥这样做。
如何排放?解答:先排放主管线:先把泵的出口阀门关闭,改变电机频率30Hz,把流量调节阀门打开,把各个管线的控制阀门打开,然后排气。
2、再排放测压管线气体:关闭主管线出口阀(流量调节阀),打开全部测压管线上的小球阀,压差计的控制阀门,直到测压管线内没有气泡,在关闭测压管线上的所有小球形阀和压差计的控制阀门.排气目的:因为气体可以压缩,影响实验值,主管线影响体积流量和压差。
(3)、要知道测量各个管子及管件的电机频率1.光滑管、粗糙管(局部阻力:球阀、截止阀、突然扩大管):电机频率30赫兹2.细管(层流管):电机频率15赫兹(4)、要知道测量各个管子及管件的压降的变化;阻力系数的变化光滑管、粗糙管(局部阻力:球阀、截止阀、突然扩大管)细管(层流管)压降随着流量的减小而减小。
雷诺数的范围;球阀(平行开,其局部阻力系数最小)、截止阀(顺关,逆开,其局部阻力系数最大)流量有涡轮流量计测量;显示的是顺时流量还是累计流量:流量从最大至1.0m3/h 取8组数据,所以是都是顺时流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工原理实验讲义中国石油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化学工程系二00八年四月目录目录 (2)序言 (1)实验一流体摩擦阻力系数测定 (3)实验二流量计校核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三离心泵特性曲线的测定..............................................................................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四恒压过滤常数的测定..................................................................................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五固体流态化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六空气在圆形直管中对流传热系数的测定 (9)实验七板式精馏塔塔板效率的测定 (14)实验八吸收实验——填料塔吸收传质系数的测定............................................ 错误!未定义书签。
序言一、化工原理实验的特点化工原理实验属于工程实验范畴,它不同于基础课程的实验。
后者面对的是基础科学,采用的方法是理论的、严密的,处理的对象通常是简单的、基本的甚至是理想的,而工程实验面对的是复杂的实际问题和工程问题。
对象不同,实验研究方法也必然不同。
工程实验的困难在于变量多,涉及的物料千变万化,设备大小悬殊,实验工作量之大之难是可想而知的。
因此不能把处理一般物理实验的方法简单地套用于化工原理实验。
数学模型方法和因次分析方法是研究工程问题的两个基本的实验研究方法,因为这两种方法可以成功地使实验研究结果由小见大,由此及彼地应用于大设备的生产设计上。
例如,在因次分析法指导下的实验,可不需要过程的深入理解,不需要采用真实的物料、真实流体或实际的设备尺寸,只需借助模拟物料(如空气、水等)在实验室规模的小设备中,经一些设备性的实验或理性的推断得出过程的因素,从而加以归纳和概括成经验方程。
这种因次分析法指导下的实验研究方法,是解决难于作出数学描述的复杂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
数学模型方法是在对过程有比较深入认识的基础上,将过程进行概括,得到简单而不失真的物理模型,然后进行数学上的描述。
这种研究方法同样可以具备以小见大,由此及彼的功能(因次分析法指导下的实验方法和数学模型方法反映了工程实验和基础实验的主要区别)。
化工原理实验的另一目的是理论联系实际。
化工过程由很多单元过程和设备所组成,学生应该运用理论去指导并且能够独立进行化工单元的操作,应能在现有设备中完成指定的任务,并预测某些参数的变化对过程的影响。
二、基本要求1、实验研究方法及数据处理1)掌握处理化学工程问题的两种基本实验研究方法。
一种是经验的方法,即应用因次分析法进行实验的规划;另一种是半经验半理论的方法或数学模型方法,掌握如何规划实验,去检验模型的有效性、模型参数的估值的可靠性。
2)掌握最基本的经验参数和模型参数的估值方法——最小二乘法。
3)对于特定的工程问题,在缺乏数据的情况下,学会如何组织实验以及取得必要的设计数据。
2、熟悉化工数据的基本测试技术其中包括操作参数(例如流量、温度、压强等)和设备特性参数(例如阻力参数、传热系数、传质系数等)、特性曲线的测试方法。
3、熟悉并掌握化工中典型设备的操作了解影响设备操作的参数,能预测某些参数的变化对设备操作的影响,并能在现有设备中通过调整操作参数以完成指定的工艺要求。
三、实验课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通过实验课的教学应让学生掌握工程实验的全过程,此过程应包括:1)实验前的准备;2)进行实验操作;3)正确记录和处理实验数据;4)撰写实验报告。
以上四个方面是实验课的主要环节,认为实验课就是单纯进行实验“操作”的观点应该改变。
为使学生对于实验有严肃的态度,严格的要求和严密的作风,我们推荐典型的实验程序如下:1)认真阅读实验指导书和有关参考资料,了解实验目的和要求;2)进行实验室现场预习。
了解实验装置,摸清实验流程、测试点、操作控制点,此外还需了解所使用的检测仪器、仪表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3)预先组织好实验小组,实验小组讨论并拟订实验方案,预先作好分工,并写出实验的预习报告,预习报告的内容应包括:①实验目的和内容;②实验的基本原理及方案;③实验装置及流程图;④实验操作步骤及实验数据的布点;⑤设计原始数据的记录表格。
预习报告应在实验前交给实验指导教师审阅,获准后学生方能参加实验。
进行实验操作,要求认真细致地记录实验原始数据。
操作中应能进行理论联系实际的思考。
实验数据的处理:重复计算过程可以采用表格化的方式表达;具体计算过程需要有一组手算的计算示例,鼓励使用现代化方法进行实验数据处理。
撰写实验报告。
撰写实验报告是实验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应避免单纯填写表格的方式,而应由学生自行撰写成文,内容大致包括:1)实验目的和原理;2)实验装置简介;3)实验数据记录及数据处理;4)实验结果及讨论。
四、学生实验守则1、遵守纪律不迟到不早退,在实验室内保持安静,不大声谈笑,遵守实验室的一切规章制度,听从教师指导。
2、实验前要认真预习,作好预习报告,经教师提问通过后,方可准予参加实验。
3、实验时要严格遵守仪器、设备、电路的操作规程不得擅自变更,操作前须经教师检查同意后方可接通电路和开车,操作中仔细观察,如实记录现象和数据。
仪器设备发生故障严禁擅自处理,应立即报告教师。
4、实验后根据原始记录,处理数据、分析问题并及时作好实验报告。
5、爱护仪器、注意安全,水、电、煤气及药品要节约使用。
6、保持实验室整洁,废品、废物丢入垃圾箱内。
7、实验完毕记录数据须经教师审查签字,做好清洁工作,恢复仪器设备原状,关好门窗,检查水、电及气源是否关好后,方可离开实验室。
实验一 流体摩擦阻力系数测定一、实验目的及任务1、学习流体在管道内摩擦阻力f P ∆及摩擦阻力系数λ的测定方法;2、确定摩擦阻力系数λ与雷诺数Re 和相对粗糙度d ε之间的关系;3、在双对数坐标纸上绘出λ~Re 曲线并与莫迪图进行比较;4、测定局部(阀门)阻力系数ζ。
二、实验基本原理由于有粘性和涡流的影响,流体流动时会产生流动阻力。
其大小与管子的长度、直径、流体流速和管道摩擦阻力系数有关。
本实验分为直管摩擦系数λ和局部(阀门)阻力系数ζ两种情况。
1、直管摩擦系数与雷诺数Re 的测定直管的摩擦阻力系数是雷诺数和相对粗糙度的函数,即)/(Re,d f ελ=,对一定的相对粗糙度而言,(Re)f =λ。
流体在一定长度等直径的水平圆管内流动时,其管路阻力引起的能量损失为:ρρff P P P h ∆=-=21 (1-1)又因为摩擦阻力系数与阻力损失之间有如下关系(范宁公式)22u d l h fP f λρ==∆ (1-2) 整理(1-1)(1-2)两式得22u P l d f∆⋅⋅=ρλ (1-3) μρ⋅⋅=u d Re (1-4)式中:-d 管径,m ;-∆f P 直管阻力引起的压强降,Pa ; -l 管长,m ;-u 流速,m / s ; -ρ流体的密度,kg / m 3;-μ流体的粘度,N ·s / m 2。
在实验装置中,直管段管长l 和管径d 都已固定。
若水温一定,则水的密度ρ和粘度μ也是定值。
所以本实验实质上是测定直管段流体阻力引起的压强降f P ∆与流速u (流量V )之间的关系。
根据实验数据和式(1-3)可计算出不同流速下的直管摩擦系数λ,用式(1-4)计算对应的Re ,从而整理出直管摩擦系数和雷诺数的关系,绘出λ与Re 的关系曲线。
2、局部(阀门)阻力系数ζ的测定22'u P h ff ζρ=∆=' (1-5) 2'2u P f∆⋅⎪⎪⎭⎫ ⎝⎛=ρζ (1-6)式中:-ζ局部阻力系数,无因次; -∆'f P 局部阻力引起的压强降,Pa ;-'f h 局部阻力引起的能量损失,J /kg 。
图1-1 局部阻力测量取压口布置图局部阻力引起的压强降'f P ∆ 可用下面的方法测量:在一条各处直径相等的直管段上,安装待测局部阻力的阀门,在其上、下游开两对测压口a-a ’和b-b ',见图1-1,使ab =bc ; a 'b '=b 'c ' 则 △P f ,a b =△P f ,bc ; △P f ,a 'b '= △P f ,b 'c ' 在a~a '之间列柏努利方程式:P a -P a ' =2△P f ,a b +2△P f ,a 'b '+△P'f (1-7)在b~b '之间列柏努利方程式:P b -P b ' = △P f ,bc +△P f ,b 'c '+△P 'f = △P f ,a b +△P f ,a 'b '+△P 'f (1-8)联立式(1-7)和(1-8),则:'f P =2(P b -P b ')-(P a -P a ')为了实验方便,称(P b -P b ')为近点压差,称(P a -P a ')为远点压差。
用差压传感器来测量。
三、实验装置及流程实验流程示意图见图1-2。
水泵2将储水槽1中的水抽出,送入实验系统,首先经流量调节阀14、玻璃转子流量计15、16测量流量,然后送入被测直管段测量流体在光滑管或粗糙管的流动阻力;或经阀门10测量局部阻力后回到储水槽,水循环使用。
被测直管段流体流动阻力△p 可根据其数值大小分别采用变送器12或空气-水倒置∪型管22来测量。
图1-2 流动阻力实验流程示意图1-水箱;2-离心泵;3、4-放水阀;5、13-缓冲罐;6-局部阻力近端测压阀;7、15-局部阻力远端测压阀;8、20-粗糙管测压阀;9、19-光滑管测压阀;10-局部阻力管阀; 11-U 型管进水阀;12-压力传感器;14-流量调节阀; 15、16-水转子流量计;17-光滑管阀; 18-粗糙管阀;21-倒置U 型管放空阀;22-倒置U 型管;23-水箱放水阀;24-管线放水阀;25-压差表;26-温度表;27-泵开关;28-总电源开关本实验共有8套实验设备,其主要技术数据如下:被测光滑直管段:2. 被测粗糙直管段:管径d—0.010m;管长L—1.70m;材料—不锈钢管3.被测局部阻力直管段:管径d—0.015m;管长L—1.2m;材料—不锈钢管4.压力传感器:型号:LXWY 测量范围:200 KPa5 .直流数字电压表:型号:PZ139 测量范围:0 ~200 KPa6.离心泵:型号:WB70/055 流量:8 m3/h 扬程:12 m 电机功率:550 W7. 玻璃转子流量计:四、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1、实验步骤向储水槽内注水,直到水满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