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囚绿记学案语文九级上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囚绿记

[学习目标导航]学习提示

1、知识目标:熟读课文,体会象征手法的特点。

2、能力目标:学习作者将“绿”拟人化,来表情达本文语言优美隽永,借物意的写作手法。抒情,托物言志,我们要

3、情感目标:把握作者寄托于绿的丰富的情感内涵:结合背景,在熟读的基础

①对“绿”永不于屈服黑暗的精神的赞美;②对忠贞上认真体会其中的情志。不渝的民族气节的赞颂;③对破坏和毁灭生命的侵略

者的愤慨。

[背景知识互动]知识积累

一、写作背景解题

《囚绿记》写于抗战前期“祖国蒙受极大耻辱的本文借“囚绿”的故事,时候”,作者当时正在沦为孤岛的上海,由此他怀念赞美“永不屈服于黑暗”起一年前暂住北京时的一树长春藤。这长春藤被自己的精神,歌颂忠贞不渝的牵进迎窗的案头,然而“囚进”的绿藤,尖端仍朝着民族,也是作者期望的祖窗外的阳光,颜色一天天变得萎黄,枝条也细瘦起来。国山河,早日摆脱黑暗统直至抗战爆发,作者被迫南归,才将这个永不屈服于治,重获光明自由的内心黑暗的“囚人”释放,并祝福它繁茂苍绿。这篇散文情感诉之于外象。

写的是“囚绿”的故事,实际上含不尽之意自在言外。

二、作家作品识记要点

陆蠡(1908—1942),原名陆圣泉,浙江省天台陆蠡,现代散文家,县人。1931年毕业于上海国立劳动大学。先后担任翻译家。作品有散文诗和过泉州平民中学教师、文化生活岀版社编辑,并创办散文集《海星》《竹刀》《少年读物》半月刊。1942年4月被日本宪兵队逮《囚绿记》。

捕,大义凛然,宁死不屈,惨遭杀害。1983年4月

批准他为革命烈士。

陆蠡是一位勤奋且有才华的散文家。他的散文不

仅内容厚重,充满激越的思想锋芒,而且艺术上独具

一格。岀版的散文和散文诗集《海星》《竹刀》《囚绿

记》。

三、重点字词字词巩固

1、字音1、注意形近字

摺叠(zh e)瞥(pi e)揠(y d)苗助长卩揠(y a)

蕈(xun)菌涸(h e)辙§ 偃(y a n)

2、字形1堰(y a n)

涸辙葱茏攀缘2、注意多音词

3、词义脉(m d )络

揠苗助长: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脉脉(m o)

反而坏事。也说拔苗助长。3、不同的写法淅沥:象声词,形容轻微的风声、雨声、落叶声等。攀缘=攀援

婆娑:盘旋(多指舞蹈)。摺叠=折叠

葱茏:(草木)青翠茂盛。

猗郁:茂盛的样子。

[教材优化全析]整合感悟

一、结构内容结构网络

第一部分(第1段),弓1发回忆,点明故事发生用语甚少,

的时间一一去年夏间。回忆往事,放飞幽远的思绪却意味深长。

第二部分(第2 - 13段),忆述北京与“绿”相

处的日子,抒发自己对“绿”的无限爱意。择绿一恋绿—这一部分是文章的主体部分,行文线索大致可概

括为:择绿恋绿囚绿放绿。囚纟绿—放绿

2、3、4段为第一层:择绿

第2-3段写小屋概况。第2段写小屋的低矮、

狭小、潮湿、简陋。第3段指岀小屋的窗朝东,早晨

阳光就照进屋里,炎热可畏。

这样一间毫无优点可言小屋,我为什么还“怀着小屋

喜悦而满足的心情占有它"呢?

第4段点明我选择小屋是因为它的圆窗外面长(低矮狭小潮湿简陋)着常春藤,我喜欢绿色。我喜欢第5、6、7段为第二层:恋绿。「 1 -

第5段写绿是生命、希望、慰安、快乐的象征,常春藤

故而“疲累于灰暗的都市的天空和黄漠的平原" 的我,(绿色)

喜欢绿色,依恋绿色。

在表达这种依恋之情时,作者使用了极生动形

象,具有极强表现力的比喻:“我怀念着绿色,如同

涸辙的鱼盼等着雨水。"如此焦渴,如此依恋,当一绿叶

片“绿影"映入眼帘时,还有什么力量能阻止作者对

它的占有呢?小屋的低矮、狭小、潮湿、简陋、炎热孤独陌生困倦不快

等等一切又算得了什么呢?

因此,一搬进小屋作者便将小台子移置窗下,面11

朝小窗和绿叶对语,而将孤独、陌生、困倦、不快等抛到九霄云外

抛到了九霄云外.他说:“我望着这小圆洞,绿叶和我

对语。我了解自然无声的语言,正如它了解我的语言

一样。"这里作者将绿叶拟人化,抒写细腻、温婉的

依恋之情。

第6段作者继续强化这种依恋、喜爱之情。

对绿叶的情感不仅历久不衰,反而久而弥笃,那

种喜悦,就如同“越渡沙漠者望见绿洲”,“航海的冒强化依恋之情。

险家望见海面飘来花草的茎叶”,这一比喻贴切感人。(比喻手法)

的确,人应该在自然中生长,人的心灵应该在自然中

自由放飞,而“绿色"恰是自然颜色中最具生命意义

的色调。在这里我们不难体会到作者对人类自身使命

的表视,对自然生命的热爱。

第7段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写自己观赏常春藤

的生长。看它柔软的卷须伸开,然后攀缘;看它的嫩

叶舒展开,然后变青、变老……作者希望“它长得快,细赏绿藤

长得茂绿”。就连下雨时,作者都候在它身旁,听“它

淅沥的声音",看它“婆娑的摆舞",这里作者笔下的突岀喜爱依恋

常春藤,既像是一个让人呵护备至的孩子,又像是一(拟人手法)

个娇美小姑娘,使人怜爱不舍。

第8 - 11段为第三层:囚绿

第8段写作者将绿藤的柔条牵进屋子,以使自己和它更接近、更亲密。作者说:“我拿绿色来装饰我这简陋的房间,装饰我过于的抑郁的心情。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我要借绿色来比喻猗郁的年华。”有了“绿色”便有了快乐,便有了爱和幸福,也便有了活力四射的青春年华。在作者心里绿就是如此重要,世界上一切最美好的东西都蕴含在这绿意葱茏中。

第9段作者又以从前住在乡下时,舍不得剪除床下茁岀的芽苗、蕈菌的故事来印证、表现自己对绿色、对生命的珍视。

第10段写“绿”永远执着向阳的精神,突岀其不屈。

第11段写绿藤枝叶的颜色由青苍变成嫩黄,枝条细瘦、娇弱,字里行间蕴含着对藤枝受戕害的痛惜和愤懑情感。文中写道:“我渐渐不能原谅我自己的过失,把天空底下的植物移锁到暗黑的室内;我渐渐为这一病损的枝叶可怜,虽则我恼怒它的固执,无亲热,我仍旧不放走它。魔念在我心中生长。”其实在当时“魔念在心中生长”,把天空下的生命移锁到暗室到中的何止我呢?这些破坏和毁灭生命的刽子手,我们诅咒他!

第12、13段为第四层:放绿。

作者本打算七月尾回南时放“绿囚”岀牢,但由于卢沟桥事变,七月中旬便“珍重地开释了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并祝它繁茂苍绿。

因为文章所述之事发生在芦沟桥事变时,地点又是烽烟四逼中的旧都,这就很自然地使读者联想到,这“永远向着阳光生长”,“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常春

藤,正是我们多灾多难而又坚韧不拔的民族的象征,到作者祝福它“繁茂苍绿”中所包含的民族光明前景的祝愿和信念。

因为文章所述之事发生在芦沟桥事变时,地点又是烽烟四逼中的旧都,这就很自然地使读者联想、体

味到,这“永远向着阳光生长”,“永不屈服于黑暗” 的常春藤,正是我们多灾多难而又坚韧不拔的民族的象征,体味到作者祝福它“繁茂苍绿"中所包含的对民族光明前景的祝愿和信念。

第三部分(第14 段),写作者对北京的圆窗和绿

友的怀念思绿。

文章第1段说“这是去年夏间的事情",本段说“离开北平一年了” ,首尾互应,结构严谨。

综观全文,文章写作者在上海“孤岛”时期,怀念北京的生活:窗外充满生机的常春藤让作者无比依恋,于是由于恋绿而将它从窗外牵进潮湿的房间,搭在迎窗的案头,囚系住它,引为“绿友" ,一“装饰

厂快乐

绿爱

是Y 幸福

-美好年华

牵绿于屋内

插叙故事,

表现对生命的珍视

向阳、不屈

(拟人手法)

绿藤变黄变弱

(拟人手法)

常春藤

多灾多难而又坚韧不拔的民族的象征

祝它繁茂苍绿

思绿

(首尾互应,结构严

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