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戊戌变法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戊戌变法教案
【篇一:八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戊戌变法教案新人教
版】
第7课戊戌变法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了解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戊戌政变和戊戌六君子等历史基础知识。结合课文、材料、图片,分析维新变法运动发生的社会原因、政治原因以及经济原因。能够解释维新变法人士的进步立场,激发其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
教学重点:公车上书和维新变法运动的展开、百日维新
教学难点:百日维新的历史意义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流程
复习提问:洋务运动的结果怎样?这说明了什么?
导入新课:洋务运动的失败,促使中国一些先进知识分子认识到,要救国家于危难之中,不仅要学习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和练兵方法,更重要的是要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于是,他们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
学习目标:
1、了解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戊戌政变和戊戌六君子等历史基础知识。
2、分析戊戌变法运动发生的社会原因、政治原因及经济原因。
自学指导:
1、公车上书的原因是什么?
2、公车上书的时间、要求、带头人,以及对中国的影响。
3、维新派在公车上书后,有哪些主要活动?
4、戊戌变法的时间。
5、变法法令的内容。
6、变法期间,遭到了哪些人的反对?
7、变法结果如何?
新课学习:
1、请学生依次回答自学指导中的问题。
2、解释公车的含义。
3、出示资料:思考:“拒和”指的是什么?变法指的又是什么?
结论:“拒和”指拒绝在《马关条约》上签字;“变法”指改变封建君
主专制为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4、介绍什么是君主立宪制,分析君主立宪制与封建君主专制的区别。
5、对比:洋务派和维新派的区别。
结论:维新派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洋务
派主张学习西方的生产技术和练兵方法,维护封建统治。
6、材料:在公车上书中,康有为写了一份万言书,阐述变法的迫切
性和变法措施,这份上书没有送到皇帝手里,但全文辗转传诵,风
行一时。上海、广州等地还特地刊印《公车上书记》,广泛宣传。
各省举人回到本省后,也多次传播了这些言论。扩大了变法思想的
影响。思考:这些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结论:公车上书揭开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7、思考:维新派为进一步宣传变法,开展了哪些活动?
8、过渡:维新派宣传变法的时候,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出
示《时局图》)。民族危机更加严重,在这种情况下,刚刚亲征的
光绪帝任用康有为、梁启超变法。
9、提问:变法的时间、法令的内容。
课堂小结:根据板书总结
课堂练习
原因:。
序幕:时间:;发起人:、。戊结果:
戌意义:。变维新派活动:创办报刊,如《》;兴办团体,如。
法时间:
内容:政治上:;经济上:。
文化上:;思想上:。军事上:。性质:。结果:失败:标志:。戊戌六君子:等。意义:。板书设计:
公车上书1、创办报刊戊戌变法顽固派发动政变
2、组织强学会
时间:1985
原因:《马关条约》签订
内容:变法、拒和
意义:揭开序幕
教学后记:
在谈感受的时候,启发的不够。
【篇二:八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戊戌变法教案2 新人
教版】
第7课戊戌变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识记公车上书的时间、戊戌变法的时间及内容、戊戌变法的主要代表;知道维新派创办的政治团体强学会和主要刊物《万国公报》;
理解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及历史意义。过程与方法:
结合课文,利用新闻报道、文件奏折、宣传画照片等各种历史资料
培养学生的历史想象力和分析力,能从中找出维新变法的相关信息,从而加深学生们对戊戌变法的理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维新人士变法图强的斗争意识和义无反顾的英勇气概;学习维
新人士的进步立场,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
史责任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戊戌变法能从一种理论成为一场
重大革新运动,其背后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历史事件是历史要求
的直接表现。
教学难点:(一)百日维新,它是这次变法的最高峰,是维新思想的一次重要尝试,尽管这些措施带有不少的局限,但这表明维新思想家
们已经认识到封建统治的危机,并在积极谋划中国的出路。
(二)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戊戌变法作为资本主义方案的一次尝试,虽告失败,但它体现出的进步性、启蒙性和爱国性,对后来的
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结局使光绪皇帝蒙受到难以承受的耻辱与刺激。他痛感国事危艰、
危亡在即,“若不变法图强,社稷难资保守。”朝臣和士大夫纷纷上
折条陈反对议和,朝霞林院侍读奎华等一百五十五人联名上书认为“日本提出的赔款、割地的各条款是‘五洲所未有之奇闻,三千年所无
之变局’如照此签约,后果必然是‘法人窥粤,英人窥滇,俄人西窥新疆,东窥三省(奉天、吉林、黑龙江)四夷入侵,各示所欲’”。张之
洞和易顺鼎的奏折指出,“如批准条约,不仅台湾人民反抗闹事,各
省军民也‘必致痛哭深怨,断不甘心。’结果会弄得‘民穷财尽,国防解体,海军无归宿,陆军无利器,‘各国侵凌,商人嗟怨,外患迭至,
内变将出’,‘地险商利,饷力兵权,一朝夺尽神人共愤。’‘行见奉(天)、锦(州)、登(州)、(蓬)莱一带不复立锥,江浙粤各疆,不复能安忱,海口、海面,皆非我有,饷械无济,而海运即穷;战争无能布置而海防又立穷。中国将来必无可办之洋务。’”)生:(思考、回答)
师:现在我们做一个假设:我们都生活于19世纪末这个动荡的年代,我们都是热爱祖国、关心中国前途命运的知识分子、爱国青年,你
如何看待当前的时局?如何拯救中华民族于水火之中?谈一谈你的看法、想法。模拟:请一位学生做记者现场采访2—3位当时人士。学生的回答可能有多种:
①有的认为必须改革。
②有的认为要发展科学技术,走资本主义道路。
③有的认为必须实行革命等。
师:和大家一样,当时中国的各界人士为挽救民族危亡进行了不同
方式不同形式的探索,今天我们就介绍当时最著名的资产阶级改良
运动—戊戌变法。
第七课戊戌变法(注意戊戌的写法)
一、公车上书
师:请同学们翻开书,看课本29页大字部分,对其中不理解的字词加以勾画,并组建学习小组讨论引发公车上书的原因、领导者、意义。
生:(阅读教材,对重要的年代、人名、地名等做出醒目的阅读标记,先按小组交流个人看法,取得初步的一致意见后,抽2—3个小
组的代表在全班交流,接着转入探究性学习。
1、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公车”(应试举人)要求拒签《马关条约》?(提示学生从条约危害性和“公车”爱国情感方面分析)
2、为什么人们还同时要求变法?(提示学生从帝国主义的侵略、清
政府的内部矛盾、人民起义、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要求等方面
进行思考)
生:回答
师:中华民族具有优良的爱国传统,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紧急关头,民族的精英分子总会登高一呼,力图扭转颓势。所以,洋务运
动刚刚失败,“公车上书”就接踵而至,它冲破了长期以来的沉闷局面,造就了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运动的领袖人物,拉开了戊戌变
法运动的序幕。虽然公车上书最终失败,但我们能通过这件史实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