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八年级上册光现象实验专题练习(解析版)

合集下载

第四章+光现象+专题++8.+光现象实验专训+课件+2024-2025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四章+光现象+专题++8.+光现象实验专训+课件+2024-2025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3)移动激光笔,使入射光线绕入射点O沿逆时针方向移动,可观察到反射 光线沿____顺____时针方向转动。
(4)实验中,小明测量了一组反射角和入射角(如图甲中标记),若要得出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结论,请写出接下来的操作: __多__次__改__变__入__射__角__大__小__,__用__量__角__器__测__量___ __并__比__较__对__应__的__反__射__角__与__入__射__角__的__大__小___。
(1)当入射角θ减小时,折射角__减__小__。 (2)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__可__逆__的。 (3)这一束光进入玻璃砖前的光线与离开玻璃砖后的光线是__平__行__的。 (4)若透过平行玻璃砖上表面观看置于玻璃砖下表面的一枚硬币,看到
硬币的位置比实际的位置要___浅___(填“深”或“浅”)。
(3)某小组在较暗的环境中实验时,发现木块的像较暗、不易辨 识,联系日常照镜子的经验,解决方法是__照__亮__木__块____(填 “照亮木块的像”或“照亮木块”)。
【点拨】物体经过平面镜反射,反射光线 进入人眼的光线越多,人眼感受到物体的 像越亮,所以需要照亮木块。
返回
4.[中考·玉林]如图所示,为了探究光折射时的特点,某实验小组将一 束光斜射到一块平行玻璃砖的上表面,并让其出射光线从玻璃砖 下表面射出,他们得到以下结论:
返回
5.小刚同学按如图所示的方法来了解太阳光。 (1)小刚在测量不同色光区域的温度时,惊奇地发现:将温
度计放在红光的外侧时,温度计的示数会__升__高__。小 刚由此现象猜测并通过实验证实:红光的外侧有一种 不可见光,这种光叫做___红__外__线___。
(2)实验过程中小刚为了让温度计的示数升得更快,应将温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四章《 4.7《光现象》单元四类探究实验问题精炼》同步学讲练测大讲义及解析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四章《 4.7《光现象》单元四类探究实验问题精炼》同步学讲练测大讲义及解析

3.小明在探究“物距和物高一定时,物体经小孔所成的像的高度和像距的关系”时,所用的实验器 材有:用发光二极管做成的物体、有小孔的方纸板、用半透明塑料膜做成的屏、量程为 0~30cm 的 直尺,实验装置的示意图如图所示.
(1)该实验应该在较________的环境下进行.(选填“亮”或“暗”)
(2)记录的实验数据如表,请在方格纸上画出像高与像距的关系图象.
(3)将一束光贴着纸板 EF 沿 BO 射到 O 点,光沿图中的 OA 方向射出,说明光反射时,光路是 _______的; (4)由于光在纸板上发了________(选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所以从不同方向都可 以观察到光在纸板上传播的径迹。 7.如图甲是小明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图。
(1)该实验中,纸板 A、B 的作用是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1)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________环境中进行(选填“较亮”或“较暗”); (2)除了图中提供的器材外,实验中还需要一种测量工具是________; (3)把一支点燃的蜡烛 A 放在玻璃板前面,再拿一支外形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 B,竖立着 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前面那支蜡烛的像完全重合,这样做既确定了像的位置, 又验证了像与物的_____关系; (4)将蜡烛 A 逐渐靠近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_______(选填“变大”或“不变”或“变 小”); (5)移去蜡烛 B,在其位置竖立光屏,在光屏上不能承接到 A 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 是_______像(选填“虚”或“实”)。 12. (2022 福建)用如图甲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为了便于确定像的位置,玻璃板应________放置在水平桌面的白纸上; (2)将蜡烛 1 放在 A 位置,可看到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拿一支相同的蜡烛 2 竖立着在玻 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蜡烛 1 的像________时,该位置记为 A'; (3)将光屏放在 A'位置,任意转动都承接不到像,可知平面镜成 像是_______像;

2024-2025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光现象》单元测试卷(苏科版2024新教材)(含解析)

2024-2025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光现象》单元测试卷(苏科版2024新教材)(含解析)

2024-2025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单元测试卷第二章《光现象》注意事项:1.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用橡皮擦千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2×3=36分)1.下列物体,其中属于自然光源的是( )A.太阳B.月亮C.日光灯D.手机的屏幕2.《淮南万毕术》中记载:“取大镜高悬,置水盆于其下,则见四邻。

”如图所示描绘了该记载中的场景。

人能通过盆中水面及平面镜观察墙外情况均利用了()A.光的折射B.光的色散C.光的反射D.光的直线传播3.关于古诗文中蕴含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看到的“潭中鱼”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B.“日有食之,亦孔之丑”,“日食”是光的反射形成的C.“绿树荫浓夏日长”,“树荫”是光的折射形成的D.“楼台倒影入池塘”,“楼台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4.打过鞋油的皮鞋用软布反复擦,越擦越亮,这是因为( )A.反复擦可以增强漫反射效果B.反复擦可以使皮革表面更加光滑,加强镜面反射效果C.鞋油的颜色比皮革好,可以增强镜面反射的效果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5.关于光的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光不能在真空中传播B.光比声音传播速度慢C.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 D.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6.如图所示:学校教学楼走廊的墙壁上挂着一面平面镜,方便同学们整理自己的着装,小明向镜子走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镜中的“自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实像B.镜中的“自己”比小明本人更亮一些C.小明向镜子走近时,镜中的“自己”越来越高D.小明向镜子走近时,镜中的“自己”也靠近镜子7.小芳做“探究光反射时规律”的实验时,作图记录实验现象,但没有标出光传播的方向,如图所示,ON是法线。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现象》经典习题(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现象》经典习题(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小明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

他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水平台上,然后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观察,则()A.选择玻璃板进行实验,是为了看到蜡烛A的像更清晰B.实验用到刻度尺,是为了测量研究像与物的大小关系C.小明将蜡烛A逐渐远离玻璃板,它所成的像逐渐变小D.将光屏放到玻璃板后面蜡烛B位置上,光屏上没有像2.城市洒水车在夏天洒水时常常拖着彩虹尾巴,如图所示,这个现象形成的原因是()A.光的漫反射B.光的色散C.光的镜面反射D.光沿直线传播3.光从玻璃射向空气中,以下符合实际情况的是()A.B.C.D.4.小刚和小红一同完成了如下实验:把一枚硬币放在一个没有盛水的杯子底部,然后把杯子放在水平桌面上,小刚注视着硬币慢慢向远处移动,到眼睛刚好看不到硬币时停止移动。

小刚保持头部不动,此时小红缓缓地向杯中倒水,倒着、倒着,小刚又重新看到杯底的硬币。

要用作图的方法来解释这个实验现象,图中的4幅光路图中,能对上述实验现象做出正确解释的是()A.B.C.D.5.发生雷电时,雷声与闪电同时产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人们总先听到雷声,后看到闪电,是因为雷声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比光传播得快B.人们总先听到雷声,后看到闪电,是因为光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比雷声传播得快C.人们总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是因为雷声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比光传播得快D.人们总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是因为光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比雷声传播得快6.如图是小丽从生活中收集到的一些与光现象有关的实例,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甲图:验钞机利用紫外线辨别钱币真伪B.乙图:黑板“反光”是因为发生了漫反射现象C.丙图:雨后天边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D.丁图:小孔成像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7.在湖边游玩的人看到湖水中的鱼,下列光路图能描述这一现象的是()A.B. C.D.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小孔成像实验中,烛焰通过小孔所形成的“倒像”是实像B.一束光线与镜面夹角是40°,则反射角是40°C.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20cm,则它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40cmD.人远离平面镜,人在镜中的像变小9.如图是小华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几种情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蜡烛A距玻璃板5cm,则蜡烛B距蜡烛A需5cm才能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B.若蜡烛A在玻璃板中的像偏低且倾斜,在右边三图中,乙图是产生该现象的原因C.若在玻璃板与B蜡烛之间放一块直径与蜡焰大小相当的圆形挡光板则仍能透过玻璃板看到A的像D.若蜡烛A远离玻璃板则蜡烛A的像将变小θ=︒从空气10.如图所示,上下表面平行的玻璃砖水平放置,一束光以与上表面夹角30射到玻璃砖上表面的A点,在A点一部分光反射,另一部分光折射,折射光线照射到玻璃砖的下表面的B点。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光现象实验单元测试与练习(word解析版)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光现象实验单元测试与练习(word解析版)

一、初二物理光现象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小华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将棋子A放在玻璃板的一侧,看到玻璃板后有棋子A 的像.(1)此时用另一个完全相同的棋子B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棋子A的像完全重合(图甲).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2)解决上面的问题后,棋子B与棋子A的像能够完全重合,说明________(3)图乙是他们经过三次实验后,在白纸上记录的像与物对应点的位置.他们下一步应该怎样利用和处理这张“白纸”上的信息得出实验结论:________【答案】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连接像与物的对应点判断连线与镜面是否垂直,分别测量对应点到镜面的距离,分析得出结论:像和物体各对应点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的距离相等.【解析】【分析】(1)实验时玻璃板如果不竖直,不论怎样移动后面的蜡烛都不可能与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2)实验中选择两根完全一样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体与像的大小关系.(3)从实验的目的:探究,验证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角度分析即可.【详解】(1)实验时玻璃板要竖直放置,即垂直于桌面,如果不竖直,所成的像不在桌面上,所以不论怎样移动后面的蜡烛都不可能与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就无法比较像与物的大小.(2)实验时用完全一样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体与像的大小关系.蜡烛B与蜡烛A的像能够完全重合,说明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3)本实验是探究、验证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各对应点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所以他们下一步应该连接像与物的对应点,判断连线与镜面是否垂直,像距和物距是否相等;通过归纳处理即可得出如下结论:物和像的连线与镜面垂直,物体和像到镜面的距离相等.2.小明同学在使用洗手间水龙头时发现:当手伸进水龙头下如图所示窗口前时,水龙头出水,当手离开时断水。

(1)小明听老师说这是一种由红外线控制的自动出水龙头,他想到:任何物体都会向外辐射红外线,水龙头自动出水可能是温度较高的手辐射的红外线被窗口接收,使控制阀打开而出水.为验证猜想,他取3个相同的塑料杯分别装入等质量不同温度的水,以相同的方式将杯子逐渐靠近窗口,发现控制阀是否打开出水与杯子到窗口的________有关,把刚好出水时杯子与窗口的距离定为最远出水距离,每次测量这个距离都是15 cm.他对实验现象分析如下:温度不同的杯子辐射的红外线强弱________(选填不同或相同),最远出水距离应该不同,但实际却相同,可见他的猜想是错误的。

2024新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光现象》单元测试(含答案).docx4

2024新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光现象》单元测试(含答案).docx4

2024新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光现象》单元测试(含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9分)1.下列四种现象中,可用光的直线传播原理解释的是()A.镜中花 B.水中月 C.林中影 D.缸中鱼2.如图所示的光学现象及其解释,正确的是()A.图a中,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因此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B.图b中,木工师傅观察木板是否光滑平整利用了光沿直线传播的性质C.图c表示的是小孔成像情况,屏幕上出现的是物体倒立的虚像D.图d表示能看到掉在地面上的书,是因为书发生了镜面反射3.如图所示,关于光的反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入射光线与反射面的夹角为30°时,反射角也为30°B.入射角增大5°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也增大5°C.入射光线靠近法线时,反射光线也靠近法线D.若把反射面更换为粗糙表面,该反射将不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4.若要使图中的反射光线射中墙壁上的目标,在激光笔不动的情况下,可将平面镜()A.水平向左移动B.水平向右移动C.竖直向上移动D.竖直向下移动5.一位同学站在平面镜前并向平面镜靠近,则他的像在平面镜中()A.变大B.变小C.不变D.先变大后变小6.深圳秋冬温暖的天气吸引了无数南迁的候鸟,为深圳人带来一场场海景盛宴。

如图所示是一只琵琶鹭在水面上捕食的画面,在它靠近水面的过程中,琵琶鹭在水中的成像情况正确的是()A.成虚像,像的大小逐渐变小B.成虚像,像的大小逐渐变大C.成实像,像与水面的距离变小D.所成的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7.如图所示,甲、乙两人分别站立于一面矮墙的两边,若要在天花板上固定一平面镜使两人在图示位置彼此都能看到对方的全身,则所需的最小平面镜的位置应为()A.aeB.bcC.bdD.cd8.如图是航天员叶光富和翟志刚完成出舱任务时所穿的宇航服,上面有两个特别的设计——手腕上的小镜子和胸前反印的汉字,这是为了穿着厚厚宇航服的航天员,可以利用手腕上的小镜子看到正常的汉字,准确操作。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4章 光现象 测试题(解析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4章 光现象 测试题(解析版)

第4章光现象测试题一、单选题(共15小题)1.如图所示,平面镜竖直放置在水平面上,一支直立的铅笔从平面镜前40cm处,以5cm/s 的水平速度垂直向平面镜匀速靠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铅笔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逐渐变大B.经过2s,铅笔与它的像之间的距离变为20cmC.铅笔的像相对于平面镜的速度为10cm/sD.若平面镜顺时针转至图中虚线位置,铅笔的像将与铅笔垂直2.人从远处走近一直立的穿衣镜,他在镜中像的大小将()A.不变B.逐渐变小C.逐渐变大D.都有可能,取决于镜子大小及视角3.夜晚,下列物体中放出红外线较多的是()A.草木B.人C.岩石D.河水4.甲乙两人在照同一个镜子,甲在镜中看到了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乙也一定能看到甲B.乙可能看到甲的眼睛C.乙不可能看到甲的眼睛D.乙不可能看到甲的全身5.关于光的传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光在玻璃中不是沿直线传播的B.光只在空气中才能沿直线传播C.光在任何情况下都沿直线传播D.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6.光线从水中射入空气,反射光线OA与水面之间的夹角为60°.关于入射角α、折射光线与水面之间的夹角β的说法正确的是()A.α=30°,β<60°B.α=60°,β>60°C.α=30°,β>60°D.α=60°,β<60°7.如图所示,将一束太阳光投射到玻璃三棱镜上,在棱镜后侧光屏上的AB范围内观察到不同颜色的光,则()A.A处应是紫光B.只有AB之间有光C.将温度计放到AB范围A处的外侧,会看到温度上升D.将照相底片放到AB范围B处的外侧,底片不会感光8.下列实例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A.斜插在水中的筷子“变弯”了B.湖边垂柳在湖面形成美丽的倒影C.人在路灯下行走,地面上会出现人的影子D.阳光穿过茂密的树叶间隙,在地面形成圆斑9.光污染已成为21世纪最受人们关注的问题之一。

八年级物理上册光现象作图专题训练(含答案)精选全文完整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光现象作图专题训练(含答案)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光现象作图专题训练1.如图所示,入射光线与镜面成30°角,请画出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及度数。

2.如图所示,太阳光线与水平面成30°角,若用平面镜将太阳光沿竖直方向反射到井底,请在图中画出反射光线和平面镜的位置,标出反射角和反射角的度数,保留作图痕迹。

3.如图所示,丽丽同学在平面镜前,请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出她看到脚尖上的A点在平面镜后的像A′的光路图。

4.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在图中完成潜望镜中的光路。

5.如图所示,A 是烛焰上的一点,B 是人眼的位置,请画出A 点发出的一条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经过B 点的光路图。

6.小明驾车通过小区道路转弯处时,通过转弯处的镜子(可看作平面镜)看到了行人,他及时采取避让措施保证了行安全。

下图为转弯时的俯视图,其中是车内小明的眼睛,为行人,请作出小明看到行人的光路图。

7.如图所示,S 为发光点,从它发出的两条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的两条反射光线分别沿虚线、方向射出,要求:①找出S 在平面镜里的像;②在图中画出平面镜;③画出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

8.图甲为开封铁塔及其倒影的美景。

请在图乙中画出光从塔尖经水面反射进入人眼的光路图,其中A 点表示水中“塔尖”的位置。

M AB a 'b 'S'9.如图,一束光射向平面镜,经反射后的光线射向另一平面镜(图中未画出),再经反射后沿射出,。

①请完成光线经反射的光路图(保留作图痕迹); ②画出平面镜;③标出两平面镜夹角的度数。

10.如图所示,CD 是中间有小孔的硬纸板,请用光学作图法画出人眼在E 位置通过小孔看到的范围。

11.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中画出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12.小红在做验证“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的大小相等”实验时把薄玻璃板按如图所示的方式倾斜放置。

①在图中画出蜡烛AB 通过薄玻璃板反射所成的像。

(_______) ②小红在E 点看到时,从A 点发出的一条光线经薄玻璃板反射后刚好经过E点,画AB MN MN M N ''M N ''CD //CD AB AB MN M N ''AB MN A B ''A'B''A出这条入射光线及其反射光线。

最新光现象实验专题练习(解析版)

最新光现象实验专题练习(解析版)

一、初二物理光现象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如图所示,某同学做“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他将一块玻璃板垂直架在桌面上,再取两段等长的蜡烛A和B一前一后竖放在玻璃两侧,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1)在实验中用平板玻璃代替平面镜,这是为了________ ;如果有3mm厚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________ 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2)实验中,小华同学用左手将放在玻璃板前的蜡烛点燃,发现玻璃板中的“自己”是用________(填“左”或“右”)手点燃蜡烛的.他又将玻璃板绕其底边转向自己,发现镜中的像________ (选填“转向自己”、“转离自己”或“不动”).(3)实验中,玻璃板后的蜡烛和玻璃板前的蜡烛产生的像无法完全重合,原因是________.(4)小琳将图甲中的玻璃板换成平面镜,垂直于纸板放置(如图乙所示),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他用激光笔沿硬纸板EO照射到平面镜上的O点.反射光线沿OF射出,则∠NOF________∠EON(选填“>”、”<”或“=”).如果纸板没有与平面镜垂直放置那么实验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5)小琳又让入射光线沿着FO入射到O点看到反射光线沿着OE射出,这说明光反射时:________.【答案】确定像的位置2右转向自己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纸板上看不到反射光线光路是可逆的【解析】【分析】【详解】(1)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在物体一侧能看到物体的像,同时还能看到代替物体的另一个物体,便于确定像的位置;因为厚玻璃板的两个面都可以当作反射面,会出现两个像,影响到实验效果,所以应选用薄玻璃板,用2mm厚的;(2)镜中的左手的像与左手在同一直线上,相对于小华是左边,但是因为是在镜子里,人物就要左右颠倒,所以小华用左手将放在玻璃板前的蜡烛点燃,发现玻璃板中的“自己”是用右手点燃蜡烛的;由于像与物关于镜面是对称的,当镜子绕底边转向向人转动时,如图所示,所以像也向人的方向转动;(3)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如果玻璃板没有放正,蜡烛的像与蜡烛不在同一水平面上,所以蜡烛成的像不与蜡烛重合;(4)用激光笔沿硬纸板EO照射到平面静上的O点.反射光线沿OF射出,则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可知,∠NOF=∠EON;由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当纸板F 转过一定的角度后,两块纸板不在同一平面上,所以在纸板F上就无法呈现出反射光线了;(5)反射光路是可逆的,当让光线逆着OF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E方向射出.2.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吋,选用镀膜玻璃板和两个相同的电子蜡烛a、b可以发光)进行实验,如图所示:(1)为了便于观察蜡烛的像,以下一些做法可行的是__________________;A.将玻璃板镀膜的一面朝向蜡烛aB.在较暗的实验室让a蜡烛发光C.在较暗的实验室让a、b蜡烛都发光D.用手电筒对着玻璃板照射(2)为了在实验中精确测量物距和像距,小王同学在白纸上标记蜡烛a底端上的一个点(图中的A点),在玻璃板后移动另一只蜡烛b,使之和像完全重合,也在白纸上标记蜡烛b 底端上的一个点,量出两点到玻璃板的距离,则蜡烛b上符合实验要求的点是____________;(3)当把蜡烛a远离玻璃板,其在玻璃板中像的大小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不变”)。

【精选】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光现象实验专题练习(解析版)

【精选】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光现象实验专题练习(解析版)

一、初二物理光现象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如图是小明利用透明玻璃板“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实验时,玻璃板应该_____(选填“竖立”、“斜立”)在白纸上。

(2)实验中选择两根完全一样的蜡烛A和B,其目的是_____。

移动蜡烛B直到它与蜡烛的像位置相同,小明记录了两根蜡烛的位置,目的是_____。

(3)当蜡烛A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将_____(选填“靠近”、“远离”)玻璃板,像_____(选填“变大”“变小”“不变”)。

(4)细心的小明透过玻璃观察蜡烛A的像时,看到像的后面还有一个较模糊、与像有部重叠的像,出现两个像的原因是_____。

【答案】竖立为了比较物像的大小关系便于比较像与物到玻璃板的距离是否相等远离不变玻璃的两个表面同时反射,每个表面成一个像【解析】【分析】(1)玻璃板要竖直放置,否则不论怎样移动后面的蜡烛都不会与前面蜡烛成的像完全重合。

(2)平面镜成的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到镜面的距离相等;移动蜡烛B直到它与蜡烛的像位置相同,小明记录了两根蜡烛的位置,便于比较像与物到玻璃板的距离是否相等;(3)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物像大小相等,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4)从玻璃的两面都能反射光,利用光的反射现象可知能成两个像,从这个角度去析此题。

【详解】(1)像与物是关于镜子对称的,实验时玻璃板要竖立放置,如果不竖立,成的像就偏高或偏低,后面的蜡烛是摆在桌面上的,不论怎样移动后面的蜡烛都不可能与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

(2)实验中选择两根完全一样的蜡烛A 和B,是为了比较物像的大小关系;移动蜡烛B直到它与蜡烛的像位置相同,小明记录了两根蜡烛的位置,目的是便于比较像与物到玻璃板的距离是否相等;(3)物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因此若将蜡烛A远离玻璃板时,则像将远离玻璃板移动;平面镜中的像的大小跟物体大小有关,跟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无关,所以物体远离平面镜,像也远离平面镜,像的大小不变(等于物体的大小)。

新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光现象》测试题(答案解析)(6)

新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光现象》测试题(答案解析)(6)

一、选择题1.关于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未点燃的蜡烛B的位置放光屏,用眼睛直接观察光屏上有无像,可以判断像的虚实B.玻璃板可以与纸面不垂直C.蜡烛离玻璃板越近像越大D.做多组数据可以减小实验误差2.兴山县进入“高铁时代”。

宜万铁路兴山境内隧道很多,挖掘隧道过程中,为保证隧道方向不出偏差,采用激光束引导掘进机。

下列光现象的原理与激光准直掘进技术相同的是()A.河水变浅,池底上升B.日食、月食的形成C.雨后天晴,天空出现彩虹D.对着镜子梳妆打扮3.如图所示,把透明塑料薄膜粘贴在玻璃水槽侧壁,向薄膜内吹气使薄膜膨胀,就成了一个“空气透镜”。

当平行光射到这个“空气透镜”上时,射出的光束将是()A.平行光束B.会聚光束C.发散光束D.无法确定4.小亮同学在帮着妈妈洗碗时,把一根筷子斜着插入水中,发现水下部分筷子看起来向上弯折,如图所示。

以下四幅光路图能正确反映此现象的是()A.B.C.D.5.如图,光在两种物质分界面上发生了反射和折射。

若入射光线与分界面的夹角是60°,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垂直,则下列说法中()①入射角是60°②反射角是30°③折射角是60°④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夹角为120°A.只有③正确B.只有①④有正确C.只有②③正确D.只有①③④都正确6.下列现象中,与“水杯中筷子的弯折”形成原因相同的是()A.手影游戏B.激光垂准C.星光闪烁D.镜花水月7.下列光学现象及其解释正确的是()A.图甲中,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因此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B.图乙中,木工师傅观察木板是否光滑平整是利用了光沿直线传播的性质C.图丙表示的是插入水中的筷子向上弯折的情况,属于光的反射现象D.图丁表示太阳光经过三棱镜色散后的色光排列情况8.如图所示,要使入射光线经两次反射后沿原路返回,则α角为()A.10°B.20°C.70°D.无法确定9.下列有关光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离平面镜越近,所成的像越大B.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105km/sC.光的色散就是将白光分解成红、绿、蓝三种色光的现象D.大厦的玻璃幕墙反射太阳光造成光污染是由于光的折射造成10.下图的现象或应用中,与光的折射有关的是()A.铅笔“弯折”B.阳光下的人影C.用后视镜观察D.豹子的倒影11.下列关于图中所示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正确的是()A.图甲中,小孔成的是倒立的虚像B.图乙中,如果逐渐减小入射角,则折射光线将逐渐远离法线C.雨后彩虹的形成与图丙中白光通过三棱镜会分解成七色光原理相同D.图丁中,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12.舞蹈演员站在平面镜前训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演员靠近平面镜时,像远离平面镜B.演员远离平面镜时,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变小C.演员在平面镜中成实像D.演员以0.5m/s的速度向平面镜运动时,像也以0.5m/s的速度向平面镜运动二、填空题13.晴朗的夜晚看到星星在“眨眼”是光的___________现象;夜晚的平静的湖面可以看到月亮,这是光的___________现象;“小孔成像”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___________像。

新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光现象》测试卷(有答案解析)

新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光现象》测试卷(有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关于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未点燃的蜡烛B的位置放光屏,用眼睛直接观察光屏上有无像,可以判断像的虚实B.玻璃板可以与纸面不垂直C.蜡烛离玻璃板越近像越大D.做多组数据可以减小实验误差2.兴山县进入“高铁时代”。

宜万铁路兴山境内隧道很多,挖掘隧道过程中,为保证隧道方向不出偏差,采用激光束引导掘进机。

下列光现象的原理与激光准直掘进技术相同的是()A.河水变浅,池底上升B.日食、月食的形成C.雨后天晴,天空出现彩虹D.对着镜子梳妆打扮3.关于光现象的相关知识:①小孔成像,皮影戏都可用光的直线传播知识解释;②湖水中出现“鱼在云中游”的奇异现象,水中的“鱼”和“云”都是光的反射造成的;③彩虹是太阳光在传播中遇到空气中的水滴,经反射、折射后产生的现象;④红外线可用来测体温,紫外线可用来灭菌。

上述判断中,说法正确的是()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4.下列有关光的反射和折射的说法正确的是()A.不论是反射现象,还是折射现象,光路都是不可逆的B.光从空气斜射向平静的水面,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但折射角大于入射角C.在视野不开阔的弯道口设立的反光镜是凸透镜D.海市蜃楼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5.以下四种现象,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A.水中倒影B.树叶影子C.小孔成像D.海市蜃楼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小孔成像实验中,烛焰通过小孔所形成的“倒像”是实像B.一束光线与镜面夹角是40°,则反射角是40°C.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20cm,则它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40cmD.人远离平面镜,人在镜中的像变小7.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红、黄、蓝光被人们称为光的三原色B.光的色散现象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C.汽车的后视镜利用凹面镜来扩大视野D.光和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均为3×108m/s8.战国时期,《墨经》中记载了小孔成像的形成、平面镜的反射等光学问题。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大单元设计第四单元《光现象》3.平面镜成像(分层训练)(解析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大单元设计第四单元《光现象》3.平面镜成像(分层训练)(解析版)

八年级物理大单元设计3.平面镜成像[基础达标练]知识点1 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2023·湖南长沙·校考二模)如图甲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

小明实验过程如下:(1)a.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纸上竖立一块玻璃板,在纸上记录玻璃板的位置;b.点燃蜡烛放在玻璃板前,看到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在纸上记录蜡烛的位置A1c.拿另一支完全相同的没有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后方,移动到某一位置时,发现该蜡烛与被点燃的蜡烛的像重合,这说明物和像的大小,在纸上记下该蜡烛的位置A'1d.改变玻璃板前蜡烛的位置,重复以上实验,在纸上记录物与像的位置A2、A'2、A3、A'3(如图乙所示)(2)图乙中,分别将实验中的物点与像点连接,发现它们的连线始终与玻璃板面垂直,且物到玻璃板的距离与像到玻璃板的距离。

【答案】相等相等【解析】(1)[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拿另一支完全相同的没有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后方,移动到某一位置时,发现该蜡烛与被点燃的蜡烛的像重合,说明平面镜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相等。

(2)[2]图乙中,分别将实验中的物点与像点连接,发现它们的连线始终与玻璃板面垂直,且物到平面镜的距离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2.(2023·陕西榆林·校考模拟预测)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1)用透明玻璃板替代平面镜是便于确定像的和比较像与物的大小;(2)如图所示,将玻璃板放置在水平白纸上,把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的前面,能看到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再拿一支与A完全相同的未点燃的蜡烛B,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至与A的像完全重合,此现象说明像与物的大小;(3)将光屏放在蜡烛B的位置,光屏上无法承接蜡烛A的像,则平面镜成的像是像。

【答案】位置竖直相等虚【解析】(1)[1]玻璃板透明,可以进行光的反射,也可以透光,用透明玻璃板替代平面镜是便于确定像的位置和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光现象专项训练试题(含详细解析)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光现象专项训练试题(含详细解析)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光现象专项训练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物理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15分)一、单选题(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1、如图,在小孔成像的实验中,把小孔做成一条狭窄的缝隙对着太阳,则在右边的光屏上将看到太阳的像是()A.条形的B.圆形的C.方形的D.根本不能成像2、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A.变幻的“手影”B.清晨树林间的“光束”C.湖中“倒影”D.雨后的“彩虹”3、对于如图所示的家用小汽车的一些说法正确的是()A.汽车的倒车雷达是利用次声波来测距离的B.汽车倾斜的前挡风玻璃只是因为这样做更美观C.汽车的后视镜可以扩大司机的视野,它使用的是凹面镜D.关上车窗,车内会变的安静很多,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4、如图所示,下列四句诗描述的光现象中,有一个图片的物理原理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A.千竿竹影乱登墙B.对镜帖花黄C.天在清溪底D.掬水月在手5、如图所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将蜡烛逐渐远离平面镜,平面镜中的像()A.靠近镜面B.远离镜面C.越来越大D.越来越小第Ⅱ卷(非选择题 85分)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1、检查视力时要求被检查者与视力表相距5m。

某同学在学校医务室检查视力,由于空间有限,用下图方式检查,她应距平面镜______m。

当她检测完,走向平面镜时,她的像的大小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公园里有一座桥,桥下水深为2m,桥上一彩灯距水面3m,则该彩灯的“倒影”距彩灯______m;若1小时内湖水上涨了0.3m,则此时该彩灯的“倒影”距水面______m,“倒影”是______像(选填“虚”或“实”),像的大小将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四章光现象 实验专题 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四章光现象  实验专题  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四章光现象实验专题含答案实验一探究光的反射定律1.实验装置:如图所示B,反射光2.实验过程:(1)让一细光束沿纸板E射到平面镜上的O点,在纸板F上可看到反射光线OB:(2)若将纸板F向前或向后折,在纸板F上不能看到反射光线;(3)改变入射角大小,先后做三次实验,并将测得的数据记录在表中3.实验结论:(1)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平面内;(2)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3)反射角等于入射角4.交流讨论:(1)纸板的作用:对光起漫反射作用,显示光路;2)光线位置的确定:在纸板显示的光路上描两点,再连接并标上方向(3)纸板和镜面的放置:纸板与镜面垂直;(4)“三线共面”的判断方法:将一纸板后折观察其上是否有光线(5)多次改变入射角的大小进行实验的目的:保证结论的普遍性6)验证光路可逆的方法:让入射光线逆着原来的反射光线入射【针对训练1】(福建中考)如图是“探究光的反射律”的实验装置,其中ABCD是白色硬纸板制成的光屏,并能沿ON折转,ON垂直于CD平面镜验冫入射角6040°30°20°反射角60°50°40°60°20°01)实验时,将光屏垂直放置在平面镜上,让一束光紧贴光屏射向镜面上的O点,可在光屏上看到反射光,如图甲.将光屏右半部分向后折转任意角度光屏上都看不到反射光,如图乙.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内(2)某同学的实验数据如上表,其中有一组数据测错了,这组数据是第4次实验的数据,原因可能是将反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当成了反射角补充设问(3)实验共进行了6次,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实验结论更具普遍性(4)由上表中实验数据分析得到规律:反射角于入射角5)要完成本实验,除了图中出现的实验器材外还应补充一个测量仪器是量角器(6)若将一束光贴着光屏沿FO射到O点,光将沿图中的OE方向射出,原因是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7)为使实验效果更明显,整个实验过程应在较暗(填“亮”或“暗”)的环境中进行(8)如果光屏没有与平面镜垂直放置,当光贴着光屏人射时,不能(填“能”或“不能”)在光屏上看到反射光线,此时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在(填在”或“不在”)同一平面内实验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实验装置:除如图所示的装置外,还需要刻度尺和火柴等2.实验过程:(1)玻璃板应与白纸垂直放置2)将蜡烛A点燃后放在玻璃板的一侧,用另一支蜡烛B在另一侧移动,直至另一支蜡烛B看起来也像点燃此时蜡烛B所在的位置就是A的像的位置,同时也说明蜡烛B与蜡烛A的像的大小是相等的改变蜡烛A的位置,重复上述操作.(3)要探究像的虚实,可用光屏在像所在的那一侧去接收像3.交流讨论:(1)选择较暗的环境:使_像看起来更明亮(2)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便于确定像的(3)选择薄玻璃板:防止重影的影响(4)用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便于比较物小关系,应用了等效替代法; 像的大(5)玻璃板应与水平桌面垂直:否则水平桌面上蜡烛B无法与像重合;(6)刻度尺的作用:测量物和像到平面镜的距(7)多次改变蜡烛与平面镜的距离进行实验:使结论具有普遍性【针对训练2】(滨州中考)小滨用如图甲置进行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1)他应选取两支外形相同(填“相同”或“不同”)的蜡烛进行实验(2)小滨选择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的目的是便于确定像的位置一(3)实验过程中,他把蜡烛A放在距玻璃板30cm处,蜡烛A在玻璃板中所成的像到蜡烛A 的距离是60cm;当蜡烛A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不变(填“变大”“变小”或“不变”)(4)在玻璃板后放一光屏,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接收到蜡烛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是虚像(5)实验过程中,小滨仔细观察,发现蜡烛的像有重影,请你帮小滨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玻璃板产生两个像它的厚度,前后两(6)小滨应在玻璃板煎面(填“前面”或问“后)观察蜡烛A经玻璃板反射(填“反射”或“折射”)所成的像(7)在实验过程中,小滨应拿一支外形相同但不燃的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8)实验中,若用一张黑纸完全遮住B侧的镜面,将能(填“能”或“不能”)继续在镜中观察到烛焰的像9)若向左倾斜玻璃板,如图乙所示,蜡烛A的像将上移动.(填“向左”“向右”“向上”“向下”或“不”)实验三探究光折射的特点1.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入射角2.实验过程:(1)让激光斜射人空气和水的分界面,观察折射光线的位置,记下入射角和折射角的大2)多次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重复上述实验3.实验结论:(1)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2)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增大;(3)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传播方向不变【针对训练3】某同学做探究光的折射特点实验如图是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的光路,实验中发现,人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通过实验还得到如表数据入射角反射角B折射角γ0°1122.135.4°401)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结论①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将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②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填“增大”“不变”或“减小”),且折射角小于(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入射角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到水面时,折射角大小等于一零度2)若用激光沿CO方向从水中射入空气,激光在空气中传播的光路是(填“OA”或“OB”);激光经过水面反射时的反射角大小等于y(填“a”“”或。

八年级物理上册专题《光现象》真题训练含答案解析

八年级物理上册专题《光现象》真题训练含答案解析

八年级物理上册专题《光现象》真题训练含答案解析光现象光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的一种现象,它既是一种电磁波,也是一种粒子。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光的多种现象,并通过真题训练来加深对光学知识的理解。

1. 光的传播光的传播有直线传播和反射传播两种方式。

直线传播是指光在一条直线上进行传播,通常在真空中或透明介质中发生。

反射传播则是指光在与介质边界相交时改变方向。

这就是我们在镜子中看到自己的原因。

2. 光的折射光在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现象。

折射是由于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导致入射角和折射角的变化。

根据斯涅尔定律,入射角、折射角和两个介质的折射率之间有一定的关系。

【例题】光线从空气射入玻璃,入射角为30°,玻璃的折射率为1.5,求折射角。

答案:根据斯涅尔定律,sin30°/sin折射角 = 1.5,解得折射角为20°。

3. 光的色散光的色散是指光通过一个介质时,不同波长的光具有不同的折射率,从而产生出颜色的分散现象。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透明玻璃棱镜中可以看到七彩的光谱。

【例题】一个光束从空气射入玻璃棱镜,分别射到倾角为45°和60°的两个面上,已知玻璃的折射率为1.5,求两个角的折射角。

答案:根据斯涅尔定律,sin45°/sin折射角1 = 1.5,sin60°/sin折射角2 = 1.5,解得折射角1为30°,折射角2为40°。

4. 光的干涉光的干涉是指两束或多束光波相遇时,发生干涉现象。

干涉现象包括等厚干涉和薄膜干涉两种形式。

等厚干涉是指在等厚的介质中,两束平行入射的光波发生干涉。

薄膜干涉则是指光波在厚度小于波长的薄膜上发生干涉。

【例题】一束波长为500 nm的单色光垂直入射到一块折射率为1.5的等厚介质上,介质厚度为1.0 mm,求干涉条纹的间距。

答案:等厚干涉中,从光学路径差为整数倍波长的最小值开始,依次增加波长的一半。

【精选】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光现象实验单元测试与练习(word解析版)

【精选】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光现象实验单元测试与练习(word解析版)

一、初二物理光现象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平面镜M水平放置,白色纸板竖直立在平面镜上,纸板由E、F两部分组成,可绕竖直接缝ON翻折.(1)如图甲,将一束光贴着纸板E沿AO射到镜面上O点,纸板F上会显示出反射光束OB.接着将纸板F绕ON向后翻折,则纸板F上_____(选填“能”或“不能”)显示出反射光束,由此说明反射光线、入射线光与ON在_____内.(2)当纸板E、F在同一平面内,将一束光沿原BO方向射O点,它反射后沿_____方向射出.这现象说明:_____;当入射光线垂直于平面镜入射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_____°.(3)小明在测入射角和反射角大小时只记录了一组数据(如乙表),根据这组数据,他_____(选填“能”或“不能”)得出关于光反射时反射角与入射角关系的结论,理由:_____.【答案】不能同一平面 OA 在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0 不能一次实验具有很大的偶然性【解析】【分析】(1)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知道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知道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2)光在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若沿反射光线的方向入射,则反射光线沿入射光线的方向射出,当入射光线垂直于平面镜入射时,入射光线、法线、反射光线三线重合.(3)一次实验具有很大的偶然性.【详解】(1)在实验过程中,若将纸板倾斜,让光线仍贴着纸板沿AO方向射向镜面,此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由于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构成的平面与平面镜垂直,故不能看到反射光线.(2)当光贴着纸板F沿BO射到O点,反射光将沿图中的OA方向射出,说明光在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当入射光线垂直于平面镜入射时,入射光线、法线、反射光线三线重合,入射角为0°;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也为0°;(3)一次实验具有很大的偶然性,为了得到反射角与入射角大小关系的普遍规律,应当改变入射角进行多次实验.故答案为 (1)不能;同一平面;(2)OA;在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0°;(3)不能;一次实验具有很大的偶然性.2.新思维科技社团的同学们学完光学中小孔成像知识后,提出一个问题,小孔在光屏上所成像的形状与什么因素有关,同学们经过讨论后提出以下猜想:猜想一:像的形状可能与物体形状有关;猜想二:像的形状可能与小孔的形状有关。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4章《光现象》教材练习与应用答案详解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4章《光现象》教材练习与应用答案详解
恰好能从镜中看到 A 点而没有被木板挡住。图 4-3 是眼睛看到 A 点的光路图。已知A 和 B 到
桌面的高度分别为 40 cm 和 80 cm,当他把一支笔移至 C 处时,眼睛看到的A 点被笔挡住了。请
问:当 C 到桌面的高度为多少时,就可以证明平面镜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答:60cm
⑥某同学站在湖边看日出,同时也看到了水中的太阳。请在图 4-4 中画出
答:反射角为60°,反射光线、入射角、反射角如图4-2-23所示;如果
光垂直射到平面镜上,反射光将按原路返回(如图4-2-24所示)。
②自行车尾灯的结构如图4.2-8所示。夜晚,用手电筒照射尾灯,看看它
的反光效果。试着在图4.2-8左图上画出反射光线。
答:自行车尾灯由红色塑料制成,外表面是平面,在此塑料平
②“井底之蛙”这个成语大家都很熟悉。请根据光的直线传播知识画图说
明为什么“坐井观天,所见甚小”。
答:如图所示。因为蛙坐在井底且光沿直线传播受到井壁的阻碍,所以蛙能看
到的范围,只能看见两线所夹范围内的物体。
③ 举出一些例子,说明光的直线传播在生活中的应用。
答:①在开凿隧道时,工程师们常用激光来引导掘进机,使掘
他看到水中太阳的光路图。
⑦一束激光由 S点从空气射向水面,请在图 4-5 中画出它在空气中反射的
光路和在水中折射的大致光路。
⑧请找出下面左侧列出的各种现象在右侧所对应的主要物理知识并连线。
射击瞄准时要做到“三点一线”
在平静的湖面可以看到蓝天白云
光的直线传播
游泳池注水后,看上去好像变浅了
光遇到不透明物体后,可以形成影子
几乎没有光进入人眼;而地面上由于发生漫反射,有一部分光能够进入人眼。因此,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寒假复习 第四章《光现象》实验探究专题训练(含答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寒假复习 第四章《光现象》实验探究专题训练(含答案)

八年级上学期寒假复习培训:第四章《光现象》实验探究专题训练1.如图所示,小易利用激光灯、可折转的光屏、平面镜等器材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为了能在光屏上看清光路,应尽量选择表面光滑的光屏B.将左侧光屏向后折转,将看不见反射光线C.光屏应与平面镜垂直放置D.实验中应多次改变入射光光线的方向,验证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2.如图是利用透明玻璃板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实验中选用透明玻璃板,而不选用平面镜,是为了更清楚地看到像B.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较明亮的环境中进行C.把光屏放在玻璃板后像所在的位置,玻璃板上能看到清晰的像D.像的大小与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没有关系3.如图,用三棱镜对太阳光探究,我们对太阳光有了更多的了解,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在光屏上呈现彩色光带,这说明太阳光由多种色光组成B.如果分辨不清光屏上彩色光带的色彩,可以适当增大光屏与三枝镜间的距离C.最早通过图示方法进行光的色散研究的是英国物理学家牛顿D.彩色光带外侧有人眼看不见的光,其中A处能使荧光物质发光4.如图,小兰制成了一个针孔照相机。

将点燃的蜡烛置于小孔前的适当位置,观察并研究小孔成像的特点:(1)烛焰在塑料薄膜上所成的像是(填“实像”或“虚像”);(2)如果易拉罐底部小孔是三角形,则他在半透明纸上看到的像是。

A.三角形光斑B.圆形光斑C.蜡焰的正立像D.蜡焰的倒立像(3)保持蜡烛位置不变,将小孔靠近半透明膜,像将(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晴天正午,小兰走在公园的树林下,她看到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在地上留下许多大小不同的圆形光斑,这些光斑是(填“太阳”、“树叶的缝隙”或“树叶”)的(选填“像”或“影子”)。

4.如图所示是小明用易拉罐制成的简易针孔照相机:(1)使用针孔照相机时,小孔对着室外(选填“明亮”或“较暗”)的物体进行观察,更容易看到物体的像。

(2)小明从实验室借来用发光二极管制成的“F”字样光源,如图甲所示,将“F”字样光源、简易针孔照相机按图乙所示位置放好,小明观察到塑料膜上所成的像是图丙中的(填序号),这个像是(选填“实像”或“虚像”)(3)保持“F”字样光源的位置不变,将易拉罐靠近发光的“F”,小明观察到塑料膜上所成的像的会(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初二物理光现象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小华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将棋子A放在玻璃板的一侧,看到玻璃板后有棋子A 的像.(1)此时用另一个完全相同的棋子B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棋子A的像完全重合(图甲).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2)解决上面的问题后,棋子B与棋子A的像能够完全重合,说明________(3)图乙是他们经过三次实验后,在白纸上记录的像与物对应点的位置.他们下一步应该怎样利用和处理这张“白纸”上的信息得出实验结论:________【答案】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连接像与物的对应点判断连线与镜面是否垂直,分别测量对应点到镜面的距离,分析得出结论:像和物体各对应点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的距离相等.【解析】【分析】(1)实验时玻璃板如果不竖直,不论怎样移动后面的蜡烛都不可能与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2)实验中选择两根完全一样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体与像的大小关系.(3)从实验的目的:探究,验证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角度分析即可.【详解】(1)实验时玻璃板要竖直放置,即垂直于桌面,如果不竖直,所成的像不在桌面上,所以不论怎样移动后面的蜡烛都不可能与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就无法比较像与物的大小.(2)实验时用完全一样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体与像的大小关系.蜡烛B与蜡烛A的像能够完全重合,说明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3)本实验是探究、验证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各对应点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所以他们下一步应该连接像与物的对应点,判断连线与镜面是否垂直,像距和物距是否相等;通过归纳处理即可得出如下结论:物和像的连线与镜面垂直,物体和像到镜面的距离相等.2.新思维科技社团的同学们学完光学中小孔成像知识后,提出一个问题,小孔在光屏上所成像的形状与什么因素有关,同学们经过讨论后提出以下猜想:猜想一:像的形状可能与物体形状有关;猜想二:像的形状可能与小孔的形状有关。

同学们在辅导老师的帮助下制作了“E”、“F”和“R”形状的LED发光字来充当物体,做成两个小孔形状不同的纸筒,纸筒另一端绷装半透明膜,做好装置后同学们进行实验探究.(1)物理上将“F”、“E”和“R”形状的LED发光的字称为________,射出的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__________传播;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______(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的环境中进行。

(2)同学们将“F”发光字固定好后,先用小圆孔纸筒进行实验,同学们在半透明膜上观察到倒立的“F”,如图所示,小孔成像中所成的像能呈现在半透明膜上,说明所成的像是________(选填实像或虚像),同学们将实验结果记录在设计好的表格后,再换用小方孔纸筒进行实验,并观察记录。

(3)同学们再换用“E”和“R”形状发光字,分别按照实验(2)进行实验,将观察到的结果记录在表中。

实验次数发光字小孔形状像的形状半透明膜上是否呈现1F圆形倒立呈现2F方形倒立呈现3E圆形倒立呈现4E方形倒立呈现5R圆形倒立呈现6R方形倒立呈现(4)通过比较________,同学们验证了猜想一,得出结论:在小孔形状相同时,小孔所成的像与物体的形状有关。

(5)同学们通过比较1、2,3、4和5、6,得出结论:___________(6)实验小组在该实验中采用的实验方法是______________.【答案】光源直线较黑暗实像1、3、5(或2、4、6)在物体形状相同时,小孔所成的像与小孔的形状无关控制变量法【解析】【分析】【详解】(1)[1]能自行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LED发光的字是光源。

[2]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3]为了便于观察,实验在较黑暗的环境进行,成的像会比较清晰。

(2)[4]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可以成在光屏上,孔成像中所成的像,能呈现在半透明膜上,说明所成的像是实像。

(4)[5]通过比较1、3、5(或2、4、6)实验数据可知,小孔形状相同,物体形状不同,所成像的形状不同,说明在小孔形状相同时,小孔所成的像与物体的形状有关。

(5)[6]通过比较1、2,3、4和5、6,实验数据可知,物体形状相同,小孔形状不同,所成像的形状相同,说明在物体形状相同时,小孔所成的像与小孔形状无关。

(6)[7]实验小组在该实验中,有两个变量物体形状和小孔形状,采用的实验方法是控制变量法。

3.(1)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小亮进行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让一束光EO贴着纸板射到平面镜上,将纸板沿ON向后折,此时在NOF面上看不到反射光线,如图乙所示。

此实验现象说明______。

在甲图中如果让光线逆着OF的方向射向镜面,会看到反射光线沿着OE方向射出,这表明______;(2)如图丙所示是小亮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______。

在竖立的玻璃板前A处放一支点燃的蜡烛,可以看到玻璃板的后面出现蜡烛的像,拿一支大小和点燃蜡烛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当移动到A 处时,可以看到它跟像完全重合。

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经过三次实验后,在白纸上记录像与物的对应点如图丁所示,用刻度尺分别测出其到玻璃板的距离,并进行比较,进一步分析得出结论______,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原因是______,便于研究平面镜的成像特点。

【答案】光反射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光路可逆光的反射像与物的大小相等物和像的连线与镜面垂直,物体和像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在物体一侧能看到物体的像,同时还能看到代替物体的另一个物体。

【解析】【分析】【详解】(1)[1]将纸板沿ON向后折,此时在NOF面上看不到反射光线,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2]光从EO方向射入,然后从OF的方向射出,那么如果让光线逆着OF的方向射向镜面,会看到反射光线沿着OE方向射出,这表明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2)[3]平面镜成像利用的是光的反射。

[4]由于另一支点燃的蜡烛和A处蜡烛的像重合,而这支蜡烛是和A处蜡烛是相同的,那么A处蜡烛的像和A处蜡烛大小相等,即像和物的大小相等。

[5]用刻度尺量出A和A'、B和B'、C和C'到镜面的距离,发现A和A'、B和B'、C和C'到镜面的距离相同,可得出结论:物和像的连线与镜面垂直,物体和像到镜面的距离相等[6]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为了便于确定像的位置和比较物与像的大小关系,以及在物体一侧能看到物体的像,同时还能看到代替物体的另一个物体。

选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完成实验。

4.利用如图所示装置研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再将玻璃板竖直立在白纸上:(1)实验时,不采用平面镜而采用透明玻璃板,不仅能观察到蜡烛的像,也便于______;(2)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竖直立在玻璃板前面,再拿一支外形完全相同的_____(选填“点燃”或“不点燃”)的蜡烛B竖直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3)把光屏放在玻璃板后,无论如何移动,都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像;(4)如图甲所示,一枚硬币放在竖直的平面镜前,硬币的像在a处;将平面镜平移至如图乙所示的位置时,硬币的成像情况是_____(选填字母代号);A.硬币成像在a处 B.硬币成像在b处C.硬币成像在c处 D.硬币无法通过平面镜成像(5)小强将硬纸板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如图所示,用以进行“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硬纸板上的直线ON垂直于镜面,右侧纸板可绕ON向后转动,如图甲所示,反射角等于_____;若将入射光线远离法线,则反射光线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镜面;若将右侧纸板向后转动,如图乙所示,在右侧纸板上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观察到反射光线。

【答案】确定像的位置不点燃虚 A 30°靠近不能【解析】【分析】【详解】(1)[1]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为了方便观察物体成的像以及确定成像位置,选用透明的玻璃板完成实验。

(2)[2]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为了比较物与像的大小关系,选用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竖直立在玻璃板前面,再拿一支外形完全相同的未点燃的蜡烛B竖直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

(3)[3]光屏能够承接的是实像,承接不到的是虚像。

(4)[4]如图甲所示,一枚硬币放在竖直的平面镜前,硬币的像在a处;将平面镜平移至如图乙所示的位置时,因为平面镜成的像与物是关于平面镜对称的,所以硬币成的像依然在a 处,故选A。

(5)[5]反射角是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如图甲所示反射角的大小是30°。

[6]光的反射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若将入射光线远离法线,则反射光线也远离法线,即靠近镜面。

[7]若将右侧纸板向后转,虽然如图乙所示,虽然入射光线、法线、反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但是此时右侧纸板与左侧纸板不在同一平面内,所以右侧纸板上不能观察到反射光线。

5.小明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1)他在探究时用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了确定____;(2)他选取了两支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_____;(3)如果实验中发现蜡烛B始终不能与蜡烛A的像置合,原因可能是_____;(4)拿走蜡烛B,将光屏放在蜡烛B的位置时,发现光屏上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选填“实”或“虚”)像。

【答案】像的位置像与物体的大小关系玻璃板和水平桌面不垂直虚【解析】【分析】注意理解掌握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的很多细节问题,如在较暗的环境中实验,要用薄的玻璃板进行实验,要保证玻璃板与桌面垂直等,使用相同的两支蜡烛等,根据这些要求或器材的使用目的即可解答。

【详解】(1)使用平面镜时,只能成像,而不能透光,不容易确定像的位置,用玻璃时,既能成像,又能透光,便于确定出像的位置;(2)为了验证像与物的大小关系,所以实验中选用了两个相同的蜡烛A和B;(3)用另一个完全相同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A 的像完全重合,是因为玻璃板和桌面没有垂直放置,此时像不在桌面上,会偏高或偏低,所以不能重合。

(4)光屏只能承接实像,不能承接虚像,故拿走蜡烛B,将光屏放在蜡烛B的位置时,发现光屏上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6.学习了光学知识后,李红对有关探究实验进行了回顾和思考:(1)如图A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装置。

两支______的蜡烛A、B竖立于玻璃板两侧的直尺上,以A蜡烛为成像物体。

①如果有5mm厚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________厚的玻璃板做实验较合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