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品分析:

《浮士德》是歌德的毕生力作,前后经过了60年。它属于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巨著之一,奠定了歌德在文学上的崇高地位。

浮士德的一切要求。如果有一天浮士德认为自己得到了满足,那么他的灵魂就将归魔鬼所有。于是墨菲斯托使用魔法,让浮士德有了一番奇特的经历,他尝过了爱情的欢乐与辛酸,在治理国家中显过身手,在沙场上立过奇功,又想在一片沙滩上建立起人间乐园……就在他沉醉在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中时,他不由自主地说,那时自己将得到满足。这样,魔鬼就将收去他灵魂,就在这时,天使赶来,挽救了浮士德的灵魂。

《浮士德》反映了欧洲自文艺复兴以来三百年的思想和文化的发展,概括了这一阶段的人类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主人公一生不懈追求,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进取精神和宏伟气魄。它诉诸形象阐明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矛盾发展的辩证关系,具有深刻的哲学内容。

《浮士德》以欧洲近代的历史和现实为背景,运用了浪漫主义的手法写成的。

《浮士德》是一部宏伟的史诗。它是资产阶级整个上升时期的历史的艺术概括。

由于《浮士德》要概括的是一个很长的历史时代,作品不能不借助许多象征性或譬喻性的形象。例如绝代美女海伦象征着古希腊艺术之美,浮士德追求这种古典美的失败,意味着他想通过艺术实现改造社会的理想的失败。又如浮士德和海伦新生的儿子欧福良的无限追求象征着浪漫主义文学,作者通过欧福良的早逝,以纪念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拜伦。又如,浮士德的学生瓦格纳,是脱离实际的、只会啃书本的经院式的知识分子,这个形象体现了封建的、中世纪的意识形态的陈腐。

《浮士德》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作者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以及他自己的生活体验。作者认为,人的思想发展是一个新陈代谢的过程。歌德认为,一个人不经历官能的享受,他的精神发展是不完全的。因此有了浮士德跟葛丽卿之间的爱情,并让他们发生肉体关系。但他只给了浮士德一个夜晚的欢情。因为作者认为,家庭是事业的障碍,所以他不让主人公跟任何人成婚。

《浮士德》的基本轮廓是两个赌赛和两个世界。两个世界一大一小:第一部是小的世界,即现实的世界,感官的世界;第二部则是大的世界,这里是政治舞台、神话幻境、大自然。一个人从“小世界”走到了“大世界”意味着他从“凡夫俗子”发展到崇高的精神境界。所以第二部内容十分丰富、深广,作者把他一生的体验都融汇了进去

《浮士德》的基本结构形式是戏中戏:大悲剧套着许多个小悲剧,其中有些小悲剧可以独立成篇,如葛丽卿悲剧。在艺术表现上,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结合并用,不过第一部以现实主义为主,第二部以浪漫主义为主。神话、传说、幻想等交织在一起,组成多彩的色调。人物不是性格的典型,而是哲学观念的化身,互相形成鲜明的对比。语言是多变化的,有时讽刺,有时嬉谑;有时严肃,有时诙谐;有时押韵,有时不押;有时民歌体,有时希腊悲剧诗体、亚历山大诗体。因此,人们完全有理由说:这部巨著是一座丰富的精神宝库。

神曲,意大利诗人阿利盖利·但丁的长诗。写于1307年至1321年,这部作品通过作者与地狱、炼狱及天堂中各种著名人物的对话,反映出中古文化领域的成就和一些重大的问题,带有“百科全书”性质,从中也可隐约窥见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曙光。在这部长达一万四千余行的史诗中,但丁坚决反对中世纪的蒙昧主义,表达了执着地追求真理的思想,对欧洲后世的诗歌创作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神曲》是一部充满隐喻性、象征性,同时又洋溢着鲜明的现实性、倾向性的作品。但丁借贝阿特丽切对他的谈话表示,他写作《神曲》的主旨,是“为了对万恶的社会有所裨益”,也就是说,《神曲》虽然采用了中世纪特有的幻游文学的形式,其寓意和象征在解释上常常引发颇多争议,但它的思想内涵则是异常明确的,即映照现实,启迪人心,让世人经历考验,摆脱迷误,臻于善和真,使意大利走出苦难,拨乱反正,寻得政治上、道德上复兴的道路。

卢梭,法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是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启蒙运

动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主要著作有《社会契约论》、《爱弥儿》、《忏悔录》、《新爱洛漪丝》等。卢梭这个不论在社会政治思想上,在文学内容、风格和情调上都开辟了一个新的时代的人物。

卢梭的代表作有《忏悔录》

《忏海录》是一个激进的平民思想家与反动统治激烈冲突的结果。它是一个平民知识分子在封建专制压迫面前维护自己不仅是作为一个人、更重要的是作为一个普通人的人权和尊严的作品,是对统治阶级迫害和污蔑的反击。它首先使我们感到可贵的是,其中充满了平民的自信、自重和骄傲,总之,一种高昂的平民精神。

中世纪史诗主人公分析(《贝奥武夫》《罗兰之歌》《熙德之歌》)

《贝奥武夫》,他是北欧世界众口相传的英雄,在相继斩杀了三大怪兽后,获得了北欧英雄的不朽荣耀!贝奥武甫的人格结构具有丰富的人性化内涵。他的童年经历对其心理结构的形成影响深刻,在他的身上,超我与本我不断碰撞与冲突。贝奥武甫以自己的死亡成就了英雄的完美,直到生命的最后,他终于找到了作为英雄的人格结构的和谐。

《罗兰之歌》,通过描写罗兰率军英勇迎战摩尔人,但因众寡悬殊,终于全军覆灭,英勇战死的故事。表现了罗兰忠君爱国,不怕牺牲,英勇善战的英雄形象。

《熙德之歌》,熙德是西班牙著名的民族英雄。由于他英勇善战,赢得摩尔人的尊敬,称他为“熙德”。作为一名封建骑士,熙德远非完美无瑕,但他英勇地抗击异族入侵,并取得辉煌的战果这一点毕竟是他一生事迹的主流,因而,人民大众将他看成英雄,看成是民族解放意愿的体现者,从而在人民中间出现诸多关于熙德的传说。

《熙德之歌》的作者融合了这些民间传说,突出了他英勇战斗、抗击异族入侵、收复国土的一面,将他塑造成反击侵略者的坚强战士和体现西班牙人民传统的忠勇精神的民族英雄。

莎士比亚悲剧:

莎士比亚的悲剧之所以深刻,是因为他表现了人性的复杂(《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

《奥赛罗》主题:多主题作品,爱情与嫉妒的主题,轻信与背信的主题,异族通婚的主题,取材于意大利的故事。主人公:苔丝狄梦娜伊阿古(小人)主要思想:嫉妒对人腐蚀的力量以及带来的后果

《李尔王》取材于不列颠故事(家庭的悲剧)主题:贪欲。人物:考妮狄娅李尔王

主要思想:人难以从言辞判断内心,人的理性不足以让人认识到故事的真相,失去理性才能认识到事物的真相。

《麦克白》主题:野心对人的腐蚀。人物:麦克白夫人(怂恿麦克白谋杀国王,最后发疯自杀,人性的狠毒),麦克白(国王表弟,替国王平定叛乱,野心的满足即是罪行的确立),邓肯(国王之子,最后杀了麦克白)。主要思想:命运悲剧和性格悲剧(人物命运能从自身找到合理的解释),主要冲突是麦克白内心的冲突名句:两难之时,麦克白夫人的鼓励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让‘我不敢’永远跟在‘我想要’后面吗?”。

《哈姆雷特》人物:哈姆雷特克劳迪斯(哈的叔父,谋权篡位最终被哈毒剑刺死)。主要思想:既有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反封建、崇尚人的理性的特征,又有宫廷贵族后代的悲观、忧郁的消极一面。揭示了作者的人文主义理想和他对现实的悲观认识的冲突。哈姆雷特的性格:忧郁,并不颓废,犹豫。乾坤巨人与凡夫俗子的结合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