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孤独赏析教学提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文档
马孔多的孤独
——论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摘要:哥伦比亚著名作家马尔克斯的传世名作《百年孤独》是“魔幻现实主义” 的代表作品,描写了马孔多的创建和发展,衰败和灭亡,由此揭示了布恩蒂亚家族衰败的根源。

从布恩蒂亚家族的衰败入手,分析《百年孤独》中布恩蒂亚家族灵魂深处的孤独,探讨其孤独的滋生、孤独的神话品质以及拉丁美洲的孤独,并试图从哲学层面思考人类的命运,探
讨主流文化之外的文明形态在现代文明秩序中的地位。

关键词:《百年孤独》孤独拉丁美洲社会现实
随着1982 年诺贝尔文学奖的尘埃落定,这部被誉为“再现拉丁美洲历史社会图景的鸿篇巨著”的充满想象力和神秘感的佳作,以“反映出一整个大陆的生命矛盾”的深邃内质至今吸引着千万读者的目光,将人们带入一个神话般变幻且不可思议的世界。

在文学世界, 马尔克斯可谓是“ 天下何人不识君” 了, 而《百年孤独》, 也成为一位真正的“ 现代人” 关于当代世界应有的一种“ 常识” 。

具备这一“ 常识” 并非难事。

《百年孤独》关于哥伦比亚农村百年兴衰的历史图景气势恢弘, 用笔大气, 同时它又被成功地织缀于布恩蒂亚家族六代人色彩斑斓的神奇际遇中, 因此显得极是具体生动本文拟从布恩蒂亚家族的衰败入手,分析《百年孤独》中灵魂深处的孤独。

布恩地亚家族的孤独宿命
如书名《百年孤独》一样,“百年” 代表着七代人的宿命,“孤独”则是这七代人不同命运的共同情状:这一切都被遗传印成了家族徽章——孤独,是这个家族永恒的宿命。

布恩蒂亚家族的第一代霍塞•阿卡蒂奥和他的妻子乌苏娜本是表兄妹。

但是,兄妹乱伦的后代将会长猪尾巴的预言,使他们感到恐惧。

霍•阿•布恩蒂亚还杀死了一个羞辱他
的人,那人的阴魂不时出现,也使他害怕。

为了逃避厄运和死者阴魂的追逐,他俩离乡背井,外出流浪。

他们走了许多日子,来到一片荒无边际的沼泽地。

他们决定在这里定居,将此地命名为“马孔多”。

后来,马孔多成了一个村镇。

霍•阿•布恩蒂亚和乌苏娜生了二子一女。

后来,霍•阿•布恩蒂亚迷恋炼金术,神经失常,被人们捆在大树下,死在那里。

乌苏娜活了120 岁,能预见未来。

布恩蒂亚的第二代遇到了内战。

次子奥雷连诺成了起义军的上校,曾被政府军逮捕,险遭杀害。

他后来懂得党争毫无意义,回到家躲在屋里做小金鱼。

上校的妹妹终生未嫁,与侄儿发生乱伦关系。

当她预知自己的死期时,便躲进自己房间织寿衣。

布恩蒂亚第三代的长子卡蒂奥霸占了马孔多的大权,胡作非为,为保守党所杀。

次子奥雷连诺是私生子,他一心想与姑妈结婚,参加过战争,当过海员,后来
与军警发生冲突而被打死。

第四代是一对双胞胎儿子和一个姑娘。

姑娘雷麦黛丝长得奇美,人称俏姑娘。

她身上发出一种特殊的气味,令人陶醉。

后来突然飞升,消失在空中。

她的弟兄、一对双胞胎长得一模一样。

他俩都与村里卖彩票的寡妇发生不正当关系。

后来在香蕉事件中,弟弟霍塞・阿卡蒂奥第二成了香蕉工人罢工斗争的领导人。

罢工被镇压后,他也成了疯子。

第五代为一子二女,长子霍塞•阿卡蒂奥在神学院学习,为了继承母亲的遗产
回到家乡。

他到处寻找,发现了几袋金币,结果金币被人抢走,自己被人害死。

长女梅梅与学徒工偷情而怀孕,被送到远方修道院生下一个私生子。

次女在国外上学,带着丈夫
回来,死于产后风。

第六代就是梅梅送回来的私生子奥雷连诺。

他与姑妈发生乱伦关系,生
下一个长猪尾巴的小女孩。

之后他突然看懂了吉卜赛老人梅尔加德斯留下的羊皮书。

原来它预言了马孔多和布恩蒂亚家族的命运。

书上写着,一当奥雷连诺破译了羊皮书之时,马孔将被飓风从地面上一扫而光,将从人们的记忆中被彻底抹掉,羊皮纸手稿所记载的一切将
永远不会重现,遭受百年孤独的家族,注定不会在大地上第二次出现。

精品文档
与《百年孤独》中经历不同形象各异然而同归于“孤独”命运的家族宿命相呼应,小说的主角———布恩地亚家族的人们“尽管相貌各异,肤色不同,脾性、个子各有差异,但从他们的眼神中,一眼便可辨认出那种这一家族特有的、绝对不会弄错的孤独眼神。

”作者花了大量笔墨描写那些由于愚昧、落后、保守以及情欲所造成的孤独,表现出一种因为不能掌控自身命运而产生的绝望、冷漠和疏离感。

“布恩地亚整个家族都不懂爱情,不通人道,这就是他们孤独和受挫的秘密。

”作者本人这样总结孤独宿命的原因。

这种孤独的最终结果带来的必将是毁灭,在最后的家族乱伦中,终于生出了长着猪尾巴的祸根,“马贡多”也随之从地球上消失了。

二、马孔多的各式孤独
在这个由百年家族所组成的人物群像里,霍•阿•布恩地亚是第一种孤独者,他对科学与求知的痴迷如同堂吉诃德对骑士小说的痴迷,沉迷于炼金术,地球是圆的后来完全发
了疯被绑在树上到死,这是一种先知的哲学家式的孤独;次子奥雷良诺上校也是哲学家的孤独,
他身上有一种“尼采” 的情结:这个发动了32 次武装起义,躲过了14 次暗杀、73 次埋伏和一次行刑队枪决的男人,在对好友马尔克斯上校提及战争的起由时说道:“我现在才知道,我是为了高傲而在战斗。

”炼小金鱼
长子霍•阿卡迪奥代表着野兽的孤独,他天生独有一种反叛的精神,即对自身的放纵和对爱情的大胆愚蠢的追求,在他身上闪烁出一种野兽式的狂野;
美丽的孤独小说中的俏姑娘雷麦黛丝显得很神秘。

她整天赤身露体, 但无半点邪意
她每天用几个小时洗澡, 好洁成癖有人在混乱中对她动手动脚, 当晚便在烈马蹄一下丧生有人从屋顶偷窥她洗澡, 结果坠地而死。

她最终“ 飞升” 了“ 永远消失在上层空间, 甚至飞得最高的鸟儿也追不上她一了。

” 在马尔克斯心中, 她是纯美的化身一与象征。

她不停地洗澡是要洗去混浊人世的秽物。

对她挑衅者的迅速死亡是因为美的纯洁与高贵是凛然不可侵犯的。

犯则受惩。

她终于“ 飞升” 是因为美不能与丑陋血污的人间共存, 只能弃世而去孤独的轮回至于小说中出现的“ 轮回现象” 则更寓有深意马孔多的建立与消失, 似乎是用百年时间兜了一个圆圈又依然回归原状祖上曾有过长着“ 猪尾巴” 的孩子, 代
百年之后又生出一个长着尾巴的女孩甚至令太多的小说家散羡不已的小说开端的第一个句子, 也画出了一个“ 时间” 的轮回“ 多年以后指向将来, 奥雷连诺上校站在行刑队面前, 准会想起父亲带他去参观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指向过去。

” 将来、过去、叙
述者居其中的现在三者构成了一个封闭的“ 圆” 。

“ 圆” 是轮回, 也是封闭, 也必然地有了轮回中的徒劳无益与封闭中的孤独无依。

马尔克斯以轮回象征了拉美大陆周而复始的贫穷、愚昧与孤独, 用心
拉丁美洲的孤独
马孔多是一个落后、封闭、被现代化历史遗忘的、处于边缘的小镇,是哥伦比亚的写照,是整个拉丁美洲境况的写照,它只是马尔克斯用来指涉整体的象征和缩影。

马尔克斯站在现代性的尺度和西方文化的参照系上,洞见了拉丁美洲“孤独” 这一历史宿命拉丁美洲的发达,无法仅仅以欧洲文明为要素,而必须以印第安文明与欧洲文明深度融合为前提。

他们在寻找发展道路的同时,还要面临寻找身份认同的痛苦过程。

拉丁美洲
人清醒地意识到自己世界的独特性,很早就有人提出拉丁美洲只能探索自己的道路。

但是,现中拉丁美洲国家一直在向欧洲、美国寻找思想指引与制度模仿,最后形成的现实是,贫富之间、城乡之间差距巨大,以致拉美化成为贫富分化的代名词。

这使社会各阶层之间的矛盾冲突更加激烈。

同时,由于文明之间的巨大差异与历史宿怨,拉丁美洲社会成员之间的同质化程度非常低,很难形成具有高度统一的社会共识与行动意志,而这种同质性恰恰
是现代社会必须要具备的素质之一。

马尔克斯关于拉丁美洲灵魂深处的孤独,给人们提供
精品文档了一个可供研究的样本。

塞缪百年孤独通过魔幻的现实写作手法, 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
深刻反省, 解剖了人民长期以来因为封闭所造成的愚昧落后的心理,
人类的孤独一部作品之所以伟大,能引起人们的理解和共鸣。

按照萨特的说法,人注定是孤独的,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都隔着一堵厚厚的墙;理解注定成为不可能,人在得到自由的同时,也得到了它馈赠的礼物———孤独。

人的心灵是孤独的,与世界交往的过程就是人排遣自身孤独的过
程。

《百年孤独》便是这样一部描写孤独、与孤独相抗争的心灵史。

作者以生动的笔触着力刻画了马贡多人, 即布恩地亚家族的孤独心态。

在这个家族中, 夫妻之间、父子之间、母女之间、兄弟姊妹之间, 冷漠疏远, 没有感情变流, 彼此缺乏信任, 互不了解。

人们麻木地在时间的轮回和重复中磋陀。

布恩地亚上校理想破灭、解甲归田后, 把自己反锁在炼金室里制作小金鱼, 连“ 内心也上了门问” , 直至老死。

雷蓓卡在丈夫被害后, 紧闭家门, 足不出户, 等于把自己“ 活埋” 。

阿玛兰塔在狠心地破坏了姐姐的婚姻、冷酷地拒绝了对自己倾心的求婚者后, 整天给自己织裹尸布,“ 她是白天织, 晚上拆。

她并不想以这种方式来保持孤独” 。

孤独是布恩地亚家族灾难性的遗传, 阻碍着家族的兴旺。

孤独与其说是一种自闭心态, 倒不如说一种缺乏爱的标志。

人一旦没有了爱, 自然没了喜怒哀乐, 从而坠入孤独的黑洞直至终老, 而孤独的反义词是团结。

结语
马尔克斯说:“《百年孤独》不是描写马孔多的书,而是表现孤独的书。


[ 4] 陈众议. 孤独是一个永恒的主题[M]. 北京: 世界文学出版社, 1998: 200- 202.
[ 5] 张志强. 世纪的孤独马尔克斯与百年孤独[M]. 海口: 海南出版社, 1993: 88- 90.
[ 6] 白庚胜. 20 世纪欧美文学史[ M].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0: 202- 205.
[2]马尔克斯,著•百年孤独[M].黄锦炎,译•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89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